米夏·巴瑞辛尼可夫
米夏·尼古拉耶維奇·巴瑞辛尼可夫(俄語:Михаи́л Никола́евич Бары́шников,IPA:[mʲɪxɐˈil bɐ'rɨʂnʲɪkəf];拉脫維亞語:Mihails Barišņikovs,中國大陸譯作米哈伊爾·尼古拉耶維奇·巴里什尼科夫,香港譯作米高·尼古拉耶維奇·巴里舒尼哥夫,1948年1月27日—)[1]是俄裔美國舞者、編舞和演員,出生於蘇聯拉脫維亞。[2]他是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傑出的男性古典舞者。此後,他成為了著名的芭蕾舞指導。[2]
米夏·巴瑞辛尼可夫 Михаи́л Никола́евич Бары́шников | |
---|---|
英文名 | Mikhail Baryshnikov |
出生 | 米夏·尼古拉耶維奇·巴瑞辛尼可夫 1948年1月27日 蘇聯拉脫維亞里加 |
國籍 |
|
活躍時期 | 1968年至今 |
身高 | 1.65公尺(5英尺5英寸) |
配偶 | 麗莎·萊因哈特(2006年結婚) |
伴侶 | 潔西卡·蘭芝(1976–82) |
兒女 | 4名(包括舒拉和安娜) |
簽名 | |
巴瑞辛尼可夫出生於拉脫維亞蘇維埃共和國的里加,其職業生涯始於列寧格勒的基洛夫芭蕾舞團,這是一個良好的開端。他後來於1974年叛逃到加拿大,以在西方舞蹈中尋求更多的機會。在美國芭蕾舞劇院跳舞之後,他加入了紐約市芭蕾舞團,擔任了一季的首席舞者,學習喬治·巴蘭奇的新古典俄羅斯風格運動。然後他回到美國芭蕾舞劇院,後來在那裡成為藝術總監。巴瑞辛尼可夫開拓了許多他自己的藝術項目,尤其與推廣現代舞有關,首演了數十部新作品,其中很多是他自己的作品。[來源請求]作為戲劇演員,他在舞台、電影和電視上都取得了成功,這使他成為了最廣為人知的當代芭蕾舞演員之一。自1974年叛逃以後,巴瑞辛尼可夫再也沒有回到俄羅斯,並在1986年歸化為美國公民。[3]2017年,因巴瑞辛尼可夫非凡的成就,拉脫維亞授予其公民身份。
1977年,他因在電影《轉折點》中飾演尤里·科佩金(Yuri Kopeikine)而獲得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提名和一項金球獎提名。他與格雷戈里·海因斯、海倫·米蘭和伊莎貝拉·羅塞里尼一起主演了電影《飛越蘇聯》,並在電視劇《欲望都市》的最後一季中扮演了一個多次出現的角色。
早期生活
編輯米夏·巴瑞辛尼可夫生於蘇聯的拉脫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即現拉脫維亞的里加。[2]他的父母都是俄羅斯人,母親亞歷山德拉·巴瑞辛尼可夫(Alexandra Baryshnikov,原姓基謝廖娃Kiselyova)是一名裁縫師,父親尼古拉·巴瑞辛尼可夫(Nikolay Baryshnikov)是一名工程師。巴瑞辛尼可夫說,他父親是一名嚴格的民族主義軍人,是他母親把他帶入了戲劇、歌劇和芭蕾舞的世界。[3]他12 歲時,母親自殺身亡。[3]
舞蹈生涯
編輯1960-1974:早年
編輯1960年,巴瑞辛尼可夫在里加開始學習芭蕾,當時他12歲。1964年,他進入了列寧格勒(今聖彼得堡)的瓦加諾娃學校。巴瑞辛尼可夫很快就獲得了瓦爾納國際芭蕾舞賽少年組的最高獎項。他加入了馬林斯基芭蕾舞團(當時稱為基洛夫芭蕾舞團),並於1967年在《吉賽爾》中表演「農民(Peasant)」雙人舞。多位蘇聯編舞家都很欣賞巴瑞辛尼可夫的才華,尤其是其舞台表現力和技術純潔性,並為他編排了芭蕾舞,包括奧列格·維諾格拉多夫、康斯坦丁·謝爾蓋耶夫、伊戈爾·切爾尼科夫(Igor Tchernichov)和列昂尼德·雅各布森。巴瑞辛尼可夫出演的標誌性角色有:雅各布森1969年的傑出作品《韋斯特里斯》(Vestris)中的角色,以及《吉賽爾》中情緒激動的阿爾布雷希特(lbrecht)。[4]當他還在蘇聯時,《紐約時報》的評論家克萊夫·巴恩斯就將其稱為「我見過的最完美舞者」。
1974年:叛逃到加拿大
編輯巴瑞辛尼可夫的天賦從他年輕時就已顯現,但身高僅5英尺5英寸(165公分)到5英尺6英寸(168公分)[來源請求]——比大多數舞者都矮,即使在足尖站立時也無法高高聳立,因此他被迫退居第二梯隊。[5]更令他沮喪的是,蘇聯舞蹈界嚴格遵循19世紀的傳統,並刻意避開西方編舞家,巴瑞辛尼可夫偶爾會在巡演和影片中看到他們的作品。他離開蘇聯的主要原因就是要與這些創新者合作。
1974年6月29日,在隨莫斯科大劇院芭蕾舞團在加拿大巡演期間,巴瑞辛尼可夫叛逃了,在多倫多申請政治庇護,並以客座身份暫時加入了加拿大國家芭蕾舞團。[6][7]他還宣布他不會返回蘇聯。他後來說,他的美國朋友克里斯蒂娜·柏林(Christina Berlin),在其1970年倫敦巡演期間,還幫助他策劃了一次叛逃。他在加拿大暫時隱居之後,其首次電視演出是隨加拿大國家芭蕾舞團演出的《仙女》。之後他去了美國。[8]1975年12月,他和舞伴納塔利婭·馬卡羅娃,在BBC電視劇《競技場》中的一集有精彩的表演。
在他叛逃後的頭兩年裡,他的舞蹈來自於至少13位不同的編舞家,包括傑羅姆·羅賓斯、格倫·泰特利、Alvin Ailey和特懷拉·薩普。1976年,他對《紐約時報》舞蹈評論家安娜·基塞爾戈夫說:「每部芭蕾舞是否成功並不重要,但新的體驗給了我很多收穫。」他引用了兩個事例,一件是他迷戀上了艾利混合古典和現代技術的方式,另一件是他最初並不適應薩普堅持在舞蹈中融入古怪的個人手勢。
1974-1978:美國芭蕾舞劇院首席舞者
編輯從1974到1978年,巴瑞辛尼可夫是美國芭蕾舞劇院(ABT)的首席舞者,與蓋爾西·柯克蘭合作。
1978-1979:紐約市芭蕾舞團首席舞者
編輯1978年,巴瑞辛尼可夫放棄了其自由職業生涯,在喬治·巴蘭奇經營的紐約市芭蕾舞團(NYCB)擔任了18個月的首席。巴蘭奇又被稱為「B 先生」(Mr. B),他很少歡迎客座藝術家,並曾拒絕與紐瑞耶夫和馬卡羅娃合作。巴瑞辛尼可夫決定將全部精力投入這家紐約公司,這震驚了整個舞蹈界。巴蘭奇沒有為巴瑞辛尼可夫創作過新作品,但他確實以其獨特的風格對其進行了指導,巴瑞辛尼可夫在《阿波羅》、《浪子回頭》和《紅寶石》等的標誌性角色中取得了成功。傑羅姆·羅賓斯為巴瑞辛尼可夫和NYCB當紅的帕特里夏·麥克布萊德創作了《作品19/夢想家》。[9][10]
從1978到1979年,巴瑞辛尼可夫在紐約市芭蕾舞團擔任了15個月首席舞者。[11]1978年7月8日,他在薩拉托加泉隨喬治·巴蘭奇和林肯·柯爾斯坦的公司首次亮相,在《科佩利亞》中飾演弗蘭茲(Franz)。
1979年10月12日,巴瑞辛尼可夫隨市芭蕾舞團在甘迺迪中心演出,在巴蘭奇的芭蕾舞劇《夢遊女》中扮演詩人(the Poet)的角色。由於肌腱炎和其它傷病,這是他在紐約市芭蕾舞團的最後一場演出。他在那裡任職期間,正是巴蘭奇健康狀況不佳的時期。之後巴蘭奇心臟病發作,並最終於1979年6月成功進行了心臟手術。1980年9月,巴瑞辛尼可夫離開了公司,成為了ABT的藝術總監,並因傷休假。[11]
1980-2002:美國芭蕾舞劇院和白橡樹舞蹈項目的藝術總監
編輯巴瑞辛尼可夫於1980年9月返回美國芭蕾舞劇院擔任藝術總監,他擔任該職位一直到1989年。他在ABT也擔任舞者。[11]巴瑞辛尼可夫一直對新事物著迷。正如他所觀察到的,「你把腿抬多高並不重要。該技術重要的是透明、簡單,以及進行認真的嘗試。」[12]巴瑞辛尼可夫還與世界各地的芭蕾舞團和現代舞團一起巡演了15個月。有幾個角色就是為他創造的,包括羅賓斯的《作品19:夢想家》(1979)、弗雷德里克·阿什頓的《狂想曲》(1980)和羅賓斯的、與納塔利婭·馬卡羅娃合作的《其它舞蹈》。
外部影片連結 | |
---|---|
1995年,在與白橡樹舞蹈項目的巡演中,巴瑞辛尼可夫在跳《佩爾戈萊西》(Pergolesi),由特懷拉·薩普為他編舞。 |
從1990到2002年,巴瑞辛尼可夫擔任白橡樹舞蹈項目的藝術總監,這是他與馬克·莫里斯共同創立的一家巡演公司。白橡樹項目的成立是為了給較年長的舞者創作原創作品。2007年,在他60歲生日之前,他出演了由喬安妮·阿卡萊蒂斯導演的、薩繆爾·貝克特的四部短劇。
1999年,巴瑞辛尼可夫被選為美國文理科學院院士。[13]2000年,他獲得了國家藝術獎章。[14]
2002年至今:巴瑞辛尼可夫藝術中心及獲獎
編輯2003年,巴瑞辛尼可夫獲得了貝諾瓦舞蹈獎的終身成就獎。2005年,他在紐約創辦了巴瑞辛尼可夫藝術中心。2006年夏季,巴瑞辛尼可夫參加了地獄廚房舞蹈團(Hell's Kitchen Dance)的巡演,這是由巴瑞辛尼可夫藝術中心贊助的。該公司以巴瑞辛尼可夫藝術中心成員阿蘇爾·巴頓(Azsure Barton)和班傑明·米派德的作品為特色,在美國和巴西舉行巡演。他已獲得了三個榮譽學位:2006年5月11日,來自紐約大學;2007年9月28日,來自雪蘭多大學雪蘭多音樂學院;2008年5月23日,來自蒙特克萊爾州立大學。2007年8月下旬,巴瑞辛尼可夫與安娜·拉古娜一起,在斯德哥爾摩的丹森胡斯(Dansens Hus)演出了麥茨·埃克的《地方》(Ställe)。2012年獲得了維爾切克舞蹈獎。[來源請求]
巴瑞辛尼可夫曾在以色列演出過三次:1996年,隨白橡樹舞蹈項目在凱撒利亞的羅馬劇院;2010年,與安娜·拉古娜一起;2011年,在特拉維夫的蘇珊德拉爾中心主演了九場《在巴黎》(In Paris),這是由伊萬·蒲寧的短篇小說改編的。在2011年《國土報》的採訪中,他表達了對以色列藝術抵制的反對,並稱以色列對當代舞蹈的熱情令人震驚。[3]
保留節目
編輯電影、電視和戲劇
編輯1976年,巴瑞辛尼可夫首次亮相美國的電視舞蹈節目,該節目是PBS的《來自捕狼陷阱的現場表演》(In Performance Live from Wolf Trap)。文化影片(Kultur Video)發行了該節目的DVD。[15]
1977年聖誕季,CBS將巴瑞辛尼可夫的ABT製作的柴可夫斯基的《胡桃鉗》搬上螢屏,巴瑞辛尼可夫擔任主演,共同演出的包括ABT的蓋爾西·柯克蘭和亞歷山大·明茲(Alexander Minz)。[16]《胡桃鉗》有多種不同的版本在電視上多次出現,但巴瑞辛尼可夫的版本是僅有的兩個獲得過艾美獎提名的版本之一。[15]
巴瑞辛尼可夫還曾在兩部獲得艾美獎的電視特別節目中演出,一部是在ABC上,另一部是在CBS上,他分別在百老匯和好萊塢的音樂中跳舞。在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他曾多次隨ABT出現在《林肯中心現場直播》的和《精彩演出》中。他還曾經出現在甘迺迪中心榮譽獎的多次電視轉播中。[15]
巴瑞辛尼可夫到紐約後不久,就出演了他的第一個電影角色。他在1977年的電影《轉折點》中飾演了著名的女性化俄羅斯芭蕾舞演員尤里·科佩金(Yuri Kopeikine),並因此獲得了奧斯卡提名。他與格雷戈里·海因斯和伊莎貝拉·羅塞里尼共同主演了1985年由特懷拉·薩普編舞的電影《飛躍蘇聯》,並主演了1987年的電影《舞者》。在電視方面,他在《欲望都市》的最後一季中,扮演了一位俄羅斯藝術家亞歷山大·彼得羅夫斯基,他無情地追求凱莉·布雷蕭並帶她去巴黎。他與金·哈克曼共同出演了《公司業務》(1991)。
1996至1998年,一個動畫系列,《米夏·巴瑞辛尼可夫:來自我童年的故事》(Mikhail Baryshnikov's Stories from My Childhood)出現在美國PBS網絡上。這些卡通片由俄羅斯動畫公司聯盟動畫電影製作,並由吉姆·貝魯什、蘿拉·聖賈科莫、哈維·菲爾斯坦和柯爾斯滕·鄧斯特等美國演員重新配音。巴瑞辛尼可夫主持了這個節目,展示了他最喜歡的民間故事,包括《美女與野獸:紅花記》(Beauty and the Beast: A Tale of the Crimson Flower)、《冰雪女王》、《最後的花瓣》(The Last Petal)和《金雞》(The Golden Rooster)。該動畫片也以家庭視頻的形式發布。[17]
2006年11月2日,巴瑞辛尼可夫和廚師愛麗絲·沃特斯主演了日舞頻道的原創電視節目《偶像破壞者》中的一集。兩人的友誼源遠流長。他們討論了他們的生活方式、靈感來源和社會項目。在節目中,沃特斯參觀了位於紐約市的巴瑞辛尼可夫藝術中心。而巴瑞辛尼可夫則在隨地獄廚房舞蹈團巡演期間,到伯克利參觀了她的餐廳Chez Panisse。2007年7月17日,PBS的《吉姆·萊勒:新聞一小時》介紹了巴瑞辛尼可夫和他的藝術中心。他在2014年的電影《傑克萊恩:詭影任務》中以內政部長索羅金(Sorokin)的身份出現,但未署名。[18]
為了延續他對現代舞的興趣,巴瑞辛尼可夫出現在了2015年一則服裝設計師布頭與骨頭及街舞藝術家小巴克的廣告中。[19]
作為演員登台
編輯巴瑞辛尼可夫是前衛劇院的表演者。他在百老匯的突破性表演是在1989年,當時他在《變形記》中飾演格雷戈爾·薩姆薩(Gregor Samsa),該劇改編自弗朗茨·卡夫卡的小說。他因此劇獲得了東尼獎提名。[20]
2004年,巴瑞辛尼可夫在紐約市林肯中心演出了《禁忌聖誕節或醫生與病人》(Forbidden Christmas or The Doctor And The Patient),2007年在紐約劇院工作室出演了《貝克特短劇》(Beckett Shorts)。[21]2012年4月11-21日,他主演了德米特里·克里莫夫(Dmitry Krymov)執導的新劇《在巴黎》(In Paris)。該劇在聖莫尼卡學院表演藝術中心的大舞台(Broad Stage)上演出,與其同台主演的是安娜·辛亞金娜(Anna Sinyakina)。此後,巴瑞辛尼可夫又出現在根據契訶夫《裝在套子裡的人》改編的舞台劇中。[22]關於這部作品,他說:
我是讀契訶夫的故事和戲劇長大的。一段時間以來,我一直想在舞台上探索契訶夫的故事,我很高興將《裝在套子裡的人》帶到伯克利劇目劇院。這兩個故事都是關於孤獨的男人和他們自我施加的限制。我們對第一個故事「裝在套子裡的人」中的人物知之甚少,只知道他教的是古典希臘語,以及他有點古怪和保守。但隨後發生了一些出乎他意料的事情。第二個故事「關於愛」與第一部作品形成鮮明對比。兩個故事的核心都是關於愛。而且我認為這在很多方面都是一場浪漫的表演,非常適合伯克利劇目劇院的觀眾。
——米夏·巴瑞辛尼可夫[23]
2015年4月21日,《紐約時報》報道稱,巴瑞辛尼可夫計劃於2015年在里加朗誦詩人約瑟夫·布羅茨基的作品。[24]這場演出被稱為「布羅茨基/巴瑞辛尼可夫」,用的是原版俄語,於2015年10月15日首演。其國際巡演於2016年1月從特拉維夫開始,2016年3月在紐約市上演。(巴瑞辛尼可夫在1974年見到了布羅茨基,當時蘇聯當局強迫布羅茨基離開了他的祖國,他剛搬到美國。他們一直是朋友,直到1996年布羅茨基去世。)[24]
個人生活
編輯巴瑞辛尼可夫有一個女兒舒拉·巴瑞辛尼可夫,[25]是他與女演員潔西卡·蘭芝所生。巴瑞辛尼可夫在與蘭格見面時,他的英語還很差,所以他們用法語交流。[來源請求]他最終通過電視學會了英語。[26]1982到1983年間,他與特尤絲蒂·韋爾德約會,[27]而韋爾德是蘭格最好的朋友。[28]
巴瑞辛尼可夫曾與前芭蕾舞演員麗莎·萊因哈特保持了一段長期的關係。他們共有三個孩子:彼得(Peter)、安娜和索菲亞(Sofia)。2002年他曾告訴拉里·金,他並不「相信傳統方式的婚姻」,[26]但他卻在2006年和萊因哈特結了婚。[29]
在2016年美國總統選舉中,巴瑞辛尼可夫支持民主黨候選人希拉蕊·柯林頓擔任總統。[30]
國籍
編輯1986年7月3日,巴瑞辛尼可夫成為美國歸化公民。[31]當被問及他是否覺得自己像個美國人時,他說:「我傾向於認為自己是世界人。我在巴黎感覺完全是巴黎人。完全巴黎人。我在這裡有自己的位置,這裡有很多親密的朋友和合作者,我真的覺得我可以和他們談正事。人的事,不是「生意」的事。巴黎一直是我童年的夢想。像所有俄羅斯人一樣,我們在法國藝術中長大。美國,北美——這是一個新的國家。當然,如果有人讓我選擇巴黎或紐約,我會選擇紐約。但在精神上,不知何故,我愛歐洲。」[3]
2017年4月27日,拉脫維亞共和國因其非凡成就,授予巴瑞辛尼可夫公民身份。[32]2016年12月21日,巴瑞辛尼可夫向拉脫維亞議會寫了一封信,並同時提交了申請,他表示希望成為拉脫維亞公民。他寫道,這個決定是基於他在拉脫維亞生活的頭16年的記憶,這為他的餘生提供了基礎。「正是在那裡,我對藝術的接觸,使我發現了我作為表演者的未來命運。里加仍然是我尋找藝術靈感的地方。」巴瑞辛尼可夫在給拉脫維亞議會的信中寫道。[33]當時,拉脫維亞與巴瑞辛尼可夫這樣的俄羅斯族人關係緊張,而他的父親則為蘇聯軍隊工作。[來源請求]
獎項
編輯- 1966年瓦爾納國際芭蕾舞賽金牌(初級組)[34]
- 1969年莫斯科國際芭蕾舞賽(Moscow International Ballet Competition)金牌[35]
- 1969年巴黎舞蹈學院(Paris Academy of Dance)尼金斯基獎(Nijinsky Prize),因其在《韋斯特里斯》(Vestris)中的表演
- 1977年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提名,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因其在《轉折點》中的表演
- 1977年金球獎最佳電影男配角提名,外國電影學院出版社(Academy of Foreign Film Press),因其在《轉折點》中的表演
- 1978年舞蹈雜誌獎
- 1979年耶魯大學D.F.A.
- 1987年美國速凍布丁戲劇年度人物
- 2000年甘迺迪中心榮譽獎
- 2004年傑羅姆·羅賓斯獎
- 2005年國家藝術獎
- 2006年喬治和朱迪·馬庫斯終身成就獎(George and Judy Marcus Prize for Lifetime Achievement)
- 2006年獲得紐約大學榮譽學位
- 2007年獲得雪蘭多大學音樂學院榮譽學位
- 2008年獲得蒙特克萊爾州立大學榮譽學位
- 2019年獲得南加州大學榮譽學位
影視作品
編輯電影演出
編輯年份 | 公司 | 影片原名 | 影片譯名 | 角色原名 | 角色譯名 | 備註 |
---|---|---|---|---|---|---|
1977 | 二十世紀福克斯 | The Turning Point | 轉折點 | Yuri Kopeikine | 尤里·科佩金 | 兼編舞,奧羅拉的婚禮(Aurora's Wedding)和海盜船片段[36] |
1980 | When I Think of Russia | 當我想起俄羅斯 | ||||
1985 | 米高梅/聯美 | That's Dancing! | 那是跳舞! | Narrator | 旁白 | |
1985 | 哥倫比亞 | White Nights | 飛躍蘇聯 | Nikolai "Kolya" Rodchenko | 尼古拉·「科利亞」·羅琴科 | 兼額外編舞 |
1987 | 戈蘭-格洛布斯/佳能 | Dancers(又名Giselle) | 舞者(又名吉賽爾) | Anton Sergeyev | 安東·謝爾蓋耶夫 | 兼編舞,吉賽爾(Giselle)片段 |
1991 | 米高梅/百代 | Company Business | 公司業務 | Pyotr Grushenko | 彼得·格魯申科 | |
1991 | The Cabinet of Dr. Ramirez | 拉米雷斯博士的內閣 | Cesar | 塞薩爾 | ||
1992 (錄影帶1994) |
Russian Holiday (錄影帶名為Russian Roulette) |
俄羅斯假日 (錄影帶名為俄羅斯輪盤賭) |
||||
2001 | Le mystere Babilee | 神秘的巴比倫 |
電視演出
編輯年份 | 電視台 | 節目原名 | 節目譯名 | 標題原名 | 標題譯名 | 片段原名 | 片段譯名 | 角色原名 | 角色譯名 |
---|---|---|---|---|---|---|---|---|---|
1976 | PBS | In Performance at Wolf Trap | 在捕狼陷阱的表演中 | An Evening with Mikhail Baryshnikov | 與米夏·巴瑞辛尼可夫的一個晚上 | ||||
1977 | PBS | Live from Lincoln Center | 林肯中心現場直播 | Giselle | 吉賽爾 | Albrecht | 阿爾布雷希特 | ||
1977 | CBS | The Nutcracker | 胡桃鉗 | 主角(兼編舞) | |||||
1978 | 32nd Tony Awards | 第32屆東尼獎 | |||||||
1978 | PBS | Live from Lincoln Center | 林肯中心現場直播 | Theme and Variations | 主題與變奏 | ||||
1978 | PBS | Don Quixote | 唐吉訶德 | ||||||
1978 | Live from Lincoln Center | 林肯中心現場直播 | American Ballet Theatre at the Metropolitan Opera House | 美國芭蕾舞劇院在大都會歌劇院的演出 | |||||
1979 | Dance in America | 美國舞蹈 | Choreography by Balanchine: Part IV | 巴蘭奇編舞:第四部分 | |||||
1979 | PBS | Baryshnikov at the White House | 巴瑞辛尼可夫在白宮 | ||||||
1979 | NBC | Bob Hope Special | 鮑伯·霍伯特輯 | Bob Hope on the Road to China | 鮑伯·霍伯在去中國的路上 | ||||
1980 | ABC和PBS | IBM Presents Baryshnikov on Broadway | IBM在百老匯介紹巴瑞辛尼可夫 | (主持人) | |||||
1980、1981、1983 | The Kennedy Center Honors | 甘迺迪中心榮譽獎 | |||||||
1981 | Walt Disney ... One Man's Dream | 沃爾特·迪斯尼……一個人的夢想 | |||||||
1981 | Live from Lincoln Center | 林肯中心現場直播 | An Evening with American Ballet Theatre | 美國芭蕾舞劇院之夜 | |||||
1981 | The American Film Institute Salute to Fred Astaire | 美國電影學會向佛雷·亞斯坦致敬 | |||||||
1982 | CBS | Baryshnikov in Hollywood | 巴瑞辛尼可夫在好萊塢 | (主持人) | |||||
1984 | PBS | Dance in America | 美國舞蹈 | Baryshnikov by Tharp with American Ballet Theatre | 巴瑞辛尼可夫與美國芭蕾舞劇院,薩普編舞 | (兼藝術指導) | |||
1984 | Don Quixote | 堂吉訶德 | Basilio | 巴西利奧 | |||||
1985 | CBS | The Kennedy Center Honors | 甘迺迪中心榮譽獎 | ||||||
1985 | CBS | The American Film Institute Salute to Gene Kelly | 美國電影學會向金·凱利致敬 | ||||||
1985 | ABC | The 50th Presidential Inaugural Gala | 第50屆總統就職晚會 | ||||||
1985 | PBS | Great Performances: Live from Lincoln Center | 精彩演出:林肯中心現場直播 | ||||||
1986 | ABC | Liberty Weekend | 自由周末 | ||||||
1986 | ABC | The 58th Annual Academy Awards | 第58屆奧斯卡金像獎 | ||||||
1987 | PBS | Great Performances | 精彩演出 | Celebrating Gershwin | 祝賀格什溫 | (兼編舞) | |||
1987 | PBS | Great Performances | 精彩演出 | Dance in America: David Gordon's Made in U.S.A. | 美國舞蹈:大衛·戈登的美國製造 | ||||
1987 | ABC | All-Star Gala at Ford's Theater | 福特劇院全明星晚會 | ||||||
1988 | PBS | Great Performances | 精彩演出 | Balanchine and Cunningham: An Evening at American Ballet Theatre | 巴蘭奇和康寧漢:美國芭蕾舞劇院之夜 | La sonnambula | 夢遊女 | Poet | 詩人 |
1989 | CBS | The Presidential Inaugural Gala | 總統就職晚會 | ||||||
1989 | NBC | From the Heart ...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Very Special Arts Festival | 發自內心……第一屆國際非常特別的藝術節 | ||||||
1989 | PBS | Great Performances | 精彩演出 | Dance in America: Baryshnikov Dances Balanchine with American Ballet Theatre | 美國舞蹈:巴瑞辛尼可夫攜美國芭蕾舞劇院跳巴蘭奇的舞 | Who Cares?和Apollo | 誰在乎?和阿波羅 | Dancer | 舞者 |
1990 | PBS | American Tribute to Vaclav Havel and a Celebration of Democracy in Czechoslovakia | 美國致敬瓦茨拉夫·哈維爾暨祝賀捷克斯洛伐克的民主 | ||||||
1992 | Arts and Entertainment | 藝術娛樂 | The Nicholas Brothers: We Sing and We Dance | 尼古拉斯兄弟:我們唱歌我們跳舞 | |||||
1992 | PBS | Great Performances | 精彩演出 | Great Performances' 20th Anniversary Special | 精彩演出20周年特別節目 | Zoetrope | 西洋鏡 | Dancer | 舞者 |
1994 | PBS | American Masters | 美國大師 | Martha Graham: The Dancer Revealed | 瑪莎·葛蘭姆:被發現的舞者 | ||||
1996 | PBS | American Masters | 美國大師 | Danny Kaye: A Legacy of Laughter | 丹尼·凱伊:歡笑的遺產 | (受訪者) | |||
1997 | CBS | 53rd Presidential Inaugural Gala | 第53屆總統就職晚會 | ||||||
2000 | CBS | The Kennedy Center Honors | 甘迺迪中心榮譽獎 | (獲獎者) | |||||
2001 | PBS | (紀錄片) | Merce Cunningham: A Lifetime of Dance | 默斯·康寧漢:一生的舞蹈 | |||||
2001 | 第四台 | (紀錄片) | Bourne to Dance | 伯恩跳舞 | (在檔案片段中) |
他還在PBS的《美國舞蹈》中演出了《浪子回頭》(Prodigal Son)、《堅定的錫兵》、《柴可夫斯基雙人舞》和《其它舞蹈》;在PBS出演了《巴瑞辛尼可夫:舞者與舞蹈》(Baryshnikov: The Dancer and the Dance);在法國的電視台演出了《卡門》;還有HBO的電視劇《欲望都市:亞歷山大·彼得羅夫斯基》(Sex and the City: Aleksandr Petrovsky)。
- 《舞蹈的魔力》(The Magic of Dance), 1982
- 主持人/製片人,《來自我童年的故事》(Stories from My Childhood,又稱《米夏·巴瑞辛尼可夫:來自我童年的故事》Mikhail Baryshnikov's Stories from My Childhood),1997
參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 Sterling, Mary E. The Seventies [七十年代]. Teacher Created Resources. 1998: 43 [2021-07-26]. ISBN 1-57690-029-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3) (英語).
- ^ 2.0 2.1 2.2 Mikhail Baryshnikov (Russian-American dancer) [米夏·巴瑞辛尼可夫(俄裔美國舞者)]. 大英百科全書. [2020-08-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2-04) (英語).
- ^ 3.0 3.1 3.2 3.3 3.4 Mikhail Baryshnikov dances his way to Tel Aviv [米夏·巴瑞辛尼可夫舞出自己的特拉維夫之路]. 國土報. [2021-07-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3-28) (英語).
- ^ Biography of Mikhail Baryshnikov [米夏·巴瑞辛尼可夫]. 約翰·甘迺迪表演藝術中心. [2008-01-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1-03) (英語).
- ^ Sarah Crompton. Mikhail Baryshnikov: 'Everything in Russia is a damn soap opera' [米夏·巴瑞辛尼可夫:「俄羅斯的一切就是一部該死的肥皂劇」]. 每日電訊報. 2013-07-03 [2021-07-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18) (英語).
- ^ Mikhail Baryshnikov defects from the Soviet Union [米夏·巴瑞辛尼可夫從蘇聯叛逃]. CBC新聞. 1974-06-30 [2011-06-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8-01) (英語).
- ^ Mikhail Baryshnikov [米夏·巴瑞辛尼可夫]. IMDb. [2018-05-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25) (英語).
- ^ 納塔利婭·馬卡羅娃. A Dance Autobiography [舞蹈自傳]. 克諾夫出版社. 1979-11-12: 152. ISBN 0-394-50141-1 (英語).
- ^ 霍斯特·科格勒. 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 [簡明牛津芭蕾詞典]. 牛津大學出版社. 1982-10-14. ISBN 0-19-311330-9 (英語).
- ^ 南希·雷諾茲. Repertory in Review: 40 Years of New York City Ballet [劇目回顧:紐約市芭蕾舞團40年]. 道布爾戴出版社. 1977-09. ISBN 0-385-27100-X (英語).
- ^ 11.0 11.1 11.2 安娜·基塞爾戈夫. Dance View [舞蹈觀點]. 紐約時報. 1979-10-28 [2021-07-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23) (英語).
- ^ 米夏·巴瑞辛尼可夫. Baryshnikov at Work [巴瑞辛尼可夫在工作]. 克諾夫出版社. 1978-03-12. ISBN 0-394-73587-0 (英語).
- ^ Book of Members, 1780-2010: Chapter B [會員手冊,1780-2010:B章] (PDF). 美國文理科學院. [2011-05-20].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1-07-25) (英語).
- ^ Lifetime Honors - National Medal of Arts [終身榮譽 - 國家藝術獎章]. 國家藝術基金會. [2011-09-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3-04) (英語).
- ^ 15.0 15.1 15.2 布賴恩·奧多爾蒂; Rebecca Krafft. The Arts on Television, 1976-1990; Fifteen Years of Cultural Programming [電視藝術,1976-1990;文化規劃十五年]. 國家藝術基金會. 1991. ISBN 9780160359262 (英語).
- ^ Patrick, K. C. Nutcrackers, Notcrackers And Joy To The World [胡桃鉗、不要夾子和歡樂世界]. 舞蹈雜誌. 2000 [2008-1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4-29) (英語).
- ^ 哈爾·埃里克森. Television Cartoon Shows: An Illustrated Encyclopedia, 1949 Through 2003 [電視卡通節目:插圖百科全書,1949至2003年] 2nd. 麥克法蘭公司. 2005: 551. ISBN 978-1476665993 (英語).
- ^ Can 'Shadow Recruit' live up to past Jack Ryan flicks? [「詭影任務」能否像以前的傑克·瑞恩電影一樣不負眾望?]. 新聞日. [2018-05-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3) (英語).
- ^ Mikhail Baryshnikov and Lil Buck are Mesmerizing in New Dance for Rag & Bone [米夏·巴瑞辛尼可夫和小巴克在布頭與骨頭的新舞蹈中令人著迷]. Elle. 2015-02-06 [2018-05-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09) (英語).
- ^ Biography for Mikhail Baryshnikov [米夏·巴瑞辛尼可夫傳記]. 特納經典電影頻道. [2017-09-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29) (英語).
- ^ Mishas Next Moves [米沙斯下一步行動]. 美國劇院. 2016-02-23 [2016-09-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30) (英語).
- ^ Baryshnikov To Hit Road With 'Man In A Case' [巴瑞辛尼可夫與《裝在套子裡的人》一起上路]. 哈特福德庫蘭特. 2013-10-11 [2013-1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3) (英語).
- ^ Mikhail Baryshnikov to Bring MAN IN A CASE to Berkeley Rep, 1/25-2/16/2014 [米夏·巴瑞辛尼可夫將《裝在套子裡的人》帶到伯克利劇目劇院,2014年1月25日-2月16日]. 百老匯世界. 2013-10-02 [2013-1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8) (英語).
- ^ 24.0 24.1 羅斯林·蘇卡斯. Baryshnikov to Perform in a Show Based on Brodsky's Poetry [巴瑞辛尼可夫將進行一場基於布羅茨基詩歌的演出]. 紐約時報. 2015-04-21 (英語).
- ^ Winters, John J. Sam Shepard: A Life [山姆·謝普:一生]. 對位. 2017-03-15 [2021-07-26]. ISBN 978161902984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5) (英語).
- ^ 26.0 26.1 CNN Larry King Weekend: Interview with Mikhail Baryshnikov [CNN拉里·金周末:採訪米夏·巴瑞辛尼可夫]. CNN. 2002-05-05 [2021-07-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2-22) (英語).
- ^ Walter Scott's Personality Parade [華特·史考特的個性遊行]. 波士頓環球報. 1983-02-20 [2021-07-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5) (英語).
- ^ McCall, Cheryl. After Raising Cain in 'postman', Jessica Lange Rears Baryshnikov's Babe—lovingly [在《郵遞員》中撫養該隱之後,潔西卡·蘭芝深情地撫養著巴瑞辛尼可夫的寶貝]. 1981-06-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3-11) (英語).
- ^ Sushil Cheema. Finale for Baryshnikov House [巴瑞辛尼可夫的家的結局]. 華爾街日報. 2010-10-11 [2021-07-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6-28) (英語).
- ^ Fang, M., Ballet Legend Mikhail Baryshnikov Warns Against Donald Trump's Authoritarianism [芭蕾傳奇米夏·巴瑞辛尼可夫警告唐納·川普的威權主義], 赫芬頓郵報, 2016-08-17 [2021-07-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01) (英語)
- ^ Biographies of Mikhail Baryshnikov Dancers [舞者米夏·巴瑞辛尼可夫傳記]. biography-center.com. [2018-05-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英語).
- ^ Saeima grants Latvian citizenship to world famous artist Mikhail Baryshnikov [拉脫維亞議會授予世界著名藝術家米夏·巴瑞辛尼可夫拉脫維亞公民身份]. 拉脫維亞議會. [2017-04-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4-28) (英語).
- ^ Ballet star Baryshnikov could be granted Latvian citizenship [芭蕾明星巴瑞辛尼可夫可以被授予拉脫維亞公民身份]. 拉脫維亞公共廣播. [2017-04-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4-27) (英語).
- ^ The World Famous Stars of IBC [IBC世界名星]. 瓦爾納. 2016 [2021-07-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2-17) (英語).
- ^ History [歷史]. 莫斯科國際芭蕾舞賽. 2017 [2021-07-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2-04) (英語).
- ^ Mikhail Baryshnikov Biography (1948-) [米夏·巴瑞辛尼可夫傳記(1948-)]. filmreference.com. [2021-07-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0-28) (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