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稿:烏克蘭
烏克蘭 | |
---|---|
格言:Воля, злагода, добро(烏克蘭文) 「自由、和諧、美好」 | |
國歌:Ще не вмерла України (《烏克蘭仍在人間》) | |
首都 暨最大城市 | 基輔 |
官方語言 | 烏克蘭語 |
官方文字 | 烏克蘭語字母 |
族群 (2001[1]) | |
宗教 | 72.7% 東正教 8.8% 烏克蘭希臘禮天主教會 |
政府 | 單一制 半總統制 代議制共和國 |
• 總統 | 弗拉迪米爾·澤倫斯基 |
• 總理 | 傑尼斯·什米加爾 |
• 最高拉達主席 | 魯斯蘭·斯特凡楚克 |
立法機構 | 烏克蘭最高拉達 |
面積 | |
• 總計 | 603,700平方公里(第44名) |
• 水域率 | 7% |
人口 | |
• 2019年估計 | 4117萬(第35名) |
• 密度 | 76/平方公里(第131名) |
GDP(PPP) | 2021年估計 |
• 總計 | 5,884.33億美元[2](第48名) |
• 人均 | 14,325美元[2](第108名) |
GDP(國際匯率) | 2021年估計 |
• 總計 | 1,983.16億美元[2](第56名) |
• 人均 | 4,827美元[2](第119名) |
人類發展指數 | ▲ 0.779[3](2019年) 高高 · 第74名 |
貨幣 | 赫里夫尼亞 (₴)(UAH) |
時區 | UTC+2 |
• 夏令時 | UTC+3 |
行駛方位 | 右 |
電話區號 | +380 |
ISO 3166碼 | UKR |
網際網路頂級域 | .ua .укр |
烏克蘭(烏克蘭語:Україна,羅馬化:Ukrayina)[A]是位於東歐的共和制國家,南接黑海和亞速海,東連俄羅斯,北與白俄羅斯毗鄰,西與波蘭、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和摩爾多瓦諸國相連。[c]面積60.37萬平方公里。人口4,117萬人[4]。全國劃分為24個州,1個自治共和國,2個直轄市。首都基輔。[c]
在9至12世紀,烏克蘭大部份地區都屬於基輔羅斯。13世紀,烏克蘭到蒙古人的入侵。14世紀,烏克蘭受立陶宛和波蘭的統治。15世紀,烏克蘭民族大致形成。1654年,東烏克蘭併入沙俄。18世紀80年代,西烏克蘭也併入俄國。1917年,烏克蘭人民共和國成立,是烏克蘭歷史上首個民族國家。1922年,烏克蘭加入蘇聯。1939年,蘇聯入侵波蘭,將東波蘭併入為西烏克蘭。1941-1944年間,烏克蘭被納粹德國佔領。1944年12月28日,烏克蘭解放。1945年,外喀爾巴阡與烏克蘭重新合併。1954年克里木半島被劃歸烏克蘭。1991年8月24日,宣佈從蘇聯獨立。[c]
獨立後,克拉夫朱克任首任總統,烏克蘭出現惡性通貨膨脹,最嚴重時通脹率達10256%。2004年,因為有爭議的總統選舉爆發了橙色革命。2014年,烏克蘭人民以廣場革命推翻了亞努科維奇政府,俄羅斯在同年佔領了克里米亞半島。2022年,俄羅斯入侵了烏克蘭。
自然地理
編輯烏克蘭的國土95%為平原,平原部份平均高度為175公尺。當中平原又可分為高地和低地。高地主要位於聶伯河右岸地區,有聶伯河沿岸高地、波多利高地和沃倫高地。低地主要位於該國北部、中部和南部,有波列西耶低地、黑海沿岸低地和聶伯沿岸低地等。低地佔全國70%。山區佔國土的5%,主要是西部的喀爾巴阡山脈和南部克里米亞山脈。[d]:6烏克蘭最高峰為西部喀爾巴阡山脈的霍韋爾拉山(2,061公尺)。[5]
河流方面,烏克蘭境內共有河流23000多條,其中河長長於100公里以上有131條。[d]:7主要河流包括有聶伯河、南布格河、北頓涅茨河、普魯特河、聶斯特河、多瑙河。所有河流都注入亞速海和黑海。烏克蘭全國水資源總量約為950億立方公尺(含過境河流),其中地下水資源有32億立方公尺。烏克蘭有超過3,000個湖泊,較大的有亞爾普格湖、薩賽格湖、卡古爾湖和阿利別依湖等。大型水庫包括克列緬丘格水庫、卡霍夫卡水庫、基輔水庫和聶伯羅捷爾任斯克水庫等。[c]
土壤方面,烏克蘭的土壤以肥沃的黑鈣土為主,約佔國土的一半。西北部波列西耶地區主要是灰化土和沼澤土,黑海和亞速海沿岸低地為粟鈣土,肥力較高。[c]
氣候方面,烏克蘭主要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克里米亞半島南岸為亞熱帶氣候。[c]冬季最冷月份(1月)平均氣溫,北部和東部地區為-7°C,克里米亞半島南岸則為2°C至4°C。夏季全國絕大部份氣溫為36°C~39°C,而冬季最低氣溫則在東部為-40°C左右,南部為-30°C左右。[d]:9
烏克蘭自然資源豐富。該國所擁有的黑土地佔全世界黑土總量的30%,對於發展農業極為有利。烏克蘭已探明有80多種礦藏資源。燃料資源方面,頓巴斯是烏克蘭最大的煤田,已探明儲量為488億噸,但經多年開采已近枯竭。[d]:12
人口統計
編輯1991年,烏克蘭獨立之時,烏克蘭的人口為5194萬。1993年,烏克蘭的人口在達到約5200萬的頂峰。然而也是此時開始,由於其死亡率超過出生率、大規模向海外移民等因素下,總人口減少了660萬(12.8%)[6][7]。2014年,CIA估計烏克蘭大概有4400萬人口[8]:131。2015年,烏克蘭國家統計委員會統計有4276萬人[e]:11。
烏克蘭國家統計委員會估計,2022年1月該國(不含克里米亞)的人口約為4100萬[4];然而,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期間,已有超過800萬烏克蘭人離開了該國(見烏克蘭難民危機)。[9]
烏克蘭國內有超過三分之二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地區,主要集中在烏克蘭東部的頓涅茨盆地、黑海和亞速海沿岸地區、西部部份地區和基輔附近;其中,工業水平較高的東烏克蘭地區比人口密度注重農業的西烏克蘭地區略高。[10][e]:11
民族
編輯根據2001年的人口普查,烏克蘭主體民族烏克蘭族約佔總人口的 78%,而俄羅斯族是最大的少數民族,約佔總人口的 17.3%。其少數族裔人口包括:白羅斯族(0.6%)、摩爾多瓦族(0.5%)、克里米亞韃靼人(0.5%)、保加利亞族(0.4%)、匈牙利族(0.3%)、羅馬尼亞族(0.3%)、波蘭族(0.3%)、猶太人( 0.3%)、亞美尼亞族(0.2%)、希臘族(0.2%)和韃靼人(0.2%)[1]。除上述民族外,還有一部分越南人、朝鮮半島人和奈及利亞人於近一個世紀在烏克蘭定居,形成了一系列新的民族族群[11]。
根據1996年的一份研究,烏語烏克蘭族佔烏克蘭40%,俄語烏克蘭族佔33.5%,俄語俄羅斯族佔21.5%。[8]:131
宗教
編輯烏克蘭擁有世界第二大東正教(正教會)信徒人口,僅次於俄羅斯。[13][14]基輔國際社會學研究所(KIIS)在2021年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82%的烏克蘭人表示有宗教信仰;7%為無神論者,11%不知如何回答這個問題。[15]根據資料報告指出,烏克蘭的宗教信仰比例在烏克蘭西部最高(91%),在頓巴斯地區(57%)和烏克蘭東部(56%)較低。[16]
2019年調查顯示,82%的烏克蘭人是基督徒(72.7%東正教(正教會)、8.8%烏克蘭希臘禮天主教會、2.3%基督新教、0.9%拉丁禮天主教、2.3%其他宗派基督徒);猶太教、伊斯蘭教和印度教信徒各佔烏克蘭總人口的0.2%。根據基輔國際社會學研究所(KIIS)的研究,大約58.3%的烏克蘭東正教信徒屬於烏克蘭正教會(OCU),25.4%屬於烏克蘭正教會(莫斯科大牧首,UOC)。[17]
根據拉祖姆科夫中心2018 年的一項調查顯示,9.4%的烏克蘭人是烏克蘭希臘禮天主教信徒,0.8%是拉丁禮天主教信徒[18],新教基督徒為一個發展中的社群,信徒人口從2016年的1.9%增加至2018年的2.2%。[18]
語言
編輯烏克蘭的官方語言是烏克蘭語。烏克蘭語是1000多年前由基輔羅斯時代的古羅斯語發展而來,使用西里爾字母,和俄羅斯語、白俄羅斯語同屬東斯拉夫語系。因為烏克蘭歷史上長期受波蘭統治,因此一些單詞發音上很接近。[e]:13-14
在沙俄和波蘭統治期間,烏克蘭語只是民間的交流用語。1798年,柯梁列夫斯基以烏克蘭語寫作《愛涅阿斯記》。1818年,帕夫洛夫斯基的《小俄羅斯方言語法》出版。這些人的努力使烏克蘭語成為一種獨立的書面語言。在蘇聯統治期間,俄語是官方語言,較少使用烏克蘭語。[e]:13-14
獨立之後,烏克蘭政府開始奉行烏克蘭化政策,增加烏克蘭語的使用,同時俄語已經被禁止或限制在媒體和電影中使用(這將意味著俄語節目需要烏克蘭翻譯或字幕)。[19]根據2001年人口普查,67.5%的人口宣稱烏克蘭語為自己的母語,29.6%的烏克蘭人宣稱自己的母語為俄語。[8]:132
政治
編輯制度
編輯烏克蘭為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的政體。1996年2月8日,烏克蘭最高拉達通過了首部憲法,定明烏克蘭是主權、獨立、民主的法治國家,實行共和制。最高元首是總統;立法機關為最高卡達;行政機關是內閣,向總統負責。2004年12月8日,拉達通過修憲案,規定2006年1月1號起,烏克蘭由總統-議會制過度為議會-總統制,總統權力減少,議會權力擴大。2010年10月1日,烏克蘭憲法法院裁定2004年修訂案違憲,政體重回總統-議會制。2014年,拉達投票決定恢復2004年憲法。[e]:842019年2月7日,烏克蘭最高議會通過修憲,將加入北約與歐盟作為該國的策略目標入憲[20]。
軍事
編輯烏克蘭軍隊建於1991年8月24日,其軍事勢力主要繼承前蘇聯,當時有約70萬武裝部隊成員駐紮在烏克蘭境內,還包括約1300件核武器。[d]:181-182烏軍獨立之後,一直保持「無核、中立、不結盟」的政策,參與了里斯本議定書,銷毀所有戰略核武器。建國之初,烏克蘭主張不對周邊國家提出領土要求;和周邊國家和平共處;有爭議問題不使用武力。[d]:191 在此政策下,烏克蘭裁減了數十萬的軍隊。[d]:183目前的軍隊包括196600名現役人員和大約900000名預備役人員。[21]烏克蘭軍隊由陸軍、空軍、海軍和預備役組成,行徵兵制,18至25歲的男性必須服兵役。[22]
外交
編輯烏克蘭目前和西方的關係較好,和俄羅斯並無外交關係。自2014年起,烏克蘭在外交上「一面倒」向美國。2014年12月23日,烏克蘭以絕對多數票通過放棄不結盟地位法案,決定加強與北約合作。2018年,宣布廢除《烏俄兩國友好合作夥伴關係條約》。2020年6月,烏克蘭取得北約機會增強夥伴國地位(Enhanced Opportunities Partner)。 2022年2月24日,烏俄斷交。6月23日,烏克蘭成為歐盟候選國。[23]
文化
編輯文學
編輯烏克蘭最早的文學是民間口頭文學,書面文學則產生於11世紀初,有《往事紀年》、《伊戈爾》等。在13世紀,因為先後被多個外族入侵,文學衰退。16世紀中葉,烏克蘭文學脫離了宗教,成為了世俗文學,有格拉西姆·斯莫特里茨基《天堂的鑰匙》。17世紀,烏克蘭文學體裁起了變化,出現了勇士小說和較為原始的戲劇。[24]
在18世紀烏克蘭文學作品迎來井噴期之前,許多烏克蘭作家創作時仍使用拉丁語和古教會斯拉夫語寫作。有說法認為,烏克蘭文學最初始於1798年伊凡·佩特羅夫奇·科特利亞列夫斯基的詩作《艾涅依達》——該作是首部使用烏克蘭語進行創作的出版文學作品。[25][26]科特里亞列夫斯基也憑藉這部作品和自己在烏克蘭文學方面做出的巨大貢獻,被後人稱作「烏克蘭文學之父」。[27]1834年,赫利霍里·科維卡·奧斯諾維亞年科所做的小說《瑪魯西亞》開創了現代烏克蘭散文的先河。[25][26]
藝術
編輯- 建築
烏克蘭建築風格在不同地區、不同時間都各不相同;建築的設計也受到了對應時期的政治和經濟環境的影響。[28]
從基輔羅斯時期起,由於戰爭頻繁發生,所以建築藝術具有「築城」特點,主要突出城堡的威嚴和雄偉,忽視了建築的美觀程度。13世紀至18世紀中期,烏克蘭的建築風格在基輔羅斯時期的基礎上進行了進一步發展和完善。18世紀末至19世紀前葉,烏克蘭建築藝術逐漸轉向歐洲古典主義,烏克蘭開始流行建設羅曼式建築,並盡力追求幾何學上的精確性與建築的合理使用性相結合。加入蘇聯後,烏克蘭建築逐漸喪失歐式建築風格,取而代之的是矩形高層建築。[d]:221
- 造型藝術
8世紀與9世紀之交,基輔羅斯國開始形成獨特的藝術文化。10至11世紀,基輔羅斯在壁畫和鑲嵌藝術畫兩方面逐漸有所建樹。這種畫與建築風格相結合,形成一種和諧統一的有機藝術合成體。16至17世紀,受西歐工匠的影響,烏克蘭的既有藝術風格開始與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風格有所結合。17至18世紀,烏克蘭民間傳統造型藝術逐漸與巴洛克藝術相結合;17世紀後,人像畫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都特別盛行。18世紀初時,已有不少精美的陶瓷雕塑誕生。18世紀下半期到19世紀及20世紀初,烏克蘭在架上雕塑(如半身人物像、塑像等)創作方面取得較大進步。同時,木雕、漆畫、不同材料粘合組合畫、水彩畫也得到廣泛發展。[d]:222加入蘇聯後,烏克蘭的藝術作品大多是具有政治宣傳意義的裝飾城市的大型雕塑和繪畫,其中包括英雄人物、工農兵群像等;其中較具代表性的是目前藏於基輔衛國戰爭紀念館的雕塑群。1991年烏克蘭獨立後,由於多元意識形態的影響,各種藝術創作思想、流派均自由發展;烏克蘭的藝術發展也因此進入了新的時期。[d]:223
近幾年來,每年5月份舉辦的基輔城市節,均有藝術品展賣活動,其中有不少專業美術家和民間的造型藝術作品。[d]:223
音樂
編輯烏克蘭音樂有濃厚的東西歐音樂元素相融合的特點。[29]烏克蘭還是俄羅斯帝國時期的音樂中心;帝國第一所專業音樂學院於18世紀中葉在烏克蘭境內開辦,培養了一眾音樂家和作曲家。[30]除此之外,在烏克蘭定居的各個民族也有自己獨特的民謠和歌曲。
戲劇和電影
編輯烏克蘭最早的戲劇要追溯至17世紀初耶穌會為宣傳教會在烏克蘭各個學校表演的西歐風格戲劇。有記載稱,利維夫在1619年8月29日曾有過兩場烏克蘭語戲劇表演。[31]17至18世紀,烏克蘭各地掀起了一股表演聖誕劇的浪潮。[32]1789年,哈爾科夫建成了烏克蘭第一座戲院。[33][34]19世紀後,劇院在各地逐漸開始湧現;[35]1864年,利維夫建成了烏克蘭第一家職業戲院。[36]
烏克蘭電影風格持續受到來自俄羅斯和西歐的影響;對於雙方影響究竟孰多孰少,目前仍有爭議。[37]目前為止,烏克蘭電影業比較成功的作品普遍著眼於烏克蘭勞動人民、烏克蘭的故事和事件[38];其中較為著名的作品有《戰艦波將金號》《持攝影機的人》等[39]。烏克蘭的電影人也經常參加俄羅斯電影作品的拍攝工作。
運動
編輯在十月革命前夕,烏克蘭全國已建立起196個體育俱樂部、體育協會及其他體育組織。1929年為止,全國已有1950個體育團體。1950年,烏克蘭建立了全國志願體育運動協會;1951年時,加入這一協會的人數已達92.2萬。20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為了把加強群眾體育運動與提高運動技巧結合起來,烏克蘭一些重要工業企業成立了工業企業運動俱樂部,其中一些大型俱樂部具有全國性行業性質。在農村,也建立一批跨農莊的運動俱樂部。在1971至1975年期間,烏克蘭新建了52個體育場、2940個體操館;1985年,烏克蘭全國擁有的體育場總數達到954座,另有游泳館396座、室內體育館1.47萬座,運動廣場12.29萬個。[d]:225蘇聯解體後,烏克蘭繼承了蘇聯體育運動的相當大一部分遺產,其中就包括這些體育設施。[40]然而,由於解體後全國經濟發展遭遇嚴重困難,整個90年代烏克蘭體育設施的發展完全處於停頓狀態。[d]:225
足球方面,烏克蘭最高級別的職業足球聯賽是烏克蘭足球超級聯賽[41],其中最著名的兩支隊伍分別是基輔迪納摩和頓涅茨克礦工。其中,基輔迪納摩曾奪得歐洲優勝者杯2次、歐洲超級盃1次,並奪得蘇聯頂級足球聯賽冠軍13次、烏克蘭足球超級聯賽冠軍12次。很多烏克蘭人對足球感興趣是因為受到前蘇聯國家足球隊隊員伊果·別拉諾夫和奧列格·布洛欣的影響;兩者都曾獲得過金球獎。蘇聯解體後,烏克蘭唯一接受過金球獎的球員是安德烈·舍甫琴科;該球員在2006年帶領烏克蘭國家足球隊一度挺進8強,最終輸給了當年的冠軍義大利。[42][43]
除了足球,烏克蘭在重量級拳擊領域亦有不錯的成績——世界冠軍兄弟維塔利·克里契科和弗拉迪米爾·克里契科也來自烏克蘭。[44]
1994年,烏克蘭首次參加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45]此後,烏克蘭參加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4次,奪得96枚獎牌,表現比冬季奧運會好得多——烏克蘭國家隊僅在4次冬奧會中獲得5枚獎牌。目前,烏克蘭歷屆奧運會的金牌總數位列全球第35位。[46]
除此之外,手球、網球、橄欖球、籃球、體操和冰球運動在烏克蘭也很受歡迎。[40]
媒體
編輯目前為止,烏克蘭電視頻道、雜誌和報刊的經營分營利性公司和政府機關兩種。[47]烏克蘭憲法明確保障了烏克蘭居民的言論自由[48];作為一個轉型中的國家,烏克蘭的媒體體系也在不斷的改進中。[49]
經濟
編輯在原蘇聯加盟國中,烏克蘭的經濟規模只次於俄羅斯,是哈薩克的兩倍。在1991年烏克蘭獨立而來,經濟形勢持續惡化,人民生活水平急速下降。1990年到1994年,烏克蘭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均為負增長,在1994年更錄得22.9%的負增長率。[e]:103至1997年,各項經濟指標下滑趨勢得到控制,經濟開始回穩。[e]:103-104
2000年是烏克蘭獨立以來經濟增長的第一年。經過八年之後,烏克蘭初步完成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格里夫那和美元的滙率也相對穩定。在2000-2004年間,GDP都呈現增長的趨勢。[e]:104在橙色革命其間,受政治動蕩影響,2005年GDP增長有所放緩(2.4%)。在亞努科維奇出任總理之後,經濟又持續向好[e]:104-105。2008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50]。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衝擊下,烏克蘭經濟再次陷入低迷。2010年起,烏克蘭經濟開始復甦並持續回升,又因烏克蘭親歐盟示威運動、克里米亞危機、頓巴斯戰爭造成重創,2014年到2015年間,名義GDP由1318億美元下降至906美元,實際GDP同比減少了9.9%。[e]:104-105。近年,因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及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等衝擊,導致經濟再度衰退。
烏克蘭的地區和產業經濟結構大致和原蘇聯時期一致。以基轉和利維夫為中心的中西部地區以農業為主。糧食作物主要是冬小麥,經濟作物主要是甜菜、亞麻、菸草等。哈爾科夫和聶伯羅為中心的東部地區則是烏克蘭最大的重工業區,主要發展煤炭、鋼鐵、機械和化學工業。以敖德薩為中心的南部黑海沿岸地區的工農業在烏克蘭相對發達,主要發展機械工業和食品工業。農業則以種植業為主。[e]:111
第一產業
編輯農業方面,烏克蘭的農業生產條件良好,地處東歐大平原,地勢平坦,農業用地約占國土總面積超過七成,肥沃的黑土佔耕地面積64%,被稱為「歐洲糧倉」、「蘇聯的麵包籃子」。獨立之後,農業經濟陷入危機,很多農產品產量還未恢復至獨立前的水平。種植業方面,種植業的產值佔農業總產業70%左右。主要品種為小麥、大麥、高梁、燕麥和蕎麥。畜牧業方面,畜牧業的產值佔農業總產業30%左右,主要是養豬、牛、羊。[e]:115-116
礦業方面,烏克蘭雖然有豐富的資源儲備,每年開採的礦物產品超過10億噸以上,但高質量煤、含量高的鐵礦、錳礦和其他很多礦產的開采量正在減少,硫礦甚至於將近枯竭。[e]:114和礦業相關的治金工業、煤炭工業是烏克蘭工業重要的一部份,烏克蘭是全球第十四大鋼鐵出產國[51]。[e]:114
能源方面,烏克蘭雖然有大量礦藏,但是烏克蘭缺乏對這些礦區進行開發或生產工作的條件。在2015年初,烏克蘭石油探明儲量為5410噸,天然氣探明儲量為11037億立方公尺。但同年,原油開採量只有180噸,天然氣開採量只有198立方公尺。目前烏克蘭能源依賴國外進口。[e]:113煤炭方面,在前蘇聯時期,烏克蘭的煤炭生產佔重要一席位。但因東部地區被俄羅斯佔領,烏克蘭的煤炭產量大量下降,不能自給,依靠進口。為了改善烏克蘭的能源結構,該國政府制定了至2030年的煤炭行業發展規劃,以提升煤炭產量和使煤礦企業私有化。[e]:114
第二產業
編輯烏克蘭的工業在前蘇聯佔有重要地位。目前,烏克蘭的主要工業部門有焦炭化工業、黑色和有色治金業、機械製造業、化工業、石油化工業、采礦業、能源電力工業等。[e]:112
軍事工業在烏克蘭的機械製造業中地位重要,聶伯羅南方機械製造廠能夠製造SS-19和SS-24洲際導彈;黑海造船廠可以建造航空母艦。安東諾夫飛機設計局、哈爾科夫坦克製造廠、馬雷舍夫工廠都是國際知名的軍工企業。[e]:112
化學工業方面,化學工業的企業主要分佈在喀爾巴阡山脈、頓巴斯、聶伯河流域附近,主要出產酸、純鹼、苛性鹼、礦肥等。[e]:114
輕工業是烏克蘭的傳統經濟部門,但相對落後。主要包括紡織業、製鞋業、服飾業等。[e]:114-115紡織業主要集中在基輔、車卡夕、切爾諾夫策等地區。製鞋業主要集中在基輔和利維夫。[c]:399
第三產業
編輯烏克蘭的旅遊業發展相當蓬勃。主要旅遊區包括有基輔、克里米亞、哈爾科夫、敖德薩等等。[d]:168-172根據世界旅遊組織的數據,2019年(COVID-2019前)有1300萬遊客造訪。[52]。
歷史
編輯上古時期
編輯在舊石器時代中期(50萬~10萬年前左右),烏克蘭的頓巴斯、聶斯特、日托米爾以及外喀爾巴阡山地區就已經有人類居住。[d]:35在公元前42000年左右,多瑙河和聶伯河之間地區的人類驅化了馬匹。[f]:493在公元前5000年左右,庫庫特尼-特里波里文化(Cucuteni-Typilian Culture)的人類在多瑙河和第聶爾河之間的林草混交帶定居。[f]:5
在公元前2000年末至公元前1000年初,辛梅里亞人開始在烏克蘭草原地定居。[d]:35公元前7世紀末,北部來的斯基泰人趕走了黑海北部沿岸草原的辛梅里亞人。辛梅里亞人先是遷至高加索地區,隨後移至小亞細亞,和地中海諸文化有所接觸。[f]:6
公元前7世紀至6世紀,希臘人在黑海北岸建立了一些殖民地。[f]:6-8在公元前1世紀,薩爾馬提亞人趕走了斯基泰人,並統治黑海大草原至公元4世紀為止。斯基泰人則被趕至克里米亞,並建立小斯基泰(Scythia Minor),控制克里米亞半島、半島以北相鄰的草原,包括當地的希臘殖民地。同時,羅馬人的勢力延伸到黑海北岸,據奧維德(Ovid)的記載,當時的殖民者經常和當地部族處於戰爭狀態,或者對於戰爭的擔憂之一,關係不好。[f]:14-15公元4世紀,薩爾馬提亞人被匈奴人、日耳曼哥特人、羅馬人所取代。[a]:19
據瓦西里·奧西波維奇·克柳切夫斯基等的看法,斯拉夫人最早定居於波蘭和西烏克蘭的喀爾巴阡山附近。其中一支到了聶伯河流域,被稱為波利安人,是最大的安特部落(Antes)。據《往年紀事》紀載,他們在482年建了基輔城。安特部落在602年被突厥部落阿瓦爾人(Avars)所擊敗。阿瓦爾人在9世紀早期沒落,隨之出現的是基輔羅斯。[a]:19-20[b]:7
基輔羅斯時期
編輯據《往年紀事》記載,九世紀左右,瓦蘭人[B]留里克和他的兩個弟弟(西涅烏斯和特魯沃爾)於862年應邀在治理東斯拉夫人的地方。[g]:30882年,奧列格佔領了基輔並遷都基輔。[a]:22
在10世紀和11世紀,基輔羅斯成為歐洲最大、最強大的國家,這一時期被稱為它的黃金時代。998年,弗拉迪米爾大帝引入了東正教。在他的兒子智者雅羅斯拉夫(統治期:1019年至1054年) 統治期間,基輔羅斯到達了基輔羅斯的頂峰。在任期間,土地大量擴張,並修訂了《羅斯法典》。在雅羅斯拉夫死後,基輔羅斯的黃金時代隨之結束。[a]:20-25
在他身後,出現了反抗伊賈斯拉夫(Iziaslav)的叛亂,東部游牧部落的進攻也越來越猛烈。雅羅斯拉夫的孫子弗拉迪米爾·莫諾馬赫上任大公之後,基輔羅斯經歷一段短暫的中興。1125年,弗拉迪米爾·莫諾馬赫過世後,基輔羅斯再未能恢覆元氣。在12世紀,西部的加利西亞(Halych)與沃倫(Volynia)、基輔北部的切爾尼戈夫等地區先後取得實際性的獨立,基輔羅斯更陷入經濟衰退。13世紀中葉的蒙古入侵使基輔羅斯遭受重創,基輔在1240年被徹底被拔都摧毀,基輔羅斯實際上滅亡。[a]:25-29
立陶宛和波蘭統治時期
編輯1320年,立陶宛大公蓋迪米納斯佔領了沃倫和基輔地區的大部份土地。1362年,他們佔領了基輔。波蘭方面,1349年,波蘭國王卡齊米爾三世佔領了整個加利西亞和部份沃倫地區。1385年,波蘭女王雅德維加和立陶宛大公亞蓋洛協議成婚,史稱克列沃聯合。在卡齊米爾管治其間,波蘭對沃倫、基輔和周面地區加強控制,沃倫、基輔都先後成為立陶宛的普通行省。1569年,立陶宛和波蘭簽訂盧布林條約,兩國合併為波蘭-立陶宛聯合王國。[e]:28-29
在立陶宛統治時期,立陶宛大公較為尊重當地人的獨立性,「我們不引進任何新的(規則、法令),也不干預舊有的(規則、法令)」。[b]:47他們會任命當地羅斯貴族為地方領導,即使任命立陶宛人,他們也會適應當地的生活,有些立陶宛人甚至信奉東正教。[e]:31-321569年後,烏克蘭大部份地區都成為了波蘭-立陶宛聯合王國的行省,波蘭人大量遷入,推行波蘭化和天主教化。這形成了後日烏克蘭西部和東部地區的宗教文化差異[b]:55-56。[e]:31-32
近代
編輯1648年,赫梅尼茨基(Bohdan Khmelnytsky)發動了烏克蘭大革命。1649年元月東正教聖誕,赫梅尼茨基攻入基輔。1654年,赫梅尼茨基與俄羅斯沙皇簽訂《佩列亞斯拉夫協定》,商請沙皇來統治。[b]:70-77協定簽定之後並沒有帶來和平,反而是進入了「毀滅時期」(1657年-1686年),哥薩克陷入內戰,分裂為左右兩岸。左岸依靠沙俄,右岸則先後被波蘭和鄂圖曼佔領。[b]:93-94
1795年,波蘭被俄羅斯、奧匈帝國和普魯士瓜分。烏克蘭歸屬俄羅斯和奧匈帝國,俄羅斯約佔有85%的烏克蘭人,因主要居住在聶伯河流域,通稱「聶伯烏克蘭」。奧匈商國佔有烏克蘭的西部地區, 約則佔有15%的烏克蘭人。[b]:102
在17世紀未至18世紀,烏克蘭開始形成一股民族復興運動。俄羅斯方面,17世紀,聶伯河左岸的哥薩克族為了證明自己的身份定立,熱中於收集歷史文獻和證物,形成研究烏克蘭史的研究風氣。1777年,出版了《小俄羅斯編年簡史》,卡利諾史基出版了《小俄羅斯和斯洛波達烏克蘭省區結婚習俗歌謠敘述》。同時,烏克蘭「文學之父」柯梁列夫斯基以拉丁字母寫作詩歌,帶動了烏克蘭文字的改革。俄羅斯起初沒有注意到這些運動,1863年,俄羅斯內政部長瓦路耶夫發布了禁止以烏克蘭出版宗教和教育書籍的命令。1876年,沙皇決定按委員會的建議,全面禁止所有烏克蘭文書籍。[b]:109-114
奧匈帝國方面,1868年,啟明協會成立,他們出版了烏克蘭文的歷史、文學教科書和作品。1890年,組成了烏克蘭激進黨。在1895年的宣言,他們認為應該將奧匈帝國和俄國的烏克蘭人統合起來,組成新的烏克蘭國家。[b]:124-125
蘇聯時期
編輯在1917年至1922年間,烏克蘭的土地上發生了持續的軍事衝突,建了數個極短的獨立共和國。一戰時期,1917年二月革命爆發,俄羅斯帝國被推翻,在德意志帝國的攻勢扶持下,烏克蘭人民共和國獨立。1918年蘇俄和同盟國簽訂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條約,德意志帝國和奧匈帝國隨即佔領了烏克蘭,解散了烏克蘭人民共和國並成立了親德的烏克蘭國,有德國軍隊駐守。德國投降後,因為沒了德國的保護,蘇俄收復烏克蘭,東烏克蘭地區建立蘇維埃政權,成立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1918年至1920年紅白俄內戰時期,從奧匈帝國獨立的西烏克蘭人民共和國(東加利西亞和西沃倫)於1919年1月22日和烏克蘭臨時統一,但波烏戰爭後被波蘭佔領。1922年蘇聯成立,東烏克蘭加入聯盟,成為蘇聯的創始國之一。根據波蘭和蘇聯簽訂的《里加條約》,西烏克蘭成為波蘭領土。[e]:49-50
在30年代,蘇聯投入了大量資金建設烏克蘭的工業。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烏克蘭的工業產量增加了4倍,工人人數增加了3倍。1932至33年發生了蘇聯大饑荒,烏克蘭受災最為嚴重,史稱「烏克蘭大饑荒」。[e]:53-54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9月27日,波蘭被納粹德國和蘇聯分割占領,西烏克蘭與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合併。1941年6月22日,蘇德戰爭爆發,戰火亦燒到烏克蘭,德國南方集團軍將和羅馬尼亞王國進攻烏克蘭。蘇聯在烏克蘭地區遭受了嚴重失敗;在基輔戰役中,蘇聯大約損失了約70萬士兵,敖德薩戰役該地蘇軍被羅馬尼亞軍隊消滅,羅馬尼亞分得了摩爾多瓦和烏克蘭部份地區,而納粹德國如願占領了烏克蘭全境。1943年至1944年,蘇聯紅軍發動下聶伯河攻勢等的攻勢,收復了今日烏克蘭的大部份領土。整個二戰期間,烏克蘭成為戰爭的重災區,共有410萬名士兵和140萬平民喪生。[e]:54-56
二戰後,烏克蘭迅速恢復了生產,至1945年底已經恢復戰前月1/3的工業生產力。1953年,史達林去世,由赫魯曉夫接任。他投入了更多資金在烏克蘭的農業上,農產量和農民收入都有所提高。1954年2月19日,為了慶祝《佩列亞斯拉夫協定》簽訂300周年,克里米亞地區劃贈給烏克蘭。1986年,烏克蘭的車諾比核電站發生嚴重的車諾比核事故。[e]:56-58
1985年,米哈伊爾·戈巴契夫出任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後,歷史和現實積累的各種矛盾開始表面化,民族主義和民族獨立傾向迅速抬頭,全國政局開始急劇動盪,同時,烏克蘭開始了其獨立步伐。1989年9月,烏克蘭人民爭取改革運動(簡稱「魯赫」)成立,成員迅速擴大到百萬人,成為推到烏克蘭民族運動的先鋒。[e]:59
獨立後
編輯1991年12月1日,烏克蘭通過獨立公投,90%以上的人贊成獨立。[d]:48同日,列昂尼德·克拉夫朱克以62%得票當選為總統。其上任採取了很多帶有烏克蘭化色彩的政策措施,以強化烏克蘭民族認同。經濟方面,其發行了烏克蘭臨時貨幣庫邦,放棄使用盧布。其任內國內出現惡性通貨膨脹,1993年底烏克蘭的通脹率甚至達10256%。因此,烏克蘭最高拉達宣布提前議會和總統選舉。[e]:65
1994年7月10日,庫奇馬以52.2%得票率當選總統。其上任之際,總統和議會因經濟和政治改革問題多有糾紛。1996年6月28日,烏克蘭制定了新的憲法,賦予了總統更大的權力。1999年11月,他成功連任。但不久就發生了貢加澤案件(格奧爾基·貢加澤)和提摩申科貪污和行賄案,引起大規模的「倒庫運動」。[e]:67-70
2004年11月21日,在第二輪總統選舉中,亞努科維奇以49.46%戰勝尤申科。反對派不承認結果,發動了橙色革命。重選後,尤申科以51.99%勝出。2006年1月1日,烏克蘭憲法改革方案實施,削弱了總統的權力,擴大了議會的權力。2007年,烏克蘭最高拉達通過《內閣法》,擴大了政府權力。[e]:70-73
2010年2月7日,亞努科維奇以48.95%得票率當選總統。2013年末,亞努維奇拒絕和歐盟簽訂聯繫國協定和自由貿易協定並試圖加入俄國主導的歐亞經濟共同體,引起民眾示威(見廣場革命)。2014年2月21日,亞努維奇逃至俄羅斯。同年3月,俄羅斯出兵吞併克里米亞。5月24日,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和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發表獨立宣言。[e]:73-76
2014年5月29日,波洛申科以54.7%的得票率當選總統。烏克蘭東部的沖突規模不斷增加。2014年9月和2015年2月,俄烏簽署旨在化解烏克蘭武裝部隊和烏克蘭東部親俄武裝衝突的《明斯克協議》與《新明斯克協議》,此後主要戰爭行為結束但仍有衝突發生,俄烏雙方多次指責對方違反停火協議。[e]:79-83
2019年4月21日,喜劇演員弗拉迪米爾·澤倫斯基以超70%的得票率當選為總統 。[53]2022年2月21日,俄羅斯總統普丁在對民眾演講時公開支持烏東頓內次克人民共和國和盧干斯克人民共和國的獨立地位,並向這兩個地區派遣俄羅斯「維和部隊」。同月24日,普丁宣布將對烏克蘭採取「特殊軍事行動」,使烏克蘭「去軍事化、去納粹化」。[54][55]
行政區劃
編輯自2020年行政區改革,取消原屬二級行政區的州轄市後,烏克蘭的行政區劃共分為三級[56]。其中一級行政區劃包括1個自治共和國、2個直轄市和24個行政州[57][58] (或譯為省[59])。當中,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和塞凡堡在2014年被俄羅斯侵佔,後成立克里米亞共和國並加入俄羅斯聯邦成為其聯邦主體,屬於南部聯邦管區。頓巴斯戰爭中,親俄組織成立了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和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2022年加入了俄羅斯。2022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城市控制權多有變更。可參閱俄烏戰爭期間各城市控制權。
首府 | 面積 | 市 | 城鎮 | 農村 | 人口[4] | |
---|---|---|---|---|---|---|
總計 | 461 | 882 | 28372 | 415888354 | ||
克里米亞共和國 | 辛費羅波 | 26100 | 16 | 56 | 947 | |
文尼察州 | 文尼察 | 26501.6 | 18 | 29 | 1456 | 1529123 |
沃倫州 | 盧茨克 | 20135.3 | 11 | 22 | 1054 | 1027397 |
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州 | 聶伯羅 | 31900.5 | 20 | 45 | 1436 | 3142035 |
頓涅茨克州 | 頓涅茨克 (法律上)
克拉馬托爾斯克 (事實上) |
26505.7 | 52 | 131 | 1115 | 4100280 |
日托米爾州 | 日托米爾 | 29819.2 | 12 | 43 | 1613 | 1195495 |
外喀爾巴阡州 | 烏日霍羅德 | 12771.5 | 11 | 19 | 578 | 1250129 |
扎波羅熱州 | 扎波羅熱 | 27168.5 | 14 | 22 | 914 | 1666515 |
伊瓦諾-福蘭基夫斯克州 | 伊瓦諾-福蘭基夫斯克 | 13894.0 | 15 | 24 | 765 | 1362109 |
基輔州 | 基輔 | 28118.9 | 26 | 30 | 1126 | 1788530 |
基洛夫格勒州 | 克羅皮夫尼茨基 | 24577.5 | 12 | 27 | 991 | 920128 |
盧甘斯克州 | 盧甘斯克 | 26672.5 | 37 | 109 | 780 | 2121322 |
利維夫州 | 利維夫 | 21823.7 | 44 | 34 | 1850 | 2497750 |
尼古拉耶夫州 | 尼古拉耶夫 | 24587.4 | 9 | 17 | 885 | 1108394 |
敖德薩州 | 敖得薩 | 33295.9 | 19 | 33 | 1122 | 2368107 |
波塔瓦州 | 波塔瓦 | 28735.8 | 16 | 20 | 1805 | 1371529 |
羅夫諾州 | 羅夫諾 | 20038.5 | 11 | 16 | 999 | 1148456 |
蘇梅州 | 蘇梅 | 23823.9 | 15 | 20 | 1455 | 1053452 |
捷爾諾波爾州 | 捷爾諾波爾 | 13817.1 | 18 | 17 | 1023 | 1030562 |
哈爾科夫州 | 哈爾科夫 | 31401.6 | 17 | 61 | 1673 | 2633834 |
赫爾松州 | 赫爾松 | 28449 | 9 | 31 | 656 | 1016707 |
赫梅利尼茨基州 | 赫梅利尼茨基 | 20636.2 | 13 | 24 | 1414 | 1243787 |
車卡夕州 | 車卡夕 | 20891 | 16 | 14 | 824 | 1178266 |
切爾諾夫策州 | 切爾諾夫策 | 8093.6 | 11 | 8 | 398 | 896566 |
切爾尼戈夫州 | 切爾尼戈夫 | 31851.3 | 1 | 29 | 1464 | 976701 |
基輔 | 323.9 | 1 | 2962180 | |||
塞凡堡 | 416.6 | 2 | 1 | 29 |
參考
編輯來源
編輯- ^ 1.0 1.1 Population by ethnic nationality, 1 January, year. ukrcensus.gov.ua. Ukrainian Office of Statistics. [2010-04-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3-23).
- ^ 2.0 2.1 2.2 2.3 Ukraine. 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 April 2022 [2022-05-13].
- ^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2020 The Next Frontier: Human Development and the Anthropocene (PDF).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2020-12-15: 343–346 [2020-12-16]. ISBN 978-92-1-126442-5.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12-15).
- ^ 4.0 4.1 4.2 State Statistics Service of Ukraine. Number of Present Population of Ukraine, as of January 1, 2021 (PDF).,數字不包括克里米亞半島
- ^ 烏克蘭概況. 中國人大網. 2011-06-02.
- ^ Peterson, Nolan. Why Is Ukraine's Population Shrinking?. Newsweek. 26 February 2017 [9 July 2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5).
- ^ Population. State Statistics Service of Ukraine. [9 July 2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8-05).
- ^ 8.0 8.1 8.2 謝國斌. 烏克蘭的族群政治 (PDF). 台灣國際研究季刊. 2015, 11 (3): 129-53 [2019-12-29].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08-04).
- ^ How many Ukrainians have fled their homes and where have they gone?. BBC News. 13 May 2022.
- ^ 《大英百科全書》中的條目:烏克蘭(英文)
- ^ Тітарова, Дарія; Український культурний фонд. Ким ми є? : Національні Спільноти та Корінні Народи України. 基輔: УКРАЇНЕР. 2021-10-15: 621-667. ISBN 978-617-642-593-9. OCLC 1349229780.
- ^ Kyiv Saint Sophia Cathedral.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sation (UNESCO). UN. [8 July 20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18).
- ^ Religious Belief and National Belonging in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 Pew Research Center's Religion & Public Life Project. 10 May 2017 [2022-03-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5-10).
- ^ Orthodox Christianity in the 21st Century. Pew Research Center's Religion & Public Life Project. 10 November 2017 [2022-03-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5).
- ^ Press releases and reports - Religious self-identification of the population and attitude to the main Churches of Ukraine: June 2021 (kiis.com.ua). [2022-03-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15).
- ^ Релігія, Церква, суспільство і держава: два роки після Майдану [Religion, Church, Society and State: Two Years after Maidan] (PDF), Kyiv: Razumkov Center 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All-Ukrainian Council of Churches: 22, 27, 26 May 2016 [7 January 2019],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2 April 2017) (烏克蘭語)
- ^ ПРЕС-РЕЛІЗ ЗА РЕЗУЛЬТАТАМИ СОЦІОЛОГІЧНОГО ДОСЛІДЖЕННЯ «УКРАЇНА НАПЕРЕДОДНІ ПРЕЗИДЕНТСЬКИХ ВИБОРІВ 2019». socis.kiev.ua. [22 August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18) (烏克蘭語).
- ^ 18.0 18.1 Релігія, Церква, суспільство і держава: два роки після Майдану [Religion, Church, Society and State: Two Years after Maidan] (PDF), Kyiv: Razumkov Center 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All-Ukrainian Council of Churches (sample of 2,018 people): 22, 29, 26 May 2016 [7 January 2019],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2 April 2017) (烏克蘭語)
- ^ 譚武軍. 高考只准用乌克兰语 俄语在乌克兰地位急降. 環球日報. [2007-03-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1-13).
- ^ Ukraine's parliament backs changes to Constitution confirming Ukraine's path toward EU, NATO. www.unian.info. [2019-02-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15).
- ^ Walters, Alex. In numbers: How does Ukraine's military stack up against Russia?. Forces Network.
- ^ Hajda, Lubomyr A. et. al. Ukraine.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2023-01-12].
- ^ 乌克兰国家概况.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2022-09.
- ^ 中國大百科全書編委會.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一版,外國文學卷,烏克蘭文學). 北京: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1982.
- ^ 25.0 25.1 Ukrainian literature //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15th ed. (second version, Micropædia) Vol. 12: (1985–2010). 948 p.: p. 111 (英語)
- ^ 26.0 26.1 Ukrainian literature //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Online, 2019 (英語)
- ^ Parody and Burlesque // Hardie, Philip. The Last Trojan Hero: A Cultural History of Virgil's Aeneid. London: Bloomsbury Publishing. 2014. 264 p: 187 (英語)
- ^ Folk architecture. www.encyclopediaofukraine.com. [2023-01-08].
- ^ III. Ukrainian wandering bards: kobzars, bandurysts, and lirnryks. Internet Encyclopaedia of Ukraine. Canadian Institute of Ukrainian Studies. 2001 [12 March 2022].
- ^ (untitled). Nat Geo Music (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 [12 March 2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15 May 2011).
- ^ Дмитро Антонович. Український театр. Українська культура. Збірка лекцій.. litopys.org.ua. [9 March 2021].
- ^ Литературная энциклопедия 1929—1939, Article "Вертепная драма".
- ^ Ivan Katchanovski; Kohut, Zenon E.; Nebesio, Bohdan Y.; Yurkevich, Myroslav. 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Ukraine. Scarecrow Press. 11 July 2013: 254. ISBN 978-0-8108-7847-1 (英語).
From the early 19th century, Kharkiv became an important center of the Ukrainian cultural renaissance. Classicist writer Hryhorii Kvitka-Osnovianenko lived and worked there, as did the writers of the Kharkiv romantic laid the foundations of modern Ukrainian literature. Many of the early Ukrainian miscellanies were published there, as well as the first periodicals in Russian-ruled Ukraine, including Ukrainskii vestnik (1816–19) and Ukrainskii zhurnal (1824–25). The first professional theater troupe in Ukraine was established in Kharkiv in 1789, and the earliest modern Ukrainian plays were performed there. A clandestine hromada functioned in the city from the early 1860s, and a Prosvita branch was active after the Revolution of 1905.
- ^ The Ukrainian Quarterly. Ukrainian Congress Committee of America. 1947: 253 (英語).
Kharkiv was the first Ukrainian city to boast of a permanent theatrical group (1789).
- ^ Академія наук Української. Soviet Ukraine. Editorial Office of the Ukrainian Soviet Encyclopedia,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krainian S.S.R. 1969: 525 (英語).
- ^ Ukraine, a Concise Encyclopedia. Ukrainian Orthodox Church of the U.S.A. 1987: 176 (英語).
- ^ Zalesʹka Onyshkevych, Larysa M. L.; Revakovych, Marii︠a︡. Contemporary Ukraine on the cultural map of Europe. Armonk, N.Y.: M.E. Sharpe, Inc. in cooperation with the Shevchenko Scientific Society. 2009. ISBN 978-0-7656-2405-5. OCLC 608691466.
- ^ Posts misrepresent video of Ukrainian film production. AP NEWS. 2022-08-12 [2023-01-09] (英語).
- ^ Five of Ukraine's finest movies. Emerging Europe. 2022-07-18 [2023-01-09] (英國英語).
- ^ 40.0 40.1 Sport in Ukraine. Topend Sports. [7 March 2022].
- ^ Ukraine Vyscha Liga. BetsAPI. [7 March 2022].
- ^ Ukrainian Andriy Shevchenko wins Golden Ball. CBC. [7 March 2022].
- ^ List of Ukraine national football team captains. Hyperleap. [7 March 2022].
- ^ Klitschko Museum. Klitschko Museum. [7 March 2022].
- ^ Ukraine at the Winter Olympics. Topend Sports. [7 March 2022].
- ^ Ukrainian Medals and Results in the Olympic Games. Olympian Database. [7 March 2022].
- ^ 02 Ukraine’s media landscape. Chatham House – International Affairs Think Tank. [2023-01-08] (英語).
- ^ Конституція України - Розділ II. president.gov.ua (烏克蘭語). 「Стаття 34. Кожному гарантується право на свободу думки і слова, на вільне вираження своїх поглядів і переконань.」
- ^ Verfasser, Rausch, Nico. The Role of Media in Ukraine's Transition - Four Phases of development. ISBN 978-3-640-17421-8. OCLC 724037033.
- ^ 劉國遠. 乌克兰正式加入世贸组织 成为第152个成员. 新華網. 新華社. 2008-05-16 [2008-05-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5-23) (中文(中國大陸)).
- ^ Total production of crude steel. worldstell association.
- ^ Global and regional tourism performance.
- ^ 乌克兰大选:喜剧演员泽连斯基高票胜出. BBC News 中文. [2022-02-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27) (中文(簡體)).
- ^ 俄羅斯開戰轟炸多處城市 烏克蘭宣布與俄斷交. 中央社. 2022-02-24 [2022-03-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14) (中文(臺灣)).
- ^ 普丁下令開戰烏克蘭宣布斷交 俄軍進基輔周遭地區火箭砲攻擊國防部情報總部竄黑煙. Yahoo新聞. 2022-02-24 [2022-0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18).
- ^ Офіційний портал Верховної Ради України. static.rada.gov.ua. [2020-12-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05).
- ^ Regions of Ukraine and their composition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Verkhovna Rada website.
- ^ Politics and society in Ukrain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by Paul D'Anieri, Robert Kravchuk, and Taras Kuzio, Westview Press, 1999, ISBN 0-8133-3538-8 (page 292)
- ^ 梅科萊夫省(尼古拉耶夫省) - Mykolaivska Oblast (Nikolayev Oblast). terms.naer.edu.tw. [2022-03-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04).
書籍
編輯-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保羅·庫比塞克. 烏克蘭史. 由顏震翻譯.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2009. ISBN 9787500082422.
-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王承宗. 烏克蘭史:西方的梁山泊. 台北: 三民書局. 2006. ISBN 9571445487.
- ^ 3.0 3.1 3.2 3.3 3.4 3.5 3.6 中國大百科全書編委會 (編).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二版)(第23冊). 北京: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2003: 397-400.
-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4.11 4.12 4.13 4.14 4.15 4.16 馬貴友 (編). 烏克蘭.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3. ISBN 7801499220.
- ^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5.10 5.11 5.12 5.13 5.14 5.15 5.16 5.17 5.18 5.19 5.20 5.21 5.22 5.23 5.24 5.25 5.26 5.27 5.28 5.29 5.30 5.31 5.32 任飛. 烏克蘭歷史與當代政治經濟. 北京: 經濟科學出版社. 2017-06.
- ^ 6.0 6.1 6.2 6.3 6.4 浦洛基. 歐洲之門:烏克蘭2000年史. 由曾毅翻譯. 北京: 中信出版社.
- ^ 7.0 7.1 趙雲中. 烏克蘭:沉重的歷史腳步. 上海: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5. ISBN 7561735537.
延伸閱讀
編輯- 聞一. 烏克蘭:硝煙中的雅努斯. 北京: 中信出版社. 2016. ISBN 9787508657745.
注腳
編輯- ^ 烏克蘭,(烏克蘭語:Україна,羅馬化:Ukrayina;烏克蘭語音標:[ukrɑˈjinɑ]),意指「在邊緣」或「邊疆」[a]:1。這個詞在十二世紀至十五世紀時,見於烏克蘭各地方諸候(公爵)的文書,自稱自己是某某偏遠地方之一。本來是地迫諸候向基輔大公國投書時的自謙之辭。烏克蘭另有「小俄羅斯」(俄語:Малороссия/Малая Россия,羅馬化:Malaya Rossiya/Malorossiya; 烏克蘭語:Малоросія/Мала Росія,羅馬化:Malorosiia/Mala Rosiia)之稱。[b]:1-2
- ^ 關於羅斯是由何族人建立的,史學家有不同的看法。據《往年紀事》記載,在826年,諾夫哥羅德(Novgorod)的居民剛將瓦蘭人(Varagian)趕走,但該城市陷入了沒有法律、秩序之中。當地居民集會決定,為自己找一個王公。其後,留里克和他的兩個兄弟接受了邀請,建立了羅斯。大部份歷史學家認為,斯堪地那維亞人或者維京人為了尋找資源(如毛皮和貴金屬)並控制通往君士坦丁堡和中東的水路,因此「接受了邀請」。也有些史學家認為這些記載是依據斯堪地那維亞人的傳說所寫,認為不可信。[a]:22德國歷史學家戈特利布·西格費德·巴耶在《羅斯的起源》(1726年)中,提出羅斯是通過諾曼人的征服而成的,並得到一些德國和斯堪地那維亞國家學者所支持[g]:19-24。但無論如何,這些管治者即使不是斯拉夫人,也應該已經被斯拉夫化了。[a]: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