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百科討論:可靠來源/存檔1
本頁是以往討論的存檔。請勿編輯本頁。若您想發起新討論或重啟現有討論,請在當前討論頁進行。 |
Primary, Secondary, Tertiary sources
請問這三個要怎麼翻?應該是用一次文獻、二次文獻、三次文獻,還是一級二級三級文獻啊?-- Nikopoley✪尼可波里 ✏滴水穿石 11:17 2006年7月20日 (UTC)
在香港會翻譯為原始文獻、二手文獻、三手文獻。--孔明居士 11:26 2006年7月20日 (UTC)
- 可是在這篇方針中,已經有兩種名稱了,我是覺得應該至少在同一篇文章內要統一一下比較好。-- Nikopoley✪尼可波里 ✏滴水穿石 18:50 2006年7月20日 (UTC)
- 統一一下比較好。可以進行一個小投票。--Mountain 04:26 2006年7月21日 (UTC)
- 一次文獻、二次文獻、三次文獻
- (+)支持--Mountain 04:26 2006年7月21日 (UTC)
- 一級文獻、二級文獻、三級文獻
- (+)支持--Mountain 04:26 2006年7月21日 (UTC)
- 原始文獻、二手文獻、三手文獻
- (+)支持—CCFS (留言) 2008年5月18日 (日) 07:50 (UTC)
二手來源是否可信?
from Wikipedia:互助客棧/方針
目前百萬人民倒扁運動放在首頁新聞動態中。然而,文中「國際媒體報導」一欄,所引用的來源是「二手資料」,也就是由東森新聞間接取得的資料。然而,實際查詢後發現東森新聞的資料並不正確。
例如文中所指「英國BBC主播:『數十萬抗議群眾佔據台北街頭,要求陳水扁總統下台,台灣總統被嚴重的貪污指控給困住。』」在BBC原文[1]卻寫道「組織者指出,參加運動的群眾達到二十萬人,警方就表示,大約10萬人參加了抗議示威。」明顯在數字、語氣上有很大的落差。
由此可知「二手資料」很有可能有數據、轉譯或立場上的爭議(畢竟,台灣媒體多少有些政治立場,並會反映在其報導上),目前對於此條目已先行補上(Template:Not verified)。為了讓百科可信度更高,建議未來應盡可能少用二手資料,並硬性規定只能引用最源頭的資料,不知可否?--Koika 22:39 2006年9月10日 (UTC)
關於三種等級條目的引用來源
這個問題之前也討論過了,因為討論後的結果會涉及到一些評選標準的改變,所以想慎重的再次提出,請大家再全面的討論一下。目前特色條目、優良條目和推薦新條目三者對「列明來源」的要求不一,也出現了倒掛的現象,特色條目對此要求是「儘量提供相關資料來源」(參見Wikipedia:什麼是特色條目),優良條目對此要求是「其必須著明引用來源」(參見Wikipedia:甚麼是優良條目),也就是說特色條目只是建議,而優良條目卻是必須,特色條目的評選條件還低過優良條目,明顯是不合適的。此外,推薦新條目的評選標準里並沒有出現任何關於引用來源方面的要求。
我想提出的整改方案是,在特色條目、優良條目和推薦新條目三者的評選標準中都統一列出「必須註明引用來源」的條件,理由是Wikipedia:可供查證是維基百科的正式方針,而Wikipedia:列明來源是Wikipedia:可供查證的一個必要手段,在這方面英文、德文的維基百科遠比我們做得好,他們條目的後面往往有一長串的注釋和參考文獻。
而關於推薦新條目是否也應該要求這麼嚴格,我是這樣認為的:首先,不列明來源的條目不符合我們Wikipedia:可供查證的方針;第二,一個條目如果在建立的時候不列明來源,以後再去補是一件非常費時費力的事,甚至可能連自己參考過什麼資料都查找不出來了,特別是另外一個人接手該條目繼續擴寫的時候,更不可能去補之前建立者所參考的來源;第三,無論對於新手或者老手來說,有了這項要求會使我們養成更好的習慣。
就我個人的經驗而言,我之前的一些條目也沒註明參考來源,所以最近我開始在補充往日建立的一些條目的來源,單單中山市一個條目,我幾乎就花了將近半個月的時間,把以前的參考資料全部翻出,一一查對補充重要資料和數據的出處,並詳細註明參考資料的來源,而這些事如果是在當初就完成,那根本不用占用這麼多的時間,在建立條目的同時,順手就可以把參考資料補上了。這對於user:snowyowls來說可能是更頭痛的一件事,他單單推薦新條目就有將近80條,他現在想補充資料來源都可能有心無力了。所以我覺得讓我們每個人都養成隨時列明引用來源的習慣是非常有好處的,這對維基百科的品質也更有保證,而不僅僅是量的改變。
最後希望大家發表一下意見,是否支持在這三種條目的評選標準中都列明「必須註明引用來源」的條件,謝謝大家。--長夜無風(風言風語) 06:22 2006年9月13日 (UTC)
- 我認為推薦新條目用「建議」就行,多鼓勵使用相關的template,畢竟有時候某些條目可能描述大部分都是常識性內容,可能很難全部列明來源。其他的應該「必須」 --百無一用是書生 (☎) 06:33 2006年9月13日 (UTC)
- (:)回應,列明來源有多種方式的,如果條目簡單而內容又為大多人所熟知,可以在文後直接註明參考資料即可,而不用注釋。而書生說到的有些常識性的內容很難列明來源,我認為,如果常識性的內容你參照了相關資料來寫,那麼就會有參考來源可以列,所以我覺得書生是否想說的是有些常識性的內容,並不需要參考文獻,已經可以寫出?對此我認為如果不參考相關的來源,一些被認為是常識性的內容,不經過查證就寫進去,很容易就犯錯誤,我們的維基經常有這樣的錯誤發生。比如昨天發生的一件事,user:Smartneddy在解放區 (消歧義)里把「解放區」定義為「在大陸,把抗日戰爭和國共內戰期間,共產黨實際控制的地區稱為解放區。同期的國民黨政權和現在的台灣也稱其為淪陷區。」(參見頁面歷史 ),她就沒有充分的查證過,只在SKYPE里和其它維基人討論一下就寫進去了,然後就出錯了。首先這個定義不全面,並非大陸內戰時才有解放區的,原來在中文世界裡,朝鮮、越南、古巴內戰時都有被稱為解放區的地方,甚至二戰時法國也有被稱為解放區的地方;其二,抗日戰爭其間,中共稱為解放區的地方,國民黨不可能稱為淪陷區,因為那時國共合作,只有日本軍隊的戰領區,國民黨才稱其為淪陷區;其三,整句話都沒有中國兩字,很顯然中國中心了,至少要在「大陸」之前列明「中國大陸」吧。所以用常識來寫條目,那怕再熟悉的也可能會犯錯,我們要對此特別注意。--長夜無風(風言風語) 07:15 2006年9月13日 (UTC)
- 支持全部必須提出資料來源。條目如果連基本的方針都不依循,為什麼要值得推薦?希望各位能考慮這種嚴格的結果會是好的、還是壞的。同意長夜無風,這樣有助讓新人和老手都養成良好習慣。-- tonync (talk) 17:23 2006年9月13日 (UTC)
- 支持全部必須提出資料來源。針對特色優良新條目,三種條目,可依查證資料來源全面性的尺度區分。但很麻煩的一點是,翻譯自其他語言維基的資料來源問題如何解決,大家有沒有什麼好的建議。--Ffn 05:03 2006年9月14日 (UTC)
- 如果有相關書籍的話可以查證列出。若無則參考資料註明翻譯自那個語言維基條目,並註明日期,甚至可連結相關語言維基的歷史版本。--真實事求是(☎) 06:15 2006年9月14日 (UTC)
- 其實根據GFDL協議,使用其他GFDL內容時(包括翻譯外語維基),就應該註明最後5名修改者和出處。況且,我一直以為翻譯外語維基百科的時候,應該同時引用外語條目的資料來源;而不是把外語維基本身視作資料來源。因為,維基百科只是個提出可供查證內容的載體而已。我想,沒有註明資料來源的外語維基百科條目,其實和沒註明來源的中文條目內容一樣,都不可靠、不能讓人查證;不應該引用之餘,更不應該憑它而獲得推薦褒揚。-- tonync (talk) 18:47 2006年9月14日 (UTC)
- 贊成翻譯自沒註明資料來源的外語維基條目不可推薦褒揚。理論上翻譯時應「引用」外語條目的資料來源確實最好(我不清楚你所說「引用」的意思是「找出資料來源然後引用」還是「翻譯引用外語條目所列明的資料來源」)。但問題是在實際操作時﹐外語維基人引用的那些資料﹐中文維基人可能根本接觸不到,就算列出也很難引用查證。其實就算是中文資料來源﹐有些也是很冷門,難以查證的。與其翻譯不清楚的外語資料來源﹐不如列明翻譯自那個時期的外語頁面更好﹐當然是裡面有資料來源的外語頁面﹐最好是兩者一並列明。--真實事求是(☎) 11:41 2006年9月15日 (UTC)
- 贊同user:tonync的看法。--長夜無風(風言風語) 19:12 2006年9月14日 (UTC)
- 其實根據GFDL協議,使用其他GFDL內容時(包括翻譯外語維基),就應該註明最後5名修改者和出處。況且,我一直以為翻譯外語維基百科的時候,應該同時引用外語條目的資料來源;而不是把外語維基本身視作資料來源。因為,維基百科只是個提出可供查證內容的載體而已。我想,沒有註明資料來源的外語維基百科條目,其實和沒註明來源的中文條目內容一樣,都不可靠、不能讓人查證;不應該引用之餘,更不應該憑它而獲得推薦褒揚。-- tonync (talk) 18:47 2006年9月14日 (UTC)
- 如果有相關書籍的話可以查證列出。若無則參考資料註明翻譯自那個語言維基條目,並註明日期,甚至可連結相關語言維基的歷史版本。--真實事求是(☎) 06:15 2006年9月14日 (UTC)
- 贊成全部必須註明來源,包括推薦新條目,可讓新手培養良好習慣。而一些依本身知識寫出的條目,可以在參考資料列明相關書籍。常識性的知識要列出參考資料並不困難。--真實事求是(☎) 06:15 2006年9月14日 (UTC)
我贊同真實事求是所說:「不如列明翻譯自那個時期的外語頁面更好」。其實,我一直覺得,翻譯外語維基條目時,把該條目的參考資料照搬過來列為中文條目的參考資料是一件有點奇怪的事情。所謂的參考資料,指的不是「可以參考的」資料,指的應該是「在創作該則條目時所參考到的」資料。如果是這樣的話,翻譯自外語維基的中文條目在創作時,根本沒有用的的資料就不該列出,該列出的資料只有翻譯來源一項。當然,如果在翻譯外語維基的條目,確實有去把原參考資料找出來讀一讀,就是另當別論。--mingwangx (talk) 15:16 2006年9月16日 (UTC)- 我想mingwangx兄可能稍稍不太了解譯作規則,據個人所知,翻譯著作的常規,與你所言似乎有著很大距離的相左。--winertai 14:25 2006年9月17日 (UTC)
- mingwangx是把翻譯文章和創作文章混淆了,翻譯的文章應該保留原有的參考文獻,而且參考文獻不需要翻譯,保留原有文獻的語種。--長夜無風(風言風語) 15:03 2006年9月17日 (UTC)
- 感謝Winertai兄和長夜無風兄的指正。由於我對一般翻譯工作完全沒有概念,所以有先前的那個想法。我修正我的想法,所以把前面的發言劃線劃掉。不過,剛才為了弄懂這個問題,在方針和指引裡頭找了很久,沒有找到直接的規定,卻在閱讀方針中讓我對這件事有了非常不同的思考。這個思頗極端(我竟然開始認為,各語言版本之間的翻譯工作是完全不應該進行的),顯然是思考的過程中哪裡有了問題。等我緩一緩,把思路釐清了,再與各位討論。--mingwangx (talk) 17:32 2006年9月17日 (UTC)
- 長夜無風兄可否說出翻譯文章的規定所在,我也找不到。我提的意見或與維基規則相左,但這些其他語種的參考資料,很多難以查證確是實情。因此我認為連接歷史頁面是必須的,而且「參考資料與歷史頁面並列最好」。現有的規則,未必就是最好的規則。--真實事求是(☎) 13:45 2006年9月19日 (UTC)
- 暫時的討論結果:」
- 對於特色條目:大家的看法基本一致,都認為應該由「儘量提供相關資料來源」改為「必須提供相關資料來源」,因為達到了共識,所以我已對特色條目的評選條件做了修改。
- 對於推薦新條目:五個人(包括user:長夜無風、user:tonync、User:真實事求是、User:Ffn、User:mingwangx)認為「必須註明引用來源」,user:Shizhao認為「建議註明引用來源」,user:Mukdener不支持「必須註明引用來源」。根據多數人的意見,我將在兩個星期後,也就是10月10日在推薦新條目的評選條件里加上「必須註明引用來源」,不知道大家還有什麼意見?--長夜無風(風言風語) 04:00 2006年9月28日 (UTC)
針對不同的來源應有不同政策
- 來源的品質不同,對於不同的來源應該有不同的政策。對於高品質的來源,在特色條目和新條目推薦中都應該要求必須註明來源,對於低品質的來源,在高標準的條目評選中也應該要求註明,而在低標準的條目評選中鼓勵註明
- 註明可驗證來源保證條目的信度,註明不可驗證的來源方便後來的編輯者可驗證的來源可以提升條目信度,因此是必須的,這些來源本身的可驗證性決定了,讀者可以相信這些來源是真實的,不可驗證的來源則僅僅是一個編輯的參考而已,並不會直接增加條目的可靠性,但是儘可能多的提供信息來源可以方便後來者編輯,因此鼓勵詳盡地列出所有信息來源
- 可驗證性是判斷來源品質的標準。只有可以驗證屬實的信息來源才是高品質的來源,因此可驗證性是判斷來源品質的標準。所謂可驗證性並不是要求編輯者進行真偽驗證,而是指編輯者可以設計一套合乎邏輯的方法去驗證來源的真偽,或者說,換一個說法,用思想實驗去驗證真偽。那麼按照這個標準,只有基本的事實描述、在正規學術刊物上發表的論文、政府文件、法律是可驗證的信息來源,是高品質的信息來源。來自新聞報道和網站的消息則不是可驗證的來源,對於新聞報道的採信,只能依照做出報道機構的口碑和報道機構的自律,這並不是一個合乎邏輯的,穩固的保證,而網站的信息更是如此,因此此種信息不具有可驗證性,是低品質的來源。
- 總結:新條目推薦的評選應該要求必須註明在正規學術刊物上發表的論文、政府文件、法律法規等可驗證的來源,鼓勵註明其他所有來源--雪鴞◎海德薇 看看雪鴞 (talk) 14:48 2006年9月28日 (UTC)
Blog 不能當資料來源的細則
移自WP:客栈方针。-下一次登录 于2007年3月13日20:40留言
Wikipedia這裡有很多人似乎不清楚怎麼做學問。Blog 是不能當資料來源,但是以前有人提議過這樣的規則嗎?
- 在尋求事實的時候,blog 不能當資料來源。
- 但是在找用詞的時候,blog 可以當某個詞在中文有沒有人這樣用的紀錄。
範例:
- Blog 不能證明萊特兄弟發明電燈泡。
- Blog 可以當 Wright Brothers 中文翻譯成「萊特兄弟」的紀錄。
閱微草堂筆記不能當歷史事實的唯一根據。但是閱微草堂筆記可以當清朝人用什麼名稱形容什麼鬼怪的紀錄。
以前有這樣的規則嗎? -- Toytoy 15:48 2007年3月1日 (UTC)
- Wikipedia:可靠來源裡「採用線上或者作者自行發表的來源」整個章節有相關解說。除了特例情況外,個人網站和部落格等個人發表的文章都不能作為可靠資料來源。--RalfX(議) 16:30 2007年3月1日 (UTC)
- 這不是資料來源。而是約定俗成的譯名根據。 -- Toytoy 16:42 2007年3月1日 (UTC)
- 一個人這麼用的話不適合,如果很多人這麼用,我想也應該可以找到相對的可靠來源。--Jnlin(討論) 16:44 2007年3月1日 (UTC)
- 我沒說用 blog 當唯一的語料來源。我說的是不排除 blog 為合法的語料來源。 -- Toytoy 16:46 2007年3月1日 (UTC)
- 但是只要 blog 不是自己的,那不是可以排除『原創』的疑慮?因為很多資料其實報導一定的時間之後都會被刪除,那些時候 blog 就會變成唯一的來源,找來找去都只有在 blog 中有資料,而且不會只是一個 blog 。--by--阿佳真的很囉唆! 21:11 2007年3月1日 (UTC)
- 過期的報紙可前往圖書館翻閱。希望能夠避免太過依賴網路而放棄優先使用更為可靠的來源的習慣。--Jasonzhuocn 22:19 2007年3月1日 (UTC)
- 一些高度可信的blog應該可作參考資料,但該blog最好也好參考資料,這樣可信性就可可以懷疑。--費勒姆 費話連篇 00:39 2007年3月2日 (UTC)
- 個人做法是參酌該部落格所引用的資料,再於網路搜尋驗證該資料正確性,如果功夫點,通常我都會再去圖書館翻找那本書,如果查證屬實,這時候,引用文獻或資料就可以參酌部落格的整理後的口吻寫法。個人做法﹔或許有疏失,僅供參考。另外,不知道是否我比較敏感﹔我最近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有好幾次,當我於維基參酌引用某網路文獻資料後,那資料就很快於網路不翼而飛,也曾因該網路連結失效遭維基人提醒指正。說起來,我也是屬於「不清楚怎樣做學問」的一族。--winertai 02:13 2007年3月2日 (UTC)
- 一些高度可信的blog應該可作參考資料,但該blog最好也好參考資料,這樣可信性就可可以懷疑。--費勒姆 費話連篇 00:39 2007年3月2日 (UTC)
我在講的是語料的來源:「腳踏車」、「自行車」、「單車」那個比較常用的問題。我講的不是事實的資料來源。如果我要搜尋字詞的當代常見用法,最簡單的方法還是查網路或是付費資料庫。 -- Toytoy 01:12 2007年3月2日 (UTC)
我有疑問,camouflage passport現在翻譯為玩具護照,有人能從其他的blog找出更好的譯名嗎?Sorry,剛剛看被改為模擬護照了。小鬍子 -(對話) 12:37 2007年3月2日 (UTC)
- 對真的懂學術的人來講,資料的可信度有時候是用鼻子聞的。這就像兩個求職的,一個 T 大畢業,另一個野雞大學畢業。一般的老闆是看畢業證書,但是真有能力的老闆往往可以看出 T 大的是不是名符其實,野雞大的是不是真的野雞。也許 T 大的畢業生 70% 品質不錯,但是野雞大也有 1% 的學生比 T 大強幾百倍。有能力的老闆可以分辨 30% 混到文憑的T大畢業生,也可以挑出 1% 真有實力的野雞大畢業生。沒能力的老闆就只能看文憑。
- Wikipedia 就是個沒能力的人聚集的地方。很多人拿著雞毛當令箭,規則說這個不能用,他們就像是拿到玉皇大帝的聖旨一樣。他們 (1) 可能用錯規則,(2) 可能把正確的規則解釋錯誤。
- 如果部落格的東西完全不能用,那很多偉人自傳也不能用了。因為那些仍然是自說自話。編輯只是幫他們改錯字,改文法,改成更聳動。
- 如果公開發行的報紙可以用,很不幸的,報社記者很可能也是抄部落格或是訪問錯誤對象。一個不求證的記者寫出去,可能被幾十個不求證的記者引用或改寫。通常他們會改寫,因為報社總不想替競爭對手宣傳。結果就是看起來一堆來源,其實只有一個可能錯誤的來源。
- 學術圈裡能保證品質的最好方法就是別人重複實驗。這裡做不到。最起碼像樣的知識分子還可以驗算,這裡有些還是做不到。真的百科全書是請真的專家寫的。如果這些人不是騙錢的學棍,那至少知道他的領域裡面什麼是廣為流傳但是不可信的。這就是專家存在的目的。
- 等而下之的就是形式審查、書面審查、民主投票。Wikipedia 的信徒相信人多好辦事,可能也到了某種迷信的地步。99% 的時候形式審查也可以跟專家審查一樣好。不管你是職業賽車手,還是酒後駕車,在沙漠裡面開沙灘車都不會撞到東西。但是真的遇到會讓一般人掉進去的陷阱,幾百個人參與還是沒用。
- 如果這裡的用戶真的知道該怎麼分辨資料, ... 我都把事實跟語料說清楚了 ... 我還能怎樣教導他們? ,,, -- Toytoy 17:08 2007年3月2日 (UTC)
- 本來維基百科就是要寫「可供查證」的事情的,至於真實性則在多篇可靠來源的說明之下得到「某種程度」的滿足(請注意這裡的可靠來源是不同媒體對同一條目,但是必須不同事件,亦即單單靠報導同一件事件就證明這條目值得存在是不夠可靠的)。至於相不相信,還是要靠讀者有足夠的判斷能力。
- 我覺得,如果你要說某些詞彙常用,也許Google搜尋的網頁數目結果,會比拿 10 篇 Blog 的文章來的有說服力。--Jnlin(討論) 15:53 2007年3月3日 (UTC)
- 就是用 Google 查,然後發現部落格使用,然後有人反對。
- 其實查語料有很多陷阱。例如英文的 A 跟中文的 B 可能不見得一對一對應。有時候查出用幾萬次,也許實際當需要那個解釋的用法沒幾個。中文的辭彙也可能如此。像是查「單車」,也許會連廣東話的「機車」跟某些白癡造句法也算進去,所以即使是 Google 查出來用了多少次,還是要進一步分辨。
- 聲明:前面用了「白癡」兩個字,不是罵人喔。 -- Toytoy 16:44 2007年3月4日 (UTC)
移完。-下一次登录 于2007年3月13日20:40留言
移自WP:客栈方针。-下一次登录 于2007年3月18日04:08留言
節錄自Wikipedia:可靠來源:
- 自行發表的來源是一種未經過任何事實證實或是未經過第三者檢驗所發行的資料,其中包括個人網站以及為了滿足虛榮心所發行的刊物。
- 任何一個人都可以建立一個網站或是自己花錢來發行一本書,並且自稱是某領域的專家。基於這個理由,絕大多數的自行發表的刊物、個人網站、以及部落格等都不是可接受的資料來源。
一個公司的網站可否作為可靠來源?一個組織的網站可否作為可靠來源? Chanueting 01:55 2007年3月10日 (UTC)
- 那得看看這是什麼公司。如果這個公司或組織是行商的,那他們的網站並不怎麼是可靠來源。行商的公司或組織的網站通常都是廣告,把自己的公司吹噓得離譜,因此要視乎公司的性質。--王者之王 Chaplin (☎) 05:35 2007年3月10日 (UTC)
- 有一些公司及組織的基本資料還是要在該網站取得,與其爭論公司網站是否為可靠來源,倒不如說避免只使用單一來源編寫條目。--Ellery 11:42 2007年3月10日 (UTC)
我是因為螢之祭而詢問各位此問題,我認為可靠來源不足,掛上template:unreferenced,但旋即被拿掉,有甚麼方法可以讓其他人知道不足,加上可靠來源? Chanueting 14:41 2007年3月10日 (UTC)
- 不清楚Wikipedia:可靠來源是否從英文翻譯,但en:Wikipedia:Attribution取代en:Wikipedia:Reliable sources時,可不可靠沒有絕對界線。即使知名來源也不盡然可靠。--Jusjih 16:48 2007年3月12日 (UTC)
移完。-下一次登录 于2007年3月18日04:08留言
Wikisource和其它維基姐妹計劃是可靠來源
維基文庫(wikisource)對版權和來源的查證比Wikipedia要嚴格得多,希望能把「Wikisource是可靠來源」寫入Wikipedia的相關policy,這樣也有利interwiki交流。—霍枯燥 2007年5月21日 (一) 01:09 (UTC)(Wikisource管理員)
這段直接了當的en.wikipedia給出的定義為何沒有?
en:Wikipedia:Reliable_sources#What_is_a_reliable_source.3F states: "Reliable sources are authors or publications regarded as trustworthy or authoritative in relation to the subject at hand. Reliable publications are those with an established structure for fact-checking and editorial oversight. The reliability of a source depends on the context: A world-renowned mathematician may not be a reliable source about biology. However, the author of a source may be reliable outside her/his primary field if s/he has become recognized as having expertise in that secondary area of study. In general, an article should use the most reliable and appropriate published sources to cover all majority and significant-minority published views, in line with Wikipedia:Neutral point of view."
嘗試翻譯一下:
“ | 一個主題的可靠來源是指那些對於該主題而言,是可信的或者官方的作者來源或發表來源。可靠的發表來源是指那些有正式運作規範的、有事實查證機制、有編輯疏忽改正機制的文章發表來源。一個來源的可靠性是依賴上下文的:一個國際著名的數學家不見得是生物學的可靠作者來源。但是,一個作者來源如果其人之次要專長也獲得承認,那麼他/她也可以在其主要專長領域之外被認為是可靠來源。一般而言,維基文章應當使用最可靠和以最合適方式發表的那些來源,並以中立觀點覆蓋所有已經正式發表的主流和非主流的觀點。 | ” |
關於有來源和原創問題
from Wikipedia:互助客棧/方針
我覺得這是一個有些普遍的問題,就是沒有來源一定是原創的麼?查了查政策,並沒有很清晰的解釋。以前的做法,基本是通過提刪走社區共識的路子。
這一次,有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User:Ksyrie在憤青條目中,對來源的近乎偏執的編輯做法與我多次編輯戰[2],雖然並無一日3rp。最終,以他的標準,這個條目只有與憤青無關的羅大佑的一句[3]。我在該條目的討論頁中給他這樣說:
我希望你能真正了解維基制定要求來源的目標,就是防止原創的東西上百科。沒有來源的東西,也不一定就是原創,你捫心自問,被你刪除的絕大部分段落,是在原創嗎?難道這些種種的解釋不是在網絡在社會上廣泛所共知的一些認識嗎?雖然一些認識有爭議,但這些認識是廣泛存在的,不是說一個人兩個人在那裡想的。以你的標準,還是提刪吧,這種動輒刪除其它人貢獻的做法很希望你能檢討一下,請注意,維基還有一條規則:如果規則阻礙你提升或維持維基百科的質量,Wikipedia:忽略所有規則,一定注意前面的粗體。— fdcn talk — 2007年8月12日 (日) 11:37 (UTC+8) — 2007年8月12日 (日) 03:37 (UTC)
最終覺得,這個問題應當由全體維基人來討論,當一些概念觀點等成為社會人熟知的時候,在沒有註明來源前,是否應當按照原創來處理?因為這樣的條目太多,比如防火長城。其實,來源應當是存在的,但可信來源的找出還是需要成本的,在它沒有找出前,是不是應當由社區來判斷是否是原創?— fdcn talk — 2007年8月12日 (日) 11:49 (UTC+8) — 2007年8月12日 (日) 03:49 (UTC)
- 沒有來源不一定是原創或沒有知名度,例如之前被錯誤加上{{fame}}的午餐即是一例。過度的使用此類方針並非維基百科之福。--Jnlin(討論) 2007年8月12日 (日) 03:58 (UTC)
- 個人覺得,方針要完善是一方面。但真正需要我們維基人努力的,是對維基理念的了解,是對建立一部什麼樣的百科全書的理解。有不少方針,是因應性的措施性的,它們都是為了一個目標而制定,如果對該方針的運用脫離了這個目標,是對維基理念、政策的扭曲。所以維基為什麼要加入一個Wikipedia:忽略所有規則?就是要求我們以最終的百科全書為目標。— fdcn talk — 2007年8月12日 (日) 12:10 (UTC+8) — 2007年8月12日 (日) 04:10 (UTC)
- (!)意見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的上次我在提交教室條目為新條目推薦是發生的爭執?當時就是因為參考資料不足。按理來說教室這樣的東西,內容都在大家的心中,所以當時很難找到參考資料,最後補充了很多,但還是落選了。我認為參考資料這個問題維基一定要重視,不能因為你覺得大家知道就不是原創,因為一個人的想法或者推測很可能是錯誤的,按照維基德一句話,越有爭議的內容,越需要參考資料的佐證。特別是容易打編輯戰的內容,比如此例,更需要參考資料的佐證。關於閣下引用的「如果規則阻礙你提升或維持維基百科的質量,Wikipedia:忽略所有規則」,我的理解是,如果你認為不能夠摸清楚那些規則時,勇敢編輯吧,因為廣大維基人會幫你彌補不足的。而並不是我們不應該遵守規則。—人神之間擺哈龍門陣 2007年8月12日 (日) 15:11 (UTC)
- 有無來源說明的是條目的質量,不能說明沒有來源的一定是原創。本例中的大多數觀點並不是「我覺得大家都知道」,而是現實中本來就存在(所有的觀點都不是我寫的,是其它維基人所寫),沒有來源是因為現有的來源都沒有滿足維基對來源的要求,但大量論壇和網誌上這樣不能列入來源的來源比比皆是。我同意註明來源的必要性,這種必要是體現在對事實有爭議的情況下,本例條目的大部分觀點作為事實存在的並沒有爭議(我不反對刪除本條目中的有爭議的觀點)。如果真要你說的這種嚴格,這個條目只有被刪除一途,因為就是剩下的這一句,也是主要意思沒有來源的。你認為合理?
- 我認為你對Wikipedia:忽略所有規則理解是錯誤的,「如果規則阻礙你提升或維持維基百科的質量」這句話已說明了這規則的立意,就是所有的規則是為百科全書的目標服務,方針當然要遵守,但不能為方針而方針,甚至背離百科目標。— fdcn talk — 2007年8月12日 (日) 23:26 (UTC+8) — 2007年8月12日 (日) 15:26 (UTC)
- (!)意見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的上次我在提交教室條目為新條目推薦是發生的爭執?當時就是因為參考資料不足。按理來說教室這樣的東西,內容都在大家的心中,所以當時很難找到參考資料,最後補充了很多,但還是落選了。我認為參考資料這個問題維基一定要重視,不能因為你覺得大家知道就不是原創,因為一個人的想法或者推測很可能是錯誤的,按照維基德一句話,越有爭議的內容,越需要參考資料的佐證。特別是容易打編輯戰的內容,比如此例,更需要參考資料的佐證。關於閣下引用的「如果規則阻礙你提升或維持維基百科的質量,Wikipedia:忽略所有規則」,我的理解是,如果你認為不能夠摸清楚那些規則時,勇敢編輯吧,因為廣大維基人會幫你彌補不足的。而並不是我們不應該遵守規則。—人神之間擺哈龍門陣 2007年8月12日 (日) 15:11 (UTC)
- 個人覺得,方針要完善是一方面。但真正需要我們維基人努力的,是對維基理念的了解,是對建立一部什麼樣的百科全書的理解。有不少方針,是因應性的措施性的,它們都是為了一個目標而制定,如果對該方針的運用脫離了這個目標,是對維基理念、政策的扭曲。所以維基為什麼要加入一個Wikipedia:忽略所有規則?就是要求我們以最終的百科全書為目標。— fdcn talk — 2007年8月12日 (日) 12:10 (UTC+8) — 2007年8月12日 (日) 04:10 (UTC)
- 我感覺沒有來源的內容如何證明不是處於原創?當然有一些常識可以不必要來源。如果有可靠的來源,條目內容的準確性才有把握。沒有來源的可以不用刪,加入{{fact}}請求來源即可。或者使用標籤,標記該條目沒有來源。--用心閣(對話頁) 2007年8月12日 (日) 15:49 (UTC)
我澄清和整理一下我的觀點:
- 不是反對要有來源
- 不是討論條目的質量
- 請關注於沒有來源的文字是否一定要刪除?
- 我敢肯定,如果上一項是肯定答案的話,中文百科的品質要下降,有大量要條目要被刪除。
- 沒有來源的文字是否是原創的法官是誰?我認為應由社區決定。
— fdcn talk — 2007年8月13日 (一) 00:01 (UTC+8) — 2007年8月12日 (日) 16:01 (UTC)
要是中文百科有英文的那個人力,我們完全可以在缺乏來源的條目上掛上{{fact}}模板,並像{{fame}}那樣掛上請求的月份,一旦過了時限(譬如三個月),那麼被掛模板的句子,只要不是他人搗亂掛上去的必刪無疑。尤其是在世人物的條目,Wikipedia:生者傳記裡面寫得再明白不過了,那類條目裡面不僅僅是必須要有參考來源,而且連「來源請求」字樣都需要儘可能避免。前幾日有關方舟子的條目還到有人(不排除是他本人)到Wikipedia:互助客棧/消息里抱怨過:給中文維基的「中性」牌坊存照。唯一的問題是,中文維基有這麼多的人力,來為各個條目添加可靠的來源嗎?不要說三個月後刪除,半年十個月沒人理會的條目都大有所在。英文百科的這個方針是非常好的,但拿到中文來應該要酌情延長刪除文字前的來源請求時間(但對於嚴重違背Wikipedia:生者傳記中要求的語句應決不姑息)。沒有這個時間限著,人人都沒有緊迫感,人人都以為那句話放在那照樣萬古長青;但有了刪除時間的限制,再加上對維基人,對新手的宣傳,甚至弄出點獎勵措施來,不怕中文百科質素不提高!(有點激動,見諒)--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SVG矢量圖?找我就對了 2007年8月12日 (日) 19:18 (UTC)
- 百科全書是給所有人看的,不光是某些人。無來源的內容讓讀者根本不知道是誰說的,查無憑據。—Ksyrie(Talkie talkie) 2007年8月13日 (一) 15:38 (UTC)
- 我在整體方向上是與Ksyrie閣下意見相同的,唯一的不同是,我覺得直接刪除無來源內容似有不妥。我堅持我上面的提議,在掛上來源請求模板的同時也為來源請求的時間劃定截止的日期,這樣可以避免很多雖然真實但沒有來源的內容受到刪除。在目前大量條目普遍缺乏來源的情況下不妨作為一種過渡手段,甚至在以後維基百科參考來源的狀況大大改善後仍然可以作為一項正式的方針;當然,這需要大家的討論,我想我先提議吧。--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SVG矢量圖?找我就對了 2007年8月13日 (一) 16:21 (UTC)
- 憤青條目中無來源的內容實在太多了,所以我暫將其大部分移入憤青/temp中,如果找到相應的參考資料再寫入。原來的條目完全是一些人在自說自話,而且網絡上的言論,我不知道怎麼樣才可以作為參考資料。因為在網絡上,沒人知道你是一條狗。—Ksyrie(Talkie talkie) 2007年8月13日 (一) 16:44 (UTC)
- 這個問題,請諸位移駕Wikipedia talk:可供查證#提議:可供查證成為維基百科正式方針進行討論。新的評選方針中已經包括了為刪除缺乏來源的編輯設立時限的事宜。--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SVG矢量圖?找我就對了 2007年8月14日 (二) 06:34 (UTC)
可靠來源
問:其他語言維基百科跟官網能做為可靠來源嗎?另外如果是網路論壇介紹,論壇本身可以做為來源資料嗎? —Blauncher 2007年11月1日 (四) 05:17 (UTC)
- 請見:Wikipedia:可靠來源。—Ellery 2007年11月1日 (四) 05:52 (UTC)
- 直接給一答覆,都不能:維基計劃的所有內容都不能作為維基百科的參考來源,否則就是自我參照(介紹維基百科本身的條目除外);BBS也不能。—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07年11月1日 (四) 12:07 (UTC)
- 那小眾TCG差不多甭寫了,除非出本教如何玩的書,遊戲規則書(通常只是沒ISBN的小手冊)跟有規則的官網不算可靠來源?—Blauncher 2007年11月1日 (四) 16:37 (UTC)
- 官方網站可以作為可靠來源,無ISBN的小手冊不是正式出版物,不能作為可靠來源。—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07年11月1日 (四) 19:31 (UTC)
- 補充一下,一些Table Game之類的遊戲書會被歸到「玩具」類,這時候通常上面只有書碼沒有ISBN,但的確是官方出版物(延伸一下,一些有官方授權的雜誌附錄也不會有ISBN)。—RalfX(議) 2007年11月2日 (五) 23:40 (UTC)
- 同人誌等非正式出版品的條目要怎麼找到可靠來源?口耳相傳的界內裡知識要怎麼證明?
- 如果影響力足夠(有至少兩個公眾媒體的報道),那麼在對該故事情節的描述中可以採用原始的非正式出版品——不可靠來源只能用於介紹其自身的條目中(Wikipedia:可供查證中的,大概是此意思)。但是如果影響力不足的話,會以重要性不足的理由提交刪除,而不應記錄於維基百科中。—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07年11月2日 (五) 15:19 (UTC)
- 官方網站可以作為可靠來源,無ISBN的小手冊不是正式出版物,不能作為可靠來源。—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07年11月1日 (四) 19:31 (UTC)
- 那小眾TCG差不多甭寫了,除非出本教如何玩的書,遊戲規則書(通常只是沒ISBN的小手冊)跟有規則的官網不算可靠來源?—Blauncher 2007年11月1日 (四) 16:37 (UTC)
若其他語言維基百科不是可靠來源,內容不可參考,那全文翻譯豈非更是不可?但現在維基翻譯自其他語種維基的條目又這麼多,還有Wikipedia:每周翻譯等活動,似乎自相矛盾。--真實事求是(☎) 2007年11月2日 (五) 16:36 (UTC)
- 全文翻譯的條目參考的是原語種條目所帶的參考文獻,而不是原語種條目本身。—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07年11月5日 (一) 05:03 (UTC)
- 既然可以接受「原語種條目所帶的參考文獻」而全文翻譯,為何不能接受該條目的部分內容做為「可靠來源」?照理說無論全篇與部分都是依照「原語種條目所帶的參考文獻」寫成的,有不一樣嗎?可全篇翻譯,卻不能部分引用,這就是我說自相矛盾之處。
- 個人認為規矩可以定為「有可靠來源參考文獻的他語維基條目,方可全篇翻譯或引用其內容。」--真實事求是(☎) 2007年11月5日 (一) 15:31 (UTC)
- 問題是如果之後被人抓出出處不明的資料怎麼辦?
- 個人認為規矩可以定為「有可靠來源參考文獻的他語維基條目,方可全篇翻譯或引用其內容。」--真實事求是(☎) 2007年11月5日 (一) 15:31 (UTC)
"揭示它們的最佳的手段就是採納多個二級來源進行反覆核對",之後呢?
是對這些二級來源進行篩選? 還是對他們的傾向性/錯誤下結論? 抑或是其他操作? —CCFS (留言) 2008年5月18日 (日) 08:26 (UTC)
什麼是獨立的二級來源?
彼此獨立的二級來源:
- 擁有各自獨立的編輯評閱和事實校驗的過程;
- 不能夠相互合作;
- 在可獲得的一級來源的基礎上提出他們自己的觀點,並採用各自的判斷來評估一級來源。
甚至在擁有相同一級來源的條件下,不同的分析者對報道的事實可以獲得不同的結論。實踐中,許多二級來源在他們研究的過程中尋找並採納了不同的一級來源。有意的傾向,無意的傾向,以及錯誤都不是不證自明的;揭示它們的最佳的手段就是採納多個二級來源進行反覆核對。
關於1980年代後大陸專業歷史教科書
據User:Douglasfrankfort於Wikipedia:互助客棧/其他表示,中國大陸於1980年代後的專業歷史書水準明顯不如1950年代,如此看來我們最好討論這類書籍的可靠性問題,再將相關規範列入指引以避免爭議(我是先從Wikipedia:特色條目複審/烏孫中得知此問題的)。畢竟這種書籍若成為某歷史條目參考資料,那條目品質很可能會明顯低於日語維基中的2ch各板條目,如ja:軍事板。此類條目雖未使用「可靠」來源,但卻準確敘述了此類板住人之常識。日語維基中各動漫作品條目之品質,亦可能會遠遠高於用這類書籍作為來源的中文維基歷史類條目。--RekishiEJ (留言) 2008年8月8日 (五) 10:42 (UTC) 2008年8月9日 (六) 11:45 (UTC)修正
以其他百科全書為參考來源
以其他百科全書為參考來源,是否有問題? —18164 (留言) 2009年3月25日 (三) 06:14 (UTC)
- Wikipedia:可靠來源#相關的定義:「當描述事實時,維基百科的條目應該要列明來源,這是因為維基百科是屬於三次文獻。維基百科不能引用自己本身的條目文章來當作來源。其他還有許多可靠的三次文獻可以引用,例如《大英百科全書》。不過請注意在《大英百科全書》、《世界全書》(World Book Encyclopedia)、以及微軟Encarta百科全書中,未署名的條目是由其非該領域專業的工作人員所撰寫的,因此那些條目可能不會有與專業人士撰寫的條目相同的可信度,無論如何,那些條目以維基百科的目標來說還是被認可為可靠的來源。當維基人有想要撰寫比以上所提的百科全書還要高品質的野心時,若只仰賴上述的三次文獻是不能滿足其野心以及其所瞄準的高品質的。因此,除了因為在利用一次文獻時要小心注意使用(見上文),二次文獻是維基百科所依賴的主要資料引用來源。」—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09年3月25日 (三) 06:54 (UTC)
- 那麼百度百科為何不不具文獻資格?窗簾布(議會廳) 2009年3月25日 (三) 08:42 (UTC)
- 百度百科由普通網民寫作,屬於wiki式的網站,「BBS和新聞群組的帖子、Wiki的內容或者來Blog上的留言都決不能成為可接受的一次或者二次來源。這是因為我們無法知道究竟是誰寫的它們。對於Wiki的情形,文章的內容可能在任何時刻發生變化,而且沒有編輯人員監管或者第三方核查事實。」—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09年3月25日 (三) 09:18 (UTC)
- 正確來說,Wiki的內容不一定是不能使用,嚴格來說你應該看它是根據什麼來寫,如果該段的內容是根據可靠來源來寫,為什麼不能引用?可參考Wiki網站,但為避免爭議,最好直接引用它們引用的參考來源,或至少連至該版本的永久連結。—巧克力糖 (留言) 2009年4月4日 (六) 13:56 (UTC)
- 那麼百度百科為何不不具文獻資格?窗簾布(議會廳) 2009年3月25日 (三) 08:42 (UTC)
- 其實多用百科全書來參考及校對,看來是值得推薦的作法--18164 (留言) 2009年3月26日 (四) 04:29 (UTC)
- 的確,作為三次文獻的百科全書可以為條目提供一個框架,十分方便我們去發展條目了。—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09年3月26日 (四) 16:07 (UTC)
- 沒有絕對答案,要看內容和百科質素來決定。例如如果寫維基百科條目,是不是連自己也不能參考一下?傳統百科全書比維基嚴格得多,學校也會拿來使用,例如寫有關國家或地方資料,它們是可靠來源。—巧克力糖 (留言) 2009年4月4日 (六) 13:56 (UTC)
新浪新聞網(中國)是否能算是可靠來源?
一般而論, 如果是直接有(XX報導)或(XX訊)的新聞, 當然直接查證就好. 但是像這篇, 所引用的其實全部都不能查證, 而且內文證的東西錯漏百出, 更無日本科學家講過該事件的相關日文報導. 看內文那些主持人和記者的對話, 更是明顯引用並非新聞報導而只是單純節目中不知是否權威(我不相信節目主持人和記者對登月有甚麼權威)的人講的話. 這種前言不對後語的"新聞"能否當成可靠來源? 還是新浪網根本就不是可靠來源? 神話的搜尋者 (留言) 2009年7月8日 (三) 09:29 (UTC)
可靠來源政策改良芻議
維基百科似乎認定官方媒體如新華社、人民網為可靠媒體,但一些有知名度的網志卻不是。
《2009 年美國的人權紀錄》作者是國新辦。國新辦的水平似乎還高於新華社、人民網,而且這番「記錄」還是一年一度的,比新華社、人民網一天上百的新聞少,所以會更細心,但是有人發現了很多弱智級錯誤。這能否說明其他官方媒體的準確性也如此或更甚於此呢?
據我的觀察,很多中文知名度較高的網志,其實不是網志,只是因為當局的言論打壓、禁止新聞自由,而稱「網志」。
希望不要「照搬西方那一套」,能出現一個合適的政策?--<i>Jerry Wong</i> (留言) 2010年4月8日 (四) 11:55 (UTC)
- 建議針對特定被認為有參考價值的blog個別檢討是否可以列入參考來源,但說真的相較於成千上萬個人私創的blog這種有特殊背景的數量畢竟算是少數,不可能因為幾個特例就開放只要是中文的blog都有參考價值。話說回來,英文環境裡面也不是不存在這樣的現象,這根本與東方西方無關嗎!—泅水大象 訐譙☎ 2010年4月8日 (四) 14:06 (UTC)
- 其實問題是網志的主人本身是不是「受有關學界承認的人物」,如果撰文者不具認受性那麼網站的形式是BLOG與否就沒有差別了,始終會被當作非可靠來源受到質疑。另外你舉例的Solidot那篇文章如果都是事實,那我相信在美國那邊的政府或媒體不難找到類似的反擊文章。-- 同舟 (留言) 2010年4月8日 (四) 14:57 (UTC)
- 因為那篇文章是我寫的,所以我可以保證那篇文章是認真查證而且,而且你也可以輕鬆地查證。但我還沒發現在美國那邊的政府或媒體不難找到類似的反擊文章。
- 我認為找出有價值、可信的網誌相比於新聞網站並不是很難。只要投票表決。--<i>Jerry Wong</i> (留言) 2010年4月10日 (六) 15:55 (UTC)
- 其實問題是網志的主人本身是不是「受有關學界承認的人物」,如果撰文者不具認受性那麼網站的形式是BLOG與否就沒有差別了,始終會被當作非可靠來源受到質疑。另外你舉例的Solidot那篇文章如果都是事實,那我相信在美國那邊的政府或媒體不難找到類似的反擊文章。-- 同舟 (留言) 2010年4月8日 (四) 14:57 (UTC)
- 請看WP:自我引用及Wikipedia: 可供查證#作為其本身內容來源的自行出版物與可疑來源。注意後者指的是如果有個「JerryofWong」的條目你可以引用JerryofWong自己的BLOG文來作為JerryofWong的主張的來源,即是說除非JerryofWong的文章符合了前者的「在可靠出版物上發表過他/她的研究成果」門檻,否則不能被當作為可靠來源使用在條目例如「2009年美國的人權紀錄」中。-- 同舟 (留言) 2010年4月10日 (六) 17:27 (UTC)
- (!)意見。有一個問題是應該要有較為明確的規範或者是指引,那就是何者是可靠,或者是不可靠,這個判斷的依據是甚麼?譬如說,最近看到有些用戶認為某本書或者是雜誌的內容是不可靠,有些提出的理由可能有其他的因素,在此先不討論。但是,要認為一本書這樣的出版品是不可靠的來源,也是需要其他的理由,而不是一兩個人認為就可以達到才是。如果說需要舉一些實例,那是有現成的就是了。-cobrachen (留言) 2010年4月10日 (六) 17:09 (UTC)
- 還有就是可靠來源的適用範圍。一本在宗教方面適用的可靠來源,也許並不適用於科學。所以我覺得不能籠統地評定來源是否可靠,而是應該根據具體的主題來評定,甚至細化到具體的條目上。的確可以為評定製定一些標準,但我覺得WP:可靠來源已經是一個標準集了,我們只需要在這個標準上作出一些擴充,覆蓋更多的方面就可以了。至於直接評定哪些來源可靠並列出列表,我認為並不必要,而且也會導致來源不專業的問題(如上述用宗教來源注釋科學條目的問題)。--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10年4月11日 (日) 10:04 (UTC)
- 我記得不能把月光博客當作來源。雖然這個博客有些讀者投遞的內容是不中立的評論,但原作者寫的文章都比較詳細,也沒見有錯誤。但是我認為一些Google News索引的中文媒體在這方面還不如月光博客好,比如有一些是我認為的「菜鳥」寫的,還有一些是不懂電腦的人翻譯的,另一些是直接抄的博客。--<i>Jerry Wong</i> (留言) 2010年4月13日 (二) 14:42 (UTC)
- 我一直有個疑問? Ref: Google地圖#爭議
我引用 Google 自己的意見反映區的列表, 由於是在 『搜尋網站"google.com"』 Domain 下, 所以不合規定?
然後把這列表刪除,然後...後面又多加了個 [來源請求] .....
"Google Map"的問題 本來就該在「他自己網站」建立的意見反映區反映不是?
「他自己網站」不可以寫進條目中,然後又要人家提供來源?真是好奇怪的規定啊?
http://www.google.com/support/forum/p/maps/label?lid=0bfea6fa472efa90&start=60 http://www.google.com/support/forum/p/maps/thread?tid=1e923d8d19099821 http://www.google.com/support/forum/p/maps/thread?tid=62ab8d7d44d8508d http://www.google.com/support/forum/p/maps/thread?tid=5d660ee7cd1b859b http://www.google.com/support/forum/p/maps/thread?tid=3d347d56b4db1eef http://www.google.com/support/forum/p/maps/thread?tid=13d8656ed4539a85 http://www.google.com/support/forum/p/maps/thread?tid=0b44317a5b714962 http://www.google.com/support/forum/p/maps/thread?tid=0af568d28fad69db http://www.google.com/support/forum/p/maps/thread?tid=6e37048df72c821b
Innova (留言) 2010年4月20日 (二) 06:16 (UTC)
- Wikipedia:可靠來源#BBS、 wiki和新聞群組的帖子都決不能成為可接受的一次或者二次來源。-- 同舟 (留言) 2010年4月20日 (二) 06:41 (UTC)
- 所以,「google」 這網站下的東西,都被歸類為『新聞群組』,所以,絕對為「非可靠來源」,是嗎?
『觀點是某人持有的看法,這個看法的內容可能是可供查證的,也可能不是。然而,特定的一個人或者一群人表達過的特定觀點卻是一個事實(也就是說,這個人表達過這個觀點是真的)。於是如果一個觀點可供查證,或者說如果你能引證一個好的來源說明一個人或者一群人表達過這個觀點,那麼這個觀點就可以被包含在維基百科之中。』 上面連結,不就是讓你查證用? Innova (留言) 2010年4月29日 (四) 01:15 (UTC)
- 維基百科用戶自己動手查證的結果屬於第一手來源兼自我參照,不可以引用。--Skyfiler (留言) 2010年5月4日 (二) 03:41 (UTC)
- forum(論壇)是用戶產生內容的來源,這樣的來源沒有專業編輯把關,缺少正確性驗證,所以並不可靠。維基百科編者只能對來源做可靠性驗證,而不能做正確性驗證:因為正確性驗證是第二手來源該做的事,作為第三手來源的百科全書只能對來源的可靠程度進行驗證,如果來源不可靠,就不能將來源用於其他主題(但仍可將其用於描述其自身的主題)。任何缺少專業編輯把關內容正確性的來源都不可靠,論壇、Blog、新聞群組乃至維基百科都是不可靠來源。--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10年5月4日 (二) 06:16 (UTC)
- 也不是完全不可以的吧,我還常引科學松鼠會的blog文章。--藍色理想 @ZJU113 2010年5月4日 (二) 06:28 (UTC)
Blogger
隨blogger流行, 很多公關都開始重視blogger的推廣力量, 時裝展也邀請blogger作座上客。如我在補充成旅晶贊飯店條目時便找到飯店邀請某blogger試住並介紹[4]。這算不算可靠來源? 跟請明星及專欄作家試住的「蟮稿」(廣東話中的公關文稿)又有沒有本質上的分別? —祁勳※留言 2010年9月9日 (四) 03:39 (UTC)
- 公關文稿不算可靠來源,blogger的文章一般不能當作可靠來源的主要原因是沒有一個審核機制,而傳統媒體的文章都有編輯進行過審核。--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0年9月9日 (四) 04:06 (UTC)
- 我會把這類文章放在「延伸閱讀」項下,儘量避免作為參考來源。— WiDE 懷德 留言 2010年9月9日 (四) 04:32 (UTC)
- 延伸閱讀是個好辦法,既利用了內容又避免了引用未有審核的問題。—Edouardlicn (留言) 2010年9月12日 (日) 15:16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