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芳年
林芳年(1914年4月1日—1989年7月12日),舊名林精鏐,筆名李秋華,是傳統詩人林芹香(林泮)長子。今臺南市佳里區子龍廟人。生於臺南廳蕭壟支廳子龍廟(今臺南市佳里區子良里)。為台灣日治時期鹽分地帶文學作家群之中相當重要的一位,被後人列入「北門七子」。
林芳年 | |
---|---|
性别 | 男 |
出生 | 1914年4月1日 日治臺灣臺南廳蕭壟支廳 |
逝世 | 1989年7月12日 臺灣台南縣佳里鎮 | (75歲)
国籍 | 大日本帝国(1914年–1945年) 中華民國(1945年–1989年) |
教育程度 | |
职业 | 作家 |
配偶 | 楊綢 |
父母 | 林芹香(父) |
经历
|
林芳年 | |
漢字 | 林芳年 |
---|---|
白話字 | Lîm Hong-liân |
台語羅馬字 | Lîm Hong-liân |
本名 | |
漢字 | 精鏐 |
白話字 | Cheng-liû |
台語羅馬字 | Tsing-liû |
筆名 | |
漢字 | 李秋華 |
白話字 | Lí Chhiu-hoa |
台語羅馬字 | Lí Tshiu-hua |
生平
编辑戰前
编辑林精鏐於大正三年(1914年)出生在臺南廳蕭壟支廳子龍廟。祖父林碧池曾任佳里子龍廟正董事。1921年(大正十年)入佳里興公學校就讀,1927年(昭和二年)畢業。旋入麻豆公學校高等科,1929年畢業。後畢業於早稻田大學專門部。
1933年(昭和八年),林精鏐應醫生作家吳新榮邀請,加入「佳里青風會」,在此年發表第一首新體詩〈早晨之歌〉於《臺灣新民報》。
1935年(昭和十年)6月,「台灣文藝聯盟佳里支部」成立後,林精鏐加入成為會員。並創作多種作品發表於《文藝台灣》、《台灣文學》、《台灣新文學》等期刊。
1938年(昭和十三年)2月與楊綢女士結婚,1939年(昭和十四年)就職於佳里街役場,認識張文環。1941年(昭和十六年)任佳里街役場庶務主任,直到1945年離職。
戰後
编辑戰後林精鏐曾於1946年當選佳里鎮第一屆鎮民代表,5月參加台糖公司考試錄用及格,派往任職台中潭子糖廠。由於語言的不適應,林精鏐亦曾停筆一段期間,直到1967年左右恢復創作,開始在《自立晚報》發表中文作品。
1954年派任調往埔里糖廠,在本年11月改名為林芳年。1955年任台糖三崁店糖廠業務課長,1964年任善化糖廠業務課長。1968年退休後轉任國際紡織公司顧問。此時除文學外亦發表多篇財經專論著作,包括1949年發表的〈台灣糖業過去未來〉、1956年的〈企業的科學管理〉、1963年的〈市場理論與研究〉等著作。
1984年獲吳三連新文學特別推崇獎。1984至1989年間為林芳年又一創作高峰期。1989年7月12日上午八時十分病逝於佳里鎮子龍里自宅。
作品的發表與出版
编辑自行或後人整理出版
编辑- 林芳年戰後發表在期刊、雜誌的文章:
- 林芳年的譯作:
- 殖栗文夫/撰,林芳年/中譯,《商品銷售叢譯》,台北市:林芳年印行,1961年。
- 林芳年生前所出版的作品:
- 林芳年/著,《林芳年選集》,台北市:中華日報社出版部,1983年初版。
- 林芳年/著,《失落的日記》,台中市:晨星出版,1985年初版。
- 林芳年/著,《浪漫的腳印》,台北市:晨星出版,1987年。
- 林芳年過世以後才出版的作品:
- 林芳年/著,羊子喬/編,《林芳年作品小集》,台北市:火鳥,2000年初版。
- 林芳年/著,葉笛/中譯,《曠野裡看得見煙囪:林芳年作品選譯集》,台南縣新營市:台南縣政府,2006年初版。
- 林芳年/著,歐崇敬、李育霖/篇,《林芳年小說全集》,嘉義市大林鎮:南華大學中日思想研究中心出版,2008年初版。
他人著作的收錄
编辑傳記及研究書目、論文
编辑按照作者姓氏筆劃序排列:
- 王秀珠,〈日治時期鹽分地帶詩作析論—以吳新榮、郭水潭、王登山為主〉,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2004年碩士論文。
- 王玲,〈訪省籍先進作家專輯:退休後再出發的林芳年先生〉,《中央月刊》,1982年8月,頁87~89
- 李若鶯,〈春天的喜鵲—林芳年日文作品選譯集《曠野裡看得見煙囪:林芳年作品選譯集》導論〉,《鹽分地帶文學》,2006年8月,頁183~195。
- 林芳年,〈抗戰時期的鹽分地帶文學人物:兼談我前半輩子的文學活動〉,《文訊》,1984年2月,頁67~75。
- 林銘章,〈林芳年(1914~1989)〉,《傳記文學》,1990年1月,頁143。
- 林宇軒,〈糖業淬鍊出的鹽分地帶靈魂——林芳年〉,《鹽分地帶文學》第93期,2021年7月。
- 黃章明/整理,〈林芳年先生七十年譜述〉,民國72年10月的《文訊》,頁50~60。
- 許振江,〈千言難說萬般情—敬悼義父林芳年先生〉,《文訊》,1989年8月,頁123~125。
- 陳益裕,〈林芳年—鹽分地帶的先輩作家〉,《南瀛文獻》,2004年8月,頁274~280。
- 陳健珍,〈日據時期台灣新詩中的反抗與耽美意識〉,佛光人文社會學院文學系,2005年碩士論文。
- 莊曉明,〈日治時期鹽分地帶詩人群和風車詩社詩風之比較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2008年碩士論文。
- 葉笛,〈憤怒的詩人林芳年〉,《創世紀詩雜誌》,2004年3月,頁119~126。
- 蔡惠甄,〈鹽窩裡的靈魂—北門七子文學研究〉,私立佛光大學文學系,2008年碩士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