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歐洲/人物
人物
Portal:歐洲/人物/1
Portal:歐洲/人物/2
喬治三世(1738年6月4日-1820年1月29日),1760年10月25日登基為大不列顛國王及愛爾蘭國王,至1801年1月1日後因大不列顛及愛爾蘭組成聯合王國而成為聯合王國國王,直到1820年駕崩為止。喬治三世漫長的統治,見證了其王國與大片歐洲大陸進行的一連串軍事衝突。在他的統治初期,大不列顛在七年戰爭中擊敗法國,並使大不列顛壓倒歐洲各國,成功支配著北美洲及印度地區。不過,隨著大不列顛在美國獨立戰爭的戰敗,喬治三世在美洲失去了大量殖民地,這些殖民地的獨立最終促成美國立國。此後,喬治亞三世參與了一連串的反法戰爭,反抗拿破崙及革命後的法國,這些戰爭最後以拿破崙在1815年被擊敗而作結。
Portal:歐洲/人物/3
赫伯特·冯·卡拉扬(1908年4月5日-1989年7月16日),出生于萨尔斯堡,是一位奥地利指挥家,键盘乐器演奏家和导演。卡拉扬在指挥舞台上活跃70年。他带领过欧洲众多顶尖的乐团,并且曾和柏林爱乐乐团有过长达34年的合作关系。他热衷于录音和导演,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音像资料,包括众多的管弦乐,歌剧录音和歌剧电影,涵括从巴洛克到后浪漫主义欧洲作曲家的作品,包括贝多芬、布拉姆斯、门德尔松、舒曼、華格纳、布鲁克纳、马勒、理查·施特劳斯、德布西等。卡拉扬在音乐界享有盛誉,甚至在中文领域被人称为“指挥帝王”。而卡拉扬在台上的风度也颇为世人所熟知:背谱演出,动作流畅,幅度大而不剧烈。
Portal:歐洲/人物/4
费雯·丽(1913年11月5日-1967年7月8日),英国电影演员。她因成功地饰演电影《乱世佳人》中的斯佳丽·奥哈拉和《欲望号街车》中的布兰奇·杜波依斯而两度获得奥斯卡奖。1999年,她被美国电影学会選為百年來最偉大的女演員第16名。在她30年的表演生涯中,她饰演的角色多变,从诺埃尔·科沃德和萧伯纳喜剧的女主角到经典的莎士比亚剧作中的角色,如欧菲莉亚、克利奥帕特拉、朱丽叶和麦克白夫人。费雯·丽认为她的美貌有时妨碍了人们把她当作一个演员看待,不过健康情况是她最大的障碍。躁鬱症几乎伴随着她整个人生,她也因此获得了难以相处的名声,演艺生涯也几经起伏。
Portal:歐洲/人物/5
伊丽莎白一世,1533年9月7日出生于格林尼治,即今日伦敦的格林尼治,1603年3月24日逝世于萨里,于1558年11月17日至1603年3月24日任英格兰和爱尔兰女王,是都铎王朝的第五位也是最后一位君主。她也是名義上的法國女王。她終身未嫁,因此被称为“童貞女王”。她更被愛德蒙·史賓沙讚譽為不朽的仙境女王。她即位时英格兰处于内部因宗教分裂的混乱状态,但她不但成功地保持了英格兰的统一,而且在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统治后,使英格兰成为欧洲最强大, 富有的国家之一。她的统治期在英国历史上被称为“伊丽莎白时期”,亦称为“黄金时代”。
Portal:歐洲/人物/6
范妮·伊姆利,是英国女权主义者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与美国商人吉尔伯特·伊姆利的私生女。在范妮出生不久,伊姆利便将沃斯通克拉夫特抛弃在了法国大革命日趋混乱的局势之中。在经历了这次失意的爱情后,沃斯通克拉夫特与哲学家戈德温建立了亲密的关系,并最终与他结婚。1797年,沃斯通克拉夫特死于产后并发症,将三岁的范妮与新生的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戈德温留给了戈德温一人抚育。四年后,戈德温与第二任妻子结婚,范妮姐妹俩都不喜欢新的戈德温太太。1814年,年少的玛丽与新戈德温太太带来的女儿克莱尔·克莱尔蒙特一同离家出走,并与浪漫主义诗人雪莱前往了欧洲大陆。独自留下的范妮于1816年服毒自杀,时年22岁。
Portal:歐洲/人物/7
威廉·巴特勒·叶芝,爱尔兰诗人、剧作家,著名的神秘主义者。叶芝是“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的领袖,也是艾比剧院的创建者之一。叶芝早年的创作仍然具有浪漫主义的华丽风格,善于营造梦幻般的氛围。然而进入不惑之年后,在现代主义诗人伊兹拉·庞德等人的影响下,尤其是在其本人参与爱尔兰民族主义政治运动的切身经验的影响下,叶芝的创作风格发生了比较激烈的变化,更加趋近现代主义了。叶芝不仅仅是艾比剧院的决策者之一,也曾担任爱尔兰国会参议员一职。叶芝曾于192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的理由是“以其高度艺术化且洋溢着灵感的诗作表达了整个民族的灵魂”。
Portal:歐洲/人物/8
Portal:歐洲/人物/9
蒂埃里·亨利,法国足球运动员,以快速的步伐、靈敏的盤扭能力、豐富的創造性以及驚人的入球能力而聞名,他是現時法國國家隊隊長,現效力西班牙球會FC巴塞隆拿,司職前鋒或翼鋒。1999年他以1,050萬英鎊加盟阿仙奴,為「槍手」帶來兩屆聯賽冠軍和三次足總盃冠軍;他兩次被提名為世界足球先生,兩次成為英格蘭球員先生以及三次成為英格蘭足球先生。亨利曾在法國國家隊取得成功,先後贏得1998年世界盃和2000年歐洲國家盃。2007年10月,他打破柏天尼保持的國家隊入球紀錄,成為法國隊歷年來入球最多的球員。在球場外,由於自己有親身的經歷,亨利經常發表反種族歧視之言論,亦是當今世界球壇上最具商業價值的球員之一。
Portal:歐洲/人物/10
威廉·莎士比亞被许多人认为是英国文学史和戏剧史上最杰出的诗人和剧作家,也是西方文艺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全世界卓越的剧作家之一。他被誉为英国的民族诗人和“艾芬河的吟游诗人”。他流传下来的作品包括38部剧本、154首十四行诗、两首长叙事诗和其他诗作。他的剧本被翻译成所有主要使用着的语言,并且表演次数远远超过其他任何剧作家。莎士比亚在世时,被尊称为诗人和剧作家,直到19世纪他的声望才达到今日的高度。浪漫主义时期赞颂莎士比亚的才华,维多利亚时代象英雄一样地尊敬他。20世纪,他的作品常常被新学术运动改编并重新发现价值。他的作品直至今日依旧广受欢迎,在全球以不同文化和政治形式演出和诠释。
Portal:歐洲/人物/11
霍雷肖·纳尔逊,第一代纳尔逊子爵(1758年9月29日-1805年10月21日),英國18世紀末及19世紀初著名海軍將領及軍事家。納爾遜生於諾福克郡一個小康之家,1771年靠舅父關係加入海軍,1797年在聖文生戰役率兵先後登上兩艘敵方戰艦展開惡鬥,因而聲名大噪。聖文生戰役後不久,他在加那利群島的聖克魯斯-德特內里費進行另一次軍事行動時,失去右臂,被迫返國休養。他後來在1798年尼羅河戰役及1801年哥本哈根戰役等重大戰役中帶領皇家海軍大勝,並於1805年特拉法加戰役擊潰法國及西班牙組成的聯合艦隊,但自己在戰事期間中彈陣亡。去世以後,納爾遜被國人普遍視為偉大的軍事人物,其英雄色彩在19世紀中葉開始得到加以宣揚。
Portal:歐洲/人物/12
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1759年4月27日-1797年9月10日)是一位18世纪的英国作家、哲学家和女权主义者。1792年出版的《女权辩护》是沃斯通克拉夫特最知名的作品;在这本书裡,她提出:女性并非天生地低贱于男性,只有当她们缺乏足够的教育时才会显露出这一点。她认为男性和女性都应被视为有理性的生命,并还继而设想了建立基于理性之上的社会秩序。对普通大众,特别是女权主义者而言,沃斯通克拉夫特的一生要比她的作品更吸引人们的注意,这主要是由于她另类的生活方式。在与无政府主义运动的先驱者威廉·戈德温结婚之前,沃斯通克拉夫特还曾与两个男人有过两段不幸的爱情:其一是画家亨利希·菲斯利,其二是商人吉尔伯特·伊姆利。
Portal:歐洲/人物/13
喬治四世(1762年-1830年),英國君主,1820年至1830年間在位,1811年至1820年間曾因為父皇喬治三世精神失常而出任攝政王。喬治四世平生沉醉奢華生活,他引領英國攝政時期上流社會的潮流時尚,但在家庭方面,他不單與父皇交惡,與髮妻卡羅琳的婚姻關係更是如同災難。在1820年,他透過國會引入極大反響的《痛苦和刑罰草案》,企圖與卡羅琳離婚,但行動不單以失敗告終,還廣受輿論抨擊。在政治上,喬治在位攝政王和君主期間,大部份時間均由利物浦勳爵擔任首相,掌控政府。期間,英政府帶領英國於曠日持久的拿破侖戰爭中取得最後勝利,還試圖應付戰後一系列的社會和經濟動盪。喬治晚年被迫接受與他不和的喬治·坎寧先後出任外相和首相,以及放棄一直以來反對解放天主教的立場。
Portal:歐洲/人物/14
麥理浩勳爵(1917年-2000年),英國資深外交官及殖民地官員,1971年至1982年出任第25任香港總督,他的任期前後長達10年半,先後獲四度續任,是香港歷史上在任時間最長的港督,也被認為是歷史上最傑出和最受市民愛戴的港督之一。麥理浩任內推動大刀闊斧的改革,改革層面涉及房屋、廉潔、教育、醫療、福利、基建、交通、經濟和社會各範疇,十年建屋計劃、開發新市鎮、創立廉政公署、九年免費教育、興建地下鐵路和地方行政改革等重要的政策和建設,紛紛在他任內推出,使香港的社會面貌出現了深刻的改變。「麥理浩時代」見證了香港的經濟起飛,香港由原本以輕工業為主導,逐步轉型以電子工業、金融業和商業為重心,為香港的繁榮穩定和日後成為亞洲國際金融中心,奠定重要基石。麥理浩在1979年拜會鄧小平的訪華行程,為後來的香港前途談判揭開序幕。
Portal:歐洲/人物/15
亞當·斯密是蘇格蘭籍的英國政治哲學家和經濟學家。他所著的《國富論》成為了第一本試圖闡述歐洲產業和商業發展歷史的著作。這本書發展出了現代的經濟學學科,也提供了現代自由貿易、資本主義和自由意志主義的理論基礎。國富論一書的原始版本則存在一些爭議,一些人主張書中的內容曾被竄改的較為溫和,以符合當時某些思想家如大卫·休谟和孟德斯鳩的既定理論。斯密反對絕大多數政府管制經濟的行為,他認為人的動機都是自私而貪婪的,自由市場的競爭將能利用這樣的人性來降低價格,進而造福整個社會,而提供更多產品和服務仍具有利潤的刺激。
艾茵·兰德(1905年2月2日 - 1982年3月6日)原名“艾丽丝·日诺维耶夫娜·罗森包姆”,俄裔美國哲學家、小說家。她的哲學理論和小說開創了客觀主義哲學運動,她同時也寫下了《阿特拉斯摆脱重负》、《源頭》等數本暢銷的小說。她的哲學和小說裡強調個人主義的概念、理性的利己主義(「理性的私利」)、以及徹底自由放任的資本主義。她相信人們必須透過理性選擇他們的價值觀和行動;個人有絕對權利只為他自己的利益而活,無須為他人而犧牲自己的利益、但也不可強迫他人替自己犧牲;沒有任何人有權利透過暴力或詐騙奪取他人的財產、或是透過暴力強加自已的價值觀給他人。
Portal:歐洲/人物/17
葛量洪爵士(1899年-1978年),英國殖民地官員,早年曾於香港輔政司署供職,及後歷任百慕達與牙買加兩地的輔政司、尼日利亞的布政司,以及斐濟總督兼西太平洋高級專員等職,1947年至1957年出任第22任香港總督,是除麥理浩勳爵外,任職時間最長的港督。在港督任內,葛量洪爵士見證了中國共產黨於1949年建立了新政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出現,使香港在人口、社會和經濟各方面都出現既深且廣的轉變,而國、共兩黨在香港的衝突和政治事件的迭起,以至於韓戰的爆發,都使葛量洪爵士面對着極其嚴峻的考驗。不過,在他的帶領下,港府作出多項重大措施,使香港成功克服困難,並且建構出香港在戰後的基本格局,漸漸從轉口港轉型為以製造業為主的出口港。
Portal:歐洲/人物/18
费迪南德·舍纳尔是纳粹德国的一名陆军元帅,也是最後一名被授予鑽石橡葉騎士佩寶劍鐵十字勳章的高級將領和德意志國防軍陸軍總司令。舍納爾因為對指揮自己軍隊極為嚴格,在未有進行軍事審判就直接處決士兵而受到不少爭議。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被送到蘇聯政治監獄服刑,在此期間舍納爾也受到西德媒體大篇幅的報導,認為他已成為蘇聯軍官。當舍納爾自蘇聯監獄獲釋後,受到東德的工作邀請,舍納爾在拒絕後前往西德,被當地法院起訴在戰爭期間對麾下軍官的處決,被判了4年監禁。他於1963年從蘭茨貝格監獄被釋放,並在慕尼黑默默無名的生活。1973年因心臟病去世,葬於密騰瓦德。
Portal:歐洲/人物/19
安东尼·查尔斯·林顿·布莱尔,英國政治家,曾自1994年起任工黨黨魁,1997年至2007年曾同時任英國首相。在2007年卸任黨魁、首相以及下議院的英格蘭東北部塞奇菲爾德選區議員,另外又獲中东问题有关四方委任為中东问题特使。布莱尔早自1994年7月起出任英國工黨黨魁,接替在任內遽逝的前黨魁約翰·史密斯。在任黨魁期間,工黨放棄了數十年前立下的政策目標,進行重新定位,結果在1997年大選中取得了壓倒性勝利,結束了保守黨長達18年的執政時期,而那次也是保守黨自1832年以來輸得至為慘烈的一次大選。布莱尔是工黨歷史上在任最長的英國首相,也是該黨唯一一位帶領工黨連續3次贏得大選的首相。
Portal:歐洲/人物/20
约瑟夫·梅里克是一位被称作“象人”的身体严重畸形的英国人。梅里克出生在莱斯特,在生命裡的头几年身体便出现生长异常。他的皮肤显得又厚又松弛,嘴唇增厚,额头有骨性肿块。他的一只手臂及两腿异常增大,在童年时的一次摔跤中损伤了臀部,导致终身残废。1879年,17岁的梅里克进了莱斯特的济贫院。在游历过东米德兰兹之后,梅里克来到一家位于伦敦东区白教堂路的下等戲院裡演出。当到了比利时,梅里克被他的巡回表演队的旅途管理员抢劫,并被遗弃在布鲁塞尔。他最终还是回到了伦敦,允许在医院度过余生。梅里克卒于1890年4月11日时年27岁,真正的死因是颈部脱臼。1979年,伯纳德·波默兰的一个关于梅里克的戏剧《象人》首演,第二年由大卫·林奇执导的同名电影问世。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年12月17日受洗于德国波恩,1827年3月26日在奥地利维也纳去世),是一位集古典主义大成,开浪漫主义先河的欧洲古典音乐作曲家,他也是一位演奏家和指挥家。他一共创作9首编号交响曲、32首钢琴奏鸣曲、10部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1部歌剧、2部弥撒、1部清唱剧與3部康塔塔,另外还有大量室内乐、歌曲與舞曲。贝多芬最著名的作品包括《第三交响曲》、《第五交响曲》、《第六交响曲》、《第九交响曲》、《悲怆奏鸣曲》和《月光奏鸣曲》等。这些作品对音乐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因此贝多芬被后人尊称为乐圣。
Portal:歐洲/人物/2
喬治三世(1738年6月4日-1820年1月29日),1760年10月25日登基為大不列顛國王及愛爾蘭國王,至1801年1月1日後因大不列顛及愛爾蘭組成聯合王國而成為聯合王國國王,直到1820年駕崩為止。喬治三世漫長的統治,見證了其王國與大片歐洲大陸進行的一連串軍事衝突。在他的統治初期,大不列顛在七年戰爭中擊敗法國,並使大不列顛壓倒歐洲各國,成功支配著北美洲及印度地區。不過,隨著大不列顛在美國獨立戰爭的戰敗,喬治三世在美洲失去了大量殖民地,這些殖民地的獨立最終促成美國立國。此後,喬治亞三世參與了一連串的反法戰爭,反抗拿破崙及革命後的法國,這些戰爭最後以拿破崙在1815年被擊敗而作結。
Portal:歐洲/人物/3
赫伯特·冯·卡拉扬(1908年4月5日-1989年7月16日),出生于萨尔斯堡,是一位奥地利指挥家,键盘乐器演奏家和导演。卡拉扬在指挥舞台上活跃70年。他带领过欧洲众多顶尖的乐团,并且曾和柏林爱乐乐团有过长达34年的合作关系。他热衷于录音和导演,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音像资料,包括众多的管弦乐,歌剧录音和歌剧电影,涵括从巴洛克到后浪漫主义欧洲作曲家的作品,包括贝多芬、布拉姆斯、门德尔松、舒曼、華格纳、布鲁克纳、马勒、理查·施特劳斯、德布西等。卡拉扬在音乐界享有盛誉,甚至在中文领域被人称为“指挥帝王”。而卡拉扬在台上的风度也颇为世人所熟知:背谱演出,动作流畅,幅度大而不剧烈。
Portal:歐洲/人物/4
费雯·丽(1913年11月5日-1967年7月8日),英国电影演员。她因成功地饰演电影《乱世佳人》中的斯佳丽·奥哈拉和《欲望号街车》中的布兰奇·杜波依斯而两度获得奥斯卡奖。1999年,她被美国电影学会選為百年來最偉大的女演員第16名。在她30年的表演生涯中,她饰演的角色多变,从诺埃尔·科沃德和萧伯纳喜剧的女主角到经典的莎士比亚剧作中的角色,如欧菲莉亚、克利奥帕特拉、朱丽叶和麦克白夫人。费雯·丽认为她的美貌有时妨碍了人们把她当作一个演员看待,不过健康情况是她最大的障碍。躁鬱症几乎伴随着她整个人生,她也因此获得了难以相处的名声,演艺生涯也几经起伏。
Portal:歐洲/人物/5
伊丽莎白一世,1533年9月7日出生于格林尼治,即今日伦敦的格林尼治,1603年3月24日逝世于萨里,于1558年11月17日至1603年3月24日任英格兰和爱尔兰女王,是都铎王朝的第五位也是最后一位君主。她也是名義上的法國女王。她終身未嫁,因此被称为“童貞女王”。她更被愛德蒙·史賓沙讚譽為不朽的仙境女王。她即位时英格兰处于内部因宗教分裂的混乱状态,但她不但成功地保持了英格兰的统一,而且在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统治后,使英格兰成为欧洲最强大, 富有的国家之一。她的统治期在英国历史上被称为“伊丽莎白时期”,亦称为“黄金时代”。
Portal:歐洲/人物/6
范妮·伊姆利,是英国女权主义者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与美国商人吉尔伯特·伊姆利的私生女。在范妮出生不久,伊姆利便将沃斯通克拉夫特抛弃在了法国大革命日趋混乱的局势之中。在经历了这次失意的爱情后,沃斯通克拉夫特与哲学家戈德温建立了亲密的关系,并最终与他结婚。1797年,沃斯通克拉夫特死于产后并发症,将三岁的范妮与新生的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戈德温留给了戈德温一人抚育。四年后,戈德温与第二任妻子结婚,范妮姐妹俩都不喜欢新的戈德温太太。1814年,年少的玛丽与新戈德温太太带来的女儿克莱尔·克莱尔蒙特一同离家出走,并与浪漫主义诗人雪莱前往了欧洲大陆。独自留下的范妮于1816年服毒自杀,时年22岁。
Portal:歐洲/人物/7
威廉·巴特勒·叶芝,爱尔兰诗人、剧作家,著名的神秘主义者。叶芝是“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的领袖,也是艾比剧院的创建者之一。叶芝早年的创作仍然具有浪漫主义的华丽风格,善于营造梦幻般的氛围。然而进入不惑之年后,在现代主义诗人伊兹拉·庞德等人的影响下,尤其是在其本人参与爱尔兰民族主义政治运动的切身经验的影响下,叶芝的创作风格发生了比较激烈的变化,更加趋近现代主义了。叶芝不仅仅是艾比剧院的决策者之一,也曾担任爱尔兰国会参议员一职。叶芝曾于192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的理由是“以其高度艺术化且洋溢着灵感的诗作表达了整个民族的灵魂”。
Portal:歐洲/人物/8
彈簧腿傑克是據英國民間傳說,存於維多利亞時代的人物。有關他最早的目擊紀錄據稱是在1837年,之後英格蘭各地,從倫敦到雪菲爾和利物浦都有目擊報告,特別是它們從倫敦郊區和英格蘭中部向外擴散,1850年代至1880年代達到高峰。雖然部分報告宣稱他仍有活動,但一般相信其消失於1904年,即最後一件有紀錄事件發生之年。許多理論宣稱已確定他的身分類別,但無任一者能全然釐清真相,因此該異常現象依舊無法解釋。彈簧腿傑克的都市傳奇於當代廣受歡迎,原因在他奇怪的現身方式和施展一雙怪腿的能力,而後者亦成為數本經典科幻小說的題材以及眾多超能力想像的靈感來源。
Portal:歐洲/人物/9
蒂埃里·亨利,法国足球运动员,以快速的步伐、靈敏的盤扭能力、豐富的創造性以及驚人的入球能力而聞名,他是現時法國國家隊隊長,現效力西班牙球會FC巴塞隆拿,司職前鋒或翼鋒。1999年他以1,050萬英鎊加盟阿仙奴,為「槍手」帶來兩屆聯賽冠軍和三次足總盃冠軍;他兩次被提名為世界足球先生,兩次成為英格蘭球員先生以及三次成為英格蘭足球先生。亨利曾在法國國家隊取得成功,先後贏得1998年世界盃和2000年歐洲國家盃。2007年10月,他打破柏天尼保持的國家隊入球紀錄,成為法國隊歷年來入球最多的球員。在球場外,由於自己有親身的經歷,亨利經常發表反種族歧視之言論,亦是當今世界球壇上最具商業價值的球員之一。
Portal:歐洲/人物/10
威廉·莎士比亞被许多人认为是英国文学史和戏剧史上最杰出的诗人和剧作家,也是西方文艺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全世界卓越的剧作家之一。他被誉为英国的民族诗人和“艾芬河的吟游诗人”。他流传下来的作品包括38部剧本、154首十四行诗、两首长叙事诗和其他诗作。他的剧本被翻译成所有主要使用着的语言,并且表演次数远远超过其他任何剧作家。莎士比亚在世时,被尊称为诗人和剧作家,直到19世纪他的声望才达到今日的高度。浪漫主义时期赞颂莎士比亚的才华,维多利亚时代象英雄一样地尊敬他。20世纪,他的作品常常被新学术运动改编并重新发现价值。他的作品直至今日依旧广受欢迎,在全球以不同文化和政治形式演出和诠释。
Portal:歐洲/人物/11
霍雷肖·纳尔逊,第一代纳尔逊子爵(1758年9月29日-1805年10月21日),英國18世紀末及19世紀初著名海軍將領及軍事家。納爾遜生於諾福克郡一個小康之家,1771年靠舅父關係加入海軍,1797年在聖文生戰役率兵先後登上兩艘敵方戰艦展開惡鬥,因而聲名大噪。聖文生戰役後不久,他在加那利群島的聖克魯斯-德特內里費進行另一次軍事行動時,失去右臂,被迫返國休養。他後來在1798年尼羅河戰役及1801年哥本哈根戰役等重大戰役中帶領皇家海軍大勝,並於1805年特拉法加戰役擊潰法國及西班牙組成的聯合艦隊,但自己在戰事期間中彈陣亡。去世以後,納爾遜被國人普遍視為偉大的軍事人物,其英雄色彩在19世紀中葉開始得到加以宣揚。
Portal:歐洲/人物/12
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1759年4月27日-1797年9月10日)是一位18世纪的英国作家、哲学家和女权主义者。1792年出版的《女权辩护》是沃斯通克拉夫特最知名的作品;在这本书裡,她提出:女性并非天生地低贱于男性,只有当她们缺乏足够的教育时才会显露出这一点。她认为男性和女性都应被视为有理性的生命,并还继而设想了建立基于理性之上的社会秩序。对普通大众,特别是女权主义者而言,沃斯通克拉夫特的一生要比她的作品更吸引人们的注意,这主要是由于她另类的生活方式。在与无政府主义运动的先驱者威廉·戈德温结婚之前,沃斯通克拉夫特还曾与两个男人有过两段不幸的爱情:其一是画家亨利希·菲斯利,其二是商人吉尔伯特·伊姆利。
Portal:歐洲/人物/13
喬治四世(1762年-1830年),英國君主,1820年至1830年間在位,1811年至1820年間曾因為父皇喬治三世精神失常而出任攝政王。喬治四世平生沉醉奢華生活,他引領英國攝政時期上流社會的潮流時尚,但在家庭方面,他不單與父皇交惡,與髮妻卡羅琳的婚姻關係更是如同災難。在1820年,他透過國會引入極大反響的《痛苦和刑罰草案》,企圖與卡羅琳離婚,但行動不單以失敗告終,還廣受輿論抨擊。在政治上,喬治在位攝政王和君主期間,大部份時間均由利物浦勳爵擔任首相,掌控政府。期間,英政府帶領英國於曠日持久的拿破侖戰爭中取得最後勝利,還試圖應付戰後一系列的社會和經濟動盪。喬治晚年被迫接受與他不和的喬治·坎寧先後出任外相和首相,以及放棄一直以來反對解放天主教的立場。
Portal:歐洲/人物/14
麥理浩勳爵(1917年-2000年),英國資深外交官及殖民地官員,1971年至1982年出任第25任香港總督,他的任期前後長達10年半,先後獲四度續任,是香港歷史上在任時間最長的港督,也被認為是歷史上最傑出和最受市民愛戴的港督之一。麥理浩任內推動大刀闊斧的改革,改革層面涉及房屋、廉潔、教育、醫療、福利、基建、交通、經濟和社會各範疇,十年建屋計劃、開發新市鎮、創立廉政公署、九年免費教育、興建地下鐵路和地方行政改革等重要的政策和建設,紛紛在他任內推出,使香港的社會面貌出現了深刻的改變。「麥理浩時代」見證了香港的經濟起飛,香港由原本以輕工業為主導,逐步轉型以電子工業、金融業和商業為重心,為香港的繁榮穩定和日後成為亞洲國際金融中心,奠定重要基石。麥理浩在1979年拜會鄧小平的訪華行程,為後來的香港前途談判揭開序幕。
Portal:歐洲/人物/15
亞當·斯密是蘇格蘭籍的英國政治哲學家和經濟學家。他所著的《國富論》成為了第一本試圖闡述歐洲產業和商業發展歷史的著作。這本書發展出了現代的經濟學學科,也提供了現代自由貿易、資本主義和自由意志主義的理論基礎。國富論一書的原始版本則存在一些爭議,一些人主張書中的內容曾被竄改的較為溫和,以符合當時某些思想家如大卫·休谟和孟德斯鳩的既定理論。斯密反對絕大多數政府管制經濟的行為,他認為人的動機都是自私而貪婪的,自由市場的競爭將能利用這樣的人性來降低價格,進而造福整個社會,而提供更多產品和服務仍具有利潤的刺激。
艾茵·兰德(1905年2月2日 - 1982年3月6日)原名“艾丽丝·日诺维耶夫娜·罗森包姆”,俄裔美國哲學家、小說家。她的哲學理論和小說開創了客觀主義哲學運動,她同時也寫下了《阿特拉斯摆脱重负》、《源頭》等數本暢銷的小說。她的哲學和小說裡強調個人主義的概念、理性的利己主義(「理性的私利」)、以及徹底自由放任的資本主義。她相信人們必須透過理性選擇他們的價值觀和行動;個人有絕對權利只為他自己的利益而活,無須為他人而犧牲自己的利益、但也不可強迫他人替自己犧牲;沒有任何人有權利透過暴力或詐騙奪取他人的財產、或是透過暴力強加自已的價值觀給他人。
Portal:歐洲/人物/17
葛量洪爵士(1899年-1978年),英國殖民地官員,早年曾於香港輔政司署供職,及後歷任百慕達與牙買加兩地的輔政司、尼日利亞的布政司,以及斐濟總督兼西太平洋高級專員等職,1947年至1957年出任第22任香港總督,是除麥理浩勳爵外,任職時間最長的港督。在港督任內,葛量洪爵士見證了中國共產黨於1949年建立了新政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出現,使香港在人口、社會和經濟各方面都出現既深且廣的轉變,而國、共兩黨在香港的衝突和政治事件的迭起,以至於韓戰的爆發,都使葛量洪爵士面對着極其嚴峻的考驗。不過,在他的帶領下,港府作出多項重大措施,使香港成功克服困難,並且建構出香港在戰後的基本格局,漸漸從轉口港轉型為以製造業為主的出口港。
Portal:歐洲/人物/18
费迪南德·舍纳尔是纳粹德国的一名陆军元帅,也是最後一名被授予鑽石橡葉騎士佩寶劍鐵十字勳章的高級將領和德意志國防軍陸軍總司令。舍納爾因為對指揮自己軍隊極為嚴格,在未有進行軍事審判就直接處決士兵而受到不少爭議。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被送到蘇聯政治監獄服刑,在此期間舍納爾也受到西德媒體大篇幅的報導,認為他已成為蘇聯軍官。當舍納爾自蘇聯監獄獲釋後,受到東德的工作邀請,舍納爾在拒絕後前往西德,被當地法院起訴在戰爭期間對麾下軍官的處決,被判了4年監禁。他於1963年從蘭茨貝格監獄被釋放,並在慕尼黑默默無名的生活。1973年因心臟病去世,葬於密騰瓦德。
Portal:歐洲/人物/19
安东尼·查尔斯·林顿·布莱尔,英國政治家,曾自1994年起任工黨黨魁,1997年至2007年曾同時任英國首相。在2007年卸任黨魁、首相以及下議院的英格蘭東北部塞奇菲爾德選區議員,另外又獲中东问题有关四方委任為中东问题特使。布莱尔早自1994年7月起出任英國工黨黨魁,接替在任內遽逝的前黨魁約翰·史密斯。在任黨魁期間,工黨放棄了數十年前立下的政策目標,進行重新定位,結果在1997年大選中取得了壓倒性勝利,結束了保守黨長達18年的執政時期,而那次也是保守黨自1832年以來輸得至為慘烈的一次大選。布莱尔是工黨歷史上在任最長的英國首相,也是該黨唯一一位帶領工黨連續3次贏得大選的首相。
Portal:歐洲/人物/20
约瑟夫·梅里克是一位被称作“象人”的身体严重畸形的英国人。梅里克出生在莱斯特,在生命裡的头几年身体便出现生长异常。他的皮肤显得又厚又松弛,嘴唇增厚,额头有骨性肿块。他的一只手臂及两腿异常增大,在童年时的一次摔跤中损伤了臀部,导致终身残废。1879年,17岁的梅里克进了莱斯特的济贫院。在游历过东米德兰兹之后,梅里克来到一家位于伦敦东区白教堂路的下等戲院裡演出。当到了比利时,梅里克被他的巡回表演队的旅途管理员抢劫,并被遗弃在布鲁塞尔。他最终还是回到了伦敦,允许在医院度过余生。梅里克卒于1890年4月11日时年27岁,真正的死因是颈部脱臼。1979年,伯纳德·波默兰的一个关于梅里克的戏剧《象人》首演,第二年由大卫·林奇执导的同名电影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