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k:凯氏带
Super Wang在话题“優良條目評選”中的最新留言:3年前
凯氏带因符合標準而獲列入優良條目。如有需要,請勇於更新頁面。如條目不再達標可提出重新評選。 | ||||||||||
| ||||||||||
本条目页依照页面评级標準評為优良级。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
|||||||||||||||||||||||||||||||||
---|---|---|---|---|---|---|---|---|---|---|---|---|---|---|---|---|---|---|---|---|---|---|---|---|---|---|---|---|---|---|---|---|---|
|
關於這個條目,凱氏帶,在台灣許多人會稱之為卡氏帶,請教諸先進,遇到這種不同地區有不同譯名,應作如何處置? [arthur]
- 问题已通过全局转换的方法解决——Shakiestone (留言) 2011年10月28日 (五) 05:14 (UTC)
新条目推荐讨论
- 維管束植物根部吸收水分與無機鹽時,在內皮層會受到哪種疏水結構的阻擋,而需改以共質體途徑才能繼續運輸?
- 說明:原創條目,提名優良條目。這篇條目應該是15年前我第一次編輯的條目(當時還沒創帳號),共質體途徑則是我所建立的第一個條目。--Labyrinthulomycetes🧬A virus is a piece of bad news wrapped in protein 2021年4月17日 (六) 07:04 (UTC)
- (+)支持--Yrr933!(留言) 2021年4月17日 (六) 14:11 (UTC)
- (+)支持,符合標準。——T I O U R A R E N 留言 2021年4月18日 (日) 10:45 (UTC)
- (+)支持--Banyangarden(留言) 2021年4月18日 (日) 11:57 (UTC)
- (+)支持,符合标准!--Ŋguls(讨论·贡献) 2021年4月21日 (三) 00:09 (UTC)
優良條目評選
编辑凯氏带(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分類:植物學 - 植物生理學,提名人:Labyrinthulomycetes🧬A virus is a piece of bad news wrapped in protein 2021年4月17日 (六) 07:09 (UTC)
- 投票期:2021年4月17日 (六) 07:09 (UTC) 至 2021年4月24日 (六) 07:09 (UTC)
下次可提名時間:2021年5月24日 (一) 07:10 (UTC)起
請記得為當選條目撰寫簡介頁面,如此當選條目才有可能出現在首頁。
- 符合优良条目标准:提名人票。原創條目(又是一篇英文版被完全寫壞的條目)。卡氏帶(凯氏带)是中學生物課本中有出現的名詞,不知大家還有沒有印象。我15年前在維基百科的第一次編輯應該就是這篇條目(當時連帳號都沒有),因此對我個人是意義重大。這15年對凯氏带本身也是意義重大,過去我們對凯氏带的了解很少,甚至連成分都有所爭議,近年幾篇重要的研究成果發表則基本闡明了卡氏帶發育的過程,這些內容皆已寫入條目中。Labyrinthulomycetes🧬A virus is a piece of bad news wrapped in protein 2021年4月17日 (六) 07:09 (UTC)
- 符合优良条目标准--河水|滇 2021年4月17日 (六) 14:08 (UTC)
- 符合优良条目标准:--ICOCAで行こか?/なんでやねん! 2021年4月18日 (日) 08:20 (UTC)
- 符合优良条目标准--銀の死神♠走馬燈劇場祝你在亂流下平安 2021年4月18日 (日) 10:38 (UTC)
- (!)意見:發現歷史的部分還有相當的擴充空間,像是過去很常被使用的「卡氏點」(Casparian dot),根據Merriam-Webster的解釋,指的就是卡氏帶的橫剖面觀;而就我在BHL上整理的結果,這個名稱甚至比「卡氏帶」還早出現(1873年已有文獻提及Caspary'schen Fleck,而Casparyschen Streifens則到20世紀初才有確切記載),因此有介紹的必要。此外,Priestley和North在1922年對卡氏帶的分析,即閣下在條目中提及「首度自植物根部分離了卡氏帶以研究其成分」,也是需要補充的來源。——T I O U R A R E N 留言 2021年4月18日 (日) 11:11 (UTC)
- Labyrinthulomycetes🧬 2021年4月18日 (日) 19:02 (UTC)
- 原始描述,雖然還沒看完,但可以確定的是他最晚在1858年就提過卡氏帶(見Caspary, 1858: p.442),而非晚至1865年(那篇文章是1864年五月就完成的)。就我目前解讀的資訊,卡斯伯里應該是先從橫切面注意到點狀外觀的卡氏帶,這或許能解釋為何他似乎都用「fleck」或「punkt」來稱呼卡氏帶,以及先有「卡氏點」才有「卡氏帶」的名稱沿革。另一個值得注意之處是,卡斯伯里在1858年有這麼一段話: 我找了卡斯伯里於1865年的
感謝閣下提供,之前沒注意到德文文獻中有「卡氏點」一說,已經加入條目中。Priesteley, North 1922的文章我編輯時其實有讀,讀完後認為用一句話概括即可,因此原本沒有列入來源,而是用來源11(Song et al.)的文章來佐證這句話,不過既閣下認為應該補充,我已經加入了。--
- Labyrinthulomycetes🧬 2021年4月18日 (日) 19:02 (UTC)
“ | Planchon (Vict. reg. p. 25, Taf. I,. Fig. 6 u. 11) ist der Erste, der eine höchst ähnliche Zellreihe in der Wurzel der Victoria regia beobachtet hat, welche hier das centrale Gefässbündel-System umgiebt; ihre Zellen zeigen im Querschnitt von oben, wie bei Elodea canadensis, einen mittleren dunklen Punkt auf der Seitenwand zwischen je zwei Zellen. Planchon giebt eine Abbidung (Fig. 11a), welche diese Zellreihe schief von der Seite und mit einer Reihe von unter einander liegenden dunklen Punkten marquirt darsellt; er hält diese Zellreibe für Gefässe. | ” |
——Caspary, 1858: 441 |
- 也就是說,在卡斯伯里之前的Jule Planchon可能就觀察到了「卡氏點」,但Planchon當時有沒有仔細描述這個構造,我還不知道。這部分若要細查,得整理不少資料。另外就閣下所先前的回覆,有一處基於好奇想問:條目正文提到Priesteley & North分離出卡氏帶以分析成分,他們的文章我還未撥出時間讀,請問結果是什麼?和過去所認為的木栓質一致嗎?——T I O U R A R E N 留言 2021年4月23日 (五) 20:43 (UTC)
- 內皮層給寫了?--Labyrinthulomycetes🧬-分生全掃 2021年4月23日 (五) 21:42 (UTC)
- 內皮層,感謝閣下的建議。——T I O U R A R E N 留言 2021年4月24日 (六) 08:52 (UTC) 看來早期的內皮層研究都集中在德語區,爬梳起來會麻煩些,至少我還沒找到閣下期望的綜述資料。此外,礙於手邊已有條目,加上這陣子還有研究以及普通生物學的期中考,頂多只能把卡氏帶的發現部分補完,短時間內恐怕無法著手編寫
感謝閣下的整理。Priesteley & North的結論沒什麼新意(The Casparian strip consists of impregnating substances of various kinds, including derivatives of fatty acids and substances giving the reactions characteristic of of lignified membranes; The unknown basal substance present in the Casparian strip is characterized by its great resistance to concentrated acids and alkalis),它的重要性僅是首次分離卡氏帶,因此我沒有在條目中討論其結論,關於卡氏帶的成分後來的木栓質、木質素之爭才是重點。發現歷史好像需完全仰賴德文文獻,我不會德文實在難以下手,沒有找到英文文獻探討這方面的歷史,英文資料都只是草草帶過一句1865年發現而已,所以我原本甚至不打算另開一章節介紹的,在閣下提起前實不知背後脈絡如此複雜,如果有計劃擴充這方面的內容,不知道有沒有德文的綜述文章或書籍可以參考(比使用Caspary, Planchon這些人的初級文獻理想)。另外閣下對這方面有下功夫的話,要不要乾脆把
- 內皮層給寫了?--Labyrinthulomycetes🧬-分生全掃 2021年4月23日 (五) 21:42 (UTC)
- 也就是說,在卡斯伯里之前的Jule Planchon可能就觀察到了「卡氏點」,但Planchon當時有沒有仔細描述這個構造,我還不知道。這部分若要細查,得整理不少資料。另外就閣下所先前的回覆,有一處基於好奇想問:條目正文提到Priesteley & North分離出卡氏帶以分析成分,他們的文章我還未撥出時間讀,請問結果是什麼?和過去所認為的木栓質一致嗎?——T I O U R A R E N 留言 2021年4月23日 (五) 20:43 (UTC)
- 符合优良条目标准--Banyangarden(留言) 2021年4月18日 (日) 12:03 (UTC)
- 符合优良条目标准:感謝貢獻--SickManWP邀請您參與♥️邊緣人小組的活動·✏簽到發表於 2021年4月20日 (二) 13:56 (UTC)
- (&)建議:在圖像的說明欄裡加上卡氏帶的大概位置,目前的說明無法得知那裡是卡氏帶。-- Lonicear(留言) 2021年4月21日 (三) 13:19 (UTC)
- 條目中的圖片是我選過卡氏帶比較明顯的,我試著增加了一點說明,但感覺幫助不是很大,您看看有沒有更好的說明方式。--Labyrinthulomycetes🧬 2021年4月21日 (三) 18:43 (UTC)
- 感謝添加說明,前面二張圖大概知道那裡是卡氏帶了,松樹那張圖雖然還有點疑惑,就不打擾了。-- Lonicear(留言) 2021年4月22日 (四) 01:47 (UTC)
- 松葉那張因為沒有染色確實比較難看出來,但因為葉中有卡氏帶是罕見的例外情形我還是放上了。閣下能看到內皮層嗎(那一圈念珠狀、比較扁的細胞),其中可以隱約看到卡氏帶,深色部分則是丹寧、樹脂等填充物。--Labyrinthulomycetes🧬 2021年4月22日 (四) 09:31 (UTC)
- 感謝。-- Lonicear(留言) 2021年4月23日 (五) 01:36 (UTC)
- 松葉那張因為沒有染色確實比較難看出來,但因為葉中有卡氏帶是罕見的例外情形我還是放上了。閣下能看到內皮層嗎(那一圈念珠狀、比較扁的細胞),其中可以隱約看到卡氏帶,深色部分則是丹寧、樹脂等填充物。--Labyrinthulomycetes🧬 2021年4月22日 (四) 09:31 (UTC)
- 感謝添加說明,前面二張圖大概知道那裡是卡氏帶了,松樹那張圖雖然還有點疑惑,就不打擾了。-- Lonicear(留言) 2021年4月22日 (四) 01:47 (UTC)
- 條目中的圖片是我選過卡氏帶比較明顯的,我試著增加了一點說明,但感覺幫助不是很大,您看看有沒有更好的說明方式。--Labyrinthulomycetes🧬 2021年4月21日 (三) 18:43 (UTC)
- 符合优良条目标准,--A22234798(留言) 2021年4月22日 (四) 12:06 (UTC)
- 符合优良条目标准:感謝貢獻,看見這條目就想起考試題—Hihipk(貢獻、討論、留名) 2021年4月23日 (五) 04:50 (UTC)
- 8yes:通过。--2, 3, 5, 7, 11, 13, 17... 2021年4月24日 (六) 09:41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