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十三郎

原名江譽鏐,1930年代粵劇劇作家

江誉镠[注 3](1910年3月3日—1984年5月6日[1]),又名江誉球黄标绛霞[注 4]小兰斋主,别号南海江枫艺名南海十三郎,人称江十三十三哥,于广州出生,祖籍广东南海县张槎下塱村[注 5],乃1930年代粤港著名粤剧剧作家。代表作包括《心声泪影》、《女儿香》、《燕归人未归》等。弟子有袁准唐涤生[注 6]。育有一女黄菊霜[注 7]。江誉镠为清末翰林江孔殷太史第十三子,且为影星梅绮和食家江献珠的叔父。[1]

南海十三郎
摄于1940年代
编剧
本名江誉镠
昵称江十三
十三哥
十三叔(后辈尊称)
别名绛霞(字)
小兰斋主(号)
南海江枫(号)
江誉球
黄标
民族汉族
籍贯广东省南海县张槎镇塱边乡下塱村
出生(1910-03-03)1910年3月3日
 大清广东省广州府黄沙丛桂西街
逝世1984年5月6日(1984岁—05—06)(74岁)
 英属香港荔枝角湾玛嘉烈医院
职业粤剧剧作家电影编剧、电影导演、报刊专栏作者、报刊编辑教师
语言粤语吴语官话英语德语
教育程度香港大学医科肄业
母校南武小学[注 1](约1920年至1922年,肄业)
私立岭南大学附属中学(约1922年至1923年,肄业)
广州私立中德中学(约1923年,肄业)
香港预科书院(1924年至1925年,肄业)
私立岭南大学附属中学(1925年至1927年)
香港华仁书院(约1927年至1928年)
香港大学(约1928年至1929年,肄业)
宗教信仰基督教[注 2]
配偶陈马利(1920年代末)
林雪蝶(1930年代中,未正式结婚)
黄菊霜之生母(1930年代末)
儿女黄菊霜(女)
父母江孔殷(父)
杜秀兰(生母)
周氏(养母、伯母)
亲属江清泉(祖父)
江誉汉(长兄)
江仲雅(二兄)
江叔颖(三兄)
江季槐(四兄)
江誉桂(五兄)
江誉题(九兄)
江畹征(十一姊)
江畹贻(十二姊)
江誉裴(十五弟)
江畹文(十六妹)
江畹英(十七妹)
江家潮(堂兄)
江端仪(侄女)
江绳宙(侄)
江献珠(侄女)
江沛扬(侄)
出道地点 英属香港
出道日期1924年
出道作品《寒夜箫声》(1924年)
代表作品粤剧:
《心声泪影》
《女儿香》
《燕归人未归》
著述:
《小兰斋杂记》
活跃年代1924年至1960年代
签名
互联网电影数据库(IMDb)信息

生平 编辑

江誉镠乃清末翰林江孔殷太史第十三子。母亲为江孔殷第六房妾杜秀兰,于广州黄沙丛桂西街分娩后去世。[4] 后江誉镠由伯母周氏养育,两岁曾跟江孔殷迁往香港坚道七十五号,不久回到位于广州河南同德里的太史第居住。[1] 江誉镠幼年于太史第内的“兰斋私塾”读书,师从名儒何天辅陈桂生等习经史;十岁入读南武小学,师从胡凤昌[注 1][1];此后江誉镠先后入读私立岭南大学附属中学广州私立中德中学、香港预科书院、香港华仁书院,再考入香港大学修读医科[1] 其中,江誉镠早于广州求学期间已因学校宗教背景而信奉基督教受洗成为教徒。[注 2]

1924年,香港预科书院邀请“寰球乐剧团”义演,班主何浩泉延请江誉镠编剧,江氏遂将莎士比亚喜剧皆大欢喜》改编成粤剧《寒夜箫声》,亦为其所编撰的第一出粤剧剧本。[注 8]

1929年,江誉镠加入由粤剧名伶薛觉先所创立“觉先声剧团”的第一届戏班,并起艺名“南海十三郎”。同年自香港大学退学,打算转校到北平协和医学院[7],后因故留居上海,直至1932年回广州。1930年,凭剧作《心声泪影》扬名省港[10]。1938年,广州沦陷,江氏跟随家人逃难至香港,曾与某女子同居并生下一女,后来起名黄菊霜[注 7]。翌年,江氏受赵如琳邀请到广东,加入省立艺术院编撰《平戎帐下歌》等抗日粤剧。1940年,时任广东省政府主席李汉魂聘请江氏担任“战时粤省参议”,江氏则自改名号为“南海江枫”。翌年,北上曲江,与关德兴(艺名“新靓就”)合作编剧。1945年8月,回广州。不久,有朋友请江氏到香港办报;半年后,又乘坐火车回广州,途经萝岗时,他突然遭人推倒并跌伤头部及脊骨,后被送往河南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留医。[1]

1949年,江誉镠回到南海县乡下居住;同年冬天,又赴香港中环,于皇后大道中鹿角酒店(现址为鹿角大厦)居住[1],后曾迁居到湾仔分域街轩尼诗道附近[4]。1953年、1959年,曾两度被送往高街精神病院。1961年,曾被送往青山医院,翌年三月出院。当时,江誉镠每每由其侄女兼当时已为新约教会创办人的江端仪送其进精神病院接受治疗。江誉镠亦曾因于香港街头流浪及屡屡进出精神病院等经历,并受江端仪影响,而一度再次信奉基督教。[注 2] 1964年,为《工商晚报》等撰写专栏文章,后于2017年由香港作家朱少璋辑为《小兰斋杂记》三册。1970年,江氏得佛教大光中学(现址为大光德萃书院)创办人慈祥法师大屿山宝莲禅寺时任住持筏可和尚引荐,筏可怜江氏流离失所,遂准许其留住宝莲寺,并予以接待员(俗称“知客”)一职,专事招待外宾,导游寺内名胜。1976年,又曾被送往青山医院。1984年,江氏因患普通科病,由青山医院转送往玛嘉烈医院,后于5月6日在该院去世[注 9],享年74岁。[8][1][4]

作品 编辑

粤剧 编辑

[1]

  • “寰球乐”剧团:《寒夜箫声》
  • “觉先声”剧团:《心声泪影》、《红粉金戈》、《引情香》、《秦淮月》、《梨香院》、《明月香衾》、《紫薇花对紫薇郎》、《花魂春欲断》等
  • “大江南”剧团:《明宫英烈传》、《残花落地红》、《莫问侬归处》等
  • “玉堂春”剧团:《血染铜宫》等
  • 新一届“觉先声”剧团:《铜城金粉盗》、《谁是负心人续篇》、《女儿香》、《惜花不护花》、《半生脂粉奴》、《花市》、《春思落谁多》、《幽香冷处浓》、《咬碎寒关月》、《无价春宵》等
  • “义擎天”剧团:《七十二铜城》、《燕归人未归》、《天涯歌女》、《漂泊王孙》、《花落春归去》、《血债血偿》、《义结擎天》、《无情了有情》、《古塔可怜宵》等
  • “万年青”剧团:《渴饮匈奴血》、《去年今夕》等
  • “兴中华”剧团:《白虎戏玄坛》、《燕市铁蹄红》、《八阵图》、《太平天国》、《金凤池与年羹尧》等
  • “大罗天”剧团:《黄浦月》等
  • “胜光明”剧团:《花债何时了》等
  • “太平”剧团:《太平山传奇》、《啼笑皆非》、《赤马云鬟》等
  • “锦添花”剧团:《伏姜维》、《明宫英烈传》、《海上红鹰》、《跨海屠龙》、《红侠》、《横断长江水》、《莫负少年头》等
  • “胜利年”剧团:《紫塞梅花》、《五代残唐》、《万世才人》、《海角孤臣》、《平戎帐下歌》、《从戎续旧歌》等
  • “关德兴粤剧宣传团”:《节义春秋》、《燕歌行》、《陈子壮》、《洪宣娇》等
  • 其他:《梳洗望黄河》、《江南廿四桥》、《银铠半脂香》、《美人关是鬼门关》、《香化复仇灰》、《李香君》、《梁红玉》、《孤城血花泪》、《情央夜未央》、《天下贱丈夫》、《孔雀东南飞》、《赵飞燕》、《刘伯温》、《桃花扇底兵》、《仙境昙花》等

电影 编辑

[1][11]

  • 《寂寞的牺牲》(1929,编剧)
  • 《女儿债》(1936,编剧、导演)
  • 《万恶之夫》(1937,编剧、导演)
  • 《百战余生》(1937,编剧、导演)
  • 《公子哥儿》(1937,编剧)
  • 《最后关头》(1938,编剧、导演)
  • 《女儿香》(1939,编剧、导演)
  • 《一代名花花影恨》(1940,编剧、导演)
  • 《夜盗红绡》(1940,编剧、导演)
  • 《赵子龙》(1940,编剧、导演)
  • 《花街神女》(1941,编剧)
  • 《天涯慈父》(1941,编剧)
  • 《新女儿香》(1953,编剧)
  • 《南国丽人》(1958,演员)
  • 《一寸山河一寸血》(1972,演员)

轶事 编辑

以下所列南海十三郎轶事,乃据《小兰斋杂记》及《沧桑太史第》按时间顺序摘录[12][2]

  • 1920年初,江誉镠于南武小学读书期间,曾因得罪校长朋友,并放火烧掉校长的蚊帐,被校长开除出校。
  • 1930年代,南海十三郎名扬省港后,每有十三郎所编之粤剧,都会先主动以刊登“南海十三郎”之大名,连红极一时的大老倌薛觉先的名字也要置于其后。
  • 1930年代中,薛觉先曾亲临太史第,特意答谢十三郎。薛觉先身穿蓝布长衫,其后有一群乐手跟随,并由十三郎带入大厅品尝太史五蛇羹。用膳后,薛觉先亲自高歌一曲,乃十三郎所撰首本名剧《心声泪影》之主题曲《寒江钓雪》。
  • 1934年,《春秋》杂志的卫春秋撰写了一篇影射江太史一家的小说《春深太史第》。江孔殷一查之下,发现原来是十三郎将太史第的丑闻泄露予当时《华侨日报》副刊编辑杨大明,杨大明又告知卫春秋,再经卫春秋添盐着醋,遂写成《春深太史第》。后江孔殷以《中庸》及“江氏祖训”教训十三郎。
  • 1935年,十三郎因拍摄电影《女儿债》而认识女演员林雪蝶,感情渐深,后两家订婚,林雪蝶亦自号“十三娘”。但最后二人因性格不合,并无成亲。
  • 1940年代,编剧任护花[注 10]编写艳情粤剧“劳军”,而任妻亦有演出任氏所编的艳情剧并跳香艳舞,露出大腿。十三郎阅后发怒,当众指斥任护花。后来,十三郎向时任广东省政府主席李汉魂提出,禁止为军队演出艳情剧。但当时军队乃由余汉谋主理,所以李氏亦无法满足十三郎的要求。实则早于1930年代,十三郎已曾跟任护花开始“文斗”:任氏编《怒吞十二城》,十三郎则编《江南廿四桥》;任氏再编《三十六迷宫》,十三郎则再编《七十二铜城》。
  • 1953年10月26日,十三郎于皇后大道中高升茶楼附近的十字路口,向行人大声演讲,内容谈及时政,引来大批人围观。警察遂把他带到湾仔二号差馆问话,后经警方判断为精神病发作,曾转送他入高街精神病院
  • 1960年代,十三郎曾打电话报警,向驻守湾仔的警察报案指他的鞋不见了。警察问十三郎谁人偷了,他指有两人行事,但警察不敢拘捕他们:皆因偷他左鞋的是毛泽东,偷右鞋的则是蒋介石,故自己“左右都唔行得”(“左右也走不得”)[注 11]

另外,粤剧名伶阮兆辉亦曾忆述有关十三郎的轶事,包括[4][15][16]

  • 十三郎晚年的外表和形象,绝非如话剧及影视改编作品等描述为披头散发、蓬头垢面、肮脏龌龊。阮兆辉曾与十三郎本人亲身接触,形容其外表具数项特点:佩戴圆框眼镜、双目炯炯有神、满脸胡须、身穿旧西装并系有领带,但绝非不修边幅。此外,十三郎在天气炎热时也常常拿着干湿外套,又时常手执报纸,多数为其私自储下的旧报纸。另外,十三郎的鞋边总垫著一些用以制成硬身纸制小烟盒的纸。
  • 1950年代,薛觉先或见十三郎于湾仔一带生活潦倒,遂曾以金钱接济之,然多为间接形式。薛觉先曾交付500港元纸币予粤剧名伶尤声普,嘱咐尤氏为十三郎添置新衣,好让其看起来更为光鲜。尤氏遂先带十三郎到旺角浴德池洗澡,后替十三郎购买一些二手西装。事后,尤氏乃将剩余款项交予十三郎,十三郎则把这些钱换成5元纸币,再随街派予乞丐
  • 1950年代,十三郎曾趁交通警察于晚上下班后,于湾仔大佛口十字路口旁的中华循道公会香港堂(俗称“红砖礼拜堂”)外的有盖交通警察站岗上,向途人大声演讲。湾仔二号差馆曾派警员拘捕他,但十三郎进警署后,又以流利英语与外籍警官交谈。及后,一些警察即使再遇上类似情况,亦不再拘捕十三郎,以免自找麻烦。

相关改编作品 编辑

江誉镠的生平事迹广为流传,1993年被杜国威改编成为舞台剧南海十三郎》,并在香港上演,由谢君豪饰演南海十三郎。[13][17] 由于这套舞台剧非常受欢迎,所以后来被改编成1997年香港电影《南海十三郎》,由高志森导演及监制,同由谢君豪饰演南海十三郎。[18][17] 1999年,又被亚洲电视再改编成电视剧南海十三郎》,由林韦辰饰演南海十三郎。[19]

2022年,高志森和广东佛山粤剧院将江誉镠的生平事迹改编成粤剧《南海十三郎》,并于同年6月14日假佛山琼花剧院首演。[20]

相关书目 编辑

生平传记 编辑

  • 南海十三郎著、朱少璋编订:《小兰斋杂记》。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2017年。[注 12]
  • 江沛扬:《沧桑太史第》。广州:花城出版社,2016年。
  • 江献珠:《兰斋旧事与南海十三郎》。香港:万里机构,2004年。
    • 江献珠:《钟鸣鼎食之家:兰斋旧事与南海十三郎》。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0年。
    • 江献珠:《兰斋旧事与南海十三郎》(纪念版增订本)。香港:万里机构,2014年。
  • 廖云:《南海十三郎之正传》。香港:科华图书出版公司,2001年。

粤剧作品 编辑

  • 南海十三郎著、朱少璋编订:《香如故:南海十三郎戏曲片羽》。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2018年。[注 13]

改编剧本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1.0 1.1 《小兰斋杂记》:“......胡为广州河南南武中学教师,童年余肄业南武附小,即受其训勉,师友之谊,至今不忘。”[6],又“余童年,在广州河南南武中学附小肄业......”[7];当时,南武中学设附属小学,称“南武小学”,亦称“南武附小”。除《小兰斋杂记》,各本均误作“南武中学”。
  2. ^ 2.0 2.1 2.2 详参江誉镠亲撰基督教见证文〈十字架的救恩〉。1961年,江誉镠已先后数次进出精神病院,同时受其侄女兼当时已为新约教会创办人的江端仪影响,而曾撰写该见证文,叙述自己早年受洗的经历及生平事迹,以及后期因于街头流浪及屡屡进出精神病院等经历而曾一度再次信奉基督教。[8]:146-147 然而,《小兰斋杂记》编订者朱少璋根据江誉镠就宗教所作的零碎记述,认为终其一生,江誉镠的宗教观仍以传统中国民间信仰为主,而非正信基督徒。[4]
  3. ^ “镠”惯读若“球”(kau4)。“镠”本读若“流”(lau4)。据南海十三郎著、朱少璋编纂《小兰斋杂记》,十三郎指自己“本名‘誉球’,后改‘誉镠’”,“镠”乃“取‘百忍作金、始可交友’之意”。[1] 据江沛扬《沧桑太史第》云,十三郎本名“誉镠”,因为“镠”字易遭读错,索性自称“江誉球”。[2]:1
  4. ^ 《小兰斋杂记》:“......余又字绛霞,先兄字少霞......”[3]
  5. ^ 即今佛山市禅城区张槎街道。
  6. ^ 据《小兰斋杂记》所载,南海十三郎曾多次于其专栏文章中书明“弟子唐涤生”[4]
  7. ^ 7.0 7.1 《小兰斋杂记》:“曾偕养父访余于广州,养父姓黄,因随养父姓,名为黄菊霜。余以其名雅逸,亦甚喜悦,菊霜亦知余为生父,初见即有亲切之情。”;亦可推算出黄菊霜生年为1938年[5]
  8. ^ 《小兰斋杂记》:“其初能动余撰剧兴趣者,因余在香港预科书院肄业,时年只十五,校中为筹赈西江水灾,聘‘寰球乐剧团’义演......余乃以莎翁所著之《随汝喜欢》改编《寒夜箫声》一剧”。[9] 按江氏于1910年出生[1],照推算此年为1924年。
  9. ^ 据《小兰斋杂记》编订者朱少璋所述,有关江誉镠逝世日期及地点的资料,乃据青山医院部门运作主管吴伟强翻查青山医院病人病历纪录所得。
  10. ^ 任护花,又名周白萍,广东南海人。杜国威《南海十三郎》话剧剧本中化名“任惜花”[13]
  11. ^ 碍于政治敏感,《南海十三郎》舞台剧剧本将“毛泽东”及“蒋介石”分别改成“英国佬”及“日本仔”。[4] 其中,春天舞台于1995年的舞台剧重演版本已见相关台词改动。[14]
  12. ^ 《小兰斋杂记》后获颁2017年第十届香港书奖,并由舞台剧南海十三郎》编剧杜国威颁发奖项予朱少璋。[21] 2020年,香港电台文教组所制作之节目《有声好书》为《小兰斋杂记》制作有声书,共分74集播出,其中曾于舞台剧和电影饰演南海十三郎的香港演员谢君豪录制了首8集节目。[22][23]
  13. ^ 本书收录根据南海十三郎名剧《女儿香》手抄本所过录之全剧曲词。[24][25]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南海十三郎. 南海十三郎傳略. 朱少璋 (编). 《小蘭齋雜記》. 香港: 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 2017年: 29-64. ISBN 978-962-07-5689-4. 
  2. ^ 2.0 2.1 江沛扬. 《滄桑太史第》. 广州: 花城出版社. 2016年. ISBN 978-7-5360-7913-7. 
  3. ^ 南海十三郎. 已無淨土酣夢醒 尚有黃花晚節香. 朱少璋 (编). 《小蘭齋雜記》. 香港: 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 2017年: 99. ISBN 978-962-07-5689-4. 
  4. ^ 4.0 4.1 4.2 4.3 4.4 4.5 4.6 香港書展2016:南海十三郎的傳奇人生(阮兆輝主講、朱少璋主持). 香港贸发局. YouTube. 2016-07-26 [2023-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15). 
  5. ^ 南海十三郎. 天涯弗許同相聚 骨肉人間嘆離亂. 朱少璋 (编). 《小蘭齋雜記》. 香港: 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 2017年: 268. ISBN 978-962-07-5689-4. 
  6. ^ 南海十三郎. 相逢異地猶嘉慰 珍重叮嚀約後期. 朱少璋 (编). 《小蘭齋雜記》. 香港: 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 2017年: 300. ISBN 978-962-07-5689-4. 
  7. ^ 7.0 7.1 南海十三郎. 旅病窮愁為遠客 難療心上舊傷痕. 朱少璋 (编). 《小蘭齋雜記》. 香港: 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 2017年: 110. ISBN 978-962-07-5689-4. 
  8. ^ 8.0 8.1 江献珠. 《鐘鳴鼎食之家:蘭齋舊事與南海十三郎》. 广州: 广东教育出版社. 2010年. ISBN 9787540680039. 
  9. ^ 南海十三郎. 敝屣尊榮徒釣譽 文章倚馬負虛名. 朱少璋 (编). 《小蘭齋雜記》. 香港: 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 2017年: 133. ISBN 978-962-07-5689-4. 
  10. ^ 资料采自香港电台节目《讲东讲西》之“南海十三郎与小兰斋杂记”(主持:刘天赐、朱少璋)
  11. ^ Nam Hoi Sap-Sam Long - IMDb. IMDb. [2023-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31). 
  12. ^ 南海十三郎. 朱少璋 , 编. 《小蘭齋雜記》. 香港: 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 2017年. ISBN 978-962-07-5689-4. 
  13. ^ 13.0 13.1 杜国威. 《南海十三郎》(杜國威舞台劇本全集). 香港: 次文化堂. 1995年. 
  14. ^ 南海十三郎-01. YouTube. 2013-03-24 [2023-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9). 
  15. ^ 阮兆辉. (有字幕, 請開啟字幕功能) #南海十三郎 曾經幫過 #大龍鳳。。。?(上). YouTube. 一桌两椅慈善基金. [2023-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28). 
  16. ^ 阮兆辉. (有字幕, 請開啟字幕功能) #南海十三郎 傳奇事件簿(2) 同場加映一叔 #陳錦棠 有個咁好嘅徒弟?. YouTube. 一桌两椅慈善基金. [2023-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28). 
  17. ^ 17.0 17.1 謝君豪 - 南海十三郎. YouTube. 2023-02-01 [2023-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28). 
  18. ^ 南海十三郎 The Mad Phoenix - 粵語電影資料庫. 香港城市大学. [2022-09-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15). 
  19. ^ 《南海十三郎》01 - 林韋辰、王薇、田蕊妮、杜汶澤、林祖輝、梁漢威、陳啟泰|The Mad Phoenix|ATV. YouTube. 亚洲电视数码媒体. 2022-05-07 [2023-0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27). 
  20. ^ 粵劇版《南海十三郎》佛山首演 高志森:大灣區機遇廣闊.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香港会员总会. 2022-06-29 [2023-02-28]. 
  21. ^ 《小蘭齋雜記》榮獲第十屆香港書獎. 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 2017-06 [2023-0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01). 
  22. ^ Podcast One: 有聲好書 - 小蘭齋雜記(第一集). 香港电台. 2020-04-01 [2023-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6). 
  23. ^ Podcast One: 有聲好書 - 小蘭齋雜記(第八集). 香港电台. 2020-04-02 [2023-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28). 
  24. ^ 《香如故——南海十三郎戲曲片羽》. 香港经济日报. 2018-06-16 [2023-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28). 
  25. ^ 香港書展2018:搗麝成塵 ─ 十三郎劇作與梨園回憶(新劍郎主講、朱少璋主持). 香港贸发局. YouTube. 2018-07-20 [2023-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21).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