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

演員將某個故事或情境,以對話、歌唱或動作等方式所表演出來的藝術
(重定向自戏剧史

戏剧(英语:drama)是演员将某个故事或情境,以对话、歌唱或动作等方式所表演出来的艺术。戏剧有四个元素,包括了“演员”、“故事(情境)”、“舞台(表演场地)”和“观众”。“演员”是四者当中最重要的元素,他是角色的代言人,必须具备扮演的能力,戏剧与其他艺术类最大的不同之处便在于扮演了,透过演员的扮演,剧本中的角色才得以伸张,如果抛弃了演员的扮演,那么所演出的便不再是戏剧。

喜剧和悲剧的面具

即使在动画木偶戏皮影戏等没有演员现身的戏剧中,演员不过是隐藏在观众的视觉之外的地方演出。

戏剧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等。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别,不同文化所产生戏剧形式往往拥有独特的传统和程式,比如西方歌剧、中国戏曲、印度梵剧、日本能剧歌舞伎等。

戏剧的起源实不可考,目前有多种假说。比较主流的看法有二:一为原始宗教的巫术仪式。比如在上古汉语中,“巫”、“舞”、“武”三字可能同源(上古汉语拟音分别为:/*ma/,/*maʔ/,/*maʔ/)。其有可能是对一种乞求战斗胜利的巫术活动的合称,即戏剧的原始形态。另一为劳动或庆祝丰收时的即兴歌舞表演,这种说法主要依据是古希腊戏剧被认为起源于酒神祭祀。

现代的戏剧观念强调舞台上下所有演出元素统一表现以实现综合的艺术效果。演出元素包括演员舞台道具灯光音效服装化妆,以及剧本导演等的一切总称。 也包括台上演出与台下互动的关系(一般称为“观演关系”)。

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或称之为剧本

词源

编辑
 

中文戏剧一词的字源来自于“南戏北剧”的合称,戏指的是戏文,剧指的是杂剧,是在元代以前在中国南方与北方不同的政局与文化环境下,所形成的不同表演艺术,将两者合称则是明代以后才出现的用法。

世界各国语文中与“戏剧”一词将近的词汇囊括的范围不一,例如在印度文中的lila一词除了是戏剧之外,也包含舞蹈、运动竞赛等意义。但是几乎世界各国语文中与“戏剧”相关的词汇,几乎具备与“游戏”类似的意义,例如在英文中将一部剧作称为是play(通常指有剧本有对白的戏剧)。中文中“戏剧”的“戏”,也带有“游戏”的意义。

世界上三种古老戏剧文化,包括希腊的悲剧和喜剧、印度的梵剧及中国的戏曲。

西方戏剧的诞生

编辑

希腊时期

编辑

西方戏剧的曙光,普遍认为是古希腊悲剧,而古希腊悲剧则是源于古希腊雅典城邦[1],在公元前5世纪,在神戴欧尼修斯的庆祝典礼上,举行过戏剧比赛。在祭典中,人们扮演戴欧尼修斯,唱“戴神颂”,跳“羊人舞”(羊是代表戴欧尼修斯的动物)。古希腊悲剧都是诗剧,严谨古雅、庄重大气。表演时有歌队伴唱,史实表明歌队先于演员存在。关于这个起源,也可以参考德国哲学家尼采的早期哲学著作《悲剧的诞生》。

其中有五位古希腊戏剧作家十分有名,他们的作品虽然只有一小部分,但是仍保留到到今天。埃斯库罗斯的历史悲剧“波斯人”是现存最古老的戏剧,它在公元前472年的城市酒神节比赛中获得首奖,但埃斯库罗斯花了超过25年致力于这份剧本[2]

悲剧戏剧家呈现戏剧的四部曲的方式,通常包括三个悲剧和一个羊人剧。喜剧从487到公元前486年的比赛中正式受到肯定。连环剧作家在城市酒神节比赛(在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有减少),会提供一个单一的喜剧。古希腊喜剧划分为“旧喜剧”(公元前5世纪),“中间的喜剧“(公元前4世纪)和”新喜剧“(公元前2世纪至4世纪)。

雅典的戏剧文化可分为三种风格:悲剧喜剧、和撒特剧。

(1) 悲剧:探讨自由意志神谕命定对立等宗教、哲学议题。参考:Sophocles《伊底帕斯王[3]

(2) 喜剧:古典时期的旧喜剧多议论当代社会、时政及文学、哲学思潮。参考:Aristophanes《利西翠妲》。希腊化时期的新喜剧则更为写实,以浪漫的家庭纠葛为题材 。参考:Menander 《坏脾气的老人[3]

(3) 撒特剧:以之前上演的悲剧或神话故事为题材,旨在透过撒特歌队嘲讽担任主角的贵族或神祇[3]

罗马时期

编辑

希腊戏剧继续在整个罗马时期进行的,在公元前240标志着定期罗马戏剧的开端。古罗马时期的娱乐活动相当丰富多元,除了官方支持的正规戏剧以及形制短小的亚提拉闹剧[4]、优剧、默剧之外,还包含了杂耍、赛车、赛马、水战、兽斗…等诉诸感官刺激的娱乐竞技。这些夸奇、腥膻的活动一方面反映出古罗马观众的口味,一方面也影响了正规戏剧的风格。

古罗马借由取消歌舞队、将音乐打散至全剧,并以“直接演出”而非以“叙述”、“歌唱”方式来铺陈戏剧情节,使戏剧性获得进一步开展,建立西方剧场话剧传统的雏型。此外,并有将戏剧区分为五幕的惯例。

戏剧类型大致可分为喜剧、悲剧。

(1) 喜剧:以家庭纠葛或角色性格为题材,而所有的戏剧活动一律发生在街上。Plautus 的作品巧用误认模式,动作性大于语言性,趋近于闹剧风格,如《美纳柯米》;而 Terence 的作品善用双线结构突显角色间的差异,戏剧喜感是语言多于动作,可归类为浪漫喜剧的范畴,如《兄弟》。

(2) 悲剧:Seneca 的悲剧多取材自希腊悲剧,但文藻叠丽、富道德意识;剧中人经常在强烈的动机驱使下做出极端的行为,而戏剧动作充斥着骇人听闻的暴行与天人交感的异象,挑动观众感官。

文学
 
散文 - 韵文 - 骈文
- - - 歌词
小说短篇小说长篇小说) - 戏剧 - 传记
儿童文学 - 文学流派
西方文学理论 - 文学史
地域文学
古希腊文学古罗马文学古埃及文学
爱尔兰文学意大利文学西班牙文学
中国文学香港文学台湾文学
美国文学 - 英国文学
德国文学法国文学
朝鲜文学韩国文学
印度文学伊朗文学
日本文学越南文学
非洲文学俄国文学
作家
小说家随笔家
剧作家评论家
诗人词人
作曲家填词人
散文家 - 网络作家
分类
文学 - 各国文学
文学类型 - 文学体裁
作家 - 登场人物
文学流派

中国戏剧的源流

编辑

就西方的定义来说,中国没有“话剧”的传统。不过一般在讨论中国戏剧时,若不以严格的定义划分,中国古代的戏曲应归入戏剧的大类。

中国戏曲的根源在可以追溯到先秦到汉代的巫祇仪式,但是宋代南戏的发展才有了完备的戏剧文本创作,现存最早的中国古代戏剧剧本是南宋时的《张协状元》。元代时以大都、平阳和杭州为中心,元杂剧大放异彩。后世形成了诸多戏曲形式,也就是各剧种。明代起源于苏州的昆曲经过发展,首先得到士族大夫的追捧和喜爱,他们大量创造剧本,不断修改曲谱,同时修正昆曲的戏剧理论,并使得传奇剧本成为一种新的主流文学形式。随后昆曲又得到晚明和清代宫廷皇室的喜爱,成为贵族生活的一部分,成为获得官方肯定的戏剧艺术,故称“雅”;而以各地方言为基础的地方戏,广受民间喜爱,则称“花”。于是在清代形成了“花雅之争”,实际上是戏曲共同繁荣的局面。这丰富了戏曲艺术的门类,也形成了各自的艺术特色。

近年来台湾的戏剧研究学者曾永义提出一套说法,认为在讨论中国戏剧起源时,应该要区分“大戏”与“小戏”,大戏是成熟的戏曲,而小戏则是戏剧的雏型。大戏是在到了金元杂剧之后才发展完成,而之前的宋杂剧、唐代的代面、踏摇娘、钵头、参军戏、樊哙排君难等,都可列入小戏的行列,而中国在非常早之前,就有小戏。

中国在与近代西方有文化接触前,没有西方意义上的“戏剧”(主要指话剧)传统。中国传统的戏剧为一种有剧情的,“以歌舞演故事”的,综合音乐歌唱舞蹈武术杂技等的综合艺术形式,也就是戏曲曲艺

类型

编辑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戏剧可以被分成不同的类型:

  • 按容量大小,戏剧文学可分为多幕剧、独幕剧和小品。
  • 按表现形式,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戏曲默剧、舞台剧、电视剧、电影等。
  • 按题材,大致可分为神话剧、历史剧、传奇剧、科幻剧、市民剧、爱情剧、社会剧、家庭剧、课本剧等。

• 按长度,现代媒体一般为短剧,单元剧,1~数集的剧场,在电视台一周连续数月播放的连续剧,类似MV或广告片的网络微电影,以及有完整主题意识跟故事在电影院上映的电影创作。

不过最基本、使用最多的分类是悲剧喜剧悲喜剧,其中悲剧出现的时间早于喜剧

  • 悲剧冲突的实质:“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在实际上的不可能实现的性质”。

• 悲剧:审美价值:“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 喜剧:审美价值:“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 悲喜剧(正剧):将悲剧和喜剧“调解成为一个新的整体的较深刻的方式”。

有价值的戏剧是透过表演、各种题裁与创作,用浓缩的内容或设定来反映或呈现现实生活中可能与不可能的喜怒哀乐,进而深刻描述人生的悲欢离合或人类情感各阶段的成长领悟,或对现时当下社会价值观矛盾的探讨,又或呈现现实人生中应对命运或无奈的现况,或以不存在或不可能的假设情况来尝试可能发生或发展成的因果效应或后果而能引发观众的感动与省思…进而成为一种意识或感受或达到相当程度的娱乐效果!

文学

编辑

戏剧文本(即“剧本”)是一出戏剧的基本要素,是一台戏的先决条件。

剧本最重要的是能够被舞台上搬演。戏剧文本不算是艺术的完成,直到舞台演出之后(即“演出文本”)才是最终艺术的呈现。历代文人中,也有人创作过不适合舞台演出,甚至根本不能演出的剧本。这类的戏剧文本则称为案头戏(也叫书斋剧)现代戏剧中也出现了没有剧本的演出实例。

戏剧的文学本,在不演出的状态下,可以作为单独的文学样式欣赏。

表演艺术

编辑

随着西方现代戏剧在导演以及演员训练体系上的实践,戏剧理论逐渐从戏剧文本的讨论扩大到剧场整体,进而产生“场面调度”等新观念。其中,比较著名的提法是20世纪70年代英国戏剧导演彼德·布鲁克在其专著《空的空间》(The Empty Space)中提出的观念:“一个演员,走过一个空荡荡的舞台,这就是一出戏的全部。”

必要条件

编辑

无论戏剧一词如何定义,只有满足以下的条件,才可视为一次戏剧活动。

  1. 戏剧交流的四个参与者:观众、故事,演员、舞台
  2. 观众与演员必须同时在场。(疫情时代出现线上观演形式)
  3. 戏剧事件发生在一定的时间与空间内。
  4. 戏剧交流的话题是关于一个虚构世界中的事件,由演员扮演其中的人物。
  5. 演员与观众共享一套“游戏规则”(即符号学中的信码代号)。
  6. 戏剧事件是审美事件,参与者不仅关心故事世界的信息,也关心传达信息的形式。

演出的场所

编辑

只要是一个空间,便可以成为戏剧演出的场所,一般称为“剧场”。历史上,有许多专门供戏剧活动使用的场所,有的在户外、有的在室内。这些专供戏剧演出的场所包括剧场、戏院、舞台等。

在中国古代,所谓的舞台最早是用在歌舞仪式上,舞者进行仪式时所站的一块以土推成的高台,随着戏剧发展逐渐成熟,而出现了戏棚戏台戏亭勾栏等演出场所。

西方戏剧的演出从希腊的露天剧场、古罗马的圆形剧场(即“角斗场”),发展到近世的“镜框式舞台”,适合先锋实验戏剧演出的“黑匣子”(Black Box;或作黑盒、黑箱)、“小剧场”(Experimental Theater)等。

表演者

编辑

目前多以演员称呼戏剧中的表演者。在中国历史上,还有许多称呼戏剧表演者的称呼,例如戏子优伶娼优伶人散乐等,而因为在中国过去戏剧的表演者身份并不高,这些称呼许多也有着刻意贬损的意味,而以“娼”称呼戏剧表演者,固然是因为表演者是歌者,但是在历史上有长的时期戏剧表演与娼妓之间的确关系密切。

而戏剧表演者所组成的组织,多称为戏团,过去多称为是戏班,而如果是某一户富有人家自己经营,为了自己的娱乐所训练出的戏班,叫做家班,家班在明代之后普遍。

研究书目

编辑
  • 孙惠柱:《戏剧的结构:叙事性结构和剧场性结构》(台北:书林出版有限公司,1993)。
  • 孙惠柱:《第四堵墙:戏剧的结构与解构》(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1)。
  • 余秋雨:《世界戏剧学》(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3)。
  • 谭霈生:《论戏剧性》(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 董每戡:《西洋戏剧简史》(台北市)。
  • 古希腊文学史》(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
  • 陆润棠:〈中西戏剧的起源比较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参看

编辑

参考

编辑
  1. ^ Brown (1998, 441), Cartledge (1997, 3–5), Goldhill (1997, 54), and Ley (2007, 206). Taxidou, p. 104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notes that "most scholars now call 'Greek' tragedy 'Athenian' tragedy, which is historically correct" (2004, 104). Brown writes that ancient Greek drama "was essentially the creation of classical Athens: all the dramatists who were later regarded as classics were active at Athens in the 5th and 4th centuries BC (the time of the Athenian democracy), and all the surviving plays date from this period" (1998, 441). "The dominant culture of Athens in the fifth century", Goldhill writes, "can be said to have invented theatre" (1997, 54).
  2. ^ Banham (1998, 8) and Brockett and Hildy (2003, 15–16).
  3. ^ 3.0 3.1 3.2 王尚德. 第十章第二节〈撒特剧〉//《希腊文明》. 2010. 237-238页.
  4. ^ 尋找歷史場景:戲劇史學面面觀. [2014-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