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河战役

(重定向自热河抗战

热河战役,又称热河事变国民政府热河抗战,发生于1933年2月至3月,位于中华民国热河省。热河战役首先于1933年1月爆发的是位于榆关大型战斗张学良以保存实力为由,退居山海关之内。日本军队驻守长城外,占领热河直取北平态势相当明显,不过就整体而言,日本是想借由攻击北平行动,换取中国国民政府满洲国的承认。

热河战役
中国抗日战争的一部分

热河战役中的日军士兵
日期1933年2月21日-3月4日
地点
结果 日军胜利,热河省并入满洲国
参战方
 中华民国

 大日本帝国

 满洲国
指挥官与领导者
中华民国大陆时期 张学良
中华民国大陆时期 汤玉麟
大日本帝国 武藤信义
满洲国 张海鹏
满洲国 于芷山
兵力
中华民国大陆时期 超过200,000人 大日本帝国 超过100,000人
满洲国 ?
伤亡与损失
10,650人 4,500人

因为中华民国政府及国内外大多数舆论不承认满洲国,2月11日,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宋子文至北平,与包括张学良等27名将领一起发表“保卫”热河通电。2月21日,热河战役爆发。装备不良,士气低落的东北军节节败退,3月4日承德失守,热河战役结束。热河最后遭日军占领。为此,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委员长张学良、中华民国热河省主席汤玉麟下台,何应钦继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委员长。关东军仍继续南进,越过了长城一线攻占了冀东、平北、察东,此为1933年春夏的长城抗战。最后以何应钦与关东军签署塘沽协定,战事告一段落。

背景

编辑

1932年5月15日,日本海军少壮派军人发动政变,袭击了首相官邸及警视厅等国家重要机关,乱枪打死了首相犬养毅,组成了斋藤实内阁。新内阁确立“国防国家体制”为宗旨,在此情况下,日本关东军决定“调头把圣战指向热河省”。[1]

热河本身南有长城为屏障接壤河北省北平特别市,西有苏克斜鲁山察哈尔省相邻;东南与辽宁相接。九一八事变两个月后,关东军在《满蒙自由国设立方案大纲》中将热河划入预定建立的满洲国版图。[2]关东军组建满洲国的各种方案中,没有一个不把热河与辽、吉、黑三省并列,划入满洲国的“行政区划的之中”。1932年2月,关东军创制的东北行政委员会在其《独立宣言》中:“热河省与旧东北三省有不可分割之关系。” [3]1932年3月“满洲国”成立时,政府成员名单中就包括了时任中华民国热河省主席汤玉麟,并委其为“参议府副议长兼热河省长”。关东军即根据《日满议定书》的日满联合国防为由,发动进攻夺取热河战役。1933年1月11日,日本陆军省发表声明:“热河省系旧‘东北四省’之一,与其他三省有不可分之关系”。1933年1月21日,外相内田康哉贵族院作外交方针演说时称:“满蒙与中国系以长城为境界者,由历史而言,亦无议论之余地。尤以热河省之属于满洲国之一部者,征诸该国建国之经纬,当可明了。……《日满议定书》,规定满洲国领土由两国共同负责维持治安。故所谓‘热河问题’,为满洲国内部问题,同时日本因有条约上的义务,对此抱重大关心。”[4]

1932年7月3日,日本参谋本部次长真崎甚三郎到锦州与关东军将领策划进攻热河。[5]7月11日下午7时,关东军特派员石本权四郎被捕。7月17日,日军借口军事联络员石本权四郎等3人在朝阳北票之间失踪,以武装搜索为名,派日军300余人攻占热河边境之朝阳寺。[5]比为第二个中村事件。7月23日,数架日军飞机飞至热河平泉凌源承德一带侦察,并散发传单。[5]热河省政府主席汤玉麟允诺速救出石本。7月29日,石本被觅得交与日军。同时日本陆军大臣荒木贞夫则表示“热河省归属满洲,为国际调查团所熟知”。国民政府命令设置临永警备司令部,任命东北军独立第九旅旅长何柱国兼任司令,管辖临榆抚宁昌黎卢龙迁安5县和在都山设治局,统率步兵约2万人,防守榆关地区。[5]

8月19日,日军一度占领南岭车站,炸毁南岭铁桥,并不断派飞机到热河上空挑衅。[5]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委员长张学良于1932年10月组织了以北平分会参事柏桂林及工兵人员组成的阵地构筑委员会,指导热河境内的阵地构筑。其阵地编成:

但由于天寒地冻、土质坚硬,开掘困难,且材料器具缺乏,工事构筑进展十分缓慢。

1932年底,在热河的军队共有国民革命军步兵4个旅、骑兵3个旅及特种部队约1.7万人,部署在热河东朝阳、开鲁间,及凌源、赤峰附近和承德周围地区;另外在河北境内和平津地区驻有步兵22个师另2个旅,并骑兵4个师及特种部队(均隶属于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代委员长张学良)。

12月25日,在张学良调遣万福麟率5个陆续进入热河后,蒋介石再电张学良,决定密备中央军6个师随时北运增援,并且表示:“倭寇北犯侵热,其期不远”,“今日之事,惟有决战可以挽救民心,虽败犹可图存,否则必为民族千古之罪人”[6]

关东军司令官武藤信义、参谋长小矶国昭、副参谋长冈村宁次为了将华北的中国军队主力牵制于冀东地区,以使关东军进攻热河容易,并保障其进攻部队之侧背安全,从1932年夏季开始,不断在山海关和辽宁与热河交界处制造事端。1932年10月,发生了伪满警察强行进入山海关城、与东北军士兵冲突的第一次“山海关事件”;1932年12月8日,又发生了日军装甲列车炮击山海关的第二次“山海关事件”。

前奏:榆关战斗

编辑

九一八事变后,为加强山海关地区的防御力量,张学良任命独立步兵第9旅旅长何柱国为临永警备司令,统领:

  • 独立步兵第9旅:部署于山海关的部队为第9旅第626团的2个营。
  • 独立步兵第12旅
  • 骑兵第3旅
  • 工兵营
  • 山炮兵营

分驻于临榆、抚宁、昌黎、卢龙、迁安等地。

根据《辛丑条约》规定,日本及英、美等11个国家在天津至山海关间的各要点上均驻有军队。山海关、秦皇岛驻有日军守备队200余人,附近海面还泊有日海军第2遣外舰队的军舰10余艘。山海关以东至锦州间,沿北宁铁路沿线驻有日关东军第8师团第4旅团和骑兵第3旅团一部及炮兵第8联队,另外配属有关东飞行队的第1中队、铁甲列车3列和坦克10余辆,兵力共约4000人。

1933年1月1日23时,日军山海关守备队长落合甚九郎派人在营院内投掷手榴弹并鸣枪数次,却反诬中国军队所为,即以此为借口,向中方提出4项条件,要求中国军队、警察及保安队撤出山海关的南关及南门,由日军进驻。遭到中方拒绝后,日军于1月2日晨强占南关车站,并将中国警察缴械。上午9时开始攻城,被守军击退。日军第8师团即向第9旅送来最后通牒,要求中国军队立即撤出山海关。10时,日第8师团一部兵力乘4辆列车,在3辆铁甲车护送下到达山海关,10分钟后与其守备队在飞行第1中队5架飞机支援下共同发起进攻。战斗至17时许,日军受挫退去。当晚,武藤信义命令第4旅团长铃木美通:“一并指挥随着事件发生而准备出动的各部队及由步兵第16旅团增派的部队,与山海关守备队协力夺取该地。” [ 注:日本参谋本部:《满洲事变作战经过概要》,第2卷第65页。 ]3日晨,日第8师团一个多旅团的兵力在15架飞机轮流支援下对山海关南门展开猛烈的攻击。日海军第2遣外舰队的舰炮亦从山海关以东的海面上对中国守军进行轰击。战至14时,东南城角被日军突破,团长石世安组织反击未能奏效,第1营营长安德馨及第2、3、4、5连连长先后战死,2个营的官兵已伤亡殆尽。石世安率余部于15时从西水门向石河西岸撤退。日军于当日占领了山海关,1月4日攻占五里台,1月10日攻占九门口,控制了关内外的交通要道。

战前部署

编辑

1月28日武藤信义下达了进攻热河的预先号令:

第10师团派部队接替第6师团的防务,命第6师团、骑兵第4旅团、第8师团、第14混成旅团、第33混成旅团分别向通辽彰武打虎山锦州绥中等地集结,做好进攻热河的准备。

担任进攻部队的参谋于1月30日和2月1日乘飞机侦察了热河地区的地形。2月10日,关东军司令部召集各师团、旅团的主任参谋,传达了进攻热河的作战计划,宣布“进攻热河的目的,在于使热河省真正成为满洲国的领域,并为消灭扰乱满洲国的祸根,即华北张学良势力创造条件,进而确立满洲的基础”。 [ 注:日本参谋本部:《满洲事变作战经过概要》,第2卷第71页。 ] 其兵力部署是:

  • 第六师团:由通辽、彰武、打虎山西向进攻赤峰,而后以一部兵力向西南攻击前进,策应第8师团进攻承德的作战。师团长坂本政右卫门
  • 第八师团:由锦州经义县、朝阳、凌源、平泉进攻承德,而后以一部兵力向长城古北口进攻。师团长西义一日语西義一中将
    • 步兵第4旅团(旅团长铃木美通)
    • 步兵第16旅团(旅团长川原侃)
    • 骑兵第8联队
    • 炮兵第8联队
    • 工兵第8大队
    • 配属第1战车队
    • 配属旅顺重炮兵大队
    • 配属关东军汽车队
    • 配属奉天省警备军于芷山所属独立第1旅李寿山
  • 第十四混成旅团:由绥中向西进攻凌源、平泉,策应第8师团,而后南下进攻喜峰口、冷口。(旅团长服部兵次郎)下辖步兵第25、第26、第27、第28联队的各1个大队,野炮兵第7联队的1个大队及骑兵第7联队的1个中队
  • 第三十三混成旅团英语33rd Mixed Brigade (Imperial Japanese Army):由绥中向西转南,进攻界岭口、义院口。(中村馨)下辖第10、第40联队,
  • 关东军飞行队的侦察第10大队进驻通辽、锦州、绥中,各1个中队并战斗机第11大队的2个中队进驻绥中,轰炸机第12大队进驻锦州,重点支援第8师团进攻承德,以一部支援第6师团。

国民政府于2月11日派代理行政院长兼财政部长宋子文、军政部长何应钦、外交部长罗文干、内政部长黄绍竑等至北平与张学良商讨保卫热河问题及为张军筹措军费。宋子文等还与张学良至热河视察部队。宋子文先后在北平和承德发表演讲,说:“热河为中国完整之一部,与苏、粤各省无异,热河被攻,即同于南京被攻。如日军来攻,则将举全国之力量以与其周旋。日本已占我东北,但任何进一步之进攻,即将予以抵抗”;[7] “吾人决不放弃东北,吾人决不放弃热河,纵令敌方占领我首都,亦决无人肯作城下之盟。”[8]18日,张学良又与万福麟、宋哲元等20多名将领发出通电,说:“时至今日,我实忍无可忍,惟有武力自卫,舍身奋斗,以为救亡图存之计。”[9]

张学良与何应钦等研究了当前局势后,由北平军分会制定了保卫热河的计划。其作战方针是:“华北军以捍卫疆土、收复失地之目的,务需确保冀、热,巩固平津,以为将来进出辽河流域之根据。集中主力于冀、热东部及平津、察南一带,对由河北沿海登陆及自热河方面侵入之敌,预期各个击破之,并乘机东进,向辽西平原转取攻势。”[10]1933年2月12日,张学良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军分会代理委员长职务,组成榆关热河战斗序列,将华北现有驻军编为8个军团和1个预备军团。两集团军的作战地域分界线为朝阳建昌凌源平泉承德的公路。 第一集团军总司令张学良

第一军团总指挥于学忠:防守津塘地区
第40军庞炳勋
第50军于学忠(东北军)
第二军团总指挥商震:防守滦东地区
第32军商震
第57军何柱国(东北军)
第三军团总指挥宋哲元:防守冀北地区
第29军宋哲元
第八军团总指挥杨杰:集结于北平附近
第17军徐庭瑶
第26军萧之楚
第67军王以哲(东北军)[11]
预备军团集结于北平附近

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张作相,汤玉麟任副总司令。直接担任热河省的防守任务

第四军团总指挥万福麟
第53军万福麟(东北军)6个师
第五军团总指挥汤玉麟
第55军汤玉麟(东北军)1个师、4个旅
骑兵第2军孟昭田(东北军)
第六军团总指挥张作相
第41军孙魁元3个旅
第63军冯占海(东北军)
第七军团总指挥傅作义:防守察东地区
第59军傅作义
第61军李服膺

2月17日,武藤信义正式下达了进攻热河的作战命令,定于2月23日按预定计划开始行动。日本政府于2月23日由驻华公使馆向中国政府外交部提交备忘录,要求中国军队退出热河省,否则“难保战局不及于华北方面”。[12]中国政府予以拒绝。就在日驻华公使馆送交备忘录的同时,日关东军分3路向热河发起了进攻。

战役过程

编辑
 
日军进占朝阳
 
1933年3月4日,日军入承德城
 
承德儿童持日章旗欢迎日本军队

1933年2月21日,热河战役的前哨战南岭战斗开打。2月21日,热河战役爆发。日本人分三线配置兵力:第一线左翼为满洲国军张海鹏五队;第二线新编满军李、程等五军。第三线日本皇军锦朝线第7、第8师团23,000余人及飞机四大队、绥凌线第14、第7师团25,000余人及飞机二大队。至于中国方面,由于汤玉麟拒绝其他军队入境,因此分为三线:一为开鲁、鲁北、绥东,由崔兴武率4,500人,孙殿英增援:二为朝阳,汤玉麟、董福亭负责;三为凌源万福麟部组成。2月22日下午五时,日军200人占刘龙台。中国北票董福亭军退至朝阳开鲁崔兴武军暗中投降,日军与孙殿英部激战,孙退守围场。2月23日,日本使馆秘书上村伸一中国交节略要求撤出热河军队遭拒。2月24日,日军受到北票商民往迎,随即朝阳战斗开打。2月26日,日军进占朝阳,中方不战而退,爆发凌南战斗。3月1日,驻平泉万扶麟至凌源视察,闻前方战况不佳,即返平泉。同时凌源各机关退至平泉,爆发赤峰战斗。3月2日日军随即进入凌源。3月3日,热河省主席汤玉麟以为日军已陷平泉,遂率1,000余人逃走。至承德西20里的广仁岭得知赤峰战斗胜利,凌源未失才返回。然日军装甲车已经逼近承德仅90里的六沟。3月4日早上七时,汤玉麟再度弃城逃走。八时日机飞承德,轰炸汤玉麟军,十时日军达距承德30里的红石岚。下午一时日本皇军装甲车开进承德,而日军竟只128名骑兵即陷承德热河省十九万平方公里的领土遂并入满洲国国土。

热河南部战场

编辑

由南路进攻的日军第14混成旅团、第33混成旅团,共约1万人,统归第8师团师团长西义一日语西義一中将指挥。

混成第14旅团由沈阳乘火车到达绥中后,2月24日开始沿着六股河河道西进。2月27日推进至纱帽山(今建昌县杨树湾子乡赵屯村前山)以东地区,即向防守该地的第119师和第108师阵地进攻。战斗至2月28日10时,守军西撤。日军追击,并于3月1日占领了凌南,尔后分为两路:

3月6日,混成第33旅团已从绥中出发,西义一命令在茶棚的混成第14旅团2个大队改变任务,向喜峰口方向前进;令混成第33旅向界岭口和义院口(今抚宁县驻操营镇北部长城)进攻。

由茶棚转进的混成第14旅团2个大队于3月9日到达喜峰口外,混成第33旅团分两路于3月11日到达界岭口和义院口外。

结果及影响

编辑

汤玉麟主政热河八年,以其子汤佐辅之言是从。卖官种烟、苛捐杂税,甚至摧残教育、破坏司法。不战而逃被认为是败战的原因。其军队四师,号称三万,实则二万,欠饷10月。以致于民怨沸腾,欢迎日满联军。加上张学良军事指挥失败,其时据守热河的军阀汤玉麟是张学良父执辈,拥兵自重,根本指挥不动,也不允许张学良部进入热河,甚至有降日倾向。蒋建议张迅速解决汤,但计划泄露,为避免大战之前先内讧,争取汤积极抵抗,张只能暂时将所部布置在热河外围以稳住汤,并派去张作相督战。都是败战原因。

在那时一期《独立评论》曾刊登熟悉热河和华北战略地理的丁文江教授所攥写的《假如我是张学良》一文,明白指出:

“一旦热河有了军事行动,北京天津是万万守不了的。”

“我们真正的防御、长期的战争,不在平津,而在热河。假如我是张学良,要预备积极抵抗,第一步先把司令部移到张家口,同时把重要的军实和北甯路车辆逐次的运到居庸关以北;只留一部分军队在山海关、秦皇岛、天津等处;在这些几处经过相当的抵抗以后,也预备从冷口、喜峰口、古北口分别退至口外。现在驻在热河边界的军队应该从速进到朝阳、并且积极筹备朝阳、凌原,平原、承德各地间的运输。热河东南两部完全是山地,不但日本人的坦克重炮都不能使用,就是飞机也有许多危险。喜峰、古北、河南口三处都是天险,每处有一两万人防守,日本非有一倍以上的军力不能进攻。”

“只要守得住热河,放弃了平津是不足惜的。只要当局有必死的决心,充分的计划,热河是一定守得住的。”

一个多月以后,热河布防失当,丁文江又撰写一文:

“热河部队只有四步军旅、六骑兵旅,合计不过二万支枪。朝阳、北原的守兵一共不及四千多支枪。日本如在锦州、义县进兵,该地防军就没有抵抗的能力!”

“我们现在将二十旅兵力全放在冀察两省,而将热河交给汤玉麟去防守,这是什么战略?我不懂!”

热河的失守使全国大哗。在蒋介石示意下张学良引咎辞职;3月12日国民政府发布命令,批准张学良辞去各兼职,命军政部部长何应钦代理北平军分会委员长。

注释

编辑
  1. ^ 日本参谋本部:《满洲事变作战经过概要》。中华书局1982年中译文版,第2卷第71页。
  2. ^ 中央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档案资料选编—“九·一八”事变》。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379页。
  3. ^ 《日本陆军当局为热河问题声明》。载1933年1月13日天津《大公报》。
  4. ^ 《内田康哉在日本第64次议会外交演说》。载《国闻周报》第10卷第5期。
  5. ^ 5.0 5.1 5.2 5.3 5.4 李新总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编,周天度、郑则民、齐福霖、李义彬等著,《中华民国史》第八卷,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7月,第140页
  6. ^ 〈蒋介石致张学良有电〉,刊秦孝仪主编:《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坑战时期》緖编﹙一﹚,第563页
  7. ^ 1933年2月14日天津《大公报》。
  8. ^ 国闻周报》第10卷第8期。
  9. ^ 1933年2月19日天津《大公报》。
  10. ^ 《华北抗日战纪》。原件存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11. ^ 中国现代史史料丛编.12集.国民政府处理九一八事变之重要文献.刘维开.中国国民党党史会出版.1992年
  12. ^ 1933年2月23日罗文干致蒋介石电。总统府机要档案。

参考文献

编辑
  • 何应钦,《日军侵华八年抗战史》,台北,黎明文化事业公司,198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