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森墉
苏森墉(1919年7月8日—2007年5月18日)[1][2][3],是一位出身台湾台北及福建的音乐教育家。他曾在新竹中学等地大力推动合唱教育,并改编及创作多首曲目。[4]
生平
编辑早年生活
编辑1919年,苏森墉出生于日治台湾台北市下奎府町[5](今静修高中附近);他的父亲苏贤渡在早前自福建前往台湾,并以其烟草制作技术在台北烟草专卖局担任师傅职务,母亲是卢和凉,他还有一个父母因难以生育而早先领养的兄长苏俊墉[6]。五岁时,受兄长影响,他已能使用五声音阶一边弹奏风琴的黑键一边哼唱日本儿歌[6]。七岁时,他开始就读于陈德星堂培德书房,以闽南语学习《三‧百‧千》、《古文观止》、《增广昔日贤文》等及基础日语与日本歌曲,并在两年后毕业;但是,在家里时,他通常以客语交谈。毕业后,他由父亲继续教育指导古典文学及书法习作。1929年,他的父亲自制烟工厂职务退休,他随母亲迁居漳州龙溪。不久,他考入龙溪实验小学就读于三年级,并热衷于歌唱、游戏及绘画等活动。1931年,他以五年级同等学力考入福建省立龙溪职业学校初中部化学科;当时,他在课余热衷于写生、摄影及暗房冲洗技术。1933年,他考入龙溪职业学校高中部艺术科;不久,学校因日军逼近而迁至连城,他的家人也搬至永定古竹乡祖籍居住。[1]
教职生涯
编辑1938年高中毕业后,他被推荐入永定初级中学担任教师,任教于美术、音乐、体育等课程,并完成其第一首创作歌曲《龙岗颂》(《我们在后方》[7])及参与于抗敌剧团演出。1939年,他被保送至国立福建音乐专科学校师资班主修声乐。1940年,他返回永定初级中学任教。1942年,他与叶棠如在永定举行婚礼。1943年,他的长子苏丹菱在永定出生;同时,他前往上杭省立中学教授音乐。1944年,他的长女苏绿萍在上杭出生;同时,他前往龙岩省立师范学校教授音乐。1945年,他再度回到永定初级中学任教。[1]
1946年,他经三民主义青年团成员卢如汉介绍认识辛志平,并获聘前往台湾省立新竹中学任职音乐教师[5]。1947年,二女儿苏绿菲出生于新竹;同时,二二八事件爆发,他随同校长辛志平一家迁居于学生宿舍,并在半个月后迁返其日式宿舍。1948年,辛志平为新竹中学校歌写作歌词,并征求曲调三首,经全校师生投票表决选定他的曲调为第一校歌,黄友棣的作品则为第二校歌。1950年,三女儿苏绿云出生于新竹。1953年,二儿子苏丹舟出生于新竹。1959年,他在国立音乐研究所青年音乐社新竹分社成立后任社长兼指挥。1960年,台湾省教育厅举办全省音乐比赛,他率领新竹中学获得首届全省合唱高中组冠军。1961年至1970年,他领导新竹中学连年获得全省合唱比赛冠军(除1969年为季军外),并开始推行校内班际合唱及独唱比赛,又对外策划各项联合音乐会,且连续多年举办音乐活动。1963年,他应国立台湾艺术专科学校聘为音乐科教授教导合唱。1964年,他于中原理工学院担任合唱指导。1965年,他为台北市乐友合唱团担任指挥,并在国立清华大学合唱团担任指导。1967年,他组织新竹竹声合唱团,并经常亲自在其演出时担任指挥;同时,他开始向刘德义教授学习作曲,又应聘为私立元培医事专科学校音乐教师。1968年,他在中央广播电台所属中央合唱团成立后担任该团副指挥,同时担任大同工学院合唱指导。1970年,他担任辅仁大学合唱团指导。1971年,他与新竹中学奉省教育厅指示主动使其合唱团退出全省比赛[7]。1972年,他担任台湾省立台北女子师范学校合唱指导,并应私立中国文化学院聘为舞蹈音乐科副教授。1973年,他自新竹中学退休。[8][1]
在新竹中学任教期间,他还投入于体育与绘画,在1982年前获得新竹县教职员篮球赛冠军,又持续创作水彩画。同时,他也受某位张姓教师影响受洗成为天主教徒。[9]
退休生活
编辑1977年,他前往美国东部于费城、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纽约等地游历,又在夏季转往巴西里约热内卢与长女苏绿萍同住,随后开始在当地指导天主教与基督教唱诗班。1981年,他前往巴西圣保罗并参加中华会馆活动;同年,他也担任垦丁合唱团指挥,于双十节客家宗亲会举行演唱会。1982年,他返回巴西里约。1984年,他前往慕尼黑随三女苏绿云同住,并前往维也纳、布达佩斯及东、西柏林参观音乐会与歌剧院;同年秋季,他返回新竹定居,并应聘为中国广播公司合唱团指挥。1985年,他开始担任家庭教师,并于闲暇时继续创作歌曲,同时担任工业技术研究院合唱团指挥。1993年,他担任科园社区发展协会合唱团(科学工业园区合唱团前身)指挥。1996年,中国电视公司为其制作《苏森墉老师专辑》。2000年,新竹市立演艺厅为其于新竹[10]及台北举办“苏森墉教授作品演唱会”各一场,新竹市政府也为其出版《苏森墉作曲集》。2001年,国立交通大学浩然图书馆为其建置“苏森墉音乐馆”数位博物馆[11][5]。[1]
知名作品
编辑知名受影响者
编辑奖项及荣誉
编辑- 新竹之光─终身成就奖(新竹之春音乐节,2003年)[9]
语录
编辑轶事
编辑相关条目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 ^ 1.0 1.1 1.2 1.3 1.4 蘇森墉音樂館─認識蘇森墉---藝術家年表. folkartist2.e-lib.nctu.edu.tw. [2018-0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16).
- ^ 2.0 2.1 蘇森墉先生簡介. www.alumni.hchs.hc.edu.tw. [2018-0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11).
- ^ 訪新竹音樂教父─蘇森墉. 新竹中学校友会会刊. No. 30 (新竹中学校友会). 2004: 24.
- ^ 陈育贤、罗际鸿. 天黑黑編曲師 蘇森墉辭世. 苦劳网. 2007-05-22 [2018-0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11) (中文(繁体)).
- ^ 5.0 5.1 5.2 5.3 交大藝文創作原稿特藏室設蘇森墉數位音樂館. 中央通讯社. 2000-1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14).
- ^ 6.0 6.1 蘇森墉音樂館─認識蘇森墉---藝術家生平概述. folkartist2.e-lib.nctu.edu.tw. [2018-0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21).
- ^ 7.0 7.1 罗际鸿. 歌詠竹塹 兩夫子展長才. 中国时报. 1999-05-20.[失效链接]
- ^ 8.0 8.1 陈爱珠. 新竹音樂教父 作育英才無數 蘇森墉作品發表會 明晚登場. 中国时报. 2000-04-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12).
- ^ 9.0 9.1 9.2 9.3 9.4 9.5 蘇森墉,福建省永定縣古竹人,其父蘇賢渡海往台灣發展,以其熟 練的煙草製作技術在台北菸草 (PDF). webcache.googleusercontent.com. [2018-01-1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8-01-11).
- ^ 蒋彤云. 竹市明晚舉辦蘇森墉作品演唱會. 青年日报. 2000-04-22.[失效链接]
- ^ 黄溎芬. 保存文化資產並提升文化藝術氣質 交大浩然圖書館網路提供藝文作家原稿. 台湾新生报. 2000-11-16.[失效链接]
- ^ 李坤建. 蘇森墉克服病痛 音樂創作不中輟. 民生报. 2000-04-23.[失效链接]
- ^ 廖淑慧. 蘇森墉作品演唱會 23日登場. 联合报. 2000-04-21.[失效链接]
- ^ russ su, 拉縴行(新竹中學合唱團半個世紀前演唱,原音重現)+神農溪, 2013-07-15 [2018-01-11]
- ^ 當月個人主題 -- 蘇森墉. folkartist2.e-lib.nctu.edu.tw. [2018-0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12).
- ^ 16.0 16.1 16.2 漫游 慢遊: 懷念蘇森墉老師》寂寞的先知. chentravel.blogspot.tw. [2018-0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12) (英语).
- ^ 黄溎芬. 蘇森墉 對音樂付出畢生精力 竹中蟬連全省合唱冠軍達十次 竹中人引以為傲. 台湾新生报. 2000-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