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春之战,是三国时代曹魏大将军司马昭寿春平定诸葛诞率领的淮南叛军及吴军近20万人的一场战役,亦是寿春三叛的最后一叛。

寿春之战
日期甘露二年五月至三年二月(257年—258年)
地点
结果 魏军获胜
参战方
曹魏 孙吴
淮南叛军
指挥官与领导者
司马昭
贾充
钟会
陈骞
王基
王沦
鲁芝
诸葛诞 
文钦 
孙𬘭
朱异 
陆抗
全怿 投降
全端 投降
唐谘 投降
王祚 投降
兵力
魏军26万 淮南军15万
吴军10馀万
伤亡与损失
不详 不详

背景

编辑

曹魏后期,征东大将军诸葛诞见好友邓飏夏侯玄等先后被诛杀,且先前在寿春起事的王凌毌丘俭都被夷灭三族,而他亦不满司马师司马昭兄弟擅权,心中十分不安,于是在当地收买人心,尽量拿出官府库中的财物广泛地赈济施舍,又赦免那些有罪之人以收买众人之心,还蓄养了扬州的轻捷侠客数千人当做护卫自己的敢死队[1]

甘露元年(256年)冬天,因为孙吴伺机攻打徐堨,诸葛诞明知自己的军队足以守御,但仍向朝廷请求领兵十万去守卫寿春,又要求滨临淮水建筑一座城以防备吴军进犯。司马昭刚刚执掌朝政,长史贾充建议派遣部下去慰劳征东、征南、征西、征北四将军,并观察他们的志趣、动向。司马昭派贾充到了淮南,贾充见到诸葛诞,一起谈论时事,贾充说道:“洛中的诸位贤达之人,都希望实行禅让,您认为如何?”诸葛诞严厉地说:“你不是贾豫州的儿子吗?你家世代受到魏朝的恩惠,怎能想把国家转送他人?如果洛中发生危难,我愿为国家而死。”贾充默然无语。回来之后,贾充对司马昭说:“诸葛诞再次到扬州后,深得士众之心。如今召他来,他必然不来,还会反叛,但早反叛祸害不大;如果不召他来,那么晚反叛祸害就大了,因此不如召他来。”[2]

司马昭采纳了这个意见,于甘露二年四月(257年)任命诸葛诞为司空,并召他往赴京师。诸葛诞得到诏书,更加恐惧,怀疑是扬州刺史乐𬘭离间自己,于是就杀掉乐𬘭,又杀死反对举事的主簿宣隆、部曲督秦絜,聚集了在淮南及淮北郡县屯田的十馀万官兵和扬州地区新招募的身强力壮的兵士四五万人,又聚集了足够食用一年的粮食,作了闭门自守的长期准备。平寇将军临渭亭侯庞会、骑督偏将军路蕃不愿和诸葛诞一同举事,率左右斩门而出。[3]诸葛诞又派遣长史吴纲带著他的小儿子诸葛靓到吴国,向孙吴称臣请求救援,并请求再让部下将士的子弟当做人质[4]

诸葛诞因联合东吴便不再需要把守魏吴前线的要塞合肥新城,故在聚兵时调走了其守军令其成为空城。这也使得此战初期吴军可以畅通无阻地在本土和寿春之间往来。

过程

编辑

吴纲到了吴国,掌管孙吴朝政的权臣孙𬘭大喜,派将军全怿全端唐谘王祚等人领兵三万人,与文钦一起去救援诸葛诞;任命诸葛诞为左都护,持符节、大司徒、骠骑将军、青州牧,并封为寿春侯[5]

司马昭挟持魏帝曹髦郭太后一同出征,曹髦派散骑常侍裴秀、给事黄门侍郎钟会一同前去。荆州刺史鲁芝率本州文武为先驱。魏军经蒗荡渠、颍水入淮。甘露二年(257年)六月,甲子日(二十五日),车驾到达项县司马昭率从青、徐、荆、豫征召来的诸军及关中游军二十六万人进驻丘头。同时给廷尉何桢假节,令他出使淮南,宣慰将士。让镇南将军王基为行镇东将军,都督扬、豫诸军事,并与安东将军陈骞等人围攻寿春。将军李广临敌不进,泰山太守常时称疾不出,都被司马昭处斩以正军法。[6]王基刚到寿春,包围圈还未形成时,文钦、全怿等人从城东北凭借险要的山势,才得以率领军队突入城中[7][8]。诸葛诞败司马昭的弟弟东中郎将广阳乡侯司马亮,司马亮因而被免官。[9]东吴拜奋威将军陆抗为柴桑督,击破曹魏的牙门将、偏将军,战后陆抗以功迁征北将军。[10]

与此同时,魏骠骑将军王昶领兵据守夹石对东吴的江陵施加压力,令当地守将施绩全熙等不能抽身到寿春支援诸葛诞。

司马昭命令王基聚拢军队坚守壁垒不与吴军交战。王基屡次要求进攻,恰好吴国的朱异率领三万人进驻安丰,成为文钦的外部接应势力,诏令王基率领诸军转移占据北山。王基对诸将说:“如今包围的营垒已经坚固了,兵马也近于集中,此时只应精心整治守备力量以等待敌人突围逃跑,但是却命令我们转移兵力把守险要之地,使城内敌人得以放纵,如果这样做,即使有聪明之人,也不能很好地处理以后的战事!”于是就坚持有利的做法继续包围寿春,同时又上疏说:“如今与敌人对峙,我们就像山那样岿然不动,如果转移部队依据险要,人心就会动荡不安,对于形势有很大损害。各军都已据守深沟高垒的营盘,众心都已稳定,不可再加以动摇,这是治军的要领。”上奏章之后,回报说同意王基的意见。于是王基等人四面合围,形成里外两层包围圈,深沟高垒的防御工事非常坚固。文钦等人多次出城企图突破包围,都受到迎面还击而逃回[11]

司马昭又派奋武将军监青州诸军事石苞统领兖州刺史州泰、徐州刺史胡威的轻装精锐士卒作为游动军队,以防备外面的敌兵。州泰在阳渊击败了朱异,朱异逃走,州泰在后面追赶,杀伤了吴兵二千人[12]

七月,孙𬘭出动众多兵力驻扎在镬里,又派朱异率将军丁奉黎斐等五人前去解寿春之围。但孙𬘭自己却畏敌,驻扎在巢湖舟中,不敢亲临前线,孙亮命他上岸援助唐咨,他也不动。朱异把辎重粮草留在都陆,进驻黎浆,石苞、州泰又击败了他。太山太守胡烈率奇兵五千人偷袭了都陆,全部焚毁了朱异的物资粮草,朱异率领剩馀兵力吃著葛叶,逃归孙𬘭处;孙𬘭让朱异再次拼死出战,朱异以士卒缺乏粮食为由,不服从孙𬘭的命令。孙𬘭大怒,九月一日,孙𬘭在镬里杀了朱异,领兵回到建业。孙𬘭既不能救出诸葛诞,而且又伤亡了大量士卒,还杀戮自己的名将,因此吴人没有不怨恨他的[13]。孙𬘭改派弟弟孙恩援救诸葛诞。

司马昭说:“朱异不能到达寿春,不是他的罪过,但吴人却杀了他,这是想以此来安抚寿春的将士而坚定诸葛诞守城的意志,让他仍然盼望著救兵。如今应加强包围,防备他们突围逃跑,而且要想方设法使他们判断失误。”于是到处放风行反间之计,扬言说:“吴国救兵就要到了,魏国的大军缺乏粮食,要分散派遣病弱的士卒到淮北去吃那里的粮食,看形势围攻不会太久了。”[14]

诸葛诞等人更加放宽心任意吃粮,没过多久城中粮食告乏,而外边的救兵仍然未到。将军蒋班焦彝,都是诸葛诞的心腹谋士,此时对诸葛诞说:“朱异等人率众多兵力前来而不能进城,孙𬘭杀掉朱异而回到江东,表面上是以发救兵为名,内里实际上是要坐等成败。如今应趁众人之心还能稳定,士卒愿意效力,集中力量拼死命攻其一面,尽管不能获全胜,仍有可能保全部队实力,如果空坐这里死守,是没有出路的。”文钦说:“您如今率领十馀万士卒来归附于吴国,而我与全端等人都与您共同居于死地,我们的父兄子弟都在江南,即使孙𬘭不想来,而主上及其亲戚又怎么肯听他的呢?而且魏国没有一年是没事的,军民都很疲惫,如今他们围守我们一年,内变就将兴起,为什么我们要舍弃这里而想冒著危险侥幸一战呢?”蒋班、焦彝仍坚持劝他,文钦十分恼怒[15]

诸葛诞要杀掉蒋班、焦彝,二人非常害怕,十一月,他们背弃诸葛诞越过城墙来投降。全怿哥哥的儿子全辉全仪在建业,与家内之人发生争执,就带著母亲率领部曲数十家来投奔魏国。此时全怿与其兄之子全靖以及全端之弟全翩全缉都领兵在寿春城中,司马昭采用黄门侍郎锺会的计策,秘密地替全辉、全仪写了书信,并让全辉、全仪的亲信之人送入城中告诉全怿等人,说:“吴国朝廷恼怒全怿等人不能击败包围寿春的敌兵,而想要杀尽诸将的家属,因此跑出来归顺魏国。”十二月,全怿等人率领手下兵将数千人开城门出来投降,城中的人十分震恐,不知怎么办好。诏令任命全怿为平东将军,封临湘侯,全端等人的拜官封职各有差等[16]

王昶子王沦作为大将军参军参战,染病而死,司马昭为他落泪。

甘露三年(258年),文钦对诸葛诞说:“蒋班、焦彝认为我们不能出城而走,全端、全怿又已率众投降,这正是敌人没有防备的时机,可以出城一战了。”诸葛诞和唐谘等人都认为很对,于是就大力准备进攻的器具,连续五六个昼夜进攻南面的包围,想要突破重围而出。包围圈上的魏国诸军站在高处发射石车火箭,迎面烧破敌方的进攻器具,箭石像雨一样泻下,死伤者遍地,流血充满堑沟,诸葛诞等又被迫返回城中。城内的粮食越来越少,出城投降者有数万人之多。文钦想让北方人都出城投降以节省粮食,留下他与吴国人一起坚守,但诸葛诞不同意,从此两人之间互相怨恨。文钦平时就与诸葛诞有矛盾,只是因为反对司马昭的想法相同而结合,事态紧急了就愈加互相猜疑。文钦进见诸葛诞商量事情,诸葛诞就杀掉了文钦。文钦之子文鸯文虎领兵在城东一里诸葛诞所筑的小城(后世称诸葛诞城)中,听到文钦的死讯,就想带兵去为父报仇,但众人不为他们效命,二人随即独自越过城墙逃出来,投降了司马昭[17]

军吏请求杀了他们,司马昭说:“文钦罪不容诛,他的儿子本来也应该杀掉;但文鸯、文虎因走投无路而归顺,而且城还没攻破,杀了他们就更坚定了城内敌兵的死守之心。”于是赦免了文鸯、文虎,让他们率数百骑兵巡城高呼:“文钦之子尚且不被杀,其馀之人有什么可害怕!”又让文鸯、文虎都担任将军,并赐爵关内侯。城内之人闻讯都很高兴,而且人们也日益饥饿困乏。司马昭亲自来到包围圈,见城上持弓者不发箭,就说:“可以进攻了。”于是下令四面进军,同时鼓噪呐喊登上城墙,二月二十日,魏军攻克寿春城。诸葛诞情急窘迫,单枪匹马率领麾下从小城突围,司马胡奋手下的兵士把他杀死,又诛杀其三族。诸葛诞麾下的数百人,都拱手排成队列,却不投降,每杀一人,就问其馀的人降不降,而他们的态度终究不变,以至于最后全部杀尽。吴将于詮说:“大丈夫受命于君主,带兵来救人,既不能取胜,又要被敌人俘虏,我决不如此。”于是就脱掉盔甲突入敌人兵阵而战死。唐谘、王祚等人都投降了。俘虏的吴国兵卒有一万多人,缴获的兵器堆得像山一样[18]

寿春城每年都下雨,淮水上涨淹没城池。司马昭刚筑工事围城时,诸葛诞笑他会不攻而自败。司马昭攻城时,却旱灾一年有余。城陷当日才大雨,司马昭的围城工事都被毁。

孙恩得知诸葛诞败亡后,也引兵回国。

后果

编辑

寿春之战后,司马昭成功铲除拥护魏帝的势力。司马昭被下诏为相国,封晋公,食邑八郡,加九锡,朝中的势力已无出其右,为司马氏篡魏奠基[19]

当初反对诸葛诞起事的众人中,庞会进爵乡侯,路蕃封亭侯;宣隆、秦絜之子都被用为骑都尉,加以赠赐。[3]

评价

编辑

元朝史学家胡三省认为,魏军牢牢围困寿春后,即使周瑜吕蒙陆逊复生,也不可能解围了。如果孙𬘭举荆、扬之众出襄阳攻打宛、洛,迫使围攻寿春的军队回救,诸葛诞、文钦趁机突围,才有成功的可能。

参考资料

编辑
  1. ^ 三国志 卷二十八 魏书 王毌丘诸葛邓锺传》:诞既与玄、飏等至亲,又王凌、毌丘俭累见夷灭,惧不自安,倾帑藏振施以结众心,厚养亲附及扬州轻侠者数千人为死士。 〈魏书曰:诞赏赐过度。有犯死者,亏制以活之。 〉
  2. ^ 三国志 卷二十八 魏书 王毌丘诸葛邓锺传》:甘露元年冬,吴贼欲向徐堨,计诞所督兵马足以待之,而复请十万众守寿春,又求临淮筑城以备寇,内欲保有淮南。朝廷微知诞有自疑心,以诞旧臣,欲入度之。世语曰:司马文王既秉朝政,长史贾充以为宜遣参佐慰劳四征,于是遣充至寿春。充还启文王:“诞再在扬州,有威名,民望所归。今征,必不来,祸小事浅;不征,事迟祸大。”乃以为司空。书至,诞曰:“我作公当在王文舒后,今便为司空!不遣使者,健步赍书,使以兵付乐𬘭,此必𬘭所为。”乃将左右数百人至扬州,扬州人欲闭门,诞叱曰:“卿非我故吏邪!”径入,𬘭逃上楼,就斩之。魏末传曰:贾充与诞相见,谈说时事,因谓诞曰:“洛中诸贤,皆原禅代,君所知也。君以为云何?”诞厉色曰:“卿非贾豫州子?世受魏恩,如何负国,欲以魏室输人乎?非吾所忍闻。若洛中有难,吾当死之。”充默然。
  3. ^ 3.0 3.1 三国志 卷四 魏书 三少帝纪》:己卯,诏曰:“诸葛诞造构逆乱,迫胁忠义,平寇将军临渭亭侯庞会、骑督偏将军路蕃,各将左右,斩门突出,忠壮勇烈,所宜嘉异。其进会爵乡侯,蕃封亭侯。”……秋八月,诏曰:“昔燕剌王谋反,韩谊等谏而死,汉朝显登其子。诸葛诞创造凶乱,主簿宣隆、部曲督秦絜秉节守义,临事固争,为诞所杀,所谓无比干之亲而受其戮者。其以隆、絜子为骑都尉,加以赠赐,光示远近,以殊忠义。”
  4. ^ 三国志 卷二十八 魏书 王毌丘诸葛邓锺传》: 二年五月,征为司空。诞被诏书,愈恐,遂反。召会诸将,自出攻扬州刺史乐𬘭,杀之。敛淮南及淮北郡县屯田口十馀万官兵,扬州新附胜兵者四五万人,聚谷足一年食,闭城自守。遣长史吴纲将小子靓至吴请救。世语曰:诞既被征,请诸牙门置酒饮宴,呼牙门从兵,皆赐酒令醉,谓众人曰:“前作千人铠仗始成,欲以击贼,今当还洛,不复得用,欲暂出,将见人游戏,须臾还耳;诸君且止。”乃严鼓将士七百人出。乐𬘭闻之,闭州门。诞历南门宣言曰:“当还洛邑,暂出游戏,扬州何为闭门见备?”前至东门,东门复闭,乃使兵缘城攻门,州人悉走,因风放火,焚其府库,遂杀𬘭。诞表曰:“臣受国重任,统兵在东。扬州刺史乐𬘭专诈,说臣与吴交通,又言被诏当代臣位,无状日久。臣奉国命,以死自立,终无异端。忿𬘭不忠,辄将步骑七百人,以今月六日讨𬘭,即日斩首,函头驿马传送。若圣朝明臣,臣即魏臣;不明臣,臣即吴臣。不胜发愤有日,谨拜表陈愚,悲感泣血,哽咽断绝,不知所如,乞朝廷察臣至诚。”臣松之以为魏末传所言,率皆鄙陋。疑诞表言曲,不至于此也。
  5. ^ 三国志 卷二十八 魏书 王毌丘诸葛邓锺传》:吴人大喜,遣将全怿、全端、唐谘、王祚等,率三万众,密与文钦俱来应诞。以诞为左都护、假节、大司徒、骠骑将军、青州牧、寿春侯。
  6. ^ 《晋书》卷二:将军李广临敌不进,泰山太守常时称疾不出,并斩之以徇。
  7. ^ 资治通鉴 卷七十七 魏纪九》:六月,甲子,车驾次项,司马昭督诸军二十六万进屯丘头,以镇南将军王基行镇东将军、都督扬豫诸军事,与安东将军陈骞等围寿春。基始至,围城未合,文钦、全怿等从城东北因山乘险,得将其众突入城。
  8. ^ 三国志 卷二十八 魏书 王毌丘诸葛邓锺传》:是时镇南将军王基始至,督诸军围寿春,未合。谘、钦等从城东北,因山乘险,得将其众突入城。
  9. ^ 《晋书》卷五十九:讨诸葛诞于寿春,失利,免官。
  10. ^ 三国志 卷五十八 吴书 陆抗传》:建兴元年,拜奋威将军。太平二年,魏将诸葛诞举寿春降,拜抗为柴桑督,赴寿春,破魏牙门将偏将军,迁征北将军。
  11. ^ 资治通鉴 卷七十七 魏纪九》:昭敕基敛军坚壁。基累求进讨,会吴朱异率三万人进屯安丰,为文钦外势,诏基引诸军转据北山。基谓诸将曰:“今围垒转固,兵马向集,但当精修守备,以待越逸,而更移兵守险,使得放纵,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遂守便宜,上疏曰:“今与贼家对敌,当不动如山,若迁移依险,人心摇荡,于势大损。诸军并据深沟高垒,众心皆定,不可倾动,此御兵之要也。”书奏,报听。于是基等四面合围,表里再重,堑垒甚峻。文钦等数出犯围,逆击,走之。
  12. ^ 资治通鉴 卷七十七 魏纪九》:司马昭又使奋武将军监青州诸军事石苞督兖州刺史州泰、徐州刺史胡质等简锐卒为游军,以备外寇。泰击破朱异于阳渊,异走,泰追之,杀伤二千人。按:当时胡质已死,误。当时徐州刺史当为胡威。
  13. ^ 资治通鉴 卷七十七 魏纪九》:秋,七月,吴大将军𬘭大发卒出屯镬里,复遣朱异帅将军丁奉、黎斐等五人前解寿春之围。异留辎重于都陆,进屯黎浆,石苞、州泰又击破之。太山太守胡烈以奇兵五千袭都陆,尽焚异资粮,异将馀兵,食葛叶,走归孙𬘭。𬘭使异更死战,异以士卒乏食,不从𬘭命。𬘭怒,九月,己巳,𬘭斩异于镬里。辛未,引兵还建业,𬘭既不能拔出诸葛诞,而丧败士众,自戮名将,由是吴人莫不怨之。
  14. ^ 资治通鉴 卷七十七 魏纪九》:司马昭曰:“异不得至寿春,非其罪也,而吴人杀之,欲以谢寿春而坚诞意,使其犹望救耳。今当坚围,备其越逸,而多方以误之。”乃纵反间,扬言“吴救方至,大军乏食,分遣羸疾就谷淮北,势不能久”。
  15. ^ 资治通鉴 卷七十七 魏纪九》:诞等益宽恣食,俄而城中乏粮,外救不至。将军蒋班、焦彝,皆诞腹心谋主也,言于诞曰:“朱异等以大众来而不能进,孙𬘭杀异而归江东,外以发兵为名,内实坐须成败。今宜及众心尚固,士卒思用,并力决死,攻其一面,虽不能尽克,犹有可全者;空坐守死,无为也。”文钦曰:“公今举十馀万之众归命于吴,而钦与全端 等皆同居死地,父兄子弟尽在江表,就孙𬘭不欲来,主上及其亲戚岂肯听乎!且中国无岁无事,军民并疲,今守我一年,内变将起,奈何舍此,欲乘危徼幸乎!”班、彝固劝之,钦怒。
  16. ^ 资治通鉴 卷七十七 魏纪九》:诞欲杀班、彝,二人惧,十一月,弃诞逾城来降。全怿兄子辉、仪在建业,与其家内争讼,携其母将部曲数十家来奔。于是怿与兄子靖及全端弟翩、缉皆将兵在寿春城中,司马昭用黄门侍郎锺会策,密为辉、仪作书,使辉、仪所亲信继入城告怿等,说“吴中怒怿等不能拔寿春,欲尽诛诸将家,故逃来归命”。十二月,怿等率其众数千人开门出降,城中震惧,不知所为。诏拜怿平东将军,封临湘侯;端等封拜各有差。
  17. ^ 资治通鉴 卷七十七 魏纪九》:春,正月,文钦谓诸葛诞曰:“蒋班、焦彝谓我不能出而走,全端、全怿又率众逆降,此敌无备之时也,可以战矣。”诞及唐咨等皆以为然,遂大为攻具,昼夜五六日攻南围,欲决围而出。围上诸军临高发石车火箭,逆烧破其攻具,矢石雨下,死伤蔽地,血流盈堑,复不城。城内食转竭,出降者数万口。钦欲尽出北方人,省食,与吴人坚守,诞不听,由是争恨。钦素与诞有隙,徒以计合,事急愈相疑。钦见诞计事,诞遂杀钦。钦子鸯、虎将兵在小城中,闻钦死,勒兵赴之;众不为用,遂单走逾城出,自归于司马昭。
  18. ^ 资治通鉴 卷七十七 魏纪九》:军吏请诛之,昭曰:“钦之罪不容诛,其子固应就戮;然鸯、虎以穷归命,且城未拔,杀之是坚其心也。”乃赦鸯、虎,使将数百骑巡城,呼曰:“文钦之子犹不见杀,其馀何惧!”又表鸯、虎皆为将军,赐爵关内侯。城内皆喜,且日益饥困。司马昭身自临围,见城上持弓者不发,曰:“可攻矣!”乃四面进军,同时鼓噪登城。二月,乙酉,克之。诞窘急,单马将其麾下突小城欲出,司马胡奋部兵击斩之,夷其三族。诞麾下数百人,皆拱手为列,不降,每斩一人,辄降之,卒不变,以至于尽。吴将于诠曰:“大丈夫受命其主,以兵救人,既不能克,又束手于敌,吾弗取也。”乃免胄冒陈而死。唐咨、王祚等皆降。吴兵万众,器仗山积。
  19. ^ 资治通鉴 卷七十七 魏纪九》:夏,五月,诏以司马昭为相国,封晋公,食邑八郡,加九锡;昭前后九让,乃止。

参考文献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