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族群
高山族群是台湾战后初期1945年至1949年中华民国政府依归化程度对台湾原住民执行分类管理所使用的称呼[2],其范围大概等同相于清朝时期所谓的“生番”,以及日治时期台湾总督府所称的“蕃人”、“高砂族”,但现今已改称“17世纪汉人移民台湾前即已在台湾嚄五岛定居的族群”为台湾原住民族。与“高山族群”、“山地同胞”对应的另一称呼为“平埔族群”,而这种二分法是外来政权依归化程度对台湾原住民执行管理所使用的政治性划分,并无任何人类学等分类根据,因此“高山-平埔”的二分法被认为带有种族主义与殖民主义的色彩 [3][4]。不过,目前无论是台湾普遍社会认知,或是各政府核准的教课书籍中,仍不乏使用此分类[来源请求]。目前原住民族意识抬头,近年族人都致力于打破此政治性归类,以回复呈现传统文化样貌。
高山族群 | |
---|---|
总人口 | |
582,846人(2022年9月,在台湾) 3479人(2020年,在中国大陆)[1] | |
分布地区 | |
台湾 中国大陆 | |
语言 | |
台湾原住民族语、中华民国国语 | |
宗教信仰 | |
大多数信仰基督新教和天主教,祖灵信仰 | |
相关族群 | |
东南亚、非洲马达加斯加、以及大洋洲密克罗尼西亚、美拉尼西亚、玻里尼西亚的“南岛民族” |
沿革
编辑- 清治时期,依据台湾原住民汉化程度分为熟番与生番,其中亦有介于熟番与生番之间的化番。
- 日治时期以后,台湾总督府沿用清政府的划分,并将“番”字改为“蕃”字。1923年,台湾总督府奉裕仁皇太子诏,废除“生蕃”称呼,以日本对台湾旧有称呼高砂改称“高砂族”,意指台湾原住民族群。
-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华民国接管台湾,为相对于平埔族,将“高砂族”改称为“高山族”。“高山族”仅用于与平埔族区分识别,“山地同胞”身份上依原籍不同划分“山地山胞”与“平地山胞”。自蒋经国政府解严开始,原住民不断抗争,争取身分正名。1994年8月1日,《中华民国宪法增修条文》第三次增修条文将“山胞”正名为“原住民”,原住民身份上以“山地原住民”与“平地原住民”区分迄今。
- 在台湾,所有获得政府合法承认的南岛语族统称为“台湾原住民族”,目前共有16族。曾以平地山胞和山地山胞取代日本殖民时期所划分的九族分类系统,即泰雅、布农、泽利先(鲁凯)、漂马(卑南)、阿美、赛夏、邹、雅美、排湾等族[6],回归二元分类以移除日治时期对于原住民族所带来的影响,并且引导出台湾原住民族同属中华民族的一部份,但因为被原住民抗议而告终。后来台湾采用了九族分类系统,并除去“平埔族”这个分类,但未紧随人类学透过田野调查的研究进展。原住民族传统九族和其相关族群统称为高山族,这种分法并没有受到严谨的地理学分析。阿美族、卑南族、达悟族和新加入的平埔族噶玛兰族,在古早之前是居住于台湾东部平原上。而高山族和平埔族的差异,持续影响著政府的原住民族政策,以及对于原住民族参与政治活动的影响能力。
分类
编辑台湾战后初期,官方延续了日治时期的分类,将台湾原住民分为九个族群。近年来经过原住民民间与学者的研究与争取,台湾认定的族群则已增加至16族。但这些被增加承认的族群皆来自原先被归类于九族的族人,大部分都是高山族群。其中噶玛兰族仅部分当初被归类为阿美族之族人得到族群回复,未有官方原住民身份之噶玛兰族人则还在等待政府回应并争取中。目前在台湾以原住民来称呼,政府承认的原住民族现在有十六族群,语言属于台湾南岛语系,截至2018年11月,总人口数为56万5041人[7]。另有4400馀人散居于中国大陆各地。以下是目前中华民国政府承认的原住民族:
- 泰雅族
- 赛夏族
- 布农族
- 邹族
- 鲁凯族
- 排湾族
- 卑南族
- 阿美族
- 达悟族
- 太鲁阁族
- 撒奇莱雅族
- 邵族(伊能嘉矩将其视为平埔族群,鸟居龙藏将其列为高山族群)
- 赛德克族
- 噶玛兰族(平埔族群)
- 拉阿鲁哇族
- 卡那卡那富族
在官方承认的原住民族之外,尚有仅得到地方政府承认的族群,例如台南的西拉雅族与花莲的大满族(两者皆属平埔族群)。此外还有更多未受到中华民国政府承认的族群,通常以平埔族群为主。还有部份是已被承认为原住民族,但未登记族别之族人(见台湾未识别民族)。
争议
编辑矛盾的是,并非所有“高山族群”皆居于山上,例如住在台湾东部花东纵谷的阿美族、撒奇莱雅族以及居住在兰屿的达悟族(雅美族),就不是居住在高山上,因此这种称法极度违反科学,历史上亦产生了“山地山胞”和“平地山胞”等逻辑矛盾、违反科学、让人啼笑皆非的名称。近年来基于科学精神及尊重族人的立场,已多使用“原住民”或各族族原名来称呼汉族血统以外的居民,因而原先两大族(高山、平埔)划分法在台湾现今已较少用。但直至目前,不论是台湾社会的认知,或是各政府核准的教课书籍中,仍不乏使用此两分类。
另外,相对于“原住民”,有人认为“先住民”一词更为合适,但反对以上称呼者认为,“先”一般用于已逝或不复存在之事物(如“先民”、“先人”等),以“先住民”形容目前存在的族群并不适当。
在2014年中华民国教育部的高中文史课纲微调,历史课纲将台湾原住民族纳入中国少数民族,名称以高山族取代,[8]此次高中课纲的调整在台湾历史学界与历史教育界引起广泛的反弹,于2016年由教育部新任部长宣布废止微调课纲平息风波。
分布
编辑台湾
编辑中国大陆
编辑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所有台湾原住民族都统称为高山族(包括平埔族),并纳入“中华民族”的其中一族。根据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国大陆共有4461人报称是高山族,包括1,500名阿美族,1,300名布农族,510名排湾族,其余1151名则来自其他民系,[9]广泛分布于中国大陆各地,大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移居中国大陆。[10]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政策和两岸关系变化等原因,有巨大数量的原汉族人口在1953年至2000年间改报为高山族,使得在中国大陆报称为高山族的人口相较1953年的329人上升了超过13倍。[11]此外,在河南省邓州市台湾村还存在一些高山族居民,据说为郑成功死后,其部将黄廷底下于康熙年间降清,后移居此地开垦的部众;2005年,该市有2674人自报为高山族。[12]下表是在2000年人口普查中,中国大陆各地报称为高山族的人口列表:
位次 |
地区 |
总人口 |
高山族 |
占高山族 人口比例(%) |
占地区 少数民族 人口比例(%) |
占地区 人口比例(%) |
合计 | 1,245,110,826 | 4,488 | 100 | 0.125 | 0.01061 | |
31省份合计 | 1,242,612,226 | 4,461 | 99.40 | 0.004 | 0.00036 | |
G1 | 中南地区 | 350,658,477 | 1,829 | 40.75 | 0.006 | 0.00052 |
G2 | 华东地区 | 358,849,244 | 967 | 21.55 | 0.039 | 0.00027 |
G3 | 华北地区 | 145,896,933 | 560 | 12.48 | 0.006 | 0.00038 |
G4 | 西南地区 | 193,085,172 | 480 | 10.70 | 0.001 | 0.00025 |
G5 | 东北地区 | 104,864,179 | 465 | 10.36 | 0.004 | 0.00044 |
G6 | 西北地区 | 89,258,221 | 160 | 3.57 | 0.001 | 0.00018 |
1 | 河南 | 91,236,854 | 946 | 21.08 | 0.083 | 0.00104 |
2 | 福建 | 34,097,947 | 416 | 9.27 | 0.071 | 0.00122 |
3 | 广西 | 43,854,538 | 409 | 9.11 | 0.002 | 0.00093 |
4 | 辽宁 | 41,824,412 | 305 | 6.80 | 0.005 | 0.00073 |
5 | 河北 | 66,684,419 | 274 | 6.11 | 0.009 | 0.00041 |
6 | 贵州 | 35,247,695 | 228 | 5.08 | 0.002 | 0.00065 |
7 | 湖南 | 63,274,173 | 189 | 4.21 | 0.003 | 0.00030 |
8 | 内蒙 | 23,323,347 | 144 | 3.21 | 0.003 | 0.00062 |
9 | 广东 | 85,225,007 | 142 | 3.16 | 0.011 | 0.00017 |
10 | 江西 | 40,397,598 | 134 | 2.99 | 0.107 | 0.00033 |
11 | 江苏 | 73,043,577 | 120 | 2.67 | 0.046 | 0.00016 |
12 | 四川 | 82,348,296 | 101 | 2.25 | 0.002 | 0.00012 |
12 | 北京 | 13,569,194 | 101 | 2.25 | 0.017 | 0.00074 |
14 | 吉林 | 26,802,191 | 99 | 2.21 | 0.004 | 0.00037 |
15 | 云南 | 42,360,089 | 91 | 2.03 | 0.001 | 0.00021 |
16 | 山东 | 89,971,789 | 86 | 1.92 | 0.014 | 0.00010 |
17 | 安徽 | 58,999,948 | 80 | 1.78 | 0.020 | 0.00014 |
17 | 海南 | 7,559,035 | 80 | 1.78 | 0.006 | 0.00106 |
19 | 浙江 | 45,930,651 | 79 | 1.76 | 0.020 | 0.00017 |
20 | 湖北 | 59,508,870 | 63 | 1.40 | 0.002 | 0.00011 |
21 | 黑龙江 | 36,237,576 | 61 | 1.36 | 0.003 | 0.00017 |
22 | 重庆 | 30,512,763 | 60 | 1.34 | 0.003 | 0.00020 |
23 | 甘肃 | 25,124,282 | 55 | 1.23 | 0.003 | 0.00022 |
24 | 上海 | 16,407,734 | 52 | 1.16 | 0.050 | 0.00032 |
25 | 新疆 | 18,459,511 | 41 | 0.91 | 0.000 | 0.00022 |
26 | 天津 | 9,848,731 | 34 | 0.76 | 0.013 | 0.00035 |
27 | 陕西 | 35,365,072 | 27 | 0.60 | 0.015 | 0.00008 |
28 | 青海 | 4,822,963 | 22 | 0.49 | 0.001 | 0.00046 |
29 | 宁夏 | 5,486,393 | 15 | 0.33 | 0.001 | 0.00027 |
30 | 山西 | 32,471,242 | 7 | 0.16 | 0.007 | 0.00002 |
西藏 | 2,616,329 | |||||
现役军人 | 2,498,600 | 27 | 0.60 | 0.024 | 0.00108 |
另见
编辑注释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成果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 ^ 叶高华. 排除?還是放棄? 平埔族與山胞身分認定. 台湾史研究. 2013, 20 (3): 177–206.
- ^ 平埔族名稱由來. [2015-09-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25).
- ^ 原住民是炎黃子孫?原民會主委:讓人見笑. [2015-09-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7).
- ^ 关于正确使用涉台宣传用语的意见. 中共潍坊市委台湾工作办公室. 2014-04-09 [2019-1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21) (中文(中国大陆)).
- ^ 新原住民族的成立 (PDF). 长荣大学. [2020-08-1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3-28).
- ^ 民国102年12月户口统计资料分析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内政部统计处, 2014/1
- ^ 汤佳玲. 原住民變高山族?原青團體籲撤課綱微調. 民报. 2014-02-04 [2014-0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2) (中文(台湾)).
- ^ Hattaway (2003),第39, 93, 425页.
- ^ 高山族. [2017-1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8).
- ^ [http://www.suec.edu.cn/s/211/t/879/e1/1c/info57628.htm[永久失效链接]
- ^ 鄧州"台灣村"高山族的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 [2017-1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