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免疫球蛋白G

由Sanmosa在話題建議更名:「IgG」→「免疫球蛋白G」上作出的最新留言:5 個月前

新條目推薦討論

在候選頁的投票結果
 

關於免疫球蛋白系列條目的命名規則討論

編輯

User:Htmlzycq在下先前寫了IgG條目,在動筆之前,我考慮了條目命名問題。基於如下考慮,我將條目名稱定為IgG:

  1. 我所查閱的大陸普遍使用的教材:人民衛生出版社《醫學免疫學(第6版)》(ISBN 978-7-117-17101-4)、人民衛生出版社 「5+3」一體化版《實驗動物學(第2版)》(ISBN 978-7-117-20432-3)、中國農業出版社《獸醫免疫學(第2版)》(ISBN 978-7-109-20030-2)中提及這些免疫球蛋白的時候都是用IgG、IgM等等這類提法,從不會出現「免疫球蛋白G」這樣的提法。這應當說明這至少是中國大陸生命科學學界的共識。
  2. 對此,我通過站外渠道諮詢了User:Panzer VI-II,他同意我的看法,並認為諸如IgG是通用的叫法,如果稱之為免疫球蛋白G,會導致即便是學過免疫學的人都需要反應一下才能明白。維基百科的條目命名不應該放着通用名稱不用而去使用那種讓人反應一下才能明白的名稱。

於是我當時就按照這個命名來寫了。當時我確實想把整個系列都這樣移動,但是為了避免貿然操作引發移動戰,我準備先在客棧徵集共識然後再操作,但是因為當時比較忙所以暫時就沒有動手,只把IgG這一篇寫了。現在既然IgG這篇條目也被移動,那麼我想不如此時來徵集共識。

以下是我想到本討論中需要解決的幾個問題,如果還有,請在後面補充:

  1. 是否已經有明確適用於此情況的共識表明中文維基百科中此類條目都以「免疫球蛋白G」這種方式命名?如果有,希望找出存檔。如果我認為合理,我將主動撤回此提案;否則此提案對此提請重審。
  2. 中國大陸之外的地區,對這一系列蛋白的提法是什麼?如果與大陸使用的不同,請提出以便討論解決方案。

歡迎各個中文使用地區的用戶,尤其是其中的生命科學內行人士發表意見,誠邀您參與此討論。在下不敢保證時常到這裡看回復,因此如果有希望我看到的內容,請在您的發言中使用{{Ping}}系列代碼提醒我查看。非常感謝。--ArthurLau1997留言2018年5月28日 (一) 07:31 (UTC)回覆

參考MVC,如果特定縮寫具有足夠的常用性,則應該符合命名常規的常用原則。——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 避免做作,免敬 2018年5月28日 (一) 07:38 (UTC)回覆
User:User:ArthurLau1997中文名稱:免疫球蛋白G,雖然不確定是否可靠,但我覺得都有人用,應先到先得。吉太小唯留言2018年5月28日 (一) 07:49 (UTC)回覆
(:)回應:首先感謝您參與。您說的這個我看了,但是私認為這並不說明其使用頻率。我覺得您提供的這個鏈接裡面提及「免疫球蛋白G」時的性質和本條目中提及「免疫球蛋白G」時的性質是一樣的,都是對IgG進行解釋。誠然如果您問我,IgG有沒有中文名,答案是肯定的,是「免疫球蛋白G」,但是這並不能說明其常用。就好像故意在每次提及DNA的時候都叫成脫氧核糖核酸一樣,可能讓人覺得彆扭。--ArthurLau1997留言2018年5月28日 (一) 14:26 (UTC)回覆

@ArthurLau1997:感謝閣下提及始作俑者,在下表示自己在平日裡的科研工作中都是用IgG(特別是口頭交流中)。在下相信在免疫學相關領域的所有從業者都會傾向於叫IgG。在下希望條目內文中儘可能使用IgG。。。。
但是維基百科小學生太多阿  囧rz...畢竟是一個面向大眾的科普網站,所以在條目命名方面,還要考慮到IgG是否如同DNA一樣早為社會大眾所熟知,以及條目名是否對大眾「不友好」,舉個例子:
抗體依賴性細胞媒介細胞毒性作用移動到ADCC作用也是在下干的,在下表示自己在平日的科研工作中都是用ADCC作用(特別是口頭交流中)。在下也相信在免疫學相關領域的所有從業者都會傾向於叫ADCC作用。。。。
那為什麼在下在這兩個地方做了相反的兩種選擇?其實很好解釋,ADCC作用的中文全稱:

  • 抗體依賴的細胞介導的細胞毒性作用
  • 抗體依賴性細胞媒介細胞毒性作用
  • 抗體依賴的細胞介導的細胞毒作用
  • 。。。。

相信無論用誰做條目名,一般查閱者看到條目的第一反應是「這是個啥破玩意?」,而產生厭惡感,這是條目名「對大眾不友好」的結果。如果用ADCC作用做條目名,再加上旁邊精美的圖示,相信能留下一些查閱者吧。

那為什麼在下又支持免疫球蛋白G作為條目名,而IgG作為內文鏈接呢?可以看看還是ADCC作用里的一段:

「經典的ADCC作用涉及抗體對NK細胞的激活。NK細胞表面表達有CD16英語CD16分子,或稱為FcγRIII,是一種Fc受體英語Fc receptor,能識別並結合於抗體(如IgG)的Fc端,從而結合到病原體感染的靶細胞表面。」

假設查閱者看到這一段,想看看這個括號里的IgG「是個啥玩意?」他點進來之後,第一眼看到的不是原來那三個字母,而是「免疫球蛋白G」,他起碼會明白「哦,原來是和免疫有關的一種蛋白」,從而建立一種對免疫學的「感性認識」,如果他能繼續閱讀,將「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就更好了。當然這是不可能的  囧rz...

綜上所述,在下的意見是作為科普性質的網站,條目名在科學的前提下要儘可能「對大眾友好」,所以才選擇移動。--Htmlzycq留言2018年5月28日 (一) 08:49 (UTC)回覆

User:Htmlzycq(:)回應:感謝閣下的耐心回應。
1 關於對讀者的友好與否這一點,我不否認您的論述;但是另一方面,我想提出的是,命名為「免疫球蛋白G」這種方式反而可能讓內行看到之後一愣,想這是什麼玩意。說實話我第一次看到的反應就是這樣的,因為我用的教材、課上的講授、我聽過的學術報告中就從沒有過把IgG稱為「免疫球蛋白G」的,我第一次看到這種提法就是在中文維基百科上。所以我認為這一點也是需要考慮的,雖然我不敢稱內行,但是我們是不是應該考慮一下對內行的感受?如果是的話,如何兼顧?
我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是:顯然應該。因此對內行外行的需求應當兼顧。
1.1 對於一個外行人,他有多大可能看到IgG、IgE、IgM等等這些條目上來?即:這個條目的服務群體主要是內行還是外行,以及這個條目服務內行更重要還是服務外行更重要?
我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是:外行人不大會看到這個條目上來,但是看到的時候往往可能是比較重要的需求。這也很好理解,當家裡有人(或者是自己)生病、妊娠等時,外行人對此類條目的需求會陡增。這種情況下,他會因為標題不是「免疫球蛋白G」而是「IgG」就看不下去嗎?我覺得不,而且醫院檢驗報告單上應該寫的也是IgG。如果不是這樣迫切的需要,多數外行人基本上就會看到免疫球蛋白條目為止,其類別基本上不會看得太深。而內行人會看到這個條目的可能性就會大得多,並且也會看得深入得多,這一點毋庸置疑。
1.2 對於服務外行來說,條目名定為IgG,並且整篇文章都用這個詞,在開頭指出這個還叫做「免疫球蛋白G」,與標題定為「免疫球蛋白G」相比,會明顯削弱易讀性嗎?
我對此的回答是,會削弱易讀性,但是應不會明顯。我舉個例子,如果一個人連什麼是免疫球蛋白(抗體)都不知道,假設他看到這個條目,那麼條目標題是免疫球蛋白G還是IgG他都應該看不下去,他應該首先理解什麼是免疫球蛋白;另一個例子,如果一個人連細胞的概念都沒有,那麼你給他看的條目標題是DNA還是脫氧核糖核酸,效果可能都是一樣的。
如果他具備基本的生命科學知識,知道什麼是免疫球蛋白(抗體):我覺得您說的兩種標題的主要區別在這裡,如果用「免疫球蛋白G」,他不用看內容就能明白這是免疫球蛋白的一類;如果用「IgG」,他需要看首段。這一點我同意您的意見。但是我相信只要他能看看條目定義段,哪怕是第一句,就都應該能明白。
2 專業性和常用這一點也是我希望兼顧的,關於這一點的論述我在前面的發言中已經提過了。如果學界都是用IgG而從來不提「免疫球蛋白G」,那維基百科為什麼不這樣用呢?
3 題外話,您的發言中舉的這個例子,如果我寫的話(並且抗體這個詞首次出現或者前一處「抗體」在距離和邏輯上已經比較遠),我一定會在抗體加鏈接,然後IgG這樣就行;如果抗體處的鏈接不加的話,我會寫成「IgG(免疫球蛋白G)」。至於原因,如上所述。
感謝您耐心回復、參與討論。--ArthurLau1997留言2018年5月28日 (一) 15:48 (UTC)回覆
(+)支持採用IgG。
  1. 維基百科中例如IBMGoogle,都有對應的官方中文名稱,但是仍然採用通用名稱作為條目名。
  2. 台灣各大醫院的檢驗科在介紹檢驗項目時,也主要使用IgG。(參考高雄長庚IgG檢驗高雄長庚肺炎黴漿菌抗體IgG馬偕醫院檢驗科檢驗項目一覽表
因此直接使用IgG即可。--Mark Cheng留言2018年5月29日 (二) 04:44 (UTC)回覆

(:)回應:@Shugochara13456:@ArthurLau1997:謝謝幾位能參與討論,在下的前面的意見太長又沒突出重點,可能有些誤解。在下在這裡分段一個一個來好了

  1. 關於「表達」還是「表現」:可以看個例子:
    「她對他說,你愛我就應該表達出來啊」
    「她對他說,你愛我就應該表現出來啊」
    在下相信中文言情小說看多了的人會完全無視這句話中用的是「表達」還是「表現」,糾結這些東西完全是自討沒趣,影響自己對言情小說的閱讀流暢性。
    學術類型的文章其實也和小說一樣,比如某君此前一直看英文文章,某天他開始看中文文章,發現Gene expression居然有兩種中文翻譯,他一開始會感到很不爽。但他看久了這一類的中文文章之後也就不會糾結了,完全無視這裡的是「表達」還是「表現」,不影響自己對文章流暢閱讀。
  2. 在兩岸用語不同這一點上,一個非常有意思的例子是 monoclonal antibody ,大陸人喜歡用「單克隆抗體」,台灣人喜歡用「單株抗體」(在下個人其實偏向於用「株」字,因為少打一個字,方便 ,也更貼近原義)但是大陸人又喜歡把「株」字當作單抗的搭配量詞:「一單克隆抗體」。
    但是無論怎麼用語,都不會影響口頭交流,因為在口頭交流上大家用的都是「單抗」,但沒有人會把「單抗」作為這個條目的條目名。
    現在看來,是「株」還是「克隆」,是「表達」還是「表現」,是「受體」還是「受器」這些讓人糾結還是無視的問題一樣,反而能加深初學者對 monoclonal 、expression 、 receptor這些科學概念的「感性認識」,至於能不能上升為「理性認識」,則不是中文維基這個ACG網站所能決定的  囧rz...
  3. 關於「DNA還是脫氧核糖核酸」,可以看看整整15年前的維基人的討論Talk:脫氧核糖核酸#Untitled,我們今天討論的「IgG還是免疫球蛋白G」可以看作是03年的討論的延續,在下表示還是不明白當年的中文維基人為什麼會選擇脫氧核糖核酸而不是DNA作為中文條目名  囧rz...個人猜測這個可能和兩岸學者對於拉丁字母的接受程度不同有關,相比之下,大陸人更加「西化」一點,比如tau蛋白只有部分台灣學者譯為「濤蛋白」,Hippo signaling pathway大陸人會譯為Hippo信號通路,而台灣人則傾向於把前面的hippo改為河馬等等。
  4. 關於「第一次看到」的問題,在下表示完全記不住自己在哪裡第一次看到「免疫球蛋白G」這樣的表述,課本上的東西早忘光了,也許是在吉太小唯同學提到的中文名稱:免疫球蛋白G這一類的網站,或者是類似百度百科這樣的網站,或者是哪個CNKI上可以搜到的中文文章如果你想成為「內行」,三個鏈接中最好點開最後一個
  5. 關於「內行」還是「外行」的問題:
    在下前面一直想迴避「內行」、「外行」這樣的用語,因為帶有一定的歧視性。既然已經用到了,那就只好繼續用了。首先,「內行」和「外行」不是一個二元對立的概念。當某人覺得自己是內行的時候,總有人比他更內行。當某人覺得自己是外行的時候,總有人比他更外行。把「內行」和「外行」想象成數軸上的箭頭和一個個點更合適。我們不妨看看兩個極端方向,最最最內行的人和最最內行的人是怎麼看待維基百科條目的,以及最最最外行的人和最最外行的人是怎麼看待的。這裡說的是enwiki,至於某ACG網站。。。
    1. 還是舉抗體為例子好了,最最最內行的人估計是那些設計抗體結構的人,他們的腦袋中估計連抗體的哪個氨基酸會出現在哪個區域都有一個明確的圖景,這樣的人估計根本不會去點開自己領域的條目(因為純粹是浪費時間),了解自己領域最新進展的最好方式是看同行寫的文章(article)。比他們稍微「外行」一點點的人,也就是最最內行的人基本不會去點開這個領域的條目,他們會選擇看前面第一類人寫的綜述(review)。比第二類人再稍微「外行」一點點的人才有可能看看enWiki的內文來建立初步的認識,想加深認識一定會去看review。
    2. 而在另一個極端,我們不妨把「病人以及家屬」、「初學免疫學」的學生等這樣對於免疫學知識具有急切需求的人稱為「內行」好了。而把沒有這種「急切需求」,只是因為一些機緣巧合(比如special:隨機頁面 )看到了這個頁面的人稱為「外行」好了,在下在上面那個回復里的一般查閱者正是指的這樣的人,而且起碼接受過最基本的義務教育會上網。可能他成天上課走神,但是生物課上老師一直叨叨的「免疫」啊~~「蛋白」啊~~,這樣的詞彙還殘留着一點點「感性認識」。又或者他曾經是一位數理化尖子生,對生物學這樣「乏味」又「充滿死記硬背」的科目了無興趣,他對那老師一直叨叨的「免疫」啊~~「蛋白」啊~~兩個詞彙的認識程度並不見得比那位差等生深入多少。在這裡在下把他們統稱為「一般查閱者」或者「最最最外行」。上文中提到的「哦,原來是和免疫有關的一種蛋白」正是這樣的人內心才會發出。(可能因為在下先前沒有加粗體,讓1997君錯看成了理解免疫球蛋白這樣的概念,其實是免疫蛋白這樣的概念。)
    3. 那麼「最最最外行」的一類人通過比如家人生病/被調劑到生物系等方式兩者都很不幸  囧rz...變為「最最外行」之後,對免疫學知識開始有了急切需求,他如果來維基看看期中考試考到的IgG到底是個啥,或者,醫院開具的報告單中IgG到底是個啥。他會在「搜索維基百科」這個框裡輸入大小寫正確的IgG,點開。
      首先映入眼帘的如果是這五個大字和一個字母的話,他可以迅速把這五個字加一個字母抄到試卷上,起碼能拿個0.5分,或者迅速明白醫院的診斷報告的這個項目針對的是病人的自身抵抗力等等。
      如果點開首先映入眼帘的還是那乾巴巴的三個大小寫不一致的字母IgG,那位學生會突生惡感,不得不放大下拉手機屏幕,然後被考官發現;那位病人家屬也會突生惡感,然後(不好意思,我編不下去了  囧rz...
  6. 「講了這麼多,你到底想說些什麼?」

不跑題了,還是回到重點上來,作為「不算太外行,也不算太內行」的在下一直強調的是「在下希望條目內文中儘可能使用IgG」至於條目名,基本沒眼神去看,所以也不太關心,只要能保持一致就好。在下關心的是條目內容究竟合適不合適,還是拿剛才的例子好了:

「經典的ADCC作用涉及抗體對NK細胞的激活。NK細胞表面表達有CD16英語CD16分子,或稱為FcγRIII,是一種Fc受體英語Fc receptor,能識別並結合於抗體(如IgG)的Fc端,從而結合到病原體感染的靶細胞表面。」。

如果在下是一位上課不走神,好好聽講的學生的話,學完免疫學就應該知道FcγRIII這個詞裡,γ是G對應的希臘字母,III是羅馬數字3,R是受體的縮寫,「或稱為FcγRIII」,本身的意思就是IgG3的Fc端受體,後面加一個「定語從句」「是一種---,能識別---」顯得完全沒必要。但在下也絕對不會去刪這個修飾CD16的「定語從句」,因為這個「定語從句」本來就不是給當前的自己看的。

最後發現自己居然寫了這麼多啊,就當寫寫無人問津的小說好了 --Htmlzycq留言2018年5月29日 (二) 14:49 (UTC)回覆

前段小總結

編輯
那現在總結一下共識吧。
  • 條目名:用「免疫球蛋白G」還是「IgG」呢?
  • 內文:全部一致,用「IgG」對吧?
本人認為條目名稱用免疫球蛋白G是OK的,雖然@ArthurLau1997認為此名稱會造成專業人士有遲疑,但如果首段寫的良好,應該對於閱讀沒有影響(不論是網頁版亦或手機版)。
@ArthurLau1997Htmlzycq兩位主編可以就這兩個主要問題做出一些表態,期待完成討論。吉太小唯留言2018年5月29日 (二) 15:32 (UTC)回覆
個人認為名稱為「免疫球蛋白G」,內文「IgG」較佳。JC1 2018年5月29日 (二) 16:45 (UTC)回覆

(:)回應:非常感謝各位參與討論,此時之前的討論內容在下都已經看完,恕在下最近略繁忙因此未有及時回復。我會仔細考慮、整理思路和語言後作出回復,以利於有效的討論。再次致謝。--ArthurLau1997留言2018年5月30日 (三) 18:44 (UTC)回覆

是不是只有我會把IgG看成lgG,然後以為是某種G物質濃度的對數?--140.180.246.217留言2018年6月1日 (五) 23:13 (UTC)回覆

User:Htmlzycq(:)回應:

1 關於內文,現在意見是統一的,這沒有問題。

2 對於標題

2.1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這一系列條目的標題應該統一。現在我們討論的是應該用哪種格式。如果要改,也都會統一更改。
2.2 關於最最最內行和最最內行的人來講條目標題是哪種不會有影響他們閱讀這一點,我同意。
2.3 對於病人及其家屬、初步涉獵免疫學的學生等這樣需要查閱這篇條目來獲取信息的人來說,是否有了這樣的一個重定向就一定如您所述那樣利於理解、有更好的可讀性呢?
2.3.1 這樣的重定向有可能會造成疑惑。起碼就我自己而言,我知道有些時候維基百科的重定向並不意味着重定向頁面和目標頁面所述內容相等。比如說牛初乳這個條目的建立早於初乳,在前者建立了而後者未建立的情況下,搜索框輸入初乳可能會進到「牛初乳」;更甚者,前些天我發現英文維基條目en:Colostrum對應的中文條目竟然是牛初乳,而初乳條目上缺少跨語種鏈接,我在寫IgG的時候才把它改過來。再比如說,現在英文維基上的en:Opsonization(調理作用)打開後你會發現是直接被重定向到en:Opsonin(調理素)的,但是我們據此認為調理作用Opsonization=調理素Opsonin,這是不對的。
2.3.1.1 因此,在我首次打開維基百科上的Ig系列條目的時候(應該是IgE),首先我懷疑這是不是我想要的東西,然後我看了首段看到了「簡稱IgE」字樣,然後進入了對應的英文條目,看到了標題叫Immunoglobulin E,然後我才確定原來這是中文維基命名的原因,這是我要找的東西。以上說的是在電腦上查閱時的情況。
2.3.1.2 如果是在手機上瀏覽的話:以「免疫球蛋白G」作標題,搜索IgG之後顯示的結果將是:「免疫球蛋白G」,下面一行灰色字「重定向自IgG」;而如果是IgG作標題,搜索結果將是:「IgG」,下面一行灰色小字「免疫球蛋白」。因此,將「免疫球蛋白G」用作標題恐怕比在電腦上更容易造成這種疑惑,因為條目內容並不是直接展示出來的。
維基百科,尤其是中文維基百科,不保證內容可靠,尤其是您可以看到專業性較強的一些領域的內容質量提升空間還非常大。在這種情況下,這樣的懷疑應當是可以理解的。如果條目標題就是那個最常用的,搜IgG出來的就是IgG,這樣的懷疑完全就可以免除,我起碼可以確定這就是我要找的東西。
2.3.2 關於以IgG為標題是否會降低可讀性
2.3.2.1 對於需要查閱這個條目的人,不管是考生還是患者家屬,即便標題是IgG,首段第一句就寫清楚了IgG就是免疫球蛋白G,這並不會增加什麼障礙。
2.3.2.2 此外,對於手機瀏覽的情況而言,由於手機版默認會顯示這個Wikidata描述,因此「免疫球蛋白」幾個字不顯示在標題處可能導致的易讀性降低進一步被削弱,甚至關於「IgG是什麼」的疑問在搜索時就可能會消除。因此,這幾乎已經不能稱為減弱可讀性了。對於副標題和首句,考生不需要往下翻就能看到,而涉及如此重要的切身利益的患者及其家屬也不會連這都懶得看。我們確實不能指望所有查閱到這個條目上的人都能直接看懂FcγRIII,但是我覺得希望查閱IgG信息而來的人,副標題或者首句還是會看的。
2.3.2.3 另一方面,如果首段第一句有理解障礙,那麼不管是第一句的正常字號還是標題的大字號解釋IgG是什麼,都是一樣的。
2.4 目前為止各位的反饋來看,在中國大陸之外,IgG也是通用提法。如果有不是的,請提出以便討論。另外,中國知網檢索結果(外文文獻不必說,外文文章不管怎麼寫總不會全文都用Immunoglobulin G。我們現在說的是中文文獻檢索結果)來看:檢索IgG得到的結果是26,602條;檢索免疫球蛋白G得到的結果是9,323條。這些都能夠支持IgG是通用提法的論點。
反過來命名就好像把國際商業機器股份有限公司頁面做條目,IBM做重定向一樣。

綜上利弊,在下還是認為條目名統一為IgG這樣會好一些。抱歉最近繁忙,回復晚了幾天。感謝您參與討論,歡迎繼續討論,討論時如有希望我看到的內容,請{{Ping}}我。非常感謝。--ArthurLau1997留言2018年6月3日 (日) 05:50 (UTC)回覆
修改--ArthurLau1997留言2018年6月3日 (日) 08:14 (UTC)回覆
整理結構--ArthurLau1997留言2018年6月3日 (日) 13:57 (UTC)回覆


路過,一點疑問
為什麼中文維基百科這幾年總是某個學科的外行在給內行制定規則?三年前的化學元素條目外文標註就是如此。  我可能說話難聽,我就問問各位外行,你們是不是覺得通過人海戰術把內行打敗,是很牛逼的成就?能不能不要自以為是了,換做一個非ACG愛好者給你瞎整一通ACG條目你願意嗎?-- SzMithrandirEred Luin 2018年6月9日 (六) 14:47 (UTC)回覆

@SzMithrandir當然不是。但請問你,你反彈這麼大,怎麼都不出聲參與討論?既沒黑箱,也沒說你不准發言,大家訴之於理,有新的共識很奇怪嗎?如果非ACG愛好者提出,又沒ACG愛好者討論,被通過又能說什麼?吉太小唯留言2018年6月9日 (六) 15:09 (UTC)回覆
所以你的意思是,誰上線時間多誰厲害嘍?學術類條目編者幾個月不上線,回頭一看命名規則都被改了,這是不是一種黑色幽默?  這個議案還好,目前有ArthurLau1997在跟進;然而我看你們這個輿論氣氛,怕不是又要「打倒」學術權威,走「民粹」路線,看哪邊票多,而不深入探討理由。
行了,我也不是生物-醫學人士,就是聯想到以前的經歷,路過忍不住說幾句。  我感覺你們想用免疫球蛋白,除了「條目名稱應當儘量中文化、明晰化」的動機之外,可能也考慮到enwiki就是在使用immunoglobulin之全稱作為條慕名。這種想法其實並不算錯,但是現在根據網絡搜索、文獻用法和課本舉例,發現大陸地區主流用法是字母IgG而非中文「全名」,這意味着「免疫球蛋白G」在中文中的使用狀況和「Immunoglobulin G」在英文中的狀況也許是不同的。如果要反駁這個結論,應該找出港台等地區的文獻和課本的例子。
另外確認下:你們好像對「內文使用IgG」沒有異議,而是在爭論條目標題,是吧?建議不要用wikidata的附註或者醫院的體檢報告作論據,前者可以根據需要去更改,後者是非常「縮寫化」的情況。-- SzMithrandirEred Luin 2018年6月9日 (六) 20:42 (UTC)回覆
完全不明白你是怎麼得出「誰上線時間多誰厲害」的結論,但被假定惡意,我已不願與你多交流。請你這位資深維基人自省一下。總之,所有討論者心平氣和,尋找共識,不需要被你如此扣帽子。吉太小唯留言2018年6月10日 (日) 06:25 (UTC)回覆
行,也許我言重了,可能是我以前和講不通道理的人打交道留下的慣性思維所致(例如User talk:SzMithrandir/存檔01#關於出家人)。馬上就是暑假(WP:DC16),社群和睦很重要,我應該做善意假定。以上對話,我把多餘的爭論標為灰色,剩下的黑色字還希望有助於討論。-- SzMithrandirEred Luin 2018年6月11日 (一) 04:37 (UTC)回覆
如果閣下是內行的話,那請問閣下立場是?--140.180.246.217留言2018年6月9日 (六) 20:27 (UTC)回覆

時間已經過去很久,誠邀@Htmlzycq:閣下回來繼續參與討論,以便形成共識,否則可能只能按照現有討論結果決定。希望此議題充分討論後得以儘可能好地解決。謝謝。--ArthurLau1997留言2018年6月19日 (二) 11:57 (UTC)回覆

為了不破壞版面,在下加了一層並hind隱藏。回復上面幾位編者,中文維基百科中,「外行指導內行」這一現象確實比較突出。比如上述EricDiao提到的格式手冊規定「請儘量不要使用簡稱或縮寫來命名條目。」「IBM」這個梗被提到了兩次,而且還是兩個相反的引證方向
作為某個領域可能「偏內行」的在下,覺得「外行指導內行」是個中性詞,不算壞事也不算好事。回到這次的問題,在人數占優的「偏外行」維基人不斷要求把「EGR3」等英文縮寫條目名移動到「早期生長反應蛋白3」的訴求下,「偏內行」的維基人是否該選擇「妥協」呢?在下分為三種情況:

  1. 一些堅決不妥協的條目:如上文提到的FtsZRANKL,還有K-ras英語KRAS等,如果貿然使用「中文名」,會引起很大的誤解。
  2. 絕大部分情況下不妥協,只有在極端情況下妥協的條目:如上文提到的EGR3ADCC作用等,使用中文全稱作為條目名,會造成很大的閱讀麻煩。
  3. 大部分情況下不妥協,少部分情況下妥協的條目:如上次提到的DNA在中文維基里重定向到了脫氧核糖核酸,這乍看之下很奇怪,但已經既成事實,雖然有一點麻煩也沒有什麼辦法了。

在在下眼中,IgG屬於第三種情況,IgMIgA等都早已經重定向,既成事實的事情只能妥協了  囧rz...反正都會被「偏外行」移動走,還不如自己干呢,有點事務繁忙回復遲了。--Htmlzycq留言2018年6月19日 (二) 14:31 (UTC)回覆

(:)回應User:Htmlzycq非常感謝百忙之中回復。

1. 共識是可以修改的:「根據共識」和「違反共識」並不是接受或拒絕提議與行動的有效理由。儘管過去的「廣泛討論」能引導編者去了解過去的共識,但編者仍應重新審查每一提案的價值,進而重新確定共識是否已經改變。維基百科會保持其靈活性:因為新人往往會帶來全新的觀點;維基百科的成長也會帶來新的需求;當新事物出現時,人們的看法也會隨時間改變;我們還可以找到更好的方式去完成某項工作。

我們現在要討論的不是已有共識是怎樣的,也不是單單這個條目的名字應該如何。我們始終是在徵集共識,來確定免疫球蛋白這一系列條目的命名標準。確定後將統一修改這一系列條目的名稱。對於DNA條目的命名,也從來沒有說過不可修改。

2. 關於這一系列條目應該如何命名的討論,請閣下檢視在下的上一次回復。

我理解閣下的事務繁忙,因此您無需着急回復。如果您事務繁忙,您可告知然後在方便的時候回復。再次致謝。--ArthurLau1997留言2018年6月21日 (四) 12:41 (UTC)回覆

對於「外行指導內行」,我想發表一下意見,就常理而言,每一項事物的專業人士都不太可能多於總人數的一半,所以外行永遠會比內行多。嚴格來說:外行並沒有在指導內行,而是提出外行人的看法,以期能從多層面思考一件事。我認為這樣的共識更有價值(內外行都包含,完善程度應較良好)。另外,對於用免疫球蛋白或是Ig我無特別意見,免疫球蛋白算是一個很能讓人有所感觸的詞(能讓人迅速聯想到與免疫系統有關),但Ig較常用,各有所長。吉太小唯Don't Say Lazy.TALK2018年6月25日 (一) 05:21 (UTC)回覆

感謝各位參與討論。在此回報一下討論情況。前幾日Htmlzycq君已在我的討論頁上回復了我。恕近期事務繁忙,在下可能稍晚作出回復。歡迎各位繼續參與討論。--ArthurLau1997留言2018年6月25日 (一) 12:07 (UTC)回覆

(:)回應User:Htmlzycq:先感慨一句沒什麼用的:這個討論不知不覺竟也已經一個多月了,逐漸從最後頂到了第一位。我個人是不急於完結這項共識徵集過程而得出結論的,只要有益,慢慢討論下去也沒什麼不好,更何況中文維基百科需要進步的地方還有很多。

1. Htmlzycq閣下強調了中文維基百科的既成事實。這一點我非常清楚。事實上,最近做一些東西的時候我查閱了一些條目,更深刻地意識到中文維基百科裡面至少生命科學領域的條目命名問題遠比這個討論中指出的要深、範圍要廣。

但是這不是我們放棄徵集共識的理由。既然我們無必要急於在短時間內完成討論,那麼我們大可以把應該做的工作按部就班地做完。

既然這個討論已經提出、並且已經進行至此,至少我們可以敲定對於免疫球蛋白系列條目命名規則的共識。我們已經討論了很多,我們完全可以審視這些討論,把它敲定。敲定成為共識後,未經重新討論不得對命名隨意修改。更多地,我們也完全可以對命名常規方針進行修訂,對目前尚不合理或者尚未明確的事項進行明確規定。

存檔機器人的存檔時間足夠長,我們也不需要在這個問題上趕時間,因此我們不需要以討論所需的時間為由放棄,更何況這個討論並不那麼複雜。

因此,請閣下回到我們討論的主題上。我們現在來徵集共識,那麼就請您檢視我上方提出的理據,您認為如何較好,是原有的「免疫球蛋白G」這一系列命名方式,還是「IgG」這樣的一系列命名方式;如果您認為我提出的理據不合理,歡迎您指出。

如果您因事務繁忙或者認為這個討論無必要等原因,不希望繼續去探討這個問題,雖然在下會覺得很遺憾,但是此討論依然能夠總結。

2. 關於調理素/調理作用。這一點我想表達的是,因為重定向不是相等的保證,所以說對於知道這一點的人來講,您這樣的安排可能會製造困惑。

關於調理素/調理作用這件事本身:很明顯地,調理素指的是一類物質,調理作用指的是一類過程。有的時候確實沒必要將調理素和調理過程分列在兩個條目,在這種情況下,將某一者重定向至另一者,這是可以的。只要在這個條目上寫全、寫清楚了就沒問題。

3. 如果Htmlzycq閣下或者其他編者同仁有修訂命名常規方針的意向,或者對此有見解,歡迎提出。如果有必要,也完全可以提交討論。我們可以形成命名常規下的子方針或者指引規定生命科學類條目的命名規則,也可以對命名方針本身需要改進的表述進行修訂。這些有待進一步討論。

歡迎繼續討論,發表意見。如果有需要我看到的內容,請在留言時{{ping}}我,謝謝。--ArthurLau1997留言2018年7月5日 (四) 06:26 (UTC)回覆

關於免疫球蛋白系列條目的命名規則討論(第二次)

編輯

恕在下近期事務繁忙沒有關注此事,因而討論被自動結束存檔,但是問題沒有解決,故重新提出。

鑑於在下提出的,將免疫球蛋白系列條目都以「IgG」這樣形式命名的建議所對應的論點(2018年06月03日, 09:57 pm (UTC+8)提出;2018年06月21日, 08:41 pm (UTC+8)、2018年07月05日, 02:26 pm (UTC+8)兩次請求正面回應)均沒有反駁(我已經通知了另一位當事人Htmlzycq君,且通知了兩次),因此根據維基百科共識方針:「所有沒有異議或不被其他編者回退的編輯,均可假定其具備共識英語Wikipedia:Silence and consensus」,因此在下將對此系列條目命名進行修改。

出於儘可能好地徵集共識之考慮,在下再次將此議題貼出並附上原有討論供檢視,如果有異議請提出;如果沒有,將默認為共識同意於本議案提交滿一周後(因為此議題先前已經在互助客棧貼了至少一個月,最後一次發言距今已經18天了,所以在下不認為此次提出需要等待過長時間。對此如有異議也請提出。)對此系列條目命名進行修改。謝謝。 --ArthurLau1997留言2018年7月30日 (一) 17:13 (UTC)回覆

建議更名:「IgG」→「免疫球蛋白G」

編輯

IgG」 → 「免疫球蛋白G」:@Htmlzycq吉太小唯CwekChengwenhsuanJC1SzMithrandir把上次參與討論的人都ping來(可惜ArthurLau1997被封了)。NC:FULL說了請儘量不要使用簡稱或縮寫來命名條目,除非這個名稱只有它使用,且這個名稱大部分人都知道,且大部分人在大部分時間只使用這個名稱;儘量避免使用中文或外文縮寫,除非該縮寫已經被公認為專有名詞,例如「蘇聯」、「IBM」等。,我覺得IgG並未成為大眾廣為人知的縮寫,至少比DNA差了幾條街,拿來當標題名的合理性遠遠小於DNA。上方討論提到外行知道內行,但要搞清楚維基百科是面向大眾的而不是面向專業人士的。像EGR3這種中文全稱太長而使用簡稱/縮寫我可以理解(雖然我更認同全稱),但免疫球蛋白G並不是很長。因此,我對上一次的「共識」有異議。--微腫頭龍留言2024年5月29日 (三) 03:58 (UTC)回覆

(-)反對:參閱NC:USECHINESENC:COMMONNC:NCN,優先採用在中文可靠來源中廣泛使用的名稱。--Mark Cheng留言2024年5月30日 (四) 14:43 (UTC)回覆
我沒有看見「IgG」顯著比「免疫球蛋白G」更常用的情況,大多文獻都會完整提及「免疫球蛋白G」然後往下才縮寫為「IgG」。因此我認為中文名應當成為標題名。只有在縮寫顯著比中文全名更常用才能使用縮寫為標題名。也如我上面提到的另一個例子,DNA明顯使用程度更廣、更為大眾所知,然而標題依然是「脫氧核糖核酸」,使用IgG的合理性只會比DNA更小。--微腫頭龍留言2024年6月1日 (六) 16:12 (UTC)回覆
如果說「脫氧核糖核酸」的中文全稱還算是偶見使用的話,HIV 的中文全稱「人類獲得性免疫缺陷病毒」就是幾乎只在綜述背景里出現一次了。至於 HPV 對應的「人類乳頭瘤病毒」,別說大眾,不是專攻疫苗研究領域的學者都未必能想得起來。--Samsoltin留言2024年6月10日 (一) 19:22 (UTC)回覆
(-)反對:先到先得,不必糾結。個人感覺IgG的使用更廣泛。--HeihaHeihaHa-麻瓜了……(留言2024年6月11日 (二) 05:45 (UTC)回覆
我以為先到先得只適用於地區詞,這種顯然不屬於地區詞。IgG的使用肯定更廣,畢竟誰放着縮寫不用幹嘛。但是,NC:FULL要求儘量不要以縮寫為標題名,而且中文全稱尚不至於無人知曉,使用頻率未低到離譜。另外就如Samsoltin君提到的情況,為何HIV、HPV、DNA等都是用中文而IgG卻用了縮寫,明明這四個例子都是縮寫更為常用,命名規律何在?--微腫頭龍留言2024年6月11日 (二) 05:54 (UTC)回覆

除非這個名稱只有它使用,且這個名稱大部分人都知道,且大部分人在大部分時間只使用這個名稱

不適用?你引用命名規律,你不讀命名規律?知道DNA的人不比IgG多?DNA用哪個名字關此處什麼事?
另:這個討論應該在Talk:抗體下,你就改一個?--HeihaHeihaHa-麻瓜了……(留言2024年6月11日 (二) 07:01 (UTC)回覆
你要是覺得不適用,能不能查查?我覺得?您打開中華醫學會動動小手,「免疫球蛋白G」在標題里122條文獻,「IgG」在標題里1156條文獻。您非要「你覺得」就把大家都ping來,吶喊着「命名規律何在」?--HeihaHeihaHa-麻瓜了……(留言2024年6月11日 (二) 07:13 (UTC)回覆
條目開篇「IgG免疫球蛋白 G...)」 ,你面向公眾,公眾讀不懂第一句話?用免疫球蛋白 G查不到IgG? 我完全看不出來改名有什麼意義。--HeihaHeihaHa-麻瓜了……(留言2024年6月11日 (二) 07:19 (UTC)回覆
@微腫頭龍 向您致歉,一時火大--HeihaHeihaHa-麻瓜了……(留言2024年6月11日 (二) 07:23 (UTC)回覆
@Heihaheihaha你知道你自己在說什麼嗎?IgG滿足了「除非這個名稱只有它使用」,但未滿足「且這個名稱大部分人都知道」(至少不會比DNA更廣為人知)和「且大部分人在大部分時間只使用這個名稱」(免疫蛋白球G依舊有大把人使用),讀條款不要只讀一半。DNA(和其它幾個)除了可能無法滿足「除非這個名稱只有它使用」外,其它條件都滿足了。你說的知道DNA的人不比IgG多?DNA用哪個名字關此處什麼事?是什麼鬼,可以先理清後再發言嗎?我完全無法理解你要表達的意思。
既然你都會提到了面向公眾就不應用中華醫學會這種專業性機構的數據為標準。而且我用了中華醫學期刊搜了一下IgG(4572結果)免疫球蛋白G(694結果),結果沒有那麼懸殊。所以我一直都說「中文名尚不至於非常罕用」,表示了我知道實際使用中IgG更常用。再結合NC:FULL原則和DNA、HIV、HPV等例子後我才要求移動。我的行為很過分嗎?
公眾用IgG或免疫球蛋白G當然都可以搜到正確的條目,我在討論的是用縮寫作為此條目的合理性。而且那個首段的寫法完全錯誤,應該寫成:免疫球蛋白G(簡稱IgG)。怎可把簡稱置於前面,喧賓奪主。
還有,我把大家ping來有什麼錯?難道要我直接移動而不進行討論?我認為標題不合理就有權要求改,如果大部分人的共識依舊是用IgG我會放手,不會死纏爛打。而且我也沒有ping你,您願意參與可以好好地討論,我不會不顧閣下的意見。您要是心情不好就去放維基假,別出來莫名其妙地亂罵人,你的道歉不會讓我開心。
另:我當然知道還有一系列的IgA、IgM等,但上次的討論是針對IgG的(然後其它的跟進移動),所以我就在這裡請求移動了,等有結果再移動其它的。有問題嗎?--微腫頭龍留言2024年6月11日 (二) 07:50 (UTC)回覆
結果沒有那麼懸殊」--HeihaHeihaHa-麻瓜了……(留言2024年6月11日 (二) 10:59 (UTC)回覆
樂--HeihaHeihaHa-麻瓜了……(留言2024年6月11日 (二) 10:59 (UTC)回覆
檢索式:(IgG) NOT 免疫球蛋白G 126
檢索式:(免疫球蛋白G) NOT IgG 0
Your game, you play.--HeihaHeihaHa-麻瓜了……(留言2024年6月11日 (二) 11:22 (UTC)回覆
1. 使用縮寫本來就是不被鼓勵的,要不然需要NC:FULL幹什麼?
2. 我認為只有在全稱過長或者過於罕用才適合使用縮寫,否則應當用全稱。免疫球蛋白G顯然沒有到過於罕用的地步,也不是很長。
3. 雖然不是很適合理由,但幾乎所有外語維基都是使用全稱,唯獨中文和意大利文使用縮寫。難道在外語裡全稱會比縮寫更常見?顯然不會。
如果你不認同我的上述觀點我們沒有繼續討論下去的必要。我等更多人發表意見。--微腫頭龍留言2024年6月11日 (二) 12:28 (UTC)回覆
作為免疫學博士,我想必還是有一丁點發言權的。先說態度,對於更名這個提議,我 official 的觀點是中立(可以改也可以不改)、personal 的觀點是建議使用「免疫球蛋白 G」或者「G 型免疫球蛋白」(前者是學界目前仍在使用的版本,後者是較為符合大陸中文語言習慣的版本)。這段回復的目的是提供一些參考信息。我無意介入這場爭議,也決不是以裁決者姿態降臨於此的「專業人士」。
首先,維基百科作為一個擁有上百萬條目的公共編輯知識性網站,條目之間保持「一致性」是一種可望而不可及的奢望。因此,無論是所謂的「廣泛使用說」、「先到先得說」還是「全名優先說」,我相信各位各自都能找到大量相應的條目來為自己背書。通過舉例的方式來說明某個條目應當或是不應當如何編寫,是不可能得到確切結果的。
實際上文獻庫也是如此。文獻庫同樣是一個擁有大量內容的公共編輯文庫。雖然發表論文需要經過同行評議,但是在保證內容可信的前提下,每篇文章的作者仍然有相當大的自由創作空間,使用乃至創造新名詞和簡稱是司空見慣的事情(尤其是在作者描述自己的實驗樣品時,絕大部分樣品的名稱根本無法脫離原始文章,甚至無法脫離對應的 figure)。縮寫在學界小領域內的廣泛使用,只能說明該縮寫在小領域內為專業人士所熟知、不會引起誤解,但這並不代表對應的全名已經被「遺棄」了,更不代表縮寫是所謂的「主流」用法。相反,當審稿人讀到一些非主流的措辭時,只要內容仍然能清楚表述論點、不會引發誤解,往往不會強求作者修改用詞——對於學術論文而言內容本身更重要。因此,各位用所謂文獻庫的檢索結果數來判斷縮寫是不是學界「主流」的做法,並無道理。
(這裡我可以舉出很多例子,像是 MΦ、Th17、MT、NP……但正如我上面所說,每個人都可以從文庫中找到海量文獻來支持自己觀點,所以這些例子對於解決爭議沒有任何意義。)
儘管發表論文寫作的自由度很大,但大陸的學位論文對名詞的使用卻是有明確而嚴格的要求的。按照慣例,論文中首次出現的任何名詞都不得縮寫,必須完整使用中文名稱再標註英文名稱、隨後附上約定的縮寫。因此,在學位論文中通常會寫作:
「……免疫球蛋白 G(Immunoglobulin G,IgG)……」
就這一特定條目而言,「免疫球蛋白 G」是確實存在、也廣為學界所知和認可的中文全稱。基於這一事實,我個人比較支持使用「免疫球蛋白 G」作為標題。然而,學界中「IgG」一詞的使用極其廣泛,以至於在醫學和生物學的大多數領域,這一縮寫不會引起誤解,因此維持條目現狀也是可以接受的。(多年前的討論中提到的「可能誤解為『G 的對數』」一般不會發生,表達「對數」概念時一般會表述為「Ig[G]」)
但是,如果將這一中文全稱推廣至其他免疫球蛋白,可能會有一些問題。從直覺上來說,大陸的免疫學工作者對「免疫球蛋白 M」這個說法是比較生疏的,至於「免疫球蛋白 E」則更加陌生了。雖然這些同樣是確實存在的中文全稱,但是實際使用中幾乎不會見到(類似於不說「香菜」而是說「芫荽」)。IgM 和 IgE 雖然重要,但研究往往局限於特定的領域內,圈子越小通常術語化程度越高,導致 IgM 和 IgE 的研究者很少使用全稱,進而形成對中文全稱的陌生感。另外,值得一提的是 IgY 並不叫做「免疫球蛋白 Y」而是翻譯為「卵黃抗體」。
與之類似的,大部分免疫學研究者都知道甚至是非常了解 Lyn、Syk、BLNK、NFκB、NFAT、PIP2 這些分子,但想要說出全名來還是要藉助搜索引擎查找,但這並不意味着這些分子的「主流」名稱變成這些縮寫了。有趣的是我列出的這幾個分子(都是淋巴細胞信號轉導中非常重要的分子)中僅有 NF-κB 和 NFAT 這兩個轉錄因子有中文條目,而且這倆條目一個用了縮寫、一個用的全名。足見「一致性」在公共編輯的知識庫中是非常難以實現的,不同條目的編寫風格可能存在很大的差異。
順帶一提,我不太清楚討論頁的重要度分級是由誰如何劃定的……就我個人看來,在「分子與細胞生物學專題」下把「NF-κB」被劃到「中重要度」而把「精子生成」被劃到「高重要度」是一件非常匪夷所思的事情。以我讀過的細胞生物學的教科書和文獻來判斷,「NF-κB」大概率應該放在「極高重要度」。
另外再順便一提,我看了一下@Heihaheihaha 提到的「抗體」條目,只能說是很典型的翻譯後未做校訂(本地化)的內容,翻譯痕跡很重,並且譯者本身帶有錯誤理解導致翻譯出現個別誤導內容(字面意義上的「第一句話就錯了」),還有一定的提升空間。--Samsoltin留言2024年6月11日 (二) 19:34 (UTC)回覆
非常感謝閣下細心的評說。誠然,維基百科很難做到完全保持命名一致,但不代表就一定做不到,只是要與不要而已。「免疫球蛋白M」或許對專業人士可能有些生疏,但對小白來說至少他知道了這個東西和「免疫」、「蛋白」有關,而IgM則會令他們一頭霧水。所以我會更希望以全名作為標題,讓讀者能夠更迅速地大致了解主題內容(我當然知道在正文寫全稱能提供一樣的信息)。但如果全稱實在過長就不必了。
至於閣下提到的重要度如何劃分,每個專題下照理來說都會有自己的重要度評級方式,但據我所知大部分的專題都沒有任何正式的評級方式。所以到了實際操作中就變成了任何編者都可以非常主觀地隨意評級,且長期不會有人去矯正。如果閣下願意,非常歡迎參與編修條目或完善評級方式。感謝閣下對中文維基百科的貢獻。--微腫頭龍留言2024年6月12日 (三) 04:20 (UTC)回覆
其餘蛋白如何命名?——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4年7月3日 (三) 08:07 (UTC)回覆
@Ericliu1912大多數的蛋白條目,只要名稱不是特別長的,都是以中文名為標題的(有一些即是蛋白也是基因的可能會用基因縮寫,這個先按下不表)。唯有這個免疫球蛋白系列因上次討論共識而被全員移動至簡稱。此次的移動請求就是因為我認為這樣不合適而開啟的。--微腫頭龍留言2024年7月3日 (三) 08:18 (UTC)回覆
 完成。由於這個討論沒有一個壓倒性多數的意見,因此我認為給予詳細解釋是合適的,故詳細解釋如下:
  1. 首先,NC:USECHINESE顯然地並不支持條目維持「IgG」這個並非中文的名稱,而從微肿头龙給予的説明可以推斷「免疫球蛋白G」屬於NC:COMMON所説的「常用名稱」(這點不受「IgG」是否常用名稱所影響)。
  2. 其次,NC:NCN雖然有説明「只有當外文詞在中文可靠來源中被廣泛使用時,或缺乏中文可靠來源且確實難以翻譯時,才應使用外文作為條目名稱」,但考慮到這裏並非「缺乏中文可靠來源且確實難以翻譯」的情況,而且「IgG」並非壓倒性地常用且致使「免疫球蛋白G」無法被認定為常用名稱的情形,我認為「外文詞在中文可靠來源中被廣泛使用時」只能構成「使用外文作為條目名稱」的必要條件,而不能構成充分條件,也就是説即使「外文詞在中文可靠來源中被廣泛使用時」的條件得到滿足,這並不意味條目必須使用外文作為條目名稱。
  3. 第三,在假定Samsoltin沒有對自己的身分作失實陳述的前提下,「免疫球蛋白G」是學術層面上的常用中文名稱,故此就算僅基於學術上的嚴謹性作考量,「IgG」作為條目名稱本來就不太適合。
  4. 最後,反對條目更名的用戶基本上完全無視了NC:FULLNC:CONSISTENT的規定對於決定此條目的名稱時應有的影響。
以上。Sanmosa 蚌埠 2024年7月14日 (日) 01:19 (UTC)回覆
返回 "免疫球蛋白G"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