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準(961年—1023年10月24日),字平仲華州下邽(今陝西渭南)人,北宋名相。[1]白居易張仁願並稱「渭南三賢」。

寇準
宋朝政治家
清宮殿藏畫本寇準像
平仲
封爵萊國公
族裔漢族
其他名號外號「柘枝顛」[1]
雅號「無地起樓台相公」[1]
出生961年
華州下邽(今陝西渭南
逝世天聖元年閏九月初七日(1023年10月24日)(62歲)
雷州(今廣東省湛江市雷州
諡號忠愍
親屬
父親寇相
元配宋娥
側室蒨桃
《寇忠愍詩集》
寇準畫像

景德元年(1004年)拜相,任同平章事,時遼國侵宋,宋有遷都避難之議;但寇準力主宋真宗御駕親征,後宋遼雙方訂立「澶淵之盟」,宋得以不亡。景德三年(1006年),被王欽若等排擠,失去相國之位。天禧元年(1017年)又拜相。後又遭到丁謂等人構陷,貶雷州司戶參軍。天聖元年(1023年),病逝於雷州。宋仁宗時追復太子太傅,贈中書令、萊國公,諡忠愍。人稱寇忠湣寇萊公

寇準善詩能文,七絕蘊藉深婉,風神秀逸,有晚唐風調,而無宋人習氣,南宋胡仔說他「詩思悽惋,蓋富於情者」[2]。今傳《寇忠湣詩集》三卷。

雖然寇準並非山西人,但民間卻又稱寇準為寇老西兒,更有同名電視劇

生平

編輯

早年與澶淵之盟

編輯

建隆二年(961年)七月,生於大名府太平興國五年(980年)進士及第,授大理寺評事(階官,從八品下),知歸州巴東。八年(983年),知大名府成安縣。每期會賦役,未嘗輒出符移,唯具鄉里姓名揭縣門,百姓莫敢後期。雍熙元年(984年),遷殿中丞(階官,從五品下)、通判鄆州事。端拱元年(988年)五月,太宗召見,試《御戎論》,稱旨,召試學士院,授右正言(階官,從八品上)、直史館(職)、賜緋袍銀魚,為三司度支推官(差遣),轉鹽鐵判官(差遣)。會詔百官言事,而準極陳利害,帝益器重之,謂宰相曰「朕慾擢用寇準,當授何官?」,宰相請用為開封府推官,太宗曰「此官豈所以待準者耶?」,宰相請用為樞密院直學士、太宗沉思良久,曰「且使為此官可也」。二年(989年)七月,擢虞部司郎中(階官,從五品上)、樞密院直學士(職,正三品)、賜金紫、判吏部東銓。嘗奏事殿中,語不合,帝怒起,準輒引帝衣,令帝復坐,事決乃退。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準,猶文皇之得魏徵也。」。淳化二年(991年)四月,授左諫議大夫(階官,正四品下)、充樞密副使(差遣),尋改同知樞密院事、封上谷縣開國男。準與知樞密院事張遜數爭事上前。他日,與溫仲舒偕行,道逢狂人迎馬呼萬歲,判左金吾王賓與遜雅相善,遜嗾上其事。準引仲舒為證,遜令賓獨奏,其辭頗厲,且互斥其短。帝怒,謫遜。四年(993年)六月,罷知樞密院事。十月,出知青州。帝顧準厚,既行,念之,常不樂。語左右曰:「寇準在青州樂乎?」對曰:「準得善藩,當不苦也」數日,輒復問。左右揣帝意且復召用準,因對曰:「陛下思準不少忘,聞準日縱酒,未知亦念陛下乎?」帝默然。五年(994年)九月,召還,除參知政事、進上谷郡開國侯。太宗延近臣問時政得失,眾以天數對。準對曰:「《洪範》天人之際,應若影響,大旱之證,蓋刑有所不平也。」太宗怒,起入禁中。頃之,召準問所以不平狀,準曰:「願召二府至,臣即言之。」有詔召二府入,準乃言曰:「頃者祖吉、王淮皆侮法受賕,吉贓少乃伏誅;淮以參政沔之弟,盜主守財至千萬,止杖,仍復其官,非不平而何?」太宗以問沔,沔頓首謝,於是切責沔,而知準為可用矣。至道元年(995年),加給事中(階官,正四品上)。二年(996年)七月,罷參知政事、出知鄧州。三年(997年),遷工部侍郎(階官,正四品下)。

咸平元年(998年)五月,移知河陽軍。二年(999年)八月,改知同州。三年(1000年)五月,為通判事劉拯所訴,改知鳳翔府。五年(1002年)五月,權知開封府。六年(1003年)六月,轉兵部侍郎,任三司使(差遣)、進封上谷郡開國公。景德元年(1004年)八月,與吏部侍郎畢士安一同拜相,授集賢殿大學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九月,契丹南下侵宋,包圍了瀛洲河北地區,朝野震驚,參知政事王欽若、簽書樞密院事陳堯叟皆主張遷都昇州和益州以逃避兵鋒;唯寇準力主真宗親征,反對南遷。真宗抵達澶州(今河南濮陽)後,寇準力促宋真宗登上澶州北城門樓以示督戰,「諸軍皆呼萬歲,聲聞數十里,氣勢百倍」。宋將張環伏弩射殺遼軍主帥撻覽,於是訂立了「澶淵之盟」。

為相與朝爭

編輯

景德二年(1005年)十一月,加中書侍郎(加官,正三品)、進工部尚書(階官,正三品)。當時朝廷無事,寇準生活奢侈[註 1],「尤好夜宴劇飲,雖寢室亦燃燭達旦。」[註 2][註 3]帝亦待寇準極厚,王欽若很是嫉妒,乘機挑撥離間,讒言中傷,欽若說:「城下之盟,《春秋》恥之,澶淵之舉,是城下之盟也。以萬乘之貴而為城下之盟,其何恥如之!」又說:「寇準之孤注也,斯亦危矣。」三年(1006年)二月,因王欽若等人排擠,罷相,進刑部尚書(階官,正三品)。三月,出知陝州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從封泰山。十一月,遷戶部尚書(階官,正三品)。十二月,知天雄軍(差遣)。祀汾陰,命提舉貝、德、博、洺、濱、棣巡檢捉賊公事。四年(1011年)四月,遷兵部尚書(階官,正三品)。五年(1012年)五月,為都大提舉河北巡檢。六年(1013年)十二月,權東京留守。七年(1014年)六月,除樞密使(差遣)、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遷檢校太尉。林特為三司使,以河北歲輸絹闕,督之甚急。而準素惡特,頗助轉運使李士衡而沮特,且言在魏時嘗進河北絹五萬而三司不納,以至闕供,請劾主吏以下。然京師歲費絹百萬,準所助才五萬。帝不悅,謂王旦曰:「準剛忿如昔。」旦曰:「準好人懷惠,又欲人畏威,皆大臣所避。而準乃為己任,此其短也。」。八年(1015年)四月,罷樞密使、授武勝軍節度使(階官,從二品)、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五月,知河南府事兼西京留守。九年(1016年)二月,徙判永興軍。

天禧元年(1017年)二月,改山南東道節度使,判襄州事。時巡檢朱能挾內侍都知周懷政詐為天書,上以問王旦。旦曰:「始不信天書者準也。今天書降,須令準上之。」準從上其書,中外皆以為非。三年(1019年)六月,拜中書侍郎(階官,正三品)兼吏部尚書(階官,正三品)、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差遣,宰相)、集賢殿大學士(職)、景靈宮使(祠祿官)。十二月,祀南郊,進尚書省右僕射(階官,從二品)。

貶謫與晚年

編輯

因與宦官周懷政等人密謀太子監國、廢劉氏,黜丁謂。事洩,四年(1020年)六月,罷相,授太子太傅(加官,太子三師,從一品),封萊國公(爵,從一品)。時百姓編有順口溜:「欲得天下寧,須拔眼前丁。欲得天下好,不如召寇老。」[註 4]被貶後,一天宋真宗問:「吾目中久未見寇準,何也?」左右畏丁謂之淫威,竟不敢言。七月,降授太常寺卿(階官,正三品)、知相州事。八月,徙知安州,途中貶銀青光祿大夫、道州司馬。乾興元年(1022年)二月,再貶將仕郎(散官、從九品下)、雷州司戶參軍(階官,從八品下)。

丁謂同黨雷允恭先帝陵寢工程事故,坐「擅移皇堂」罪,丁謂受牽連,降授太子太保。後丁謂以「前後欺罔」罪遭貶為崖州司戶參軍,路過雷州時,寇準派人送一蒸羊在路迎他。丁謂想見寇準,但寇準拒絕。南宋葉李賦有一詩:「雷州戶,崖州戶。人生會有相逢處。客中頗恨乏蒸羊,聊贈一篇長短句。」[註 5]

天聖元年(1023年)九月,除銀青光祿大夫(散官,從三品)、檢校國子祭酒、衡州司馬。七日,卒,年六十三。明道二年(1033年)三月,追復開府儀同三司(散官,從一品)、太子太傅。十一月,贈中書令(贈官,正二品)、復萊國公。景佑二年(1035年)七月,賜諡曰忠愍(危身奉上曰忠 佐國遭憂曰愍)[3]。皇祐四年(1052年),仁宗詔命翰林學士孫抃神道碑,帝為篆其首曰「旌忠」。紹聖二年(1095年)建祠廟於雷州。紹興五年(1135年),賜御匾曰旌忠。留有《寇萊公集》。

家族

編輯
  • 曾祖:寇賓,追封燕國公
  • 曾祖母:白氏,追封許國太夫人
  • 祖:寇延良,追封陳國公
  • 祖母:鄭氏,追封陳國太夫人
  • 父:寇湘,追封晉國公,贈尚書令
  • 母:趙氏,追封曹國太夫人
  • 弟:寇雍,大理寺丞[4]
  • 妻:許氏,晉國夫人
  • 妻:宋氏,晉國夫人,宋偓女,開寶皇后妹
  • 子:寇隨,過繼
    • 孫:寇諲,贊善大夫
    • 孫:寇誦,大理寺評事
    • 孫:寇誠,大理寺評事
    • 孫:寇諭,未仕
  • 女:寇氏,適樞密使、吏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王曙
  • 女:寇氏,適太府寺卿畢慶長
  • 女:寇氏,畢慶長繼室
  • 女:寇氏,適司封司員外郎、直史館張子皋

軼事

編輯
  • 五歲登華山:「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舉頭紅日近,回首白雲低。」
  • 寇準年輕時曾寫詩「到海只十里,過山應萬重。」一語成讖,最後卒於東南門至海岸只有十里遠的雷州,遠離家鄉萬里。
  • 寇準被貶雷州後,當時好事者相語曰「若見雷州寇司戶,人生何處不相逢。」[5]

爭議

編輯

宋朝開國之初,宋太祖趙匡胤曾於禁中勒石告誡臣子:「後世子孫無用南士作內臣主兵。」因此、相大多為北方人[6],北方籍官員大多瞧不起南方籍士子及官員,寇準亦是如此。

景德二年五月十二日(1005年6月21日)十二歲的姜蓋與十四歲的晏殊,皆因才智出眾而聲名遠播,宋真宗特地下要兩人入宮考試。晏殊試各一首,姜蓋則試詩六首,晏殊屬辭敏贍,深得宋真宗讚賞[7]。寇準為了想遏止宋真宗提拔晏殊[8],便對宋真宗說:「殊外江人。」宋真宗則反問寇準:「張九齡非江外人邪?」[9]又對其說:「朝廷取士,惟才是求,四海一家,豈限遐邇?如前代張九齡輩何嘗以僻陋而棄置耶?」並力排眾議賜晏殊進士出身[10]

大中祥符八年三月二十三日(1015年4月14日)科舉,宋真宗於崇政殿復考,並選出進士蔡齊以下百九十七人,並賜及第,六人同出身。又賜六舉以上特奏名進士七十八人同三禮出身,賜諸科三百六十三人及第、同出身,當時宋真宗要從蕭貫與蔡齊兩人之間選出狀元,蕭貫為南方江南路新喻(今江西新余)人,蔡齊則為北方京東路膠水(今山東平度)人,蔡齊儀狀秀偉,舉止端重,宋真宗已屬意蔡齊為狀元,加上寇準厭惡南方人,又說:「南方,下國人,不宜冠多士。」蔡齊遂奪得狀元。因此寇準每逢遇到同事都會說:「又與中原奪得一狀元。」[11]

評價

編輯

宋朝張詠:「寇公奇材,惜學術不足爾。」[12] 「寇準真宰相也。」「人千言而盡,準一言而盡。然仕太早,用太速,不及學爾。」[13]

宋朝呂蒙正:「準輕脫好取聲譽」[14]

宋朝王旦:「騃。」

宋朝范仲淹:「大忠。」

宋朝王安石:「歡盟從此至今日,丞相萊公功第一。」[註 6]

宋朝司馬光:「近世寇萊公(寇準封萊國公)豪侈冠一時,然以功業大,人莫之非,子孫習其家風,今多窮困。」

宋朝魏野:「有官居鼎鼐,無地起樓台。」[註 7]

宋朝高晦叟:「寇萊公當國,契丹入境,河朔戒嚴,朝論二三,未知適從,獨公勸上親征澶淵,得以振士氣。」[15]

明朝戴嘉猷:「萬古忠魂依海角,當年枯竹到雷陽。」

影視作品

編輯

註釋

編輯
  1. ^ 司馬光《訓儉示康》:「近世寇萊公豪侈冠一時,然以功業大,人莫之非,子孫習其家風,今多窮困。」
  2. ^ 宋朝官員俸祿常識:宋朝一級執政大臣年俸是3600貫錢、1200石粟米、40匹綾、60匹絹、100兩冬綿、14400束薪、1600秤炭、7石鹽以及70個僕人的衣糧。
  3. ^ 歐陽修《歸田錄》卷一載:「(寇準)嘗知鄧州,而自少年富貴,不點油燈,尤好夜宴劇飲,雖寢室亦燃燭達旦。每罷官去後,人至官舍,見廁溷間燭淚在地,往往成堆。」
  4. ^ 楊慎:《古今風謠》
  5. ^ 《堅瓠集·堅瓠六集·贈長短句》
  6. ^ 宋朝王安石澶州
  7. ^ 宋朝王君玉《國老談苑》
  1. ^ 1.0 1.1 1.2 寇准是个公子哥儿. 鳳凰網. [2012年].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05) (中文(中國大陸)). 
  2. ^ 《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卷二十
  3. ^ 《宋大詔令集》
  4. ^ 《武夷新集》卷一五
  5. ^ 《歸田錄》
  6. ^ 南宋·邵伯溫,《邵氏聞見錄》(卷1):「祖宗開國所用將相皆北人,太祖刻石禁中曰:『後世子孫無用南士作相,內臣主兵。』」
  7. ^ 南宋·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卷60):「起真宗景德二年五月……己未,撫州進士晏殊年十四,大名府進士姜蓋年十二,皆以俊秀聞,特召試。殊試詩賦各一首,蓋試詩六篇,殊屬辭敏贍,上深讚賞。」
  8. ^ 南宋·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卷60):「宰相寇準以殊江左人,欲抑之而進蓋。」
  9. ^ ·脫脫等,《宋史》(卷311):「晏殊,字同叔,撫州臨川人。七歲能屬文,景德初,張知白安撫江南,以神童薦之。帝召殊與進士千餘人並試廷中,殊神氣不懾,援筆立成。帝嘉賞,賜同進士出身。宰相寇準曰:『殊江外人。』帝顧曰:『張九齡非江外人邪?』」
  10. ^ 南宋·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卷60):「上曰:『朝廷取士,惟才是求,四海一家,豈限遐邇?如前代張九齡輩何嘗以僻陋而棄置耶?』乃賜殊進士出身。」
  11. ^ 南宋·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卷84):「起真宗大中祥符八年三月……癸卯,上御崇政殿覆試,多所黜落;又疑所點抹者或未當,命宰相閱視之。旦曰:『考官過為艱難,公在其中矣。』於是得進士蔡齊以下百九十七人,並賜及第,六人同出身。又賜六舉以上特奏名進士七十八人同三禮出身,賜諸科三百六十三人及第、同出身,試將作監主簿,除官如元年之制。齊等既考定,上顧問王旦等曰:『有知姓名者否?』皆曰:『人無知者,真所謂搜求寒俊也。』故事,當賜第,必召其高第數人並見,又參擇其材質可者然後賜第一。時新喻人蕭貫與齊並見,齊儀狀秀偉,舉止端重,上意已屬之。知樞密院寇準又言:『南方,下國人,不宜冠多士。』齊遂居第一。上喜謂準曰:『得人矣!』特詔金吾給七騶,出兩節傳呼,因以為例。準性自矜,尤惡南人輕巧,既出,謂同列曰:『又與中原奪得一狀元。』齊,膠水人也。」
  12. ^ 《宋史》卷281
  13. ^ 《後山談叢》卷3
  14. ^ 《續資治通鑒長編》卷六十四
  15. ^ 《珍席放談》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