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半島伊斯蘭教

伊斯蘭教(韓語:이슬람교)歷史上在朝鮮半島是一個小眾的宗教

20世紀重新引入朝鮮半島,而自1940年代朝鮮半島分裂後,穆斯林人口主要在韓國。韓國穆斯林(包括韓國和外國出生)社群分佈在首爾及周邊地區,第一個大型的清真寺是在1976年由馬來西亞和其他伊斯蘭國家的資金援助下建立的。根據韓國穆斯林聯合會英語Korea Muslim Federation的資料,韓國有大約10萬名穆斯林,有韓國人也有外國人。[1] 自2004年以來,外交部每年在齋月期間舉辦開齋晚宴。[2]

早期的歷史

編輯

在7世紀中晚期,西亞的穆斯林商人經由哈里發和唐朝時的中國,來到了朝鮮三國時代新羅,並與之進行了接觸。[3] 751年,一名高句麗裔中國將軍高仙芝率領唐軍與阿拔斯王朝進行了怛羅斯戰役,但唐軍落敗。在東亞以外的地理文獻中,最早提到朝鮮半島的是9世紀中葉伊斯塔赫里英語Estakhri所著的《道里邦國志》(General Survey of Roads and Kingdoms)。[4]

伊斯蘭教在朝鮮半島首次可證實的存在可以追溯到9世紀統一新羅時期,波斯阿拉伯的航海家與商人來到朝鮮半島。據眾多穆斯林地理學家(其中就有9世紀的穆斯林波斯探險家和地理學家伊本·胡爾達茲比赫)所言,這些航海家和商人中許多人在朝鮮半島定居了下來,還建立穆斯林村莊。[5] 一些記錄表明,這些定居者中有許多人來自當時的伊拉克[6] 朝鮮半島的文獻記錄顯示,在公元9世紀的時候,大量的外國穆斯林在朝鮮半島定居,為首的是一個叫哈桑·拉扎(Hasan Raza)的人。[7] 此外還顯示,新羅帝國一處的西亞穆斯林社區內,有一尊非常具有波斯皇家護衛特色的小雕像。[8] 後來,有許多西亞穆斯林與朝鮮女性結婚生子。但由於朝鮮半島與穆斯林世界相隔太遠,佛教朝鮮巫教同化了一部分穆斯林。[9]

1154年,朝鮮半島被列入阿拉伯地理學家穆罕默德·伊德里西的世界地圖集《羅傑地圖》(Tabula Rogeriana)內。現存最古老的朝鮮世界地圖《疆理圖》從伊斯蘭地理學家的著作中汲取了西域的知識。[10]

高麗王朝時期

編輯

據高麗王朝當時的記錄,公元1024年(高麗顯宗15年)九月,大約有100名的西亞穆斯林抵達朝鮮半島,其中就有哈桑·拉扎;另外還有100名穆斯林商人在翌年抵達朝鮮半島。[11]

伊斯蘭世界和朝鮮半島的貿易關係,從高麗王朝一直延續到15世紀。也因此,一些來自近東中亞的穆斯林商人在朝鮮半島定居下來,並在這裏建立了家庭。一些中國的回族人可能也在高麗王朝境內居住過。[12]

隨着蒙古打敗高麗,一批色目人來到朝鮮半島。在蒙古的社會秩序中,色目人的社會地位僅次於蒙古人,並在元代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元代,朝鮮人和中國北方人、契丹人、女真人並列社會的第三階層,通稱「漢人」。[13][14][15][16][17][18][19][20]

除此之外,還有兩個日本家庭、一個越南家庭、一個阿拉伯家庭、一個畏兀兒家庭、四個滿洲家庭、三個蒙古家庭以及八十三個中國漢族家庭移居朝鮮半島。[21]

元代時期,一些朝鮮女性嫁給了印度人、畏兀兒人(信仰佛教)和突厥色目人。[22] 一位來自馬八兒蘇丹國英語Madurai Sultanate的富商不阿里(或叫孛哈里、布哈爾,Abu Ali),在脫離了與馬八兒皇室之間的關係後,他選擇搬家到了元代時期的中國,娶了一位朝鮮女子為妻,並為蒙古皇帝效力。據東國通鑑高麗史以及留夢炎記錄,這個朝鮮女子曾為桑哥之妻,她的父親是高麗忠烈王時期的蔡仁揆。[23][24] 桑哥是一個藏族人。[25]

這一時期出現了一些諷刺詩,其中一首叫做《雙花店》(쌍화점),講的是一個朝鮮女子到清真店鋪買餃子的故事。

 
在通過伊斯蘭地理學家獲得有關西方國家的地理信息同時,疆理圖反映了蒙古帝國時期中國地理知識.[26]

(高麗)與主要穆斯林群體有小規模的斷續接觸。高麗王朝後期,在首都開城有清真寺,叫「儀宮」,意思是禮儀大殿。[27]

有一位隨蒙古公主(莊穆王后)降嫁高麗忠烈王來到朝鮮半島的中亞人士。高麗文獻稱其原名為「三哥」,但在他決定永久居留在高麗王朝境內後,高麗國王賜給他一個朝鮮名字——張舜龍장순룡)。張舜龍去了朝鮮女子成了家,成為了德水張氏韓語덕수 장씨的始祖。幾個世紀以來,他的家族誕生了許多高官和受人尊敬的儒家學者。二十五代以後,大約有三萬名張氏朝鮮人回到德水村來來看望他們的祖先。[3]

另外一名在朝鮮半島定居的中亞人後代也是如此。元代末年,紅巾起義爆發,一位名叫偰遜為避免戰亂來到高麗。他也娶了一位朝鮮妻子,慶州偰氏都是他的後代,至少有兩千人。[4]

燒酒

編輯

燒酒是13世紀蒙古入侵高麗時傳入。蒙古人在1256年前後入侵中亞西亞時,從穆斯林手中獲得了亞力酒的蒸餾技術。[28] 蒙古入侵朝鮮之後,把亞力酒介紹給了朝鮮人,並在開城設立釀酒廠。事實上,在開城周邊地區,燒酒也叫「亞力酒」(아락주)。[29]

朝鮮王朝

編輯

對《回回曆法》的研究

編輯
 
基於回回曆法英語Huihui Lifa的韓國天球儀.

朝鮮王朝早期,伊斯蘭曆是朝鮮曆法改革的依據,因為它比當時現有的中國曆法更為精準。[4] 十五世紀朝鮮世宗期間,朝鮮人研究並翻譯了回回曆法英語Huihui Lifa(穆斯林天文曆法系統),文字結合了中國天文學札馬剌丁歷表英語zij著作的成果。[30] 朝鮮對中國-伊斯蘭教天文學的研究一直延續到十九世紀初。[31]

對回回社區的法令

編輯

1427年,朝鮮世宗對自元朝以來享有特殊地位和津貼的回回(朝鮮穆斯林)頒佈法令,朝鮮回回被迫放棄他們的頭巾,關閉他們的「禮堂」(開城清真寺),並被降級到與普通人一樣的地位。至此,在朝鮮王朝時期,再無穆斯林的記載。[32]

後期

編輯

伊斯蘭教十六世紀在朝鮮半島實際上是不存在的,直到二十世紀被重新引入。相信很多宗教習俗和教義都沒有倖存。[4] 不過,在十九世紀,滿洲地區的朝鮮定居者們再次接觸到了伊斯蘭教。[33]

20世紀重新引入

編輯
 
沃爾頓·沃克中將為土耳其旅長塔赫辛·亞齊奇英語Tahsin Yazıcı授銀星(1950年12月15日)。

朝鮮戰爭中,土耳其聯合國的指揮下派出了大批軍隊援助韓國,這些部隊叫土耳其旅。除了在戰場上的貢獻,土耳其人還協助了人道主義工作,幫助戰爭孤兒運營戰時學校。戰爭結束後不久,一些土耳其人留下來教韓國人認識伊斯蘭教。1955年,早期的皈依者成立了韓國穆斯林協會,還在當時建立了第一座韓國清真寺。[33] 1967年,「韓國穆斯林協會」發展成「韓國穆斯林聯盟」。[4]

今天

編輯

韓國

編輯

1962年,馬來西亞政府提供了33,000美元的贈款,用於在首爾建造一座清真寺。但是,由於受通貨膨脹的影響,這個計劃告吹了。[4] 1976年,首爾中央清真寺在首爾的梨泰院附近建成。今天,在釜山安陽光州全州大邱和開城也都建立了清真寺。據韓國伊斯蘭學會會長李熙洙(이희수)介紹, 大約有10,000名穆斯林(主要是外國工人)生活在韓國境內。[34]

首爾三角地站附近還有胡塞尼亞英語Hussainiya(指什葉派紀念儀式的會堂), 供大家禮拜和紀念穆罕默德的外孫穆罕穆德的外孫侯賽因。大邱也有一個胡塞尼亞。[35]

但直到20世紀70年代,當時韓國與許多中東國家的經濟聯繫變得突出,對伊斯蘭教的興趣開始回升。一些韓國人在沙特阿拉伯工作並皈依伊斯蘭教,當他們完成了他們的勞動期限並回到韓國,他們帶動本土穆斯林的數目。然而與韓國本土的佛教道教基督宗教相比,伊斯蘭教在韓國信仰人口比例仍算少數。

韓國穆斯林基金會(KMF)表示,於2009年3月開辦第一所伊斯蘭小學——蘇爾坦·本·阿卜杜勒·阿齊茲親王小學(Prince Sultan Bin Abdul Aziz Elementary School),目的是為了幫助身在韓國的外國穆斯林通過官方學校課程來了解他們的宗教信仰。除了小學之外,目前還在計劃開設伊斯蘭文化中心、伊斯蘭中學和伊斯蘭大學。沙特阿拉伯駐首爾總領事阿卜杜拉·艾凡代表沙特阿拉伯政府向KMF投資50萬美元。[36]

1990年,在伊斯蘭小學正式成立之前,一所名為蘇丹·本·阿卜杜勒·阿齊茲·馬德拉薩(Sultan Bin Abdul Aziz Madrassa)的伊斯蘭學校臨時代替教學,使外國的穆斯林兒童有機會學習阿拉伯語、伊斯蘭文化和英語。

韓國的許多穆斯林說,他們不同的生活方式使他們在社會上比其他人更引人注目。不過,他們最關心的是9.11恐怖襲擊後他們所感受到的偏見。[37] 韓國面向外國人的有限電視台——阿里郎電視台,對韓國境內的Imam Hak Apdu和伊斯蘭教進行過九分鐘的報道。[38]

來自巴基斯坦孟加拉國的移民工人占穆斯林人口的很大一部分。2002年,《韓國時報》報道的韓國穆斯林人數為4.5萬人,[27] 而美國皮尤研究中心估計,到2010年,韓國穆斯林人口可達7.5萬人,或每五百個人中就有一位是穆斯林。[39]

圖片

編輯

朝鮮

編輯

美國皮尤研究中心估計,2010年朝鮮有3,000名穆斯林,相比1990年的1000名人數有所上升。[39] 除此之外,伊朗駐朝鮮平壤大使館設有阿拉赫曼清真寺。[40]

參考文獻

編輯

註釋

編輯
  1. ^ Won-sup, Yoon. Muslim Community Gets New Recognition. islamkorea.com. [2018-0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6-13). 
  2. ^ Foreign Minister to Host 14th Iftar Dinner. June 21, 2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6月27日). 
  3. ^ 3.0 3.1 Grayson, James Huntley. Korea: A Religious History. Routledge. 2002: 195. ISBN 0-7007-1605-X. 
  4. ^ 4.0 4.1 4.2 4.3 4.4 4.5 Baker, Don. Islam Struggles for a Toehold in Korea. Harvard Asia Quarterly. Winter 2006 [2007-04-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5-17). 
  5. ^ Lee (1991) reviews the writings of more than 15 Arabic geographers on Silla, which most refer to as al-sila or al-shila.
  6. ^ Lee (1991, pp. 27-28) cites the writings of Dimashqi, al-Maqrisi, and al-Nuwairi as reporting Alawid emigration to Silla in the late 7th century.
  7. ^ Lee (1991, p. 26) cites the 10th-century chronicler Mas'udi.
  8. ^ These were found in the tomb of Wonseong of Silla, d. 798 (Kwon 1991, p. 10).
  9. ^ Islamic Korea - Pravda.Ru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09-02-06.
  10. ^ Keith Pratt, Richard Rutt, James Hoare. Korea: A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Dictionary. Routledge. 1999: 36. ISBN 0-7007-0464-7. 
  11. ^ Haque, Dr Mozammel. Islamic Monitor: Islam and Muslims in Korea. 2011-02-03 [2018-0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13). 
  12. ^ Keith Pratt, Richard Rutt, James Hoare. Korea: A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Dictionary. Routledge. 1999: 189. ISBN 0-7007-0464-7. 
  13. ^ Frederick W. Mote. Imperial China 900-1800.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3: 490–. ISBN 978-0-674-01212-7. 
  14. ^ Harold Miles Tanner. China: A History: Volume 1: From Neolithic cultures through the Great Qing Empire 10,000 BCE–1799 CE. Hackett Publishing Company. 12 March 2010: 257–. ISBN 978-1-60384-564-9. 
  15. ^ Harold Miles Tanner. China: A History. Hackett Publishing. 13 March 2009: 257–. ISBN 0-87220-915-6. 
  16. ^ Peter Kupfer. Youtai - Presence and Perception of Jews and Judaism in China. Peter Lang. 2008: 189–. ISBN 978-3-631-57533-8. 
  17. ^ Young Kyun Oh. Engraving Virtue: The Printing History of a Premodern Korean Moral Primer. BRILL. 24 May 2013: 50–. ISBN 90-04-25196-0. 
  18. ^ George Qingzhi Zhao. Marriage as Political Strategy and Cultural Expression: Mongolian Royal Marriages from World Empire to Yuan Dynasty. Peter Lang. 2008: 24–. ISBN 978-1-4331-0275-2. 
  19. ^ Morris Rossabi. China Among Equals: The Middle Kingdom and Its Neighbors, 10th-14th Centuri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3: 247– [2018-01-20]. ISBN 978-0-520-0456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2-04). 
  20. ^ Haw, Stephen G. The Semu ren in the Yuan Empire - who were they?. [2018-0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17). 
  21. ^ Kwang-gyu Yi. Kinship system in Korea. Human Relations Area Files. 1975: 146. 
  22. ^ David M. Robinson. Empire's Twilight: Northeast Asia Under the Mongol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9: 315– [2018-01-20]. ISBN 978-0-674-03608-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21). 
  23. ^ Angela Schottenhammer. The East Asian Mediterranean: Maritime Crossroads of Culture, Commerce and Human Migration. Otto Harrassowitz Verlag. 2008: 138– [2018-01-20]. ISBN 978-3-447-05809-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03). 
  24. ^ SEN, TANSEN. 2006. 「The Yuan Khanate and India: Cross-cultural Diplomacy in the Thirteenth and Fourteenth Centuries」. Asia Major 19 (1/2). Academia Sinica: 317.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https://www.jstor.org/stable/41649921?seq=17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25. ^ http://www.sino-platonic.org/complete/spp110_wuzong_emperor.pdf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p. 15.
  26. ^ (Miya 2006; Miya 2007)
  27. ^ 27.0 27.1 Islam takes root and blooms. The Korea Times. 22 November 2002 [2006-03-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5-02). 
  28. ^ Moving beyond the green blur: a history of soju. JoongAng Daily. [2018-0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5-13). 
  29. ^ History of Soju. Doosan Encyclopeida. (原始內容存檔於December 7, 2008) (韓語). 
  30. ^ Yunli Shi. The Korean Adaptation of the Chinese-Islamic Astronomical Tables. Archive for History of Exact Sciences (Springer). January 2003, 57 (1): 25–60 [26–7]. ISSN 1432-0657. doi:10.1007/s00407-002-0060-z. 
  31. ^ Yunli Shi. The Korean Adaptation of the Chinese-Islamic Astronomical Tables. Archive for History of Exact Sciences (Springer). January 2003, 57 (1): 25–60 [30]. ISSN 1432-0657. doi:10.1007/s00407-002-0060-z. 
  32. ^ Harvard Asia Quarterly - Islam Struggles for a Toehold in Korea. 2008-05-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5-16). 
  33. ^ 33.0 33.1 About Seoul: Way of Life. Seoul City government website. [2006-03-20]. (原始內容存檔於February 8, 2006). 
  34. ^ The article (in Korean) at Archived copy. [2005-07-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2-09-28).  quotes Lee Hee-Soo (Yi Hui-su), president of 한국 이슬람 학회 (Korea Islam Institute), with these figures.
  35. ^ Welcome to the Frontpage!. www.kicea.net. [2018-0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1-13). 
  36. ^ https://www.koreatimes.co.kr/www/news/nation/2008/03/117_20746.html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First Muslim School to Open Next Year
  37. ^ Archived copy. [2008-1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4-29).  Life is Very Hard for Korean Muslims
  38. ^ 1802ibrahim. 이슬람 한국 - Islam in Korea. 2009-09-26 [2018-0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20) –透過YouTube. 
  39. ^ 39.0 39.1 Table: Muslim Population by Country. Pew Research Center. 27 January 2011 [14 March 2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6-02). 
  40. ^ Chad O'Carroll. Iran Build's Pyongyang's First Mosque. NKNews. 22 January 2013 [29 July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0-29). 

來源

編輯
  • Baker, Don. Islam Struggles for a Toehold in Korea. Harvard Asia Quarterly. Winter 2006 [2007-04-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5-17). 
  • Kwon, Young-pil. (1991). Ancient Korean art and Central Asia: Non-Buddhist art prior to the 10th century. Korea Journal 31(2), 5-20. [1]
  • Lee, Hee-Soo. (1991). Early Korea-Arabic maritime relations based on Muslim sources. Korea Journal 31(2), 21-3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