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化學元素
化學元素屬於維基百科自然科學主題的基礎條目第二級。請勇於更新頁面以及改進條目。 本條目依照頁面評級標準評為丙級。 本條目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
|||||||||||||||||||||||||||||||||||||||||||||||||
---|---|---|---|---|---|---|---|---|---|---|---|---|---|---|---|---|---|---|---|---|---|---|---|---|---|---|---|---|---|---|---|---|---|---|---|---|---|---|---|---|---|---|---|---|---|---|---|---|---|
|
特殊斷言需要來源引言以供查證
編輯此斷言 中国大陆1955年制定的《化学命名原则》包括了102个元素名称,1980年重新制定后包括了105个元素名称,1998年中国大陆和台湾共同确定了101-109号元素的名称。<REF name="科技术语研究17"/> <REF name="科技术语研究17-18"/> 因涉及確切時間和數量,並沒有可連結查證的內容,亦沒有quote引言,所以掛上可疑模版。--❦‽維基vs百度‽來源專題 hanteng✉ 2015年5月17日 (日) 21:31 (UTC)
新來源證據推倒蘇州的方案的基本論點
編輯#蘇州的方案基本論點如下,按原文引用分點列出
- 蘇-1 首先,關於元素是否用拉丁文統一命名的問題,看化學元素命名趣談:「瑞典化學家貝齊里烏斯首先提出,用歐洲各國通用的拉丁文來統一命名元素,從此改變了元素命名上的混亂狀況。」這是確定的事實,不容更改。而且我在相關條目列出的來源引用了中國大陸最權威的綜合性工具書《辭海》,上面確實只列出元素的拉丁文名而無其他語言,說明《辭海》也承認元素是用拉丁文統一命名的。
- 蘇-2 其次,關於IUPAC命名法,它只規定了無機化合物和有機化合物的命名規則(用英文),並未規定既有元素的命名規則(IUPAC元素系統命名法是用來命名新發現元素的,是臨時的,而且也不是用英文而是用拉丁文和希臘文的拉丁化形式),所以我不贊同在首段加入「IUPAC命名」之類的用詞,這是把化合物的命名規則衍生到元素,是原創研究。
- 蘇-3 第三,早有人提出在非英語條目中不要加入英語(這不是本人最先提出的),這種觀點已經獲得大多數人的贊同,我想也適用於元素條目,既然元素是用拉丁文統一命名的,那麼首段自然應該加入拉丁文而非英文。
現在我找到來源BBC Science的一篇文章,題目為The periodic table: how elements get their names(Internet archive[1]),裏面有些內容抄原文如下:They指的是115 known chemical elements,截至14 November 2013年[update]
- BBC-1 (元素命名選擇不斷變化混雜語言、文化、及對化學知識的理解)Their chosen names were influenced by an ever changing mix of language, culture and our understanding of chemistry.
- BBC-2 (部份元素命名有Anglo-Saxon語言源頭) Several elements' names have Anglo-Saxon language origins, including gold, iron, copper and silver.
- BBC-3 (那些元素拉丁名和符號的關係) The Latin names of these elements are commemorated in their atomic symbols, Au (aurum) for gold and Fe (ferrum) for iron.
- BBC-4 ('-um'使用及沿用) The Romans began the practise of element names ending in "-um," with Victorian scientists continuing the trend.
- BBC-5 (1947年後IUPAC的權責) Since 1947, the International Union of Pure and Applied Chemistry (IUPAC) has had the responsibility for approving elements' names, and deciding the single internationally recognised symbol for each element.
- BBC-6 (1947年前狀況)Before this, there were multiple historical occasions of elements being given several names, usually due to simultaneous discovery or uncertainty over a discovery.
- BBC-7 (元素41為例) The name of element 41 was not agreed for 150 years. It was called columbium in America and niobium in Europe until IUPAC finally decided the official name would be niobium in 1949.
- BBC-8 (IUPAC命名流程:內部至公開評議)After examination and acceptance by the division - which includes a public review period of five months - the name and symbol are then submitted to the IUPAC Council for approval."
- BBC-9 (IUPAC命名發表:期刊) The name is then published in the scientific journal Pure and Applied Chemistry.
- BBC-10 (IUPAC命名發表:實例) 補充,BBC Science的文章最後有關journal Pure and Applied Chemistry有給連結,是IUPAC的對114 116命名的新聞稿,該頁有連結至最新的週期表IUPAC_Periodic_Table-1May13
以上就是一些BBC Science的斷言,以下讓我們來看這些斷言如何推倒蘇州的方案的基本論點。--❦‽維基vs百度‽來源專題 hanteng✉ 2015年5月16日 (六) 11:28 (UTC)
- 就斷言來說
- BBC-1到BBC-4、BBC-7>蘇州-1
就斷言來說,上述BBC-1和BBC-4明顯指出,化學元素的命名受到語言、文化及人類對化學知識的瞭解的不斷混雜過程,指出了有些名字是Anglo-Saxon language,有些是Latin,有些是用了羅馬人習慣在元素名後加um,而(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科學家沿用的習慣,這些斷言挑戰了#蘇州的方案的第1論點 拉丁文統一命名 說。另外,BBC-7提及某一元素 41有150年沒有辦法統一命名,時間點為1949往前扣150年,約為1800年,可以請蘇州 再找更多來源解決是否「瑞典化學家貝齊里烏斯首先提出的拉丁文來統一命名元素」,為何不能解決元素 41的命名統一要等到1949年由IUPAC統一?注意,這也意謂著IUPAC統一過更早已發現但命名不統一的元素,而蘇州所謂瑞典化學家貝齊里烏斯的提案看似無法解決元素 41的命名統一。--❦‽維基vs百度‽來源專題 hanteng✉ 2015年5月16日 (六) 12:17 (UTC)
- BBC-5和BBC-6>蘇州-2
就斷言來說,上述BBC-5和BBC-6明白指出,IUPAC從1947年起有權責批淮元素名稱,為每一個元素決定國際通用的單一符號,此斷言完全推倒#蘇州的方案的第2論點。
- BBC-1到BBC-10>蘇州-3
就斷言來說,上述BBC-5和BBC-10明顯指出,IUPAC就是現行的國際通用的元素名稱及符號的單位,其採用的名稱混雜了各種語言文化源頭,但是有統一的結果和流程。這和蘇州-3論點「非英語條目中不要加入英語」完全無關,反之,吾人可以反問為什麼在「中文維基百科化學條目首句中不能加入國際通用的統一元素名稱及符號,一定要加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出版的辭海中的拉丁文」? --❦‽維基vs百度‽來源專題 hanteng✉ 2015年5月16日 (六) 11:51 (UTC)
- 就資料來源來說
蘇州的方案的根本判斷來源為化學元素命名趣談,是一篇科普文,其元資料如下:
- 出版物:《中學化學教學參考》
- 出版時:1988年05期
- 作者:張中
我找到的根本判斷來源為The periodic table: how elements get their names,也是一篇科普文,其元資料如下:
- 出版物:《BBC Science》
- 出版時:14 November 2013
- 作者:Christopher Brooks
我不敢直接比較《中學化學教學參考》和BBC Science哪一個比較有權威,但個人看過原文後,再按內容比較再考量出版時間,我傾向相信後者的整體描述。進一步查證這兩篇文所引用的來源,個人覺得BBC Science有引用並訪問IUPAC的內容更可信也更現代。特別就IUPAC的命名歷史的文化混雜事實和描述,我更傾向「IUPAC從1947年起有權責批淮元素名稱,為每一個元素決定國際通用的單一符號」此斷言為更具結論性的事實。
換句話說,以現代化學知識的發展及國際通用性,化學專業術語含元素名稱的,使用IUPAC雜合但一統的名稱絕對比使用蘇州的方案來的好。--❦‽維基vs百度‽來源專題 hanteng✉ 2015年5月16日 (六) 12:03 (UTC)
- (+)支持:對,這樣話才說到點子上了。要把堆在一起的平行觀點分開來,逐一討論或者批判,才能看清楚。-- SzMithrandir(留言) 2015年5月17日 (日) 14:32 (UTC)
- 謝謝鼓勵,但也有人說太長不看,或佔版面。我想不可能讓每個人都高興,但儘量不要犯錯,犯了錯知道改就是了。--❦‽維基vs百度‽來源專題 hanteng✉ 2015年5月17日 (日) 15:01 (UTC)
上面已回應,恕不再回應,孰對孰錯自有公斷
編輯上面已經回復得差不多了,孰對孰錯交給公斷,這個問題已經浪費本人和社群太多時間,我不想繼續討論下去了。Wikipedia:太長不看,我不想惹社群討厭。——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15年5月18日 (一) 08:25 (UTC)
- #蘇的三點堅持和錯誤所在,堅持錯誤對社群發展更為負面,用誤導性的投票前提和過程更傷社群,也傷社群對外的形象。--❦‽維基vs百度‽來源專題 hanteng✉ 2015年5月18日 (一) 09:19 (UTC)
- 請勿學祥林嫂,謝謝!——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15年5月18日 (一) 09:25 (UTC)
- 建議我們可以在#貝采利烏斯統一命名及IUPAC統一命名這兩問題上,做一些實事,詳見點擊連結。--❦‽維基vs百度‽來源專題 hanteng✉ 2015年5月18日 (一) 09:54 (UTC)
- 請勿學祥林嫂,謝謝!——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15年5月18日 (一) 09:25 (UTC)
關於化學元素
編輯按:以下討論[2]於 IP用戶128.112.17.154 與 蘇州宇文宙武 之間,唯原來在本人用戶頁上,所以轉存於此為更適合的地方。@128.112.17.154:請注意發言要簽名。
- 關於化學元素
蘇州說只要找到權威來源推翻《辭海》他就認,我這就給他找一個:
http://biodiversitylibrary.org/item/54032#page/68/mode/1up
這是Berzelius自己的論文。你循着連結應該看到p. 52, vol. 3. 有關元素符號的部分從51頁開始。反駁他的關鍵點有兩個:
1. Berzelius從來沒有統一過什麼元素名稱,他只是統一了元素符號,這從這一節的標題中就可以看出。
2. Berzelius使用的拉丁文名稱也並非辭海中的拉丁文名稱。特別是:氧是oxygen不是oxygenium,碳是carbonicum不是carbonium。
從這兩點就可以看出所謂辭海里的拉丁文根本就不是元素的正式名稱,也不是可靠來源,把它放在首句就是扯淡。—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128.112.17.154(對話|貢獻)加入。
- 不好意思,我還是看到了,借Hanteng君的地方回應一下IP君,因為言語涉及本人。唉喲,是真理就不要遮着掩着,曬出來讓大家都看看嘛。一來我點進去圖片根本就看不到,麻煩你給個截圖;二來如果貝采利烏斯用的拉丁文不是現在通用的拉丁文,那一定有理由啊,我也想知道原因(不過他只有這一篇論文麼,一篇論文能證明什麼);第三,我說的權威來源推翻《辭海》是說要有權威來源說《辭海》是錯的,不是權威的才行,不是找出一個來源和《辭海》的不一樣就說它是錯的,那是我們自己的對比總結,屬於原創研究。我不認為「扯淡」之類的詞語是好詞,再看到就不要怪我提報VIP了。你也知道被我發現然後會提報VIP,說明你自己都認為這是破壞行為,如果你說的真的是真理,幹嘛不敢露個真身呢,躲躲閃閃算什麼正人君子?——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15年5月16日 (六) 01:52 (UTC)
- 既然你在這裏回應了我們就明說。看來你還是願意討論的。第一,看不到圖片可能是因為網速關係。這個來源在英文維基Berzelius條目中也有引用,請戳Achievements下面chemical notation段最後的引用。如果還不能打開的話可以向別人確認。我也願意傳截圖,可惜不知道在這個系統上怎麼做,你教我一下就可以了。第二,我是在反駁你Berzelius統一以拉丁文命名化學元素這一說,事實上根本就沒有這回事。你要說那時的拉丁文跟現在通用的拉丁文不一樣這是你的原創研究。而且根本沒有「現在通用的拉丁文」這一說,因為拉丁文現在根本不通用,至少是在化學界。第三,你這個要求很無理,你的辭海2009年才出來,即使有錯也要到下一版才可能更正,沒有來源明言辭海有錯並不代表辭海就沒錯,連辭海自己的前言都說錯誤在所難免,你就那麼肯定它沒錯?—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128.112.17.154(對話|貢獻)加入。
- (~)補充你引用的3227頁是個國際原子量表,表格重點根本不在給元素正名(辭海也沒那個資格)。你再往後翻一頁,第3228頁元素周期表上就沒有元素的拉丁文名稱,你為什麼不效仿這一頁的做法呢?—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128.112.17.154(對話|貢獻)加入。
- @蘇州宇文宙武:,辭海3227頁3228頁的截圖請貼上網絡分享,再和這些來比較IUPAC_Periodic_Table-1May13[5]--❦‽維基vs百度‽來源專題 hanteng✉ 2015年5月16日 (六) 11:16 (UTC)
- @Hanteng:我覺得你不通知我和@128.112.17.154:君就自行把我們倆的私密對話移動到這裏公開是不合適的,起碼是不禮貌的。不過鑑於該問題涉及如今我們社群所關注的一個問題,我們又是站了你的討論頁討論的,我就原諒你這次。我還來不及回應,你就急迫地移動到這裏了。我已經看了那個,但是很可惜,這個根本就是貝采利烏斯論文的英譯本,貝氏是20世紀以前的瑞典人,一生一直在瑞典任教及研究,那時候英文還未成為普遍的國際通用語文,他怎麼可能用英文寫論文?況且根據英文維基提供的他的作品列表,他都是用瑞典文寫作,其中極少量的英文版都是別人從他的瑞典文版翻譯成英文的。所以這個截圖只能說明氧、碳等在當時的英文裏是這麼寫的,根本不能證明當時的拉丁文是這麼寫的,《辭海》的截圖我也沒有必要貼出來了,貼出來也是侵權。貝采利烏斯統一以拉丁文命名化學元素我已經貼出了來源,信不信由你,但你也根本反駁不了。——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15年5月16日 (六) 16:04 (UTC)
- 要說私密對話也是我和@hanteng:的好不好,既然你說不要藏着掖着就把他轉到這來了。即使hanteng不轉的話我也想轉呢。下面的我看不太懂:你是在說等號後面的單詞還是括號裏面的單詞?最後請你解釋下反駁的定義,如果是要找來源說明那篇不知哪裏來的論文是錯的我只能呵呵了。128.112.17.154(留言) 2015年5月17日 (日) 00:48 (UTC)
- (~)補充既然他自己的論文是用瑞典文寫的,那何來用拉丁文統一名稱呢?你倒給我找找他哪篇論文統一過拉丁文名稱了?話說你不是有篇論文這麼說嗎?你從它的參考文獻裏應該很容易找到的。另外你怎麼解釋41號元素命名爭議直至1949年才由IUPAC解決?不是已經統一了嗎?不要再搪塞說「肯定有原因啊,我也想知道啊。」你那篇論文裏應該有答案的。128.112.17.154(留言) 2015年5月17日 (日) 01:01 (UTC)
- (~)補充叫你貼截圖你倒不敢貼了。話說那一頁就是原子量表,根本不是什麼元素名稱表。還有那一欄就是元素在拉丁文里的名稱,沒規定在其他語言裏一定要用這個名稱。後面一頁元素周期表上就沒有拉丁文名稱,這你怎麼不拿出來說了?128.112.17.154(留言) 2015年5月17日 (日) 01:07 (UTC)
- 第一段最後看不懂在說什麼;第二段,他的論文是用瑞典文寫的,當然也能用拉丁文統一命名,我已給出來源,找論文反駁我不是我自己的責任,而是你的責任,我是看不懂瑞典文原文。至於,第41號元素鈮,雖然有命名爭議,但那是歐洲和美國的爭議,在歐洲還是統一的,最後也是統一為歐洲的鈮而非美國的鈳,殊途同歸啊。第三段,原子量表只用拉丁文沒用英文,表明元素的統一命名就是拉丁文,化學元素周期表上沒有拉丁文名稱,一是寫不下,二是前面已有沒必要,三是所用元素符號也是來自拉丁文,還是一樣的。所以,在找到權威材料說《辭海》是錯誤的之前,我沒有必要貼出來,你也不用再回復我了。PS:《辭海》已經好多版了,每版都有這個表,要說它有錯,這麼多次改版沒發現?我不信。——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15年5月17日 (日) 02:36 (UTC)
- 【所以這個截圖只能說明氧、碳等在當時的英文裏是這麼寫的,根本不能證明當時的拉丁文是這麼寫的】—— 我就是問你所謂「這麼寫的」是指等號後面的單詞還是括號裏面的單詞。
- 【他的論文是用瑞典文寫的,當然也能用拉丁文統一命名】—— 請找出論文證明他在瑞典文論文裏給元素的拉丁文名稱正名,否則就是原創研究。鑑於你手邊已經有一篇聲稱他統一命名元素的論文,這個要求不高吧?只要看這篇論文的參考文獻即可。另外我也找出了論文(而且是他自己的論文)說明他只統一了元素符號,並沒有統一元素名稱,你要反駁我的話也需要找論文說明它是錯的。對人對己不能雙重標準哦。
- 既然歐洲用法與美國不同就不是統一。反而現在IUPAC的統一命名倒是解決了這一問題(如aluminium/aluminum,sulfur/sulphur等)。
- 既然你認為元素符號來自拉丁文就可以省去拉丁文,為何還要堅持在首句加入拉丁文呢?放在後面詞源一節說明符號來源不可以嗎?
- 【每版都有這個表】—— 我不信。這個表是2007年的,難道辭海第五版(沒記錯的話是1999年出版的)會有這個表?除非你給出來源(ISBN以及頁碼)。
- P.S.估計閣下不是化學專業的,所以來科普一下,原子量的測定隨着技術的發展數值會不斷修正,所以IUPAC才會不斷推出新的原子量表,這樣舊版的數據就不準確了,所以舊版的辭海附表也就跟着不準確了。所以辭海里出現不準確的情況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128.112.17.154(留言) 2015年5月17日 (日) 03:05 (UTC)
- 第一段,你問我我問誰,又不是我翻譯的。第二段,現在不是我找資料,而是你找資料證明他不是用拉丁文統一命名的,否則你才是原創研究,你有找過他所有的論文證明他沒有用拉丁文統一命名麼?第三段,41號元素最後用了歐洲的命名,不就是用了拉丁文的名稱麼?第四段,元素符號來源於拉丁文,首段當然應該給出拉丁文全稱。第五段,我家裏有1999年縮影本的《辭海》,原子量表是1997年的,雖然數值變化了,但依然只列出元素的拉丁文名稱,沒有英文名稱,不是巧合,ISBN 9787532606306。因為我在學校,書不在我手上(如果圖書館有我可以借到),所以不知道頁碼,但你可以網上找到Pdf版的。——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15年5月17日 (日) 08:44 (UTC)
- 1.我是問你自己說的「這麼寫的」是怎麼寫的?是等號後面的樣子還是括號裏面的樣子?2.我已經找到論文證明Berzelius只是統一了元素符號,這個事實你不能否認。證明他沒有統一元素名稱的來源也已經被@hanteng:找到,見下面。還有,英文維基List of chemical elements naming controversies裏面關於命名爭議的來源多的是,不要告訴我你不懂統一的意思。3.不要迴避,你不是說這是Berzelius統一的嗎?你所說的「最後用了歐洲的名稱」可是IUPAC統一的哦,這可是英文哦,連你自己都承認的哦。4.哪有那麼多當然?你去看看辭海正文化學元素條目里,有沒有元素符號?有沒有拉丁文名稱?你這怎麼不提了呢?5.老規矩:ISBN+頁碼,缺一不可。話說網上的pdf不是侵權嗎?128.112.17.154(留言) 2015年5月17日 (日) 21:26 (UTC)
- 第一段,你問我我問誰,又不是我翻譯的。第二段,現在不是我找資料,而是你找資料證明他不是用拉丁文統一命名的,否則你才是原創研究,你有找過他所有的論文證明他沒有用拉丁文統一命名麼?第三段,41號元素最後用了歐洲的命名,不就是用了拉丁文的名稱麼?第四段,元素符號來源於拉丁文,首段當然應該給出拉丁文全稱。第五段,我家裏有1999年縮影本的《辭海》,原子量表是1997年的,雖然數值變化了,但依然只列出元素的拉丁文名稱,沒有英文名稱,不是巧合,ISBN 9787532606306。因為我在學校,書不在我手上(如果圖書館有我可以借到),所以不知道頁碼,但你可以網上找到Pdf版的。——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15年5月17日 (日) 08:44 (UTC)
- 第一段最後看不懂在說什麼;第二段,他的論文是用瑞典文寫的,當然也能用拉丁文統一命名,我已給出來源,找論文反駁我不是我自己的責任,而是你的責任,我是看不懂瑞典文原文。至於,第41號元素鈮,雖然有命名爭議,但那是歐洲和美國的爭議,在歐洲還是統一的,最後也是統一為歐洲的鈮而非美國的鈳,殊途同歸啊。第三段,原子量表只用拉丁文沒用英文,表明元素的統一命名就是拉丁文,化學元素周期表上沒有拉丁文名稱,一是寫不下,二是前面已有沒必要,三是所用元素符號也是來自拉丁文,還是一樣的。所以,在找到權威材料說《辭海》是錯誤的之前,我沒有必要貼出來,你也不用再回復我了。PS:《辭海》已經好多版了,每版都有這個表,要說它有錯,這麼多次改版沒發現?我不信。——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15年5月17日 (日) 02:36 (UTC)
- 化學元素#命名法及符號
簡單說好了,目前中文維基條目化學元素#命名法及符號並沒有任何提及貝采利烏斯 Berzelius 或 拉丁文的內容,只有IUPAC的內容,能不能請User:蘇州宇文宙武補充呢?--❦‽維基vs百度‽來源專題 hanteng✉ 2015年5月16日 (六) 10:30 (UTC)
- 首先維基不能自我參照,其次我現在沒空,第三有空當然會補充。——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15年5月17日 (日) 02:50 (UTC)
- 你倒是很有空的嘛,回我回得挺快。128.112.17.154(留言) 2015年5月17日 (日) 03:08 (UTC)
- 有空討論,沒空寫條目。——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15年5月17日 (日) 08:44 (UTC)
- 有空討論倒沒空寫條目,怪哉!128.112.17.154(留言) 2015年5月17日 (日) 21:28 (UTC)
- 有空討論,沒空寫條目。——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15年5月17日 (日) 08:44 (UTC)
- 你倒是很有空的嘛,回我回得挺快。128.112.17.154(留言) 2015年5月17日 (日) 03:08 (UTC)
TLDR的話→#蘇州不敢承認錯誤,IUPAC從1947年起有權責批淮元素名稱,包括之前有150年沒有辦法統一命名的元素41。--❦‽維基vs百度‽來源專題 hanteng✉ 2015年5月17日 (日) 05:14 (UTC)
@128.112.17.154:@蘇州宇文宙武:,已擴充清理,請參考新內容及新來源[6]。--❦‽維基vs百度‽來源專題 hanteng✉ 2015年5月18日 (一) 00:42 (UTC)
基本上,新加的 元素百科全書 Per Enghag來源,說的是:
- 瑞典化學家貝采利烏斯於1813年發展出一套簡單提案:「讓元素名稱的第一個字母作為符號!或著從名稱中取兩個字母。但取的時候應該從元素的拉丁文名字取,這樣這元素符號在所有國家都可以讀得懂了。」{{R|元素百科全書Enghag2008|page1=78|quote= J. J. Berzelius in 1813 formulated a simple, brilliant proposal: "Let the first letter in the name of the element be the symbol! Or two letters from the element's name. But select the letters from the Latin name of the element. Then it will be intelligible in all countries".}}
- 貝采利烏斯所提的新符號系統很快在歐洲和美洲受到採納,新元素的符號大多按此案原則定義,唯有元素41的命名從該元素發現後在美洲及歐洲的爭議不止,現今IUPAC於1949及1960年的決議已將元素41採用niobium和符號Nb{{R|元素百科全書Enghag2008|page1=78-9}}。
--❦‽維基vs百度‽來源專題 hanteng✉ 2015年5月18日 (一) 00:52 (UTC)
- @Hanteng: 謝謝你這個來源已經說明41號元素因為名稱爭議導致符號100多年來無法確定,這再次反駁@蘇州宇文宙武:那篇不靠譜的科普文了。我這兒還有來源,只怕蘇州招架不住。128.112.17.154(留言) 2015年5月18日 (一) 01:50 (UTC)
- @Hanteng:(*)提醒:來源頁碼可能筆誤,我手邊的版本是77-78頁。128.112.17.154(留言) 2015年5月18日 (一) 01:52 (UTC)
- (~)補充:同段文字還顯示:H、N、O等元素的拉丁文也是以gen結尾,並沒有多餘的ium。這順便也反駁了@蘇州宇文宙武:的辭海。128.112.17.154(留言) 2015年5月18日 (一) 01:55 (UTC)
- 41號元素先發現(1801年發現的是混合物未認證,1864年才正式確認)還是貝采利烏斯的規則先出現(1813年)先搞搞清楚!用後面出現的爭議證明前面的規則真的可以麼?用英文來源證明這些拉丁文沒有ium結尾,還說「反駁」了《辭海》什麼的也是醉了,你看看這些元素的拉丁文維基版本有沒有ium結尾,不會大家都錯了就你對了吧?還是那句話,你沒有找出所有貝采利烏斯的論文證明我的來源是錯的,你就無法真正反駁我的來源。基本上除了斷章取義、偷換概念你也不會其他什麼了,所以我覺得沒有必要繼續回應了。PS:侵權的pdf你也可以看啊,侵權的就不能證明原版的是哪樣了?——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15年5月18日 (一) 02:09 (UTC)
- 既然如你所說命名已經統一那麼後面怎會有爭議?我是在用後面的爭議推翻前面子虛烏有的命名規則。不要說你這都理解不了。128.112.17.154(留言) 2015年5月18日 (一) 02:45 (UTC)
- @hanteng:來源白紙黑字寫的Latin name就是沒有ium的,你自己去查,我已經盡了我的義務。128.112.17.154(留言) 2015年5月18日 (一) 02:17 (UTC)
- 麻煩你不要打開拉丁語維基這個潘多拉魔盒了好不好?一開問題一大堆:1.這是自我參照;2.那邊也沒有來源;3.隨便一點,磷是phosphorus,不是辭海上的phosphorum。128.112.17.154(留言) 2015年5月18日 (一) 02:20 (UTC)
- 我已經找到來源證明Berzelius沒有解決元素命名爭議了,你還想怎麼樣?128.112.17.154(留言) 2015年5月18日 (一) 02:22 (UTC)
- P.S.1 話說你那篇論文既然聲稱Berzelius統一了元素名稱,那你循着它的參考找應該很容易找到是哪篇論文統一的吧?(要不要我把你極力迴避的事實點破啊?)128.112.17.154(留言) 2015年5月18日 (一) 02:25 (UTC)
- P.S.2 既然你那麼容易就在網上找到pdf了那就順便把ISBN和頁碼發一下唄,舉手之勞有那麼難嗎?128.112.17.154(留言) 2015年5月18日 (一) 02:26 (UTC)
- P.S.3 你要說我斷章取義得有證據,比如說(在合理使用的範圍內)把上下文貼上來說明原文不是這個意思。否則你的指責就是無中生有。128.112.17.154(留言) 2015年5月18日 (一) 02:45 (UTC)
- 我不想怎麼樣。我們在這裏爭辯,無論如何都是自說自話,孰對孰錯不是我們自己說了算的,要社群公斷,而投票就是社群的公斷,社群會判斷我們誰在狡辯,誰是真的在理。所以我覺得沒有必要繼續爭下去,見仁見智是不可能有結果的,還佔用社群大量的精力和空間。PS:我看見過家裏的原版1999年《辭海》確實有那個表,就沒有必要下pdf了,而且那個pdf很大的,要費我很多流量,流量要錢的。我可以抽空去看看圖書館裏有沒有,你也可以自己去看一看。——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15年5月18日 (一) 03:25 (UTC)
- 知道自說自話就好。你開這個投票本身就是自說自話:@Alexander_Misel:都己經在說投票不能代替討論了,可見不是每個投了票的人都支持你就這種問題開投票的。128.112.17.154(留言) 2015年5月18日 (一) 03:37 (UTC)
- 是啊,我們都是自說自話,所以需要社群來檢驗,所以要投票。你要搞清楚,AM是在說Hanteng不是我,如果他反對我開投票幹嘛還支持我?不要試圖揣測他人的心思。好了,廢話不多說,等着投票的結果吧。——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15年5月18日 (一) 05:28 (UTC)
- 你也不要揣測他人的心思了好嗎?他說的是整件事就不應該用投票來解決。投票,投票,你自己開個投票自己玩去。128.112.17.154(留言) 2015年5月18日 (一) 16:40 (UTC)
- 是啊,我們都是自說自話,所以需要社群來檢驗,所以要投票。你要搞清楚,AM是在說Hanteng不是我,如果他反對我開投票幹嘛還支持我?不要試圖揣測他人的心思。好了,廢話不多說,等着投票的結果吧。——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15年5月18日 (一) 05:28 (UTC)
- 知道自說自話就好。你開這個投票本身就是自說自話:@Alexander_Misel:都己經在說投票不能代替討論了,可見不是每個投了票的人都支持你就這種問題開投票的。128.112.17.154(留言) 2015年5月18日 (一) 03:37 (UTC)
- 我不想怎麼樣。我們在這裏爭辯,無論如何都是自說自話,孰對孰錯不是我們自己說了算的,要社群公斷,而投票就是社群的公斷,社群會判斷我們誰在狡辯,誰是真的在理。所以我覺得沒有必要繼續爭下去,見仁見智是不可能有結果的,還佔用社群大量的精力和空間。PS:我看見過家裏的原版1999年《辭海》確實有那個表,就沒有必要下pdf了,而且那個pdf很大的,要費我很多流量,流量要錢的。我可以抽空去看看圖書館裏有沒有,你也可以自己去看一看。——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15年5月18日 (一) 03:25 (UTC)
- 41號元素先發現(1801年發現的是混合物未認證,1864年才正式確認)還是貝采利烏斯的規則先出現(1813年)先搞搞清楚!用後面出現的爭議證明前面的規則真的可以麼?用英文來源證明這些拉丁文沒有ium結尾,還說「反駁」了《辭海》什麼的也是醉了,你看看這些元素的拉丁文維基版本有沒有ium結尾,不會大家都錯了就你對了吧?還是那句話,你沒有找出所有貝采利烏斯的論文證明我的來源是錯的,你就無法真正反駁我的來源。基本上除了斷章取義、偷換概念你也不會其他什麼了,所以我覺得沒有必要繼續回應了。PS:侵權的pdf你也可以看啊,侵權的就不能證明原版的是哪樣了?——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15年5月18日 (一) 02:09 (UTC)
普林斯頓的IP君又粗線了...你真不用id登陸上來麼orz廢話少說,見Special:diff/35761821 -- SzMithrandir(留言) 2015年5月18日 (一) 04:17 (UTC)
辭海IUPAC比一比
編輯接續#辭海做為來源的問題的討論,讓我們來嚴肅地比一比辭海及IUPAC,我想我們或許可以同意以下問題和比較方向:
- 問題:在具專業術語的條目中,國際通用的術語要如何選擇來源納入條目首句?此專業術語的提供應該是一個還是多個?哪個來源為專業權威的,具有控制詞彙表經過權威認定減少一般人類語言的歧義問題,從而保證一致性(此為專業術語原則性問題)?哪一種專業術語來源符合維基百科:避免地域中心?哪一種來源一般的維基編輯可以快速方便查(近用性為額外便利問題,非原則性問題)?
- 比較方向:#專業權威、#控制詞彙表、#避免地域中心、#近用性
以下分點一一比較。--❦‽維基vs百度‽來源專題 hanteng✉ 2015年5月16日 (六) 07:51 (UTC)
專業權威
編輯本人的研究背景為知識社會學和資訊科學,所以對知識專業權威的建立和國際化有一點點瞭解,所以簡單按我們個別維基人可以查證的以下事實來說,顯然IUPAC在專業權威遠遠勝出辭海作為化學專業術語的來源
- 分別位於中華民國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中國化學會都是IUPAC的會員,兩個中國化學會網站都有介紹推廣IUPAC的活動,包括像今年將在韓國IUPAC年會、徵求具有化學教育意義的標誌(Logo)活動(離題一下 歡迎大家參與)
- 中國化學會以IUPAC的國際專業術語為本,對相關化學知識建立中文命/譯名,參見化合物的系統命名有基本的規則。最主要的就是國際純化學和應用化學聯合會(International Union of Pure and Applied Chemistry,IUPAC)所頒佈的IUPAC命名法,有1979和1993年兩個版本(網址http://www.acdlabs.com/iupac/nomenclature)。另外,在我國,中國化學會也規定了有機化學命名原則(當然還有無機化學命名原則),該原則是1980年中國化學會根據日內瓦命法及IUPAC系統命名法的原則,結合我國文字特點而制定的。(此文中的我國指PRC)
- 全世界最大最完整的開放化學資料庫pubchem,有完整的權威列表及代碼,不但列出各種名字,其中3.1.1 更單獨列出IUPAC命名,如氧,但並沒有什麼拉丁文,新拉丁文的東西
- 國際公約關於化學的亦用IUPAC命名為權威(見#鹿特丹公約也用IUPAC非蘇州宇文宙武的化學聖經),這涉及的控制詞彙表的國際公法使用。
那麼我們可以問辭海是不是位於中華民國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中國化學會會員或組織使用或編輯的,就算有,是不是IUPAC的組織會參考使用的?為什麼全世界最大最完整的開放化學資料庫pubchem沒有 辭海 用的拉丁文或新拉丁文(按全能全知的辭海信仰者 蘇開頭 用戶 所說)?那麼國際公約關於化學品的管制為什麼要使用IUPAC命名而非拉丁文來管制化學品?--❦‽維基vs百度‽來源專題 hanteng✉ 2015年5月16日 (六) 08:27 (UTC)
控制詞彙表
編輯關於控制詞彙表,我的資訊科學可以說很多東西說不完,不過最簡單的說法就是,在一個特定或一般的知識領域,一群專家權威認定專業術語,減少一般人類語言的歧義問題,從而保證一致性,用途則很明顯,是在於科學文獻統一用詞和索引的齊一性,最近數位及網絡科技的發展這些廣泛被數字編碼化並用於各種元資料。
同樣地簡單按我們個別維基人可以查證的以下事實來說,顯然IUPAC在專業權威遠遠勝出辭海作為化學專業術語的控制詞彙表
- 全世界最大最完整的開放化學資料庫pubchem,有完整的權威列表及代碼,而其中一關鍵欄位正是IUPAC命名
- 命名學(en:Nomenclature)和控制詞彙表關係密切,這本專書 ref name="RaywardBowden2004" W. Boyd Rayward; Mary Ellen Bowden. The History and Heritag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formation Systems Proceedings of the 2002 Conference. Information Today, Inc. 1 January 2004: 189–. GGKEY:HGNEKTWDT48. 中就有一文提到化學的Nomenclature and Vocabulary Control命名學和詞彙控制的發展和主要貢獻者。該文題名為Indexing and Index Editing at Chemical Abstracts before the Registry System,我想這種專業文獻索引的需求是很清楚的用了不少IUPAC的命名。
- 此本書不但在生醫/化學領域的資訊處理和自然語言處理方面,提到ChEBI、PubChem做為化學taxonomy 及專業術語開放公開來源,更提到DrugBank資料庫亦用IUPAC化學名、並連結至其他資料庫 ref name="Violaine2009" Prince, Violaine. Information Retrieval in Biomedicine: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for Knowledge Integration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for Knowledge Integration. IGI Global. 31 March 2009: 87. ISBN 978-1-60566-275-6.
- 這項元資料計劃[7]使用了4個專業來源做為該計劃的控制詞彙表,其中2個是IUPAC的命名。
- 新元素命名如鉝和鈇的國際通用名稱,是IUPAC 拍板的
我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open linked data的發展,更不期待大家清楚和維基百科和Wikidata相關的open linked data的應用和研究,但簡單說維基百科的資料的潛在互連性就在這些控制詞彙的應用,我想就控制詞彙表來說IUPAC的精確度、廣度、資料開放程度及更新速度是遠遠超過辭海。
就算我們不鳥資訊科學和維基開放知識的發展,就從讀者使用便利性出發,在首句提供辭海中的所謂「新拉丁文」,是否對維基讀者進一步查找國際學會的專業資料庫、期刊、出版物有幫助?還是使用有更完整、更富連結性、更高度索引的IUPAC命名?
分別從人和機器的閱讀處理的角度,使用IUPAC命名列於首句做為控制詞彙的介紹是合理的結論,這我就不知道為什麼蘇一直要堅持排擠IUPAC而採用具有地域限制的辭海,這對我做為一位知識社會學和資訊科學背景的研究者來看,我真的不懂 蘇 在此事的錯誤堅持所在。(唯一的解釋,我從我早期國族主義研究的知識應用在 蘇 最近的一連串編輯行為及發言,和其用戶頁User_talk:蘇州宇文宙武User:蘇州宇文宙武,顯見其國族主義的堅持大於對知識的堅持,所以我再一次有這些證據認為他反智。)--❦‽維基vs百度‽來源專題 hanteng✉ 2015年5月16日 (六) 09:05 (UTC)
避免地域中心
編輯維基百科:避免地域中心是方針,我已在#辭海做為來源的問題點出《辭海》作為中文詞書,僅有中國大陸的觀點,台灣還有其他修訂本和中文詞書。
顯然IUPAC在避免地域中心遠遠勝出辭海作為化學專業術語的來源,按以下事實
顯然在化學相關條目,User:蘇州宇文宙武在首句排擠IUPAC命名,僅用《辭海》是違反維基百科:避免地域中心的作法。--❦‽維基vs百度‽來源專題 hanteng✉ 2015年5月16日 (六) 09:15 (UTC)
近用性
編輯近用性只是一個便利性,並非原則問題,但我們仍可以簡單問:
在所有維基百科維輯用戶或使用用戶來說:
- 有多少人可以取得《辭海》這本書來查看?
- 有多少人可以使用PubChem網站 ?
User:蘇州宇文宙武的論點謬誤之一是宣稱IUPAC主要對化合物命名,而沒有對元素有統一命名,我已就新元素命名如鉝和鈇的國際通用名稱,是IUPAC 拍板的打破這謬誤,而PubChem網站 雖然是以化合物資料庫為主但亦有收錄關於原子的各項命名、相關物、相關知識庫,如[氧,而其中單一的權威命名就是IUPAC命名。
我想就近用性來說,對大多數人來說PubChem網站 比《辭海》來的方便這是沒什麼好爭議的。User:蘇州宇文宙武的問題也許是心理有一個逢英文必反的障礙,但IUPAC命名又不一定是英文,這我就不知道為什麼要捨棄一個方便現代專業知識近用的國際控制詞彙,去用一個前啟蒙時代發展出的新拉丁文,而且還是多手傳播至一個地域性的《辭海》裏面?這到底是方便了誰?不方便了誰啊?維基百科的目標不是開放知識嗎?--❦‽維基vs百度‽來源專題 hanteng✉ 2015年5月16日 (六) 09:30 (UTC)
蘇州的統一回應
編輯首先感謝User:Hanteng君不辭辛苦,長篇累牘對我進行「批駁」,如果是對的我當然會接受,但我看到的只是偷換概念和無中生有。這樣佔據客棧的大部分空間,不但是浪費社群的資源,也是擾亂社群的焦點,殊不可取。Hanteng君還忘了Wikipedia:太長不看,幾乎沒有人有閒暇來看你的長篇大論,所以還是我的方案立竿見影。現在北京時間已經凌晨,有些晚了,明天還有事,就回應到這裏,具體的我明天辦完事將統一回應。我不像Hanteng君那樣已經畢業了,找到工作了,可以有大把時間放在這裏,我還沒正式畢業呢,畢業季事情尤其多,還請各位見諒哦。各位晚安!——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15年5月16日 (六) 16:12 (UTC)
蘇州兄,我簡短說下:
- 我覺得你對廣大「英文黨」過於不信任。當代科技類領域,通用的肯定是英文,這也是為什麼在大多數科技條目中首段會標出英文(當然也考慮到不同地區和行業的各種譯法不一致的問題);同理,在元素條目中,可能有必要在首段亮出英文(我指英文和拉丁文不同的情況)。這個我們可能應當投票解決。
- 至於比較近和最近命名的元素,雖然構詞法仍然採取了拉丁文,但真的算是「新拉丁文」嗎?新拉丁文,是那段歷史特有的產物,19世紀後期和20世紀就基本沒有繼續在自然科學中使用了。可以對比植物學條目,是否有逢名便標「拉丁文」的情況,都是說「學名」吧(大白菜)?這也是為什麼我和多人提到了「IUPAC名稱」「ISV(國際科技詞彙)」等說法;但現在,我個人覺得什麼都不要標。這個不應該投票解決。
- 再說《辭海》——作為綜合性工具書,的確一般來講夠權威夠標準。但是,認真地說,《中國大百科全書》是不是更權威呢?IUPAC的標準是不是更專業呢?而且,咱們就事論事,辭海對元素的負責程度有多高?是辭海的核心內容嗎?【題外:我初中時候用的是外研社的《漢英雙語大詞典》(具體書名不太確定),不知蘇州兄知不知道這本,後面附錄里有一個專門的表格,羅列了元素的拉丁文和英文。辭海也是這樣麼?】 以下我引用我們在樓上的對話:
- 氧正式命名的時候IUPAC何在?請拿出更權威的證據推翻《辭海》的正確性,比如說有權威證據證明《辭海》有關元素的拉丁文命名是錯誤的,否則就是血口噴人。——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15年5月15日 (五) 13:44 (UTC)
- 蘇州你這就沒有邏輯了。為什麼可以用氧來駁倒Lv和Fl?而且氧並不是最好的例子吧?
- 所以這就是我為什麼把方案分成四份,對不同類型的情況使用不同的方針。很明顯,這個事情沒有辦法一刀切的。蘇州你如果非要堅持這樣(一刀切)就等於是給拉丁文製造不利了。-- SzMithrandir(留言) 2015年5月16日 (六) 04:42 (UTC)
- 確實紙質出版的《辭海》有一定的滯後性,沒有出版的內容我們可以不用管,但IUPAC的命名也沒說自己不是拉丁文,已經出版的內容還是可以一刀切的,畢竟已經出版的內容涵蓋現有元素的絕大部分。——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15年5月16日 (六) 05:33 (UTC)
- 我覺得有一點我要堅決堅持:維基百科是一個百科全書,他的編輯過程,雖然不允許發表原創研究,但他的格式、內容選取、整體(整個站點)佈局安排,都應當由編者決定;當然傳統的百科全書肯定有很高的參考駕駛,可這並不意味着《辭海》(或者中國大百科等等)就是百科編纂的權威。尤其在這裏,化學元素的外文名稱之所以包含進來(中文維基),就是為了給讀者提供更多有用的有趣的相關信息,引導和鼓勵讀者去發現真正的、正確的知識。在這個原則下,與非外文化(尤其非英文化)的原則並行不悖的情況下,加上並無化學專業來源說明當代化學元素命名的標準是拉丁文(拉丁文倒是有一套完整的元素名稱,但英法德俄中誰沒有呢?),那首段標註的外文是何種,就不是死的、一刀切的,而是由編輯具體斟酌決定的。所以咱們的投票,是為了在局部(元素名稱的情況相似)形成統一口徑,並不是「哦,讀者/領導/jimmy要來檢查工作,我們要把這些條目擺齊」這樣的。【第三條說得比較多,望簡閱】-- SzMithrandir(留言) 2015年5月16日 (六) 21:40 (UTC)
- @SzMithrandir:這一欄我是回應Hanteng對我的指責的,我還沒有具體回應,你為何來此插一腳?我現在事多,沒有空一下子回覆你們兩位,所以請另開討論。另外,你說對了,我對廣大「英文黨」非常不信任,因為他們動不動就加英文,連跟英文無關的都加(如User:Alfredo ougaowen在東方狍、亞得里亞海和意大利半島等條目中所做所為,明明跟英文無關,而且原來也沒與英文,他還要加英文),我就是要把他們「趕盡殺絕」(不要誤解,我的意思是去除他們所添加的毫無意義的英文)。——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15年5月17日 (日) 02:44 (UTC)
- 但你們主要也是在說方針的事啊,辭海啊啥的。你要是想跟hanteng專門說話,那我可以不說話;我無意「圍攻」。我是沒有立場的,我只追求知識,百科全書式的。-- SzMithrandir(留言) 2015年5月17日 (日) 03:36 (UTC)
- @蘇州宇文宙武:提醒閣下,不要為闡釋觀點而擾亂維基百科,閣下也不增修修目,就單純進行思想審查,不進行討論,就一味的根據自己的觀點來刪除不合你意的;如果其他編輯不支持你的看法,閣下就反覆回退到發生編輯戰,再通知相關管理員來幫忙鎖上條目或是封禁用戶,反覆騷擾編輯,直到他放棄編輯為止。這種作為實在不可取。再者,閣下所說的毫無意義英文,完全出自於地域觀點,不是所有來源都來自於中文,我參與編輯的許多條目,都缺少中文來源,如果沒有英文,很難查閱到足夠資料來繼續擴充條目,加上英文也就是為了這個目的。--Alfredo ougaowen(留言) 2015年5月17日 (日) 03:14 (UTC)
- 是啊,這是這個事情的另一方面了。「維基百科是大家的,人人都有責任監督」 vs 「這個條目是我主要負責的,你不要尾隨我專門針對我」,這個正反題倒是難以決定;但是,事情的態勢是隨人而變化的,天平最終會倒向一邊。話不能說過,事不能做過;一味的戰線擴大化只能是強弩之末,更不提事情(方針)本身的對錯的相對性了。-- SzMithrandir(留言) 2015年5月17日 (日) 03:36 (UTC)
正式的統一(:)回應:很抱歉,User:Hanteng一下子長篇累牘太多,我怎麼可能一下子回應得過來?我不像他這麼閒,畢業了找到工作了就沒事了,我還有很多事。
其實這個問題很容易解釋,所謂IUPAC規定的化學元素的名稱到底是不是英文名,或者說IUPAC到底有沒有規定化學元素的統一名稱,我們是不是一定要遵守IUPAC的命名?答案是很確定的,因為同樣反對我方案的User:Mewaqua給了我一份IUPAC的pdf文件Nomenclature of Inorganic Chemistry IUPAC Recommendations 2005,他讓我留意Nomenclature of Inorganic Chemistry IUPAC Recommendations 2005第248頁Table I。但事實是,這個Table1不過列出了元素的英文名而已,沒有強制各個國家對元素進行自己的命名。Hanteng口口聲聲說IUPAC命名不一定是英文,但事實是它列出的元素名稱確實是英文而不是其他文。而根據Table I以及對於化合物中各元素原子的命名規則(見Pdf第46-47頁),它只是建議其他語言中所用的原子的名稱儘量與表中的英文名稱相似,同樣承認過去的非英文命名且與英文名稱相差較大的其他語言中的原子名稱,也就是說它並不規定元素一定要用英文,更沒有規定非英語國家和地區的元素也要以英文為標準或者使用英文名稱。因為這個組織是規範化合物命名而非命名元素的(元素命名交給發現者),要規範化合物的英文命名自然要先列出化合物組成各元素的英文名,不過也就僅此而已。大多數元素是在這個組織成立前就命名了的,而且使用的統一規範命名就是拉丁文,由貝采利烏斯規定的,否則按照Hanteng他們的說法今天化學元素的符號也不是從拉丁文名稱而是從英文名稱中來了,我上面早已給出來源,這是鐵一般的事實,要信不信都隨大家。所以我再說一遍,這個table不具有約束力,仍然應該用拉丁文命名,這不是什麼《辭海》和IUPAC哪個權威的問題,而是正本清源的問題。元素符號與元素名稱當然是兩回事,但前者來源於後者相信沒人會否認。IUPAC自己也說了,對於之前已經命名的尤其是非英語且和英語差別較大的命名,它們是表示尊重的,所以Hanteng所提出的統一用「IUPAC命名」的方式一來有原創研究之嫌,二來根本無法做到統一。而且大家看化學元素條目,上面赫然寫着:「在1918年後,國際上元素的英文名稱是通過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討論決定的。」IUPAC規定的只是英文名稱哦,雖然不能自我參照,但也是有來源的,這可不是我寫的哦。(為防止編輯衝突,先寫一段保存)——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15年5月17日 (日) 15:17 (UTC)
- 哈哈,又來一說「元素命名交給發現者」,說好的「Berzelius統一命名」呢?「鐵一般的事實」鏽掉了?如果IUPAC命名沒有約束力、沒有統一,那麼辭海的拉丁文名更沒有約束力,甚至連建議都不是;更沒有統一,否則Berzelius用的拉丁文怎麼會和辭海上的拉丁文不同呢?還有你要正本清源的話有詞源段落讓你正本清源去,真要正本清源的話氧、磷、鉻等可是希臘語哦。128.112.17.154(留言) 2015年5月17日 (日) 21:38 (UTC)
- 元素命名交給發現者是IUPAC成立後,貝采利烏斯統一命名時IUPAC成立前,你先搞清楚時間問題。什麼用的拉丁文不同,不是找了一篇英譯版的論文就可以證明的。你其他的質疑也不過是斷章取義,偷換概念罷了。另外請不要在我留言每段下留言,我是統一回應Hanteng的質疑,不要打亂我的格式。——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15年5月18日 (一) 02:17 (UTC)
- 你要搞清楚時間順序:Berzelius在世的時候元素只發現了一半,他怎麼可能統一所有元素名稱呢?連已經發現的鈮都統一不了。還說那篇文章是英譯版,說明你根本沒看過全文,那篇文章就是Berzelius用英文寫的好不好?128.112.17.154(留言) 2015年5月18日 (一) 16:45 (UTC)
- 元素命名交給發現者是IUPAC成立後,貝采利烏斯統一命名時IUPAC成立前,你先搞清楚時間問題。什麼用的拉丁文不同,不是找了一篇英譯版的論文就可以證明的。你其他的質疑也不過是斷章取義,偷換概念罷了。另外請不要在我留言每段下留言,我是統一回應Hanteng的質疑,不要打亂我的格式。——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15年5月18日 (一) 02:17 (UTC)
然後,關於IUPAC與《辭海》的權威性問題。IUPAC只規定化學元素的英文名稱,也就是說它的英文命名只在英語國家具有權威性,在非英語國家並不具有權威性,它不能強制非英語國家使用元素的英語名稱,上面已經論證過,我就不多說了。而《辭海》在中文世界的權威性是毋庸置疑的,它是幾乎囊括所有領域(包括化學)的權威工具書,所以在中文世界《辭海》的權威性當然大於IUPAC,《辭海》的原子量表(各版都是,大家可以自己去查)只列出元素的拉丁文名稱而沒有英文及其他名稱,顯然說明在中文世界不需要額外的英文,拉丁文名才是化學元素及其符號的鼻祖,這也是當初貝采利烏斯所規定的。其實這就又牽扯到中文維基要不要添加英文的問題,Hanteng等一心想在與英文世界無關的條目中加入英文,並以」方便編輯「,」國際通用「等等為藉口,把刪除英文視為妨礙編輯,那我可以說,為什麼不在中文下面加上中文的英譯,這樣豈不更方便?這樣的話,中文維基改名叫漢英或者英漢維基好了。我再次重申,在與英文世界無關的條目中不要加入英文,這裏是中文維基,要看英文請轉英文維基。(為防止編輯衝突,寫一段保存一段)——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15年5月17日 (日) 15:31 (UTC)
接着,有關地域中心問題,完全是莫須有的問題。上面已經說過,IUPAC只規定元素的英文名(很多還是在它成立前就確定的),沒有規定元素的中文名,更沒有規定中文世界要使用元素的哪種語文的名稱,這和兩岸化學都屬於IUPAC成員完全沒有關係。既然《辭海》是大陸出版的(貌似台灣也出版)權威工具書,它對於化學元素的名稱(包括只用中文名和拉丁文名的列表方式)的規定當然也是權威的。《辭海》在台灣也出版,Hanteng是台灣人,也可以查一下,看看我說的對不對啊。這完全沒有什麼地域中心的問題。(為防止編輯衝突,寫一段保存一段)——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15年5月17日 (日) 15:42 (UTC)
最後,所謂近用性問題。Hanteng試圖用PubChem網站壓倒《辭海》,但事實是這個網站是個美國網站,它用IUPAC規定的英文名稱一點也不奇怪。Hanteng說對大多數人來說PubChem網站 比《辭海》來的方便這是沒什麼好爭議的,這確實沒有錯,但這裏是中文維基,為何要用英文網站證明在中文維基使用英文的合理性?這跟方便不方便沒有任何關係。在中文世界,美國的英文網站如何壓倒中文的《辭海》?這個問題其實跟上一個問題是同一性質的,我就不贅述了。所謂近用性問題,也是Hanteng想當然的莫須有問題。(為防止編輯衝突,寫一段保存一段)——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15年5月17日 (日) 15:54 (UTC)
多說幾句,Hanteng說新元素命名如鉝和鈇的國際通用名稱,是IUPAC 拍板的,從而打破我的」謬誤「。其實我沒有什麼」謬誤「,因為這兩個元素是由發現者命名的而不是IUPAC命名的(具體看條目就知道了),IUPAC所做的只是批准命名,確定命名的有效性,這與由IUPAC來命名是兩碼事。而且我在上面也說了,現在重複一遍,由Mewaqua提供的pdf表明,IUPAC自己也說了,對於之前已經命名的尤其是非英語且和英語差別較大的命名,它們是表示尊重的,而且許多元素的命名是在IUPAC成立前早已命名的,IUPAC只能規範這些已經命名的元素在英文中的名稱,並沒有推翻它們的既有名稱(包括拉丁文名稱和在非英語國家所使用的名稱)。所以,Hanteng想用」IUPAC命名「之類的格式來規範元素條目的首段寫作實際上是原創研究,是不可取的。另外,因為我手上的《辭海》所顯示的元素拉丁文名稱只到2007年,對於之後的元素是沒有的,所以我們也不用談之後的元素,談之前的元素就好。
今天已經晚了,北京時間已是臨晨零點多,要睡覺了,先到這裏,早上起來再回應其他討論,Hanteng也可以等等再反駁。我對於這個討論的回應到此為止,Hanteng等人怎麼反駁我也管不着,我不會再回應。不過我早就說過,如果沒有爭議,能夠達成共識,那要投票幹嘛?既然Hanteng認為自己是對的,我是錯的,如果真是這樣,那大家自然會支持Hanteng而不支持我,所以還是投票見分曉。還有,Hanteng說我錯誤,那也不意味着我就是錯的,錯還是對不是他一個人說了算的,我相信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大家會分辨孰對孰錯,用不着誰一下子上來就來一個定性。我再說一遍,這是文革遺風,一上來不由分說就給人扣一個帽子,還不讓人辯駁,希望相關人士改一改這種作風。睡覺了,大家晚安!——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15年5月17日 (日) 16:27 (UTC)
沒睡着,回來看一下,還沒有人回應,我就仿效Hanteng的做法,@Alexander Misel:@霧島聖:@Ds950524:@Ab3080888:@脳內補完:@DeBit:@Gszq:@Theodoreianmo2:@SzMithrandir:@和平奮鬥救地球:@Alfredo ougaowen:@Mewaqua:@克勞棣:免得大家被Hanteng鋪天蓋地的大字報看暈了,沒看到我的回應。我的對錯是由大家評判的,而非Hanteng一人評判。大家晚安,明日編安!——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15年5月17日 (日) 17:36 (UTC)
- 後面幾段一併回應好了,免得太長不看。關於蘇州區分國際通用性和中文世界通用性的觀點我非常贊同。但是很可惜,兩者都輪不到拉丁文。國際通用性以IUPAC為準(I代表的可是國際哦,不只是英語國家哦)想必沒人會否認。至於中文世界最通用的當然是中文咯,也輪不到拉丁文。總之你的拉丁文是兩頭不着邊。128.112.17.154(留言) 2015年5月17日 (日) 21:47 (UTC)
- 最後善意(&)建議(因為閣下二度提及自己還沒找到工作)先去找工作安身立命吧,維基又不能當飯吃,還可能中毒。128.112.17.154(留言) 2015年5月17日 (日) 22:13 (UTC)
- hanteng針對蘇州宇文宙武三點的各別回應
簡單摘要User:蘇州宇文宙武對IUPAC的認知,再回應:
- IUPAC命名...只在英語國家具有權威性,不如中文的《辭海》在中文世界的權威性是毋庸置疑的
- IUPAC命名...是臨時的
- IUPAC命名只規定化學元素的英文名稱
本人已擴充並標註化學元素約14,000 個位元組,[8]裏面補充了更多事實和理據,甚至包括了(1)貝采利烏斯到IUPAC的歷史脈絡、(2)IUPAC命名使用各種語言源頭的例子、(3)IUPAC語言排擠的地緣政治及爭議。就這些有來源有引言的內容,我以下就利用這擴充的內容加的來源,簡要來回應以供查證。
- IUPAC命名的全球權威性(多方可靠來源)
- IUPAC...對於元素命名和符號有最終決定權 (元素百科全書Enghag2008)
- IUPAC...從1947年起IUPAC負起批淮元素名稱的責任,並為每一個元素決定國際通用的單一符號(BBC Science2013)
- IUPAC治理全球化學知識,成為化學元素新發現及命名權的最終裁決法院,創立了國際認可的標準術語,這是在19世紀所明顯沒有的(Gordin2015)
- IUPAC命名的時間性
- 中國和台灣對化素元素的中文名研討制定,是在IUPAC之後,如IUPAC對101-11號元素重新命名後,兩岸化學專家經研討對中文定名達成一致,(石定栩周薦董琨等2014)
- 上點IUPAC命名的全球權威性,說明IUPAC有最終裁決權,裁決誰發現及誰命名,並產出國際認可的標準術語(the internationally recognized standard nomenclature),原文可以自己再讀:To this day, IUPAC governs global chemistry, serving the court of final recourse to adjudicate discovery claims of new elements (and the right to name them, thus creating the internationally recognized standard nomenclature that had been noticeably lacking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 化學元素命名流程:IUPAC制定之後,中國和台灣再對化素元素的中文名研討制定,你再想想這過程 辭海 在哪裏?
- IUPAC命名的語言特性
- IUPAC定的,再說一次,是國際認可的標準術語(the internationally recognized standard nomenclature)
- IUPAC的前身是以歐洲、法國為主的單位,的確在一戰後有點岐視/杯葛特定語言,但是杯葛德語,而IUPAC在𨭎和鈮的命名上有歐洲和美洲的鬥爭,特別是在𨭎上最後被迫採用美國化學會為主的提案,蘇州宇文宙武 宣稱 IUPAC命名只在英語國家具有權威性 + 是只規定化學元素的英文名稱 是無知或反智的宣稱。
- IUPAC採用的語言源出很多,變成國際認可的標準術語後,當然會變成英文中的詞,但不代表IUPAC是英文,標準術語和語言是兩碼事,就像是日韓的人名姓氐或有漢字的系統,和中文也是兩碼事。
- 蘇的錯誤前提在於他宣稱IUPAC...用英文,但明顯IUPAC命名源頭多樣,使用多種語言的源頭,IUPAC制定產出國際認可的標準術語,變成英語、法語等用拉丁字母的語言的字彙的一部份是可預見的,否則叫什麼國際認可?不過,這的確是有拉丁符號中心的問題,這我想不管用 拉丁文 還是 IUPAC名都一樣。唯這裏談的是專業術語名而不是政治正確文。
辭海的問題我該說的都說了,地域中心的問題不會因出版地多一個而變,地域中心的問題主要是看編輯者的世界觀侷限,我想在此點出一個globalize的問題,若中文維基人真的想要globalize超英趕美,刪除專業術語以圖反美帝是達不到那目的。
以下良藥苦口請小心:知識上要解殖民要從更大的世界觀來細究,如我剛加的一本知識社會學的書叫Scientific Babel: How Science Was Done Before and After Global English,中國文獻錯把IUPAC的命名說成只是英文是有一整套的系統偏差,因為中國改革開發後第一批有影響力的海歸大都留美,很少留歐的,往往看世界只看到中國和美國,再把中國v美國等同東方v西方,這樣就看不到東亞也看不到歐洲。IUPAC的組織和命名有其歷史和地綠政治的複雜度,但絕不是 蘇州宇文宙武 說的是 中文 和 英文 的鬥爭,是他自己想要在中文維基搞 中文 和 英文 的鬥爭的慾望投射而已。沒有必要把 具有國際認可的標準術語 硬從中文維基排除,我不相信這對IUPAC未來真正的國際化 (比如說納入非拉丁文的元素名稱)有幫助,反智編輯作法或使中文讀者少了那世界觀,多了自以為舒適的安全感,這樣哪能期待參與國際甚至改變國際的新一代?--❦‽維基vs百度‽來源專題 hanteng✉ 2015年5月18日 (一) 00:17 (UTC)
- 本來我已經說過不想再回應,但既然Hanteng說:「蘇州宇文宙武 宣稱 IUPAC命名只在英語國家具有權威性 + 是只規定化學元素的英文名稱 是無知的。」言語已涉及人身攻擊,請Hanteng及時更正,否則本人保留採取進一步行動的權利(包括提報WP:VIP)。此外,Hanteng說我「自己想要在中文維基搞 中文 和 英文 的鬥爭的欲望投射而已」,「投射」一詞屬於Wikipedia:避免使用的字詞,也請Hanteng及時更正。也請管理員@Shizhao:@Jimmy Xu:@淺藍雪:等諸位注意,這不是政治紛爭,而是文明禮儀問題。——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15年5月18日 (一) 01:54 (UTC)
- 若我在化學元素補充這麼多多方來源[9]指出你投票提案根據的原創事實是錯誤的,關於你無知或反智的言行來說:
- 若你還沒有讀我加的多方來源回頭看你宣稱的貝采利烏斯用拉丁文統一元素名稱的錯誤原創(事實是其提案建議統一元素符號),還有IUPAC在相關定命權判決的全球權威,那我可以當你還沒有讀所以不知道(無知),但也請你讀完再說。
- 若你讀完了有不同意見,也歡迎發表,但請不要無視你已犯的事實錯誤,繼續 再宣稱什麼 IUPAC命名只在英語國家具有權威性 或 IUPAC只規定化學元素的英文名稱,這些不符合事實的言(這裏的發言)行(相關的投票和編輯動作),否則你還是反智的,為政治正確文(英文v中文的假鬥爭),而不是為了專業術語名(命名法及其結果是名稱,不是語言)。--❦‽維基vs百度‽來源專題 hanteng✉ 2015年5月18日 (一) 08:04 (UTC)
- 若我在化學元素補充這麼多多方來源[9]指出你投票提案根據的原創事實是錯誤的,關於你無知或反智的言行來說:
蘇州不敢承認錯誤
編輯TLDR的話→蘇州不敢承認錯誤:事實→IUPAC不是只用英文,其元素的命名亦非臨時,蘇州要反英文不應該反IUPAC,中國化學會分別位於台北和北京都是IUPAC會員,位於北京中國化學會更是在PRC化學專業術語的權威,請蘇州暫放下手中的詞海,打個電話去中國化學會問問。--❦‽維基vs百度‽來源專題 hanteng✉ 2015年5月17日 (日) 06:13 (UTC)
我沒有錯為什麼要承認
編輯我沒有錯為什麼要承認?我在上面已經回應了,IUPAC使用的化學元素名稱就是英文,它對於新元素的命名法就是臨時的,見IUPAC系統命名法。這和兩岸化學會是否IUPAC成員沒有關係,我也沒有必要去問。下面我會一一駁斥你的其他指責,今晚先回應這麼多。——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15年5月17日 (日) 15:57 (UTC)
- 請不要更改別人的段落標題,這可是不禮貌的行為哦,而且會導致其他連結失效,請注意。128.112.17.154(留言) 2015年5月17日 (日) 21:51 (UTC)
- 那我另開一欄總行了吧?——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15年5月18日 (一) 01:28 (UTC)
- 請不要更改別人的段落標題,這可是不禮貌的行為哦,而且會導致其他連結失效,請注意。128.112.17.154(留言) 2015年5月17日 (日) 21:51 (UTC)
見#IUPAC命名的全球權威性,這麼多來源你還不承認IUPAC命名具有全球權威性,只是想用英文、美國等標籤轉移焦點。看來你不是在意化學知識在中文世界的發展,你只在意英文文字在中文維基的反發展。--❦‽維基vs百度‽來源專題 hanteng✉ 2015年5月18日 (一) 00:22 (UTC)
讓我摘要:
- 蘇州:「IUPAC使用的化學元素名稱就是英文,它對於新元素的命名法就是臨時的,見IUPAC系統命名法」
- hanteng:「IUPAC產出國際認可的標準術語(the internationally recognized standard nomenclature),它對於元素命名和符號有最終決定權,見化學元素及#IUPAC命名的全球權威性」
--❦‽維基vs百度‽來源專題 hanteng✉ 2015年5月18日 (一) 00:30 (UTC)
蘇州的統一回應並沒有實質回應
編輯@蘇州宇文宙武:你的#蘇州的統一回應並沒有實質回應,請就上述比較方向:#專業權威、#控制詞彙表、#避免地域中心、#近用性分別實質回應,謝謝。--❦‽維基vs百度‽來源專題 hanteng✉ 2015年5月17日 (日) 10:20 (UTC)
- @Hanteng:我都說了沒什麼空一下子都回復,要慢慢來,你就又開一個大字報,這是扣帽子加窮追猛打的文革遺風,你還不承認?如果我後來實質回應了,你這一欄算什麼,是不是想誤導?——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15年5月17日 (日) 10:40 (UTC)
- @蘇州宇文宙武::你到現在沒有實質回應是事實,你的投票前題被證偽你不願撤案還繼續也是事實,你的怪怪手法太多我只好留時間碼和記錄。你想慢慢來,請撤銷你發起的投票案。依我按照你約兩小時之前的回覆[10]來看,就如同你說的「這個投票你承認不承認有啥關係,只要通過了我的方案,到時候還是要按照我的方案來,你能怎樣?」,你的策略或許就是不實質回應然後遊戲中文維基的規則。我還在等你的實質回應,不過你要做為勝利者的話,我可以再重覆一次:恭喜您 蘇州宇文宙武 在遊戲中文維基的規則上大獲全勝無敵手,唯這未必是中文維基之福。(至於文革/改革開發什麼的,你離題了。我說你錯有理據可點可查)--❦‽維基vs百度‽來源專題 hanteng✉ 2015年5月17日 (日) 12:18 (UTC)
我已經實際回應
編輯@Hanteng:我開始實質回應了,一段段來。但這和我要不要撤銷投票案一點關係都沒有,你也不要想我會撤銷。你可以稍等片刻,然後也一段段反駁。——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15年5月17日 (日) 15:20 (UTC)
- 同上。128.112.17.154(留言) 2015年5月17日 (日) 21:52 (UTC)
- 我另開一欄總行了吧?——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15年5月18日 (一) 01:29 (UTC)
請停止討論
編輯這樣可能(只是可能)已違反WP:NPA或WP:HA,請達成共識--路人甲(叮噹呀,誰都喜歡你,小貓也自豪!) 2015年5月18日 (一) 10:49 (UTC)
IUPAC不只是英文國家的,是全世界的
編輯- en:International_Year_of_Chemistry 百度百科:國際化學年 維基百科:國際化學年
-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IUPAC)致力於推動化學科學的世界問題,並促進化學在為人類服務中的應用,被公認為是化學命名法、專業術語、標準測量方法、原子量和其他關鍵評價數據的世界權威。」
- 中國化學會介紹:「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是國際化學界最大最具權威性的國際組織。中國化學會是IUPAC國家會員。
- 上海某大學:「IUPAC是各國化學會的一個聯合組織,以公認的化學命名權威著稱。命名及符號分支委員會每年都會修改IUPAC命名法,以力求提供化合物命名的準確規則。IUPAC 也是國際科學理事會的會員之一。」
IUPAC每年在世界各國主辦幾十個國際會議,涉及化學的各個領域。有關化合物的數據(包括原子量)、名詞、命名等均由其核定發佈。」 希望中文維基的編者和讀者不要因為最近的討論,被部分編輯誤導認為IUPAC只是英文國家的。--❦‽維基vs百度‽來源專題 hanteng✉ 2015年5月19日 (二) 22:25 (UTC)
- 請集中在一個章節討論,不要到處開新章節。再這樣下去,應該算是擾亂維基百科了--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5年5月20日 (三) 01:57 (UTC)
- 「……有關化合物的數據(包括原子量)、名詞、命名等均由其核定發佈。」你自己說的。——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15年5月20日 (三) 02:04 (UTC)
- 你還真會挑,四個裏面就挑一個是化合物,其他的呢?
- (IUPAC)致力於推動化學科學的世界問題....被公認為是化學命名法、專業術語、標準測量方法、原子量和其他關鍵評價數據的世界權威
- 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是國際化學界最大最具權威性的國際組織。中國化學會是IUPAC國家會員
- IUPAC是各國化學會的一個聯合組織,以公認的化學命名權威著稱。命名及符號分支委員會每年都會修改IUPAC命名法,以力求提供化合物命名的準確規則。IUPAC 也是國際科學理事會的會員之一。
- 進一步說,化合物又怎麼樣?重點是IUPAC包了所有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名稱和符號,你的中國版辭海有嗎?到底維基百科是只有元素還是都有?請從讀者着眼,化合物的名稱也會用在元素名稱,據此,IUPAC名命又更具知識性。--❦‽維基vs百度‽來源專題 hanteng✉ 2015年5月20日 (三) 06:41 (UTC)
- 你還真會挑,四個裏面就挑一個是化合物,其他的呢?
蘇州不敢承認錯誤,IUPAC從1947年起有權責批淮元素名稱,包括之前有150年沒有辦法統一命名的元素41
編輯蘇州用TLDR來避免承認錯誤,那我一句話來說:
根據2013年BBC Science一篇報導,明白指出IUPAC從1947年起有權責批淮元素名稱,為每一個元素決定國際通用的單一符號,這報導還有其他關鍵事實一起推倒蘇州的所有論點,包括這句公開的謊言或胡言:「關於IUPAC命名法,它只規定了無機化合物和有機化合物的命名規則(用英文),並未規定既有元素的命名規則(IUPAC元素系統命名法是用來命名新發現元素的,是臨時的‧‧‧)」。
各別論點及來源詳見#新來源證據推倒蘇州的方案的基本論點。
蘇州 發起的投票可以繼續沒關係,作為一個維基編輯,我現在再次要求其他維基人注意到此根據謊言或胡言的投票是不具正當性的,若 蘇州 仍不願承認錯誤並對其支持者說對不起,「我蘇州 誤用你對我的信任」並按新證據撤銷投票,那麼我將會採取進一步行動。
知道錯誤而把錯誤當正確是說謊,不知道正確與否但隨便說說是胡言,知道錯誤而繼續把錯誤當正確是繼續說謊, 蘇州你看着辦。--❦‽維基vs百度‽來源專題 hanteng✉ 2015年5月17日 (日) 04:43 (UTC)
- 通知
@Alexander Misel:、@霧島聖:、@Ds950524:、@Ab3080888:、@脳內補完:、@Gszq:、@Theodoreianmo2:、@SzMithrandir:、@和平奮鬥救地球:、@Alfredo ougaowen:、@Mewaqua::
- 蘇州 發起的投票關於化學元素名稱問題的投票犯有一問題,其關鍵前題是謊言或胡言,現已有更新更可靠來源確認IUPAC從1947年起有權責批淮元素名稱,為每一個元素決定國際通用的單一符號等關鍵事實,蘇州 所謂「IUPAC命名法...用英文... IUPAC元素系統命名法是用來命名新發現元素的,是臨時的」是謊言或胡言。若你對我的說法有疑問,請見上段說明。
- 就目前蘇州 的回應,個人認為要蘇州 承認錯誤並撤回投票有難度,蘇州 是蘇州。
- 但各位被其錯誤陳述誤導做出的判斷,我相信是可以且應該修正的。
- 若我陳述的事實仍無法說服您,而您願意花點時間查證的話,建議連絡分別位於北京及台北的中國化學會(兩者都是IUPAC會員)尋求正確無誤的專業見解。
- 再說一次,我推倒蘇州根本論點正是基於BBC Science訪問並說明IUPAC在歷史及國際上批淮元素名稱的事實,IUPAC不是只用英文,其元素的命名亦非臨時,(更多見#新來源證據推倒蘇州的方案的基本論點)你們被蘇州公開的謊言或胡言所誤導,請採取必要行動,謝謝。--❦‽維基vs百度‽來源專題 hanteng✉ 2015年5月17日 (日) 05:09 (UTC)
- 元素41
元素41是鈮,現有條目鈮#命名的內容,有提及命名分歧和分岐的時間。再次確認了IUPAC批淮元素名稱(非臨時也非僅限於新元素)的鐵證。--❦‽維基vs百度‽來源專題 hanteng✉ 2015年5月17日 (日) 12:58 (UTC)
- 頁面空間建議
- (&)建議:可不可以把這好幾長段的討論開個新分頁集中起來啊,感覺已經太占這頁的空間,排擠了其他討論。- 和平、奮鬥、救地球!(留言)歡迎參與滅絕專題 於 2015年5月17日 (日) 12:48 (UTC)
- 之所於長是因為蘇不願承認錯誤我只好細說,若你可以確保連結可以不斷可以直接,要開分頁沒關係,但個人覺得這樣連結可能會斷可能要多點一次,這樣不助於討論的一致性。--❦‽維基vs百度‽來源專題 hanteng✉ 2015年5月17日 (日) 12:58 (UTC)
- 有蘇州在,短不了, 囧rz...。128.112.17.154(留言) 2015年5月17日 (日) 22:06 (UTC)
- 之所於長是因為蘇不願承認錯誤我只好細說,若你可以確保連結可以不斷可以直接,要開分頁沒關係,但個人覺得這樣連結可能會斷可能要多點一次,這樣不助於討論的一致性。--❦‽維基vs百度‽來源專題 hanteng✉ 2015年5月17日 (日) 12:58 (UTC)
- 補充蘇州的最新回應(基本上仍認為自己沒有錯)和我的再次回應
- 蘇州:「IUPAC使用的化學元素名稱就是英文,它對於新元素的命名法就是臨時的,見IUPAC系統命名法」
- hanteng:「IUPAC產出國際認可的標準術語(the internationally recognized standard nomenclature),它對於元素命名和符號有最終決定權,見化學元素及#IUPAC命名的全球權威性」
--❦‽維基vs百度‽來源專題 hanteng✉ 2015年5月18日 (一) 00:34 (UTC)
我沒有錯為什麼要承認,還是交給公斷
編輯上面已經回復得差不多了,孰對孰錯交給公斷,這個問題已經浪費本人和社群太多時間,我不想繼續討論下去了。——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15年5月18日 (一) 08:26 (UTC)
蘇的三點堅持和錯誤所在
編輯公斷需要根據事實理據,而不是人情投票,在中文維基裏,共識比投票重要,特別是投票前提和程序都有重大問題的,無法反映共識。
簡單摘要User:蘇州宇文宙武對IUPAC的認知,再簡要說明其堅持錯誤的所在,相關來源可查找化學元素本人新增內容:
- IUPAC命名...只在英語國家具有權威性,不如中文的《辭海》在中文世界的權威性是毋庸置疑的
- IUPAC命名...是臨時的
- IUPAC命名只規定化學元素的英文名稱
User:蘇州宇文宙武的錯誤在於不願面對下列事實,因為下列事實證明其投票案的前提是犯有重大事實錯誤
- IUPAC命名的全球權威性,對於元素命名和符號有最終決定權,從1947年起IUPAC負起批淮元素名稱的責任,並為每一個元素決定國際通用的單一符號;IUPAC治理全球化學知識,成為化學元素新發現及命名權的最終裁決法院,創立了國際認可的標準術語
- IUPAC命名的時間性上,有最終裁決權,裁決誰發現及誰命名,並產出國際認可的標準術語(the internationally recognized standard nomenclature),中國和台灣對化素元素的中文名研討制定,是在IUPAC之後,如IUPAC對101-11號元素,這元素命名流程中, 辭海 並沒有任何角色
- IUPAC命名的語言特性,是國際認可的標準術語(the internationally recognized standard nomenclature),IUPAC的前身是以歐洲、法國為主的單位,的確在一戰後有岐視/杯葛德語,而IUPAC在𨭎和鈮的命名上有歐洲和美洲的鬥爭,特別是在𨭎上最後被迫採用美國化學會為主的提案,但蘇州宇文宙武 宣稱 IUPAC命名只在英語國家具有權威性 + 是只規定化學元素的英文名稱 是無知或反智的宣稱。由於採用的語言源出很多,變成國際認可的標準術語後,當然會變成英文、法文、等等以拉丁字母為主語言中的化學詞,但不代表IUPAC是英文,標準術語和語言是兩碼事,就像是日韓的人名姓
氐氏或有漢字的系統,和中文也是兩碼事。
更多見#IUPAC命名的全球權威性的說明和討論,以及化學元素本人新增內容。--❦‽維基vs百度‽來源專題 hanteng✉ 2015年5月18日 (一) 08:41 (UTC)
- 大字報可以到處貼,真相只有一個。PS:姓氐,寫錯別字啦!大字報可別有錯別字哦。——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15年5月18日 (一) 08:44 (UTC)
- 我不是信教也不是搞革命的,我是科學家,真相不是靠政治鬥爭,而是看理據。(已修正筆誤)--❦‽維基vs百度‽來源專題 hanteng✉ 2015年5月18日 (一) 08:47 (UTC)
貝采利烏斯統一命名
編輯@蘇州宇文宙武::貝采利烏斯統一命名[來源請求],目前我找到的兩個來源都只有說貝采利烏斯的建議案統一了化學符號,而非命名或名稱。--❦‽維基vs百度‽來源專題 hanteng✉ 2015年5月18日 (一) 08:57 (UTC)
- 我已經給出了,不要視而不見。——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15年5月18日 (一) 08:59 (UTC)
- 你說你的來源是不是1988年05期《中學化學教學參考》出的化學元素命名趣談,我已於#新來源證據推倒蘇州的方案的基本論點用2013《BBC Science》 The periodic table: how elements get their names推倒你所有的原創詮釋,還是你有其他更可靠來源,或是你可以連絡到1988年那篇文的作者張中?現在的情況是,在化學元素我最新的擴充中有三個以上的獨立來源推翻你根據1988年05期《中學化學教學參考》一文的原創證釋,小心過份依賴單一來源,特別是有多方來源的內容呈現相左內容的時候。--❦‽維基vs百度‽來源專題 hanteng✉ 2015年5月18日 (一) 09:14 (UTC)
- 貝采利烏斯是何時統一命名的?IUPAC又是何時成立的?你用晚成立的組織推翻早定下的規定,不覺得方法論奇怪麼?而且我也給了來源(站在你那一方的提供的),說IUPAC承認之前的命名,而且IUPAC只規定英文名稱,你不承認就不承認吧。我不覺得你推翻了我什麼。你別再和我辯白,浪費你的時間也浪費我的時間,還是一句話,交給公斷。——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15年5月18日 (一) 09:18 (UTC)
- 問題是「統一名稱」和「統一符號」是兩碼事,見化學元素新增關於貝采利烏斯的內容(注意化學元素符號和名稱是不一樣的)及#蘇的三點堅持和錯誤所在。--❦‽維基vs百度‽來源專題 hanteng✉ 2015年5月18日 (一) 09:26 (UTC)
- 真是可笑,【你用晚成立的組織推翻早定下的規定,不覺得方法論奇怪麼?】 —— 這算什麼邏輯?那為什麼你要用辭海,而不是康熙字典?你這不是只撿自己喜歡的歷史,歷史挑選家?貝采里烏斯是誰,是化學家的祖宗嗎?IUPAC 還不如他了?-- SzMithrandir(留言) 2015年5月18日 (一) 12:40 (UTC)
- 貝采利烏斯是何時統一命名的?IUPAC又是何時成立的?你用晚成立的組織推翻早定下的規定,不覺得方法論奇怪麼?而且我也給了來源(站在你那一方的提供的),說IUPAC承認之前的命名,而且IUPAC只規定英文名稱,你不承認就不承認吧。我不覺得你推翻了我什麼。你別再和我辯白,浪費你的時間也浪費我的時間,還是一句話,交給公斷。——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15年5月18日 (一) 09:18 (UTC)
- 你說你的來源是不是1988年05期《中學化學教學參考》出的化學元素命名趣談,我已於#新來源證據推倒蘇州的方案的基本論點用2013《BBC Science》 The periodic table: how elements get their names推倒你所有的原創詮釋,還是你有其他更可靠來源,或是你可以連絡到1988年那篇文的作者張中?現在的情況是,在化學元素我最新的擴充中有三個以上的獨立來源推翻你根據1988年05期《中學化學教學參考》一文的原創證釋,小心過份依賴單一來源,特別是有多方來源的內容呈現相左內容的時候。--❦‽維基vs百度‽來源專題 hanteng✉ 2015年5月18日 (一) 09:14 (UTC)
- 實事查證
-
- 要不要問一下1988年那篇文的作者張中,他發表時的單位是 上海市安亭師範學校,同時我們也可以分別問中國化學會,關於貝采利烏斯統一命名還是統一化學符號的問題?並問IUPAC是否如我看到的所有文獻一致,有統一命名的最終權責?--❦‽維基vs百度‽來源專題 hanteng✉ 2015年5月18日 (一) 09:51 (UTC)
- 那個好難找到,你不如問《辭海》的編委為什麼只寫拉丁文。——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15年5月18日 (一) 09:55 (UTC)
- 貝采利烏斯統一命名與否和《辭海》的編委採拉丁文編寫無直接因果關係,請勿原創研究,若有來源說明《辭海》的編委採拉丁文編寫是因為貝采利烏斯統一命名,請給來源和引言。--❦‽維基vs百度‽來源專題 hanteng✉ 2015年5月18日 (一) 10:05 (UTC)
- 是你在懷疑《辭海》的準確性,我才建議的。你既然懷疑,就應該舉證證偽(拿出實證證明《辭海》是錯的,即有可靠來源說《辭海》有關元素的拉丁文名是錯的);我是不不懷疑的,所以我不用舉證證真。——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15年5月18日 (一) 12:48 (UTC)
- 這段是在懷疑辭海列出拉丁文是否能證明Berzelius曾經有過統一命名,你答非所問。另外我從來沒說過辭海的拉丁文不對,所以就不用找來源證明了。其實事實很簡單,拉丁文名根本就沒有統一過,所以出現不同的拼法很正常,就像IUPAC統一之前的sulfur/sulphur一樣。我是在用不同的拼法證偽你所謂統一命名的「事實」,你到現在都沒搞懂我在說什麼。128.112.17.154(留言) 2015年5月18日 (一) 16:54 (UTC)
- 那個好難找到,你不如問《辭海》的編委為什麼只寫拉丁文。——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15年5月18日 (一) 09:55 (UTC)
- 要不要問一下1988年那篇文的作者張中,他發表時的單位是 上海市安亭師範學校,同時我們也可以分別問中國化學會,關於貝采利烏斯統一命名還是統一化學符號的問題?並問IUPAC是否如我看到的所有文獻一致,有統一命名的最終權責?--❦‽維基vs百度‽來源專題 hanteng✉ 2015年5月18日 (一) 09:51 (UTC)
- 這裏的問題徵結點有二:
- 蘇主張 貝采利烏斯以拉丁文統一命名,根據的是1988年05期《中學化學教學參考》出的化學元素命名趣談 文章中的一句話
- 蘇主張 《辭海》裏的是統一後拉丁文
- 我在此先不談《辭海》標的拉丁字母的文字,是否真有在前面或後面標有「拉丁文」(若無則蘇有原創總結的問題),我先就蘇根據的來源那唯一斷句來討論:
瑞典化學家貝齊里烏斯首先提出,用歐洲各國通用的拉丁文來統一命名元素,從此改變了元素命名上的混亂狀況。
- 此斷句明確有說的是三件事
- 瑞典化學家貝齊里烏斯首先提出一個方案
- 這方案建議用拉丁文來統一命名元素(個人存疑,但姑且先信之)
- 這方案改變了元素命名上的混亂狀況
- 但這三件事並不能推論出「貝采利烏斯以拉丁文統一命名」,就目前化學元素所列的諸多命名案例來看,我們最多最多只能說「貝齊里烏斯首提的方案,改變了元素命名的混亂狀況」但這未必就是「貝采利烏斯成功的以拉丁文統一命名」,因為從歷史結果論來看,拉丁文並未統一化學元素名,不少命名其實是各非拉丁歐洲語言詞(包括人名和地名)的變型,如ytterbium, yttrium, americium, californium, 等等。
- 這也是我為什麼再次要求 @蘇州宇文宙武: 可以再找 這1988年05期《中學化學教學參考》之外的來源來佐證「貝采利烏斯以拉丁文統一命名」此宣稱,不僅這個來源的權威性時效性不足,而且這來源也沒有說「貝采利烏斯成功的以拉丁文統一命名」,只有說 貝采利烏斯建議以拉丁文統一命名改變了元素命名上的混亂狀況。--❦‽維基vs百度‽來源專題 hanteng✉ 2015年5月18日 (一) 18:15 (UTC)
- 誠然,該句只說明Berzelius提出了該方案,至於是否得到採納是另一回事。而Berzelius關於元素符號的提案得到採納卻是可查證的事實。128.112.17.154(留言) 2015年5月18日 (一) 19:25 (UTC)
- @蘇州宇文宙武:求解釋,貝采利烏斯以拉丁文統一命名[來源請求],1988年05期《中學化學教學參考》化學元素命名趣談]那句話不足以支持此斷言(見上討論),而我和@SzMithrandir:及@128.112.17.154:都從其他文獻來看,應該是貝采利烏斯的方案統一了化學符號,而我在chemistry.stackexchange.com發問,得到的答案也可以供參考,最主要也是和我們這裏三位維基編輯意見一致,而和你 蘇州宇文宙武 的意見相左。--❦‽維基vs百度‽來源專題 hanteng✉ 2015年5月19日 (二) 05:25 (UTC)
- 你應該問那文的作者,而不是我。你問一個美國人,他們當然說以英文為準了,這有意思麼?既然你們都同意貝采利烏斯統一了化學符號,而化學符號又來源於拉丁文名而非其他語文,那就夠了,還有什麼好說的?——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15年5月19日 (二) 05:32 (UTC)
- 我問的不是一位美國人,而是stackexchange上開放平台上的個別別化學愛好者,回答也有其他會員會給分給質疑是看理據為主,(現在提供回答的人在那網站也有資歷具不是美國人)。回歸正題,我們這裏討論的是統一名稱還是符號,名稱和符號是兩碼事,你懂吧。我們發現貝采利烏斯以拉丁文統一化學名稱的說法是錯的,而這錯誤很可能是來自你蘇州宇文宙武的原創總結,而這錯誤誤導了這裏的兩項正進行的投票案,因為你蘇州宇文宙武的立論根據是:
- 化學元素名稱已被貝采利烏斯統一
- 貝采利烏斯建議用拉丁文
- 所以化學元素名稱是拉丁文
- 現在上述斷言1,顯然是沒有來源支持的原創研究,你現在若不敢直接承認但也已是無來源的斷言,所以請你在這事不要再誤導維基編輯,更不要害中文維基誤人子弟/妹。--❦‽維基vs百度‽來源專題 hanteng✉ 2015年5月19日 (二) 05:58 (UTC)
- 另外相關的是,我在此#近現代元素請求@蘇州宇文宙武:,提供近現代發展的元素如鋯、鎢、銪、鈥、釕、鉲,請給《辭海》所提供的「拉丁文」(我可沒要他 蘇州宇文宙武 維基大戶 貼圖喔),以方便我去拉丁文及新拉丁文的權威字典查找是否真為拉丁文,但到現在 蘇州宇文宙武 並沒有回應,這就奇怪了,他這麼想把所有的化學元素都加入/改用《辭海》所提供的「拉丁文」,現在我請他給,他反到給不出來是怎麼樣?--❦‽維基vs百度‽來源專題 hanteng✉ 2015年5月19日 (二) 06:06 (UTC)
- 他是匹茲堡大學的,不是美國人?至少母語是英語吧?你這句話就沒有邏輯了,沒有名稱,哪來的符號?這些元素的拉丁文名到時候通過方案後自然會加上,你着什麼急?——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15年5月19日 (二) 06:25 (UTC)
- (:)回應 蘇州宇文宙武果然利害!,匹茲堡大學-->美國人?-->母語是英語吧?蘇州宇文宙武 邏輯真是高強,難怪我一直在他 蘇州宇文宙武 眼中是 英國某大學-->英國人?-->母語是英語吧?。回歸正題一句:貝采利烏斯方案統一了化學元素符號,但沒有來源支持貝采利烏斯統一命名[來源請求]說,蘇州宇文宙武的唯一來源1988年05期《中學化學教學參考》中,由上海市安亭師範學校 張中寫的化學元素命名趣談,只有提到結果是改變了元素命名上的混亂狀況,並沒有說命名被拉丁文統一,化學史的發展事實也不是,參看化學元素和chemistry.stackexchange.com的討論。若真的如 蘇州宇文宙武 所言貝采利烏斯統一命名[來源請求],那麼為什麼蘇找不到任何一個來源直接支持此斷言然後把他寫入化學元素呢?我可是花了一堆功夫擴張了化學元素,找到二個以上來源說的是統一符號,並沒有說統一命名喔。--❦‽維基vs百度‽來源專題 hanteng✉ 2015年5月19日 (二) 07:32 (UTC)
- 我問的不是一位美國人,而是stackexchange上開放平台上的個別別化學愛好者,回答也有其他會員會給分給質疑是看理據為主,(現在提供回答的人在那網站也有資歷具不是美國人)。回歸正題,我們這裏討論的是統一名稱還是符號,名稱和符號是兩碼事,你懂吧。我們發現貝采利烏斯以拉丁文統一化學名稱的說法是錯的,而這錯誤很可能是來自你蘇州宇文宙武的原創總結,而這錯誤誤導了這裏的兩項正進行的投票案,因為你蘇州宇文宙武的立論根據是:
- 你應該問那文的作者,而不是我。你問一個美國人,他們當然說以英文為準了,這有意思麼?既然你們都同意貝采利烏斯統一了化學符號,而化學符號又來源於拉丁文名而非其他語文,那就夠了,還有什麼好說的?——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15年5月19日 (二) 05:32 (UTC)
上面兩句的差別,我想大家都看的懂,蘇州宇文宙武 要裝不懂來避免承認錯誤,我也沒法子,誰叫他是最最利害的維基用戶,用投票動員來替代共識的維基遊戲玩家。--❦‽維基vs百度‽來源專題 hanteng✉ 2015年5月19日 (二) 06:52 (UTC)
- 利害還是厲害?廖博士又寫錯別字了吧?最最厲害不敢當,至少我認為廖博士比我厲害。——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15年5月19日 (二) 06:54 (UTC)
蘇州宇文宙武的原創總結被證偽
編輯總上,我們可以有結論,化學元素名稱已被貝采利烏斯以拉丁文統一是蘇州宇文宙武的原創總結,此原創總結不僅沒有來源,亦在中文維基討論的共識中被證偽,而在站外chemistry.stackexchange.com也被證偽--❦‽維基vs百度‽來源專題 hanteng✉ 2015年5月19日 (二) 05:58 (UTC)
我有根據的,什麼叫原創總結
編輯Hanteng用其他間接來源推導出我的來源是錯的,這才叫原創總結,其實根本不能這樣推導。麻煩你不要標題黨,安安心心等投票結果。——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15年5月19日 (二) 06:22 (UTC)
為彌合分歧,首段格式已做微調,並且不反對加入其他證明元素拉丁文名準確性的可靠來源。——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15年5月19日 (二) 06:43 (UTC)
蘇有的根據和原創總結
編輯你 蘇州宇文宙武 來源是1988年05期《中學化學教學參考》中,由上海市安亭師範學校 張中寫的化學元素命名趣談的一句話
瑞典化學家貝齊里烏斯首先提出,用歐洲各國通用的拉丁文來統一命名元素,從此改變了元素命名上的混亂狀況。
但此斷句,並不能推論出「貝采利烏斯以拉丁文統一命名」,我們多人在上述也討論了,在你無法用此來源或其他來源支持「貝采利烏斯以拉丁文統一命名」的宣稱時,我們只能說你這宣稱是你個人根據上面那一句的WP:原創總結。--❦‽維基vs百度‽來源專題 hanteng✉ 2015年5月19日 (二) 06:48 (UTC)
- 我只能說,你的語文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15年5月19日 (二) 06:50 (UTC)
- 我只能回,你的基本識讀能力或有問題,詳見#統一斷句,在此請你讓他人去讀去找資料,相關的討論都在#貝采利烏斯統一命名裏。--❦‽維基vs百度‽來源專題 hanteng✉ 2015年5月19日 (二) 06:55 (UTC)
- 好吧,到底誰的理解有問題,請大家評判。還有其他什麼資料論證,請大家一起幫忙找,我實在是累了。——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15年5月19日 (二) 07:22 (UTC)
- 方便大家判別以免TLDR:
- 目前hanteng、SzMithrandir、128.112.17.154從其他文獻來看(詳見化學元素),事實是貝采利烏斯的方案統一了化學符號
- 目前 蘇州宇文宙武 主張貝采利烏斯以拉丁文統一命名[來源請求]的來源是1988年05期《中學化學教學參考》
- 目前我在chemistry.stackexchange.com發問,得到的答案也可以供參考,問題和答案都有不少化學家看過,有些是實名的有些是匿名的,讀的時候還是建議參考用,回歸來源。
- --❦‽維基vs百度‽來源專題 hanteng✉ 2015年5月19日 (二) 07:42 (UTC)
- 方便大家判別以免TLDR:
- 好吧,到底誰的理解有問題,請大家評判。還有其他什麼資料論證,請大家一起幫忙找,我實在是累了。——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15年5月19日 (二) 07:22 (UTC)
- Interdivisional Committee on Terminology, Nomenclature and Symbols (ICTNS)說,
「This is a core activity in the area in which IUPAC is recognized as the world authority on chemical nomenclature, terminology, standardized methods for measurements, atomic weights, etc.」。
- - 和平、奮鬥、救地球!(留言)歡迎參與滅絕專題 於 2015年5月19日 (二) 07:46 (UTC)
- IUPAC自己承認規定的只是元素的英文名,英文並非全世界通用,故IUPAC的英文名只在英文世界是權威,並不能強制所有國家用英文名,W在德國是Wolfram而非Tungsten。——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15年5月19日 (二) 16:07 (UTC)
- 可是就如某些用戶所說,如鎢「前面寫源自拉丁文,後面又說寫源自德文」可能使讀者混淆,而且符號W、拉丁文Wolframium、中文鎢皆是源自德文Wolfram。會不會有拉丁文中心之虞?然後上面說的是world authority而非english-speaking world authority。另外我還是希望雙方能盡可能隨時尋求達成共識的可能性,奉行善意推定,而不是訴諸於多數暴力與言語暴力比較好。- 和平、奮鬥、救地球!(留言)歡迎參與滅絕專題 於 2015年5月21日 (四) 09:00 (UTC)
就查一個元素鎢
編輯- wolframium
- wolfram
- tungsten
--❦‽維基vs百度‽來源專題 hanteng✉ 2015年5月19日 (二) 09:49 (UTC) 鎢
這例子是很重要的科普元素,所以拿出來說,而且比較沒有英文的問題,所以一併打破 某 蘇大用戶 寧不願承認錯誤還繼續誤導社群 的諸多宣稱。--❦‽維基vs百度‽來源專題 hanteng✉ 2015年5月19日 (二) 10:04 (UTC)
- 你都標了Wolframium是拉丁文了,當然就是這個,有什麼問題麼?——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15年5月19日 (二) 15:06 (UTC)
- 我是在問辭海標了什麼,說了什麼?你不能查一下嗎?
- 照你的方案就會要寫成
- 那讀者讀到後面發現這詞其實源自德文,那新讀者不會覺得到底源頭是什麼呢?
- 然後,你可以順帶承認IUPAC不是全英文這事了嗎?上面IUPAC的名稱可不是英文吧?--❦‽維基vs百度‽來源專題 hanteng✉ 2015年5月19日 (二) 15:14 (UTC)
- 你又寫錯了。當然標的是第一個,W源於拉丁文Wolframium,拉丁文Wolframium源於德文Wolfram,有什麼問題麼?化學元素符號來源於拉丁文名是你找到資料證明的。IUPAC使用英文是它自己承認的,你沒看Mewaqua給我們的那個pdf麼?tungsten確實是瑞典文,但它現在也是英文,英文tungsten源自瑞典文tungsten,有問題麼?——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15年5月19日 (二) 15:23 (UTC)
- 很好,這正好可以開展我想說的,若現在要學化學知識的讀者,他第一句應該要看到的是什麼?是化學符號X源於Y,還是這化學元素的國際共通術語為何?我不認為在首句提任何語言有助理解,應該是只提國際共通術語IUPAC訂的共通符號和名稱如下
- 至於拉丁文要不要加,其實未必是需要的,有太多近現代的元素的名稱,我們不能確定一定是拉丁文,特別是我前述提的諸多例子。
- 回歸讀者需要什麼,讀者需要知道國際通用的符號和名稱,讀者需要知道鎢的德文和W的關係,讀者未必要知道還有一個拉丁文字叫Wolframium。
- 從讀者角度看,不要從有一本中國大陸辭海的編輯看,你應該能體會我的堅持。若你還不能體會,那我會說你的方案限制特定地方來源已違方針。--❦‽維基vs百度‽來源專題 hanteng✉ 2015年5月19日 (二) 15:40 (UTC)
- 問題是IUPAC的名稱是英文,它不在全世界通用,像W在德國就不用tungsten,你懂我的意思?我都說了拉丁文的來源不限於《辭海》,早就沒有地域中心的問題了。我也說了不反對在正文加入其他語文的名稱,包括IUPAC的英文名,如果你連這點妥協都不接受,那我覺得沒必要談了,還是繼續交給社群投票吧。——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15年5月19日 (二) 15:47 (UTC)
- 問題是台灣教育研究院的詞彙庫是用英文,而台灣版的《辭海》用的是IUPAC,那你在中文維基上硬只用《辭海》的拉丁文,不是強迫地方中心嗎?你對IUPAC瞭不瞭解啊,是現行國際共通術語,你可以問中國化學會啊,這樣子讀者要學相關化合物名稱時,見此en:Category:Tungsten_compounds:Tungsten disilicide, Tungsten hexacarbonyl, Tungsten hexachloride,不是就要問為什麼化合物中的鎢不是wolframium而是tungsten?真的潛在化學條目讀者不是只要學化學符號的來源,他們還要用啊,一變化合物怎麼學呢?還是拉丁文?
- 所以請你不要再強加地域中心的方式限定來源,化學條目是有一體係術語的,不要因為只是你眼中的英文而反。--❦‽維基vs百度‽來源專題 hanteng✉ 2015年5月19日 (二) 16:02 (UTC)
- 算了,雞同鴨講,你就根本沒聽進去。十二點過了,睡了。——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15年5月19日 (二) 16:04 (UTC)
- 問題是IUPAC的名稱是英文,它不在全世界通用,像W在德國就不用tungsten,你懂我的意思?我都說了拉丁文的來源不限於《辭海》,早就沒有地域中心的問題了。我也說了不反對在正文加入其他語文的名稱,包括IUPAC的英文名,如果你連這點妥協都不接受,那我覺得沒必要談了,還是繼續交給社群投票吧。——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15年5月19日 (二) 15:47 (UTC)
- 你又寫錯了。當然標的是第一個,W源於拉丁文Wolframium,拉丁文Wolframium源於德文Wolfram,有什麼問題麼?化學元素符號來源於拉丁文名是你找到資料證明的。IUPAC使用英文是它自己承認的,你沒看Mewaqua給我們的那個pdf麼?tungsten確實是瑞典文,但它現在也是英文,英文tungsten源自瑞典文tungsten,有問題麼?——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15年5月19日 (二) 15:23 (UTC)
[12]+#蘇有的根據和原創總結--1.175.59.19(留言) 2015年5月21日 (四) 11:30 (UTC)
化學元素
編輯相同的討論內容已存檔於Wikipedia talk:格式手冊/化學(英語維基百科)#化學元素。--Mewaqua(留言) 2015年6月1日 (一) 17:35 (UTC),2016年6月7日 (二) 19:29 (UTC)有修改
鹿特丹公約也用IUPAC非蘇州宇文宙武的化學聖經
編輯鹿特丹公約(中文維基待創條目),百度百科有[13],英文維基有en:Rotterdam Convention,內容關於「關於在國際貿易中對某些危險化學品和農藥採用事先知情同意程序的鹿特丹公約」,這種中華人民共和國也有簽的公約,其聯國國網站的中文附件一,根據第5條發出通知所需提供的資料,就要求有(a) 通用名稱;(b) 如有國際公認的術語集,根據該術語集(例如國際純化學和應用化學聯合會的術語集等)所命名的化學名稱;...
國際公認的術語集,明白舉例了IUPAC=國際純化學和應用化學聯合會的術語集所命名的化學名稱。
我想做為一個一般性的維基百科,化學、國際公認的術語和國際公約都要顧慮到的話,IUPAC絕對比蘇州宇文宙武死把不放獨尊的化學聖經來的globalize且專業。--❦‽維基vs百度‽來源專題 hanteng✉ 2015年5月16日 (六) 10:44 (UTC)
- 該公約危險化學品和農藥都是單質或化合物,又不是元素,這跟我們討論的問題毫無關係。——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15年5月18日 (一) 05:07 (UTC)
- --❦‽維基vs百度‽來源專題 hanteng✉ 2015年5月22日 (五) 10:21 (UTC)
王穎霞解釋說化學元素中文名稱遵循幾個原則根據英文發音
編輯- 「而化學元素中文名稱的確定也需要遵循幾個原則。王穎霞解釋說,一般是根據英文的音譯來起中文名字,如果是金屬元素,基本都是用金字旁加上一個與英文發音相近的漢字,並且要儘量使用繁體字庫中已有的漢字。但漢字中同音字很多,如何確定使用哪個字呢?王穎霞告訴記者,以鉝元素為例,這個金屬元素的名字首先確定的是左半邊的金字旁,右半邊部分需要參考英文發音,與這個元素英文名稱發音相近的有「力」「立」「利」等等。」[15][16][17][18]
- 王穎霞 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副教授 電話及email公開見此[19]
我知道部分維基編輯看到「英文」或/及「繁體」就會敏感,不過這上述的來源確立了化學元素中文名稱原則其實有按英文音譯,再挑繁體字庫中已有的漢字,如此一來,沒有理由反對英文(特別是金屬元素)納入首句。 這又是額外的理據支持納入英文,特別是中文命名是根據英文名稱發音的。--❦‽維基vs百度‽來源專題 hanteng✉ 2015年5月19日 (二) 21:54 (UTC)
請Hanteng給出鎢命名根據英文名發音的根據
編輯如題。金、銀、銅、鐵、錫、鉛什麼的我就不吐槽了。不過很明顯的是,Hanteng終於暴露了英文中心主義的本質。——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15年5月20日 (三) 01:58 (UTC)
- 你不會看原文啊,我又沒有說「全部」或「統一」這樣的斷言,我只有說「化學元素中文名稱的確定也需要遵循幾個原則」,是按中國可靠來源的,原則不排斥有例外,但你之前的斷言「用拉丁文統一化學元素名稱」之斷言不但沒有來源,而且已被證偽。
- 您在用大字報的方式「暴露了英文中心主義的本質」批評中國化學會或北京大學某教授嗎?一般維基編輯可以自行判斷我在上述的角色是什麼,是否有像你一樣原創總結還是我只是簡要傳達發生在中國的事實而已。
- 一般編者可以觀察這星期以來的討論記錄,基本上反對你的意見並有發表實質評論的人來自中國、香港、台灣、及美國,而支持你意見的人只有投票並沒有參與實質討論,這是以投票代替討論共識的最佳例子。--❦‽維基vs百度‽來源專題 hanteng✉ 2015年5月20日 (三) 07:41 (UTC)
- 只要有例外,你就不能因此推斷出首段必須要加英文,況且這個「例外」又不是一兩個。明明自己到處張貼大字報,被管理員Shizhao批評,居然還咬我一口。我說的持英文中心主義的是誰你自己很清楚,不要試圖轉移焦點。投票是你自己開的,現在又說投票不能代替討論,反正你說什麼就是什麼對吧?感覺跟你再討論下去就是浪費時間啊。PS:把台灣和香港這兩個地區與中國、美國兩個國家並列,是何居心?——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15年5月20日 (三) 10:04 (UTC)
- 你一定要東西亂扯模糊焦點嗎?見正題:#教授回信內容摘要--❦‽維基vs百度‽來源專題 hanteng✉ 2015年5月21日 (四) 13:24 (UTC)
- 是誰避重就輕,偷換概念,大家都看得到。——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15年5月21日 (四) 15:27 (UTC)
- 你一定要東西亂扯模糊焦點嗎?見正題:#教授回信內容摘要--❦‽維基vs百度‽來源專題 hanteng✉ 2015年5月21日 (四) 13:24 (UTC)
[20]+#蘇有的根據和原創總結--1.175.59.19(留言) 2015年5月21日 (四) 11:27 (UTC)
- 除了學祥林嫂四處嘮叨,你還會什麼?要是我像你這樣,客棧早就鬧翻天了,我是不想學你。——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15年5月21日 (四) 15:33 (UTC)
- 還有其他用戶提供的資料和意見
- 致其他旁觀用戶,可以簡單比較支持蘇方案和支持hanteng方案兩方投票者在相關討論的參與程度,可以知道哪一方是「潛在動員投票但只有一個主要的人在辯護或辯解」,哪一方是「多個用戶在辛苦找資料做質疑」,至於客棧鬧不鬧翻天,誰不想學誰,自有公評。--❦‽維基vs百度‽來源專題 hanteng✉ 2015年5月21日 (四) 20:43 (UTC)
- (!)意見--希望有些用戶實質回應、交流,不宜把用心的用戶 貶為「祥林嫂四處嘮叨」。Wetrace 歡迎參與WP:人權專題(留言) 2015年5月31日 (日) 01:00 (UTC)
化學專業術語投票
編輯相同的討論內容已存檔於Wikipedia talk:格式手冊/化學#化學專業術語投票。--Mewaqua(留言) 2016年6月7日 (二) 18:13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