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讨论:格式手册/化学

最新留言:8年前由Jimmy-bot在话题化学专业术语投票内发布

维基百科:格式手册/化学 编辑

维基百科:格式手册/化学草稿供大家参考集思广议,望形成共识后成正式指引。

为方便行政员按照理据和共识做出裁决,此次提案采论点为主,投票为辅的讨论形式,希望大家能采下列方式进行讨论。

  1. 第一阶段(约一个月)采理据方式列出正反意见,请在#格式手册/化学理据中列出相关正反理据,第一阶段的目标在于形成一份最大共识正式指引的定稿;
  2. 第二阶段(约一个月)仅就有最大共识正式指引的定稿在#格式手册/化学投票区进行投票,唯进行投票的用户必需在正反理据加入相关{{anchor}}模版说明其对正反理据的判断,如此才能方便行政员按照理据和共识做出裁决

格式手册/化学理据 编辑

格式手册/化学投票区 编辑

(请耐心等待#格式手册/化学理据形成最大共识)


IUPAC名称的优先性 编辑

根据以下专家的说法,IUPAC名称在化学相关条目具有优先性:

  1. 位于台湾的国家教育研究院(国教院)化学名词委员会一致倾向于采用IUPAC的版本(Alfredo ougaowen询问的结果)
  2. 北大化学教授王颖霞(一直参与关于化学名词的修订和新元素命名审核工作,所以主要关注中文命名的原则及IUPAC的命名):若本人主编一本读者设定在非化学专业大学知识水平的化学专业术语的字典或百科全书,“采用IUPAC/IUPAP的建议名称就行,没必要用拉丁文。”元素历史介绍如涉及到拉丁文,那介绍一下拉丁文无妨。
  3. 位于台北的中国化学会(CSLT)理事长陶雨台博士的回信:

    感谢您对本会的肯定。就您的问题本会回复如下:从教育及知识推广的角度,我们的作法会以IUPAC的建议名称为优先。如果内容有化学史等等,有拉丁文也很不错。

--❦维基vs百度来源专题 hanteng 2015年6月5日 (五) 19:22 (UTC)回复

化学专业术语投票 编辑

投票已经结束,这里是总结 编辑

首先公示投票结果:

Hanteng 苏州 Sz Tiger
17 20 0 1

这次投票历时两个星期,参与人数较多,从最终结果的票数来看,苏州的提案以1票领先支持数第二的Hanteng君。为了社群发展,我认为可以按照苏州的提案实行下去;当然,其实Hanteng的方案也有与苏州重合的成分,只是在IUPAC方面有些许不一致,不妨在化学元素的模板上涉及IUPAC的名称,这样也能照顾Hanteng支持者方面的意见。二人的意见在化合物方面基本无冲突。

我个人其实比较倾向SzMithrandir的方案的,但最终还是决定不参与投票。个人希望此次争论没有必要再持续,最好3天以内能够存档。--1=0欢迎参与WP:模仿专题 2015年5月30日 (六) 11:41 (UTC)回复

(?)疑问20对19,这个票比是否算作胜出?最后四票是临时跟上的,而且投票理据难以令人信服。虽然翻看了一下都不是傀儡,但不参与讨论而在最后时刻冒出来投票,这是否有些太聪明了?   投票查核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本人认为简单的一句“格式统一比较好”是对条目编辑者意见的漠视。且不说这个拉丁文“格式”本来就是无中生有(中国大百科全书vs辞海),本人反复提及的“不同元素的情况不同,应当区别对待”并没有得到明确的回应。敢问苏州这边的方案是什么?只对首段英语/双语否定,只破不立?   本次讨论的长度对很多人来说都是tl;dr,这个我不否认;但既然要投票就应当仔细通读,至少通读投票所涉及的方案。如果强制执行此方针,我不得不说对于编辑者这难以接受。-- SzMithrandir(留言2015年5月30日 (六) 20:17 (UTC)回复
(:)回应:然而Hanteng方面的投票好像有3票(User:拆哪User:鲁秘User:护国大将军)被查出是傀儡所投,按阁下所言,是否又能作数呢?我其实对阁下提到的“区别对待”十分有好感呢(个人观点)。另外,针对阁下提出的最后四票的问题,是否叫他们@Q714182379周子仪Alvin Lee春卷柯南:出来解释呢?--1=0欢迎参与WP:模仿专题 2015年5月31日 (日) 01:25 (UTC)回复
(:)回应:呵呵,输打赢要就直说,不用遮遮掩掩。说我们这方最后四票是“临时跟上”的,也不看看这几票除了最后两票,其他两票都离截止时间差了一小时以上,一小时能够写的东西太多了,真能昧着良心说“临时跟上”么?说“投票理据难以令人信服”,贵方的投票理据就“令人信服”了?我看也有很多根本没参加讨论,理由也不充分嘛,更不用说有三票根本就是傀儡所投,被管理员封禁了。再说投票和方案,Tiger和SzM的方案你们俩自己都不支持,居然还要别人支持你们的方案,这真的说得过去么?元素符号来源于拉丁文,这是历史事实,也是由贵方拿出大量可靠证据证明的,何来“无中生有”之说?为什么一定要回应?支持我方而非贵方的方案就是对你意见最好的回应。我的方案已经白纸黑字写明了,反而贵方的方案语焉不详,这样可以,那样也可以,如果贵方方案通过了,最后怎么样还不是贵方说了算?怎么让人信服?想要歪曲事实也请找一个更好的理由。这个投票本来就是贵方发起的,规则也是贵方制定的,哪方票数多就用哪方方案也是贵方制定的,白纸黑字不容抵赖。之前已经有一个投票了,是我方获胜,但贵方不服气,强行另开投票,先不论有没有效力,但结果又是我方获胜,贵方还是不服气,请问贵方还想怎么样?最后一天投票的四位也不用解释了,跟他们这帮输打赢要的人没啥好说的,按照通过的规则执行,他们敢阻饶就是破坏。——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5年5月31日 (日) 02:45 (UTC)回复
从投票来看,的确“是在下输了”。不假,玩民主是要玩得起,在规则生效前我尽量跟你口水战,但规则生效后我也只能认,最多进行回避和“不合作抵抗”——后者其实不存在,因为鄙人和Yinweichen的方案都在wiki上,都是公开的。  你说的“语焉不详”现象,只是因为随着主编者(即Ywc)的加入,细节被重新讨论;三大分类的基本框架Ywc一直都同意,User:Yinweichen/Testpage2中的方案与本人也只有一两点差别。倒是阁下的方案一直都是大而化之,最近由于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实例而又做了调整,加上了“infobox采用IUPAC名”,但尚未听到明确的关于首段首句括号中添加何种外文——我们尤其关心的是对于(en)oxygen (en)carbon (de)wolfram 等是否会加入 oxygenium carbonium wolframium。  至于你说我自己都不支持自己的方案,我早已说明在投票上与Hanteng合并,这个并不构成问题。
以上。现特此召集@HantengAlfredo ougaowenMewaquaYinweichen

若无其他额外问题,则苏州之方案即将生效;鄙人建议诸位遵守维基百科之规则,按照社群共识和方针进行编辑,如果不愿合作可以回避元素条目。此次讨论大致结束,不应影响其他条目的讨论和编辑。

-- SzMithrandir(留言2015年5月31日 (日) 03:53 (UTC)回复
禁止在化学元素条目正文开首标注元素IUPAC”投票本身就是荒谬。期间没有任何一位管理员有勇气出来制止这种闹剧进行,是中文维基百科的悲哀。"to defeat relativity one did not need the word of 100 scientists, just one fact"——爱因斯坦。--Mewaqua留言2015年5月31日 (日) 04:19 (UTC)回复

(※)注意:讨论的最后状态是,我(钢琴小子)鉴于两个方案票数接近而对Hanteng和苏州之观点结合,形成折中方案于User:Yinweichen/Testpage2。这是尊重维基百科的社群共识。请不要退回到之前的讨论状态,片面执行单个方案。由于在我提出这种方案之后没有得到任何反对意见,也已通知Hanteng、苏州和SzMithrandir等人,所以应以User:Yinweichen/Testpage2的做法为准,对元素条目进行更新。钢琴小子 留言 贡献 2015年5月31日 (日) 09:05 (UTC)回复

投票是不设反对票的,我没有回应不代表我认同你的方案。我的态度是,你的方案可以加在正文中,但不能加在首段。请不要自认为是什么“折中”方案,更惶论你的方案都没有付诸表决。——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5年5月31日 (日) 09:14 (UTC)回复
恳请管理员们的介入。请注意,对一系列条目进行的批量更改,须反映“社群共识”。以上投票差距只有一票,你真的觉得是共识的表现吗?我,包括在投票之时,从没有认为该投票是“最终的”、“决定性的”,所以才一直努力建议折中方案,尝试结合各方观点,并邀请所有编者帮助改善此方案。突然实施苏州的方案,甚至没有对格式手册中的具体字句进行讨论,是让我大吃一惊的。请务必看清维基百科:不要为阐释观点而扰乱维基百科,不要把化学元素条目变成自己证明“反英文派”观点的战场!我已友善地邀请你对我的努力(User:Yinweichen/Testpage2)作出评价和建议,所以我非常希望你能够放下零和游戏的态度,以真正改善条目为目标,不要因死守某些所谓的原则而扰乱了我们在自己本行条目的正常编辑!钢琴小子 留言 贡献 2015年5月31日 (日) 11:11 (UTC)回复
呵呵,什么事情都要管理员管,我看管理员还没这么空闲,而且社群和方针也没有赋予管理员这样的权力。维基百科的所有条目都是大家的,不存在什么自己本行条目!我还想(*)提醒的是,投票是Hanteng博士开的,规则是Hanteng博士定的,Hanteng博士在投票开头白纸黑字写着:“投票不设反对票,哪一方的支持票数多就用哪一方的方案。”我想Hanteng博士不会否认吧?人无信不立,我想Hanteng应该不会对不起你牛津大学博士的称号吧?我想其他人也不愿意做无信的人吧?其他的我也不多说了,我不想跟没有信用的人多费唇舌。——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5年5月31日 (日) 14:27 (UTC)回复
“人无信不立”,但我从头到尾都是坚持达成共识比投票还重要,所以没有这个问题。对于这次的投票结果,我表示尊重,也希望这些争论能尽早结束。但在双方支持者数量旗鼓相当之时,还是建议User:苏州宇文宙武等用户能尽可能让大家达成共识,避免只以些微票数差异来压过不同意见的声音,免得日后增添不少麻烦,而且才能真正一劳永逸的解决此类争议。- 和平、奋斗、救地球!(留言)欢迎参与灭绝专题2015年6月1日 (一) 01:10 (UTC)回复
想要赖皮就明说,不用拿什么“共识”当挡箭牌。如果能够达成共识,要投票干嘛?投票开始时的规则也都白纸黑字,如果你“坚持达成共识比投票还重要”,那你投什么票?反正要根据两个投票的结果执行,想要捣乱就是破坏,我们依规矩办事就行。我这不是跟你辩论,是通知你接下来要怎么做,请好自为之。——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5年6月1日 (一) 01:18 (UTC)回复
以上投票当然并非一无是处,对我来说是个衡量社群意见的重要指标。我以此尝试建立折中方案,相信我的方案在双方的投票者中都会有理解和支持者的。投票并没有规定结果须写入格式手册,因此我认为突然增订一份反映社群共识的文件是鲁莽的作法。这样,苏州,我对IUPAC名的大力支持,是对立于你所提倡的“必须用拉丁名,不可加入英文或IUPAC名”。照我以往的做法,首段基本上是不加元素外文名的。相信我俩都希望争议结束,再加上社群确实无法作任何的妥协,所以我向你提议:“首句只写上元素中文名和化学符号,而不标注外文名。有需要时在正文详细解释即可。”你看可不可以。苏州从头到尾就是为了抗衡维基社群中某些人对英文的“偏爱”,所以执意要证明拉丁文在元素命名上的重要性。按照这一万不得已的最后方案,该可以满足你的初衷了吧?我费尽苦心寻求和解、妥协,请大家也看在维基百科安宁的份上,别再争下去了!钢琴小子 留言 贡献 2015年6月1日 (一) 06:46 (UTC)回复
(+)支持上述提案。另外我也(+)赞成“想要捣乱就是破坏,我们依规矩办事就行”,不爽的人自动回避就好。其实依我看来正反方其实各有其优缺点,所以这个结果对我而言还算是能接受,反正双方不要再吵下去就好。另外我就知道苏州君大概会问我这样还投票干嘛,这还不是因为就如同苏州君所说“如果能够达成共识,要投票干嘛?”。因为暂时很难有共识,只好先表达我的偏好(而且反正那也不是我的方案,我那么在意做什么)。但是也希望不要因为很难所以就放弃达成共识的可能,今日换作是Hanteng的方案以1票之差胜过阁下的方案,阁下难道不会试图去寻求一个大家都更能接受的方式吗。也希望阁下不要用“好自为之”这类的词,因为我相信多数用户应该还是会尊重这次的结果来执行。- 和平、奋斗、救地球!(留言)欢迎参与灭绝专题2015年6月1日 (一) 07:58 (UTC)回复
不可能,请愿赌服输,不要耍性子。如果Hanteng的方案胜出,我自然会遵照他的方案,可惜没有如果。我已经说过了,钢琴小子的方案可以在正文或者导言除首段的其他部分反映出来,相信也不会枉费他的一番努力。——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5年6月1日 (一) 12:48 (UTC)回复

我没有赌,也没有什么输要服。难道你在维基上的参与,不是为了条目最终的好,而是为了争个输赢?既然你有一个希望付诸实行的方案,就请先展示出方案的具体可行性──请写出每一个元素的条目首句,就像User:Yinweichen/Testpage2上的一样(至少要写出有代表性的元素)。要显示外文标注在哪(或不标注),是否标出语言(及什么语言),以及整体的客观规则(要能应用于每一个元素条目)。反正这样的过程,到最终还是要做的。我一直以来的担心是,你(以及不少投票者)都没有意识到个别元素名称由来的复杂性,以致以上笼统措辞的方案看似不错,却其实不可行。你如果能这样做,就至少可证明你方案的可执行性。与其费尽口舌地争论,不如呈上实质的东西。我可以等著,或者协助,你说行吗?钢琴小子 留言 贡献 2015年6月1日 (一) 17:05 (UTC)回复
又不回应了?我每一次提出实质的建议时,都得不到对方的建设性回应,不知是否对条目的真正改善不感兴趣?钢琴小子 留言 贡献 2015年6月4日 (四) 06:59 (UTC)回复
(~)补充:抱歉不知User:苏州宇文宙武最近不能编辑,我先收回对你的误解批评。我期盼看到你的方案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须要帮助找资料请通知我。钢琴小子 留言 贡献 2015年6月4日 (四) 07:22 (UTC)回复
@Yinweichen:我从小黑屋里出来了。说实话我很喜欢你的方案,可惜不能加入首段开头,但我保证一定在除首段开头之外的其他显眼位置加入这些信息。其实自这个投票结束以后我都没有动一下任何化学元素条目,就是因为我想抽出时间整理一下自己的思绪,也让大家能够在冷静之后表示服气,证明我可不是逼迫大家。至于具体的方案,我会先找那几个最先引发争议的条目(等)下手,到改的时候就通知阁下,请阁下看看合适不合适。——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5年6月4日 (四) 14:50 (UTC)回复
这样的做法可以,希望可以先集中到一个临时页面上进行,免得散落在众多元素条目中难以追踪,甚至在那些页面上引发编辑战。有进展请通知。钢琴小子 留言 贡献 2015年6月4日 (四) 15:14 (UTC)回复
好的。近期因为毕业,事情比较多,所以可能暂时不会大规模修改。——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5年6月4日 (四) 16:34 (UTC)回复
(+)支持User:YinweichenUser:苏州宇文宙武的共识,也希望大家都能整理一下思绪,冷静一下。- 和平、奋斗、救地球!(留言)欢迎参与灭绝专题2015年6月5日 (五) 01:45 (UTC)回复
@Yinweichen和平奋斗救地球:谢谢,希望我们能够找到大家都能接受的这种方案,我亦佩服二位愿赌服输的气度。当然像Hanteng那样输打赢要的,我就不会有任何意愿与他达成所谓的“共识”,因为他的态度根本不可能让人有达成共识的心情。PS:所谓“IUPAC名”这样的提法到底是原创,已经有很多人提出了,也证明Hanteng的方案实际上是不可行的,我们可以想想其他提法加入信息框内。——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5年6月5日 (五) 10:07 (UTC)回复
真的没有赌,也不存在服输,只是不应以吵架的口气提出异议。我是想亲眼看一下实际会执行的具体方案,看看某些元素标上不常见的拉丁文,会不会感到别扭,同样更适合放在正文。也想看看外文会标在什么位置,是对元素中文名的注释,还是对化学符号的注释。最重要的是要看看苏州的方案可否应用在所有的元素上,特别是贝采里乌斯时期还没有被发现的大部分元素,以及名称或简称已自此改变过的那些。钢琴小子 留言 贡献 2015年6月5日 (五) 13:25 (UTC)回复
有没有赌、服不服输我觉得已经不重要了,重点就像苏州君说的“希望我们能够找到大家都能接受的这种方案”,这是最好的。- 和平、奋斗、救地球!(留言)欢迎参与灭绝地质专题2015年6月5日 (五) 13:29 (UTC)回复
@Yinweichen和平奋斗救地球:“愿赌服输”一词旨在称赞二位拿得起放得下的胸襟,并不意味着投票是一场豪赌。不过Hanteng似乎并不这么看,他又在变着法子推销自己的方案,似乎不用他的方案不罢休,我认为二位可以去劝导一下。——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5年6月6日 (六) 12:01 (UTC)回复
“希望我们能够找到大家都能接受的这种方案”,我只是就目前有的共识和分岐来说,那么我的努力只是再形成此方案的共识,问题是,苏州宇文宙武 一方面要排挤本人参与讨论,一方面又要全面排挤IUPAC名于首句,我想Yinweichen不会接受全面排挤IUPAC名于首句吧?所以形成共识是可以按事证来讨论的,未必要受到因错误资讯误导的意向投票所左右。请就事论事,IUPAC名为啥不能像《中国大百科全书》化学卷一样纳入首句?--❦维基vs百度来源专题 hanteng 2015年6月6日 (六) 21:34 (UTC)回复

IUPAC名原创? 编辑

苏州宇文宙武说:

IUPAC名”这样的提法到底是原创,已经有很多人提出了,也证明Hanteng的方案实际上是不可行的...

  1. 你 苏州宇文宙武 有没有看User:Yinweichen/Testpage2啊?IUPAC标法没有什么绝对可行不可性的,但标IUPAC的命名是可行的
  2. 你 苏州宇文宙武 有没有看懂我提过的东西?我已说了可参考中国大百科化学卷的作法,直接在中文元素名标英文/IUPAC名,不一定要标出IPUAC并给连结,但最好还是在格式手册/化学明说用 英文/IUPAC名 。
  3. 你 苏州宇文宙武 说说看是谁说“IUPAC名这样的提法到底是原创”,我想在台北和北京的中国化学会专家不会说IUPAC名是我原创的,别再胡说了。--❦维基vs百度来源专题 hanteng 2015年6月5日 (五) 15:09 (UTC)回复
请Hanteng“博士”睁大眼睛看清楚,我自始至终没有说过IUPAC的命名是不可行的,我只说“IUPAC名”这样的提法是你Hanteng“博士”原创,难道有错?上面已经有人提到这个问题,你又听进去多少?不管你心里是不是想要标出IUPAC的链接,但是你的方案上面都有“IUPAC名”这样的原创提法,你说可行不可行?难道你要让你的支持者们支持一个你自创的名词“IUPAC名”么?——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5年6月5日 (五) 15:28 (UTC)回复
毛主席教导我们“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即使苏州宇文宙武真的对所谓的“英文霸权”恨之入骨,也不应该继续创作新的“明显事实错误”作为自己的论据。“IUPAC名”不是Hanteng原创,见[15][16],还有朝阳科技大学应用化学系硕士论文《Flurbiprofen 水性药胶布配方改良及品管方法建立》(例如第16页就有提及“IUPAC名”)。--Mewaqua留言2015年6月5日 (五) 19:28 (UTC)回复
身为香港居民居然也知道毛主席的经典语录,也是奇闻一件。先不论为何Hanteng为何自己不举出理据,而要你举出理据来证明大家(之前不只是我,老陈也有过)的质疑。老陈等人对“IUPAC名”的提法质疑了好久,却迟迟不见Hanteng拿出证据反驳,你认为原因是什么?至于你所举出的前两个链接(IUPAC name/names),指向是IUPAC命名法,而这命名法是给化合物而非元素制定的,那篇论文16页同样是化合物的命名,所以请你不要再误导大家。——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5年6月6日 (六) 01:43 (UTC)回复
1. 针对苏州宇文宙武在上面说的“我只说“IUPAC名”这样的提法是你Hanteng“博士”原创,难道有错?”,所以我举出"IUPAC name"和"IUPAC names"的Google搜索结果,以及有提及“IUPAC名”的硕士论文,以证明你的上述宣称不实。2. 元素也有“IUPAC名”,见下列各化学书籍有针对元素提及"IUPAC name":Competition Science VisionChemistry Vol (1 & 2)Fundamentals of Inorganic ChemistryExcel With Inorganic Chemistry For IIT-JEE (New Pattern) & Other Competitive ExaminationsComprehensive Chemistry XI。当然,我不是管理员,不能阻止你继续抛出不符事实的宣称以及曲解我和其他人的论点。--Mewaqua留言2015年6月6日 (六) 02:42 (UTC)回复
Hanteng那就是原创,并不因你在之后提供来源而洗刷原创的“罪名”,因为他创造出这个“IUPAC名”时根本没有参考你给出的这些来源,否则老陈等人也不会一直到现在还质疑。至于你举出的所谓元素也有“IUPAC名”,我仔细看看,除了最后一个我没看到外,其他三个都是为新发现元素制定的临时的IUPAC元素系统命名法,根本不是我们现在讨论的IUPAC为已命名元素规定的英文名。我不是管理员,不能阻止你继续抛出的偷换概念的宣称以及曲解我和其他人的论点。——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5年6月6日 (六) 02:57 (UTC)回复
就这个讨论(包括已存档内容)而言,苏州宇文宙武多次反驳都带有错误事实或曲解。各位如果怀疑我的论点,而又已具备高中程度化学知识的话,可以点击我在多次留言内提供的连结查看(大部分是英文),再自己思考。--Mewaqua留言2015年6月6日 (六) 03:16 (UTC)回复
(*)提醒:就拿[17]来说,已发现的第101号元素已经有正式名称Mendelevium了,书中也写明这是正式IUPAC名。第102至110号元素都是已发现和有正式IUPAC名,不详说了。--Mewaqua留言2015年6月6日 (六) 03:37 (UTC)回复
你也就会咬文嚼字了,可惜咬文嚼字的功力还不够,看这里给的IUPAC official name是否就是“IUPAC名”,中间多了个“official”一词,意思完全不同,肯定不是“IUPAC名”。你要找出中文的“IUPAC名”提法应用于元素中才能证明Hanteng不是原创。可惜的是,Hanteng提出这个名词时根本没有中文的来源,所以他还是原创,即使你找到了来源,当时的他还是原创。——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5年6月6日 (六) 10:07 (UTC)回复
你的说法,用善意推定的话是“钻牛角尖”、“吹毛求疵”,不用善意推定的话是“诡辩”。--Mewaqua留言2015年6月6日 (六) 13:11 (UTC)回复
Chemistry Vol (1 & 2):"Table 3.4. IUPAC Names of Some Elements"。Fundamentals of Inorganic Chemistry: An Introductory Text for Degree Studies的Table 3.4也有"IUPAC Name"。--Mewaqua留言2015年6月6日 (六) 13:39 (UTC)回复
有完没完?还没有翻你的旧账“贝氏以拉丁文统一元素命名”的苏大博士的原创总结 (你苏大博士的论文是不是用英文写的啊,是不是用英文答辩的啊,说一下吧,不然别人怎么能判断你坚定的反英文立场呢?)至于IUPAC名的事见下面#标用IUPAC名。--❦维基vs百度来源专题 hanteng 2015年6月6日 (六) 14:06 (UTC)回复
@苏州宇文宙武:我老早在化学元素扩张时就有说了,IUPAC Name不是本人原创,在PubChem这全球最大的化学开放数据库中也有,再次警告你,不要再任意以括号博士的方式称呼我,如 苏州宇文宙武“博士”、苏州宇文宙武大苏州宇文宙武、等等,若你这么信博士(你不是将是一个博士,非常好奇你的博士论文是不是反英文倒底的呢?分享一下吧,既然你在中文维基怎么反英文,我倒想知道你怎么写你的博士论文的?)--❦维基vs百度来源专题 hanteng 2015年6月6日 (六) 14:06 (UTC)回复
IUPAC name不是你原创,但“IUPAC名”就是你原创。至于隐私,我不便透露,亏你还是在西方读的博士,一点礼貌也没有。——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5年6月6日 (六) 14:25 (UTC)回复
  1. China REACH- 中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新化学物质简易申报申请表(2010 New)“英文名称(□IUPAC 名;□CAS 名):  English Name: (□IUPAC Name;□CAS Name)”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附录一 指导方法, 本附录包括包括网站、数据库和手册清单,它们可以用来查找合适的IUPAC,CAS和EC称,CAS和EC号, 分子式和结构式,包括SMILES符号和物质识别必需的其他参数。不包括商业数据库和指导方法。”
  3. 我已说了,在一般情况我不会问的,但对于你做的以下行为,让我会不断继续问你请问您苏大博士的论文是用什么语文写的?(除非你停止以下行为):
    1. 您不礼貌地用博士一词粗体加引号的反讽我
    2. 您不礼貌地在中文维基对于坚持知识专业术语的人添加英文中心的攻击。--❦维基vs百度来源专题 hanteng 2015年6月6日 (六) 19:40 (UTC)回复

 

标用IUPAC名 编辑

基本事实

  1. 中国大百科全书化学元素条目外文使用的是IUPAC名和英文,只是没标出来而已(总不能在化学只看辞海,不看中国大百科全书吧?)
  2. Google搜“Iron(英语、IUPAC名)”,可以看到日本的文献,如此[18]

所以基本上中国、日本、台湾专家及文献都使用IUPAC名,我不懂苏大博士(不知苏州宇文宙武的姓为何,博士为何,只有听说他的博士是在澳洲念的)的反英文情结为什么发作成这么利害,希望他在澳洲能顺利答辩取得博士学位,但我在想,在那里不是就要用英文写论文用英文答辩吗?很好奇他论文会怎么处理术语的。--❦维基vs百度来源专题 hanteng 2015年6月6日 (六) 14:06 (UTC)回复

就 苏州宇文宙武 在此议题的反智倾向,只好再次总结站外专家说法,根据以下专家的说法,IUPAC名称在化学相关条目具有优先性(相对于拉丁文名称):

  1. 北大化学教授王颖霞(一直参与关于化学名词的修订和新元素命名审核工作,所以主要关注中文命名的原则及IUPAC的命名):若本人主编一本读者设定在非化学专业大学知识水平的化学专业术语的字典或百科全书,“采用IUPAC/IUPAP的建议名称就行,没必要用拉丁文。”元素历史介绍如涉及到拉丁文,那介绍一下拉丁文无妨。(hanteng询问的结果)
  2. 位于台湾的国家教育研究院(国教院)化学名词委员会一致倾向于采用IUPAC的版本(Alfredo ougaowen询问的结果)
  3. 位于台北的中国化学会(CSLT)理事长陶雨台博士的回信(Alfredo ougaowen询问的结果):

    感谢您对本会的肯定。就您的问题本会回复如下:从教育及知识推广的角度,我们的作法会以IUPAC的建议名称为优先。如果内容有化学史等等,有拉丁文也很不错。

--❦维基vs百度来源专题 hanteng 2015年6月6日 (六) 03:47 (UTC)回复

根据投票结果按规矩办事,否则就是破坏,你叫破喉咙也没有用。——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5年6月6日 (六) 10:07 (UTC)回复
好不容易平静一点,怎么又吵起来了。我想劝劝大家说话不要激发对方的防御心理,且要理解对方也是诚心希望展现事实的。指责“反智”、“破坏”都是于事无补的。然而我还是要讲清楚。“IUPAC名”是对“IUPAC所批准和建议的元素英文命名”的简称,正如“IUPAC名”同样可以是“IUPAC所建议的化合物英文名称”的缩写一样,应该不是Hanteng一人凭空原创出来的。在中文语境内,特别是有篇幅限制时,这样的缩写我认为是可以接受的。当然,只因为称呼上的争议而否决整套方案未免有些鲁莽。我建议苏州在详列元素条目首句时,也能理性地考虑社群的其他合理观点,特别是“IUPAC所批准和建议的元素英文命名”在中文化学界的重要性,不要仅因为它是英文而拒之门外。钢琴小子 留言 贡献 2015年6月6日 (六) 14:06 (UTC)回复
#标用IUPAC名,至少日本人的文献有这样用,至于中国大百科化学卷直接用IUPAC名不标出也是事实。--❦维基vs百度来源专题 hanteng 2015年6月6日 (六) 14:09 (UTC)回复
这里是中文维基,不是日文维基,你举日文文献有什么用?而且我看不到那个文献。之前再说有人质疑你原创时,你为什么没有举出这些例子?这不正是说明你之前是原创么?——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5年6月6日 (六) 14:30 (UTC)回复
来源很多,中文维基不只靠中文来源,百科是“人类知识的总和”(见启蒙时代),我已说了,IUPAC Name在PubMed有,这种中文翻译没有什么高深知识的难度,就是IPUAC名而己。IUPAC Name本来就存在,不是我的原创。--❦维基vs百度来源专题 hanteng 2015年6月6日 (六) 19:25 (UTC)回复
不是我想吵,而是有人不承认投票结果(这个投票还是他自己开的,规则是他自己制定的),输打赢要,我不得不反击。我的底线是在首段首句以外的其他地方可以标注IUPAC规定的英文名(不管如何我们自己捏造的简称“IUPAC名”实在不妥),其他的不要跟我说。投票已经结束了,回应完毕。——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5年6月6日 (六) 14:19 (UTC)回复
#标用IUPAC名,至少日本人的文献有这样用,你叫破喉咙也没有用这句话还是少在维基讨论区用吧,不然好像 苏州宇文宙武 要对我做出什么暴力的举动似的。你 苏州宇文宙武 的底线未必是社群共识,所以别再讨价还价,共识是与时并进的,要考来源和内容的。--❦维基vs百度来源专题 hanteng 2015年6月6日 (六) 14:29 (UTC)回复
有相关投票不承认,自己另开投票,自己定规则,投票结束后自己却不承认结果,也是维基一绝。对于这种人,我没有什么好说的,今后这种人的任何提议我都会毫无保留地反对到底。如果问我为什么,因为这种人人品不行,所以他不值得大家信任,他的所有提议也必定不行。——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5年6月6日 (六) 14:33 (UTC)回复
苏州道出了我很不愿意看到的情况。竟“对人不对事”,作为协作平台的维基百科,本不该如此呀。平心静气地提出异议,与苏州务实商讨,给他一点妥协的空间,才会有实质的进展。互相人身攻击,只会牵连到无辜的化学元素条目,乃至撕裂社群。我作为一个维基人和不少元素条目的主编者,是不愿见到这种情况的!钢琴小子 留言 贡献 2015年6月6日 (六) 15:27 (UTC)回复
@Yinweichen:因为Hanteng的所作所为已经让我没有耐心跟他继续折腾,你不要怪我。不与Hanteng对话不影响方案的实施,我们还是自己商量出大家都能接受的具体格式好了。——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5年6月6日 (六) 15:34 (UTC)回复
@Yinweichen苏州宇文宙武:,我很早就有明示暗示要 苏州宇文宙武 用 钢琴小子 设的台阶下,现在事到如今,我和Alfredo ougaowen都已问了专家,也证实 钢琴小子 的IUPAC名的坚持是有道理的,而 钢琴小子 和 SzMithrandir 方案亦不是像中国大百科化学卷全标IUPAC名(但不标出“IUPAC名:”这个字)。--❦维基vs百度来源专题 hanteng 2015年6月6日 (六) 19:31 (UTC)回复
感谢苏州删除过长的讨论,也提醒苏州不要以为自己的话删了别人就看不见了:“注意:由于第一个投票双方均未撤销方案,故而此投票结果立即生效。下一个投票与此投票有部分重复,重复部分结果不具有效力,但仍具有参考价值。欲投票者请移步,谢谢!——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5年5月24日 (日) 14:28 (UTC)” —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李4对话贡献)于2015年6月2日 (二) 00:23加入。
@李4:那是我为了避免页面过长而建议他存档的,还是看的见,在Wikipedia talk:格式手册/化学#化学元素。- 和平、奋斗、救地球!(留言)欢迎参与灭绝专题2015年6月2日 (二) 02:14 (UTC)回复
 谢谢你提供存档链接以及修正格式排版。李4留言2015年6月2日 (二) 04:23 (UTC)回复

@SzMithrandirAlfredo ougaowenMewaquaYinweichen苏州宇文宙武:恕在下近三十个小时在坐长途欧洲巴士无法参与讨论,现在已总体摘要如此#投票意向总结:分岐和共识,望有志协作者能继续参与讨论、提供来源(贴图、pdf等等)、以几个条目开始试作并在有共识的部分先执行,无共识的部分继续讨论。--❦维基vs百度来源专题 hanteng 2015年5月31日 (日) 10:01 (UTC)回复

投票意向总结:分岐和共识 编辑

首先,程序上,这次投票是出现在“条目探讨”,并无涉及方针、指引、或格式手册,Wikipedia:投票不能代替讨论有明白说明,此类非正式投票是用来“最终达成真正的共识,而不是试图压下相反意见”。

另外,按Wikipedia:决议产生的程序的元老意见,基本上正式方针投票的目标是为了共识的形成“建议在投票时尽量说出自己的理由,当投票人数中超过2/3的人意见一致,则采纳其意见。否则继续进行讨论,有了一些新的结果后,再次进行投票,如此反复。以达到最大程度的一致。”

所以,朝向未来正式Wikipedia:格式手册/化学的明文化,吾人可以从此次投票发现以下重大分岐和共识:

  • 重大分岐
    1. 拉丁文v英文(IUPAC名)的是否纳入首句?都不纳?只纳一个?两个都纳?看化学元素内容为主来决定?
    2. 拉丁文v英文(IUPAC名)的纳入首句的优先级
  • 重大共识
    1. 化学元素符号可以出现在首句无异议
    2. 信息框使用英文(IUPAC名)

其中重大共识无更多异议,建议写入Wikipedia:格式手册/化学成为格式手册正式指引。

其中重大分岐应该继续讨论,目前个人建议讨论的方向可以聚焦在

  1. 统一格式的需要(如Alvin Lee、春卷柯南、及周子仪等三人最后在意向投票的意见)
  2. 内容多元的需要(如钢琴小子User:Yinweichen/Testpage2#SzMithrandir的提案

宏观而论,此次讨论是在社群中去/留英文化的大讨论烧至化学这个专业术语内容,钢琴小子及SzMithrandir对于化学条目的认识较深,着力也较多,应该给于他们更多有关于因个别化学元素条目内容不同,而有不同编辑处理的要求,至于统一格式的需求(虽本人不苟同),但也是另一方的主要意见,本人觉得是社群对Wikipedia:格式手册/化学需要的一种反映,但是否以苏版的《辞海》拉丁文案,或以我案的IUPAC名案,或著投票后其快结束才出现的《中国大百科》的不标明英文或IUPAC直接列出名字于括号中也是另外一种方案,都是可以继续讨论的。(相信苏不会质疑中国大百科全书化学卷的权威性或中国官方性,貌似中国大百科全书比《辞海》更官方,而中国大百科全书化学卷比《辞海》更化学。)

行动来说,(1)我们可以做的是把重大共识写入Wikipedia:格式手册/化学成为格式手册正式指引,(2)在统一格式和内容多元的需要方向,借用周子仪的微言大义“统一了格式又消除了歧义”,我们得要小心“消除的是不是歧意,而是重要的化学知识微义(nuances that are critical to chemistry)”,建议就按钢琴小子及SzMithrandir对于化学条目的众多分类来分别进行书写和讨论,如SzMithrandir所提的三个例子

我请求贴上《辞海》、中国大百科全书化学卷、等等来源的“条目正文内容”,来看其(一)提供的外文、(二)外文出现的位置、(三)是否对外文进行标志如“拉丁文”、“英文”、“IUPAC”等等。这些重要资讯将有助于解决分岐,建立最大共识。

在此个人觉得有必要贴上Lorenzarius 2003年于Wikipedia:决议产生的程序的发言:

所以我认为投票是一种非常差的决议形式,虽然它是很快,但它强行把所有人分到不同的类别中(但事实上人的意见不是如此壁垒分明的,而应该是像一个spectrum一样),造成分化和对立,而这与Wiki的协作精神相差太远了—— --Lorenzarius 17:41 2003年12月10日 (UTC)

希望本人以上的投票意向总结,是符合Wiki的协作精神。已计票但没有结论的前例早已存在,如Wikipedia:投票/中医模板,若真需要有结论,那么符合Wiki的协作精神的共识产生是必要的。这次投票的过程产生不少有趣的新提案和新素材可参考,虽没有在重大分岐上有共识,但对Wikipedia:格式手册/化学的发展应有重大扎根的意义。--❦维基vs百度来源专题 hanteng 2015年5月31日 (日) 09:50 (UTC)回复

呵呵,Hanteng博士耍赖皮我一点都不奇怪,但我想(*)提醒的是,投票是Hanteng博士开的,规则是Hanteng博士定的,Hanteng博士在投票开头白纸黑字写着:“投票不设反对票,哪一方的支持票数多就用哪一方的方案。”我想Hanteng博士不会否认吧?人无信不立,我想Hanteng应该不会对不起你牛津大学博士的称号吧?其他的我也不多说了,我不想跟没有信用的人多费唇舌。——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5年5月31日 (日) 14:27 (UTC)回复
同样的话不要贴两遍,谢谢!李4留言2015年6月2日 (二) 00:27 (UTC)回复

没有投票的原因,是自己对化学而言,是个外行。但是维基也赋予每一位符合投标资格的编辑有平等投票权,如果被要求投票,我会投苏州。仅仅因为过去的七八年维基编辑经历,已经让我不得不旁观了无计其数的“金玉其表、败絮其中”。--Walter Grassroot () 2015年5月31日 (日) 15:16 (UTC)回复

  • 太长不读,就好奇一点。上面这么多讨论里面究竟有多少是化学领域的人?在下作为外行不愿意乱下结论出洋相(被人批不作为也没办法了),而投票的人里有几个是真的搞明白了才投的呢? --Kuailong 2015年6月2日 (二) 04:01 (UTC)回复

总体(:)回应

  1. 这不应该是 我 hanteng 和 苏州宇文宙武 的个人意气之争,建议详读#钢琴小子等着实质的东西,和我上面有关共识和投票的关系,这里的讨论在化学条目的实质贡献最多的用户应该就是 钢琴小子 。至于北大化学教授的意见,我已经贴在客俴,请找,我不重复了。
  2. 就算要变成 我 hanteng 和 苏州宇文宙武 的争论 ,那我建议就以学术来讨论,反正 苏州宇文宙武 也即将要成为博士,那么最好的方式就是我向 苏州宇文宙武 的博士论文指导教授请教 苏州宇文宙武 在此的立论是否符合基本学术严谨度要求,同样的,我也可以请我的博士论文指导教授做见证,来就 苏州宇文宙武 对我在此的论证向我的指导教授提出质疑。这样就可以确保两个虽然是外行,但是至少在考证来源及引用方面,可以有最基本学术的要求。(博士没什么了不起,只是从见习研究者变成可以独立研究的专业研究者,指导教授自然就有负责把关品质的要求。)
  3. 若以上第二点如此公平及对等的方式未能被 苏州宇文宙武 接受,那么我只能选择怀疑 苏州宇文宙武 在学术可信度的受公评性。借用Walter Grassroot说的无计其数的“金玉其表、败絮其中”,学术能被公开检验的就是发表的文章等等,目前我个人使用实名并有cv 可以查,但 苏州宇文宙武 仍并没有把其学术声誉押上来,我想不管是金玉、还是败絮,都要经过公开检验才是。
  4. 顺便给各位公开检验本人最新研究,经同侪评审论文接受率在20%以下的ACM Web Science Conference,出版稿定案前一版草稿已公开上网[19],欢迎批评指教。

个别(:)回应

    • @春卷柯南:您批评的极是:还要跟着照抄“哪一方的支持票数多就用哪一方的方案”这个规矩,我着实无语,问题在于你又回到了什么“过河拆桥,输打赢要”游戏维基规则的问题。若你觉得这样做“无语”,应该知道这种作法的荒谬性和不合维基协作精神的问题(先不谈在这化学专业的议题上,就算是外行人看到参与中国相关命名的北大化学教授和中国大百科的化学卷的作法,亦应该有合理的推断),而不是指控我过河拆桥。您该做的事应该是笑笑我和苏在这事情程序上处理的水平(不够),要求社群对化学专业编辑的进行更深讨论,而不是要让您“着实无语”的 游戏维基规则 实践,成为维基社群新标准不是?程序上的笑话我想原创“哪一方的支持票数多就用哪一方的方案”这个规矩的人(=苏州)是够让人笑话的,同样的,我照抄苏州的原创规矩,别人要笑话我也认为这是值得讪笑的,不过,要是您的结论是这个程序大笑话要变成新维基社群处理争议的新基准点,那么您真的是也在制造一个更大的笑话了,一个我笑不太出来的维基荒谬剧。--❦维基vs百度来源专题 hanteng 2015年6月2日 (二) 19:54 (UTC)回复
  • 维基是一个圈子,娱乐也是一个圈子,政治也是一个圈子,学术也是一个圈子,各有各自的游戏规则。这里出现争议了,解决不了,于是把对方拉到自己最擅长的圈子中,之后利用充分的经验胜了对手。这算是维基的胜利,还是政治的胜利,亦或学术的胜利呢?--Walter Grassroot () 2015年6月2日 (二) 15:24 (UTC)回复
    • 圈子有分配资源和位置,但开放知识和开放科学的规则不是一种“限圈”的封闭系统,而是一个开放的系统。@Walter Grassroot:你若指我只是“转移战场到利于我的地方”。只能回你(1)这不是知识战,维基百科做为第三级来源不能进行原创研究的互相挑战,(2)苏州的指导教授未必是有利于我的“战场”,(3)这里的议题很简单,化学专业知识术语的提供和选择的编辑政策,这问题可以限缩在化学专业领域听北大化学教授和钢琴小子等专家意见(中国大百科的化学卷>辞海在于化学科普的范畴差异就不用多言了),(4)现在我们这几个“门外汉”在这里谈维基百科化学条目的编辑政策正说明了这是开放系统,难道你要的是一个限圈于资深编辑的维基百科社群,科学界若像政治界封闭不开放那真的就不要科学界的,若维基百科社群也要封闭成一个小圈圈,那么没有人是胜利者,就算是那些自以为是胜利者,也只是在一个自己限圈出的小世界里自圆其说,自我恭喜。任何领域都有擅长玩圈内游戏规则的人,但往往做出贡献的常是传统知识领域小圈圈里不舒服的知识/学术浪人。武侠小说中有各大门派但亦有游走于各门派的投机客及大侠,至于您处于知识的江湖/武林中,眼中先看到的是圈来圈去的江湖斗争,还是期待有沧海一声笑的知识交流,那么是您个人的选择。--❦维基vs百度来源专题 hanteng 2015年6月2日 (二) 20:13 (UTC)回复

@雾岛圣春卷柯南Walter Grassroot:为避免我个人在各位眼中的独特(负面)性转移了此议题的重心,若你们有对化学相关条目进一步改进有什么看法,请继续参考询钢琴小子和北大化学教授等等多方的意见继续发言,目前苏案的基础《辞海》或已被《中国大百科》化学卷取代,他的单一来源支撑其所谓“贝氏以拉丁文统一化学命名”除备受质疑且无第二个独立来源支撑。若你们对于我这个人还有什么看法,欢迎前往本人用户页提出指教,不用在此浪费保贵的社群资源。--❦维基vs百度来源专题 hanteng 2015年6月2日 (二) 20:20 (UTC)回复

有意思,一个被中文维基社群封禁了数十次的人,来教育一个从未被中文维基封禁的人,“什么是维基”。我真是“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匿了。--Walter Grassroot () 2015年6月2日 (二) 23:40 (UTC)回复
(!)意见--虽然工作忙碌,但偶而还是上来看这一波化学议题热烈的交流讨论,在下从中学到许多。看到上面新一波讨论,几点感想:
  1. 许多用户虽为化学门外汉,但毕竟至少中学也读过化学。而此投票双方所提依据,也并非高度专业行话,而可以依据常识理解双方所提理由。例如:在下一票投给Hanteng及钢琴小子等人一方的提案,是读过双方资讯后的判断。
  2. 无论用户投票给哪一个方案,公允相较各方的讨论态度、所提理据,社群自有公评,包括近日一些用户对Hanteng的批评。不过,在下想说几句:在讨论过程中,Hanteng虽然逐渐出现一些情绪话语/意气,但理据上大多处于就事论事、毫不回避、以更多可靠来源来回答问题。Hanteng的时间付出、各方沟通、理据说明、外部查证等工作,都做了非常多;特别是理据论述及外部查证,做的很好。苏州宇文宙武也付出不少时间。
  3. Hanteng 照抄“哪一方的支持票数多就用哪一方的方案”这个规矩 ,确实不需也不该照抄,这一“苏州提出/Hanteng照抄--的投票规矩”本就不符维基。Hanteng长期在社群,是坚持维护维基百科方针的用户;在下推测Hanteng主观上是认为“所提方案理据充分可靠”,并引用苏州的话来表达相对性,有点“我就照你的规矩,跟你谈”的味道。但假设Hanteng方案投票中居多数,这一“规矩”未来会否被引用?
  4. “关于Hanteng是否耍赖?”在下觉得,若依据苏州方案,Hanteng也不会少一块肉,主观上,Hanteng是在耍赖、还是终究回归对维基方针与总体品质负责?这他自己内心回答、社群各自判断。但客观上,从钢琴小子等用户所提的意见来看,苏州方案、而不是(例如)折衷方案,是维基百科化学条目的最适当选择吗?
  5. “从读者角度想”,哪些资讯对于读者掌握化学元素的基本,是重要的?40名用户的投票,终局决定维基百科化学元素编写的格式,面对读者与知识瀚海,我们都需要更谦卑些。投票过程中的“聚焦实质”讨论,无私对读者负责,其中理由的参考价值,更为重要。
  6. 维基百科上,以“动员投票”取代“理性讨论”的现象已存在。这次投票,有一点很值得肯定,一些用户、包括非提出方案者,例如钢琴小子等用户,非常用心“聚焦在核心问题理据上讨论、并从双方方案中谋求共识方案”,而不涉及人身攻击与批评,这些努力是可贵的、是维基的精神。Wetrace 欢迎参与WP:人权专题留言2015年6月3日 (三) 00:06 (UTC)回复

@雾岛圣春卷柯南Walter Grassroot:Hanteng博士是不会有错的,错的都是其他人,这点我想大家都不要跟他争了,只看一个事实就够了。Hanteng博士一向以善于搜集资料自负,动不动就说别人原创研究(原创总结),殊不知他自己也常常原创研究,就拿他所谓的“原创哪一方的支持票数多就用哪一方的方案这个规矩的人(=苏州)是够让人笑话的”来说,殊不知我粗略在Wikipedia:投票中一找,其中仅仅通过的投票就竟然有Wikipedia:管理员解任投票Wikipedia:投票/首页改名Wikipedia:投票/巡查权及回退权的门槛Wikipedia:投票/Wikiversity中文译名Wikipedia:投票/应否为巡查者及回退员设立解任程序Wikipedia:投票/巡查权的产生办法Wikipedia:投票/2009年中文维基年会举办城市Wikipedia:投票/突破25万条目所用标志Wikipedia:投票/关于管理员罢免方针修订的投票Wikipedia:ACG专题/有关正式译名/决议投票Wikipedia:投票/开放IP创建条目权限这么多投票都是使用半数以上即获胜或者“哪一方的支持票数多就用哪一方的方案”的规则,甚至不需要半数以上支持票,更不需要三分之二多数(Hanteng博士在投票结束后所“坚持”的门槛),其中不乏修改方针的重大投票,但最后大家也都遵照投票结果来执行,所以我没有看到任何不执行这一投票结果的理由,也请Hanteng博士停止对我的诽谤。至于Hanteng博士想要赌上自己的学术信誉来跟我PK,这本身就是意气之争,而Hanteng自己说这不是意气之争,岂非自相矛盾?先不说我俩都不是化学专业的博士,这种争论完全没有意义。就算我答应了,我岂不是承认这是意气之争了?这样对问题的解决有任何好处么?好了,不说这么多,看来Hanteng博士是打算赖皮赖到底了,我也不再多费唇舌,虽然我认为人品比学术水平更重要,但对于毫不吝惜人品贵重的输打赢要分子我还是那句话,根据投票结果按规矩办事,敢捣乱的话就是破坏,其他我不会再回复,这个问题到此为止了。——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5年6月4日 (四) 14:37 (UTC)回复

你又用诡辩了,其它问题暂且不提,上面你列出的例子有些是“只能选择一项”,但是“化学元素的IUPAC名与拉丁文名”显然不是“只能选择一项”,可以两者同样列出。--Mewaqua留言2015年6月4日 (四) 17:09 (UTC)回复
你才是诡辩,我和Hanteng的方案大家投票的也是两者“只能选择一个”支持,具体格式都在各自方案里写明,这和以上投票的规则有什么区别?另外,其他问题为什么不提?比如人品问题为什么不提?我看你是怕提。——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5年6月4日 (四) 17:18 (UTC)回复
虽然我未有逐一仔细翻查苏州宇文宙武在上面列出的全部例子,不过我肯定Wikipedia:投票/关于管理员罢免方针修订的投票并非单纯是“哪一方的支持票数多就用哪一方的方案”,例如“第三阶段”就写有“此投票通过门槛:议案一:有效总票数:25票,66%以上支持。”。--Mewaqua留言2015年6月4日 (四) 17:24 (UTC)回复
只举出一个例子也是够了,没看到这投票规则写着“用户只可在一个选项下投支持票。不设中立票和反对票。获支持票过半数的选项获胜”么?为什么不检查其他的例子?你只要回答有没有投票是使用“哪一方的支持票数多就用哪一方的方案”规则就行,我没有细细看,你也不用鸡蛋里挑骨头。只要有投票使用了“哪一方的支持票数多就用哪一方的方案”或半数以上获胜的规则,就证明Hanteng所宣称的“哪一方的支持票数多就用哪一方的方案这个规矩是苏州的原创”以及“投票通过需要三分之二多数”是谎言,是诽谤。此外还有一个傀儡投票的问题你怎么也不提了?——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5年6月4日 (四) 17:42 (UTC)回复
第一,维基百科的用户不是每一位都是律师,用户有可能在定立某些规则时没有律师般考虑周详而产生问题或漏洞。第二,苏州宇文宙武滥用拉票是显而易见。第三,维基百科内的投票不是万能,假设有100个账号投票通过“相对论是伪科学”,难道各位就应该尊重该投票结果?第四,如果中文维基百科可以单纯用票数决定一切,曾经积极推动某次投票的某用户就不会被无限期封禁,我希望苏州宇文宙武能引以为鉴,不会步上他的后尘。--Mewaqua留言2015年6月4日 (四) 18:21 (UTC)回复
多位行政员在2011年对于“投票”的意见:“在维基百科,民意调查是社群寻求达成更广泛共识的一种方法。我们不将其称为“投票”,是因为归根结蒂,任何共识的决定,都应更依赖于理据的合理程度,而非人数的多寡:亦即合理的理据占据更高的权重,不合理的理据不占据或占据较低的权重。行政员有责任在共识形成出现困难时,判断哪一种理据更为合理,从而确认社群应达成什么样的共识。”(见Wikipedia:申请成为管理员/Bencmq/第二次#行政员的决议。)--Mewaqua留言2015年6月4日 (四) 18:40 (UTC)回复
想要赖皮就直说,规则白纸黑字写在上面两周了,你自己也参与投票,当时你不提出异议,现在输了就提,有意思么?说到拉票,要不是你们一方先拉票,我会拉票么?我问了你多少遍,怎么不敢回应你一方滥用傀儡投票的事了?我也不跟你多扯,还是一句话,根据投票结果按规矩办事,敢捣乱的话就是破坏,其他我不会再回复,这个问题到此为止了。——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5年6月5日 (五) 01:38 (UTC)回复
你对超过40位用户留言拉票,拉票的规模远比另一人大,内容也不止是通知而是长篇大论宣扬自己的意见。除了Hanteng早在2015年5月16日 (六) 12:06已要求中止投票,我早在2015年5月17日 (日) 08:47已对本次投票提出异议。--Mewaqua留言2015年6月5日 (五) 04:47 (UTC)回复
虽然我已说过不再回应你,但看了你的连篇谎言,我还是忍不住回应,以免你误导大家。在我拉票以后,Hanteng立马在我所有拉票的用户页留言拉票,所以我们两方半斤八两,不存在什么拉票规模大小的问题。至于所谓Hanteng和你提出异议,你所显示的链接不过证明你们质疑第一个投票(因为没有加入Hanteng方案),并没有质疑第二个投票(Hanteng自己开的),而且你照样在第二个投票下面投票,要是质疑,你们投什么票?所以不要再狡辩,想赖皮就明说,不用找冠冕堂皇的理由搪塞大家。——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5年6月5日 (五) 09:59 (UTC)回复
  1. #回应春卷柯南
  2. #IUPAC名称的优先性
  3. 想问苏州宇文宙武博士(还是博士候选人)?您的论文是中文还是英文?里面若有英文术语怎么处理?你的论文答辩是中文还是英文?这些问题本来不应该多问的,但由于你在中文维基的反英文立场已到了令人不可理喻的地步,所以只好问你这些问题。从现在开始,我再次要求你若要叫我就叫我hanteng,若你要叫我博士,请用英文Dr. Liao,不要用中文又粗体又框号的,谢谢。--❦维基vs百度来源专题 hanteng 2015年6月6日 (六) 04:04 (UTC)回复
    • @春卷柯南:您批评的极是:还要跟着照抄“哪一方的支持票数多就用哪一方的方案”这个规矩,我着实无语,问题在于你又回到了什么“过河拆桥,输打赢要”游戏维基规则的问题。若你觉得这样做“无语”,应该知道这种作法的荒谬性和不合维基协作精神的问题(先不谈在这化学专业的议题上,就算是外行人看到参与中国相关命名的北大化学教授和中国大百科的化学卷的作法,亦应该有合理的推断),而不是指控我过河拆桥。您该做的事应该是笑笑我和苏在这事情程序上处理的水平(不够),要求社群对化学专业编辑的进行更深讨论,而不是要让您“着实无语”的 游戏维基规则 实践,成为维基社群新标准不是?程序上的笑话我想原创“哪一方的支持票数多就用哪一方的方案”这个规矩的人(=苏州)是够让人笑话的,同样的,我照抄苏州的原创规矩,别人要笑话我也认为这是值得讪笑的,不过,要是您的结论是这个程序大笑话要变成新维基社群处理争议的新基准点,那么您真的是也在制造一个更大的笑话了,一个我笑不太出来的维基荒谬剧。--❦维基vs百度来源专题 hanteng 2015年6月2日 (二) 19:54 (UTC)回复
      • 我已经举出很多例子证明“哪一方的支持票数多就用哪一方的方案”这个规矩已有先例,你居然还说我“原创”?这不是睁眼说瞎话是什么?这个讨论已经花费过多时间,我不想跟你废话,还是那句话,依照投票结果按规矩办事,否则就是破坏,你自己看着办吧,对于输打赢要分子我不想再重复。还有一句话,你尽可以在下面继续无理“反驳”我,但我不反驳你是因为我根本不屑反驳你,而不是因为我同意了你的观点。——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5年6月6日 (六) 09:59 (UTC)回复

专家意见 编辑

我想知道专业化学家团体对这件事的看法,向几个单位联络后,以下是我得到的回复,作为社群参考用。希望社群可以接受他们的意见。--Alfredo ougaowen留言2015年6月3日 (三) 18:01 (UTC)回复

收起你那些专家的意见吧,之前Hanteng也咨询过专家,那又如何?我的方案又没有排除IUPAC的命名,只是位置不同,用得着为了格式死皮赖脸么?至于Iron(Fe)根本就是英文的用法而不是中文的用法。我还是一句话,根据投票的结果按规矩办事,敢捣乱的就是破坏,到时候不要说我没提醒。——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5年6月4日 (四) 13:47 (UTC)回复
@苏州宇文宙武:请阅读一下投票不能代替讨论:“如果要使用非正式投票的话,投票应该协助讨论者最终达成真正的共识,而不是试图压下相反意见。”。从这次投票,我晓得专业意见在维基上一点用也没有,不过还是需要让编辑知道,专业研究社群里面是怎么看这件事的。--Alfredo ougaowen留言2015年6月5日 (五) 02:04 (UTC)回复
@苏州宇文宙武Alfredo ougaowen:专业意见本来在维基应该要有用,共识本来就是不断形成和演进的,请不要反智限圈讨论的可靠来源,如同条目一样,维基的讨论也是与时并进的。--❦维基vs百度来源专题 hanteng 2015年6月5日 (五) 10:00 (UTC)回复
和不吝惜人品的输打赢要分子我没有什么好说的。——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5年6月5日 (五) 10:03 (UTC)回复

中国化学会 编辑

位于台北市中央研究院化学所的中国化学会(CSLT),理事长陶雨台博士的回信:

感谢您对本会的肯定。就您的问题本会回复如下:从教育及知识推广的角度,我们的作法会以IUPAC的建议名称为优先。如果内容有化学史等等,有拉丁文也很不错。

台大化学系与国教院 编辑

台大化学系主任杨吉水教授请教这个问题,杨教授将这个问题带到国家教育研究院化学名词委员会,他们讨论之后给我的回信:

The committee members all prefer to adopt the IUPAC version as the example you have provided with Iron (Fe), since IUPAC nomenclature is widely recognized worldwide, including the education systems in Taiwan.

因为他以英文回信,以下为我的试译:

委员会成员一致倾向于采用IUPAC的版本,就你举铁这个例子来说,可以列出Iron(Fe),因为IUPAC命名法获得全世界广泛采用,包括台湾的教育系统在内。

(上面是Alfredo ougaowen的留言。)我的翻译:“委员会成员一致倾向于采用IUPAC的版本,就如你在铁(Fe)举出的例子,因为IUPAC命名法在世界各地得到广泛采用,包括台湾的教育系统在内。”--Mewaqua留言2015年6月5日 (五) 05:03 (UTC),后有修改回复

对回信的讨论 编辑

@MewaquaAlfredo ougaowen:我们可以做一个小总结写入Wikipedia:格式手册/化学,建议在方针版发起讨论。--❦维基vs百度来源专题 hanteng 2015年6月5日 (五) 09:42 (UTC)回复

好像你们才能总结一样。我还是一句话,你敢破坏投票结果,我就能反破坏反到底,你可以试试看。——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5年6月5日 (五) 09:52 (UTC)回复
按照新事实和证据更正错误的作法,不是破坏,而是形成新共识。--❦维基vs百度来源专题 hanteng 2015年6月5日 (五) 10:01 (UTC)回复
好笑,你说我错了我就错了?——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5年6月5日 (五) 10:02 (UTC)回复
不敢,只是你说的和专家说的差很多,我等着你证明在中国和台湾的化学专家是错的,或著说中国大百科全书化学条目用IUPAC名不用拉丁文是错的。--❦维基vs百度来源专题 hanteng 2015年6月6日 (六) 20:00 (UTC)回复
根据“维基内容大师兼翻译大师”苏州宇文宙武先前留言的意见,Wikipedia:格式手册/化学可以在“简介段落”章节加上以下句子:“化學元素條目正文開首'''禁止標注'''該元素的[[IUPAC]]名,違者將被視為破壞而可能被封禁。”不过我私下认为这会让中文维基百科沦为科学界笑柄。--Mewaqua留言2015年6月5日 (五) 17:51 (UTC)回复
我只有一个问题阿:万一IUPAC名不能解释该元素的元素符号来源怎么办?例如iron跟Fe就没半点关系,那Fe到底是怎么来的?不用说吗?一般外行人才不理你德文英文法文希腊文拉丁文,你只要告诉我元素符号来自哪个字就好了,这是必要非充分条件,做不到就算资讯不完整。-游蛇脱壳/克劳 2015年6月5日 (五) 18:56 (UTC)回复
@克劳棣:若IUPAC名不能直接解释元素符号来源,我们从来就没有阻止任何总辑酌情在首句加入拉丁文,但是 苏州宇文宙武 不断以恶意的手法攻击IUPAC命并禁止IUPAC命出现在首句,并扬言要封禁所有加入IUPAC命的编辑:至于IUPAC名和拉丁文的使用情况,你可以再次参见站外专家的看法#IUPAC名称的优先性,还有钢琴小子和Sz的建议案。--❦维基vs百度来源专题 hanteng 2015年6月6日 (六) 03:53 (UTC)回复
投票通过的结果就是这样,一切按规矩办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喊破嗓子都没用。至于钢琴小子和SzM的建议,我和他们俩已经达成初步共识,我已经同意通过其他形式(但不是首段首句)予以纳入,请你也不要再费心了。这么长时间的讨论浪费了大量时间精力,大家还是冷静一下的好。——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5年6月6日 (六) 10:12 (UTC)回复
圣旨到!!!威武!!!--❦维基vs百度来源专题 hanteng 2015年6月6日 (六) 19:58 (UTC)回复

这里是通知,不是讨论 编辑

经过漫长的舌战,此投票已经结束,结果也已揭晓,结果即将写入Wikipedia:格式手册/化学元素和化合物Wikipedia:格式手册/化学涵盖面过于宽泛,此次投票只讨论了元素和化合物部分,结果不宜扩展到整个化学界)。有异议者大可以继续异议,但投票结果还是要执行。大量的毫无意义的讨论浪费了太多人的精力,我希望立即结束这无聊的讨论,以两次投票结果为准制定格式手册,这也是我与原来反对我方案的User:SzMithrandirUser:和平奋斗救地球User:Yinweichen‎等人达成的共识。具体的格式我将与原来反对我方案的User:SzMithrandirUser:和平奋斗救地球User:Yinweichen‎等人以及支持我方案的同志们协商制定,请社群予以监督。——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5年6月6日 (六) 14:58 (UTC)回复

@苏州宇文宙武:最好不要WP:格式手册/化学元素和化合物WP:格式手册/化学本来就是要包含各种化学条目的书写规范的,我们这个讨论的问题只是其中一个章节而已。至于你说的“不宜扩展到整个化学界”,本来这次讨论就只是元素而已,化合物的方针虽被提及但完全没变,人命反应和化学概念没有被提及。这次讨论等于是暴露了IUPAC的不足,居然对元素名称没有明文硬性规定,害得我们只能揣摩其用意以及讨论通用性等等;但除此之外绝大多数名词概念都有章可循,所以应该是无需担心的。-- SzMithrandir(留言2015年6月11日 (四) 01:01 (UTC)回复
@SzMithrandir:我之所以舍Wikipedia:格式手册/化学而另开Wikipedia:格式手册/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原因除了这次讨论的覆盖面不广外,还因为Wikipedia:格式手册/化学已被Hanteng绑架,写入不符合投票结果的内容,还在方针版强行表决。我觉得如果硬是要动Wikipedia:格式手册/化学只会与Hanteng再次爆发无谓的冲突,故而迫不得已舍近求远,待方针版强行表决被否定后再将内容合并,还请谅解。——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5年6月11日 (四) 12:11 (UTC)回复
Wikipedia:格式手册/化学目前内容就很短,再另开一版只会令编者无所适从。另关于投票结果:本人支持Sz的方案并基于其称廖汉腾的方案可以包容其方案而投票,对事不对人,不代表对双方人品的看法。很高兴现在阁下可以与Sz达成共识。至于方针版的表决,目前其实没有人真正理会,阁下也可不必理会。--William915与我讨论2015年6月12日 (五) 04:41 (UTC)回复
Wikipedia:格式手册/化学被霸占,我另开一版是合理的,没有啥无所适从的。关于投票结果,谁支持谁的方案不重要,关键是谁的方案符合规则并得到最多人的支持。我与SzM达成的共识是基于我的方案的,而不是现在的Wikipedia:格式手册/化学所述的内容,所以另开一版也是没有问题的。——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5年6月12日 (五) 04:48 (UTC)回复
总之如果最后决定另开一版格式指引,请通知本人,本人也是化学博士生,可以给点意见。另致某人:维基有维基的规则,总是在维基强调学术权威性来压别人是没有意思的。--William915与我讨论2015年6月12日 (五) 04:55 (UTC)回复
@William915:如果我在Wikipedia:格式手册/化学加入基于我的方案的共识性结果(我与SzM和钢琴小子等人达成的)而Hanteng不予以阻止,是不必开新的格式手册的,不过就要看方针版表决何时结束了(Hanteng自定表决期为一个月)。——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5年6月12日 (五) 04:59 (UTC)回复
等一个月也没有问题,到时可以再通知我。廖汉腾之前将Wikipedia:格式手册/化学搬走也没有共识。另外本人仍然坚持一定要在信息框内写上IUPAC名。--William915与我讨论2015年6月12日 (五) 05:09 (UTC)回复
等一个月是因为既然开了讨论就不能中止,也属于无奈。我本人同意在信息框内写上IUPAC规定的英文名,现在也是这么做的。——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5年6月12日 (五) 05:35 (UTC)回复
IUPAC可能也没想过维基社群单靠《辞海》也可以吵那么久。--Alfredo ougaowen留言2015年6月11日 (四) 06:05 (UTC)回复

这是苏州宇文宙武大博士的圣旨,众卿平身 编辑

纯亏 苏州宇文宙武 的#这里是通知,不是讨论用,至于中文维基要不要不顾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化学专家意见,或着要不要顾新共识的发展,就看 各位的了。以下几点回应苏州宇文宙武大博士的圣旨

  1. Wikipedia:格式手册/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内容应该要收集共识后,前往Wikipedia:互助客栈/方针再讨论,这里Wikipedia:互助客栈/条目探讨的讨论,如前所述,是意向投票,不是方针或指引投票,方针指引投票得要有个草稿文吧?
  2. 若您执意要把你的圣旨旨意写入方针,记得补上你最最相信的“贝氏用拉丁文统一化学元素名称”的来源,这样方便给记者和史学家抄笑话。
  3. 若您执意要把你的圣旨旨意写入方针,记得找一个你最相信的行政员背书,这样也方便给记者和史学家抄笑话。
  4. 请尽速完成以上所有动作,我实在等不及可以在科普期刊报导分析此事,这实在太有料了,看看有多少维基编辑和管理员要站在 苏州宇文宙武 禁止首句出现IUPAC名称的那一方,我想连《中国大百科全书》都会怕。
  5. 还不快把苏州宇文宙武大博士的圣旨,附件拷贝一本寄给《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化学卷怎么可以违逆圣旨,不但没有在所有的化学元素列出拉丁文,还在所有的化学元素中文名后直接括号加IUPAC名?--❦维基vs百度来源专题 hanteng 2015年6月6日 (六) 19:55 (UTC)回复
返回到项目页面“格式手册/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