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百科:核心內容方針

維基百科的內容是受三個主要的核心內容方針控制:中立的觀點可供查證非原創研究。所有編輯者應與三個方針共同配合執行:

Wikipedia:中立的觀點
條目的內容皆須使用中立的觀點敘述。
Wikipedia:可供查證
條目所有的內容都有被質疑的可能性,唯有能從可靠來源證明的內容才能被接受。
Wikipedia:非原創研究
維基百科並不是用來發表原創研究或觀念的百科全書,因此條目所有的內容都應該由可靠來源證明。
如果已發表的新來源與原始來源有衝突,立場也尚未明確,則條目暫時不應收錄此類來源,直到此類來源可供查證。

這些方針可以作為維基百科條目類型和質量的標準。由於三個方針是互補的,所以編輯者不應該孤立地對方針相互理解。而這些方針聲明所依據的原則不會被其他方針或指引,或者通過編輯者的共識所取代。這三個方針頁只可以通過達成共識的編輯以提升其原則的應用和解釋。

歷史

編輯

非原創研究(NOR)方針起源於中立的觀點(NPOV)方針,此方針也是處理不當的重量和邊緣理論問題的方針。而維基百科的核心方針——中立的觀點,旨在提供一個框架,即與不同、往往相互衝突的、甚至是相反的觀點的編輯者,可以共同創建百科全書。雖然它往往是人們很難達成一致,但這很容易為人們同意為他們和其他人相信是真理。因此,維基百科不能以「真理」作為列入標準。2001年2月首次編纂的中立的觀點方針的目標是打造一個沒有偏見的百科全書。

在這一方針推出後的兩年,條目討論頁所造成的衝突的編輯者因為有違反中立的觀點的方針,使得維基百科的核心內容方針需要補充。為此,維基人確立了「可供查證」概念,目的是所有內容和引用,都可能被質疑,須帶有可靠、公開的來源,以供檢驗,這一概念於2003年8月被定為方針。雖然中立的觀點鼓勵編輯者們將交替和多方的觀點添加到條目中,但它並不主張所有的觀點都是平等的,所以,關注度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最初的形式下,方針單挑編輯排除的內容為:

  • 介紹一個理論或解決方案;
  • 介紹獨到的見解;
  • 以不同方式定義現有的條款或引入新詞

目前確立為納入編輯的標準為:

  • 已接受在同行評審的理念;或
  • 已成為具有新聞價值的觀點:他們已經多次在報紙或新聞報道(如冷核聚變)獨立報道。

雖然維基百科已經吸引了很多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編輯,但很顯然,維基百科條目所涉及的話題(如政治、宗教和歷史等,不包括物理學),都吸引了原創性的研究。而社群也會尋求更系統化的形式來定義原創性研究,並指導編輯者避免[1]。2007年,維基百科曾試圖將非原創研究和可供查證兩大方針合併,但未能取得共識(參見維基百科:歸屬)。

參考資料

編輯

其他觀點

編輯

維基百科的內容方針一直以來是學術研究的主題,更成為了許多書籍討論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