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主流派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非主流派, 中国国民党派系,于1988年出现,为1990年代在李登辉领导下的中国国民党主流派意见不同的成员,亦即国民党内的反李势力(维新派)。主要成员为林洋港、郝柏村等人。
随着国民党党内矛盾的发展,非主流派系统亦发展出各个组织,前后著名的有立法院的新国民党连线、许历农领导的新同盟会、孙安迪发起的中国国民党救党改革委员会等。
非主流派连同其后成立的新党,虽然同为反对党一员,但与最大反对党民主进步党是对立关系。尽管国、民、新三党曾在1996年合作推动二月政改;但在国民党的主流派与非主流派之争中,作为反对党的民进党坚决站在总统李登辉这边。
历史
编辑国民党主流派、非主流派的画分始于二月政争,为因应1990年总统选举国民党推举党内总统、副总统候选人时,国民大会中支持李登辉的“起立表决派”与反对李登辉的“要求投票表决派”发生争论。李登辉当选第八任总统后,支持李登辉的成为主流派,反对李登辉的则成为非主流派。
二月政争后,“非主流派”的失败导致“非主流派”从国民党出走或遭党中央收编。1993年初李登辉借着二届立委选举结果,迫使郝柏村内阁总辞下台。[1]:2151993年4月,“非主流派”大将邱创焕首先被安抚,承认过去主张“委任直选”的看法是错误的,并接受李登辉提名出任考试院院长。1993年10月,国民党十四全大会后,被视为原属关中的人马、“非主流派”阵营中的詹春柏,亦接受安抚出任国民党政策研究工作会主任。1994年省长选举前夕,关中亦接受安抚,出任铨叙部部长,使“非主流派”的收编达到高潮。至此李登辉已不只是“主流派”领袖,同时亦兼顾“非主流派”利益。[1]:215
相对于邱创焕、关中等人被收编,一些“非主流派”的大老则在1993年8月的国民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中,被逼到墙角。李登辉透过增列700名当然党代表的方式,使十四全大会代表人数高达2100人。将“非主流派”所能掌握的380名至420名党代表,稀释到全体党代表的三分之一不到。换句话说,李登辉可以牢牢掌握修改党章所需的三分之二多数,同时“非主流派”无法掌握杯葛修改党章所需要的三分之一少数。[1]:215-216以“新国民党连线”为主的“非主流派”中生代权力人物眼见在国民党内已无可图,终于在十四全大会召开前夕自立门户,宣布出走成立了新党。[1]:216
2000年10月,李登辉已离开国民党权力核心,国民党把李登辉开除党籍,亦清除李系人马,连战与宋楚瑜和解,推动国亲联盟继续对抗民主进步党和李登辉人马组成的台湾团结联盟;适逢核四停建,新党提出“泛蓝”概念,将原“泛国民党”之中非主流的势力整合为在野党政治联盟。“非主流派”这个词汇不再被使用。郝柏村、林洋港等人在李登辉离开国民党之后重返国民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