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地球大气层

自由雨日在话题“建议更名:“地球大气层”→“大气层””中的最新留言:1天前
基础条目 地球大气层属于维基百科自然科学主题的基础条目扩展。请勇于更新页面以及改进条目。
          本条目页依照页面品质评定标准被评为丙级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气象专题 (获评丙级极高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气象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气象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丙级
 极高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极高重要度
物理学专题 (获评丙级中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物理学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物理学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丙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中重要度
地质专题 (获评丙级高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地质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地质学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丙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高重要度
天文专题 (获评丙级未知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天文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天文学相关条目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丙级
 未知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尚未接受评级。
地理学专题 (获评丙级高重要度
本条目属于中文维基百科地理学专题的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本站所有和地理学相关的内容。您若愿意参与其中,请勇于更新该专题之下的页面,也欢迎访问专题讨论页,针对条目编写和专题发展建设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宝贵建议。
 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丙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高重要度
地球科学专题 (获评丙级极高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地球科学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地球科学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丙级
 极高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极高重要度

特指地球上的空气及其所占据的空间。范围大致从下垫面始至海拔3000公里处。密度从下垫面至高空逐渐变小。 根据大气圈不同高度的物理性质,可将大气圈分成以下几个层次:对流层,平流层,热层,中间层和散逸层。

大气圈

编辑

大气圈名字不是很好么,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并称--用心阁(对话页) 02:29 2005年4月1日 (UTC)

成分

编辑

移动自大气层


地球大气的成分(体积)
名称 体积%
氮气(N2) 78.084
氧气(O2) 20.947
水蒸气(H2O) 0.1~4.0
氩气(Ar) 0.934
二氧化碳(CO2) 0.032
氦气(He) 5.24×10-4
氖气(Ne) 1.82×10-4
甲烷(CH4) 1.8×10-4
氪气(Kr) 1.14×10-4
二氧化硫(SO2) 1.0×10-4
氢气(H2) 5.0×10-5
一氧化二氮(N2O) 2.7×10-5
一氧化碳(CO) 6.0×10-6~1.0×10-5
臭氧(O3) 1.0×10-6~1.0×10-5
氙气(Xe) 8.7×10-6
氡(Rn) 微量
一氧化氮(NO) 微量
二氧化氮(NO2) 微量

移动结束

建议更名:“地球大气层”→“大气层”

编辑

地球大气层” → “大气层”:查阅大量的词典(如《现代汉语词典》、《国语辞典》《辞海》)、术语表([1]),搜索大量可靠来源,“大气层”一词绝大部分情况下都默认特指“地球大气层”,提及其他天体大气层时除非在上下文紧密的语境,否则一定会加定语限制说明。故此建议将“地球大气层”移动至“大气层”,原“大气层”移动至“天体大气层”等名称,并在本条目加顶注采用主从消歧义的方式链至“天体大气层”。WP:DPAGES如该名称明显地有一个解释非常重要及常用,而其他解释只属较窄的范畴及较少人知道,那么我们应让该名称成为该主要解释的条目名称。--自由雨日留言2024年7月1日 (一) 08:24 (UTC)回复

(!)意见,不考虑一下命名一致性吗,其他的太阳系行星都是“X星大气层”命名,外语维基也是如此。--D留言2024年7月2日 (二) 12:40 (UTC)回复
没有必要,根据词典、术语表和可靠来源的使用,“大气层”的义素已经包含了“地球”,称“地球大气层”是冗余的,前面也已经说明了。就像对流层不必命名为地球对流层(即使恒星也有对流层);另外,从常用度来说,就像西湖不用命名为杭州西湖天坛不用命名为北京天坛,“大气层”一词指地球大气层(相对于指其他天体的大气层)的比例还要远高于“西湖”“天坛”——至少在那些城市,人们还会把“(惠州)西湖”“(南京)天坛”直称“西湖”“天坛”,但人类却并没有个体居住在火星、金星等行星上;且即便是专门研究其他天体的学者,在文章中也会特别指明“X星的大气层”,无上下文语境的单称“大气层”必是指地球。--自由雨日留言2024年7月2日 (二) 13:16 (UTC)回复
等人类殖民了其他行星,且殖民者当中有相当数量的中文母语者、用不加限制性定语且无上下文的“大气层”一词指代这些行星的大气层时,再考虑所谓“命名一致性”即可。“外语维基也是如此”,单看“地球大气层”条目或许确实,但综合“大气层”条目看就未必,外语不是只有英语。德维的“Atmosphäre”就是链至一个平等消歧义页,“Erdatmosphäre”链至“地球大气层”,而“Atmosphäre (Astronomie)”链至“大气层”;法维的“Atmosphère”也是平等消歧义页,而非链至“atmosphère planétaire”(大气层)。而且不同语言习惯不同(如德语Erdatmosphäre是一个词但汉语“地球大气层”明显是松散短语),词语的具体含义也不同。汉语“大气层”一词不链至“地球大气层”会给绝大多数读者造成困扰、和多余的“点击大气层天体大气层)顶注中‘地球大气层’链接”的步骤。一个词语在99%的语境中指A事物,理应采用主从消歧义,最妥协的也是平等消歧义,怎能使它指向B事物(至于B是什么无关紧要,可以是A的上位概念)?再不济也至少应该像法维、德维那样使“大气层”成为一个平等消歧义页而非指向“天体大气层(大气层)”,但根据前面对词语义素和常用程度的分析来看,并无必要采用平等消歧义。--自由雨日留言2024年7月2日 (二) 19:11 (UTC)回复
需要确定另一条目如何命名。既有中文学术来源是否有现成标题可用?——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4年7月3日 (三) 07:58 (UTC)回复
其实非常少  囧rz……“天体大气层”仍然是有点原创性质的松散短语,很少在学术来源出现(在知网只有《冲压发动机在其他天体大气层中的应用》这一篇,而且它其实是“其他天体/大气层”结构,也不是“天体大气层”固定短语)。一般在提到其他天体大气层时候都是直接加限制定语,比如《土卫六大气层发现独特环状碳氢分子》《……,图中火星大气层及表面形貌清晰可见》。之前说命名为“天体大气层”只是出于“优先使用不带后缀的名称”(WP:DABNAME),不过仔细想来,或许命名为“大气层 (天体)”更合适?--自由雨日留言2024年7月3日 (三) 08:10 (UTC)回复
这样的话,大气层这条目还是维持现状不要移动好,wikidata中,Q3230大部分外语都带有地球,Q8104只有少部分外语带有“(天体)”后缀--Htmlzycq留言2024年7月7日 (日) 08:13 (UTC)回复
我不认为目前中维的状态会对大部分读者有益。另外,不同的语言文化不同,其他语言的命名永远只能作为参考而不是定名的主要理由。我们看中文的可靠来源,很明显:一方面,大部分情况下来源中指地球大气层是不带“地球”两字的;另一方面,无上下文语境的“大气层”一词几乎都是指地球大气层而非泛指各天体大气层。举例如:《减少二氧化碳向大气层的排放——二氧化碳地下储存研究》《低大气层中宇宙射线电离量的分布测量》《贵阳降雪和凝冻天气的大气层结特征》,等等,不论是根据最开始给出的词典、术语表定义,还是自行搜索,都不难验证我下的“一方面,……;另一方面……”这俩结论。若一定要看齐其他语言,那么勉强可以接受将“大气层”平等消歧义且维持“地球大气层”不变,但很难接受目前将“大气层”一词直接链到介绍各天体大气层的条目。--——自由雨日留言贡献 2024年7月7日 (日) 08:43 (UTC)回复
主要原因是中文没有en:Extraterrestrial atmosphere这样专门介绍各天体大气层的条目,搞得大气层条目好像是在介绍其它天体大气层  囧rz……。其实以当前的条目(需要重写),约有40~50%的内容是在讨论地球大气层--Htmlzycq留言2024年7月7日 (日) 10:34 (UTC)回复
大气层这个条目,重要的是各个大气的共性,而非某一大气的个性。如果重写的话,也可以这样,让“地球”相关的内容占40%左右:
“大气压”一节,以地球大气压atm为例,“大气逃逸”一节,以地球逃逸速度为例等等。而地球大气与其它不同的地方,少写,比如化学成分等--Htmlzycq留言2024年7月7日 (日) 13:29 (UTC)回复
如果这样的话……大气层条目和地球大气层条目就有点重复了……而且我仍然不认为读者搜索“大气层”一词主要是想知道个天体大气的共性。我想我们应该能断言,就算没有95%,也有70%的读者输入“大气层”时期待的就是完全介绍地球大气层的内容——也即,按目前的消歧义方式,大部分读者都会在“大气层”页面弹出来之后,扫一眼内容(尤其是旁边的木星图片)就发现不对劲,就立即看顶注,然后点击“地球大气层”链接……地球大气层的结构与天气现象等知识应是中文各地基础教育(主要在七~十二年级)的重点内容,这些内容深入人心,而其他天体大气层(包括各天体大气层“共性”)内容则完全不涉及。我相信大部分读者看到“大气层”一词脑海中想到的都是有关大气对流、平流层、逆温、天气系统、大气环流等等这些发生在地球上的事情。(这部分有点原创研究在,不过也只是起辅助论证用的,主要还是看可靠来源。)
不过说实话,我确实没有仔细研究过中外文维百(非地球)大气层条目都在说些什么……您说的不无道理,或许还需要再考虑考虑。--——自由雨日留言贡献 2024年7月7日 (日) 20:08 (UTC)回复
在下同意查阅者搜索“大气层”一词是为地球的而搜,但是页面弹出来之后,会第一眼看到顶注,然后点击“地球大气层”链接,(而不注意旁边的是否为木星图片,是不是换成地球的好?)天气系统、大气环流其它大气也有的,对流层、平流层、逆温层似乎其它大气上也有?--Htmlzycq留言2024年7月8日 (一) 01:46 (UTC)回复
您的意思是“会第一眼看到顶注,点击链接……”,所以没必要担心给读者带来困扰吗?我前面引用这一点反而恰恰是为了说明我认为这已经构成了足够的困扰,大部分读者搜索“对流层”(或“大气层”“大气环流”等)一词就是想了解地球对流层,根本不关心天体对流层的共性,也不关心其他天体(如恒星)的对流层,所以“点击顶注,进入第二个页面”已经对他们构成了障碍。(而不注意旁边的是否为木星图片,是不是换成地球的好?这句没怎么读通……)--——自由雨日留言贡献 2024年7月8日 (一) 02:29 (UTC)回复
避免地域地球中心(?
以通用词语来说,“大气层”确实多指地球的大气层,但这仅仅是因为我们人在地球;这跟人在中国,直接说“国家主席”,此处的“国家”专指“中国”一样的情况。“大气层”本身的严谨科学定义应该不包含是哪个星球的,此处似乎严谨定义比通用说法更为重要。若将内文翻译至英文,通用说法的“大气层”就是“the atmosphere”,而不是单单“atmosphere”这个概念,而显然“atmosphere”跟“the atmosphere”相比,前者是主后者是从,若需消歧义则应在以大气层为主条目,添加主从消歧义至此条目。--西 2024年7月8日 (一) 02:07 (UTC)回复
最前面给出的术语在线(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制订的,3个学科委员会给出的定义无一例外都有“地球”)难道不是严谨科学定义嘛()台湾的乐词网我似乎一直都没找到各种术语的具体定义(似乎只有中英对照?),不知道哪里可以看台湾中文术语的定义?避免XX中心固然是好事,但我觉得没必要过火了……毕竟我们目前还没有在其他星球的(中文)居民直接使用“大气层”一词指代他们星球的大气,以及地球上的研究各天体大气层的学者也不会单单使用无上下文语境的“大气层”一词指代其他天体大气层。而且如果要贯彻这个逻辑的话,“西湖”“天坛”更应改名“杭州西湖”“北京天坛”才对,凭什么杭州的西湖、北京的天坛能占用主名称呢?(我没觉得它们应该改名,只是说,既然中维目前都“牺牲”了其他西湖、天坛所在城市的居民,那自然没必要担心“牺牲”目前根本不存在的非地球的居民。)--——自由雨日留言贡献 2024年7月8日 (一) 02:22 (UTC)回复
这样说你就不对了。撇开第二项搜寻结果(建筑学跟科学上的“大气层”无关),其余两项分类属于地球物理学大气科学:前者明确指明是“地球”物理学显然不是在定义泛义的“大气层”;大气科学则是专门研究地球的大气层,也显然不是在定义泛义的“大气层”。两者都只是在定义其专门学科中的唯一大气层,当然可以直呼“大气层”(the atmosphere);而维基百科并非专门学科,我们显然知道并非只有“唯一”的大气层,那么“大气层”条目显然就应该是指“atmosphere”而非“the atmosphere”。
你另外指出的西湖天坛,这些都是有数个数量级的常用度差异,而“google:地球大气”和“google:火星大气”连一个order of magnitude的差异都不到,显示地球的大气层并不比其他大气层有决定性的常用度差异。--西 2024年7月8日 (一) 02:49 (UTC)回复
我觉得您说的也不对……拿“地球大气”结果和“火星大气”结果只能证明文献中同时出现“地球”大气”两词和同时出现“火星”“大气”两词的频率比,这和“大气”一词出现在文献中指“地球大气”与指“(其他天体)大气”的频率比完全是两个问题。很多文献中“大气”前后文根本不出现“地球”两字,您的比较方式就会将这些文献全部漏掉,但反而这些用法才是最能用来证明“‘大气’一词主要是指什么”这一问题的(“因为‘大气’默认指‘地球大气’,所以上下文都不用提及‘地球’了”)。(西湖、天坛倒仍可以用这种方法比较,因为西湖相关文献的上下文确实一般会出现“杭州”等城市。)如果该主名称明显地有一个解释非常重要及常用,而其他解释只属较窄的范畴及较少人知道,则该非常重要及常用的解释占用主名称,显然,我们应该考虑的是“大气”这一词本身更常被解释为什么含义。--——自由雨日留言贡献 2024年7月8日 (一) 04:08 (UTC)回复
默认指地球大气即代表有关范畴是指地球大气,但不等于“大气(层)”这个词本身就是解“地球的大气”。请搞清楚“the atmosphere”和“atmosphere”的分别。--西 2024年7月8日 (一) 05:48 (UTC)回复
但就算术语在线中的名词因为学科性质关系不能用来证明“大气(层)”词语本身的义素包含“地球”,中国大陆、台湾的各种词典中也能证明啊(具体解释中都带有“地球”这一限制性定语)。如果说汉语词典更体现日常用法而非百科用法,那么,《辞海》中“大气圈”首句即“包围地球的气体层”,(当然,《辞海》的性质是介于语文性和百科性之间的,那么)《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大气圈系统”也只介绍地球(即“大气圈”一词的含义已包涵了地球)。《汉语大词典》中“大气”解为“包围地球的一层气体,是空气、水汽和微尘的混合物”,书证给出了叶玉森的《渤海舟中端午》诗:“大氣飛行風鷊健,孤吟出聽水龍嫻。”可见,“大气”一词应为近代形成,且形成至今以来便一直包含[地球,周围,气体]三个义素(“形成时”包含“地球”我想毫无疑问,因为那时几乎还没有对其他天体大气的研究;“至今”则是参考目前的词典和百科)。至于为什么“火星大气”这种用法依然合法,那是因为在这种用法中,“大气”一词发生了泛化,即[地球]义素脱落了,只剩下了[周围,气体]两个义素。[原创研究?](还需一些时间找这个语言学问题的资料)如果这种“泛化”的用法已经完全固定,那么是可以类比“the atmosphere”和“atmosphere”:对英语来说,用冠词来表达特指;对汉语来说,应认为“大气”特指“地球大气”是特定语境或范畴下的省略。但根据目前的词典和中文百科全书提供的信息来看,我更倾向于“大气”义素包含“地球”是固定用法,“泛化”的用法才是特殊用法。--——自由雨日留言贡献 2024年7月8日 (一) 06:39 (UTC)回复
什么时候开始可以用一般词典来作为一个科学概念的定义了?
其他类似的天文科学概念都是相同的情况,如地壳地幔地核等。人类在地球生活,自然首先会研究地球的构造,这并不代表这些词的“固定用法”就是用以描述地球的构造,然后其他描述就是“特殊用法”;而是在人类发展的同时这些词自然地同样适用于其他星体的相同构造。维基百科虽然不是“宇宙的百科全书”,但起码不是“地球百科”以地球科学为尊,无视其他科学范畴显然不是合理做法。
你前面列举的“西湖”“天坛”等例子均互不隶属,与当前“地球的大气层”实际是“天体大气层”的子项目的情况完全不同。从分类而言,地球的大气层是“大气层”这个基本概念的一个例子,“大气层”的概念是主要、地球的大气层是从属。我相信给任何人看到Category:太阳系行星大气之下存在名为“大气层”条目都会感到莫名其妙和不知道这是在搞什么。--西 2024年7月8日 (一) 08:01 (UTC)回复
我没有认为词典可以作为科学概念定义,一开始重点也是讲了术语在线;后来确实意识到您说的学科问题,就不用了,但暂时还没找到权威的科学定义,就拿词典举例说了它词义可能的演变过程。词典固然不能作为科学定义,但并不是完全没有参考价值。而且维基百科意图按比重表达出所有可靠来源的观点,我当然认为科学性条目应该绝对以科学性的来源为主,但“大气(层)”一词也非常频繁地在不涉及严肃科学的可靠来源中出现,这种时候它其实应用的是词典定义而非科学定义,虽然不是说要按来源数量把这些非科学来源和科学来源同等看待(如果这样想应该是“游戏方针规则”了),但仍不能完全忽略它们。
一个概念用于不同的学科,应视作含义有所不同的词(也就是说,某一术语其实不存在所谓的“具有普适性的严谨科学定义”,而是只在某一学科内有一普适定义);不同的科学范畴也应是平等的,即假设天文学中“大气层”的定义是“包裹天体周围的气体”,我们也不能说地球科学中的大气层定义“包裹地球周围的气体”这一概念的“地位”就低于天文学(除非地球科学是天文学的子学科,但目前非但不是[1][2],前者的研究者人数、可靠来源数量还≫后者)。当然大气层的例子确实特殊,它不是像物理学中的频率数学中的频率完全是不同含义,而是地球科学定义完全是天文学定义的“子”概念(即较窄的范畴),但如果地球科学的概念常用度明显多于天文学,那么我仍认为可使较窄的范畴成为条目主名称(当然,我现在发现“大气”义素包含“地球”的情况可能确实没有我先前想的那样“压倒性”的多数)。
然后,您举了地壳、地幔、地核的例子,可是您的例子里,地幔的处理恰恰是我(大气层)更名建议实现后的效果:地幔条目介绍地球的地幔,而地幔 (地质学)条目介绍包括地球在内的行星体的地幔。前者是后者的基本概念的一个例子,为什么不应处理成地球地幔地幔呢?
最后,在“Category:太阳系行星大气”下看到“大气层”条目确实会令读者感到困惑,可是,我想您应该不否认大部分读者搜索“大气层”时内心是只想着看地球大气层相关百科内容的(因为日常用法、因为地球科学来源数量远多于天文学),跳转到发现是天文学概念而非地球科学概念,这也会让他们困惑(如果您说,这种困惑一看消歧义顶注就能解决,我也可以说,在分类中读者想想“大气层”一词的日常用法也马上可以领会),以及很重要的,多余的消歧义步骤。我想条目空间要比分类空间重要得多。(另外,分类名完全可以维持“地球大气层”不变,因为分类并没有命名常规消歧义的那些问题,上面讨论的重点其实是消歧义。)——自由雨日留言贡献 2024年7月8日 (一) 11:12 (UTC)回复
“地幔”置于“地幔 (地质学)”的原因是(一)其建立于地幔条目之后;(二)译者将en:Mantle (geology)翻译过来的时候把消歧义都翻译了过来,而英维消歧义的原因是Mantle有其他意思,而不是“地幔”有其他意思。
既然地球科学属于天文学子集,那么地球科学的用法亦同样属于天文学的用法,而仅仅限缩为描述地球的大气层,不代表词汇定义改变成仅只指地球,而是在地球的框架下仅存在唯一的“大气层”概念——“大气层”的概念并无改变,只是改变了frame of reference。这表示“大气层”的所谓“日常用法”亦可算进天文学的使用当中,故此并不存在所谓“地球科学的使用大于天文”的情况。--西 2024年7月9日 (二) 01:51 (UTC)回复
我赞同自由雨日君的做法,而且他已经非常有耐心地举出了许多实例和文章来解释了。另外,请注意,避免地球中心(对!真的有这个页面)只是玩笑话,并不是中维的方针或指引。-游蛇脱壳/克劳 2024年7月8日 (一) 16:17 (UTC)回复
此避免地球中心非彼避免地球中心。我说的是以基本逻辑而言,“地球的大气层”只是“大气层”子项目之一,不能“因为我们在地球所以‘大气层’就必须以地球的大气层占用主标题”;“大气层”存在明确的科学定义(包裹任何星体的气体层),不同于避免地球中心中所指避免矫枉过正,将“世界”“外星”等空泛定义也硬要加“地球”上去。--西 2024年7月9日 (二) 01:57 (UTC)回复
“大气层”存在明确的科学定义(包裹任何星体的气体层)[来源请求]?一本术语表作此定义,似乎不能证明其“存在明确的科学定义”。--——自由雨日留言贡献 2024年7月9日 (二) 08:13 (UTC)回复
“大气层”在“地球科学”和“通用描述”中专指地球的大气层不代表“大气层”这个词就是解为地球的大气层,而仅是因地球仅有唯一的大气层而缩略。你提供的所有来源都仅仅佐证在地球的框架内“大气层”代指地球的大气层,也就是“(我们的)大气层”,仅是语义上为免重复、冗余或已知语境描述而缩略;不等于“大气层”就有一个专门指地球的大气层的定义。这正如“我国”或“国家”等词在任何国家的报章中都表示自己的国家,但不等于“我国”一词就有了特定国家的定义。--西 2024年7月10日 (三) 01:42 (UTC)回复
那怎么解释日语、法维、德维等大维百“大气层”都是链至平等消歧义,以及(尽管不多)部分语言介绍“地球大气层”的条目名就是“大气层”?还有“大部分可靠来源用‘大气层’直指‘地球大气层’”、“大部分读者搜索‘大气层’都是只想看地球大气层内容,需要多一步消歧义步骤”的问题怎么解决?要是像《不列颠百科全书》那样“大气层”定义上是所有行星,但介绍内容上95%以上都是地球大气层(类似中维极光条目),那还能调和可靠来源和读者需求与所谓“没有特定定义”之间的矛盾问题。但中维大气层目前又不是这样。--——自由雨日留言贡献 2024年7月10日 (三) 22:11 (UTC)回复
日维的ja:大気圏并非消歧义,描述地球大气层的内容在ja:地球の大気;德维描述地球大气层的内容在de:Erdatmosphäre(地球的大气层),消歧义“大气层”的显然主因是分辨“Atmosphäre”的其他用法(气压、氛围等);法维描述地球大气层的内容在fr:Atmosphère terrestre(地球的大气层),消歧义“大气层”的显然主因是分辨“行星大气层”、“恒星大气层”及其他同字用法。这些都首先证明“地球大气层”在多数大站点并不会占用“大气层”主标题。另,关于“部分站点‘大气层’标题下主要描述地球大气层”,很多情况下都是他们根本连generic的大气层都没解释,并不代表“大气层”的定义就是地球的大气层。不列颠百科全书“大气层”标题下以描述地球为主,你又要不要看看页首的breadcrumb?“Science > Earth Science, Geologic Time & Fossils > Earth Sciences”,在描述地球科学的大气层啊,当然主要描述地球的大气层啊,这不是更加证明“常用于某处不代表定义就会变了”吗?--西 2024年7月11日 (四) 04:49 (UTC)回复
而且您说的“大气层的科学定义是所有天体周围的气体,在地球科学和通用描述中只是已知语境的省略”这一观点还根本没有可靠来源支撑,它的所谓“科学定义”是哪家科学机构规定的?为什么我的“大气层的定义是地球周围的气体、在天文学中只是词义的泛化”解释就一定是错的呢?举个和“大气层”相反的例子,如“肺”一词,在日常生活和(非动物)医学等学科中也基本都单用,不会说成“人肺”“人的肺”,但词典、术语表定义都是“人和高等动物的呼吸器官”(《现代汉语词典》)/“陆生脊椎动物的呼吸器官”,包括《人体解剖学名词》在内都并没有定义成“人的呼吸器官”([2]),故“肺”一词完全符合您说的“在特定学科和日常使用中省略”的情况,故“肺”条目不能应用我提出的类似“大气层”条目的框架;但“大气层”却不是,它的词典、术语表定义大多是带有“地球”限定语的,凭什么说它也就是类似“肺”的情况呢?--——自由雨日留言贡献 2024年7月10日 (三) 22:22 (UTC)回复
所有“atmosphere”的定义均可作为“大气层”并不专指地球大气层的来源,外语来源绝对可以作为中文维基百科的合理来源。所有“the atmosphere”的辞典定义都明确指明(或至少括号提及)是地球的大气层,不会因为“the atmosphere”没有写明地球而令“atmosphere”这个词的定义改变。词汇表达的意思可以改变,但定义并不是语义可以改变的。--西 2024年7月11日 (四) 05:02 (UTC)回复
另请注意,太阳及八大行星都有“赤道”,但赤道条目仍专写地球的赤道,却又不叫“地球赤道”。-游蛇脱壳/克劳 2024年7月8日 (一) 16:44 (UTC)回复
其实路西法人的观点也非常有道理。我觉得根本问题就在于,日常用法和地球科学用法(常用)完全是天文学用法(不常用)的概念的一个真子集(或许语言学上不能这么讲,但暂时用这种通俗说法)。如果并没有这种子集(包含)关系,那么肯定是常用含义占用主名称。“如果该主名称明显地有一个解释非常重要及常用,而其他解释只属较窄的范畴及较少人知道”(WP:DPAGES)这句话中,“较窄的范畴”这里其实本意应该是较窄的使用领域/使用场合/使用学科(即“大气”在天文学属于较窄范畴),但不排除可以被解读为“概念本身的范畴”(即“大气”在地球科学/日常属于较窄范畴),如果作后者理解,那么我提出的命名方式就不那么明显有力(完全符合编辑指引)了。虽然我觉得后者并不是本意,英维en:WP:PRIMARYTOPIC也没有提及类似的表述。--——自由雨日留言贡献 2024年7月8日 (一) 21:22 (UTC)回复
有啊,The primary topic might be a broad-concept article;连结至en:WP:CONCEPTDABWhere the primary topic of a term is a general topic that can be divided into subtopics, such as chronologically (e.g., History of France) or geographically (e.g., Rugby union in the British Isles), the unqualified title should contain an article about the general topic rather than a disambiguation page.--西 2024年7月9日 (二) 03:08 (UTC)回复
参看en:Equator:该英维条目的导言已经是写The equator is a circle of latitude that divides a spheroid, such as Earth, into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hemispheres.别人2002年已经改好描述,贵站的条目烂正表示贵站的烂条目不能作为参考。另,其他星体的“赤道”确实并无什么特别好描述的,直至当前也只是一条虚拟的线。无其他内容可描述的情况下,“地球的赤道”自然可以并入主条目描述,不代表“赤道”定义就变成了“地球的赤道”。--西 2024年7月9日 (二) 02:02 (UTC)回复
列一些不同学科领域不同资料中搜到的定义:
  • 大气层是围绕着地球的、看不见的一层气体。[3]
  • 〔大气圈〕笼罩在地球外部的空气层。又称大气层,简称大气[4]
  • 大气层 包围地球的空气层,在不同高度上其物理性质有显著差异,……[5]
  • 大气 靠重力维持的地球气体外壳,又称地球大气。[6]
  • 大气层 包围地球的整个空气层。[7]
不难发现,除天文学外,大部分学科领域的“大气(层)”义素均包含了“地球”。(当然了,其实这完全在情理之中,和一开始举的术语在线那些例子也没两样,仍然存在所谓“范畴”问题。即便“大气”基本上指地球大气,仍然没有明确“一个概念在某一学科中涵义较广,但这一学科可靠来源占比很小,那么这个词应定向至较广的范畴还是常用的特例”这一跟条目命名本身有关的问题的答案。
另外,《不列颠百科全书》Atmosphere条目是这么处理的:定义句是写作“the gas and aerosol envelope that extends from the ocean, land, and ice-covered surface of a planet outward into space”(仅限planet,而非astronomical object),但全篇条目仅有序言章节第一段和最后一章“The atmospheres of other planets”涉及了(泛指)各行星的大气,其他主体部分(可能接近95%)均全部介绍地球大气层。不设“atmosphere of earth”条目。也就是《不列颠百科全书》中“atmosphere”这一词义素不含地球,但内容设置上基本都介绍地球大气层。--——自由雨日留言贡献 2024年7月8日 (一) 22:20 (UTC)回复
上面已覆:地球科学的用法亦同样属于天文学的用法。--西 2024年7月9日 (二) 02:03 (UTC)回复
(+)支持:依NC:COMMON:“条目命名应该尽量使用可靠来源中人、物或事项的常见的名称。”优先使用最常见的名称,易于读者搜寻,符合指引。--CaryCheng留言2024年7月11日 (四) 07:18 (UTC)回复
条目命名是不包含消歧义项的部分(不然所有消歧义标题都不符合命名原则),显然是不能用命名常规来处理歧义项。--西 2024年7月11日 (四) 09:45 (UTC)回复
  • 首先是依照NC:COMMON选择条目名称,若是有两个主题在NC:COMMON下的条目名称相同,才依照WP:DPAGES选择消歧义方式。
  • WP:SOURCE:“一般而言,最可靠的来源包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同行评审期刊与书籍,大学级别的教科书,著名出版社出版的杂志、期刊、书籍,以及主流的报纸。经验表明,在查证事实、分析法律问题、深究特定领域证据与争议中的详细研究程度越高,其可靠性也就越高。
学术性与同行评审出版物的价值很高,通常是它们所涉领域中最为可靠的来源,譬如在历史、医学与科学中。可靠但非学术性的来源亦能用于这些领域,特别当它们是享有声誉的主流出版物时。各种来源的适当与否一般取决于参照它的条目。如果来源之间有不同的见解,它们的观点都应在条目中明确陈述。”
  • 大气层一词在“学术性与同行评审出版物”中的定义,可能与“可靠但非学术性的来源”中的定义不同,我们是否要达成“学术性与同行评审出版物”优先于“可靠但非学术性的来源”的共识?有这个共识的话,也许就可以反对更名,维持现状。
  • 我认为,中文维基百科的读者受众是一般非专业的普通人,因此在“大气层”一词上采用“可靠但非学术性的来源”中的定义对读者较为友善,是我在此投下支持票的原因。
--CaryCheng留言2024年7月12日 (五) 18:47 (UTC)回复
常用名与消歧义同为原则,属并列关系,并无“先常用后消歧义”之说法。另,地域、地球中心的用词并不代表这就是“常用定义”而只是“常用语意”,正如“我国”一词并不会因为最常被某国使用而定义为该国。--西 2024年7月15日 (一) 09:44 (UTC)回复
首先“我国”并不是一个词而是“我”与“国”组成的短语;其次“国家”在任何词典、术语表中都不会被定义为“(某一)国家”,就像杭州市只有一个机场所以当地人乃至可靠来源中经常省略“萧山”两字只说成“机场”但并没有任何词典将“机场”一词定义为“萧山国际机场”,再如之前提到的“肺”等,这些词属于你说的“常用语意”的情况。但“大气层”明明大部分定义(日常用法的词典、学科术语表)中带有地球。地球科学并不是天文学的子学科,当然可以看成是“两个定义”,就像“频率 (物理学)”和“频率 (统计学)”是不同学科的两个定义,只不过地球科学和日常用法的“大气层”和天文学的“大气层”两个定义恰好范畴上形成了包含关系而已。--——自由雨日留言贡献 2024年7月15日 (一) 09:52 (UTC)回复
LuciferianThomas
  • 阁下误会了,我说的先后不是方针与指引在法理上的优先级,而是编者编辑条目时的时间先后顺序:
  1. 我要将“地球的大气层”这个主题写成中文维基百科条目,依NC:COMMON查阅可靠来源后,选定条目名称为“大气层”。
  2. 接着我再将“各种天体的大气层”这个主题写成条目,同样依NC:COMMON查阅可靠来源后,选定条目名称同样为“大气层”。
  3. 接着,因为一词多义导致两个主题选到同一个条目名称,此时才会依WP:D选择消歧义方式。
  • 为了达成共识,请问阁下两个问题:
  1. 请问阁下是否同意依WP:SOURCE,“学术性与同行评审出版物”优先于“可靠但非学术性的来源”?
  2. 请问阁下是否同意中文维基百科的读者受众是一般非专业的普通人,因此在“大气层”一词上采用“可靠但非学术性的来源”中的定义对读者较为友善?
--CaryCheng留言2024年7月16日 (二) 15:44 (UTC)回复
感觉都有道理。“其他解释只属较窄的范畴及较少人知道”不容易判定。另举个例子,假设新浪微博客群覆盖全球,服务名“微博”该占据微博这一类型的名称吗。--YFdyh000留言2024年7月11日 (四) 11:26 (UTC)回复
我觉得一个比较好的方法是判断可靠来源中“微博”一词更多指什么。如果新浪微博发展到“微博”一词80%以上情况都是指新浪微博这一服务(一般这种情况下,“新浪”一词也不会出现了,就像“大气层”前面一般不用出现“地球”),而不是指微博这种微型博客形式,那么新浪微博当然可以占据“微博”主名称,然后再条目首段作如:“微博曾泛指微型博客形式,后来一般专指新浪的微博服务……”(“微博”条目则移至“微型博客”或“微博 (网络)”等。--——自由雨日留言贡献 2024年7月11日 (四) 12:25 (UTC)回复
与此问题相似,“微博”在不同文章、领域中的主要含义差异很大。在一般新闻、网络新闻中,微博可能已仅指新浪微博,而SNS学术研究中,微博(微博客)类型或许更常见。不同的使用者都可能认为其他解释是罕见的。--YFdyh000留言2024年7月11日 (四) 12:53 (UTC)回复
其实常见程度来说,地球科学和日常用法应该是压倒性地常见于天文学的,路西法人反对的理由主要是集中在他认为“地球科学/日常用法”完全是“天文学用法”的在特殊情境下的省略上(但我倾向不认为是省略,因为它和“肺”的情况不一样)……这和微博(平台类型)和微博(产品名称)又不是完全一样……--——自由雨日留言贡献 2024年7月11日 (四) 16:37 (UTC)回复
谁说这个微博就得是产品名称而不是只是指“新浪的微博平台”?光是你先入为主认定这些是专有名词而非概念词,将“定义”和“含义”搞混就很大问题了。--西 2024年7月12日 (五) 03:37 (UTC)回复
完全没懂您的意思?我好像并没有说过“微博就得是产品名称而不是只是指“新浪的微博平台””。“认定这些是专有名词而非概念词”的“这些”是指哪些?当然我可以事先说一下,我认为新浪微博的“微博”是专有名词,其它都不是专有名词。--——自由雨日留言贡献 2024年7月12日 (五) 03:40 (UTC)回复
个人建议维持现状,观点基本同路西法君。虽然现时未有非地球居民,但关于其它行星的大气研究还是很多的。个人觉得不应让“大气层”特指地球的大气层。--微肿头龙留言2024年7月12日 (五) 05:43 (UTC)回复
我知道有关(其他天体)大气的天文学研究有很多,但它们(在可靠来源中)的比例有多少?只要不多于比如5%,我认为就可以(甚至应该)使“大气层”占用主名称。而且重要的是,“大气层”的大部分词典、术语表定义就是带有“地球”两字的,并不是像“肺”那样,“肺”的词典、术语表定义并不是只限定于人,那即便(其他动物)肺的相关研究很少,我也不会认为“人的肺”(如果未来有这个条目)应该占用“”的名称。--——自由雨日留言贡献 2024年7月12日 (五) 05:56 (UTC)回复
无论如何好听地阐述你的观点,AI都能明确指出你的错处。维基百科应以“广泛定义”为先(en:WP:CONCEPTDAB),我提出的天文学定义与地球大气层可在语境中略称地球一说并不冲突,可以一个“定义”(definition)走天下,略称的情况是“语意”(meaning),通过前文后期的预设理解;但你提出以地球大气层为“定义”就会与很大一片的天文科学起明显冲突,变成两个“定义”。你的说法需要添加多余的“(天文学)”消歧义;相反,确实有很多来源在单单说明地球大气层时仍会指明“地球的大气层”,反映这并非一“多余”而是常见的消歧义。--西 2024年7月15日 (一) 09:33 (UTC)回复
无论您将地球科学和日常用法的“大气层”视作天文学“大气层”的特殊用法这种观点多有道理(我也确实认同可以这么解释,而且这种解释从“简洁性”角度来评价确实对描述语言现象是最佳的),都不能否认大部分读者搜索“大气层”是主要(超过95%的读者,或是读者想要在“大气层”条目看到的超过95%的内容)想阅读地球大气层的百科知识而非现在大气层条目介绍的知识。--——自由雨日留言贡献 2024年7月15日 (一) 09:57 (UTC)回复
(!)意见:难道英语和其他语言使用者在搜索各自语言的“大气层”时会是想找天文学上的大气层而非地球科学上的大气层?没有可能只有中文特立独行吧?虽然不应使用其他语言维基百科作为中维的命名依据,但多少有参考价值。而且阁下所提到的95%最好要有证据支撑,我不觉得天文爱好者或关注天文学的人只有5%。--微肿头龙留言2024年7月15日 (一) 10:10 (UTC)回复
有关英语的问题已经在下面回复,上面也已经多次强调,不同语言有不同的特点,不应简单类比——如果一定要类比,最好先熟悉一下那种语言本身,以及那种语言维基百科相关的处理。95%我是按照可靠来源估计,即可靠来源中“大气(层)”一词的含义。这个问题不是在讨论天文爱好者或关注天文学的人的比例,也不是最主要的论据。只要查一下中文词典、术语表,就可以明白“大气层”明明绝大部分情况下都是指地球大气层。--——自由雨日留言贡献 2024年7月15日 (一) 10:14 (UTC)回复
不同语言当然有不同特点,但我不认为在这个条目的情况中文有什么特别之处。您点开维基数据项目来看一下这个条目有多少语言是带有“地球”的?而且你有想过要怎么处理移动后的链入吗?错误链接至广义上(天文学)的“大气层”我觉得要好过错误链接至狭义上(地球科学)的“大气层”。当下的名称并无特别大的问题,完全不必移动。大气层这个条目不是都已经放了{{About}}?读者想找地球的点一下就到了嘛。--微肿头龙留言2024年7月15日 (一) 10:47 (UTC)回复
怎么没有特别之处?!已经多次强调中文“大气层”绝大部分就是指“包围地球的气体”而非“包围天体的气体”,就像英文“air”尽管经常和Mars等天体组合但绝大部分情况就是指“包围地球的气体”而非“包围天体的气体”,所以重定向至介绍地球大气层的条目内容。链入可以用机器人解决根本就不是问题。当下的名称给读者造成如此大的困扰还不是问题?你去把英维的air改重定向至atmosphere,看看英维的人有什么意见。--——自由雨日留言贡献 2024年7月15日 (一) 10:51 (UTC)回复
你既然说到链入问题,我去检查了一下现在大气层的链入,发现前几个全都是错误链入,它们应该链入地球大气层而不是大气层,如臭氧7月11日7月22日航天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航天等等等等。所以你自己推翻了你自己的观点,现在的链入反而是不正常的,将地球大气层移动至大气层反而可以解决这些错误链入问题,移动后即便完全不调整,甚至错误链入还可能会减少。现在链入问题的不正常正反映了中维没有正确地命名“大气层”“地球大气层”条目!在发言之前,不论是其他语言还是链入问题等等,最好先去看看目前的具体情况。——自由雨日留言贡献 2024年7月15日 (一) 10:55 (UTC)回复
哪里有特别之处?难道外语的“大气层”(atmosphere)会和中文指的是不同东西?这种近代出现的科学概念不太可能在不同语言间产生语意上的巨大差别。您再好好读我的留言,我宁可错误链入“大气层”(广义)也不愿错误链入“地球大气层”(更名后即“大气层”)。再次说,此更名毫无必要,想找地球大气层可以通过大气层上面的链接进入。--微肿头龙留言2024年7月15日 (一) 12:42 (UTC)回复
。。。我列了这么多参考文献,比较了这么多不同汉语英语词语的含义,你有没有看?中维以及很多语言维基百科都唯英维马首是瞻,科技方面尤其严重,完全不顾自己母语的词语含义。--——自由雨日留言贡献 2024年7月15日 (一) 12:44 (UTC)回复
此更名毫无必要?照你这个逻辑,所有争议名称全弄一个平等消歧义完事,想找都可以通过平等消歧义页再点击一次进入。而且想找天体大气层的人也可以在地球大气层条目顶注点一次进入啊,这有什么区别?你觉得哪一种更适合中文多数人?地球大气层有多少是作为管道链接[[地球大气层|大气层]]存在的。——自由雨日留言贡献 2024年7月15日 (一) 12:45 (UTC)回复
我当然看了,但我不认同就此把“大气层”让给地球。至于唯英语马首是瞻,以我的个人愚见,我还真建议科技类的东西最好马首是瞻。毕竟现时科技类的东西英语还是占据主导地位,想要杜绝盲目照搬很难。也不是不顾母语,但是要有非常强烈的不同。如果您让我掌管维基百科,只有人尽皆知的人事物我才会从主消歧义,其余的会被我清理掉(估计会少一半),因为我认为没有什么是特别的。--微肿头龙留言2024年7月15日 (一) 13:00 (UTC)回复
什么叫“不认同把大气层让给地球”,“大气层”明明就是指“地球外面的气体层”。其他原创研究内容我不想再讨论。--——自由雨日留言贡献 2024年7月15日 (一) 13:03 (UTC)回复
(~)补充:还有指出一下:英维en:air是重定向至en:atmosphere of earth的,按您的逻辑,它又为何不重定向至en:atmosphere“air”明明和“Mars”也可以组合,按您的逻辑那“air”就不是特指“air of earth”,为何“air”又重定向至“atmosphere of earth”?英文中air和atmosphere词频差很多,air偏口语化,将air重定向至atmosphere of earth可以帮助很多人快速重定向到“地球大气层”条目,atmosphere则相对偏“严肃”,可以认为是偏科学术语的用词,且已经完成了指代所有天体大气层的“泛化”的过程(在OED中:...; and finally, with the progress of science, to the supposed limited aeriform environment of the earth or other planetary or stellar body.;但中文“大气层”本身就已经是常用词,在基础教育、在面向大众的可靠来源、在生活中都大量出现,如果一定要类比外语,那应类比的就是英文的“air”(或者说中文在指大气层时就没有类似英语那样有“air/atmosphere”等不同的词)。“air”在《牛津英语词典》(OED)中的相关定义是“The invisible gaseous substance which immediately surrounds the earth, is breathed by all terrestrial animals, and is now recognized as a mixture of oxygen and nitrogen, with smaller amounts of other substances”,和我前面列的那些中文词典、术语表中对“大气(层)”的定义几乎一致。我在方针指引方面经常参照英维,但具体的用词经常强调绝不能照搬英维(很多人在翻译时完全不注意这些),就是因为不同的语言不同的词语根本就不能简单类比。--——自由雨日留言贡献 2024年7月15日 (一) 10:12 (UTC)回复
直接把air(空气)重定向到atmosphere of Earth(地球大气层)也只有英语等少数语言这么做。--微肿头龙留言2024年7月15日 (一) 12:47 (UTC)回复
air并不就等同于空气,你先把“不同语言不同词语的含义并不是一一映射”的这个道理搞清楚吧。你能不能读一下它具体词典中的定义?--——自由雨日留言贡献 2024年7月15日 (一) 12:51 (UTC)回复
有什么非常明显的不同吗?有可能是因为生活在多语言环境的缘故,这俩词包括马来语的Udara对我来说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微肿头龙留言2024年7月15日 (一) 13:02 (UTC)回复
“你能不能读一下它具体词典中的定义?”少原创研究,多读来源。--——自由雨日留言贡献 2024年7月15日 (一) 13:14 (UTC)回复
这话说的好像我没有读任何资料就来讨论了。我查了词典也没感觉“空气”和“air”有什么区别,所以才反问阁下。你总共两次指控我原创研究,但我从未给出任何定义,没有根据的发言我也加上了“个人意见”(也和本次移动讨论的论点无关)。请勿随意指控他人原创研究。本人的意见基本同路西法君(从最上方到最下方都基本同意),我没什么更多意见了。--微肿头龙留言2024年7月15日 (一) 16:15 (UTC)回复
我的意思就是,讨论应该主要给出资料来论证,而不是一直“我觉得”“我的语感”“如果我掌管维基百科”“如果我在英维活跃”“科技最好看齐英语”“错误重定向至A比错误重定向至B更好”等等等等,用来辅助说明当然可以,但你的论证似乎一直就在重复这些个人感受,把它们当成了主要的根据,或是毫无理由地断言“完全没必要移动”,所以我当然说你在原创研究——这个“原创研究”当然不同于“在条目中发表原创研究”,显然远没有后者那样严重,我不是那个意思,没你理解的”指控”那么严重,但我仍然认为你这样的讨论是没意义的。像路西法人虽然完全不同意我的说法,但我会认为他的讨论都是很有价值的。--——自由雨日留言贡献 2024年7月15日 (一) 21:53 (UTC)回复
我说过我同意路西法君的观点。他都举证完了我也甭费这心思了。过多个人观点我反省,但我也说了和此次移动无关,只是回应你的反问(可能不必要回复,下次我注意)。我可能也不会再回复这里的讨论了,该有的论据基本都有了。--微肿头龙留言2024年7月16日 (二) 00:23 (UTC)回复
OED中“atmosphere”的定义后半句“the whole body of terrestrial air”,“air”在《新时代英汉大词典》中第二个义项中文翻译之一即有“大气”,air在en:Atmosphere of Jupiter条目中的用法“They are sites of strong upward motion of the air, which leads to the formation of bright and dense clouds.”,等等等等,都可以说明“air”并不等同于“空气”(中文应将Jupiter的那句翻译成“木星空气”还是“木星大气”?),只是一些语境中类似汉语的“空气”。不同的语言应该专注于那一语言中该词本身的含义,而非将其视作另一语言(主要是英语)的机械逐词对应翻译。(千万不要又来说“air对应大气、atmosphere对应大气层”之类的了,汉语“大气”“大气层”并没有多大区别。)--——自由雨日留言贡献 2024年7月15日 (一) 22:23 (UTC)回复
就算按你的翻译成空气,我的重点是它可以和Mars组合,按路西法人都逻辑那就不能解为“地球的空气”,那为何还重定向至atmosphere of earth?另外一个重点是英语口语中表达“大气层”和中文的不同习惯。请不要机械地类比各种语言。--——自由雨日留言贡献 2024年7月15日 (一) 12:55 (UTC)回复
那就是英维的问题了,我要是在英维活跃可能会要求修改重定向目标(或至少给一个令我信服的解释为何重定向至地球大气层)。当然那是英维的事,我也管不着。--微肿头龙留言2024年7月15日 (一) 13:05 (UTC)回复
“air”在OED中的定义是“The invisible gaseous substance which immediately surrounds the earth, is breathed by all terrestrial animals, and is now recognized as a mixture of oxygen and nitrogen, with smaller amounts of other substances”,请给我一个解释不重定向至atmosphere of earth还重定向至哪?--——自由雨日留言贡献 2024年7月15日 (一) 13:16 (UTC)回复
明明词典术语表中“大气层”一词都是指“包围地球的气体”,到现在甚至都没有人提供将“大气层“解释为“包围天体的气体”的任何来源,这符合WP:非原创研究吗?--——自由雨日留言贡献 2024年7月15日 (一) 12:59 (UTC)回复
去翻翻中文维基百科的条目,看看目前有多少“[[地球大气层|大气层]]”管道链接,有多少应该写作管道链接的“[[地球大气层|大气层]]”的地方被错误地写作“[[大气层]]”?有多少地方真的需要链接到介绍天体大气层共性的“[[大气层]]”,以及有多少地方需要使用到“[[地球大气层]]”(无管道链接)?--——自由雨日留言贡献 2024年7月15日 (一) 13:28 (UTC)回复
所有将“大气层”翻为“atmosphere”的英汉辞典及“atmosphere”解为天体大气层的网上内容都能作为“大气层”指“包围天体的气体”的来源。我现在说第三遍,你假装没看到不是我的问题。--西 2024年7月17日 (三) 01:10 (UTC)回复
我也已经不知说了多少遍不同语言的词语不能直接机械地对应,你假装没看到不是我的问题。--——自由雨日留言贡献 2024年7月17日 (三) 01:19 (UTC)回复
科学词汇显然是可以这样机械的对应的。这是科学词汇定义的性质。--西 2024年7月17日 (三) 02:57 (UTC)回复
但是并没有一个国际性的科学机构将“atmosphere”定义为包裹天体的气体并将汉语“大气层”对应之。相反有很多中文科学机构将“大气层”对应“atmosphere”且仍然解为包裹地球的气体。而且前面“air”的例子已经充分说明“air”并不能在任何语境都被对应为“空气”。汉语“大气(层)”、英语“air”、“atmosphere”,这都是互有交叉重合又互不能机械对应的概念。只有少数只在特定科学领域使用的术语(尤其是专有名词)(往往是近年来为了对译某一新的以英文形式先出现的科学概念)才可以机械地一一对应。--——自由雨日留言贡献 2024年7月17日 (三) 03:28 (UTC)回复
你要的只是“大气层”可以解为“包裹天体的气体”的来源,而不是“大气层”只能解为“包裹天体的气体”的来源。另外在大量来源将“大气层”直指包裹地球的气体的同时,也有大量来源是写“地球的大气层”,这也充分证明这些大量的来源都是将“大气层”以“包裹天体的气体”作为定义(否则会有语义重复的问题)。--西 2024年7月17日 (三) 03:02 (UTC)回复
首先既然你承认“大气层”并非只能解为包裹天体的气体,那自然是承认它也能解为包裹地球的气体,而这一地球科学和日常用法显然比天文学要常用得多。这也充分证明这些大量的来源都是将“大气层”以“包裹天体的气体”作为定义(否则会有语义重复的问题),又是原创研究,难道“耀斑”定义是“太阳表面发亮区域”,“太阳耀斑”这种短语就是不合法的吗?难道“太阳耀斑”的“耀斑”就必须被看作是以“恒星表面发亮区域”为定义?--——自由雨日留言贡献 2024年7月17日 (三) 03:33 (UTC)回复
首先既然你承认“大气层”并非只能解为包裹天体的气体,那自然是承认它也能解为包裹地球的气体:我一向都是说“大气层”的定义只有一个,但依据语境可以解为包裹地球的气体,我的说法依然与此不冲突。
地球科学和日常用法显然比天文学要常用得多:我早已指出依据语境的省略并不代表这个词的定义就是“包围地球的气体”,视作语文中语境省略的情况,所有地球科学及日常的用法都包含在天文学的定义的语义之内。既然天文学的用法完全包含语境省略的地球科学及日常用法,那么显然不可能小于地球科学及日常用法。
另外,我发现你对理解我说任何话的能力都有严重的问题。“大气层”在你眼中有两个定义,那么“地球的大气层”显然是“地球的”“大气层”的意思,以理解而言显然不会是“地球的(包围地球的气体层)”而是“包围(地球这个天体)的气体层”;而“耀斑”未曾用于广泛定义“恒星表面发亮范围”,“太阳耀斑”则仅仅用于强调(但也确实存在语义重复)或指明“耀斑”这个未必大家都知道是什么的词是说太阳的现象。--西 2024年7月17日 (三) 06:00 (UTC)回复
我一向都是说“大气层”的定义只有一个,那就是包裹地球的气体,解为包裹天体的气体只是特殊语境的用法,我从未认为它有两个定义,之前说它所谓“天文学的定义”只是顺应你的思路,表示“就算承认天文学定义存在,那我最多也只能接受‘大气层’有两个定义,而非你说的‘只有包裹天体气体的定义’”。
我发现你对理解我说任何话的能力都有严重的问题”,请注意保持文明。你读上一句话,可以看出我并不是没有理解你说的话。在我眼中“大气层”和“耀斑”性质是一样的,都是只具有“包裹地球的气体”“太阳表面的发亮区域”的定义,所以“地球大气层”“太阳耀斑”都是一样的性质。--——自由雨日留言贡献 2024年7月17日 (三) 06:08 (UTC)回复
你说的“‘耀斑’未曾用于广泛定义‘恒星表面发亮范围’”根本并不属实:《类太阳恒星耀斑光变轮廓特征分析》不同类型的恒星耀斑威胁程度不同,这更印证了我的观点,即:“大气层”“耀斑”的定义都是“包裹地球的气体”“太阳表面的发亮区域”,“地球大气层”“太阳耀斑”都是表示强调而非是以“包裹天气的气体”“恒星表面的发亮区域”为定义,“火星大气层”“恒星耀斑”则是特殊语境的泛指用法。按你的逻辑,“耀斑”条目就得被移动至“太阳耀斑”,然后将“耀斑”条目改为介绍恒星耀斑共性的内容。--——自由雨日留言贡献 2024年7月17日 (三) 12:53 (UTC)回复
大气层默认指地球上的,如果上下文没有说明。很多来源写了“地球的大气层”不代表不写“地球”它们就不会说话了(比如菜谱写“加入饮用水”或者“加入水”是差不多的),这未必涉及语义重复,也可是强调明确。非地球的大气层一定会被上下文所强调,数量、日常使用率不如地球的大气层。--YFdyh000留言2024年7月17日 (三) 05:39 (UTC)回复
既然是“默认”,那么即非定义而只是语境下的涵义。显然定义比通用涵义更为重要。在网络搜寻“apple”或“苹果”的内容,苹果公司的结果数远大于及优先于苹果这个水果的结果数。这种有多个涵义的词汇,虽然“苹果”指代“苹果公司”的资讯更多,但也只是语境下“苹果公司”的缩略,并不代表“苹果公司”就要占“苹果”的标题。--西 2024年7月17日 (三) 06:07 (UTC)回复
( π )题外话:就算是苹果公司也不是Apple Inc.专利:披头士成立的企业Apple Corp.也可以叫苹果公司,而且比Apple Inc.“年长”接近十年。--派翠可夫 (留言按此) 2024年7月18日 (四) 06:24 (UTC)回复
“大气层”的定义明明就是包裹地球的气体,几乎所有的词典、术语表都作此定义,就像“耀斑”的定义就是太阳表面发亮的区域,“火星大气”“恒星耀斑”只是特殊语境下的涵义。--——自由雨日留言贡献 2024年7月18日 (四) 06:26 (UTC)回复
  • 看到征求意见就过来讲下。前面自由雨日君有提到大气层是中文地区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所以我也查找了一下基础教育的资料。以台湾的国中教育而言,其中一家教科书出版商,尽管大部分会谈论地球大气层的内容,但是教科书在下定义时还是会说“大气层”是“‘星球’表面上的空气,因为‘星球’引力影响,在星球表面累积的气体。”并不局限为地球表面。且谈论的若是地球大气层专门的情况,也会加上“地球的”大气层来做表述。其他的出版商看不太到内容,不过根据一份对照表,谈到大气层的单元时,三家出版商两家采用标题是“地球的大气”而不略去地球,另一家则迳称“大气的分层”。因此我认为,以台湾的基础教育而言还是会多少会带到大气层不只地球有,只是其他星球的大气层细部情况并不需要现在来关心。那么学生查询维基时点进来,应该不至于讶异,只会觉得维基百科比较严谨而已。当然,我也稍微看了一下国中老师出题上并不是经常体认到这种细致的分野,有些学校会较严谨地言必称地球大气(层)、有些通篇就只称大气(层),最常见的是两个混在一起看不出态度。以上供参。--Reke留言2024年7月17日 (三) 16:07 (UTC)回复
    (!)意见:谢谢Reke君的分享。个人认为现时的普及知识应该已经包括“大气层并非地球专利”这一点。假如现在的大气层过多着墨地球大气层,那是条目本身的问题。按题材来说还是应该两边分家的。消歧义方式则建议使用主从消歧义。--派翠可夫 (留言按此) 2024年7月18日 (四) 06:19 (UTC)回复
    上面两名用户所指与愚见所同。自小就获得的教育很多行星都有一定程度的大气层,找不回以前的教科书,也感谢Reke君协助提供台湾的教科书内容。--西 2024年7月19日 (五) 08:09 (UTC)回复
    纯属原创研究。以及您至今未回应“为何很多行星都有air,但英维air直接重定向至介绍地球大气层内容的条目”和“耀斑”等疑问。当然我认为是没必要类比其他语言或其他用词的,单从“大气层”一词压倒性地指“包裹地球的气体”+“大气层”定义就是“包裹地球的气体”(即其他用法是特殊语境用法)就完全可以推出应定名为“大气层”。--——自由雨日留言贡献 2024年7月20日 (六) 07:05 (UTC)回复
    你就继续假装看不到Reke提供的来源:其中一家教科书出版商,尽管大部分会谈论地球大气层的内容,但是教科书在下定义时还是会说“大气层”是“‘星球’表面上的空气,因为‘星球’引力影响,在星球表面累积的气体吧。我无意继续跟连语义跟定义、科学用词翻译都分不清楚的人沟通。--西 2024年7月21日 (日) 06:53 (UTC)回复
    什么时候中学教科书可以作为WP:可靠来源了?我本来是根本懒得回应,你既然非说我是“假装看不到”,那我就来回应回应:浙江教育出版社《科学》八年级上册大气(atmosphere)主要集中在地表以上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因为是首次出现该词我认为可视作定义,但非要抬杠也可以说是语境含义而不是定义);湖南教育出版社高中《地理》必修一包围地球的空气称为大气。(明显就是定义);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地理》必修一大气圈是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大气圈笼罩着地球,……山东教育出版社高中《地理》必修一大气圈指环绕地球外部的气体圈层。;……难道这“其中一家教科书出版商”的“地位”就高于我列的几本教科书?更别说我前面给出的那些词典、可靠来源不都是“定义”?(其实中学教科书本就不是应该主要参考的WP:可靠来源。)明显将“大气(层)”定义为“包裹地球气体”的来源比“包裹天体气体”的来源多得多,还有前面的疑问你依然不回应,只是在这里人身攻击说什么“无意继续跟连语义跟定义、科学用词翻译都分不清楚的人沟通”,先前将“大气层”一词和“atmosphere”完全混为一谈的不是你吗?我提供的来源已经明显可以证明“大气层的定义是包裹地球的气体,指包裹天体的气体是特殊语境下的语义”。——自由雨日留言贡献 2024年7月21日 (日) 07:06 (UTC)回复

参考资料

  1.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推荐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GB/T 13745—2009)》
  2. ^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 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一级学科简介.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 (2017). ISBN 978-7-04-038057-6. 
  3. ^ RAVEN P. 环境概论. 由姜智芹翻译. 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21: 67. ISBN 978-7-214-23415-5. 
  4. ^ 吴三保,孙以年, 等. 地理学小辞典. 北京: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4: 24. ISBN 7-5023-0642-0. 
  5. ^ 王贵贤. 国土工作手册. 济南: 山东人民出版社. 1988: 192. ISBN 7-209-00124-7. 
  6. ^ 曹文俊. 大气.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农业气象卷编辑委员会,中国农业百科全书编辑部 (编).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业气象卷. 北京: 农业出版社: 22–25. 1986. 
  7. ^ 熊武一,周家法, 等. 大气层. 军事大辞海. 北京: 长城出版社: 96. 2000. 
返回到“地球大气层”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