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封禁申請/草案
本頁是維基百科的方針、指引或流程的草案。 該草案可能仍在草議中、討論中或正在達成共識以便通過。 |
本頁用於議設《封禁申請方針》。
議程
编辑根據較早以前在互助客棧方針區相關討論,將會有以下議題需要討論及/或投票。有遺漏者,請於「其他討論」提出。有修改,亦然。 請參與:(編)
全部討論完成。
- 〇、互助客棧討論(始於六月四日,終於七月一日)
- 一、封禁者與裁決者分為二職?(始於七月一日,終於七月十六日)
- 一.一、討論︰基本程序(始於七月十八日,終於十月廿六日)
- 一.一.一、投票︰「短即長申」對「理由導向」(始於八月七日,終於九月三日)
- 一.一.二、討論︰快速封禁及申請審批程序(始於九月四日,終於十月廿六日)
- 二、核禁者及裁決者之資格與任免(始於十月十五日)
- 二.一、投票︰核禁者及裁決者資格及門檻票選(始於十二月一日,终于十二月廿一日)
- 二.二、討論︰是否賦權核禁者(始於十二月廿五日,終於一月十八日)
- 二.二.一、投票︰核禁者用戶組開立及權限組成(始於一月三日,終於一月十六日)
- 二.二.二、討論︰裁決者有沒有權限閱讀上訴郵件(始於一月四日,終於一月十六日)
- 三、裁決者人數要求(待議程二完成後開始)
- 三.一、須否因案情或指控輕重而更易裁決者人數?
- 三.二、裁決者或裁決組
- 三.三、平常仲裁之裁決者人數要求
- 三.四、複雜指控之裁決者人數要求
- 四、被控人辯解程序(始於十二月廿八日,終於一月九日)
- 五、舉證責任誰屬(始於一月三日,終於一月十二日)
- 六、核禁者守則(待議程二完成後開始)
- 七、裁決者守則(待議程二完成後開始)
- 七.一、量刑準則
- 七.二、缺乏方針或指引基礎之提案
- 七.三、裁決者須否主動覆核
- 七.四、討論方式(維基上?郵件列表?IRC?)
- 八、豁免規則(始於一月三日)
- 九、是否容許雙方上訴?上訴程序?(始於一月三日)
- 十、案例、地位若何?(始於一月三日)
待議事項
编辑- 是否須要設立最低刑期
其他討論
编辑封禁的原因几乎都是因为各种不同程度的破坏,而对此现在已经有维基百科:当前的破坏来处理了,那么Wikipedia:封禁申請所要处理的又是哪些呢?另外,之前的讨论说到只允许管理员直接封禁7天,再长需要讨论。但是至少根据我的经验,我会根据用户的活跃度来调整封禁时间,例如一个破坏者基本上是8-9天來捣乱一次,那么我会封禁10天-2星期,如果隔2-3天來乱发spam。那么我会封禁他3-7天--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1年7月5日 (二) 08:22 (UTC)
- 猶刪除然,凡施禁則須經他人核准。此制確立後應再無直接封。故會分為二職——提請者與裁決者。—J.Wong 2011年7月5日 (二) 10:00 (UTC)
互助客棧討論存檔
编辑加入維基數載,眼見封禁屢生爭議,實感厭煩。而自熟悉維基運作當日起至今,一直困惑,困惑何解保護可以申請,可以上訴,可以申請解除;刪除可以提案,可以遞請覆核;權限亦然;唯獨封禁至今十載,仍無類似系統。實在奇怪。本人當初提案要求開放封禁者討論頁以便其申訴,但行來已久,未見爭議有減。似乎成效甚微。鑒此,望建系統以減爭議。
過往,封禁毋須呈證,管理員僅須列明原因則可施禁,唯此成爭議之端,亦令覆核倍難。另一問題乃禁期不一,往昔管理員各自為政,毋須理由其他管理員如何判斷,亦毋須跟從,致使有人封一日,有人封三月,不公之名,不脛而走。雖非刻意,卻成此壞名。
建議往後管理員施禁以後須遞請至專頁,由其他管理員簽署作實。該請需列明所犯何例,證據,管理員閱後再訂定禁期。訂定時亦須參照往例,以持統一。而為免阻礙管理員維持秩序,准初禁七日,施禁後則須立即報往專頁,由其他管理員加簽。七日內無人加簽者須立即解禁。
此策未全,集思廣益,方可成事。請斧正所誤,慧舉雅念,甚或點評一二。—J.Wong 2011年6月4日 (六) 05:32 (UTC)
- 此策另一意義乃分檢控及裁決為二人,免往昔之身份混淆。—J.Wong 2011年6月4日 (六) 05:48 (UTC)
- ( ✓ )同意中文維基應該要有相關的政策。-HW (留言 - 貢獻) *DC9* 2011年6月4日 (六) 07:39 (UTC)
- (-)反对已由封禁申诉邮件列表unblock-zh,用户随时可提出复核。唯不便鉴别用户身份,故建议仍使用unblock-zh邮件列表并在被封禁用户未滥用电邮用户功能之前请勿限制其电邮用户功能,盖此功能可直接将维基百科用户与对应邮件地址相互联系。-Mys 721tx(留言)-U18协会 2011年6月4日 (六) 07:45 (UTC)
- (+)支持,此举甚善,unblock-zh,似乎没有维基系统应有的开放性,也没有相应的强制性规范,管理员不理或者误理unblock-zh他人无从知晓,无从问责。--苹果派.留言 2011年6月4日 (六) 08:23 (UTC)
- (-)反对:有些棘手的狀況仍需要快速封禁,例如持續的破壞。--俠刀行 (留言) 2011年7月2日 (六) 09:06 (UTC)
- (&)建議將unblock-zh的列表存檔公開,但不反對禁止一般人訂閱。-HW (留言 - 貢獻) *DC9* 2011年6月4日 (六) 10:07 (UTC)
- 建議討論先集中於是否開設專頁審批封禁,至於改革unblock-zh等其他封禁覆核渠道,則請移步User:Wong128hk/策發。—J.Wong 2011年6月4日 (六) 10:18 (UTC)
- (&)建議將unblock-zh的列表存檔公開,但不反對禁止一般人訂閱。-HW (留言 - 貢獻) *DC9* 2011年6月4日 (六) 10:07 (UTC)
- (!)意見 - 除非連編輯自己User_talk頁也被禁止,否則用戶現時可以用{{Blocks review}}提出申訴。--Mewaqua 2011年6月4日 (六) 17:17 (UTC)
- 如上所述,此乃本人所引入,亦希望可以之減少,甚或解決爭議,但顯然不果。縱用戶現可申訴,但現行封禁制度仍算有所缺漏。現實有三權分立,司法與執法乃分道而行,而非集中一人。此制既為現實中廣泛使用,則可見其好。普遍司法系統之中,會容人上訴,此好比維基容人申訴。但此無阻審訊之中,檢控與法官分為二人。既如此,何解本地不可分開兩職呢?免再落人口實︰「管理員同任球員與球證」呀。君請亮鑒。—J.Wong 2011年6月5日 (日) 05:26 (UTC)
方針的初稿
编辑Wikipedia:封禁請求:合併WP:VIP、WP:AN3及WP:UAA
維基百科一直有一套封禁系統,以封禁一些破壞維基的用戶。
根據管理員避嫌方針,管理員不得封禁反對自己的帳號。以及,為保公平,任何人均需先於本頁提出後才能由非提出者執行封禁。
- 程序
為保維基的環境,允許管理員可以免申請封禁一名用戶最多七天。需封禁多於七天者,可先封禁七天並於期間到本頁進行申請;一般用戶如需封禁一名用戶,則需於本頁提出。程序如下:
- 警告:所有被封禁用戶必須先得警告,才可提出。
- 提交:管理員或一般用戶應該先提出封禁,再由非提出的管理員封禁。提出時需同時提交以下資料:
- 需要封禁用戶的用戶名
- 封禁原因及相關的證據
- 資料必須齊全,缺一不可。
- 審核:其他管理員有權就此要求作出處理,包括:
- 不效:該請求提出的原因不成立,或證據不確實
- 警告:對該用戶作出警告,但不執行封禁
- 暫時封禁:封禁該用戶一段時間
- 永久封禁:只適用於傀儡,或對維基百科有重大影響的用戶;重大影響之義,可由審核之管理員自行決定。
- 如需封禁,應該作出以下設定:
- 允許使用電郵:除非管理員或unblock-zh受到該被封禁用戶的不適當封禁申訴,否則不得禁止使用電郵功能(傀儡除外)
- 封禁使用IP:管理員應該封禁該用戶所使用的IP,以免繞過封禁破壞
- 允許使用討論頁:除非該被封禁用戶經常作出不適當的封禁申訴,否則不得禁止編輯討論頁(傀儡除外)
- 禁止註冊帳號:管理員應該禁止該用戶再次註冊帳號,以免繞過封禁破壞
- 監視用戶討論頁:此項設置與否,純屬自由。
- 例外
- 凡經元維基用戶查核程序確定為傀儡而又違反過維基百科方針的用戶,無需遵守本例,但務必作出永久封禁;非永久封禁仍需按本條進行。
- 如管理員需要運行機械人程序而進行大量封禁,則需先經社群討論後直接進行,沒有「七天封禁」寬免。
- 由元維基執行的全域封禁,不適用於本條。
-HW (留言 - 貢獻) *DC9* 2011年6月4日 (六) 10:40 (UTC)
- (-)反对-Mys 721tx(留言)-U18协会 2011年6月4日 (六) 15:40 (UTC)
- (-)反对 - 除非中文維基百科增添至少10位有如HW般活躍的管理員(以現時封禁請求數量估計)。--Mewaqua 2011年6月4日 (六) 18:13 (UTC)
- (!)意見以下几点:
- 允許管理員可以免申請封禁一名用戶最多七天。本人反对此条,觉得任何封禁都应该申请,7天也太长。建议改为:允許管理員免除申请做出紧急封禁,最长7天,执行紧急封紧的管理员,必须自己提出申请,由其他管理员审核。
- 提出封禁的用户资格:自动确认用户以上。
- 警告条加例外:除非这是一个明显的机器人破坏或者已封禁用户的傀儡。
- 封禁傀儡需要有CU结果作为证据才能确认。
- 管理員不得封禁反對自己的帳號。应该做适当限制,以免一个用户将所有的管理员都反对一遍而逃过封禁。加上例外,除非得到两名管理员的同意。
- 建议一并建立WP:封禁复核。--苹果派.留言 2011年6月4日 (六) 14:49 (UTC)
- (-)反对-Mys 721tx(留言)-U18协会 2011年6月4日 (六) 15:40 (UTC)
- 請列明反對因由。—J.Wong 2011年6月4日 (六) 16:36 (UTC)
- (-)反对1(沒有兩位管理員同時在場的時間多的是,就算有,也不代表兩位都願意抽時間處理封禁請求)、3(明顯的破壞不需要強制先行警告)、4(有了Check user結果還不是一樣有人爭議?例如User:At7002的事例。另外,操作傀儡者每次用浮動IP又如何?)、6(如果沒有人理會Category:封禁申诉,又有誰理會新頁面?)。--Mewaqua 2011年6月4日 (六) 18:13 (UTC)
- (:)回應1,在下未曾要求两名管理员同时处理,一人便可以处理紧急封紧,唯须另一名管理员在7日内确认。2,原文缺。3,什么属于“明顯的破壞”?按照以往的经验来看,大多数都需要事先警告。另外我已经加了例外(除非这是一个明显的机器人破坏或者已封禁用户的傀儡。)4,有了Check user仍然有争议,不就更说明此类封禁的证据的重要性了吗?这样要求也是为了保护管理员。6,无人理会应该解除封禁。--苹果派.留言 2011年6月4日 (六) 19:48 (UTC)
- (-)反对-Mys 721tx(留言)-U18协会 2011年6月4日 (六) 15:40 (UTC)
- 为了解决人手不足的疑虑,另外附加一条(!)意見,简易程序:对于非自动确认用户适用简易程序(大多数的破坏都属于此类),管理员可以裁决是否应该封禁和封禁时间(与现在的情况相同)。只有在一名自动确认用户的质疑下,才需要按照常规程序进行。--苹果派.留言 2011年6月4日 (六) 19:48 (UTC)
- 這舉不善。一眾匿名用戶及非確認用戶才是最需要此制度保護。理應一視同仁。本人以早前Proxy破壞為例,建議出現大規模破壞時,容許檢控者由原來七日改為三十日內就相關封禁遞請。並鼓勵巡查員、回退員協助遞請。另外,請辭可縮短,有名有「罪證」即可。至於平時,既然不多,亦毋須特別豁免。—J.Wong 2011年6月5日 (日) 08:38 (UTC)
- (!)意見30天太长了,如果本来就应该封禁1周的,现在一周以后,是不是连理都不用理了?再折中一下,改为“只有在本人或者至少一名自动确认用户的质疑下”,加上本人。--苹果派.留言 2011年6月5日 (日) 15:59 (UTC)
- 這舉不善。一眾匿名用戶及非確認用戶才是最需要此制度保護。理應一視同仁。本人以早前Proxy破壞為例,建議出現大規模破壞時,容許檢控者由原來七日改為三十日內就相關封禁遞請。並鼓勵巡查員、回退員協助遞請。另外,請辭可縮短,有名有「罪證」即可。至於平時,既然不多,亦毋須特別豁免。—J.Wong 2011年6月5日 (日) 08:38 (UTC)
- (+)支持-方針通過對管理員及一眾維基人均有利--~維基人~ (留言) 2011年6月25日 (六) 18:43 (UTC)
意見
编辑可以先參考英文維基百科現行做法,以免弄出一大堆脫離現實的條文。現時「活躍管理員」人手不足以應付更多的繁文褥節,而且工作量大多數集中於少數管理員,例如過去7天,74個管理員中僅有9人用過封禁,當中僅有6人用過多於1次。管理員又沒有每小時28港元的最低工資,漠視人手不足而推出大堆規則的後果就是越來越少人願意做事。--Mewaqua 2011年6月4日 (六) 15:32 (UTC),後有修改
- 過去7天,74個管理員中僅有9人用過封禁,當中僅有6人用過多於1次。足见得人手够用。--苹果派.留言 2011年6月4日 (六) 15:58 (UTC)
- 「過去七日,只有九人曾經施禁。」會否反映就是工作量並沒有想像般大呢?九個申請,若然檢控者清楚列明理據,可信其他管理員不會故意刁難並會照准其請。其實設立此制,並非全然用於保障用戶,更非用以刁難管理員,而是同用於保障管理員。試問現時除管理員投票外,尚有何教準管理員卻步?可言並非其工作量,只要有心,這根本不是什麼大問題。問題在動輒得咎呀。姑勿論其是與非,菲菇、長夜、書生及其餘一眾曾努力付出的管理員,誰沒有中過「陷阱」?結果險無立足之地。所謂「陷阱」正正是制度不足之處。試問明言不許,又會有誰會蓄意犯禁?沒煩過麼?久不久就一大吵,而其起因幾乎一致——濫權封禁。好點纏一週,搞不好可以長達一個月或更久。正如君所言,又沒有錢收,試問孰可忍受此般纏繞不休?此制之成立,正正可以阻止此等情況。其實過於封閉,無明確封禁尺度,一直都是問題,尤其在於「擾亂」等罪名。管理員更易一不留神,陷萬劫不服之境。何必呢?既然大眾要公開,就順勢而行好了。長了點,見諒。 :P—J.Wong 2011年6月4日 (六) 16:27 (UTC)
- 以上次來自俄羅斯的Avgustu的經驗,確實是會有所有常駐管理員一同幾天不在線的情況,別說保護條目,如果封禁還要有第3者管理員審核,當遇上持續破壞者時就會近乎無法對其採取即時對策的狀況任由其破壞。-- 同舟 (留言) 2011年6月4日 (六) 16:00 (UTC)
- 等到一個封禁請求有第2位管理員留意時,可能已經過了數個小時或更長了,如果是在東亞的半夜申請,也許就要等到次日上午才可以封禁,這樣對於浮動IP破壞簡直就有如「賊過興兵」了。--Mewaqua 2011年6月4日 (六) 17:31 (UTC)
- 本人亦為管理員之一,豈會沒想到此情此境。所以此策旨在列明封禁因由,及增加第三者覆核,而非阻礙管理員執行正常維護。如上所列,管理員是施禁後方須提案,而非施禁前。要其施禁前申請亦不切實。至於「拘禁」期可有多長,則由諸位定奪。—J.Wong 2011年6月4日 (六) 16:34 (UTC)
- (!)意見,封禁審核另組委員會執行,管理員只負責更改權限而不再負責判斷。因為判斷錯誤經常造成管理員被要求下台,但他們又是少數真正有權限執行一些事務的人,老是被這種原因消耗掉,能執行者將越來越少。所以不妨另組委員會審核封禁,管理員除了例外情況外只執行該委員會的決議,讓有權限者數量能穩定,同時也分散責任。至於「例外情況」,就限定三種:「違反3RR」、「經CU確認為傀儡,繞過封禁發言」這兩種只需紀錄備查;「短時間內對條目大量破壞」則需由委員會覆核,否則需在48小時內解封。--Reke (留言) 2011年6月4日 (六) 18:42 (UTC)
- 我比較同意「封禁審核另組委員會執行」,因為平日依然有執行封禁的需求,必須要有足夠、懂電腦知識的人手去執行權限更改的技術操作。所以現在的問題顯然是出在於「封禁判斷」這一塊區域,如果改由社群能信任的人,去判斷是否可以封禁,再交給管理員去進行用戶權限的更改(封禁),問題就迎刃而解。--章·安德魯 (留言) 2011年6月5日 (日) 06:58 (UTC)
- 瘋癲非常,當初正正因用戶可信而社群賦權,使其手執大權。如今,「管理員」竟與「不可信」同義。扭曲至此,除嘆「乖哉」,亦無事可為。—J.Wong 2011年6月5日 (日) 07:57 (UTC)
- 我們沒辦法強迫要求大家一定要對管理員信任,你我都不可能辦得到,因為這是感受的問題,正如同許多國家內的人民對於他們的政府不信任一樣。所以只好退而求其次,從制度面上去著手改進,「封禁判斷」丟給另一組人去做,讓管理員單純成為站內技術操作員,像機器人一樣忠實執行封禁,管理員不用去判定封禁合理性,由「封禁判斷」之類的委員會負起全部責任。同時也能延長管理員任期、免得管理員受到爭執吵鬧,最後拂袖而去(技術人是很寶貴的),也能避開因封禁爭議而拖垮其他技術類的管理效率。--章·安德魯 (留言) 2011年6月5日 (日) 08:14 (UTC)
- 真正技術員就珍貴。管理員的頁面操作毫不複雜,所以在下不認同閣下所言。遲點策發組也可研究一下怎樣鼓勵用戶當管理員。但本人深信加入另一位管理員審批及加強透明度應已足夠減少甚至避免爭議。實在未須另立委員會。小弟覺得此舉有點費時失事。更何況成立另一組人就會有人云︰「阻礙維持秩序。」—J.Wong 2011年6月5日 (日) 08:23 (UTC)
- 我們沒辦法強迫要求大家一定要對管理員信任,你我都不可能辦得到,因為這是感受的問題,正如同許多國家內的人民對於他們的政府不信任一樣。所以只好退而求其次,從制度面上去著手改進,「封禁判斷」丟給另一組人去做,讓管理員單純成為站內技術操作員,像機器人一樣忠實執行封禁,管理員不用去判定封禁合理性,由「封禁判斷」之類的委員會負起全部責任。同時也能延長管理員任期、免得管理員受到爭執吵鬧,最後拂袖而去(技術人是很寶貴的),也能避開因封禁爭議而拖垮其他技術類的管理效率。--章·安德魯 (留言) 2011年6月5日 (日) 08:14 (UTC)
- 另外,其實此制度亦足以防止管理員因一時衝動而施禁,只要他們想到封禁以後要列明理據交由其他管理員審核。隨年隨月,所謂之判斷錯誤應會越來越少,換來是清楚而明確的封禁標準。因為管理員審批時清楚明暸其舉會影響往後之標準。另外,屆時亦可考慮歡迎用戶至該頁留下意見,讓管理員清楚明暸當時社群的標準——犯何要禁。其實現時各管理員根本鬆緊不一,此制度正正要從中調節。這是成立委員會也達不到。此外,本人在想這個時,也有考慮過容許資深且可信用戶擔任審批。但此構思仍屬初步,故稍後提出。欲先睹為快可至User:Wong128hk/策發。(撞了)—J.Wong 2011年6月5日 (日) 08:17 (UTC)
- 操作介面是否複雜,應該是從「一般使用者」的角度來看,而不是懂電腦的技術人。現在正在參與討論的我們對維基介面還算上手,但是我在維基台北定期聚經常接獲閱讀者的意見,他們根本就不知道維基介面如何使用,無從下筆。我們認為理所當然的事,別人不一定會這麼想。另外,就算是「加入同行審批封禁」,效果有限,因為批評者依然可以認定是幾名管理員(或是整個管理層)「互相勾結」,我不認為能夠改善觀感問題。「阻礙維持秩序」,是指處理的效率嗎?如果是,這個問題有解,只要委員會的參與人數保持不要在個位數,處理速度應該是可以的。--章·安德魯 (留言) 2011年6月5日 (日) 08:43 (UTC)
- 瘋癲非常,當初正正因用戶可信而社群賦權,使其手執大權。如今,「管理員」竟與「不可信」同義。扭曲至此,除嘆「乖哉」,亦無事可為。—J.Wong 2011年6月5日 (日) 07:57 (UTC)
- 我比較同意「封禁審核另組委員會執行」,因為平日依然有執行封禁的需求,必須要有足夠、懂電腦知識的人手去執行權限更改的技術操作。所以現在的問題顯然是出在於「封禁判斷」這一塊區域,如果改由社群能信任的人,去判斷是否可以封禁,再交給管理員去進行用戶權限的更改(封禁),問題就迎刃而解。--章·安德魯 (留言) 2011年6月5日 (日) 06:58 (UTC)
- (!)意見,封禁審核另組委員會執行,管理員只負責更改權限而不再負責判斷。因為判斷錯誤經常造成管理員被要求下台,但他們又是少數真正有權限執行一些事務的人,老是被這種原因消耗掉,能執行者將越來越少。所以不妨另組委員會審核封禁,管理員除了例外情況外只執行該委員會的決議,讓有權限者數量能穩定,同時也分散責任。至於「例外情況」,就限定三種:「違反3RR」、「經CU確認為傀儡,繞過封禁發言」這兩種只需紀錄備查;「短時間內對條目大量破壞」則需由委員會覆核,否則需在48小時內解封。--Reke (留言) 2011年6月4日 (六) 18:42 (UTC)
- 回安德魯︰本人技術水平也僅屬一般。不過也贊成閣下所言,始終人人各異。又沒有標準。至於「加入同行審批封禁」是否效果有限呢?個人並不認同,因為他們審批以後,理論上其他管理員就不會再插手。至於「互相勾結」,這點只要審批人清楚列明原因,社群眼睛乃是雪亮,實在心中有數。另外,本人以為該會成員若然足夠,不如於管理員或「可信用戶」審批複雜申請,如「人身攻擊」、「擾亂」時協助該審批員落取決定。大概是每次應方針所定或審批員要求,五或七人(再訂?),商討出結果。除非結果極其荒謬,否則審批者無權推翻並應照行其決。—J.Wong 2011年6月5日 (日) 09:08 (UTC)
- 安德魯君,小弟志向一直是推動權力下放,免集中於一組人。回退權、巡查權……一個個可開放都去開放。還記得你當初曾於此頁寫下「跟Loihsin的感覺有點像.....」,而當時Loihsin君寫的是︰「我一直都以為***已經是管理員了。。。」不知閣下會否已經後悔當初投此一票,但此可證明一點︰原來只要肯做而又合理,其實社群並不反對。可惜時移世易,現時除管理員外,大家都甚少自發去做去管。我實在希望製造更多的機會容讓非管理員參與站務。—J.Wong 2011年6月5日 (日) 09:35 (UTC)
- 回退權、巡查權的開放,這段歷史我有參與到(笑),我到現在都並沒有認為你在管理工作方面有任何重大疏失。我也不認為管理員不可信賴,只是我想嘗試站在社群其他成員的角度去審度事情的輕重。近年版上爭執吵鬧不斷,一些參與維基台北定期聚的維基人在一開始就覺得事態嚴重,所以早在五月初就由 Reke 領銜開始構思解決的辦法,當時多人討論出的結論就是將現行的封禁機制,流程分拆成兩個部份:先由「審核委員會」去判定是否封禁,再將決議結果交付管理員去「執行用戶權限變更」(封禁)。我只是透露了一部分構想,完整的計畫需待至 Reke 遞案。換言之,其實我跟幾個人已經規畫很久了。也希望 J.Wong 在這件事上不用感到有壓力,大家都是維基義工,做我們想做的事,才是最重要的,共勉之。--章·安德魯 (留言) 2011年6月5日 (日) 12:28 (UTC)
- 跟幾位老維基人聊天時,總是會懷念早期中文維基的氣氛溫馨,大家會有團結一致、有個明確的理想目標的感覺。這個現象後來有一位社群的朋友私下對我分析,他認為主因是那時候社群尚小,成員多半是認識的,有些人甚至能玩在一起。也就是說,大家是先有友情作為基礎,才使得在討論與協作方面的意見趨向一致。然而,隨著中文維基社群的成員擴大,小部份的新進成員由於不熟悉社群原先存在的各式規範(明文或隱性的),與老成員偶有摩擦,在加上兩者之間並沒有友情作為基礎,久而久之自然便會發生齟齬不合,甚為遺憾。社群龐大至此,已經無法再像從前單純的以「友情」當作是協調的基礎,只好在制度上多加著墨。不曉得是否有令 J.Wong 豁然開朗之效?--章·安德魯 (留言) 2011年6月5日 (日) 12:56 (UTC)
- 回退權、巡查權的開放,這段歷史我有參與到(笑),我到現在都並沒有認為你在管理工作方面有任何重大疏失。我也不認為管理員不可信賴,只是我想嘗試站在社群其他成員的角度去審度事情的輕重。近年版上爭執吵鬧不斷,一些參與維基台北定期聚的維基人在一開始就覺得事態嚴重,所以早在五月初就由 Reke 領銜開始構思解決的辦法,當時多人討論出的結論就是將現行的封禁機制,流程分拆成兩個部份:先由「審核委員會」去判定是否封禁,再將決議結果交付管理員去「執行用戶權限變更」(封禁)。我只是透露了一部分構想,完整的計畫需待至 Reke 遞案。換言之,其實我跟幾個人已經規畫很久了。也希望 J.Wong 在這件事上不用感到有壓力,大家都是維基義工,做我們想做的事,才是最重要的,共勉之。--章·安德魯 (留言) 2011年6月5日 (日) 12:28 (UTC)
- 安德魯君,小弟志向一直是推動權力下放,免集中於一組人。回退權、巡查權……一個個可開放都去開放。還記得你當初曾於此頁寫下「跟Loihsin的感覺有點像.....」,而當時Loihsin君寫的是︰「我一直都以為***已經是管理員了。。。」不知閣下會否已經後悔當初投此一票,但此可證明一點︰原來只要肯做而又合理,其實社群並不反對。可惜時移世易,現時除管理員外,大家都甚少自發去做去管。我實在希望製造更多的機會容讓非管理員參與站務。—J.Wong 2011年6月5日 (日) 09:35 (UTC)
- (!)意見看了好久才写这个意见:同意组成「封禁審核另組委員會執行」,此委员会成员需要由投票选出,管理员行政员不得当选(法官和警察身份不宜重叠),此委员会有任期。另外仍然建议此委员会只处理针对自动确认用户的封禁,非自动确认用户的封禁只有在本人或者他人(必须是自动确认用户以上)提出异议的前提之下才处理。--苹果派.留言 2011年6月5日 (日) 15:51 (UTC)
- 又需要投票來決定的時候,過去沒有解決的投票問題,包括人情票,傀儡等等,連個優良特色條目參選都難以修改,這種對於運作有更深層影響的過程,只會產生更多問題。-cobrachen (留言) 2011年6月5日 (日) 16:01 (UTC)
- 委員會組成方式,蘋果派君的想法與在下所見略同。--Reke (留言) 2011年6月5日 (日) 17:03 (UTC)
- 又需要投票來決定的時候,過去沒有解決的投票問題,包括人情票,傀儡等等,連個優良特色條目參選都難以修改,這種對於運作有更深層影響的過程,只會產生更多問題。-cobrachen (留言) 2011年6月5日 (日) 16:01 (UTC)
- 另針對J.Wong意見做一些解釋:首先,成立委員會不是不信任管理員,而是減輕管理員的壓力。其次,加入委員會的審查並不會阻礙維護秩序,因為管理員仍可針對一些破壞秩序的行為先封禁後再請求追認(當然,為防止濫用,可以設定追認不通過時某種程度的處罰,例如一年內累積兩次應解職之類的)。再次,因為委員會的成員不需另行設定帳號權限、也不涉及其他的管理事務,上任與解職的程序比管理員簡單,因此若判斷不受社群信任時,要撤換也比目前要撤換管理員容易許多,不必考量其他貢獻而使罷免投票時使用者陷入兩難,防弊比起目前容易。--Reke (留言) 2011年6月5日 (日) 17:03 (UTC)
- 補充,「容許資深且可信用戶擔任審批」其實與在下的提案有精神上的相通,可被信任的用戶在委員會制度下不再需要出任管理員才能分擔管理責任。判斷力可被信任的用戶也不見得理解一堆模板的用法,也不見得了解CU的運作方式等等,這類問題卻會在管理員選舉中被提出,硬要要求他們參選管理員有點太強求了。至於我提出的「委員會」,倒不一定強求審核封禁的工作要委員會多數委員通過才算通過,站在異中求同的立場上,如J.Wong認為一個人審核足矣,委員會制度下也可以改成由委員會其中一名委員審核成立即可執行。但重點在於一個有任期制的委員會,有諸多其他的好處,例如權責清楚、比較不會出現倦怠情事、利於大家輪流參與、資歷可供做參選管理員的參考等等。單純只是開放可信任用戶審核,一來很難確定何為「可信任用戶」;二來移除「可信任」頭銜總是比較會被誤解為此人「不可信任」,而致生誤會,移除「委員」頭銜比較像是「卸任」,就容易被接受多了。若將委員會視為「資深且可信用戶擔任審批」制度化的體現,我們之間意見的分歧僅在「可否由另一個管理員審核以替代委員會審核」這部分。--Reke (留言) 2011年6月5日 (日) 17:40 (UTC)
- 逐點回應︰
- 安德魯君︰同意閣下分析,實在可以帶去策發組研究一下。至於關於此提案,著實本人無甚壓力,因為早知此提案乃大家所想,通過不難,只是與我想或有大同小異。
- 回應一下Reke君提案,本人贊同成立審批委員會,但有三個前提︰
- 前提一︰昨晚閱策發組成員提議,發覺原來元維基有管理員人數下限,就是比活躍人數時不少於百份之一點四。那小弟就計一計,就發覺現時中文維基管理員人數只及活躍人數之百份之一點三,差零點一個百份點。但別忘記,元維基性質與中文維基百科基本相異。想說,要吸引用戶上任,「權」亦是因素之一。另外,顧及現有管理員感受,不應讓人有感遭到削權。此或使人感到意興闌珊,令安德魯君認為珍貴者加劇流失。既然此制大前提乃分開檢控者及裁決者,管理員過往又一直都有參與裁決,所以建議管理員與成員享有同等權力,即均可以審批簡易申請,如回退不過三、破壞等;至於複雜申請,如上所述,則由一位管理員及五或七位委員審批,委員議出結果,管理員把關及執行。
- 前提二︰委員會門檻不可高,最好做到想做就可以做,如巡查員般。擔心有問題的話,寧可有限制。總之要易上。
- 前提三︰順便也回應「方針的初稿」一欄蘋果派君,此制度必須包括匿名用戶及非自動確認用戶。此點無可移。容我複製上面留言以便討論及回應︰
- 「這舉不善。一眾匿名用戶及非確認用戶才是最需要此制度保護。理應一視同仁。本人以早前Proxy破壞為例,建議出現大規模破壞時,容許檢控者由原來七日改為三十日內就相關封禁遞請。並鼓勵巡查員、回退員協助遞請。另外,請辭可縮短,有名有「罪證」即可。至於平時,既然不多,亦毋須特別豁免。—J.Wong 2011年6月5日 (日) 08:38 (UTC)(!)意見30天太長了,如果本來就應該封禁1周的,現在一周以後,是不是連理都不用理了?再折中一下,改為「只有在本人或者至少一名自動確認用戶的質疑下」,加上本人。--蘋果派.留言 2011年6月5日 (日) 15:59 (UTC)」
- 正如前述,於大規模破壞中多數封永久,鮮有封禁一週。封一週多數無關大規模破壞。既無關,則應依一般程序處理。
- 以上。—J.Wong 2011年6月6日 (一) 02:21 (UTC)
- (:)回應:
- 前提一,削權同時也是除責,現時大部分管理員針對封禁問題其實表現往往過度保守,深怕因此陷入泥淖,已經為避責而自動封印權力;少數勇於執行者又因為太常扮黑臉而老是成為箭靶,使其他管理員更加保守。目前此舉應該只會使管理員感到壓力變小,而不會覺得權限被縮限。或者參考下方Winertai的建議,針對管理員展開意見調查,再來考慮是否需顧慮此一前提。
- 前提二,基本同意。但封禁維基編輯人意願的傷害遠大過巡察工作,不太可能想做就做,社群基本認可還是必要的。只是門檻可以斟酌放低,不必像現時管理員選舉一樣,遭無止盡的審問。
- --Reke (留言) 2011年6月6日 (一) 05:16 (UTC)
- 乖哉。往昔未見有此慣例去刻意諮詢。此乃公開之地,倘其反對或以為有問題,自會明言。又豈須刻意諮詢,多此一舉。姑勿論會否使管理員感到削權,既然管理員過往亦有處理此等工作,只要並非複雜,繼續讓其處理,本人未見問題安在。另外,坦白點說,如果委員會門檻不高,管理員要加入亦不難,試問所謂之完全權力轉移,意義安在?倒不如擴大圈子,莫再讓權力集中於一堆人手中。更重要是,現任管理員有經驗,現在已有,委員會尚須成立,投票。效率孰高孰低,一目了然。至於任期,本人建議至少為兩三年一任。—J.Wong 2011年6月6日 (一) 06:26 (UTC)
- 或者我可以明暸Reke君、安德魯君及Winertai君堅持之原因。是否欲審裁者有任期?而管理員目前正正沒有,所以就如此堅持?希望我沒有推想錯。如是者,實在可輕易解決。遲一步可推管理人員任期制,但凡事要分次序。策發組亦有人提議制訂任期制。未知此可否令諸君釋疑?—J.Wong 2011年6月6日 (一) 06:53 (UTC)
- 就我個人而言,J.Wong考慮的理由並不成立。我個人是反對管理員任期制的,涉及系統權限改變的人事應該盡量穩定減少變動為上。而正是為了讓管理員能夠穩定,所以才設計由一個委員會進行決策,決策若有疏失直接罷免其委員身份即可,不用因此擔心又少一個有權限能執行封禁的人。有權限的人人數若減少,相對的執行效率就會下降,被破壞時的影響也會較廣。
- 由一個政府來比喻,一個首長出缺,雖然政策沒有出臺,但是國家還能照舊章運轉,所以常常可見政務官為了一些錯誤辭職下台;但若底下的事務官出缺,民眾跑公文出不來,國家就停住了,所以事務官必須相對穩定,除了貪污、瀆職外基本都能做到退休,上頭長官換來換去都不影響他們的工作。維基雖然不是政府,但是可以參考其優點。以封禁而言,決定要不要封是做決策、把該帳號權限關閉是執行,執行只能由管理員來做,所以應維持其穩定,避免其擔負決策失誤的責任甚至付出被罷免的代價。至於委員會委員,既然容易選上,社群對其決定有質疑就罷免,至少在選舉另一位成員時,成本比選新的管理員小多了。--Reke (留言) 2011年6月6日 (一) 07:49 (UTC)
- 原來如此,參考現實並非不好,敝策亦從現實而來。確實矛盾,矛盾在於理想與現實。維基精神向來想人人參與,小弟當初當選前亦有結束當時的刪除投票,似乎半實現此精神。但接下來現實又告訴我們,管理員手握權限,所以你決定他執行好像不太好,亦不太可行。誰喜歡「後座司機」?結果隨著舊人離去,新人加入,亦似乎帶起其他論壇那種管理員是權威的現象。離本意越來越遠。今日Reke君如此說來,此精神似乎可以復興。只要有心就可協助站務,而不怕為人白眼,曰「你又不是管理員」。但似乎當人人可以協助之時,又不須刻意成立委員會。其實說到尾,管理員亦是用戶,請真真正正讓用戶握權。中文維基百科規模並未大得要分組分社專職辦事。到每一日有至少每專頁十幾二十宗申請,再分組分社還未遲。現在最重要,還是讓用戶參與「決策」,令他們不再擔心被人揶揄「你又不是管理員」。—J.Wong 2011年6月6日 (一) 09:31 (UTC)
- J.Wong 兄,此事非也,正因歲月蹉跎,人事境遷,今之奸佞者益發猖狂,並非僅憑「勇者無懼」便可達「以一擋十」之效。與其坐看管理員日漸稀少,倒不如成立委員會號招天下有志之士,在封禁審核方面為我等管理員分擔解憂,盡棉薄之力。另外,憶起頁面存廢討論版面,當初也曾有言「規模大再改版」云云,然而依然獲得通過,並不見其害,反得其利。--章·安德魯 (留言) 2011年6月6日 (一) 18:17 (UTC)
- 原來如此,參考現實並非不好,敝策亦從現實而來。確實矛盾,矛盾在於理想與現實。維基精神向來想人人參與,小弟當初當選前亦有結束當時的刪除投票,似乎半實現此精神。但接下來現實又告訴我們,管理員手握權限,所以你決定他執行好像不太好,亦不太可行。誰喜歡「後座司機」?結果隨著舊人離去,新人加入,亦似乎帶起其他論壇那種管理員是權威的現象。離本意越來越遠。今日Reke君如此說來,此精神似乎可以復興。只要有心就可協助站務,而不怕為人白眼,曰「你又不是管理員」。但似乎當人人可以協助之時,又不須刻意成立委員會。其實說到尾,管理員亦是用戶,請真真正正讓用戶握權。中文維基百科規模並未大得要分組分社專職辦事。到每一日有至少每專頁十幾二十宗申請,再分組分社還未遲。現在最重要,還是讓用戶參與「決策」,令他們不再擔心被人揶揄「你又不是管理員」。—J.Wong 2011年6月6日 (一) 09:31 (UTC)
- 逐點回應︰
分段一
编辑兩位,本人實在希望可以尋得折衷方案。可見過往因封禁而引起的爭議多在複雜而無明確標準的「罪名」,例如︰擾亂、人身攻擊。至於有明確標準,例如︰回退不過三則鮮起爭議。雖說委員更替易於管理員,但亦不宜視之草芥,堪如管理員替死者,蓋因有心貢獻者,均應視之如寶,所以不宜讓委員單獨面對上述之複雜決定,以免現況重現。另外,本人一直只聞君念,而未見詳案,卻評若狼虎,懇列詳案。—J.Wong 2011年6月7日 (二) 03:00 (UTC)
- 我有几个问题:1. 如何处理各种能想到与不能想到的紧急情况?2. NOP允许管理员任何时候封禁open proxy任意长的时间。目前的方案中似乎没有涉及。3. 目前的方案看起来,说的不好听一些,就是把挨骂的活交给了委员会,现在很多热心参与的用户都因为管理员的动辄得咎而不愿意当管理员,在目前积极参与用户(算上管理员)并不是很多的情况下,如果还不能有管理员参与委员会,那么真的能有足够多的人愿意参与这个委员会去做这个可能挨骂的工作吗?至少我认为,应该允许管理员参与委员会,最多也就是参与讨论的管理员应该避嫌,最好不去执行封禁动作而已。4. 个人认为应当允许包括匿名用户在内的用户提出封禁请求,目前破坏报告页面就常有匿名用户报告破坏,而且也很少见到匿名用户进行恶意扰乱的问题。5. 按照现在的方案,委员会中的用户变成了管理员如何处理? 最后要说的是,委员会真的有这个必要吗?--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1年6月7日 (二) 03:56 (UTC)
- 另外,我不觉得任期制是一个好办法。假设成立了委员会,参与委员会的人时间越长,处理的案例越多,他在这方面的经验就越多。如果经常更换人员,那么就很容易把相关的经验都丢掉。如果需要更换,也应该是换掉那些一定时间内没有参与过讨论的成员,而积极参与的不应该更换--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1年6月7日 (二) 04:02 (UTC)
- (:)回應就以上各点回应书生:1,已经有紧急封禁7日的提议。2,可以做出open proxy例外。3,我觉得能于足够多的人参与。管理员参与委员会,无异于警察兼法官。4,匿名用户提包破坏的情况并不常见,此举乃是为了避免自己提出自己执行的嫌疑,因为IP无法确认身份,不要说IP,就是新用户也是不能,为何?因为无法确认身份而且太容易得到。自动确认用户相对来讲取得回困难一些。5,如果委员会成员申请管理员,一旦当选,即要求辞去委员会职务。6,任期制度乃是为了解任一些为社区带来极大民愤的成员。这个制度绝对有益。终身任职,可能使管理阶层脱离社区,不愿意听取社区的意见。--苹果派.留言 2011年6月16日 (四) 17:12 (UTC)
Reke君,安德魯君,未知兩位可否盡快列出草案以加快進程?--J.Wong 2011年6月10日 (五) 02:13 (UTC)
- 正在寫說帖中,不過為了呈現整體,讓社群一次看到完整架構以及環環相扣的構思,這分文件需要花的時間比較長,估計差不多要一週的時間。--Reke (留言) 2011年6月10日 (五) 02:28 (UTC)
- 期待閣下草案。願成共識。--J.Wong 2011年6月11日 (六) 02:21 (UTC)
- (!)意見J.Wong关于避免权力过于集中于管理员的想法本人十分赞成。任期制度是绝对必要的制约机制。--苹果派.留言 2011年6月16日 (四) 16:59 (UTC)
- 二、本人不建議設立任何例外,等於存廢議會否有任何例外?有例外,有爭議。其實緊急制一樣可以應用至此狀況。本人不見得會有任何問題。
- 三、本人並不認同,此制主旨正正須要第三方管理員加署,試問又何如會「管理员参与委员会,无异于警察兼法官。」?
- 四、如此陰謀推測,則不僅有違善意推定,更可曰世事無不可能者。
- 五、任期制,確實是問題,值得深思。書生所言其實無誤,制度開初,的確須要穩定參與來發展及積累經驗。所以建議定任期為三至四年。期後評議是否適合連任。此應可解決蘋果君疑慮,又可兼顧制度平穩發展。
- 管理員應與委員會共理封禁審批
- 首先,事實是管理員活躍者,雖少,但總多於委員會成立開初。管理員亦有經驗。而且,未知委員會參與人數何如發展?需多久發展成管理員現有規模?故此,只要有適切避嫌制定,本人未明何以要排除管理員。貿然排除管理員而開初之時,委員又不多,會否使權限更為集中?更甚於現時?另外,所謂有爭議之事,維基之中多多亦有,保護、刪除、權限授予……均有機會。甚至連編輯亦會,試問這種是否「斬腳趾避沙蟲」(飲鴆止渴)?試問又是否需要每樣都設立「委員會」。而且排除管理員,等於權限由集中於管理員轉移為集中於委員會。試問有否解決問題?本人提案主旨是越多人參與越好,請避免權限由集中於一組人轉移為集中於另一組人,此舉無疑不可解決問題。
- 以上。—J.Wong 2011年6月17日 (五) 04:44 (UTC)
建議在於想要提高議案效率及關注度
编辑往昔未見有此慣例去刻意諮詢。此乃公開之地,倘其反對或以為有問題,自會明言。
- 封禁權限非一般社群朋友所擁有,會有「先詢問管理員」建議在於想要提高議案效率及關注度。--Winertai (留言) 2011年6月6日 (一) 15:00 (UTC)
建議先徵詢主要利害關係人的意見
编辑以企業管理學角度來看這個提案,叫做「公司治理」革新一部分,可惜起頭者卻是「次要利害關係人」。建議提案者洽詢常常執行「封禁」事務的管理員,先詢其意見;再來提案。另外,仍對有人無視中文維基「使用白話文,酌予使用文言文」的默契表示遺憾。另外,相當詭異的,我發現這位當事者草擬之典謨訓誥誓命卻仍使用白話文。這舉措讓我想起某位台灣成功大學的教授--Winertai (留言) 2011年6月6日 (一) 03:39 (UTC)
會否產生一個變相的仲裁委員會
编辑如題。參見Wikipedia:仲裁委员会。--Mewaqua 2011年6月6日 (一) 03:41 (UTC)
- 我在構想上只是一個審核封禁的委員會,並沒有解決爭執的功用。若是仲裁委員會,就必定要使用多數決而不能僅由委員一人審批。--Reke (留言) 2011年6月6日 (一) 04:58 (UTC)
- 沒記錯的話,英語維基那時產生仲裁委員會的主因是管理層內自己就有紛爭,因此只好再成立一個上層小組來判定結果。這種架構適合像英語維基擁有人數龐大的管理員,可是中文維基連管理員都有點缺乏。--章·安德魯 (留言) 2011年6月6日 (一) 05:07 (UTC)
- 本人反对任何所谓“委员会”的设立,首先仲裁委员会争议极大,这在往年已经讨论过许多次,而且并不能解决本质问题——对部分管理员的不信任会不会转移到对各种“委员会”的不信任。我在别处已经提出,管理员不是一个橡皮图章。我认为J.Wong提出的方案主要概念十分可取。--Ben.MQ 2011年6月14日 (二) 06:59 (UTC)
- 首先,感謝支持。成立「委員會」本人並不反對,此舉可以增加參與人數。門檻、監管、任免亦宜簡不宜繁。站務還是越多人做越好。--J.Wong 2011年6月14日 (二) 08:21 (UTC)
- 「不信任」其實是不可能避免的,而也是因為不信任所以才誕生了分權制度。當然,我會在說帖裡說明為什麼審核執行分立制會比合一制更有益。--Reke (留言) 2011年6月14日 (二) 12:01 (UTC)
- 此言差矣。分權制,非因不信而生,實乃生以減爭議、除阱。—J.Wong 2011年6月14日 (二) 15:22 (UTC)
- 西方政治的分權制度並不是用來減少爭議的,事實上沒有爭議的方式絕對是極權而非分權,分權制衡反而是不信任下的產物。不過這就扯有點遠了,有興趣可能要自己研究一下,之後暫先不暫用這裡解釋。--Reke (留言) 2011年6月14日 (二) 19:08 (UTC)
- 首先,感謝支持。成立「委員會」本人並不反對,此舉可以增加參與人數。門檻、監管、任免亦宜簡不宜繁。站務還是越多人做越好。--J.Wong 2011年6月14日 (二) 08:21 (UTC)
- 本人反对任何所谓“委员会”的设立,首先仲裁委员会争议极大,这在往年已经讨论过许多次,而且并不能解决本质问题——对部分管理员的不信任会不会转移到对各种“委员会”的不信任。我在别处已经提出,管理员不是一个橡皮图章。我认为J.Wong提出的方案主要概念十分可取。--Ben.MQ 2011年6月14日 (二) 06:59 (UTC)
- 沒記錯的話,英語維基那時產生仲裁委員會的主因是管理層內自己就有紛爭,因此只好再成立一個上層小組來判定結果。這種架構適合像英語維基擁有人數龐大的管理員,可是中文維基連管理員都有點缺乏。--章·安德魯 (留言) 2011年6月6日 (一) 05:07 (UTC)
封禁委員會說帖
编辑請參看--Reke (留言) 2011年6月17日 (五) 17:32 (UTC)
- 我想閣下已預計在下會強烈反對。甚或不甚在乎……
- 首先,我已在上面,一而再,再而三道出本人原則,加大參與人數。越多人可參與越好。現在閣下則反其道而行,十人!甚至少於現時活躍管理員數目。怒……
- 二、其實管理員與用戶所謂之直接衝突是源於不透明,不公開。而非閣下所言。設立專頁,要求公開提證,應已可解決問題。至於三層制,人數實在未足而支撐此制。
- 三、本人在上質疑「排除管理員,等於權限由集中於管理員轉移為集中於委員會。」,請回答。
- 最後再說一次︰請避免權限由集中於一組人轉移為集中於另一組人。—J.Wong 2011年6月18日 (六) 02:56 (UTC)
另外,我想書生上面之質疑,應用至此仍是可以︰「目前的方案看起來,說的不好聽一些,就是把挨罵的活交給了委員會,現在很多熱心參與的用戶都因為管理員的動輒得咎而不願意當管理員,在目前積極參與用戶(算上管理員)並不是很多的情況下,如果還不能有管理員參與委員會,那麼真的能有足夠多的人願意參與這個委員會去做這個可能挨罵的工作嗎?至少我認為,應該允許管理員參與委員會,最多也就是參與討論的管理員應該避嫌,最好不去執行封禁動作而已。」亦請回應。—J.Wong 2011年6月18日 (六) 02:59 (UTC)
試應用三層制至現實,就會發現管理員其實仍一人充當兩角︰檢控與懲教。就香港而言,即警察及懲教署。任何時候都應想想可能發生之最壞情況。本人看來,委員與管理員成對立時,應是委員與管理員關係惡劣至極。但就會發現兩方權力並不平均,難以互相制衡。委員並無實權,但管理員就兼任懲教。(陰謀而論)他可視而不見,可遺忘……委員會否被逼行檢控管理員所欲?此制莫言不可互相制衡,更可曰管理員手握委員喉嚨。此等崗位,既無實權,又會挨罵,還是留給……好了。現分權就勞煩你再細分,免得權力不均。縱萬分之一亦應三思。相反,管理員與委員不對立之時,兩者自可合作,而社群亦夠權抗衡。當證據、討論等公開,裁決公正,亦容許用戶上訴,爭議有渠道疏導,自可減少,甚至解決。—J.Wong 2011年6月18日 (六) 03:32 (UTC)
- 我覺得你所提的東西並無完全衝突,答覆如下:
- 參與人數可另行討論,20、30、40皆無所謂,但加大參與人數不見得是要「同時」一堆人參與,也可以是快速的輪替。人數若擴大其實更好,如此委員會可行一定人數的合議制,獨裁之可能會更少。
- 事實上就算是透明公開的審判,像近來Troll們的封禁,依舊會碰到直接的挑戰。由於證據力是各說各話,因此在直接對立的情況下,公開透明仍無助於解決問題。另外,委員會的審查也可以要求公開列明證據,這點屬技術問題,並未在目前的階段寫明。
- 並未排除管理員,事實上管理員擁有阻擋權,可以對委員會的決議暫緩執行,發動不信任案交由社群覆決。這就是分權之後的好處,避免決定之後立刻被執行,就算社群事後覆決也已於事無補。新案的權限是分散的,決策權與執行權之間分離。
- 至於書生所提,封禁涉及利益衝突,無論如何皆不可能做成決定而不會被罵。能解決的,就只是避免挨罵的工作影響到日常事務的執行而已。至於權力之不均,委員會是可以針對管理員之不執行提報解任的,如此權責可明晰。當然「誰」應該被提報解任的技術性問題,有待細部草案時期再加以設計。
--Reke (留言) 2011年6月18日 (六) 04:17 (UTC)
上述文章出發點就有問題,管理員本來就是用戶的一種,而且目前對管理員有極大意見且明言者最多不過20人,何來用戶與管理員對立之說。且文章主題集中於封禁問題,但管理員引起糾紛的工作遠比封禁一事要多得多(文章自己也有承認),以文章的理論,是否要設立XX員、XX員、XX員若干?這些“員”人手如何分配?到時候這些“大員”會不會因“太忙”沒有時間做實際工作,如果這些“大員”有糾紛誰來處理?表面上是很好的方案,實際上引入更多問題,越搞越亂。—Edouardlicn (留言) 2011年6月18日 (六) 04:14 (UTC)
- 你們到底是打算組建一個政府,還是維護維基百科的日常運作??—Edouardlicn (留言) 2011年6月18日 (六) 04:17 (UTC)
- 現實情況是,管理員不可能只是用戶的一種,除非管理員所有事務都先提交社群討論才決行,否則他必會被一般使用者視為不同的身份。目前正是因為管理員身份的發言皆會引起對立,所以大多數皆已保持沉默甚至不願介入糾紛處理的工作。至於其他工作的問題,因為直接傷害並沒有封禁一事大,在新制試行尚需一段時間熟悉與設計,所以才會只將影響最深的封禁獨立出來。日後待施行有所成,自然可以討論是否在其他的事情上進行分權工作。
- 我不知道是否因為我用國家機器進行比喻才引起組建政府的疑慮,但事實上若要組建政府,在日常事務上一般使用者的權力會更小,即只剩下選舉、罷免權的間接監督,無法針對事件本身再行裁決。目前制度設計上仍然給予一般無特殊權限使用者直接就個案參與的機會,這不會是一個政府所能夠具有的特色。--Reke (留言) 2011年6月18日 (六) 04:28 (UTC)
- 我再重複一下重點:1是無論現在的管理員還是日後的若干員,均不能實質性擺脫“人的意願”這一問題,難聽一點說就是主觀性,一個人可以有主觀性,一群人也可以被非議有主觀性。除非將責任放在方針、指引等一系列的制度上,將所有的“員”僅用於執行工作,則這些非議根本無法消除;2是正如上面所說,光是管理員就人手不足,若然硬性再設定若干個員,要么找不到人,要么降低水準,無論何者日後必然惹出大禍。—Edouardlicn (留言) 2011年6月18日 (六) 04:58 (UTC)
- 徒然完備方針指引不能成事,畢竟真的要濫權就不會管方針指引了。這是一個著重防止濫權與濫提濫權的設計,而方針的完備使主觀判斷更為明確亦是可以同步施行的,要求一個制度解決所有問題並不恰當,同時也會將問題複雜化。正如同這個制度並不會去涉及管理員選舉方式變革的問題--因為它也不是要解決過度依賴投票的風氣。方針、指引完備的可能性,以及過度對成文法典的倚賴會不會造成鑽漏洞的情況,恐怕得到下頭的話題去討論。
- 這個制度重點在權力的分立,而不是在主觀的消弭。決策與執行的分開,可以讓問題單純化,當然,強制規定封禁需由一個管理員發布決定、另一管理員執行,本身也已經做到決策、執行分立,另立委員會的好處只是分散風險,維持其他日常事務的穩定。
- 另外適度地分散責任或許還能讓管理員擺脫最頭痛的問題,有助於激活目前不活躍的管理員;而且管理員與封禁委員的門檻不同,前者需要認識更多技術上的問題,例如模板的操作、優特條目設定的步驟、合併條目的步驟等等,後者則僅需確認其對維基基本精神認知無過大的偏差,是以人選可以較容易募得。而無法、無意從事一堆複雜工作,但有意維持社群秩序的活躍者還甚多,不必擔心找不到人的。--Reke (留言) 2011年6月18日 (六) 05:27 (UTC)
- 我再重複一下重點:1是無論現在的管理員還是日後的若干員,均不能實質性擺脫“人的意願”這一問題,難聽一點說就是主觀性,一個人可以有主觀性,一群人也可以被非議有主觀性。除非將責任放在方針、指引等一系列的制度上,將所有的“員”僅用於執行工作,則這些非議根本無法消除;2是正如上面所說,光是管理員就人手不足,若然硬性再設定若干個員,要么找不到人,要么降低水準,無論何者日後必然惹出大禍。—Edouardlicn (留言) 2011年6月18日 (六) 04:58 (UTC)
不如再簡單點說,此制一早設定委員與用戶群對立,與管理員日久極易有磨擦之境,兩面不討好。兩個大權,而自己既無實權,又被人手握喉嚨,亦僅可提報解任,如此上司之職。上任後,即成弱勢。登此位後必成「豬八戒照鏡——裡外不是人」。如此一職,閣下預計會有多少人去做呢?或閣下以為大家會蜂擁而至,實際又是否如此理想呢?—J.Wong 2011年6月18日 (六) 05:29 (UTC)
- 理論上,此一委員會的設計應是可以直接掌控管理員的。如果僅給予提報解任的權限尚不足,或許可以討論更近一步的權責劃分,例如直接宣告解任。不過事實上我不太認為管理員會跟委員之間有高度磨擦,因為就封禁執行而言,責任既然已由決策者擔負,管理員多半會直接執行而不至於還需要有所猶豫,非常態情況下,管理員發動社群裁決,設計上則要付出失敗會遭解職的代價,若非極有問題的判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將是人之常情,預料管理員去對抗委員會的情況並不會多見。--Reke (留言) 2011年6月18日 (六) 05:40 (UTC)
- 我相信这东西连社区共识都无法达成,更不要说执行。—Edouardlicn (留言) 2011年6月18日 (六) 05:54 (UTC)
如此,豈非變成另一版「管理員集權」,問題解決了麼?而且,閣下云委員可奪社群之生殺大權,直接罷黜管理員,權力豈非又失衡了麼。閣下不是言要三權鼎立麼?管理員會否因為害怕遭到直接解任而眼見有問題都不敢發言呢?返會草案,委員會尚須借助社群生殺大權去解任管理員,或管理員尚須借助社群去解任委員之境,會否是把封禁爭議解決了,卻又產生社群爭議呢?之所以社群向來難以動生殺大權,是因為素來鮮有一致意向。見書生解任就知。在難有確實證據之時,委員真是如此理想、容易借社群之手解任管理員?委員亦然。如此一來,就成困局,管理員與委員關係不和,對百科會好麼?到最後不是管理員壓倒委員,就是委員壓倒管理員,完全起不了鼎立之用,卻又把爭議轉移至社群,產生裂痕。此制不是要減少爭議、解決爭議嗎?—J.Wong 2011年6月18日 (六) 06:02 (UTC)
- 對不起,雖然我不想就文言文能不能使用起爭執,不過上段有些用語我實在看不太懂,能不能寫成白話文以免誤解文意?我先解釋核心理念,基本上委員會理論上就是由社群由選罷直接監管的,管理員回頭的監督是逆向的,不符合設計的精神;委員會在封禁權力上高過管理員的確就是設計的本意,而這樣的設計比現況較難形成集權的,因為重新選舉付出的成本較小,意即,若權力使用不當則較容易在社群成形成解任的共識。目前社群難以對管理員行解任,主要是其任務太多,一旦解任會導致其他工作受影響;反之,委員會的任務只有一種,解任並不會對其他工作造成問題,所以可以移除不必要的顧慮。
- 另外,管理員不可能反過頭去壓倒委員會,因為制度設計上就不會有利與管理員去壓倒委員會,委員會應該是由社群方來做制衡的。管理員的緩執行只是一種救濟制度,換言之是沒有爭議的濫權決策(例如無人提報封禁要求的情況下,封禁員莫名提出封禁宣告)才應該由管理員向社群提出,以免造成傷害。增加提出失敗即解任的設計,就是要讓管理員在動用此權力時要謹慎,除非有把握否則不宜動用而破壞原有的制度精神。至於有爭議的情況,仍然是要透過社群本身來提出,管理員只需照委員會要求執行即可。--Reke (留言) 2011年6月18日 (六) 06:39 (UTC)
- 相信這個初步的草稿可以吸引出不少對方針的執行有興趣,而對日常管理庶務無興趣的維基人參與。像我就不太想要處理其他管理問題,所以我不太願意去申請當管理員。可是如果日常只有處理封禁事宜,這對只要有一點點資歷的維基人來說是很容易的,因為要求的門檻不高,基本上就是要對方針熟稔既可,像我就會考慮申請當封禁員。而且很明顯的, Reke 是有參考過 J.Wong 的意見,例如「.....被封禁者對封禁有異議,可向封禁委員提起申訴,由決策者以外的任一位委員受理。」我覺得,現在正在互助客棧方針討論的各位,都非常有資格申請擔任封禁員。--章·安德魯 (留言) 2011年6月18日 (六) 12:48 (UTC)
本人並無用文言,閣下過慮。或者本人再簡而言之。閣下言授權委員可直接罷黜管理員,如此大權,會否又失衡呢?而且管理員會否害怕遭到解任、罷黜而對問題視而不見呢?從來又豈會有如此理想,單向監察。管理員,大部分都是老手,如非膽大,又豈會坐在此位,真是可以「單向監視」?另外,維基亦有鐵律如此,似乎閣下預意算盤未必可以打得如此響吧(如此遂心)。閣下預計委員可容易解任,實情亦未必如此,除非委員如同巡查員或回退員等,不用投票,不用討論,否則勸閣下勿過於樂觀。管理員則更甚。要借助社群生殺大權並非易事呀。人與人關係可以很好,同樣亦可變得極為惡劣,這點閣下又可有考慮過呢?當解任不易,而關係又不好,磨擦又不少,對維基會好嗎?所謂壓倒並非實質可見。管理員對委員問題視而不見,已是委員壓倒管理員;委員不敢作異判,事事應管理員所「求」,就已經是管理員壓倒委員(即委員變成橡皮圖章)。可言只要管理員與委員對立,此事必有機會發生。最後,請解釋排除管理員道理何在。安德魯君︰那,為何管理員不可成為委員?道理何在?管理員不夠資歷麼?可惜本人最大前提,Reke君並無採納︰「越多人參與越好」。而且容許申訴,實在是基本,應有。不是甚麼恩賜吧?—J.Wong 2011年6月19日 (日) 05:44 (UTC)
- 在我看來, J.Wong 兄對於三權的分工與監督的基本原理仍然不甚了解,這個部份我就不再多談,如果 Reke 兄想要補充可請他再說明。 J.Wong 兄只想著解任可能產生摩擦,卻不思既然會有人想提出解任,這本身就已經是有摩擦產生。管理員罷免門檻極高,但是目前已經有一次成功罷免的記錄。那麼門檻更低的封禁委員呢?可依此類推。解任不能太難,但也不能太簡單, Reke 兄的初步構想應該可以拿捏至恰到好處。人與人之間不可避免會有「摩擦」的產生,因此問題癥結不在於阻止摩擦產生,而在於摩擦產生後如何排解(「摩擦的防治」屬於道德層面的「維基友愛」,與制度改良無關,需另闢一主題討論)。我想眾人皆知「行政兼任司法」之弊害,「行政者」可否同時兼任「法官」?這只有在過去「人治」的社會才有(至於中文維基為什麼過去可以用這套運作,先前已經表示是由於過去參與者少且彼此熟識的緣故,這我就不多談)。「越多人參與越好」那是一廂情願,多次呼籲參與管理工作,果真因此眾人一擁而上,瞬間管理員爆表數百位?在中文維基內從來沒有發生過,問題何在?這不是有沒有提倡的問題,而是與「管理員」工作的性質複雜有關。今日一群人在互助客棧方針板內高談闊論,顯然對方針極其熟稔,有能力擔任封禁員的維基人不在少數。封禁員最重要的是深諳方針,而不像需負責管理庶務,相信門檻不高。「是否容許申訴」一樣是回到先前的「三權的分工與監督的基本原理」,這我就不多談。 J.Wong 兄很感性,對管理員的權力是否之後「一去不復返」感到憂心忡忡,基於 J.Wong 兄正擔任此職,其憂心我是可以理解的。但我覺得,「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應當是管理員的基本認知。「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共勉之。--章·安德魯 (留言) 2011年6月19日 (日) 09:49 (UTC)
- 我確確實實看不懂您的一些用語,例如上文什麼叫做「委員不敢作『異判』、什麼叫『所謂壓倒並非實質可見』」。可否使用簡單而非「減」潔但是讓人混亂的用語代替以便於溝通?這是一個小小要求。而「越多人參與越好」並非沒有採納,但正如我所提,多人參與是否一定要「同時」參與?還是可以「輪替」參與?我原先以10人為主是想利用「輪替」法來解決人太多反而造成權責不清的問題(一個簡單的人性:大家的事就等於沒有人的事);如果閣下覺得一定要「同時」開放多個名額,以目前「說帖」連草案地位都不到的情況下,再後續版本參考修正也沒有關係。
- 再次,排除管理員主要是呼應一些聲音,例如蘋果派就堅決表示不能讓管理員參與以明辨身分。我個人想過管理員也可以參選,但當選則不能執行任何封禁(只能判決),但是幾經考慮這樣的系統容易混亂(例如緊急封禁權執行的時候),而且即使二重身份者是以封禁員的身分下判決,但判斷錯誤時仍可能讓其管理員身份受到質疑,有違讓封禁風險不要影響管理員員額的初衷,所以幾經考量還是排除比較簡單。
- 最後,並不用擔心管理員對封禁員的問題視而不見,應該要擔心社群對封禁員問題視而不見(但實際上不可能,因為社群成員是封禁動作中利益受損的一方,必會有反擊)。我再次強調,管理員發動暫緩執行是變例而非通例,所以整個系統本來就無意希望管理員對封禁員的問題管太多。封禁員的決策有問題應由社群方發動罷免,管理員的反制權本身用意並不是希望也們去回頭指出封禁員錯誤的,否則就有違「間接」制衡的設計。而「間接」制衡,正是基於所謂「對立」而做的改變,所以這個制度下不可能發生其中雙方的對立,因為任選兩方出來權力都是不平衡的,無從對立起,平衡是由三方循環完成。如果一直無視於第三方而只就其中的兩方權力問題來討論,才會產生不正確的判讀。--Reke (留言) 2011年6月19日 (日) 10:05 (UTC)
- 對於三者間的關係用個小比喻:「剪刀、石頭、布」的遊戲大家都會玩,但若聲稱「石頭勝剪刀」,所以石頭在此遊戲中獨霸,這是不合理的。因為石頭會輸布、布又會輸剪刀,這個遊戲的公平是靠三者而非二者間的關係來建立。--Reke (留言) 2011年6月19日 (日) 10:12 (UTC)
人神之间的意见及建议
编辑看了几位上面的讨论,我来发表一些浅见。首先,我是很同意“提出封禁请求并给出理由”和“实施封禁操作”由两个不同的人来做,而且这一点急需改进。但是,我也同意其他几位维基人的看法,我很不支持委员会的成立。
理由一:其实道理很简单,不用考虑如何选择和组成委员会,只用想在组成之后,管理员如果按照大家的提议忠实于委员会的每一个意见,那么就相当于维基给委员会了一个封禁按钮,那么,他们又和现在的管理员有多么大的区别呢(少了删除、保护权限?那可能过不了多久就会出现一个删除、保护委员会)?如果管理员不忠实于委员会的意见,那么又和现在直接由管理员决定又有什么区别呢?综上,有了委员会后,无论是那种情况,都和现在没有区别,所以我并不支持委员会的设立。
理由二:我能理解Reke和章·安德魯的意思,但是还是得说一句,先不说维基不是民主试验场,你们这个三权分立的构想本身就有一处问题。三权分立并不是孤立的分立,还有一系列的配套措施,而就算美国发展了几百年的配套措施,在当今情况下仍然会有很多问题。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些配套措施,有的需要很多强制性手段来实现,有的需要更多的人员来参加,有的耗时耗钱耗力,这些在中文维基百科里某些情况下很不现实。举个例子,总统觉得国会立法有问题,可以驳回,然后国会再讨论,大于一定比例又可以再驳回总统。这还是简单的,背后还有很多基于政治上的博弈就不用多说。难道我们一个封禁,也来这么复杂的体制?这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也是为什么维基支柱就指出了维基不是民主试验场。如果不使用复杂的机制,那么又回到我说的理由一了。
其实大家讨论的问题,说深刻一点,是维基更核心的问题,就是关于到底谁能够做出一个决定的问题。举一个例子便于理解,比如一个人在客栈发表了一句言论,有人身攻击的倾向,那么究竟该谁来判断他是人身攻击?按照维基的理论基石,应该是由社群的共识来判断,但这仅仅是一个书面的语言,执行的时候很难判断什么才是社群的共识。由管理员决定?有人要说管理员滥权;由行政员决定?有人要说行政员滥权;由委员会决定,有人便要说委员会滥权了。于是这个问题便似乎陷入一个死胡同了:只要一个特定的用户,死缠着说我那句就是没有人身攻击,再有1-2个人附和,理论上任何人都没有办法去证明他是否是人身攻击,于是也便就没有任何人能够用这个问题去封禁他了。这个例子可以套用到很多的情况下,于是每种需要有人为因素判定的问题都变成了不可解。
最后说说我对此事以及更核心问题的建议:
- 建议一:大家先共识一下,让两人才能做最终封禁决定的制度尽快开展,前期也许就是两个管理员,至于以后怎么办,或管理委员会,或其他办法,再继续讨论。我相信大家都应该同意,如果由两名管理员依照上诉方针决定,总比现在一名管理员基于自己判断决定只会好,不会变坏吧。我承认这个制度还会有现在单管理员制度的一些弊病,比如苹果派的关切,但我只是想说,我们现在能改进一点,且不会把问题变得更坏,就先改进一点如何?毕竟这个讨论也还可以继续,并不会因为我们改进了一点而中断。
- 建议二:希望大家能够思考一下我说的最后那个问题,我觉得最近社群很多事件都是因此而起。我现在心里大概有一个答案,仔细想想后会在近期开展一个关于此的讨论,也希望到时候能听到各位的意见。--人神之间摆哈龙门阵 2011年6月21日 (二) 06:03 (UTC)
- 但是,這無法分擔我說的,管理員在決定之後,卻被罷免而導致的衝突與風險。另立委員會跟直接讓管理員做的差別就是:我們不用擔心因為任一次判斷爭議甚至政治鬥爭,損失掉極富經驗的管理者。至於是否用「前期兩位管理員、以後走向獨立委員」的過渡方式逐漸體現,我個人並不排斥。--Reke (留言) 2011年6月21日 (二) 06:17 (UTC)
- 至於前面理由一,我的回答就是:差別在於管理員還有很多日常的工作要做,委員會沒有。的確這只是一個人為判定權力的轉移過程,但是這個轉移過程讓身份明確了,也讓無爭議的工作不用再受到有爭議工作的威脅。至於未來要不要另立刪除、保護委員會,還是在這個制度成熟後將刪除、保護的決定權也移交過來,形成完全的判定機關,都是可以保留的走向。您說的對,這個制度需要配套滿滿完善,所以這個提議並不急,可以慢慢來。不過回到你講的核心問題:「到底誰能做出一個決定」在參與者日大的時候,簡陋而只憑著編者間共識默契來運轉的模式,將會越來越不可行。長遠來說如果社群沒有因為衝突而崩潰,一定會往分權的體系去逼近,值得思考的就是:我們要的是一次一次、慢慢的、沒有一貫性發展出的複雜體系,還是一次到位,經過設計,有一定核心理念的體系。即使我的提案被全然否定,我還是認為現在該怎麼做是一回事,但是需要在這個時刻就先想好,未來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維基社群要用怎麼樣的方式在這裡運作。--Reke (留言) 2011年6月21日 (二) 06:31 (UTC)
- 恩,现达成小共识,再逐渐打成大共识!至于你说的担心任一次判断争议及政治斗争,损失掉经验丰富的管理者,我觉得这个确实是非常值得讨论的。但是我同时觉得这个大问题,不应该通过这样曲线救国的方式来解决。而且我还认为这样只是把争斗的重心转向了委员们而已,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你第二段所说的,也就是我准备要讨论的。你的有些观点我觉得也很受益,只要大家都在思考这个问题就好。--人神之间摆哈龙门阵 2011年6月21日 (二) 06:37 (UTC)
- 願為拋磚人,敬盼懷玉者。--Reke (留言) 2011年6月21日 (二) 06:44 (UTC)
- 恩,现达成小共识,再逐渐打成大共识!至于你说的担心任一次判断争议及政治斗争,损失掉经验丰富的管理者,我觉得这个确实是非常值得讨论的。但是我同时觉得这个大问题,不应该通过这样曲线救国的方式来解决。而且我还认为这样只是把争斗的重心转向了委员们而已,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你第二段所说的,也就是我准备要讨论的。你的有些观点我觉得也很受益,只要大家都在思考这个问题就好。--人神之间摆哈龙门阵 2011年6月21日 (二) 06:37 (UTC)
- 题外话:个人认为共识要比三权分立或者什么其他民主方式更为先进,只是如何具体操作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1年6月21日 (二) 09:21 (UTC)
- 就概念上是啦(所謂審議式民主),不過,核融合發電也是比其他發電更先進。--Reke (留言) 2011年6月21日 (二) 09:52 (UTC)
- 题外话:个人认为共识要比三权分立或者什么其他民主方式更为先进,只是如何具体操作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1年6月21日 (二) 09:21 (UTC)
- 所以现在能否说对这个小问题达到了初步的共识?
我想J.Wong兄应该会同意,Reke也同意了,基本就可以了吧?再放一天看看有没有异议吧。--人神之间摆哈龙门阵 2011年6月23日 (四) 04:48 (UTC)- 唔,我還在等你提出的提議呢!不曉得你指的「共識」是只哪一個結論?--Reke (留言) 2011年6月23日 (四) 04:51 (UTC)
- 以下是我的总结,基本和最初提出的相似:
維基百科一直有一套封禁系統,以封禁一些破壞維基的用戶。
根據管理員避嫌方針,管理員不得封禁反對自己的帳號。以及,為保公平,任何人均需先於本頁提出後才能由非提出者執行封禁。
- 程序
為保維基的環境,允許管理員可以免申請封禁一名用戶最多七天。需封禁多於七天者,可先封禁七天並於期間到本頁進行申請;一般用戶如需封禁一名用戶,則需於本頁提出。程序如下:
- 警告:所有被封禁用戶必須先得警告,才可提出。
- 提交:管理員或一般用戶應該先提出封禁,再由非提出的管理員封禁。提出時需同時提交以下資料:
- 需要封禁用戶的用戶名
- 封禁原因及相關的證據
- 資料必須齊全,缺一不可。
- 審核:其他管理員有權就此要求作出處理,包括:
- 不效:該請求提出的原因不成立,或證據不確實
- 警告:對該用戶作出警告,但不執行封禁
- 暫時封禁:封禁該用戶一段時間
- 永久封禁:只適用於傀儡,或對維基百科有重大影響的用戶;重大影響之義,可由審核之管理員自行決定。
- 如需封禁,應該作出以下設定:
- 允許使用電郵:除非管理員或unblock-zh受到該被封禁用戶的不適當封禁申訴,否則不得禁止使用電郵功能(傀儡除外)
- 封禁使用IP:管理員應該封禁該用戶所使用的IP,以免繞過封禁破壞
- 允許使用討論頁:除非該被封禁用戶經常作出不適當的封禁申訴,否則不得禁止編輯討論頁(傀儡除外)
- 禁止註冊帳號:管理員應該禁止該用戶再次註冊帳號,以免繞過封禁破壞
- 監視用戶討論頁:此項設置與否,純屬自由。
- 例外
- 凡經元維基用戶查核程序確定為傀儡而又違反過維基百科方針的用戶,無需遵守本例,但務必作出永久封禁;非永久封禁仍需按本條進行。
- 如管理員需要運行機械人程序而進行大量封禁,則需先經社群討論後直接進行,沒有「七天封禁」寬免。
- 由元維基執行的全域封禁,不適用於本條。
- 管理员不得封禁反对自己的帐号,除非得到两名管理员的同意。
- 大致就是上边的提议,如果对某项有意见,我们可以一项一项的讨论。另外,因为涉及到管理员操作,希望能有更多的管理员参加讨论。--人神之间摆哈龙门阵 2011年6月24日 (五) 00:22 (UTC)
- 我在等的是未來的摹畫,這種還是把所有責任都往管理員身上丟的,真的沒什麼好花精力討論的。假如只是想把這個部分修掉的話,上頭那麼多的溝通真的是中打練習了。
如果你最終的規畫只是這樣,我想對此表示極大的異議,理由在前邊寫了很多。算了,寫清楚點好了,現狀如何改我不會同意或反對(前述「reke也同意了」一句不成立),但是若停在這裡,那我就堅決疾呼不可。--Reke (留言) 2011年6月24日 (五) 00:38 (UTC)- 现在未来的规划已经陷入僵局了,既然我们都认为现状不好,那么能改善一点为何不改善一点呢?而且你也说了:“至於是否用「前期兩位管理員、以後走向獨立委員」的過渡方式逐漸體現,我個人並不排斥。”,所以我才默认为你同意了,先开始过渡,总比原地踏步强吧?--人神之间摆哈龙门阵 2011年6月24日 (五) 04:03 (UTC)
- 沒關係,我不同意,但是同樣也不表反對,所以還是視同沒有異議,應該不影響短程的動作。這只是一種表態提醒。未來的規劃我還沒看到你「準備要討論」的部分,無法評斷是否為僵局,也許你提出來的構想會得到大力支持也不一定。坦白說,我是有一點小小的失落感,不過放心,並不會因此阻止過渡情況的發生。--Reke (留言) 2011年6月24日 (五) 04:36 (UTC)
- 哦,我理解了,不过现在其实到处都在开展“准备要讨论”的那一部分。我就觉得没必要再在这里重复了。--人神之间摆哈龙门阵 2011年6月24日 (五) 07:21 (UTC)
- 沒關係,我不同意,但是同樣也不表反對,所以還是視同沒有異議,應該不影響短程的動作。這只是一種表態提醒。未來的規劃我還沒看到你「準備要討論」的部分,無法評斷是否為僵局,也許你提出來的構想會得到大力支持也不一定。坦白說,我是有一點小小的失落感,不過放心,並不會因此阻止過渡情況的發生。--Reke (留言) 2011年6月24日 (五) 04:36 (UTC)
- 现在未来的规划已经陷入僵局了,既然我们都认为现状不好,那么能改善一点为何不改善一点呢?而且你也说了:“至於是否用「前期兩位管理員、以後走向獨立委員」的過渡方式逐漸體現,我個人並不排斥。”,所以我才默认为你同意了,先开始过渡,总比原地踏步强吧?--人神之间摆哈龙门阵 2011年6月24日 (五) 04:03 (UTC)
- 我在等的是未來的摹畫,這種還是把所有責任都往管理員身上丟的,真的沒什麼好花精力討論的。假如只是想把這個部分修掉的話,上頭那麼多的溝通真的是中打練習了。
- 我觉得现在这个方案基本上就是维基百科:当前的破坏的加强版,方案中的一些要求在维基百科:当前的破坏虽然没有写明,但是很多其实已经是一直在做的了。方案中所谓的“本頁”是指维基百科:当前的破坏还是新的页面?如果是新的页面似乎二者功能基本重复了。“管理員不得封禁反對自己的帳號”其实有时候会比较含糊,例如本次罢免我的理由中,说我封禁CP就违反了这个避嫌要求。但是当时封禁的时候,那么长篇大论的讨论中我真的没有注意到其中夹杂着短短一行反对我的话。再换一种情况,例如有个用户1年前与我的意见发生过冲突,而现在他违反了3PR被人举报要求封禁,我封禁他的时候可能根本不记得与他有过冲突,或者该用户已经改名,那就更可能认不出来了(尤其是该用户不是非常活跃的话)。因此“管理員不得封禁反對自己的帳號”这个要求是否能够更加灵活一些?或者更加表述严谨一些?例如怎么才算是“反对”可能就会有解读上的不同,再加上维基百科的讨论要求的是对事不对人,那么“反对”在这里就更容易产生理解上的差异。
- 另外,方案中对于紧急情况和open proxy似乎没有说明。建议在“例外”中加入“管理员可以在任何时候封禁任何开放代理(open proxy)任意长的时间”,以与m:OP相一致。“永久封禁”部分似乎和现在的做法差异很大,现在似乎宣传性用户名,误导性用户名,侮辱性用户名、误导性用户名等也是永久封禁,有些甚至还要作特定版本删除,这些都没有在方案中涉及。还有,现实情况是,有些紧急或非紧急情况下,用户会直接留言某管理员(甚或通过官方IRC频道等)请求封禁正在破坏的用户,而现在只“允許管理員可以免申請封禁一名用戶最多七天,需封禁多於七天者,可先封禁七天並於期間到本頁進行申請”,这种先斩后奏的方式个人认为不太合适,对于被封禁用户来说,会让其有一种管理员玩弄权限,任意欺负的感受。而且封禁“是防止维基百科遭到持续或严重破坏,而绝非惩罚用户”,因此先封7天,延长时间再封一次的做法不仅没有必要,徒然流于形式,而且也可能让人觉得有惩罚的意味在里面。
--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1年6月24日 (五) 07:57 (UTC)
- (!)意見Open proxy不是在元維基全域封禁的嗎?另外,建議管理員在任意時間均可以作出任意長的封禁,並應該立即提交申請;七天後申請無共識、不通過,用戶即時解封。亦,「宣传性用户名,误导性用户名,侮辱性用户名、误导性用户名」我建議全部提至WP:UAA。-HW (留言 - 貢獻) *DC9* 2011年6月24日 (五) 08:13 (UTC)
- Open proxy的全域封禁是全域封禁,本地封禁是本地封禁,完全两回事。后面的话完全不懂...--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1年6月24日 (五) 08:30 (UTC)
- (!)意見 - 針對人神之間的方案,條文的大方向應該是「建議管理員按照」,而不是要求「管理員不得違反任何一條」,否則如果再有一兩個「極難以溝通,極難以相容」的用戶把爭議搞大,所有肯做事的中文維基百科管理員都會全部被解任清光。--Mewaqua 2011年6月26日 (日) 04:26 (UTC)
Park的建议
编辑看了看上面J.wong的提案,本人不同意设立什么“封禁员”或者什么“封禁委员会”之流,但是,我觉得可不可以这样,目前的封禁政策对于一般破坏足够,可以在一个人已经做出明显的破坏(比如清空页面,加入广告,对管理员实施不当行为等等)的时候进行封禁,但不是永久封禁,最长时间建议为一年,若真的是很“严重的破坏”(比如……影武者那样……),可以再交由管理员社群乃至全体维基人进行核准以至于投票表决进行定夺,但是对于苹果派这样的只是(只是?)出言不逊或者其他扰乱社群,但并未构成破坏者,管理员最长只能无批准封禁他7日(当然之前毋庸置疑的要进行一些警告之类),若封禁解除,其继续出言不逊甚至演变成破坏,交由全体管理员乃至全体社群进行定夺,如果有经过上述方式封禁的但却申请解除封禁的,可以发布到专有页面(个人讨论页实在是太分散以至于都不好管理,会有看不到的情况发生),交由管理员或全体社群定夺。
如果一个人按照上面所述需要进行裁夺,建议其如果双方均无异议,先交由另一管理员由类似批准的方式进行决定,如果任意一方要求管理员社群乃至于全体社群介入,可以组织全体管理员参与或者全体社群参与的投票,投票标准最好设置高一些,比如“获得维基见习编辑以上荣誉或维基创作奖”、在用户页有自己写的内容等等,当然最终是什么可以调整或者根据情况每次调整。
也就是说,管理员按照现在仍可封禁人用来对付一般的破坏,但是对于苹果派和百乐兔这样有争议的用户,不定期封禁显然不恰当,会打击他们以后再参与维基百科编写的积极性,同时也会给新维基人留下非常不好的印象。封禁的设立最初目标应该是用来对付破坏者的 -- Park 进站 乘车 2011年6月24日 (五) 10:57 (UTC)
- 請給我一個有效率的方式實現「全體社群定奪」。否則接下來爭議性的人物個個都會造成長篇累牘的討論、投票甚至傀儡大戰。另外鬧上個把月只能封7天、明顯的破壞最多只能封一年,說實在這在近來的台灣很流行稱之為「恐龍法律」或「恐龍裁決」,造成的傷害與付出的代價不成比例。這無異於對破壞或騷擾者都有極大的鼓舞。--Reke (留言) 2011年6月24日 (五) 15:43 (UTC)
- 那就明显的破坏可以无需请示封禁1年,先斩后奏可以永久封禁(再按照上文所述批准),扰乱社群先斩后奏可以3月,无需请示可封禁1月,裁决的方式是如果都无意见可以由第三管理员批准,有任一方有意见可以根据其意见交由管理员乃至全题社群即可 -- Park 进站 乘车 2011年6月25日 (六) 08:16 (UTC)
- 加個累犯條款,本次封禁距離次不到一年的,以上上限均可加倍;已有兩次封禁紀錄且中間間隔不到一年的,上限再加倍。三次以上,每次間隔都不到一年的,一律無限期封禁。--Reke (留言) 2011年6月26日 (日) 02:46 (UTC)
- 可以,但是无限期封禁仍必须在封禁后请第三人批准,就好象在中国大陆死刑是要报请最高法院核准的一样……PS:中华民国有没有相关规定呢? -- Park 进站 乘车 2011年6月27日 (一) 08:27 (UTC)
- 加個累犯條款,本次封禁距離次不到一年的,以上上限均可加倍;已有兩次封禁紀錄且中間間隔不到一年的,上限再加倍。三次以上,每次間隔都不到一年的,一律無限期封禁。--Reke (留言) 2011年6月26日 (日) 02:46 (UTC)
- 那就明显的破坏可以无需请示封禁1年,先斩后奏可以永久封禁(再按照上文所述批准),扰乱社群先斩后奏可以3月,无需请示可封禁1月,裁决的方式是如果都无意见可以由第三管理员批准,有任一方有意见可以根据其意见交由管理员乃至全题社群即可 -- Park 进站 乘车 2011年6月25日 (六) 08:16 (UTC)
開專頁而論之,如何?
编辑閱畢各位意見,可見諸君贊同分拆,唯爭議尚在細節。本人建議仿效當年《權限申請》設專頁而論之。另外,建議首先設立議程,好減少混亂,免得東議西談,終不得結果。未知諸位意下如何?—J.Wong 2011年6月28日 (二) 07:14 (UTC)
- User:Wong128hk/議程,請過目。—J.Wong 2011年6月28日 (二) 07:51 (UTC)
- 很多项内容……但是有了这个会便于讨论--Ben.MQ 2011年6月30日 (四) 10:07 (UTC)
- 甚佳。--Reke (留言) 2011年7月1日 (五) 00:35 (UTC)
- 很多项内容……但是有了这个会便于讨论--Ben.MQ 2011年6月30日 (四) 10:07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