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香港关系

雙邊關係
(重定向自中港關係

中国大陆—香港关系或称中国内地—香港关系(简称中港关系陆港关系)是指中国大陆中国内地)与香港之间的关系。1997年7月1日,根据《中英联合声明》,英国将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成为其特别行政区。理论上,香港依据《基本法》享有高度自治,但实际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全面掌握对香港的管治权,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主要官员的任免权。习近平在2012年出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后,中共加强对香港的控制,随着2020年《港区国安法》实施、2021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2024年香港立法会通过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二十三条,有评论认为一国两制已经名存实亡[1]

中国大陆—香港关系
双方在世界的位置

中国大陆

香港
办事机构
香港中联办外交部驻港特派员公署驻京办

历史

编辑

清朝与香港关系

编辑

1842年清政府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战败,被迫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将香港岛(连同鸭脷洲和附近岛屿)永久割让予英国。1860年,清政府再于第二次鸦片战争败于英法联军,签订《北京条约》将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及昂船洲永久割让予英国。1898年,英国与清廷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新界(包括新九龙及230多个离岛),为期99年。这三份条约决定了今天香港边界的范围。

中华民国大陆时期与香港关系

编辑
中国大陆—香港关系
 
中华民国
 
英属香港

1937年8月17日,九广铁路粤汉铁路连接工程完成,成为祖国从香港输入军用物资的大动脉。日本看到这样的情况,向署任港督史美表示,如果英国容许大量武器炮弹,尤其是防空的高射炮由香港运往内地,日军将会炸毁九广铁路华段。然而,史美没有答应对华实施军事禁运。

1938年2月至10月计算,从当时英属香港政府经由九广铁路转运至华中、华东沿海和西南地区主要战区的各类军用物资达13 万吨,包括炸弹、飞机及飞机零件、机枪、雷管、安全导火线、TNT 炸药、高射炮、野战炮、鱼雷、探射灯与防毒面具等。[2]10月12日广州沦陷,这项以铁路运输物资支援祖国抗战的行动才被迫终止,但这为祖国争取了至关重要的时间,同年12月滇缅公路建成,祖国可以继续不断向外输入物资,支持抗战的继续进行。 振奋海内外人心支援中国持续抗战亦至关重要。1938年6月14日,孙中山先生遗孀宋庆龄在香港创立“保卫中国同盟”(简称“保盟”),并担任主席,国民政府主理财政的宋子文任会长。香港医务总监司徒永觉(Percy Selwyn Selwyn-Clarke)夫人为名誉书记。中国国民党左派元老廖仲恺女儿廖梦醒、国民党右派元老胡汉民女儿胡木兰,以及中国共产党八路军驻港办事处主任廖承志,都在保盟工作服务,反映保盟以团结国际友人和海外华侨支援中国抗战为目的。保盟成立首年,便成功募集了港币25万元的捐款和物资,运往内地支援抗战。

1941年5月,宋庆龄发起“一碗饭运动”,邀请香港各酒楼东主参加,售卖饭券,每张港币两元,以救助内地的伤兵难民同胞。7月1日,保盟在英京酒家举行该运动的开幕礼,大会主持、立法局首席华人非官守议员罗文锦在场读出时任港督罗富国爵士的支持函︰“香港人士,对于不列颠之浩劫,前曾作慷慨之捐输,现值‘一碗饭运动’在此推行,固知香港之华人,将利用此机缘,以援助其祖国在苦难中之同胞也。”英国在香港实行殖民统治,历来忌讳香港华人对中国的爱国心,但值当时抗日战争的浩劫和日本侵略对英国的威胁,港英政府对香港华人爱国之举,也表示赞赏同情。维时两个月的“一碗饭运动”取得成功,共筹得港币22,000元的善款,对黄河流域的祖国难民进行救济。[3]

1942年,中华民国就废除不平等条约,另订平等新约问题与英国展开磋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中正试图将香港问题列入双方议程,提出九龙租借地应与其他租界一并归还中国,遭英国首相丘吉尔坚决回绝。英方更要求中方书面同意九龙租借地不在不平等条约之内,否则拒绝签订新约。中国迫于无奈,惟有不再坚持九龙租借地交还问题,终于1943年签订《中英平等新约[4]。中国同时正式照会英国,保留日后提出香港问题之权利[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与香港关系(1997年香港主权移交前)

编辑
中国大陆—香港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
 
英属香港
代表机构
新华社香港分社
代表
末任社长 周南

1950年1月6日,英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中国之合法政府[6]。1972年3月13日,中英发表联合公报,英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7]

1982年,中国与英国就香港问题展开正式谈判。中国拒绝继承《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同《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三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生效的国际条约,拒不承认香港为英国领土,要求英国将香港岛、九龙同新界一并交还。英国政府最终决定完全放弃对香港的主权[8]。双方在1984年12月19日签订了《中英联合声明》,声明自1997年7月1日起[9],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成立香港特别行政区,并按照《基本法》落实“一国两制”、“高度自治”、“港人治港”,以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为政府首长。大部分香港永久性居民获得中国国籍[10][11],可申领香港特别行政区护照

1997年香港主权移交后至今

编辑

2003年6月29日及2003年9月29日,《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的主体文件及6份附件签订。2014年12月18日,特区政府工业贸易署签订《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珠三角地区基本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

矛盾

编辑

1997年7月1日香港交接后[12]中国大陆香港之间产生的一系列矛盾冲突[13][14][13][14]。主要体现在香港民主派与中国中央政府及香港建制派之间,此外还引发了部分香港民众与部分中国大陆民众的对立[15]

中华人民共和国接管香港后,特区政府建制派配合中国政府的各种政策和措施,引起了香港人的不满。大部分香港人对“港人治港一国两制”政策的理解也与中国中央政府和香港特区政府出现了分歧[16]。他们认为,中国中央政府及大陆民间学者轻视一国两制[17],担忧特区政府将大陆人利益放在香港人利益之上,会削弱香港公民的人权保障。2012年习近平梁振英分别任中共中央总书记香港行政长官后,两人加速推行港深两地融合的政策,包括不顾香港承载力的引入过多观光客及大量新移民,引发的种种弊处亦使中港矛盾进一步激化[18][19]

另一方面,随着矛盾的激升,香港人开始把对特区政府相关经济、贸易、文化政策的不满上升至宪政层面,引发了雨伞革命反对逃犯条例修订运动。香港人对中国大陆人不友善的言论,以及示威者抗争手法在经过中国媒体的渲染后也让大陆民众对香港的印象更趋负面,对于香港人主张的“香港独特性”普遍感觉疑惑、不理解甚至反感,在此之前也已经出现过如2012年孔庆东辱骂港人事件等语言暴力事件。[20]

香港在英治时期一百五十多年的经验下为自治自由港,故在行政和法例上以国际标准为准绳[21];而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管治概念的实施上与昔日帝制时代的天朝主义[22][23]。《信报》创办人林行止,曾经对英治下香港主体性评论称:“香港与英国相距甚远,可以按照向有的风俗习惯和历史文化发展一百多年,期间香港从小渔港发展成为轻工业重镇,曾为四小龙之首、东南亚运输枢纽和世界金融中心。虽然香港由英国人管治,可是其思想文化却以中华文化为主体,从无被殖民者同化的迹象,思想回归的问题。”[24]香港中文大学政治学者黄伟豪则认为,香港的主体性在1997年已有极大转变:“由于中央政府担心的国家分裂,所以香港目前面对史无前例的全方位清洗,把香港在历史、价值和身份方面的主体性彻底消灭。”[25]亦有学者从地缘政治角度分析,指出英国是海洋国家,而香港亦像新加坡般面向四面八方,属海洋城市性格,包含世界、外向,港英年代视野上看重香港在亚太区域上的角色;而作为大陆国家的中国则讲求中央集权,对地方多元较不宽容。[26]

苹果日报评论称,中港矛盾乃法制之争[27]何清涟则认为,中港矛盾的实质是文明的冲突。不少香港人拥有自身文化认同感情感,并且香港与中国大陆在政治、制度及文化、习惯等其他多方面有差异[15]。中港矛盾让许多香港人对中国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减弱,部分香港年青人开始支持香港独立、呼吁加强对香港民族主义及本土文化意识的捍卫,并同台湾独立运动及台湾泛绿阵营更为友好[28][29]。在未来交流当中,中国大陆与特区政府应对民间各界有更高的沟通,否则将迎来更强力的反弹。[30]出于对香港社会、政治及一国两制前景的担忧,香港人移民台湾、加拿大等地的人数在近年来也有所增加。[31][32]

合作

编辑

1997年以来,香港与中国大陆合作范围与日俱增,水平不断提升。2011年3月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表述国家支持深化内地与香港的经济合作,继续实施CEPA,确定《粤港合作框架协议》中粤港合作的重要功能定位。现时,特区政府参与内地区域合作的平台包括︰

  1. 粤港合作联席会议及相关内容;
  2. 深港合作会议及相关内容;(参见深港关系
  3.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
  4. 沪港经贸合作会议;(参见沪港关系
  5. 京港经贸合作会议;
  6. 港澳合作高层会议及相关内容;(参见香港与澳门关系
  7. 闽港合作会议。(参见闽港关系

透过这上述平台,香港和中国大陆各地开展包括跨境基建、促进人流物流的便利措施、商贸投资推广、环境保护、食物安全、资讯科技、城市建设、旅游合作、文化活动交流、体育项目推广,以及康复治疗人才培训等方面的合作。[33]与此同时,香港本土派人士亦担忧过度合作会导致香港本土文化逐渐被中国大陆同化。

2022年5月27日,中国证监会香港证监会同意将交易型开放式基金(ETF)纳入互联互通。[34]7月4日,交易型开放式基金(ETF)正式纳入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35]

2023年3月15日,香港特区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签署有关加快建设香港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合作协议。[36]

2023年5月15日,互换通正式启动,初期先行开通“北向互换通”。[37]

2024年1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香港特别行政区律政司于2019年1月18日在北京签署的《关于内地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法院相互认可和执行民商事案件判决的安排》在两地同时生效。[38]

2024年10月9日,内地与香港签署《关于修订〈《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服务贸易协议〉的协议二》,2025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此次修订降低或取消内地对香港服务提供者的准入门槛。[39]

参考文献

编辑
  1. ^ 紐時:國安法顯示習近平決心以獨裁方式重塑香港. 中央社. 2020-07-01 [2020-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6) (中文(台湾)). 
  2. ^ 知史鑑今:慷慨捐一碗飯 挺抗日救難民 - 香港文匯報. 大公文汇 www.tkww.hk. [2024-0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10). 
  3. ^ 同仇敵愾︰香港參與抗戰全紀錄. hkchronicles.org.hk. [2024-0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6-06) (中文). 
  4. ^ 蔣介石對中英新約的態度(1942-1943) (PDF). [2017-02-0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09-28). 
  5. ^ 中華民國政府對「九七」香港情勢的立場與政策說帖. [2017-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23). 
  6. ^ 新中国建交内情(十二)(礼仪漫谈)——与英国建交(上). [2017-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7. ^ 1972年3月13日 我国与英国外交关系升为大使级. [2017年2月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11月30日). 
  8. ^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 中英双方 , 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北京. 1984年12月19日 [2016-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9月28日) (中文).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收回香港地区(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以下称香港)是全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决定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二、联合王国政府声明:联合王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将香港交还给中华人民共和国。 
  9. ^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政府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 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1984年12月19日 [2013-10-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04) (中文(简体)). 
  10.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实施的几个问题的解释。 1996年5月15日
  11. ^ 香港政府網站,本港居民入境事務,香港身份證及居留權:合資格人士. [2017-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20). 
  12. ^ 中港矛盾. 明报通识网LIFE. 2012年2月17日 [2017-0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11). 
  13. ^ 13.0 13.1 给《致香港人》一个“赞”引发的陆港矛盾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辅仁媒体. 白恩梁. 2012年10月31日.
  14. ^ 14.0 14.1 下半旗掩不住陆港矛盾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苹果日报 奉己. 2012年10月8日
  15. ^ 15.0 15.1 反國教運動與政治傳播的動向 香港電台. [2016-1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14). 
  16. ^ 自治 Autonomy - 維基百科 (英文版). [2015-04-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9). 
  17. ^ Real threat to rule of law lies in NPC's reform ruling 南華早報 2014年10月14日. [2015年4月1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7月4日). 
  18. ^ 张谦. 習近平上任5年 港政治矛盾更尖銳. 中央通讯社. 2017年9月25日. 中共总书记习近平上台执政5年来,香港内部的政治矛盾变得更尖锐,但北京方面对此似乎没有退让,打击反对力量的态度似乎更为坚决。 
  19. ^ 麦燕庭. 习近平说法可能会激化中港矛盾.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2013年3月18日. 习近平在人大闭幕致辞时呼吁港人以“国家和港澳整体利益为重”……这反映北京的中央政府未能真正了解香港与中国内地的深层次矛盾,轻视港人对民主的要求,日后的政制争论将令矛盾升级。 
  20. ^ 廖美香. 香港观察:香港,中国人不再为妳疯狂. BBC中文网. [2014-1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08). 
  21. ^ 《港英時代》鄺健銘. [2015-04-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19). 
  22. ^ 陳冠中:中國天朝主義與香港 蘋果日報 2011年1月30日. [2015年4月1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4月15日). 
  23. ^ 《中國天朝主義與香港》 陳冠中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5-04-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3). 
  24. ^ 林行止:〈高度自治被矮化 思想回歸死胡同之一〉,《信報》,2012年10月24日。. [2015年4月1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4月15日). 
  25. ^ 黃偉豪:〈消滅香港──清洗香港人的歷史、身分和價值〉,《明報》,2013年11月11日。. [2015年4月1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4月15日). 
  26. ^ 《港英時代》導論 鄺健銘. [2015-04-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15). 
  27. ^ 孙进. 港中矛盾乃法制之爭. 苹果日报. 2012年2月2日 [2017-0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7-26). 
  28. ^ 港大民研发放最新香港民众身份认同调查结果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0-13/6/2013
  29. ^ 孔诰峰:香港年轻人“本土认同”超过“大中华认同”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统独民调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0. ^ Chan, F. Guangdong-Hong Kong-Macau Greater Bay Area: Enhancing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of the CEPA Implementation and Regional Integration. China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2020 [2020-03-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02). 
  31. ^ 菲立斯. 【逃出香港】移民台灣. e-Zone. 2015-06-03 [2015-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2-05) (中文(繁体)). 
  32. ^ 不滿香港社會 港人移民加拿大升溫. 《南华早报》. 2014-08-12 [2015-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2-05) (中文(繁体)). 
  33. ^ 与内地区域合作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016年7月15日
  34. ^ 中国证监会和香港证监会同意将ETF纳入互联互通 2022年05月28日 01:52 证券日报. [2022-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7). 
  35. ^ 交易型开放式基金正式纳入互联互通机制. [2022-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6). 
  36. ^ 内地与香港签署加快建设香港国际创科中心合作协议. 证券时报官方网站-中国资本市场信息披露平台. 2023-03-15 [2023-03-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15) (中文). 
  37. ^ 香港与内地利率互换市场互联互通合作启动 “北向互换通”今日先行开通. 环球网. [2023-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15) (中文). 
  38. ^ 内地与香港今起相互认可和执行民商事案件判决_南方网. 南方网. 2024-01-29 [2024-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29) (中文). 
  39. ^ 内地与香港签署《关于修订〈CEPA服务贸易协议〉的协议二》. 广东频道--人民网_网上的人民日报. 2024-10-10 [2024-10-10] (中文).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