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

(重定向自十干
天干
地支
湿土 燥土

天干[注 1],或称十干,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字计序符号,表示“次序”或“等第”。天干共10个文字:,循环使用。中国汉字文化圈国家古代常以之来命名、排序、纪时。

名称

编辑

天干之名来自《白虎通》以天干为主干,地支为枝叶,称“甲乙者,干也;子丑者,枝也”。《白虎通》的说法又来自《淮南子》“数从甲子始,子母相求”、《史记》“十母十二子”,从“母子”之义演变而来[1]。史记的十母就是指十天干,十二子就是指十二地支。

干支最早的名称大概是《吕览》所称的“甲子”[1]。《世本》和里耶秦简中也只取首字称为甲子[2]。以甲子称之,或许是因为早时还不存在一个专用名称[1]。另外古文献中也常以“日”称天干,“辰”称地支,并可追溯至《左传》、《国语》、《仪礼》、《周礼[3]

起源

编辑

古代观点

编辑

古人将干支的来历远推至三皇五帝。最早出处来自《世本》、《吕览》,称“大挠作甲子”[4][5],据《吕览》大挠为黄帝之师。东汉经学家郑玄[6]蔡邕都采信此说,蔡邕谓:“帝命大挠探五行之情,占斗刚所建,于是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枝,枝干相配以成六。”[4]。这段话的意思是,黄帝命大挠探察五行之情状,以北斗七星斗柄粤语斗柄(又称为斗纲、斗罡、斗杓)所指向的十二辰方位[7],来决定现在所在的月份(称为“月建”,斗柄所指为“建”)。以天干纪日,是为主干;以地支纪月建之辰,作为旁枝。两者依次相配纪日,至最小公倍数六十完成一个循环周期。

后汉书[8]、《宋书[9]、《五行大义》、《晋书[10]、《尚书正义》、《轩辕黄帝传》[11]、《资治通鉴外纪[12]等,都引述、继承了蔡邕的说法。宋代命理书《渊海子平》更扩大《世本》、《吕览》之说,称黄帝遇蚩尤神扰乱,于涿鹿之野大战后,血气弥漫,无法治其凶煞,“于是斋戒筑坛祭天,方丘礼地。天乃降十干、十二支”,黄帝用天干地支象天法地,加以布置,才成功镇服,而后大挠氏将之配成六十甲子。

汉代谶纬书《春秋命历序》则是说天皇兄弟十三人“作干支以定日月度”[13]。北宋史书《资治通鉴外纪》也继承这种说法,称天皇“始制干支之名,以定岁之所在”。不过,汉代以后才开始用干支纪年,所以此说只是以后释古[14]。《通鉴外纪》另称“伏羲作甲历定岁时 ”。《山坟》称伏牺氏“命臣潜龙氏作甲历”。《路史》小注引陈鸣《历书序》:“伏羲推策作甲子”。罗颀《物原》称“伏羲始造干支甲子”。这些说法将历法和干支的发明推至比黄帝更早的伏羲,不过都出自北宋以后才流传或编纂的书籍。

不管是黄帝、天皇或伏羲,这类说法都是以古代渺不可知的圣王、贤人作为事物制度的发明开端[5],后人已无从考究。但大体能看出古人将干支的发明和天文观测历法制定联系在一起。蔡邕的说法更显示十干是纪日、十二地支是纪月建之辰[3],两者应是独立的记数系统。之后将其依次相配,才从十干纪日,变成六十干支纪日。

现代观点

编辑

就目前所能获得的考古资料,天干和地支殷商时期已得到普遍运用。甲骨卜辞的占卜日期就是以干支纪日表示,如丙寅卜、癸酉卜之类。在出土的龟版中更有“甲子表”,将天干地支六十甲子的完整周期,从右到左、上下竖行排列[15][16]商朝君王王后的名号也有用天干加以命名的惯例,如太乙盘庚武丁母辛等等,其所祀先王从上甲微主癸,亦以天干名之。

郭沫若在《甲骨文字研究·释支干》中,主张天干源自十进制记数法,大概是殷人创制。地支源自十二辰,演变自古巴比伦的黄道十二宫。不过,郭沫若对后者如何传至中国的途径,只提出一些猜想,尚未有确切根据[17]。吴宇虹反对郭的外来说,指出郭给出的苏美星名、月名与《尔雅》岁名、月名对照,其读音配对十分勉强或相差甚远,而且巴比伦和古中国天文学有许多不同特点,如十二辰十二宫方向不同,两者当是各自起源[18]。有些学者认为干支的创制,尚可进一步追溯至商朝以前。张秉权认为“干支系统的建立,要比盘庚迁殷的时代,早得很多很多”,因为殷商时代已纯熟地运用干支。而且甲骨文的干支纪日,往往只用天干作为省称,意味者天干纪日应是干支纪日的雏型,地支本不纪日。中国古代十日并出的神话或来自天干纪日法的发明,与“”的观念十分密切[1]陈遵妫在《中国天文学史》中提出“在四千多年前的夏代,可能已有干支产生了”。郑文光在《中国天文学源流》中,将干支的产生和羲和常羲的神话联系起来,并认为天干产生于渔猎时代的原始社会,起自十进制法,地支是夏人的创作,起自十二辰。杜石然等在《中国科学技术史稿》主张夏代已有天干纪日,商代加入地支,形成六十周期的纪日法[17]

综合这些看法,可以认为“天干”的发明是在商朝,甚或更早的时代,可能是来自于人类用十进制记数法计算事物的普遍习惯。以十个“文字符号”依序表示十个日数(一开始可能是原始的雏形文字,后来发展为成熟的语素文字),以十日为一个周期循环(甲日至癸日)就成了天干。地支纪十二辰的记数系统也在后来加入,原本十日一个周期就扩大为六十日一个周期(甲子日至癸亥日)。

字义

编辑

天干用十个文字符号“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依序标示十个日数,这些文字符号的本义大都已无法知悉。裘锡圭指出在原始社会晚期的记号里可以找到形状相同或极其相似的例子,天干可能是从这种记号里吸取过来的[19]。张秉权认为远古时代人们不懂纪日,后来才用某些事物作为代表某一日的符号,渐渐形成了十干纪日的方法。干支各字的本义与序数并不相干,原义已为后人所遗忘[1]

古人认为这十个天干字代表“万物兴衰循环的过程”[20]或“从头至脚的人身部位”[21]。许慎的《说文解字》是用小篆的字形解释并杂以阴阳五行之说,今人则从甲骨文金文之字形样貌和构造试图解释其本义,不过很多字仍是众说纷纭,没有定解或确解[1]

天干 甲骨
金文 楚简
文字
秦隶 小篆 本义解说略举 [22][23][24][1] 天干、次序、等级、五行引申以外的意思 万物生发 人体 五行 五行
方位
五行
季节
音律
 
 
 
 
      种子萌芽戴外皮之象(说文解字
--------
象人头戴着头盔(朱骏声于省吾
铠甲叶片和连结叶片的缀隙(鲁实先
象种皮开裂之裂纹(林义光
  • 坚硬的硬壳或外皮,如甲壳、指甲
  • 护身铠胄,如盔甲、甲胄
草木种子破壳发芽 人头 角 Mi
          艸木曲折挣扎出土之象(说文解字)
--------
构形未有定论(汉语多功能字库)
象水流之形,“𡿨”之异体(明义士英语James Mellon Menzies李孝定
象人胸骨,“肊”之初文(鲁实先)[25]
象燕子侧飞形,“鳦”之初文(方濬益[25]
  • 一之通假字,如太一/太乙、一个/一个
  • 燕子、玄鸟,或作鳦、𠃉,如凫乙
  • 用钩识符号“𠄌”标记,如涂乙
草木生长破土而出 人颈
   
 
 
      从一、入、冂。一代表阳气(说文解字)
--------
象底座,上可置物(于省吾)
象名为“房”的几形俎器葛亮[26]
象用于插旗的磐石,上为表面,下体挖空(鲁实先)
草木鲜明炳然 人肩 征 So
   
 
      万物壮实之象(说文解字)
--------
象城邑之形,“城”之初文(何琳仪
象四方之形,“方”之本字(杨树达
象人头顶(叶玉森
象钉子,“钉”的初文(徐灏、朱骏声)
  • 指男子,如壮丁、添丁
  • 指仆役,如园丁、门丁
  • 钉之通假字,如衣服补钉/补丁
  • 指方形的小块食物,如切丁
  • 极少、极小,如一丁点
  • 当、遭逢,如丁忧、丁艰
草木高大壮实 人心
     
 
    六甲日,五行之龙相拘绞之象(说文解字)
--------
形(王筠)或、戚一类兵器(李孝定)
象𫓧,一种古代斩草铡刀(王宁[27]
草木丰茂旺盛 人胁 中央 四季

季夏
宫 Do
          万物辟藏屈形之象(说文解字)
--------
象丝纶、绳索一类,用以绑缚(叶玉森)
象剿丝、分别丝缕的器具,“纪”之初文(朱骏声)
象结发之(鲁实先)
  • 本身、自身,如自己、己身
草木花苞绽放而起
或定形可供纪识
人腹
 
 
 
 
      万物更新结实之象(说文解字)
--------
构形之义不明(汉语多功能字库)
一类乐器(郭沫若)或类似鼗鼓(李孝定)
象旗,一种古代挂有铃铛的旗子(鲁实先)[28]
  • 表示年龄、年岁,如贵庚、庚帖
  • 表示道路,如夷庚
  • 偿还抵付,如庚偿
草木更新渐结果实 人脐 西 商 Re
          从一,从䇂。䇂,罪人蹙鼻感到忧苦(说文解字)
--------
面之刑具,与䇂同(郭沫若)
象凿形刀具,与䇂、丵同,“镌”之初文(詹鄞鑫[29]
  • 刺激、辛辣的味道,如五辛、辛臭
  • 艰困劳苦,如艰辛、辛劳
  • 内心苦痛,如辛酸、悲辛
草木果实成熟可收 人股
          人怀妊之象(说文解字)
--------
构形之义不明(汉语多功能字库)
象织布器具持织线之组件,“榺”之古文(林义光)
儋物之木,即扁担,“任”之初文(鲁实先)
  • 表示奸佞,如孔壬、壬人
  • 表示盛大,如壬林
草木过冬藏土下 人胫 羽 La
 
 
 
 
 
 
 
    水从四方流入地中之象(说文解字)
--------
构形之义不明(汉语多功能字库)
象鍨,一种类兵器,“戣”之初文(戴侗罗振玉
象一种丈量土地的工具,“揆”之古文(孔广居
草木闭藏蓄势待发 人足

天干与地支

编辑

天干用于纪时超出10即会重复,地支用于纪时超出12也会开始重复,用天干和地支组合纪时可以减少重复,从而避免混淆。中国古代采用了一种类似拉链干支组合,一边链齿是循环的天干,一边链齿是循环的地支,最终可以出现两者的最小公倍数即60个组合,所以出现一甲子=60年的说法。

天干是十进制,容易直观地计算;地支是十二进制,在记录时辰和月份方面具有优势;干支组合是六十进制,适合间隔较密(纪日)和不要混淆(纪年)的情形。中国古代灵活地使用天干、地支之干支组合来表达时辰,这样就出现了所谓的生辰八字

天干与阴阳五行、五方

编辑
 

天干的十个符号按其自身的含义可以与五行的五个符号和五方进行匹配。

  • 甲、乙为木、东方
  • 丙、丁为火、南方
  • 戊、己为土、中央
  • 庚、辛为金、西方
  • 壬、癸为水、北方

天干也有阴阳之分:

  • 甲、丙、戊、庚、壬,属阳。
  • 乙、丁、己、辛、癸,属阴。
天干 阴阳五行 年份除以10的余数 五方 二十四方 地支 生肖
公元前 公元后
7 4 ~ 75°
6 5 ~ 105°
5 6 ~ 165°
4 7 ~ 195°
3 8 辰、戌
2 9 丑、未
1 0 ~西 255°
0 1 ~西 285°
9 2 ~ 345°
8 3 ~ 15°

组合

编辑
 

天干有五个组合,而这种天干组合之后,会变化成另一种不同的五行,因此会产生不同的较应。除了化合之外天干还有互相冲克,故此亦会产生不同的效应。

  • 天干化合:甲己合化土 乙庚合化金 丙辛合化水 丁壬合化木 戊癸合化火
  • 天干相冲:甲庚相冲 乙辛相冲 丙壬相冲 丁癸相冲
  • 天干相克:甲乙木克戊己土 丙丁火克庚辛金 戊己土克壬癸水 庚辛金克甲乙木 壬癸水克丙丁火

用途

编辑

由于天干具有甲、乙、…、癸的固定顺序,所以可作为代号使用,类似于第一、第二、…、第十;用尽天干后,再使用12个地支。因为天干地支只有22个,所以罗马字母次序最后的“w”、“x”、“y”及“z”没有天干地支对应;遇到“w”、“x”、“y”及“z”,就分别用“物”、“天”、“地”及“人”。[30]另一方面,天干也能作为名目之用,仅视其代称,不代表其顺序。

  • 表示顺序尺度,代表先后关系:
    • 农历纪年中的干支组合
    • 用于表示优劣。例如台湾是国民小学国民中学高级中学学生成绩的等第,分为优(不是天干)、甲、乙、丙、丁等。
    • 化学中对一些相近有机物的中文名称经常使用天干来区别。如甲烷乙烷乙烯丙烷甲基乙醇等,通常表示的是该分子基团中C(原子)的数量。例如癸烷表示的就是有10个碳原子的烷分子。
    • 代表流水号,例如台湾部分学校以天干命名班级,如:甲班、乙班、丙班等。台湾铁路1950年代以前,座位号码的车别是以天干作区分,例如:甲车24号。
    • 用于顺序,例如某些学校试卷上的题目会用甲乙丙丁作顺序,比如:甲、把右侧英文字母填在...
  • 表示名目尺度,仅作为代称而不具先后关系
  • 在十九世纪中期,中国数学家李善兰用天干、地支、“物”、“天”、“地”及“人”把罗马字母翻译成中文,十天干分别代表“a”至“j”这10个小写字母;大写字母用代表小写字母的汉字加“口”字旁表示。

转换干支/公元纪年对照表

编辑
  • 公元纪年天干地支的是减去分别在以六十甲子:纪年以黄帝纪元后建立天干地支为开始,来自约公元前2997年+,循环以黄帝纪元格里历前2997年)即元年开始计算,其余月份安排等与农历相同。换算方法为格里历年份+2997为干支年份,如2024年,则为干支2024+2997=5021年。起即由为六十甲子十天干十二地支纪年法计算机方法。
黄帝纪元年号 1年 2年 3年 4年 5年 6年 7年 8年 9年 10年
公元元年纪年法 前2996年 前2995年 前2994年 前2993年 前2992年 前2991年 前2990年 前2989年 前2988年 前2987年
干支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黄帝纪元年号 11年 12年 13年 14年 15年 16年 17年 18年 19年 20年
公元元年纪年法 前2986年 前2985年 前2984年 前2983年 前2982年 前2981年 前2980年 前2979年 前2978年 前2977年
干支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黄帝纪元年号 21年 22年 23年 24年 25年 26年 27年 28年 29年 30年
公元元年纪年法 前2976年 前2975年 前2974年 前2973年 前2972年 前2971年 前2970年 前2969年 前2968年 前2967年
干支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黄帝纪元年号 31年 32年 33年 34年 35年 36年 37年 38年 39年 40年
公元元年纪年法 前2966年 前2965年 前2964年 前2963年 前2962年 前2961年 前2960年 前2959年 前2958年 前2957年
干支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黄帝纪元年号 41年 42年 43年 44年 45年 46年 47年 48年 49年 50年
公元元年纪年法 前2956年 前2955年 前2954年 前2953年 前2952年 前2951年 前2950年 前2949年 前2948年 前2947年
干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黄帝纪元年号 51年 52年 53年 54年 55年 56年 57年 58年 59年 60年
公元元年纪年法 前2946年 前2945年 前2944年 前2943年 前2942年 前2941年 前2940年 前2939年 前2938年 前2937年
干支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各语言中的天干

编辑
天干 中古
汉语
华语 吴语[31] 福州话
[32][33]
粤语[34] 客语[35] 闽南语[36] 日语 韩语 越语 壮语 蒙语 满语 藏语
注音
汉拼
苏州 上海 马祖拼音
(平话字)
四县
海陆
拼音 注音 音读 训读
/kˠa/ ㄐㄧㄚˇ
jiǎ
ciaeh43
kaeh43
ciah4
kah4
khah4
kák
(gák)
gaap3 gabˋ
gab
kah
kap
ㄍㄚ
ㄍㄚ
コウ
(kou)
きのえ
(kinoe)
木の兄

(gap)
giáp gyap 呼和
хөх
(青)
ᠨᡳᠣᠸᠠᠩᡤᡳᠶᠠᠨ
niowanggiyan
ཤིང་པོ shing pho
/ʔˠ/ ㄧˇ
ih43 ih4 éik
(ék)
jyut6
jyut3
iedˋ
rhad
it オツ
(otsu)
きのと
(kinoto)
木の弟

(eul)
ất iet 呼和格钦
хөхөгчин
(次青)
ᠨᡳᠣᡥᠣᠨ
niohon
ཤིང་མོ shing mo
/pˠiæŋX/ ㄅㄧㄥˇ
bǐng
pin51 pin2 pīng
(bīng)
bing2 biangˋ
biangˊ
piánn
píng
ㄅㄧㆩˋ
ㄅㄧㄥˋ
ヘイ
(hei)
ひのえ
(hinoe)
火の兄

(byeong)
bính bingj 乌兰
улаан
(红)
ᡶᡠᠯᡤᡳᠶᠠᠨ
fulgiyan
མེ་ཕོ me pho
/t/ ㄉㄧㄥ
dīng
tin44 tin1 ting
(dĭng)
ding1 denˊ
denˋ
ting ㄉㄧㄥ テイ
(tei)
ひのと
(hinoto)
火の弟

(jeong)
đinh ding 乌拉格钦
улаагчин
(次红)
ᡶᡠᠯᠠᡥᡡᠨ
fulahvn
མེ་མོ me mo
/məuH/ ㄨˋ
vu231 vu3 muô
(muô)
mou6 vu
vu+
bōo ㆠㆦ˫
(bo)
つちのえ
(tsuchinoe)
土の兄

(mu)
mậu fouh 希拉
шар
(黄)
ᠰᡠᠸᠠᠶᠠᠨ
suwayan
ས་ཕོ sa pho
/kɨX/ ㄐㄧˇ
ci51 ci2
(gī)
gei2 giˋ
giˊ

ㄍㄧ˫
ㄍㄧˋ

(ki)
つちのと
(tsuchinoto)
土の弟

(gi)
kỷ geij 希拉格钦
шарагчин
(次黄)
ᠰᠣᡥᠣᠨ
sohon
ས་མོ sa mo
/kˠæŋ/ ㄍㄥ
gēng
kan44 kan1 keing
(gĕng)
gang1 gangˊ
gangˋ
kenn
kinn
king
ㄍㆥ
ㄍㆪ
ㄍㄧㄥ
コウ
(kou)
かのえ
(kanoe)
金の兄

(gyeong)
canh geng 察干
цагаан
(白)
ᡧᠠᠩᡤᡳᠶᠠᠨ
xanggiyan
ལྕགས་ཕོ lcags pho
/siɪn/ ㄒㄧㄣ
xīn
sin44 sin1 sing
(sĭng)
san1 xinˊ
sinˋ
sin ㄒㄧㄣ シン
(shin)
かのと
(kanoto)
金の弟

(sin)
tân sin 察嘎格钦
цагаагчин
(次白)
ᡧᠠᡥᡡᠨ
xahvn
ལྕགས་མོ lcags mo
/ȵiɪm/ ㄖㄣˊ
rén
nyin223
zen223
nyin1 ìng
(ìng)
jam4 ngimˇ
ngim
jîm
lîm
ㆢㄧㆬˊ
ㄌㄧㆬˊ
ジン
(jin)
みずのえ
(mizunoe)
水の兄

(im)
nhâm nyaemz 哈喇
хар
(黑)
ᠰᠠᡥᠠᠯᡳᠶᠠᠨ
sahaliyan
ཆུ་པོ chu pho
/kiuɪX/ ㄍㄨㄟˇ
guǐ
kue51 kue2 kuǐ
(gŭi)
gwai3 gui
guiˇ
kuí ㄍㄨㄧˋ
(ki)
みずのと
(mizunoto)
水の弟

(gye)
quý gveiq 哈喇格钦
харагчин
(次黑)
ᠰᠠᡥᠠᡥᡡᠨ
sahahvn
ཆུ་མོ chu mo

注:中古汉语的字母标音基于中古汉语现有拟音上制定的拼音,词尾x,h为音调,分别对应上声去声

注释

编辑
  1. ^ “干”,拼音gān注音ㄍㄢ粤拼gon1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张秉权. 甲骨文中所見的「數」 (PDF). 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 1975, 3 [2023-02-0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01-27). 
  2. ^ 曹旅宁. 里耶秦簡甲子考. [2023-0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6). 令教以甲子、算、马、大杂 
  3. ^ 3.0 3.1 春秋左传》:“辰在子、卯,谓之疾日……天有十日,人有十等……明夷,日也,日之数十,故有十时,亦当十位”。
    国语·楚语》:“是以先王之祀也,以一纯、二精、三牲、四时、五色、六律、七事、八种、九祭、十日、十二辰以致之”。韦昭注:“十日甲至癸也,十二辰子至亥也,择其吉日令辰以致神”。
    仪礼》:“少牢馈食之礼,日用丁、己”。
    周礼 ·秋官》:“硩蔟氏:掌覆夭鸟之巢。以方书十日之号、十有二辰之号、十有二月之号、十有二岁之号、二十有八星之号,县(悬)其巢上,则去之”。郑玄注:“方,版也。日,谓从甲至癸。辰,谓从子至亥。月,谓从娵至荼。岁,谓从摄提格至赤奋若。星,谓从角至轸。夭鸟见此五者而去,其详未闻”。
    周礼 ·春官》:“冯相氏: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有八星位,辨其叙事,以会天位”。贾公彦疏:“云十有二岁者,岁,谓太岁左行于地,行有十二辰,一岁移一辰者也。云十有二月者,谓斗柄月建一辰,十二月而周,故云十有二月。云十有二辰者,谓子丑寅卯之等十有二辰也。云十日者,谓甲、乙、丙、丁之等也。云二十八星者,东方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斗、牛之等,为二十八星也。若指星体而言,谓之星。日月会于其星,即名宿,亦名辰,亦名次,亦名房。……岁星为阳,右行于天,一岁移一辰……以此而计之,十二岁一小周,谓一年移一辰故也。……以岁星为阳,人之所见。大岁为阴,人所不睹。既岁星与大岁,虽右行左行不同,要行度不异,故举岁星以表大岁”。
    周礼·春官》:“占梦:掌其岁时,观天地之会”。郑玄注:“天地之会,建、厌所处之日辰”。贾公彦疏:“建谓斗柄所建,谓之阳建,故左还于天;厌谓日前一次,谓之阴建,故右还于天。故《堪舆》天老曰:‘假令正月阳建于寅,阴建在戌’。日辰者,日据幹,辰据支”。
    陈睿宏. 北京大學竹簡《揕輿》值日本色之重要內涵 (PDF). 台大中文学报. 2016 [2023-02-0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01-24). 竹简《揕舆》:‘日、辰、星若皆不吉,其期七日;若半吉,其期三月;若皆吉,其期卒岁’。……“日”即指十干, “辰”为十二支,“星”为二十八星宿 
    淮南子·天文训》:“月从左行十二辰……音自倍而为日,律自倍而为辰,故日十而辰十二。……太阴所居,日为德,辰为刑……数从甲子始,子母相求,所合之处为合,十日十二辰,周六十日,凡八合(八会:正月会甲戌、二月会乙酉、五月会丙午、六月会丁巳、七月会庚辰、八月会辛卯、十一月会壬子、十二月会亥癸)”。
    太玄经·太玄数》:“声生于日,律生于辰。声以情质,律以和声,声律相恊,而八音生”。
    汉书·律历志》:“六律六吕,而十二辰立矣。五声清浊,而十日行矣。传曰“天六地五”,数之常也。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夫五六者,天地之中合,而民所受以生也。故日有六甲(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辰有五子(甲子、丙子、戊子、庚子、壬子),十一而天地之道毕,言终而复始”。
    论衡·诘术》:“日十而辰十二,日辰相配,故甲与子连”。
  4. ^ 4.0 4.1 事物纪原》:“《世本》曰大挠造甲子。《吕氏春秋》曰黄帝师大挠。《黄帝内传》曰帝既斩蚩尤命大挠造甲子正时。《月令章句》曰大挠探五行之情占斗刚所建于是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支支干相配以成六旬”。
    广雅·释天》:“甲乙为干,干者日之神也;寅卯为枝,枝月之灵也”。
  5. ^ 5.0 5.1 吕氏春秋》:“大桡作甲子,黔如作虏首,容成作历,羲和作占日,尚仪作占月,后益作占岁,胡曹作衣,夷羿作弓,祝融作市,仪狄作酒,高元作室,虞姁作舟,伯益作井,赤冀作臼,乘雅作驾,寒衰作御,王冰作服牛,史皇作图,巫彭作医,巫咸作筮,此二十官者,圣人之所以治天下也。圣王不能二十官之事,然而使二十官尽其巧、毕其能,圣王在上故也。”
  6. ^ 《辩正论》小注:“六艺论云黄帝佐官有七人:苍颉造书字,大挠造甲子,隶首造算数,容成造历日,岐伯造医方,鬼谀区造占候,奚仲造车作律管,兴𫮃坛礼也”。
  7. ^ 重编国语辞典》:“古人有所谓十二辰的概念,即把黄道附近一周天的十二等分由东向西配以子、丑、寅、卯等十二支。……古时以北斗星的运转计算月令,斗柄所指之辰谓之斗建。如正月指寅,为建寅之月,二月指卯,为建卯之月”。
    逸周书·周月解》:“惟一月,既南至(冬至所在月为子月,周朝以子月建正),昏(黄昏)见,日短极,基践长(“基”、“期”通假,践长即履长,履是用仪器、算术考测天象,即天文推步之意,如“履端于始”。于冬至期间,所测得的日影最长。),微阳动于黄泉,阴降惨于万物。是月,斗柄建子,始昏北指,阳气亏,草木萌荡,日月俱起于牵牛之初,右回而行,月周天进一次而与日合宿,日行月一次而周天,历舍于十有二辰,终则复始,是谓日月权舆”。
  8. ^ 《后汉书·律历志 》:“古之人论也,曰“物生而后有象,象而后有滋,滋而后有数”。然则天地初形,人物既著,则筭数之事生矣。记称大桡作甲子,吕氏春秋曰:“黄帝师大桡 。”博物记曰:“容成氏造历,黄帝臣也。”月令章句:“ 大桡探五行之情,占斗纲所建,于是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枝,枝干相配,以成六旬。”隶首作数。博物记曰:“隶首,黄帝之臣。”一说,隶首,善筭者也。二者既立,以比日表表即晷景。以管万事。夫一、十、百、千、万,所同用也;,其别用也。故体有长短,检以度;物有多少,受以量;量有轻重,平以权衡;声有清浊,协以律吕;三光运行,纪以历数:然后幽隐之情,精微之变,可得而综也”。
  9. ^ 《宋书·律历志》:“历所以拟天行而序七耀,纪万国而授人时。黄帝使大挠造六甲,容成制历象,羲和占日,常仪占月。”
  10. ^ 《晋书·律历志》:“轩辕纪三纲而阐书契,乃使羲和占日,常仪占月,臾区占星气,伶伦造律吕,大挠造甲子,隶首作算数。容成综斯六术,考定气象,建五行,察发敛,起消息,正闰余,述而著焉,谓之《调历》。”
  11. ^ 云笈七签》引《轩辕黄帝传》;“于是大挠能探五行之情,占北斗衡所指,乃作甲乙十干以立日,立子丑十二辰以明月,以鸟兽配为十二辰。属之以成六旬,谓造甲子也。黄帝观伏羲三画成卦。八卦合成二十四气,即作纪历以定年也。帝敬大挠,因以为师。因每方配三辰,立孟、仲、季,自是有阴阳之法焉”。
  12. ^ 《资治通鉴外纪》:“帝受河图,见日月星辰之象,始有星官之书。其师大挠探五行之情,占斗刚所建,始作甲子。甲乙谓之干,子丑谓之枝,枝干相配以名日。命容成造厯,隶首作数。伶伦自大夏之西、阮隃之阴,取竹于嶰谿之谷,以生空窍。厚钧者断两节闲长三寸九分而吹之,以为黄锺之宫。制十二筒以聴凤凰之鸣,而别十二律。其雄鸣为六,雌鸣亦六,以比黄锺之宫生六律、六吕,候气之应。以立宫商之声治阴阳之气节,四时之度推,律厯之数起消息正闰余,作五声以正五锺五官以正人位”。
  13. ^ 《春秋命历序》:“天地开辟,万物浑浑,无知无识。阴阳所凭,天体始于北极之野,地形起于昆仑之虚,日月五纬俱起牵牛。四万五千年,日月五纬一轮转。天皇出焉,号曰防五,兄弟十三人继相治。乘风雨,夹日月以行。定天之象,法地之仪,作干支以定日月度,共治一万八千岁。天皇被迹在柱州昆仑山下”
  14. ^ 干支紀年法.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2023-0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23). 
  15. ^ 甲子表——輯古數學系列. 中国考古网. [2023-0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5). 
  16. ^ 甲骨文—天干地支表. [2023-0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23). 
  17. ^ 17.0 17.1 《中国历史之谜》. 天干地支的發明者. [2023-0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5). 
  18. ^ 吴宇虹. 巴比倫天文學的黃道十二宮和中華天文學的十二辰之各自起源. 世界历史. 2009 [2023-0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24). 
  19. ^ 汉语多功能字库. . [2023-0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26). 
  20. ^ 释名》:“甲,孚也,万物解孚甲而生也。乙,轧也,自抽轧而出也。丙,炳也。物生炳然,皆著见也。丁,壮也,物体皆丁壮也。戊,茂也,物皆茂盛也。己,纪也。皆有定形,可纪识也。庚,犹更也;庚,坚强貌也。辛,新也,物初新者皆收成也。壬,妊也。阴阳交,物怀妊也。至子而萌也。癸,揆也。揆度而生,乃出之也。”
    《礼记月令》郑玄注:“乙之言轧也,日之行春,东从青道发生万物,月为之佐,时万物皆解孚,甲自抽轧而出,因以为日名焉。乙不为月名者,君统臣功也。丙之言炳也,日之行夏南从赤道长育万物,月为之佐,时万物皆炳然著见而彊大,又因以为日名焉。戊之言茂也,己之言起也,日之行四时之间,从黄道月为之佐,至此万物皆枝叶茂盛,其含秀者抑屈而起,故因以为日名焉。庚之言更也,辛之言新也,日之行秋,西从白道,成熟万物,月为之佐,万物皆肃然改更,秀实新成,又因以为日名焉。壬之言任也,癸之言揆也,日之行冬北,从黑道闭藏万物,月为之佐时,万物怀任于下,揆然萌芽,又因以为日名焉。”
    《史记》:“其于十母为甲乙。甲者,言万物剖符甲而出也;乙者,言万物生轧轧也。其于十母为丙丁。丙者,言阳道着明,故曰丙;丁者,言万物之丁壮也,故曰丁。其于十母为庚辛。庚者,言阴气庚万物,故曰庚;辛者,言万物之辛生,故曰辛。其于十母为壬癸。壬之为言任也,言阳气任养万物于下也。癸之为言揆也,言万物可揆度,故曰癸”。
    《汉书》:“出甲于甲,奋轧于乙,明炳于丙,大盛于丁,丰楙于戊,理纪于己,敛更于庚,悉新于辛,怀任于壬,陈揆于癸。”
    《白虎通德论》:“其日甲乙者,万物孚甲也;乙者,物蕃屈有节欲出。其日丙丁者,其物炳明丁者,强也。其日庚辛,庚者,物更也;辛者,阴始成。其日壬癸,壬者,阴始任;癸者,揆揆度。可揆度也。其日戊己,戊者,茂也;己抑屈起”。
    《五行大义》:“《诗纬推度灾》云甲,者押也。春则开也,冬则阖也。乙者,轧也。春时万物皆解,孚甲自抽轧而出也。丙者,柄也。物之生长,各执其柄。丁者,亭也。亭,犹止也。物之生长,将应止也。戊者,贸也。生长既极,极则应贸易前体也。己者,纪也。物既始成,有条纪也。庚者,更也。辛者,新也。谓万物成代,改更复新也。壬者,任也。癸者,揆也。阴任于阳,揆然萌牙于物也”。
  21. ^ 《说文解字》:“一曰人头宐为甲,甲象人头。乙承甲,象人颈。 丙承乙,象人肩。 丁承丙,象人心。 戊承丁,象人肋。 己承戊,象人腹。 庚承己,象人脐。 辛承庚,象人股。壬承辛,象人胫。癸承壬,象人足”。
  22. ^ 香港中文大学人文电算研究中心. 漢語多功能字庫. [2023-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08). 
  23. ^ 中华文化总会. 中華語文知識庫漢字源流. [2023-0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7). 
  24. ^ 小學堂字形演變 - 中央研究院. [2023-0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11). 
  25. ^ 25.0 25.1 王安硕. 楊樹達文字訓詁商榷. 东海中文学报. [2023-0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11). 
  26. ^ 葛亮. 古文字“丙”與古器物“房”. [2023-0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6). 
  27. ^ 王宁. 由甲骨文“戊”字說古器物“鈇”. 2010 [2023-0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11). 
  28. ^ 鲁实先. 文字析義注. 上冊. [2023-0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12). 
  29. ^ 季旭升. 试论《说文》“丵”字的来源. 汉字汉语研究. 2019, 2 (6) [2023-0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11). 
  30. ^ [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李善兰:改变近代中国的科学家第147及148页)
  31. ^ 吳音小字典·吳語小詞典. [2023-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0-01). 
  32. ^ 平話字表 (閩東語‣福州話). [2023-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5). (天干的马祖拼音是先在“平话字表”中找到同音字,再用同音字查询“马祖闽东语本字检索系统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3. ^ Tiĕng-găng - Wikipedia. [2023-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26). 
  34. ^ 漢語多功能字庫Multi-function Chinese Character Database. [2023-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08). 
  35. ^ 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2023-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7). 
  36. ^ 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2023-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7).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