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佗

南越国开国君主
(重定向自南越武王

赵佗(前240年或前241年—前137年),恒山郡真定县(今河北省正定县)人,秦朝南海龙川[1]南越国创建者,是南越国第一代皇帝。前204年,赵佗建立南越国。南越国的建立年代,无史籍直接记载,现代的研究文献均以《史记》的相关记载推算而得:一说是前204年[2],一说是前203年[3],一说是前207年[4]在位至前137年,自称“南越武帝”。

南越武帝
南越国第1代帝王
在位期间:前203年-前137年
继任:南越文帝
姓名赵佗
出生不详
逝世前137年
谥号武王
尊号南越王→南越武帝→南越王

生平

编辑

平定岭南

编辑

赵佗生年不详。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开始着手前进岭南百越之地。公元前215年[5],经过六年的准备,秦始皇派遣蒙恬进攻匈奴,派屠睢为主将、赵佗为副将,率领50万军力入侵岭南,同年即占领广东地区[6]。然而屠睢在广西地区战死,屠睢战死后,秦始皇重新任命任嚣为主将,并和赵佗一起率领大军。经过四年努力,秦于前214年攻取岭南全境。

 
赵佗在龙川任县令时所开掘的水井,称为越王井

秦始皇接着在岭南设立了南海郡桂林郡象郡三郡;任嚣被委任为南海郡尉。南海郡下设博罗龙川番禺揭阳四县。其中,龙川地理位置和军事价值都极其重要,故赵佗被委任为龙川县令。赵佗到龙川(今龙川县佗城镇)上任后,采取和辑百越的族群政策,并上书秦始皇,要求从中原迁居50万的居民至南越,加强中原、南越两地的民众融合。

南越称王

编辑

秦始皇死后,赵高李斯发动了沙丘之变谋杀了皇长子扶苏,矫诏由秦二世继位。由于严刑峻法、滥用民力,前209年两名小军官陈胜吴广发动了大泽之变,引爆了一连串的秦末民变六国的后人与遗老们争相起兵,中原陷入一片混乱。前208年[7],南海郡尉任嚣病重。临死前,把时任龙川县令的赵佗召来,向他阐述可依靠南海郡傍山靠海、有险可据的地形来建立国家,以抵抗中原各起义军队的侵犯;并当即向赵佗颁布任命文书,让赵佗代行南海郡尉的职务。不久,任嚣病亡;赵佗即向南岭各关口的军队传达据险防守的指令,防止中原的起义军队进犯,并乘机杀了秦朝安置在南海郡的官吏们,换上自己的亲信。前206年秦朝灭亡,项羽杀死秦王子婴,开始与刘邦的“楚汉相争”,赵佗起兵兼并桂林郡和象郡(雒越[8],于公元前204年在岭南地区建立南越国,自称“南越武王”;疆土北起五岭(今广东北部、广西北部和江西南部一带),西至夜郎(今广西,云南的大部),南抵南海(今越南的中部和北部、海南岛),东至闽越(今福建南部),都城在番禺(今广州市)。

臣服汉朝

编辑

公元前202年春,岭北经过多年征战,刘邦建立西汉政权,并平定江东包括项羽在内的其余军事势力,刘邦将秦朝的南海、桂林、象三郡封给长沙王吴芮[9] 公元前196年夏,刘邦派遣大夫陆贾出使南越,劝赵佗归汉。在陆贾劝说下,赵佗接受汉高祖赐给的南越王印绶,应允与汉“剖符通使,和集百越”,不为边患,臣服汉朝,成为汉朝的一个藩属国,刘邦也承认南海、桂林、象三郡是属于赵佗的[10],此后,南越国和汉朝互派使者,互相通市,赵佗与汉朝处于友好状态。

一度称帝

编辑
 
河源火车站前的赵佗塑像

公元前181年秋[11]。刘邦去世后,吕后临朝,发布禁止和南越交界的地区对南越出售铁器和其它物品的禁令。赵佗觉得吕后可能会通过长沙国(汉朝内部的一个诸侯,位于南越国北部,现湖南省境内)来吞并他。于是赵佗自称“南越皇帝”,发兵攻打长沙国,并在攻占长沙国的边境数县后撤回。吕后也派遣大将隆虑侯周灶去攻打赵佗。但由于中原的士兵不适应南越一带炎热和潮湿的气候,纷纷得病,连南岭都没有越过。一年后,吕后崩,汉朝的军队停止了进攻计划。公元前180年,赵佗因抗击汉朝成功而声威大振,乘机对东边的闽越国用经济手段施加影响,而对西边的西瓯雒越等部落(即瓯雒国故地)加强控制,不断巩固和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东西万余里、兵甲百余万”,同时自封南越武帝并中止藩属于汉朝的关系[12]

再度归汉称王

编辑
 
竖立在河北正定县南城门(长乐门)的赵佗铜像

前179年,汉文帝刘恒即位,派人重修赵佗先人的墓地、设置守墓人,每年按时祭祀,并赏赐赵佗的堂兄弟们官职和财物。接着汉文帝在丞相陈平的推荐下,任命曾多次出使南越的陆贾为太中大夫,令其再次出使南越,说服赵佗归汉。陆贾到南越后,向赵佗晓以利害,重申“和集百越”政策,建议互弃前隙,恢复通使。赵佗被再次说服,上书自称南方蛮夷大长,去除帝号、藩属于汉朝,对汉朝自称“南越王”。表示“恩奉明诏,长为藩臣,复修职贡”。一直到汉景帝时代,赵佗都向汉朝称臣,每年在春秋两季派人到长安觐见汉朝皇帝,守约不移。但是在南越国内,赵佗仍然使用皇帝的名号。汉武帝建元四年(前137年)南越王赵佗去世,年逾百岁,葬于番禺(今广州)。赵佗死后,其后代续任了4代南越王至前112年冬季[13],南越国被汉朝所灭。

历史影响

编辑

赵佗从前219年作为秦始皇攻打南越的50万大军的副帅,一直到汉武帝刘彻建元四年(公元前137年)去世,一共统理岭南81年。其间由于他一直实行和辑百越的政策,促进中原人南越人的融合,并把中原文化带到南越,促成南越地区(岭南)的发展。

评价

编辑
  • 越南史学家黎文休:“赵武帝能开拓我越,而自帝其国,与汉抗衡,书称老夫,为我越倡始帝王之基业,其功可谓大矣。后之帝越者能法赵武,固安封圻,设立军国,交邻有道,守位以仁,则长保境土,北人不得复恣睢也。”[14]

故地

编辑
  • 河北省石家庄市:石家庄市下辖的正定县是赵佗的出生地。秦朝时,名为恒山郡真定县。石家庄市新华区下辖的赵陵铺路街道,有西汉汉文帝为安抚赵佗而修的赵佗先人墓,现还存有坟冢,该镇也因此而得名。
  • 广东省龙川县:秦朝时,为南海郡龙川县。赵佗平定岭南后,做了6年龙川县令。原县治所在地,为纪念赵佗而命名为佗城镇
  • 广东省广州市:秦朝时,为南海郡番禺县,是南海郡郡治所在地。赵佗做了4年南海郡郡尉。秦灭亡之后,赵佗以番禺为都城,创立了南越国。他的墓葬据说在越秀山下,但仍然未能确定[15][16]

影视形象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司马迁. 史記-南越列傳. 前91年 [2010-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5) (中文(台湾)). 
  2. ^ 参见《南越国史》,张荣芳 黄淼章著,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 ^ 参见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网站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4. ^ 根据大越史记全书赵朝纪
  5. ^ 胡守为:《岭南古史》,页25。秦军发动攻取岭南战争的时间,学界说法不一。一说为前219年
  6. ^ 《淮南子·人闲训》使尉屠睢发卒五十万,为五军,一军塞镡城之岭,一军守九疑之塞,一军处番禺之都,一军守南野之界,一军结馀干之水。
  7. ^ 《大越史记全书·外纪卷之一·蜀纪》将任嚣之死系于秦二世胡亥二年,即前208年。
  8. ^ 《南越志》:“交趾之地,最为膏腴。旧有君长曰雄王,其佐曰雄侯。后蜀王将兵三万讨雄王,灭之。蜀以其子为安阳王,治交趾。其国地,在今平道县东。其城九重,周九里,士庶蕃阜。尉佗在番禺,遣兵攻之。王有神弩,一发杀越军万人,赵佗乃与之和,仍以其子始为质。安阳王以媚珠妻之,子始得弩毁之。越兵至,乃杀安阳王,兼其地。”
  9. ^ 《汉书卷一下.高帝纪第一下》五年春正月,诏曰:“故衡山王吴芮与子二人、兄子一人,从百粤之兵,以佐诸侯,诛暴秦,有大功,诸侯立以为王。项羽侵夺之地,谓之番君。其以长沙、豫章、象郡、桂林、南海立番君芮为长沙王。”
  10. ^ 《汉书卷一下.高帝纪第一下》十一年五月,诏曰:“粤人之俗,好相攻击,前时秦徙中县之民南方三郡,使与百粤杂处。会天下诛秦,南海尉它居南方长治之,甚有文理,中县人以故不耗减,粤人相攻击之俗益止,俱赖其力。今立它为南粤王。”使陆贾即授玺绶。它稽首称臣。
  11. ^ 《汉书卷三.高后吕氏纪第三》:“七年秋九月,南越侵盗长沙,遣隆虑侯灶将兵击之。”
  12. ^ 《史记·卷一百一十三·南越列传·第五十三》佗因此以兵威边,财物赂遗闽越;西瓯骆役属焉,东西万馀里。迺乘黄屋左纛,称制,与中国(汉朝)侔。
  13. ^ 《汉书卷六.武帝纪第六》载为“元鼎六年冬十月,行东,将幸缑氏,至左邑桐乡,闻南越破,以为闻喜县。”南越国亡于元鼎六年冬十月,换算成公元纪年应为前111年,但由于汉朝以十月为岁首,冬为一年开始,依《新编中国三千年历日检索表》,元鼎六年冬十月是儒略历公元前112年11月14日—12月13日。
  14. ^ 《大越史记全书》:黎文休曰:辽东微箕子不能成衣冠之俗,吴会非泰伯不能跻王霸之强。大舜,东夷人也,为五帝之英主。文王,西夷人也,为三代之贤君。则知善为国者,不限地之广狭,人之华夷,惟德是视也。赵武帝能开拓我越,而自帝其国,与汉抗衡,书称老夫,为我越倡始帝王之基业,其功可谓大矣。后之帝越者能法赵武,固安封圻,设立军国,交邻有道,守位以仁,则长保境土,北人不得复恣睢也。
  15. ^ 赵佗墓深藏越秀山下?. 广州日报. 2018-07-27 [2024-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28). 
  16. ^ 郑熊《番禺杂志》载,“赵佗疑冢在县东北二百步,相传佗死营墓数处,及葬,丧车从四门出,故不知墓之所在。”

延伸阅读

编辑

[]

 史记/卷113》,出自司马迁史记
 维基共享资源阅览影像

参考文献

编辑

参阅

编辑
赵佗
南越国王室
出生于:前240年逝世于:前137年

原因:南越国建立
南越国君主
前203年-前137年
继任:
赵眜
南越文帝
前任:
安阳王
瓯貉国王
越南统治者[锚点失效]
前207年-前137年
继任:
赵眜
南越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