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 (唐朝)

(重定向自文明 (唐睿宗)

文明(684年2月27日—10月18日),是唐睿宗李旦第一次在位时所使用的第一个年号[3],使用时间共计8个月不到。由于该年号使用期间皇太后武则天临朝称制,掌握实际大权,所以有些史书把它作为武则天的年号[4],不过大部分史书还是把它作为唐睿宗的年号[5]。该年号才使用8个月不到(即文明元年九月初五公元684年10月18日),武则天便以自己的名义发下敕令改元光宅,并改革官制、旗帜、服色等,“文明”年号随之废止。

文明
684年
二月初七(2月27日)—九月初五(10月18日)
政权 大唐
君主 唐睿宗
则天皇太后[1]
历时 8个月[2]
文明唐朝唐睿宗李旦时期的位置。

“文明”年号的废止和“光宅”年号的建立,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武则天时代正式开始了[6]

建年号

编辑
 
大唐第一位皇太后、亦是中国空前绝后的女皇帝——武则天

嗣圣元年二月初六戊午日(公元684年2月26日),皇太后武氏(即武则天[7])废唐中宗李哲[8]为庐陵王。第二天,即嗣圣元年二月初七己未日(公元684年2月27日),太后下令立小儿子、豫王兼洛州(治所在今河南省洛阳市李旦皇帝[9],是为唐睿宗。大小政事取决于太后,让睿宗在别殿居住,不得干预朝政。同一天[10]大赦天下,改元文明

大事记

编辑

告密之风起

编辑

唐睿宗即位的当天(公元684年2月27日),有参与前一天废黜唐中宗飞骑[11]十多人在坊曲聚会饮酒。正饮间,其中一人说:“早知道没有什么功劳赏赐,还不如侍奉庐陵王(即废帝唐中宗)。”[12]另外一人听到后离开座位,直奔东都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皇宫(即洛阳宫)的北宫门——玄武门的羽林军驻屯地向上司告发他们。饮酒的军士还未散去,全部被前来的羽林军士兵捕获,关入羽林军的监狱。结果,说话的人被斩首,其余的人因知道谋反而不告发,被判处绞刑,告发的那个人被授予五品官。告密之风自此兴起[13]

肃清废帝势力

编辑

睿宗即位的第二天,即文明元年二月初八庚申日(684年2月28日),武太后把废帝李哲的长子、皇太孙[14]李重照废为庶人,这么做是为了断绝臣民们对废帝一家的希望。

同一天,太后命令西京副留守刘仁轨专门主管西京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的留守[15]事务,以接替被解职的前西京留守、废帝庐陵王次子李重福。太后写信给刘仁轨,信中说:“从前汉朝的刘邦关中的事情委托给萧何,现在我委托你也是同样的用意。” [16]刘仁轨上疏太后,以年老体衰、不能胜任留守之职而推辞,并乘机陈述汉朝吕后惹祸败亡的事实,以申明对太后的劝诫之意。太后派她的侄儿、秘书监武承嗣带去用太后的玺印密封的文书抚慰并告诉他:“如今皇帝因守丧不说话,我暂时代他亲政;有劳你从远方带来对我的劝诫,又以年老体衰推辞职务。你又说‘吕氏为后代所讥笑,吕禄吕产在汉朝造成祸害’,引用的比喻很深刻,使我感到惭愧和安慰交加。刘公你的忠贞的节操,始终不变,刚直的作风,古今很少有人能比得上。初始时听到你的话,不能不感到迷惑不解,但冷静思考,实在可作借鉴。况且刘公你是先朝德高望重的老臣,为天下人所瞻仰,希望以匡复正义、解救苍生为怀,不要以年老之由而推却。” [17]

太后还把废帝皇后韦氏的父亲、前豫州刺史韦玄贞流放钦州治所在今广西钦州市东北),完全肃清了废后娘家的势力。

同年四月廿二癸酉日(684年5月11日),太后下令把废帝庐陵王李哲赶出东都洛阳,迁到房州(治所在今湖北省房县),四月廿六丁丑日(5月15日),又把庐陵王迁到均州(治所在今湖北省丹江口市),软禁在以前唐太宗软禁濮王李泰的住宅中。至此,废帝势力完全被肃清。

正式临朝称制

编辑

文明元年二月十二甲子日(684年3月3日),皇太后武氏驾临东都洛阳宫的东便殿——武成殿,睿宗皇帝[18]率领亲王国公以下的大小官员正式给武氏加上“皇太后”的尊号二月十五丁卯日(3月5日),太后来到殿前的平台上,派侄儿、礼部尚书武承嗣正式册封李旦为皇帝。从此,太后常常驾临紫宸殿,坐在皇帝宝座上[19],座前垂挂淡紫色的帷帐,正式开始临朝称制,这也是她在高宗时期以皇后(后改称天后)身份垂帘听政的继续,但从幕后走到了台前,再也没有人可以制止她,她已经是事实上的女皇帝了。

二月廿五丁丑日(3月16日),太后任命太常卿检校[20]豫王府[21]长史王德真侍中中书侍郎、检校豫王府司马刘祎之同中书门下三品。这两人是睿宗皇帝即位前在王府的幕僚之长,这一次同升为宰相之列。

三月初五丁亥日(3月26日),太后改封杞王李上金为毕王,鄱阳王李素节为葛王。四月初十辛酉日(4月29日),太后又改封毕王李上金为泽王,授任苏州刺史治所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葛王李素节为许王,授任绛州刺史(治所在今山西省新绛县)。

杀废太子贤

编辑

文明元年二月初九辛酉日(684年2月29日),太后命令左金吾将军丘神𪟝前往巴州(治所在今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检查自己的第二子、原废太子庶人李贤的住宅(被称为“巴州公馆”)以防备意外,实际上是暗示丘神𪟝杀死他。

丘神𪟝到巴州后,把李贤幽禁于巴州公馆的别室(不是主室),并于二月廿七己卯日(3月18日)[22]逼他自杀,李贤死时年仅三十一岁(虚岁,按周岁计算则年仅30岁)。李贤死后太后便归罪于丘神𪟝。三月十六戊戌日(4月6日),太后率领百官在显福门举行哀悼祭奠之礼,并把丘神𪟝贬为叠州刺史(治所在今甘肃省迭部县)。第二天,即文明元年三月十七己亥日(684年4月7日),太后下诏追封李贤为雍王。丘神𪟝不久又回洛阳担任左金吾将军。

归葬天皇大帝

编辑

五月十五丙申日(6月3日),睿宗率领百官扶着大行皇帝李治的灵柩向西返回西京长安,太后则依旧镇守东都洛阳

五月(684年6月、7月之间),太后任命侄儿、礼部尚书武承嗣太常卿九卿之首)、同中书门下三品宰相之列)。

八月十一庚寅日(9月25日),大行皇帝李治正式下葬于乾陵,群臣上谥号天皇大帝庙号高宗

献瑞之风兴

编辑

武则天为高宗皇后时,大小祥瑞的出现就已经渐多,例如嘉禾、瑞木、庆云、白龙、石龟、芝草等。等到武则天为太后,废中宗、立睿宗后,有飞骑聚众饮酒、口出怨言,被人告密而被诛杀,不久就有人声称有庆云出现,于是百官上表向太后表示庆贺[23],以为是“天人合德,宗社降休”,上天示意让“紫宸[24]永固”,也就是说,群臣认为连上天也觉得太后杀得对,所以出现祥瑞以表嘉许。这是高宗驾崩、太后称制以后第一起献瑞事件,用天意来彰显太后肃清敌对势力的正确性,以巩固太后的权威。

当初,尚书左丞冯元常被高宗所信任。高宗晚年多病,各部门奏事时,常说:“身体不好,可先与冯元常商量再奏报给朕听。”冯元常曾经私下对高宗说:“中宫(指当时的天后武氏)威权太重,应该稍加抑制。”唐高宗虽然不能采纳,但认为他说得很对。及至天后成为太后而临朝称制时,各地争相报告吉兆祥瑞。高宗下葬之后不久,嵩阳县(今河南省登封市县令樊文进献一块祥瑞之,太后命在朝堂上向百官展示,冯元常不以为然,上奏道:“这种献石的行为涉及谄媚和欺诈,不可以欺骗天下人。”太后听了之后很扫兴,调冯元常出东都任陇州刺史(治所在今陕西省陇县)。

其他大事

编辑

文明元年秋天的七、八月是多事之秋,其间天灾人祸不断。

七月初九戊午日(8月24日),广州(治所在今广东省广州市都督路元睿昆仑人[25]杀死。路元睿昏暗懦弱,属下的幕僚恣意横行,有商船到达,他们就侵夺吞没商人的财物而不知休止。胡商告到路元睿处,他反要取枷锁,将人家治罪。胡商们愤怒,其中有几个昆仑人袖里藏剑直入办公之地,杀死路元睿和他身边的十余人而后扬长而去,没有人敢靠近。他们登船入海,追捕他们的人没有赶上。

路元睿被杀的同一个月,温州(治所在今浙江省温州市)发大水,冲走四千多户人家。

祸不单行,也就在这一个月,突厥(指东突厥灭亡后在其故地兴起的后东突厥可汗阿史那骨笃禄和谋臣元珍等侵扰朔州(治所在今山西省朔州市),太后命左威卫大将军程务挺率兵抵抗。

八月,彗星在天空西北方出现,彗尾长二丈余,过了三十三日才消失不见。这次出现的彗星就是著名的哈雷彗星,每76.1年“光临”地球一次,而684年正好是它的回归年,所以史书上的记载和科学计算完全吻合。这一年的哈雷彗星光顾地球的确切日期是10月2日,即文明元年八月十八日。但是古代中国人认为彗星出现不吉利,称之为“扫把星”。

八月廿七丙午日(10月11日),太后之侄、太常卿、同中书门下三品武承嗣在担任宰相三个月之后便被免职,依旧任原官礼部尚书

同月,括州(治所在今浙江省丽水市)发大水,冲走二千多户人家。

改元曰光宅

编辑

高宗下葬一个月后的文明元年九月初五甲寅日(684年10月18日),太后颁布《s:改元光宅赦文》,大赦天下改元光宅,“文明”年号随之废止。

出生

编辑
  • 高力士(684年生,可能生于使用年号“文明”期间,也可能生于嗣圣光宅年间)

逝世

编辑
  1. 文明元年二月初七己未日(684年2月27日):大唐飞骑十余人(一人被斩首,其余被处绞刑)。
  2. 文明元年二月廿七己卯日(684年3月18日):唐高宗武则天第三子、前废太子庶人李贤(被迫自杀)。
  3. 文明元年四月(684年5月):唐高祖最小的儿子、开府仪同三司梁州[26]都督滕王李元婴(病逝)。
  4. 文明元年七月初九戊午日(684年8月24日),广州都督路元睿及其身边十余人(被昆仑奴暗杀)。

纪年

编辑
文明 元年
公元 684年
干支 甲申

其他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正式的谥号是则天皇后,全称则天顺圣皇后,但嗣圣年间她的身份是皇太后,所以在此宜称她为则天皇太后,而且她去世以后,其子孙们也多称呼她为“则天皇太后”。
  2. ^ 农历计算,年号使用只要跨8个月就算8个月,实际使用8个月不到。
  3. ^ 唐睿宗第一次在位时共使用了文明、光宅、永昌、垂拱和载初五个年号,但后四个年号普遍被作为武则天的年号。
  4. ^ 唐会要》、《资治通鉴》等把“文明”作为武则天的年号。
  5. ^ 旧唐书》和《新唐书》没有明确把“文明”算在唐睿宗还是武则天名下,但其他大多数历史书籍都把“文明”作为唐睿宗的年号
  6. ^ 据《实事求是说帝王——武则天》,从光宅开始,虽然睿宗仍然在位,但一般将此后的年号归于武则天。
  7. ^ 武则天不是其本名,是其加上谥号中的则天二字而成,其原名不详,入宫后唐太宗赐她名,人称武媚娘,她在称帝前夕改名武曌,而史书中多根据古代女子不称名字的惯例称她为武氏
  8. ^ 据《唐会要·帝号上》:唐中宗原名李显仪凤二年十月初三改名李哲圣历元年九月十五复名
  9. ^ 睿宗此时未受册,直到改元文明的二月十五日(684年3月6日)才受册,正式成为皇帝。
  10. ^ 据《旧唐书》和《新唐书》,睿宗继位当天改元,而《资治通鉴》的记载有错误。
  11. ^ 飞骑是大唐皇帝最亲近的禁军兵种,隶属于左、右羽林军
  12. ^ 《资治通鉴》原话:“向知别无勋赏,不若奉庐陵。”
  13. ^ 《资治通鉴》将此事系于嗣圣年间,纪年有错误。
  14. ^ 李重照在祖父唐高宗在位时即被立为皇太孙,其父唐中宗即位后本应升为皇太子,但还来不及正式册封,中宗就被废了,所以之前虽然他的身份是皇帝的儿子,但称号仍然是皇太孙。
  15. ^ 武太后虽然长期在东都(实际上的首都洛阳,但名义上的首都仍然是西京长安,所以需要派留守管理。
  16. ^ 《资治通鉴》所载太后原话:“昔汉以关中之事委萧何,今托公亦犹是矣。”
  17. ^ 《资治通鉴》所载太后原话:“今以皇帝谅暗不言,眇身且代亲政;远劳劝戒,复辞衰疾。又云‘吕氏见嗤于后代,禄、产贻祸于汉朝’,引喻良深,愧慰交集。公忠贞之操,终始不渝,劲直之风,古今罕比。初闻此语,能不罔然;静而思之,是为龟镜。况公先朝旧德,遐迩具瞻,愿以匡救为怀,无以暮年致请。”
  18. ^ 当时还未正式受册皇帝
  19. ^ 事实上睿宗毫无实权,不得过问政事,也不可能像太后那样常常上朝
  20. ^ 检校,即代理
  21. ^ 即睿宗即位前所封的豫王的王府。
  22. ^ 《资治通鉴》将此事系于三月,有误,或者可能是三月李贤的噩耗才传到洛阳。
  23. ^ 李峤《为百寮贺庆云表》,收录在《全唐文》中。
  24. ^ 北极星,代指皇帝宝座,这里则泛指大唐的江山社稷。
  25. ^ 。“昆仑”是唐代对印度半岛南洋群岛的泛称,因当地人皮肤黝黑,昆仑有黑色之意,昆仑人意即黑人。而昆仑奴是对移居中国的昆仑人的通称。
  26. ^ 梁州治所在今陕西省汉中市
  27. ^ 新罗真德女王四年(650年),“是岁始行中国永徽年号”,此后一直到935年新罗亡国,都使用中国正统王朝的年号。

参看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 年号相关资料:
  1. 《中华五千年长历》,气象出版社出版,2002年9月第1版 ISBN 7-5029-3090-6
  2. 《中国历代年号考》,李崇智著,中华书局出版,2001年1月第2版,第100页 ISBN 710102512021
  3. 《中日朝三国历史纪年表》,徐红岚著,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出版,第150页 ISBN 7538276193
  4. 《中国历代帝王年号手册》,陈光着,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第225-226页 ISBN 7540210311
  5. 辞海缩影版·附录·中国历史纪年表》,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1999年1月第1版
  • 大事记相关资料:
  1. 旧唐书》,五代·刘昫等撰
  2. 新唐书》,北宋·欧阳修宋祁等撰
  3.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等撰
  • 其他相关资料:
  1. 《武则天传》,台湾·雷家骥著,人民出版社出版,2001年11月第1版 ISBN 7-01-003453-2
  2. 《武则天》,唐浩明著,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2005年8月第1版 ISBN 7-80635-999-1
  3. 《实事求是说帝王——女皇武则天》,吴江著,中国长安出版社出版,2007年1月第1版 ISBN 978-7-80175-550-6
  4. 《中国皇后传·唐高宗李治皇后——武则天》,史海阳著,中国人事出版社 ISBN 7-80139-000-8


前一年号:
嗣圣
唐朝年号
684年
下一年号:
光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