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越

(重定向自東越國

闽越,又称闽越国闽粤东越,是中国福建省历史上的一个国家,定都东冶(今福州市鼓楼区华大街道屏山),后东越王余善闽北建立王城(今武夷山市兴田镇城村[8]

闽越
前306年—前110年
闽越中门信印
中门信印
闽越的位置
闽越的位置
闽越疆域图 (信息以前192年为准,“拒汉六城”除外)
闽越疆域图
(信息以前192年为准,“拒汉六城”除外)
地位王国(前306年—前222年,前202年—前110年)
附庸国(前222年—前202年)
帝国(前111年—前110年)
首都东冶(冶)
城村汉城
26°09′00″N 119°17′00″E / 26.15000°N 119.28333°E / 26.15000; 119.28333
27°32′48″N 118°02′38″E / 27.54667°N 118.04389°E / 27.54667; 118.04389
常用语言闽越语上古汉语
族群
闽越人古闽人干越人于越人汉人[1][2]
宗教
巫觋宗教祖先崇拜山岳崇拜动物崇拜天帝崇拜
政府君主专制
君主 
• 前222年以前—前192年以前[3]
无诸闽越王 君长 → 闽越王)
• ?-前135年
(闽越王)
• 前135年—?
((越)繇王)
• 前135年—前110年
余善(王 东越王 武帝
• ?—前110年
居股(繇王)
历史时期上古时代
• 闽越建国
前306年
• 秦属闽中郡时期
前222年—前209年
• 无诸复立为闽越王
前202年
• 北伐东瓯,南征南越
前138年—前135年
• (越)繇王与东越王并立
前135年
前110年
人口
• 前110年估计
40万[4]
货币铜蚶壳币[5]四铢半两[6]五铢[7]
前身
继承
越国
西汉
今属于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民国
闽越
繁体字 閩越
简化字 闽越
英语名称
英语 Minyue

在中国战国时期越国主要势力被楚国所灭,于越人外迁至闽中地区,与当地的百越土著“闽人”融合为闽越人,建立闽越,存在的时间大致为前306年—前110年1月[9]。前202年之后的六、七十年之间,国力达到鼎盛,是当时中国东南方势力最强的国家。

历史

编辑

越人南迁

编辑

前306年(越王无彊三十七年,楚怀王二十三年),楚国大败越国,杀死越王无彊,夺取越国大片领土,导致越国分崩离析。部分越国王族在此时渡海入闽,有的住在越迁山(在今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越人在闽地北部定居下来后,建立闽越,与当地原住民逐渐融合为闽越人

无诸之治

编辑
 
闽越王城博物馆的无诸雕像
 
闽越(东越)的位置在西汉初期版图的东南方

前222年(秦王政二十五年),秦国消灭楚国后,向闽越进军,于闽地设置“闽中郡[10]。当时秦朝认为闽中远离中原,地处偏远、山高路险,而且越人强悍,难于统治。因此,“闽中郡”虽为秦朝的四十郡之一,建制却不相同,秦未派官员到闽中来,只是废去闽越王无诸的王号,改用“君长”的名号让无诸继续统治闽中[11]。因此,秦朝只是名义上建立了闽中郡,实际上并未在闽中实施统治。

秦末,陈胜吴广揭竿起义后,君长无诸跟随吴芮北上中原协助各国诸侯消灭秦国。秦朝灭亡后,项羽未分封无诸为王。前206年(汉王元年),楚汉战争爆发,无诸再度北上帮助汉王刘邦打击西楚霸王项羽。前202年,楚汉战争结束,项羽自杀,刘邦称帝建立汉朝。刘邦建国后,大肆分封功臣。前202年(汉高帝五年),无诸受封闽越王,建都东冶,继续统治闽越。前195年(汉高帝十二年),汉高帝封南武侯为南海王,析置闽越西南部和南越东部为南海国。前192年(汉惠帝三年),汉惠帝封闽君为东海王,析置闽越北部为东瓯。无诸可能在前192年以前去世[3]

弟甲弑王

编辑

无诸死后,又经历了数代闽越王的统治,但史书没有载明其世系。约在汉武帝在位初期(前141年—前135年),当时的闽越王(名字不详)被其弟杀死。甲弑兄后也被杀死,其属下部众一时群龙无首[12]

南征北伐

编辑

汉景帝三年(前154年),汉朝发生七国之乱,吴王刘濞邀请闽越、东瓯两国共同出兵,闽越没有听从,东瓯则发兵跟从。七国之乱被汉朝镇压后,刘濞的儿子刘子驹逃亡到闽越,因为怨恨东瓯杀死其父,常劝说闽越攻打东瓯。于是闽越在前138年(西汉建元三年)大举进攻东瓯,包围其都城,东瓯向汉朝求援。汉武帝派严助率军,自会稽从海上增援东瓯。闽越军见汉军到来,撤退回国。此后,东瓯被汉朝迁到了江淮一带,闽越成为汉朝东南方最强盛的国家,百越诸部因此臣服,周边的刘姓诸国均以财物珍宝讨好闽越。

前135年(建元六年),闽越王发兵攻打南越,南越王赵胡上表汉廷请求增援。汉武帝遣大行王恢率军自豫章出发,大司农韩安国会稽出发,水陆并进攻打闽越。郢立即发兵拒险。其弟余善认为汉军强大,不可与之为敌,与大臣合谋,用𫓩cōng(矛)击杀了郢,向汉朝投降。也暂时结束了闽越向外扩张的野心与企图。

双王并立

编辑

前135年(建元六年),郢被杀后,汉朝军队撤回北方,汉武帝册封并未参与入侵南越行动的闽越繇君——为“越繇王”(也作“繇王”),命令其统治闽越。然而,刺杀郢成功的余善受到闽越宗室与贵族们的支持,威行于国中,私下自立为王,繇王拿他没办法。于是,汉廷只好再册封余善为“东越王”,与繇王一同统治闽越;然而,闽越的权力基本上仍在东越王余善的手中。丑去世后,居股继承繇王之位。

余善称帝

编辑

元鼎六年(前111年)秋,东越王余善刻“武帝”玺,自立为帝,并发兵反汉。这时的西汉王朝经过近百年的休养生息,国富民强,特别是汉武帝在位期间,汉朝进入鼎盛时期。汉武帝在击败北方匈奴、解除北方边患之后,调遣四路大军共数十万人围进攻闽越。余善建六座城池拒汉兵。

居股降汉

编辑

汉朝对闽越内部采取分化瓦解的手段,争取繇王居股、建成侯和原来的越衍侯吴阳杀余善后降汉。汉武帝为了彻底消除后患,诏令大军将闽越举国迁往江淮内地,同时拆毁闽越的城池和宫殿,时为元封元年冬(前110年1月)。

地理与人口

编辑

疆域

编辑

西汉初期,闽越辖境南界南越东北(今福建九龙江一带)[13],西达今江西省东北部铅山[14],北至东瓯。在秦征百越之前,今浙南、赣东北和粤东也为闽越属地[15]。境内有泉山

此外,今台湾可能也是闽越属地。《越绝书·越绝外传记地传》记载,“句践徙治山北,引属东海,内、外越别封削焉”“因徙天下有罪适吏民,置海南故大越处,以备东海外越”,学者辛土成认为“外越”即今台湾。《临海水土志》记载,夷洲为“众山夷所居,山顶有越王射的正白,乃是石也”。《太平寰宇记·卷九十八》记载,“夷州四面是溪,顶有越王钓石在焉”。《台湾通史》称,“或曰楚灭越,越之子孙迁于闽,流落海上或居于澎湖”。《辞海》的“闽越”词条称,“台湾也有闽越人聚居”。但此说在学术界有较大争议[15][16]

部族

编辑

闽越的居民主要是闽越人,是古代福建的原住部落,为百越的一支。对于闽越部落的形成,史学界有两种看法。第一种认为闽越人是福建的原住部落;第二种则认为是越国人与古闽人的融合。

人口

编辑

有人认为南越、闽越二国的甲卒都各有数十万,甚至近百万,其全国人口当然都以百万计[17]

《福建历代人口论考》一书认为,闽越灭亡时的人口为40万左右[4]

根据《汉书》给出公元2年的人口数据,原越国、东瓯、闽越故地的会稽郡人口有1032640人[18]

外交

编辑

与秦朝的外交

编辑

前222年,秦国攻克闽越后,于东冶设置闽中郡,并废闽越王无诸为“君长”,让他继续统治该郡。此时的闽越虽然名义上亡国;但事实上闽中郡并未直接受到秦朝的统治。

与汉朝的外交

编辑

闽越与汉朝的外交可分为两个阶段,臣属与对立:

前202年楚汉战争后,刘邦战胜项羽称帝。汉朝建立后,刘邦开始分封功臣,无诸因此受封闽越王,封国闽越。此时闽越的地位是汉朝的外臣(与南越、东瓯相同)。前112年冬(元鼎六年冬十月),汉武帝发兵消灭南越后。翌年,余善得知汉朝有进攻闽越的企图,勃然大怒,遂自称“东越武帝”,并刻皇帝印玺以自立。此后的闽越(东越)自主并与汉朝对立,直到余善被繇王居股杀害、闽越亡国为止。

闽越与汉朝的诸侯国:淮南国吴国庐江国江都国也有外交往来[3]

与南越的外交

编辑

南越位于闽越的西南面,疆域包含今日的两广北。南越是秦朝南海尉赵佗于秦末时建立的国家,都城位于番禺。前196年(汉高帝十一年),南越臣服西汉,与闽越都作为汉朝外臣。前180年(汉高后八年),南越武帝赵佗用财物贿赂闽越,使其臣属[19]。前135年,闽越王入侵南越,赵眜请求汉武帝出兵,间接杀死闽越王郢。

与东瓯的外交

编辑

根据史记记载,闽越与东瓯的王室都是越国王室的后裔。当两国分别传位至无诸时,皆被秦始皇征服并废位,后降级为隶属于秦朝的“君长”。前202年,楚汉战争结束,又皆因帮助汉高祖刘邦称帝,而分别受封复国,国号闽越与东瓯。

前154年,汉朝发生七国之乱,兵败后,吴王刘濞逃至东瓯避难,但却遭东瓯王弟“夷鸟将军”刺杀而死。吴王子刘驹则是逃至闽越,由于对东瓯刺杀其父十分不满,因此他经常游说闽越朝廷发兵进攻东瓯。前138年(汉建元三年),闽越发兵围困东瓯都城,东瓯转而向汉朝求援。但在汉军抵达前,闽越军早已闻讯撤退。闽越军队撤退后,东瓯迫于闽越的压力,因而请求汉朝允许东瓯举国迁往江淮,国除。闽越与东瓯的关系也就此告一段落。

文化

编辑

语言文字

编辑

境内土著使用的语言是闽越语,为百越语的一个分支。现今的闽语闽东语闽南语闽北语等)的用词主要来自五胡乱华起由中原带来的古汉语,但闽语支仍保留了部分闽越语底层词汇。

在福州冶山、武夷山城村等闽越王宫遗址中,都发现了陶文、瓦文、瓦当文,冶山宫殿遗址中发现的板瓦筒瓦正面戳印有闽越文字,目前均无法辨识。武夷山汉城遗址中还多见封泥文、铜弩机铭文、铜印文等,皆为汉字,可见当时汉字至少已在闽越上层通行。其中青铜弩机“河内工官”名文表明,此系中原输入的兵器;铜印文字表明闽越官员已习汉字。其余筒瓦、板瓦上戳印或模印的闽越文字,常见一二字,最多四字;书体有隶书篆书或介于隶篆之间的汉字,书法与中原地区的一致,大部分文字不能辨识,疑是闽越人自创的文字。闽越国遗址发现的汉字,有官方,有民间,用途不一[2]

1995年,在城村汉城内下寺岗遗址出土一枚铜印,是迄今为止唯一出土的闽越铜印,其印面为方形,阴刻“中门信印”四字[20][21]

姓氏

编辑

闽越宗族还保留一定的氏族血缘关系。同时,逐步吸纳北方汉人,因此开始出现汉人的姓氏和名字,出现姓名的多元化现象,这在冶山考古发掘中已有一些证据。闽越王族统姓“驺”,上层贵族一般只记其名而不称姓,如闽越王无诸余善,建成侯、将军多军等,反映他们保留氏族传统习惯。还有称闽君、繇王居股等,这些应是闽越贵族的爵邑名号。闽越人使用汉姓,见于史书的有越衍侯吴阳[2]

建筑

编辑

前202年,汉高祖无诸为闽越王,统治闽中地区。这一年,无诸开始修建闽越王城“东冶”。无诸和后来的东越王余善闽北修筑六座军事要塞性质的城池(城村汉城大潭城乌坂城临浦城临江城汉阳城),用于防止西汉入侵,统称“拒汉六城”。

闽越王城的确切地点在学术界曾引起各种争论。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博士生导师戴显群教授表示,之前曾出现“崇安论”、“福州论”、“浙南论”等,而武夷山汉代古城遗迹的发现更是一度让“崇安论”独领风骚。但是近几年,屏山附近的考古发现丰富,使“福州论”成为主流说法。

福建省考古队队员高建斌表示,1990年代在屏山一带曾有不少考古发现,其中鼓屏路钱塘巷基建工地,发现了汉代文化堆积层、几何图案的陶片等文物。1997年,屏山永辉超市附近,出土多块“万岁瓦当”,轰动一时,并可能与汉代皇宫有关。此后,省财政厅工地的探方中又发掘出两期叠压的建筑遗迹。而在后续屏山站地铁施工现场的考古勘察中,年代分明的地层、宫廷级别的汉代陶片、疑为城墙遗址的“砖墙”,再一次为闽越王城“福州论”提供了有力论证。[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宗教

编辑
 
福州白马河公园的白马三郎雕像

福建至今仍传承著闽越人遗留的古代信仰,如皇太姥武夷君等闽越山神;无诸白马三郎等闽越英雄神;猴神齐天大圣、蛇神蟒天神王及九使爷、蛙神铁甲将军等闽越动物神,这些闽越古神多已汉化并融入汉人民间信仰。据《三山志·祠庙》记载,福州在唐代大历之前,有名望得以通祀的只有南台庙(祭祀无诸)、鳝溪庙(祭祀驺寅,即白马尊王)、城隍庙、明德赞福王庙(祭祀)四处庙宇,除城隍外,其余三处皆为闽越人所遗留,今唯独对明德赞福王郢的崇拜似已失传。

现今闽南人保留的“拜天公”风俗,并非从北方传来,而是闽越人祭天习俗的延续。“天公”实为闽越传说中的“天帝”,民间常将其与道教玉皇大帝混为一谈[22][23]

风俗

编辑

两千多年前,闽地(今福建[24])对中原文明来说还是偏远之地。当地毒蛇很多,人们敬畏蛇,把蛇当作是部落图腾。蛇在古语中又被称为长虫,就以虫为义,把这里称为闽。台湾学者吴守礼认为汉朝许慎著作《说文解字》时解释这个“闽”字为“东南越蛇种”。请看:“闽”字的构成,从“门”从“虫”;“门”是音符,“虫”是义符。依我看,这义符“虫”,可能就是许慎解释做“蛇种”的由来,就是说许氏据字形而做的解释。如今我们似乎可以用民俗学的眼光,把“闽”解释为:以蛇纹的形状做“图腾”(Totem)的民族,并不是“蛇”变“人”,这样比较合理。

目前仍流行于闽南地区的民间舞蹈“拍胸舞”被认为是闽越人舞蹈之遗存。蛇为闽越人的图腾崇拜物。舞者头上特别箍上一个草绳箍,形似蛇,把稻草扎成草箍套于头上,既是闽越稻文化的一种遗存,也是蛇图腾文化的遗存,同时也是闽越人祭祀舞蹈之遗存。拍胸舞者赤裸上身及双足,舞步粗犷威武,舞风近乎野性[25]

遗迹

编辑

城村汉城遗址

编辑

1958年,闽越古城遗迹被发现,并进行了试掘,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古城平面似长方形,南北长约860米,宽约550米,总面积48万平方米。在已发掘的高湖坪,出土了一个大型的宫殿建筑群,布局严谨,结构完整,底下还铺设了流畅的排水系统。在城内外还发现了多处居住遗址和冶铁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铁器陶器、建筑材料和铜器。其中的陶器,无论是形制或纹制,皆与中原地区的陶器截然不同,具有浓厚的地方风格。

城村闽越古墓

编辑

2000年,在闽越王城遗址东南3公里处,又发现了一处古墓。2002年10月,研究人员开始了探索性的挖掘,经考察后,发现这是一处闽越王时期的贵族古墓。

福州屏山闽越宫殿遗址

编辑

2012年12月,在福州修建地铁1号线的时候,在屏山一带意外发现了另一座闽越宫殿遗址[26]随后工程停止,考古队进行发掘。部分遗址被切割运走异地保存,待地铁施工完毕后将运回原址复原。[27]其发掘出来的文物被运往福州市博物馆,部分文物于2014年1月在该馆公开展览。[28]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常务副所长徐光冀认为此次的考古发掘肯定了冶城与闽越王城就在福州。福建省文物局原局长郑国珍认为此次发现的大型夯土台基和宫殿遗迹为闽越王城位于福州提供了有力的证据。[29]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考古学教授欧潭生根据碳十四的检测报告木炭的年代为春秋时期以及城墙、陶片的材料来看证明了闽越王城位于福州。[30]

君主列表

编辑
闽越君主 编辑
肖像 称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闽越王
君长
闽越王
无诸 ?—前222年
前222年—前202年
前202年—前192年以前
秦国废去闽越王之位,降为君长
秦属闽中郡时期
刘邦称帝,受封闽越王,复国
闽越王 (中间数代世系不明)
闽越王 ?—前135年 为其弟余善所杀
(越)繇王 前135年—? 闽越王无诸之孙,受汉封为越繇王(也作繇王)

东越王
武帝
余善 前135年—前110年1月 闽越王郢之弟,杀其兄郢后自立为王,后受汉封为东越王
前111年,自称“武帝”,反汉,后为繇王居股所杀
繇王 居股 ?—前110年1月 降汉,降封东成侯,举国迁江淮,亡国


参见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闽都文化的形成发展及其特色. [2019-09-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15). 
  2. ^ 2.0 2.1 2.2 闽越姓氏与文字
  3. ^ 3.0 3.1 3.2 《闽越国文化》,杨琮,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年7月
  4. ^ 4.0 4.1 《福建历代人口论考》,陈景盛,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年8月
  5. ^ 越国货币形态的考察
  6. ^ 《福建汉代货币几个问题的探讨》,林蔚文,《福建钱币》第1期
  7. ^ 《浦城出土的两汉钱币》,赴洪章、赖俊哲,《福建文博》闽北专辑,1990年2月
  8. ^ 福州地铁站挖出上千件文物 为闽越王都遗址(图). [2017-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02). 
  9. ^ 汉书 卷六 武帝纪第六》,诏曰“东越险阻反复,为后世患,迁其民于江淮间”。遂虚其地。
  10. ^ 史记-东越列传
  11. ^ 秦汉闽越王世系新考. [2022-1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2). 
  12. ^ 汉书 卷六十四上 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 第三十四上. [2024-04-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26). 
  13. ^ 福建省历史地图集
  14. ^ 广信府志:秦属闽中部
  15. ^ 15.0 15.1 《闽越源流考略》,黄荣春,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2年7月
  16. ^ 《台湾海峡两岸的古闽越族》,辛土成,厦门大学出版社,1988年9月
  17. ^ 潘悟云. 語言接觸與漢語南方方言的形成,《語言接觸論集》2003,上海教育出版社。. 
  18. ^ 《汉书卷二十八上.地理志第八上》:“会稽郡,户二十二万三千三十八,口百三万二千六百四。”
  19. ^ 《史记·南越列传》
  20. ^ 五大途径认识闽越国文字. [2024-05-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21). 
  21. ^ 《福建通史(第一卷):远古至六朝》,徐晓望,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3月
  22. ^ 车越乔. 第2卷. 越文化实勘研究论文集. 密歇根大学. 中华书局: 235. 2005 [2023-01-30]. ISBN 703023828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30). 
  23. ^ 徐晓望. 福建民间信仰源流. 福州: 福建教育出版社. 1993: 148 [2013-01-30]. ISBN 753341476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30) (简体中文). 其实质应为闽越人传说中的“天帝”。从闽中文献来看,福建各地都有天帝的传说流传,不过,后世人常称“天帝”为“天公”。祭祀天帝是闽中长期延续的习俗 
  24. ^ 唐朝开元二十一年以后始称福建,闽后来也就演变成福建的简称。
  25. ^ 泉州拍胸舞. [2024-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28). 
  26. ^ 福州地铁工地挖出2000多年前闽越王城宫殿遗址. [2012-1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22). 
  27. ^ 因发掘闽越国地下遗址 地铁屏山站延期1年后昨恢复掘进. [2014-1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29). 
  28. ^ 福州屏山地铁站考古成果展完成布展 31日起亮相. [2014-1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31). 
  29. ^ 屏山闽越国宫殿遗址:“冶在福州”一记实槌. 东南网. [2022-10-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2). 
  30. ^ 【闽都风土】两座遗址公园 见证福州历史. 搜狐网. [2022-10-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2). 

研究书目

编辑
  • 辛土成. 台湾海峡两岸的古闽越族. 厦门: 厦门大学出版社. 1988. ISBN 9787561501023. 
  • 吴春明、林果. 闽越国都城考古研究. 厦门: 厦门大学出版社. 1998. ISBN 7-5615-1460-3. 
  • 杨琮. 闽越国文化. 福州: 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8. ISBN 7-211-02957-9. 
  • 王榕春. 千年走闽越. 福州: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1. ISBN 9787211039463. 
  • 黄荣春. 闽越源流考略. 福州: 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 2002. ISBN 7-80562-910-2. 
  • 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福建省文化厅. 闽越文化研究. 福州: 海峡文艺出版社. 2003. ISBN 7-80640-689-1. 
  • 易石嘉. 闽越文化. 北京: 华艺出版社. 2011. ISBN 9787802523081. 
  • 陈名实. 闽越丛谈. 厦门: 厦门大学出版社. 2012. ISBN 9787561544846. 
  • 丁海祥. 闽越王城文集. 福州: 海峡书局、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 2014. ISBN 9787806919743. 
  • 丁海祥. 闽越王城图集. 福州: 海峡书局、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 2015. ISBN 9787556701582.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