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历
公历[1],是当前国际通用[2][a]的历法[3][4][5],格里历(拉丁语:Calendarium Gregorianum,英语:Gregorian calendar)[4][5][6]是现行的公历,属于阳历的一种[4][5]。这种历法由教宗格列高利十三世于1582年10月引入,用以取代旧的儒略历。格里历将一年划分为12个月,每个月的日数介于28日到31日之间。其主要改革包括对闰年规则的重新定义,使历法年的平均长度调整为365.2425日,更贴近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365.2422日的回归年。
公历 | 2024 MMXXIV |
罗马建城纪年 | 2777 |
亚美尼亚历法 | 1473 ԹՎ ՌՆՀԳ |
亚述历 | 6774 |
巴哈伊历法 | 180年-181年 |
巴厘岛萨卡历 | 1945年-1946年 |
孟加拉历 | 1431 |
柏柏尔历 | 2974 |
英国君主在位纪年 | 2 Cha. 3 – 3 Cha. 3 |
佛历 | 2568 |
缅历 | 1386 |
拜占庭历 | 7532年-7533年 |
农历 | 癸卯年 (水 卯) 4721 / 4514 — 至 — 甲辰年 (木 辰) 4722 / 4515 |
科普特历 | 1740年-1741年 |
不调和教历 | 3190 |
埃塞俄比亚历 | 2016年-2017年 |
希伯来历 | 5784年-5785年 |
印度历 | |
- 维克拉姆历 | 2080年-2081年 |
- 萨卡历 | 1945年-1946年 |
- 争斗时 | 5124年-5125年 |
全新世纪年 | 12024 |
伊博历 | 1024年-1025年 |
伊朗历 | 1402年-1403年 |
伊斯兰历 | 1445年-1446年 |
和历 | 令和6年 |
爪哇历 | 1957年-1958年 |
主体历 | 113 |
儒略历 | 格里历减13天 |
檀君纪年 | 4357 |
民国纪年 | 民国113年 |
泰国历 | 2567 |
藏历 | 阴水兔年 2150 / 1769 / 997 — 至 — 阳木龙年 2151 / 1770 / 998 |
UNIX时间 | 1704067200- 1735689599 |
闰年的规则是:
每一个可以被4整除的年份都是闰年,但可以被100整除的年份,必须也能被400整除才是闰年。因此,1700年、1800年、和1900年都不是闰年,而2000年是闰年[7]。
——美国海军天文台
建立格里历取代儒略历有两个原因。首先,儒略历错误地假设平均太阳年正好是365.25天,进而令每四年皆设置一个闰年。这种历法每世纪与太阳年的偏差达到将近一天。格里历的改革将平均(行事历)年缩短了0.0075天,以消弥行事历相对于春分的漂移[8]。其次,自公元325年第一次尼西亚公会议以来[b],儒略历算法引入的多余闰日导致行事历漂移,使得春分早于3月21日发生。春分的日期对基督教会很重要,因为它是计算复活节日期的基础。为了恢复联系,改革还将日期提前了10天:1582年10月4日星期四之后即为1582年10月15日星期五[8]。此外,因为朔(天文新月)发生在计算日期的四天前,还改变了教会用于计算复活节日期的农历周期。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改革带来了微小的变化,但行事历基本上仍然基于与其前身相同的地心理论[9]。
这项改革最初是由欧洲的天主教会国家及其海外属地采取的。在接下来的三个世纪里,新教和东正教会国家也转向了他们所称的“改良行事历”。在1923年,希腊是最后一个采用格里历(仅供民用)的欧洲国家[10]。为了明确指出过渡时期的日期(在当代档案或历史文字中),两种日期都会记载,酌情标示为旧式与新式日期。在20世纪,大多数非西方国家也采用了格里历作为民用历法。
描述
编辑与儒略历一样,格里历是一种太阳历,每年12个月,每个月28至31天。这两种历法中的年都由365天组成,在闰年的2月份加上一个闰日;格里历的月份和月长也都与儒略历相同。唯一的不同是格里历每400年比儒略历少三个闰日,即逢世纪年时需要是400的倍数才置闰。
闰年通常每四年发生一次,历史上闰日曾经以2月24日置闰,即闰年有两天2月24日。然而,现在习惯于按顺序对2月的日期进行编号,没有间隔与重复,以增加2月29日做为闰日。在罗马天主教圣人历的1969年修订版之前,天主教会在闰年将23日之后的二月的节庆推迟了一天;根据旧的圣人历举行的弥撒仍然反映了这种以24日置闰的延迟[11]。
中文名称 | 拉丁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日数 |
---|---|---|---|
一月 | Januarius | January | 31 |
二月 | Februarius | February | 28(闰年为29) |
三月 | Martius | March | 31 |
四月 | Aprilis | April | 30 |
五月 | Maius | May | 31 |
六月 | Junius | June | 30 |
七月 | Julius | July | 31 |
八月 | Augustus | August | 31 |
九月 | September | September | 30 |
十月 | October | October | 31 |
十一月 | November | November | 30 |
十二月 | December | December | 31 |
格里历的年份由连续的年份数字标示[12]。 历日的日期完全由年份(根据日历纪元进行编号,在本例中为基督纪年或公历纪元)、月份(由名称或数位标识)和月份中的某一天(从1开始依次编号)完全指定。虽然日历年目前从1月1日到12月31日,但在以前,年份数字基于日历中的不同起点(参见年始“部分如下)。
历法周期每400年重复一次,相当于146,097天[c][d]。在这400年中,303年是365天的正常年份,97年是366天的闰年。平均日历年为365+97/400天 = 365.2425 天,或 365 天 5 小时 49 分钟 12 秒[e]。在不包含任何世纪平年的间隔期间(例如1900年),日历每28年重复一次,在此期间,2月29日将在一周的七天中的每一天出现一次,并且仅出现一次。在不包含任何世纪平年(例如 1900 年)的间隔期间,日历每 28 年重复一次,在此期间2月29日将落在一周七天中的每一天,而且只有一次。一年中的所有其它日期每天正好落四次,一周中的每一天的间隔依次为6年、5年、6年和11年。
中文称谓的演变
编辑清朝时,多用西历称呼公历[14],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之后,对外条约中普遍使用“公历”一词[15][16][17][18],在联合国公约与宣言中,也使用公历[19][20]。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采纳了高鲁的建议,当日发布《改用阳历令》[21],将公历推为“国历”[22]。1月13日,发布《临时大总统关于颁布历书令》,“新旧两历并存”[22]。
1919年11月1日,钱玄同在《新青年》杂志卷6第6号发表了《论中国当用世界公历纪年》[1],把“约定俗成”的世界通用的纪年,称为“世界公历”。
1930年7月31日国民政府公布《革命纪念日史略及宣传要点》[23],其中的民国纪年都给出了对应的公历。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的决议》[24],纪年采用公元(公历纪元)。
格里历
编辑格里历又译格里高利历、格列高利历、格列高历、国瑞历、额我略历、葛瑞格里历,也称基督纪年[25],教宗格勒哥里十三世于1582年颁行,故称格里历。
格里历是由意大利医生兼哲学家阿洛伊修斯·里利乌斯及耶稣会神父兼天文学家克里斯托佛·克拉乌改革儒略历制定的历法[26],是一个被当今世界最广泛地使用的历法。格里历是阳历的一种,于1912年在中国引进采用,因农历这一中国传统历法是阴阳历,故格里历在中文又称阳历或新历。
格里历与儒略历一样,也是每四年在2月底置一闰日。但格里历特别规定,除非能被400整除,所有的世纪年(能被100整除)都不设闰日;如此,每四百年,格里历仅有97个闰年,比儒略历减少3个闰年[注 1]。
格里历的历年平均长度为365.2425日,接近平均回归年的365.242199074日,即每3300年误差一日,也更接近春分点回归年的365.24237日,即每8000年误差一日;而儒略历的历年为365.25日,每128年就误差一日[注 1]。到1582年时,儒略历的春分日(3月21日)与地球公转到春分点的实际时间已相差10天,令到所算出的复活节日期与实际的春分的间隔逐渐增大,因此,格里历开始实行时,将儒略历1582年10月4日星期四的次日,为格里历1582年10月15日星期五,即有10天被删除,但原星期的周期保持不变。格里历的纪年沿用儒略历,当年定历以耶稣诞生年开始起算(但考证耶稣大约是公元前4年出生,但历法沿用至今),称为“公元”。
月名由来
编辑- 一月(Januarius):名字来自古罗马神话的门神雅努斯。
- 二月(Februarius):名字来自古罗马的牧神节。
- 三月(Martius):名字来自古罗马神话的战神玛尔斯。
- 四月(Aprilis):名字来自拉丁语aperire,意思为“开始”,意味着春天开始。
- 五月(Maius):名字来自古罗马神话的土地女神迈亚,或来自拉丁语词 maiores(意为“较年长者”)。
- 六月(Junius):名字来自古罗马神话的女神朱诺,或来自拉丁语词 iuniores(意为“较年轻者”)。
- 七月(Julius,原名Quintilis):古罗马历只有10个月,这是第五月,原名是“第五”的意思,因为凯撒是这月出生的,经元老院一致通过,将此月改为凯撒的名字“儒略”。
- 八月(Augustus,原名Sextilis):原名是“第六”的意思,因为后来屋大维是死于此月,元老院将此月改为他的称号“奥古斯都”。
- 九月(September):拉丁语“第七”的意思。
- 十月(October):拉丁语“第八”的意思。
- 十一月(November):拉丁语“第九”的意思。
- 十二月(December):拉丁语“第十”的意思。
调整
编辑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周期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合365.242199074天)即一回归年,格里历沿用儒略历主体做法把一年定为365天,多出时间每四年于二月里闰一天,平年每年365天、二月28日天;闰年366天、二月29天,同时亦沿用伊希格斯提案的纪元点,即以耶稣诞生年为公元,但有以下微调以减去多出时间:
- 闰年的计算方法:公元纪年的年数可以被四整除,即为闰年;世纪数被100整除为平年,被400整除的才为闰年。例如1600年是闰年,而1900年不是,故此每400年中有97个闰年。
- 格里历每月有月大、月小和月平的说法,月大为31天,月小为30天,月平只有2月,为28天(闰年29天)。
参考:朔望月的长度大约在29.27至29.83天之间变动著,长期的平均长度是29.530588天=29天12小时44分2.8秒。
应用历史
编辑欧美
编辑格里历1582年10月15日,合儒略历1582年10月5日,只有意大利、波兰、西班牙、葡萄牙开始用格里历,日期跳过10日。由于格里历是教宗颁布的,新教国家予以抵制。直到1752年,大英帝国,包括英格兰、苏格兰、以及现在美国的一部分才采纳格里历,也就是儒略历1752年9月2日星期三的次日是格里历1752年9月14日星期四,日期跳过11日。
值得注意的是,1582年,罗马教廷减去的是10天,而到1752年修改历法的时候却减去了11天的原因是1582年到1752年之间的170年,格里历不闰而儒略历闰,二历相差了1天。
瑞典在1699年计划从儒略历改成格里历,预定的办法是取消自1700年至1740年原有的11闰日,以期求渐进在最后将日期与格里历接轨。在此四十年间,瑞典历与儒略历以及格里历日期将完全不同(此制度明显足以使得此期间的瑞典事件发生在何日记录不易的困扰)。更糟糕的是,受大北方战争的影响,此制度施行不佳,1704年及1708年应已排除的闰日仍被使用。此时瑞典历日期应比格里历慢8日,但事实上慢了10日。卡尔十二世国王承认渐进改历没有见效而抛弃之,但不是直接改用格里历,而是决定改回儒略历,方法是1712年2月29日的次日加上2月30日,日期再度比格里历慢11日。瑞典最后在1753年采用格里历,就是说,当年儒略历 2月17日星期三的次日是格里历3月1日星期四。
在阿拉斯加,儒略历1867年10月6日星期五的次日是格里历10月18日星期五。之所以连续二日星期五是因为美国从沙俄买入阿拉斯加,“阿拉斯加时刻”须从“莫斯科时刻”改成“北美时刻”,使得国际换日线从阿拉斯加之东移往其西。
俄罗斯在1917年发生的十月革命(开始于儒略历10月25日,合格里历11月7日)后,以1918年1月24日的命令接受格里历,也就是儒略历1918年1月31日 星期三的次日是格里历1918年2月14日星期四。
- 括弧内数字表示与格里历相差天数。另,为了方便显示与比较差距:
- 黄色背景色表示与格里历相差0天(无差异)
- 绿色背景色表示与格里历相差10天
- 紫色背景色表示与格里历相差11天
- 红色背景色表示与格里历相差12天
- 蓝色背景色表示与格里历相差13天
- 红色字体日期表示“使得差距较先前增加1天”的日期(例如原本仅相差11天,则过了此日期后,差距增加到12天)。
- 当一个地方由“非黄色背景色”转为黄色背景色,表示该地方启用格里历的日期。
- 例如,英格兰及其殖民地在1752年9月14日启用格里历(即1752年9月2日的下一天是1752年9月14日)。
意大利、波兰、西班牙、葡萄牙 | 法国 | 比利时 | 丹麦、挪威、德国部分 | 瑞典 | 英格兰、苏格兰、美国部分 | 阿拉斯加 | 俄罗斯 | 希腊 |
: | : | : | : | : | : | : | : | : |
1582-10-04
(10) |
1582-10-04 (10) | 1582-10-04 (10) | 1582-10-04 (10) | 1582-10-04 (10) | 1582-10-04 (10) | 1582-10-04 (10) | 1582-10-04 (10) | 1582-10-04 (10) |
1582-10-15 | 1582-10-05 (10) | 1582-10-05 (10) | 1582-10-05 (10) | 1582-10-05 (10) | 1582-10-05 (10) | 1582-10-05 (10) | 1582-10-05 (10) | 1582-10-05 (10) |
: | : | : | : | : | : | : | : | : |
1582-12-19 | 1582-12-09 (10) | 1582-12-09 (10) | 1582-12-09 (10) | 1582-12-09 (10) | 1582-12-09 (10) | 1582-12-09 (10) | 1582-12-09 (10) | 1582-12-09 (10) |
1582-12-20 | 1582-12-20 (0) | 1582-12-10 (10) | 1582-12-10 (10) | 1582-12-10 (10) | 1582-12-10 (10) | 1582-12-10 (10) | 1582-12-10 (10) | 1582-12-10 (10) |
: | : | : | : | : | : | : | : | : |
1583-01-11 | 1583-01-11 (0) | 1583-01-01 (10) | 1583-01-01 (10) | 1583-01-01 (10) | 1583-01-01 (10) | 1583-01-01 (10) | 1583-01-01 (10) | 1583-01-01 (10) |
1583-01-12 | 1583-01-12 (0) | 1583-01-12 (0) | 1583-01-02 (10) | 1583-01-02 (10) | 1583-01-02 (10) | 1583-01-02 (10) | 1583-01-02 (10) | 1583-01-02 (10) |
: | : | : | : | : | : | : | : | : |
1700-02-28 | 1700-02-28 (0) | 1700-02-28 (0) | 1700-02-18 (10) | 1700-02-18 (10) | 1700-02-18 (10) | 1700-02-18 (10) | 1700-02-18 (10) | 1700-02-18 (10) |
1700-03-01 | 1700-03-01 (0) | 1700-03-01 (0) | 1700-03-01 (0) | 1700-02-19 (10) | 1700-02-19 (10) | 1700-02-19 (10) | 1700-02-19 (10) | 1700-02-19 (10) |
: | : | : | : | : | : | : | : | : |
1700-03-10 | 1700-03-10 (0) | 1700-03-10 (0) | 1700-03-10 (0) | 1700-02-28 (10) | 1700-02-28 (10) | 1700-02-28 (10) | 1700-02-28 (10) | 1700-02-28 (10) |
1700-03-11 | 1700-03-11 (0) | 1700-03-11 (0) | 1700-03-11 (0) | 1700-03-01 (10) | 1700-02-29 (11) | 1700-02-29 (11) | 1700-02-29 (11) | 1700-02-29 (11) |
1700-03-12 | 1700-03-12 (0) | 1700-03-12 (0) | 1700-03-12 (0) | 1700-03-02 (10) | 1700-03-01 (11) | 1700-03-01 (11) | 1700-03-01 (11) | 1700-03-01 (11) |
:re'f | : | : | : | : | : | : | : | : |
1712-03-10 | 1712-03-10 (0) | 1712-03-10 (0) | 1712-03-10 (0) | 1712-02-29 (10) | 1712-02-28 (11) | 1712-02-28 (11) | 1712-02-28 (11) | 1712-02-28 (11) |
1712-03-11 | 1712-03-11 (0) | 1712-03-11 (0) | 1712-03-11 (0) | 1712-02-30 (11) | 1712-02-29 (11) | 1712-02-29 (11) | 1712-02-29 (11) | 1712-02-29 (11) |
1712-03-12 | 1712-03-12 (0) | 1712-03-12 (0) | 1712-03-12 (0) | 1712-03-01 (11) | 1712-03-01 (11) | 1712-03-01 (11) | 1712-03-01 (11) | 1712-03-01 (11) |
: | : | : | : | : | : | : | : | : |
1752-09-13 | 1752-09-13 (0) | 1752-09-13 (0) | 1752-09-13 (0) | 1752-09-02 (11) | 1752-09-02 (11) | 1752-09-02 (11) | 1752-09-02 (11) | 1752-09-02 (11) |
1752-09-14 | 1752-09-14 (0) | 1752-09-14 (0) | 1752-09-14 (0) | 1752-09-03 (11) | 1752-09-14 (0) | 1752-09-03 (11) | 1752-09-03 (11) | 1752-09-03 (11) |
: | : | : | : | : | : | : | : | : |
1753-02-28 | 1753-02-28 (0) | 1753-02-28 (0) | 1753-02-28 (0) | 1753-02-17 (11) | 1753-02-28 (0) | 1753-02-17 (11) | 1753-02-17 (11) | 1753-02-17 (11) |
1753-03-01 | 1753-03-01 (0) | 1753-03-01 (0) | 1753-03-01 (0) | 1753-03-01 (0) | 1753-03-01 (0) | 1753-02-18 (11) | 1753-02-18 (11) | 1753-02-18 (11) |
: | : | : | : | : | : | : | : | : |
1800-03-11 | 1800-03-11 (0) | 1800-03-11 (0) | 1800-03-11 (0) | 1800-03-11 (0) | 1800-03-11 (0) | 1800-02-28 (11) | 1800-02-28 (11) | 1800-02-28 (11) |
1800-03-12 | 1800-03-12 (0) | 1800-03-12 (0) | 1800-03-12 (0) | 1800-03-12 (0) | 1800-03-12 (0) | 1800-02-29 (12) | 1800-02-29 (12) | 1800-02-29 (12) |
1800-03-13 | 1800-03-13 (0) | 1800-03-13 (0) | 1800-03-13 (0) | 1800-03-13 (0) | 1800-03-13 (0) | 1800-03-01 (12) | 1800-03-01 (12) | 1800-03-01 (12) |
: | : | : | : | : | : | : | : | : |
1867-10-17 | 1867-10-17 (0) | 1867-10-17 (0) | 1867-10-17 (0) | 1867-10-17 (0) | 1867-10-17 (0) | 1867-10-05 (12) | 1867-10-05 (12) | 1867-10-05 (12) |
1867-10-18 | 1867-10-18 (0) | 1867-10-18 (0) | 1867-10-18 (0) | 1867-10-18 (0) | 1867-10-18 (0) | 1867-10-18 (0) | 1867-10-06 (12) | 1867-10-06 (12) |
: | : | : | : | : | : | : | : | : |
1900-03-12 | 1900-03-12 (0) | 1900-03-12 (0) | 1900-03-12 (0) | 1900-03-12 (0) | 1900-03-12 (0) | 1900-03-12 (0) | 1900-02-28 (12) | 1900-02-28 (12) |
1900-03-13 | 1900-03-13 (0) | 1900-03-13 (0) | 1900-03-13 (0) | 1900-03-13 (0) | 1900-03-13 (0) | 1900-03-13 (0) | 1900-02-29 (13) | 1900-02-29 (13) |
1900-03-14 | 1900-03-14 (0) | 1900-03-14 (0) | 1900-03-14 (0) | 1900-03-14 (0) | 1900-03-14 (0) | 1900-03-14 (0) | 1900-03-01 (13) | 1900-03-01 (13) |
: | : | : | : | : | : | : | : | : |
1918-02-13 | 1918-02-13 (0) | 1918-02-13 (0) | 1918-02-13 (0) | 1918-02-13 (0) | 1918-02-13 (0) | 1918-02-13 (0) | 1918-01-31 (13) | 1918-01-31 (13) |
1918-02-14 | 1918-02-14 (0) | 1918-02-14 (0) | 1918-02-14 (0) | 1918-02-14 (0) | 1918-02-14 (0) | 1918-02-14 (0) | 1918-02-14 (0) | 1918-02-01 (13) |
: | : | : | : | : | : | : | : | : |
1923-02-28 | 1923-02-28 (0) | 1923-02-28 (0) | 1923-02-28 (0) | 1923-02-28 (0) | 1923-02-28 (0) | 1923-02-28 (0) | 1923-02-28 (0) | 1923-02-15 (13) |
1923-03-01 | 1923-03-01 (0) | 1923-03-01 (0) | 1923-03-01 (0) | 1923-03-01 (0) | 1923-03-01 (0) | 1923-03-01 (0) | 1923-03-01 (0) | 1923-03-01 (0) |
: | : | : | : | : | : | : | : | : |
伊斯兰教国家仍然使用伊斯兰历;佛教国家采纳佛教历,纪元使用佛教纪元,即公元2024年为佛教纪元释迦牟尼涅槃2567年(南传)或2568年(北传)。
东亚
编辑日本在1873年(明治6年)1月1日,以公历取代传统天保历,但年份不使用公元纪年,而使用日本天皇年号纪年:明治元年等于1868年,大正元年等于1912年,昭和元年等于1926年,平成元年等于1989年,令和元年等于2019年,一直至今。日本民间常使用公元纪年,政府单位则迟至近年才开始广泛使用,如2019年日本驾照开始使用公元纪年。[28]
台湾于1895年(明治28年)进入日本时代,官方采用格里历。1919年改行公历新年,但实际上日本人使用格里历,台湾人仍惯用农历。直到皇民化运动期间的1940年2月8日,台湾总督府公告废止农历新年,订农历新年起连续五日为“劳动服务周”。1945年后继续使用格里历,但年份改用民国纪年。1955年,中华民国政府机关恢复农历新年休假[29]。在台湾,官话惯称格里历为国历,台湾话则称为新历(sin-li̍k)抑或阳历(iông-li̍k),农历为旧历(kū-li̍k)、阴历(im-li̍k)、咱人(lán-lâng)的对比。
朝鲜半岛受到日本影响,在1896年1月1日采用公历[30]。
中国大陆在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时,以格里历取代传统的农历,定格里历为国历,年份同时采用公元纪年以及民国纪年。民国纪年以中华民国成立的1912年为首年,即民国元年等于1912年、民国二年等于1913年等(公元纪年减1911,即等如民国纪年),“中华民国×年”一般简称为“民国×年”、“民×”。但中国不久后进入不同军阀使用不同历法的军阀割据时期。1928年10月国民党北伐统一中国,中华民国政府命令自1929年1月1日起使用格里历。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取代中华民国统治中国大陆,继续使用格里历,但仅使用公元纪年。而中华民国退守台湾后,仍在台湾地区同时使用公元以及民国纪年。
前推格里历
编辑为了某些目的,格里历能向启用前的日期延伸而制作前推公历(proleptic Gregorian calendar),但应谨慎使用。
为了一般目的,1582年10月15日之前发生的事件日期仍应以当时采用的儒略历日期表示,而不应“溯及既往”转换成前推格里历。
然而,在格里历1582年10月15日以后才启用格里历的国家的事件较有争议。因为改变启用格里历前的历史纪录将会荒谬,所以为避免争议,应注明是哪一种历法的日期。例如,乔治·华盛顿出生于儒略历1732年2月11日,合格里历1732年2月22日,而当时大英帝国用儒略历。[注 2]
微软公司的编程基础库ATL的类COleDateTime,能处理日期从公元100年1月1日到公元9999年12月31日,但不支援儒略历,而是使用前推的公历代替。[31][32][33][34]
格里历日期与儒略历日期的差距
编辑- 1582年:
- 1583年-1699年:格里历日期减10日等于儒略历日期。
- 1700年(格里历没有闰日,但儒略历有):
- 1701年-1799年:格里历日期减11日等于儒略历日期。
- 1800年(格里历没有闰日,但儒略历有):
- 格里历2月28日,合儒略历2月17日,或之前的日期:格里历日期减11日等于儒略历日期。
- 格里历3月1日,合儒略历2月18日,或之后的日期:格里历日期减12日等于儒略历日期。
- 1801年-1899年:格里历日期减12日等于儒略历日期。
- 1900年(格里历没有闰日,但儒略历有):
- 格里历2月28日,合儒略历2月16日,或之前的日期:格里历日期减12日等于儒略历日期。
- 格里历3月1日,合儒略历2月17日,或之后的日期:格里历日期减13日等于儒略历日期。
- 1901年-2099年:格里历日期减13日等于儒略历日期。
- 2100年(格里历没有闰日,但儒略历有):
- 格里历2月28日,合儒略历2月15日,或之前的日期:格里历日期减13日等于儒略历日期。
- 格里历3月1日,合儒略历2月16日,或之后的日期:格里历日期减14日等于儒略历日期。
格里历一年每月天数
编辑格里历每月天数为人为规定,不像中国农历是根据月球的运动确定的。
最早,格里历的前身——儒略历规定1、3、5、7、9、11月为大月,31日,2、4、6、8、10、12月为小月,30日,这样每年有366日,由于2月是当时罗马帝国处决犯人的月份,于是,在平年中2月减少1日,为29日。使得平年为365日,闰年为366日。
凯撒时,将其出生的七月改用其名字命名。此后,奥古斯都当政后,将八月改用其名字命名,并将八月改为大月,此后的9、11月改为小月,10、12月改为大月,这样一年平年就有366日,闰年有367日,为了扣掉一日,与天象相符,再从2月中扣去1日。月份设置遂与今日相同。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天数 | 31 | 平年28天 闰年29天 |
31 | 30 | 31 | 30 | 31 | 31 | 30 | 31 | 30 | 31 |
格里历闰年计算方法
编辑年份 | 4的倍数但非整百数 | 整百数但非400的倍数 | 400的倍数但非4000的倍数 | 4000的倍数 |
结果 | 闰年 | 平年 | 闰年 | 平年 |
数值
编辑当格里历考虑到平年和闰年时,总共有14种可能的组合。
如果再将复活节的日期变动加入,格里历总共有70种的组合变化。
一年的平均长度是365.2425天= 52.1775 星期,8,765.82 时 = 525,949.2 分 = 31,556,952 秒(平太阳,不是公制)。除了闰秒之外,这些数值都是准确的。
平年是365天 = 8,760时 = 525,600分 = 31,536,000秒。
闰年是366天 = 8,784 时 = 527,040分 = 31,622,400秒。
从1971年开始,有些年份会因为地球自转不规则的增长,进行一次或多次的闰秒调整,到目前为止这些都是正闰秒的调整,平均是每18个月一次。
由于闰日是在一年之中多插入的一天,所以某一天是一年中的第几天不是很容易计算的。但日历在3月到7月和8月到12月是重复的模式,日数分别是31、30、31、30、31,各别的总天数都是153天。事实上,不包含2月在内,连续5个月的日数和都是153天。
格里历在400年的周期中有146,097天,恰好是20,871 星期。所以,例如,格里历七年、407年、807年、1207年、1607年、2007年的日期与星期是完全相同的。
这也造成以星期天开始的月份(会有13日星期五)较其他的周日多,最常见的是每4800个月会有688个月的第一天是星期日(或是172/1200),而只有684个月(或是171/1200)是从星期六开始,后面对此会有详细的说明。
在中间没有遇到世纪数而减除闰年的情况下,较小的循环周期是28年(1,461星期)。星期与日期重现的关系是6、11、12、28、或40年,6与11年的间隔只可能出现在平年,28年则只出现在闰年,而12与40年的间隔则出现在含有删除闰年的世纪年的时段。容易记住的概略秒数是一年有 ×107秒。
主日字母可以帮你分辨在格里高利改革以后,14种不同的形式应该用在哪一年中,他所依据的是2月最后一天是星期几。
格里高利的日期序列,也称为Rata Die,是开始于西元元年1月1日的日期序列,今天(世界时2024年12月26日)的格里历日期序列是739246,比简化儒略日多678576日,比儒略日少1721425天,而儒略日是2460671。
准确性
编辑格里历比儒略历每400年少3次闰日,平均太阳日是365.2425日,比起平均回归年的365.2422日,每3300年误差1日。比起儒略历平均一年365.25日的128年误差1日而言,格里历更精确[注 1]。不过相比起伊朗历每141,000年内背离太阳循环一天仍有所误差。
注释
编辑- ^ Many countries that use other calendars for religious purposes, use the Gregorian calendar as their civil calendar. Notable exceptions include Iran and Afghanistan, which use the solar Hijri calendar.
- ^ 而不是罗马帝国采用儒略历时的AUC 709 (45 BC)。
- ^ 所述周期适用于太阳历或民用历。如果考虑到教会的月球规则,只有在70,499,183个农历月的2,081,882,250天的5,700.000年之后,基于假设平均农历月常为29天12小时44分钟,阴阳合历的复活节电脑周期才会再次重复2+49928114/70499183(Seidelmann (1992), p. 582)[为了正确地发挥复活节的作用,这个日月周期必须与格勒哥里历的太阳周期具有相同的平均年份,事实上确实也是如此。]
- ^ 格勒哥里历的复活节计算的极端长度是因为它是19年[默冬章]的产物,闰余的30个不同可能值,以及400年和2,500年太阳和月球校正周期中的最小公倍数(10000)[13]。
- ^ 通过对规则所隐含的分数部分求和,可以得到相同的结果:365 + 1/4 − 1/100 + 1/400 = 365 + 0.25 − 0.01 + 0.0025 = 365.2425。
参考文献
编辑- ^ 1.0 1.1 钱, 玄同. 論中國當用世界公曆紀年. 新青年. 1919-11-01, 6 (6).
- ^ Dershowitz & Reingold (2008),p. 45. "The calendar in use today in most of the world is the Gregorian or new-style calendar designed by a commission assembled by Pope Gregory XIII in the sixteenth century.".
- ^ 公历 《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 https://dict.revised.moe.edu.tw/dictView.jsp?ID=7522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4.0 4.1 4.2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 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6: 451-452. ISBN 978-7-100-12450-8.
- ^ 5.0 5.1 5.2 公历.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 [2022-05-18].
- ^ 格里历 《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 https://dict.revised.moe.edu.tw/dictView.jsp?ID=68135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Introduction to Calendars. United States Naval Observatory. n.d. [9 May 2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7).
- ^ 8.0 8.1 See Wikisourc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 (Latin) 1582 papal bull Inter gravissimas.
- ^ Applebaum, Wilbur. Clavius, Christoph (1538-1612). Encyclopedia of the Scientific Revolution: From Copernicus to Newton. Garland Publishing. 2000. ISBN 0-8153-1503-1.
- ^ Blegen (2013).
- ^ Richards (1998),第101页.
- ^ Clause 3.2.1 ISO 8601
- ^ Walker (1945),第218页.
- ^ 辛丑條約. 1901-09-07.
- ^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條約.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4).
- ^ 中華民國與日本國間和平條約.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7).
- ^ 聯合國憲章.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8).
- ^ 中華民國暹羅王國友好條約.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8).
- ^ 关于强制解决争端之任择议定书. 联合国.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22).
- ^ 关于取得国籍之任择议定书. 联合国.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8).
- ^ 中國革命記 第十五册 法令. : 17页.
- ^ 22.0 22.1 肖伊绯. 《叙旧文丛 左右手 百年中国的东西潮痕》. : 29页.
- ^ 1930年 国民政府训令第435号 第5页 (PDF).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2-05-21).
- ^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的决议.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4).
- ^ Gregorian Calendar格里曆頒行紀念. [2016-10-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05).
- ^ The Gregorian Calendar. [2021-0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2).
- ^ 台湾中央研究院数位文化中心两千年中西历转换
- ^ 日本使用西曆增加,但年輕人鍾愛年號. 日本经济新闻. 2019/04/02 [2023-08-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1).
- ^ [1][永久失效链接]
- ^ The Korea Times : [The Dawn of Modern Korea] (266) Lunar Calendar. [2006-1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12-17).
- ^ MSDN:COleDateTime Class. [2018-06-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26).
- ^ https://learn.microsoft.com/en-us/cpp/atl-mfc-shared/reference/coledatetime-class
- ^ https://learn.microsoft.com/zh-cn/cpp/atl-mfc-shared/reference/coledatetime-class
- ^ https://learn.microsoft.com/zh-tw/cpp/atl-mfc-shared/reference/coledatetime-cla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