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川郡

中国古代秦朝至唐朝的郡级行政区
(重定向自穎川

颍川郡秦汉西晋时期均写作“颖川郡”[注 1][注 2][1]南北朝时期多写作“𩒠川郡”[2][3][4],是中国秦朝唐朝设置的一个,地处今天的河南省中部,因颍水流过境内而得名,治所在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

沿革

编辑

秦汉颍川郡

编辑

秦朝始置,原韩国旧地,范围大致包括今天河南省许昌市平顶山市漯河市登封市等地,辖12许县(今许昌县)、阳翟县(今禹州市)、长社县(在今长葛市)、鄢陵县、襄城县等,治所在阳翟(今河南禹州)。

西汉汉高祖五年(前202年),高祖封韩王信至此,故改称韩国。次年,韩王信转封太原郡,恢复颍川郡之名,仍治阳翟,统县二十:阳翟县昆阳县颍阳县定陵县长社县新汲县襄城县郾县郏县舞阳县颍阴县崇高县许县傿陵县临颍县父城县成安侯国周承休侯国阳城县纶氏县[5]

汉武帝后属豫州刺史部。东汉沿置,辖区大体相仿,领17县。东汉末年三国初期,曹操汉献帝到郡内许县,这里成为东汉名义上的首都,也称许都[注 3]曹丕代汉后,改许为许昌,成为颍川郡郡治,而原治所阳翟及西北部地区被划归河南尹(治所在曹魏都城雒阳)。西晋时,颍川郡西南部分置襄城郡(包括今天平顶山市),辖区略为缩小并东移,仍治许昌,统县9。

十六国南北朝时期,郡置更迭较多,北魏曾分置颍川郡、南颍川郡,东魏曾在此置颍州。

隋唐颍川郡

编辑

隋朝设颍川郡,治所颍川县(今许昌市市区)。下领十四县:[6]颍川县襄城县汝坟县叶县北舞县郾城县繁昌县临颍县尉氏县长葛县许昌县、㶏强县、扶沟县鄢陵县开皇十六年(596年),曾置蔡陂县,后并入鄢陵县。

唐朝建立之初,天下改郡为,是为许州武德四年(621年),改颍川县为长社县[注 4]唐玄宗时,改州为郡,这是最后一次设置颍川郡。下领[7]长社县长葛县、阳翟县、许昌县、鄢陵县、扶沟县、临颍县、舞阳县、郾城县唐肃宗时,于758年天下改郡为州。从此颍川不再作为地名存在,甚至原颍州之名也归属了颍水下游的原汝阴郡(郡治汝阴在今安徽省阜阳市)。北宋时,在此建颍昌府

地理

编辑

颍川郡地处洛阳东南,黄河淮河流域之间,又有颍水汝水淯水等数条河流经过,从先秦时期开始就是文化政治经济等较为发达的地区,而且又是南北交通要冲之一。汉高祖刘邦之所以仅封韩王一年便改封,就是因为此地过于紧要,恐怕将来发生变故。到曹操汉献帝到许都后,这里也成为三国前期军事冲突的目标之一,多次有各路诸侯商议策划攻击。

名人

编辑

汉晋三国时期,颍川也是士族豪门、才智之士聚集地之一。颍川陈氏颍川荀氏是两个以颍川郡为郡望的著名士族。因此涌现出大量知名人物。以至于曹操势力早期所谓的“五大谋士”中,居然有三个是颍川人。短短数百年间,颍川人提出了削藩、屯田、九品中正三项对于之后中国政治、经济影响极大的政策,直接影响了中国历史走向。

太守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秦汉卷》秦颍川郡注:……秦封泥则作“颖川太守”,岳麓书简如0706、0194等简亦作“颖川”,就目前所见之秦代出土文献看,皆书“颖川”而无作“颍川”者……
  2. ^ 赵平安《尹湾汉简地名的整理与研究》(《尹湾汉墓简牍综论》,科学出版社,1999年2月,第148-153页):《汉书·地理志》有颍川郡,属下有颍阴县,颍字从水,与牍文从禾不同。从禾的写法见于“颖川大守”、“颖川大守章”和“颖阳承印”封泥(《续封泥考略》)、“颖阴宰之印”(《秦汉南北朝官印征存》)铜印。还见于《居延汉简》183·18A。汉碑也是如此,《隶辨》颖下:“诸碑皆以颖为颍。”……
  3. ^ 204年后的实际军政决策地以及主要官员军队驻地都在曹操的大本营邺城
  4. ^ 县治与秦汉时期的长社县不同。

参考文献

编辑

出处

编辑
  1. ^ 《临辟雍碑(西晋咸宁四年)》(《汉魏六朝碑刻校注》第2册,线装书局,2008年,第267-272页):礼生颖川湏奉正元……礼生颖川蓱𩂁季良……礼生颖川公孙赞国安……礼生颖川吕札颖季……弟子颖川张颢休明……
  2. ^ 《谢珫墓志(南朝宋永初二年)》(《汉魏六朝碑刻校注》第3册,线装书局,2008年,第95-99页):夫人𩒠川庾。
  3. ^ 《侯掌墓志(北魏正光五年)》(《汉魏六朝碑刻校注》第5册,线装书局,2008年,第262-263页):𩒠川汲郡二郡太守。
  4. ^ 《贺兰祥墓志(北周保定二年)》(《汉魏六朝碑刻校注》第10册,线装书局,2008年,第160-163页):侯景据𩒠川告款……
  5. ^ 汉书·卷二十八上·地理志第八上》颍川郡,秦置。高帝五年为韩国,六年复故。莽曰左队。阳翟有工官。属豫州。户四十三万二千四百九十一,口二百二十一万九百七十三。县二十:阳翟,夏禹国。周末,韩景侯自新郑徙此。户四万一千六百五十,口十万九千。莽曰颍川。昆阳,颍阳,定陵,有东不羹。莽曰定城。长社,新汲,襄城,有西不羹。莽曰相城。郾,郏,舞阳,颍阴,崇高,武帝置,以奉太室山,是为中岳。有太室、少室山庙。古文以崇高为外方山也。许,故国,姜姓,四岳后,太叔所封,二十四世为楚所灭。傿陵,户四万九千一百一,口二十六万一千四百一十八。莽曰左亭。临颍,莽曰监颍。父城,应乡,故国,周武王弟所封。成安,侯国也。周承休,侯国,元帝置,元始二年更名郑公。莽曰嘉美。阳城,阳城山,洧水所出,东南至长平入颍,过郡三,行五百里。阳干山,颍水所出,东至下蔡入淮,过郡三,行千五百里,荆州浸。有铁官。纶氏。
  6. ^ 隋书·志第二十五·地理中》颍川郡旧置颍州,东魏改曰郑州,后周改曰许州。统县十四,户十九万五千六百四十。颍川旧曰长社,置颖川郡,后齐废颍阴县入,开皇初废郡改县焉。又东魏置黄台县,大业初废入焉,置郡。襄城,旧置襄城郡,后周置汝州。开皇初郡废,大业初州废。有溵水。汝坟,后齐置汉广郡,寻废,有首山。叶,后齐置襄州。后周废襄州,置南襄城郡。开皇初郡废。又东魏置定南郡,后周废为定南县。大业初省入。北舞,旧置定陵郡,开皇初废。有百尺沟。郾城,开皇初置,十六年置道州,大业初州废。又后魏置颍川郡,后齐改为临颍郡,开皇初郡废。又有邵陵县,大业初废。有溵水。繁昌。临颍。尉氏,后齐废,开皇六年复。长葛,开皇六年置。许昌。㶏强,开皇十六年置,曰陶城,大业初改焉。扶沟。鄢陵,东魏置许昌郡,后齐废县。开皇初郡废,七年复鄢陵县。十六年置洧州,大业初州废。又开皇十六年置蔡陂县,至是省入焉。
  7. ^ 新唐书·志第二十八·地理二》许州颍川郡,望。土贡:绢、席、柿。户七万三千三百四十七,口四十八万七千八百六十四。县九:长社,望。本颍川,隶汴州。武德四年更名,来属。州又领黄台、㶏强二县,贞观元年省入焉。绕州郭有堤塘百八十里,节度使高瑀立以溉田。长葛,紧。有小陉山。阳翟,本畿。初隶嵩州,贞观元年来属,龙朔二年隶洛州,会昌三年复来属。有具茨山。许昌,上。鄢陵,上。扶沟,望。武德四年以县置北陈州,是年州废,隶洧州。临颍,上。贞观元年省繁昌县入焉。有讲武台,本尚书台,马融讲书之地,显庆二年,高宗大阅于此,更名。舞阳,上。本北舞,隶道州。贞观元年来属,寻废。开元四年复置,更名。有铁。郾城。望。武德四年以郾城、邵陵、北舞、西平置道州。贞观元年州废,省邵陵、西平入郾城,隶蔡州。建中二年以郾城、临颍,陈州之溵水置溵州。贞元二年州废,县还故属。元和十二年复以郾城、上蔡、西平、遂平置溵州。长庆元年州废,县还隶蔡州,是年,以郾城来属。
  8. ^ 《唐刺史考全编》

书目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