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粤语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4年11月3日) |
香港粤语(英语:Hong Kong Cantonese),亦称港式粤语、港式广东话、香港话,为香港人的通用语,香港人一般惯称为“广东话”或“中文”。香港粤语源于广州,故与广州话互通。因为粤语地区各地交流频密,部分香港粤语词汇被借用至其他地区,包括回流广州,互相影响。香港粤语加入了不少英语及其他外来词,亦有口语、俚语、及粗口,以及术语等。
香港粤语 | |
---|---|
母语国家和地区 | 香港 |
语系 | |
官方地位 | |
作为官方语言 | 香港(事实上) |
管理机构 | 香港公务员事务局法定语文事务部 香港教育大学语文教育中心 |
语言代码 | |
ISO 639-1 | zh |
ISO 639-2 | chi (B) zho (T) |
ISO 639-3 | yue |
语言瞭望站 | 79-AAA-mac |
本条目为 香港人口及文化系列之一 |
其他香港系列
|
根据2001年到2011年香港人口普查,广州话为香港的压倒性通用语言,89.5%人以此为常用语言,次位为英语,占3.4%,使用者多为香港华人以外的族群;第四位的福建话(闽南话)为1.1%;第五位、第六位及第八位分别为客家话、潮州话和上海话分别为0.9%、0.7%、0.3%;普通话为1.4%,由第六位升至第三位;第七位的他加禄语(菲律宾语)和第九位印尼语多为外籍佣工使用。[1]
历史
编辑1841年香港开埠前,原居民有三个群体,分别为广府围头人、蜑家人(又称水上人)、客家人、鹤佬人(即闽南人),各族群皆有自己的语言(即围头话、疍家话、客家话、鹤佬话),其中围头话和疍家话亦是粤语的分支,香港一词的英语译名“Hongkong”就是取自疍家话发音[2]。
香港开埠之后,各地移民陆续入境。清朝末年的土客械斗使大批广州以及四邑平民涌进香港。早期到港的人口大多数为苦力以及建筑工人,亦有商人,加上广州离香港最近而人口最密集,香港的工人及商人亦大多为广府人。不少广府人在香港以及广州之间打工,香港市区和省城广州来往频繁,广府人是香港人口最大的群体。而且从古代到清朝,粤语一直是岭南地区的官式语言。因此在香港市区,广州话一直是市民的主要语言,为市民日常生活以及商业领域和公共领域的通用语言[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香港人口约50万。及后中国内战,大量人口涌入香港[3]。此时期移民都是以来自广东为主,另外亦有不少来自福建和上海等省市,不少江浙企业家在这个时期走难来到香港。至1950年,香港人口上升至220万。之后,随着偷渡潮,香港人口以每10年100万之速度大幅增长,当中多为广东人。经过四次逃港潮之后,1974年11月,香港政府实施抵垒政策,即非法移民只要能到达市区登记,就能取得居留权。
虽然二战结束之后,各地难民涌入香港,但根据1961年香港人口普查,仍然是粤语人口占大多数。当时香港使用粤语广州话,而省城广州也是广州话社会,广东主要都是使用粤语。战后出生一代绝大多数在粤语环境中成长,粤语自然在香港成为惯用语言以及官方语言[4][5]。
在政府层面而言,港英政府亦相当关注政府官员的广东话能力。例子之一,是时任港督葛量洪在1950年初向殖民地部作的报告。个中提及有关“官学生”在香港学习广东话的安排,以及他重视学习广东话的原因。当时掌握管治香港实权的英国官员,绝大部分属于政务职系,即“官学生”(cadets,后改称政务官 ,administrative officers)。他们在英国受训期间(Devonshire Course)已开始学习广东话,并经考试合格,才被正式聘用。通常来港后的首两年,仍会专注深造广东话,并且不用参与任何的行政工作。他们享有语言学习津贴,以聘请教授广东话的导师。葛量洪认为,政务官能够通晓被管治者的语言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缺乏说广东话的能力,便不能履行其职务。为了增加学习广东话的诱因,他在报告中建议广东话科目应占全部学习科目总分数的一半,并认为这个比重才能突显广东话科目的重要性;又提议腾空教授人类学和社会结构、以及社会研习的科日时数,来教授广东话,理由是在香港掌握广东话比学习这些科目更为重要。[6]
声韵调
编辑双唇音 唇齿音 齿龈音 齿龈咝音 硬腭音 软腭音 唇软腭音 喉音 清塞音、塞擦音 不送气 /p/
帮
b/t/
端
d/ʦ/
精
z/k/
见
g/kʷ/
古
gw/ʔ/
亚
(零声母不写)送气 /pʰ/
滂
p/tʰ/
透
t/ʦʰ/
清
c/kʰ/
溪
k/kʷʰ/
困
kw鼻音 /m/
明
m/n/
泥
n/ŋ/
我
ng清擦音 /f/
非
f/s/
心
s/h/
晓
h近音 /l/
来
l/j/
以
j/w/
雲
w
开尾韵 半元音尾韵 鼻尾韵 塞尾韵 /aː/起韵 /aː/
aa/aːi/
aai/aːu/
aau/aːm/
aam/aːn/
aan/aːŋ/
aang/aːp̚/
aap/aːt̚/
aat/aːk̚/
aak/ɐ/起韵 /ɐi/
ai/ɐu/
au/ɐm/
am/ɐn/
an/ɐŋ/
ang/ɐp̚/
ap/ɐt̚/
at/ɐk̚/
ak/ɛː/或/e/起韵 /ɛː/
e/ei/
ei(/ɛːu/
eu)(/ɛːm/
em)(/ɛːn/
en)/ɛːŋ/
eng(/ɛːp̚/
ep)(/ɛːt̚/
et)/ɛːk̚/
ek/œː/或/ɵ/起韵 /œː/
oe/ɵy/
eoi/ɵn/
eon/œːŋ/
oeng/ɵːt̚/
eot、(/œːt̚/
oet)/œːk̚/
oek/ɔː/或/o/起韵 /ɔː/
o/ɔːy/
oi/ou/
ou/ɔːn/
on/ɔːŋ/
ong/ɔːt̚/
ot/ɔːk̚/
ok/iː/或/ɪ/起韵 /iː/
i/iːu/
iu/iːm/
im/iːn/
in/ɪŋ/
ing/iːp̚/
ip/iːt̚/
it/ɪk̚/
ik/yː/起韵 /yː/
yu/yːn/
yun/yːt̚/
yut/uː/或/ʊ/起韵 /uː/
u/uːy/
ui/uːn/
un/ʊŋ/
ung/uːt̚/
ut/ʊk̚/
uk成音节 /m̩/
m/ŋ̍/
ng
九声简易图解
编辑香港粤语一般分作“九声六调”,“九声”是阴平、阴上、阴去、上阴入/高阴入、下阴入/低阴入、阳平、阳上、阳去、阳入。将上阴入和下阴入分别称为阴入和中入其实是错误叫法,此等调名会令人误以为入声同时三分,而入声由中古音到粤语其实先分化成阴阳入,阴入之后才分上下。上阴入、下阴入、阳入三个声调,调值高低分别与阴平、阴去、阳去一样,所以是“六调”。但由于“声调”含义包括“抑扬”和“顿挫”,我们并不能说香港粤语只有六个“声调”。
只有“阳声韵”,即是收鼻音韵尾-m、-n、-ŋ的韵母,才有相应的“入声韵”,即以-p̚、-t̚、-k̚作韵尾的韵。
为方便了解声调(单纯考虑九个声调),简化排列部分例子:
调类 声调记号 调值 常用代称 调号 字例 国际音标 粤拼 阴平 ˥、˥˧ 55、53 第一声 1 淹 jiːm˥、jiːm˥˧ jim1 阴上 ˧˥ 35 第二声 2 掩 jiːm˧˥ jim2 阴去 ˧ 33 第三声 3 厌 jiːm˧ jim3 阳平 ˩、˨˩ 11、21 第四声 4 炎 jiːm˩、jiːm˨˩ jim4 阳上 ˨˧ 23 第五声 5 染 jiːm˨˧ jim5 阳去 ˨ 22 第六声 6 验 jiːm˨ jim6 上阴入 ˥ 55 第七声 1或7 × jiːp̚˥ jip1
下阴入 ˧ 33 第八声 3或8 腌 jiːp̚˧ jip3
阳入 ˨ 22 第九声 6或9 叶 jiːp̚˨ jip6
此外,香港粤语有不少变调。例如“老陈”的“陈”、“何伯”的“何”、“字帖”的“帖”、“飞碟”的“碟”、“红衫鱼”的“鱼”、“花园”的“园”等、“图画”的“画”、“各位”的“位”等字,经常会变读成阴上声(第二声)的调值。“玻璃”的“璃”、“乌蝇”的“蝇”、“捉伊人”的“人”、“一粒”的“粒”、“劳碌”的“碌”、“亲昵”的“昵”、“白雪雪”的“雪雪”、“光脱脱”的“脱脱”,也经常变读成阴平/上阴入声(第一声)的调值。
音节/句意 阴平 阴上 阴去 阳平 阳上 阳去 上阴入 下阴入 阳入 /fɐn/ 分 粉 训 焚 愤 份 忽 (发) 佛 /fu/ 夫 苦 富 扶 妇 父 福 (霍) 服 /t͡saŋ/ 铛 橙 牚 伥 × × 测 册 贼 /si/ 诗 史 试 时 市 事 色 (锡) 食 /jɐn/ 因 忍 印 人 引 孕 壹 (吃) 日 /jœŋ/ 泱 抰 怏 洋 养 让 × 约 药 /jim/ 淹 掩 厌 炎 染 验 × 腌 叶 /jɪŋ/ 英 影 应 形 郢 认 益 × 亦 /jyn/ 冤 婉 怨 元 软 愿 × 乙 月 /jʊŋ/ 翁 拥 × 容 勇 用 郁 × 肉 /wɐn/ 温 稳 愠 云 允 运 郁 (挖) 聿 食物 三 碗 细 牛 腩 面 不 吃 辣 数字/数学 三 九 四 零 五 二 七 八 六 数字/数学 它 减 四 除 以 二 得 八 十 历史 周 口 店 河 姆 渡 骨 甲 集 生活/休闲 轻 走 过 田 野 路 不 吃 力 搞笑 踎 喺 汕 头 有 近 一 百 日 搞笑 黐 咗 线 流 马 尿 即 吓 窒 颜色 青 紫 翠 蓝 米 靛 碧 赤 绿 宗教/玄学 香 港 细 城 市 大 识 法 术 农作物 瓜 果 菜 禾 米 稻 谷 壳 麦 动物 猪 狗 兔 牛 马 象 畜 雀 鹤 1声 2声 3声 4声 5声 6声 7声 8声 9声
变调
编辑书面读音同口语读音会有不同。部分香港粤语的口语会将低声调的字读成高声调,叫变调。
- 阳平变阴平,如“玻璃”的“璃”,“灭蚊”的“蚊”,“猪栏”的“栏”。
- 阴上变调:
- 阳平变阴上,如“陈伯”的“陈”、“上楼”的“楼”、“还钱”的“钱”。
- 阳上变阴上,如“书友”的“友”、“老母”的“母”、“仔女”的“女”。
- 阴去变阴上,如“鱼片”的“片”、“金铺”的“铺”、“影相”的“相”。
- 阳去变阴上,如“笑话”的“话”、“囚犯”的“犯”、“开会”的“会”。
- 下阴入变阴上,如“请帖”的“帖”、“麻雀”的“雀”、“填鸭”的“鸭”。用-p̚、-t̚、-k̚收音,口语混合阴上声同入声。
- 阳入变阴上,如“蝴蝶”的“蝶”、“书局”的“局”、“长颈鹿”的“鹿”。用-p̚、-t̚、-k̚收音,口语混合阴上声同入声。
- 下阴入变上阴入,如“光脱脱”的两个“脱”字。
- 阴平变阳平,如口语“爸爸”﹑“妈妈”中的第一个字。
借词
编辑香港中西文化荟萃,结合各地文化,不少其他语言借词在香港粤语中出现。同时,香港粤语亦影响其他地方文化,香港的词汇被借用到中国大陆、台湾和新加坡等。澳门和香港,两地地理相近且交流密切,故此香港粤语的大部分词汇、用语、口音等亦通用于澳门粤语。
来自港式英语之借词较多,尤其是生活用词。这些借词大多是由谐音转变而成的。其次借用日语比较多,例如有些人会使用日语“高人气”取代中文“受欢迎”;而中文“一人分量”的表达亦有一些餐厅使用日语“一人前”取代。这些借词的出现主因是娱乐媒体的盛行,以及西方和东洋文化的流入,其次是因为日语有汉字的系统,虽然它们的汉字跟中文的汉字意思是不一样的。这些借词有源自网络上,先是以谐音(也有人叫空耳)为准的网络用语,之后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渐渐就加入了粤语字府。
来自英语
编辑词汇[12] | 粤拼 | 粤语IPA | 英语 | 英语发音 | 对应书面语或其他地方用词 |
---|---|---|---|---|---|
巴士 | baa1 si2 | /paː˥siː˧˥/ | bus | /bʌs/ | 公车(台湾) 公共汽车、公交车(中国大陆) |
的士 | dik1 si2 | /tɪk˥siː˧˥/ | taxi | /ˈtæksi/ | 计程车(台湾) 出租车(中国大陆) 德士(新马) *飞的——乘坐的士,飞快地行驶。 |
多士 | do1 si6 | toast | /ˈtɘʊst/ | 吐司(中国大陆及台湾) | |
朱古力 | zyu1 gu1 lik1 | /tsyː˥kuː˥lɪk˥/ | chocolate | /ˈtʃɒklɪt/ | 巧克力 |
三文治 | saam1 man4 zi6 | /saːm˥mɐn˨˩tsiː˨/ | sandwich | /ˈsænwɪdʒ/ | 三明治 |
士多 | si6 do1 | /siː˨tɔː˥/ | store | /stɔː/ | 杂货店/商店 |
士巴拿 | si6 baa1 naa2 | spanner 或 wrench | 扳手 | ||
士多啤梨 | si6 do1 be1 lei2 | /siː˨tɔː˥pɛː˥lei˧˥/ | strawberry | /ˈstrɔːbəri/ | 草莓 |
啤梨 | be1 lei2 | /pɛː˥lei˧˥/ | pear | /peər/ | 梨子 |
沙士 | saa1 si6 | /saː˥siː˨/ | SARS | /sɑːz/ | 严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 非典型肺炎、非典(中国大陆) |
拜拜 | baai1 baai3 | /paːi˥paːi˧/ | bye bye | /ˈbaɪbaɪ/ | 再见 |
BB | bi4 bi1 | /piː˨˩piː˥/ | baby | /ˈbeɪbi/ | 婴儿、宝宝、宝贝 |
菲林 | fei1 lam2 | /fei˥lɐm˧˥/ | film | /fɪlm/ | 胶卷 |
飞士 | fei2 si2 | face | 面子 | ||
三文鱼 | saam1 man4 jyu4 | /saːm˥mɐn˨˩jyː˨˩/ | salmon | /ˈsæmən/ | 鲑鱼 |
忌廉 | gei6 lim4 | cream | /kriːm/ | 奶油 | |
沙律 | saa1 leot6 | salad | 沙拉、色拉 | ||
呔 | taai1 | tyre / tie | 轮胎 / 领带 | ||
煲呔 | bou1 taai1 | bow-tie | 蝴蝶型领结 | ||
飞 | fei1 | fare | 票 | ||
波 | bo1 | ball | 球 | ||
哈啰、哈佬 | haa1 lou3 | hello | 你好、您好 | ||
迷你 | mai4 nei2 | mini | 小 | ||
摩登 | mo1 dang1 | modern | 时尚、现代 | ||
肥佬 | fei4 lou2 | fail | 不合格 | ||
咭、卡 | kaak1 | card | 卡 | ||
啤牌 / 啤 | pe1 paai2 | playing cards / poker | 扑克牌 / 扑克 | ||
基 | gei1 | gay | 同性恋 | ||
(蛋)挞 | (daan6) taat1 | egg tart | 蛋挞、蛋塔 | ||
扑成 | buk1 sing4 | boxing | 拳击 | ||
刁时 | diu1 si2 | deuce | (网球等比赛终局前的)平分 | ||
干邑 | gon1 jap1 | cognac | 法国白兰地酒 | ||
沙展 / 时沙 | saa1 zin2 | sergeant / station sergeant | 警长 / 警署警长 | ||
斯诺克 | si3 luk1 gaa2 | snooker | 英式桌球、斯諾克 | ||
士挞(打) | si3 taat1 (da2) | starter | 启辉器 | ||
士啤 | si3 be1 | spare | 后备、备用 | ||
士啤呔 | si3 be1 taai1 | spare tire | 备用轮胎 常用以形容人腰腹部位的赘肉 | ||
士的 | si3 dik1 | stick | 手杖,拐杖 | ||
士多房 | si3 do1 fong4 | storeroom | 贮藏室 | ||
士担 | si3 daam1 | stamp | 邮票 | ||
山埃 | saan1 aai1 | cyanide | 氰化物 | ||
叉电 | caa1 din3 | charge | 充电 | ||
六式码 | luk3 sik1 maa2 | Six Sigma | 六西格玛 | ||
天拿水 | tin1 naa4 sui2 | thinner | 稀释剂,溶剂 | ||
比高 | bei2 gou1 | bagel | 过水面包圈 | ||
比坚尼 | bei2 gin1 nei4 | bikini | 三点式、比基尼 | ||
巴士德消毒 | baa1 si1 dak1 siu1 duk6 | pasteurized | 用巴氏法消毒过的 | ||
巴打 | baa1 daa2 | brother | 兄弟 | ||
巴黎帽 | baa1 lai4 mou2 | beret | 贝雷帽 | ||
巴仙 | baa1 sin1 / pat6 sen1 | percent | 百分之一 | ||
古龙水 | gu2 lung4 sui2 | Cologne water | 科隆香水 | ||
布冧 | bou3 lam1 | plum | 洋李,李子,梅 | ||
布甸 | bou3 din1 | pudding | 布丁 | ||
打令 | daa1 ling2 | darling | 心爱的人 | ||
打比、打吡 | daa2 bei2 | Derby | 德比(赛马、战) | ||
卡 | kaa1 | carriage / cart | (火车)车厢 / 卡车 | ||
卡式(带 / 机) | kaa1 sik1 gei1 | cassette | 盒式录音 (带 / 机) | ||
卡士 | kaa1 si2 | cast / class | 1. 演员阵容 2. 档次,等级;上品,高级,有品味 | ||
卡通 | kaa1 tung1 | cartoon | 动画片,漫画 | ||
甲巴甸 | gaap3 baa1 din1 | gabardine | 华达呢 | ||
呢 | le1 | level | 级,级别 | ||
叻㗎 | lek1 gaa4 | lacquer | 清漆 | ||
仙 | sin1 | cent | 分钱 | ||
他菲亚酒 | taa1 fei1 ngaa3 zau2 | tafia / taffia | 塔非亚酒 | ||
冬甩 | dung1 lat1 | doughnut | 甜甜圈 | ||
奶昔 | naai2 sik1 | milk shake | 奶昔 | ||
新地 | san1 dei2 | Sundae | 圣代 | ||
安士 | on1 si2 | ounce | 盎司,英两,唡 | ||
安哥 | en1 ko1 | encore | 再来一个,再演奏(唱)一次、安可 |
来自日语
编辑词汇 | 粤拼 | 粤语IPA | 日语 | 日语罗马拼音 | 解释 |
---|---|---|---|---|---|
卡拉OK或卡啦OK | kaa1 laa1/lai1 ou1 kei1 | /kʰaː˥laː˥ou˥kʰei˥/ | カラオケ | karaoke | 详见卡拉OK。 |
老世/老細 | lou5 sai3 | /lou˩˧sɐi˧/ | 世帯主 | setainushi | 老板、东主、上司、事头 |
人气 | jan4 hei3 | 人気 | ninki | 人望、人缘 | |
天妇罗 | tin1 fu3 lo4 | 天麩羅 | tenpura | 日本食品 以鱼、虾、青椒、笋片等蘸面糊油炸而成 | |
玉子豆腐 | juk3 zi2 dau3 fu3 | 玉子豆腐 | Tamagodōfu | 鸡蛋豆腐 | |
他妈哥池 | taa1 maa1 go1 ci4 | たまごっち | Tamagocchi | (电子玩具)宠物蛋、淘气蛋,TVB动画另译《宠物反斗星》 | |
放题 | fong3 tai4 | 食べ放題 | Tabe Houdai | (一般指)日式放题 即日式任食餐厅 | |
课金 | fo3 gam1 | 課金 | Kakin | (一般指在电子游戏中)购买商品 | |
炎上 | jim4 soeng6 | 炎上 | Enjyou | 在网上引发强烈争议的事件 |
来自法语
编辑词汇 | 粤拼 | 粤语IPA | 法语 | 解释 |
---|---|---|---|---|
冷[毛] | laang1 | /laːŋ˥/ | laine | 纱线 |
梳乎厘 | so1 fu4 lei4 | /sɔː˥fuː˨˩lei˨˩/ | soufflé | 蛋奶酥 |
可乐崎 | ho2 lok3 kei4 | Croquette | 炸丸子,炸肉饼 |
来自其他粤语方言
编辑来自其他汉语族语言
编辑- 晒冷、一条冷(“冷”借自闽南语、潮州语,指人)——展示自己的全部资产,物品或人数等,也可以指炫耀。[13]
- 啪针、啪丸——(“啪”借自潮州语、闽南语的“拍”)注射毒品、进丸状的毒品。[13]
- 架己冷(借自潮州语家己人)──自己人,同常是潮州人向同乡的一种表达方法。
- 打冷(借自潮州菜)——打冷一词出自香港市民表示去食潮州菜意思。
- 搭爹(“爹”借自闽南语的“茶”)——从形容人话多的“口水多过茶”演变而成,意同“搭讪”。
借出至其他语言
编辑英语词汇 | 港式粤语词汇 | 粤拼 |
---|---|---|
add oil | 加油 | gaa1 jau2 |
chop chop | 速速 | chuk1 chuk1 |
kowtow | 叩頭 | kau3 tau4 |
大陆普通话词汇 | 普通话拼音 | 港式粤语词汇 | 国际音䧣 | 粤拼 | 解释 |
---|---|---|---|---|---|
买单 | mǎi dān | 埋單 | maːi˨˩taːn˥˧ | maai4 daan1 | 結賬 |
搭档 | dā dàng | 拍檔 | pʰaːk̚˧tɔːŋ˧ | paak3 dong3 | 伙伴 |
打的 | dǎ dī | 搭的士 | taːp̚˧tɪk̚˥siː˧˥ | daap3 dik1 si2 | 乘坐/截取计程车 |
无厘头 | wú lí tóu | 無釐頭 | mou˨˩lei˨˩tʰɐu˨˩ | mou4 lei4 tau4 | 原作为莫釐头尻 |
靓仔 | liàng zǎi | 靚仔 | lɛːŋ˧ʦɐi˧˥ | leng3 zai2 | 美男 |
拍拖 | pāi tuō | 拍拖 | pʰaːk̚˧tʰɔː˥˧ | paak3 to1 | 谈恋爱 |
很正 | hěn zhèng | 好正 | hou˧˥ʦɛːŋ˧ | hou2 zeng3 | 非常正点 |
搞定 | gǎo diàn / gǎo dìng | 搞掂 | kaːu˧˥tiːm˨ | gaau2 dim6 | 辦妥 |
出柜[14] | chū guì | 出櫃[14] | ʦʰɵːt̚˥kwɐi˨ | ceot1 gwai6 | 同性恋[14]者公开自己的性取向,意释自英文,见出柜条目。 |
通柜 | tōng guì | 通櫃 | tʰʊŋ˥kwɐi˨ | tung1 gwai6 | 囚犯被医官人手探肛检查体内藏毒 |
台湾写法 | 汉语拼音 | 粤语 | 国际音标 | 粤拼 | 解释 |
---|---|---|---|---|---|
塞雷 猴塞雷 |
sāi léi hóu sāi léi |
犀利 好犀利 |
sɐi˥˧llei˨ hou˧˥sɐi˥˧lei˨ |
sai1 lei6 hou2 sai1 lei6 |
厉害,或者表示赞叹(原意是坚固锐利、辞锋锐利) |
惯用语
编辑新潮口语
编辑- Chok样──耍出使人窒息的面部容貌。
- 淆底——一般是指该人没有胆色、害怕、退缩、惊惶的意思。
行业术语
编辑中英夹杂
编辑香港人讲话时普遍习惯夹杂英语单字,主要是名词及连接词,例如:“收email”、“出trip”、“食lunch”、“anyway”,还有动词,例如:“send比我”等等[16][17],部分学者及专栏作家认为是香港的文化特色[18]。另外,在夹杂以复辅音结尾的英语单词时,说话时有时候会省略韵尾[19]。
语音发展
编辑懒音问题
编辑现在,香港不少人的粤语发音出现了称为“懒音”的现象,并被部分香港本土精英分子及语言学者视之为问题,有些人则认为这是语言自然演化的必然结果,所以不需要重视。这种现象的较常见例子是“
- 不区分/n/声母与/l/声母,将鼻音/n/念作舌边音/l/。
- 不区分/ŋ/声母与零声母,将软腭音/ŋ/念作零声母。有部分人则反过来,将零声母念作/ŋ/声母。
- 不区分/k/声母与/kw/声母,将圆唇音/kw/念作/k/。同时也不区分/kʰ/声母与/kʰw/声母,将圆唇音/kʰw/念作/kʰ/。
- 不区分/n/韵尾与/ŋ/韵尾,将/ŋ/韵尾念作/n/韵尾。
- 不区分/t̚/韵尾与/k̚/韵尾,将/k̚/韵尾念作/t̚/韵尾。
在广州,此情况比较香港轻微,比如/n/和/l/声母,某些地区的粤语依然清晰且严格地区分/n/和/l/声母。
地区口音/方言影响,一些人肚饿中的肚字tou5读tuŋ5音,雪柜中的雪字syut3读sek3音,今日中的日字jat6读mʌk6音
常见例子:
词汇 | 懒音 |
---|---|
男(naːm4)人 | 蓝(laːm4)人 |
女(nɵy5)人 | 吕(lɵy5)人 |
中国(kwɔːk̚8) | 中角(kɔːk̚8),中割(kɔːt̚8) |
广(kwɔːŋ2)州 | 港(kɔːŋ2)州 |
恒(hɐŋ4)生(sɐŋ1)银行(hɔːŋ4) | 痕(hɐn4)身(sɐn1)银韩(hɔːn4) |
曾(ʦɐŋ1)特(tɐk̚9)首 | 真(ʦɐn1)凸(tɐt̚9)首 |
何文汇正音运动
编辑1970年代起,受到由何文汇提倡及领导的粤语正音运动所影响,香港粤语部分词汇的发音偏离了粤语广州口音,与珠江三角洲粤语系地区的发音脱节。何文汇“正音”是根据距今一千年的宋朝《广韵》一书中的切韵方法,将很多与《广韵》所载不同的粤音重新订立标准,因此不少香港教师认为是一种矫枉过正的学说。现时,支持和反对此运动的两大阵营尚在对垒。在学术界的朗诵及教学方面,粤语正音运动的支持者不少;大众传播媒介包括无线电视亦支持之;然而在香港市民的日常生活中,其学说并未获得很大的支持。
常见例子:
词汇 | 粤语正音运动的读音 | 约定俗成的读音 |
---|---|---|
时间 | 时(奸gaan1) | 时(涧gaan3) |
购物 | (救gau3)物 | (扣kau3)物 |
纠正 | (九gau2)正 | (斗dau2)正 |
雏妓 | (锄co4)妓 | (初co1)妓 |
评价
编辑曾经担任香港大学客座教授的台湾学者龙应台(后来为中华民国文化部长)说过,香港人有一怪现象,与中国大陆人、台湾人对话,喜欢劈头一句便说:“对不起,我的普通话不好”,来了香港两年仍然未有学好粤语的龙应台笑说:“该是我道歉才对!”她质疑,别人来到香港,不懂说粤语,为什么香港人要反过来赔不是?龙应台说:“语言是平等的。粤语文化,有其深刻动人之处,是香港最珍贵的宝藏,不应被取代,更非英语所能涵盖。粤语是香港人的资产,不是负资产,香港人应加以珍惜。”[20]
参见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存档副本. [2015-0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群带路石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南区民政事务处
- ^ 3.0 3.1 珠三角广府民系语言与文化特色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郑佩瑗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 《香港年报1958年》至《香港年报1967年》有关“广播-香港电台”的章节
- ^ 池伟添. 粵語的政治 (46). 香港岭南大学文化研究系. 2015-05 [2018-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26).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李彭广. 管治香港:英國解密檔案的啟示. 香港: 牛津大学出版社﹝中国﹞有限公司. 2012: 92–94. ISBN 9780193978553.
- ^ 参见香港中文大学“人文电算研究中心”声母表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参见香港中文大学“人文电算研究中心”韵母表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黄坤尧. 粵語教學辨音訓練 (PDF). [2022-10-2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10-2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中文字源资料页:粤语拼盘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中文输入法世界.
- ^ 新界原居民方言新安語初探 (PDF). [2022-10-1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3-16).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A list compiled by lbsun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06-08-20.
- ^ 13.0 13.1 刘镇发. 香港粵語的貶義借詞. [2011-09-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5).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14.0 14.1 14.2 存档副本. [2012-10-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0).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大城市繞不開“說話”關:方言普通話外語如何共生《華夏經緯網 》2010年07月20日. [2011年11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12月24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名人教英文﹕中英夹杂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明报》2009年9月17日
- ^ 流行文化录:我们一起谷、谷、谷!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文汇报》2011年11月9日
- ^ 中英夹杂《星岛日报》2007年4月17日[永久失效链接]
- ^ 別再講「你mind唔mind」 3句最容易弄巧成拙的英文句子. HKET.com. 《香港经济日报》. 2019-05-15 [2021-0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0).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龙应台 如果我是香港人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香港文汇报 2005-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