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代香港
各年份香港 | 1990年-1991年-1992年-1993年-1994年-1995年-1996年-1997年-1998年-1999年-2000年 |
香港在1990年代的社会发展与改变,主要起因自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的签订,让香港的主权由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英国)转移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
1997年6月30日晚上,香港主权移交至中国的仪式开始,扣除香港日占时期,为长达152年9个半月的香港殖民地史画上句号。香港在7月1日零时零分成为了中国的首个特别行政区。
1990年代后期,亚洲金融风暴在亚洲各地爆发,香港经济从高峰跌至谷底。主权移交后的香港社会对首任行政长官董建华领导的政府有一定程度的不满,香港社会带着一定程度的不满情绪结束1990年代。
政治
编辑主权移交之前
编辑1989年中国大陆发生六四事件,香港社会开始疑虑中国政府将如何处理香港政权的问题。1990年4月4日,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正式接纳《香港基本法》,由中国国家主席杨尚昆签署主席令发布,作为主权移交后,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宪制性文件。邓小平及《基本法》均表明,香港的社会制度将于主权移交后“五十年不变”。而殖民地政府为了让北京政府在主权移交后不影响香港的自治权,配合“港人治港”的实施,订立了一些迈向民主的政策方案。1991年的香港立法局选举,在57个议席中有18席由直选产生,其中17席由支持民主的议员当选。
英国保守党在1992年英国大选虽然成功保住执政地位,但该党要员彭定康却失去巴斯(Bath)的议席,其后获推举到香港接替卫奕信出任总督,成为香港最后一位总督。彭定康在上任后推动香港在主权移交前有更大的民主,改变了立法局及市政局的选举制度。当时市政局和区域市政局已经有独立的财政及土地使用权[2][3][4]。
北京政府对彭定康推动民主化大为震怒,公开斥责彭定康、支持政策的议员和官员。北京政府也对跨越1997年的计划表现不合作,不过这态度在1994年出现了逆转,改为同意赤鱲角机场的兴建。1994年,北京政府宣布香港立法局将在主权移交后予以废除,并建立香港临时立法会(临立会),以反击彭定康对1995年改组立法局的建议。中国政府以该政改方案“三违反”等为理由,宣布立法局全体议员不可以直接过渡到特别行政区时期的立法会。以香港民主党为主的泛民主派议员及部分独立议员,谴责建立临时立法会是违法行为。临立会于香港主权移交之前在深圳举行工作会议,因此身兼立法局以及临立会的议员,当时经常奔走于港深两地。
1995年,香港市政局和区域市政局,区议会已经废除全部委任议员,香港市政局和区域市政局有实权(自主财政)(土地使用权)[5][6]在1998年废除两个市政机构前,市政局和区域市政局拥有权力规划地区及保持财政自主,其辖区分别为港九及新界。
香港市政局和区域市政局主要的权力 根据香港法例101章[7],市政局的权力如下
- 市政局可行使任何权力以执行市政条例[8]
- 市政局可强制行政机关执行其决议(行政命令)[9][10]
- 市政局可惩罚拒绝执行其决议的单位[11]
- 市政局决议执行者有法律免责权[12]
- 市政局财政独立[13][14][15][16][17][18][19]
- 市政局拥有土地使用权[20]
1996年,董建华获选为首届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该次选举并非由全港市民参与的普选,被视为深受北京政府的影响甚至控制。
香港回归仪式
编辑1997年7月1日子夜,香港交接仪式在湾仔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英国国旗及香港旗降下[21],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升起[21],标志着香港由英国的殖民地管治,移交到中国的管治。
参加仪式的包括英国王储查理斯王子殿下、英国首相贝理雅,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中国国务院总理李鹏,香港最后一位总督彭定康及首位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等。
仪式完结后,香港正式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董建华成为首位行政长官,职位取代了香港总督彭定康。
主权移交之后
编辑主权移交之后,香港最高等法律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基本法》是香港的宪制性文件,赋予并保证香港拥有高度自治权,居民享有行政、立法、司法权利。
经济
编辑1990年代的香港经济发展处于转型期,制造业因为香港的工资及地价攀升而加速外移,虽然香港政府及企业曾于1980年代后期提出发展高科技、高增值产业,但香港的高增值产业发展并不顺利,一方面因为政府以积极不干预为由,没有对新型产业提供足够扶助,另一方面香港的房地产价格在1990年起节节上升,企业透过炒卖房地产赚取的利润远比投资实业来得丰厚,由于对高科技产业的投资不足,虽然香港与韩国、台湾及新加坡都在1980年代后期发展高科技产业,但香港在1990年代却处于原地踏步,高科技产业发展逐渐落后于其他地区,失去产业转型的先机。
1995年12月19日,香港年接待游客首次达到1千万人[22]:474。
香港在1990年代初期到1997年的经济仍然扩张,由于企业憧憬香港可作为投资中国大陆的跳板,中国的国企也以香港为走向国际的前哨,所以有境内外有不少公司都选择在香港的股票市场上市,令香港的金融业继续扩展,成为国际上主要的金融中心,但也有部分企业面对中国收回香港主权选择将总部及上市地迁出香港,怡和洋行迁册新加坡及汇丰银行搬迁总部到伦敦的举动,都曾经引起香港社会的关注。
香港经济在主权移交后受到挑战,由于香港的资产价格高企,银行放款宽松,形成资产泡沫,不幸地经济发展迅速的亚洲在1997年受到国际金融炒家的冲击,在1998年更蔓延到香港,香港政府虽然成功维持港元的汇价,并在股票市场承接大量被抛售的股票击退炒家,但银根在短时间内大幅收紧,终令香港的资产泡沫爆破,经济衰退并引发裁员潮,这情况更一直维持到2000年代初期。
亚洲金融风暴
编辑香港恒生指数在主权移交时期波动颇大。1996年中,恒生指数约为10000点;到1997年8月7日达至16820.3点,创下历史性新高。投机者认为大量热钱会从中国大陆流入香港市场,以造成香港主权移交到中国时期市况繁华的景象。中资企业股以及和中国相关的股票均大幅攀升。
不过与此同时,外围对冲基金也注意到了香港股市的情况。1997年7月,泰国政府决定让泰铢价值自由浮动,引发成亚洲金融风暴。其后,新台币、韩圆、印尼盾均大幅贬值。亚洲大部分股市都受到袭击,然而香港的投资者却不认为香港市场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
外围对冲基金看中港元联系汇率的弱点,将香港定为下一个目标。1997年10月,对冲基金突然大量移走香港大量资金,让银行同业拆息大幅飙升。股票市场对利息波动十分敏感,恒生指数从10月20日报13473点,下挫到10月23日的10426点,一周内共下跌2413点。1997年10月23日最低曾一度报9766点,被视为黑色星期五。
1998年8月13日,恒生指数下挫到6544点,一年间下跌了62%。为了挽救香港股市,香港政府决定从外汇基金注入1200亿元,购入蓝筹股以刺激恒生指数上升。政府这次行动让恒生指数在约两周内回复到8000点水平,翌年虽然再稳步上升,但升幅受制于香港经济衰退。
科技股泡沫
编辑1999年中期,香港股市再次经历了波动。香港首富李嘉诚的儿子李泽楷将其企业电讯盈科通过借壳上市。当时,电讯业、互联网企业等科技类股价都在攀升中。旧式企业和新式企业流行合并,如AOL与华纳的合并。这股科网股热潮也在香港登陆。例如,盈科数码动力(当时股份代号:1186)股价就从数毛钱港币,攀升到2000年2月14日宣布与香港电讯合并时的28.50历史性高峰。
不过,科网股泡沫在2000年初爆破,合并后的电讯盈科翌年急挫98%。电讯盈科成为巨额负资产,数年间负债港币800亿元。电讯盈科后来不得不出售旗下核心业务来舒缓财政困难,如手提电话服务CSL就由澳洲电讯公司Telstra承购。
香港机场核心计划
编辑在1989年,香港政府因应启德机场的容量于已经接近饱和,搬迁已经刻不容缓;而面对机场接近民居、无法24小时运作、扩建困难等问题。1989年,香港因北京发生六四事件而引起信心危机。当时的港督卫奕信随即在10月11日宣读的施政报告中,宣布兴建新机场及相关配套设施,即后来的香港机场核心计划,借此稳定香港市民信心。此举避免香港经济受六四事件及移民潮所影响,拖慢经济发展步伐,又能够解决启德机场的不足,一举两得。
香港机场核心计划,主要是为兴建位于大屿山赤鱲角的香港国际机场和其配套的基建设施,把香港的空运事业能够持续发展,避免被其他国家或地区追上(如新加坡、韩国及台湾),并继续巩固作为航运交通枢纽的地位。而新机场后来也在1998年7月6日正式启用[23],成为当年全球最大的机场之一。
而中国政府当年因为整个工程预算耗资超过2,000亿港元,认为机场核心工程计划的造价高昂,将影响未来香港特区政府的财政储备而表达强烈不满,要求香港政府减少预算,令当局多次修改计划(包括将青马大桥主塔之间的距离缩短),以求降低成本,才能令中英双方政府就兴建新机场问题于1991年达成谅解并开始动工。此基建成功稳定香港人的民心,也为香港在1990年代的经济增长及进入21世纪后保持国际空运中心的地位功不可没。
机场核心工程计划项目启用
编辑移民
编辑1989年六四事件的发生,造成不少香港居民对即将接手的中国共产党政权感到忧虑,引起香港移民潮。根据联合国科教文组织1997年发表关于香港人口转移的报告,1990年计有62,000名香港居民移民外国,即当时总人口1%。1992年则有66,000人;1993年53,000人,1994年62,000人。其中不少香港人透过居英权计划移民往英国,也有移民到澳洲、加拿大、美国的家庭。
移民的不单止是普通居民,也包括不少城内富豪大亨。当中,怡和集团率先宣布从香港撤资,改以新加坡为集团第一上市地区。之后,汇丰集团亦宣布在伦敦成立汇丰控股,并对汇丰集团进行全面收购,变相迁册伦敦。此外,香港的娱乐界钜子邵逸夫家族亦把资产移往加拿大。
同时间也有众多移居至香港的人口,主要原因归纳如下:
- 中国大陆移民:香港政府允许从中国大陆合法移居至香港的人数,由1994年每日75至105名,逐步增加到1995年的每日150名。当局希望逐步增加每日配额,有助避免主权移交后大量人口涌入香港。但另一方面,由于香港对来自中国大陆的移民并没有审批权,内地不少省市的公安部门都设法透过这个漏洞获利。其中,有不少国内原公安单位利用这个机会移民到香港,并以商人的身份掩饰,待取得香港的永久居留权后再回到内地,并借助双重身份之便而在香港非法执勤。
- 外地专才:指持有工作签证移居至香港的人,这类人移居香港并没有配额。
- 外籍家庭佣工:外籍家庭佣工数字稳步上扬。1987年前人数只有每年9,000名;1992年升至28,000名;1993年升至32,000名。主要来自菲律宾,也有不少来自印尼和泰国。
- 输港劳动人口:1980年代末,香港同时面临出生率急剧下降、人口老化和经济发展等状况,社会劳动人口短缺。港府于是开始实行劳动人口输入政策,允许雇主申请输入各行业的技术人员、操作人员等。1994年共填补了11,000个职位。
- 非法入境者:1994年计有35,000名中国大陆非法入境者被拘捕并递解出境。数字从1993年的44,000名出现了下降。
- 移民回流者:据官方估计,获得外国护照或居留权后回流香港的人数占约12%。
社会秩序
编辑香港的治安在进入1990年代后多次受到持械劫匪的挑战,这些劫匪大部分原籍中国大陆,并偷运大火力武器到香港犯案,再将抢劫得来的赃物运回中国大陆,劫匪的跨境犯案令香港警方难以追缉。1991年7月在启德机场附近发生解款车持械行劫案,三名劫匪劫去相当于1.7亿港元的的美金和港币钞票,其中一名疑犯张子强虽然被捕及被判监18年,但后来以证据不足及供词矛盾成功上诉改判无罪获释。
1991年6月9日,观塘物华街发生连环金行劫案。怀疑以叶继欢为首的5名凶悍匪徒,分持四支56式自动步枪及多把五四式手枪,身穿避弹衣打劫五家珠宝金行,期间与到场的警员爆发枪战,双方开火达40枪,劫匪成功抢去总值1,000万元的金饰逃逸。1993年1月6日中午,位于弥敦道的谢瑞麟金行被持械劫匪劫去市值逾300万元的金饰,劫匪逃走期间与警察驳火12枪,一名女途人被流弹击毙。3日后,八名劫匪打劫大埔道两间金行,劫匪除持有多把手枪外,更配备两支56式自动步枪,劫匪在逃走时与追截的警员发生枪战,并曾经挟持人质及向救护车开枪,开火达60枪,导致3人受伤,劫匪成功抢走700多万元的金饰,警方事后怀疑这两宗金行劫案和逃犯叶继欢有关[24]。
1994年4月27日,涉三名匪徒持枪及手榴弹打劫位于铜锣湾伊利沙伯大厦的德信表行,掠走价值达650万港元的钟表。同年5月18日,再有三名匪徒持两支枪械和一枚手榴弹打劫位于中环太古大厦的金轮表行,掠走价值1,000万港元的金饰及钟表,逃走至地铁中环站时与警员枪战,期间一名23岁女途人被被流弹击毙,另有6人受伤,事后警方怀疑两宗劫案的主犯是季炳雄。
张子强在1995年获释后,在1996年5月23日策动绑架案,香港首富李嘉诚的长子李泽钜乘坐豪华房车返回寿臣山道寓所途中,被持有自动步枪及手枪的张子强与同党驾车拦截,李泽钜被拖出车外再被挟持登上贼车,期间绑匪曾向李泽钜的座驾开两枪警告,绑匪其后命令司机将座驾驶回李家大宅通报李泽钜被绑架的消息,李嘉诚在得知儿子被绑架后没有报警,向绑匪支付10.38亿港元,交换儿子获释。一年后的9月29日,张子强与一众党羽在深水湾道豪宅门外绑架香港新鸿基地产主席郭炳湘,郭家于10月3日支付6亿港元赎金换取郭炳湘获释。
到1990年代后期,随着中港两地加强合作打击跨境罪案,叶继欢于1996年5月偷渡回香港时中枪被捕,张子强更于1998年12月在广州市被判死刑及枪决,这类持大火力弹械的劫案亦大幅减少。
教育
编辑香港自1978年在小学及初中实施九年免费教育,又于1980年代末期扩充高中学额后,到1990年代初期大部分学生都可升读高中,再于中学五年级参加香港中学会考,争取中六及中七的预科学额,在完成中七课程后参加香港高级程度会考决定能否升读大学及可选择的学科。香港的中学在1980年代并不是每所都设有预科课程,但随着高中学位普及,预科扩展到大部分中学都有开办。原本计划考入香港大学的考生需要参加香港高级程度会考,要考入香港中文大学的考生则参加香港高等程度会考,但由于两个考试并不相同,所以于1990年设立大学联合招生办法并统一以香港高级程度会考为取录标准,香港高等程度会考停办。
预科学额扩充后,香港社会普遍期望政府能够增加大学学位,令更多学生可升读大学及接受高等教育,为回应社会诉求,香港政府于1989年决定扩充大学一年级学位至一万四千五百个[25],所以香港的专上教育在1990年代有较快的发展。以推动科研为主的香港科技大学于1991年成立,成为香港第三所大学。为加快专上教育的发展进度,香港政府于1991年研议将符合颁授学位资格的学院升格为大学,香港理工学院、香港城市理工学院及香港浸会学院于1993年7月取得自行评审资格后,政府于1994年批准升格为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及香港浸会大学[26],成为香港扩充大学学位的里程碑。香港公开进修学院于1996年获政府授予自行评审资格后,于1997年2月升格为香港公开大学[26]。岭南学院于1998年12月完成评审及改组后,政府于1999年7月批准升格为岭南大学[26]。
香港在1990年代的十年间成立及升格六所大学,高等教育开始由精英化渐渐趋向普及化。理工学院、城市理工学院及浸会学院于1990年代初期升格为大学的步伐,亦影响到为准教员提供职业训练的五所师范学院,由于在大学修毕教育学位都可在学校任教,相较之下师范学院的教师职训课程只属文凭学历,当理工学院、城市理工学院及浸会学院升格大学的计划在1990年具体化后,成绩较理想的学生都争取考入大学升读学位,导致五所师范学院的新生入学成绩下滑至香港中学会考合格的最低要求[27],为舒缓师范学院收生质素下降及资源重叠等问题,五所师范学院于1994年被合并为香港教育学院,至1998年准予其开办学位课程。为配合香港理工学院和城市理工学院升格大学,政府于1993年安排职业训练局在柴湾及青衣成立香港科技学院接办原于两间理工学院所提供的高级证书及高级文凭课程[28],职训局更于1999年将七所工业学院及两所科技学院合并为香港专业教育学院,高级文凭课程亦由两所科技学院扩展至专业教育学院的九所分校。
医疗
编辑1991年2月,香港首宗骨髓移植在威尔士亲王医院成功完成[29],接受移植的病人是一名14岁女童。
1991年,玛丽医院成功完成香港首宗肝脏移植手术。
1992年,香港首例心脏移植手术在葛量洪医院成功完成。香港首例心肺移植手术也于1995年在葛量洪医院成功进行[30]。
1993年10月,东区尤德夫人那打素医院启用。
娱乐
编辑1991年至1998年期间左右,四位香港男歌手稳占香港音乐市场。张学友、刘德华、黎明和郭富城被冠以四大天王的美誉。张学友和黎明在事业发展初段主要以翻唱日本流行曲为主;到1990年代中期,市场渴望香港原创作品。1995年3月21日,香港商业电台叱咤903更一度宣布只会播放本地编写的音乐,以鼓励本地音乐家创作。
1990年代,香港流行音乐及电视文化进一步引入台湾及中国大陆材料。例如王菲生于北京,到港后开始以广东话演唱,期后随着事业发展开始以普通话及粤语演唱。另外,《还珠格格》电视剧于大陆拍摄,主角是来自中国大陆的赵薇,1999年在香港的亚洲电视本港台播出时广受欢迎,同年9月,无线电视以电波少女硬击亚洲小姐。
香港电影业在1990年代发生了不少变化。其中以周星驰电影作品为代表的无厘头文化,成为1990年代早期香港电影的标志。有评论指这些作品有助舒缓香港社会当时面对主权移交所感到的焦虑。
参考文献
编辑- ^ 《六點半新聞報導》. 无线新闻. 1992年7月9日 [2013年12月1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3月17日).(粤语)
- ^ 城邦舊事: 十二本書看香港本土史 (修訂版) - 第 74 頁. [2018-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15).
- ^ 是誰拿走了香港的市議會?. [2018-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15).
- ^ 提供市政服務(重組)條例草案委員會(文件). [2018-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06).
- ^ 城邦旧事: 十二本书看香港本土史 (修订版)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第74页
- ^ 是誰拿走了香港的市議會?. [2018-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15).
- ^ 提供市政服務(重組)條例草案委員會(文 件). www.legco.gov.hk. [2016-1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4).
- ^ 第101章 第25條 市政局的權力 (《臨時市政局條例》). www.legislation.gov.hk. [2016-1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02).
- ^ 第101章 第36條 權力的轉授 (《臨時市政局條例》). www.legislation.gov.hk. [2016-1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02).
- ^ 第101章 第27條 市政總署 (《市政局條例》; 《臨時市政局條例》). www.legislation.gov.hk. [2016-1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02).
- ^ 第101章 第50條 命令的強制執行 (《臨時市政局條例》). www.legislation.gov.hk. [2016-1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02).
- ^ 第101章 第51條 對議員的保障 (《臨時市政局條例》). www.legislation.gov.hk. [2016-1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02).
- ^ 第101章 第44條 稅項豁免 (《臨時市政局條例》). www.legislation.gov.hk. [2016-1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02).
- ^ 第101章 第41條 費用 (《市政局條例》; 《臨時市政局條例》). www.legislation.gov.hk. [2016-1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02).
- ^ 第101章 第39A條 市政局可對預算及工程計劃表作出修正 (《臨時市政局條例》). www.legislation.gov.hk. [2016-1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02).
- ^ 第101章 第37條 市政局的帳目 (《市政局條例》; 《臨時市政局條例》). www.legislation.gov.hk. [2016-1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02).
- ^ 第101A章 第8A條 新子目的設立等 (《市政局財務附例》; 《臨時市政局條例》). www.legislation.gov.hk. [2016-1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02).
- ^ 第101A章 第12條 向常務委員會上訴 (《市政局財務附例》; 《臨時市政局條例》). www.legislation.gov.hk. [2016-1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02).
- ^ 第101章 第49條 須提交立法局省覽的財務報表及報告 (《臨時市政局條例》). www.legislation.gov.hk. [2016-1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02).
- ^ 第101章 第5A條 市政局轄區的宣布 (《臨時市政局條例》). www.legislation.gov.hk. [2016-1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02).
- ^ 21.0 21.1 香港回歸特備節目. 无线电视. 1997年7月1日 [2013年12月1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9月5日).(粤语)
- ^ 22.0 22.1 刘蜀永. 《簡明香港史(第三版)》. 三联书店(香港). 2016. ISBN 978-962-04-4016-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08).
- ^ 新聞報導. 亚视新闻. 1998年7月6日 [2013年12月1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3月17日).(粤语)
- ^ 葉繼歡持AK-47打劫最轟動. 苹果日报. 2015-03-13 [2018-06-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7).
- ^ 立法會一致通過動議 支持增加本地大學學額. 教协报. [2018-06-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24).
- ^ 26.0 26.1 26.2 城大、浸大、嶺大、理大、樹仁大學和公開大學 成立/升格的過程 (PDF). [2018-06-2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6-12).
- ^ 教育统筹委员会. 改善師資教育計劃 (PDF). 第五号报告书: 53 - 54页. [2018-06-24].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9-10-19).
- ^ 香港职业教育发展的回顾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香港立法会
- ^ 兒童癌病基金創會理事. [2022-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25).
- ^ 心臟移植服務里程碑. [2022-07-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18).
- ^ 新聞報導. 亚视新闻(0至1分12秒)及无线新闻(1分13秒起). 1993年7月5日 [2013年12月1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11月18日).(粤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