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模糊
战略模糊(英语:strategic ambiguity)是一种外交政策,其特点为透过模棱两可的政策论述表达对某一国际事务的关切,但不直接点明其真正意向。这种策略建立于威慑理论之上,可以同时产生吓阻及保证的双重效果,但也同样面临极其不确定的风险。与之相反的策略则称作战略清晰(strategic clarity)。
美国
编辑台湾问题
编辑1979年美国与中华民国断交并转而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透过《美中三公报》确立美国的对台政策为“不承认台湾或中华民国为主权国家,同时又以《六项保证》与《与台湾关系法》为基础,承诺尽可能的协助台湾的自我防卫能力”。在此一政策之下,美国不肯明确承诺假使中国人民解放军武力犯台,将会以武力干预阻止,此即美国对台的战略模糊政策。该政策长年以来被华盛顿政界公认达到“双重吓阻”(dual deterrence)的效果:亦即使北京不敢轻举妄动的同时,也警告台北不得脱离美国所能接受的外交主张,否则美军不一定会协防台湾[1]。
然而,1996年台海导弹危机的爆发使得战略模糊的政策开始受到质疑,时任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也罕见以派出航空母舰战斗群至台湾海峡巡弋的方式进行武力震摄;继任的小布什总统随后也在接受《ABC新闻》采访时对战略模糊作出调整,声称“美国有义务使用一切办法协助台湾防卫”,被视作是美国开始走向“战略明确”[2]。此举招致了民主党参议员乔·拜登的批评,其投书《华盛顿邮报》称“美国基于自身利益应协助台湾维持其民主制度,但并无义务防卫台湾”[3]。不过,后续因911事件的发生使华府决定重新与北京展开合作,战略模糊因而继续维持。
到了2010年代末期,美中关系因美中贸易战和中国开始加剧对台军事威吓等因素恶化,华府再次出现了质疑战略模糊成效的声浪,政界并为此展开激辩;其中多位共和党籍的国会议员和保守派智库均呼吁应放弃战略模糊,明确表达美国将以武力回应中国侵台[4]。时任总统唐纳德·特朗普领导的美国政府开始一连串的友台举措,甚至首度派遣内阁阁员访问台湾,但白宫和国务院均坚称未放弃战略模糊政策;而其后的拜登政府亦延续特朗普政府的对台路线,总统乔·拜登本人甚至多次明确回应“美国有协防台湾的承诺”,白宫仍表示总统此举并未打破战略模糊。故有舆论认为,拜登政府并不想放弃战略模糊的大方针,但整体战略内容已逐渐朝“清晰化”的方向发展[5]。
2022年9月,拜登总统在CBS《60分钟》采访中,当被问及美军是否会保卫中国声称拥有主权的台湾时,拜登回答说:“是的,如果实际上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攻击。”当被问及这是否意味着与乌克兰不同,美国军人将在中国入侵的情况下保卫台湾时,拜登回答说:“是的。”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采访,是拜登似乎超越了美国长期以来对台湾政策的最新一次表态;其声明比以前关于派遣美国军队保卫台湾的声明更加清晰。[6]
以色列
编辑美国虽自1948年以色列建国时即给予外交承认,但考量到拉拢周边的阿拉伯国家以对抗共产集团[7],华府并未与以色列签署共同防御条约,亦未承诺战争时介入协助。然而,以色列仍然被普遍视作是美国在中东地区的主要盟友,美国也持续出售先进攻击型武器给以色列。
乌克兰
编辑1991年苏联解体,乌克兰脱离苏联独立并获俄罗斯的外交承认。在叶利钦执政期间俄罗斯一度与西方国家交好,但北约并未如同华约般直接解散,某种程度上仍然提防著俄罗斯;普京掌权后,俄国的经济与军事实力大增,也开始与西方渐行渐远,并开始对格鲁吉亚、乌克兰等邻国展现野心,并在2014年时武力吞并克里米亚。
克里米亚危机后,西方国家开始对俄罗斯提高警觉,美国对乌克兰采取类似台湾的战略模糊政策,一方面在经济与军事上援助乌克兰,包括协助训练乌克兰军队提升战力;另一方面则不明确表态是否同意乌克兰加入北约,避免涉入与俄罗斯间的冲突。华府认为,这样的战略模糊同样可以达到双重吓阻的效果,亦即警告俄方不准对乌克兰动武的同时,也防止乌克兰采取过度亲欧的主张激怒莫斯科[8]。然而,随着俄罗斯于2022年初入侵乌克兰,美国对乌的战略模糊也彻底宣告失效。
英国
编辑若遭受到第一次核打击导致政府功能遭到摧毁,英国政府将不会承诺是否使用弹道导弹潜艇进行核报复,此即英国对于核战术的战略模糊。通常英国首相在上任后,都会撰写一封“最后手段之信”并秘密封存,万一发生核战等危机导致内阁全员覆灭时,该封信就会被交到执行核报复的舰长手中。[9]
伊拉克
编辑伊拉克在萨达姆·侯赛因掌权期间,对于是否持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始终抱持“既不承认、也不否认”的模糊态度,一方面要规避《安理会第687号决议》的限制,另一方面则又要确保国内民众及其邻国(特别是伊朗)相信其确实拥有这类武器,以进行武力威慑。不过美国和盟国在2003年发动伊拉克战争后入侵伊拉克,却找不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证据。[10]
参考资料
编辑- ^ 陈亮智. 台灣面對美國 「戰略模糊」與「戰略清晰」的因應策略 (PDF). 国防情势特刊 (国防战略与资源研究所): 54-55.
- ^ 中美關係:美國一周兩筆對台灣軍售 美中台是否拋棄「戰略模糊」引關注. BBC中文网. 2020-10-29 [2022-07-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9).
- ^ Joe Biden. Not So Deft On Taiwan. 华盛顿邮报. 2001-05-02 [2022-07-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1).
- ^ 中美關係:「戰略模糊」還是「戰略清晰」?美國對台政策之辯. BBC中文网. 2021-05-06 [2022-07-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9).
- ^ 亓乐义. 专栏 | 军事无禁区:模糊与清晰-美国协防台湾的战略转换. 自由亚洲电台. 2022-05-26 [2022-07-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4).
- ^ 拜登再提美軍保衛台灣 引發北京表示“強烈不滿”. VOA. 2022年9月20日 [2022-09-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2).
- ^ 林琮盛. 美國對台灣將轉向「戰略清晰」?一個國際結構的考察. 思想坦克. 2020-12-02 [2022-07-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9).
- ^ 赖怡忠. 俄烏戰爭對台灣的啟示:西方「戰略模糊」政策破產,「寡人決策」使動武的可能性大增. 关键评论网. 2022-03-14 [2022-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1) –通过思想坦克.
- ^ The UK's nuclear deterrent: what you need to know. GOV.UK. [2023-1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21) (英语).
- ^ Why Did the United States Invade Iraq in 2003?. 2012-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