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界

佛教术语

色界梵语rūpa-dhātu, रूपाधतु),或称色界天,又称色地rūpa-bhūmi),佛教术语,世界的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之一。

概论

编辑

据佛典说法,此界位于欲界之上。此界天人,仍保有身(物质身),而已无欲乐,故色界天人色身,无有男女相,有别于欲界众生的色身样貌。此界众生,其衣自然而至,以光明为食物及语言。[1]

依禅定的深浅麤(粗)妙(细)分四种阶级,称四禅天。住于初禅乃至四禅天的一切有情,若未获得解脱道或佛菩提道之见道功德者,皆属凡夫,都不能离意识心境界,都无法摆脱三界六道轮回生死之苦。无智者往往误计所证得的欲界色界四种禅定境界为涅槃,此种误计所见,称为‘五现涅槃’,不是真实的涅槃

分类

编辑

依所入禅定能至之浅深次第,分为四地(梵语:Bhūmi),相应于此界之“四禅天”(四静虑天)。[2][3]细分为四个层级,每个层级有诸天:

  • 初禅,离欲界,而生(Prīti)、(Sukha),总称为“离生喜乐”地,相应初禅天
  • 二禅,已无英语Vitarka(Vitarka)、英语Vicāra(Vicara),从生喜、乐,总称为“定生喜乐”地,相应二禅天
  • 三禅,离前贪,心悦安静,有胜妙(Sukha),总称为“离喜妙乐”地,相应三禅天
  • 四禅,离前,清净平等,住(Upekṣā)受正(Smṛti),总称为“舍念清净”地,相应四禅天

色界天数

编辑

色界诸天之数,佛教部派以及各经论有诸多异说,有十五天[4]、十六天[5][6]、十七天[7][8]、十八天[9][10],二十一天[11][12],乃至于二十二天之数[13][14]

大乘佛教通行说法,以初禅之顶为大梵天,二禅之顶为光音天,三禅之顶为遍净天,四禅之顶为广果天[15],每禅各立三天得十二天,加上佛教圣者所在的五净居天,一共十七天,此为藏传佛教通说[16];若再算入无想定得生的无想天则为十八天,《法苑珠林》、《楞严经》、《大明三藏法数》载此说,《地藏菩萨本愿经》又列名摩酰首罗[17][18]

犊子部的《三法度论》立十五天,初禅三天,二禅三天,大梵天在两者中间,三禅三天,四禅下中上皆生果实天,再加上无想天,以及净居天,共计十五天。其净居天为三天,善现、善见、清净天,“无烦、无热、色究竟”视为清净天的三相[4]

迦湿弥罗有部,主张大梵王所居即梵辅处,无想天为广果天所摄,立十六天[19]

南传上座部佛教前三禅各立三天得九天,第四禅仅立广果天,再加上无想天以及五净居天,而为十六天[5][20]

简表

编辑

色界天数诸说一览表

编辑
色界天 初禅天 二禅天 三禅天 四禅天 备注


梵辅天、梵身天、梵众天、大梵天(初禅、二禅中间) 少光天、无量光天、光耀天 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 果实天、无想天、善现天、善见天、净天(Viśuddha,清净天)
  1. 犊子部论书作此说[4]
  2. 三法度论


梵众天、梵辅天 少光天、无量光天、极光净天 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 无云天、福生天、广果天、无烦天、无热天、善现天、善见天、色究竟天
  1. 迦湿弥罗有部师作此说[19][6]
  2. 杂阿毘昙心论大毘婆沙论显宗论
  3. 中阿含地动经(对应的诵本皆无此文句)[21]
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 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 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 广果天,无想天,无烦天、无热天、善现天、善见天、色究竟天
  1. 分别说系赤铜鍱部作此说
  2. 分别论解脱道论[5]


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 少光天。无量光天。极光净天 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 无云天。福生天。广果天。无烦天。无热天。善现天。善见天。色究竟天
  1. 健驮罗国诸师作此说[22][7][23]
  2. 俱舍论甘露味论天譬喻英语Divyavadana[24]
梵众天。梵辅天 少光天。无量光天。极光净天 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 无云天。福生天。广果天。无想天。无烦天。无热天。善现天。善见天。色究竟天
  1. 顺正理论所记馀别说[25]
  2. 阿毘昙心论[8]


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 少光天。无量光天。极净光天 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 无云天。福生天。广果天。无想天。无烦天。无热天。善现天。善见天。色究竟天
  1. 经部师室利逻多作此说[26]
  2. 十住毗婆沙论瑜伽师地论立世阿毘昙论[9]
梵天、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 水行天、水微天、水无量天、水音天 约净天、遍净天、净明天 守妙天、玄妙天、福德天、德纯天、近际天、快见天、无结爱天
  1. 般泥洹经大明度无极经[10]
廿

梵天、梵世天、梵辅天、梵众天、大梵天 光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 净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 无阴行天、福生天、广果天、无广天、无热天、妙见天、善见天、阿迦腻吒天
  1. 小品般若经[11]
梵众天、梵辅天、梵会天、大梵天 光天、少光天、无量光天、极光净天 净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 广天、少广天、无量广天、广果天、无烦天、无热天、善现天、善见天、色究竟天
  1. 大般若经[12]
廿

梵身天、梵辅天、梵众天、大梵天 光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 净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 严饰天、小严饰天、无量严饰天、严饰果实天、无想天、无造天,无热天,善见天,大善见天,阿迦尼吒天
  1. 法藏部作此说[13]
  2. 舍利弗阿毘昙论
  3. 长阿含世记经法藏部诵),及其异译本起世经起世因本经[24]
梵天。梵身天。梵辅天。梵众天。大梵天 光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 净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 广天。少广天。无量广天。广果天。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
  1. 华严经道行般若经[14]
梵身天 光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 (净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 广果天。无烦天。无热天。善现天。善见天。色究竟天。
  1. 中部赤铜鍱部[27]

色究竟天

编辑

色究竟天被认为位于色界天的最高处。

婆罗门教的前身古婆罗门教认为色究竟天是最高的般涅槃之处[28]

有说法声称藏传佛教的一些信奉者认为悉达多太子其实只是居住在色究竟天的释迦牟尼佛所幻现出来的[29]。声称自己信奉藏传佛教的莲生活佛曾经宣称释迦牟尼佛的报身目前在位于色究竟天的大雷音寺[30]

另一方面,大乘佛教教典《法华经》宣称佛陀的寿命是无法估量的,祂仍然存活于世上。该教典宣称释尊实际上在无量以前就成佛了,但仍然留在世间向众生传法。据说佛陀的寿命是无可估量的、超乎想像的、“永远长存的、永不消逝的”[31]。悉达多太子的一生及其表面上的死亡(paranirvana)被描述为一个虚幻的表现、 一个熟练的手段,用意是教导其他人[32][33][34][31]

然而,早期佛教声称释尊去世后已经马上在佛国入灭。入灭意味着达到涅槃的境界,永远不会再入轮回[35]印传佛教也宣称佛陀不会回到世间[36]

净居天

编辑

四禅天中的无烦天、无热天、善现天、善见天、色究竟天为证阿那含以上圣者及大菩萨等解脱圣者所居,不再轮回下界受生,又称“净居天”(巴利语:Suddhāvāsa;梵语:Śuddhāvāsa)或“五不还天”[37]

参见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佛光大辞典. 色界. [2017-0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20). 
  2. ^ 《杂阿含》第483经:“比丘离欲,离恶不善法,有觉有观(有寻有伺),离生喜乐,初禅具足住。……有觉有观息,内净一心,无觉无观(无寻无伺),定生喜乐,第二禅具足住。……谓彼比丘离喜贪,舍心住,正念正知,安乐住彼圣说舍,第三禅具足住。……谓彼比丘离苦息乐,忧喜先已离,不苦不乐舍,净念一心,第四禅具足住。”
  3. ^ 《中阿含》第168经:“云何意行生?若有比丘离欲,离恶不善之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得初禅成就游。彼此定乐欲住,彼此定乐欲住已,必有是处,住彼乐彼,命终生梵身天中。诸梵身天者,生彼住彼,受离生喜、乐,及比丘住此,入初禅,受离生喜、乐,此二离生喜、乐无有差别,二俱等等。所以者何?先此行定,然后生彼,彼此定如是修、如是习、如是广布,生梵身天中,如是意行生。……复次,比丘觉、观已息,内靖一心,无觉无观,定生喜、乐,得第二禅成就游。彼此定乐欲住,彼此定乐欲住已,必有是处,住彼乐彼,命终生晃昱天中。诸晃昱天者,生彼住彼,受定生喜、乐,及比丘住此,入第二禅,受定生喜、乐,此二定生喜、乐无有差别,二俱等等。所以者何?先此行定,然后生彼,彼此定如是修、如是习、如是广布,生晃昱天中,如是意行生。……复次,比丘离于喜欲,舍无求游,正念正智而身觉乐,谓圣所说、圣所舍、念、乐住、空,得第三禅成就游。彼此定乐欲住,彼此定乐欲住已,必有是处,住彼乐彼,命终生遍净天中。诸遍净天者,生彼住彼,受无喜乐,及比丘住此,入第三禅,受无喜乐,此二无喜乐无有差别,二俱等等。所以者何?先此行定,然后生彼,彼此定如是修、如是习、如是广布,生遍净天中,如是意行生。……复次,比丘乐灭、苦灭,喜、忧本已灭,不苦不乐、舍、念、清净,得第四禅成就游。彼此定乐欲住,彼此定乐欲住已,必有是处,住彼乐彼,命终生果实天中。诸果实天者,生彼住彼,受舍、念、清净乐,及比丘住此,入第四禅,受舍、念、清净乐,此二舍、念、清净乐无有差别,二俱等等。所以者何?先此行定,然后生彼,彼此定如是修、如是习、如是广布,生果实天中,如是意行生。”
  4. ^ 4.0 4.1 4.2 犊子部色界天〕
    • 《三法度论》:“色界者,有喜、无喜、护。……有喜者,有觉、无觉、少观。……有觉者,梵富楼、梵迦夷、梵波产。……大梵者,由少观生。……无觉者,少光、无量光、光耀。……无喜者,少净、无量净、遍净。……彼护者,果实、无想、净居。……是三种:果实天、无想天、净居天。于中果实者,修习微中上第四禅生果实……净居者,善现、善见、净。善现、善见、净,此三种是净居。问:五净居地,今何以说三?答:净者,无烦、无热、色究竟。无烦、无热、色究竟者,此三是净相,作经者意欲尔。”
    • 《四阿鋡暮抄解》:“色界中,及念、无念乐、护行。……及念,自觉、无觉、自行。……自觉者,梵富楼、梵迦夷、梵波梨沙。……大梵,无觉生。……无行者,波栗阿婆、阿波摩那阿婆、阿婆嘬罗遮。……无念,彼栗多首波、阿波罗摩那、首波首波讫栗那。……护行,护乐、无想、首陀跋娑。……彼护乐者,鞞疑呵破罗、[无]想天、首陀跋娑……彼果实,第四禅下中上,功大生彼……净居者,修提舍、须提舍那、鞞首陀。问:五净居地,何以说三?答:清净阿鞞丽舍、阿答波、阿迦腻吒。无所触、无热、一究竟,此三清净知。分清净为三故。”
  5. ^ 5.0 5.1 5.2 〔分别论十六天〕
    • 分别论》:“若劣修初禅,则生于何处耶?劣修初禅,为梵众天之同朋而生。…… 若中等修初禅,生于何处耶?修中等初禅,为梵辅天之同朋而生。……若胜修初禅,生于何处耶?胜修初禅,为大梵天之同朋而生。……若劣修第二禅,生于何处耶?劣修第二禅,为少光天之同朋而生。……若中等修第二禅,生于何处耶?中等修第二禅,为无量光天之同朋而生。……若胜修第二禅,生于何处耶?胜修第二禅,为极光净天之同朋而生。……若劣修第三禅,生于何处耶?劣修第三禅,为少净天之同朋而生。……若中等修第三禅,生于何处耶?中等修第三禅,为无量净天之同朋而生。……若胜修第三禅,生于何处耶?胜修第三禅,为遍净天之同朋而生。……修第四禅而所缘之种种性、作意之种种性、欲之种种性、愿之种种性、胜解之种种性、引发之种种性、慧之种种性。或一类者为无想有情天之同朋而生。或一类者为广果天之同朋而生。或一类者为无烦天之同朋而生。或一类者为无热天之同朋而生。或一类者为善现天之同朋而生。或一类者为善见天之同朋而生。或一类者为色究竟天之同朋而生。”
    • 解脱道论》:“若修下初禅。命终生于梵天种类。彼寿命一劫三分。若修中初禅。命终生于梵天寿半劫。若修上初禅。命终生大梵天寿。……此第二禅有三种。下中上。是坐禅人修下禅。命终生少光天寿命二劫。修中禅生无量光天寿命四劫。修上禅生光耀天寿命八劫。……此第三禅亦成三种。谓上中下。于是坐禅人修行下禅。命终生少净天。彼寿命十六劫。修行中禅生无量净天。彼天寿命三十二劫。修行上禅生遍净天。寿命六十四劫。……修第四禅命终凡夫。生果实天。若心厌患生无想天。寿命五十劫。若沙门或生果实天。或生五净居处。如是果实功德。”
  6. ^ 6.0 6.1 迦湿弥罗有部色界十六天〕
    • 中阿含·地动经》:“阿难!我往诣无量百千四王天众,共坐谈论,令可彼意。……如是,三十三天、𤈷摩天、兜率哆天、化乐天、他化乐天、梵身天、梵富楼天、少光天、无量光天、晃昱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无罣碍天、受福天、果实天、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阿难!我往诣无量百千色究竟天众,共坐谈论,令可彼意。”
    • 《杂阿毘昙心论·修多罗品》:“色界或十六者。谓梵身梵富楼少光无量光光音少净无量净遍净无阴福生果实无烦无热善见善现色究竟。此十六处说色界。有欲令十七如前十六及大梵。”
    • 众贤《阿毘达磨藏显宗论·辩缘起品》:“此欲界上处有十六。谓初静虑处唯有二。二三各有三。第四独有八。器及有情总名色界。言初静虑处有二者。一梵众天。二梵辅天。第二静虑处有三者。一少光天。二无量光天。三极光净天。第三静虑处有三者。一少净天。二无量净天。三遍净天。第四静虑处有八者。一无云天。二福生天。三广果天。并五净居处合成八。五净居者。无烦天。二无热天。三善现天。四善见天。五色究竟天。此十六处诸器世间并诸有情。总名色界。”
  7. ^ 7.0 7.1 俱舍论甘露味论色界十七天〕
    • 俱舍论·分别世品》:“此欲界上处有十七。谓三静虑处各有三。第四静虑处独有八。器及有情总名色界。第一静虑处有三者。一梵众天。二梵辅天。三大梵天。第二静虑处有三者。一少光天。二无量光天。三极光净天。第三静虑处有三者。一少净天。二无量净天。三遍净天。第四静虑处有八者。一无云天。二福生天。三广果天。四无烦天。五无热天。六善现天。七善见天。八色究竟天。”
    • 顺正理论·辩缘起品》:“广善所生,故名为梵。此梵即大,故名大梵。由彼获得中间定故、最初生故、最后殁故、威德等胜故,名为大。大梵所有、所化、所领,故名梵众。于大梵前,行列侍卫,故名梵辅。自地天内光明最小,故名少光。光明转胜,量难测故,名无量光。净光遍照自地处故,名极光净。意地受乐,说名为净,于自地中此净最劣,故名少净。此净转增,量难测故,名无量净。此净周普,故名遍净。意显更无乐能过此以下空中天所居地,如云密合,故说名云。此上诸天,更无云地,在无云首,故说无云。更有异生胜福方所可往生故,说名福生。居在方所,异生果中,此最殊胜,故名广果。离欲诸圣,以圣道水,濯烦恼垢,故名为净,净身所止,故名净居;或住于此,穷生死边,如还债尽,故名为净,净者所住,故名净居;或此天中,无异生杂,纯圣所止,故名净居。繁谓繁杂,或谓繁广,无繁杂中,此最初故,繁广天中,此最劣故,说名无繁,或名无求,不求趣入无色界故。已善伏除杂脩静虑上中品障,意乐调柔,离诸热恼,故名无热;或令下生烦恼名热,此初离远,得无热名;或复热者,炽盛为义,谓上品脩静虑及果,此犹未证,故名无热。已得上品杂修静虑,果德易彰,故名善现。杂修定障,馀品至微,见极清澈,故名善见。更无有处于有色中能过于此,名色究竟;或此已到众苦所依身最后边,名色究竟;有言色者,是积集色,至彼后边,名色究竟。此十七处,诸器世间,并诸有情,总名色界。”
    • 甘露味论·界道品》:“色界十七处,梵富楼、梵迦夷、摩呵梵。少光、无量光、光曜。少净、无量净、遍净。果实、得德、大果、不烦、不恼、善观、快见、阿迦尼吒。……梵迦夷天寿半劫。梵富楼天寿一劫。摩呵梵天寿一劫半。是谓初禅寿。少光天寿二劫。无量光天寿四劫。光曜天寿八劫。是谓二禅寿。约净天寿十六劫。无量净天寿三十二劫。遍净天寿六十四劫。是谓三禅寿。果实天寿一百二十五劫。得德天寿二百五十劫。大果天寿五百劫。无急天寿千劫。无恼天寿二千劫。善观天寿四千劫。快见天寿八千劫。阿迦腻吒天寿万六千劫。是谓四禅寿。”
  8. ^ 8.0 8.1 阿毘昙心论色界十七天〕
    阿毘昙心论·契经品》:“色界说十七者。居梵身梵富楼。光少光无量光光曜。少净无量净遍净。无罣碍受福果实。无想众生不烦不热善见善现色究竟。”
  9. ^ 9.0 9.1 〔色界十八天〕
    • 《十住毘婆沙论》:“修初禅下思得生梵众天。修初禅中思生梵辅天。修初禅上思故得生大梵天。修二禅下思生少光天。修二禅中思得生无量光天。修二禅上思得生妙光天。修三禅下思得生小净天。修三禅中思故得生无量净天。修三禅上思得生遍净天。修四禅下思故生阿那婆伽天。修四禅中思故生福生天。修四禅上思故生广果天修无想定中思得生无想天。以无漏熏修四禅下思故生不广天。以无漏熏修四禅胜思故生不热天。以无漏熏修四禅胜思故生喜见天。以无漏熏修四禅胜思故生妙见天。以无漏熏修四禅最上思故生阿迦腻吒天。”
    • 《瑜伽师地论·本地分》:“复次色界有十八处。谓梵众天梵前益天大梵天。此三由软中上品。熏修初静虑故。少光天无量光天极净光天。此三由软中上品。熏修第二静虑故。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此三由软中上品。熏修第三静虑故。无云天福生天广果天。此三由软中上品。熏修第四静虑故。无想天即广果摄无别处所。复有诸圣住止不共五净宫地。谓无烦无热善现善见。及色究竟由软中上。上胜上极品。杂熏修第四静虑故复有超过净宫大自在住处。有十地菩萨。由极熏修第十地故得生其中。……次此中于初静虑下中上品善修习已。随其所应当生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众同分中。于第二静虑下中上品善修习已。随其所应当生少光天无量光天极光净天众同分中。于第三静虑下中上品善修习已。随其所应当生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众同分中。于第四静虑下中上品善修习已。随其所应当生无云天福生天广果天众同分中。若不还者。以无漏第四静虑。间杂熏修有漏第四静虑。即于此中下品中品上品上胜品上极品善修习已。随其所应当生五净居天众同分中。谓无烦无热善现善见色究竟天。”
    • 《立世阿毘昙论》:「云何第一梵名梵先行。若人從欲界入色界前。至此處故說梵先行。云何第二名梵眾。大梵王眷屬多故故名梵眾。云何第三名大梵。最勝初禪中間所造業所生故。自在不係他故。能觀別他事故。為已生應生作主故名大梵。云何第二禪初天名曰少光。說語時口中出光明少故。故名少光。云何第二名無量光。是諸天等若說語時。口中無量光明顯照故。名無量光。云何第三梵名遍勝光。是諸天等若說言時。口出光明遍一切處。圓滿無餘故。名遍勝光。云何第三禪初天名曰少淨。是中諸天所受樂少。寂靜愛樂與三禪相應。受此少樂故。名少淨。云何第二天名無量淨。是中諸天樂勝於前寂靜愛樂。與三禪相應故。名無量淨。云何第三名曰遍淨。是中受樂遍滿。身心究竟無餘。寂靜愛樂與三禪相應。諸天受此故。名遍淨。云何第四禪初天名曰無雲。苦樂前滅故。於先方便憂喜沒盡故。此中捨受智念清淨故。是中諸天受此捨受故名無雲。云何第二天名曰生福。福者智念捨等相應諸禪所生故。生已受用如此三枝故名生福。云何第三名曰廣果。廣者謂大容果功力及報所生。此二者能攝定慧及離欲依止故。名廣果。云何第四名無想天。是中諸天無有想故。何者為想。通別二想。各異生報。此中無故。唯有色陰及不相應行陰故。名無想天。云何那含天。一名善現。昔在因地。可令見實無倒義。可令受可令解故名善現。云何第二名曰善見。昔在因地增壽命具。四支提財及他貲產。并利益事善正守護。於中生正見不除不取。因前善現。及如此因故。名善見。云何第三名不煩。昔在因地。不損惱他。無妨礙意。無相逼意。因前善現。及此業故。是故名不煩。云何第四名曰不燒。是中諸天昔在因地。不燒自身。不困苦身。又不燒他。不困苦他。自他亦樂行速疾通達故。因前善現。及此業故。名無燒。云何第五名阿迦尼吒。迦尼吒者名曰下品。前十七地並已過故。復有從下品天至究竟天於中般涅槃故。復有諸天名阿迦尼吒。至般涅槃故。是故名阿迦尼吒。」
  10. ^ 10.0 10.1 〔支谦色界十八天〕
    • 支谦译《般泥洹经》:“又上第七梵天。第八梵众天。第九梵辅天。第十大梵天。第十一水行天。第十二水微天。第十三水无量天。第十四水音天。第十五约净天。第十六遍净天。第十七清明天。第十八守妙天。第十九玄妙天。第二十福德天。第二十一悫淳天。第二十二近际天。第二十三快见天。第二十四无结爱天。”
    • 支谦译《大明度无极经》:“梵天、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水行天、水微天、无量水天、水音天、约净天、遍净天、净明天、守妙天、玄妙天、福德天、德纯天、近际天、快见天、无结爱天上诸天子皆往问讯”
  11. ^ 11.0 11.1 〔小品般若经色界廿一天〕
    《小品般若经》:“梵天、梵世天、梵辅天、梵众天、大梵天、光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净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无阴行天、福生天、广果天、无广天、无热天、妙见天、善见天、阿迦腻吒天上诸天,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皆来至般若波罗蜜所,受持读诵,供养作礼而去。”
  12. ^ 12.0 12.1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色界廿一天〕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一:“梵众天、梵辅天、梵会天、大梵天、光天、少光天、无量光天、极光净天、净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广天、少广天、无量广天、广果天、无烦天、无热天、善现天、善见天、色究竟天,亦以世尊神通力故,各各见佛正坐其前,咸谓如来独为说法。”
  13. ^ 13.0 13.1 法藏部色界廿二天〕
    • 长阿含·世记经》:“色界众生有二十二种:一者梵身天,二者梵辅天,三者梵众天,四者大梵天,五者光天,六者少光天,七者无量光天,八者光音天,九者净天,十者少净天,十一者无量净天,十二者遍净天,十三者严饰天,十四者小严饰天,十五者无量严饰天,十六者严饰果实天,十七者无想天,十八者无造天,十九者无热天,二十者善见天,二十一者大善见天,二十二者阿迦尼吒天。”
    • 舍利弗阿毘昙论·非问分智品》:“众生有解梵天梵辅天梵众天大梵天。众生有解光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众生有解净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众生有解实天少实天无量实天果实天。众生有解无想天。众生有解无胜天无热天善见天妙善见天阿迦腻吒天。……众生有解入初禅第二第三第四禅。”
    • 起世经·三十三天品》:“谓梵身天。梵辅天。梵众天。大梵天。光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净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广天。少广天。无量广天。广果天。无想天。无烦天。无恼天。善见天。善现天。阿迦腻吒天等。此等名为二十二种。”
  14. ^ 14.0 14.1 〔华严经、道行般若经色界廿二天〕
    实叉难陀译《华严经·十无尽藏品》:“梵天梵身天。梵辅天梵众天。大梵天。光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净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广天少广天。无量广天广果天。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
    道行般若经》:“梵天上诸天人索佛道者,梵迦夷天、梵弗还天、梵波产天、摩呵梵天、廅天、波利陀天、廅波摩那天、阿会亘修天、首呵天、波栗多修呵天、阿波摩修天、修干天、惟呵天、波栗惟呵天、阿波修天、惟于潘天、阿惟潘天、阿陀波天、须帝天、须帝祇耨天、阿迦腻吒天等,天上诸天人,皆往到彼所,问讯听受般若波罗蜜,作礼绕竟已各自去。”
  15. ^
    • 《龙树菩萨劝诫王颂》:“上流虽未入 能生梵世天 舍杂欲苦寻喜乐 随业当生四地中 大梵光音及遍净 广果天生与彼同”
    • 《瑜伽师地论·本地分》:“复次色界有十八处。谓梵众天梵前益天大梵天。此三由软中上品。熏修初静虑故。少光天无量光天极净光天。此三由软中上品。熏修第二静虑故。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此三由软中上品。熏修第三静虑故。无云天福生天广果天。此三由软中上品。熏修第四静虑故。无想天即广果摄无别处所。复有诸圣住止不共五净宫地。谓无烦无热善现善见。及色究竟由软中上。上胜上极品。杂熏修第四静虑故复有超过净宫大自在住处。有十地菩萨。由极熏修第十地故得生其中。……次此中于初静虑下中上品善修习已。随其所应当生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众同分中。于第二静虑下中上品善修习已。随其所应当生少光天无量光天极光净天众同分中。于第三静虑下中上品善修习已。随其所应当生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众同分中。于第四静虑下中上品善修习已。随其所应当生无云天福生天广果天众同分中。若不还者。以无漏第四静虑。间杂熏修有漏第四静虑。即于此中下品中品上品上胜品上极品善修习已。随其所应当生五净居天众同分中。谓无烦无热善现善见色究竟天。”
  16. ^ 八思巴彰所知论·情世界品》:“色界一十七天者。四静虑摄。初禅三天者。谓梵众梵辅大梵。彼天寿量。梵众半劫。梵辅一劫。大梵一劫半。彼天身量。次第半由旬。一由旬。一由旬半。二禅三天者。谓少光无量光极光。彼天寿量。少光二劫(以上四天四十中劫为一大劫以下诸天八十中劫为一大劫)。无量光四劫。极光八劫。彼天身量。少光二由旬。无量光四由旬。极光八由旬。三禅三天者。少善无量善广善。彼天寿量。少善一十六劫。无量善三十二劫。广善六十四劫。彼天身量。少善十六由旬。无量善三十二由旬。广善六十四由旬。四禅八天者。无云福生广果。三是凡居。无烦无热善现善见色究竟。五是圣居。名曰五净居。彼天寿量。无云百二十五劫。福生二百五十劫。广果五百劫。无烦一千劫。无热二千劫。善现四千劫。善见八千劫。色究竟一万六千劫。彼天身量。无云一百二十五由旬。福生二百五十由旬。广果五百由旬。无烦一千由旬。无热二千由旬。善现四千由旬善见八千由旬。色究竟一万六千由旬。始从梵众至色究竟。皆名色界。”
  17. ^ 《大明三藏法数》:“初禅三天:一、梵众天。梵,净也,以无染欲故。众,犹民也。谓此天是初禅天主之民众也。二、梵辅天,辅,佐也。谓此天是初禅天主之辅佐臣僚也。三、大梵天,谓此天是初禅天之主也。名尸弃,劫初先生,劫尽后灭,主领三千大千世界也。(梵语尸弃,华言火。三千者,大千、中千、小千也。言三千大千者,总别双举也。)二禅三天:一、少光天,谓此天光明少故。二、无量光天,谓此天光明增胜无限量故。三、光音天,谓此天以光明为语音故。三禅三天:一、少净天,谓此天意识乐受清净故。二、无量净天,谓此天净胜于前不可量故。三、遍净天,谓此天乐受最胜,净周遍故。四禅九天:一、无云天,以前诸天空居,依云而住。此天在云之上,居无云之首,故号无云。二、福生天,谓此天修胜福力而生其中,从因得名故。三、广果天,谓此天果报广大,无能胜故。四、无想天,谓此天一期果报,心想不行故。(一期者,谓从生至死也。)五、无烦天,谓此天离欲界苦,及色界乐,苦乐两灭,无烦恼故。六、无热天,谓此天研究心境,无依无处,清凉自在,无热恼故。七、善见天,谓此天妙见十方世界圆澄无尘垢故。八、善现天,谓此天空无障碍,精见现前故。九、色究竟天,谓此天于诸尘几微之处,研穷究竟故。”
  18. ^ 〔《法苑珠林》十八天〕杂阿毘昙心论记载第四禅的次序为“一、福爱天,二、福生天,三、广果天”)
    • 《法苑珠林·辩位部》:“第二色界有十八天者。初禅有三天。一名梵众天。二名梵辅天。三名大梵天(此大梵天无别住处。但于梵辅有层台高显严博。大梵天王独于上住。以别群下于此。三天之中梵众是庶民。梵辅是臣。大梵是君。唯此初禅有其君臣民庶之别。自此已上悉皆无也)二禅之中有三天。一名少光天。二名无量光天。三名光音天。第三禅中亦有三天。一名少净天。二名无量净天。三名遍净天。第四禅中独有九天。一名福生天。二名福爱天。三名广果天。四名无想天(此无想天亦无别所。但与广果同阶别处以是外道所居故分二种别名也)五名无烦天。六名无热天。七名善现天。八名善见天。九名色究竟天(亦名阿迦腻吒天名色界合有十八天)”
    • 《楞严经·经卷第九》:“阿难!世间一切所修心人,不假禅那无有智慧,但能执身不行淫欲,若行若坐想念俱无,爱染不生无留欲界,是人应念身为梵侣,如是一类名梵众天;欲习既除离欲心现,于诸律仪爱乐随顺,是人应时能行梵德,如是一类名梵辅天;身心妙圆威仪不缺,清净禁戒加以明悟,是人应时能统梵众为大梵王,如是一类名大梵天。阿难!此三胜流,一切苦恼所不能逼,虽非正修真三摩地,清净心中诸漏不动,名为初禅。阿难!其次梵天统摄梵人圆满梵行,澄心不动寂湛生光,如是一类名少光天;光光相然照耀无尽,映十方界遍成瑠璃,如是一类名无量光天;吸持圆光成就教体,发化清净应用无尽,如是一类名光音天。阿难!此三胜流,一切忧愁所不能逼,虽非正修真三摩地,清净心中麁漏已伏,名为二禅。阿难!如是天人圆光成音披音露妙,发成精行通寂灭乐,如是一类名少净天;净空现前引发无际,身心轻安成寂灭乐,如是一类名无量净天;世界身心一切圆净,净德成就胜托现前归寂灭乐,如是一类名遍净天。阿难!此三胜流具大随顺,身心安隐得无量乐,虽非正得真三摩地,安隐心中欢喜毕具,名为三禅。阿难!次复天人不逼身心苦因已尽,乐非常住久必坏生,苦乐二心俱时顿舍,麁重相灭净福性生,如是一类名福生天;舍心圆融胜解清净,福无遮中得妙随顺穷未来际,如是一类名福爱天。阿难!从是天中有二岐路,若于先心无量净光,福德圆明修证而住,如是一类名广果天;若于先心双厌苦乐,精研舍心相续不断,圆穷舍道身心俱灭,心虑灰凝经五百劫,是人既以生灭为因,不能发明不生灭性,初半劫灭后半劫生,如是一类名无想天。阿难!此四胜流,一切世间诸苦乐境所不能动,虽非无为真不动地,有所得心功用纯熟,名为四禅。阿难!此中复有五不还天,于下界中九品习气俱时灭尽,苦乐双亡下无卜居,故于舍心众同分中安立居处。阿难!苦乐两灭斗心不交,如是一类名无烦天;机括独行研交无地,如是一类名无热天;十方世界妙见圆澄,更无尘象一切沈垢,如是一类名善见天;精见现前陶铸无碍,如是一类名善现天;究竟群几穷色性性入无边际,如是一类名色究竟天。阿难!此不还天,彼诸四禅四位天王,独有钦闻不能知见,如今世间旷野深山圣道场地,皆阿罗汉所住持故,世间麁人所不能见。阿难!是十八天独行无交未尽形累,自此已还,名为色界。”
    • 《地藏菩萨本愿经·忉利天宫神通品》:“出如是等不可说不可说音已,娑婆世界,及他方国土,有无量亿天龙鬼神,亦集到忉利天宫,所谓四天王天、忉利天、须焰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福生天、福爱天、广果天、无想天、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摩酰首罗天、乃至非想非非想处天,一切天众、龙众、鬼神等众,悉来集会。”
  19. ^ 19.0 19.1 * 《大毘婆沙论》:“若以处者。应说四十界有四十处故。谓欲界二十处。色界十六处。无色界四处。……大梵天王住在何处。梵辅梵众住何处耶。西方诸师。作如是说。初静虑地处别有三。一梵众天处。二梵辅天处。三大梵天处。此处即是静虑中间。迦湿弥罗诸论师说。初静虑地唯有二处。即梵辅天中有高胜静处。如近聚落有胜园林是大梵王常所居处。此处即是静虑中间。……问无想天在何处摄。外国师说。第四静虑处别有九此是一处。迦湿弥罗国诸论师言。即广果天摄。”
    • 俱舍论·分别世品》:“迦湿弥罗国诸大论师皆言。色界处但有十六。彼谓。即于梵辅天处有高台阁。名大梵天。一主所居非有别地。如尊处座四众围绕。”
    • 顺正理论·辩缘起品》:“诸所建立。皆不成就。是故迦湿弥罗国。诸大论师。咸说大梵王所居。即梵辅处。由兹色界。处唯十六。如是所说。善顺契经。七识住中。唯举边故。如极光净及遍净天。若谓不然。契经应说。如大梵处非梵众天。无想有情望广果处。寿等无异。如何别立?……是故建立色界诸天。唯我国师。所说无乱。”
  20. ^ 解脱道论》:“问:何故于三禅处下中上说果地胜,不说第四禅?答:依三禅所得有麁有妙,是故以胜枝说果地胜。此第四禅已到妙枝彼岸,从此更无妙枝。”
  21. ^ * 林崇安. 《地動經 》比對 (PDF). [2017-02-19].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0-10-19). 南传《增支部》8.69《众经》和8.70:《 地震经》,是相连的二经;又如,《长阿含经》的第二经《游行经》中,内含《地震经》和《众经》,这二经也连续在一起。今北传的《 中阿含36经》的地动经,同时将 地动三因缘和八众合在一起,可知是将相连的二经错并为一经,缺了地动五因 
  22. ^ 《大毘婆沙论》:“西方诸师作如是说,得二十六处身随心转戒,谓欲界九色界十七。迦湿弥罗国诸论师言,得二十五处身随心转戒,以大梵天无别处故。”
  23. ^ 释悟殷. 讀《大毘婆沙論》劄記論師的 聖果觀(五). 弘誓双月刊. [2017-0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21). 
  24. ^ 24.0 24.1 水野弘元. 佛敎文獻硏究. [2017-0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9). 
  25. ^ 顺正理论·辩缘起品》:“有馀别说十七处名:初静虑中,总立二处,第四静虑,别说无想。”
  26. ^ 顺正理论·辩缘起品》:“上座色界立十八天。故作是言。修诸静虑。各有三品。谓上中下。随三品因。生三天处。第一静虑。大梵天王。自类相望。得有同分。与梵辅处。胜劣有殊。如聚落边阿练若处。虽相邻近。而处不同。无想有情。于第四定。为第四处。与广果天。有差别故。处成十八。”
  27. ^ * 《中部·Sāleyyaka sutta》(缅甸版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brahmakāyikānaṁ devānaṁ(梵身天)……ābhānaṁ devānaṁ(光天)……parittābhānaṃ devānaṃ(少光天)……appamāṇābhānaṃ devānaṃ(无量光天)……ābhassarānaṃ devānaṃ(极光天)……parittasubhānaṃ devānaṃ(少净天)… appamāṇasubhānaṃ devānaṃ(无量净天)… subhakiṇhānaṃ devānaṃ(遍净天) … vehapphalānaṃ devānaṃ(广果天)… avihānaṃ devānaṃ(无烦天)… atappānaṃ devānaṃ(无热天)… sudassānaṃ devānaṃ(善现天)… sudassīnaṃ devānaṃ(善见天)… akaniṭṭhānaṃ devānaṃ(色究竟天)”
    • 中部·Sāleyyaka sutta》(斯里兰卡版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PTS版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brahma-kāyikānaṃ devānaṃ(梵身天)……ābhānaṃ devānaṃ(光天)……parittābhānaṃ devānaṃ(少光天)……appamāṇābhānaṃ devānaṃ(无量光天)……Ābhassarānaṃ devānaṃ(极光天)……subhānaṃ devānaṃ(净天)……parittasubhānaṃ devānaṃ(少净天)……appamāṇasubhānaṃ devānaṃ(无量净天)……Subhakiṇṇakānaṃ devānaṃ(遍净天)……Vehapphalānaṃ devānaṃ(广果天)……avihānaṃ devānaṃ(无烦天)……atappānaṃ devānaṃ(无热天)……sudassānaṃ devānaṃ(善现天)……sudassīnaṃ devānaṃ(善见天)……akaniṭṭhakānaṃ devānaṃ(色究竟天)”
  28. ^ 陈敏龄. 西方淨土的宗教學詮釋. 中华佛学学报. 2000, (13): 83-103. ISSN 1017-7132 –通过中华佛学研究所. 
  29. ^ 叶金山. 甚麼是幻影論?老聃是幻影嗎?. 脸书. 2022-03-24 (中文). 
  30. ^ 俗客. 佛陀在何處?—色究竟天. 宝昇金沙透晶莹 碧波莲池现福光. 2011-02-26 (中文). 
  31. ^ 31.0 31.1 Hurvitz 1976,第239页.
  32. ^ Teiser & Stone 2009,第23页.
  33. ^ Xing 2005,第2页.
  34. ^ Roberts 2021,"Introduction".
  35. ^ 《杂阿含经》卷第十(二六一)记载说:“阿难!是故,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麁、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非我、不异我、不相在。如是受、想、行、识,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麁、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非我、不异我、不相在如实知,如实观察不?如是观者,圣弟子于色生厌、离欲、解脱:‘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如是受、想、行、识,生厌、离欲、解脱:‘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36. ^ 《大悲经》卷第四〈以诸譬喻付嘱正法品第十二之一〉记载说:“阿难,吾今后夜当般涅槃,我今当舍己之国土、己之境界,更不复来至此世界,亦复不到他世界也(他世界者后世生处)。汝等从今更不见我,我亦不复见于汝等。阿难,我当入于无余涅槃。如是涅槃,寂静清凉,无尘离垢,一切苦息舍于窟宅,无生无老无病无死,无忧无悲无苦无恼,无不称意,无诸悔恨,无怨憎会,无爱别离。如恒河沙等诸佛世尊,及与一切声闻、缘觉,皆悉已去、今去、当去。”
  37. ^ 佛光大辞典. 五淨居天. [2017-0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21).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