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Sleepingstar/資料庫
2014年中華民國直轄市長及縣市長選舉政治背景
編輯臺北市市長身為首都的行政首長,其代表意義十分重要,被認為是通往總統之路的一個跳板,同時也是政黨選舉的必爭之地[1]。在歷年來的藍綠陣營對決中,臺北市的基本盤格局一直都維持在藍六、綠四[2][3]。1945年臺灣歸屬中華民國後,臺北市成為省轄市,市長從1951年起隨着地方自治的實施而由市民直選,除了第三屆及第四屆市長黃啟瑞為中國國民黨籍之外,臺北市便一直由黨外人士主政[4]。臺北市在1967年改制為直轄市後,市長改由中央政府派任,至1994年起再度改為市民直選[5]。在首屆直轄市長選舉中,民主進步黨的陳水扁在國民新三黨鼎立的狀態下當選[6]。1998年,在泛藍整合成功的效應下,獲國民黨提名的馬英九擊敗尋求連任的陳水扁,臺北市也自此由國民黨執政至今[7]。
近年來,國民黨在臺北市得票率最高的一次是在2002年市長選舉,由馬英九以六成四的票數當選連任。民主進步黨歷年在臺北市的最高得票率則在1998年市長選舉,由尋求連任的陳水扁獲得四成六的票數。上屆市長選舉中,國民黨提名的郝龍斌以五成六的票數連任成功,擊敗得票率四成四的民進黨候選人蘇貞昌。在2012年總統大選,馬英九在臺北市以五成八的得票率領先,而在同日舉行的立委選舉中,除了民進黨提名的姚文智於士林大同選區勝出外,國民黨提名的候選人在臺北市其餘七個選區均成功當選。
新北市位處臺灣本島最北端,是中華民國境內人口最多的都市,由原臺灣省下轄之臺北縣於2010年12月底升格改制而成[8][9]。由於幅員遼闊,選舉人數高達三百萬,故號稱全國最大票倉,是藍綠營兵家必爭之地,選民結構呈現藍略大於綠[10][11]。改制前的臺北縣在戒嚴時期,一直是由中國國民黨執政[12]。但在1989年底,甫成立的民主進步黨贏得縣長寶座,並展開了長達四屆十六年的執政[13]。2005年,適逢民進黨中央執政滿意度嚴重下滑的效應下,獲國民黨提名的周錫瑋當選末任臺北縣長[14]。在2010年年底所舉行的首屆新北市長選舉中,國民黨提名的朱立倫以十一萬票、五個百分點的差距,擊敗時任民進黨主席蔡英文[15]。
近年來,國民黨在臺北縣得票率最高的一次是在2008年總統大選,由馬蕭配拿下六成一的票數。民主進步黨歷年在臺北縣的最高得票率則在2001年縣長選舉,由蘇貞昌獲得五成一的票數當選連任。在2012年總統大選,馬英九在新北市以五成四的得票率領先,而在同日舉行的立委選舉中,民進黨提名的候選人在五股蘆洲、三重等兩個選區勝出,而國民黨提名的候選人則在新北市其餘十個選區勝出。
桃園市將於2014年12月底,由原臺灣省下轄之桃園縣升格改制而成[16]。桃園是藍營的優勢選區,就選民結構而言,泛藍領先泛綠十幾個百分點[17]。桃園縣在1990年代以前,除第八屆縣長許信良為黨外人士之外,即長年由中國國民黨主政[12]。 然而,在1997年縣長補選,民主進步黨提名的呂秀蓮高票當選,並於該年底的縣長選舉順利連任[12]。2001年,桃園縣再度變天,並由國民黨執政至今[18]。
近年來,國民黨在桃園縣得票率最高的一次是在2008年總統大選,由馬蕭配拿下六成五的票數。民主進步黨歷年在桃園縣的最高得票率則在1997年縣長選舉,由呂秀蓮獲得五成六的票數順利連任。在2009年縣長選舉中,國民黨提名的吳志揚僅以不到五萬票的微小差距當選末任桃園縣長。在2012年總統大選,馬英九在桃園縣以五成七的得票率領先,而在同日舉行的立委選舉中,國民黨提名的候選人在桃園縣境內的六個選區均成功當選,而民進黨的兩位時任立委皆連任失敗。
臺中市為臺灣中部地區的經濟、文化與交通中心,由原臺灣省下轄之臺中縣及臺中市於2010年12月底合併改制而成[19]。整體而言,大臺中的政治情勢由藍營略佔上風,且泛藍基本盤領先泛綠五到十個百分點[20]。原臺中縣在1990年代以前,即長年由國民黨紅黑兩派輪流主政,然而在1997年縣長選舉,由於國民黨未能整合成功,而導致民主進步黨籍的廖永來入主縣府[18]。2001年,國民黨提名的黃仲生擊敗尋求連任的廖永來,黃並於2005年順利連任,成為末任臺中縣長[21]。
原臺中市在1980年代以前,則長年由黨外人士及國民黨張賴兩派輪流主政[18]。1980年代,國民黨為了奪回執政權而改變提名策略,選擇無派系背景的候選人,並於1981年成功擊敗尋求連任的黨外市長曾文坡,展開了長達四屆十六年的執政[18]。1997年,時任民進黨籍省議員張溫鷹在藍綠雙方皆處於分裂的狀態下,憑着雄厚的基層實力,以五成的票數當選[22]。2001,因為綠營內部分裂,而導致國民黨提名的胡志強當選,胡並於2005年連任成功,成為臺中市末任省轄市長[23]。
近年來,國民黨在臺中地區得票率最高的一次是在2008年總統大選,由馬蕭配拿下六成的票數。民主進步黨歷年在臺中地區的最高得票率則在2004年總統大選,由陳呂配獲得五成的票數脆弱過半。在2010年年底所舉行的首屆直轄市長選舉中,國民黨的胡志強以三萬票、兩個百分點的微幅差距險勝民進黨候選人蘇嘉全。在2012年總統大選,馬英九在臺中市以五成二的得票率領先,而在同日舉行的立委選舉,臺中市八席區域立委中,國民黨贏得四席,民進黨三席,無黨聯盟一席。
臺南市位於臺灣嘉南平原,是一座文化古都,由原臺灣省下轄之臺南縣及臺南市於2010年12月底合併改制而成[24]。大臺南是綠軍的大本營,泛綠和泛藍的基本盤大約在六比四之間[17][25]。原臺南縣在1990年代以前,由於黨國威權的時代背景,均由中國國民黨掌政[12]。然而,自1993年民進黨籍的陳唐山當選縣長以來,臺南縣便由藍翻綠,直至2010年五都改制皆由民主進步黨執政[25]。原臺南市在1990年代以前,則長年由黨外人士及國民黨輪流主政,但自1997年民進黨籍的張燦鍙當選市長起,臺南市亦一直由民進黨執政至2010年縣市合併[18]。
歷年來,民進黨在臺南地區得票率最高的一次是在2004年總統大選,由陳呂配拿下六成二的票數。國民黨近年來在臺南地區的最高得票率則在2008年總統大選,由馬蕭配拿下四成六的票數。在2010年年底所舉行的首屆直轄市長選舉中,民進黨提名的時任立委賴清德以六成的票數勝出,並且在大臺南市轄三十七區全數獲勝。在2012年總統大選,蔡英文在臺南市以五成八的得票率領先,而在同日舉行的立委選舉中,民進黨提名的候選人在臺南市境內的五個選區均成功當選。
高雄市為臺灣第二大都市,亦為南部地區的政治、經濟中心,由原直轄市高雄市及臺灣省下轄之高雄縣於2010年12月底合併改制而成[26]。大高雄是綠營的票倉,選民結構呈現綠大藍小,泛綠泛藍基本盤大約在五成五比四成五左右[27]。原高雄縣在1980年代以前,即長年由國民黨紅白兩派、及黨外黑派輪流主政[18]。1985年,當時仍為黨外人士的余陳月瑛當選縣長,並開啟了高雄縣至2010年縣市合併,黨外至民進黨一脈相傳的「綠色執政」[17]。
原高雄市自1950年實施地方自治,省轄市長開放民選之後,除第六屆市長楊金虎為中國民主社會黨籍之外,便一直由中國國民黨執政[12]。高雄市在1979年改制為直轄市後,市長改由中央政府派任,至1994年起再度改為市民直選[5]。在首屆直轄市長選舉中,國民黨籍官派市長吳敦義高票當選[28]。1998年,獲民進黨提名的謝長廷擊敗了尋求連任的吳敦義,高雄市至2010年五都改制也一直由民進黨執政[18]。
歷年來,民進黨在高雄地區得票率最高的一次是在2004年總統大選,由陳呂配拿下五成七的票數。國民黨近年來在高雄地區的最高得票率則在2008年區域立委選舉,國民黨提名的候選人共囊括五成一的票數。在2010年年底所舉行的首屆大高雄直轄市長選舉中,民進黨提名時任高雄市長陳菊參選,而在黨內初選中落敗的時任高雄縣長楊秋興則脫黨參選,國民黨則提名時任立委黃昭順。最後,陳菊以五成三得票率、過半票數當選,楊秋興、黃昭順則分別獲得兩成七及兩成餘的得票率。在2012年總統大選,蔡英文在高雄市以五成三的得票率領先,而在同日舉行的立委選舉,高雄市九席區域立委中,民進黨贏得七席,國民黨兩席。
基隆市長年由中國國民黨執政,泛藍基本盤較高,藍綠政黨版圖約為五比三[17]。自1950年實施地方自治,市長開放民選之後,除第四屆及第五屆市長林番王為中國民主社會黨籍之外,基隆市即長期由中國國民黨執政,至1990年代臺灣民主改革開放後仍無改變[12]。此現象直至1997年,才由曾任民主進步黨籍立法委員的李進勇打破[13]。當屆選舉,由於國民黨提名的時任省議員劉文雄,與違紀參選的時任議長許財利票源重疊,而導致李進勇當選市長[29]。2001年市長選舉時,在泛藍整合成功的效應下,獲國民黨提名的許財利擊敗尋求連任的李進勇,基隆市也再度變天,並由國民黨執政至今[30]。
近年來,國民黨在基隆市得票率最高的一次是在2008年區域立委選舉,由謝國樑以六成八的票數當選連任。民主進步黨歷年在基隆市的最高得票率則在1993年市長選舉,由王拓獲得四成五的票數。而親民黨過去亦曾經在基隆市具有強大影響力,分別在2001年立委選舉及2004年立委選舉超越國民兩大黨,高居各政黨得票率之首。上屆市長選舉中,國民黨提名的張通榮以五成五的票數順利連任,擊敗得票率四成二的民進黨候選人林右昌。在2012年總統大選,馬英九在基隆市以五成九的得票率領先,而在同日舉行的立委選舉中,國民黨提名的謝國樑則以五成二的票數當選連任。
傳統上,宜蘭縣選民以支持泛綠者為多,尤其在宜蘭縣長選舉中更是呈現民主進步黨長期勝選的局面[17]。宜蘭縣在1980年代以前,由於黨國威權的時代背景,均由中國國民黨掌政[12]。1981年起,當時仍為黨外人士的陳定南及民主進步黨的游錫堃與劉守成均成功當選及連任,前後共六屆廿四年由泛綠人士主政宜蘭[31]。然而,在2005年縣長選舉,適逢民進黨支持度因陳水扁執政表現不佳而下滑的效應下,國民黨提名的呂國華以些微的差距勝出,成為解嚴後首位國民黨籍的宜蘭縣縣長[32]。但在2009年縣長選舉中,民進黨提名的林聰賢以兩萬多票的差距擊敗尋求連任的呂國華,宜蘭也再度重返綠色執政[33]。
歷年來,民進黨在宜蘭縣得票率最高的一次是在2004年總統大選,由陳呂配拿下五成八的票數。國民黨近年來在宜蘭縣的最高得票率則在2008年區域立委選舉,由林建榮獲得五成三的票數當選連任。在2012年總統大選,蔡英文在宜蘭縣以五成三的得票率領先,而在同日舉行的立委選舉中,民進黨提名的陳歐珀則以過半票數擊敗國民黨籍時任立委林建榮。
近年來,新竹縣被視為臺灣各縣市中泛藍基本盤極高者,不過由於當地政治生態主要由宗親勢力主導,因此新竹縣在過去亦曾經分別由國民兩大黨執政過[17]。新竹縣在戒嚴時期,除第六屆縣長劉榭熏為黨外人士之外,即長期由中國國民黨主政[12]。但在1989年底,甫成立的民主進步黨贏得縣長寶座,並展開了長達三屆十二年的執政[13]。2001年縣長選舉時,獲國民黨提名的鄭永金擊敗尋求連任的林光華,新竹縣也自此由國民黨執政至今[34]。
近年來,國民黨在新竹縣得票率最高的一次是在2008年總統大選,由馬蕭配拿下七成四的票數。民主進步黨歷年在新竹縣的最高得票率則在2010年立委補選,由彭紹瑾獲得五成六的票數當選。上屆縣長選舉中,國民黨提名時任立委邱鏡淳,而時任議長張碧琴則脫黨參選,民進黨則徵召曾任桃園縣籍立委的彭紹瑾參選。最後,在三強鼎立的狀態下,邱鏡淳以一萬餘票的差距擊敗彭紹瑾,而張碧琴則以九百多票的微小差距,位居第三名。在2012年總統大選,馬英九在新竹縣以六成六的得票率領先,而在同日舉行的立委選舉中,國民黨提名的徐欣瑩則以六成二的票數擊敗民進黨籍時任立委彭紹瑾。
新竹市是藍營的優勢選區,就選民結構而言,泛籃領先泛綠十幾個百分點[17]。不過新竹市在1980年代升格為省轄市初期,卻由黨外「施家班」執政,甚至在1984年市長補選中,以官司糾纏之身投入選舉的施性忠仍然高票當選市長[35]。在1985年,中國國民黨在激烈的競選過程中驚險贏得市長寶座,並展開了長達三屆十二年的執政[13]。但在1997年市長選舉,民主進步黨提名的蔡仁堅因獲新黨大老許歷農站臺支持而當選,唯2001年新竹市再度撐起藍天,並由國民黨執政至今[36]。
近年來,國民黨在新竹市得票率最高的一次是在2005年市長選舉,由林政則以六成九的票數當選連任。民主進步黨歷年在新竹市的最高得票率則在1997年市長選舉,由蔡仁堅獲得五成六的票數當選。而親民黨過去亦曾經在新竹市具有強大影響力,並在2001年立委選舉一舉超越國民兩大黨,高居各政黨得票率之首。上屆市長選舉中,國民黨提名的許明財以五成六的票數勝出。在2012年總統大選,馬英九在新竹市以五成七的得票率領先,而在同日舉行的立委選舉中,國民黨候選人呂學樟的得票率則下滑至五成三。
苗栗縣的政治勢力藍強綠弱,藍綠基本盤大約在六成五比三成五左右,唯過去各項選舉藍軍常因派系紛爭而分裂[17]。苗栗縣自1950年代實施地方自治以來,即長年由中國國民黨執政,這種局面直到1990年代才產生改變[18]。1993年縣長選舉,劉派的時任立法委員何智輝以無黨籍身份打敗了國民黨提名參選連任的張秋華,而無黨籍人士傅學鵬則自1997年起當選兩屆縣長,使得苗栗縣連續三屆十二年由無黨籍人士主政[18]。2005年縣長選舉,國民黨提名的劉政鴻當選,並於2009年以六成四的票數順利連任[37]。
近年來,國民黨在苗栗縣得票率最高的一次是在2008年區域立委選舉,國民黨提名的候選人在全縣共囊括七成二的票數。民主進步黨歷年在苗栗縣的最高得票率則在2004年總統大選,由陳呂配拿下三成九的票數。在2012年總統大選,馬英九在苗栗縣以六成四的得票率領先。而在同日舉行的立委選舉中,國民黨提名的候選人在苗栗縣境內的兩個選區均成功當選。
多年以來,彰化縣由藍綠輪流主政,選民結構呈現藍綠五五波,唯近年各項選舉中泛藍得票多略大於泛綠[17]。彰化縣在1980年代以前,由於黨國威權的時代背景,均由中國國民黨掌政[12]。1981年起,黨外律師黃石城當選兩屆縣長,而民進黨的周清玉並於1989年獲勝,使得彰化縣連續三屆十二年由黨外及泛綠人士主政[18]。1993年,面臨府會關係惡化、及綠軍地方幹部公開倒向對手陣營,周清玉敗給國民黨的阮剛猛,而阮在1997年也僅以數千票之差驚險保住執政權[38]。2001年,民進黨的翁金珠當選縣長,其票數甚至高過國親兩黨的總得票數[38]。2005年,適逢民進黨中央執政滿意度嚴重下滑的效應下,國民黨提名的卓伯源擊敗尋求連任的翁金珠,卓並於2009年以五成五的票數順利連任[39]。
近年來,國民黨在彰化縣得票率最高的一次是在2008年總統大選,由馬蕭配拿下五成八的票數。民主進步黨歷年在彰化縣的最高得票率則在2004年總統大選,由陳呂配獲得五成二的票數。在2012年總統大選,馬英九在彰化縣以五成一的得票率領先,而在同日舉行的立委選舉,彰化縣四席區域立委中,國民黨贏得三席,民進黨一席。
南投縣藍綠基本盤旗鼓相當,兩大陣營各有勢力,唯近年各項選舉中泛藍得票皆領先泛綠[17]。南投縣在1990年代以前,一直由中國國民黨執政,然而在1997年縣長選舉,曾任民主進步黨籍立法委員的彭百顯以無黨籍身份當選,而民進黨的林宗男並於2001年獲勝,使得南投縣連續八年由泛綠人士主政[38]。2005年縣長選舉,因為綠營內部分裂,而導致國民黨提名的李朝卿當選,李並於2009年以近三萬票的差距連任成功[40]。
近年來,國民黨在南投縣得票率最高的一次是在2008年區域立委選舉,國民黨提名的候選人在全縣共囊括六成二的票數。民主進步黨在南投縣則長期面臨整合問題,在過去各項選舉常呈現分裂的狀態,歷年最高得票率則在1995年立委選舉,黨籍候選人在全縣囊括五成一的票數。在2012年總統大選,馬英九在南投縣以五成五的得票率領先,而在同日舉行的立委選舉,國民黨提名的候選人在南投縣境內的兩個選區均成功當選。
雲林縣的地方派系勢力龐大,因此過去曾經是中國國民黨的基本地盤,但近年來已由藍翻綠[18]。雲林縣在1990年代以前,一直由中國國民黨執政,然而在1999年縣長補選,無黨籍的時任議長張榮味一舉擊敗國民兩大黨候選人,張在2001年選擇轉入國民黨並高票當選連任[18]。2005年縣長選舉,蘇治芬以三萬多票的差距當選,成為第一位民進黨籍的雲林縣縣長,蘇並於2009年以近十一萬票的懸殊差距順利連任[41]。
歷年來,民進黨在雲林縣得票率最高的一次是在2009年縣長選舉,由蘇治芬以六成五的票數當選連任。而國民黨近年來在雲林縣的最高得票率則在2001年縣長選舉,由張榮味以六成二票數當選連任。在2012年總統大選,蔡英文在雲林縣以五成六的得票率領先,而在同日舉行的立委選舉中,國民黨提名的張嘉郡在海線選區以一千多票的微幅差距險勝,而民進黨提名的劉建國則在山線選區以六成餘的票數當選。
嘉義縣近年來是綠軍的天下,就選民結構而言,泛綠領先泛藍十幾個百分點左右[18]。嘉義縣在2000年臺灣首次政黨輪替以前,除了第二屆縣長李茂松為無黨籍外,即長年由中國國民黨主政[42]。2001年,林派掌門人、國民黨籍立委陳明文,以國民黨長期偏向黃派為由退黨,帶領整個林派加入民進黨,並於該年底當選縣長。而民進黨也藉由結合地方派系,成功的在嘉義縣執政至今[43]。
歷年來,民進黨在嘉義縣得票率最高的一次是在2004年總統大選,由陳呂配拿下六成三的票數。國民黨近年來在嘉義縣的最高得票率則在2008年區域立委選舉,黨籍候選人在全縣囊括剛好五成的票數。上屆縣長選舉中,時任民進黨籍立委張花冠以五成六的票數當選,成為嘉義縣首位女性縣長。在2012年總統大選,蔡英文在嘉義縣以五成九的得票率領先,而在同日舉行的立委選舉中,國民黨提名的翁重鈞在海線選區以不到九百票的微幅差距險勝,而民進黨提名的陳明文則在山線選區以五成五的票數當選。
傳統上,嘉義市選民以支持黨外及泛綠者為多,唯近年來藍綠已呈現勢均力敵的態勢[44]。自1982年升格為省轄市以來,嘉義市曾經長達二十多年由黨外「許家班」主政,也因為在過去長年由黨外及泛綠人士主政,泛綠人士往往稱嘉義市為「民主聖地」[44]。然而,此現象在2005年由國民黨提名的時任立委黃敏惠打破,甚至一舉擊敗民進黨籍的時任嘉義市長陳麗貞,使得嘉義市的政黨版圖一夕翻盤[45]。黃敏惠並於2009年,以不到九千票的微小差距當選連任[46]。
歷年來,民進黨在嘉義市得票率最高的一次是在2004年總統大選,由陳呂配拿下五成六的票數。國民黨近年來在嘉義市的最高得票率則在2005年市長選舉,由黃敏惠獲得五成五的票數當選。在2012年總統大選,蔡英文在嘉義市以過半得票率領先,而在同日舉行的立委選舉中,民進黨提名的李俊俋以四百多票的微幅差距險勝國民黨籍時任立委江義雄。
屏東縣是綠營的優勢選區,就選民結構而言,泛綠領先泛籃五到十個百分點[17]。屏東縣在1980年代以前,由於黨國威權的時代背景,均由中國國民黨掌政[12]。自1981年以黨外身份參選的邱連輝當選縣長以來,四任縣長均無法連任,屏東縣亦由黨外人士、民主進步黨及中國國民黨輪流執政[12]。直到1997年民進黨提名的蘇嘉全當選縣長後,始於2001年成功連任,屏東縣也自此由民進黨執政至今[47]。
歷年來,民進黨在屏東縣得票率最高的一次是在2009年縣長選舉,由曹啟鴻以五成九的票數當選連任。而國民黨近年來在屏東縣的最高得票率則在2008年總統大選,由馬蕭配拿下四成九的票數。在2012年總統大選,蔡英文在屏東縣以五成五的得票率領先,而在同日舉行的立委選舉,屏東縣三席區域立委中,民進黨贏得兩席,國民黨一席。
花蓮,自古即被稱為後山,由於商業活動並不頻繁,居民多是軍公教人員,政治表現上也較為保守[18]。花蓮縣地方選舉史上除第一屆縣長楊仲鯨為中國民主社會黨籍外,歷屆縣長選舉一直由中國國民黨籍人士掌握[12]。直到2009年底,時任立法委員傅崐萁退黨參選,並以五成六的票數勝出,終止了國民黨在花蓮五十多年來的執政[48]
近年來,國民黨在花蓮縣得票率最高的一次是在2008年總統大選,由馬蕭配拿下七成七的票數。民主進步黨歷年在花蓮縣的最高得票率則在1997年縣長選舉,由游盈隆獲得四成三的票數當選。而親民黨過去亦曾經在花蓮縣具有強大影響力,並在2004年立委選舉中,高居各政黨得票率之首。在2012年總統大選,馬英九在花蓮縣以七成的得票率領先,而在同日舉行的立委選舉,國民黨提名的候選人王廷升以四成五的票數當選連任,無黨籍候選人張智超得票率兩成八,民進黨候選人賴坤成則獲得兩成六的票數。
自光復以來,臺東縣便被視為支持中國國民黨的縣市,但自2000年後,這種局面產生改變[17]。臺東縣在2000年臺灣首次政黨輪替以前,除第五屆縣長黃順興為中國青年黨籍之外,即長年由中國國民黨主政[12]。2001年,親民黨的徐慶元高票當選縣長,而在2005年縣長選舉,時任議長吳俊立則以無黨籍的身份獲勝[49]。唯吳在就職後便因案停職,因而導致臺東縣長於2006年進行補選,吳俊立的前妻鄺麗貞並於該次選舉中,獲國民黨提名並高票當選[50]。2009年縣長選舉中,國民黨提名的時任立委黃健庭僅以五千餘票的微幅差距險勝民進黨徵召的劉櫂豪[51]。
近年來,國民黨在臺東縣得票率最高的一次是在2008年總統大選,由馬蕭配拿下七成三的票數。民主進步黨歷年在臺東縣的最高得票率則在2010年立委補選,由賴坤成獲得四成九的票數當選。而親民黨過去亦曾經在臺東縣具有強大影響力,其歷年最高得票率則在2001年縣長選舉,由徐慶元以四成四的票數當選。在2012年總統大選,馬英九在臺東縣以六成六的得票率領先,而在同日舉行的立委選舉,民進黨提名的候選人劉櫂豪以四成二的票數當選,國民黨候選人饒慶鈴得票率三成,無黨籍候選人吳俊立則獲得兩成五的票數。
澎湖縣為藍綠勢均力敵之處,兩大陣營差距並不大,但泛藍支持者始終小幅領先泛綠[17]。澎湖縣在1990年代以前,一直由中國國民黨執政,然而在1993年縣長補選,民主進步黨提名的高植澎高票當選,並於該年底的縣長選舉順利連任[12]。1997年,澎湖縣再度變天,並由國民黨執政至今[18]。
歷年來,民進黨在澎湖縣得票率最高的一次是在1993年縣長補選,由高植澎獲得五成八的票數當選。國民黨近年來在澎湖縣的最高得票率則在2008年總統大選,由馬蕭配拿下五成八的票數。在上屆縣長選舉中,國民黨籍時任縣長王乾發僅以不足六百票之差險勝民進黨提名的蔡見興。在2012年總統大選,馬英九在澎湖縣以一千八百票的差距領先蔡英文,而在同日舉行的立委選舉中,民進黨提名的楊曜則以五成三的票數,擊敗無黨團結聯盟時任立委林炳坤,成為澎湖縣首位民進黨籍立委。
金門縣向來是泛藍的鐵票區,在歷屆選舉中,泛藍候選人均囊括九成以上選票[17]。由於民主進步黨在金門缺乏影響力,金門縣並沒有所謂的「藍綠對決」,當地選舉多是宗親而非政黨的競爭[52]。金門縣遲至1993年才開放縣長民選,首屆縣長選舉便由國民黨的陳水在當選,陳並於1997年順利連任[53]。2001年起,新黨的李炷烽當選兩屆縣長,而在2009年縣長選舉中,國民黨籍李沃士以三成七的票數獲勝,使金門縣再度撐起藍天[54]。
近年來,國民黨在金門縣得票率最高的一次是在2008年總統大選,由馬蕭配拿下九成五的票數。新黨歷年在金門縣的最高得票率則在2001年縣市長選舉,由李炷烽以五成六的票數當選。親民黨在金門縣的得票率記錄則於2012年立委選舉,由陳福海獲得三成二的票數。在2012年總統大選,馬英九在金門縣以八成九的得票率領先,不過民進黨也在金門首度突破三千票,而在同日舉行的立委選舉,國民黨提名的候選人楊應雄以不足兩百票之差險勝親民黨籍時任立委陳福海。
長期以來,馬祖一直都是泛藍佔有絕對優勢的選區,且在歷屆選舉中,藍營總得票率皆超過九成[17]。當地的選舉多為中國國民黨與親民黨間的競爭,民主進步黨尚無法與國親抗衡[17]。連江縣遲至1993年才實施地方自治,前兩屆民選縣長均為國民黨籍[55]。2001年起,親民黨的陳雪生當選兩屆縣長,而在2009年縣長選舉中,國民黨籍楊綏生以五成七的票數勝出[54]。
近年來,國民黨在連江縣得票率最高的一次是在2009年縣長選舉,國民黨報准楊綏生及劉增應兩人競選,兩位黨籍候選人在全縣共囊括九成八的票數。親民黨歷年在連江縣的最高得票率則在2001年立委選舉,由曹原彰以五成六的票數當選。在2012年總統大選,馬英九在連江縣以八成七的得票率領先,而在同日舉行的立委選舉,以無黨籍身份參選的前親民黨籍縣長陳雪生獲得五成的選票險勝,國民黨籍時任立委曹爾忠則以四成七的票數連任失利。
文獻
編輯- ^ 台北市長的好處,中時電子報
- ^ 北北基兵家必爭大票倉 藍綠陣營步步為營,中央通訊社
- ^ 中評: 蘇郝對決牽動2012政治版圖,中評社台北,2010年3月4日
- ^ 《中華民國選舉概況》,中央選舉委員會,1984年6月
- ^ 5.0 5.1 臺灣省各縣市實施地方自治綱要,台灣大百科全書
- ^ 雙城戰 綠力拚收復失土 強取首都,自由時報電子報
- ^ 選舉回顧 2002 北高市長選舉,聯合新聞網
- ^ 土地面積、村里鄰、戶數暨現住人口數統計表,中華民國內政部統計資訊網
- ^ 臺北縣改制直轄市計劃書(草案),中華民國內政部
- ^ 版圖最大 選民結構藍大於綠,自由時報電子報
- ^ 郝蘇朱蔡民調藏玄機 中間決勝負?,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特約研究員 李華球。2010年7月20日
- ^ 12.00 12.01 12.02 12.03 12.04 12.05 12.06 12.07 12.08 12.09 12.10 12.11 12.12 12.13 《重修臺灣省通志》<卷八.職官志第一冊-文職表篇>,劉寧顏,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3年
- ^ 13.0 13.1 13.2 13.3 歷屆縣市長選舉結果,聯合新聞網
- ^ 北縣》走路工疑雲 壓倒羅文嘉,聯合新聞網
- ^ 激戰新北市 朱贏蔡11萬票,中時電子報
- ^ 行政院院會通過桃園縣改制為直轄市 期帶動區域整體發展並促進城鄉共榮,中華民國行政院發言人辦公室
- ^ 17.00 17.01 17.02 17.03 17.04 17.05 17.06 17.07 17.08 17.09 17.10 17.11 17.12 17.13 17.14 17.15 《台灣與大陸政治評論集》,林清察,2006年
- ^ 18.00 18.01 18.02 18.03 18.04 18.05 18.06 18.07 18.08 18.09 18.10 18.11 18.12 18.13 18.14 《台灣地方派系與權力結構》,王建民,2003年。
- ^ 改制計劃內容大綱,臺中縣市合併專屬網站
- ^ 《政治》差距再度縮小,藍綠搶中縣/大台中選民結構分析,林佩怡,2010年11月16日,中國時報
- ^ 中縣》黃仲生紅黑相挺 基本盤穩,聯合晚報
- ^ 張溫鷹勤耕耘 中市「綠」意盎然,中時電子報
- ^ 《中縣市》胡志強開高走高 黃仲生扭轉乾坤,中時電子報
- ^ 「臺南縣市合併改製作業小組」,臺南市政府
- ^ 25.0 25.1 執政品質掛保證 綠色四縣市勝券在握,新台灣新聞週刊,2005年11月10日
- ^ 高雄縣市合併改制後之「高雄市」,其定位為新成立之直轄市,高雄縣市合併專屬網站
- ^ 給馬英九謝長廷數選票,開放雜誌
- ^ 1994年的台北、高雄市長選舉,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
- ^ 想回地方服務卻遲未如願 劉文雄命運乖舛,NOWnews,2007年3月24日
- ^ 《基市》許財利 歡呼勝利,自由時報電子報
- ^ 宜蘭縣:地域派系爭權,綠營勢力強大,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
- ^ 宜蘭》賄選案 壓倒陳定南,聯合新聞網
- ^ 打破馬神話 綠光復宜蘭,自由時報電子報
- ^ 《竹縣》鄭永金:感謝縣民支持,自由時報電子報
- ^ 《台灣地方派系與權力結構》,王建民,2003年。
- ^ 《竹市》林政則 謝聲連連,自由時報電子報
- ^ 苗栗》傅綠合 變成票房毒藥,聯合新聞網
- ^ 38.0 38.1 38.2 朝野易位攻防 指標性縣市各有斬獲,新台灣新聞週刊
- ^ 彰化》翁金珠拚4年 中央一夕敗光,聯合晚報
- ^ 綠營票罩黑雲 陳青天苦戰,中國時報
- ^ 雲林縣》蘇治芬贏吳威志10萬餘票,聯合報
- ^ 《地方派系的結盟與分化變遷之研究:以嘉義縣和高雄縣為例》,吳芳銘,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 ^ 終結派系? 民進黨與林派結合的關鍵性一役,新台灣新聞週刊
- ^ 44.0 44.1 綠軍雲嘉南佔優勢 藍軍農業政策影響待觀察,中央通訊社
- ^ 嘉市 許家班 壓倒陳麗貞,聯合晚報
- ^ 嘉義縣市》「我們為台灣人守住嘉義了」,聯合報
- ^ 屏東縣長選舉 曹啟鴻看好度勝王,自由電子報
- ^ 花蓮縣》傅超高票 張、杜提早承認落敗,聯合報
- ^ 台東》徐慶元棄選 豬羊變色,聯合報
- ^ 台東縣長補選鄺麗貞當選,台灣年鑑,我的E政府
- ^ 得票率藍消綠長 馬執政成績很難看,聯合報
- ^ 《宗族因素對金門縣選民投票行為之影響:以第一至第四屆金門縣長選舉為例》碩士論文,王振漢,銘傳大學
- ^ 《中華民國在臺灣的政治變遷》,國立編譯館
- ^ 54.0 54.1 金門縣連江縣》金門李沃士再創藍天,聯合報
- ^ 中選會資料庫網站,行政院中央選舉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