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九事件
八一九事件(俄語:Августовский путч,羅馬化:Avgustovskiy putch),又稱八一九政變、八月政變、1991年蘇聯政變,是指1991年8月19日至8月21日,蘇聯政府內部上層官員企圖發動政變,以廢除戈巴卓夫的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兼蘇聯總統職務,並收回各加盟共和國權力,最後未果。主導政變者為蘇聯共產黨內的強硬派成員,包括蘇聯的副總統、總理、國防部長、內政部長、國安局(KGB,國安會)局長和蘇聯國防會議副主席等。他們認為戈巴卓夫的改革計劃過於激進,已影響蘇聯政府的基本架構,進而造成內部矛盾;同時,認為他正商議簽訂的新聯盟條約,將中央權力過度分散於各加盟共和國政府。
八一九事件 | |||||||
---|---|---|---|---|---|---|---|
蘇聯解體的一部分 | |||||||
在紅場附近的莫斯科河大橋上的坦克。 | |||||||
| |||||||
參戰方 | |||||||
輔助方: 執行機構: 國際陣線: |
反對政變的社會運動: | ||||||
指揮官與領導者 | |||||||
根納季·亞納耶夫 德米特里·亞佐夫 弗拉基米爾·克留奇科夫 瓦連京·帕夫洛夫 鮑里斯·普戈 × 奧列格·巴克拉諾夫 瓦西里·斯塔羅杜布采夫 亞歷山大·季賈科夫 弗拉基米爾·日里諾夫斯基 瓦連京·庫普佐夫 阿爾弗雷德·魯比克斯 米科拉斯·布羅基亞維丘斯 阿亞茲·穆塔利博夫 阿納托利·馬洛費耶夫 尼古拉·傑緬捷伊 卡哈爾·馬赫卡莫夫 薩帕爾穆拉特·尼亞佐夫 伊斯蘭·卡里莫夫 |
米哈伊爾·戈巴卓夫(被俘)[a] 鮑里斯·葉利欽 亞歷山大·魯茨科伊 魯斯蘭·哈斯布拉托夫 伊萬·西拉耶夫 康斯坦丁·科別茨 加夫里爾·波波夫 帕維爾·格拉喬夫 阿納托利·索布恰克 列翁·捷爾-彼得羅相 埃德加·薩維薩爾 茲維亞德·加姆薩胡爾季阿 努爾蘇丹·納扎爾巴耶夫 阿斯卡爾·阿卡耶夫 伊瓦爾斯·戈德馬尼斯 維陶塔斯·蘭茨貝吉斯 格季米納斯·瓦格諾留斯 米爾恰·斯涅古爾 瓦列留·穆拉夫斯基 列昂尼德·克拉夫丘克 | ||||||
此次未遂政變在短短三天內便瓦解,其後戈巴卓夫恢復權力。此事件本為緩減當時蘇聯內部逐漸擴大的離心運動,但實際上加速了蘇聯的解體。時任俄羅斯聯邦總統的鮑里斯·葉利欽也在此次政變中獲得了高於戈巴卓夫的聲望。政變結束後的8月24日和25日,葉利欽簽署兩份俄羅斯總統令,宣佈將蘇聯共產黨的檔案轉交給蘇俄檔案館(即俄羅斯前身)[8],並將蘇共財產和不動產收歸蘇俄國有[9],實際上限制了蘇共的活動。
背景
編輯自1985年出任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接掌最高權力後,戈巴卓夫便開始了其改革計劃,主要體現在他的經濟改革和政治開放政策兩方面。改革導致共產制度內的強硬成員對其抵制和不信任,也造成了一些戈巴卓夫始料未及的勢力和運動,例如蘇聯內非俄羅斯族的少數民族民族主義動亂的增長,以及部份或全部的加盟共和國脫離的可能。1991年,蘇聯處於嚴重的經濟和政治危機中,幾乎所有商品都出現短缺,人們甚至必須大排長龍才能買到必須品。而此時,波羅的海三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和格魯吉亞已宣佈自蘇聯獨立。
1991年1月,立陶宛發生了一月事件,蘇聯嘗試以武力迫使立陶宛返回蘇聯。約一個星期後,拉脫維亞地方親蘇勢力亦以拉脫維亞一月事件類似嘗試試圖推翻政府,種族武裝衝突在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和南奧塞梯也持續發生。俄羅斯於1991年6月12日宣佈主權獨立並於此後限制了蘇聯法律在俄羅斯的施行,特別是關於財政和經濟的法律。俄羅斯最高蘇維埃最終通過了這些與蘇聯法律衝突的法律。
1991年3月17日舉行的全蘇聯公投中,除波羅的海三國拒投外,其餘共和國內的多數居民表達了希望保留一個革新的蘇聯的意願。在協商後,九個參與公投共和國中的八個(除了烏克蘭)有條件同意了新聯盟條約,此條約將使蘇聯成為一個「共有一個總統和相同的外交和軍事政策的眾獨立共和國組成的聯邦」。俄羅斯聯邦、哈薩克和烏茲別克原預定在1991年8月20日在莫斯科簽訂此條約。
策劃政變
編輯1989年12月11日,國安會主席弗拉基米爾·克留奇科夫下令對位於莫斯科的中央電視台進行整肅[10],同日,他要求兩位國安會官員準備當蘇聯進入緊急狀態時的應對計劃[11],其後,他與蘇聯國防部長德米特里·亞佐夫、蘇聯內政部長鮑里斯·普戈、蘇聯總理瓦連京·巴甫洛夫、蘇聯副總統根納季·亞納耶夫、蘇聯國防會議副主席奧列格·德米特里耶維奇·巴克拉諾夫、戈巴卓夫的總統辦公廳主任瓦列里·伊萬諾維奇·博爾金和蘇聯共產黨中央書記奧列格·西蒙諾維奇·舍寧共同參與此政變。[12][13]政變發起者希望說服蘇聯總統戈巴卓夫宣佈進入緊急狀態以「恢復秩序」。
1991年7月29日,戈巴卓夫、俄羅斯總統葉利欽和哈薩克總統納扎爾巴耶夫聚會商量開除強硬派如巴甫洛夫、亞佐夫、克留奇科夫和普戈並用更自由派的人物取而代之的可能。此次談話被國安會竊聽。克留奇科夫早在幾個月前就將戈巴卓夫設為目標110,並置於嚴密監視。[14][15][16]
1991年8月4日,戈巴卓夫前往位於克里米亞福羅斯的別墅度假,原計劃在8月20日聯盟條約簽署當天返回莫斯科。
8月17日,政變策劃者在莫斯科一間賓館內聚會並決定行動。
8月18日,巴克拉諾夫、瓦列里·博爾金、奧列格·舍寧和蘇聯國防部副部長瓦連京·瓦連尼科夫大將飛往克里米亞與戈巴卓夫會議;同一時間,福羅斯別墅的所有對外通訊線(其由國安會控制)被切斷,柵門增設了國安會安全警衛,他們被命令禁止任何人離開。巴克蘭諾夫、博爾金、舍寧和瓦連尼科夫給出戈巴卓夫兩個選項讓其選擇,其一為宣佈進入緊急狀態,其二為辭職並任命副總統亞納耶夫為代理總統。目的均為使政變者得以在這個國家恢復秩序。[13][17][18]
雖然戈巴卓夫一直宣稱他在槍口下拒絕接受通牒[17][19],但瓦連尼科夫則堅持戈巴卓夫說:「做你認為該做的,該死的!」。然而,根據當時同在別墅的人的證詞,巴克蘭諾夫、博爾金、舍寧和瓦連尼科夫在與戈巴卓夫會面後顯然並不滿意且感覺緊張。[17]
政變者從普斯科夫的工廠定了250,000對手銬和300,000份逮捕表格。克留奇科夫將所有國安會成員薪水加倍,從休假中叫回並置於警戒狀態,列福爾特監獄也被事先淨空預備接收囚犯。[15]
八月政變
編輯巴克拉諾夫、博爾金、舍寧和瓦連尼科夫自克里米亞回來後政變者在克里姆林宮聚會,亞納耶夫、巴甫洛夫和巴克蘭諾夫簽署了「蘇聯領袖宣言」,在這份宣言中,他們宣佈「因為蘇聯內的一些未註明因由的恐怖份子」,國家將進入緊急狀態,並宣佈國家緊急委員會的成立是為了管理這個國家和使蘇聯能在緊急狀態下維持政權。
緊急委員會的成員包含亞納耶夫、巴甫洛夫、克留奇科夫、亞佐夫、普戈、巴克拉諾夫和斯塔羅杜布采夫(蘇聯農民聯盟主席)、季賈科夫(國營企業和工業、建築、運輸和郵電設施聯合會長)[18][20]。
亞納耶夫以「戈巴卓夫生病無能履行總統職責」為藉口簽署行政命令,任命自己為蘇聯代理總統。國家緊急委員會封禁了莫斯科除了共產黨控制下的九家報社以外的所有報社,同時發佈一份題為「蘇聯人的榮譽和尊嚴必須恢復」的宣言,保證新聯盟條約將被每個人討論,「城市街道不再有犯罪」,委員會將專注於解決食物短缺問題,同時向市民保證它支持「真正的民主進程」和改革。[20]
8月17日
編輯趁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總統葉利欽自對哈薩克的訪問回到他在莫斯科的別墅時拘捕他的計劃曾被考量,但基於某些原因,未付諸實行[12][21][22]。
8月19日
編輯上午7:00,「蘇聯領袖宣言」、亞納耶夫的行政命令和國家緊急委員會的文宣開始由國營俄羅斯電台和俄羅斯電視台在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官方控制下播送。唯一的獨立政治電台莫斯科回音被切斷通信[23]。俄羅斯第2近衛塔曼摩托化步兵師和坎捷米爾第四近衛裝甲師的坦克、步兵戰車和裝甲運兵車陸續開進莫斯科,傘兵也參與了此次作戰,四名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人大代表(基於某些原因他們被認為最「危險」)被國安會逮捕並拘留在莫斯科附近的陸軍基地[12]。
上午9:00,葉利欽抵達了白宮。他和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總理伊萬·西拉耶夫以及俄羅斯最高蘇維埃代理主席魯斯蘭·哈斯布拉托夫共同發佈聲明,稱一次反動反憲法的政變發生了,督促軍方不要參與此政變,聲明內一併呼籲發起總罷工訴求,使戈巴卓夫能向人民致詞[24]。此聲明以傳單的形式在莫斯科傳播。
下午,莫斯科市民開始聚集在白宮附近並在週邊設立路障[24]。
下午4:00,亞納耶夫宣佈莫斯科進入緊急狀態。[18][20]
下午5:00,亞納耶夫召開記者會,宣佈戈巴卓夫在休息,他說:「多年辛勞使他變得非常疲倦並須要時間休息以恢復健康」,亞納耶夫說國家緊急委員會有心繼續改革,不過他的軟弱姿態、顫抖的手和不安表情使他的話語缺乏說服力。[18]
同一時間,一個受命防衛白宮的塔曼摩托化步兵師坦克營參謀長宣佈他向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領袖效忠[24][25],葉利欽爬上其中一輛坦克車並向群眾致詞。出乎意料的,此插曲也在國營電視台的晚間新聞播出。[26]
8月20日
編輯尼古拉·加里寧將軍被亞納耶夫指派為莫斯科軍事總指揮的莫斯科軍區司令員,並宣佈莫斯科晚上十一點到早上五點宵禁,當天開始生效[13][23][24],這在當時被視為對白宮的進攻即將開始的徵兆。
白宮的防守者進行準備,其中雖有一些有武裝,但多數自願者並沒有武裝。向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領袖宣佈效忠的謝爾蓋·葉夫多基莫夫少校指揮的坦克連在傍晚離開白宮[18][27],領導白宮臨時防衛總部的人是康斯坦丁·科別茨將軍和一位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人大代表,這位人大代表可運用的人包括一些自願參與防衛白宮的將軍和高級軍官,其中一些已退役。[27][28]
下午,克留奇科夫、亞佐夫和普戈終於決定進攻莫斯科白宮,此決定得到國家緊急委員會其他成員的支持,國安會的根尼·阿格耶夫將軍,克留奇科夫的代理人和陸軍將領阿恰洛夫,亞佐夫的代理人計劃發起「雷霆作戰」,由國安會特種部隊阿爾法小組(代表俄語第一個西里爾字母А)和維姆佩爾組(代表俄語第二個西里爾字母В,音/v/,借用德文的「信號旗」)執行,傘兵、莫斯科特種警察部隊、內務軍捷爾任斯基師、三個坦克連和一個直昇機中隊支援。
阿爾法組指揮官維克托·卡爾普欣將軍與其他同組高階將領同行,參與的還有傘兵部隊副指揮官亞歷山大·列別德,他混入莫斯科白宮附近的人群以評估執行類似作戰的可能。在這之後,卡爾普欣和維姆佩爾組指揮官別斯科夫上校試圖說服阿格耶夫此作戰因將導致流血衝突[12][13][14][29],將不可能成功。列別德在傘兵部隊指揮官帕維爾·格拉切夫同意下,回到莫斯科白宮並秘密告知防衛總部進攻開始時間為下午2時。[14][29]
8月21日
編輯約凌晨一時,距克里姆林宮不遠處塔曼摩托化步兵師的一個步兵戰車縱隊在一個隧道被由無軌電車和清路機構築的路障所阻,德米特里·科馬爾爬上一輛步兵戰車企圖以帆布堵塞觀測孔,但其後從步兵戰車上摔死或被射死,弗拉基米爾·烏索夫嘗試幫助他但也被射死(可能是被非蓄意的跳彈擊中),在差不多同一時間,第三個人伊利亞·克里切夫斯基,也因不明原因被射死,另有多人受傷。此步兵戰車被群眾放火焚燒,但未有縱隊士兵死亡。
8月24日
編輯莫斯科為科馬爾、烏索夫、克里切夫斯基舉行了隆重的葬禮,幾十萬人走上街頭為他們送葬。葉利欽等俄羅斯領導人和很多社會活動家都在追悼大會上講了話,戈巴卓夫沒有參加這個活動,但他頒佈命令,授予三個死難者蘇聯英雄稱號。在整個蘇聯歷史上,這是最後一次授予蘇聯英雄稱號。[18][28][30]
特種部隊阿爾法和信號旗並未如原定計劃前往白宮,當亞佐夫得知此情況後,他命令部隊撤離莫斯科。
上午8:00,部隊開始離開莫斯科。國家緊急狀態委員會成員在國防部聚會,並且決定派一代表團前往克里米亞與戈巴卓夫會面商議,克留奇科夫、亞佐夫、巴克拉諾夫、蒂賈科夫、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阿納托利·盧基揚諾夫和蘇聯共產黨副總書記弗拉基米爾·伊瓦什科飛到克里米亞。
下午5:00,代表團到達福羅斯別墅,但戈巴卓夫拒絕與之會面,反而在他所在別墅的通訊恢復後,宣佈廢除所有國家緊急狀態委員會的決定並免除其成員的政府職位,蘇聯總檢察署遂嘗試開始調查此次政變。
晚間10時,時任戈巴卓夫總統軍事顧問,曾任蘇聯紅軍總參謀長兼國防部第一副部長、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顧問的阿赫羅梅耶夫元帥,被發現在克里姆林宮的辦公室中上吊自殺,他生前留下了五張手寫紙條。
結果
編輯因一些地區行政委員會首腦支持國家緊急委員會,8月21日,俄羅斯最高蘇維埃在1626-1號決議中授權俄羅斯總統葉利欽指派地區行政首腦,雖然當時有效的俄羅斯憲法未提供總統此權力。[31]
國家緊急委員會代表團和戈巴卓夫分批飛抵莫斯科。
克留奇科夫、亞佐夫和蒂賈科夫在8月22日清晨抵達莫斯科後即在機場被逮捕。
8月22日上午,亞納耶夫在他的辦公室被捕。同日,俄羅斯最高蘇維埃在1627/1-1號決議宣佈訂俄羅斯在歷史上的白藍紅國旗為俄羅斯官方國旗,替代蘇聯紅旗。
8月23日,普戈夫婦自殺。巴甫洛夫和斯塔羅杜布采夫同日被捕。
8月23日-24日晚間,位於盧比揚卡國安會總部前的契卡創始人捷爾任斯基紀念碑被拆除。
8月24日,巴克蘭諾夫、波爾丁和舍寧被捕。[14]
蘇聯共產黨的終結
編輯8月24日,戈巴卓夫辭去蘇聯共產黨總書記職位[14],聲稱因為蘇共中央及政治局和書記處沒有堅決反對政變,故要求蘇共中央自行解散,各加盟國內的共產黨和地方黨組織則自行決定自己的前途。同日,俄羅斯總統葉利欽在他的第83號行政命令中,將蘇聯共產黨檔案轉移給政府檔案部門。[31]
8月25日,蘇共中央書記處被迫發表聲明,宣佈接受自動解散蘇共中央的決定,同時請求蘇聯總統、俄羅斯總統和各共和國領導人准許蘇共在莫斯科舉行蘇共中央全會或採取其他組織措施,討論蘇聯共產黨今後的命運問題,但未見各方答覆。同日,葉利欽在他的第90號行政命令中,將蘇聯共產黨在俄羅斯的資產國有化(包括但不限於政黨委員會總部,還包括教育機構、旅館等等)。[31]
11月6日,葉利欽在他的第169號行政命令中,終止蘇聯共產黨和俄羅斯共產黨在俄羅斯的活動,並解散其組織機構。[31]蘇聯共產黨結束長達74年的一黨專政地位。
蘇聯分裂
編輯8月24日,戈巴卓夫創立所謂「蘇聯經濟運作管理委員會」取代巴甫洛夫領導的蘇聯內閣,俄羅斯總理西拉耶夫率領此委員會。
8月24日,烏克蘭最高蘇維埃通過烏克蘭獨立宣言,並要求舉行公投來支持此獨立宣言。
8月27日,摩爾多瓦最高蘇維埃宣佈摩爾多瓦自蘇聯獨立,在8月30日和31日阿塞拜疆最高蘇維埃和吉爾吉斯最高蘇維埃也各自宣佈阿塞拜疆和吉爾吉斯自蘇聯獨立。
9月5日,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了蘇聯第2392-1號法案「關於過渡時期蘇聯官方」,改革了蘇聯最高蘇維埃,替代原有的聯盟蘇維埃和民族蘇維埃兩議院。新的「過渡時期蘇聯官方」皆由人民代表大會所選出,新的兩議院為聯盟蘇維埃和共和國蘇維埃,聯盟蘇維埃由公民選出的人民代表組成,共和國蘇維埃成員由每個加盟共和國選出20名代表、每一自治區選出一名代表並由該自治區所在共和國的立法機關指派組成。俄羅斯為特例,擁有52名代表。不過,各共和國代表團在共和國蘇維埃僅有一票,法律將先在聯盟蘇維埃通過後,再交給共和國蘇維埃審議。另外,蘇聯國家理事會,其中包括蘇聯總統和各共和國總統也被設立,「蘇聯經濟運作管理委員會」被蘇聯跨共和國經濟委員會取代,同樣由西拉耶夫領導。[32]
9月6日,新成立的蘇聯國家理事會承認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的獨立。[33]
9月9日,塔吉克最高蘇維埃宣佈自蘇聯獨立。
9月,亞美尼亞超過99%的投票人在公投中支持共和國對獨立的訴求。投票後,亞美尼亞最高蘇維埃在9月21日宣佈自蘇聯完全獨立。
在這之後,留在蘇聯內的共和國僅剩俄羅斯、白俄羅斯、哈薩克、烏茲別克四國。
11月,7個共和國(俄羅斯、白俄羅斯、哈薩克、烏茲別克、吉爾吉斯、土庫曼、塔吉克)同意簽署一個新聯盟條約,會形成一個稱為主權國家聯盟的聯邦,不過此聯邦最終並未實現。
12月1日,烏克蘭舉行公投,其中90%投票人支持烏克蘭獨立法案。
12月8日,俄羅斯、烏克蘭和白俄羅斯領導人葉利欽、列昂尼德·克拉夫丘克和斯坦尼斯拉夫·舒什克維奇,以及共和國總理在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聚會,他們在此成立了獨立國家聯合體(CIS),並廢除成立了蘇聯的1922聯盟條約,另一個簽訂儀式在12月21日在阿拉木圖舉行,將中亞五個共和國、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然也納入CIS,格魯吉亞直到1993年才加入,波羅的海三國從未加入。截至12月16日哈薩克共和國宣佈獨立前夕,蘇聯法定領土僅存莫斯科直轄市與哈薩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莫斯科時間1991年12月25日,戈巴卓夫宣佈辭去蘇聯總統職。蘇聯國旗自莫斯科克里姆林國會建築前降下,取而代之的是俄羅斯三色旗,蘇聯不復存在。
俄羅斯激進經濟改革
編輯1991年11月1日,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人民代表大會發佈第1831-1號決議,在法律上支持俄羅斯總統葉利欽簽署經濟改革所需的行政命令的權力。即使與現有法律衝突,若此類命令未被俄羅斯最高蘇維埃或其主席團在七日內否決,將自動生效。
1991年11月6日,葉利欽除了總統職權外再兼任總理職權,葉戈爾·蓋達爾成為副總理並兼任經濟和財政部長。
1991年11月15日,葉利欽發佈第213號行政命令《關於外國在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領土經濟活動的自由化》,透過此法案,所有俄羅斯公司皆被允許進口商品和獲取外國貨幣(過去所有外國貿易皆被國家嚴密控制)。
1991年12月3日,葉利欽發佈第297號行政命令《關於自由化物價措施》,透過此法案,自1992年1月2日,多數過去存在的物價控制皆被廢除。[31]
對政變者的審判
編輯被逮捕的國家緊急委員會成員和他們的同夥被以陰謀獲取權力形式的叛國罪被起訴,不過至1992年終他們皆已被保釋候審,在俄羅斯最高法院軍法舉行的聽證會從1993年4月14日開始。[34]
1994年2月23日,俄羅斯國家杜馬宣佈特赦委員會成員和同夥,同樣被特赦的還有1993年10月事件的參與者[31],除了瓦連尼科夫將軍外的所有人皆接受特赦,而瓦連尼科夫將軍要求繼續審判,他最終於1994年8月11日被無罪釋放。[14]
國會委員會
編輯1991年,列夫·蓬諾瑪廖夫領導成立了研究政變動機和理由的國會委員會。
1992年,在魯斯蘭·哈斯布拉托夫的堅持下,國會委員會解散。
歷史重要性
編輯1991年蘇聯解體被俄羅斯總統普京稱為「20世紀最大地緣政治災難」。[35]
烏克蘭首任總統列昂尼德·克拉夫丘克將1991年蘇聯情勢的發展稱為「帝國的葬禮」。[36]
長達二百多年的俄羅斯大一統時代瓦解後,俄羅斯總統葉利欽說:「二十世紀的俄羅斯,是俄羅斯有史以來,最令俄羅斯民族感到羞恥的時代。」
參考文獻
編輯- ^ Жириновский, Владимир Председатель ЛДПР, глава фракции ЛДПР в Госдуме РФ шестого созыва. lenta.ru. [2022-02-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17).
- ^ 2.0 2.1 Путч. Хроника тревожных дней. Ольга Васильева.Республики во время путча.. old.russ.ru. [2022-02-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0-01).
- ^ Solving Transnistria: Any Optimists Left? by Cristian Urse. p. 58(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4.0 4.1 Хроника путча. Часть II. 2006-08-18 [2022-02-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8-28) (英國英語).
- ^ Апресян Р.Г. Народное сопротивление августовскому путчу. web.archive.org. [2022-02-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9-11).
- ^ 6.0 6.1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
SovietCoup_Intl
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
Gupta
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 ^ Указ Президента РСФСР от 24.08.1991 г. № 83. Президент России. [2022-1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10) (俄語).
- ^ Указ Президента РСФСР от 25.08.1991 г. № 90. Президент России. [2022-1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30) (俄語).
- ^ Yevgenia Albats and Catherine A. Fitzpatrick. The State Within a State: The KGB and Its Hold on Russia -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1994. ISBN 0-374-52738-5, pages 276-293.
- ^ KGB Maj. Gen. Vyacheslav Zhizhin and KGB Col. Alexei Yegorov, The State within a state, page 276-277
- ^ 12.0 12.1 12.2 12.3 克格勃官员在政变中的参与作用—克格勃内部报告. 自由新聞工作. 1991年9月 [2010年4月3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年4月8日) (俄語).
- ^ 13.0 13.1 13.2 13.3 ТРЕХДНЕВНАЯ ЭПОХА. ЧАСТЬ I. [2022-02-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2-15).
- ^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Тема - Хроника путча. RuBo@rd Архив. [2022-02-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1-27).
- ^ 15.0 15.1 Christopher Andrew and Vasili Mitrokhin (2000). The Mitrokhin Archive: The KGB in Europe and the West. Gardners Books. ISBN 0-14-028487-7, pages 513-514.
- ^ The KGB surveillance logbook included every move of Gorbachev and his wife Raisa Gorbacheva, Subject 111, such as "18:30. 111 is in the bathtub."The State within a state, page 276-277
- ^ 17.0 17.1 17.2 ГКЧП: ПРОЦЕСС, КОТОРЫЙ НЕ ПОШЕЛ. Часть V. [2022-02-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9-29).
- ^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Тоннель на крови / Коммерсант №34 (84) 19-26 августа 1991 г. / 18.08.06 / Новый Регион – Спецпроекты. NR2.Ru. [2022-02-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1-07).
- ^ Горбачев: "Я за союз, но не союз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о". 2001-08-16 [2022-02-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3-10) (英國英語).
- ^ 20.0 20.1 20.2 Souz.Info Постановления ГКЧП. souz.info. [2022-02-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2-26).
- ^ ГКЧП. [2022-02-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5-12-24).
- ^ ГКЧП: ПРОЦЕСС, КОТОРЫЙ НЕ ПОШЕЛ. [2022-02-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9-29).
- ^ 23.0 23.1 NR2.Ru: Что это было / Коммерсант №34 (84)/19-26 августа 1991 г. / 18.08.06 / Обзор прессы / Новый Регион – Екатеринбург. [2022-02-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1-07).
- ^ 24.0 24.1 24.2 24.3 A Russian book on August 1991 events. [2007-1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5-22).
- ^ История — последние и свежие новости, статьи, фото и видео сегодня и за 2020 год на iz.ru. Известия. [2022-02-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30) (俄語).
- ^ "Moskovskie Novosty"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2001, No.33 (俄文)
- ^ 27.0 27.1 Четыре судьбоносных дня: 19–22 августа 1991-го. nvo.ng.ru. [2022-02-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1-07) (英語).
- ^ 28.0 28.1 Russian site on Heroes of the Soviet Union. [2007-1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2-09).
- ^ 29.0 29.1 "Argumenty i Facty"[永久失效連結], 15 August 2001
- ^ Александр М. Кобринский, "Растянутое мгновение". [2020-12-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5-26).
- ^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Konsultant+ (Russian legal database)
- ^ Russian legal database. [2007-1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7-13).
- ^ 6 сентября. РИА Новости. 2005-09-06 [2022-02-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12) (俄語).
- ^ Суд над ГКЧП. ВЗГЛЯД.РУ. [2022-02-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25) (俄語).
- ^ Putin deplores collapse of USSR. 2005-04-25 [2022-0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8-24) (英國英語).
- ^ ПОХОРОН ІМПЕРІЇ. Леонід КРАВЧУК. Дзеркало Тижня On The WEB. [2006-12-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3-15).
外部連結
編輯- IRC log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Transcript of internet chat from the time of the coup
- TASS transmissions at the time of the coup (captured from short-wave radio transmissions, contains decoding errors)
- Andrew Coyne: Getting to the Roots of a Deserved Failure
- The St. Petersburg Times #696(63), 17.08.2001 The issue of The St. Petersburg Times devoted to the 10th anniversary of the coup attempt.
- Chronology of the Coup The USSR in 1991: The Implosion of a Superpower by Dr Robert F. Miller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1991 Diplomatic Bluebook, Section 4. The Soviet Union by the Japanese Foreign Ministry
- 一位匿名俄羅斯人對此事件的回憶錄(英文)
- Sam Lafranco對此事件的回憶錄(英文)
- Personal account and photographs of historian Douglas Smith, eyewitness to the coup
- [1](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Vadim Anatov, a programmer for Relcom (the first public ISP in the USSR) talking about the role of the Internet in resistance to the c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