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古羅馬/精選條目
古羅馬主題的優特條目展示
精選條目
大西庇阿是古羅馬統帥和政治家,全名為(征服非洲的)普布利烏斯·科爾內利烏斯·西庇阿。他是第二次布匿戰爭中羅馬方面的主要將領之一,以在扎馬戰役中打敗迦太基統帥漢尼拔而著稱於世。由於西庇阿的勝利,羅馬人以絕對有利的條件結束了第二次布匿戰爭。西庇阿因此得到他那著名的綽號:「征服非洲的」(AFRICANVS)。
西庇阿是公認的軍事天才之一,他的軍事才能獲得各個時期研究者的承認。他也非常有文化修養。西庇阿對希臘文化的熱愛眾所周知,在他周圍也聚集了不少學者。 在政治上,西庇阿是溫和而保守的:他贊同在被羅馬武力征服的地區建立附庸國而不是進行直接統治。這表明他代表的主要是依靠自然經濟的奴隸主的利益。這使他遭到那些一心想建立新的行省以對海外進行搜刮的商業奴隸主階層的反對。
然而,西庇阿通過第二次布匿戰爭獲取的過大權力和個人威望也使他廣受批評。這是西庇阿的政敵們攻擊他的主要原因之一,他們擔心他會建立獨裁。西庇阿對羅馬外交政策的過度影響,以及將軍隊「個人化」(使士兵忠於他們的指揮官)從長遠看是危險的。現代研究者,如戴維·肖特在其著作《羅馬共和的衰亡》中甚至認為,西庇阿為共和國後期那些權力完全不受約束的軍閥(馬略,蘇拉等人)開了先河。克麗奧佩脫拉七世,又譯克婁巴特拉七世、克利歐佩特拉七世、克麗奧佩特拉七世;,是古埃及托勒密王朝的最後一任女法老。在她死後,埃及成為羅馬行省。她也就是後世所熟知的「埃及艷后」。
雖然克麗奧佩脫拉擁有埃及法老的稱號,然而身上流着馬其頓希臘人的血統。她是埃及托勒密王朝的王室成員之一,在亞歷山大大帝逝世後,他的將領托勒密一世獲取埃及並建立這個王朝,因此托勒密一世是克麗奧佩脫拉七世的先祖。克麗奧佩脫拉是王室成員中第一個學會埃及語的,還接受古埃及信仰和神靈。她的守護女神是艾西斯,在她統治期間,克麗奧佩脫拉被認為是這位聰慧女神的在世化身。羅馬帝國正式名稱元老院與羅馬人民,是古羅馬文明的一個階段,儘管始終稱為共和制,實際上是一個元首制的政體。中國史書稱為大秦、扶菻和驪軒。
羅馬帝國歷史劃分從前27年至395年,可以用來表示所有在羅馬統治之下的土地。羅馬的擴張使羅馬超出了一個城邦的概念,成為一個帝國。羅馬疆域的全盛時期是圖拉真在位末年(117年),羅馬帝國此時總共控制了大約59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世界古代史上最大的國家之一。
屋大維建立帝國後,創立元首制,稱奧古斯都。羅馬帝國一般被分為前期帝國(前27年—192年)和後期帝國(193年—476年)兩個階段。前期帝國經朱里亞·克勞狄王朝、弗拉維王朝,至安敦尼王朝(五賢帝時代)達到全盛。國家穩定、社會繁榮,被稱之為羅馬的黃金時期。後期帝國從三世紀危機起,經伊利里亞諸帝、戴克里先的四帝共治、君士坦丁大帝的帝國,至狄奧多西一世死後將帝國正式分為兩部分(395年)。
西羅馬帝國在內憂外患中衰落,在476年奧多亞克廢黜最後一個西部帝國皇帝羅慕路·奧古斯都路斯,西羅馬帝國滅亡。而東羅馬帝國直到1453年為奧斯曼帝國所滅,史學家多稱其為東羅馬帝國或拜占庭帝國。
羅馬帝國的衰落(英語:Decline of the Roman Empire)是指羅馬帝國社會,包括政治、經濟、軍事和社會機構等的逐步瓦解和崩潰,最終使西歐遭受蠻族入侵和佔據的厄運。這是《羅馬帝國衰亡史》(1776年)的作者,英國歷史學家愛德華·吉本所做的定義,但吉本不是第一個對羅馬帝國衰落的原因和具體時間提出質疑的人。羅馬帝國的衰落已經成為最大的歷史未解之謎之一,吸引了眾多學者的興趣。1984年,德國歷史教授亞歷山大·德曼特出版的專著中列舉了前人給羅馬衰亡的210種解釋,而新的理論也從那時起紛紛被提出。
希臘火(希臘語:Υγρό Πυρ)是拜占庭帝國所利用的一種可以在水上燃燒的液態燃燒劑,主要應用於海戰中,「希臘火」或「羅馬火」只是阿拉伯人對這種恐怖武器的稱呼,拜占庭人自己則稱之為「野火」、「海洋之火」、「流動之火」、「液體火焰」、「人造之火」和「防備之火」等等。根據文獻記載,希臘火多次為拜占庭帝國的軍事勝利作出頗大的貢獻,一些學者和歷史學家認為它是拜占庭帝國能持續千年之久的原因之一,希臘火的配方現已失傳,成份至今仍是一個謎團,而據當時受希臘火所傷的十字軍所記述:「每當敵人用希臘火攻擊我們,所做的事只有屈膝下跪,祈求上天的拯救。」那段引文足以說明希臘火的威力。
凱撒全名是蓋烏斯·尤利烏斯·凱撒,羅馬共和國末期傑出的軍事統帥、政治家,儒略家族成員。公元前100年7月13日出生於羅馬,歷任財務官、大祭司、大法官、執政官、監察官、獨裁官等職。前60年與龐培、克拉蘇秘密結成前三頭同盟,隨後出任高盧總督,用了8年時間征服高盧全境(現在的法國),亦襲擊了日耳曼和不列顛。西元前49年,他率軍佔領羅馬,打敗龐培,集大權於一身,實行獨裁統治,制定了《儒略歷》。
前44年,凱撒遭以布魯圖所領導的元老院成員暗殺身亡。凱撒身後,其甥孫及養子屋大維擊敗安東尼開創羅馬帝國並且成為第一位帝國皇帝。斯巴達克斯起義是羅馬共和國末期(前73年-前71年)由斯巴達克斯領導的大規模角鬥士奴隸起義。這次起義是古羅馬三次奴隸戰爭中規模最大的一次。公元前73年,70多名角鬥士和奴隸在斯巴達克斯的率領下逃離卡普亞的角鬥士訓練所並發動起義,隨着各地奴隸和貧民的加入,起義軍迅速擴大到約12萬人。起義軍四處襲擊羅馬各地莊園城鎮,多次擊敗羅馬軍民兵和執政官率領的羅馬軍團。後世的歷史學家普魯塔克認為當時逃亡奴隸的主要目的是從山南高盧(現在的北意大利)翻越阿爾卑斯山,回到自己的家園。但阿庇安和弗羅魯斯等學者則認為叛亂者的目標是進軍羅馬城。面對一系列的失敗,羅馬元老院在驚恐之餘授權克拉蘇組織8個羅馬軍團,全力鎮壓起義。公元前71年,斯巴達克斯的軍隊被克拉蘇率軍圍困在意大利半島最南端的卡拉布里亞。被困的斯巴達克斯得知羅馬元老院已派遣龐培和盧庫魯斯率軍支援克拉蘇,於是集合全體力量背水一戰,向克拉蘇發起決戰,最終戰敗,全軍覆滅。圖為赫爾曼·沃格爾於1882年創作的繪畫作品《斯巴達克斯的最後時刻》。
提名
請自行將與古羅馬主題相關的,且未展示於上面的Wikipedia:特色條目或Wikipedia:優良條目或乙級以上佳作添加至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