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尼斯
突尼斯共和国(阿拉伯语:الجمهورية التونسية,罗马化:al-Jumhūrīya at-Tūnisīya),通称突尼斯(阿拉伯语:تونس,罗马化:Tūnis),是位于北非的国家,首都及最大城市为突尼斯市。此外,突尼斯隶属于马格里布地区,东部和北部紧邻地中海。突尼斯有两个邻国,分别为西方的阿尔及利亚(公共国界线长965公里)与东南方的利比亚(公共国界线长460公里),北方不远处即为意大利。突尼斯因其坐落于国家北方的首都突尼斯市而得名。
突尼斯共和国 الجمهورية التونسية(阿拉伯语) | |
---|---|
格言:
| |
国歌: | |
首都 暨最大城市 | 突尼斯 |
官方语言 | 阿拉伯语 |
政治体制 | 单一制 共和制 |
法律体系 | 大陆法系及伊斯兰教法混合 |
国家宪法 | 突尼斯共和国宪法 |
政府 | 国民代表大会 |
• 总统 | 凯斯·赛义德 |
• 总理 | 艾哈迈德·哈沙尼 |
成立 | |
• 从法国独立 | 1956年3月20日 |
• 正式成立 | 1957年7月25日 |
面积 | |
• 总计 | 163,610平方公里(第90名) |
人口 | |
• 2019年估计 | 11,707,000(第78名) |
• 密度 | 63/平方公里(第133名) |
GDP(PPP) | 2022年估计 |
• 总计 | 1,491.84亿美元[1](第76名) |
• 人均 | 12,299美元[1](第95名) |
GDP(国际汇率) | 2022年估计 |
• 总计 | 456.42亿美元[1](第84名) |
• 人均 | 3,763美元[1](第111名) |
货币 | 突尼斯第纳尔(TDN) |
时区 | UTC+1 |
• 夏令时 | +2 |
电话区号 | +216 |
ISO 3166码 | TUN |
人类发展指数 | ▲0.739[3](第91名) |
国家象征 | 国父 : 哈比卜·布尔吉巴 |
互联网顶级域 |
“التونسية”的各地常用名称 | |
---|---|
中国大陆 | 突尼斯 |
台湾 | 突尼西亚 |
新加坡 | 突尼斯 |
马来西亚 | 突尼斯、突尼西亚 |
公元前9世纪初,腓尼基人在今突尼斯湾沿岸地区建立迦太基城,后发展成古迦太基文明。公元前146年突尼斯成为罗马帝国的阿非利加省的一部分。公元5~6世纪突尼斯地区先后被汪达尔人和拜占庭人占领。703年被阿拉伯穆斯林征服。13世纪哈夫斯王朝建立了强大的突尼斯国家。1574年突尼斯又沦为奥斯曼帝国的一个省。1881年成为法国保护领地。1956年3月20日突尼斯从法国殖民中独立。1957年7月25日突尼斯制宪会议通过决议,废除君主制,成立突尼斯共和国,哈比卜·布尔吉巴成为第一任总统并长期掌控突尼斯政权。1987年11月7日,总理本·阿里发动政变推翻布尔吉巴政府,突尼斯进入本·阿里统治时代。2011年突尼斯爆发茉莉花革命,本·阿里政权倒台,本·阿里流亡沙特。突尼斯进入政治改革时代[4]。
突尼斯是非洲人类发展指数最高的国家之一,也是非洲大陆人均收入最高的国家之一,人均GDP排全球第95位。
突尼斯积极融入了国际社会。是联合国、法语国家国及地区际组织、阿拉伯国家联盟、伊斯兰合作组织、非洲联盟、东部和南部非洲共同市场、不结盟运动、国际刑事法院、77国集团等国际组织成员。突尼斯与欧洲国家特别是法国和意大利在经济和政治上保持着紧密的联系。突尼斯是美国的主要非北约盟友,同时也是中国一带一路项目的参与国。
名称
编辑突尼斯因其坐落于国家北方的首都突尼斯市而得名,而突尼斯市是以古迦太基的一位女神塔尼特(布匿语: 'TNT;拉丁语:Tanit)命名[5]。亦有指该字来自柏柏尔语ⵜⵏⵙ tns,指“驻扎”[6]。
突尼斯的法语名称Tunisie获得欧洲各语言采用及稍微改变,建立一个有助分辨突尼斯和突尼斯市的名称。其余语言便把国名和市名混用,需要依靠上文下理推断是市是国[7]。
突尼斯地区在古代的名称为“阿非利加”(Africa或Ifriqiya),是非洲现在名称的源头。afri是迦太基附近(今突尼斯附近)闪米特人常见的名字,这一名字来源于腓尼基语中的afar,即“灰土”。所以,古罗马采用了由afar一词演变出来的“Africa”来称呼迦太基人的土地。这古代名称一直沿用着,直到近代。
历史
编辑突尼斯曾经是迦太基的发源地和国家中枢。这个位于北非的国家统治了西班牙,北非,地中海沿岸等零星地区,成为当时地中海最强盛的国家,并因此成为以后罗马的强敌,迦太基名将汉尼拔曾经一度要攻入罗马的首都。后来北非第三次布匿战争后,迦太基被征服并成为罗马共和国的阿非利加行省。后来此地又陆续受到汪达尔王国、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帝国的统治。突尼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受到奥斯曼帝国统治(这一时期被称为突尼斯摄政时期)。在1881年时,随着法国对殖民地的开拓,转而成为法国的保护国,即法属突尼斯。二战时间,1940年法国投降,维希法国继续统治突尼斯,1942年维希政权被德国进驻,意大利军队占领了突尼斯和法国南部,建立了短暂的意属突尼斯。1943年德义联军和盟军爆发了突尼斯战役。二战后,突尼斯被法国重新接收。
1956年3月20日,突尼斯从法国独立,成立突尼斯王国。穆罕默德·艾敏贝伊出任国王,哈比卜·布尔吉巴担任首相[8]。王国建立一年多以后,君主制被推翻,成立突尼斯共和国,哈比卜·布尔吉巴就任首届总统。从1956年独立到2011年革命,政府和宪政民主联盟实际上是一体的。国际特赦组织、《卫报》称突尼斯为“阿拉伯世界最现代化但最专制的国家之一”。[9]
1987年11月,布尔吉巴被医生宣布不适宜继续担任总统[10],根据突尼斯宪法第57条[11],在一场不流血的政变中,总理扎因·阿比丁·本·阿里继任了总统职位[12]。他继任总统的日期11月7日此后被定为法定节日。本·阿里每五年都以绝对优势(远超过80%的得票)连任总统,最近一次是2009年10月25日,[13]直至2011年1月,他在民众骚乱中逃离突尼斯。
哈比卜·布尔吉巴30年统治的结果是以收买人心的政策以及伊斯兰运动的崛起为标志的,继任总统扎因·阿比丁·本·阿里将之废除,但延续了布尔吉巴主义的现代化目标,即经济自由化。他在国内推行经济改革,吸引外国投资。突尼斯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调整至现时价格)从1986年的1,201美元升至2008年的3,876美元。[14]从1987年起的大约20年间,国内生产总值每年平均以接近5%的速度增长。
这段时间内,突尼斯经济发展成就被誉为“突尼斯奇迹”。2009-2010年度世界经济竞争力论坛年报显示,在经济竞争力、抵御金融危机、通讯和信息技术促进和生活质量改善等方面,突尼斯在133个国家排名中名列非洲第1、世界第40。在茉莉花革命前,无论从政府廉洁度(透明国际2010年排名,突尼斯位列排名59位),还是从民生状况来观察,突尼斯都是发展中国家样板。[15]
虽然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并未对突尼斯的经济产业结构造成明显冲击,但重创了突尼斯的旅游业,使得依靠旅游业周边产业谋生的底层民众怨声载道。2011年,一名女性突尼斯政府官员执法时掌掴了一名男性小贩,此举在伊斯兰文化是对雄性的羞辱。该名男性小贩在遭受掌掴后一小时在政府大楼前自焚。当地政府在此事件的处理轻描淡写,只是将该名女性官员调职处理,引起了民众群体性不满。加上当地社交网络煽风点火,引爆反政府示威茉莉花革命,要求总统扎因·阿比丁·本·阿里为此事负责,不敌民意压力下扎因·阿比丁·本·阿里宣布解散国会重新大选。但彼时示威已成燎原之势,多地暴力事件频发,国内治安形势崩溃,再次大选已无法进行。扎因·阿比丁·本·阿里被迫将权力交给总理穆罕默德·加努希代理,逃离突尼斯。
不过2011年1月15日突尼斯的宪法委员主席宣布,根据突尼斯宪法第57条的规定,最终决定让国民议会议长福阿德·迈巴扎从穆罕默德·加努希手中取得临时代理总统来履行职权。[16]
2011年1月17日突尼斯新联合政府宣布:将国家和政党分离。
2011年12月12日,突尼斯制宪议会投票选举保卫共和大会党主席蒙塞夫·马祖吉为新一任总统。
2014年11月23日,采用新宪法后的第一次正规总统选举举行,突尼斯呼声党候选人贝吉·卡伊德·埃塞卜西当选。此次大选的投票率达到了64.6%,投票过程也井然有序,突尼斯政治过渡进程渐近尾声。
2019年9月19日,突尼斯外交部突然发出声明,证实了带罪流亡的本阿里,已于该日稍早病逝于沙特阿拉伯,终年83岁。
2021年1月,因疫情,失业,腐败等多重因素突尼斯发生2021年突尼斯示威。
地理
编辑突尼斯国土面积的40%为撒哈拉沙漠所占据,余下的60%则是十分富饶的土地,早在被并入罗马帝国之前的公元前3世纪就成为了迦太基文明的发源地。北部为高山与丘陵地,主要是亚特拉斯山脉东部的延伸;中部为阶梯状台地,由西向东倾斜,台地以南多季节性盐沼;东部为狭长的沿海平原;南部则为撒哈拉沙漠。
萨赫勒地区,扩大沿海平原沿着突尼斯的地中海沿岸,是跻身于世界最大的橄榄种植区。突尼斯的海岸线长1148公里(713英里)。在海洋中,国家声称24海里(44.4公里,27.6英里),领海为12海里(22.2公里,13.8英里)。
舍阿奈比山是突尼斯最高的山,高约1,544米。最低点在杰里德大盐湖,在海平面下17米。
气候
编辑突尼斯北部属于夏干冬雨的地中海型气候,中部是热带草原气候,南部属热带沙漠气候。8月是突尼斯最热的时候,日均温21℃-33℃;1月为最冷时候,日均温6℃-14℃[4]。
军事
编辑突尼斯在2008年有陆军27,000人,装备有84辆主战坦克和48辆轻型坦克。海军4,800人,有25艘巡逻艇。空军有4,000人和一百多架飞机。国民卫队有12,000人。[18]2006年的国防开支占该年GDP的1.6%。
行政区划
编辑省份
编辑- 艾尔亚内省
- 巴杰省
- 本阿鲁斯省
- 比塞大省
- 加贝斯省
- 加夫萨省
- 坚杜拜省
- 凯鲁万省
- 卡塞林省
- 吉比利省
- 卡夫省
- 马赫迪耶省
- 马努巴省
- 梅德宁省
- 莫纳斯提尔省
- 纳布勒省
- 斯法克斯省
- 西迪布济德省
- 锡勒亚奈省
- 苏塞省
- 泰塔温省
- 托泽尔省
- 突尼斯省
- 宰格万省
主要城市
编辑人口最多的四个城市如下:
人口
编辑突尼斯在2001年有人口约9,700,000人,90%以上为阿拉伯-柏柏人。2008年人口达到10,380,000人。
突尼斯政府推动计划生育,使该国人口增长率近年降至每年1%左右。[19]
语言
编辑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但由于处于十字路口,法语、英语和意大利语的通用性也很高。
宗教
编辑宪法宣布伊斯兰教为国教,并要求总统是穆斯林。除了总统,突尼斯人享受宗教自由的权利,宪法保护了人民的宗教信仰自由。突尼斯人口的大多数(98%左右)是穆斯林,而约1%是基督徒,其余的1%坚持犹太教或其他宗教。
突尼斯国内有一个庞大的基督教社区,约有25,000信徒,主要是天主教徒(22,000)和少量新教徒。直到15世纪初,柏柏尔基督徒继续居住在突尼斯。犹太教是该国的第三大宗教与1,500名教徒。住在首都及其周边的犹太人人口约占犹太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其余犹太人住在杰尔巴岛。该岛有39个犹太会堂和距今约两千五百年前的犹太社区。
经济
编辑突尼斯是非洲发展程度比较高的国家之一,其人类发展指数超过0.7,而它的人均收入居非洲前列。突尼斯盛产橄榄油,产量居世界第4位,被称为“世界橄榄油园”、“橄榄之邦”。除了出口纺织品与橄榄油之外,观光业也是其重要的收入之一。
自从本·阿里政府在2011年被推翻后,突尼斯经济受到冲击,[20]2014年经济增长率只有1%。突尼斯存在严重的失业率问题,根据世界银行数据,2015年突尼斯的失业率已升至15%以上,尤为需要注意的是,青年人和高学历人群失业问题尤为严重。
交通
编辑- 突尼斯的道路总长19,232公里。[21]A1公路(突尼斯-Msaken)、P1公路(突尼斯-利比亚)和P7公路(突尼斯-阿尔及利亚)都是主要的公路。
- 突尼斯有30个机场,突尼斯-迦太基国际机场和莫纳斯提尔哈比卜·布尔吉巴国际机场都是重要的机场。突尼斯有4间航空公司:突尼斯航空、迦太基航空、努韦尔航空和七航空。
- 突尼斯铁路网络是由突尼斯铁路公司(SNCFT)经营,铁路网长2135公里。[21]在突尼斯内的电车网络是由莱杰地铁(Metro Leger)经营。
外交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 ^ 1.0 1.1 1.2 1.3 Tunisia. 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 April 2022 [2022-06-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6) (英语).
- ^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2019 (PDF).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2019-12-2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0-01-18).
- ^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2019 (PDF).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2019-12-2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0-01-18).
- ^ 4.0 4.1 国家概况_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www.mfa.gov.cn. [2024-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6-23).
- ^ Taylor, Isaac. Names and Their Histories: A Handbook of Historical Geography and Topographical Nomenclature. BiblioBazaar, LLC. 2008: 281. ISBN 978-0-559-29668-0.
- ^ Rossi, Peter M.; White, Wayne Edward. Articles on the Middle East, 1947–1971: A Cumulation of the Bibliographies from the Middle East Journal. Pierian Press, University of Michigan. 1980: 132.
- ^ Room, Adrian. Placenames of the World: Origins and Meanings of the Names for 6,600 Countries, Cities, Territories, Natural Features, and Historic Sites. McFarland. 2006: 385. ISBN 978-0-7864-2248-7.
- ^ Tunisia profile. BBC News. 2017-11-01 [2020-04-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9).
- ^ Black, Ian. Amnesty International censures Tunisia over human rights. The Guardian (London). 13 July 2010 [2023-08-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17).
- ^ Habib Bourguiba: Father of Tunisia. BBC News (obituary). [20 July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10).
- ^ AP. A Coup Is Reported in Tunisia. The New York Times. 7 November 1987 [2 May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13).
- ^ Habib Bourguiba: Father of Tunisia. BBC. 6 April 2000 [2023-08-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10).
- ^ Vely, Yannick. Ben Ali, sans discussion. ParisMatch.com. 23 November 2009 [2 May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29).
- ^ UNdata Record View Per Capita GDP at Current Price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United Nations。
- ^ 何清涟 : 突尼斯宪政的“路径依赖” - 阿拉伯之春三周年回顾(1). 美国之音. 2014-02-01 [2017-08-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0).
- ^ NICK PARKER,"Shocked Brits flee bloodbath and riots in Tunisia"[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The Sun,UK,15 Jan 2011.
- ^ Yee, Vivian. 阿拉伯之春十年:当革命理想变成政治混乱与经济萧条. 纽约时报中文网. 2021-10-14 [2021-10-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09) (中文(简体)).
- ^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Studies. The Military Balance 2008. Taylor & Francis Group. February 2008. ISBN 978-1-85743-461-3.
- ^ Tunisia (03/09/12). US Department of State. 9 March 2012 [2015-1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13).
- ^ 突尼斯再现小贩自焚 非法出售香烟被没收后自杀. 中新网. 2015-10-14 [2015-1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3).
- ^ 21.0 21.1 中央情報局世界概況,突尼斯. [2009-0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16).
外部链接
编辑- (繁体中文)突尼斯简介(中华民国外交部)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画廊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Government of Tunisia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开放目录项目中的“突尼斯”
- 《世界概况》上有关Tunisia的条目
- 维基媒体的突尼斯地图集
- OpenStreetMap上有关突尼斯的地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