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天是古代出于对的敬畏,为了战争、祈谷、祈雨等与农业相关的祈求,而对天帝之原始崇拜。在古代中国社会,多由君主或者各级诸侯领主下令修建不同规格的的祭坛或神,以用于祭天。在中国史上,由于被“天圆地方”的观念影响,祭坛往往为圆形,象征天的形状,又被称为圜丘。一开始,有祭天之权者多半为贵族,平民只能祭拜各乡土神,通过祭祖而向天表示崇敬,不能享有直接祭天之权,受到道教影响,平民也能祭天,称为拜天公拜天

2011年春节在天坛表演的祭天活动。

历史

编辑

古文献记载,周天子冬至祭天于地上之圜丘,夏至祭地于泽中之方丘。在位于国都的郊外祭祀,故称为“郊祀”[1][2]

战国诸侯自号为帝,有其祭天场所。齐国天主天齐,意为“天之肚脐”,象征天的中心位置[3];天齐渊水,居临淄齐国故城南郊山下[4]秦国则确立了畤祭[5],在雍城郊外设立四畤祭祀白帝等四帝,以标榜自己统治天下的合法性。汉初刘邦入关,在秦四畤基础上增设北畤,合雍五畤,祭祀五方上帝,确立汉王朝的正统地位,刘邦之后西汉前期的皇帝多亲自参加祭祀,规格很高[6]。汉武帝又于云阳县甘泉宫增立泰畤,作为祭泰一之所[7]

西汉晚期由于儒生和儒学的兴起,国家的统治思想发生了变化,对祭祀制度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匡衡韦玄成是其中代表人物,但是期间有反复[8]汉平帝年间王莽颁布元始仪,最终确立了都城南郊祭天、北郊祭地的格局,废除了畤祭。从此一直到隋唐、宋元、明清,中国历代君王或合祀天地于南郊,或于都城南郊祭天,北郊祭地[9][10]

比较显著的郊祀古迹,除了北京天坛之外,尚有南京天坛,西安雁塔区的隋唐天坛遗址,咸阳甘泉宫遗址。在韩国首尔圜丘坛)、越南顺化京城南郊坛越南语Đàn Nam Giao (triều Nguyễn))等地,当地统治者亦曾设天坛祭天。此外,日本桓武天皇曾在长冈京南郊祭天,位于现今的交野天神社日语交野天神社。传说郑氏王朝也曾在台南鹫岭祭天,其祭祀遗址在台湾清治时期建为天公坛,现称台湾首庙天坛[11][12]。考古学家近几年还在甘肃礼县鸾亭山及陕西凤翔区雍山发现了祭祀遗址,或有可能为秦、汉时举行“畤祭”的场所[10][13]

儒教祭典

编辑

天帝又称为皇天上帝昊天上帝,为历代朝廷官方祭天的首要对象。对天帝的理解,有郑玄王肃之别。郑玄持纬书之说,以为天帝有六,最尊贵者为昊天上帝,又称天皇大帝,即北辰之星,名耀魄宝。另有五行精气之神,居住于太微宫中,称为太微五帝(中央黄帝含枢纽,东方青帝灵威仰,南方赤帝赤熛弩,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黑帝xié光纪),人间五帝受太微五帝精气感应而生[14]

王肃反纬书成说,以为天帝唯一,即昊天上帝,天以苍昊为体,不入星辰之列。五帝为五行之神,辅佐上帝化育万物,但非上帝。人间五帝是黄帝苗裔,非感精气而生[14]。历代诸儒,或从郑玄见解,或采王肃之说反对郑玄。

根据《大唐开元礼》,国有大祀、中祀、小祀。昊天上帝五方上帝皇地祇神州宗庙,皆为大祀。祭天之礼,为五礼之吉礼,吉礼之仪五十又五,其中与昊天上帝有关的仪式为:

在《大唐开元礼》中,冬至于圜丘祭天,以唐朝皇室先祖唐高祖李渊配座坛上,又以五方帝大明(日)、夜明(月)、五星十二辰三垣二十八宿诸星辰等作从祀。正月祈谷,以唐高祖配座,五方帝从祀。孟夏祈雨,以唐太宗配座,五方帝、人间五帝、五官从祀。季秋大享(大飨)以唐睿宗配座,五方帝、人间五帝、五官从祀。据《开元礼》,皇帝御驾亲征(军礼)及皇帝成年加元服(嘉礼),会前往圜丘告昊天上帝。

南唐以唐朝后继者自居,以唐皇室先祖为配座。张居咏《郊祀议》曰:“孔子云:‘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明堂以配上帝。’此万世不易之法也。昔长孙无忌请祀高祖于圜丘以配昊天上帝,祀太宗于明堂以配上帝,义为得之。今国家嗣兴唐祚,追尊孝德,而以尧舜为肇祀之祖,宜以神尧配天于圜丘,孝德皇帝配上帝于明堂,礼也。其服物制度,古有常仪,愿罢一切伪饰。”

根据《明史》,明初以圜丘方泽宗庙社稷朝日夕月先农为大祀,后三者后来改为中祀。冬至于圜丘祭天,是以明朝皇室先祖配座,大明、夜明、五星、周天星辰、太岁为从祀,从祀后来又增列风云雷雨。纬书所用之天皇太乙、六天、五帝,则为明朝皇室弃用。

梁启超的理解,中国传统的“尊天”是为了现世人事的福祉,而非谋求来世的幸福: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各国之尊天者,常崇之于万有之外,而中国则常纳之于人事之中,此吾中华所特长也。……凡先哲所经营想像,皆在人群国家之要务。其尊天也,目的不在天国而在世界,受用不在来世而在现世。是故人伦亦称天伦,人道亦称天道。记曰:‘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此所以虽近于宗教,而与他国之宗教自殊科也。”

道教祭典

编辑

道教所谓的是“天公”,即玉皇上帝

神位

编辑

马祖地区民家中设有神桌供神明祖先者,一定会在大门口安天公炉,拜家神或祖先前,先在大门口向外拜天公、置香天公炉,后才入屋拜家神或祖先。木制民宅会在木头门板上钉或黏贴香炉花[15]以便插香,石造、砖造建筑会在大门墙上以水泥制成香炉,造型有莲花、燕子等[16],近来多以铁罐贴上红纸或香炉花当作香炉。拜天公会在初八晚开始准备,到初九子时开始祭拜,供桌设在家内近大门口处并向外拜,备蜡烛一对、水酒十盏,十或十二道菜,燃香祝祷后置于门口天公炉中,之后焚金、燃炮,感谢天公护佑。

祭品

编辑

玉皇上帝的信仰,源自古中国祭祀的昊天上帝,古时并无素食之说,且使用太牢(即牛、羊、豕三牲)祭天。

中国佛教中,各个伽蓝兰若丛林,都承认世间神祇的地位,且尊重神祇的功德灵应,但因皈依佛陀教法,认为世界是由众生的共业感召而得,不认为世间神祇是造物主,但为感恩世间神祇的护法,往往会在正月初九民间拜天公之时举行“供佛斋天”法会或仪轨,以香花素果供养世间神祇,并诵经祈福[17][18]

参见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周礼·春官·大司乐》:冬日至,于地上之圜丘奏之,若乐六变,则天神皆降,可得而礼矣。……夏日至,于泽中之方丘奏之,若乐八变,则地示皆出,可得而礼矣。司马迁在《史记·封禅书》中引述为“周官曰,冬日至,祀天于南郊,迎长日之至;夏日至,祭地祗。皆用乐舞,而神乃可得而礼也。”
  2. ^ 《礼记·郊特牲》:“周之始郊日以至。卜郊,受命于祖庙,作龟于祢宫,尊祖亲考之义也。……祭之日,王被衮以象天,戴冕,璪十有二旒,则天数也。乘素车,贵其质也。旗十有二旒,龙章而设日月,以象天也。天垂象,圣人则之。郊所以明天道也。……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此所以配上帝也。郊之祭也,大报本反始也。”
    《孔子家语·郊问》:“定公问于孔子曰:“古之帝王,必郊祀其祖以配天,何也?”孔子对曰:“万物本于天,人本乎祖。郊之祭也,大报本反始也,故以配上帝。天垂象,圣人则之,郊所以明天道也。”公曰:“寡人闻郊而莫同何也?”孔子曰:“郊之祭也,迎长日之至也。大报天而主日,配以月,故周之始郊,其月以日至,其日用上辛;至于启蛰之月,则又祈谷于上帝。此二者,天子之礼也。鲁无冬至大郊之事,降杀于天子,是以不同也。”公曰:“其言郊何也?”孔子曰:“兆丘于南,所以就阳位也,于郊,故谓之郊焉。”。……公曰:“天子之郊,其礼仪可得闻乎?”孔子对曰:“臣闻天子卜郊,则受命于祖庙,而作龟于祢宫,尊祖亲考之义也。卜之日,王亲立于泽宫,以听誓命,受教谏之义也。既卜,献命库门之内,所以戒百官也。将郊,则供天子皮弁以听报,示民严上也。郊之日,丧者不敢哭,凶服者不敢入国门,氾扫清路,行者毕止,弗命而民听,敬之至也。天子大裘以黼之,被裘象天,乘素车,贵其质也。旗十有二旒,龙章而设日月,所以法天也。既至泰坛,王脱裘矣,服衮以临燔柴,戴冕藻十有二旒,则天数也。”
    《荀子·礼论》:“故社,祭社也;稷,祭稷也;郊者,并百王于上天而祭祀之也。”
    《礼记·礼运》:“故祭帝于郊,所以定天位也。祀社于国,所以列地利也。祖庙所以本仁也,山川所以傧鬼神也,五祀所以本事也。……故礼行于郊,而百神受职焉,礼行于社,而百货可极焉,礼行于祖庙而孝慈服焉,礼行于五祀而正法则焉。故自郊、社、祖庙、山川、五祀,义之修而礼之藏也。”
    《孔子家语·礼运》:“故飨帝于郊,所以定天位也。祀社于国,所以列地利也。禘祖庙,所以本仁也。旅山川,所以傧鬼神也。祭五祀,所以本事也。……是以礼行于郊,而百神受职;礼行于社,而百货可极;礼行于祖庙,而慈孝服焉;礼行于五祀,而正法则焉。故郊、祖庙、山川、五祀,义之脩而礼之藏。”
  3. ^ 郭庆藩云:“齐,物之中央。汉书郊祀志‘齐所以为齐,以天齐也’,苏林注:‘当天中央齐也。’”王念孙云:“人脐居腹之中,故谓之脐。脐者,齐也。”
  4. ^ 《史记·卷二十八·封禅书》:于是始皇遂东游海上,行礼祠名山大川及八神,求仙人羡门之属。八神将自古而有之,或曰太公以来作之。齐所以为齐,以天齐也。其祀绝莫知起时。八神:一曰天主,祠天齐。天齐渊水,居临菑南郊山下者。
  5. ^ 《史记·封禅书》:“盖天好阴,祠之必于高山之下,小山之上,命曰畤”
  6. ^ 《史记·孝武本纪》:“上初至雍,郊见五畤。”张守节正义:“先是文公作鄜畤,祭白帝;秦宣公作密畤,祭青帝;秦灵公作吴阳上畤、下畤、祭赤帝、黄帝;汉高祖作北畤,祭黑帝;是五畤也。
  7. ^ 《史记·卷二十八·封禅书》:其夏,下诏曰:“异物之神见于成纪,无害于民,岁以有年。朕祈郊上帝诸神,礼官议,无讳以劳朕。”有司皆曰“古者天子夏亲郊,祀上帝于郊,故曰郊”。于是夏四月,文帝始郊见雍五畤祠,衣皆上赤。……(汉武帝)又作甘泉宫,中为台室,画天、地、太一诸鬼神,而置祭具以致天神。
  8.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渭水》:“成帝建始二年,罢雍五畤,始祀皇天上帝于长安南郊”。
    《汉书·郊祀志》:“成帝初即位,丞相衡、御史大夫谭奏言……,昔者周文、武郊于丰、镐,成王郊于雒邑。由此观之,天随王者所居而飨之,可见也。……王者各以其礼制事天地,非因异世所立而继之。今雍鄜、密、上、下畤,本秦侯各以其意所立,非礼之所载术也。汉兴之初,仪制未及定,即且因秦故祠,复立北畤。今既稽古,建定天地之大礼,郊见上帝,青、赤、白、黄、黑五方之帝皆毕陈,各有位馔,祭祀备具。诸侯所妄造,王者不当长遵。及北畤,未定时所立,不宜复修。”
  9. ^ 《明史·郊祀之制》:“王者事天明,事地察,故冬至报天,夏至报地,所以顺阴阳之义也。祭天于南郊之圜丘,祭地于北郊之方泽,所以顺阴阳之位也。《周礼·大司乐》:“冬日至,礼天神,夏日至,礼地祇。”《礼》曰:“享帝于郊,祀社于国。”又曰:“郊所以明天道,社所以明地道。”《书》曰:“敢昭告于皇天后土。”按古者或曰地祇,或曰后土,或曰社,皆祭地,则皆对天而言也。此三代之正礼,而释经之正说。自秦立四畤,以祀白、青、黄、赤四帝。汉高祖复增北畤,兼祀黑帝。至武帝有雍五畤,及渭阳五帝、甘泉太乙之祠,而昊天上帝之祭则未尝举行,魏、晋以后,宗郑玄者,以为天有六名,岁凡九祭。宗王肃者,以为天体惟一,安得有六?一岁二祭,安得有九?虽因革不同,大抵多参二家之说。自汉武用祠官宽舒议,立后土祠于汾阴脽上,礼如祀天。而后世因于北郊之外,仍祠后土。又郑玄惑于纬书,谓夏至于方丘之上祭昆仑之祇,七月于泰折之坛祭神州之祇,析而为二。后世又因之一岁二祭。元始间,王莽奏罢甘泉泰畤,复长安南北郊。以正月上辛若丁,天子亲合祀天地于南郊。由汉历唐,千余年间,皆因之合祭。其亲祀北郊者,惟魏文帝、周武帝、隋高祖、唐玄宗四帝而已。宋元丰中,议罢合祭。绍圣、政和间,或分或合。高宗南渡以后,惟用合祭之礼。元成宗始合祭天地五方帝,已而立南郊,专祀天。泰定中,又合祭。文宗至顺以后,惟祀昊天上帝。今当遵古制,分祭天地于南北郊。冬至则祀昊天上帝于圜丘,以大明、夜明、星辰、太岁从祀。夏至则祀皇地祇于方丘,以五岳、五镇、四海、四渎从祀。”
  10. ^ 10.0 10.1 解讀秦漢祭祀遺址:「血池」裡面到底是什麼?. 凤凰网. 2017-04-12 [2017-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23). 
  11. ^ 黄典权. 臺南文史研究資料庫. [2023-0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03). 赖着所举的天公庙,原亦称天坛,为昔人露祷的遗址。天坛之设,为时已久。现存碑记历历可考,其原始所崇奉的主神为玉皇,亦即当年民间视为天的代表者,故祭天之说原属可信,惟是否郑氏祭天,现在已没有确实佐证了。 
  12. ^ 臺郡天公壇碑記. 天公埕于郡治颇当四达之中,其地高明爽垲,传为昔人露祷处。 
    连横. 臺灣通史. 台湾之人无不敬天,无不崇祀上帝。朔望必祈,冠婚必祷。刑牲设醴,至腆至诚。台南郡治有天公坛者,所祀之神谓之玉皇上帝,岁以孟春九日为诞降之辰。 
  13. ^ 關中—天水經濟區秦文化考古工作綜述(1). [2022-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9). 
  14. ^ 14.0 14.1 杨晋龙. 神統與聖統--鄭玄王肅「感生說」異解探義 (PDF). 中国文哲研究集刊. [2022-12-3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12-30). 
  15. ^ 馬祖剪紙--香爐花的剪花. [2017-1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5). 
  16. ^ 馬祖旅記之香座篇. [2018-0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4). 
  17. ^ 佛光山-極樂寺供佛齋天 虔誠供養三寶諸天. [2020-01-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6). 
  18. ^ 倫敦佛光山年初三舉辦「供佛齋天祈福法會」. [2020-01-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5).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