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气候
22°11′N 114°08′E / 22.183°N 114.133°E
本条目为香港地理系列之一 |
其他香港系列
|
香港位于中国华南地区,北上靠近中国大陆,南下靠近南中国海,形成典型海洋性亚热带季风气候和高地的温带季风气候。春季会较为和暖但相当湿润及多雾,夏季炎热至酷热并多雨,有时遭受热带气旋侵袭;秋季温暖及阳光充沛;冬季则清凉干燥,若是因为大陆性气候的冷空气南下,气温则会降至寒冷或严寒的水平,但市区甚少会有雨夹雪、霰、冻雨、结冰及结霜(但较常会在高地和新界内陆地区出现)天气现象,降雪机会更是极低,而2000年代有雨夹雪的纪录年份则有2005、2014及2016年。不过因极地旋涡、阻塞高压带来的强烈寒潮而令香港冬季出现异常寒冷的天气近年并不罕见。另外香港市区年雨量超过2,300毫米,为大中华地区年雨量最多的地区之一。
香港市区高楼大厦密布、人烟稠密,相反新界不少乡郊地区仍绿草如茵、人迹罕至。因此,市区和部分新界地区(如元朗、屯门等高密度新市镇)和位于赤鱲角的香港国际机场容易受热岛效应影响。
另外,全球如继续高度排放温室气体及高速城市化,令极端天气更频密出现,使香港夏季变得越来越炎热,出现酷热天气的日子增多、春季变得干旱、秋季阴暗及潮湿日子将逐渐增多(2011年起至2014年、2016至2018年及2022年出现)、冬季气候急降(情况与欧美国家日夜温差十几度不同),如同温度过山车,前香港天文台台长林超英在2008年3月12日记者招待会上表示,曾预计香港可能于2030年后无冬天。[1]
四季变化
编辑春季约在3至5月,初期天气大致相当稳定但少日照,通常以阴天及大雾或薄雾为主,并偶尔受强的冷空气影响,天气会变为天晴干燥。受气候变化、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影响关系,近年3月及4月也偶尔会出现数天秋高气爽的天气(近年如2011年3月、4月及2022年4月也出现异常干旱的情况,尤其后者的相对湿度及雨量为该月最低纪录),主要为阴时多云的天气,天气持续清凉至和暖而且潮湿,平均相对湿度为81%。进入4月,东北季候风开始减弱,战后至今只有3次在4月出现寒冷天气,分别为1969年(低温9.9度,为有纪录以来4月份最低气温[2][3])、1974年及1996年,锋面降水活动旺盛及南海季风会开始爆发,经常有雷电现象及间中有大雨,市区日平均温度常大约由20-25℃不等;低压槽时常带来平流雾及有雨的天气,以致能见度降低,并偶然造成航空和渡轮服务中断。风向方面,香港在春季时多受微弱的温暖而潮湿的东或东南风影响,但偶尔因冷锋横过香港地区而带来清凉,天晴及干燥天气的北风或东北风。另外春季后段亦偶尔因低压槽自北向南横过香港地区,带来有雨天气,低压槽过境后转吹东至东北风,带来稍凉天气,雨势减弱,正因为这样,5月份香港仍可能会跌至20℃以下,且并非罕见,战后至今共出现23次(80年代起5月曾出现低过20℃的年份有1981-1982、1984、1987、1990-1991、1999、2004、2008、2011、2013-2014、2019、2022年,多在5月上旬出现,1981年及2011年更于5月下旬出现20℃以下低温,平均每3年有一次,当中3次在东北季候风及持续有雨情况而达清凉水平(最低气温17℃或以下),2022年5月2日低温16.4度及2013年5月2日低温16.6度及1999年5月6日低温17.0度,分别为有纪录以来5月第2及第3及第5低温,所以香港在5月仍然属于春季。2022年5月更有5天出现20℃以下低温,是1953年以来最多的一次。
夏季约在6月至8月,主要受到温暖潮湿的南至西南风(即是西南季候风)所影响,天气炎热和潮湿,早晚湿度可上升到80-90%之间,配合日照,日间可降至50-65%;间中出现骤雨和雷暴(通常于上午出现)[2]。香港夏季大部分时间天晴炎热至酷热。气温以下午放晴和最为酷热,以7月为甚,在副热带高压脊影响下,香港经常出现长时间日照及风势微弱的天气,而且会持续多天。这段时间市区平均气温超过30℃,新界内陆地区更超越33℃,自2020年起,市区最高气温达33°C或以上(酷热天气水平)变得更常见,新界部分地区更经常达35°C。而在持续强烈日照及风势微弱下令感觉温度更高。全年绝对最高气温多在夏季时录得,通常在7或8月出现,偶然在6月出现,甚少在5月(如1995、2018、2021年)、9月(如1983年、2010年、2024年)或10月(如1890年)出现。出现受热带气旋前沿下沉气流影响香港时最为酷热,而黄昏及晚间可能有热对流雨影响香港, 平日晚间市区下降至25-30℃水平,新界北部、内陆及高地则下降至20-25℃之间水平。偶然受热带气旋影响而出现暴雨及暴风。
秋季约在9月至11月,这时香港的湿度及气温普遍较夏季低,9月则为香港全年最有可能受热带气旋影响的月份,唯2020-2022年曾连续3年9月没有热带气旋影响香港,但10月后更有最少2个热带气旋影响香港,当中有热带气旋令香港发出八号热带气旋警告信号,通常香港在8月底至9月初便会开始受入秋第一波微弱的东北季候风影响[4][2],随后市区的最低气温会维持25-29℃,最高气温上升至34-36℃。而在10月之后,因为香港开始受强烈干燥的东北季候风影响,市区的最低气温就由23-27逐渐下降至15-20℃左右,至于市区的最高气温则由28-32℃逐渐下降至20-25℃左右,新界内陆及高地秋季一般因早晚会受辐射冷却影响下气温较早下降至只有15℃以下,有时甚至在10℃或以下,尤以11月为主。然而雨量均较夏季明显减少,湿度与云量同步下降,使香港天气会变得非常稳定,不过近数年来受全球暖化、圣婴影响关系增加受到潮湿偏东气流机会及高空受偏南气流影响,可能增加出现阴暗潮湿天气的机会,尤其2011至2014年11月、2016至2018年11月出现此情况,至2022年11月因月初受热带气旋及下旬受高空扰动影响而再度出现,总日照只有100.3小时,是有纪录以来十一月份的最低[5],该月总雨量达130.8毫米,为有纪录以来11月第9最高[6],而且该月降雨日数达15天,为1982年以来最高的11月降雨日数[7]。另外,全球暖化下,2017年起,东北季候风有利酷热天气出现,10月更不时出现酷热天气日子[8],同时全球暖化亦令雨季变得较迟完结,自2014年起,10月仍需要发出暴雨警告情况变得十分常见[9],当中2016年、2021年及2023年因受东北季候风及热带气旋的东南风在珠江口汇聚而需要发出黑色暴雨警告信号,而2020年亦曾发出红色暴雨警告信号。2022年更于11月发出黄色暴雨警告信号,是2006年以来首次。另外,自2016年起,10月发出八号热带气旋警告信号情况变得频密,2020-2024年连续5年在10月或之后发出八号热带气旋警告信号,打破1974-1975年连续两年在10月发出八号热带气旋警告信号的旧纪录。2021年10月更一星期内两次发出八号热带气旋警告信号,为1974年以来最多八号或以上热带气旋警告信号的10月。2022年来11月更为1972年以来首次在11月发出八号热带气旋警告信号[10]。2024年再次在11月发出八号热带气旋警告信号,更是战后年内最迟八号热带气旋警告信号[11]。2023年10月更为1975年以来首次在10月发出九号热带气旋警告信号[12]。
冬季约在12月至2月,气温较低,近年渐趋反复及趋向极端,由初冬晴朗干燥,随着季风厚度变细,云量逐渐变多,1月则为过渡期,不过近年来受气候暖化、圣婴影响关系会偶尔香港出现12月份的阳光偏少情况,或冬季首个寒冷日子(最低气温12.0度或以下)延至翌年1月才出现的情况(战后至今共有13次,90年代后有如1994、1996-1998及2019年,2019-20年冬季要到2020年1月27日才出现冬季首个寒冷日子,是有纪录以来最迟[13])[2],全年绝对最低气温多在冬季时录得,通常在1或2月出现,偶然在上一年12月出现(如1982-1983、1991、1999、2001-2002、2010、2012-2013[14]、2017、2020、2023年),甚少在3月(如1986年及2007年)或11月(如1987年)出现。当冷锋经过香港时,寒冷的北风致使气温急降,当晚上、清晨时份,或阴天雨天时,天气变得寒冷或严寒,市区气温可以下降至10℃或以下,新界内陆和北部以及如大帽山等高地,每年都有机会降至0℃以下,有时出现冰雹,甚至出现结霜、结冰等现象。而香港较少机会出现降雪、雨夹雪、冻雨及霰的冬季特殊天气现象,如,2016年1月北半球寒流中香港广泛地区(包括港九市区)便出现以上各种天气情况。另外,由2019年起,连续4年2月都有大雨日子(日雨量25毫米或以上),2022年2月更有3日有大雨,平了1983、1985及1990年的旧纪录[15]倘若没有冷锋横过香港,日间又持续强烈日照的话,市区则普遍维持在约18℃,新界内陆地区甚至可能高达22-25℃以上。例如2014年2月便出现这现象,2月3日,市区录得最高24.6℃,普遍地区录得逾26℃,浅水湾更一度达31℃[16];但约一星期后,气温便急降至市区最低7.5℃,昂坪更低至1.8℃[17]。
冬季 | 春季 | 夏季 | 秋季 | |
---|---|---|---|---|
温度 | 通常清凉至和暖 13 - 22 °C (55 - 72 °F)
偶然寒冷,8 - 12 °C (46 - 54 °F) 极少严寒,<= 7 °C (<= 45 °F)或温暖,23 - 27 °C (73 – 81 °F) |
通常和暖至温暖, 18 - 27 °C (64 – 81 °F)
偶然寒冷至清凉,8 - 17°C (46 - 63°F)或炎热,28 - 32°C (73 - 82 °F) 极少酷热,>=33°C (>=91 °F) |
日间炎热至酷热 ,>=28 °C (>=82 °F)
晚间温暖至炎热 ,23 - 32 °C (73 - 82 °F) |
通常温暖, 23 - 27 °C (73 - 81 °F),
偶然清凉至和暖, 13 - 22°C (55 - 72 °F)或炎热,28 - 32°C (82 - 90 °F) 极少酷热,>=33°C (>=91 °F) |
气压 |
|
|
|
|
相对湿度 | 相对较低
|
开始上升
|
非常高,甚至超过80%(赤道和印度洋带来潮湿的西南季候风) | 开始下降(中国大陆带来清凉及干燥的东北季候风) |
降水和凝结 |
|
|
|
|
风 | 由西伯利亚、中亚及中国大陆带来的清凉至严寒,干燥有时潮湿且强烈的北至东北风 | 偶然受温暖而微弱的南至东南风及寒冷而干燥的东北风影响 | 由赤道海洋带来温暖及潮湿的南至西南风 | 风将会更清凉及干燥,并逐渐转吹东至东北风 |
总结 | 气温比较反复及趋向两极,有时会受寒潮及冷锋影响而变得寒冷或严寒,有时会受偏东气流影响而变得和暖 |
|
|
|
月份 |
|
|
|
|
术语/报文 | 早晚天气寒冷
|
|
|
|
香港天文台总部历年最高气温为于2017年8月22日录得的36.6℃,而历年最低气温则为于1893年1月18日录得的0.0℃;至于香港境内气象站的历年最高气温为于2022年7月24日在上水及于2017年8月22日在湿地公园分别录得的39.0℃,而历年最低气温则为于2016年1月24日在大帽山录得的−6.0 ℃。
气象灾害
编辑热带气旋
编辑香港是5月至11月期间会遭受不同强度的热带气旋吹袭,数据显示9月为热带气旋最多的月份。每年平均有30-32个热带气旋于北太平洋西部、南海上形成,其中超过一半达台风强度,最高风速逾每小时118公里或以上。当中,每年平均会有5-6个接近香港。
当热带气旋距离香港东南至东北约700至1,000公里,其外围气流会把内陆较热及污浊的空气带到华南一带(当地称为“下沉气流”),天气通常晴朗及酷热,黄昏局部地区亦有机会出现雷暴,空气也较为污浊。并非所有带来这种天气的热带气旋均会影响香港,影响台湾或华东地区的也会带来这种天气(例如2017年的台风纳沙+热带风暴海棠),但它们通常不会影响香港。当热带气旋中心继续移近,香港风力可逐渐增强,广泛地区出现持续数日的大雨,更可能引致山泥倾泻与水浸,以生活带来不便。
旱涝
编辑香港各区年平均降雨量差别很大。例如平洲年平均雨量约1,400毫米,大帽山附近则超过3,000毫米。5月至9月期间录得的雨量占全年雨量的80%左右,其中以6月雨量最多,全月平均有18天下雨,平均雨量为491.5毫米。相反1月份平均降雨量最少,只有24.7毫米,而降雨日数最少则为12月,平均只有4至5天下雨。降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夏季副热带高压的强度。
其他
编辑影响香港之恶劣天气,还有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于夏季及冬季出现的季候风及季风槽。在冬季,西伯利亚或蒙古而来的冷空气一般从东,北或东北面抵达香港,因此会形成东北季候风。而在夏季,印度洋和南海温暖潮湿的空气则一般从东南,南或西南面抵达香港,因此会形成西南季候风。
此外,于4月至9月内出现狂风雷暴(但小部分年份的冬季亦曾有出现雷暴,如2016、2019和2020年[18])为香港带来恶劣天气,全年平均有逾40天录得有雷暴。另外每年香港冬季新界大部分内陆地区和山区基本上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结霜和结冰现象;水龙卷、冻雨和雹通常每隔1至3年就会出现数次不等;而纯雪、雨夹雪(包括霰和霙)以及陆龙卷则十分罕见。
降雪
编辑由于香港地理位置上偏处亚热带地区,相对于冬季常见的结霜和结冰现象,降雪对于香港来说相当罕见。香港人普遍认为香港下雪是奇迹,但真相并非如此:香港境内的确有降雪纪录,最早记录在1893年1月,港岛太平山、九龙、港岛和新界都有下雪。之后在二十世纪亦有数次记录,在2000年起至今也有3次雨夹雪记录,另外在1975年12月的寒潮影响下当时大帽山山顶植物严重结霜,新界广泛平地有轻微降雪现象。最近一次香港出现疑似降纯雪现象则是在2016年1月23至25日,当时香港受到一股非常强烈的寒潮影响,导致天文台录得3.1℃,为59年来最低温度,1月23至26日期间香港广泛地区(例如锦田、沙田、粉岭等地),皆有大量市民向天文台报告有频密的小冰粒及雪丸(霰和霙)从天而降,流浮山、粉岭及大帽山等地更出现疑似降雪甚至疑似有轻微积雪现象。[19]。在此前香港冬季境内仍间中有摄氏零度以下低温和结霜现象出现(如新界内陆及山区),可是除2005年及2014年以外似乎并没有任何降雪或下霙(雨夹雪)的迹象
统计数值
编辑香港(1991-2020年平均值) | ||||||||||||||||||||||||||||||||||||||||||||||||||||||||||||
---|---|---|---|---|---|---|---|---|---|---|---|---|---|---|---|---|---|---|---|---|---|---|---|---|---|---|---|---|---|---|---|---|---|---|---|---|---|---|---|---|---|---|---|---|---|---|---|---|---|---|---|---|---|---|---|---|---|---|---|---|
气候图表 | ||||||||||||||||||||||||||||||||||||||||||||||||||||||||||||
| ||||||||||||||||||||||||||||||||||||||||||||||||||||||||||||
|
1991-2020年平均值
编辑气温
- 平均气温:23.5°C
- 平均每日最高气温:26.0°C
- 平均每日最低气温:21.6°C
- 最高气温:36.6°C (2017年8月22日)
- 最低气温:0.0°C (1893年1月18日)
相对湿度
- 平均相对湿度:78%
- 最高相对湿度:100%
- 最低相对湿度:10% (1959年1月16日)
降雨量
- 每年平均降雨量:2,431.2毫米
- 每年平均降雨时数:993.0小时
- 最高时雨量:158.1毫米 (2023年9月7日23时至9月8日0时)[21]
- 最高日雨量:534.1毫米 (1926年7月19日)
- 最高月雨量:1,346.1毫米 (2008年6月)
- 最高年雨量:3,343.0毫米 (1997年)
- 最低年雨量:901.1毫米 (1963年)
热带气旋及强烈季候风
- 每年平均1号热带气旋警告信号悬挂/发出日数:15.87日
- 每年平均3号热带气旋警告信号悬挂/发出日数:7.43日
- 每年平均8号热带气旋警告信号悬挂/发出日数:2.43日
- 每年平均9号或10号热带气旋警告信号悬挂/发出日数:0.40日
- 每年平均强烈季候风信号悬挂/发出日数:34.07日
闪电、雷暴、雾
- 每年平均闪电日数:55.37日
- 每年平均雷暴日数:42.27日
- 每年平均有雾日数:3.70日
云量及日照
风向及风速
- 盛行风向:090°
- 平均风速:9.9公里/小时
- 最大阵风:香港天文台录得260公里/小时;
气压
- 平均气压:1,012.9百帕斯卡
- 最高气压:1,037.7百帕斯卡 (2016年1月24日)
- 最低气压:953.2百帕斯卡 (1962年9月1日)
香港(1991-2020年平均)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历史最高温 °C(°F) | 26.9 (80.4) |
28.3 (82.9) |
31.5 (88.7) |
33.4 (92.1) |
36.1 (97.0) |
35.6 (96.1) |
36.1 (97.0) |
36.6 (97.9) |
35.9 (96.6) |
34.6 (94.3) |
31.8 (89.2) |
28.7 (83.7) |
36.6 (97.9) |
平均高温 °C(°F) | 18.7 (65.7) |
19.4 (66.9) |
21.9 (71.4) |
25.6 (78.1) |
28.8 (83.8) |
30.7 (87.3) |
31.6 (88.9) |
31.3 (88.3) |
30.5 (86.9) |
28.1 (82.6) |
24.5 (76.1) |
20.4 (68.7) |
26.0 (78.8) |
日均气温 °C(°F) | 16.5 (61.7) |
17.1 (62.8) |
19.5 (67.1) |
23.0 (73.4) |
26.3 (79.3) |
28.3 (82.9) |
28.9 (84.0) |
28.7 (83.7) |
27.9 (82.2) |
25.7 (78.3) |
22.2 (72.0) |
18.2 (64.8) |
23.5 (74.3) |
平均低温 °C(°F) | 14.6 (58.3) |
15.3 (59.5) |
17.6 (63.7) |
21.1 (70.0) |
24.5 (76.1) |
26.5 (79.7) |
26.9 (80.4) |
26.7 (80.1) |
26.1 (79.0) |
23.9 (75.0) |
20.3 (68.5) |
16.2 (61.2) |
21.6 (70.9) |
历史最低温 °C(°F) | 0.0 (32.0) |
2.4 (36.3) |
4.8 (40.6) |
9.9 (49.8) |
15.4 (59.7) |
19.2 (66.6) |
21.7 (71.1) |
21.6 (70.9) |
18.4 (65.1) |
13.5 (56.3) |
6.5 (43.7) |
4.3 (39.7) |
0.0 (32.0) |
平均降水量 mm(吋) | 33.2 (1.31) |
38.9 (1.53) |
75.3 (2.96) |
153.0 (6.02) |
290.6 (11.44) |
491.5 (19.35) |
385.8 (15.19) |
453.2 (17.84) |
321.4 (12.65) |
120.3 (4.74) |
39.3 (1.55) |
28.8 (1.13) |
2,431.2 (95.72) |
平均降雨天数 | 5.70 | 7.97 | 10.50 | 11.37 | 15.37 | 19.33 | 18.43 | 17.50 | 14.90 | 7.83 | 5.70 | 5.30 | 139.90 |
平均相对湿度(%) | 74 | 79 | 82 | 83 | 83 | 82 | 81 | 81 | 78 | 73 | 72 | 70 | 78 |
平均露点 °C(°F) | 11.7 (53.1) |
13.2 (55.8) |
16.1 (61.0) |
19.7 (67.5) |
23.0 (73.4) |
24.9 (76.8) |
25.2 (77.4) |
25.1 (77.2) |
23.6 (74.5) |
20.2 (68.4) |
16.7 (62.1) |
12.4 (54.3) |
19.3 (66.7) |
月均日照时数 | 145.8 | 101.7 | 100.0 | 113.2 | 138.8 | 144.3 | 197.3 | 182.1 | 174.4 | 197.8 | 172.3 | 161.6 | 1,829.3 |
可照百分比 | 43 | 32 | 27 | 30 | 34 | 36 | 48 | 46 | 47 | 55 | 52 | 48 | 41 |
数据来源:Hong Kong Observatory[22][23][24] |
大帽山(1997–2019年平均)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历史最高温 °C(°F) | 22.4 (72.3) |
23.2 (73.8) |
24.2 (75.6) |
27.4 (81.3) |
28.8 (83.8) |
29.5 (85.1) |
29.4 (84.9) |
29.4 (84.9) |
28.0 (82.4) |
27.5 (81.5) |
25.2 (77.4) |
24.2 (75.6) |
29.4 (84.9) |
平均高温 °C(°F) | 13.9 (57.0) |
15.0 (59.0) |
17.0 (62.6) |
19.8 (67.6) |
22.1 (71.8) |
23.5 (74.3) |
24.3 (75.7) |
24.6 (76.3) |
23.7 (74.7) |
21.3 (70.3) |
18.3 (64.9) |
14.8 (58.6) |
19.9 (67.8) |
日均气温 °C(°F) | 10.6 (51.1) |
11.8 (53.2) |
14.1 (57.4) |
17.4 (63.3) |
20.0 (68.0) |
21.7 (71.1) |
22.2 (72.0) |
22.2 (72.0) |
21.1 (70.0) |
18.5 (65.3) |
15.3 (59.5) |
11.5 (52.7) |
17.2 (63.0) |
平均低温 °C(°F) | 7.9 (46.2) |
9.2 (48.6) |
11.8 (53.2) |
15.4 (59.7) |
18.2 (64.8) |
20.1 (68.2) |
20.4 (68.7) |
20.4 (68.7) |
19.3 (66.7) |
16.5 (61.7) |
13.1 (55.6) |
8.9 (48.0) |
15.1 (59.2) |
历史最低温 °C(°F) | −6.0 (21.2) |
−1.8 (28.8) |
−2.0 (28.4) |
5.6 (42.1) |
9.3 (48.7) |
14.0 (57.2) |
16.8 (62.2) |
16.8 (62.2) |
13.3 (55.9) |
5.7 (42.3) |
−0.3 (31.5) |
−3.3 (26.1) |
−6.0 (21.2) |
平均降水量 mm(吋) | 42.3 (1.67) |
44.6 (1.76) |
90.0 (3.54) |
160.0 (6.30) |
340.3 (13.40) |
509.6 (20.06) |
432.4 (17.02) |
404.1 (15.91) |
278.6 (10.97) |
100.5 (3.96) |
37.0 (1.46) |
26.7 (1.05) |
2,466.1 (97.09) |
平均相对湿度(%) | 83 | 88 | 91 | 93 | 94 | 96 | 95 | 93 | 91 | 87 | 84 | 78 | 89 |
数据来源:香港天文台[25][26][27][28] |
凤凰山 (934m)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平均高温 °C(°F) | 13.6 (56.5) |
14.8 (58.6) |
16.5 (61.7) |
18.4 (65.1) |
20.3 (68.5) |
21.4 (70.5) |
21.9 (71.4) |
22.9 (73.2) |
22.6 (72.7) |
20.6 (69.1) |
17.9 (64.2) |
14.4 (57.9) |
18.8 (65.8) |
日均气温 °C(°F) | 9.9 (49.8) |
11.8 (53.2) |
14.0 (57.2) |
16.5 (61.7) |
19.1 (66.4) |
20.5 (68.9) |
20.8 (69.4) |
21.2 (70.2) |
20.4 (68.7) |
17.7 (63.9) |
15.1 (59.2) |
11.0 (51.8) |
16.5 (61.7) |
平均低温 °C(°F) | 7.5 (45.5) |
9.5 (49.1) |
11.8 (53.2) |
15.0 (59.0) |
17.8 (64.0) |
19.5 (67.1) |
19.7 (67.5) |
19.7 (67.5) |
19.0 (66.2) |
16.1 (61.0) |
13.1 (55.6) |
8.8 (47.8) |
14.8 (58.6) |
[来源请求] |
重要天气事件纪录
编辑- 1874年大台风请参阅:甲戌风灾
1874年9月22日,一个强烈台风横过珠江口,先后吹袭香港及澳门,远至广州亦受灾害。在香港[29],台风造成2,000余人死亡,成为香港有记录至今第三多人死亡的风灾,风暴期间,千间房屋被摧毁,维多利亚港内十多艘远洋船只沉没,数百只中国帆船沉没。澳门则约有5,000人死亡,以当年澳门人口约15,000人计[30],死亡人数高达全市人口的三份之一,亦是澳门史上最多人死亡的风灾。
甲戌风灾是香港开埠之后较为严重的风灾,而当时的香港并没有专门负责气象的部门,亦没有人专职警告台风的来临,因此造成严重人命及财产损失。在此次台风之后,1879年英国皇家学会建议在香港设立气象观测台,以观察台风气象活动。港英政府研究后,1882年接纳学会建议,最后在1883年成立香港天文台。[31][32][33]
- 1884年
5月13及14日,天文台录得最低气温17.8℃,是有纪录以来5月中旬(11日至20日)的最低纪录。
11月下旬(21日至30日)的十天平均气温只有15.3℃,创下11月下旬最低平均气温。
- 1885年
2月下旬(21日至29日)天气异常寒冷,该十天平均气温只有11.2℃,创下2月下旬最低平均气温。
3月中旬(11日至20日)天气异常寒冷,该十天平均气温及平均最低气温分别只有13.5℃和11.9℃,创下3月中旬最低平均气温。
8月及9月平均最高气温分别只有28.7℃和28℃,是自1885年有纪录以来8、9月份平均最高气温之最低值。
全年最高气温只有31.8℃,创下自1885年有纪录以来“最低年最高气温”纪录。
- 1886年
5月上旬(1日至10日)的十天平均气温只有21.7℃,创下5月上旬最低平均气温。
2月平均最高气温只有13.5℃,该月最高气温只有17.5℃,两者皆是历年所有月份最高气温之最低值。
7月中旬(11日至20日)的十天平均气温只有26.4℃,创下7月中旬最低平均气温。
7月平均最高气温只有29℃,而最高气温只有31.3℃,两者皆是自1885年有纪录以来7月份最高气温之最低值。
全年平均最高气温只有23.5℃,平均气温更只有21.4℃,两者皆是自1885年有纪录以来最低值。
- 1887年
受强冷空气影响,4月下旬(21日至30日)的十天平均气温只有19.7℃,天文台于4月24日录得13.7℃ 低温,创下4月下旬(21日至30日)最低温纪录。
6月1日,天文台总部相对湿度最低只有26%,是自天文台有纪录以来6月份最低相对湿度。
- 1890年
8月平均最低气温只有24.4℃,是自1885年有纪录以来8月份平均最低气温之最低值。
10月1日,天文台最高气温达34.2℃,不但创下该年新高,也是历年首次在10月录得34℃高温,然而纪录于11天后再度改写,10月12日天文台最高气温更升至34.3℃,但纪录已被2023年10月4日的34.6°C打破。
10月酷热天气日数共有2日,为有纪录以来最多酷热日数的10月份 (已被2023年打破)。
有趣的是1890年10月平均气温只有23.9℃,平均最低气温更只有21.3℃,两者均属异常偏低。[34]
12月下旬(21日至31日)天气异常温暖,天文台于12月28日录得26.9℃高温,创下12月下旬最高温纪录。
- 1892年
3月中旬(11日至20日)天气异常寒冷,天文台于3月15日录得7.9℃ 低温,创下3月中旬最低温纪录。
5月中旬(1日至10日)的十天平均气温只有22.4℃,创下5月中旬最低平均气温。
8月下旬(21日至31日)的十天平均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分别只有25.8℃和24℃,创下8月下旬最低平均气温。
9月中旬(11日至20日)天气异常酷热,天文台于9月17日录得34.4℃高温,创下9月中旬最高温纪录。(此纪录已被2018年的35.1℃打破)
- 1893年寒潮
西伯利亚强烈寒潮致天气骤寒,1月中旬(11日至20日)出现极端低温,造成该时期之平均温度及平均最低温度分别祇得8.9℃及6.6℃,较同期平均值(1971至2000年)低7.0℃。1月14至19日期间天文台每天平均气温都在10℃以下,达到气候意义上连续五天平均气温低于10℃的入冬标准[35] 。1月14日气温从15.1℃降至4.7℃,严寒天气紧接其后;1月15日至1月17日连续三天最高气温徘徊在5℃以下,而且出现降雨湿冷天气,1月16日最高温仅3.2℃,为日最高气温之最低纪录;1月18日尖沙嘴天文台总部录得摄氏0.0℃,是有纪录以来最低温;1月19日气温回升至11.6℃。太阳出来后雪才溶化掉。
寒潮期间全港各地皆接获结霜、结冰及积雪报告。海拔较高地区如太平山顶,气温低至-4℃,山顶下雪,积雪厚达3至5吋,霜雪笼罩山头成为雪山,众多山顶楼房遭雪封,山顶缆车因积雪压断电线而停驶,但很多人仍跑到山上观看下雪奇景;半山区、动植物公园曾出现飘雪[36];中区大会堂(今香港汇丰总行大厦旁)外喷水池结冰;九龙城、旺角的菜田遭积雪冻坏;横澜岛等离岛有积雪记录。新界石岗也出现-4℃低温,附近村落一片白茫茫,渔塘水面结冰[37][注 1]。
7月上旬(1日至10日)的十天平均最低气温只有24.2℃,天文台于7月3日录得最低气温22.3℃,是有纪录以来7月上旬的最低温纪录。
7月平均气温只有26.7℃,平均最低气温更只有24.5℃,两者皆是有纪录以来7月份最低值。
9月9日,天文台录得最低气温21℃,是有纪录以来9月上旬(1日至10日)的最低纪录。
全年平均气温只有21.4℃,平均最低气温更只有19.4℃,两者皆是有纪录以来最低值。
- 1894年
5月下旬(21日至31日)的十天平均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分别只有23.9℃和22.4℃,创下5月下旬最低平均气温。
- 1895年
1月20日,天文台最高气温、日平均气温、最低气温分别为11.1℃、8.9℃、7.2℃,是有纪录以来最寒冷的“大寒”。
11月上旬(1日至10日)的十天平均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分别只有19.4℃和16.2℃,创下11月上旬最低平均气温。
- 1896年
2月中旬(11日至20日)天气异常寒冷,该十天平均气温只有11.2℃,创下2月中旬最低平均气温。
3月下旬(21日至31日)天气异常寒冷,该十天平均最低气温只有13.7℃,天文台于3月21日录得7.7℃ 低温,创下3月下旬最低温纪录。
- 1897年
6月下旬(21日至30日)的十天平均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分别只有26.1℃和24.3℃,创下6月下旬最低平均气温。
7月上旬(1日至10日)的十天平均气温只有26.5℃,创下7月上旬最低平均气温。
- 1898年
10月上旬(1日至10日)的十天平均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分别只有22.8℃和20.5℃,创下10月上旬最低平均气温。
12月14日,天文台总部相对湿度最低只有14%,是自天文台有纪录以来12月份最低相对湿度。
- 1900年
1月上旬(1日至10日)天气异常寒冷,该十天平均温度及平均最低温度分别祇有9.6℃及7.2℃,天文台于1月9日录得3.1℃ 低温,创下1月上旬最低温纪录。
8月29日,天文台总部相对湿度最低只有41%,是自天文台有纪录以来8月份最低相对湿度。(已被2015年的40%打破)
11月16日,天文台总部相对湿度最低只有17%,是自天文台有纪录以来11月份最低相对湿度。
- 1901年
1月份受到较弱的东北季候风支配,令该月的天气异常温暖。平均气温达18.3℃,平均最低气温达16.8℃,而最低气温有13.7℃,是有纪录以来最温暖的1月。(此纪录在2017年及2020年先后再被打破)
2月上旬(1日至10日)天气异常寒冷,天文台于2月5日录得3.6℃ 低温,创下2月上旬最低温纪录。
8月中旬(11日至20日)的十天平均气温只有26℃,创下8月中旬最低平均气温。
- 1902年
9月祇录得16.3毫米雨量,是历来雨量最少的9月份。
- 1903年
9月上旬(1日至10日)的十天平均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分别只有25.1℃和23.7℃,创下9月上旬最低平均气温。
10月28日,天文台录得14.9℃,是有纪录以来最低温的重阳节。[38]
- 1905年
1905年1月香港曾出现同期罕见的温暖天气,1月20日至25日,天文台每天最低温维持在20℃以上,最高气温则达到25至26℃,其中1月21日至25日五天平均气温为22.8℃[34]。值得一提的是1月20至25日期间天文台每天平均气温都在22℃以上,达到气候意义上连续五天平均气温高于22℃的入夏标准[35]。
3月下旬(21日至31日)的十天平均气温只有15.8℃,4月上旬(1日至10日)的十天平均气温及平均最低气温分别只有15.9℃和14.1℃,皆是历年同期最低值。
6月22日,天文台录得最低气温21℃,是有纪录以来6月下旬(21日至30日)的最低纪录。
1906年9月18日,一股强烈台风袭击香港,酿成约4,000至15,000人罹难、220人受伤、1,349人失踪[39],成为香港历史上最严重的天灾之一。
台风引起特大风暴潮,大埔录得的风暴潮达6.1米,风暴潮加上强风对海上和沿岸地区造成重大破坏。台风虽然祇维持了短短数小时,但由于当局未有足够时间造好防风措施及撤离人员(尤其是大量海上居民),导致严重伤亡,90%的死者为渔民。风灾也导致航运业务瘫痪了一段时间,80%的驳船被毁,大部分码头被摧毁而不能运作。货物遭受严重损坏。尤其在九龙货仓的货物大部分受损,航运损失达数百万元。孖剌西报发行的灾后特刊称,4,000至10,000人死亡,1908年英国皇家气象学会季刊引述的报告和天文台1972年的报告均称约10,000人死亡。现代香港天文台的资料则称,有高达15,000人死亡。
- 1911年
10月平均气温只有23.5℃,是有纪录以来10月最低平均气温。
- 1912年
9月12日,天文台录得最低气温20℃,是有纪录以来9月中旬(11日至20日)的最低纪录。
10月28日,天文台录得最高气温32.3℃,是有纪录以来10月下旬(21日至31日)的最高纪录。
- 1915年
2月上旬(1日至10日)天气异常温暖,该十天平均气温高达19.3℃,创下2月上旬最高平均气温。(此纪录以在2019年2月再被打破)
4月中旬(11日至20日)天气异常温暖,该十天平均气温高达25.4℃,创下4月中旬最高平均气温。
- 1917年
5月初受一股强烈东北季候风影响,天文台于5月1日录得最低气温15.4℃,该月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分别只有23.8℃和21.6℃,皆是有纪录以来5月份最低温纪录。
7月下旬(21日至30日)的十天平均气温只有26.4℃,创下7月下旬最低平均气温。
- 1917至1918年寒潮
1917年12月23日至1918年2月1日期间,天文台最低气温除了1918年1月11日高于12℃之外,其余日子最低气温均低于12℃之寒冷水平,寒冷天气维持了40天[40]。
1918年1月平均最低气温只有9.9℃,平均气温只有12.2℃,平均最高气温只有15.1℃,全月最高气温只有19.3℃,全部皆是历年1月份最低值,为最寒冷的1月。
- 1918年
8月上旬(1日至10日)的十天平均气温只有26.1℃,创下8月上旬最低平均气温。
8月平均最高气温只有26.4℃,而最高气温只有30.6℃,两者皆是有纪录以来8月份最高气温之最低值。
- 1919年
10月下旬(21日至31日)的十天平均气温只有21.5℃,创下10月下旬最低平均气温。
10月平均气温只有23.5度,是有纪录以来10月最低平均气温。
- 1922年
4月17日,天文台总部相对湿度最低只有22%,是自天文台有纪录以来4月份最低相对湿度。(此纪录以在2022年4月8日再被打平)
受强烈东北季候风影响,天文台于11月26日录得最低气温6.5℃,是有纪录以来11月份最低温纪录。
- 1923年
2月14日,天文台录得最高气温、日平均气温、最低气温分别为26.3℃、22.2℃、19.7℃,是有纪录以来最暖的年廿九。
- 1925年寒潮
4月4日开始受强冷空气影响,天文台气温降至13.3℃,翌日更降至12.2℃,4月4日至18日这15天平均最低气温只有14℃,平均最高气温也只有18.4℃,这段低温期直接令1925年4月成为天文台历年最冷的4月,月平均最低气温、月平均气温和月平均最高气温分别只有16.5℃、18.5℃和21.1℃[41]。
7月受热带气旋影响带来不稳定天气,14至17日期间总雨量达404毫米,多处发生山泥倾泻,受严重破坏,其中普庆坊有75人死亡。[42][43](参见普庆坊护土墙倒塌意外)
- 1926年
6月初受到一股强烈东北季候风影响,天文台于6月2日录得最低气温19.2℃,导致该月平均最低气温(24.1℃),平均气温(25.5℃)及平均最高气温(27.4℃)皆是有纪录以来6月份最低温纪录。
7月19日,天文台录得534.1毫米雨量,除了是7月雨量376.2毫米的1.4倍,更是有纪录以来最高单日降雨量。
7月中旬(11日至20日)雨量596.2mm,是历来同期雨量最多。19日单日最高雨量更有534.1毫米的最高纪录,滂沱大雨造成全港多处水浸及山泥倾泻,山顶缆车服务停顿一个星期。[44]
- 1927年
10月中旬(11日至20日)的十天平均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分别只有20.9℃和18.2℃,天文台于10月15日录得最低气温15.7℃,是有纪录以来10月中旬(11日至20日)的最低纪录。
- 1928年
7月下半月(1日至15日)雨量3.7mm,是历来同期雨量最少。
- 1929年
12月中旬(1日至10日)天气异常温暖,该十天平均气温高达20.6℃,创下12月中旬最高平均气温。
- 1931年
1月上旬(1日至10日)天气异常温暖,天文台于1月6日录得26.1℃高温,创下1月上旬最高温纪录。
10月平均气温只有23.5℃,是有纪录以来10月最低平均气温。
- 1933年
1月下旬(1日至10日)天气异常寒冷,该十天平均气温及平均最低气温分别只有11.6℃和9.3℃,创下1月下旬最低平均气温。
8月祇录得44.2毫米雨量,是历来雨量最少的8月份。
- 1934年
受强冷空气影响,天文台于4月16日录得12.8℃ 低温,创下4月中旬(11日至20日)最低温纪录。
12月上旬(1日至10日)天气异常寒冷,天文台于12月6日录得6.2℃ 低温,创下12月上旬最低温纪录。
- 1935年
天文台于9月26日录得18.4℃低温,该月平均气温只有25.8℃,皆是有纪录以来9月份最低温纪录。
- 1936年
3月初香港持续受寒潮笼罩,3月上旬(1日至10日)平均气温及平均最低气温分别只有10.2℃及8.6℃,天文台3月首11天最低气温均在12℃以下,其中3月5日最低气温6.2℃为历年3月第三低温。由于寒朝减弱后,气温仍持续大幅偏低,结果1936年3月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分别只有16.4℃、13.9℃和12.1℃,三者皆创下历年3月最低气温纪录[41]。
12月中旬(11日至20日)天气异常温暖,天文台于12月12日录得27.2℃高温,创下12月中旬最高温纪录。(已被2023年12月12日的28.7°C打破)
一个强烈台风在1937年(岁次丁丑)9月2日凌晨正面吹袭港澳,造成广泛破坏。台风在新界吐露港引起超过20英尺(6米)高的风暴潮,大埔一带伤亡惨重。据当时的不完全统计,共造成介乎2,565至约11,000人在这次风灾中丧生,澳门亦有21人于陆上身亡。
- 1939年
11月上旬(1日至10日)天气异常温暖,天文台于11月7日录得30.6℃高温,创下11月上旬最高温纪录。(已被2023年11月6日的30.7°C打破)
11月23日,一股台风吹袭香港,天文台悬挂九号风球,是历年最迟发出的九号风球。[45]
- 1947年
10月平均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分别只有23.5℃和21.1℃,两者皆是有纪录以来10月最低值。
- 1948年
3月中旬(11日至20日)天气异常温暖,天文台于3月12日录得29.1℃高温,创下3月中旬最高温纪录。
9月22日下午1时至2时天文台录得84毫米雨量,为9月最高一小时雨量纪录,已被2023年158.1毫米打破
所有袭港风暴均令香港悬挂8号风球,是自1946年有纪录以来首次。
- 1950年
1月平均最高气温有20.8℃,是有纪录以来1月份平均最高气温之最高值(此纪录已被2020年1月份的21.2℃打破)。
2月15至19日天文台5天平均气温及平均最低气温分别只有9.5℃及7.5℃,是同期最低纪录,并于2月17日出现过程最低气温5.8℃,创下自1947年以来最冷的年初一[41]。
受冷空气影响,6月10日至14日天文台5天平均气温及平均最低气温分别只有23.6℃及22℃,是同期最低纪录,6月9日至13日连续5天最低气温都在22℃以下,是历史同期唯一一次[41]
- 1951年
1月11日至15日天文台五天平均气温及平均最低气温分别只有9.7℃及6.6℃,为历年同期最低,其中1月14日天文台录得过程最低气温4.9℃[41]。
天文台于3月3日录得最低气温6.7℃,是同期的第3低温纪录[41]。
6月9日,天文台录得最低22.6℃,创下自1947年以来最冷的端午节。
- 1952年
8月31日,天文台录得最低气温21.7℃,是有纪录以来8月下旬的最低纪录。
9月雨量844.2mm,是有纪录以来最多雨量的9月纪录(已被2023年9月打破)。
12月4日天文台低温降至6.2℃,是历年12月上旬(1日至10日)录得的最低气温,另外12月上旬的十天平均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分别只有13.8℃和10.3℃均是有纪录最低[41]。
- 1953年
2月中旬(11日至20日)天气异常温暖,天文台于2月13日录得27.8℃高温,分别创下2月中旬最高温纪录及战后最暖的年三十。[46]
4月11至25日的10天平均最低气温只有15.8℃,平均最高气温19.7℃,虽然仍不及1925年的水平,但考虑到这段低温期出现的时间比1925年4月迟。此外1953年4月的平均最低气温,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分别为16.9℃,18.9℃和21.4℃,三者都仅次于1925年[41]。
5月1日,天文台录得最低17.7℃,创下自1947年有纪录以来最冷的劳动节。(此纪录已被2022年所打破)
11月上旬(1日至10日)天气异常温暖,天文台于11月10日录得30.6℃高温,创下11月上旬最高温纪录。
12月的天气异常温暖,天文台于12月1日录得28.7℃高温,创下有纪录以来12月份最高温纪录。
- 1954年
6月18日,天文台录得最低气温23.1℃,是自1947年以来最冷父亲节。
11月6日,超强台风柏美娜吹袭香港,天文台悬挂九号风球,是自二战后唯一一个于11月悬挂九号风球的台风。[45]
- 1955年
1月6日,天文台最低气温5℃,是自1947年有纪录以来最寒冷的小寒。
1月11日,天文台最低气温3.1℃,也是整个20世纪第二低温,强度仅次于1957年2月的寒潮[41]。
2月21日,天文台总部相对湿度最低只有13%,是自天文台有纪录以来2月份最低相对湿度。
5月14日,天文台总部相对湿度最低只有23%,是自天文台有纪录以来5月份最低相对湿度。
8月3日受暴雨及冷空气影响,天文台最低气温降至21.6℃,创下自1884年有纪录以来8月份最低温纪录。
- 1956年
元旦(1月1日)受较暖的偏东气流影响,风势和缓加上阳光充沛,令天文台的日间气温升至25.6℃,是自1948年有纪录以来最热的元旦。[47]
1月9日天文台最低气温3.9℃,为20世纪第九低温[41]。
4月下半月香港罕有地提早受热浪影响,天文台气温不断创历史新高,先是4月16日录得历年4月中旬最高气温32℃,翌日上升至32.2℃,随后几天高温稍为回落,但4月23日最高气温又达到32.7℃,27日更达到33.4℃,一再刷新4月份的极端高温纪录,也成为历年最早出现的酷热天[34][48],4月27日是有纪录以来唯一一次在4月份出现的酷热日。
12月25日天文台录得最低气温只有8.7℃,是自1947年有纪录以来第二个最寒冷的圣诞节[49]。
- 1957年寒潮
西伯利亚东部强烈寒潮南下,导致天气严寒,该寒潮于2月9日开始影响香港,2月10日天文台最低气温降至3.8℃,2月11日上午7时至8时间更降至2.4℃,创下自1885年有纪录以来全年第2低温及2月份最低温纪录,亦是20世纪的最低气温纪录。当日山顶及新界多处地区结冰,多人冻死。寒潮的影响持续了数天,2月10日至14日天文台5天平均最低气温只有5.3℃,也打破20世纪最低的5天平均低温纪录[41][50][51][52]。
7月17日,天文台录得最低气温22.2℃,是有纪录以来7月中旬(11日至20日)的最低纪录。
- 1958年
5月11日,天文台录得最高气温33.3℃,是自1947年有纪录以来最酷热的母亲节。
6月17日,天文台录得最低气温20.5℃,是有纪录以来6月中旬(11日至20日)的最低纪录。
- 1959年
1月16日,天文台总部相对湿度最低只有10%,是自天文台有纪录以来最低相对湿度。
1月下旬天气异常温暖,天文台于1月29日下午2时至3时之间录得26.9℃高温,创下有纪录以来1月份最高温纪录[53][54][55]。
11月的天气异常温暖,天文台于11月19日录得31.8℃高温,创下有纪录以来11月份最高温纪录。
12月中旬(11日至20日)天气异常温暖,天文台于12月15日录得27.2℃高温,创下12月中旬最高温纪录。
- 1960年
1960年刚踏入3月气温就节节上升,3月上旬(1日至10日)平均气温及平均最高气温分别高达22.6℃及26.7℃,3月7日天文台最高气温达到29.6℃,打破3月上旬最高温纪录,3月8日至9日高温稍为回落至28℃,但3月10日再创新高至29.7℃,随后两天高温仍维持在28℃以上,直到3月13日受冷空气影响高温才回落至23℃[34]。令该月平均最高气温达到24.4℃,是有纪录以来3月份平均最高气温之最高值(已被2021年3月打破),月平均气温和月平均最低气温分别为21.2℃和19.1℃,是有纪录以来第五高,仅次于1987年、2002年、2020年及2021年。
5月中下旬强冷空气(20/5-23/5):天文台最低气温18.3℃,创下5月下旬最低温纪录[41]。
- 1961年
5月4日,天文台总部相对湿度最低只有23%,是自天文台有纪录以来5月份最低。
6月18日,天文台录得最高气温33.6℃,是自1947年有纪录以来最热的父亲节(此纪录在2016年再被打破)。
- 1962年
元旦(1月1日)受到寒潮侵袭,天文台录得最低气温只有6.1℃,是自1948年有纪录以来最寒冷的元旦。[47]
2月2日,歌连臣角惩教所录得低温,约8至9℃,发现微少白色雪粒[36]。
5月中旬(11日至20日)天气异常酷热,天文台于5月9日录得33.3℃高温,创下5月中旬最高温纪录。
由于持续少雨,1962年8月非常炎热,月内有15天最高气温达到33℃或以上,为历年8月份最多酷热天气日数。8月21日至31日的十天平均最高气温高达33.5℃,8月31日最高气温35.5℃更是历年8月第二高温,此外全月平均最高气温32.7℃,是历年8月最高值[34]。
台风温黛为二次大战后造成香港最严重风灾的台风。8月30日,温黛中心风力增强至每小时约148公里,中心位于香港东南偏东约740公里,天文台于19:45悬挂一号戒备信号;8月31日16:10改挂三号强风信号。随着温黛进一步迫近及令市民提高戒备,天文台于22:50改挂七号烈风或暴风信号;9月1日04:00,虽然维港内风力仍然祇达强风程度,但横澜岛风力已增强至每小时74海哩,阵风每小时约206公里,天文台于04:15改挂九号烈风或暴风风力增强信号。两小时后,温黛位于天文台东南约90公里,继续靠近香港,天文台终于9月1日06:15改挂十号飓风信号。
温黛是二战后两次风灾中造成过百人死亡的风灾之一,共引致183死388伤,另108人失踪,为50年一遇正面吹袭香港的超强台风。温黛袭港时分别创下香港最低气压、最高每小时与十分钟平均及最高阵风风速纪录。天文台总部录得每小时平均风速高达133公里与有纪录以来最低海平面气压(953.2斯卡,中心距横澜岛10公里时录得);大老山阵风高达每小时284公里、一小时平均风速每小时189公里和十分钟平均风速每小时194公里。温黛是二战后需要悬挂十号风球之台风中,唯一令天文台总部录得飓风水平(≥118公里)的台风,纪录至今尚未打破。
- 1963年旱灾
当年异常酷热少雨,香港发生史上最严重的旱灾,5月雨量只有6毫米,全年雨量只有901.1毫米,皆是自1885年有纪录以来最低,全港水塘几乎要见底,更实施每四天供水四小时[56]。另外,1963年5月自中旬开始持续高温,月内有13天最高气温达到33℃或以上,7天达34℃或以上,更有3天达到35℃或以上,全部都是历年5月份之冠(此纪录在2018年再被打破),5月平均气温(28.2℃),5月平均最高气温(32.5℃),5月、6月及9月极端高温(5月31日35.5℃[57]、6月1日35.6℃[58][59]、9月5日35.2℃[60]),皆是有纪录以来最高;5月平均最低气温(25.7℃)亦仅次于1967年(25.9℃),全年有5天最高气温达到35度以上[34][61]。5月酷热天气日数有13日,全年更有37日,皆是自1884年有纪录以来最多[62](5月份及全年酷热天气日数最高纪录分别在2018年及2016年再被打破)。
- 台风黛蒂 (1964年)年
台风露比、台风黛蒂令天文台自战后有纪录以来,唯一一次于一年内两次悬挂十号风球
- 1965年
7月23日,天文台最低气温22.2℃,是自1947年有纪录以来,最低温的大暑。
9月27日雨量325.5mm,为9月份单日最高降雨量。
- 1966年
1月中旬(11日至20日)天气异常温暖,该十天平均最高气温高达22.8℃,天文台于1月13日录得26.8℃高温,创下1月中旬最高温纪录。
2月上旬(1日至10日)天气异常温暖,该十天平均最高气温高达23.1℃,天文台于2月4日录得26.7℃高温,创下2月上旬最高温纪录(已被2021年2月2日的27.6度打破)及最暖的立春。
强烈热带风暴“露娜”吹袭香港,于7月13至14日悬挂八号风球后,强烈热带风暴“玛媚”紧随来袭,并于7月17日再次悬挂八号风球,相隔只有3天3.5小时,是有纪录以来相隔最短的两个八号风球(此纪录在2021年再被打破,只有60小时40分钟,即2天半)。[63][64][65]
9月17日,天文台总部相对湿度最低只有26%,是自天文台有纪录以来9月份最低相对湿度。
- 1967年台风维奥莉
天文台于4月9日12:00悬挂一号戒备信号,是天文台自二战后有纪录以来全年最早发出的热带气旋警告。
- 1967年寒潮
1月16日,天文台录得最低温度为4.6℃,为60年代第二低[41]。
12月13日,大帽山近山顶录得低温约6至7℃,发现细小雪花[36]。
- 1968年
1968年2月1日香港开始受寒潮影响,天文台气温降至12℃以下之寒冷水平,随后11天最低气温持续在10℃以下。 寒冷天气一直维持至2月28日寒朝开始减弱,该次寒潮令天文台连续27天最低气温低于12℃,打破历年最长的寒冷天气纪录。由于寒朝横跨整个月,1968年2月天文台平均气温只有11.7℃,平均最低气温更只有9.6℃,两者皆是历年所有月份最低值,换言之1968年2月是香港历年最寒冷的月份[41][66]。
天文台于7月25日录得最高气温35.7℃,是有纪录以来7月份最高温纪录(已被2022及2023年同期36.1度打破)。当日天文台总部相对湿度最低只有43%,创下天文台有纪录以来7月份最低相对湿度。
10月25日,天文台总部相对湿度最低只有21%,是自天文台有纪录以来10月份最低相对湿度。
1968年12月为香港历年最热的12月,由于缺乏冷空气南下,12月首13天最低气温一直在20℃以上,其中大部分日子最高气温高于26℃,导致上半月气温大幅偏高5℃以上,虽然下半月气温稍为回落,但仍比正常偏高约3℃,结果全月平均最低气温、平均气温和平均最高气温分别为19.4℃,21.3℃和23.9℃,三者均是历年最高纪录[34]。值得一提的是12月1至12日天文台连续十二天平均气温高于22℃,达到气候意义上连续五天平均气温高于22℃的入夏标准![35]
- 1969年
1月20日,天文台最高气温26.4℃,日平均气温23.2℃,是有纪录以来最高温的“大寒”。
2月5日,天文台最低气温4.0℃,创下60年代最低温纪录[41]。
受强冷空气南下影响,4月4日气温从最高24.1℃下降至4月5日(清明节)早上9时30分只有9.9℃,前后未及24小时气温相差超过14℃,更创下自1885年有纪录以来4月份最低温纪录,新界高地更跌至接近零度[67][68][69]。
9月1至15日气温持续高企,期间天文台有5天最高气温达34℃或以上,9月11日的34.4℃高温更创下9月中旬(11日至20日)的最高温纪录,以9月份来说极其罕见,要知道此前约80年9月份的纪录中,天文台合共只有9天最高气温在34℃或以上,由于受上半月异常高温影响,1969年9月全月平均最高气温仍达32.1℃,也是历年最高[34]。
- 1971年
1月29日,大帽山近山顶录得低温1℃,云雾中有雪花[36]。
11月17日,天文台总部相对湿度最低只有17%,是自天文台有纪录以来11月份最低相对湿度。
- 1972年
2月9日,天文台最低气温3.8℃,创下70年代最低气温纪录[41]。
六一八雨灾 1972年6月18日因为持续暴雨而导致山泥倾泻的严重灾难事故。当日,在九龙观塘区翠屏道木屋区及香港岛半山区旭龢大厦先后发生的山泥倾泻及大厦坍塌惨剧,造成共156死、117伤[70],成为香港历史上死亡人数最高的水灾、山洪暴发及山泥倾泻意外。1972年6月16日至18日期间,香港连日大雨(三日总降雨量达652.3毫米),成为引发此次惨剧的主要成因。
7月23日,天文台录得34.7℃高温,以及30.9℃日平均气温,创下自1947年有纪录以来最高气温以及最高平均气温的大暑,亦是1972年最高温的一日。[71][72]
11月8日,台风柏美娜吹袭广东,天文台于15:15悬挂八号风球,是自二战后最迟悬挂的八号风球。[45]
- 1973年
3月下旬(21日至31日)天气异常温暖,该十天平均最高气温高达26.1℃,3月31日,天文台录得30.1℃高温,创下有纪录以来3月份最高温纪录[73][74][75]。
10月28日,天文台总部相对湿度最低只有21%,是自天文台有纪录以来10月份最低相对湿度。
12月25日和26日录得最低气温7.0℃,是自1947年有纪录以来最寒冷的圣诞节及拆礼物日,但由于该段时间持续天晴,寒潮影响期间大部分日子最高气温仍可达18-20度[41][49]
12月31日,天文台总部相对湿度最低只有14%,是自天文台有纪录以来12月份最低相对湿度。
- 1974年
2月上旬和下旬先后受两波强烈寒潮影响,天文台于2月8日录得最低气温4.9℃,2月26日更录得最低4.2℃,创下2月下旬最低温纪录,一个月内天文台两度跌破5℃,在香港史上极为罕见[41]。
3月26日寒潮逐渐南下,受锋前增温影响,天文台最高气温达到27.5℃,当寒潮抵达后,气温快速下降至最低13℃,相差达14.5℃,是历年第二大单日降幅,翌日进一步降至10.5℃[41]。
10月有4个热带气旋令天文台需要发出热带气旋警告,是自二战后发出热带气旋警告次数最多的10月。[76]
10月雨量718.4mm,是有纪录以来最多雨量的10月纪录。
天文台罕有地于12月发出热带气旋警告。
- 1975年寒潮
12月中旬(11日至20日)因强烈冬季季候风出现异常低温天气,该十天平均温度及平均最低温度分别祇有10.1℃及7.4℃,远较同期平均值(1971至2000年)低7.5℃,12月13至17日连续5天最低温在4至6℃,12月12至17日期间天文台每天平均气温都在10℃以下,达到气候意义上连续五天平均气温低于10℃的入冬标准[35] 。12月9日气温从早上20℃多下降至最低13℃;12月14日更录得最低温4.3℃,打破12月最低气温,寒潮导致该月平均最低气温(12.1℃),平均气温(14.5℃)及平均最高气温(17.6℃)创下历年12月最低值。即使16年后(1991年)另一股寒潮来袭,气温亦祇降到4.6℃,未能打破最低温纪录(已被2016年1月24日的3.1℃打破)。而大帽山和飞鹅山山顶出现-3℃和-2℃的低温,新界和山区出现轻微降雪,山头白霜遍布,新界广泛地区也接获降雪报告。当时的工商日报以标题“新界山头瑞雪纷飞”形容事件[77]。
- 1976年寒潮
11月中旬(11日至20日)的十天平均气温只有17.5℃,创下11月中旬最低平均气温。
11月平均气温只有19℃,是有纪录以来11月最低平均气温。
12月25日天文台录得最高气温24.5℃,是自1932年有纪录以来最暖的圣诞节[49]。
70年代另一次12月强寒潮,强度仅次于1975年12月,天文台于12月28日录得最低气温只有5.7℃,大帽山更跌至0℃以下,出现结霜[41][78]。
- 1977年
1月31日至2月3日连续4天天文台最高气温不到10℃,2月3日最低气温更只有6.8℃,连同前一波寒潮初,1976-77年冬季天文台共有22日低温在10℃以下,是战后最多[41]。
3月4日,天文台总部相对湿度最低只有16%,是自是自天文台有纪录以来3月份最低相对湿度。
- 1978年
3月26日,天文台总部录得最低11.2℃,创下自1947年有纪录以来最冷的耶稣受难日[79]。
7月受到强副热带高压脊支配,在7月4日至22日期间,连续19日的最高气温都高于33℃。是自1884年有纪录以来长连续酷热天气日数[34]。
7月底,强烈热带风暴爱娜斯袭港,天文台曾于7月26日9:15至7月27日13:30,及7月29日17:25至7月30日7:10,四日内两度悬挂八号信号,并曾先后悬挂西北、西南、东北及东南四个方向的八号信号,为二战后的唯一一次。
10月底强冷空气(27/10-30/10):受南海的热带气旋丽坦的外围下沉气流影响,10月27日天文台最高气温达到31.2℃,是历年同期单日最高纪录,翌日强冷空气抵达,与南海热带气旋共同构成巨大的气压差,导致华南沿岸吹起烈风程度的偏北风,天文台的气温开始急降,10月30日最低气温只有13.9℃(日平均气温更与1月的16.3℃持平,是历来最早出现1月份平均气温的纪录),翌日更降至13.5℃,创下有纪录以来10月份最低温纪录[41][80]。
- 1979年
2月21至25日天文台连续五天平均气温高于22℃,达到气候意义上的入夏标准[35]。
- 1980年
1980年1月底/2月初强寒潮(29/1-12/2):寒潮于1月29日爆发,天文台气温断崖式暴跌,短短2天便由25℃降至6℃。2月1日至3日气温稍微回升,但最低气温处于寒冷水平,2月4日寒潮补充南下,天文台气温再度下降,随后一星期低温都维持单位数,并于2月9日更下试5.5℃。在强寒潮持续影响下,1980年2月上旬(1日至10日)平均气温及平均最低温度分别只有9.9℃及8℃,是历年最低纪录[41]。此外,2月5至9日天文台连续五天平均气温低于10℃,达到气候意义上的入冬标准。[35]
6月11日至6月25日天文台连续15天最高气温维持在32.5℃以上,这15天的平均最高气温达到33.5℃,其中19至22日更连续4天录到34℃或以上的高温[34]。
7月10日,天文台录得35℃高温,创下7月上半月最高温纪录(此纪录在2016年再被打破)。
- 1981年
6月6日,天文台平均气温只有23.3℃,创下自1947年有纪录以来端午节最低平均气温。
10月下旬强冷空气(22/10-25/10):10月22日天文台最高气温仍达30℃,冷空气抵达后降至22℃,翌日更降至15℃,10月24日天文台最低气温为14.8℃,是历年10月的第2低温,10月25日起气温逐渐回升[41]。
11月初寒潮(8/11-10/11):继10月底的罕见强冷后,1981年11月初再遇上历年最早的寒潮。11月8日强烈东北季候风抵港,天文台气温降至13℃,翌日进一步降至11.3℃,是天文台历年最早的寒冷纪录,11月10日开始回暖[41]。
- 1983年
7月上旬(1日至10日)雨量1.4mm,是历来同期雨量最少。
12月28日寒潮南下,至12月30日天文台气温降至过程最低的6.1℃,随后10天最低气温仍介乎7-11℃,直至1月10日寒冷天气才结束[41]。
- 1984年
1月20日寒潮开始南下,1月21日-27日天文台最低气温徘徊在8-11℃之间,1月28-30日最低气温回升至13℃,1月31日寒潮补充抵达,气温降回9.7℃,2月1日至5日最低气温回升至11-12℃,至2月6日另一波更强的补充南下,2月7日天文台降至过程最低的7.0℃(仅次于2018年2月1日的6.8℃,并为38年来最寒冷之2月上旬),随后三天仍持续寒冷,直至2月11日才回升至12℃以上[41]。
6月25日,强烈热带风暴云茵以高速西移的路径进袭,并令皇家香港天文台悬挂八号风球。同时由于云茵的高速度,香港的烈风很快便消退,因此八号风球也只悬挂了两小时四十分钟,是有纪录以来最短的八号风球。[81][82][83]
7月中旬(11日至20日)祇录得微量雨量,是历来同期雨量最少。
1984年12月下旬(21日至31日)的十天平均气温只有12.5℃,创下12月下旬最低平均气温。而于12月25日天文台录得最低气温只有8.8℃,是自1947年有纪录以来第三个最寒冷的圣诞节[49]。
- 1986年寒潮
2月27日寒潮抵港,随后两天气温急降,3月1日下午3时天文台录得4.8℃低温,创下有纪录以来三月份最低温纪录;上水更降至3.1℃;流浮山降至0℃;大帽山录得-3℃低温,出现结冰现象[84][85]。当日天文台最高气温也只有7.7℃,是天文台史上单日最高气温的第6低。3月2日最低气温稍为回升至5.8℃,但仍是3月份的第二低温,之后数天逐渐回暖。这次寒潮令1986年3月1日成为香港近30年最寒冷的日子,即使强如1991年的12月底的寒潮都无法超越(已被2016年强烈寒潮的3.1℃取代),其强悍程度实属百年一遇[41]。
- 1987年
3月中旬(11日至20日)天气异常温暖,该十天平均气温高达22.4℃,创下3月中旬最高平均气温。(此纪录已被2021年3月中旬之23 .1℃所破)
7月23日,天文台最高气温只有27.4℃,是自1947年有纪录以来,大暑的最高气温之最低值。[72]
11月28日寒潮抵达华南沿岸,当时台风莲娜正在南海北部徘徊,受两者共同影响,香港吹起强烈偏北风,气温急速下降,天文台一天内就由最高的25.8℃降至最低的10.8℃,温差之大实属历年之冠(最短时间最大跌幅已被2017年强台风天鸽打破;1.5小时跌8.6℃)。至11月30日天文台录得过程最低的7.6℃,为1922年以来11月份最低温纪录,亦是11月的第二低温纪录;新界及高地更为寒冷,大帽山-0.5℃,并有霜;流浮山5.4℃,大老山1.7℃,长洲及离岛6℃,沙田6.3℃[86][87]。随后寒潮继续影响香港,12月上旬大部分时间仍持续寒冷[41]。
- 1989年
7月的香港正值炎夏,极少受冷空气影响,可是1989年7月29日却有冷空气南下,使天文台气温降至22.2℃,翌日清晨5时进一步降至21.7℃,创下有纪录以来七月份最低温纪录[41][88]。
- 1990年
8月中旬持续高温少雨,加上受热带气旋外围下沉气流影响,8月11至20日十天平均气温高达30.2℃,8月18日天文台气温介乎30.1至36.1℃,8月中旬高温纪录仅次于2015年超强台风苏迪罗下沉气流下的36.3℃及2017年超强台风天鸽袭港前的的36.6℃;另外全月平均气温亦达到29.5℃,与1998年和2011年并列8月最高[34]。
- 1991年
5月下旬(21日至31日)天气异常炎热,该十天平均气温高达29.4℃,创下5月下旬最高平均气温。
5月热夜日数共有5日,为有纪录以来最多热夜日数的5月份 (此纪录在2018年及2021年5月先后再被打破)。
10月27及28日,天文台总部相对湿度最低只有21%,是自天文台有纪录以来10月份最低相对湿度。
1991年12月下旬强寒潮(27-12-30/12):寒潮于12月27日爆发,天文台气温由20.6℃降至10.5℃,翌日更在雨中降至4.6℃,为90年代最低温纪录,更打破12月下旬的最低温度,12月29日最低气温稍微回升至5.2℃,但全天仍维持10度以下,直至12月30日寒潮才逐渐消退[41]。
- 1992年
8月最低气温有25.6℃,创下历年来8月份最低气温之最高值。
- 1993年
1993年1月中下旬强寒潮(14/1-30/1):1月14日寒潮抵港,天文台从最高的21.3℃降至14.2℃,之后两天更分别降至6.7℃及5.4℃,后者是90年代第三低温,1月17和18日仍持续严寒,最高气温在10℃以下,之后几天虽然稍微回暖,但最低气温维持在12℃以下,寒冷天气直至1月30日才完结,期间天文台每天的最低气温都在7-11℃之间徘徊,这次持续性寒潮令天文台1993年1月下半月(16日至31日)平均气温只有11.0℃,平均最低气温更只有8.9℃,是百年同期最冷的[41]。
7月热夜日数共有18日,为历年所有月份的最多热夜日数(此纪录在2020年7月再被打破)。
- 1994年
4月下旬(21日至30日)天气异常炎热,该十天平均气温及平均最高气温分别高达27.6℃及30.6℃,创下4月下旬最高平均气温。
7月23日,天文台平均气温25.2℃,是自1947年有纪录以来,大暑的最低平均气温。
7月雨量1147.2mm,是有纪录以来最多雨量的7月纪录。
12月影响华南沿岸地区的东北季候风在本月大部分时间较弱,导致这个月气温大幅度高于过往的平均值,月平均气温和月平均最低气温分别高达19.8℃和18.2℃,两者皆是自1884年有记录以来12月的第二高,仅次于1968年12月的平均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分别为21.3℃和19.4℃。
- 1995年
5月1日,天文台录得最高31.2℃,创下自1947年有纪录以来最热的劳动节。
11月24日,天文台总部相对湿度最低只有17%,是自天文台有纪录以来11月份最低相对湿度。
8月雨量1090.1mm,是有纪录以来最多雨量的8月纪录。
- 1996年
1月份受到较弱的东北季候风支配,令该月的天气异常温暖。当月没有寒冷日(最低气温低于12℃),纪录上只有1901年1月和2017年1月出现过两次同样情况。
农历新年期间受到寒潮侵袭,2月20日至24日天文台5天平均气温及平均最低气温分别只有8.6℃及7.1℃,该寒潮于2月17日(年廿九)晚上抵达,18日天文台气温降至8.5℃,随后的年初一至年初三最低气温进一步降至7℃以下,年初三的5.8℃低温更成为天文台历年春节的最低纪录,亦是63年来最冻的年初三,当日大帽山气温更低于摄氏零度,这三天的最高气温亦在10℃以下,之后数天气温缓慢回升,寒冷天气一直维持至2月28日。值得一提的是2月19至23日天文台连续五天平均气温低于10℃,达到气候意义上的入冬标准(2014年2月再次出现此情况),这是天文台距今较近一次入冬纪录[41][89]。
4月上旬寒潮(1/4-5/4):该寒潮于4月1日南下影响香港,天文台气温由26℃降至15.8℃,第二天更降至12.3℃,随后一天香港受雨带影响,天文台在雨中一度降至10.9℃,是历年4月份的第4低温纪录,同日最高气温也只有12.9℃,更是4月份的第2低[41]。
9月9日,超强台风莎莉袭港,天文台发出8号热带气旋警告信号,但只悬挂了3小时25分钟,成为史上第二短八号波,仅次于1984年6月25日强烈热带风暴云茵袭港令八号风球只悬挂了2小时40分钟。[90]
11月上旬(1日至10日)天气异常温暖,该十天平均气温高达25.7℃,创下11月上旬最高平均气温。
- 1997年
7月上旬(1日至10日)雨量429.3mm,是历来同期雨量最多。
年雨量为3343.0毫米,较正常数值(2214.3毫米)高51%,打破1982年创下的3247.5毫米旧纪录,成为1884年有纪录以来最多雨的一年。令香港市民特别深刻的,包括1997年6月4日当年首个红色暴雨警告及7月1日香港主权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当日发出的黑色暴雨警告讯号。
首个风挂9号波
9月下旬强冷空气(21/9-22/9及28/9-30/9):一股东北季候风于9月21日抵达香港,天文台气温降至19.3℃,创下历年最早跌破20℃的纪录,随后数天气温逐渐回升但另一波东北季候风补充于27日抵达,28日和29日天文台最低气温再度跌破20℃[41]。这次冷空气导致9月下旬(21日至30日)的十天平均气温只有23.8℃,创下历年9月下旬最低平均气温。
11月下旬天气反常,香港持续受偏南气流影响,整个下旬每天最低气温都高于20℃,其中11月25至27日更高达25℃,如此水平的单日低温在以往11月下旬前所未见,另外11月下旬(21日至30日)的十天平均气温和平均最高气温分别高达24.3℃和26℃,是历年同期最高[34]。
- 1998年
1月上旬(1日至10日)天气异常温暖,该十天平均气温及平均最高气温分别高达20.2℃及22.4℃,创下1月上旬最高平均气温(此纪录在2017年再被打破)。
4月平均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分别高达24.8℃及22.9℃,是有纪录以来最温暖的4月。该月平均最高气温高达27.4℃,是有纪录以来第二高(仅次于1994年的27.5℃)。
7月下旬(21日至30日)天气异常炎热,该十天平均气温高达30.2℃,创下7月下旬最高平均气温。
10月17日,天文台总部相对湿度最低只有21%,是自天文台有纪录以来10月份最低相对湿度。
年平均气温达24.0℃,较1966年创下的23.8℃旧纪录高0.2℃,是有纪录以来最暖的一年(此纪录在2015年及2019年先后再被打破)。全年日平均最低气温达22.1℃,同样为最高纪录(此纪录在2019年再被打破)。天文台在6月9日录得411.3毫米雨量,创下6月日雨量最高纪录。全年热液日数(日最低气温在28度或以上)共有36天,其中11天的最低气温更达29℃或以上,两者均是历年最高值[34]。
- 1999年
1月下旬(21日至31日)天气异常温暖,该十天平均气温高达19.7℃,创下1月下旬最高平均气温。
一道冷锋于5月5日横过香港,随后的强冷空气令香港出现5月罕见的清凉天气,6日下午天文台气温降至17℃,是历年5月份的第4低温纪录,随后3天最低气温仍维持在20℃以下,5月9日的18.6℃低温是自1947年有纪录以来最冷母亲节[41]。
1999年12月天气持续寒冷,12月22日至26日天文台5天平均气温及平均最低气温分别只有11.8℃及8.8℃,于12月22日创下有纪录以来最寒冷的冬至,市区最低气温只有6.7℃,翌日(12月23日)更降至5.8℃,大帽山曾录得-3.3℃低温[91][92][93]。12月24日气温回升,但最低气温只有8.7℃,创下有纪录以来最寒冷的平安夜。
年平均气温为23.8℃,是有纪录以来第三最暖的年份。此外,全年共有8个热带气旋进入香港800公里海域范围内而需要发出热带气旋警告讯号,当中有5个更需发出8号或更高的热带气旋警告讯号。台风约克更令天文台发出自1983年以来及香港主权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以来首个十号飓风信号。
- 2000年
4月雨量547.7mm,是有纪录以来最多雨量的4月纪录。
6月上旬(1日至10日)天气异常炎热,该十天平均气温及平均最高气温分别高达29.7℃及32.4℃,创下6月上旬最高平均气温。(十天平均气温已被2017年的29.8℃打破,2017年平均最高气温并平纪录)
- 2001年
天文台年雨量为3091.8毫米,较正常数值高出40%,是历来第五最多雨量的年份。
- 2002年
1月中旬(11日至20日)天气异常温暖,该十天平均气温高达19.7℃,创下1月中旬最高平均气温。
3月天气异常温暖。平均气温达21.5℃。平均最低气温达20℃。是有纪录以来最温暖的3月。(已被2021年3月的22.0℃打破)
12月27日天文台最低气温6.8℃,为21世纪第四低(先后被2005年的6.4℃、2010的5.8℃及2016年的3.1℃打破),但当日天文台最高气温只有9.3℃,则是新世纪以来首次最高气温单位数的日子(2014年两度及2016年出现,并被2016年的7.1℃打破),另外当日平均气温只有8.2℃,也是2000年后最低(己被2016年的4.9℃打破)[41]。
唯一一年没有在12月发出红色火灾危险警告,是自1995年有纪录以来首次。12月20日更发出由1967年有雷暴警告纪录以来,首个于12月发出的雷暴警告。
- 2003年
7月最低气温有26.3℃,创下历年所有月份最低气温之最高值,2020年7月热浪亦未能打破;但最低月平均温却只有第四高(27.6℃),比2020年的28.3℃还要低。
- 2004年
2月5日元宵节天文台录得最低气温7.8℃,是最寒冷的元宵佳节。
7月1日天文台录得最高气温34.6℃,是最炎热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纪念日。
受热带风暴圆规影响,7月18日天文台录得最低气温22.7℃,是设立酷热警告来首次打进首10位月最低气温的夏季月份(此纪录被2010年6月第二低温的20.4℃打破)。
- 2005年
寒潮于12月28日抵达香港,天文台于1月1日早上约8时录得6.4℃低温,是自1948年有纪录以来第二个最寒冷的元旦,仅次于1962年1月1日录得6.1℃低温。当日京士柏最低只有4.1℃,新界地区更只有3至4℃,山顶低至2.6℃,昂平气象站更录得-1℃后出现故障,大帽山气温降至-2.3℃[41][47][94]。
活跃西南季候风带来连场大雨,6月及8月录得的雨量均远较正常数值高,分别为第五和第二最多雨的6月(893.9毫米)和8月(971.3毫米),全年总雨量3214.5毫米,较正常高出45.2%,是历来第三多雨年份。5月9日中午的雷雨引发部分地区出现时速达135公里强烈阵风,葵涌货柜码头有大量货柜倒塌,压毁多辆货柜车,造成1死2伤。全月共发出7次黄色暴雨警告,是暴雨警告系统自1998年修订以来5月份的新纪录;5月总日照时间只有87.6小时,为第三低。
7月中旬(11日至20日)天气异常酷热,该十天平均气温高达30.4℃,天文台于7月19日录得35.4℃高温,创下7月中旬最高温纪录。
- 2006年
7月16日清晨受台风碧利斯活跃西南气流与相关连雨带影响,天文台在当天凌晨2时至3时期间录得115.1毫米雨量,为有记录以来最高时雨量,打破1992年5月8日上午6时至7时间创下的109.9毫米(该纪录再于2008年6月7日被打破)。11月21日香港受暴雨影响发出了黄色暴雨警告,是暴雨警告系统自1998年修订以来,首次在11月发出暴雨警告信号。
8月没有酷热日,是自1994年以来首次。唯一一年无需于8月发出酷热天气警告,是自酷热天气警告于2000年设立以来首次。
9月中旬(11至20日)天气异常清凉,该十天平均气温只有25.4℃,创下9月中旬最低平均气温。9月12日,天文台录得最低气温20.7℃,打破9月上半月(1日至15日)的最低温纪录。
- 2007年
2月18日年初一录得最高气温25.3℃,是有纪录以来最温暖的年初一,当日的最低气温21.3℃亦打破历年纪录,抛离上一个纪录(1979年1月28日的18.8℃)达2.5℃。
3月下旬(21日至31日)天气异常温暖,该十天平均气温高达22.7℃,创下3月下旬最高平均气温。
4月罕有地同时发出雷暴警告和寒冷天气警告(2005年2月份首次出现)。
7月7日天文台总部气温升至33.7℃,但当日却没有发出酷热天气警告,是天文台总部自2000年有纪录以来录得的最高气温达至酷热程度下不发出酷热天气警告。天文台从7月24日至8月5日每日的最高气温都达到33℃或以上,酷热天气警告连续12日生效,创下最长纪录(此纪录在2018年及2020年先后再被打破),另外7月平均最高气温达到32.9℃,仅次于2020年7月,是历年所有月份的第二最高值[34]。
7月只录得76.9毫米雨量,是历来雨量最少的7月份,打破2003年纪录(101.8毫米)。
全年天文台总部录得的最低气温有10.6℃,“最高全年绝对最低气温”位列第二,仅次于2019年的11.4℃。
- 2008年
1月下旬至2月中旬,华南沿岸地区出现了一次长时间持续寒冷的天气过程。香港的天气由1月24日开始持续寒冷,香港天文台在尖沙咀总数每日的最低气温只有8-12℃,而新界地区的气温更低至6℃左右。寒冷的天气直到2月16日才结束,共维持了24日,是自1968年以来历时最长的寒潮。期间天文台平均最低气温为9.9℃,是自1885年有纪录以来同期(1月24日至2月16日)第二低。天文台就这股寒潮发出的寒冷天气警告共维持594小时半,是自1999年创立寒冷天气警告以来生效时间最长的纪录,同时亦为天文台各类警告信号中生效时间最长的单一天气警告,亦是40年来最寒冷的2月。[95]
台风浣熊4月袭港,香港于4月18日发出本年首个三号强风讯号,是二战后最早发出三号信号的一年,浣熊在4月19日再为香港带来暴雨,天文台需发出黑色暴雨警告。
6月活跃西南气流、低压槽及热带气旋造成天气持续恶劣,天文台总部在6月7日上午8时至9时录得145.5毫米雨量,刷新最高时雨量纪录,整月雨量达1346.1毫米,打破2001年同期成有纪录以来最高月雨量。因此6月总日照时间破有纪录以来的最低纪录(75.5小时)。另外,6月全无热夜,是自1985年以来首次,平均气温更成为57年来最低温(26.7℃)
7月下旬(21日至31日)祇录得微量雨量,是历来同期雨量最少。
9月的天气异常炎热,9月11至20日的平均气温及平均最高气温分别高达30℃及32.6℃,分别创下9月中旬最高平均气温和9月中旬最高平均最高气温。9月22日平均气温为31.2℃,是有纪录最高的9月单日平均气温。导致整个9月平均高达29.0℃,平了1969年所创的最高纪录。此外,9月热夜日数有7日,为有纪录以来最多热夜日数的其中一个9月份。
10月的天气异常温暖,平均气温为26.5℃而平均每日最低气温为24.9℃,两者皆破了1983年的纪录,分别比旧纪录高出了0.1℃及0.2℃。是自1884年有纪录以来最温暖的10月(此纪录在2016年再被打破)。
- 2009年
2月冬季季候风偏弱,天气异常温暖,平均气温高达20.5℃,较正常高4.2℃成纪录新高,比上一个纪录(2007年2月)高出1.0℃之多。月平均最高气温(23.7℃)、平均最低气温(18.6℃)及月最低气温(15.8℃)皆是有纪录以来最高,前者比上一个纪录更高出1.6℃(1973年的22.1℃)。2月25日录得最高气温(28.3℃)亦打破27.8℃(1953年2月13日与1973年2月27日)的最高气温,也成为历年最早出现的炎热天
5月上半月(1日至15日)祇录得0.3毫米雨量,是历来同期雨量最少。
5月29日,天文台录得最低气温20.8℃,是有纪录以来5月下旬(21日至31日)的第二低,仅次于两年后的5月29日的19.8℃。
受偏强副热带高压脊影响,8月下旬至9月上旬天气异常酷热,8月23日至9月8日连续17日最高气温都在33℃或以上,持续酷热的时间为历年第二长,仅次于1978年7月4日至22日的连续19日,8月及9月平均最低气温均是有纪录以来最高(8月为27.7℃,9月为26.9℃),8月20至30日连续11日的最低气温都在28℃或以上,是有纪录以来最长连续热夜日数(此纪录在2020年6月再被打破)。8月下旬(21至31日)平均气温高达30.2℃,9月上旬平均气温及平均最高气温分别高达29.8℃和33.6℃,皆是历来同期最高平均气温。另外,2009年9月共有10天最高气温达33℃或以上,另有7天最低气温在28℃以上,两者都是历年最多。9月酷热天气日数共有10日,为有纪录以来最多酷热日数的9月份[34][96]。8月及9月热夜日数分别有15日及7日,为有纪录以来最多热夜日数的8月和9月,9月热夜日数平了2008年纪录。
11月16日强烈东北季候风抵港,天文台发出自1999年以来冬季最早发出的寒冷天气警告;11月17日气温下降至10.5℃,是1981年后冬季最早出现的寒冷天气(12.0℃以下);11月18日气温更降至9.7℃,11月17日至21日天文台5天平均气温及平均最低气温分别只有13.9℃及11.5℃,是自1884年有记录以来同期(11月17日至11月21日)最低,打破11月中旬(11日至20日)最低温纪录,更打破历年最早跌破10℃的纪录,新界更只得7-8℃,是自1987年以来最冷的11月[41][97]。
- 2010年
受高空扰动气流影响,2月7日有暴雨及雷暴,录得94.1毫米的2月份单日最高雨量,往后若干次二月黄雨亦没法打破纪录。
2010年2月有接近3分1时间受西南气流(西南季候风)影响, 期间有多日最低气温达到22℃或以上,其中2月11日最低气温竟高达23.9℃,创下2月份的单日新高,此外2月25日至3月6日的10天平均气温超过24℃,比同期平均值偏高近8℃[34]。
2月12日强烈寒潮大爆发,天文台气温由24.5℃暴跌至11.9℃,日温差达12.6℃,为21世纪以来最大。15日寒潮补充抵港,气温进一步降至10℃以下,16至19日天文台连续4日最高气温都低于12℃,持续寒冷时间暂为21世纪最长[41]。
2月下旬(21日至28日)天气异常温暖,该十天平均气温高达21.7℃,创下2月下旬最高平均气温。2月24至28日天文台连续五天平均气温高于22℃,达到气候意义上的入夏标准[35]。
3月10日天文台最低气温降至8.1℃,接近历史同期最低值7.7℃,但数天前天文台的最低气温仍接近25℃,是历年最热的3月初,短短数天香港就几乎经历了同期最热和最冷的气温[41]。
东北季候风把源自华北沙尘暴的沙和尘经台湾海峡于3月21日带到广东沿岸,引致香港在当日及翌日能见度颇低。多个空气质量监测站录得空气污染指数达500,是该指数的上限,前所未见。
冷空气于4月13日抵港,天文台气温由中午的29.5℃快速下降至晚上的19.5℃,15日冷空气补充抵达,天文台气温降至13.5℃,平了4月11-15日的历史最低值,不得不说2010年是冷空气非常强盛的一年[41]。
5月绝对最高气温仅30.7 ℃,为自1990年二十年来最低纪录[98]。
受到一股东北季候风影响,天文台于6月2日晚录得20.4℃,是自1964年以来6月份的最低纪录[99],较5月最低气温还要低[100]。
7月上半月(1日至15日)雨量16.2mm,是历来同期雨量最少。
7月下旬在一个星期内两度发出黑色暴雨警告。
8月5日的最高和最低气温分别为33.7℃及24.3℃,为有纪录以来首次在月内同一天出现该月的最高和最低气温。
受到一股清凉而干燥的东北季候风影响,天文台于10月28日录得最低气温15.7℃,是1988年以来10月份最低温的纪录,荃湾更只有13℃[101]。
12月15日下午寒潮开始影响香港,全港北风明显增强并伴随降雨,16日全港多处气温降至严寒水平,其中大帽山更降至0℃以下,并出现结冰、结霜及雾凇现象,12月17日天文台录得最低气温5.8℃,是自1999年以来录得的最低纪录(己被2016年的3.1℃打破)[41]。
2010年有5个月打入首20位月最低气温,分别为3、4、6、10、12月[102]。
- 2011年
受异常强烈的冬季季候风影响,1月平均气温只有13.7℃,较正常低2.4℃,是1977年以来最寒冷的1月份。当月没有一天最高气温高于20℃,纪录上只有1918年1月出现过一次同样情况。
到了2月和3月,由于强烈的冬季季候风持续影响香港,天气也远较正常寒冷。即使2月28日阳光充沛录得最高气温26.9℃,为2月份最高气温的第10高(截至2020年)。
3月平均相对湿度为71%,是天文台有纪录以来3月份最低相对湿度,3月31日最低相对湿度更只有25%
4月上半月(1日至15日)祇录得微量雨量,是历来同期雨量最少。
5月10日,天文台录得最高气温32.9℃,是自1947年有纪录以来最热佛诞(此纪录在2018年再被打破)。
5月12日天文台发出自2000年以来夏季最早发出的酷热天气警告(此纪录在2018年再被打破)。
5月22日一天内两度发出红色暴雨警告。
5月24日,天文台录得最低气温19.8℃,是有纪录以来5月下旬(21日至31日)的第二低,打破2009年5月29日的20.8℃旧纪录。
受到一股冬季季候风影响,天文台在12月25日录得最低气温只有10.3℃,是自1984年以来最寒冷的圣诞节。[103][104]
2011年异常少雨,全年雨量只有1487.6毫米,是第七最低纪录,亦是自1963年以来最少雨的一年。但该年平均气温只有23.0℃,比1971至2000年平均值的23.1度低0.1℃。
唯一一年没有发出山泥倾泻警告,是自1983年有纪录以来首次。
- 2012年
1月下旬强烈寒潮(22/1-27/1):1月23日天文台录得最低气温9.4℃,是有纪录以来,最寒冷的龙年大年初一[105]。1月25日早上更下降至7.4℃,是自1996年以来农历年假期的最低气温。
2月和3月,由于冬季季候风持续影响香港,天气仍较正常寒冷。
2012年4月30日平均温度异常地高,达28.5℃,平了18年来(1994年4月26日)的最高4月份单日最高平均温度。
5月3日天文台录得最低气温为28.0℃,是自有纪录以来全年最早出现的“热夜”(最低气温28.0℃或以上)。
5月上旬(1日至10日)天气异常炎热,该十天平均气温高达27.9℃,创下5月上旬最高平均气温。
7月上旬(1日至15日)祇录得16.2毫米雨量,是历来同期雨量最少。
7月24日香港受到强台风韦森特吹袭,是十三年来第一个、香港主权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以来第二次的十号飓风信号。
8月上旬(1日至10日)天气异常炎热,该十天平均气温高达30.2℃,创下8月上旬最高平均气温。
2012年是连续第2年出现拉尼娜现象,在拉尼娜现象影响下,通常会有较多热带气旋在8月至10月袭港,但2012年自8月天秤后,却反而再没有任何热带气旋警告信号[106],是香港有记录以来,首次于拉尼娜现象期间的9月没有任何热带气旋警告信号。
12月下旬强寒潮二连撃(23/12-24/12,29/12-1/1):24日天文台录得最低气温只有10.1℃,是本世纪最寒冷的平安夜[107];31日天文台更录得当年的最低气温7.1℃,亦是有纪录以来第三个最冷的除夕。
2012年是异常阴暗的一年,尤其是首两个月及最后两个月。全年总日照时间为1551.2小时,是自1885年有纪录以来的最少。
- 2013年
受一股异常强烈的东北季候风影响,天文台于5月2日录得最低气温只有16.6℃,是自1917年以来5月份的最低纪录,山顶更低至13.4℃(此纪录已被2022年5月的16.4℃所打破) [108]。
7月25日内一共发出6次雷暴警告,是有纪录以来同一日内发出最多次数的单一天气警告。
9月下旬受超强台风天兔的下沉气流影响初时天气异常温暖,天文台于9月21日录得34.7℃高温,创下9月下半月第二最高温纪录,仅次于2016年。不过下旬稍后受东北季候风影响,9月30日天文台气温下降至23.8℃。
12月14至17日受高空扰动相关的雷雨影响,天文台以强烈寒潮迫近为由,只发出强烈季候风信号,却没有发出黄色暴雨警告及雷暴警告;由于强烈寒潮及相关的冬季季候风影响香港,12月16日至翌年1月1日的长命寒潮令12月平均气温较正常低1.8℃,是自1975年以来12月份以来的最低平均气温,而新界内陆和山区的气温早晚最低气温更持续低至严寒水平。另外,2013年12月总寒冷日数共有10天,是自1982年以来12月份最多。
全年共有111日发出雷暴警告,是自1967年雷暴警告设立以来全年生效日数最多的年份。
- 2014年
2月中旬两度受强烈寒潮冲击,2月9至15日平均温度低见单位数,2月11及13日最高温更下试单位数,40年来再度出现此情况;2月12日天文台录得7.3℃低温,自1996年以来二月只尝两次寻底,另一次是2018年2月1日的6.8℃。[109],2月14日低温跌破8.2℃,为最严寒的元宵兼情人节。18日另一波强烈寒潮袭港,19日只录得7.9℃低温[110]。
受活跃低压槽影响,3月30日广泛地区出现强烈雷雨及冰雹恶劣天气,并需发出黑色暴雨警告信号,是历来最早发出的红色和黑色暴雨警告信号。
5月6日,受强烈的东北季候风影响,天文台录得最低气温只有18.8℃,是自1925年以来最冷的佛诞,亦是天文台有纪录以来第2冷的佛诞(仅次于1925年的17.5℃),也是连续两年在5月出现低于20℃的气温。
6月份的全月平均气温为29.0℃,是有纪录以来最炎热的6月(此纪录在2015年再被打破)。
唯一一年需于6月发出红色火灾危险警告,是自1995年有纪录以来首次。
7月23日,天文台最低气温29.2℃,是自1947年有纪录以来大暑的最低气温之最高值。
7月份的全月平均气温为29.8℃,是有纪录以来所有月份第二最高值,仅次于2020年7月。
8月中旬受活跃低压槽影响,12日至13日不足24时内三度发出红色暴雨警告,天文台总部于不足两天已录得雨量逾300毫米。另外同月20日1996年后录得8月中旬最低22.9℃。该天的24.7℃更是有纪录以来8月最低单日平均气温。
9月受到华南上空的副热带高压脊支配,导致该月天气异常炎热,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最低气温和月最低气温分别达29℃、27℃和25.2℃,三者皆打入9月高温排行榜首位(月平均最低气温和月最低气温在2017年9月再被打破)。
与2013年12月一样,该年的12月由于受频密的冬季季候风影响,天气也远较正常寒冷。唯一不同之处是该年12月以湿冷有雨天气为主。
雷暴警告在全年一共发出176次,总雷暴日数及闪电日数分别有59日及72日,三者皆是自1947年来最高纪录。
- 2015年
4月5日清明节录得最高气温30.6℃,是有纪录以来最炎热的清明节。 4月初异常温暖,首五天平均气温为25.7℃,而平均最高气温为28.5℃,是同期新高。 月内最高气温为31.9℃,是有纪录以来4月份的第4最高纪录。[111][112]
5月异常温暖,月平均气温为27.5℃,是有纪录以来5月份的第六最高。[113]
6月20日,天文台录得最高气温34.1℃,是自1947年有纪录以来最酷热的端午节。
2015年6月是香港自1884年有纪录以来最炎热的6月,月平均气温为29.7℃,较正常数值27.9℃高1.8℃,以高达0.7℃之差打破了之前2014年6月所创下平均气温为29.0℃的纪录。月平均最高及最低气温分别为32.3℃及27.7℃,两者仅次于2016年及2020年的纪录,位列6月份的第二高。
8月8日受超强台风苏迪罗下沉气流影响,香港天气酷热,天文台总部录得的最高及最低气温分别达36.3℃及30.0℃,分别是自1885年有纪录以来单日最高及第二高(最高气温已被2017年的36.6℃打破),而平均气温达32.4℃同样创下单日新高,其中上水、元朗及粉岭等新界地区更一度录得37℃,跑马地更一度录得37.9℃[114][115]。此外,15个监测站录得空气质量健康指数(AQHI)亦自2013年推出以来首次全爆表。
受强盛厄尔尼诺现象影响,2015年整个8月及9月,均无发出任何热带气旋警告信号,为自1946年有记录至今69年以来首次。
9月30日天文台发出自2000年以来夏季最晚发出的酷热天气警告(此纪录在2017年再被打破)。
10月11日,受强烈的东北季候风影响,天文台录得最低气温只有18.5℃,是60年以来10月中旬的最低纪录(已被2022年打破)。
11月8日,天文台录得最高气温28.7℃,是有纪录以来第六个最热的立冬。而11月9日天文台录得最高气温30.3℃,是自1884年以来11月单日第五最高温[116]。
11月22日,天文台录得最高气温27.6℃,以0.4℃之差,打破了2012年的27.2℃,是自近20年以来最热的小雪,亦是自1884年以来第2个最热的小雪,而最低气温24.0℃,比上一个纪录(1985年11月)高出0.9℃之多[117]。
11月23日,天文台录得最高气温28.4℃,创下11月下旬(21日至30日)的最高温纪录。(此纪录已被2022年11月28日录得的28.6 °C所打破)
2015年11月是香港自1884年有纪录以来最温暖的11月,本月的平均气温录得破纪录的24.0℃,较正常值21.8℃高2.2℃。以0.7℃之差,打破了2006年的23.3℃,而平均每日最低气温为22.5℃,抛离上一个纪录(2006年11月)达0.9℃,亦是自1884年以来最高。而达到气候定义上入秋标准的日子(连续五天日平均气温<=22.0℃)则为12月7日,是有纪录以来最迟。
在一股和暖偏东气流影响下,12月24日天文台录得最高气温24.7℃,是自125年以来最热的平安夜,以0.2℃之差,打破了1961年的24.5℃,仅次于1890年的25.3℃,亦是自1884年以来第2个最热的平安夜。
2015年的年平均气温达24.2℃,较1981-2010年正常数值23.3℃高0.9℃。以0.2℃之差,打破了1998年的24.0℃,是1884年有纪录以来最温暖的一年(此纪录在2019年再被打破)。而热夜日数共有37日,是自1884年有纪录以来的最高(此纪录在2017年、2019年及2020年先后再被打破)。而全年寒冷日数只有7日,平了1997及2001年的最低纪录,仅次于2019年只有寒冷日数的1日。全年没有一天低于10℃,是自2007年以来首次。
- 2016年
受高空扰动影响,1月5日天文台发出黄色暴雨警告信号,是历来最早发出暴雨警告信号的年份,也是首次在1月发出该信号。而下午1时至2时天文台录得37.1毫米雨量,刷新1月最高时雨量纪录。
1月6日,天文台最高气温24.3℃,是自1947年有纪录以来最温暖的小寒。
1月1至15日,天文台录得130.1毫米雨量,刷新1月上半月最高总雨量纪录。
1月11至20日,天文台录得110.8毫米雨量,刷新1月中旬最高总雨量纪录。
1月21至24日期间,香港气温在3天之内下降了接近15℃,并于1月24日录得当月低温为3.1℃。
1月下旬及2月上、中旬寒潮(1月22日-1月27日、1月31日-2月8日、2月15日-2月18日):为2014年后再出现单位数的市区最高气温,气温由1月22日早上16℃下降至晚上10℃;于1月23日清晨录得9℃左右的温度,至午后气温断崖式暴跌,其中市区气温不足8℃,新界北部低见6℃或以下。天文台接获大帽山出现结霜报告,更出现雾凇,至深夜山上气温低至-3℃,翌日早上更低至-6℃,当日大帽山气温持续在-4至-5℃左右[118],草温更低至破纪录的-6.7℃。尖沙咀香港天文台总部气温于1月24日下午3时40分降至只有3.1℃[119],创下自1885年有纪录以来全年第3低温及1月份第2低温纪录,打破1月下旬(21日至31日)最低温纪录[120],是自1957年2月11日后的最低气温[121];当日天文台总部录得的最高气温只有7.1℃,创下自1901年以来“最低日最高气温”纪录;当日平均气温只有4.9℃,是自1893年以来最严寒一日[122];反映冷空气强度的气压亦创自1884年有纪录以来最高,天文台总部上午9时许录得平均海平面气压为1037.7百帕斯卡[123],打破1903年1月6日所创下1035.4百帕斯卡的逾百年纪录。强冷空气令全港地表气温降至只有约1至4℃左右,市区的观塘和九龙城更罕见地出现极端低温1.9℃。全港各区皆有严重和广泛结霜、结冰的报告,多区均出现小冰粒、雨夹雪、冻雨、甚至疑似降雪的现象[124]。大批市民徒步或驾车前往大帽山和飞鹅山期盼观赏到下雪景象,但山区环境恶劣,气温持续低于冰点,风势猛烈且路面有严重的道路结冰积雪,大量游人因而被困山上或出现低温症,消防处、政府飞行服务队和香港圣约翰救护机构及警务处需要前往搜救和协调,当局总共收到111人因被困大帽山而求助的个案,67人要送院,3人情况严重;大帽山和飞鹅山的被困人士分别于25日午夜和24日傍晚全部送下山[125],另外受另一股强烈冬季季候风影响,天文台在1月31日至2月9日发出寒冷天气警告,为有纪录以来第五长。
2016年1月录得雨量266.9毫米,超过1月正常数值24.7毫米达十倍以上,打破1月份的月雨量纪录[126]。
3月25日早上7时许天文台录得最低11.6℃,是自1978年后最冷的耶稣受难日,亦是自1947年有纪录以来第2低温的耶稣受难日[79]。
2月受冬季季候风持续影响,天气远较正常寒冷。
3月冬季季候风频繁影响使天文台录得平均气温17.5℃,是自2005年来最低纪录。
4月最低气温有19.8℃,是有纪录以来4月份最低气温之最高值。
2016年4月平均相对湿度为89%,是自1961年以来最潮湿的4月[127]。
5月8日下午2时许,天文台录得最高气温31.2℃,是自1988年以来最热母亲节[128]。
受一道广阔低压槽影响,5月10日不足四小时内两度发出暴雨警告。亦是自2000来,首次于同一场暴雨内两度发出红色暴雨警告,其前后也频繁出现早上繁忙时间发出黄色暴雨警告,造成混乱,市区多处水浸,甚为麻烦。
5月26日受热带低气压影响,天文台于21:40发出一号戒备信号,是自2006年来首次于5月发出热带气旋警告,更打破在厄尔尼诺现象下,香港风季必然在6月后开始的情况。而翌日05:40更改发三号强风信号。
6月19日,受到副热带高压脊影响,香港阳光普照,天晴酷热,天文台于下午约3时录得34.2℃高温,为自1947年天文台有纪录以来最热的父亲节,打破1961年创下的33.6℃高温纪录,当中石岗更录得34.9℃。今次亦是有纪录以来,11个同是6月19日的父亲节,最热的日子。[129][130][131]随后数天持续天晴酷热,翌日天文台更录得34.4℃高温,打破6月中旬(11日至20日)最高温纪录(已被2020年6月12日的35℃打破)。[132]
热浪侵袭下,天文台于6月24日至27日连续四日的最高气温皆为35.0℃以上(打破了1963年5月30日至6月1日连续三日的旧纪录),而于6月25日的最高气温为35.5℃,是自1884年有纪录以来6月份的第二最高纪录,仅次于1963年录得35.6℃。
2016年6月中下旬的热浪侵袭导致下列多项纪录打破:
6月下半月最高气温(6月25日录得35.5℃) | 6月下半月平均气温(30.2℃) | 6月下半月平均最高气温(33.6℃) |
6月中旬最高气温(6月20日录得34.4℃) | 6月下旬最高气温(6月25日录得35.5℃) | 6月下旬平均气温(30.5℃) |
6月下旬平均最高气温(34.1℃) | 6月20至24日平均气温(30.7℃) | 6月20至24日平均最高气温(34.2℃) |
6月25至29日平均气温(30.4℃) | 6月25至29日平均最高气温(34.3℃) |
2016年6月的平均气温为29.4℃,较正常值27.9℃高1.5℃,为有纪录以来第三最炎热的6月(仅次于2015年6月的平均气温为29.7℃及2020年6月的29.6℃)。而本月平均最高气温32.4℃及平均最低气温27.5℃亦分别位列6月份最高及第二最高纪录。此外,2016年6月的酷热天气日数及热夜日数分别有13日及15日,前者是有纪录以来最多,后者则仅次于2020年6月的18日。
受超强台风尼伯特下沉气流影响,7月7日下午在天文台总部录得气温升至34℃,为1884年有纪录以来,133年来最炎热小暑。[133]7月9日下午4时气温更升至35.6℃,是自1968年以来最热7月天,亦是有纪录以来第三热的7月天,打破7月上旬(1至10日)及7月上半月(1至15日)的最高温纪录。此外,健康指数(AQHI)自2015年后再次全爆表,更在下午4时全部监测站均在同一时间录得10+。[134]
7月22日,天文台在下午近4时半录得32.9℃高温,平了2003及2014年的纪录,成为近44年来最热的“大暑”之一;同时成为天文台有纪录以来,第6高温的“大暑”。[71]
7月30日,受酷热天气触发强烈对流影响,大埔有冰雹报告,大埔气温亦由中午12时最高的34.2℃酷热高温,大跌至下午1时半最低的23.4℃,1.5小时急降10.8℃,半小时内亦急跌9.6℃。这是有纪录以来,香港第6次在7月份出现落雹。[135][136]
7月份的全月平均气温为29.8℃,是有纪录以来所有月份最高值,平了2014年的纪录(此纪录在2020年7月再被打破)。
8月中旬一股达强风程度偏东气流影响香港,导致该月平均气温低于正常,自2007年后再次出现。
2016年6至8月的酷热天气日数共有37日,为有纪录以来最多酷热日数的夏季,比上一个纪录(1962年和2015年)多9天。[137]
9月上旬受低压槽影响,平均最高温度有29.2℃,为纪录新低。
受强台风鲇鱼下沉气流影响,9月27日下午约3时45分,天文台总部录得34.9℃高温,打破2013年9月录得的34.7℃高温,为自1963年9月录得35.2℃以来,近53年来最热9月天,打破9月下半月(16至30日)和9月下旬(21至30日)的最高温纪录。至下午4时半,上水为全港最热,录得36.8℃,跑马地、湿地公园及黄大山都超过36℃,另十多个地区都超过35℃。[138]
2016年酷热天气日数共有38日,为有纪录以来最多酷热日数的年份(此纪录在2020年再被打破)。[139]
2016年热夜日数共有36日,为有纪录以来第二多热夜日数的年份,仅次于2015年37日的纪录(此纪录在2017年、2019年及2020年先后再被打破)。
天文台于10月19日下午4时发出黑色暴雨警告信号,是自1992年实施暴雨警告系统以来,首次于10月份发出黑雨警告[140]。而下午3至4时天文台录得78.7毫米雨量,刷新10月最高时雨量纪录。
10月21日,台风海马吹袭广东,天文台发出八号信号,成为继1995年台风斯宝后再次在10月发出八号信号;是自1946年有纪录以来,第15次在10月或以后发出八号信号[141];亦是自1974年10月后42年来最迟发出的八号信号[142][143];更是自1946年以来,第4迟袭港的台风[144]。另外,该月有3个热带气旋令天文台需要发出热带气旋警告,创下自1975年10月后发出热带气旋警告次数最多的10月[76]。
2016年10月天文台录得总雨量超过624.4毫米,是有纪录以来第二多雨的10月(已被2021年10月的631.1毫米所打破),仅次于1974年10月录得雨量718.4毫米。
2016年10月影响华南的东北季候风比正常偏弱,即少了北面来的较凉空气,加上受海马相连偏南气流于22日影响香港,2016年10月成为香港自1884年有纪录以来最温暖的10月,月平均最高气温、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最低气温和10月下旬平均气温分别达29.1℃、26.8℃、25℃和26.8℃,全部打入10月高温排行榜首位(月平均最高气温在2019年10月再被打破),月平均气温和月平均最低气温皆打破2008年所创的26.5℃和24.9℃旧纪录,10月6日更录得32.4℃高温。[145][146][147]
2016年有9个热带气旋进入香港500公里范围引致天文台需要发出热带气旋警告,是1999年以来最多热带气旋进入香港500公里范围的纪录,更是1993年以来发出热带气旋警告次数最多的纪录。[148]
2016年9至11月天文台录得总雨量1078.8毫米,为有纪录以来最高秋季总雨量的纪录,已被2023年打破[148]
受1、3、8、10、11月多雨影响,2016年初至今进入最高年雨量第9位,同为历来最长霜冻警告之年。
12月21日,天文台录得最低气温为21.0℃,并列为最高之日最低气温的冬至。
12月26日,天文台录得最高气温23.7℃,是1969年以来最热的“拆礼物日”(此纪录在2019年再被打破)。[149]
2016年12月影响华南沿岸地区的东北季候风在本月大部分时间较弱,导致这个月气温大幅度高于过往的平均值,2016年12月的平均气温19.6℃较正常数值17.9℃高1.7℃,是自1884年有纪录以来12月的第三高,仅次于1968年12月的21.3℃和1994年12月的19.8℃。而本月平均最低气温17.7℃及平均最高气温21.8℃亦分别位列12月的第三高及第五高纪录。
- 2017年
受正北极震荡影响,1月1至10日平均气温高达20.6℃,远较同期平均值16.9℃高3.7℃,创下1月上旬最高平均气温。虽然1月中下旬气温稍为回落,但仍然比正常偏暖,结果2017年1月成为天文台自1885年有纪录以来最暖的1月(此纪录在2020年再被打破),月平均气温及月平均最低气温分别为破纪录的18.5℃及17.0℃,分别较正常数值高2.2℃及2.5℃,两者皆打破1901年1月所创的18.3℃及16.8℃旧纪录。[150][151][152]
另外,2017年1月没有寒冷日(最低气温低于12℃),纪录上只有1901年和1996年1月出现过两次同样情况。
4月22日低温为18.5℃,为7年来最凉4月下旬。
5月没有热夜,是自2011年以来首次。[153]5月24日受活跃季风槽影响,录得五月份第五高日雨量纪录(273.6毫米),中午更需发出黑色暴雨警告,但由于全月绝大部分时间雨量稀少,因此总雨量只比正常值高31%,只得399.3毫米。
西南风把印度的热浪吹到香港,引致香港6月上旬持续受高空反气旋相关的热浪影响,导致2017年6月平均气温高达28.8℃,与1938、1977、1996、2002和2021年并列为第7高记录。 热带风暴苗柏令香港在6月中旬发出八号信号,为1999年至今18年来首次。[154][155][156]
受苗柏相关季风槽影响,6月中旬异常多雨,导致6月总雨量达656毫米,较平均值高出44%、近200毫米,是近9年来最多雨的6月,亦是有纪录以来总雨量第14多的6月。[157]
7月22日,天文台在下午3时07分录得最高气温33.1℃,是自继1972年后,45年最热的大暑。[72]
7月23日,热带风暴洛克袭港,天文台发出8号热带气旋警告信号,但仅维持四小时,成为史上第三短八号波[158][159],更成为史上最弱八号波,8个测风站的风速不但不达烈风程度,连三号信号标准的强风程度也全不达标。[160][161][162]
7月29和30日香港受台风纳沙下沉气流影响,天气酷热,更有严重雾霾,空气质量健康指数也录得“10+”的水平。但中旬受一股达强风程度偏东气流影响,引致本月平均气温稍低于正常
受超强台风天鸽外围下沉气流影响,全港所有一般监测站及路边监测站,空气质量健康指数都录得8以上的“甚高”水平,大埔更属10+“严重”水平。[163][164]天文台在8月22日下午2时录得36.6℃高温,打破2015年8月8日36.3℃之旧有纪录,成为有纪录以来的新高,而湿地公园更录得39℃高温,成为全港所有自动气象站的历史最高气温纪录[165]。
8月23日,超强台风天鸽正面袭港,天文台发出5年来首个发出十号飓风信号,亦是自1979年荷贝以来再一次有超强台风引致天文台发出八号或以上的热带气旋警告信号。[166]4日后,强烈热带风暴帕卡令天文台再次发出八号东南烈风或暴风信号,是自1966年以来相隔最短的两个八号风球。(8号风球相距时间被2021年打破,只有60小时40分钟。)[63][64][65]
2017年首四个热带气旋令天文台发出8号或以上风球并正面袭港,是自1948年以来首次全年首四个热带气旋令天文台发出8号或以上风球,亦是1999年以来首次有四个热带气旋正面袭港,更是最多热带气旋正面侵袭及带来8号或以上风球的非拉尼娜年。[167]
所有热带气旋警告信号(即1号、3号、8号四个方向、9号和10号)于2017年均有发出,是自1971年以来首次。
奥鹿在日本海域俳徊,令副高亦一直徘徊,直接引致香港在整个8月受热浪侵袭,直至8月16日副高北移热浪稍作减退,但要到8月22日稍后,当天鸽、帕卡相关活跃偏南气流及、月底东北季侯风叠加玛娃外围雨带于30,31日影响香港,热浪才告终,由于热浪横跨18日,导致2017年8月平均气温高达29.3℃,与2015年并列为第7高记录。
9月天气异常炎热,月平均气温和月平均最低气温分别为29.0℃和27.2℃,分别较正常值27.7℃和25.8℃高1.3℃和1.4℃,是自1884年有纪录以来其中一个最热的9月。(此纪录已被2021年9月平均气温的29.7℃和月平均最低气温的27.8℃打破)。此外,本月最低气温有25.3℃,是有纪录以来9月份最低气温之最高值(此纪录已被2021年9月最低气温的26.0℃打破)。
由于北面的清凉空气于10月下半月才开始影响华南沿岸地区,因此10月上半月香港天气晴朗及异常炎热,10月上半月平均气温为28.4℃为上半月同期新高。高空反气旋在10月3日影响香港,天文台在下午12时20分发出酷热天气警告,是该警告于2000年设立以来,首次于10月发出。下午2时许,天文台录得最高气温33.5℃,是自1890年10月录得34.3℃之后,第2个最高温的10月,亦是自1963年10月录得33.2℃之后,再次在10月录得气温超过33℃[168][169][170]。另外,10月3日天文台录得最低气温28.3℃,是自1884年有记录以来首个录得热夜的10月(最低气温28.0℃或以上)。[171]10月9至11日,天文台连续三日录得最低气温超过28℃,导致该月出现了4天热夜,全年热夜日数更达到破纪录的41日(此纪录在2019年及2020年先后再被打破)。[172]10月12日,天文台再度发出酷热天气警告,是该警告于2000年设立以来,最迟发出的一次。[173]
10月15日,强台风卡努再度令天文台发出八号信号,是天文台有纪录以来第七迟发出的八号信号。连同去年的台风海马,是自1974-1975年之后再次连续两年在10月份发出八号信号。亦是继1964年及1999年之后,第三次在一年内有5个热带气旋需发出八号或以上信号,在东北季候风和卡努的影响下,天文台录得有纪录以来八号讯号悬挂期间的最低温,只有20.4℃[174][175]
12月,受冬季季候风持续影响,单日最高气温只有23.2℃(本月首天出现),为最低月最高气温之第13低。而本月中旬的寒流亦令月平均气温稍低于正常,在18日天文台跌至9.8℃,是自2013年以来在12月再次录得10℃以下的气温。
2017年的天气较正常温暖,全年平均气温为23.9℃,较1981-2010年气候正常值高0.6℃(或较1961-1990年气候正常值高0.9℃),是1884年有纪录以来其中一个第六温暖的年份。
- 2018年
受1月上中旬寒潮影响(1月8日至1月14日):1月9日天文台录得7.9℃低温,为前年以来最低及13年来最寒冷之1月上旬(仅次于2005年1月1日的6.4℃),而本月最低温则是1月31日的7.8℃。
1月下旬-2月上旬强烈寒潮(1月28日至2月8日):1月28日冷锋横过后,随后的强烈冬季季候风使气温暴跌,并于同日12:00发出寒冷天气警告。其后于1月31日当晚天文台录得当月最低气温7.8℃,当日更有网民更拍到马鞍山疑似出现降雪现象。2月1日天文台最低气温只有6.8℃,为前年寒潮以来最低纪录,分别为22,38年来最寒冷之2月及其上旬,同日打鼓岭最低气温只有3.2℃。2月3至5日,香港天文台连续三天发出霜冻警告,而前一天就在大屿山昂坪气象站测得0.5℃低温,同日昂坪宝莲寺更出现冻雨和结冰现象。6日,持续多天的湿冷天气结束,天色好转,但受辐射冷却效应影响,大帽山测得0.3℃低温,打鼓岭也测得0.9℃低温,为该站历年来2月份最低气温纪录,同日早上打鼓岭和新界北部内陆部分地区出现结霜现象。此外,天文台连续9日最低气温低于10℃,为50年来首次。而大帽山在1月31日至2月6日的最低气温皆徘徊在0℃或以下,当中更有4日在0℃以下,期间最低气温为2月1日的-1.8℃。1月29至2月6日天文台平均气温是历年新低。天文台在此次寒潮发出的寒冷天气警告长达263小时15分钟,为有纪录以来第三长,仅次于2011年。
农历新年假期非常温暖,2月15日年三十天文台录得最高气温24℃,是自1969年以来最暖的大除夕,亦是二战结束后第四暖的大除夕,天文台在多区都录得25℃或以上,其中九龙城和上水更分别录得26.8℃和26.7℃。[46]2月16日年初一天文台录得最高气温24.8℃,是自1947年有记录以来第二个最暖的年初一,仅次于2007年2月18日年初一的25.3℃,香港部分地区更录得超过27℃的高温,包括打鼓岭、沙田、屯门、九龙城、黄大山。[176][177]
3月天气异常温暖及晴朗,本月总日照为196.2小时,为正常值90.8小时的两倍以上,是有纪录以来3月份的最高记录。本月平均气温为20.8℃,较正常值19.1℃高1.7℃,与1973年并列为3月份的第八高纪录。而本月平均最高气温24.4℃及平均最低气温18.6℃亦分别位列3月的其中一个第三高(平均最高气温与1960年平记录)及第十高纪录。天文台于3月30日的气温升至27.9℃,为本月的最高气温。
4月上半月平均最高气温为27.4℃,打破历来最高记录。尽管本月天气较正常温暖,但在4月8日受明显辐射冷却现象影响,新界内陆地区出现罕见寒冷和严寒天气,打破极端最低气温且属于寒冷和严寒水平之气象站有:荃湾城门谷11.9℃;石岗10.1℃;上水10.0℃;北潭涌7.7℃;打鼓岭7.4℃;上水双鱼河6.7℃。4月17日录得17.4℃,是最近8年来最清凉之4月中旬及第三低温之4月下半月。4月香港天气异常干旱少雨,天文台总部该月的雨量只有28.1毫米,约为正常数值174.7毫米的六分之一,是有纪录以来4月份第八最低。而由于持续干旱的关系,香港部分水塘和山溪几乎完全干涸。
5月3日天文台发出自有纪录以来最早的酷热天气警告(此纪录已被2022年4月29日打破),并录得破5月上旬纪录的33.5℃,但高温触发的对流雨和当日下午东北季候风抵港,引致天文台一日内急跌10.6℃,降至当日最低的22.9℃。是2016年2月,2005年夏季以来首次出现单日10℃以上温差,同为31年来和纪录第三大温差。
5月13日,天文台录得最高气温31.5℃,是33年来最热的母亲节。[178]
在反气旋影响下,气压梯度受抑制,5月天气异常炎热及少雨,天文台在17日至31日连续15日录得最高气温33.0℃或以上[179],创下香港史上5月最长热浪,打破了1963年5月16日至23日连续8日的旧纪录。连同5月3日,该月共有16日录得最高气温33.0℃或以上,是自1884年以来酷热日数最多的5月,打破了1963年5月录得13日的旧纪录。另外,本月21日、24日、26日、29至31日均录得热夜,致使全月热夜日数达到6日(此纪录在2021年5月再被打破)。
热浪袭港期间,天文台分别录得有纪录以来最热的小满(34.7℃)[180]及有纪录以来最热的佛诞日(34.8℃)[181][182],而于29日天文台录得最高气温35.3℃(大埔更录得最高气温38.1℃),翌日录得全年最高气温35.4℃,是自1884年以来5月份第三高温纪录。雨量方面,今年1至5月累计雨量仅175毫米,是有纪录以来第二少的雨量,仅次于1963年1至5月的40.1毫米总雨量,而在12至25日期间天文台总部没有录得降雨[183]。雨量稀少,旱情突出,香港天文台前台长林超英受访时说5月提早出现盛夏,形容情况“有些恐怖”,令人担心制水会重临[184]。直至6月上中旬的季风槽为广泛地区带来大雨后,干燥天气才宣告结束
2018年雨季为香港天文台最迟发出暴雨警告信号的一年,首5个月没有发出任何暴雨警告信号,打破了2015年5月11日的旧纪录。[185][186]
6月1日傍晚,生效长达348小时的酷热天气警告终于取消,是自2000年酷热天气警告设立以来的第二长纪录,仅次于2020年7月[187]。
总的来说,2018年5月录得以下纪录:[188]
5月最多酷热天气日数(16日) | 5月最长连续酷热天气日数(15日) | 5月第二高日平均气温(31.2℃) |
5月第二高月平均气温(28.3℃)[注 2] | 5月最高月平均最低气温(26.1℃) [注 2] | 5月最多热夜日数(6日)[注 2]。 |
第二长酷热天气警告生效时间(348小时,仅次于2020年7月的467小时) | 全年最早首次发出酷热天气警告(5月3日) | 全年最迟首次发出暴雨警告(6月6日) |
此外,而本月平均最高气温为31.7℃,亦为有纪录以来的第二高。而5月下半月平均最高气温为34.1℃,打破2016年6月下半月平均最高气温33.6℃的旧记录,创下自1884年有记录以来所有月份半月平均最高气温之最高值。是次热浪持续至6月1日,当季风槽开始影响香港后才得以消退。季风槽在6月8日带来暴雨,两度发出黄色暴雨警告信号,其中8日更发出红色暴雨警告信号。是本年开始以来,首次出现持续有雨天气,年初连续少雨的现象告一段落。在季风槽影响下,本月共发7次黄雨警告,为纪录第二多(仅次于2001年6月)。
全年最高气温于5月录得,是1995年以来首次。
5月30日的平均气温高达31.2℃,是有纪录以来5月份最高[注 2]。
3至5月平均最高气温高达27.7℃,是有纪录以来春季平均最高气温的第二位(仅次于2021年春季)。
1至6月平均最高气温高达25.3℃,是有纪录以来上半年平均最高气温第三位(仅次于2019及2020年)。
秋初天气罕有于7月中旬出现,受一股达强风程度的偏东气流及季风槽共同影响,14日08:45发出的强烈季候风信号至16日16:15取消,期间曾发黄雨,18日09:40-21:00再次发出强烈季候风信号,以夏季来说为有纪录以来7月中旬总时数最长之强烈季候风信号。
受热带低气压外围下沉气流影响,香港出现历来最严重之雾霾。
南海活跃风季抑制了副热带高压脊的活动,加上残余雨带与大气低层的偏南气流叠加,形成一道持续发展的季风槽,因此全月日照只集中于8月上旬,而中旬起大部分时间,香港天气持续恶劣,为13年来最多雨的8月,同时天文台亦频频发出黄雨警告达13次。
受超强台风山竹外围下沉气流影响,天文台在9月15日下午录得35.1℃,除打破2016年9月27日的34.9℃外,以上半月及中旬计是第二高温纪录,仅次于2022年9月13日的35.9℃,但翌日降至23.6℃,为8年来首次24小时内出现该月的最高和最低气温。[189]
9月16日,超强台风山竹袭港,并带来严重风暴潮,天文台发出十号飓风信号,这是继去年超强台风天鸽袭港后,再一次发出十号风球。[190]也是自1962年以来首次连续两年均有发出最高热带气旋警告信号。
10月17日,天文台下午录得21.9℃,是自1999年以来最凉的重阳节。[38]
2018年10月平均气温为25.3℃,稍低于正常0.2℃,是七年来首次低于正常值。
2018年11月平均气温及平均最低气温为22.9℃及21.4℃,分别高于其正常值1.1℃及1.6℃,亦分别是有纪录以来11月份的第九高及第四高。
受西南季候风及高空反气旋影响,天文台在12月4日录得最高气温27.1℃,是自1885年以来在12月录得史上第8高温,亦是继1968年之后,再次在12月录得气温超过27℃。[191]当天的平均气温更高达24.8℃,是有纪录以来12月份最高。
12月22日,天文台录得最高气温25.2℃,是自1998年以来的最暖的冬至[192]。全日平均气温达22.2℃,是自1884年有记录以来冬至最高的“日平均气温”[193]。
2018年12月平均气温为19.2℃,较正常值17.9℃高1.3℃,与1948年及1992年并列为有纪录以来第六最暖的12月。该月平均最低气温17.6℃,较正常值15.9℃高1.7℃,与2007年并列为有纪录以来的第四高。
2018年全年平均气温达23.9℃,与2002年及2017年并列为有纪录以来第六高,仅次2015的24.2℃及1998年的24.0℃。
- 2019年
1月20日,天文台录得最高气温23.4℃,成为继1969年录得26.4℃以来半世纪最高温“大寒”,也是香港天文台有纪录以来第四高温的“大寒”。[194]
华南东北季候风持续偏弱及异常为强的高空反气旋影响,2019年1月异常和暖,平均气温及平均最低气温分别为18.1℃及16.4℃,较正常高1.8℃及1.9℃,两者皆是有纪录以来第三高。 另外1月寒冷日只有1天,为1月1日录得的11.4℃,是纪录上第二少寒冷日数之1月。
2019年2月初起受西南季候风及高空反气旋影响,为有纪录以来最早出现的夏季气候,继2016年后再在冬季受西南季候风影响。农历新年假期天气异常和暖,天文台在3,4,6,7,8日分别录得最高气温25.3℃,25.5℃,24.9℃,25.8℃,25.1℃,分别为1923年以来最暖的年廿九,1953年以来最暖的年三十,1966年以来最暖的立春,史上最暖的年初二、三、四。[195][196][197][198][199]农历新年首三天平均气温有21.8°C,为有纪录以来最暖的年初一至年初三,较2007年的旧纪录高1.1°C。[200]
2月上旬(1日至10日)天气异常温暖,该十天平均气温高达20.5℃,创下2月上旬最高平均气温。
2月18至19日受活跃西南气流影响,天文台需于两天发出雷暴警告。其中19日更需发出黄色暴雨警告信号,是历来第三早的黄雨警告(仅次于2016年1月5日及2020年2月13日)。
自一月中旬起香港一直受强高空反气旋影响,引致整个冬季缺乏冷空气补充,及部分时间受西南季候风影响,结果2月平均气温20.1℃、平均最低气温18.4℃及平均最高气温22.6℃皆是仅次于2009年成为2月第二高纪录(其中月平均最高气温纪录于2021年2月再被打破),分别较其正常值高3.3℃、3.4℃及3.7℃。2月没有寒冷日,其中,2月24日录得本月最低气温14.1℃,为有纪录以来2月最低气温的第三高纪录,仅次于2009年的15.8℃,及1973年的14.3℃,亦是十年来首个没有寒冷日之2月。2月28日录得本月最高气温达26.7℃,自2011年最高,其中上水,石岗更达28.5℃及29.1℃的炎热水平。
另外,2018年12月至2019年2月冬季成为1884年有纪录以来最暖,天文台只发出过1次寒冷天气警告,平均气温高达19.1℃,远比正常值高2.1℃,而平均最高及最低气温分亦别达21.4℃及17.5℃(平均最高气温在2019至2020年冬季再被打破),同时亦创下冬季最少寒冷日数之纪录(3日)。
高空反气旋引致影响华南的东北季候风在3月大部分时间仍然较正常弱,2019年3月香港继续远较正常温暖。本月平均气温为21.0℃,较其正常值19.1℃高1.9℃,是有纪录以来3月份的第七高。本月平均最低气温为19.4℃,较其正常值17.2℃高2.2℃,是有纪录以来3月份的第六高。其中,3月8日录得本月最低气温为15.1℃,是3月最低气温的第三高纪录。3月22日异常温暖,天文台录得低温为24.8℃,与1999年3月19日并列为3月份日最低气温之最高纪录(已被2021年3月30日及31的25.3度打破),远远比3月同期的正常气温高了近7℃之多。此外3月下半月平均气温为22.3℃,创下3月下半月最高纪录。(已被2021年3月下半月的23.2℃打破)
此外,2019年第一季(1至3月)的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及平均最低气温分别为19.7℃、22.1℃及18.1℃,三者皆是同期有纪录以来的最高。
由于受持续偏强的高空反气旋影响及大气低层偏南气流较正常强,引致影响华南的东北季候风仍然偏弱,2019年4月平均气温为24.7℃,与1994年并列为4月第二高,4月25日平均气温达28.5℃,与1994及2012年并列4月最高纪录,而4月平均最低气温及平均最高气温为22.9℃及27.2℃,分别为4月其中一个最高及第五高纪录,但4月30日晚低压槽过后,受东北季候风影响,气温开始下降,5月3,7,8日最低气温(19.3℃,18.9℃,19.8℃)降至20℃以下,是自2014年首次5月跌破20℃,其中3号及7号最低气温(19.3℃,18.9℃)更低于2月的立春(19.5℃),农历年廿九(19.6℃),年三十(19.5℃),年初二,三,四(20.5℃,21.3℃,19.7℃),当中7号之18.9℃为五年来最低。
本月上旬及下旬受东北季候风影响,除云量偏多而影响日照时间外,气温亦因而较凉,月平均温度是自2013年以来首度低于正常值,成为自1999年以来最凉5月,平了2008年同期25.3℃的旧纪录,但是于5月19日,天文台却录得29.2℃的低温,一度创下有纪录以来5月份最高温的“热夜”(仅次于2021年5月)。
6月7日下午2时,天文台录得33.2℃高温,成为史上第三热端午节。6月13至14日受低压槽影响,天文台在17小时内三度发出黄色暴雨警告信号。6月21日及29日,天文台录得最低气温为29.5℃,是有纪录以来6月份的最高。此外,21日的平均气温为30.8℃,亦是有纪录以来最热的夏至。6月的最高气温只有33.3℃,是自2012年6月以来的最低值。而本月的平均气温为29.0℃,与2014年6月并列为有纪录以来第四热的6月。
2019年上半年香港异常温暖,1月至6月的平均气温23.0℃、平均最低气温21.3℃及平均最高气温25.4℃,皆是同期的最高纪录(上半年平均最高气温在2020年再被打破)。
7月19日至20日广东沿岸受骤雨及雷暴影响,天文台在19日下午两度发出黄色暴雨警告信号,更在24小时内发出三次黄色暴雨警告(19/7 14:05-15:15,18:45-19:45,20/7 12:10-13:30)。
总结上月平均气温为29.5℃,较正常高0.7℃,是有纪录以来第六高,平均最低及最高气温分别达27.7℃及32.1℃,较正常分别高0.9及0.7℃,前者刷新7月最高纪录(此纪录在2020年7月再被打破),反映热夜相当严重。上月热夜日数达15天,仅次于1993年最高纪录的18天,是同期第二高纪录。
8月26日凌晨,受热带气旋白鹿残余强雷雨带影响,香港大雨滂沱,期间天文台录得22.9℃低温,是自2014年8月20日以来的最低值。此外自25日午夜起36小时内,全港各区录得超过200毫米雨量,市区及新界部分地区更录得超过250甚至300毫米雨量,绝大部分皆于红雨期间录得。
9月13日,天文台下午录得的最高气温为33.0℃,是有纪录以来最热的中秋节(此纪录已被2023年9月的33.7 °C所打破)。9月8日至14日连续7天均录得热夜,是9月份有纪录以来最长连续热夜纪录。此外,2019年9月平均温度为28.7℃,较正常27.7℃高1.0℃,是有纪录以来9月的第七高。
2019年10月1日,天文录得的最高及最低气温分别为33.2℃及28.4℃,是继2017年两年后再次在10月录得热夜及酷热日,全年热夜日数更达到破纪录的46日。此外,当日平均气温为30.3℃,不但是有纪录以来最热的国庆日,更是有纪录以来10月单日平均气温之最高纪录。
结果2019年10月平均气温仍有26.6℃,下旬气温虽接近正常,但由于上半月异常炎热,难以抵消高温,故这个10月成为第二个最暖10月,仅次于2016年26.8℃,平均最高气温更达29.5℃,成为10月最高纪录。
此外,2019年截至10月份的雷暴日数共有59日,平了2014年的最高纪录;而闪电日数亦有71日,与1950年并列为第二高,仅次于2014年的72日。
持续受较弱但干燥的东北季候风影响,2019年11月阳光充沛及少雨,总日照时间达263.0小时,与过去八年阴暗的11月形成一大对比,总雨量则只有微量记录是11月其中一个最低。本月亦较正常温暖,平均气温为23.0℃,较正常21.8℃高1.2℃,是有纪录以来11月其中一个第六高,而平均最高气温达26.1℃,是有纪录以来11月其中一个第二高,与2015年11月并列。
2019年秋季(9-11月)平均气温达26.1℃,与2015年并列有纪录以来最高,而平均最高气温达29.1℃,是有纪录以来最高秋季平均最高气温。
2019年12月18日正午1时,天文台总部录得27.3℃,是有纪录以来12月中旬的最高纪录。
2019年12月26日,天文台总部录得最高气温24.5℃,是自1969年以来最温暖的“拆礼物日”。
另外,12月没有寒冷日,是自1998年以来首次。
2019年虽然35次发出暴雨警告信号,是1998年以来暴雨警告信号系统修订以来最多,但该年总雨量接近正常。(此纪录在2024年再被打破)
2019年异常温暖,除了5月份之外,其余11个月份都较正常温暖。全年平均气温达到24.5℃,以0.3℃之差打破了2015年24.2℃之旧纪录,而平均最高及最低气温亦分别达到27.1℃及22.6℃,三者皆是自1884年有纪录以来最高,成为香港135年以来最暖的一年(全年平均最高气温在2020年再被打破)。另外,全年总热夜日数共有46日,较全年正常值多28.2日,创下1884年有纪录以来最多热夜日数的年份(此纪录在2020年再被打破)。全年天文台总部录得的寒冷天气日数只有1日,为1月1日的11.4℃,较全年正常值少16.1日,除了创下1884年有纪录以来最少寒冷天气日数的年份之外,亦打破了“最高全年绝对最低气温纪录”。
2020年
编辑1月27日,天文台录得最低气温11.5℃,是天文台总部有纪录以来入冬后气温最迟首次跌至12℃或以下的寒冷日。
由于本月大部分时间受去年12月起于南海建立的强高空反气旋影响,2020年1月份香港远较正常温暖,平均最高气温21.2℃及平均气温18.6℃,分别较其正常值高2.6℃及2.3℃,两者皆刷新1月份最高纪录,成为1885年有纪录以来最暖的1月份;本月平均最低气温16.8℃,较正常值高2.3℃,是有纪录以来1月份的其中一个第二高。虽然到了本月下旬农历年初三起(1月27日至31日)出现寒冷天气,但由于上半月气温偏高,故难以抵消高温。
2月13日,受高空扰动影响,天文台在10时10分发出黄色暴雨警告讯号,为有纪录以来第二早发出(仅次于2016年1月5日)。
2月16日,天文台午夜录得最高气温22.4℃,但受到强烈冬季季后风影响,引致天文台气温一日内急跌11.8℃,降至当晚最低的10.6℃,是继2018年5月3日以来再次出现单日10℃以上温差,同时亦为15年来和纪录第三大温差(仅次于2005年3月12日的12.2℃温差),然后在翌日早上录得10.3℃,为入冬以来最低纪录。
2月26日,天文台录得最高气温28.1℃,是有纪录以来2月份的第二高(仅次于2009年的28.3℃),其中大美督更录得31.4℃高温。
由于影响华南沿岸的东北季后风持续偏弱,2019-2020年冬季异常温暖,平均最高气温达21.5℃,是同期最高纪录,而平均气温及平均最低气温亦分别达18.7℃及16.8℃,两者均是有纪录以来同期的第二高(仅次于2018-2019年冬季的最高纪录)。同时,连续两个冬季没有出现低于10℃的日子,而寒冷日数(天文台最低气温在12.0℃或以下)为8天(1月27日至31日及2月16日至18日)。
由于影响华南的东北季候风持续偏弱,加上高空反气旋异常偏强,2020年3月仍远较正常温暖,平均气温达21.3℃,与1987年3月并列为有纪录以来第三暖(仅次于2021年3月的22.0℃及2002年3月的21.5℃),而平均最高及平均最低气温亦分别为23.8℃及19.7℃,分别是3月份有纪录以来第六高及第三高。此外,3月5日早上录得全月最低气温16.5℃,是有纪录以来3月份最低气温之最高值(打破1981年3月的15.9℃)。
4月6日录得本月最低气温16.1℃,为有纪录以来第十次4月录得的最低气温较3月低,亦是自1980年以来首次。4月13日的16.4℃为10年来最低温之4月中旬。此外,由于本月影响华南的东北季候风较正常强,气温较正常稍凉,平均气温为22.0℃,比正常值22.6℃稍低0.6℃,该月是自2013年以来首次低于正常值。另外,由于影响华南大气低层的偏南气流较弱及水汽较少,本月较正常少雨,全月录得的雨量为77.8毫米,较正常值174.7毫米少约55%。
5月8日录得最低气温28.2℃,是有纪录以来第二早出现的热夜,仅次于2012年5月3日出现28.0℃的最早纪录。
5月1至15日的平均气温为27.9℃,打破了2012年27.7℃的旧纪录,成为有纪录以来最热的5月上半月。
由于缺乏冷空气补充及上半月持续受高空反气旋支配,再加上月内大部分时间吹偏南盛行风,2020年5月是有纪录以来第五个最暖的5月,本月平均气温为27.7℃,比正常25.9℃高1.8℃,仅次于1977年的27.8℃。而平均最低气温及平均最高气温分别为25.9℃及30.4℃,分别为5月其中一个第二及第五高纪录,较各自正常值高1.8℃及2.0℃。
鹦鹉外围下沉气流令香港出现6月12日最高气温纪录(35℃),但5日至8日受活跃季风槽影响,令香港天气继2014年后需连续两日发红色暴雨警告讯号,6月6日凌晨更发出了3年以来首个长达2小时45分钟的黑色暴雨警告信号,为2013年5月22日以来最长的一次。尽管月初受恶劣天气影响,但由于全月绝大部分时间雨量稀少,加上下半月持续炎热及晴朗,本月仍较正常少雨,全月雨量只有397.2毫米,较正常456.1毫米少约13%。
受副热带高压脊长时间支配下,加上月内大部分时间吹西南盛行风,香港经历了自1884年有纪录以来第二热的6月,平均气温及平均最高气温分别为29.6℃及32.3℃,前者仅次于2015年6月的29.7℃,后者与2015年6月的32.3℃平纪录,分别较各自正常值高1.7℃及2.1℃,两者皆是6月份有纪录以来第二高,而平均最低气温达到27.8℃,较正常值高1.6℃,打破了2015年6月27.7℃的旧纪录,是历年所有月份平均最低气温之最高值(此纪录已在本年7月再被打破)。全月总热夜日数达到破纪录的18日,与1993年7月并列为最多热夜日数的单一月份(全月最多热夜日数已在本年7月再被打破),反映热夜异常严重。此外,6月19日至7月1日期间出现了自1884年有纪录以来最长连续热夜日数(13日),其中22至26日的连续5日最低气温更达到29℃或以上。
2020年上半年异常温暖,1月至6月的平均气温为23.0℃,与2019年并列为有纪录以来上半年平均气温的最高纪录(已被2021的23.3℃打破)。此外,平均最高气温亦达到25.7℃(已被2021年的26.3℃打破),刷新上半年最高纪录,而平均最低气温21.1℃(已被2021年的21.3℃打破)是同期有纪录以来第三高。
由于较正常强的副热带高压脊及于本月大部分时间持续影响华南,引致影响香港的高空反气旋持续偏强,香港经历了有史以来第二热的7月份,同时亦是香港自1884年有纪录以来第二炎热的月份,本月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及平均最低气温分别高达30.2℃、33.3℃及28.3℃,分别较正常值高1.4℃、1.9℃及1.5℃,分别是历年所有月份的最高及第二高,其中平均气温及平均最低气温分别仅次于2022年7月的30.3℃及28.4℃。全月酷热天气日数及热夜日数分别多达20日及21日,两者同样是历年所有月份的第二高,仅次于2022年7月的21日及25日。此外,7月5日至15日的连续11日均录得热夜,亦刷新了7月第二连续热夜纪录,仅次于2022年7月9日至7月29日的连续21日。由于天气持续晴朗,本月远较正常少雨,全月雨量只有125.4毫米,是正常值376.5毫米的三分之一。
7月30日傍晚,受季风低压影响,持续生效长达467小时的酷热天气警告终于取消,是自2000年酷热天气警告设立以来的最长纪录,同时亦打破了2018年5月18日至6月1日生效348小时的旧纪录。
受季风低压影响,天文台7月31日早上发出强烈季候风信号,至晚上季风低压发展成热带气旋森拉克后,天文台改发三号强风信号取代强烈季候风信号,是1993年9月25日台风黛蒂以来首个由强烈季候风信号转为三号强风信号的热带气旋[201]。
8月19日凌晨受台风海高斯影响,香港需悬挂继2018年超强台风山竹后首个九号烈风或暴风风力增强信号。在海高斯袭港期间,长洲在8月19日早上曾经录得108公里/小时的十分钟平均风速,而最高阵风更达129公里/小时,风速是两年来最高。台风海高斯在不足22小时由一号戒备信号至九号烈风或暴风风力增强信号,是1979年超强台风荷贝以来最短的一次[202]。另外,台风海高斯是1997年台风维克托以来首个在南海生成的热带气旋令香港发出九号烈风或暴风风力增强信号。
由于较正常强的副热带高压脊及高空反气旋自6月起持续影响华南沿岸,连同6月及7月的极端高温天气,香港经历了自1884年有纪录以来最炎热的夏季。2020年6月至8月平均气温高达29.6℃,打破了2015年同期录得29.4℃的旧纪录,而平均最高及最低气温亦分别达32.6℃及27.7℃,均是同期有纪录以来最高。本年夏季的酷热天气日数共有42日,打破了2016年同期37日之旧纪录。此外,8月份酷热天气日数共有16日,亦打破了1962年15日之旧纪录。
虽然本月香港没有因热带气靠近而发出热带气旋警告,然而受活跃低压槽频繁影响,加上大气低层偏南气流活跃,使水汽源源不绝输送到华南沿岸,加上下旬东北季候风与偏南气流叠加的锋面系统,引致2020年9月香港天气极其恶劣,天文台在本月共录得708.8毫米雨量,是本年至今最高雨量的单一月份,亦是2002年以来最多雨的9月份,为正常数值327.6毫米两倍以上,而雷暴及闪电日数亦分别达15天及19天,两者均是有纪录以来9月份最多。降雨日数更达26天,是有纪录以来9月份最多,打破1960年24天的旧纪录。此外,受微弱东北季候风相关冷空气于9月30日晚抵达所致,迎月夜晚上大雨滂沱,天文台更需发出年内第二个黑色暴雨警告信号,为有纪录以来第四晚发出(仅次于2016年10月19日、2021年10月8日及2023年10月9日),亦是2014年以来发出最多黑色暴雨警告信号的一年。
一道与冷锋相关的强雷雨带于10月5日横过香港,天文台单单在一个早上已经录得106.1毫米雨量,比整个10月正常值的100.9毫米还要多,而当日早上天文台一度发出红色暴雨警告信号。另外,天文台在当日早上的一小时雨量超过80毫米,亦打破了2016年10月19日78.7毫米的纪录。此外,截至10月全年发出红色暴雨警告信号的次数已平了2006年11次的最高纪录。9月及10月5日的充足雨水完全弥补了本年首8个月雨量不足的情况,情况与2002年相似。另外,在9月21日至10月5日,天文台有3日的日雨量超过100毫米。
10月13日受热带风暴浪卡影响,香港需悬挂八号烈风或暴风信号,而浪卡距离香港约450公里天文台已改发八号信号,成为继1960年以来距离香港最远的一个八号风球[203] ,打破2014年9月台风海鸥袭港时的370公里纪录。 此外,本月亦是继2017年之后,再次在10月发出的八号烈风或暴风信号,亦是有纪录以来第八迟发出该讯号。
11月7日,受热带气旋艾莎尼下沉气流影响,天文台下午录得最高气温30.2℃,是有纪录以来最热的立冬,而将军澳的气温更上升至32.6℃,接近酷热水平。
11月22日,天文台下午录得最高气温28.2℃,与1960年并列为有纪录以来最热的小雪,而元朗公园的气温更上升至32.1℃。
由于大部分时间受较正常弱的东北季候风所支配,加上月上中旬受热带气旋艾莎尼相关的下沉气流影响,香港经历了有纪录以来第二暖的11月。本月平均气温为23.5℃,较正常值高1.7℃,为有纪录以来第二高,仅次于2015年11月的24.0℃。而本月平均最低气温为21.7℃,较正常高1.9℃,亦是有纪录以来第二高,仅次于2015年11月的22.4℃。而平均最高气温达26.4℃,较正常高2.3℃,是有纪录以来最高(破了1966年的26.2℃旧纪录)。同时,本月亦远较正常少雨,只录得5.1毫米雨量,只约正常值37.6毫米的七分之一。
此外,由于10月之后影响华南的东北季候风明显较正常弱,直至接近11月底才有较强冷空气补充南下,香港录得有纪录以来秋季最迟的“入秋日”(气候定义上日平均气温<=22.0℃),为11月28日的20.4℃。
受冬季季候风相关的强烈寒潮影响,12月30日气温显著下降,由当日凌晨1时的21.6℃显著下降至当晚午夜约10.6℃,降温达11℃,是自2020年2月16日以来最大温度跌幅。而在12月31日除夕早上天文台录得最低气温8.1℃,是自2018年2月6日7.9℃以来最低纪录,亦是相隔两年多以来再次录得10℃以下,反映过去两年冬季异常温暖的程度极其严重。此外,这亦是有纪录以来第五最冷的除夕,以及自2012年除夕7.1℃以来最低。而大帽山亦录得-1.2℃,是在2018年2月后该站再跌破0℃。
2020年是有纪录以来第三温暖的年份,全年平均气温及平均最低气温分别达到24.4℃及22.5℃,两者皆较正常值高1.1℃(平均气温仅次于2021年的24.6℃、2019年的24.5℃,平均最低气温仅次于2021年及2019年的24.5℃及22.6℃),两者皆是自1884年有纪录以来第三高。而全年平均最高气温达到27.2℃,较正常值高1.6℃,则是自1884年有纪录以来第二高(平均最高气温仅次于2021年的27.5℃)。此外,下半年平均最高气温达到28.7℃,刷新下半年最高纪录(与2021年下半年平均最高气温平纪录)。另外,本年共录得酷热天气日数及热夜日数分别为47日及50日,两者皆是自1884年有纪录以来相关项目数量的最高,分别打破2016年38日及2019年46日的旧纪录。(此纪录已被2021年的54日及61日所打破)
2020年虽然日雨量超过100毫米(大暴雨)日子达7天,是2008年以来最多,但该年总雨量较正常低约1.5%。
2021年
编辑1月持续受冬季季候风影响,首10天平均气温只有14.4℃,较1月上旬同期正常值16.9℃低2.5℃[204] ,是自2011年1月以来最低。而1月1日元旦日早上天文台录得最低气温8.6℃,是自2005年以来元旦录得的最低温度(6.4℃),亦与1914年及1924年的元旦并列为有纪录以来第六最冷的元旦,打鼓岭及大陇仅录得2℃及2.8℃,而大帽山更录得0.7℃。1月5日天文台气温一度回升至21.9℃,但另一股强烈冬季季候风抵达华南,导致天文台气温在1月8日跌至7.7℃,是入冬以来最低气温,随后数日天文台总部低温亦只有10℃以下。1月13日早上,北潭涌和打鼓岭气温分别只有-0.5℃及-0.9℃,创下该两站有纪录以来气温新低,而广泛新界内陆地区低温普遍只有0至3℃出现明显的结霜结冰现象。跟1994年1月,2009年1月,2014年1月一样,2021年1月只录得微量雨量。
到了2月,持续的高空反气旋引致风势微弱,加上阳光充沛,天文台于2月2日录得全月最高气温27.6℃,打破了1月31日至2月4日的极端值26.7℃ (于1966年2月4日录得),亦是有纪录以来2月上旬之最高值及有纪录以来2月最高气温的第六高纪录。另外,2021年2月上旬(首十天)的平均最高气温达23.2℃,是有纪录以来最高。但在2月10日,香港受高空扰动影响,当日雨量(32.2毫米)为1884年以来农历大除夕前夕第二高雨量的纪录。(最高数值为1983年2月11日的34.1毫米)
持续受较正常弱的东北季候风影响,加上高空反气旋较正常强令日照偏多,致使2021年2月异常温暖及晴朗。本月平均气温达19.8℃,较正常值高2.7℃(或较1981-2010平均气温高3.0℃),是有纪录以来第三暖的2月。而平均最低气温及平均最高气温分别达到17.5℃及23.5℃,较各自正常值高2.2℃(或较1981-2010平均最低气温高2.5℃)及4.1℃(或较1981-2010平均最高气温高4.6℃),分别是有纪录以来2月的第四高及第二高。2月没有寒冷日,其中2月11日录得全月最低气温15.3℃,为有纪录以来2月最低气温的第二高纪录(仅次于2009年的15.8℃)。而全月总日照时间达205.1小时,为正常两倍以上,是有纪录以来2月的第四高。然而,主要受2月10、26、27日相关降雨影响,2月较正常多雨,总雨量为62.1毫米,较正常数值38.9毫米高23.2毫米(或较1981-2010总雨量高7.7毫米)。
受高空反气旋及锋前增温效应所致,天文台于3月20日下午录得本月最高气温29.7℃,是有纪录以来最热的“春分”,亦与1960年3月并列有纪录以来3月最高气温之第二高纪录(仅次于1973年3月的30.1℃)。其中上水更录得31.4℃高温。而3月22日录得本月最低气温15.8℃,为3月份的最高月绝对最低气温的第三位。(第一位为2020年3月的16.5℃;第二位为1981年3月的15.9℃。)受偏南气流及高空反气旋影响,3月底香港异常温暖,天文台于3月30日及31日早上录得最低气温达25.3℃,是有纪录以来3月份日最低气温之最高纪录,打破1999年3月19日及2019年3月22日24.8℃的旧纪录。此外,3月30日的平均气温达到26.6℃,是有纪录以来最高3月份日平均气温。
由于影响华南的东北季候风偏弱及月中下旬和月底期间受高空反气旋所影响,香港经历了有纪录以来最暖的3月,本月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及平均最高气温分别达22.0℃、20.2℃及24.8℃,较各自正常值高2.5℃、2.6℃及2.9℃(或较其各自1981-2010年正常值高2.9℃、3℃及3.4℃),三者皆是有纪录以来3月的最高,打破2002年3月平均气温21.5℃及平均最低气温20.0℃的旧纪录,以及1960年和2018年3月平均最高气温24.4℃的旧纪录(此纪录再被2022年3月的25.0℃所打破)。而3月下半月平均气温及平均最高气温分别为23.2℃及26.5℃,同样创下其各自最高纪录,分别比各自上一个纪录远远抛离达0.9℃(2019年3月下半月平均气温为22.3℃)及1.1℃之多(2018年3月下半月平均最高气温为25.4℃)。此外,全月雨量亦只有3.5毫米,不足正常5%,是有纪录以来3月的第四低。
天文台于4月9日录得本月最低气温19.7℃,是有纪录4月最气低气温的第二高纪录(仅次于2016年4月的19.8℃)。
受高空反气旋影响下,4月23日风势微弱及阳光充沛,天文台于当日下午录得本月最高气温达32.6℃,是有纪录以来4月的第二高(仅次于1956年4月的33.4℃)。
由于持续缺乏冷空气补充南下,以及影响华南的高空反气旋较正常强,4月仍然明显较正常温暖,本月平均气温为24.1℃,较正常高1.1℃(或较1981-2010年正常值高1.5℃),是有纪录以来4月的第九高。而平均最低气温及平均最高气温分别为22.4℃及27.0℃,较其各自正常值高1.3℃及1.4℃(或较其各自1981-2010年正常值高1.6℃及2.0℃),分别为有纪录以来其中一个第五高及第七高。
5月21日,天文台录得的最低气温及平均气温分别为29.5℃及30.7℃,同时创下有纪录以来最高5月份的日最低气温,“小满”之日最低气温,以及“小满”之日平均气温。5月16至21日连续6日的最低气温均维持在28℃或以上,创下有纪录以来5月份最长连续热夜日数。
受高空反气旋影响,天文台录得全年最高气温36.1℃,刷新5月份单日绝对最高气温之最高纪录,并打破1963年5月录得35.5℃的旧纪录,其中大美督更录得37.1℃高温。此外,当日的平均气温高达31.4℃,是有纪录以来5月份最高。
5月30日,打鼓岭录得最低气温28.6℃,是自2004年以来首次岀现热夜。
总括而言,由于持续受高空反气旋影响,整个5月份阳光充沛及雨量稀少,香港经历了有纪录以来最热的5月份,月平均气温为29.0℃,较正常高2.7℃(或较1981-2010年正常值高3.1℃),以高达0.7℃之差打破2018年28.3℃之旧纪录。而本月平均最低气温达到27.0℃,较正常高2.5℃(或较1981-2010年正常值高2.9℃),亦是有纪录以来5月的最高,以高达0.9℃之差打破2018年26.1℃之旧纪录。而本月平均最高气温亦达32.1℃,较正常高3.3℃(或较1981-2010年正常值高3.7℃),是有纪录以来5月的第二高,仅次于1963年的32.5℃。另外,本月的热夜及酷热天气日数分别达14日及12日,前者刷新5月最高纪录,并以多达8日之差破了2018年5月6日的旧纪录。而后者则为有纪录以来5月第三高纪录,仅次于2018年的16日及1963年的13日。此外,本月亦远较正常少雨,全月只录得65.0毫米雨量,约只有正常值的百分之二十二,而本年一月至今雨量只有163.1毫米,是同期有纪录以来第二低。
由于3月份及5月份的平均气温均为历年之冠,香港在3月至5月期间经历了有纪录以来最暖的春季,平均气温25.0℃、平均最高气温28.0℃及平均最低气温23.2℃,全是有纪录以来同期的最高。
随着受低压槽影响,香港持续多天的高温少雨天气最终在5月底结束,6月1日天文台更需发出本年首个红色暴雨警告讯号。
由于受活跃低压槽及西南气流影响,6月1日及下旬大雨连场,其中6月28日天文台更发出本年首个黑色暴雨警告讯号。总括而言,整个6月录得总雨量为628.0毫米,较正常值491.5毫米高约28%(或较1981-2010年正常值高约38%),是四年以来最多雨的6月。而本月平均气温为28.8℃,较正常高0.5℃(或较1981-2010年正常值高0.9℃),亦是有纪录以来第七个最暖的6月。纵使本月仍然比正常温暖,但由于5月气温极高,致使本月平均气温较5月的29.0℃为低,此乃1963年以来首次出现6月均温低于5月均温低的情况。
此外,由于2-5月气温大幅高于正常,本年上半年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及平均最高气温分别达23.3℃、21.3℃及26.3℃,打破了2019年及2020上半年同期平均气温23.0℃,平了2019年同期平均最低气温21.3℃,及破了2020年上半年同期平均最低气温25.7℃,成为有纪录以来最暖的上半年。
受烟花外围下沉气流影响,7月22-28日香港出现严重雾霾,持续时间达7日,为有纪录以来热带气旋外围下沉气流影响之最长时间。
由于高空反气旋于上半月持续影响,以及下旬受烟花外围下沉气流持续影响,本月远较正常炎热。本月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及月平均最高气温分别为29.7、27.7℃及32.6℃,分别为有纪录以来七月的第四高(平了1967年纪录及仅次于2020的30.2℃、2014及2016的29.8℃)、第二高(平了2019年纪录了,仅次于2020年的28.3℃)及第三高(平了1967、2014及2016年纪录及仅次于2007年的32.9℃及2020年的33.3℃)。
东北季候风伴随高空扰动于8月27早上影响香港,引致气温下降,天文台录得全月最低气温23.4℃,是前年8月22.9℃的最低,而东部地区温度更创下8月历年新低。
在较正常强的副热带高压脊及同月下旬蒲公英外围下沉气流影响下,热带气旋无法进入香港500公里范围内,令天气持续酷热少雨,加上整月缺乏冷空气南下,致此9月天气异常炎热,9月平均气温29.7℃、平均最高气温32.8℃、平均最低气温27.8℃、酷热天气日数(15日)以及热夜数目(11日),均为自1884年有纪录以来9月最高,成为有纪录以来最热的9月。9月13日录得最低气温29.5℃是有纪录以来9月份其中一个最高(已被2022年9月14日的29.6度打破),9月22日录得34.0℃是有纪录以来中秋节翌日之最高气温,9月23日录得全月最低的26.0℃,这亦是有纪录以来最高的9月份绝对最低气温。
10月1日录得最低气温28.8℃,同时打破有纪录以来最高10月份以及国庆日之日最低气温。 10月8至13日,受热带气旋狮子山及圆规影响,导致下列多项纪录打破:
- 10月8日中午发出黑色暴雨警告,是继2016年后,第二次于10月发出该警告。
- 10月8日录得高达329.7毫米雨量,打破10月份单日雨量最高纪录。(已被2023年10月9日之369.7毫米打破)
- 10月9日清晨发出今年首个八号烈风或暴风信号,是天文台第四迟发出年内首个八号风球(仅次于1972、1974、1975年)。
- 狮子山袭港期间,八号东南烈风或暴风信号悬挂共22小时,是这个方向的8号风球生效时间最长的一次。
- 发出八号烈风或暴风信号时,狮子山集结在香港西南超过560公里,成为60年来最遥远的8号风球。
- 八号信号于10月10日上午4时40分取消后,至10月12日下午5时20分天文台再次发出八号信号,两次八号信号只相隔了60小时40分钟,成为战后有纪录以来不同风暴相隔最短时间的八号信号,打破了1966年相隔75小时30分钟的旧纪录。
- 圆规袭港期间,八号东北烈风或暴风信号悬挂共23小时20分钟,是悬挂八号或以上风球的10月风暴中第5长,亦是战后第五长的东北烈风信号,创下1973年以来8号风球单一方向悬挂时间最长的一次。
- 圆规袭港期间,鲗鱼涌及吐露港的海水高度于10月13日凌晨分别上升至海图基准面以上3.38米及3.53米,风暴带来的潮水涨幅超过1米,是2018年超强台风山竹以来最严重的风暴潮,多区潮汐测量站更打破10月最高潮位或风暴潮纪录。
- 自1957年以来首次于一年内两度直接以三号风球取代强烈季候风信号
- 战后以来,继1974年后,第二次于10月份两度发出八号风球。
10月下旬受强烈东北季候风影响,天文台在21至25日连续5天最低气温低于20℃,是自2017年以来首次10月跌破20℃,亦创下2015年以来最早跌破20度的纪录。22日早上录得最低气温18.2℃,是自2012年以来最低10月气温,同日最高气温也只有20.5℃,更是历年10月份最低日最高气温中第9低[205]。23日早上录得最低气温18.3℃,是自1994年以来最冷的“霜降”,亦是天文台有纪录以来第5冷的“霜降”,虽则日间气温回升,但最高气温只有22.7℃,是自1981年以来首次“霜降”日最高气温低于23℃,亦是有纪录以来第二低的“霜降”日最高气温,仅次于1981年。
总括而言,受热带气旋狮子山及圆规相关降雨影响,10月异常多雨,全月总雨量达631.1毫米,是有纪录以来10月的第二高,仅次于1974年10月的718.4毫米及打破了2016年的624.4毫米。而气温方面,虽然受高空反气旋影响本月上旬异常炎热,期间亦令本月现了4天热夜(与2017年并列自1884年有纪录以来最多热夜的10月),然而这情况被下旬较凉天气有所抵消,整体来说本月平均气温为26.0度,稍高于正常0.3℃(或较1981-2010年正常值高0.5℃)。
11月6日下午天气炎热,上水录得最高气温32.6℃是全港最热。昂坪及九龙城分别录得最高气温28.4℃及32.1℃,打破自建站以来11月最高气温纪录。
12月20日受冬季季候风及热带气旋雷伊共同影响,天文台于上午11时20分发出一号戒备信号,这是继1974年台风艾玛后,天文台47年以来兼踏入21世纪后首次于12月发出热带气旋警告信号,更打破了1974年台风艾玛的最晚发出全年最后一个热带气旋警告信号的纪录。同时打破热带气旋信号生效之下的最低气温纪录,一号戒备信号发出时全港只得14-16℃,当晚新界北部更低至13℃[206] 。
2021全年的酷热天气日数和热夜数目分别达到54日和61日,两者均打破去年才创下的47日及50日旧纪录。
总括全年,由于年内有三个月平均气温创新高,2021年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分别为为24.6℃、22.6℃及27.5℃,三者皆是自有纪录以来的最高,成为香港有纪录以来最热的一年,打破了刚过去2019年平均气温24.5℃、平均最低气温22.6℃及2020年平均最高气温27.2℃的旧纪录。
2022年
编辑由于影响华南的冷空气较正常弱,1月远较正常温暖,月平均气温为18.0℃,月平均最低气温16.5℃,月平均最高气温20.2℃,分别是有纪录以来1月的第五高、第四高及第八高。1月没有寒冷日,是继1901年、1996年及2017年以来第四个没有寒冷日的1月,其中1月30日录得全月最低气温13.2℃,是有纪录以来1月份绝对最低气温的第三高纪录。但在冬季季候风影响下,自2012年后再于整个农历新年假期期间须发寒冷天气警告,同时是2016年后再于农历新年发寒冷警告。2022年1月,香港天文台没有发出红色火灾危险警告,为1995年以来首次没有在1月份发出红色火灾危险警告,以往12月与1月发出红色火灾危险警告较大,2022年1月跟2002年12月的情况在火灾危险警告方面有些相似。
受强烈寒潮影响,2月19至23日期间天文台总部连续5日录得低于10.0℃气温,2月20日天文台总部的最高气温只有9.8℃,是自2016年(7.1度)以来天文台总部再次录得日最高气温不高于10.0℃的日子。翌日更录得最低气温只有7.5℃,是继1996年2月21日5.8℃以来2月下旬(21-29日)的最低纪录。此外,2月19至23日受高空扰动的持续暴雨影响,2月雨量则远较正常多,尽管并不如2019及2020年般需发出暴雨警告信号及雷暴警告,整月雨量却高达168.5毫米,为有纪录以来2月的第6高。2月28日录得本月最高气温22.5℃,为2012年2月22.2℃以来最低纪录。而整月平均气温则为15.2℃,为2008年13.3℃以来最低纪录。亦是近十年最冷的月份(自2012年1月后最低)。
由于影响华南的冷空气较正常弱及高空反气旋较正常强,3月异常温暖,月平均气温为21.5℃,月平均最低气温19.2℃,月平均最高气温25.0℃,分别是有纪录以来3月其中一个第二高、第六高及最高。(平均最高气温打破了去年24.8℃的最高纪录,平均气温仅次于去年22.0℃及与2002年平纪录)分别较各自正常值高2.0℃、1.6℃及3.1℃(或较其各自1981-2010年正常值高2.4℃、2.0℃及3.6℃)。 全月绝对最低气温及绝对最高气温为15.0℃及29.3℃,分别为有纪以来的第七高及第五高。
受东北季候风影响,4月2日录得最低气温13.7℃,为2007,2010年以来最低4月及其上旬,是自前年以来再次出现4月绝对最低气温低于3月的情况,亦是有纪录以来第11次出现。数天后受干燥的大陆气流影响,4月8日天文台总部录得的相对湿度一度下降至22%,是自天文台有纪录以来4月份最低相对湿度,平了1922年4月17日的纪录[207]。天文台于4月29日发出酷热天气警告,为该警告运作以来最早的纪录,打破2018年5月3日之纪录。然而,天文台当日高温只升至32.0℃,为不达标之酷热天气警告,以4月来说则是有纪录绝对最高气温的第五高。整体来说,由于本月上旬持续受干燥大陆气流所支配,下旬则持续受高空反气旋影响,导致输送到华南沿岸的水汽较少,整月异常晴朗及干旱,2022年4月是自天文台1884年有纪录以来雨量最低的4月份,整月只有3.5毫米雨量,而本月相对湿度亦只有73%,同为有纪录以来的最低。总日照则达191.1小时,较正常值113.2小时多约69%,是有记录以来4月份第五高。
但只是相隔两日后,随着一股强烈东北季候风抵达香港,再加上受高空扰动的持续降雨影响,导致香港出现异常低温天气。香港于5月1日录得最低气温17.1℃,是自1917年后最冷的劳动节,亦是天文台有纪录以来第3冷的劳动节(仅次于1909年的16.7℃及1917年的15.4℃)[208]。翌日录得最低气温更只有16.4℃,是自1917年5月的最低纪录,亦是二战后最低,历年5月最低日最低气温中第3低(首2名均于1917年录得)[209],大帽山只有9.8℃,成全港最冷地区[210]。当日平均气温为18.5℃,更是有纪录以来5月日平均气温最低的一天[211]。受强烈东北季候风影响,气温由4月29日最高32.0℃跌至5月2日16.4℃,3日气温急降15.6℃,为2009年11月11至18日一星期气温急降19.1℃后最急速气温下降[212]。
5月中再有一股东北季候风抵达香港,5月16日录得最低气温18.8℃,是自1984年以来5月中旬(11日至20日)的最低纪录。当日最高气温20.8℃,更是历年5月中旬日最高气温的最低纪录[213]。翌日最低气温亦只录得19.6℃,是连续两天低于20℃,以5月中旬来说则是自1980年5月以来再次出现此情况。整个5月共有5天最低气温低于20℃,是自1953年以来5月份最多。5月18日录得日平均相对湿度52%、以及日平均露点温度13.3℃,双双打破5月下半月(16日至31日)的最低纪录[214]。总括而言,由于受月初及月中的东北季候风所影响,2022年5月较正常清凉,5月份平均气温为25.0℃,是自1999年以来5月份最低(24.9℃)。5月没有热夜,两度连续两日低于20度,分别是自2017年以来同期及纪录上首次。
受热带气旋暹芭影响,7月1日黄昏时分天文台发出八号烈风或暴风信号,是全年第一个袭港的热带气旋即令天文台发出该信号,亦是自2017年六月热带气旋苗柏袭港以来首次。
受艾利随后相关热浪影响,7月24日天文台录得36.1℃为1884年以来7月纪录新高,打破了1968年35.7℃的旧纪录,上水更于同日测录境内最高温39.0℃(平了2017年8月22日湿地公园在天鸽下沉气流所致的纪录)。 7月20日至24日天文台平均最高气温高达35.2℃ 比2018年5月26至30日的34.7℃更高,为历来5日最高平均最高气温。7月23日天文台录得最高气温、平均气温及最低气温分别达到34.9℃、31.4℃及29.2℃,前两者皆打破了1972年的旧纪录,而后者则平了2014年纪录,是自1884年有纪录以来最热的“大暑”。7月25日天文台录得最低温为29.9℃,为有纪录以来7月份日最低气温之最高纪录,亦为历来第3高。此外,7月24及25日录得平均气温均为32.0℃,皆为7月份最高日平均气温。(打破了2017年7月30日录得31.8℃的旧纪录。)7月9日至29日的21个热夜为1884年以来最长连续热夜日数纪录,直至活跃西南气流30日影响香港,热夜才终止,酷热天气警告取消并需发黄色暴雨警告信号。整月分别共录得21天酷热天气日数及25天热夜,两者皆打破了2020年7月20天及21天的旧纪录,为单月最高纪录。整体来说,受偏强副热带高压脊支配下,7月份录得的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气温及平均最低气温分别达到33.3℃、30.3℃及28.4℃,前者平了2020年7月的最高纪录,而后两者皆打破了2020年7月的旧纪录,成为自1884年有纪录以来最热的7月及单月最热的月份。
总括来说,2022年7月份破纪录的高温天气事件包括:[215]
- 最高月平均最高气温:33.3℃ (平2020年纪录)
- 最高月平均气温:30.3℃
- 最高月平均最低气温:28.4℃
- 最多单月酷热天气日数:21日
- 最多单月热夜日数:25日
- 最长连续热夜日数:21日 (7月9日至29日)
- 最高“大暑”日最高气温:34.9℃
- 最高“大暑”日平均气温:31.4℃
- 最高“大暑”日最低气温:29.2℃ (平2014年纪录)
- 最高7月份日最高气温:36.1℃ (7月24日)
- 最高7月份日最低气温:29.9℃ (7月25日)
- 最高7月份日平均气温:32.0℃ (7月24日及25日)
受热带气旋轩岚诺相关下沉气流影响,9月5日天文台下午录得最高气温35.3℃,超越1963年9月录得全月最高气温35.2℃,打破自1884年以来9月最高气温记录。上水录得最高气温37.3℃,多区日间相对湿度持续多日低见35%或更低,是全港最热及最干燥的9月[216]。其后,又再受另一个热带气旋梅花及南玛都外围下沉气流加上重庆反气旋增强影响,日间天气继续非常干燥和酷热,9月13日天文台下午进一步录得最高气温35.9℃,打破一周前的纪录,上水同日日间更录得破记录的38.2℃高温,成为有纪录以来最热的9月天。不过即使持续受到热带气旋下沉气流影响,由于天气干燥加上云量稀少,新界内陆部分地区早晚低温却只有23℃或以下,属于稍凉至较凉气温水平。其中北潭涌日最低气温连续3日(13/9至15/9)录得只有20℃或以下;于9月15日更跌至19.7℃,同日打鼓岭日最低气温也跌至只有21.6℃,可见新界内陆秋季明显的凉意比港九市区早出现得多。整体来说,本月为有纪录以来第二热的9月,本月平均气温29.6℃,平均最低气温27.3℃,平均最高气温32.7℃,三者皆仅次于去年9月的最高纪录,分别皆为该月有纪录以来的第二高。
受副热带高压脊影响,天文台于10月3及4日下午录得最高气温33.0℃和33.5℃,后者与2017年10月3日并列为有纪录以来10月日最高气温的第二高纪录,亦为有纪录以来最热的重阳节,打破1959年32.5℃的旧纪录,同时平了1890年10月录得2日酷热的纪录。尽管如此,整个月没有热夜日。
受强烈东北季候风及台风纳沙外围辐合区形成的雨带共同影响,10月18日香港气温开始显著下降,当日天文台总部录得最低气温为17.3℃,是自2010年以来10月的最低气温纪录,新界多区低温只有15℃左右,山区气温更跌至寒冷水平,大帽山的低温更只有9.6℃,是香港境内历年最早录得低于10℃寒冷天气。
受强烈热带风暴尼格影响,天文台于11月2日下午1时40分首先发出八号西北烈风或暴风讯号,为自1972年台风柏美娜及踏入廿一世纪以来首次在11月悬挂该警告讯号,亦是50年来最迟,亦是战后11月首次发出八号西北烈风或暴风讯号,至晚上8时40分改发八号东北烈风或暴风讯号,11月3日上午2时40分再改发八号东南烈风或暴风讯号,是1999年台风玛姬后首个由八号西北信号转为八号东北信号的热热带气旋。尼格最后登陆珠江口,为1993年强台风艾拉后首个11月登陆广东的热带气旋,最接近香港时距离天文台总部只有40公里,为1954年强台风柏美娜以来首个11月直袭香港的热带气旋。另外受东北季候风及强烈热带风暴尼格的外围辐合区形成的雨带共同影响,11月3日一度发出黄色暴雨警告信号,为2006年以来首次于11月发出黄色暴雨警告信号,亦是年内第二迟发出的黄色暴雨警告信号。
11月7日,受强烈东北季候风影响,天文台总部录得最低气温只有19.7℃,成近15年来最凉的“立冬”。
11月下旬,由于受到锋前增温及海洋气流影响,11月28日天文台总部下午录得该月最高气温28.6°C,为有纪录以来最热11月下旬,亦是历来第三迟的炎热日,而翌日新界多区录得30℃,流浮山更达33.7℃,达酷热水平,亦是境内最迟出现酷热天气。[217]
由于影响华南的东北季候风大部分时间较正常弱,2022年11月异常温暖,本月的平均气温为23.4℃,是有纪录以来第三暖的11月,而本月平均最低气温及平均最高气温为22.0℃及25.4℃,亦分别是有记录以来11月的第二高及第九高。连同异常炎热的9月,本年经历了有纪录以来最暖的秋季(9-11月),本季的平均气温26.4℃,平均最低气温24.4℃,及平均最高气温29.2℃,皆是各自的最高纪录。
另外,由于大部分时间冷空气较弱及浅薄,及受到月初热带气旋尼格相关降雨影响,本月异常潮湿及多雨,本月平均相对湿度为83%,是有纪录以来11月相对湿度之最高纪录,为最潮湿的11月(上一个纪录为2012年11月的81%)。而月总雨量达130.8毫米,亦是有纪录以来的第九高。本月亦异常阴暗,总日照只有100.3小时,较正常值172.3小时少百分之42,是有记录以来11月份的最低(上一个纪录为2012年11月的101.4小时)。11月降雨日数为15天,是1982年以来最高11月降雨日数。[218] 值得一提的是此情况与本年有纪录以来最低相对湿度及最少雨的4月恰好相反,情况完全有异于正常季节特征。[218]
早在12月12日时香港普遍地区已出现寒冷有雨天气,唯到了12月16日才开始受到强烈寒潮影响,天文台发出寒冷天气警告和强烈季候风信号。12月17日凌晨更一度发出雷暴警告,是有纪录以来12月的第二个雷暴警告,之前一次在2002年,是续2005及2007年后,雷暴警告第三次与寒冷天气警告同时生效。其后于18日早上天文台总部低温跌至2022-23年冬季最低之9.4℃。
12月30日,天文台总部低温降至12.4℃,已达到寒冷天气基本标准(按天文台定义为12.0℃或以下才计算寒冷日数),新界广泛地区更降至10℃或以下,唯天文台未有发出寒冷天气警告,更没有提及早上天气寒冷字眼;结果翌日除夕日天文台于其总部气温降至12.0℃时,而新界几乎全线气温个位数时才紧急发出寒冷天气警告并急急加上早上天气寒冷字眼,而该寒冷天气警告生效时间为历时最短。
12月气温也明显较正常偏低,平均气温为16.6℃ ,较正常低1.6℃(或较1981-2010年12月平均值低1.3°C),为2014年12月平均气温16.3℃以来最低。
2023年
编辑由于月内大部分时间影响华南的东北季候风普遍较正常弱及高反气旋较强,2月远较正常温暖,该月平均气温为18.9℃,月平均最低气温16.8℃,月平均最高气温22℃,分别是有纪录以来2月的第七高、第八高及第六高。本月亦远较正常少雨,全月总雨量只有1.6毫米,是有纪录以来2月的第十二低,结束之前4年多雨2月份及2月有大雨日子(日雨量>=25mm)的情况。此外,2月亦没有寒冷日,其中2月15日录得全月最低气温13.1℃,是有纪录以来2月份绝对最低气温的第五高纪录,而2月19日天文台气温则录得全月最高的26.6°C,亦是有纪录以来最暖的“雨水”。此外,2022年12月18日冬至前录得全冬季最低气温,自2010年以来最早。2023年2月明显偏暖加上1月较正常稍暖天气,抵销之前1年12月异常寒冷天气,令2022-2023年冬季气温接近正常。
由于影响华南的冷空气较正常弱及高空反气旋较正常强,3月仍然异常温暖,月平均气温为21.3℃,月平均最低气温19.4℃,月平均最高气温24.2℃,分别是有纪录以来3月其中一个第四高、第五高及第五高。(平均气温与1987年、2020年3月并列为第四高,并仅次于2021年22.0℃及与2002年、2022年平纪录)分别较各自正常值高1.8℃、1.8℃及2.3℃(或较其各自1981-2010年正常值高2.2℃、2.2℃及2.8℃)。 全月绝对最低气温及绝对最高气温为16.4℃及29.0℃,分别为有纪以来3月的第二高(月最低气温仅次于2020年16.5°C之最高纪录)及第十高。
受南海北部海南岛附近低压区及低压槽影响,香港吹东北风,加上持续有雨,天文台于5月14日录得全月最低气温20.2℃,是自1999年以来最凉的母亲节,与1992年并列为战后第3最凉的母亲节,并连续两年于5月中旬出现只有20°C或以下之气温,是战后纪录上首度出现。 [219][220] 受热带气旋玛娃相关外围下沉气流影响,5月31日,天文台录得的最低气温为29.6°C,创下有纪录以来最高5月份的日最低气温,而流浮山最高气温更录得37.6℃,是1985年设站以来的最高纪录。[221] 当日平均气温31.4 °C亦与2021年5月23日并列为5月日平均气温最高纪录。[222]
受低压槽及西南季候风影响,6月13至17日连续6天发出暴雨警告信号(6次黄雨及1次红雨),是2001年6月5日至13日以来暴雨警告最长连续发出日数[223]。6月在没有热带气旋影响下,降雨量虽然接近正常,受月初季风低压及之后再受低压槽及西南季候风影响,6月有28天有降雨,追平1964年战后6月最多降雨日数的纪录[224]。此外,6月一共47次发出雷暴警告,是1967年有雷暴警告纪录以来6月份发出最多雷暴警告的一次[225],6月3日至6月26日更连续24天有降雨[226],是2019年6月17日至2019年7月12日连续26日有降雨以来最长的1次[227][228],6月天文台一共8次发出暴雨警告信号,是2001年以来6月最多[229],而6月天文台录得雷暴日数达12天,是2009年以来最高及战后有纪录第5最高[230]。此外,由于月内大部分时间受温暖偏南气流所支配,及影响华南的高空反气旋较正常强,本月亦远较正常炎热。本月的平均气温29.2°C,本月的平均最低气温27.1°C,及平均最高气温31.9°C,分别为6月的第四、第五及第四高[231]。
7月17日,受台风泰利影响,连续两年首个袭港风暴需发出8号烈风或暴风信号,是1984-1986年以来首次。同时2011-2023年连续13年都需要发出8号或以上热带气旋信号,打破之前1970-1981年连续12年需要发出8号或以上热带气旋信号的旧纪录[232]。
受杜苏芮外围下沉气流影响,7月27日有沙尘暴,天气极端酷热,当日录得36.1℃平去年最高温纪录,平均气温32.2℃亦打破最高7月份日平均气温。另外,2019年至2023年连续5年7月都有极端酷热日子(最高气温>=35.0°C)[233]。
整体而言,由于影响华南的高空反气旋较正常强,加上下半月受到热带气旋泰利及苏芮相关外围下沉气流影响,本月异常炎热,本月的平均气温30.1°C,本月的平均最低气温28.0°C,及平均最高气温33.0°C[234],全部皆为7月的第三高,三者皆仅次于2020年及2022年7月的纪录。[235]
由于影响华南的高空反气旋较正常强,加上除月底外没有热带气旋靠近香港,导致整个8月持续晴朗及异常炎热,本月平均气温达29.7 °C,为1884年有纪录以来最热的8月,以0.2 °C之差打破1990、1998、2011、2012年8月所创下29.5 °C之最高纪录。[236]此外,本月平均最低气温27.8 °C及本月平均最高气温32.4 °C,分别为8月之最高及第二高纪录,前者更打破2009年8月平均最低气温27.7 °C之最高纪录。而全月共录得15天热夜,亦与2009年8月并列为最多热夜之8月[237]。另外,8月11日录得该月最低气温25.7 °C,亦为有纪录以来8月份绝对最低气温的最高纪录。而由于持续天朗气清,本月雨量亦远较正常稀少,全月总雨量只有140.7毫米,约是正常的31%,为有纪录以来8月第九低。连同6月和7月的极端高温天气,2023年6月至8月录得平均气温29.7°C,创下自1884年有纪录以来最热的夏季。而本年夏季平均最低气温27.6 °C,及平均最高气温32.4 °C ,两者亦皆是有纪录以来第二高[235]。
9月1日至2日,受超强台风苏拉影响,天文台先发出八号西北信号。其后更一度发出十号飓风信号,是2018年超强台风山竹以来首次,随后苏拉远离,天文台改发八号东南信号,是自1975年台风爱茜以来首次出现由八号西北信号改发九号信号及十号信号及再改发八号东南信号配搭。此外,受超强台风苏拉影响,8号或以上热带气旋警告信号共生效37小时40分钟,是1960年台风玛丽以来最长的一次,如果计9月风暴,则是1953年强台风苏姗以来最长的1次 [238]。此外,这亦是自2017年超强台风天鸽袭港以来,首个正面袭港(以天文台为中心之100公里范围内)的超强台风。超强台风苏拉是香港战后发出10号飓风信号台风之中,发出10号飓风信号时,中心风力最强的热带气旋,中心风力达210公里/小时,超越1979年超强台风荷贝时中心风力205公里/小时[239]。
受热带气旋海葵残余及其相关的低压槽影响,9月7日晚上大雨滂沱,天文台发出本年首个黑色暴雨警告,生效时间长达16小时35分,是该警告自设立以来生效时间最长的一次。香港多区晚上出现严重水浸,而在晚上十一时至午夜十二时天文台总部录得一小时雨量为158.1毫米,是自1884年有记录以来的最高纪录,后者更刷新热带气旋带来最多雨量纪录,更因此同时刷新最高月雨量纪录(连同苏拉袭港期间的179毫米雨量)[240]而9月7日录得总雨量达215.7毫米,亦是九月单日雨量之第七高,翌日更录得425毫米,是九月单日雨量之最高,抛离上一个纪录(1965年9月27日的325.5毫米[235])近100毫米,这同时亦是全年单日雨量之第三高。[235]由于这两天雨量达640.7毫米,亦同时追回之前7月及8月雨量大幅偏少的情况。直至9月8日,累积雨量已接近长年平均值[241],而9月至11月秋季雨量已达偏多水平[242]。9月29日天文台录得最高气温33.7 °C,为有纪录以来中秋节最高气温之最高纪录,打破2019年中秋节33.0 °C的旧纪录。[243] 整体而言, 归因于上半月与苏拉及海葵残余低压槽相关的大雨,天文台录得的9月总雨量创历史新高,达1067.1毫米,是九月份正常值321.4毫米的三倍以上,轻易打破了一九五二年九月创下844.2毫米的纪录,亦是有纪录以来年内第六多雨的月份,月内热带气旋苏拉及海葵为带来820.5毫米(即由热带气旋出现于香港600公里范围内至其消散或离开香港600公里范围之后72小时期间天文台总部录得的雨量),占全月雨量接近77%[244]。此外,九月的破纪录雨量弥补了本年首八个月雨量偏少的情况。[245]此外,这亦是自2008年6月(1346.1毫米)以来最多雨及15年来首个破千毫米雨量的月份。尽管上半月持续多雨,然而,下半月则异常炎热, 当中9月21日至30日连续10日的酷热天气,创下最长9月份连续酷热天气日数纪录,而全月平均气温则拉高28.5°C,较正常高0.6°C,是有纪录以来9月的第10高。[235]
10月初,受热带气旋小犬影响,导致下列多项纪录打破:
- 10月4日天文台录得最高气温34.6°C[246],为有纪录以来10月最高气温之最高纪录,轻易打破维持百多年的1890年10月12日34.3°C的旧纪录,较9月高温更高。翌日亦录得34.1°C高温。10月酷热日数有3日,是有纪录以来最高。[235]
- 10月8日下午发出八号东北烈风或暴风信号,是连续四年在10月或之后发出八号信号,打破1974-1975年及2016-2017年连续两年在10月发出八号信号的旧纪录。
- 10月8日晚上一度发出九号烈风或暴风风力增强信号,是继1999年台风玛姬及台风约克后,首次于同年发出两次九号或以上信号。1975年台风爱茜以来,首次于10月发出九号信号。
- 是次九号烈风或暴风风力增强信号是继9月1日超强台风苏拉后,相隔38日后再次发出。是继1964年超强台风艾黛及超强台风露比(相隔28日)以来,相隔时间最短的两个九号信号[247]。
- 受东北季候风影响,小犬移至香港西南,香港仍吹东至东北风而非东至东南风,接近10月9日午夜改回八号信号时,天文台发出八号东北烈风或暴风信号而非八号东南烈风或暴风信号,是天文台继1941年后,相隔82年再次在发出八号东北信号及更高信号后,再次以同一方向的八号信号取代更高信号[248]。
- 10月9日上午一度发出黑色暴雨警告信号,这是继两年前热带风暴狮子山后,再次于10月份发出黑色暴雨警告信号,更是自1992年设立暴雨警告信号系统以来,首个与八号烈风或暴风信号同时生效的黑色暴雨警告信号。亦是继9月7至8日的黑色暴雨警告信号,再次发出黑色暴雨警告信号,是2010年7月下旬(相隔6日)相隔时间最短的两个黑色暴雨警告信号[249]。
- 10月9日,天文台总部录得369.7毫米雨量,是自1884年以来的10月最高单日雨量纪录,打破之前2021年10月8日录得329.7毫米的旧纪录,令累积雨量超越长年平均值,情况与1995年近似,分别在上半年及前8个月雨量偏低,至下半年及秋季受热带气旋及残余影响,引起连场暴雨,出现破千毫米雨量的月份,完全追回之前雨量偏低情况[250]。
整体而言,由于影响香港的东北季候风较正常弱,10月仍然异常温暖,本月平均气温26.4°C,平均最低气温24.8°C,及平均最高气温29.1°C[251],分别为有纪录以来10月其中一个第四高、第三高及第三高。[235]
受锋前增温影响[252],11月6日天气异常炎热,天文台录得30.7°C,是有纪录以来11月的第二高,亦是自1959年以来11月的最高[235],更打破11月上旬的最高纪录。[253]而当天平均气温更达27.6°C,是有纪录以来11月的最高[254]。而11月10日的最低气温更达25.6°C[254],是有记录以来11月的其中一个最高。(其余两个纪录同为25.6°C分别在2008年11月1日[255]及2011年11月6日[256]录得。)
此外,由于影响香港的东北季候风较正常弱,11月仍然异常温暖,本月平均气温23.5°C,平均最低气温21.6°C,及平均最高气温26.1°C[257],分别为有纪录以来11月其中一个第二高、第四高及第三高[235]。
12月初的天气异常温暖,天文台于12月12日录得28.7℃[258]高温,与1953年12月1日并列为有纪录以来12月份最高温纪录,亦成为年内最迟出现的炎热日。而12月10日至14日平均气温皆在22°C以上,更达到气候意义上“入夏”标准。[259]然而,在12月16日,随着一道冷锋横过香港,受其后冬季季候风影响,各区气温开始急降,香港天文台于当日早上发出入冬以来首个寒冷天气警告,当日天文台气温由午夜初时约23.9°C急降至晚上13.5°C,24小时气温降幅达10.4°C,是自2020年2月16日以来之24小时最大降温幅度及日温差[259]。其后温度稍为回升[259],香港天文台亦取消寒冷天气警告[260]。但随着一冬季季候风补充抵达香港,温度再次下降,香港天文台于当日早上发出寒冷天气警告,香港天文台气温由12月20日午夜初时约14.6°C[261]下降至12月21日午夜初时约10.7°C[262],至22日早上进一步下降至8.6°C,是自1999年廿四年来最冷的“冬至”[263],亦为有记录以来第四冷的冬至[264](仅次于1999年的6.7°C、1929年的7.3°C和1910年的7.7°C[265]),这亦表示连续4年12月绝对最低气温皆在10°C以下[266]。至12月23日,受之前抵达香港的冬季季候风补充及一道雨带影响[267],香港天文台录得全年最低气温8.1°C[268]。随着温度逐渐下降,香港天文台预测新界北部及高地会结霜,并发出冬季首个霜冻警告[269]。圣诞节过后,香港温度逐渐回升,在12月31日天文台更录得25.7°C,是自1884年有纪录以来最暖除夕。
与2010年情况相反[270],2023年除1月以外,年内其余11个月份的绝对最高气温皆打入“最高月最高气温”排行榜的二十名之内[235],为有纪录以来首次。
整体来说,2023年香港异常温暖,是有纪录以来其中一个第二温暖的年份,本年的平均气温为24.5°C,平了2019年纪录及仅次于2021年的24.6°C。而本年的平均最低气温22.6°C及平均最高气温27.2°C,亦分别为纪录以来其中一个最高及第二高(前者平2019、2021年纪录,后者平2020年纪录)[271]。此外,年内所有月份平均气温皆比正常高,是自2015年以来首次[272]。全年酷热及热夜日数分别有54日及56日,分别为纪录以来最多及第二多[273]。另外,虽然2023年只有4天出现日雨量达100mm或以上,但受极多雨的9月和10月影响(当中两日有特大暴雨(日雨量250mm或以上)),本年较正常多雨,总雨量则达2774.5毫米,较正常值(1990-2020年的2431.2毫米)多约14%,是自2016年以来最多雨的年份[274]。 2023年有3个热带气旋信号需要发出八号或以上热带气旋信号,虽然比1964年,1999年及2017年的5次为少,但全年八号或以上热带气旋信号总生效时数长达76小时20分钟,是1960年以来最长[275]。
2024年
编辑虽然2023至2024年冬季为厄尔尼诺年,冬季较长时间天气偏暖,但受强烈冬季季候风影响1月下旬香港和华南地区气温迅速骤降,短短4日内天文台气温1月23日降至最低6.3°C,值得一提是热岛效应严重的天文台总部于1月23和24日连续录得最低气温都低于7.0°C,均属于严寒水平,即使处于强拉尼娜年之2011年1月,为明显偏冷的月份,即使全月高温低于20度及全月平均气温比正常低2.6°C及有14天有寒冷天气,但天文台总部也没有录得7.0°C以下的低温天气[276]。甚至2008年1月24日至2月16日连续24天寒冷亦没有出现严寒天气[277][278]。而2016年1月下旬霸王级寒潮影响期间,该年1月23至25日连续录得最低气温都低于7.0°C[279]。
其中1月23日天文台总部低温只有6.3°C[280],是入冬以来之最低纪录,及自2016年1月以来该月之最低纪录(值得一提的是该年年初同为厄尔尼诺年,该年同是上半月偏暖,下旬转冷及1月23至25日受霸王级寒潮影响天气严寒),亦是自2018年2月以来再次出现低于7.0°C的严寒天气及2016年以来天文台总部最长严寒天气,而该日全港所有天文台分区气象站低温皆低于7.0°C[281],而大帽山当日最低更录得-2.9°C并有结冰和冻雨报告,而昂坪和大老山低温亦只有0°C。[282]
总括来说,由于本月上半月缺乏强冷空气影响,导致期间异常温暖,上半月平均气温达19.5°C[283],为1月同期有纪录以来之第二高(第一位为1998年1月上半月之19.8°C[284]),纵使下旬有强烈寒潮影响,但下半月整体仍然较正常稍暖,导致全月平均气温17.9°C、平均最低气温15.9°C,及平均最高气温20.5°C[285],分别为有纪录以来1月之第六、第七及第六高[286]。
2023至2024年冬季是自1975至1976年冬季以来,再次在冬至及农历新年同时出现寒冷天气[287][288][289]。2月10日年初一最低气温11.3°C,是2012年以来最低气温的年初一[290][291]。
受高空反气旋影响,2月下旬天气明显回暖,天文台于2月21日录得最低气温22.5°C,是自2010年2月以来2月日最低气温之最高纪录[292],当日下午最高气温亦达27.8°C[293],是有纪录以来2月绝对最高气温的第三高,而新界多区更达炎热水平(28°C以上),流浮山更录得32.3°C[294],为2月香港境内之最高纪录。
整体来说,虽然除夕及农历新年假期期间曾出现过寒冷天气,但影响本月的东北季候风大部分时间仍偏弱,因此本月仍远较正常温暖,本月平均气温19.4°C、平均最低气温17.6°C,及平均最高气温21.9°C,分别为2月有记录以来的第五高、第四高及第七高[295]。
受冬季季候风影响,3月1日中午前预测翌日低温为12°C[296],在一道广阔云雨带影响下,下午4时天文台气温已下降至12°C,天文台在下午4时15分及晚上7时45分先后下调翌日低温至10°C[297]及9°C[298],天文台3月1日最低气温10.4°C,翌日进一步下降至9.6°C[299],是自2009年以来再次出现3月绝对最低气温较2月低的情况及2010年以来首次天文台总部于3月出现10.0°C以下气温[300][301],亦是自2018年以来天文台总部再度于3月出现寒冷日及再度连续四个月(去年12至本年3月)皆出现寒冷日[302],亦反映过去五年三月偏暖的程度非常严重(2019年至2023年3月的绝对最低气温皆在15°C或以上,并打入“最高月最低气温”排行榜十名之内,但2020年及2022年4月的绝对最低气温低于3月的绝对最低气温[303][304][305])。2022年5月更有5天最低气温低于20度及出现最低气温16.4°C最低温劳动节翌日[306][307]。
受高空反气旋影响,3月下旬天气异常炎热,香港天文台于3月24日录得最高气温31.5°C[308],打破1884年有纪录以来天文台3月绝对最高气温之最高纪录,更比上一个纪录(1973年3月之30.1°C)抛离达1.4°C[309],虽然翌日高温稍为回落,但3月26日、29-30日分别再次升至30.3°C、30.0°C及30.8°C,同为历史上3月第三、第四及第二高,亦是纪录上第五度于三月录得30°C[310]或以上高温,与月初录得最低的9.6°C存在极大对比。由于高空扰动雨区集中在广东内陆,而香港维密云无雨,不利晚上辐散降温,致使3月31日香港晚上异常温暖,当日天文台录得最低气温达26.0°C,是有纪录以来3月日最低气温之最高纪录,打破2021年3月30、31日录得最低气温25.3°C之旧纪录,而当日的平均气温亦达27.1°C,同有纪录以来3月日平均气温之最高纪录,打破2021年3月30日录得平均气温26.6°C之旧纪录。[311]
总括而言,由于3月下旬持续受温暖偏南气流支配,本月下半月平均气温达23.7°C[312],是有纪录以来3月同期的最高,打破2021年3月下半月23.2°C之旧纪录[313]。纵使上半月受较强冷空气影响,平均气温接近同期平均值,然而受下半月极温暖天气影响,全月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及平均最高气温分别推高至21.1°C、19.1°C及23.9°C,是有纪录以来3月之第八高、第八高及第六高[314]。
4月4日最低气温达26.5°C,是清明节最低气温之最高纪录,打破1981年清明节录得最低25.6°C之旧纪录。[315] 4月21日最低气温21.5℃,是有纪录以来4月份最低气温之最高值(以1.7℃之差打破2016年4月的19.8℃[316]),亦意味着本年4月整月没有一天低于20 °C,为有纪录以来首次出现。
4月13日录得全月最高气温31.9℃,为有纪录以来4月上半月绝对最高气温之最高纪录(打破2021年4月同期31.2°C之旧纪录[317]),亦是4月中旬(11-20日)之第二高纪录(仅次于1956年32.2℃纪录)[318]。
4月27日录得日最低气温27.7℃及日平均气温28.8℃,两者皆是4月之最纪录。(分别打破1994年4月26日之日最低气温27.3℃,及日平均气温28.5℃之旧纪录[319])
整体来说,在缺乏冷空气补充的背景下,4月大部分时间受偏南盛行风所支配,致使本月成为有纪录以来最暖的4月[320],本月平均气温达破纪录的26.4°C,以高达1.6°C之差打破1998年24.8°C的旧纪录。而本月平均最低气温24.5°C,及平均最高气温28.9°C[321],亦是有纪录以来4月的最高,分别较各自旧纪录(1998年、2019年平均最低气温22.9°C及1994年平均最高气温27.5°C)高出1.6°C及1.4°C,比5月各自平均值更高。但4月中下旬华南地区受到多道地面低压槽影响,同时中低纬度西风带中的大气长波接近停滞,令华南地区持续受频繁的高空扰动和异常高空辐散影响,期间华南持续出现暴雨及强对流等天气,香港4月中下旬香港天气持续不稳定,有大雨及多次受强对流天气影响。4月下半月需要6次发出黄雨,为同期的新高,若不计算取代红黑雨的黄雨,更是4月份其中一个最多纪录。如果计算暴雨警告发出次数(由发出至取消为一次),则是2000年以来最多[322][323][324]。当中4月21日雨量达81.6毫米,是2008年以来4月最高单日降雨量[325][326][327][328][329][330][331]。由于4月中下旬连场大雨,虽然大雨没有发展至需要发出红色或黑暴雨警告信号情况,但4月降雨量达257.1毫米,较正常多约68%,亦大幅追回2024年首3个月雨量偏少情况至2024年首4个月降雨量较正常少4%[332],是2012年以来最高4月降雨量[333]。而4月的大雨(日雨量25毫米或以上)日数达4天,是2013年以来最多[334]。
5月1日劳动节当日一度发出黄雨警告[335],当日雨量达52.9毫米的暴雨水平,是1951年以来最高降雨量劳动节,亦是战后第二多雨劳动节[336][337]。
5月4日连场暴雨,早上7时40分先发出黄色暴雨警告信号,至8时55分改发红色暴雨警告信号,初时香港东部雨势特别大,至接近中午更一度发出特别天气提示,"现时位于珠江口的强雷雨区正逐渐向东移动,并会在未来一两小时影响香港。若其继续接近香港并维持强度,天文台有机会在未来一两小时发出黑色暴雨警告信号 。"[338]。最后黑色暴雨警告信号没有发出,而邻近的澳门更一度发出黑色暴雨警告信号[339],而红色暴雨警告信号至下午3时50分由黄色暴雨警告信号取代,红色暴雨警告信号生效6小时55分钟,是2018年9月16日以来最长的1次红色暴雨警告信号[340] 。至晚上8时45分,所有暴雨警告信号取消[341]。5月4日的连场暴雨,西贡的将军澳录得特大暴雨,早上最大雨曾录得超过140毫米时雨量水平,远超出黑雨的70毫米时雨量水平,由凌晨4时40分至早上8时40分,将军澳自动气象站录得约390毫米雨量,而直至同天下午,将军澳部分地区的雨量已超过400毫米[342]。
5月21日香港曾经发出红色暴雨警告信号,是月内第2次发出红色暴雨警告信号,变相令学校延迟下课,直至下午4时正红雨取消。
位于南海中北部的广阔低压槽发展出广阔低压区,随后该低压区发展成热带气旋马力斯,5月30日香港天文台发出1号戒备信号,相隔8年再次于5月发出热带气旋警告信号,翌日更增强为热带风暴及改发三号强风信号,是2006年5月超强台风珍珠后再有命名热带气旋在5月令香港发出热带气旋警告信号[343]。由于5月受较多东风潮影响,而且不时受低压槽及高空扰动而出现多阴雨天气,5月总日照时数只有97.6小时,较长年平均值低约30%,是2019年以来最低5月总日照时数[344][345],月内亦7次发出暴雨警告信号,是2015年以来5月份最多,当中有2次红色暴雨警告信号,是2020年以来5月最多[346],即使受偏南气流影响时亦未出现酷热或热夜天气,是相隔1年后再次出现此情况。
整体来说,本月的平均气温及总雨量也接近正常,5月平均气温为26.0°C[347],接近1981-2010年5月正常平均值的25.9°C(或较1991-2020年5月正常平均值26.3°C稍低0.3°C),结束连续16个月(2023年1月至2024年4月)月平均气温较正常高的情况,而总雨量则为292.6毫米[348],与1991-2020年5月正常总雨量290.6毫米相若(或较1981-2010年5月正常总雨量304.7稍低5%[349])。虽然本月平均气温接近正常值,但由于4月破纪录异常温暖,致使本月的平均气温及平均最高气温皆比4月相关平均值低,是天文台有纪录以来首次出现此情况[350]。
踏入夏季的6月,本年香港仍不时受弱冷空气影响,在偏东气流及低压槽相关降雨影响,6月初香港天气稍凉,天文台于6月4日早上录得最低气温22.9°C[351],是自2013年近11年以来6月的最低纪录,及自2010年14年来同期上旬的最低纪录[352]。
受活跃西南季候风影响,6月14日及6月15日连场大雨,6月14日一度发出红色暴雨警告信号而6月15日更一天3次发出黄色暴雨警告信号,是2019年8月25日以来单日发出最多暴雨警告信号的日子,另外当天第2次黄色暴雨警告信号取消后1小时20分钟再次发出次黄色暴雨警告信号,是2017年7月17日以来两次黄色暴雨警告信号之间相隔时间最短[353],而澳门更一度发出红色暴雨警告信号[354]。6月15日黄昏,流浮山曾一度录得每小时约115公里接近飓风程度的猛烈阵风[355]。
受副热带高压脊影响,6月21日天文台总部录得最高气温34.0°C,是44年来最热的夏至,平了1980年夏至的纪录[356]。此外,虽然本月上半月受东风潮及低压槽影响出现稍凉较多阴雨天气,期间并未出现酷热日,6月中旬开始受西南气流影响,6月11日才出现全年首个热夜,是2009年以来年内最迟的首个热夜,至6月下半月则受副热带高压脊支配,大部分时间则晴朗酷热。而天文台于6月20日至28日连续九日出现酷热日,而本月酷热日亦因而累计9天,是自2016年以来6月最多酷热日及6月最长连续酷热日纪录[357]。
虽然6月下半月香港普遍晴朗并出现高温天气,但因上半月多阴雨天气,所以6月总日照时间只有116.3小时,较正常值低约19%。另外,6月总雨量为281.3毫米,较正常值少约43%,较5月降雨量还要少,是相隔1年后再次出现此情况[358][359],但6月降雨日数高达25天及44次发出雷暴警告[360][361][362]。
7月14日,受副热带高压脊影响,天气酷热,天文台总部录得最高气温34.6°C,唯受雷雨区影响,傍晚起有大骤雨,天文台在晚上7时发出黄色暴雨警告信号,维持2小时35分钟[363],黄色暴雨警告信号期间九龙及湾仔区雨势最大,新界雨势较弱,曾一度有5区时雨量达黄色暴雨警告信号指标(时雨量30 mm - 49.9mm),期间湾仔区及深水埗区部分时段时雨量达红色暴雨警告信号指标下限(时雨量 50 mm - 69.9 mm)[364],当日局部地区有暴雨,天文台录得总雨量90 mm,接近大暴雨水平(日雨量 100 mm - 249.9 mm)[365]。这亦是自2019年8月14日以来首次同日发出酷热天气警告、出现酷热日子而日雨量达暴雨水平(日雨量 50 mm - 99.9 mm)[366][367]。此外,本月最高34.8度,为2018年后再次没极端酷热日的出现[368][369]。
7月28日受暴雨影响,全日气温在28.0度以下,是2021年以来7月首次出现此情况[370]。
整体而言,由于影响华南的副热带高压脊较正常强,纵使下半月受活跃西南季候风及随后南海北部的广阔低压槽影响出现阴雨天气,本月仍然异常炎热,本月的平均气温29.9°C(仅次于2020、2022及2023年七月的30.3°C、30.2°C及30.1°C),是有纪录以来第四个最热的七月,而本月的平均最低气温28.0°C,及平均最高气温32.4°C,亦分别为7月的第三高及第九高[371]。而本月的绝对最低气温亦达26.0°C,是有纪录以来七月的第三高(仅次于2003及2023年七月的26.3°C及26.2°C)[372]。虽然本月异常炎热,但有别于过去纪录上几个最热的七月,本月下半月因受活跃西南季风及广阔低压槽影响而出现较多骤雨天气,本月整体较正常多云及多雨,本月总雨量为458.5毫米,较正常值高19%,是2017年以来最多雨的7月[373]。而平均云量亦达78%,较正常高6%,是自2019年以来的最高,而全月总日照亦继而偏少,只有178.3小时,亦是继2019年以来的最少。[374]另外,7月有25天有降雨,是1994年以来最多降月日数的7月及与1955年及1987年同为战后第3最多[375],而大雨及暴雨日数(日雨量 25.0 mm或以上)共6天,是2017年以来7月最多[376]。7月共6次发出暴雨警告信号,与2017年,2019年及2021年为有纪录7月第二最多发出暴雨警告信号的7月[377]。7月共44次发出雷暴警告,是有纪录以来7月第3最多发出雷暴警告,只较2013及2014年创出有纪录以来7月最高的46次稍少[378]。
8月5日香港天气极端酷热,天文台录得35.4°C,而全港普遍达35至36°C,连昂坪和大老山的高山气象站亦分录得33.0°C,达酷热水平,上水更升至38.9°C,接近香港境内的最高纪录39.0°C(分别于2017年8月22日于湿地公园及2022年7月24日于上水录得)。[379]
8月6日香港天气酷热,天文台中午至下午1时录得最高气温34.9°C,受高空扰动相关及高温触发的强雷雨区,中午过后有大雨及雷暴,天文台先后在下午1时25分发出大雨预警及下午1时45分发出黄色暴雨警告信号[380][381],期间荃湾区曾录得每小时80毫米黑雨水平的降雨[382]。黄色暴雨警告信号发出后,下午2时后气温急跌至26.6度,短时间气温急跌8.3度[383]。
受广阔低压槽影响,8月17日早上曾发出黄色暴雨警告信号[384],当日九龙及港岛中西部有大暴雨(日雨量 100 mm - 249.9 mm),天文台半天录得雨量116 mm[385]而全日录得总雨量116.2 mm,达大暴雨水平[386],是相隔1年后再次在8月出现大暴雨日子[387]。
整体而言,由于垂直风切变有利副热带高压脊较正常强,加上超强台风珊珊外围下沉气流于下旬后期影响香港,8月仍然异常酷热,本月的平均气温29.6°C,是有纪录以来第二个最热的8月(仅次于去年的29.7°C),而本月的平均最低气温27.7°C,及平均最高气温32.3°C,亦分别为8月其中一个第二高及第四高[388]。此外,本月共录得18天热夜,是有纪录以来8月之最多,打破了2009年及2023年8月15天之旧纪录[389]。另外,本月酷热日数亦达15天,是有纪录以来8月其中一个第二多[390]。虽然2024年8月雨量偏少,唯该月曾8次发出暴雨警告信号,是2018年以来最多发出暴雨警告信号的8月[391]。
2024年8月没有热带气旋影响香港,是继2015年后再之出现这情况[392]。
超强台风珊珊吹袭日本,其南侧的反气旋在9月上旬继续为香港带来酷热天气,惟受超强台风摩竭影响,香港24小时内需三度发出黄色暴雨警告信号,为同年第二次。经过3次黄色暴雨警告信号,2024年发出暴雨警告信号次数(由发出至取消作一次计算)及发出黄色暴雨警告信号次数已分别打破2019年及2001年的旧纪录[393]。
受超强台风摩羯逼近影响,9月5日傍晚天文台曾发出8号东北烈风或暴风信号,移至香港西南面时,受北面副热带高压脊影响,香港风向仍为东至东北,天文台维持8号东北烈风或暴风信号,随着超强台风摩羯远离,天文台9月6日中午过后改发3号强风信号,是1977年9月强烈热带风暴法妮黛以来首个在9月出现直接由8号东北烈风或暴风信号改为3号强风信号的热带气旋[394]。
超强台风摩羯进入南海北部后,由于南海北部自7月中强烈热带风暴派比安后有1个半月没有热带气旋生成,令该区储了大量潜热,海水温度达30度或以上,加上移动较慢及垂直风切变微弱等因素,使摩羯爆发性增强,于24小时内由强烈热带风暴增强为超强台风,与2017年天鸽在南海爆发性增强至超强台风相似。9月6日摩羯中心附近最高持续风速曾达每小时230公里,成为天文台自1950年有记录以来,南海第二强的热带气旋,仅次于2014年超强台风威马逊,与2023年超强台风苏拉并列。摩羯亦是自2018年9月山竹以来影响香港热带气旋中生命周期中中心风力最高的热带气旋[395]。
受热带气旋贝碧嘉相关下沉气流影响,9月17日香港天气极端酷热,天文台当日录得最高气温35.7°C,为今年以来的最高纪录(是自1983年以来年内最迟出现的绝对最高气温[396]),及9月绝对最高气温之第二高纪录(仅次于2022年9月的35.9°C及最热9月下半月[397]),亦为有纪录以来最热的中秋节(较上一个纪录2023年9月29日的33.7°C抛离达2°C[398])。然而高温触发暴雨雷暴,中秋节当晚一度发出黄色暴雨信号,达两小时,为1998年设立黄雨信号以来首次于中秋节晚发出,而对上一次于中秋节当天发出该信号是2018年(但该天于早上发出),9月21日受广阔低压槽内的低压区由东向西横过新界影响下,中午前后连场暴雨,天文台先发出黄色暴雨警告信号,20分钟后更发出红色暴雨警告信号[399],是其中一个有纪录以来最短由黄色暴雨警告信号转为红色暴雨警告信号[400]。港岛区雨量全部达标而南区雨量更曾达黑雨指标[401],翌日东北季侯风抵达广东沿岸,9月23日最低气温为23.4度,是2016年以来9月最低气温及1997年后最低9月下旬气温[402][403]。
由于影响华南的东北季候风较正常弱,二零二四年九月香港远较正常炎热。平均气温29.2°C、平均最高气温32.0度及平均最低气温26.8°C,分别较其正常值高1.3°C、1.5°C及0.7°C,是有记录以来九月份的第三高、其中一个第四高及其中一个第七高。受月初超强台风摩羯、再加上华南沿岸及南海北部低层大气的槽性气流较正常强,令高空扰动在本月3次影响华南沿岸及下旬广阔低压槽及槽内相关低压区及位于台湾海峡附近的热带低气压(该热带系统曾进入香港600公里范围)所影响,令9月远较正常多雨及多云,9月雨量达520.9mm,较长年平均值高约62%,而同月热带气旋为香港带来的雨量(即由热带气旋出现于香港600公里范围内至其消散或离开香港600公里范围之后72小时期间天文台总部录得的雨量)约为335.2mm,占全月雨量约为64%[404],而平均云量为74%,较正常值高8%,是有记录以来九月份的其中一个第九高。9月连场大雨,追回夏季少雨情况,2024年首9个月雨量只较长年平均值低6%[405]。另外,9月曾7次发出暴雨警告信号、降雨日数达20天及大雨日数达8天(日雨量>=25.0mm),三者同是2020年以来同月最高,而9月更6次发出黄色暴雨警告信号(不包括取代红雨的黄雨),更是1998年暴雨警告信号系统修订以来有纪录9月发出最多黄色暴雨警告信号[406][407][408]。
受超强台风山陀儿下沉气流影响,10月1日录得最高气温34.2°C,亦是记录以来10月的其中一个第三高[409] (平了1890年10月1日之纪录[410]),及该月绝对最高气温第三高[411],亦是有纪录以来其中一个最热的国庆日(平了1890年10月1日之纪录[412])。
10月19日天文台再次发出酷热天气警告,为该警告讯号生效以来最迟发出的一次[413] (打破了2017年10月12日发出该警告之旧纪录),而当日天文台亦录得最高气温33.7°C,亦为有纪录以来最迟出现的酷热日[414],及10月下半月的最高纪录[415],及后天文台再度于10月22日发出酷热天气警告[416],打破三天前最迟的纪录,然而当日天文台最高气温仅升至32.3°C,未达酷热天气标准。另外,10月累积酷热日亦达3日,平了去年10月的最多纪录[417]
整体来说,由于影响华南沿岸的东北季候风较正常弱,致使本月成为有纪录以来最暖的10月,本月的平均最低气温25.4°C、平均最低气温27.3°C及平均最高气温30.3°C全是有纪录以来10月的最高[418],分别较各自上一个纪录高出0.4°C(2016年10月平均最低气温25.0°C)、0.5°C(2016年10月平均气温26.8°C)及0.8°C(2019年及2022年10月平均最高气温29.5°C)[419]。
2024年10月所打破的天气纪录如下[418]:
- 最高月平均最高气温:30.3°C
- 最高月平均气温:27.3°C
- 最高月平均最低气温:25.4°C
- 年内最迟发出的酷热天气警告讯号:10月22日[413]
- 年内最迟出现的酷热日:10月19日(33.7°C)
- 最高国庆日最高气温:34.2°C(平1890年纪录)
踏入11月,由于上旬的副热带高压脊较正常强,位置亦较正常偏北及向西伸展,而且海水温度亦较正常高,使热带气旋可以在副热带高压脊南侧的辐合带形成。期间四个热带气旋“银杏”、“桃芝”、“万宜”及“天兔”先后生成,是1961年以来首次[420]。此外,较强而且位置偏北及西伸的副热带高压脊令这些热带气旋形成后,采取偏西路径横过吕宋/吕宋北部进入南海中北部,而非往常11月般在菲律宾中部进入南海中南部。截至11月20日,“银杏”、“桃芝”及“万宜”受副热带高压脊南侧的引导气流影响而进入南海北部。同时因为11月上旬影响广东沿岸及南海北部的东北季候风偏弱及南海水温普遍仍然温暖(26度或以上),使“银杏”、“桃芝”及“万宜”可以维持较高强度(台风级或以上强度,“银杏”及“万宜”生命周期中最高强度更达超强台风,当中“银杏”更因只掠过吕宋北部及巴林坦海峡而受地形影响较少而在南海达超强台风强度)从而受高层引导气流影响进入横过南海北部及维持西北偏西路径移至较高纬度才开始减弱而改受低层引导气流或东北季候风影响而转向西南偏西移动(“桃芝”在南海更曾有一段较西北路径而进入香港以南150公里范围内),令天文台需要发出热带气旋警告信号[421]。
受热带气旋银杏影响,天文台于11月8日下午12时40分发出一号戒备信号,意味着2022年相隔两年以来再度于11月发出热带气旋警告信号,而其后天文台更于翌日下午3时40分发出三号强风信号,至11月10日上午10时20分改发一号戒备信号,并于下午3时20分取消所有热带气旋警告信号。 不过,随着热带气旋桃芝紧接而来,天文台于翌日下午10时20分再度发出一号戒备信号,距离上次取消所有热带气旋警告信号的时间只相距31小时,成为战后有纪录以来11月内不同风暴相隔最短时间的热带气旋警告信号及2003年7月下旬以来不同风暴(热带气旋“天鹅”及“莫拉菲”)相隔最短时间的热带气旋警告信号(1号或以上)[422],亦是有纪录以来首次因不同热带气旋影响而两度于11月内发出热带气旋警告信号。其后天文台于11月13日下午3时20分改发三号强风信号,由于“桃芝”采取较预期偏西北路径而更为接近珠江口,至同日下午11时10分更发出八号东北烈风或暴风信号,是2022年相隔两年以来再度于11月发出八号热带气旋警告信号,成为香港自二战后(1946年后)年内最迟发出的八号热带气旋警告信号,亦是有纪录以来年内第二迟发出的八号热带气旋警告信号[423],仅次于1939年11月23日的己卯风灾 [424]及打破了1972年热带气旋柏美娜于11月8日下午3时20分发出该警告信号的最迟纪录[425],“桃芝”最终在香港以南150公里范围内掠过。2024年同年2次发出八号东北烈风或暴风信号而没有改发其他方向八号热带气旋警告信号,是有纪录以来同一年首次出现这情况[426]。受热带气旋万宜影响,天文台于11月18日上午6时40分发出一号戒备信号,是同月第3次发出热带气旋警告信号,是有纪录首次11月需要3次发出热带气旋警告信号[427]及2019年8月尾至9月初受“白鹿”、“杨柳”及“剑鱼”及以来在最短时间发出3次发出热带气旋警告信号[428]。11月“银杏”、“桃芝”及“万宜”3个热带气旋接连进入香港500公里范围,令2024年直至11月20日共有5个热带气旋进入香港500公里范围,大幅追回之前热带气旋进入香港500公里范围偏少情况,亦接近8月尾预测9月至12月有3-5个热带气旋进入香港500公里范围(或2024年修订预测共4-6个热带气旋进入香港500公里范围)[429]。
受东北季候风及一道广阔云雨带影响影响,11月20日持续有雨及雨势有时颇大,虽然天文台没有发出任何恶劣天气警告,但当天总雨量达73.8毫米,是1993年以来11月最高单日降雨量及有纪录以来11月第10最高。由于华南沿岸低层大气的气旋性流场较正常强及接连受热带气旋影响,11月雨量累积194.1毫米,是正常约5倍,11月雨量几乎是由热带气旋引致,是战后11月最高及有纪录以来第2高 (仅次1914年的旧纪录)[430][431][432]。11月降雨日数为12天,是战后其中一个第4最高[433]。同时,11月大雨日数达3天(日雨量25 mm 或以上),平了2016年11月的纪录[434]。虽然10月雨量明显偏少但由于9月及11月分别受广阔低压槽及其相关低压区、热带气旋“摩羯”及热带气旋“桃芝”及“万宜”的残余雨带引致连场大雨及暴雨而令该两月雨量显著高于正常,2024年9月至11月秋季累积雨量达726.3毫米,属于偏多水平,9月至11月秋季热带气旋为香港带来的雨量(即由热带气旋出现于香港600公里范围内至其消散或离开香港600公里范围之后72小时期间天文台总部录得的雨量)为527.1毫米,是相关雨量约72.5%[435]。此外,由于上半月影响本港的东北季候风较正常弱,本月上半月(1-15日)异常温暖,其间平均气温达25.2°C[436],是有纪录以来11月上半月同期的最高[437],而即使下半月平均气温接近正常,本月整体仍较正常暖,全月平均气温为23.0°C,亦是有纪录以来11月的第九高[438]。
整体而言,连同异常温暖的9月及最暖的10月,本年亦经历了有纪录以来最暖的秋季,本季的平均气温26.5°C、平均最低气温24.5°C及平均最高气温29.2°C,全部皆是有纪录以来的最高[439]。
注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 ^ 林超英:香港20年後無冬天 - 香港文匯報. paper.wenweipo.com. [2020-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5).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2.0 2.1 2.2 2.3 香港各季節的氣溫級別. [2022-03-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6).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香港天文台錄得的氣溫及雨量排名(四月). [2022-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6).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天 氣 稿 第 090 號 - 本港九天天氣預報. www.info.gov.hk. [2023-08-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27).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異常多雨及溫暖的十一月. www.info.gov.hk. [2022-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22).
- ^ 香港全年氣溫及雨量的排行. www.hko.gov.hk. [2022-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01) (tc).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降雨量大於0.1毫米報告日數. www.hko.gov.hk. [2022-1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0) (tc).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自1884年(除1940-1946年外)在香港天文台錄得的酷熱天氣日數. [2023-1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警告暴雨日趨頻密 環團促投入資源. [2023-1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21).
- ^ 尼格 – 十一月的八號波. www.hko.gov.hk. [2022-12-04] (tc).
- ^ https://hk.news.yahoo.com/%E9%A2%A8%E6%9A%B4%E6%A1%83%E8%8A%9D%EF%BD%9C%E5%89%B5%E9%A6%99%E6%B8%AF%E5%8F%B2%E4%B8%8A%E6%9C%80%E9%81%B2-8-%E8%99%9F%E9%A2%A8%E7%90%83-%E6%89%93%E7%A0%B4-52-%E5%B9%B4%E5%89%8D%E7%B4%80%E9%8C%84-%E5%A4%A9%E6%96%87%E5%8F%B0%EF%BC%9A%E6%83%85%E6%B3%81%E4%B8%8D%E7%AE%97%E7%BD%95%E8%A6%8B%EF%B8%B1yahoo-152436055.html
- ^ 颱風小犬│9號風球僅15分鐘預告 網民湧fb狂鬧 天文台咁解釋…. [2023-1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20).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每日數據摘錄. [2022-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二零一二年天氣概況. www.hko.gov.hk. [2023-12-25] (tc).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自1885香港錄得的降雨量大於25.0毫米報告日數(不包括1940-1946). [2022-1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昨31℃熱辣辣 下周跌至12℃. [2014-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7.5℃ 18年來最冷2月天. [2014-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28).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雷暴日數. www.hko.gov.hk. [2024-03-04] (tc).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小冰粒 凍雨 香港罕見. [2016-0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07).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香港氣候平均值(1991-2020). 香港天文台. 2021-01-03.
- ^ 香港氣象要素之月平均值 (1991-2020).
- ^ Monthly Meteorological Normals for Hong Kong (1991–2020). Hong Kong Observatory. [7 February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8 February 2021) (英文).
- ^ Extreme Values and Dates of Occurrence of Extremes of Meteorological Elements between 1884–1939 and 1947–2020 for Hong Kong). Hong Kong Observatory. [7 February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8 February 2021) (英文).
- ^ Monthly Data for Single Element. Hong Kong Observatory. [16 February 2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9 February 2022) (英文).
- ^ 大帽山氣象要素月平均值 (1997-2017). 香港天文台. [February 6,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0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大帽山冷熱天氣及雨量統計 (1997-2017). 香港天文台. [February 6,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0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大帽山月最高氣溫 (攝氏度). 香港天文台. [February 6,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0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大帽山月最低氣溫 (攝氏度). 香港天文台. [February 6,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0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此时新界仍属清廷管治。
- ^ 氣象萬千4 - 颱風駕臨. 香港电台新闻部. 2014年4月26日 [2016年7月1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3月17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粤语)
- ^ 【專題籽】時光倒流六十年 劉天賜訪天文台:座標縮小了. 香港苹果日报. 2015-09-29 [2016-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香港6000年》页186,麒麟书业出版,1998年,ISBN 962-232-123-2
- ^ 《香港全纪录(卷一)》页89,中华书局出版,1997年7月,ISBN 962-231-890-8
- ^ 34.00 34.01 34.02 34.03 34.04 34.05 34.06 34.07 34.08 34.09 34.10 34.11 34.12 34.13 34.14 34.15 香港經典熱浪/異常偏暖事件回顧. [2016-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0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35.0 35.1 35.2 35.3 35.4 35.5 35.6 气象学上入春夏秋冬的标准温度?. [2017-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0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36.0 36.1 36.2 36.3 美氣象局一度預測 港周日或落雪 天文台稱不會. 苹果日报 (香港). 2016-01-19 [2016-0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2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吴昊. 《回到舊香港》. 1991.
- ^ 38.0 38.1 市區錄21.9°C入秋新低 1999年以來最涼重陽節. [2018-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18).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历年天灾的回顾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香港天文台
- ^ 寒冷天氣警告. [2016-05-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7-10).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41.00 41.01 41.02 41.03 41.04 41.05 41.06 41.07 41.08 41.09 41.10 41.11 41.12 41.13 41.14 41.15 41.16 41.17 41.18 41.19 41.20 41.21 41.22 41.23 41.24 41.25 41.26 41.27 41.28 41.29 41.30 41.31 41.32 41.33 41.34 41.35 41.36 41.37 41.38 41.39 41.40 41.41 41.42 香港經典寒潮和強冷空氣回顧. [2016-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0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1925年的普慶坊災難. 天文台网志. 2017-05-15 [2018-07-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2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1925年暴雨沖毁上環豪宅奪75命 單一山泥傾瀉死亡人數最多. 明报. 2018-07-17 [2018-07-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2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1926年的驚人暴雨. 天文台网志. 2013-02-25 [2018-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25).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45.0 45.1 45.2 11月都掛8號波?試過L路徑直襲. [2016-10-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5).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46.0 46.1 【迎新歲】近半世紀最暖大除夕 九龍城上水27℃,蘋果日報,2018年2月16日. [2018年2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11月23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47.0 47.1 47.2 香港元旦天氣回顧. [2017-12-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7).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工商晚报,1956-04-28,第3页。
- ^ 49.0 49.1 49.2 49.3 聖誕天氣話你知 邊一年得7℃大帽山結冰?. [2017-1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华侨日报,1957年2月12日,第6页。
- ^ 香港工商日报, 1957-02-12 ,第5页。
- ^ 大公报, 1957-02-12,第4页。
- ^ 华侨日报,1959-01-30,第6页。
- ^ 大公报,1959-01-30,第4页。
- ^ 香港工商日报,1959-01-30,第5页。
- ^ 1963年制水與「慳水歌」. [2016-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17).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香港工商日报,1963-06-01,第4页。
- ^ 大公报,1963-06-02,第4页。
- ^ 香港工商日报,1963-06-02,第4页。
- ^ 大公报,1963-09-06,第4页。
- ^ 香港5月份氣溫及雨量的排行. [2016-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1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自1884年(除1940-1946年外)香港天文台錄得的酷熱天氣日數. [2016-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18).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63.0 63.1 【帕卡风球】3日半两次8号风原来未算近 天文台指1966年经验更近 香港01
- ^ 64.0 64.1 不足一周兩氣旋發八號信號天文台:1966年亦試過- RTHK. [2017-08-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17).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65.0 65.1 無綫新聞- 本港- 天文台對上一次短時間內兩發八號信號為1966年. [2017-08-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6).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华侨日报,1968-03-03, 第4页。
- ^ 大公报,1969-04-06,第4页。
- ^ 香港工商日报,1969-04-06 ,第4页。
- ^ 华侨日报,1969-04-06,第4页。
- ^ (繁体中文)四年前「六•一八」雨災 死亡一百五十餘人. 工商日报第一页. 1976年8月26日.
- ^ 71.0 71.1 今午熱爆32.9℃平44年來最熱大暑紀錄. [2016-07-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72.0 72.1 72.2 【45年最熱大暑】酷熱天氣警告一度生效 最高33.1℃ 非今年最熱. [2017-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2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大公报,1973-04-01,第4页。
- ^ 香港工商日报,1973-04-01,第12页
- ^ 华侨日报,1973-04-01,第5页。
- ^ 76.0 76.1 罕見10月三連風1974年最勁四連風係咩玩法?. [2016-1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2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香港落過雪?有圖有真相!. 苹果日报 (香港). 2013-12-15 [2016-0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06).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1976年寒潮. [2016-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08).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79.0 79.1 昨錄11.6℃ 38年最凍受難節. [2016-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大公报,1978-10-31,第4页。
- ^ 強烈熱帶風暴雲茵 (1984 年) 回顧. [2017-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17).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史上最短命8號波 1984年雲茵掛2粒鐘. [2017-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27).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1984 熱帶風暴 雲茵 (T.S. Wynne) 風暴消息 6/6. [2017-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17).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大公报, 1986-03-02,第1页。
- ^ 华侨日报, 1986-03-02,第5页。
- ^ 华侨日报,1987-12-01,第1页。
- ^ 大公报,1987-12-01,第4页。
- ^ 1989年香港天文台錄得7月最低氣溫21.7℃. [2016-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17).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新聞檔案(1996年寒潮)時事多面睇(20161月年寒潮). [2016-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17).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香港氣象網- 超級颱風莎莉的回顧. [2017-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5).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當年今日之1999年12月22日香港有紀錄以來最寒冷的冬至. [2016年2月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3月17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由香港天文台錄得的冬至氣候資料. [2016-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2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1999年12月天氣回顧. [2016-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5).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昂平零下一度 自動氣象站停運作 元旦6.4℃大帽山結冰. [2016-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5).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2008 年初華南沿岸地區持續寒冷的天氣分析和預報技巧 (PDF). [2016-10-2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10-2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124年以來最酷熱九月. [2016-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9.7℃昨凍死5長者 22年最冷11月 下周氣溫回升. [2016-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5).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https://www.hko.gov.hk/tc/cis/statistic/erank.htm?timerange=may
- ^ 20.4℃ 港46年來6月最涼. [2016-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5).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https://www.weather.gov.hk/tc/cis/dailyExtract.htm?y=2010&m=5
- ^ 冷空氣侵襲 香港經歷22年最冷10月. [2016-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2010年寒潮回顧. [2016-06-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0).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香港迎27年來最冷聖誕‧除夕元旦料回暖. [2017-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新聞(2011-12-25)27年來最冷聖誕無礙市民外出慶祝. [2017-1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17).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9.4℃百年最冷龍年. [2016-03-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8).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天文台警告及信號資料庫,2012年所有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2016-1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17).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本世紀最寒冷的平安夜,清晨錄得入冬以來最低氣溫10.1℃,2012年12月24日. [2017年12月1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3月17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天文台錄得最低氣溫16.6度,是天文台有紀錄以來5月第二低溫紀錄。. [2016-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10).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天文台錄得7.3度 入冬以來最低. [2017-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0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天文台錄得有紀錄以來最冷元宵兼情人節. [2016-03-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17).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1884-1939年及1947-2017年在香港天文台錄得氣溫和雨量的五天極端值. [2018-04-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2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香港4月份氣溫及雨量的排行. [2018-04-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2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每月天氣摘要. [2018-04-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2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一日連破四紀錄 市區錄36.3℃香港史上最熱. [2015-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香港36.3℃破紀錄高溫 截至五時3人疑中暑. [2015-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6).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天文台下午录得30.3℃ 料未来两三天转凉
- ^ 今日小雪名不副實 錄27.6℃歷來第二熱. [2015-1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氣溫-3℃ 大帽山現霧凇. 香港苹果日报. 2016-01-24 [2016-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5).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天文台下午錄得3.1度 史上第3低溫. 星岛日报. [2016年1月2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2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繁体中文)
- ^ 2016年1月24日天氣摘要及輻射水平資料. 香港天文台官网. [2015年1月2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1月31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繁体中文)
- ^ 天文台錄得3.3℃ 1957年以來最低溫. 香港电台. 2015年1月24日 [2016年1月2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1月30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繁体中文)
- ^ 寒潮襲港 勁破7大紀錄!. [2016-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2-06).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2016年1月天氣回顧. 香港天文台. 2016年1月24日 [2016年2月2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3月7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繁体中文)
- ^ 3.1℃ 59年最凍 賞霜500人困寒山 消防跣住救 凌晨最後七人脫險. 香港苹果日报. 2016-01-24 [2016-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25).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消防處昨日接獲逾百人求助被困大帽山3人情況嚴重. 香港电台. 2016-01-25 [2016-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3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1月雨量 破132年紀錄. [2016-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2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2016年4月天氣回顧. [2016-05-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2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今午最高氣溫31.2℃ 28年來最熱母親節. [2016-05-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17).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破紀錄 34.2℃最熱父親節. [2016-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30).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史上最熱父親節!今午34.2℃同創今年最高溫. [2016-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30).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烈日下錄34.2℃ 有紀錄以來最熱父親節. [2016-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30).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沒有最熱只有更熱! 34.4℃今年最高溫. [2016-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超強颱風尼伯特一路向西? 今日34℃ 133年最熱小暑. [2016-07-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7-1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今高溫35.6℃ 半世紀最火熱7月天 空氣污染爆錶全黑色警告. [2016-07-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7-1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短片】大埔落雹 天文台料短期內續受冰雹影響 (14:12). [2016-07-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06).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大埔落雹急跌10℃. [2020-09-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今夏酷熱日 勢破132年紀錄. [2016-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2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热浪赶在鲇鱼前端逼港 半世纪最热9月天 暂最高34.9℃
- ^ 今年38日酷熱 53年新高. [2016-1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0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歷來首次10月黑雨 生效逾1小時改發紅雨. [2016-1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專家指受東北季候風影響 10月受颱風吹襲無常見. [2016-1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2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天文台警告及信號資料庫,1974年至2016年10月八號或以上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2016-1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2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海馬襲港42年來最遲掛的8號波. [2016-1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2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10月打风】近21年来首个10月八号波 “海马”史上第4迟袭港
- ^ 遲來的秋天,2016年10月28日,香港天文台. [2016年10月2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3月17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平均溫26.8℃兼多雨 132年來最暖最濕10月. [2016-1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132年來最熱10月 周一立冬最高29度. [2016-1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17).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148.0 148.1 極端天氣又熱又濕 今年已破13項紀錄. [2016-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17).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冷鋒終殺到 明早料12℃. [2016-1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7).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冬天暖洋洋】1月創116年史上最高溫 寒冷天氣警告時數大減.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22).
- ^ 港創史上最高溫1月!連破2紀錄,香港蘋果日報,2017年02月01日. [2017年2月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7月29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天文台:今年1月是香港有紀錄以來最暖,無綫新聞,2017-02-01. [2017-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6).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自1884年(除1940-1946年外)香港天文台錄得的熱夜日數. [2018-04-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2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18年來最早8號風 早來颱風有玄機?. [2017-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17).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6月上旬掛8號波 18年來首次. [2017-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2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苗柏襲港:首個風掛8號 對上一次係幾時?. [2017-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9年來最多雨6月 市民捱貴菜. [2017-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打邊爐都耐過你 洛克成33年短命8號波之一. [2017-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洛克風球】史上第三短八號波 天文台料晚上有驟雨 夜校復課. [2017-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短命8號波】助理台長指依路徑和安全判斷 聽眾不接受解釋 質疑星期日影響少才掛波. [2017-09-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2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弱勢8號波8站數據無一達標 天文台再惹質疑. [2017-09-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洛克襲港:八號波,有冇錯?. [2017-09-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8).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短片:提防中暑】上水沙田黃大仙跑馬地超過37℃ 明日稍後轉多雲 有狂風雷暴. [2017-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2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打風前夕 香港11區錄37℃以上高溫. [2017-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2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明报新闻网. 颱風襲港現36.6℃高溫 創132年以來新高. 2017年8月22日 [2017年8月2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4月26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繁体中文)
- ^ 超強颱風天鴿的報告,香港天文台. [2017-10-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26).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今年4個8號波襲港 連中四元1948年後首次. [2017-08-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秋天失蹤】歷來最遲酷熱天氣警告 市區33.5℃小心中暑,香港01,2017年10月3日. [2017年10月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10月3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天文台破紀錄10月發酷熱警告 創1890年以來最高溫,星島日報,2017年10月3日. [2017年10月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10月3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今日酷熱高溫33.5℃ 成第2個最高溫10月,香港經濟日報,2017年10月3日. [2017年10月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3月17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今年「熱夜」特別多 破兩項紀錄,香港經濟日報,2017年10月4日. [2017年10月1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3月17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10月中發酷熱警告 史上最遲 今年「熱夜」41天創新高,etnet,2017-10-13. [2017-1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17).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天文台破紀錄最遲發酷熱警告 香港首度10月出現熱夜,星島日報,2017年10月12日. [2017年10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10月16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香港連續兩年10月份發出八號熱帶氣旋警告,雅虎香港新聞,2017年10月15日. [2017年10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3月17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今年5掛8號波 3次在周日,香港蘋果日報,2017年10月16日. [2017年10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10月20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狗年到】今午24.8℃ 歷來第二熱年初一 ,明報新聞網,2018年2月16日. [2018年2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2月17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農曆新年】狗年到 年初一成史上第二熱 部份地區高達27度,香港01,2018年2月16日. [2018年2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9月12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母親節最高溫31.5度成33年來最熱 市民熱辣辣外出慶祝,topick.hket.com,2018年5月13日. [2018年5月1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5月13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酷熱天氣 第14日超33℃ 天文台錄得35.4℃ 再破今年紀錄. 香港01. 2018-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22).
- ^ 今午錄34.7℃歷來最熱小滿 史上5月第5高溫,on.cc,2018年5月21日. [2018年5月2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9月21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昨高溫34.8℃ 港最熱佛誕. 香港经济日报. 2018-05-22 [2018-05-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28).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熱爆佛誕】下午34.8℃成最熱佛誕 刷新5月第五位歷史高溫,星島日報,2018年5月22日. [2018年5月2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9月19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熱到乾塘!首5月雨量歷來第2少 天文台話睇定啲,on.cc東網,2018年5月25日. [2018年5月2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9月21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1963大旱重臨?水庫乾到見底 林超英:今年旱情突出 勿掉以輕心. 明报. 2018-05-27 [2018-05-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28).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暴雨警告今年未發過 打破最遲發紀錄 天文台有解釋. 香港01. 2018-05-11 [2018-05-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大旱災2.0 ? 歷來首次5月未發黃紅黑雨警告. 东网. 2018-05-31 [2018-06-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史上最熱5月破九紀錄. 东方日报. 2018-06-02 [2018-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破紀錄嘅五月終於過去,週末有望降降溫 我哋一齊數吓破咗乜嘢紀錄?. 香港天文台facebook专页. 2018-06-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22) (粤语).
- ^ 山竹外圍下沉氣流影響 下午35.1℃ 歷來9月份第二最熱紀錄,明報新聞網,2018年9月15日. [2018年9月1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9月16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颱風山竹】天文台掛十號風球 連續兩年發最高信號,香港01,2018-09-16. [2018-09-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16).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01天氣預報】周三起氣溫五連跌兼有雨 昨錄逾27℃勢列史上十大,2018-12-05,香港01. [2018-1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30).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廿年來最熱冬至!天文台中午錄得逾25℃ 除夕再轉涼咪大意,2018年12月22日,香港蘋果日報. [2018年12月2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10月9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天氣預報】拆禮物日回暖至24℃ 除夕低見11℃或迎寒冷天氣警告,2018年12月23日,香港01. [2019年1月1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4月15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50年來最熱「大寒」 天文台下午錄得23.4℃ 預測周二急跌至12℃,2019-01-20,香港01. [2019-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20).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迎豬年】年廿九25.3°C史上第二暖 創近百年紀錄,2019年2月3日,appledaily. [2019年2月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2月3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1953年來最熱年三十 岑智明:冬天去咗邊?,2019年2月4日,星島日報. [2019年2月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2月7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天氣預報:今午達24.9°C破1928年紀錄 歷來最熱年初二,on.cc,2019年2月6日. [2019年2月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2月7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天氣預報:下午錄25.8°C 史上最熱大年初三,on.cc,2019年2月7日. [2019年2月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2月9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天氣】年初四再破最高溫紀錄 2019豬年三連破勢膺史上最熱,2019-02-08,香港01. [2019-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0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最暖新正頭】,2019-02-08,香港天文台Facebook. [2019-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15).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天文台跳級發出3號風球 熱帶氣旋料香港西南400公里外掠過. [2020-1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7).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海高斯風球|天文台發9號風球 不足24小時1號波升至9號波. [2020-1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7).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浪卡成1960年以來離港最遠八號風. now新闻. 2020-10-13 [2020-10-13].
- ^ 香港天文台. 二零二一年一月每日數據摘錄.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23).
- ^ 香港天文台氣象站 - 10月歷史最低日最高氣溫排行榜. 香港自动气象站气候观测数据库. 2021-10-22 [2021-1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如果加埋個寒警就真係難得之中嘅難得一見. 2021-1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22).
- ^ 極度乾燥! 天文台今錄相對濕度22% 平100年前最乾燥4月紀錄. 香港01. 2022-04-08 [2022-04-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2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五月天異常冷 跌穿18度成最凍勞動節 近105年最寒5月1日. 香港01. 2022-05-01 [2022-0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2) (中文(繁体)).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香港天文台氣象站 - 5月歷史最低日最低氣溫排行榜. 香港自动气象站气候观测数据库. 2022-05-02 [2022-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30.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季候風及驟雨夾擊 天文台錄得16.4度 1917年以來5月最低紀錄. 香港01. 2022-05-02 [2022-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2) (中文(繁体)).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香港天文台氣象站 - 5月歷史最低日平均氣溫排行榜. 香港自动气象站气候观测数据库. 2022-05-02 [2022-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二零零九年十一月每日數據摘錄. [2009-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香港天文台氣象站 - 5月歷史最低日最高氣溫排行榜. 香港自动气象站气候观测数据库. 2022-05-16 [2022-05-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MET WARN 天氣預警-帖子. Facebook. 2022-05-18 [2022-05-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2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每日數據摘錄. www.hko.gov.hk. [2022-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09) (tc).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秋老虎」發威天文台錄35.3度創有記錄9月最高溫 上水達37.3度. 头条日报. 2022-09-05 [2022-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24 (中文(繁体)).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香港分區氣溫數據. www.hko.gov.hk. [2022-1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9) (tc).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218.0 218.1 香港全年氣溫及雨量的排行. www.hko.gov.hk. [2022-1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01) (tc).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節日的每日天氣摘錄(天文台). www.hko.gov.hk. [2023-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14) (tc).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母親節的氣候資料. [2023-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15).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每日數據摘錄. www.hko.gov.hk. [2023-05-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09) (tc).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每日數據摘錄. www.hko.gov.hk. [2023-06-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09) (tc).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暴雨警告信號資料庫. [2023-07-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27).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降雨量大於0.1毫米報告日數. [2023-07-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0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雷暴警告資料庫. [2023-07-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0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每日數據摘錄. [2023-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0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每日數據摘錄. [2023-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0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每日數據摘錄. [2023-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0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https://www.hko.gov.hk/tc/wxinfo/climat/warndb/warndb3.shtml
- ^ 自1947年在香港天文台錄得的雷暴日數. [2023-07-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0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二零二三年六月天氣回顧. www.hko.gov.hk. [2023-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04) (tc).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熱帶氣旋警告信號資料庫. [2023-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17).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香港天文台錄得的氣溫及雨量排名(七月). [2023-07-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17).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每日數據摘錄. www.hko.gov.hk. [2023-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09) (tc).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235.00 235.01 235.02 235.03 235.04 235.05 235.06 235.07 235.08 235.09 香港全年氣溫及雨量的排行. www.hko.gov.hk. [2023-10-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01) (tc).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香港 每月 天氣摘要. www.hko.gov.hk. [2023-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11) (tc).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熱夜日數. www.hko.gov.hk. [2023-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31) (tc).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颱風蘇拉襲港逾37小時│9月風暴掛咁耐 1颱風維持遠超溫黛、山竹. [2023-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02).
- ^ 蘇拉|十號風球有幾猛?話你知歷年發出十號颶風信號颱風. [2023-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0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天 氣 稿 第 027 號 - 本港天氣預報. www.info.gov.hk. [2023-09-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08).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天 氣 稿 第 005 號 - 昨日天氣及輻射水平資料. [2023-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18).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季度雨量級別. [2023-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08).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節日的每日天氣摘錄(天文台). www.hko.gov.hk. [2023-10-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14) (tc).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https://www.weather.gov.hk/tc/cis/dailyExtract.htm?y=2023&m=9
- ^ 二零二三年九月天氣回顧. www.hko.gov.hk. [2023-10-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08) (tc).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天 氣 稿 第 111 號 - 本港天氣預報. www.info.gov.hk. [2023-10-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08).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颱風小犬|距蘇拉不足40日再掛9號波 戰後十月4次9號風球. https://www.stheadline.com/. [2023-1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14) (tc).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1917 年至 1941 年的熱帶氣旋數據. www.hko.gov.hk. [2023-1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6) (tc).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https://www.weather.gov.hk/tc/wxinfo/climat/warndb/warndb3.shtml
- ^ 香港天文台. 天 氣 稿 第 005 號 - 昨日天氣及輻射水平資料. [2023-1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21) (中文(香港)).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香港天文台. 二零二三年十月天氣回顧. www.hko.gov.hk. [2023-1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22) (tc).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 www.info.gov.hk. [2023-1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2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香港天文台. 十天極端值. www.hko.gov.hk. [2023-1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22) (tc).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254.0 254.1 香港天文台. 二零二三年十一月天氣回顧. www.hko.gov.hk. [2023-1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22) (tc).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香港天文台. 每日數據摘錄. www.hko.gov.hk. [2023-1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22) (tc).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每日數據摘錄. www.hko.gov.hk. [2023-1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22) (tc).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每日數據摘錄. www.hko.gov.hk. [2023-1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22) (tc).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天 氣 稿 第 087 號 - 本港天氣預報. www.info.gov.hk. [2023-1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2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259.0 259.1 259.2 每日數據摘錄. www.hko.gov.hk. [2023-1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20) (tc).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天 氣 稿 第 055 號 - 寒冷天氣警告. [2023-1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20) (中文(香港)).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過去二十四小時氣溫差別. [2023-1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21) (中文(香港)).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最低氣溫. [2023-1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21) (中文(香港)).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由香港天文台錄得的氣候資料. www.hko.gov.hk. [2023-12-22] (tc).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明报新闻网. 天氣|天文台總部今早錄8.6°C冬至第四低 各區低見6至9°C. [2023-12-22] (中文(香港)).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由香港天文台錄得的冬至氣候資料. www.hko.gov.hk. [2023-12-22] (tc).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每月數據摘錄. www.hko.gov.hk. [2023-12-22] (tc).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香港天文台. 天 氣 稿 第 089 號 - 本港天氣預報 (新闻稿).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23) (中文(香港)).
- ^ 香港分區最低氣溫.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23) (中文(香港)).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香港天文台. 天 氣 稿 第 132 號 - 霜凍警告 (新闻稿). [2023-1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23) (中文(香港)).
- ^ 2010年寒潮回顧. 香港讨论区. [2023-12-22] (中文(香港)).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香港全年氣溫及雨量的排行. www.hko.gov.hk. [2024-01-04] (tc).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每月數據摘錄. www.hko.gov.hk. [2024-01-04] (tc).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2023年夏季平均溫達29.7°C 酷熱日數54歷年最多 秋季總雨量亦破紀錄. https://std.stheadline.com/. [2024-01-02] (tc).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每年數據摘錄. www.hko.gov.hk. [2024-01-04] (tc).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https://www.weather.gov.hk/tc/wxinfo/climat/warndb/warndb1.shtml
- ^ https://www.weather.gov.hk/tc/cis/dailyExtract.htm?y=2011&m=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https://www.weather.gov.hk/tc/cis/dailyExtract.htm?y=2008&m=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https://www.weather.gov.hk/tc/cis/dailyExtract.htm?y=2008&m=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https://www.weather.gov.hk/tc/cis/dailyExtract.htm?y=2016&m=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 www.info.gov.hk. [2024-01-2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香港全年氣溫及雨量的排行. www.hko.gov.hk. [2024-01-23] (tc).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天 氣 稿 第 071 號 - 本港天氣預報. www.info.gov.hk. [2024-01-2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每日數據摘錄. www.hko.gov.hk. [2024-02-01] (tc).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半月極端值. www.hko.gov.hk. [2024-02-01] (tc).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每日數據摘錄. www.hko.gov.hk. [2024-02-01] (tc).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香港全年氣溫及雨量的排行. www.hko.gov.hk. [2024-02-01] (tc).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傳統智慧呃了me⁉️】有冇聽過長輩講「過冬唔凍過年凍」,仲有「乾冬濕年」呢?明明啱啱過去嘅 #冬至 就好凍凍❄️,點解就嚟過年又凍過…🥶. www.hko.gov.hk. [2024-02-08] (tc).
- ^ 冬至氣候資料. www.hko.gov.hk. [2024-02-10] (tc).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農曆新年的氣候資料. www.hko.gov.hk. [2024-02-10] (tc).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https://www.info.gov.hk/gia/wr/202402/11/P2024021100010.ht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https://www.weather.gov.hk/tc/cis/statistic/ext_festival.htm?code=lunar_new_year_1st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每日數據摘錄. www.hko.gov.hk. [2024-02-21] (tc).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香港全年氣溫及雨量的排行. www.hko.gov.hk. [2024-02-21] (tc).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每日天氣摘要及輻射水平資料. www.hko.gov.hk. [2024-02-21] (tc).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香港全年氣溫及雨量的排行. www.hko.gov.hk. [2024-03-02] (tc).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https://www.info.gov.hk/gia/wr/202403/01/P2024030100270.htm
- ^ https://www.info.gov.hk/gia/wr/202403/01/P2024030100496.htm
- ^ https://www.info.gov.hk/gia/wr/202403/01/P2024030100708.htm
- ^ 每日天氣摘要及輻射水平資料. www.hko.gov.hk. [2024-03-01] (tc).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每月數據摘錄. www.hko.gov.hk. [2024-03-01] (tc).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https://www.weather.gov.hk/tc/cis/dailyExtract.htm?y=2010&m=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寒冷天氣日數. www.hko.gov.hk. [2024-03-01] (tc).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香港全年氣溫及雨量的排行. www.hko.gov.hk. [2024-03-01] (tc).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https://www.weather.gov.hk/tc/cis/dailyExtract.htm?y=2020&m=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https://www.weather.gov.hk/tc/cis/dailyExtract.htm?y=2022&m=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https://www.weather.gov.hk/tc/cis/dailyExtract.htm?y=2022&m=5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https://www.weather.gov.hk/tc/cis/statistic/ext_festival.htm?code=labour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香港天文台提供的本港地區今日及明日天氣預報. www.hko.gov.hk. [2024-03-24] (tc).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香港全年氣溫及雨量的排行. www.hko.gov.hk. [2024-03-24] (tc).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香港全年氣溫及雨量的排行. www.hko.gov.hk. [2024-03-26] (tc).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每日數據摘錄. www.hko.gov.hk. [2024-04-02] (tc).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每日數據摘錄. www.hko.gov.hk. [2024-04-02] (tc).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半月極端值. www.hko.gov.hk. [2024-04-02] (tc).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香港全年氣溫及雨量的排行. www.hko.gov.hk. [2024-04-02] (tc).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節日的每日天氣摘錄(天文台). www.hko.gov.hk. [2024-04-12] (tc).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香港全年氣溫及雨量的排行. www.hko.gov.hk. [2024-05-01] (tc).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半月極端值. www.hko.gov.hk. [2024-05-01] (tc).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十天極端值. www.hko.gov.hk. [2024-05-01] (tc).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每日數據摘錄. www.hko.gov.hk. [2024-05-01] (tc).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二零二四年四月天氣回顧. www.hko.gov.hk. [2024-05-01] (tc).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每日數據摘錄. www.hko.gov.hk. [2024-05-01] (tc).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https://www.weather.gov.hk/tc/wxinfo/climat/warndb/warndb3.shtml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https://www.weather.gov.hk/tc/wxinfo/climat/warndb/warndb3.shtml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https://www.weather.gov.hk/tc/%E5%A4%A9%E6%B0%A3%E9%9A%A8%E7%AD%86/108729/%E5%9B%9B%E6%9C%88%E4%B8%AD%E4%B8%8B%E6%97%AC%E7%9A%84%E5%BC%B7%E5%B0%8D%E6%B5%81%E5%A4%A9%E6%B0%A3%E5%8F%8A%E9%80%B1%E6%9C%AB%E5%A4%A9%E6%B0%A3%E5%B1%95%E6%9C%9B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https://www.weather.gov.hk/tc/cis/dailyExtract.htm?y=2024&m=0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https://www.weather.gov.hk/tc/cis/dailyExtract.htm?y=2008&m=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https://www.weather.gov.hk/tc/cis/dailyExtract.htm?y=2012&m=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https://www.weather.gov.hk/tc/cis/dailyExtract.htm?y=2015&m=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https://www.weather.gov.hk/tc/cis/dailyExtract.htm?y=2016&m=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https://www.weather.gov.hk/tc/cis/dailyExtract.htm?y=2019&m=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https://www.weather.gov.hk/tc/cis/statistic/rf_500.ht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https://www.weather.gov.hk/tc/wxinfo/pastwx/mws2024/mws202404.htm
- ^ https://www.weather.gov.hk/tc/cis/statistic/erank.htm?timerange=apr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https://www.weather.gov.hk/tc/cis/statistic/rf_250.ht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https://www.weather.gov.hk/tc/wxinfo/climat/warndb/warndb3.shtml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https://www.info.gov.hk/gia/wr/202405/02/P2024050200013.ht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https://www.weather.gov.hk/tc/cis/statistic/ext_festival.htm?code=labour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https://www.info.gov.hk/gia/wr/202405/04/P2024050400338.htm
- ^ https://www.hk01.com/%E7%A4%BE%E6%9C%83%E6%96%B0%E8%81%9E/1016376/%E6%BE%B3%E9%96%80%E6%B0%A3%E8%B1%A1%E5%B1%80%E4%B8%8D%E8%B6%B3%E5%8D%8A%E5%B0%8F%E6%99%82%E5%85%88%E6%8E%9B%E7%B4%85%E9%9B%A8%E5%86%8D%E8%BD%89%E9%BB%91%E9%9B%A8-%E6%96%99%E4%BD%8E%E7%AA%AA%E5%9C%B0%E5%8D%80%E5%B0%87%E5%9A%B4%E9%87%8D%E6%B0%B4%E6%B5%B8
- ^ https://www.weather.gov.hk/tc/wxinfo/climat/warndb/warndb3.shtml
- ^ https://www.info.gov.hk/gia/wr/202405/04/P2024050400763.htm
- ^ https://www.hk01.com/%E5%A4%A9%E6%B0%A3/1016457/%E5%B0%87%E8%BB%8D%E6%BE%B3%E6%9A%B4%E9%9B%A8-4%E5%B0%8F%E6%99%82%E9%99%8D%E9%9B%A8%E9%87%8F390%E6%AF%AB%E7%B1%B3-%E6%9E%97%E8%B6%85%E8%8B%B1-%E7%AA%81%E9%A1%AF%E5%A4%A9%E6%B0%A3%E9%9A%A8%E6%A9%9F%E6%80%A7%E8%B3%AA
- ^ https://www.weather.gov.hk/tc/wxinfo/climat/warndb/warndb1.shtml
- ^ https://www.weather.gov.hk/tc/cis/dailyExtract.htm?y=2019&m=5
- ^ https://www.weather.gov.hk/tc/cis/dailyExtract.htm?y=2024&m=5
- ^ https://www.weather.gov.hk/tc/wxinfo/climat/warndb/warndb3.shtml
- ^ 每日數據摘錄. www.hko.gov.hk. [2024-05-31] (tc).
- ^ 每日數據摘錄. www.hko.gov.hk. [2024-06-01] (tc).
- ^ 香港氣象要素之月平均值 (1981-2010). www.hko.gov.hk. [2024-06-01] (tc).
- ^ 每月數據摘錄. www.hko.gov.hk. [2024-05-31] (tc).
- ^ 每日天氣摘要及輻射水平資料. www.hko.gov.hk. [2024-06-04] (tc).
- ^ 每月數據摘錄. www.hko.gov.hk. [2024-06-04] (tc).
- ^ https://www.weather.gov.hk/tc/wxinfo/climat/warndb/warndb3.shtml
- ^ https://hk.on.cc/hk/bkn/cnt/news/20240616/bkn-20240616033002809-0616_00822_001.html
- ^ https://hk.on.cc/hk/bkn/cnt/news/20240615/bkn-20240615173258739-0615_00822_001.html
- ^ 天 氣 稿 第 155 號 - 本港天氣預報. www.info.gov.hk. [2024-06-23].
- ^ 酷熱天氣日數. www.hko.gov.hk. [2024-06-29] (tc).
- ^ https://www.weather.gov.hk/tc/cis/dailyExtract.htm?y=2022&m=5
- ^ https://www.weather.gov.hk/tc/cis/dailyExtract.htm?y=2022&m=6
- ^ https://www.weather.gov.hk/tc/wxinfo/pastwx/mws2024/mws202406.htm
- ^ https://www.weather.gov.hk/tc/cis/statistic/rf_1.htm
- ^ https://www.weather.gov.hk/tc/wxinfo/climat/warndb/warndb5.shtml
- ^ https://www.weather.gov.hk/tc/wxinfo/climat/warndb/warndb3.shtml
- ^ https://i-lens.hk/hkweather/daily_extract.php?date=2024-07-14
- ^ https://www.info.gov.hk/gia/wr/202407/15/P2024071500011.htm
- ^ https://www.weather.gov.hk/tc/wxinfo/climat/warndb/warndb13.shtml
- ^ https://www.weather.gov.hk/tc/cis/dailyExtract.htm?y=2024&m=07
- ^ https://www.weather.gov.hk/tc/cis/dailyExtract.htm?y=2024&m=07
- ^ https://www.weather.gov.hk/tc/cis/statistic/exhotday_statistic.htm
- ^ https://www.weather.gov.hk/tc/cis/dailyExtract.htm?y=2021&m=7
- ^ 二零二四年七月天氣回顧 - 異常炎熱的七月. www.hko.gov.hk. [2024-08-02] (tc).
- ^ 香港全年氣溫及雨量的排行. www.hko.gov.hk. [2024-08-02] (tc).
- ^ https://www.weather.gov.hk/tc/cis/dailyExtract.htm?y=2024&m=07
- ^ 二零一九年七月天氣回顧. www.hko.gov.hk. [2024-08-02] (tc).
- ^ https://www.weather.gov.hk/tc/cis/statistic/rf_1.htm
- ^ https://www.weather.gov.hk/tc/cis/statistic/rf_250.htm
- ^ https://www.weather.gov.hk/tc/wxinfo/climat/warndb/warndb3.shtml
- ^ https://www.weather.gov.hk/tc/wxinfo/climat/warndb/warndb5.shtml
- ^ 香港各區每日最高氣溫數據. www.hko.gov.hk. [2024-08-05] (tc).
- ^ https://www.info.gov.hk/gia/wr/202408/06/P2024080600320.htm
- ^ https://www.info.gov.hk/gia/wr/202408/06/P2024080600351.htm
- ^ https://i-lens.hk/hkweather/daily_extract.php?date=2024-08-06
- ^ https://www.info.gov.hk/gia/wr/202408/06/P2024080600386.htm
- ^ https://www.weather.gov.hk/tc/wxinfo/climat/warndb/warndb3.shtml
- ^ https://www.info.gov.hk/gia/wr/202408/17/P2024081700341.htm
- ^ https://www.info.gov.hk/gia/wr/202408/18/P2024081800012.htm
- ^ https://www.weather.gov.hk/tc/cis/statistic/rf_1000.htm
- ^ 二零二四年八月天氣回顧 - 異常炎熱的八月. www.hko.gov.hk. [2024-09-02] (tc).
- ^ 熱夜日數. www.hko.gov.hk. [2024-09-02] (tc).
- ^ 酷熱天氣日數. www.hko.gov.hk. [2024-09-02] (tc).
- ^ https://www.weather.gov.hk/tc/wxinfo/climat/warndb/warndb3.shtml
- ^ https://www.weather.gov.hk/tc/wxinfo/climat/warndb/warndb1.shtml
- ^ https://www.weather.gov.hk/tc/wxinfo/climat/warndb/warndb3.shtml
- ^ https://www.weather.gov.hk/tc/wxinfo/climat/warndb/warndb1.shtml
- ^ https://www.weather.gov.hk/tc/%E5%A4%A9%E6%B0%A3%E9%9A%A8%E7%AD%86/108917/%E6%91%A9%E7%BE%AF%E8%BF%85%E9%80%9F%E5%A2%9E%E5%BC%B7-%E2%80%94-%E5%8D%97%E6%B5%B7%E9%A2%A8%E8%B5%B7%E9%9B%B2%E6%B9%A7
- ^ 每日數據摘錄. www.hko.gov.hk. [2024-09-22] (tc).
- ^ 香港全年氣溫及雨量的排行. www.hko.gov.hk. [2024-09-17] (tc).
- ^ 節日的每日天氣摘錄(天文台). www.hko.gov.hk. [2024-09-17] (tc).
- ^ https://www.info.gov.hk/gia/wr/202409/21/P2024092100307.htm
- ^ https://www.weather.gov.hk/tc/wxinfo/climat/warndb/warndb3.shtml
- ^ https://i-lens.hk/hkweather/daily_extract.php?date=2024-09-21
- ^ https://www.weather.gov.hk/tc/cis/dailyExtract.htm?y=2016&m=9
- ^ https://www.weather.gov.hk/tc/cis/dailyExtract.htm?y=2024&m=9
- ^ https://www.weather.gov.hk/tc/cis/dailyExtract.htm?y=2024&m=9
- ^ https://www.weather.gov.hk/tc/wxinfo/pastwx/mws2024/mws202409.htm
- ^ https://www.weather.gov.hk/tc/wxinfo/climat/warndb/warndb3.shtml
- ^ https://www.weather.gov.hk/tc/cis/statistic/rf_1.htm
- ^ https://www.weather.gov.hk/tc/cis/statistic/rf_250.htm
- ^ 天 氣 稿 第 200 號 - 本港天氣預報. www.info.gov.hk. [2024-10-01].
- ^ 一八九零年十月每日數據摘錄. 香港天文台. 2024-10-01.
- ^ 香港天文台錄得的氣溫及雨量排名(十月). 香港天文台. 2024-10-01.
- ^ 節日的每日天氣摘錄(天文台). www.hko.gov.hk. [2024-10-01] (tc).
- ^ 413.0 413.1 酷熱天氣警告. www.hko.gov.hk. [2024-10-19] (tc).
- ^ 天 氣 稿 第 137 號 - 本港天氣預報. www.info.gov.hk. [2024-10-19].
- ^ 半月極端值. www.hko.gov.hk. [2024-10-19] (tc).
- ^ 酷熱天氣警告. www.hko.gov.hk. [2024-10-22] (tc).
- ^ 酷熱天氣日數. www.hko.gov.hk. [2024-10-19] (tc).
- ^ 418.0 418.1 二零二四年十月每日數據摘錄. 气候资料服务. 2024-11-01.
- ^ 香港天文台錄得的氣溫及雨量排名(十月). 气候资料服务. 2024-11-01.
- ^ https://hk.on.cc/hk/bkn/cnt/news/20241114/bkn-20241114153001092-1114_00822_001.html
- ^ https://www.weather.gov.hk/tc/%E5%A4%A9%E6%B0%A3%E9%9A%A8%E7%AD%86/109027/%E3%80%8C%E9%A2%A8%E3%80%8D%E7%9B%9B%E7%9A%8411%E6%9C%88
- ^ https://www.weather.gov.hk/tc/wxinfo/climat/warndb/warndb1.shtml
- ^ 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www.hko.gov.hk. [2024-11-13] (tc).
- ^ 天文台網誌. web.archive.org. 2017-08-06 [2024-11-19].
- ^ 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www.hko.gov.hk. [2024-11-13] (tc).
- ^ https://www.weather.gov.hk/tc/wxinfo/climat/warndb/warndb1.shtml
- ^ https://www.am730.com.hk/%E6%9C%AC%E5%9C%B0/%E9%A2%B1%E9%A2%A8%E8%90%AC%E5%AE%9C-%E4%B8%8B%E5%91%A8%E5%8F%88%E6%89%93%E9%A2%A8-%E5%91%A8%E4%BA%8C%E6%96%99%E9%80%BC%E6%B8%AF400%E5%85%AC%E9%87%8C-%E5%8B%A2%E5%89%B511%E6%9C%88%E6%9C%80%E5%A4%9A%E9%A2%A8%E7%90%83%E7%B4%80%E9%8C%84/506652
- ^ https://www.weather.gov.hk/tc/wxinfo/climat/warndb/warndb1.shtml
- ^ https://www.hko.gov.hk/tc/%E5%A4%A9%E6%B0%A3%E9%9A%A8%E7%AD%86/108905/%E3%80%8C%E4%B8%AD%E5%A0%B4%E4%BC%91%E6%81%AF%E3%80%8D%E7%9A%84%E9%A2%A8%E5%AD%A3
- ^ https://www.weather.gov.hk/tc/cis/dailyExtract.htm?y=2024&m=11
- ^ https://www.weather.gov.hk/tc/cis/statistic/erank.htm?timerange=nov
- ^ https://www.weather.gov.hk/tc/wxinfo/pastwx/mws2024/mws202411.htm
- ^ https://www.weather.gov.hk/tc/cis/statistic/rf_1.htm
- ^ https://www.weather.gov.hk/tc/cis/statistic/rf_250.htm
- ^ https://www.weather.gov.hk/tc/wxinfo/season/catRF_91-20.htm
- ^ 二零二四年十一月每日數據摘錄. 2024-12-07.
- ^ 半月極端值. www.hko.gov.hk. [2024-12-07] (tc).
- ^ 二零二四年十一月天氣回顧 - 多雨及三度受熱帶氣旋影響的十一月. www.hko.gov.hk. [2024-12-07] (tc).
- ^ 二零二四年每月數據摘錄. 2024-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