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機大臣列表
軍機大臣列表,旨在列出中國清朝自雍正七年(1729年)至宣統三年(1911年)歷任軍機大臣。軍機大臣雅稱為「樞密」,屬於任務性質,而非定製官銜,無品階可言,擔任者亦無俸祿。
雍正帝初為指揮青海戰事之需要,於雍正七年(1729年)設立軍需房;後形成「辦理軍機處」,沿為定製,負責輔佐皇帝處理軍國大政。雍正時首任軍機大臣為怡親王胤祥,恩遇最隆[1]。自軍機處設立,軍機大臣在雍正後期,曾取代內閣大學士成為清朝事實上的宰相,但與宰相職務不同的是此為沒有任何品階的非定製職銜;直到清末官制改定,理論上其功能為新內閣所取代,然而清末宣統三年(1911年)首任內閣總理大臣慶親王奕劻,原亦為領班軍機王大臣。
軍機大臣由親王、大學士、尚書、侍郎或京堂充任,無定員,一般六、七人。其中資歷最深者為「首席軍機大臣」,或稱「領班軍機大臣」,但沒有正式的名義;入值軍機時按資歷深淺的分別稱「軍機處行走」、「軍機大臣上行走」、「軍機大臣上學習行走」三種;「軍機處行走」名目從嘉慶後期起即極少使用,僅恭親王奕訢以議政王入值軍機時使用過一次。
雍正年間
編輯雍正七年(1729年),清軍大舉征伐西北兩路,六月初十(7月5日)正式設立軍需房於隆宗門內北側[2],選內閣中謹慎縝密者入值,以處理緊急軍務。旋即改稱「辦理軍需處」或「軍需處」,再改稱「辦理軍務處」[3]、「軍機房」[4]。雍正八年(1730年),始稱「軍機處」[5],以張廷玉、蔣廷錫、馬爾賽入值辦理一切事務[6],成為定製。雍正十年(1732年)三月,正式定名「辦理軍機處」,簡稱「軍機處」。
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乾隆帝即位後,以西北軍事底定,撤除軍機處,改設「總理事務處」兼理軍機事務,以莊親王允祿、果親王允禮、保和殿大學士鄂爾泰、張廷玉為總理事務王大臣,原軍機大臣訥親、徐本、班第、索柱、豐盛額、海望、莽鵠立、納延泰改在總理處「協辦總理事務」或「差委辦事」。
紀年 | 領班軍機大臣 | 軍機大臣 |
---|---|---|
雍正七年己酉 (1729年) |
怡親王允祥 | 怡親王允祥[7]、張廷玉[8]、蔣廷錫[9] |
雍正八年庚戌 (1730年) |
怡親王允祥五月卒 | 怡親王允祥[10]、張廷玉[11]、蔣廷錫[12]、馬爾賽[13] |
馬爾賽 | ||
雍正九年辛亥 (1731年) |
馬爾賽八月出 | 馬爾賽[14]、張廷玉、蔣廷錫 |
張廷玉 | ||
雍正十年壬子 (1732年)[15] |
張廷玉二月降 | 張廷玉、蔣廷錫[16]、鄂爾泰[17]、哈元生[18] |
鄂爾泰二月入 | ||
雍正十一年癸丑 (1733年) |
鄂爾泰四月降 | 鄂爾泰[19]、張廷玉[20]、馬蘭泰[21]、平郡王福彭[22]、訥親[23]、班第[24] |
平郡王福彭四月入,七月出 | ||
鄂爾泰 | ||
雍正十二年甲寅 (1734年) |
鄂爾泰 | 鄂爾泰、張廷玉[25]、訥親、班第 |
雍正十三年乙卯 (1735年)[26] |
鄂爾泰[27]、張廷玉[28]、訥親[29]、班第[30]、索柱[31]、豐盛額[32]、海望[33]、納延泰[34]、徐本[35] |
乾隆年間
編輯乾隆帝即位後,以「寬猛相濟」理念施政,先後平定新疆、蒙古,並大興文字獄、編寫《四庫全書》。還使四川、貴州等地繼續改土歸流,人口不斷增加,在乾隆末年時突破了三億大關,約占當時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統治期間與康熙、雍正三朝合稱「康雍乾盛世」。乾隆在位後期,寵信和珅等奸臣,朝政日益貪污腐敗,各地發生民變。
乾隆六十年(1795年),乾隆帝禪位於子顒琰,為太上皇,但依然「訓政」,在宮內仍然沿用乾隆年號,仍為實際上的最高統治者,直至嘉慶四年(1799年)初駕崩。
乾隆二年十一月廿八日(1738年1月17日),准總理事務王大臣解職,復設「辦理軍機處」,以鄂爾泰、張廷玉、訥親、海望、納延泰、班第入值。
嘉慶年間
編輯嘉慶是清仁宗顒琰在位年號。嘉慶帝在位前四年並無實權,乾隆帝死後才獨掌大權。嘉慶帝掌權後,肅清吏治,懲治貪官和珅等人。然而在位後期,貪污問題更加嚴重。嘉慶帝在位期間,清朝發生了白蓮教之亂和天理教之亂,八旗生計、河道漕運等問題也日益凸顯。嘉慶帝與其子道光帝統治期間,清朝政治危機日益嚴重,史稱「嘉道中衰」。嘉慶二十五年七月二十五日(1820年9月2日),嘉慶帝死於承德避暑山莊,遺詔傳位於次子綿寧。
道光年間
編輯道光是清宣宗旻寧在位年號。道光帝即位後,本人力行節儉,勤於政務,並進行整頓吏治,整厘鹽政,通海運,平定張格爾之亂,嚴禁鴉片,起到了一定積極作用。然而清朝已經積重難反,國勢進一步衰落。道光十九年(1839年),林則徐進行虎門銷煙,次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由於道光帝戰守無策,時和時戰,再加上武器裝備上的差距,清朝戰敗於英國,並與英人簽訂近代中國的首條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及開放五口通商,被視為中國近代史的開始。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道光帝在圓明園去世,遺詔傳位於四子奕詝。
咸豐年間
編輯咸豐是清文宗奕詝在位年號。咸豐帝即位後勤於政事,對朝政進行大幅度改革。然而此時,清朝在內發生太平天國運動,在外發生第二次鴉片戰爭,最後英法聯軍攻入北京,火燒圓明園,清朝以簽定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收場。隨後為扭轉內外交困的局面,清朝開始洋務運動。
咸豐十一年七月十七日(1861年8月22日),咸豐帝崩於承德避暑山莊,遺詔以皇子載淳即位。命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御前大臣景壽、協辦大學士肅順,軍機大臣穆蔭、匡源、杜翰、焦佑瀛等八人為贊襄政務八大臣。此後,慈禧太后、慈安太后聯合恭親王奕訢發動祺祥政變,開啟了慈禧太后統治清朝的歷史。
紀年 | 領班軍機大臣 | 軍機大臣 |
---|---|---|
咸豐元年辛亥 (1851年) |
祁寯藻正月降 | 祁寯藻、賽尚阿[453]、何汝霖、季芝昌[454]、穆蔭[455]、舒興阿[456]、彭蘊章[457] |
賽尚阿正月進 | ||
咸豐二年壬子 (1852年) |
賽尚阿九月革 | 賽尚阿[458]、祁寯藻[459]、何汝霖[460]、彭蘊章、穆蔭[461]、邵燦[462]、麟魁[463] |
祁寯藻 | ||
咸豐三年癸丑 (1853年) |
祁寯藻十月降 | 祁寯藻、麟魁[464]、彭蘊章[465]、邵燦[466]、穆蔭[467]、恭親王奕訢[468]、瑞麟[469]、杜翰[470] |
恭親王奕訢十月入 | ||
咸豐四年甲寅 (1854年) |
恭親王奕訢 | 恭親王奕訢、祁寯藻[471]、彭蘊章[472]、瑞麟[473]、杜翰、穆蔭[474] |
咸豐五年丁卯 (1855年) |
恭親王奕訢七月罷值 | 恭親王奕訢[475]、彭蘊章[476]、穆蔭、瑞麟[477]、杜翰、文慶[478] |
文慶七月入 | ||
咸豐六年丙辰 (1856年) |
文慶十一月卒 | 文慶[479]、彭蘊章[480]、穆蔭、杜翰、柏葰[481] |
彭蘊章 | ||
咸豐七年丁巳 (1857年) |
彭蘊章 | 彭蘊章、柏葰、穆蔭、杜翰 |
咸豐八年戊午 (1858年) |
彭蘊章[482]、柏葰[483]、穆蔭、杜翰[484]、匡源[485]、文祥[486] | |
咸豐九年己未 (1859年) |
彭蘊章、穆蔭[487]、匡源[488]、文祥[489]、杜翰[490] | |
咸豐十年庚申 (1860年) |
彭蘊章六月罷值 | 彭蘊章[491]、穆蔭[492]、匡源[493]、文祥[494]、杜翰[495]、焦佑瀛[496] |
穆蔭 | ||
咸豐十一年辛酉 (1861年) |
穆蔭九月免值 | 穆蔭[497]、匡源[498]、杜翰[499]、焦佑瀛[500] |
恭親王奕訢十月入 | 恭親王奕訢[501]、桂良[502]、沈兆霖[503]、文祥[504]、寶鋆[505]、曹毓英[506] |
同治年間
編輯同治是清穆宗載淳在位年號,其在位初期由慈禧太后、慈安太后垂簾聽政,隨後大權逐步滑入慈禧太后之手。在此期間,清朝鎮壓太平天國、捻軍等各地民變,並大力開展洋務運動,清朝一時出現「同治中興」的局面。同治十二年(1873年)同治帝親政,次年十二月初五(公曆1875年1月12日)崩於紫禁城養心殿。由於同治帝無子,醇親王奕譞之子載湉即位,兩宮皇太后繼續垂簾聽政。
紀年 | 領班軍機大臣 | 軍機大臣 |
---|---|---|
同治元年壬戌 (1862年) |
恭親王奕訢 | 恭親王奕訢[507]、桂良[508]、沈兆霖[509]、寶鋆[510]、文祥[511]、曹毓瑛[512]、李棠階[513] |
同治二年癸亥 (1863年) |
恭親王奕訢、文祥、寶鋆、李棠階[514]、曹毓瑛[515] | |
同治三年甲子 (1864年) |
恭親王奕訢[516]、文祥[517]、寶鋆[518]、李棠階[519]、曹毓瑛[520] | |
同治四年乙丑 (1865年) |
恭親王奕訢[521]、文祥[522]、寶鋆、李棠階[523]、曹毓瑛[524]、李鴻藻[525] | |
同治五年丙寅 (1866年) |
恭親王奕訢、文祥[526]、寶鋆、曹毓瑛[527]、李鴻藻[528]、胡家玉[529]、汪元方[530] | |
同治六年丁卯 (1867年) |
恭親王奕訢、文祥、寶鋆、汪元方[531]、沈桂芬[532] | |
同治七年戊辰 (1868年) |
恭親王奕訢[533]、文祥、寶鋆、沈桂芬[534]、李鴻藻[535] | |
同治八年己巳 (1869年) |
恭親王奕訢、文祥[536]、寶鋆、沈桂芬[537]、李鴻藻[538] | |
同治九年庚午 (1870年) |
恭親王奕訢、文祥[539]、寶鋆、沈桂芬[540]、李鴻藻 | |
同治十年辛未 (1871年) |
恭親王奕訢、文祥[541]、寶鋆、沈桂芬、李鴻藻[542] | |
同治十一年壬申 (1872年) |
恭親王奕訢[543]、文祥[544]、寶鋆[545]、沈桂芬[546]、李鴻藻[547] | |
同治十二年癸酉 (1873年) |
恭親王奕訢、文祥[548]、寶鋆、沈桂芬、李鴻藻 | |
同治十三年甲戌 (1874年) |
恭親王奕訢[549]、文祥[550]、寶鋆[551]、沈桂芬、李鴻藻[552] |
光緒年間
編輯光緒是清德宗載湉在位年號。 因同治帝無子,被兩宮皇太后立為帝,起初由慈安、慈禧兩宮太后垂簾聽政。光緒七年(1881年)慈安太后崩逝後由慈禧太后一人垂簾。在此期間,發生中法戰爭,前期由於清軍戰敗,慈禧太后將以恭親王奕訢為首的軍機大臣全部斥退,史稱「甲申易樞」。光緒十五年(1889年),光緒帝親政,實際上大權仍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
光緒二十年(1894年),發生中日甲午戰爭,以清朝戰敗,簽訂《馬關條約》告終。隨後,列強紛紛在中國劃定勢力範圍。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光緒帝實行戊戌變法,但卻受到以慈禧太后為首的保守派鎮壓,從此被慈禧太后幽禁在中南海瀛台。此後又發生八國聯軍侵華,清朝被迫簽訂《辛丑條約》,內外危機進一步加重。為緩解危機,慈禧太后不得不開展清末新政、預備立憲等措施。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1908年11月14日),光緒帝遭毒殺,次日慈禧太后亦崩。
宣統年間
編輯宣統為清朝第十二個皇帝、末代皇帝溥儀的在位年號,溥儀為清宣宗曾孫、醇親王載灃之子。宣統帝即位時年僅三歲,其父載灃為監國攝政王。在此期間,清朝立憲運動聲勢愈發浩蕩,孫中山領導的中國同盟會也在國內頻頻發動暴動。宣統三年四月初十(1911年5月8日),清政府宣布廢除軍機處,嘗試建立責任內閣制,史稱「皇族內閣」。同年八月十九日(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隨後全國各地紛紛響應,中華民國建立,清朝統治土崩瓦解;十二月二十五日(1912年2月12日),宣統帝下詔退位,清朝滅亡。
紀年 | 領班軍機大臣 | 軍機大臣 |
---|---|---|
宣統元年己酉 (1909年) |
慶親王奕劻 | 慶親王奕劻[689]、世續[690]、張之洞[691]、那桐[692]、鹿傳霖[693]、戴鴻慈[694] |
宣統二年庚戌 (1910年) |
慶親王奕劻、世續[695]、那桐、鹿傳霖[696]、戴鴻慈[697]、吳郁生[698]、貝勒毓朗[699]、徐世昌[700] | |
宣統三年辛亥 (1911年) |
慶親王奕劻[701]、貝勒毓朗[702]、那桐[703]、徐世昌[704] |
相關條目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引用
編輯- ^ 《清世宗憲皇帝實錄》雍正七年六月。寧遠大將軍三等公岳鍾琪言、噶爾丹策零、三世弗庭。百夷被虐。眾叛親離。天怒人怨。蒙聖祖至德洪慈。再三寬宥。更蒙皇上深仁厚澤。屢欲矜全。而終無悔悟。猶復憑其驁舛□馬。肆其猖狂。不道之語。見於表箋。若不大彰天討。則冠履之定分不明。番夷之禍難。不息。臣疊蒙指授廟謨。至周極備。約舉王師之十勝。決逆夷之必敗。一曰主德。二曰天時。三曰地利。四曰人和。五曰糗糧之廣備。六曰將士之精良。七曰車騎營陣之盡善。八曰火器兵械之銳利。九曰連環迭戰攻守之咸宜。十曰士馬遠征、節制整暇、又加以期日之寬舒、機宜之詳密。凡此全勝之宏略。咸出聖心臣得效奔走之微勞。便成殊績。臣知指日蕩平。獻俘奏凱。以報國恩。得上□日、準噶爾世濟凶頑。心懷叵測。將來必為蒙古之巨患。貽國家之隱憂。是用發兵聲罪致討。上承先志。下靖邊陲。師出有名。事非得已。兩路軍機。朕籌算者久矣。其軍需一應事宜。交與怡親王、大學士張廷玉、蔣廷錫、密為辦理。其西路辦理事宜。則專於總督岳鍾琪是任。王大臣等小心慎密。是以經理二年有餘。而各省不知有出師運餉之事。今覽岳鍾琪摺奏、備陳十勝之情形。軍務所關重大。朕不敢預言其必然。惟有倍加敬謹。仰懇上天皇考鑒照不得已之情垂慈默佑。早奏膚功而已。
- ^ 梁章鉅《樞垣記略》卷廿七「(雍正七年),以內閣在太和門外,儤直者多慮漏洩事機,始設軍機房於隆宗門內。」
- ^ 莊吉發《清代奏摺制度》:「自從雍正七年設立軍需房後,先改稱軍需處或辦理軍需處,旋稱辦理軍務處。」
- ^ 《歷史檔案》1990年4期載趙志強〈軍機處成立時間考訂〉:「至七年六月始改為軍機房。」
- ^ 《光緒會典事例》載乾隆帝上諭:「第自雍正八年設立軍機處以來五十餘年,所有諭旨、批奏事件,未經發鈔者尚多。」
- ^ 錢實甫 編《清代職官年表》一冊,頁一三六
- ^ 《清史稿》(卷176):「怡親王允祥六月癸未命密辦軍需一應事宜。十月,賜加儀仗一倍。」
- ^ 《清史稿》(卷176):「張廷玉六月癸未以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學士命密辦軍需一應事宜。十月,晉少保。」
- ^ 《清史稿》(卷176):「蔣廷錫六月癸未以文華殿大學士命密辦軍需事宜。十月,加太子太傅。」
- ^ 《清史稿》(卷176):「怡親王允祥三月病,五月辛未薨。」
- ^ 《清史稿》(卷176):「張廷玉十月以贊襄機務周詳妥協,賜一等阿達哈哈番世職。」
- ^ 《清史稿》(卷176):「蔣廷錫十月以贊襄機務周詳妥協,賜一等阿達哈哈番世職。」
- ^ 《清史稿》(卷176):「馬爾賽五月丁卯以世襲一等公、武英殿大學士,命與張廷玉、蔣廷錫詳議軍行事宜。十月,以贊襄機務周詳妥協,賜一等阿達哈哈番世職。」
- ^ 《清史稿》(卷176):「馬爾賽三月晉襲一等忠達公。七月甲戌,授撫遠大將軍。八月啟行,出。」
- ^ 《清史稿》(卷176):「十年壬子三月,改軍機房稱辦理軍機處。」
- ^ 《清史稿》(卷176):「蔣廷錫閏五月病,七月卒。」
- ^ 《清史稿》(卷176):「鄂爾泰二月以少保、三等男、保和殿大學士辦理軍機事務。旋晉一等伯。七月,命往肅州經略西路軍務。」
- ^ 《清史稿》(卷176):「哈元生十月以召覲貴州提督在辦理軍機處行走。旋命回籍省親。十一月,貴州苗叛,命回任。出。」
- ^ 《清史稿》(卷176):「鄂爾泰正月轉命經略北路軍務,六月還。」
- ^ 《清史稿》(卷176):「張廷玉十月給假還籍。」
- ^ 《清史稿》(卷176):「馬蘭泰二月己未以一等英誠侯、領侍衛內大臣、蒙古都統在辦理軍機處行走。四月戊午,仍命往軍前督兵操演。出。」
- ^ 《清史稿》(卷176):「平郡王福彭四月以右宗正在辦理軍機處行走。七月戊子授定邊大將軍,出。」
- ^ 《清史稿》(卷176):「訥親十一月甲辰以三等果毅公、御前大臣、鑾儀使在辦理軍機處行走。」
- ^ 《清史稿》(卷176):「班第 十一月以理藩院右侍郎在辦理軍機處行走。」
- ^ 《清史稿》(卷176):「張廷玉在假,二月還。」
- ^ 《清史稿》(卷176):「十三年乙卯十月,罷辦理軍機處,由總理事務處兼理。」
- ^ 《清史稿》(卷176):「鄂爾泰五月命兼值辦理苗疆事務處。七月乙卯,降三等男,解職。八月己丑,起原官,命總理事務。十月,晉一等子。甲午,裁辦理軍機處。」
- ^ 《清史稿》(卷176):「張廷玉五月命兼值辦理苗疆事務處。八月,命總理事務。十月甲午,裁辦理軍機處。」
- ^ 《清史稿》(卷176):「訥親八月授滿洲都統。十月,授領侍衛內大臣。甲午,裁辦理軍機處,命協辦總理事務。」
- ^ 《清史稿》(卷176):「班第八月庚寅改在總理事務處差委辦事。」
- ^ 《清史稿》(卷176):「索柱以內閣學士辦理軍機事務。八月庚寅,命改在總理事務處差委辦事。」
- ^ 《清史稿》(卷176):「豐盛額以一等英誠公、都統辦理軍機事務。十月甲午,裁辦理軍機處,命回本任。」
- ^ 《清史稿》(卷176):「海望以內大臣、戶部左侍郎辦理軍機事務。九月,遷戶部尚書。十月甲午,裁辦理軍機處,命協辦總理事務莽鵠立以兼管理藩院侍郎、滿洲都統辦理軍機事務。十月甲午,裁辦理軍機處,命回本任。」
- ^ 《清史稿》(卷176):「納延泰以理藩院左侍郎辦理軍機事務。十月甲午,裁辦理軍機處,命在總理事務處差委辦事。」
- ^ 《清史稿》(卷176):「徐本十月辛巳以協辦大學士、刑部尚書在辦理軍機處行走。甲午,裁辦理軍機處,命協辦總理事務。」
- ^ 《清史稿》(卷176):「鄂爾泰十一月辛巳,仍以少保、一等子、保和殿大學士為辦理軍機大臣。十二月,晉三等伯。」
- ^ 《清史稿》(卷176):「張廷玉十一月辛巳,仍以少保、三等子、保和殿大學士為辦理軍機大臣。十二月,晉三等伯。」
- ^ 《清史稿》(卷176):「訥親十一月辛巳,仍以一等果毅公、兵部尚書為辦理軍機大臣。」
- ^ 《清史稿》(卷176):「海望十一月辛巳,仍以戶部尚書為辦理軍機大臣。」
- ^ 《清史稿》(卷176):「納延泰十一月辛巳,仍以刑部左侍郎為辦理軍機大臣。」
- ^ 《清史稿》(卷176):「班第十一月辛巳,仍以理籓院左侍郎為辦理軍機大臣。」
- ^ 《清史稿》(卷176):「訥親十二月,轉吏部尚書。」
- ^ 《清史稿》(卷176):「納延泰四月,遷理籓院尚書。」
- ^ 《清史稿》(卷176):「班第四月,轉兵部右侍郎。」
- ^ 《清史稿》(卷176):「徐本是年仍以東閣大學士為辦理軍機大臣。」
- ^ 《清史稿》(卷176):「鄂爾泰五月,晉太保。」
- ^ 《清史稿》(卷176):「張廷玉五月,晉太保。」
- ^ 《清史稿》(卷176):「徐本五月,加太子太保。」
- ^ 《清史稿》(卷176):「訥親五月,加太子太保。」
- ^ 《清史稿》(卷176):「海望五月,加太子少保。」
- ^ 《清史稿》(卷176):「班第七月丙寅,授湖廣總督。出。」
- ^ 《清史稿》(卷176):「班第正月乙酉,復以原任湖廣總督在軍機處行走。三月,授兵部尚書。」
- ^ 《清史稿》(卷176):「徐本六月己酉,致仕。」
- ^ 《清史稿》(卷176):「訥親正月,差赴江、浙、魯、豫勘事。七月,還。」
- ^ 《清史稿》(卷176):「鄂爾泰正月,病。三月,晉太傅。四月,卒。」
- ^ 《清史稿》(卷176):「訥親三月協辦大學士。五月,授保和殿大學士。」
- ^ 《清史稿》(卷176):「海望十二月乙卯,以精力漸衰罷。」
- ^ 《清史稿》(卷176):「傅恆六月己酉,以戶部右侍郎在軍機處行走。」
- ^ 《清史稿》(卷176):「汪由敦十月戊午,以刑部尚書在軍機處行走。」
- ^ 《清史稿》(卷176):「高斌十二月乙卯,以太子太保、協辦大學士、吏部尚書在軍機處行走。」
- ^ 《清史稿》(卷176):「蔣溥十二月乙卯,以吏部右侍郎在軍機處行走。」
- ^ 《清史稿》(卷176):「高斌二月,差赴南河勘事。十一月,還。」
- ^ 《清史稿》(卷176):「班第三月,差赴四川辦理軍務。七月,差赴鳳皇城勘界。九月,命署山西巡撫。十二月,召還。」
- ^ 《清史稿》(卷176):「訥親四月,差赴山西勘案。六月,還。」
- ^ 《清史稿》(卷176):「高斌三月,授文淵閣大學士。四月,差赴江南勘河。九月,差赴浙江鞫案。」
- ^ 《清史稿》(卷176):「納延泰八月,差赴蘇尼特給賑。」
- ^ 《清史稿》(卷176):「傅恆三月,遷工部尚書。」
- ^ 《清史稿》(卷176):「訥親正月,差赴浙江審案。四月,命往金川經略軍務。九月庚辰,革職。」
- ^ 《清史稿》(卷176):「高斌三月,命轉赴山東勘事。閏七月丙辰,授江南河道總督。出。」
- ^ 《清史稿》(卷176):「班第正月己亥,差赴金川辦理軍務。出。」
- ^ 《清史稿》(卷176):「傅恆四月,加太子太保協辦大學士。九月,命經略金川軍務。十月,授保和殿大學士。十二月,晉太保。」
- ^ 《清史稿》(卷176):「蔣溥四月,遷戶部尚書。丁卯,命專辦部務。罷。」
- ^ 《清史稿》(卷176):「陳大受四月丁卯,以太子少保、兵部尚書在軍機處行走。旋協辦大學士。」
- ^ 《清史稿》(卷176):「舒赫德九月己卯,以戶部侍郎、漢軍都統在軍機處行走。十月,遷兵部尚書。十一月,轉戶部尚書。」
- ^ 《清史稿》(卷176):「來保九月辛巳,以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學士在軍機處行走。」
- ^ 《清史稿》(卷176):「尹繼善十一月己巳,以太子少保、協辦大學士、戶部尚書在軍機處行走。甲戌,授陝甘總督。出。」
- ^ 《清史稿》(卷176):「傅恆經略金川軍務。正月,封一等忠勇公。三月,還。」
- ^ 《清史稿》(卷176):「張廷玉八月晉三等勤宣伯。十一月戊辰,致仕。」
- ^ 《清史稿》(卷176):「來保二月晉太子太傅。」
- ^ 《清史稿》(卷176):「陳大受二月晉太子太保。七月,命署直隸總督。十月,還。十一月,病假。」
- ^ 《清史稿》(卷176):「汪由敦二月加太子少師。十一月,署協辦大學士。十二月,革署協辦大學士,仍留刑部尚書。」
- ^ 《清史稿》(卷176):「納延泰二月加太子少保。」
- ^ 《清史稿》(卷176):「舒赫德正月授金川參贊大臣。二月,加太子太保。十二月庚寅,復轉兵部尚書。以職務繁多,命罷。」
- ^ 《清史稿》(卷176):「陳大受正月丁未授兩廣總督。出。」
- ^ 《清史稿》(卷176):「汪由敦七月降兵部侍郎。」
- ^ 《清史稿》(卷176):「劉綸正月壬戌以工部右侍郎在軍機處行走。」
- ^ 《清史稿》(卷176):「兆惠四月庚辰,以刑部侍郎在軍機處行走,轉戶部侍郎。十一月,差赴西藏會辦善後事宜。」
- ^ 《清史稿》(卷176):「舒赫德十一月丙辰復以太子太保、兵部尚書在軍機處行走。十二月,差往江南審案。」
- ^ 《清史稿》(卷176):「汪由敦八月轉戶部右侍郎。」
- ^ 《清史稿》(卷176):「劉綸九月壬申以父憂免。」
- ^ 《清史稿》(卷176):「兆惠八月命署山東巡撫。」
- ^ 《清史稿》(卷176):「舒赫德正月差赴北路軍營。」
- ^ 《清史稿》(卷176):「汪由敦九月遷工部尚書。」
- ^ 《清史稿》(卷176):「班第九月辛巳復以都統銜在軍機處行走。旋授漢軍都統。」
- ^ 《清史稿》(卷176):「劉統勛十一月甲子以刑部尚書在軍機處行走。」
- ^ 《清史稿》(卷176):「舒赫德九月差勘南河,十二月差往北路辦理軍務。」
- ^ 《清史稿》(卷176):「劉統勛七月差勘河工。」
- ^ 《清史稿》(卷176):「班第正月命署兩廣總督。」
- ^ 《清史稿》(卷176):「兆惠二月差赴西藏會辦事件。」
- ^ 《清史稿》(卷176):「劉綸八月以服制將闋,召來京補戶部右侍郎。尋復入直。」
- ^ 《清史稿》(卷176):「舒赫德在差。七月甲辰,以安置准部降人失策,革職。」
- ^ 《清史稿》(卷176):「劉統勛正月差勘海口。四月,加太子太傅。五月,命馳往西安協辦總督事。」
- ^ 《清史稿》(卷176):「汪由敦四月晉太子太傅。」
- ^ 《清史稿》(卷176):「班第署兩廣總督。四月,內召。七月甲辰,授兵部尚書,署定邊左副將軍。出。」
- ^ 《清史稿》(卷176):「兆惠三月差往北路協辦軍務。出。」
- ^ 《清史稿》(卷176):「覺羅雅爾哈善六月壬甲以署戶部左侍郎在軍機處行走。十月,補兵部右侍郎。」
- ^ 《清史稿》(卷176):「阿蘭泰八月戊申以召覲盛京將軍暫在軍機處行走。壬子,命赴軍營帶兵。出。」
- ^ 《清史稿》(卷176):「劉統勛協辦西安總督事。九月丙申,革職。」
- ^ 《清史稿》(卷176):「汪由敦九月轉刑部尚書。」
- ^ 《清史稿》(卷176):「劉綸十二月差赴浙江審案。」
- ^ 《清史稿》(卷176):「覺羅雅爾哈善十月命往北路參贊軍務。」
- ^ 《清史稿》(卷176):「傅恆四月命往西路經理軍務。旋止行。」
- ^ 《清史稿》(卷176):「汪由敦六月轉工部尚書。」
- ^ 《清史稿》(卷176):「納延泰八月癸卯差赴北路軍營。出。」
- ^ 《清史稿》(卷176):「劉綸四月癸亥命回部辦事,罷直。」
- ^ 《清史稿》(卷176):「覺羅雅爾哈善三月召還。四月癸亥,命回部辦事,罷直。」
- ^ 《清史稿》(卷176):「阿里袞四月甲寅以戶部尚書暫在軍機處行走。五月癸酉,差往西路軍營領隊。出。」
- ^ 《清史稿》(卷176):「裘曰修四月癸亥以吏部左侍郎在軍機處行走。」
- ^ 《清史稿》(卷176):「劉統勛六月癸丑起授原官,仍入直。九月,差勘銅山漫工。十月,命署江南河道總督。十一月,內召。」
- ^ 《清史稿》(卷176):「夢麟八月癸卯以工部右侍郎在軍機處學習行走。」
- ^ 《清史稿》(卷176):「劉統勛四月差赴徐州督修石壩。五月,轉差雲南勘獄。十一月,差赴山西勘獄。十二月,加太子太保。」
- ^ 《清史稿》(卷176):「汪由敦正月轉吏部尚書。」
- ^ 《清史稿》(卷176):「夢麟正月差赴江南、山東勘事。九月,轉戶部右侍郎。尋還直。」
- ^ 《清史稿》(卷176):「劉統勛正月轉吏部尚書。五月,內召。」
- ^ 《清史稿》(卷176):「汪由敦正月甲寅卒。」
- ^ 《清史稿》(卷176):「裘曰修十二月癸亥以事免。」
- ^ 《清史稿》(卷176):「夢麟四月仍轉工部右侍郎。八月,卒。」
- ^ 《清史稿》(卷176):「三泰正月己酉以吏部左侍郎在軍機處行走。四月,轉戶部左侍郎。七月己巳,授庫車參贊大臣。出。」
- ^ 《清史稿》(卷176):「劉綸正月己酉復以戶部左侍郎在軍機處行走。」
- ^ 《清史稿》(卷176):「劉統勛正月協辦大學士。二月,差赴西安勘獄。六月,差赴山西勘獄。」
- ^ 《清史稿》(卷176):「劉綸閏六月遷左都御史。」
- ^ 《清史稿》(卷176):「劉統勛八月,差赴江南勘事。十月,轉赴江西勘事。十二月,內召。」
- ^ 《清史稿》(卷176):「富德二月乙巳以一等成勇靖遠侯、領侍衛內大臣、都統在軍機處行走。三月,授理藩院尚書。」
- ^ 《清史稿》(卷176):「兆惠二月仍以一等武毅謀勇公、戶部尚書入直。」
- ^ 《清史稿》(卷176):「阿里袞七月甲寅仍以襲封一等果毅公、兵部尚書入直。」
- ^ 《清史稿》(卷176):「于敏中八月己亥以戶部右侍郎在軍機處行走。十一月,轉左侍郎。」
- ^ 《清史稿》(卷176):「劉統勛五月授東閣大學士。八月,命督辦河南楊橋漫工。十月,內召。」
- ^ 《清史稿》(卷176):「兆惠七月協辦大學士。」
- ^ 《清史稿》(卷176):「劉綸五月轉兵部尚書。」
- ^ 《清史稿》(卷176):「劉統勛三月差勘高、寶河入江水道。四月,轉勘德州運河。」
- ^ 《清史稿》(卷176):「富德九月丁亥革職,削爵。」
- ^ 《清史稿》(卷176):「兆惠十月加太子太保。」
- ^ 《清史稿》(卷176):「阿里袞六月命署陝西巡撫。十月,加太子太保。」
- ^ 《清史稿》(卷176):「劉綸五月轉戶部尚書。六月,協辦大學士。十月,加太子太保。」
- ^ 《清史稿》(卷176):「阿桂正月壬申以工部尚書在軍機處行走。四月,差赴歸化城、西寧等處勘事。十月,加太子太保。」
- ^ 《清史稿》(卷176):「來保三月卒。」
- ^ 《清史稿》(卷176):「兆惠十一月卒。」
- ^ 《清史稿》(卷176):「阿里袞六月還直。十一月,轉戶部尚書、協辦大學士。」
- ^ 《清史稿》(卷176):「阿桂三月署四川總督。十二月,還。」
- ^ 《清史稿》(卷176):「劉綸正月癸丑憂免。」
- ^ 《清史稿》(卷176):「阿桂閏二月以烏什回亂,命往伊犁辦事。出。」
- ^ 《清史稿》(卷176):「于敏中正月遷戶部尚書。」
- ^ 《清史稿》(卷176):「尹繼善九月復以太子太保、文華殿大學士入直。」
- ^ 《清史稿》(卷176):「劉綸三月服闋。五月,仍以太子太保、協辦大學士入直。」
- ^ 《清史稿》(卷176):「傅恆二月命往雲南經略征緬軍務。未行。」
- ^ 《清史稿》(卷176):「劉統勛四月差勘江南清口疏濬事宜。」
- ^ 《清史稿》(卷176):「阿里袞正月壬子命往雲南參贊軍務。出。」
- ^ 《清史稿》(卷176):「于敏中八月加太子太保。」
- ^ 《清史稿》(卷176):「福隆安二月丙戌以和碩額駙、兵部尚書在軍機處學習行走。四月,轉工部尚書。」
- ^ 《清史稿》(卷176):「索琳十一月癸卯以署戶部右侍郎在軍機處行走。」
- ^ 《清史稿》(卷176):「傅恆二月往雲南經略軍務。」
- ^ 《清史稿》(卷176):「劉統勛九月差勘挑濬運河事宜。」
- ^ 《清史稿》(卷176):「索琳二月補戶部右侍郎。」
- ^ 《清史稿》(卷176):「傅恆經略征緬軍務。三月,還。七月,卒。」
- ^ 《清史稿》(卷176):「福隆安七月穿孝給假。十月,襲封一等忠勇公。」
- ^ 《清史稿》(卷176):「索琳十二月差赴土默特鞫獄。」
- ^ 《清史稿》(卷176):「溫福閏五月己未以吏部侍郎在軍機處行走。七月,遷理藩院尚書。」
- ^ 《清史稿》(卷176):「豐升額八月丙戌以襲封一等果毅公、署兵部尚書在軍機處學習行走。」
- ^ 《清史稿》(卷176):「尹繼善四月卒。」
- ^ 《清史稿》(卷176):「劉綸二月授文淵閣大學士。」
- ^ 《清史稿》(卷176):「于敏中二月協辦大學士。」
- ^ 《清史稿》(卷176):「溫福五月己巳命往雲南署定邊右副將軍。出。」
- ^ 《清史稿》(卷176):「索琳三月癸卯降為軍機司員。免。」
- ^ 《清史稿》(卷176):「桂林四月甲戌以戶部右侍郎在軍機處學習行走。九月己酉,命往四川會辦軍務。出。」
- ^ 《清史稿》(卷176):「慶桂九月癸卯以理藩院侍郎在軍機處學習行走。」
- ^ 《清史稿》(卷176):「福隆安五月,差赴四川勘事。尋還直。」
- ^ 《清史稿》(卷176):「豐升額三月,命往四川參贊軍務。出。」
- ^ 《清史稿》(卷176):「福康安五月辛丑,以戶部侍郎在軍機處學習行走。十二月癸酉,命往四川領隊。出。」
- ^ 《清史稿》(卷176):「劉統勛十一月辛未卒。」
- ^ 《清史稿》(卷176):「劉綸六月卒。」
- ^ 《清史稿》(卷309):「(于敏中)三十八年,晉文華殿大學士,兼戶部尚書如故。」
- ^ 《清史稿》(卷176):「福隆安四月加太子太保。」
- ^ 《清史稿》(卷176):「慶桂四月辛亥授伊犁參贊大臣。出。」
- ^ 《清史稿》(卷176):「索琳四月庚戌復以署禮部侍郎在軍機處學習行走。十月,補內閣學士。旋差赴歸化城勘事。出。」
- ^ 《清史稿》(卷176):「舒赫德七月甲子復以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學士入直。」
- ^ 《清史稿》(卷176):「袁守侗九月丙子以刑部左侍郎在軍機處學習行走。十月,差赴浙江勘事。」
- ^ 《清史稿》(卷176):「梁國治十一月壬申以湖南巡撫內召,在軍機處行走。十二月,署禮部左侍郎。」
- ^ 《清史稿》(卷176):「舒赫德九月命赴山東剿賊。尋還直。」
- ^ 《清史稿》(卷176):「袁守侗二月差赴四川勘事。十月,差赴貴州勘事。十二月,轉吏部右侍郎。」
- ^ 《清史稿》(卷176):「梁國治六月補戶部左侍郎。」
- ^ 《清史稿》(卷176):「阿思哈七月乙亥以左都御史在軍機處行走。九月,差赴山東剿賊。」
- ^ 《清史稿》(卷176):「阿思哈十月差赴青海勘事。」
- ^ 《清史稿》(卷176):「袁守侗八月差赴貴州勘事。」
- ^ 《清史稿》(卷176):「于敏中正月賜世職。」
- ^ 《清史稿》(卷176):「福隆安正月轉兵部尚書。」
- ^ 《清史稿》(卷176):「阿思哈正月庚寅授漕運總督。出。」
- ^ 《清史稿》(卷176):「袁守侗三月遷戶部尚書。」
- ^ 《清史稿》(卷176):「和珅三月庚子以戶部右侍郎在軍機處行走。」
- ^ 《清史稿》(卷176):「阿桂四月辛亥復以太子太保、一等誠謀英勇公、協辦大學士、吏部尚書在軍機處行走。」
- ^ 《清史稿》(卷176):「豐升額四月還,仍以太子少保、一等果毅公、戶部尚書入直。」
- ^ 《清史稿》(卷176):「福康安四月還,仍以三等嘉勇男、戶部左侍郎入直。」
- ^ 《清史稿》(卷176):「明亮十二月丙午以入覲一等襄勇伯、成都將軍暫在軍機處行走。旋命還四川本任。出。」
- ^ 《清史稿》(卷176):「舒赫德四月丁巳卒。」
- ^ 《清史稿》(卷176):「阿桂正月命赴雲南受降。五月,授武英殿大學士。七月,還。」
- ^ 《清史稿》(卷176):「福隆安十一月差赴盛京勘事。十二月,還。」
- ^ 《清史稿》(卷176):「豐升額十月卒。」
- ^ 《清史稿》(卷176):「袁守侗十一月轉刑部尚書。」
- ^ 《清史稿》(卷176):「梁國治十一月遷戶部尚書。」
- ^ 《清史稿》(卷176):「和珅六月轉戶部左侍郎。十月,兼步軍統領。」
- ^ 《清史稿》(卷176):「福康安六月乙卯授吉林將軍。出。」
- ^ 《清史稿》(卷176):「李侍堯六月癸巳,以入覲太子太保、二等昭信伯、武英殿大學士、雲貴總督暫在軍機處行走。尋還總督本任。出。」
- ^ 《清史稿》(卷176):「于敏中十二月丁巳卒。」
- ^ 《清史稿》(卷176):「阿桂正月差勘南河壩工。」
- ^ 《清史稿》(卷176):「福隆安三月差赴真定勘事。尋還直。」
- ^ 《清史稿》(卷176):「袁守侗四月戊寅授山東河道總督。出。」
- ^ 《清史稿》(卷176):「和珅八月授御前大臣。」
- ^ 《清史稿》(卷176):「董誥十二月甲寅以戶部左侍郎在軍機處行走。」
- ^ 《清史稿》(卷176):「阿桂四月還。十二月,差勘浙江海塘。」
- ^ 《清史稿》(卷176):「和珅正月差赴雲南勘事。三月,遷戶部尚書。五月,還。」
- ^ 《清史稿》(卷176):「福長安正月丙午,以署工部右侍郎在軍機處學習行走。二月,授戶部右侍郎。」
- ^ 《清史稿》(卷176):「阿桂三月命轉赴甘肅剿叛回。八月,命回途赴豫勘河。十月,命赴浙讞獄。十二月,還。」
- ^ 《清史稿》(卷176):「和珅三月差赴甘肅剿逆回。五月,還。」
- ^ 《清史稿》(卷176):「梁國治八月加太子少傅。」
- ^ 《清史稿》(卷176):「和珅四月差赴山東勘事。八月,加太子太保。」
- ^ 《清史稿》(卷176):「福長安四月差赴奉天勘事。九月,差赴浙江勘事。十二月,還。」
- ^ 《清史稿》(卷176):「阿桂正月差勘河工。四月,還。」
- ^ 《清史稿》(卷176):「梁國治七月協辦大學士。」
- ^ 《清史稿》(卷176):「福長安七月轉戶部左侍郎。」
- ^ 《清史稿》(卷176):「福康安五月庚戌復以太子太保、三等嘉勇男、署工部尚書在軍機處行走。十二月,差赴廣東勘事。」
- ^ 《清史稿》(卷176):「阿桂五月,命討固原叛回。八月,還。尋差督辦河工。十二月,還。」
- ^ 《清史稿》(卷176):「福隆安三月己酉,卒。」
- ^ 《清史稿》(卷176):「和珅七月,轉吏部尚書、協辦大學士。九月,封一等男。」
- ^ 《清史稿》(卷176):「福康安閏三月,轉兵部尚書。五月戊辰,授陝甘總督。出。」
- ^ 《清史稿》(卷176):「慶桂五月丁巳,復以工部尚書在軍機處行走。旋轉兵部尚書。十一月,差赴山東等處勘事。」
- ^ 《清史稿》(卷176):「阿桂八月差赴江南勘河。十一月,還。」
- ^ 《清史稿》(卷176):「梁國治五月授東閣大學士。」
- ^ 《清史稿》(卷176):「慶桂九月己酉命署陝甘總督。」
- ^ 《清史稿》(卷176):「阿桂四月差赴江南籌辦河工。十月,還。」
- ^ 《清史稿》(卷176):「梁國治十二月壬子卒。」
- ^ 《清史稿》(卷176):「和珅閏七月授文華殿大學士。」
- ^ 《清史稿》(卷176):「慶桂九月內召。十二月,還。」
- ^ 《清史稿》(卷176):「福長安閏七月遷戶部尚書。」
- ^ 《清史稿》(卷176):「王傑十二月壬子以兵部尚書在軍機處行走。」
- ^ 《清史稿》(卷176):「阿桂六月差赴睢州籌辦河工。十月,命轉勘江南高堰河工。 」
- ^ 《清史稿》(卷176):「慶桂十一月差赴湖北勘事。十二月,命署盛京將軍。」
- ^ 《清史稿》(卷176):「福長安十二月轉工部尚書。」
- ^ 《清史稿》(卷176):「王傑正月授東閣大學士。」
- ^ 《清史稿》(卷176):「董誥正月,遷戶部尚書。」
- ^ 《清史稿》(卷176):「阿桂正月還。七月,差赴荊州勘水。十月,還。」
- ^ 《清史稿》(卷176):「和珅二月晉三等忠襄伯。」
- ^ 《清史稿》(卷176):「慶桂十月命署吉林將軍。」
- ^ 《清史稿》(卷176):「阿桂四月差赴荊州勘工。八月,還。」
- ^ 《清史稿》(卷176):「慶桂四月命署烏里雅蘇台將軍。」
- ^ 《清史稿》(卷176):「孫士毅六月庚午以太子太保、兵部尚書在軍機處行走。十一月癸巳,命署四川總督。出。」
- ^ 《清史稿》(卷176):「和珅正月賜用黃帶。」
- ^ 《清史稿》(卷176):「王傑十一月加太子太保。」
- ^ 《清史稿》(卷176):「董誥十一月加太子少保。」
- ^ 《清史稿》(卷176):「福長安十一月加太子少保。」
- ^ 《清史稿》(卷176):「慶桂三月丁母憂,給假。」
- ^ 《清史稿》(卷176):「福長安十月轉戶部尚書。」
- ^ 《清史稿》(卷176):「慶桂十二月差赴浙江鞫案。」
- ^ 《清史稿》(卷176):「慶桂四月己卯授荊州將軍。出。」
- ^ 《清史稿》(卷176):「松筠四月庚寅以戶部左侍郎在軍機處行走。九月,差送英吉利貢使馬嘎爾呢赴粵。」
- ^ 《清史稿》(卷176):「松筠正月丁酉差赴盛京勘案。旋命署吉林將軍。出。」
- ^ 《清史稿》(卷176):「台布九月庚申以內閣學士在軍機處學習行走。旋遷工部左侍郎。」
- ^ 《清史稿》(卷176):「王傑十月病假。」
- ^ 《清史稿》(卷176):「董誥十月,授東閣大學士。」
- ^ 《清史稿》(卷176):「台布六月轉戶部右侍郎。十一月,差赴浙江、江西勘事。」
- ^ 《清史稿》(卷176):「沈初十月己卯以左都御史在軍機處學習行走。旋遷兵部尚書。」
- ^ 《清史稿》(卷176):「阿桂八月丁巳卒。」
- ^ 《清史稿》(卷176):「王傑閏六月壬戌罷。」
- ^ 《清史稿》(卷176):「董誥二月憂免。」
- ^ 《清史稿》(卷176):「沈初三月轉吏部尚書。八月,轉戶部尚書。」
- ^ 《清史稿》(卷176):「台布正月丙午命署江西巡撫。出。」
- ^ 《清史稿》(卷176):「傅森閏六月壬戌以兵部右侍郎在軍機處學習行走。十月,轉戶部右侍郎。」
- ^ 《清史稿》(卷176):「戴衢亨閏六月壬戌以侍講學士加三品卿銜,在軍機處學習行走。」
- ^ 《清史稿》(卷176):「吳熊光閏六月壬戌以通政使司參議加三品卿銜在軍機處學習行走。十二月壬戌,授直隸布政使。出。」
- ^ 《清史稿》(卷176):「和珅八月晉一等忠襄公。」
- ^ 《清史稿》(卷176):「福長安八月封侯。」
- ^ 《清史稿》(卷176):「傅森二月乙卯命回部辦事。罷直。」
- ^ 《清史稿》(卷176):「戴衢亨正月遷內閣學士。二月,遷禮部右侍郎。七月,轉戶部右侍郎。」
- ^ 《清史稿》(卷176):「那彥成二月乙卯以內閣學士在軍機處學習行走。五月,遷工部右侍郎。」
- ^ 《清史稿》(卷176):「和珅正月丁卯革職,逮獄。」
- ^ 《清史稿》(卷176):「福長安正月丁卯革職,逮獄。」
- ^ 《清史稿》(卷176):「沈初正月丁卯以年老罷直。」
- ^ 《清史稿》(卷176):「戴衢亨正月丁卯申命仍留軍機處行走。」
- ^ 《清史稿》(卷176):「那彥成正月丁卯申命仍留軍機處行走。旋轉戶部右侍郎,遷工部尚書。八月加欽差大臣,赴陝西督辦軍務。」
- ^ 《清史稿》(卷176):「成親王永瑆正月丁卯命在軍機處行走。旋署戶部尚書。十月丁未,以非祖制罷直。」
- ^ 《清史稿》(卷176):「董誥正月丁卯復以太子少保、前任大學士、署刑部尚書在軍機處行走。二月,晉太子太保。五月,授文華殿大學士。九月,晉太子太傅。」
- ^ 《清史稿》(卷176):「慶桂正月丁卯,復以兵部尚書在軍機處行走。旋轉刑部尚書、協辦大學士。二月,加太子太保。三月,授文淵閣大學士,晉太子太傅。」
- ^ 《清史稿》(卷176):「傅森十月丁未,復以兵部尚書在軍機處行走。」
- ^ 《清史稿》(卷176):「傅森三月差赴盛京勘事。四月,還。」
- ^ 《清史稿》(卷176):「那彥成督辦陝西軍務。閏四月戊辰,以辦賊不力,免直。」
- ^ 《清史稿》(卷176):「戴衢亨正月轉戶部左侍郎。」
- ^ 《清史稿》(卷176):「傅森正月轉戶部尚書,二月卒。」
- ^ 《清史稿》(卷176):「成德二月癸酉以戶部尚書在軍機處學習行走。」
- ^ 《清史稿》(卷176):「慶桂十二月賜世職。」
- ^ 《清史稿》(卷176):「董誥十二月賜世職。」
- ^ 《清史稿》(卷176):「戴衢亨七月遷兵部尚書。十二月,加太子少保,賜世職。」
- ^ 《清史稿》(卷176):「成德三月卒。」
- ^ 《清史稿》(卷176):「劉權之六月甲寅以吏部尚書在軍機處學習行走。」
- ^ 《清史稿》(卷176):「德瑛六月甲寅以刑部尚書在軍機處學習行走。」
- ^ 《清史稿》(卷176):「戴衢亨六月轉工部尚書。」
- ^ 《清史稿》(卷176):「劉權之六月轉兵部尚書。」
- ^ 《清史稿》(卷176):「德瑛正月,差赴山東勘事。六月戊辰,轉吏部尚書,命專管部務。罷直。」
- ^ 《清史稿》(卷176):「那彥成六月戊辰復以禮部尚書在軍機處行走。乙亥,命署陝西總督。出。」
- ^ 《清史稿》(卷176):「英和六月戊辰以太子少保、戶部左侍郎在軍機處學習行走。」
- ^ 《清史稿》(卷176):「劉權之二月轉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六月辛巳,降級,免直。」
- ^ 《清史稿》(卷176):「戴衢亨正月轉戶部尚書。」
- ^ 《清史稿》(卷176):「英和六月辛巳以事革宮銜,降級,免直。」
- ^ 《清史稿》(卷176):「托津閏六月壬午以吏部左侍郎在軍機處學習行走。九月,差赴湖北、廣東勘事。」
- ^ 《清史稿》(卷176):「托津正月轉戶部左侍郎。四月,差赴河南讞獄。十二月,差赴天津讞獄。」
- ^ 《清史稿》(卷176):「慶桂三月賜用紫韁。」
- ^ 《清史稿》(卷176):「戴衢亨五月協辦大學士。」
- ^ 《清史稿》(卷176):「托津七月差赴熱河讞獄。」
- ^ 《清史稿》(卷176):「戴衢亨三月差赴南河勘工,並給假歸籍省墓。」
- ^ 《清史稿》(卷176):「托津十月差勘南河海口。」
- ^ 《清史稿》(卷176):「英和閏五月丙寅復以工部左侍郎暫在軍機大臣上學習行走。尋罷直。」
- ^ 《清史稿》(卷176):「慶桂正月晉太子太師。」
- ^ 《清史稿》(卷176):「董誥正月晉太子太師。」
- ^ 《清史稿》(卷176):「戴衢亨正月晉太子少師。七月,轉工部尚書。」
- ^ 《清史稿》(卷176):「托津正月差赴江蘇讞獄。八月,差赴浙江按事。」
- ^ 《清史稿》(卷176):「戴衢亨五月授體仁閣大學士。」
- ^ 《清史稿》(卷176):「托津正月差赴山西勘事。二月,遷工部尚書。旋差赴四川勘事。五月,轉戶部尚書。六月,還。十一月,差赴揚州勘事。」
- ^ 《清史稿》(卷176):「戴衢亨四月卒。」
- ^ 《清史稿》(卷176):「托津正月暫署兩江總督。六月,加太子少保。」
- ^ 《清史稿》(卷176):「方維甸四月己酉召原任閩浙總督為軍機大臣。以母病不至。癸酉,許在籍終養。」
- ^ 《清史稿》(卷176):「盧蔭溥七月戊寅以光祿寺少卿加四品卿銜在軍機大臣上學習行走。旋遷通政司副使。」
- ^ 《清史稿》(卷176):「慶桂正月晉太保。九月甲午,以年老罷直。」
- ^ 《清史稿》(卷176):「董誥正月晉太保。」
- ^ 《清史稿》(卷176):「盧蔭溥十一月轉通政司正使。十二月,遷內閣學士。」
- ^ 《清史稿》(卷176):「松筠九月甲午復以太子少保、協辦大學士、吏部尚書在軍機大臣上行走。十月,差赴南河勘事。」
- ^ 《清史稿》(卷176):「松筠正月乙亥罷直。」
- ^ 《清史稿》(卷176):「托津九月協辦大學士。十月,差赴河南勘事。十二月,還。」
- ^ 《清史稿》(卷176):「盧蔭溥三月遷兵部右侍郎。八月,轉左侍郎。九月,轉戶部左侍郎。」
- ^ 《清史稿》(卷176):「勒保正月乙亥以太子太保、一等威勤伯、武英殿大學士在軍機大臣上行走。十月,病假。」
- ^ 《清史稿》(卷176):「桂芳十月甲寅以戶部右侍郎暫在軍機大臣上學習行走。」
- ^ 《清史稿》(卷176):「勒保閏二月甲子乞病,罷直。 」
- ^ 《清史稿》(卷176):「托津八月授東閣大學士。九月,晉太子太保。十一月,差赴江南勘事。」
- ^ 《清史稿》(卷176):「盧蔭溥九月差赴河南勘事。十一月,還。 」
- ^ 《清史稿》(卷176):「桂芳閏二月差往廣西勘事。三月癸卯,授漕運總督。出。」
- ^ 《清史稿》(卷176):「英和十一月丁未復以吏部尚書暫在軍機大臣上行走。尋罷直。」
- ^ 《清史稿》(卷176):「托津六月差赴天津勘事,暫署直隸總督。旋還。」
- ^ 《清史稿》(卷176):「盧蔭溥六月轉戶部右侍郎。」
- ^ 《清史稿》(卷176):「章煦十月己亥以太子少保、協辦大學士、禮部尚書在軍機大臣上行走。十一月,轉刑部尚書。」
- ^ 《清史稿》(卷176):「章煦二月病假。三月辛未,罷。盧蔭溥三月遷禮部尚書,轉兵部尚書。六月,加太子少保。九月,轉戶部尚書。」
- ^ 《清史稿》(卷176):「盧蔭溥三月遷禮部尚書,轉兵部尚書。六月,加太子少保。九月,轉戶部尚書。」
- ^ 《清史稿》(卷176):「董誥二月乙亥致仕。」
- ^ 《清史稿》(卷176):「戴均元二月辛未以太子少保、協辦大學士、吏部尚書在軍機大臣上學習行走。」
- ^ 《清史稿》(卷176):「和瑛二月辛未以太子少保、兵部尚書在軍機大臣上學習行走。三月,差赴保定勘事。」
- ^ 《清史稿》(卷176):「托津正月賜用紫韁。」
- ^ 《清史稿》(卷176):「戴均元十月差赴河南勘事。」
- ^ 《清史稿》(卷176):「和瑛正月丁巳轉刑部尚書,命專任部務。罷直。」
- ^ 《清史稿》(卷176):「文孚正月丁巳以刑部右侍郎在軍機大臣上學習行走。六月,差赴江南勘事。」
- ^ 《清史稿》(卷176):「托津九月庚申以撰遺詔錯誤免直。」
- ^ 《清史稿》(卷176):「戴均元二月授文淵閣大學士,晉太子太保。九月庚申,以撰遺詔錯誤免直。」
- ^ 《清史稿》(卷176):「盧蔭溥九月以撰遺詔錯誤降級留任,仍在軍機大臣上行走,轉工部尚書。」
- ^ 《清史稿》(卷176):「文孚二月差赴甘肅勘事。三月,轉戶部左侍郎。九月,以撰遺詔錯誤降級留任,仍在軍機大臣上行走,轉工部右侍郎。十一月,遷左都御史。」
- ^ 《清史稿》(卷176):「曹振鏞九月庚申以太子太保、體仁閣大學士在軍機大臣上行走。」
- ^ 《清史稿》(卷176):「黃鉞九月庚申以太子少保、戶部尚書在軍機大臣上行走。」
- ^ 《清史稿》(卷176):「英和九月庚申復以吏部尚書在軍機大臣上行走。十月,轉戶部尚書。十二月乙巳,以言事忤旨免直。」
- ^ 《清史稿》(卷177):「曹振鏞三月晉太子太傅。五月,轉授武英殿大學士。」
- ^ 《清史稿》(卷177):「盧廕溥十二月癸巳轉吏部尚書兼管順天府尹,以事繁罷直。」
- ^ 《清史稿》(卷177):「文孚正月轉禮部尚書。」
- ^ 《清史稿》(卷177):「松筠八月丁亥復以吏部尚書在軍機大臣上行走。九月,差赴浙江勘事。」
- ^ 《清史稿》(卷177):「松筠正月命署直隸總督。閏三月,還。六月壬午,以事降級,免直。」
- ^ 《清史稿》(卷177):「文孚三月轉工部尚書。閏三月,差赴陝西勘獄。六月,轉吏部尚書。」
- ^ 《清史稿》(卷177):「文孚二月差赴文安勘事。」
- ^ 《清史稿》(卷177):「長齡正月乙未,以太子少保、文華殿大學士在軍機大臣上行走。」
- ^ 《清史稿》(卷177):「長齡十二月己卯授雲貴總督。出。」
- ^ 《清史稿》(卷177):「文孚四月加太子少保。十一月,差勘南河漫口。尋還。」
- ^ 《清史稿》(卷177):「玉麟十一月甲寅以兵部尚書在軍機大臣上行走。」
- ^ 《清史稿》(卷177):「黃鉞五月丁酉乞老,命專辦部務。罷直。」
- ^ 《清史稿》(卷177):「王鼎五月丁酉以一品銜署戶部左侍郎、服闋左都御史在軍機大臣上行走。六月,差主浙江鄉試。十一月,還直,署工部左侍郎。」
- ^ 《清史稿》(卷177):「蔣攸銛十一月庚子以太子少保、體仁閣大學士在軍機大臣上行走。」
- ^ 《清史稿》(卷177):「王鼎六月差赴山西勘事。九月,授戶部尚書。」
- ^ 《清史稿》(卷177):「曹振鏞七月晉太子太師。」
- ^ 《清史稿》(卷177):「蔣攸銛三月差赴江南勘河。五月丙戌,授兩江總督。出。」
- ^ 《清史稿》(卷177):「文孚七月晉太子太保。」
- ^ 《清史稿》(卷177):「玉麟七月加太子少保。」
- ^ 《清史稿》(卷177):「王鼎七月加太子少保。」
- ^ 《清史稿》(卷177):「穆彰阿五月丁亥以工部尚書在軍機大臣上學習行走。」
- ^ 《清史稿》(卷177):「曹振鏞正月晉太傅,賜用紫韁。」
- ^ 《清史稿》(卷177):「文孚正月晉太子太傅,賜用紫韁。二月,差赴黑龍江勘事。」
- ^ 《清史稿》(卷177):「玉麟正月晉太子太保。」
- ^ 《清史稿》(卷177):「王鼎正月賜戴花翎。」
- ^ 《清史稿》(卷177):「穆彰阿正月加太子少保,去「行走上學習」字。」
- ^ 《清史稿》(卷177):「玉麟六月甲戌,授伊犁將軍。出。」
- ^ 《清史稿》(卷177):「王鼎十月差赴江南勘事。」
- ^ 《清史稿》(卷177):「文孚十二月協辦大學士。」
- ^ 《清史稿》(卷177):「王鼎二月命署直隸總督。四月,還。」
- ^ 《清史稿》(卷177):「穆彰阿七月差赴江南勘賑。八月,轉兵部尚書。十月,還。十二月,仍轉工部尚書。」
- ^ 《清史稿》(卷177):「穆彰阿九月差赴江南勘事。」
- ^ 《清史稿》(卷177):「穆彰阿四月還。五月,轉戶部尚書。」
- ^ 《清史稿》(卷177):「文孚十一月授東閣大學士。」
- ^ 《清史稿》(卷177):「穆彰阿十一月轉吏部尚書、協辦大學士。」
- ^ 《清史稿》(卷177):「潘世恩正月丁亥以體仁閣大學士在軍機大臣上行走。」
- ^ 《清史稿》(卷177):「曹振鏞正月癸亥卒。」
- ^ 《清史稿》(卷177):「文孚二月轉授文淵閣大學士。四月,差勘東河。七月甲辰,以重聽自乞罷直。」
- ^ 《清史稿》(卷177):「潘世恩二月轉授東閣大學士。」
- ^ 《清史稿》(卷177):「王鼎二月協辦大學士。」
- ^ 《清史稿》(卷177):「趙盛奎七月甲辰以刑部右侍郎在軍機大臣上學習行走,時差往湖北等處按獄。 八月,轉戶部左侍郎。」
- ^ 《清史稿》(卷177):「賽尚阿七月甲辰以工部右侍郎在軍機大臣上學習行走。」
- ^ 《清史稿》(卷177):「穆彰阿七月授武英殿大學士。」
- ^ 《清史稿》(卷177):「趙盛奎六月內召。七月庚子,以事降級,免直。」
- ^ 《清史稿》(卷177):「賽尚阿十一月轉戶部右侍郎。」
- ^ 《清史稿》(卷177):「穆彰阿三月命署直隸總督。七月,還。」
- ^ 《清史稿》(卷177):「潘世恩正月加太子太保。」
- ^ 《清史稿》(卷177):「賽尚阿七月壬午授察哈爾都統。出。」
- ^ 《清史稿》(卷177):「奎照六月戊午以左都御史在軍機大臣上學習行走。」
- ^ 《清史稿》(卷177):「文慶六月戊午以戶部左侍郎在軍機大臣上學習行走。」
- ^ 《清史稿》(卷177):「穆彰阿五月轉授文華殿大學士。八月,丁母憂給假。尋仍入直。」
- ^ 《清史稿》(卷177):「潘世恩五月轉授武英殿大學士。」
- ^ 《清史稿》(卷177):「王鼎五月授東閣大學士。」
- ^ 《清史稿》(卷177):「奎照正月去「行走上學習」字。七月,轉禮部尚書。」
- ^ 《清史稿》(卷177):「文慶正月去「行走上學習」字。」
- ^ 《清史稿》(卷177):「奎照正月壬戌以體弱罷直。」
- ^ 《清史稿》(卷177):「文慶十二月丙戌罷直。」
- ^ 《清史稿》(卷177):「隆文十二月癸未以刑部尚書在軍機大臣上行走。」
- ^ 《清史稿》(卷177):「王鼎正月晉太子太保。」
- ^ 《清史稿》(卷177):「隆文正月轉戶部尚書。」
- ^ 《清史稿》(卷177):「何汝霖三月丙申以大理寺少卿加三品銜在軍機大臣上學習行走。旋遷宗人府府丞。」
- ^ 《清史稿》(卷177):「王鼎七月差赴東河督辦大工。八月,暫署河道總督。」
- ^ 《清史稿》(卷177):「隆文正月甲午命赴廣東參贊軍務。出。」
- ^ 《清史稿》(卷177):「何汝霖十二月遷左副都御史。」
- ^ 《清史稿》(卷177):「賽尚阿正月乙未復以理籓院尚書在軍機大臣上行走。旋差赴天津會勘防務。五月,轉工部尚書。十月,再差赴天津勘視海口防具。十一月,還。」
- ^ 《清史稿》(卷177):「祁寯藻九月己未以戶部尚書在軍機大臣上行走。」
- ^ 《清史稿》(卷177):「穆彰阿二月差赴天津會辦防務。尋還直。」
- ^ 《清史稿》(卷177):「王鼎二月河工竣,晉太子太師。三月,還。四月戊申,卒。」
- ^ 《清史稿》(卷177):「賽尚阿五月授欽差大臣赴天津防堵。七月,撤防還直。」
- ^ 《清史稿》(卷177):「何汝霖五月遷兵部右侍郎,去「行走上學習」字。十一月,轉戶部右侍郎。」
- ^ 《清史稿》(卷177):「何汝霖六月差赴東河勘工。九月,還。」
- ^ 《清史稿》(卷177):「何汝霖十二月轉戶部左侍郎。」
- ^ 《清史稿》(卷177):「賽尚阿二月轉戶部尚書。」
- ^ 《清史稿》(卷177):「何汝霖四月遷兵部尚書。」
- ^ 《清史稿》(卷177):「賽尚阿正月差赴江南勘視江防。六月,還。」
- ^ 《清史稿》(卷177):「何汝霖五月丙戌以母憂免。」
- ^ 《清史稿》(卷177):「文慶五月丁亥復以兵部尚書在軍機大臣上行走。九月,差赴河南勘賑。」
- ^ 《清史稿》(卷177):「陳孚恩五月丁亥以署兵部左侍郎在軍機大臣上行走。尋差赴山東勘事。十一月,署山東巡撫。旋轉刑部右侍郎。十二月,還。」
- ^ 《清史稿》(卷177):「潘世恩正月晉太傅,賜用紫韁。」
- ^ 《清史稿》(卷177):「文慶二月壬子,轉吏部尚書兼總管內務府大臣,命罷直。」
- ^ 《清史稿》(卷177):「潘世恩十月甲申以年老罷直。」
- ^ 《清史稿》(卷177):「祁寯藻七月協辦大學士。十月,差赴蘭州勘事。」
- ^ 《清史稿》(卷177):「陳孚恩閏四月差赴山西勘事。六月,還。七月,轉工部左侍郎。十二月,遷刑部尚書。」
- ^ 《清史稿》(卷177):「何汝霖九月戊午復以一品銜署禮部左侍郎、服闋兵部尚書在軍機大臣上行走。十月,署戶部尚書。」
- ^ 《清史稿》(卷177):「季芝昌九月戊申,以原任山西巡撫、署吏部右侍郎在軍機大臣上行走。十二月,授戶部左侍郎。」
- ^ 《清史稿》(卷177):「穆彰阿十月丙戌革職。」
- ^ 《清史稿》(卷177):「祁寯藻二月還。六月,授體仁閣大學士。」
- ^ 《清史稿》(卷177):「賽尚阿十月協辦大學士。」
- ^ 《清史稿》(卷177):「何汝霖五月授禮部尚書。」
- ^ 《清史稿》(卷177):「陳孚恩五月庚戌乞養,罷。」
- ^ 《清史稿》(卷177):「季芝昌六月遷左都御史。」
- ^ 《清史稿》(卷177):「賽尚阿正月授文華殿大學士。三月,加欽差大臣,督辦廣西軍務。」
- ^ 《清史稿》(卷177):「季芝昌五月乙巳授閩浙總督。出。」
- ^ 《清史稿》(卷177):「穆廕三月丙申以候補五品京堂、內閣侍讀在軍機大臣上學習行走。十二月,授國子監祭酒。」
- ^ 《清史稿》(卷177):「舒興阿四月己未以戶部左侍郎在軍機大臣上行走。閏八月辛亥,署陝甘總督。出。」
- ^ 《清史稿》(卷177):「彭蘊章五月壬子以工部右侍郎在軍機大臣上行走。 」
- ^ 《清史稿》(卷177):「賽尚阿督辦廣西軍務。九月己酉,革職。」
- ^ 《清史稿》(卷177):「祁寯藻三月加太子太保。」
- ^ 《清史稿》(卷177):「何汝霖正月以腿病乞假。三月丁卯,許罷直。」
- ^ 《清史稿》(卷177):「穆廕二月遷光祿寺卿,再遷內閣學士。」
- ^ 《清史稿》(卷177):「邵燦五月癸亥以吏部左侍郎在軍機大臣上行走。」
- ^ 《清史稿》(卷177):「麟魁五月癸亥以戶部右侍郎在軍機大臣上行走。七月,遷工部尚書。」
- ^ 《清史稿》(卷177):「麟魁九月轉禮部尚書。十月戊寅,授總管內務府大臣,命罷直。」
- ^ 《清史稿》(卷177):「彭蘊章十二月轉兵部左侍郎。」
- ^ 《清史稿》(卷177):「邵燦十二月乙未授漕運總督。出。」
- ^ 《清史稿》(卷177):「穆廕四月署刑部左侍郎。九月,遷禮部左侍郎。十月,去「行走上學習」字。」
- ^ 《清史稿》(卷177):「恭親王奕十月戊寅命在軍機大臣上行走。」
- ^ 《清史稿》(卷177):「瑞麟十月戊寅以戶部右侍郎在軍機大臣上行走。尋差赴天津幫辦防剿。」
- ^ 《清史稿》(卷177):「杜翰十二月丙申以工部左侍郎在軍機大臣上行走。」
- ^ 《清史稿》(卷177):「祁寯藻八月病假。十一月庚寅,致仕。」
- ^ 《清史稿》(卷177):「彭蘊章三月轉禮部左侍郎。五月,遷工部尚書。」
- ^ 《清史稿》(卷177):「瑞麟閏七月轉戶部左侍郎。」
- ^ 《清史稿》(卷177):「穆廕十月轉吏部右侍郎。」
- ^ 《清史稿》(卷177):「恭親王奕七月壬午以辦理皇太后喪儀疏略免直。」
- ^ 《清史稿》(卷177):「彭蘊章十二月協辦大學士。」
- ^ 《清史稿》(卷177):「瑞麟正月以勞賜勇號,加都統銜。二月,還。四月己未,授西安將軍。出。」
- ^ 《清史稿》(卷177):「文慶七月壬午復以戶部尚書在軍機大臣上行走。九月,協辦大學士。十二月,授文淵閣大學士。」
- ^ 《清史稿》(卷177):「文慶十一月授武英殿大學士。旋卒。」
- ^ 《清史稿》(卷177):「彭蘊章十一月授文淵閣大學士。」
- ^ 《清史稿》(卷177):「柏葰十一月壬申,以戶部尚書在軍機大臣上行走。十二月,協辦大學士。」
- ^ 《清史稿》(卷177):「彭蘊章九月轉授武英殿大學士。」
- ^ 《清史稿》(卷177):「柏葰九月授文淵閣大學士。十月戊辰,以順天科場之獄革職。」
- ^ 《清史稿》(卷177):「杜翰九月甲午以降服憂罷直。」
- ^ 《清史稿》(卷177):「匡源五月戊戌以吏部左侍郎在軍機大臣上學習行走。」
- ^ 《清史稿》(卷177):「文祥五月戊戌以內閣學士署刑部左侍郎,在軍機大臣上學習行走。六月,遷禮部右侍郎。十二月,轉吏部右侍郎。」
- ^ 《清史稿》(卷177):「穆廕十二月轉兵部尚書。」
- ^ 《清史稿》(卷177):「匡源十月去「行走上學習」字。」
- ^ 《清史稿》(卷177):「文祥十月,去「行走上學習」字,轉工部右侍郎。十一月,轉戶部左侍郎。」
- ^ 《清史稿》(卷177):「杜翰十月癸卯復以署吏部右侍郎、服闋工部左侍郎在軍機大臣上行走。」
- ^ 《清史稿》(卷177):「彭蘊章六月壬申以精力漸衰罷直。」
- ^ 《清史稿》(卷177):「穆廕七月與怡親王載垣同為欽差大臣,赴通州籌辦撫局。八月,撤還。旋扈從熱河行在。九月,丁父憂,給假十四日,仍入直。」
- ^ 《清史稿》(卷177):「匡源八月扈從熱河行在。」
- ^ 《清史稿》(卷177):「文祥八月命留京署步軍統領。旋命兼辦軍機處鈔發各省摺奏要件。十二月, 兼總理各國通商事務大臣。」
- ^ 《清史稿》(卷177):「杜翰八月扈從熱河行在。九月,署禮部右侍郎。」
- ^ 《清史稿》(卷177):「焦祐瀛十月戊子以太常寺少卿在軍機大臣上學習行走。」
- ^ 《清史稿》(卷177):「穆廕七月隨怡親王載垣等同稱讚襄政務大臣。九月乙卯,免直。」
- ^ 《清史稿》(卷177):「 匡源四月給假回京,仍赴行在。七月,隨稱讚襄政務大臣。九月乙卯,免直」
- ^ 《清史稿》(卷177):「杜翰四月兼署吏部左侍郎。七月,隨稱讚襄政務大臣。九月乙卯,免直。」
- ^ 《清史稿》(卷177):「焦祐瀛七月隨稱讚襄政務大臣。八月,遷太僕寺卿。九月乙卯,免直。」
- ^ 《清史稿》(卷177):「恭親王奕十月丙辰復以管理總理各國通商事務衙門、親王加授議政王在軍機處行走。」
- ^ 《清史稿》(卷177):「桂良十月丙辰以太子太保、文華殿大學士兼總理各國通商事務大臣,在軍機大臣上行走。」
- ^ 《清史稿》(卷177):「沈兆霖十月丙辰以戶部尚書在軍機大臣上行走。旋差赴蘭州勘事。」
- ^ 《清史稿》(卷177):「文祥十月丙辰仍以戶部左侍郎在軍機大臣上行走。」
- ^ 《清史稿》(卷177):「寶鋆十月丙辰以戶部右侍郎在軍機大臣上行走。旋兼總理各國通商事務大臣。」
- ^ 《清史稿》(卷177):「曹毓瑛十月丙辰以鴻臚寺少卿在軍機大臣上學習行走。旋遷大理寺卿。」
- ^ 《清史稿》(卷177):「恭親王奕二月兼稽察弘德殿課程。」
- ^ 《清史稿》(卷177):「桂良六月壬申卒。」
- ^ 《清史稿》(卷177):「沈兆霖正月命署陝甘總督。七月乙酉,卒。」
- ^ 《清史稿》(卷177):「寶鋆正月轉戶部左侍郎。二月,遷戶部尚書。」
- ^ 《清史稿》(卷177):「文祥正月遷左都御史。閏八月,轉工部尚書。」
- ^ 《清史稿》(卷177):「曹毓瑛十月去「行走上學習」字。」
- ^ 《清史稿》(卷177):「李棠階閏八月癸巳,以左都御史在軍機大臣上行走。」
- ^ 《清史稿》(卷177):「李棠階二月轉工部尚書。」
- ^ 《清史稿》(卷177):「曹毓瑛正月遷工部左侍郎。二月,轉兵部左侍郎。」
- ^ 《清史稿》(卷177):「恭親王奕七月加賜其子一貝勒。」
- ^ 《清史稿》(卷177):「文祥七月加太子太保。」
- ^ 《清史稿》(卷177):「寶鋆七月加太子少保。」
- ^ 《清史稿》(卷177):「李棠階七月加太子少保,轉禮部尚書。」
- ^ 《清史稿》(卷177):「曹毓瑛七月賜頭品頂帶。」
- ^ 《清史稿》(卷177):「 恭親王奕三月壬寅被劾,撤「議政王」號,免直。四月戊寅,仍命在軍機大臣上行走。」
- ^ 《清史稿》(卷177):「文祥七月差赴薊州督剿馬賊。八月,還。十月,給假迎養,命赴奉天督剿馬賊。」
- ^ 《清史稿》(卷177):「李棠階十一月卒。」
- ^ 《清史稿》(卷177):「曹毓瑛二月遷左都御史。十一月,轉兵部尚書。」
- ^ 《清史稿》(卷177):「李鴻藻十一月壬申以弘德殿行走、內閣學士在軍機大臣上學習行走,仍兼弘德殿。」
- ^ 《清史稿》(卷177):「文祥二月轉吏部尚書。五月,還。」
- ^ 《清史稿》(卷177):「曹毓瑛三月卒。」
- ^ 《清史稿》(卷177):「李鴻藻二月遷禮部右侍郎。三月,轉戶部右侍郎,去「行走上學習」字。七月,丁母憂,給假百日治喪。十月辛丑,乞病,許罷直。」
- ^ 《清史稿》(卷177):「胡家玉三月戊子以左副都御史在軍機大臣上學習行走。七月,遷兵部左侍郎。十二月辛卯,被劾受總督官文餽金,免直。」
- ^ 《清史稿》(卷177):「汪元方十月辛丑以左都御史在軍機大臣上行走。」
- ^ 《清史稿》(卷177):「汪元方十月卒。」
- ^ 《清史稿》(卷177):「沈桂芬十月甲午,以前任山西巡撫、署禮部右侍郎在軍機大臣上學習行走。十二月補禮部右侍郎。」
- ^ 《清史稿》(卷177):「恭親王奕二月,捻賊逼京師,命節制入諸軍。」
- ^ 《清史稿》(卷177):「沈桂芬三月去「行走上學習」字,轉戶部左侍郎。七月,轉吏部左侍郎。」
- ^ 《清史稿》(卷177):「李鴻藻六月戊午復以服闋戶部右侍郎在軍機大臣上行走,仍直弘德殿,並署禮部左侍郎。」
- ^ 《清史稿》(卷177):「文祥九月病假。十二月,丁母憂,給假穿孝百日,假滿入直。」
- ^ 《清史稿》(卷177):「沈桂芬六月遷左都御史。十月,兼在總理各國通商事務衙門行走。」
- ^ 《清史稿》(卷177):「李鴻藻八月補戶部右侍郎。」
- ^ 《清史稿》(卷177):「文祥二月給假歸葬。九月,還,仍病假。」
- ^ 《清史稿》(卷177):「沈桂芬四月,轉兵部尚書。」
- ^ 《清史稿》(卷177):「文祥二月協辦大學士。」
- ^ 《清史稿》(卷177):「李鴻藻七月遷左都御史。」
- ^ 《清史稿》(卷177):「恭親王奕九月賜其爵世襲罔替。」
- ^ 《清史稿》(卷177):「文祥六月授體仁閣大學士。九月,賜乘朝輿。」
- ^ 《清史稿》(卷177):「寶鋆六月轉吏部尚書。九月,晉太子太保。」
- ^ 《清史稿》(卷177):「沈桂芬九月加太子少保。」
- ^ 《清史稿》(卷177):「李鴻藻八月轉工部尚書。九月,加太子少保。」
- ^ 《清史稿》(卷177):「文祥六月給假歸葬,十一月,還。」
- ^ 《清史稿》(卷177):「恭親王奕七月晦降郡王,奪世襲。八月朔,仍晉親王,世襲如故。」
- ^ 《清史稿》(卷177):「文祥十二月轉授武英殿大學士。」
- ^ 《清史稿》(卷177):「寶鋆二月協辦大學士。八月,轉兵部尚書。」
- ^ 《清史稿》(卷177):「李鴻藻十月,上有疾,代批答章奏。」
- ^ 《清史稿》(卷177):「文祥十二月病假。」
- ^ 《清史稿》(卷177):「沈桂芬正月協辦大學士。」
- ^ 《清史稿》(卷177):「文祥五月甲午卒。」
- ^ 《清史稿》(卷177):「李鴻藻十月兼在總理各國通商事務衙門行走。」
- ^ 《清史稿》(卷177):「景廉三月丁未以左都御史、署工部尚書在軍機大臣上學習行走。十月,兼在總理各國通商事務衙門行走。」
- ^ 《清史稿》(卷386):「(寶鋆)光緒三年,晉武英殿大學士。」
- ^ 《清史稿》(卷177):「李鴻藻九月丙寅以本生母憂免。」
- ^ 《清史稿》(卷177):「景廉正月補工部尚書,去「行走上學習」字。」
- ^ 《清史稿》(卷177):「景廉五月轉戶部尚書。」
- ^ 《清史稿》(卷177):「王文韶二月乙酉以前任湖南巡撫在軍機大臣上學習行走。旋署兵部左侍郎。四月,補禮部左侍郎。七月,兼在總理各國通商事務衙門行走。」
- ^ 《清史稿》(卷177):「寶鋆三月晉太子太傅。」
- ^ 《清史稿》(卷177):「沈桂芬三月晉太子太傅。」
- ^ 《清史稿》(卷177):「王文韶正月去「行走上學習」字。二月,轉戶部左侍郎。」
- ^ 《清史稿》(卷177):「沈桂芬十二月癸亥卒。」
- ^ 《清史稿》(卷177):「李鴻藻正月丙子,復以服闋工部尚書、署吏部尚書在軍機大臣上行走,仍兼在總理各國通商事務衙門行走。」
- ^ 《清史稿》(卷177):「李鴻藻正月補兵部尚書。六月,協辦大學士。」
- ^ 《清史稿》(卷177):「左宗棠正月壬辰以太子太保、二等恪靖侯、東閣大學士在軍機大臣上行走,兼在總理各國通商事務衙門行走。八月,病假。九月乙未,授兩江總督。出。」
- ^ 《清史稿》(卷177):「李鴻藻正月轉吏部尚書。」
- ^ 《清史稿》(卷177):「王文韶正月兼署戶部尚書。十月,給假。十一月丁亥,乞養,罷。」
- ^ 《清史稿》(卷177):「翁同龢十一月丁亥以毓慶宮行走、太子少保、工部尚書在軍機大臣上行走。」
- ^ 《清史稿》(卷177):「潘祖蔭十一月戊子以太子少保、刑部尚書在軍機大臣上行走。」
- ^ 《清史稿》(卷177):「景廉六月以事降調,仍在軍機大臣上行走。七月,補內閣學士。八月,遷吏部左侍郎。十一月,遷兵部尚書。」
- ^ 《清史稿》(卷177):「潘祖蔭正月丙午以父憂免。」
- ^ 《清史稿》(卷177):「恭親王奕三月戊子命歸第養病。」
- ^ 《清史稿》(卷177):「寶鋆三月戊子休致。」
- ^ 《清史稿》(卷177):「李鴻藻三月戊子降調,免直。」
- ^ 《清史稿》(卷177):「景廉三月戊子降調,免直。」
- ^ 《清史稿》(卷177):「翁同龢三月戊子免直,仍在毓慶宮行走。」
- ^ 《清史稿》(卷177):「禮親王世鐸三月戊子命在軍機大臣上行走。己丑,奉懿旨,軍機處緊要事件,會同醇親王奕譞商辦。」
- ^ 《清史稿》(卷177):「額勒和布三月戊子以戶部尚書在軍機大臣上行走。五月,協辦大學士。九月,授體仁閣大學士。」
- ^ 《清史稿》(卷177):「閻敬銘三月戊子以戶部尚書在軍機大臣上行走,兼在總理各國通商事務衙門行走。五月,協辦大學士。」
- ^ 《清史稿》(卷177):「張之萬三月戊子以刑部尚書在軍機大臣上行走。」
- ^ 《清史稿》(卷177):「孫毓汶三月戊子以工部左侍郎在軍機大臣上學習行走。」
- ^ 《清史稿》(卷177):「許庚身三月癸巳以刑部右侍郎在軍機大臣上學習行走,命不必常川入直,並在總理各國通商事務衙門行走。八月,去「行走上學習」字。」
- ^ 《清史稿》(卷177):「左宗棠五月己亥復以太子太保、二等恪靖侯、東閣大學士在軍機大臣上行走。七月庚申,命往福建督辦軍務。出。」
- ^ 《清史稿》(卷177):「額勒和布十一月轉授武英殿大學士。」
- ^ 《清史稿》(卷177):「閻敬銘十一月授東閣大學士。」
- ^ 《清史稿》(卷177):「張之萬十一月協辦大學士。」
- ^ 《清史稿》(卷177):「許庚身十二月署兵部尚書。」
- ^ 《清史稿》(卷177):「孫毓汶六月去「行走上學習」字,並在總理各國通商事務衙門行走。」
- ^ 《清史稿》(卷177):「閻敬銘九月丁巳,乞病,罷直。」
- ^ 《清史稿》(卷177):「許庚身九月轉吏部右侍郎,仍署兵部尚書。」
- ^ 《清史稿》(卷177):「許庚身七月實授兵部尚書。」
- ^ 《清史稿》(卷177):「孫毓汶七月授吏部右侍郎。」
- ^ 《清史稿》(卷177):「禮親王世鐸正月賜增護衛。」
- ^ 《清史稿》(卷177):「額勒和布正月加太子太保。」
- ^ 《清史稿》(卷177):「張之萬正月授體仁閣大學士,加太子太保。」
- ^ 《清史稿》(卷177):「許庚身正月加太子少保。」
- ^ 《清史稿》(卷177):「孫毓汶正月遷刑部尚書,加太子少保。」
- ^ 《清史稿》(卷177):「張之萬八月轉授東閣大學士。」
- ^ 《清史稿》(卷177):「孫毓汶五月病假。十月,續假。」
- ^ 《清史稿》(卷177):「許庚身十一月卒。」
- ^ 《清史稿》(卷177):「孫毓汶十二月轉兵部尚書。」
- ^ 《清史稿》(卷177):「徐用儀十二月辛亥以總理各國通商事務大臣、吏部左侍郎在軍機大臣上學習行走。」
- ^ 《清史稿》(卷177):「禮親王世鐸正月賜食雙俸,再增護衛。」
- ^ 《清史稿》(卷177):「額勒和布正月賜用紫韁。十月壬戌,免直。」
- ^ 《清史稿》(卷177):「張之萬正月賜用紫韁。十月壬戌,免直。」
- ^ 《清史稿》(卷177):「孫毓汶正月賜用紫韁。」
- ^ 《清史稿》(卷177):「徐用儀正月加太子少保。六月,去「行走上學習」字。」
- ^ 《清史稿》(卷177):「翁同龢十月己酉復以太子少保、戶部尚書在軍機大臣上行走,並會辦軍務。」
- ^ 《清史稿》(卷177):「李鴻藻十月己酉復以太子少保、禮部尚書在軍機大臣上行走,並會辦軍務。」
- ^ 《清史稿》(卷177):「剛毅十月己酉以原任廣東巡撫在軍機大臣上行走。旋以侍郎候補署禮部右侍郎。十一月,補實。十二月,轉禮部左侍郎。」
- ^ 《清史稿》(卷177):「恭親王奕十一月庚辰復授軍機大臣,督辦軍務。」
- ^ 《清史稿》(卷177):「孫毓汶五月病假。六月甲戌,免。」
- ^ 《清史稿》(卷177):「翁同龢六月兼在總理各國通商事務衙門行走。」
- ^ 《清史稿》(卷177):「李鴻藻六月仍兼在總理各國通商事務衙門行走。」
- ^ 《清史稿》(卷177):「徐用儀六月乙酉免直。」
- ^ 《清史稿》(卷177):「剛毅十月轉戶部右侍郎。」
- ^ 《清史稿》(卷177):「錢應溥六月乙酉以禮部左侍郎在軍機大臣上行走。」
- ^ 《清史稿》(卷177):「李鴻藻七月病假。十月,協辦大學士。旋轉吏部尚書。」
- ^ 《清史稿》(卷177):「剛毅四月遷工部尚書。」
- ^ 《清史稿》(卷177):「錢應溥十月遷左都御史。」
- ^ 《清史稿》(卷177):「李鴻藻三月病假。七月,卒。」
- ^ 《清史稿》(卷177):「翁同龢八月協辦大學士。」
- ^ 《清史稿》(卷177):「剛毅七月轉刑部尚書。」
- ^ 《清史稿》(卷177):「錢應溥七月轉工部尚書。」
- ^ 《清史稿》(卷177):「恭親王奕四月壬辰薨。」
- ^ 《清史稿》(卷177):「翁同龢四月己酉免。」
- ^ 《清史稿》(卷177):「剛毅閏三月轉兵部尚書、協辦大學士。」
- ^ 《清史稿》(卷177):「廖壽恆二月甲子以太子少保、總理各國通商事務大臣、刑部尚書在軍機大臣上學習行走。八月,轉禮部尚書。」
- ^ 《清史稿》(卷177):「王文韶五月丁巳復以戶部尚書在軍機大臣上行走,仍兼總理各國通商事務衙門行走。六月,命督辦礦務鐵路事。 」
- ^ 《清史稿》(卷177):「裕祿五月乙亥以原授四川總督在軍機大臣上行走。七月,署禮部尚書,兼在總理各國通商事務衙門行走。八月甲午,授直隸總督。出。」
- ^ 《清史稿》(卷177):「榮祿八月甲午以文淵閣大學士、現任直隸總督內召在軍機大臣上行走,管兵部事,仍節制北洋海陸諸軍。」
- ^ 《清史稿》(卷177):「啟秀十二月甲寅以禮部尚書在軍機大臣上行走。」
- ^ 《清史稿》(卷177):「剛毅四月差赴江南各省。十一月,還直。」
- ^ 《清史稿》(卷177):「王文韶十一月協辦大學士。」
- ^ 《清史稿》(卷177):「錢應溥四月病假。五月甲寅,病罷。」
- ^ 《清史稿》(卷177):「廖壽恆十一月甲寅免直。」
- ^ 《清史稿》(卷177):「趙舒翹十一月甲寅以總理各國通商事務大臣、刑部尚書在軍機大臣上學習行走。旋兼管順天府尹事。」
- ^ 《清史稿》(卷177):「禮親王世鐸七月,車駕西巡,未隨扈。八月,召赴行在。陳病狀,未至。」
- ^ 《清史稿》(卷177):「榮祿七月派為留京辦事大臣。閏八月,召赴西安行在。」
- ^ 《清史稿》(卷177):「剛毅三月轉吏部尚書。五月,差赴保定一帶解散義和拳。旋召還。七月,隨扈行在。閏八月,卒。」
- ^ 《清史稿》(卷177):「王文韶二月加太子少保。七月,扈從行在。十月,授體仁閣大學士。」
- ^ 《清史稿》(卷177):「啟秀五月兼在總理各國通商事務衙門行走。七月,未隨扈。十二月庚申,革逮。」
- ^ 《清史稿》(卷177):「趙舒翹五月差赴保定一帶解散義和拳。越二日回京。七月,扈從行在。九月,革職留任。十二月壬戌,革論。」
- ^ 《清史稿》(卷177):「端郡王載漪八月丙子大同行在命為軍機大臣。閏八月辛丑,免。」
- ^ 《清史稿》(卷177):「鹿傳霖閏八月辛丑以隨扈行在新授兩廣總督在軍機大臣上行走。旋命以尚書候補。九月,授左都御史,轉禮部尚書。十月,轉戶部尚書。」
- ^ 《清史稿》(卷177):「禮親王世鐸七月丙寅罷直。」
- ^ 《清史稿》(卷177):「榮祿三月兼督辦政務大臣。八月,賜用紫韁,隨扈還京。十月,加太子太保。十二月,轉授武英殿大學士。」
- ^ 《清史稿》(卷177):「王文韶三月兼督辦政務大臣。六月,兼外務部會辦大臣。八月,賜用紫韁,隨扈還京。九月,命辦理京榆鐵路事。旋署議和全權大臣。十二月,兼督辦路礦大臣,轉授文淵閣大學士。」
- ^ 《清史稿》(卷177):「鹿傳霖三月兼督辦政務大臣。」
- ^ 《清史稿》(卷177):「瞿鴻禨四月甲辰,以工部尚書在軍機大臣上學習行走,兼督辦政務大臣。六月,轉外務部尚書,兼會辦大臣。九月,命辦理京榆鐵路事。十二月,兼會辦路礦大臣。旋去「行走上學習」字。」
- ^ 《清史稿》(卷177):「榮祿三月戊辰卒。」
- ^ 《清史稿》(卷177):「王文韶四月轉授武英殿大學士。」
- ^ 《清史稿》(卷177):「瞿鴻禨九月命會辦財政處事務。」
- ^ 《清史稿》(卷177):「慶親王奕劻三月庚午以督辦政務大臣、外務部總理大臣為軍機大臣。九月,命總理財政處事務。十月,總理練兵處事務。」
- ^ 《清史稿》(卷177):「榮慶九月丙申以管學大臣、戶部尚書在軍機大臣上學習行走,兼督辦政務大臣。十一月,改兼學務大臣。十二月,去「行走上學習」字。」
- ^ 《清史稿》(卷177):「王文韶五月庚子以衰老罷直。」
- ^ 《清史稿》(卷177):「鹿傳霖四月轉吏部尚書。」
- ^ 《清史稿》(卷177):「榮慶十一月轉學部尚書。十二月,協辦大學士。」
- ^ 《清史稿》(卷177):「徐世昌五月庚子以署兵部左侍郎在軍機大臣上學習行走,兼督辦政務大臣。旋命會辦練兵事宜。六月,命出洋考察政治,未行。九月,遷巡警部尚書。十二月,去「行走上學習」字。」
- ^ 《清史稿》(卷177):「鐵良七月丁酉以會辦練兵事宜、署兵部尚書、戶部左侍郎在軍機大臣上學習行走,兼督辦政務大臣。十一月,遷戶部尚書。十二月,去「行走上學習」字。」
- ^ 《清史稿》(卷177):「三十二年丙午九月甲寅,定軍機大臣均兼會議政務大臣。」
- ^ 《清史稿》(卷177):「慶親王奕劻九月甲寅改官制,仍授軍機大臣。」
- ^ 《清史稿》(卷177):「鹿傳霖九月甲寅改官制,命專管部務,罷直。」
- ^ 《清史稿》(卷177):「瞿鴻禨正月協辦大學士。九月甲寅,改官制,仍授軍機大臣。」
- ^ 《清史稿》(卷177):「榮慶九月甲寅,改官制,命專管部務,罷直。」
- ^ 《清史稿》(卷177):「鐵良四月兼督辦稅務大臣。九月甲寅,改官制,授陸軍部尚書,罷直。」
- ^ 《清史稿》(卷177):「徐世昌九月甲寅改官制,授民政部尚書,罷直。」
- ^ 《清史稿》(卷177):「世續九月甲寅以東閣大學士為軍機大臣。」
- ^ 《清史稿》(卷177):「林紹年九月甲寅,以開缺廣西巡撫、候補侍郎在軍機大臣上學習行走。十一月,入直。」
- ^ 《清史稿》(卷177):「慶親王奕劻三月命兼管陸軍部事務。」
- ^ 《清史稿》(卷177):「世續六月轉授文淵閣大學士。」
- ^ 《清史稿》(卷177):「瞿鴻禨五月丁卯免。」
- ^ 《清史稿》(卷177):「林紹年二月署郵傳部尚書。五月,補度支部左侍郎。七月癸巳,授河南巡撫。出。」
- ^ 《清史稿》(卷177):「鹿傳霖五月己巳復以吏部尚書為軍機大臣,即罷管部務。六月,協辦大學士。」
- ^ 《清史稿》(卷177):「醇親王載灃五月己巳命在軍機大臣上學習行走。」
- ^ 《清史稿》(卷177):「張之洞七月丙辰以太子少保、體仁閣大學士為軍機大臣。八月,兼管學部事。」
- ^ 《清史稿》(卷177):「袁世凱七月丙辰以太子少保、外務部尚書為軍機大臣。」
- ^ 《清史稿》(卷177):「慶親王奕劻十一月賜其爵世襲罔替。」
- ^ 《清史稿》(卷177):「醇親王載灃正月去「行走上學習」字。十月癸酉,封攝政王。」
- ^ 《清史稿》(卷177):「世續十一月加太子少保,賜用紫韁。」
- ^ 《清史稿》(卷177):「張之洞十一月晉太子太保,賜用紫韁。十二月,兼督辦鄂境川漢鐵路大臣。」
- ^ 《清史稿》(卷177):「鹿傳霖二月差赴山西勘事。三月,還。旋兼辦理禁菸大臣。十一月,加太子少保,賜用紫韁。」
- ^ 《清史稿》(卷177):「袁世凱十一月晉太子太保,賜用紫韁。十二月壬戌,免。」
- ^ 《清史稿》(卷177):「那桐十二月壬戌以太子少保、東閣大學士、外務部會辦大臣在軍機大臣上學習行走。」
- ^ 《清史稿》(卷177):「慶親王奕劻正月,命總核籌辦海軍處事務。六月,辭兼管陸軍部事務。」
- ^ 《清史稿》(卷177):「世續十一月,轉授文華殿大學士。」
- ^ 《清史稿》(卷177):「張之洞八月丁酉,卒。」
- ^ 《清史稿》(卷177):「那桐正月,去「行走上學習」字。二月,丁母憂。四月,仍命入直。十一月, 轉授文淵閣大學士。」
- ^ 《清史稿》(卷177):「鹿傳霖九月,授體仁閣大學士。十月,晉太子太保。十一月,轉授東閣大學士。」
- ^ 《清史稿》(卷177):「戴鴻慈八月己亥,以法部尚書在軍機大臣上學習行走。十一月,協辦大學士。」
- ^ 《清史稿》(卷177):「世續七月甲寅,命專管內閣事務,置直。」
- ^ 《清史稿》(卷177):「鹿傳霖三月,病假。七月癸亥,卒。」
- ^ 《清史稿》(卷177):「戴鴻慈正月戊午,卒。」
- ^ 《清史稿》(卷177):「吳郁生正月癸亥,以內閣學士在軍機大臣上學習行走。二月,遷吏部左侍郎。 旋開部缺,以侍郎入直如故。七月甲寅,罷直。」
- ^ 《清史稿》(卷177):「貝勒毓朗七月甲寅,以步軍統領為軍機大臣。」
- ^ 《清史稿》(卷177):「徐世昌七月甲寅,復以協辦大學士為軍機大臣。八月,授體仁閣大學士。」
- ^ 《清史稿》(卷177):「慶親王奕劻四月戊寅,改授內閣總理大臣。」
- ^ 《清史稿》(卷177):「貝勒毓朗四月戊寅,改授軍諮大臣。」
- ^ 《清史稿》(卷177):「那桐四月戊寅,改授內閣協理大臣。」
- ^ 《清史稿》(卷177):「徐世昌四月戊寅,改授內閣協理大臣。」
來源
編輯- 《清史稿》
- 《清代職官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