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蘭那·迦葉
富蘭那·迦
概述
編輯富蘭那迦葉是一位道德虛無主義者,在佛教中對其觀點有兩種不同的記載:在一種記載中,人在世間的各種行為,都沒有功德,也沒有罪業;沒有善,也沒有惡,不管你是行善或是作惡,也都不會有福業或罪業之果報;在另一種記載中,在否定了世間法善惡之外,還強調了實行道德的善法並不導致可獲得解脫,並否定出世間的沙門果。
佛教因其主張否定了布施等行為有功德,而將其列為邪見之首惡並稱為「無作見」[1]。另一類主張否定了世間法善惡業存在,主張無後世,乃至於一切法無所有的,稱為斷見或空見[2]。
富蘭那迦葉稱活命派宗師末伽梨瞿舍羅為「極白勝生類」,又《雜阿含經·八一經》中記載富蘭那迦葉所持觀點為「無因無緣,眾生有垢,無因無緣,眾生清淨」[3],在《長部·沙門果經》和《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中這是末伽梨瞿舍羅的觀點[4]。故而他也有可能是活命派中一員。
無作論
編輯《長部·沙門果經》記載的富蘭那迦葉所持觀點為為無作論[1][5],亦見於《長阿含經·沙門果經》:
“ | 我念一時至不蘭迦葉所,問言:如人乘象、馬車,習於兵法,乃至種種營生,現有果報,今此眾現在修道,現得果報不?彼不蘭迦葉報我言:王!若自作,若教人作,斫伐殘害,煮炙切割,惱亂眾生,愁憂啼哭,殺生偷盜,婬逸妄語,踰牆劫奪,放火焚燒,斷道為惡。大王!行如此事,非為惡也。大王!若以利劍,臠割一切眾生,以為肉聚,彌滿世間,此非為惡,亦無罪報;於恆水南,臠割眾生,亦無有惡報;於恆水北岸,為大施會,施一切眾,利人等利,亦無福報。 | ” |
《雜阿含經·一六二經》只記載無作論而未有名號[6],迦多衍尼子《發智論》判定無作論為邪見,《大毘婆沙論》和《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認定無作論是刪闍夜毗羅胝子的觀點[7]。
虛無論和斷滅論
編輯《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記載富蘭那迦葉為虛無論者(無施與等)和斷滅論(死後斷壞無有)者:
“ | 爾時實力子,便往詣彼六師之所,白晡刺拏迦攝波曰:何者是仁所宗法理?於諸弟子以何教授?勤修梵行當獲何果?彼師告曰:太子!我之所宗,作如是見作如是說: 『無施,無受,亦無祠祀。無善惡行,無業因緣,無異熟果。無今世,無後世。無父,無母,亦無化生有情。於此世間,無阿羅漢,正趣正行此世他世,於現法中,得自覺悟,正證圓滿,皆悉了知,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此事皆無。 於此有命,名之為生,此身謝已,五大[8]分離,更無生理,名之為死。地歸於地,水歸於水,火歸於火,風歸於風,諸根歸空[9]。四人輿至焚燒之處,以火燒訖,但有殘骨,更無所知,愚、智同此。與者名施,取者名受,諸說有者,皆是虛妄。』 |
” |
《大毘婆沙論》判定「無施與」等五類邪見入斷見品,「死後斷壞無有」等邊執見,亦斷見攝,其中「四大種士夫身,死後根隨空轉」之邊執見為常見攝,因為執我所是常住[9]。《寂志果經》亦記載富蘭那迦葉為斷滅論[10]。《長部·沙門果經》記載這是阿耆多翅舍欽婆羅的觀點。
除了「四大種所造為性,死後斷滅,畢竟無有」,佛教又將斷滅論的涵蓋範圍,擴展至「欲界至非想非非想處天」死後斷滅,畢竟無有[11]。
提婆達多破僧因緣
編輯《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破僧事》稱富蘭那·迦葉與提婆達多破僧有關。蓮華色比丘尼死後,提婆達多心中甚憂,以手支頰,退在一邊,愁思而坐。富蘭那·迦葉以其教義,促成其離開佛教僧團[12]。
參見
編輯註釋與引用
編輯- ^ 1.0 1.1 《大智度論》:「雖六十二種皆是邪見,無作最重。所以者何?無作言:不應作功德、求涅槃;若言天作,若言世界始來,雖是邪見,而不遮作福德。」
- ^
《注維摩詰經》:「富蘭那迦葉……謂一切法無所有,如虛空不生滅也……謂一切法斷滅性空,無君臣父子忠孝之道也。」
窺基《說無垢稱經疏》:「滿迦葉波,迦葉波是姓,滿是名也,古云富蘭那迦葉。即斷見外道,亦云空見外道。」 - ^ 《雜阿含經·八一經》:「富蘭那迦葉言:……我如是見、如是說:『無因無緣,眾生有垢,無因無緣,眾生清淨。』」
- ^ 《長部·沙門果經》:「大德!如是問時,末伽梨瞿舍羅,如次言我曰:『大王!諸有情之雜染是無因無緣,無因無緣諸有情而雜染。諸有情之清淨是無因無緣,無因無緣諸有情而清淨。非自作、非他作、非餘人作,無力、無精進、無體力亦無氣力。……』」
- ^ 《長部·沙門果經》:「不蘭迦葉如次言我曰:大王!實然,作者、令作者、斬人、令斬者、煎烤、令煎烤、悲惱、令悲惱、戰慄、令戰慄、令殺害生命、令取不與者、破墻串壁而入[他家]者、掠奪者、竊盜者、劫奪者、姦通他妻者、妄語者、[自作教他作]此等者,無犯何等罪惡。若有人以尖銳之利刀,將此地上之眾生,作為一肉聚、一肉堆者,由此因緣,無罪惡、亦無罪惡之果報。若彼於恆河之南岸,行殺戮、又令殺戮、斬人、令斬者、煎烤、令煎烤者,由此因緣,無罪惡、無罪惡之果報。若人於恆河之北岸,行布施、令布施、祭祀、令祭祀,由此因緣,無功德、無功德之果報。雖因布施、調御、禁戒、實語,由此因緣,無功德、無功德之果報。」
- ^ 《雜阿含經·一六二經》:「爾時,世尊告諸比丘:何所有故,何所起?何所繫著,何所見我?令諸眾生作如是見、如是說:『作、教作,斷、教斷,煮、教煮,殺、教殺,害眾生、盜他財、行邪婬、知言妄語、飲酒、穿牆、斷鏁、偷奪,復道害村、害城、害人民,以極利劍輪鈆割,斫截作大肉聚,作如是學,彼非惡因緣,亦非招惡。於恆水南殺害而去,恆水北作大會而來,彼非因緣福惡,亦非招福惡。惠施、調伏、護持、行利、同利,於此所作,亦非作福。』」
- ^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時實力子,復更往詣珊逝移毘剌知子所。……彼師告曰:太子!我之所宗,作如是見,作如是說:若自殺、教他殺,自斫、教他斫,自煮、教他煮,自盜,邪行,妄語,飲酒,及以教人為殺等故,穿牆開鎖,守捉險途,持諸劍輪,殺害群品。於大地上,所有有情,悉皆斬斫,令其命斷,為大肉聚,弶伽河已南,作斯惡業,弶伽河已北,設大福會,不由此故,有罪、福因,招罪、福報。又復、不由布施、持戒、少欲、知足,而獲當果。」
《大毘婆沙論》:「如此品初補剌拏說,無施與等。……造教造等,是珊闍夷見。」 - ^ 《大毘婆沙論》:「有說為止外道所說,謂:外道說大種有五,即前四及虛空,今但說四,明虛空非大種。問:何故虛空不立大種?尊者世友作是釋言:以虛空無大種相故,謂:有增有減,是大種相,無增無減,是虛空相;有損有益,是大種相,無損無益,是虛空相;有興有衰,是大種相,無興無衰,是虛空相,是故虛空不立大種。尊者妙音作如是釋:虛空、大種,其相各異,謂:有情身中,所有大種,多是先業異熟所生,虛空體無異熟生義,由此虛空不立大種。大德說曰:虛空雖大,而體非種,不能生故,餘有為法,雖能為種,而體非大,相不遍故,由此虛空不立大種。為止如是外道所執,及顯自宗,故作斯論。」
- ^ 9.0 9.1 《大毘婆沙論》:「此四大種士夫身者,彼所說士夫身,亦餘法成,而唯說四大種者,以麁現故。死時、地身歸地、水身歸水、火身歸火、風身歸風、根隨空轉者,彼說眾生死時,內大種身,歸外地等,根無大種為所依故,便隨空轉,譬如樹倒,鳥則飛空,此邊執見、常見攝,見苦所斷,以執我所是常住故。」
- ^ 《寂志果經》:「王白佛言:曾到不蘭迦葉所問,……供養沙門梵志,施以上供,是我寧得法律之正,入寂然道乎?即報我言:『無有是也,亦無世尊,無答善恩,亦無罪福。無有父母,亦無羅漢得道之人,供養無福,亦無今世、後世,亦無專行一心道志。於是雖有身命,壽終之後,四事散壞,心滅歸無,後不復生,雖葬土藏,各自腐敗,悉盡如空,無所復有。』」
- ^
《雜阿含經·一七一經》:「爾時,世尊告諸比丘:何所有故,何所起?何所繫著,何所見我?令諸眾生作如是見、如是說:『若麁四大色斷壞,無所有,是名我正斷;若復我欲界斷壞,死後無所有,是名我正斷;若復我色界死後斷壞,無所有,是名我正斷;若得空入處,識入處,無所有入處,非想非非想入處,我死後斷壞,無所有,是名我正斷。』」
《大毘婆沙論》:「七斷滅論者。一、作是念:此我有色,麁四大種所造為性,死後斷滅、畢竟無有,齊此名為我正斷滅;彼見此生受胎為初,死時為後,便作是念:我受胎時,本無而有,若至死位,有已還無,名善斷滅。……」 - ^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破僧事》:「時晡刺拏,有緣須過,遇到其邊,而告之曰:『提婆達多!爾今何意,以手支頰,退在一邊,愁思而住?』彼便告曰:『如何我今得無愁思,因瞋惱故,於世尊邊,屢為尤害,並已具造三無間業,久當住在大捺落迦,受無隙苦。』晡刺拏曰:『我常謂諸舍迦種內,唯汝一箇,解了聰明,豈謂汝今亦成愚憃。豈有後世,令汝見憂,若有後世,汝造斯業者,我亦為斯愁思而住。』彼為開解天授情故,便於對面撲破己瓶,而告曰:『縱天世間,不能令此更為和會,更無後世,誰往受之,作者、受者,並成虛說。然而可往劫畢羅伐窣覩城,自稱天子,為王而住,我當作汝第一聲聞。』於時提婆達多,便謗無聖,邪見遂興,能令一切善根斷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