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庄
香山庄為日治時期存在於大正九年(1920年)~昭和十六年(1941年)間的行政區,隸屬新竹州新竹郡。今屬新竹市香山區、同市東區青草湖、北區牛埔。
地名由來
編輯香山地名由來有兩種說法:
歷史
編輯史前時期
編輯青草湖遺址
編輯青草湖遺址位於青草湖附近、靈隱寺後方,1954年由郭輝發現。遺址所在處為客雅溪畔的平緩坡地,海拔50~60公尺,因青草湖開闢為風景區,原先地貌發生很大的變化。出土遺物主要為石鋤等打製石器與其碎片,屬於新石器時代。[參2]:355
御史崎遺址
編輯御史崎遺址位於香山庄青草湖與新竹街客雅交界處,客雅溪畔的河階台地上,1963年由盛清沂發現。遺址所在處南、西、北三側為曲流包圍,地形平緩,海拔50公尺,因周圍住戶增加,已改變原有地貌。主要出土遺物為打製石鋤,屬於新石器時代。[參2]:356
香山南港遺址
編輯香山南港遺址位於鹽水港,鹽水港溪口南岸,範圍由海岸線至西側約250公尺,1963年由盛清沂發現。遺址所在處為河流沖積形成的海岸沙地,海拔4公尺,因周遭建物的增加,遺址略有破壞[參2]:356。主要出土遺物有食用後丟棄的貝殼與陶器碎片,屬於鐵器時代新港系統。[參2]:357
清代
編輯香山原為道卡斯族竹塹社的所在地。相傳永曆三十六年(1682年)明鄭軍北伐路經此地,沿途徵召道卡斯族運輸糧草,族人不堪其擾,遷至今新竹一帶。後有後壠社與中港社遷居至此。康熙三十年(1691年)王世傑開墾竹塹,復開墾竹塹以南的三十九莊。當時有陳、許與曾三姓開闢香山地區,然時遭道卡斯族抵抗,三姓墾民30於人遭其殺害,此地漢人遂絕跡。後於鹽水港劃土牛線並設置隘寮防守,漢人再次聚集。乾隆初年將土牛線外之地給予道卡斯族耕種,土牛界線隨之解除[參1]:793。後由於竹塹港經常淤塞,於南側另闢新港,原有的港口就以「舊港」稱之。嘉慶十二年(1815年)新港又淤塞,故重開舊港,然此時港口已不穩定,道光二十年(1840年)大型船隻已無法進入。於是至道光五年(1825年)開闢香山為港口[參3]:49,因其位置接近福州府,而成為重要的貨物集散中心。
香山於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劃屬諸羅縣。雍正元年(1723年)改隸新成立的彰化縣。九年(1731年)改隸新成立的淡水廳。光緒元年(1875年)設立臺北府,改隸新成立的新竹縣。十一年(1885年)設立福建臺灣省,臺北府位於其轄區內。
日治時期
編輯明治二十八年(1895年)臺灣進入日治時期,香山劃屬於臺北縣新竹支廳竹北一堡[參4]:148。三十年(1897年)改隸新竹縣。三十一年(1898年)廢除新竹縣,改隸臺北縣新竹辨務署。三十四年(1901年)廢縣置廳,香山隸屬於新竹廳香山區。四十二年(1909年)合併全臺灣二十廳為十二廳,香山區隸屬不變。大正九年(1920年)廢廳置州,改隸新竹州新竹郡香山庄。十六年(1941年)廢庄併入新竹市,原庄役場作為新竹市香山出張事務所使用。
地理
編輯水文
編輯河川
編輯- 客雅溪:原名隙仔溪。發源於竹東郡寶山庄東部北坑子,向西流經楓橋、坊子坑、洽水橋、大崎、葫蘆肚與雙溪。於李厝附近進入新竹郡香山庄,向西北流經青草湖、牛屎崎與烏崩坎。於客雅一帶進入新竹街。於埔羌園附近再度進入香山庄,持續向西北流經大南勢與虎子山,於罟寮西南側注入臺灣海峽[參2]:71。其中雙溪至青草湖間的河道,因其風景秀麗,清代中葉即被列入塹南八景之一,稱「隙溪墨水」[參2]:73。同治十年(1871年)臺灣府淡水撫民同知陳培桂編纂《淡水廳志》時,將「隙溪吐墨」列為全淡八景之一。[參2]:382
- 三姓公溪:又稱三聖公溪。相傳此地在開墾過程中,有陳、許、曾三姓共十餘人遭原住民殺害,後人為之興建祠廟祭拜,故稱三聖公,又稱三姓公。三姓公溪上游稱北坑溪,匯入南坑溪始稱三姓公溪。向西北流經三姓橋、浸水後注入臺灣海峽。[參2]:73
- 鹽水港溪:發源於竹東郡寶山庄與峨眉莊交界的油車坡,向西北流經柑子崎與新城,轉向西流經虎頭山。於石秀橋附近進入新竹郡香山庄,先於南隘匯入南隘溪,再於柳子湳口匯入柳子湳,向西流至中隘後轉向西北,於內湖橋匯入粟仔坑溪,持續向西流經內湖後於灰窯西南方注入臺灣海峽。[參2]:74
水圳
編輯- 汀甫圳:大正十三年(1924年)開築,於九甲埔東南取頭前溪與冷水坑溪,沿35公尺等高線西經埔頂崁腳、赤土崎腳、二五甲、虎頭山下與烏崩崁,以水泥梘渡過客雅溪,再向西北沿25公尺等高線經頂埔,轉向西南沿15公尺等高線經三姓僑,改沿10公尺等高線經香山塘,至鹽水港後西折注入臺灣海峽。[參2]:75
地形
編輯香山濕地
編輯香山濕地位於客雅溪口至鹽水港溪口的沿海地區,為一片長13公里,寬2公里,面積1,025公頃的潮間帶,由客雅溪與鹽水港溪挾帶泥沙堆積而成。[參5]:58
香山濕地棲息大白鷺、小白鷺與東方環頸鴴等水鳥,聚集於客雅溪口的水筆仔純林內,每當退潮時大批水鳥集中至淺灘覓食,漲潮後再退至客雅溪北岸。[參5]:59、61
香山濕地是臺灣本島招潮蟹種類最多、數量最大的地區,紀錄上超過40種,數量達400,000,000隻,其中和尚蟹有250,000,000隻,臺灣招潮蟹有10,000隻[參5]:58。香山濕地也是北臺灣重要的魚場,潮間帶地形平緩,有不少魚苗與蟹苗生長[參5]:61,同時也是北臺灣最大的牡蠣養殖場,亦是臺灣本島牡蠣養殖的北限區域。
經濟
編輯香山蚵田
編輯光緒十九年(1893年)梧棲蚵農林祐與林蓋兄弟,邀集香山當地人出資養蚵。初期採插篊式(以竹板插於灘地的養殖法),後受颱風影響,改行平掛式(以利器將蚵殼穿洞,綁在蚵架上的養殖法)。農曆七月後,將蚵串往海中放養,蚵苗會吸收海中的浮游生物逐漸成長[參6]:163。此外牡蠣殼也是重要的副產品,供燒製石灰之用,鹽水港的地名「灰窯」即可證明此項產業的存在。[參6]:163
政治
編輯行政區劃
編輯香山庄轄域內分為青草湖、牛埔、香山坑、茄苳湖、香山、海山罟、鹽水港、南隘、楊寮、虎子山、浸水十一個大字。
歷屆莊長
編輯任次 | 肖像 | 姓名 (生–卒) |
在任時間 | 備註 | |
---|---|---|---|---|---|
1 | 張式穀 (1890–1977) |
1920年9月1日[a] | 1929年7月24日[b] | 創立香山信用組合與香山漁業組合。 | |
2 | 陳楊鏡 (1883–1956) |
1929年7月24日 | 1931年6月15日 | ||
3 | 陳雲如 (1875–1963) |
1931年6月15日[c] | 1938年4月30日[d] | 陳楊鏡之兄,畫家陳進之父。 | |
4 | 今井唯雄 (1885–?) |
1938年4月30日[e] | 1940年7月1日[f] | ||
5 | 植松保次 (?–?) |
1940年7月1日[g] | 1941年10月1日[h] |
附註
編輯
交通
編輯鐵路
編輯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縱貫線先以東西向轉東北東—西南西向經過牛埔中部[註1];再以以東北—西南走向,轉南北向後再轉北北東—南南西向,經過香山中部偏西地帶,並在其南部設有香山車站;再以以北北東—南南西向經過海山罟地區西部;最後以北北東—南南西向,轉東北—西南向經過鹽水港西部。
公路
編輯縱貫道(今臺1線)大致以北北東—南南西向,轉東北東—西南西向經過牛埔;再大致與縱貫線平行而位於其西側經過香山;再與縱貫線平行而位於其西側,隨後以陸橋跨越鐵路轉至其東側後再與鐵路平行經過海山罟;再大致以北北東—南南西向,轉西北—東南向經過鹽水港;最後大致以北北西—南南東向轉右彎,再左彎為西北—東南向經過南隘西部。
教育
編輯初等教育
編輯- 牛埔公學校(1910年)→香山公學校(1921年)→香山國民學校(1941年)(今新竹市香山區香山國民小學)
- 牛埔公學校鹽水港分校(1918年)→香山公學校鹽水港分校(1921年)→香山公學校鹽水港分教場(1922年)→鹽水公學校(1928年)→鹽水國民學校(1941年)(今新竹市香山區內湖國民小學)
名勝
編輯附註
編輯- ^ 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於大正十三年(1924年)前直屬於臺灣總督府,稱為臺灣總督府鐵道部。
參考資料
編輯- ^ 1.0 1.1 周浩治. 《新竹縣志續修(民國四十一年至八十年)》. 新竹縣政府. 2008. ISBN 9789860155143.
-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張永堂. 《新竹市志·卷一·土地志》. 新竹市政府. 1996.
- ^ 黃琡勻. 〈新竹沿海地區信仰與祭祀圈探討〉 (PDF). 《竹塹文獻·第三十六期》. 新竹市政府文化局. 2006年9月 [2018-01-2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8-01-24).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李泰昌、李敏子、何良正、吳瑞益、金梅玲、陳輝陽、崔靜萍、蔡學忠. 《台灣的古蹟:北台灣》. 遠足文化. 2004. ISBN 9867630521.
- ^ 5.0 5.1 5.2 5.3 5.4 莊玉珍、王惠芳. 《臺灣的溼地》. 遠足文化. 2001. ISBN 9573049325.
- ^ 6.0 6.1 韓國棟. 《走讀台灣-新竹市》. 國家文化總會. 2009. ISBN 9789866573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