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六甲蘇丹國

馬來西亞歷史最輝煌的時代。

麻六甲蘇丹國馬來語Kesultanan Melayu Melaka),《明史》中稱為滿剌加國,是於1402年由拜里米蘇拉在馬來亞半島所建立的國家,其首都即是如今的麻六甲市,其全盛時期的國土範圍覆蓋北大年(今泰國南部)至蘇門答臘西南部。1511年,葡萄牙殖民者侵略麻六甲蘇丹國,並在1528年殖民麻六甲,直接促使蘇丹國滅亡。其後,蘇丹國的法定繼承者蘇丹阿拉烏丁沙二世在今柔佛地區建立了柔佛蘇丹國

麻六甲蘇丹國
Kesultanan Melayu Melaka
کسلطانن ملايو ملاک
1402年—1511年
地位蘇丹國
首都麻六甲市
常用語言馬來語
宗教
伊斯蘭教
政府君主制
蘇丹 
• 1402—1414
拜里米蘇拉(首任)
• 1488—1511
蘇丹馬目沙(末任)
歷史 
• 建國
1402年
• 麻六甲陷落
1511年
前身
繼承
新加坡王國
柔佛蘇丹國
霹靂蘇丹國
葡屬麻六甲
今屬於 馬來西亞
 新加坡
 印度尼西亞
 泰國

國號

編輯

麻六甲在西元十五世紀立國前的名字不明,其名字拼音或譯名在中西亦有不同拼寫。中國最早的譯名是明史「滿剌加」也是明朝官方通用的譯名。歐洲的拼寫則有極小的分歧,如「Malacca」、「Melequa」、「Mallaqua」等,難以悉舉。

「麻六甲」的名字有幾個來源,包括阿拉伯文、印度的梵文葡萄牙文馬來文。根據《馬來紀年》,「麻六甲」的名字取自麻六甲樹。根據印度的梵文,「麻六甲」的名稱來自一種叫Amalaka的樹木,也是印度神話中,在宇宙長出來的樹木。根據《東方志》(Suma Oriental),「麻六甲」名字源自Malaqa,意思是避風港。阿拉伯商人稱「麻六甲」為Malakat,指的是商人群聚,也稱Mulaqah,意思是會面。葡萄牙稱「麻六甲」為Malagas,意思是製作鹹魚的地方。

建國

編輯

拜里米蘇拉原為室利佛逝巨港(現今印尼蘇門答臘)東南區域的王子。因當時室利佛逝被滿者伯夷(爪哇)攻占,王子帶領三千隨從由巨港(Palembang)逃至淡馬錫(Temasik,現今新加坡),受到當地酋長的熱烈招待。8天後,王子刺殺當地酋長並自立為王,並統治該島五年,此舉引來宗主國(暹羅)軍隊追捕,並有北大年與彭亨組成聯軍負責驅逐而逃往北方,輾轉抵達柔佛麻河上游的巴莪(Pagor),在途中一棵麻六甲樹 (Amla, Melaka tree) 下休息時,看見一條獵狗將一隻小鼷鹿逼到絕境,小鼷鹿為了自衛,將狗踢進河裡。如此覺得這是一塊吉祥之地,於是將此地命名為滿剌加(現今麻六甲)並定居在此。

初期的滿剌加必須交納每年的40兩黃金給暹羅阿瑜陀耶王朝,而南面又有滿者伯夷國的威脅。在建國後第2年的1403年永樂元年,明成祖派遣使節尹慶詔諭麻六甲,宣示天德。1405年,拜里米蘇拉隨京官尹慶到大明國拜見明成祖,正式向大明國進貢,明成祖正式冊封拜里迷蘇拉為麻六甲國王,地位與暹羅等同,同時解除滿者伯夷的宗主地位,並贈予詔書和印璽。[1]

歷史

編輯

麻六甲王朝立國初期,國小勢弱,四鄰強敵環伺,為暹羅藩屬,常受暹羅阿瑜陀耶王國(泰國)勒索,每年須進貢黃金40兩,作為和解的代價,故最具威脅。1405年,第一任統治者拜里米蘇拉明朝使節入朝,明成祖冊封為國王,地位與暹羅等同,同時解除和泰國的藩屬關係,成為明朝的藩屬,雙方建立密切的關係。1409年,麻六甲遣使節隨鄭和寶船入貢,明朝正式冊封麻六甲為國。[1]

第二任統治者伊斯干達沙除延續與明朝的宗屬關係外,更重要的政策是改奉伊斯蘭教,開啟馬來半島伊斯蘭教化的先聲。

第三任統治者斯里馬哈拉加雖有背離伊斯蘭教的舉動,但在位期間,麻六甲港口日益繁榮,國勢漸強,人口增加,人民富庶,因此產生統治馬來半島的雄心。他自封其王號為「Sri Maharaja」,此詞源出梵文,意即大王。他改用印度教尊號,是出於緬懷祖先室利佛逝的盛業。斯里馬哈拉加曾兩次入朝中國,對明朝儀制有一番見解。他依據印度傳統,並參酌明朝儀制來定製朝儀和制度,為麻六甲制定了一套完善的典章制度,為往後馬來各邦的政制藍本。

第四任統治者斯里拜里米蘇拉帝瓦沙是麻六甲王朝在位最短的君王,在位時間僅17個月,後因宮廷政變被殺。

第五任統治者蘇丹目扎法沙,是麻六甲王朝最英明的君王之一。登基時內部派系鬥爭激烈,分為馬來派系與坦米爾派系。他以犧牲愛妃敦古都(敦霹靂之姐妹),令改嫁敦阿里(Tun Ali),藉此消除敦阿里和敦霹靂的矛盾,使麻六甲免於派系鬥爭,從而令臣民上下一心;正式確立伊斯蘭教為國教,改稱號為「蘇丹」,形塑馬來民族形象;知人善用,任命敦霹靂為宰相,使麻六甲國勢達到頂峰;擊敗暹羅三次的入侵行動,令麻六甲可以無後顧之憂發展商業;重行遣使入朝中國。

第六任統治者蘇丹滿速沙在位期間,是麻六甲王朝的全盛期。他以馬來人治馬來人的主張,南征北戰,擴張領土,任命敦霹靂為統帥。1459年登位之年,攻打富有野牛大象和盛產黃金,但卻臣服暹羅的彭亨。1460年,麻六甲已經擴充為馬來半島最大的城市,各國商賈雲集,港口也發展成為東南亞最大商港。據說明朝皇帝為加強與麻六甲的外交關係,將漢麗寶公主下嫁於蘇丹滿速沙,漢麗寶公主隨500名人員於1458年抵達麻六甲。後期王室內部因政治鬥爭激化、社會道德敗壞和統治階級淫亂無信等事件層出不窮,蘇丹滿速沙也沉淪於美色財氣之中,令麻六甲良風美德蕩然無存。引起在望加錫(Makassar)的武吉斯人對麻六甲的搶掠,成為武吉斯人入侵馬來亞半島的先聲。

第七任統治者蘇丹阿拉烏丁·利亞沙是歷史上最英明的君王,他凡事親躬,不為權臣弄權,形象親民。在他統冶下大力整頓社會,使當時盜竊之風戛然而止。他在位期間的武功有兩件,其一是擊敗蘇門答臘東北小國啞魯的侵攻,逼使啞魯國王的乞和,兩國言歸於好,同時將廖內林加群島納入版圖。其二是派遣漢都亞前往麻六甲的屬國錫國,譴責不經宗主國麻六甲而私處死刑,後錫國國主上呈公文謝罪。他的繼位是同滿速沙與彭亨王妃生下的拉惹阿末激烈競爭下,後獲得敦霹靂的相助而登基,失敗的拉惹阿末則在彭亨繼位為第二任蘇丹,從此也讓他與同父異母的兄弟不和。1488年,他準備偕同甘巴和英得其利的國君到麥加朝聖,在起程之際被毒殺。

第八任統治者蘇丹馬目沙是麻六甲王朝末代君主,馬目沙的名聲與德行不佳,在位期間行為不檢,荒淫無道,荒廢政治等醜事層出不窮,但麻六甲王朝的國勢在馬來半島和蘇門答臘島如日中天,並未受到重大威脅。1500年,聯同彭亨成功阻嚇入侵的暹羅軍隊,使暹羅軍隊出師無功。同年,北大年吉打國主承認麻六甲為宗主國,以脫離暹羅藩屬關係。1511年5月2日,葡萄牙印度統督阿不奎(Alfonso deb Albuquerque)以薛魁拉被襲擊事件領軍攻打麻六甲,雙方經歷談判,最後因葡萄牙不斷提出如在當地建築碉堡等苛刻的要求而破裂。7月25日,雙方在海上激戰,麻六甲守軍不敵節節敗退。8月10日麻六甲淪陷,蘇丹馬目沙退守巴莪,開展復國戰爭。8月24日,葡萄牙完全占領麻六甲全城,麻六甲王朝滅亡。[1]

政治制度

編輯
 
麻六甲王宮

麻六甲的中央制度以國王為最高統治者,原稱「拉惹」,皈依伊斯蘭教以後,改稱「蘇丹」,也是最高宗教領袖,同時使用伊斯蘭教尊號 「沙」(Shah)。自第五任統治者蘇丹目扎法沙將伊斯蘭定位國教以後,往後所有統治者皆以蘇丹為尊號。

蘇丹之下設有三位大臣分掌要職,只有他們可以接近蘇丹。

宰相/盤陀訶羅(Bendahara)是繼蘇丹之後的職位,負責處理全國行政事務;戰爭時期是軍隊的最高統帥,當蘇丹外出時得代行蘇丹職權。宰相是以不具有王室血統的貴族擔任,但女兒可以成為蘇丹的配偶,成為外戚,對左右王位繼承的人選影響很大,如果蘇丹沒有子嗣,還可以繼承王位。

天猛公(Temenggong)即陸軍與司法大臣,專職陸軍事務與陸上法律,負責維持社會治安,兼任王城的衛戍與宮廷的守衛工作,包括掌管朝儀、接待外賓等。

財務大臣(Penghulu Bendahari)則掌理全國的關稅與徵稅事務,包括處理宮廷財物、管理宮廷人員、安排蘇丹宴請事務,可說是蘇丹的管家。

此外,另有二武官職位,一為水師提督(Laksamana),掌理全國海軍、海上防務安全與司法,如商船在港內發生糾紛,可與天猛公相配合處理,同時也是禁衛軍領袖。二為陸軍統帥(Sri Nara do Rija),主要陸軍訓練與管理事務,兩者作戰時皆受宰相節制。

另有四位港務官(Syahbandar),分別管理胡茶刺、印度東岸、緬甸和蘇門答臘島,以及中國和安南的船舶,其商務、船集泊岸及移民等事宜。

上述官職之下則設有各部首長,稱門德里(Menteri),負責協助執行工作,其人數眾多,各有專職,最末等的官員則為各式傳令官、待從、御仆和衛士等等。

歷任宰相

編輯

麻六甲王朝有兩大派系,即馬來派系與坦米爾派系,宰相由兩派擔當

馬來派系

編輯
  • 敦百巴提·圖魯斯(Tun Perpatih Tulus)
  • 拿督·斯里·阿馬爾·提羅閻(Bendahara Datuk Seri Amar Diraja)
  • 敦·勃巴代·舍當(Tun Perpatih Sedang ,1445)
  • 敦霹靂(Tun Perak,1456-1498)
  • 敦布帝(Tun Perpatih Putih,1498-1500)
  • 百圖加·端(Paduka Tuan,1510-1511)

坦米爾派系

編輯
  • 敦阿里(Tun Ali,1445-1456)
  • 敦墨泰希(Tun Mutahir,1500-1510)[2]

軍事實力

編輯

麻六甲人的軍隊主要由當地人組成的步兵隊伍,和印度穆斯林和爪哇人的僱傭軍,同時吸納來自印度的軍事技術,還有來自印度的戰象和西方影響的火器。除了一支海軍艦隊外,王國還花費巨資修築首都的城牆,並在王宮附近建造了堅固的堡壘衛城。由於城市本身被流入麻六甲海峽的河流分為兩部分,所以這座帶有清真寺的要塞本身還扼守這聯通兩處城區的沿海大橋。只有通過大橋和要塞的防禦火力,船隻才能進入安全的城市內港停泊。1511年時,麻六甲當地防禦的水平已經超過了大部分明朝統治下的城池。[1]

宗教與文化

編輯

麻六甲王朝的宗教與文化較複雜,屬於多元文化混合。東南亞各島嶼主要受到印度文化影響,自西元十世紀以後,印度文化開始沒落,但其文化已經深深烙印在各地人們的習俗中。自西元七世紀伊斯蘭教在阿拉伯創立後,也隨著商業活動的進行,伊斯蘭教的教義也跟著傳播,但東南亞的印度文化的影響力較深刻,伊斯蘭教並無廣布。直到西元十三世紀,在蘇門答臘島巴塞奠定其地位後,正式傳入東南亞。受到明朝鄭和下西洋的影響,麻六甲王朝與明朝建立密切關係,也加入中華文化。

宗教

編輯

麻六甲王朝第二任統治者伊斯干達沙迎娶巴塞公主後改奉伊斯蘭教,成為馬來半島上首位皈依伊斯蘭教的國王,故此在政治的庇護下,伊斯蘭教成為主要信仰,臣民皆漸改信伊斯蘭教,對馬來民族產生極其深遠的影響。第五任統治者目扎法沙正式宣布伊斯蘭為國教,君主改稱「蘇丹」,並正式確立伊斯蘭兩大節日,即開齋節和進香麥加(Mecca),之後再加入哈吉節

隨著麻六甲王朝商業的繁榮與國力的強盛,伊斯蘭教也傳播到東南亞各地。其中,彭享和吉打與麻六甲王朝建立聯姻關係而信奉伊斯蘭教;北大年、吉蘭丹登嘉樓則臣屬麻六甲王朝而改教。蘇門答臘島上的甘巴、錫國(Siak)、英得其利(Inderagiri)和占卑則先後被征服而改教。其後麻六甲王朝取代了巴塞,成為東南亞伊斯蘭傳播中心,並被譽為東南亞「小麥加」。

文化

編輯

麻六甲王朝主要遵從伊斯蘭教的教義習俗,社會上嚴守《可蘭經》的戒律,以清真寺為社交活動中心,穆斯林聚集在清真寺舉行宗教儀式和祈禱,社會上的階級之分也明顯淡化。宗教法也被應用到法律上。此外,在統治者階層的鼓勵下,穆斯林也和非穆斯林通婚,以吸引新皈依者。

伊斯蘭教義也是民眾的基本教育,鄉村的祈禱所、清真寺和宗教司住所都是宣教場所。伊斯蘭教的阿拉伯語也被吸納成為馬來文字的組成部分。受到阿拉伯文影響的詞彙,爪夷文也成為當時宮廷書信、法律規章、私人書信與文學作品的書寫文字。在伊斯蘭教文學的影響下,馬來古典文學開始出現傳奇小說(Hikayat)和敘事詩(Syair)等文體。伊斯蘭教的獨特的圓頂、拱門和尖塔建築形式也在馬來半島隨處可見。

 
麻六甲記念鄭和的三寶廟
 
鄭和船隊到達麻六甲開拓的三寶井

自從1404年,明朝訪問麻六甲後,雙方建立密切聯繫,馬中的交往,最明顯的影響有三個方面,如麻六甲王朝第三任蘇丹斯里馬哈拉加參照了明朝的典章朝儀所擬定的制度,成為馬來民族傳統的一部分,他所重視的黃色和其樂隊之中銀質喇叭,上附有馬來人所稱為「龍」(naga)的圖形,亦受中華文化影響。其次是仿照明朝的銅幣,將沉重大塊的「斗錫」,改為圓形中間無孔的錫幣,一直通行至葡萄牙時代才廢除。鄭和下西洋期間也以麻六甲為中轉站,帶著大量隨從到達此地,也在當地留下著名的「三保山」和「三保井」等。這一事件的文化後果之一是由於中國移民與當地人之間的混合婚姻而產生的土生華人族群。土生華人今時也被稱為峇峇娘惹

語言

編輯

麻六甲蘇丹國擁有多達84種語言。

以麻六甲為中心的交易,擴大了作為王國的商業通用語的馬來語的使用地區,對詞彙的發展帶來了影響。原本在麻六甲海峽一帶說話的馬來語在麻六甲商人訪問的土地上傳播開來,阿拉伯語、波斯語、坦米爾語、爪哇語等作為交易對象的語言單詞也加入了馬來語的詞彙。到了葡萄牙來到麻六甲的16世紀初,蘇門答臘島東岸的居民大多會說馬來語。1521年,麥哲倫到達當時的菲律賓,由麥哲倫帶著由蘇門答臘出身的奴隸說的是馬來語。

外交

編輯

麻六甲與明朝關係

編輯

促進麻六甲發展的因素之一是麻六甲與中國明朝的關係密切。早期明朝艦隊在保護麻六甲海峽的治安上發揮了重要作用,這條海峽經常被海賊和海盜打亂。麻六甲皇朝於1404年訪問中國時開始了麻六甲與明朝的外交關係,隨後是跟隨三保太監鄭和的寶船在1405年和1409年回朝時,麻六甲同意成為中國的藩屬國,這一舉措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使得麻六甲周邊的強敵不敢輕舉妄動,可以穩定發展經濟。1405年,明成祖冊封里米蘇拉為滿剌加國國王,並「賜誥印採幣襲衣黃蓋」,同時製碑封山[註 1],以表示明朝政府對麻六甲的承認。1409年,明成祖再次冊封麻六甲為國。

自從明朝使節尹慶1403年到訪麻六甲後,從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間,鄭和七次下西洋,其中有五次以麻六甲為駐紮地(1405年、1409年、1414年、1417年、1431年)。這個駐紮中心也稱為「官廠」,以為囤積錢糧之用,同時也建立行轅安置隨員部隊。這不僅幫助麻六甲立國抗敵,帶來政治穩定,同時也吸引了大批商人到來,使麻六甲成為本地重要的港口。

麻六甲王朝為了與中國維持良好關係,麻六甲前三任的統治者曾經先後五次(1411年、1414年、1419年、1424年和1433年)入朝覲見明成祖和明宣宗,締造三世五入朝的佳話。明朝共遣使訪問麻六甲10次,麻六甲共29次遣使節訪問中國,在此證明雙方關係的密切。

麻六甲與琉球群島關係

編輯

琉球王國外交文件的《歷代寶案》記載,琉球國王尚德於1463年向麻六甲派遣貿易船,寫信委託麻六甲國王(蘇丹滿速沙),為該船的交易提供便利。贈送物品、腰刀、扇子、青瓷器等物品。此後從琉球寄給滿刺加國王的書信也屢次被記錄,1470年,蘇丹滿速沙也托琉球商船寄信,對琉球國王敘禮的同時贈送了棉織品(印度木棉)等的東西。從歷代寶案中記錄琉球國王開往麻六甲的船隻合計達到20艘,到1511年結束。

黃金時期與沒落

編輯

麻六甲王朝在公元15世紀崛起成為國際大商港,除了地理位置優越的客觀因素,更為重要的是本身的努力經營和建設。麻六甲地處麻六甲海峽最狹窄處容易控制來往船隻,同時背山面海,居高臨下也易於防守,加上又位於亞洲兩大季候風,即東北季風和西南季風的起點和終點,使各國船隻匯聚於此。更為重要的是麻六甲王朝在與外在勢力維持良好的互動關係,在宰相敦霹靂的領導下,麻六甲王朝達到了空前絕後黃金時期,各國的商人都會聚集在這裡並做貿易,這促使麻六甲得以如此繁榮。

自1433年以來,麻六甲王朝國力日增,足以抵禦主要的外敵暹羅入侵。到1446年,蘇丹目扎法沙即位後,任敦霹靂為宰相,為麻六甲王朝首次擊敗了暹羅的入侵,穩固了麻六甲的安全。1456年,阿瑜陀耶王國再次入侵馬來半島,遭到麻六甲軍隊強力的打擊戰敗在新加坡海峽附近,之後征服了彭亨、巴生、霹靂、吉打、登嘉樓、吉蘭丹和北大年等地,將過去阿瑜陀耶王國的勢力範圍納入了自己的版圖。當時的麻六甲王朝的領土涵蓋了馬來半島,一部分的泰國南部,印尼蘇門答臘島的一大部分。

王朝沒落

編輯

1488年,馬目沙繼承了麻六甲蘇丹之位,麻六甲王朝當時已經達到了巔峰之時,成為東南亞的主要貿易中心。麻六甲卓越的創造者,宰相敦霹靂去世後,繼任的宰相敦墨泰希是個貪污腐敗之人,他將國政大事一手掌握,其子則任天猛公要職,蘇丹馬目沙也偏旦他的惡行,以致國事日非,人心潰散,但麻六甲王朝的國勢依然如日中天,敦墨泰希之後也被處死。1510年,蘇丹馬目沙委任行動不便的敦白圖·加端為宰相後仍然荒廢政事,他不是一個好國王,而統治階級內部派系之間也開展激烈鬥爭,人民與統治者矛盾也日趨尖鋭,直到第二年葡萄牙人的到來。

葡萄牙王國的攻占與原因

編輯

由於葡萄牙人在印度攻城略地的侵略行為也隨著商船貿易和印度逃亡的移民傳入麻六甲,而麻六甲王朝內由印度商人帶來巨大的商業利益和長年形成的政治勢力,也使蘇丹馬目沙對於葡萄牙人心存戒心。

1509年8月1日,由葡萄牙王國上將迪奧戈·洛佩斯·西奎拉(英語:Sequeira Diogo Lopes de Sequeira)率領五艘船艦抵達麻六甲,要求登岸從事貿易和建立商站。敦墨泰希慫恿蘇丹殺死來訪的歐洲商人和艦隊,於是蘇丹馬目沙企圖將艦隊指揮官西奎拉騙上岸後俘虜起來,然而消息洩漏, 西奎拉連忙率領2艘船逃跑並燒掉了自己的2艘船。而滯留在岸上的二十餘葡萄牙官兵則被俘虜。

 
葡萄牙所使用的克拉克帆船

1511年5月2日,葡萄牙駐印度統督阿方索·迪·阿不奎以西奎拉被襲擊事件,率領十九艘包括克拉克帆船在內的大型葡萄牙海軍攻打麻六甲。雙方展開談判,阿不奎要求是釋放所有葡萄牙囚犯並要求麻六甲蘇丹支付賠償金,同時提出允許在麻六甲建立葡萄牙的據點和炮台堡壘等若干請求,但被蘇丹馬目沙拒絕,雙方談判破裂。7月25日,阿不奎對麻六甲城發動強攻,8月10日,蘇丹馬目沙棄守逃亡,經過10天的圍攻後,葡萄牙人於8月24日占領了麻六甲市。

麻六甲王朝的失敗是因為麻六甲的防禦力量被人洩露。而16世紀初的葡萄牙正值強盛之時,正在建立一個海外殖民帝國。葡萄牙軍隊作為當時世界上最好的海軍力量之一,不僅在海面上占據優勢,還在一系列登陸攻城作戰時表現了歐洲戰場上磨練出的高素質。

歷任蘇丹

編輯

麻六甲王朝歷約109年,共歷7世8任蘇丹。

順序 肖像 名稱 生卒日期 在位日期 備註
1   拜里米蘇拉(拜里迷蘇剌)
Sri Maharaja Parameswara (Dharmaraja)
1344年-1414年 1402年-1414年
  • 淡馬錫及麻六甲拉惹
  • 登陸麻坡河口,建立麻六甲蘇丹王朝
2 蘇丹依斯干達沙(母干撒於的兒沙)
Sultan Iskandar Shah (Sri Ratna Adivikrama di-Raja)
1344年-1424年 1414年-1424年
  • 定都麻六甲
3 蘇丹穆罕默德沙(西里麻哈剌)
Sultan Muhammad Shah ibni al-Marhum Raja Besar Muda Ahmad (Sri Maharaja)
1388年-1444年 1424年-1444年
4 蘇丹阿布沙希德沙(息力八密息瓦兒丟八沙)
Sultan Abu Syahid Shah ibni al-Marhum Sultan Muhammad Shah (Sri Parameswara Dewa Shah)
1443年-1446年 1444年-1446年
  • 未曾正式登基
  • 在暴亂中被殺害
5 蘇丹慕扎法沙(速魯檀無答佛哪沙)
Sultan Muzaffar Shah ibni al-Marhum Sultan Muhammad Shah
?-1459年 1446年-1459年
6 蘇丹滿速沙(蘇丹芒速沙)
Sultan Mansur Shah ibni al-Marhum Sultan Muzaffar Shah
1442年-1477年 1459年-1477年
  • 占領彭亨、金寶及西亞克
7 蘇丹阿拉烏丁利亞沙(馬哈木沙)
Sultan Alauddin Ri'ayat Shah I ibni al-Marhum Sultan Mansur Shah
1456年-1488年 1477年-1488年
  • 占領龍牙及廖內群島
  • 被毒殺
8 蘇丹馬目沙(蘇端媽末)
Sultan Mahmud Shah I ibni al-Marhum Sultan Alauddin Shah
?-1530年 1488年-1528年
  • 麻六甲及柔佛蘇丹
9 蘇丹阿末沙
Sultan Muda Ahmad Shah ibni Sultan Mahmud Shah
?-1513年 1510年-1513年
  • 定都民丹(Bintan
  • 與蘇丹馬目沙平分政權
  • 被賜死

參看

編輯

備註

編輯
  1. ^ 據《明史》記載,碑文之末,有七言古詩一首,其詩如下: 西南巨海中國通,輸天灌地億載同,洗日浴月光景融,雨崖露石草木濃。 金花寶鈿生青紅,有國於此民俗雍,王好善義思朝宗,願比內郡依華風。 出入導從張蓋重,儀文賜襲禮虔恭,大書貞石表爾忠,爾國西山永鎮封。 山居海伯翕扈從,皇考陟降在彼穹,後天監視久彌隆,爾眾子孫萬福崇。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1.2 1.3 《馬來西亞,多元共生的赤道國度-麻六甲皇朝篇》ISBN 978-957-08-5276-9
  2. ^ 出自張禮千〈麻六甲史〉廖文輝編,《張禮千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