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千世界梵語त्रिसहस्र महासहस्र लोकधातु羅馬化:tri-sahasra mahā-sahasra lokadhātu直譯即為三千大千世界),是佛教说明世界组织的情形。每一个小世界(梵語:लोकधातु羅馬化:lokadhātu,組成宇宙的要素;梵語:चक्रवाड羅馬化:cakravāḍa,圍繞小世界的鐵圍),其形式皆同。指由小、中、大等三種「千世界」所成的世界。由小千、中千輾轉集成的大千世界,謂之「三千世界」,或「三千大千世界」。

須彌山為中心,上自色界初禪,下至大地底下的風輪,其間包括四大洲、日、月、欲界六天色界梵世天等為一小世界。一千個小世界,名一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為一中千世界。合一千中千世界,上覆以四禪九天四空天,为一大千世界。一個大千世界。有十億個小世界

佛教的宇宙觀中說明:一個三千大千世界只是一尊佛所渡化眾生的世界,而所有的世間器世間bhājana-loka/okāsaloka;有情世間sattva-loka/sattaloka;五陰世間saṅkhāraloka)有著無數無量的佛,所以有無數無量的三千大千世界。[1]

概況

编辑

地獄位置開始,往上一直到大梵天,在極下與極上的空間內,有著一個太陽(日)、一個月亮(月)、一座須彌山[註 1],日與月都只在這座山的山腰位置繞行,須彌山自身有一半泡在水中,水下約80,000由旬深,露出水面的也有約80,000由旬高,這是縱軸。

橫軸上來看,須彌山也是橫軸的軸心位置,往外先有「香水海」,再往外有「金山」,香水海與金山都各有七層,即是「須彌山-->香水海1-->金山1-->香水海2-->金山2」依此類推。而「金山」部分,「金山1」的高度只有「須彌山」的一半高,「金山2」也只有「金山1」的一半高度,依此類推。

在「金山7」的更外圍處有一道「鹹水海」,更之外的環繞則是「鐵圍山」,如此即是一個完整的「小世界」。

層次 名稱 陸上高度 水中高度 總高度
0(中央) 須彌山 80000由旬 80000由旬 160000由旬
1 香水海
2 金山 40000由旬 40000由旬 80000由旬
3 香水海
4 金山 20000由旬 20000由旬 40000由旬
5 香水海
6 金山 10000由旬 10000由旬 20000由旬
7 香水海
8 金山 5000由旬 5000由旬 10000由旬
9 香水海
10 金山 2500由旬 2500由旬 5000由旬
11 香水海
12 金山 1250由旬 1250由旬 2500由旬
13 香水海
14 金山 625由旬 625由旬 1250由旬
15 鹹水海
16 鐵圍山

根據《阿毘達磨俱舍論》第十一卷的說法,這僅是一個「小世界」的構造,一千個這樣的世界,才稱作「小千世界」;一個「中千世界」,即是由一千個「小千世界」所構成;而一個「大千世界」,即是由一千個「中千世界」所構成。

所謂「三千大千世界」(簡稱:大千世界三千世界)並不是指「有三千個大千世界」,而是指一個「大千世界」中包含了大千、中千與小千,也可以說是「一千個中千世界」或「一百萬個小千世界」;而一個「三千大千世界」也就是一個佛土佛國,同時這一個佛土、佛國內會有一尊來負責教化與救度工作。

細節

编辑

每一小世界,其形式皆同,中央有須彌山,透過大海,矗立在地輪上,地輪之下為金輪,再下為水輪,再下為風輪,風輪之外便是虛空。密教五輪塔於此中加火輪,地水火風空從下次第。

須彌山上下皆大,中央獨小,日月即在山腰,四王天山腰四面,忉利天山頂,在忉利天的上空有六欲天中的其它四重天: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再上則為色界十八天,及無色界四天。在須彌山的山根有七重金山,七重香水海,環繞之,每一重海,間一重山,在第七重金山外有鹹海,鹹海之外有大鐵圍山。

在鹹海四方有四大洲,即東勝神洲南贍部洲西牛賀洲北俱盧洲,叫做四天下,每洲旁各有兩中洲,數百小洲而為眷屬。如是九山、八海、一日月、四洲、六欲天、上覆以初禪三天,為一小世界。

集一千小世界,上覆以二禪三天,為一小千世界。集一千小千世界,上覆以三禪三天,為一中千世界。集一千中千世界,上覆以四禪九天,及四空天,為一大千世界,集一千大千世界。因為這中間有三個千的倍數,所以大千世界,又名為三千大千世界。

相關參見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須彌山」並非是由泥、石所構成,而是以「四寶」(四種寶物)所構成,四寶指的是:琉璃、玻瓈(並非是玻璃,但類似水晶)。

参考文献

编辑
  1. ^
    • 增支部3集80經:阿難!有日、月運行照輝諸方之千位世〔界〕,在其中有千月、千日、千須彌山王、千閻浮提、千西牛貨、千北俱廬、千東勝身。四千大海、四千大王。千四大王、千三十三〔天〕、千夜摩〔天〕、千覩史他〔天〕、千化樂〔天〕、千他化自在〔天〕、千梵世〔天〕。阿難!此名為小千世界。阿難!有小千世界之千倍〔世界〕者。阿難!此名為中二千世界。又,阿難!有中二千世界之千倍世〔界〕者。阿難!此名為三千大千世界。阿難!如來若希望,則發音聲可令三千大千世界得知,或復希望可令更遠者得〔知〕。」
    • 中阿含215經:所謂:日月境界,光明所照,所照諸方,謂:千世界。此千世界有千日、千月、千弗于逮洲、千閻浮洲、千拘陀尼洲、千鬱單越洲、千須彌山、千四大王天、千四天王子、千三十三天、千釋天因陀羅、千焰摩天、千須焰摩天子,千兜率哆天、千兜率哆天子,千化樂天、千善化樂天子、千他化樂天、千自在天子,千梵世界及千別梵,彼中,有一梵大梵,富祐作化尊,造眾生父,已有、當有,彼大梵者,變易、有異。多聞聖弟子如是觀,則厭彼;厭彼已,尚不欲第一,況復下賤?後時此世敗壞;此世敗壞時,眾生生晃昱天中,彼中有色、乘意生,具足一切,支節不減,諸根不壞,以喜為食,形色清淨,自身光照,飛乘虛空,住彼久遠,晃昱天者,變易、有異。多聞聖弟子如是觀,則厭彼;厭彼已,尚不欲第一,況復下賤?
    • 雜阿含424經:如日遊行,照諸世界,乃至千日、千月,照千世界,千須彌山,千弗婆提,千閻浮提,千拘耶尼,千鬱單越,千四天王,千三十三天,千炎魔天,千兜率天,千化樂天,千他化自在天,千梵天,是名小千世界。此千世界中間闇冥,日月光照有大德力而彼不見,其有眾生生彼中者,不見自身分。
    • 雜阿含426經:從中千世界數滿至千,是名三千大千世界。世界中間闇冥之處,日月遊行,普照世界,而彼不見,乃至墮於生、老、病、死、憂、悲、惱、苦大闇冥中。是故,諸比丘!於四聖諦未無間等者,當勤方便,起增上欲,學無間等。
    • 雜阿含504經:復次,尊者大目揵連,乃至日所周行,照於諸方,至千世界、千月千日、千須彌山王、千弗婆提舍、千鬱多羅提舍、千瞿陀尼迦、千閻浮提、千四天王、千三十三天、炎摩天、兜率陀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千梵天,名為小千世界。
    • 長阿含30經(世記經):如一日月周行四天下,光明所照,如是,千世界:千世界中有千日月、千須彌山王、四千天下、四千大天下、四千海水、四千大海、四千龍、四千大龍、四千金翅鳥、四千大金翅鳥、四千惡道、四千大惡道、四千王、四千大王、七千大樹、八千大泥犁、十千大山、千閻羅王、千四天王、千忉利天、千焰摩天、千兜率天、千化自在天、千他化自在天、千梵天,是為小千世界。如一小千世界,爾所小千千世界,是為中千世界。如一中千世界,爾所中千千世界,是為三千大千世界。如是,世界周匝成敗,眾生所居名一佛剎。
    • 俱舍論分別世品:齊何量說小中大千,頌曰:「四大洲日月,蘇迷盧欲天,梵世各一千,名一小千界,此小千千倍,說名一中千,此千倍大千,皆同一成壞」。論曰:「千四大洲乃至梵世,如是總說為一小千,千倍小千名一中千界,千中千界總名一大千,如是大千同成同壞」。
    • 大智度論:「問曰:云何為三千大千世界?答曰:佛《雜阿含》中分別說:千日,千月,千閻浮提,千瞿陀尼,千鬱怛羅越,千弗婆提;千須彌山,千四天王天處,千三十三天,千夜摩天,千兜率陀天,千化自在天,千他化自在天,千梵世天,千大梵天,是名小千世界,名周利。以周利千世界為一,一數至千,名二千中世界。以二千中世界為一,一數至千,名三千大千世界。初千小,二千中,第三名大千。千千重數,故名大千;二過復千,故言三千;是合集名。百億日月,乃至百億大梵天,是名三千大千世界。一時生、一時滅」
    • 瑜伽師地論:云何世間成?謂過如是二十中劫已,一切有情業增上力故世間復成…如是百拘胝四大洲。百拘胝蘇迷盧。百拘胝六欲天。百拘胝梵世間。三千大千世界俱成俱壞。即此世界有其三種。一小千界。謂千日月乃至梵世總攝為一。二中千界。謂千小千。三大千界。謂千中千。合此名為三千大千世界。如是四方上下無邊無際三千世界正壞正成。猶如天雨注如車軸無間無斷。其水連注墮諸方分。如是世界遍諸方分。無邊無際正壞正成。即此三千大千世界名一佛土。如來於中現成正覺。於無邊世界施作佛事。如是安立。
    • 大乘阿毘達磨雜集論:苦諦云何?謂有情生及生所依處,即有情世間器世間...有情生者,謂:諸有情生在地獄、畜生、餓鬼、人、天趣中。人,謂:東毘提訶、西瞿陀尼、南贍部洲、北俱盧洲。天,謂:四大王眾天、三十三天、夜摩天、睹史多天、樂變化天、他化自在天;梵眾天、梵輔天、大梵天、少光天、無量光天、極光淨天、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無雲天、福生天、廣果天、無想有情天、無煩天無熱天、善現天、善見天、色究竟天;無邊空處天、無邊識處天、無所有處天、非想非非想處天。生所依處即器世界,謂:水輪依風輪,地輪依水輪。依此地輪,有蘇迷盧山、七金山、四大洲、八小洲、內海、外海。蘇迷盧山,四外層級四大王眾天,三十三天所居處別。外輪圍山,虛空宮殿,若夜摩天睹史多天樂變化天他化自在天,及色界天所居處別、諸阿素洛所居處別。及諸那落迦所居處別,謂:熱那落迦、寒那落迦、孤獨那落迦。及一分傍生餓鬼所居處別。乃至一日一月周遍流光,所照方處名一世界。如是千世界中有千日千月千蘇迷盧山王千四大洲千四大王眾天千三十三天千夜摩天千睹史多天千樂變化天千他化自在天千梵世天。如是總名小千世界。千小千界總名第二中千世界。千中千世界總名第三大千世界。如此三千大千世界總有大輪圍山周匝圍繞。又此三千大千世界同壞同成。譬如天雨滴如車軸無間無斷從空下注。如是東方無間無斷。無量世界或有將壞。或有將成。或有正壞。或壞已住。或有正成。或成已住。如於東方乃至一切十方亦爾。如是若有情世間若器世間。業煩惱力所生故。業煩惱增上所起故。總名苦諦。
    • 彰所知論:如是四洲七山妙高輪圍。欲界六天并初禪等。謂四洲界。一數至千為小千界。一小鐵圍山圍遶。此小千界一數至千。為中千界一中鐵圍山圍遶。此中千界一數至千。為三千大千世界。一大鐵圍山圍遶。如是有百億數四洲界等。皆悉行布鐵圍山等。諸洲山間黑暗之處。無有晝夜舉手無見。初禪天量等四洲界。二禪天量等小千界。三禪天量等中千界。四禪天量等三千大千世界。其相去量皆倍倍增。謂曰色界。無色界者。無別處所。若有生者。何處命終即彼生處。住無色定故曰無色。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