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禹(2年—58年),字仲華南陽新野人。東漢初年軍事、政治人物。他最早以帝王功业勉励漢光武帝,向光武帝进言“延攬英雄,務悅民心,立高祖之業,救萬民之命”,被认为有定策之功,光武帝恃之为萧何。邓禹参与了东汉统一战争,“既定河北,復平關中”[1],又推举了吴汉贾复寇恂等人,为汉光武帝平定天下立下汗马功劳,是「雲台二十八將」之首。天下平定后,他与贾复两人率先配合刘秀“偃干戈,修文德”的政策,一同削减军队,推行儒学,为在“退功臣而进文吏”的局面下仍然能够参与讨论国家大事的三位列侯之一。

邓禹
邓禹
太傅
時代西汉新朝东汉
主君刘秀
仲華
職官前將軍持節→大司徒右將軍太傅
封爵酂侯→梁侯→高密侯
封地高密、昌安、夷安、淳於
籍貫南陽新野
出生元始二年(2年)
逝世永平元年五月(58年)
谥号元侯
親屬
兄弟明亲侯邓宽
高密侯邓震
昌安侯邓袭
夷安侯邓珍
平寿敬侯邓训
邓陔
邓鸿

生平

编辑

投奔光武

编辑

邓禹十三歲就能背誦《詩經》,後至長安學習,认为同在长安游学的刘秀是非同寻常之人,而與其友善。在游学数年后,邓禹返回家乡。

更始元年(公元23年,新莽地皇四年),刘玄被拥立为皇帝,是为更始帝。当时许多豪杰人物举荐邓禹,邓禹不肯听从,而听到刘秀奉命平定河北后,立即策马北渡,终于在鄴见到了刘秀,向其提出“延攬英雄,務悅民心,立高祖之業,救萬民之命”的方略,劉秀十分高兴,并令左右称他为“邓将军”,並認為邓禹的意見能幫助自己成就大業,無人可比,常常与他商略计策,把他當作蕭何般的賢臣來倚重[2]

略定北州

编辑

王郎起兵后,刘秀从蓟前往信都,途经南宫,遇到大风雨,刘秀拉车入道旁空屋避雨,冯异拾柴,邓禹生火,刘秀对着灶台烘干衣服。刘秀命令邓禹征发得到应急部队数千人,并令邓禹统帅该部队前往攻打乐阳。当时王郎大将李育屯兵在柏人,汉兵不知情,结果邓禹与偏将军朱浮被李育击破,丢失了许多辎重,刘秀听说后收集两人的散兵,在郭门击破李育,收回李育之前所获,李育退守城池,一时不能克,转而攻破广阿[3]。邓禹前往广阿,光武帝在城楼上指着地图对邓禹说:“天下郡国如此之多,今天才得到了其中一郡。你之前说我不用担心天下不能平定,这是为何?”邓禹回答:“過去能兴盛的君主,取決於他們的德澤是否深厚,不是由佔有地方的大小決定。”光武帝十分高兴。当时任用派遣将领,大都向邓禹咨询,而邓禹每次举荐的人,如贾复[4]吴汉[5]寇恂[6]等,都才职相称,光武帝认为其知人。

之后,邓禹受命另外率领骑兵,和盖延等一同在清阳攻击铜马军。盖延等人先于邓禹赶到,但作战失利,退保城池,被敌人所围困。邓禹于是进兵与敌人作战,击破敌军并生擒其大将。跟随光武帝追击敌军直到蒲阳,接连取得重大胜利,北州得以大致平定。

平定河东

编辑

更始三年(公元25年)正月,光武帝刘秀想趁赤眉军绿林军反目之际兼并关中,因为邓禹深沉有大度,所以授予他西征战略,拜为前将军持节,分给他麾下精兵二万人,令其西入关中,并讓他自行选拔以下的人与其同去。邓禹于是以韩歆为军师,李文李春程虑祭酒冯愔为积弩将军,樊崇为骁骑将军,宗歆为车骑将军,邓寻为建威将军,耿䜣为赤眉将军,左于为军师将军,准备西进。

邓禹率军自河内進至箕关(今河南济源西),然后进軍河东郡。河东都尉守关,邓禹進攻十日,终于攻破,获得辎重千余乘。接着进军围攻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數月,没能攻克。更始帝刘玄派樊参前去进攻邓禹。樊参以數萬兵力进攻邓禹。邓禹在解县(今山西虞乡西)敗之,斬殺樊参。

刘玄再派王匡成丹刘均等合军十余万,围攻邓禹。邓禹大败,手下大将樊崇战死。韩歆等将领劝邓禹撤退,邓禹不允,隔日為六月癸亥日(公元25年8月9日),王匡认为此日為“六甲穷日”,不吉,宜避战,故按兵不動,邓禹得以休整军队。次日(公元25年8月10日),王匡全军出战,邓禹下令诸军不得妄动,直到王匡抵达营下才擂鼓进攻,最终击败王匡。邓禹将俘虏抗威将军刘均,河东郡守杨宝,中郎将弭强等人全部处斩,获得六根节杖、五百印绶和大量兵器,彻底平定河东郡,奉诏拜李文为河东太守,更置属县令长以安抚河东。

七月辛未(公元25年8月17日),已经于六月己巳(公元25年7月22日)即位的光武帝刘秀拜年仅二十四岁的邓禹为大司徒,封为酂侯[註 1],食邑万户,下诏褒扬[7]。但当时邓禹出征在外,因而以司直伏湛行大司徒事[8]

名震关西

编辑

平定河东后,邓禹渡过汾阴河,进入夏阳。更始中郎将左辅都尉公乘歙,率领部众十万人,与左冯翊的軍隊一同在衙抵抗邓禹,被邓禹击破。此时,赤眉也攻入长安。三辅连战皆北,赤眉军對所过之处大肆残害,百姓不知所归,听说邓禹接连取胜而且軍纪严明,都對邓禹部队望风相迎,每日都有上千人归降,號稱達百万之眾。邓禹每到一处总是停车住节,慰问、劝勉前来的人。于是父老童稚,重发戴白,挤满在其车下,无不心悦,于是名震关西。光武帝多次赐书褒美邓禹。十二月,更始帝张卬缢死,邓禹奉诏将其埋葬在霸陵。

各将领豪杰劝邓禹直攻长安,但邓禹认为自己部队虽多,但能作战者并不多,而且補給不足,难与新胜的赤眉军争锋,不如依托上郡、北地、安定三郡的物資,待敵自毙。于是邓禹引军北上,抵縌邑(今陕西旬邑)。邓禹击破各地赤眉军,郡邑都开门归附。西河太守宗育派儿子捧着邓禹的檄文投降,邓禹遣他前往京师。刘秀见关中尚未定,而邓禹久不进兵,于是下敕命令邓禹进兵。邓禹仍坚持前意,派军攻取上郡诸县,留下将军冯愔宗歆守栒邑,自统主力平定北地。

邓禹走后,冯愔、宗歆二人争权相攻,冯愔杀害宗歆,反而攻击邓禹。邓禹遣使将此事告知刘秀,刘秀问使者冯愔最要好的人是谁,使者回答说是护军黄防。刘秀猜测二人不能久和,便说:“逮捕冯愔的人,一定是黄防。”于是邓禹派尚书宗广拿着符节招降黄防。邓禹屯兵云阳,冯愔向西进攻天水,在高平被隗嚣击败,辎重尽失[9]。月余,护军黄防擒拿冯愔,率领其部队自首服罪。邓禹受制命封隗嚣为西州大将军,允许其专制凉州、朔方事[10]。冯愔反叛后,邓禹军威受损。

长安败绩

编辑

建武二年(公元26年)春正月庚辰(2月22日),邓禹改封梁侯,食四县,博士丁恭认为梁侯邓禹与广平侯吴汉封地达四县,违背强干弱枝之理,不和法制,光武帝以“未尝闻功臣地多而灭亡者”回复[11]。此时长安粮尽,赤眉军焚烧宫室,西走扶风。邓禹率兵南入长安,驻扎在昆明池,犒劳将士,选吉日拜谒高庙,收十一帝神主,派遣使者送往洛阳,因而巡视园陵并派遣士卒守护。邓禹领兵和延岑战于蓝田,不能取胜。不久,赤眉军在西进被隗嚣击败后,来到陽城、番須中,遇到大雪,许多人冻死,于是返回挖掘诸陵墓,并侮辱了吕后的尸体,邓禹于是派兵在郁夷(今陝西省寶雞市西)攻击赤眉军,但反而被其击败,于是邓禹离开长安前往云阳。

接到邓禹向刘嘉传达刘秀的旨意后,在妻兄来歙的鼓动下汉中王刘嘉前往云阳拜见邓禹投降,其相李宝倨慢无礼,邓禹将其斩杀。李宝弟弟收李宝部曲攻击邓禹,并杀害其将军耿䜣。

不久后,赤眉军折回长安,邓禹败走高陵,军士饥饿,只能食枣菜。光武帝于是令邓禹返回,并敕令其不要妄动,令冯异率兵接替邓禹平定三辅。邓禹因为受命讨贼而不能成功感到十分惭愧,多次率领饥饿的士兵交战,不能取胜。

建武三年(公元27年)春正月甲子(公元27年2月1日),邓禹与车骑将军邓弘在华阴不听冯异劝阻攻击赤眉军,赤眉军佯败,扔下表面盖有豆子却装满土的大车,邓弘部队因饥饿而争相夺取,邓禹、冯异同往救援,赤眉军稍稍退却,邓禹不听冯异之言继续进攻,在回溪大败,只得与二十四骑返回宜阳[12]。闰月乙巳,邓禹引咎交上大司徒、梁侯印绶。光武帝下诏归侯印绶。数月后,拜为右将军。

建武四年(公元28年)二月,右将军邓禹率復漢將軍鄧曄、輔漢將軍於匡在邓击败延岑,追击延岑至武当,再次击破敌军,延岑逃往汉中,其余部众全部投降。

勛成智隱

编辑

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天下平定,邓禹被封為高密侯,食高密、昌安、夷安、淳于四县。弟邓宽也因邓禹之功被封为明亲侯。同年,贾复知晓刘秀想偃干戈、修文德而不想让功臣拥兵京师,因而邓禹与左将军贾复一同削减军队,劝导儒学,于是不再设左、右将军,邓禹以特进职衔朝见[13]。当时,分封为列侯的功臣中只有高密侯邓禹、固始侯李通、胶东侯贾复能够与公卿一同参议国家大事[14][15]

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三月,刘秀詔羣臣商议分封皇子之事,于是邓禹与大司空窦融、固始侯李通、膠東侯贾复、太常登[註 2]等一同上书,奏请刘秀分封皇子,刘秀下诏同意了他们的意见[16]

中元元年(公元56年),代理司徒,跟随皇帝巡视山东,到泰山筑坛祭天。

中元二年四月丙辰(公元57年6月15日),初即位的汉明帝因邓禹辅佐先帝功居第一,拜为太傅,朝见时面朝东,尊宠非常。

自光武帝去世後,邓禹傷心,以至於吐血,還因此生病[17]。永平元年(公元58年)邓禹病重,汉明帝多次亲临询问病情,并以子男二人为郎。五月病逝,元侯。

评价

编辑
  • 刘秀:“言何謙也!卿鄧氏子,志行修整,可掾功曹”[18]
  • 范曄后汉书》:“禹内文明,笃行淳备,事母至孝。天下既定,常欲远名势。有子十三人,各使守一艺。修整闺门,教养子孙,皆可以为后世法。资用国邑,不修产利。”“夫变通之世,君臣相择,斯最作事谋始之几也。邓公嬴粮徒步,触纷乱而赴光武,可谓识所从会矣。于是中分麾下之军,以临山西之隙,至使关河响动,怀赴如归。功虽不遂,而道亦弘矣!及其威损邑,兵散宜阳,褫龙章于终朝,就侯服以卒岁,荣悴交而下无二色,进退用而上无猜情,使君臣之美,后世莫窥其间,不亦君子之致为乎!”“元侯淵謨,乃作司徒。明啟帝略,肇定秦都。勛成智隱,靜其如愚。”

家族

编辑
高密元侯
邓禹
明亲侯
邓宽
高密侯
邓震
昌安侯
邓袭
夷安侯
邓珍
平寿敬侯
邓训
邓陔邓鸿
高密侯
邓乾
昌安侯
邓籓
夷安侯
邓良
夷安义侯
邓康
罗侯
邓骘
邓京叶侯
邓悝
西平侯
邓弘
西华侯
邓阊
邓燕和熹皇后
邓绥
邓容
高密侯
邓成
邓凤阳安侯
邓宝
叶侯
邓广宗
西平侯
邓广德
都乡侯
邓甫德
西华侯
邓忠
安阳侯
邓香
高密侯
邓褒
南顿侯
邓演
邓猛女
高密侯
邓某
舞阴侯
邓昌
沘阳侯
邓康
昆阳侯
邓统
淯阳侯
邓秉

兄弟

编辑
  • 鄧寬:鄧禹弟,因鄧禹功勞巨大,受封明親侯。

子女

编辑

有子十三人,其中名稱、事跡可見於史料的如下。

  • 鄧震:鄧禹長子,嗣爵為高密侯[註 3]。鄧震死後,子鄧乾嗣爵。
  • 鄧襲:鄧禹死後,獲爵昌安侯[註 4]。鄧襲死後,子邓籓嗣爵。
  • 鄧珍:鄧禹死後,獲爵夷安侯[註 5]。鄧珍死後,子邓良嗣爵。邓良死後,無後,弟邓康襲嗣爵,參見邓康詞條。
  • 鄧訓:鄧禹第六子,官至护羌校尉。
  • 鄧陔:鄧訓之弟[19]
  • 邓鴻:鄧禹少子,官至行车骑将军,后下獄死。

后裔

编辑

三國時期蜀漢重臣鄧芝[20]和魏國重臣邓飏[21]是他的後代。

相关

编辑

传说

编辑
  • 民间传说中,认为云台二十八将上应二十八宿,而邓禹则对应角木蛟。
  • 据传说,鄧禹後來轉世投胎到宋朝一范姓人家中,其母在夢中得知所生的兒子是鄧禹的轉世,遂將其兒子命名為「范祖禹」,字“梦得”,此事载于《宋史》[22]

影视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酂侯亦为西汉开国功臣萧何之封号。
  2. ^ 太常登具体姓名不详。
  3. ^ 原鄧禹高密侯囯分爲三個侯囯,此高密侯囯為其中之一。
  4. ^ 原鄧禹高密侯囯分爲三個侯囯,昌安侯囯為其中之一。
  5. ^ 原鄧禹高密侯囯分爲三個侯囯,夷安侯囯為其中之一。

延伸阅读

编辑

[]

 後漢書·卷16》,出自范晔後漢書
 東觀漢記
 维基共享资源阅览影像

參考文獻

编辑

引用

编辑
  1. ^ 陳亮酌古論·酌古論二》:連兵西討,所當者破,既定河東,復平闗中。威聲響震,敵人破膽。
  2. ^ 何去非何博士備論·鄧禹論》:昔日漢武帝被命更始,安集河北,始於鄧禹於徒步之中。恃之以為蕭何者,以其言足以就大計,其智足以定大業,且非群臣之等夷也。
  3. ^ 後漢書·光武帝紀第一》:時王郎大將李育屯柏人,漢兵不知而進,前部偏將朱浮、鄧禹為育所破,亡失輜重。光武在後聞之,收浮、禹散卒,與育戰於郭門,大破之,盡得其所獲。育還保城,攻之不下,於是引兵拔廣阿。
  4. ^ 後漢書·馮岑賈列傳第七》:復遂辭嘉,受書北度河,及光武於柏人,因鄧禹得召見。光武奇之,禹亦稱有將帥節,於是署復破虜將軍督盜賊。
  5. ^ 後漢書·吳蓋陳臧列傳第八》:漢為人質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辭自達。鄧禹及諸將我知之。數相薦舉,及得召見,遂見親信,賞居門下。光武將發幽州兵,夜召鄧禹,問可使行者。禹曰:『間數與吳漢言,其人勇鷙有智謀,諸將鮮能及者。』即拜漢大將軍,持節北發十郡突騎。
  6. ^ 後漢書·鄧寇列傳第六》:光武南定河內,而更始大司馬朱鮪等盛兵據洛陽,及并州未定,光武難其守,問於鄧禹曰:『諸將誰可使守河內者?』禹曰:『昔高祖任蕭何於關中,無復四顧之憂,所以得專精山東,終成大業。今河內帶河為固,戶口殷實,北通上黨,南迫洛陽。寇恂文武備足,有牧人禦眾之才,非此子莫可使也。』乃拜恂河內太守,行大將軍事。
  7. ^ 後漢書·光武帝紀第一》:秋七月辛未,拜前將軍鄧禹為大司徒。
  8. ^ 後漢書·伏侯宋蔡馮趙牟韋列傳第十六》:時,大司徒鄧禹西征關中,帝以湛才任宰相,拜為司直,行大司徒事。
  9. ^ 後漢書·光武帝紀第一》:建武二年,大司徒鄧禹西擊赤眉,屯雲陽,禹裨將馮愔引兵叛禹,西向天水,囂逆擊,破之於高平,盡獲輜重。
  10. ^ 後漢書·光武帝紀第一》:於是禹承制遣使持節命囂為西州大將軍,得專制涼州、朔方事。
  11. ^ 資治通鑑·漢紀三十二》:庚辰,悉封諸功臣為列侯;梁侯鄧禹、廣平侯吳漢皆食四縣。博士丁恭議曰:「古者封諸侯不過百里,強幹弱枝,所以為治也。今封四縣,不合法制。」帝曰:「古之亡國皆以無道,未嘗聞功臣地多而滅亡者也。」
  12. ^ 後漢書·馮岑賈列傳第七》:會鄧禹率車騎將軍鄧弘等引歸,與異相遇,禹、弘要異共攻赤眉。異曰:『異與賊相拒且數十日,雖屢獲雄將,餘眾尚多,可稍以恩信傾誘,難卒用兵破也。上今使諸將屯黽池要其東,而異擊其西,一舉取之,此萬成計也。』禹、弘不從。弘遂大戰移日,赤眉陽敗,棄輜重走。車皆載土,以豆覆其上,兵士饑,爭取之。赤眉引還擊弘,弘軍潰亂。異與禹合兵救之,赤眉小卻。異以士卒饑倦,可且休,禹不聽,復戰,大為所敗,死傷者三千餘人。禹得脫歸宜陽。異棄馬步走上回谿阪,與麾下數人歸營。
  13. ^ 後漢書·馮岑賈列傳第七》:復知帝欲偃干戈,修文德,不欲功臣擁眾京師,乃與高密侯鄧禹並剽甲兵,敦儒學。帝深然之,遂罷左右將軍。
  14. ^ 後漢書·馮岑賈列傳第七》:是時,列侯惟高密、固始、膠東三侯與公卿參議國家大事,恩遇甚厚。
  15. ^ 後漢紀·光武皇帝紀卷八》:朱祐等薦腹宜爲宰相,世祖方以吏事責三公,故遂不用功臣。是時列侯唯膠東侯賈復、高密侯鄧禹、固始侯李通與公卿參議國事。
  16. ^ 後漢書·光武帝紀第一》:三月,乃詔羣臣議。大司空融、固始侯通、膠東侯復、高密侯禹、太常登等奏議曰:「古者封建諸侯,以藩屏京師。周封八百,夾輔王室,尊事天子,享國永長,為後世法。故詩云:『大啟爾宇,為周室輔。』高祖聖德,光有天下,亦務親親,封立兄弟諸子,不違舊章。陛下德橫天地,興復宗統,襃德賞勳,親睦九族,功臣宗室,咸蒙封爵,多受廣地,或連屬縣。今皇子賴天,能勝衣趨拜,陛下恭謙克讓,抑而未議,羣臣百姓,莫不失望。冝因盛夏吉時,定號位,以廣藩輔,明親親,尊宗廟,重社稷,應古合舊,厭塞衆心。臣請大司空上輿地圖,太常擇吉日,具禮儀。」制曰:「可。」
  17. ^ 《後漢紀》卷14:與叔父邠及諸兄語,常問祖父禹為布衣佐命時事。邠為說結髮殖業,著名鄉閭。遭世祖龍飛,杖策歸德,征伐四方,天下大定。功成之後,閉門自守,事寡姊盡禮敬,訓子孫有法。遭光武皇帝憂,悲哀吐血,因發病薨。
  18. ^ 後漢紀·光武皇帝紀卷第七》:上嘗與功臣宴飲,歷問曰:「諸君不遭際會,與朕相遇,能何爲乎?」鄧禹對曰:「臣嘗學問,可郡文學。」上笑曰:「言何謙也!卿鄧氏子,志行修整,可掾功曹。」
  19. ^ 後漢書·皇后紀第十上》:后叔父陔言:『常聞活千人者,子孫有封。兄訓為謁者,使修石臼河,歲活數千人。天道可信,家必蒙福。』
  20. ^ 三國志·蜀書·鄧張宗楊傳》:鄧芝字伯苗,義陽新野人,漢司徒禹之後也。
  21. ^ 魏略·曹爽鄧颺丁謐畢軌李勝桓範何晏傳》:鄧颺字玄茂,南陽宛人,鄧禹後也。
  22. ^ 宋史·卷三百三十七·列傳第九十六》:祖禹,字淳甫,一字夢得。其生也,母夢一偉丈夫被金甲入寢室,曰:「吾漢將軍鄧禹。」既寤,猶見之,遂以為名。

来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