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宣化

美国佛教僧侣

釋宣化(1918年4月26日—1995年6月7日),俗名白玉書,又名玉禧,現代佛教僧人。信眾尊稱他為宣化上人。上人出家时本名“安慈”,字“度轮”。后来虚云法师传授法脉给他,赐法号“宣化”,上人是中国禅宗沩仰宗第九代传人,摩诃迦叶初祖传承之第四十五代。上人出生于吉林省雙城縣(現今黑龍江省五常市)。他在美國加州尤奇亞創立萬佛聖城,翻译佛经为西方语言,弘扬佛法。他是将佛教传入西方国家的先驱者之一,對於佛教在北美的傳播弘扬有巨大貢獻,他在世界各地(如台灣佛教界)擁有許多信眾。

宣化上人
宣化上人
本名俗姓白玉书 白玉禧
出生(1918-04-26)1918年4月26日
 中華民國吉林省双城县
圓寂1995年6月7日(1995歲—06—07)(77歲)
 美国加州洛杉矶
国籍 中華民國
宗派禅宗沩仰宗
呼號宣化上人,释安慈,度轮
師承释虚云
徒弟與學生恒实法师(上人高足之一)、恆述法師(因違反戒律與清規而出名)

生平

编辑

1918年4月26日,宣化上人出生于吉林省双城县(今黑龍江省五常市),父亲白富海,一生勤俭治家,以务农为业。母白太夫人胡氏,生前茹素念佛,数十年如一日。生宣化上人时,胡氏梦见阿弥陀佛大放光明。[1]

11岁时,宣化上人看到邻居家的婴儿突然死亡,于是对生死轮回心生顿悟。[1]

12岁时,宣化上人闻知常仁大师的事迹,心生仰慕,决心效仿,因为人至孝,被人称为“白孝子”。[1]

15岁时,宣化上人拜常智老和尚为师,学习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医卜星相等,他一边学习一边参加慈善事业,同時還创建了义务学校。[1]

19岁时,宣化上人的母亲逝世,结庐于母亲墓旁,期间礼请三缘寺上常下智老和尚为剃度师,法名安慈,遂披缁守于母墓旁。守孝期间,发“十八大愿”,拜华严、礼净忏、修禅定、习教观、日一食、夜不卧,功夫日纯,得乡里人民之爱戴礼敬。一日打坐,见六祖慧能大师至茅棚,告诉他说:“将来你会到西方,所遇之人无量无边,教化众生如恒河沙,不可悉数,此是西方佛法崛起之征象。”说完后,忽而不见。守孝期满,他隐居于长白山支脉弥陀洞,潜心修行。后回三缘寺,任首座。

1946年,宣化上人前往参拜释虚云[1]

1947年,宣化上人在普陀山具足戒[1]

1948年,宣化上人去广州曹溪南华寺,拜师于释虚云。虚云法师传授法脉给上人,赐法号“宣化”(上人出家时本名安慈,字度轮),成为沩仰宗第九代传人、摩诃迦叶初祖传承的第四十五代。[1]

1949年到1961年,宣化上人在香港泰国缅甸等地弘扬佛法[1]。阐扬禅、教、律、密、净五宗并重,打破门户之见。并重建古刹、印经造像,成立西乐园寺、慈兴禅寺、佛教讲堂。

1959年,宣化上人派弟子在美国成立了中美佛教总会,后改为法界佛教总会[2]

 
1953年,宣化上人在香港。

1962年,宣化上人来美国弘法,后成立四大道场。在三藩市有金山禅寺,在洛杉矶有金轮寺,在万佛圣城有如来寺,在西雅图有菩提达摩中心。为培养弘法的人才,特在万佛圣城设立法界大学、培德中学、育良小学。为使佛经流通于全世界,故在万佛圣城成立国际译经学院。

1995年,宣化上人在美国加州洛杉矶圆寂[1]

重要事迹

编辑

虚云授记

编辑

宣化法师师承民国高僧釋虛雲大和尚。宣化上人於1947年在普陀山具足戒,次年回上海,取道杭州,南下广东南华寺,参礼虚云老和尚。

据传说,虚云老和尚看到宣化上人时笑着说「如是,如是」,被看作是虚云法师授记宣化上人开悟或是圣人再来。後来,虚云法师就将禅宗沩仰宗的法脉传予宣化上人,赐名「宣化」,宣化上人成为释迦牟尼佛传承的第四十六代、禅宗沩仰宗的第九代传人。宣化上人成为虚云老和尚的十大弟子之一(观本法师,灵源和尚,本焕和尚,佛源和尚, 圣一和尚,宣化和尚,传印和尚,一诚和尚, 净慧法师,具行禅师)[3]

万佛圣城

编辑
 
万佛圣城:宣化上人建造的国际佛教寺院和佛学中心

宣化上人出家时發下三大愿:一、在佛教里办教育,二、翻译经典,三、在美国建立佛教基础。

宣化上人赴美之後,在美国弘法,并创建了北美佛教总会。於1974年,上人组织买下三藩市北边约110英里門多西諾縣塔爾梅奇内一处废弃的疗养院(由于大干旱缺水)及周边土地,占地四百八十八英亩 。上人买下它后,找到充足水源,将其改造为万佛城,城中设立育良小学培德中学法界佛教大学、寺院、素斋餐馆等,并将北美佛教总会改名为法界佛教总会,其基地落地於此。

万佛圣城经过经营,成为美国汉传佛教的中心。同时,万佛城中提倡法法平等,禅、净、密、律、教五宗均有修持传扬。宣化苦行苦修的风格深深影响了万佛圣城。他曾批评中国的汉传佛教已经病入膏肓,只能通过在美国建立枢纽弘扬汉传佛教。宣化身体力行精勤持戒、夜不倒单、袈裟不离身、时时念佛,并培养出美国高足恒实法师,对在美传扬汉传佛教具有无量的贡献。

成立譯經學院

编辑

宣化上人發願將三藏十二部皆譯成西方文字語言,流通全世界。故於一九七三年,在三藩市華盛頓街成立國際譯經學院,將佛教經論與他個人所講的語錄譯成英文及其他語言。該院於一九七七年,合併於法界佛教大學內,成為譯經學院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现已有百余种经译为外文。佛经译为英文是最多的。另有西班牙文、越南文等译本,预计将全部《大藏经》译成各国文字。 [4]其中一著名英譯經典翻译自《大佛頂首楞嚴經》,英譯出版,名為“The Shurangama Sutra" , Vol.1-8, by Buddhist Text Translation Society Staff (Author), Hsuan Hua (Translator)[5]

示寂

编辑

上人在1995年6月7日圆寂。[6]圆寂后, 上人法体在万佛圣城荼毗,连续焚烧十小时后得各色舍利四千多颗。

思想

编辑

廣建道場,延攬人才
  為實現三大願,上人希望所有道場皆堅守:

凍死不攀緣,餓死不化緣,窮死不求緣,
隨緣不變,不變隨緣,
抱定我們三大宗旨。
捨命為佛事,造命為本事,正命為僧事,
即事明理,明理即事,
推行祖師一脈心傳。

  及六大宗旨:不爭、不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打妄語。亦遵守上人之規定:日中一食、衣不離體。日日講經說法,轉大法輪,普度一切眾生。

  時值末法,世風險惡,本著法界佛教總會之宗旨,萬佛聖城設立全面性的佛學研究,及修行中心,為國際性之道場,門戶開放,無年齡、宗教、種族、國籍等分別。凡一切願致力於追求真理,利益人類,為社會、國家謀幸福之人士,皆歡迎至此,齊心努力研究,踏實修持學習,大家共同為拯救世界而努力。[7]

上人非常重视道德教育。有一次,上人曾经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文教处发表一篇有关教育方面演讲。上人说,我们要救世界,要救教育,要从中国文化中的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来救人的本性、救人的灵魂、救人的生命、救世界的教育。上人也说,要救整个世界、国家,就是要靠中华固有文化。所以中国人不要太吝啬,应该自己弘扬起来,再去帮助其它民族,整个世界才会好。事实上,敢讲“以中国文化来救世界”的人不多。。[8]

评价

编辑
  • 聖嚴法師曾經評價説宣化法师是「世界级的高僧」、「有意无意表现神异」、「特立独行的头陀风格」、「异於常人的行仪标准」[6]
  • 聖嚴法師曾經提到宣化法师风格迥异,对戒律守持的要求几近严苛,故此部分法师与他不甚往来[6]
  • 宣化法师早年遍学中国传统文化。宣化法师性格豪放,讲法时偶有常人认为不合理之处[9],对在末法时代示现神通也不排斥,因此有时不被部分佛教徒所理解,致使对他的评价也时见异论。
  • 如历代高僧一样翻译佛教,广传佛法,特别是把佛法传入他方国土(唐玄奘鉴真和尚等)。宣化上人被認為是在汉传佛法传入西方国家的方面上作出极大贡献的法师。

爭議

编辑

引述偽史學書籍《廣弘明集》

编辑

宣化上人曾於一九七四年在美國加州三藩市 金山聖寺講解漢傳佛教典籍《佛説四十二章經》時提及漢明帝統治時期兩教鬥法一事[10],但此事被一些宗教史學家認為是古時的一些佛敎徒杜撰出來的故事並被後世的漢傳佛教僧伽記載於《廣弘明集》等一些書籍上[11]。然而,一些佛教徒聲稱佛教讲求戒律,不妄语是最基本五戒中一条,故此古時佛教高僧,不太可能为弘法一事而説出妄语,佛教初来中華传法,有阻力是肯定的,但事实是当时皇帝等人大力支持,促使佛教落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12]。可是另一方面,道教也宣稱其重視誠信等美德,故按照同樣的理則,如果這件事情真的曾經發生,道教徒也不太可能會試圖掩蓋真相等等。此外,這個説法被認為有選擇性地無視某些證據,而且忽視了所謂的「神聖欺騙」背後的心態。在古時許多宗教之間的鬥爭中,常會出現使用偽造教典等手段來試圖貶損對方這種情況,舉例來説,有學者聲稱佛教徒及道教徒在佛教最初傳入中華時都曾利用老子化胡説來試圖加強自身的勢力[13][14]

疑似宣揚離蘊我論

编辑

宣化上人在講解《佛説四十二章經》時曾經提及靈魂靈性這些概念,他宣稱人的靈神如果已經升上天庭,便被稱為靈魂及靈性,如果做,便被稱為中陰身[15],但佛教傳統上因認可無我論一事而否定靈魂及靈性的存在性[16],而且認為作為輪迴的主體的不是靈魂[17],其也認為就算是神識,也不是能夠永遠保持同一性識神,根據《中阿含經》的相關記載,釋尊本人曾經否認神識在輪迴中是始終如一的[18]。早期佛教認為香陰是會入胎的命暖[19],部派佛教教內的赤銅鍱部認為靈神是有分識[20],大乘佛教教內的瑜伽行唯識派則認為靈神是第八識[21],並且認為普羅在投胎之前,其中陰身會遊蕩於世上,而且根據各部教典上的內容,中陰的壽命是有盡頭的,它在一段時間過去之後便會消失,中有身所代表的中蘊本身也不是一直存在的,中陰是在普羅去世之後才會化生的,故此中蘊不是常住不變的離藴我[22]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宣化上人简介. [2010年].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7) (中文(中国大陆)). 
  2. ^ 法界佛教總會中文網站 Dharma Realm Buddhist Association. www.drbachinese.org. [2024-09-27]. 
  3. ^ 虚云老和尚十大弟子 — 大菩文化. www.pusa123.com. [2024-09-27] (英语). 
  4. ^ 宣化老和尚追思纪念专集 妙觉山万佛圣城. www.drbachinese.org. [2024-09-21]. 
  5. ^ the Venerable Master. The Shurangama Sutra with Commentary.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3). 
  6. ^ 6.0 6.1 6.2 圣严法师,《法鼓全集·宣化上人圆寂了》
  7. ^ 法界佛教總會中文網站 Dharma Realm Buddhist Association. www.drbachinese.org. [2020-08-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3). 
  8. ^ 宣化上人. https://baike.baidu.com.  外部链接存在于|website= (帮助)
  9. ^ 宣化上人在楞严经讲解里提到过释迦牟尼佛是红阳佛,弥勒佛是白阳佛?, 知乎问答, 2017-06-04 [2018-08-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4) 
  10. ^ 䆁宣化. 佛說四十二章經淺釋. 般若文海繁體站. [1974年首次發表] [2023-09-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01) (中文). 漢朝時,佛法就傳到中國了,這是佛教在中國最初的一個開始。可是當時中國盛行的是道教,佛教傳到中國,道教有一些道士就生了妒忌心,對皇帝說:『佛教是假的,是外國的宗教,不是中國的,所以不應該令它在中國流傳,要把佛教趕出去!若不把佛教趕出去,就要來比較一下。』怎麼樣比較呢?『把佛所說的經典和道教所說的經典放在一起,用火燒。誰的經典若燒了,誰就是假的;誰的經典若燒不了,就是真的。』當時道教有一個道士叫褚善信,他是道教的首領,帶著五百個道士把道教的經典、靈文都放在一起,就祈禱太上老君說:『道德天尊哪! 您一定要顯大靈感,令我們道教的經不要燒了,讓佛教的經燒了。』當時的道士很多有神通的——有能騰雲駕霧的,有能飛天遁地的,有能隱形的。隱形就是你這麼看著,他在前面這兒,忽然間就沒有了!這麼樣有本事的道士都有。他能藉著遁法——奇門遁甲就逃跑了,藉著道教這種的符啊、咒啊,就有很大的神通。可是這時候用火一燒,怎麼樣呢?佛教的經典都沒有燒著,都放光!佛的舍利也放五色的光,經典也放光到空中,好像太陽照耀世間似的。而道教的經典呢,一燒就燒著,都被火燒沒有了。能騰雲駕霧的,也不能騰雲了,也不能有神通了;能飛天的,也不能飛天了;遁地的,也不能遁地了;能隱形的,也不能隱形了。他們的符咒也都不靈了,沒有功效了。這時候,道教的經典都被燒了,褚善信和費正清這些道士當場都氣死了,他們這些徒弟也當場把頭髮都剃去,有二、三百人都做了和尚。所以這是最初佛教和道教鬥法,把道教鬥失敗了。之後迦葉摩騰、竺法蘭這兩位尊者就踴身虛空,現十八變,身上出火,身下出水;身下出火,身上出水;在虛空裏走路;在虛空裏躺著睡覺,在那兒現種種的神變。當時這一班人,連皇帝也都一起信了佛教,所以這一部經是很重要的。最初佛經傳到中國,就是這一部經,所以今天和大家共同來研究這一部經典。 
  11. ^ 李養正. 玄都之王 , 编. 漢明帝時無佛道角力事. 巴哈姆特電玩資訊站. 佛道交涉史論要. 2015-09-18 [2023-09-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11) (中文). 
  12. ^ 汉明帝.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024-08-09 (中文(新加坡)). 
  13. ^ 李亚飞.夷夏之辨与汉魏晋南北朝佛道论争——“老子化胡说”的缘起、演变及影响[J].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17
  14. ^ 刘玲娣. 从“老子化胡说”看汉魏六朝佛教徒的老子观 (PDF).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8, 61 (1): 32-37 –通过武漢大學. 《列仙传》说老子乘青牛、入大秦、过西关,其宗旨本为神化老子的行踪;襄楷说老子入夷狄为浮屠,不过是把浮屠和黄老都看作类似于道家的“清虚”之道。因为当时佛教初入中土,人们对佛教的认识尚浅,即使有人说老子入夷狄化为浮屠,其目的也并非如后来那样,是为了和佛教一争高低。这时的佛教,尚处于依附中土文化的阶段,为了达到让佛教尽快被大众接受的目的,佛教徒对老子化胡说不仅不曾予以反驳,反而心照不宣地利用民众对佛教的粗浅认识,甚至有意附和,借用道家的自然无为、清心寡欲来解释佛教的教理教义,也已是学界共识。基于这种现实,有学者推测,化胡之说可能最先是由佛教徒有意编造的,目的是将佛教和中国文化联系起来,缓解人们对佛教的排斥情绪,便于佛教的传播,化胡说起初可能并非是道教用来对付佛教的一种策略。由于这种说法对成长中的道教和佛教都有十分明显的益处,所以会受到道教阶层和最初的佛教教团领袖的双重欢迎。道教可以从中吸收佛教的实践和制度,佛教则因为中土之人把佛教当成是 “道教的外国分支”,并因此受到欢迎而感到欣慰[8](第495页)。当然这不过是一种逻辑推理,并无确切的史料支撑。在没有确切的史料证明化胡说到底是哪方面编造的情况下,所有的结论都不过是一种推测。司马迁和襄楷在叙述中都使用了“或曰”一词,这说明围绕老子的传说没有明确的来历。事实上,无论化胡说是谁构造的,都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化胡说和化胡经对双方到底产生了哪些影响。由于佛、道双方都能在这个说法中发现对自己有利的因素,化胡说遂流行开来。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佛、道关系的变化,化胡说在佛、道内部的发展呈现出不尽一致的趋势。尤其是道教徒王浮构造《老子化胡经》之后,双方的矛盾迅速上升,这是佛教徒始料不及的。 
  15. ^ 䆁宣化. 第一章 出家證果. 般若文海繁體站. 佛說四十二章經淺釋. [1974年首次發表] [2023-09-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01) (中文). 『壽終靈神』: 阿那含壽命終了的時候,他的靈性,就是他那個中陰身,這個靈神做鬼時就叫中陰身,若是屬陽就叫靈神,這個也就是靈魂,也就是那個靈性。 
  16. ^ 張元隆. 佛教觀點談靈魂 (PDF). 佛學數位圖書館. 〈慧炬雜誌〉. [2010年首次出版] [2023-04-3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10-01) –通过國立臺灣大學. 
  17. ^ 財團法人印順文教基金會. 「識」≠ 靈魂主體. 印順文教基金會推廣教育中心. 2020-04-08 [2023-09-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02) (中文). 
  18. ^ 中部38經. 莊春江工作站. 2024-04-21 [2024-08-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9-22) (中文). 
  19. ^ Bhikkhu, Thanissaro. Mahatanhasankhaya Sutta: The Greater Craving-Destruction Discourse. Access to Insight. 2013-11-30 [2024-08-27] (英语). 
  20. ^ 水野弘元《心識論與唯識說的發展》:「關於有分識,巴利論藏最後的《發趣論》(Paṭṭhāna, i, p. 163ff.)各處皆有提到,在此以前的六論則完全沒有出現此名稱,其實初期論書以來所說的八十九心中,作為三界諸有情的基礎心的十九心,即是作為有分識而存續。關於這點,在論藏的註釋書或綱要書等中,有詳細的說明,但是,在此只想從其潛在識的立場簡單做介紹。巴利的有分識,即是作為過去善不善行為結果的異熟識,由前世一切行為的結果,而規定有情的下一生,決定其投生的命運。也就是,有情在結束前生時,依據前生的善惡業,投生到其對應的世界,前生的最後死心cuti-citta,以及接續往下一生的結生心paṭisandhi-citta,都是前生善惡業的果報、異熟。而投生到下一生的最初剎那之結生心,是此有情一生的基礎心,此基礎心稱為「有分識」。」
  21. ^ 玄奘譯《瑜伽師地論·攝決擇分》:「云何名為勝義道理建立差別。謂略有二識,一者阿賴耶識,二者轉識。阿賴耶識是所依,轉識是能依,此復種,所謂眼識乃至意識。譬如水浪依止暴流,或如影像依止明鏡。」 唐朝玄奘無著攝大乘論》:「又若略說阿賴耶識,用異熟識一切種子為其自性,能攝三界一切自體、一切趣等。……復次其餘轉識,普於一切自體、諸趣,應知說名能受用者,如《中邊分別論》中說,伽他曰:『一則名緣識。第二名受者。此中能受用。分別推心法。』如是二識更互為緣,如《阿毘達磨大乘經》中說,伽他曰:『諸法於識藏。識於法亦爾。更互為果性。亦常為因性。』」 玄奘世親攝大乘論釋》:「阿賴耶識與一切法,於一切時互為因果,展轉相生。若於此時阿賴耶識為諸法因,即於爾時諸法為果。若於此時阿賴耶識為諸法果,即於爾時諸法為因。」 隋朝達磨笈多世親攝大乘論釋論》:「論曰。此二種識亦更互為緣,如《阿毘達磨修多羅》偈說:『諸法依識住。識依法亦爾。各各互為因。亦恒互為果。』釋曰。各各互為因者,阿梨耶識,於一切時,為諸法生因。亦恒互為果者,若阿梨耶識為因,則諸法為果;諸法為因,則阿梨耶識為果。」 無性攝大乘論無性釋》:「此中為顯阿賴耶識與諸轉識更互為緣,引阿笈摩令其堅固故,說諸法於識藏等。又如《瑜伽師地論·攝決擇分》中說。……」《瑜伽師地論·攝決擇分》:「阿賴耶識與諸轉識作二緣性:一為彼種子故,二為彼所依故。為種子者,謂所有善不善無記轉識轉時,一切皆用阿賴耶識為種子故。為所依者,謂由阿賴耶識執受色根,五種識身依之而轉,非無執受。又由有阿賴耶識故,得有末那,由此末那為依止故,意識得轉。譬如依止眼等五根,五識身轉,非無五根,意識亦爾,非無意根。復次諸轉識與阿賴耶識作二緣性:一於現法中,能長養彼種子故;二於後法中,為彼得生,攝殖彼種子故。於現法中長養彼種子者,謂如依止阿賴耶識,善、不善、無記轉識轉時,如是如是於一依止,同生同滅,熏习阿賴耶識,由此因緣,後後轉識善、不善、無記性轉,更增長轉,更熾盛轉,更明了而轉。於後法中,為彼得生,攝殖彼種子者,謂彼熏习種類,能引攝當來異熟無記阿賴耶識。如是為彼種子故,為彼所依故,長養種子故,攝殖種子故,應知建立阿賴耶識與諸轉識互為緣性。」 北魏佛陀扇多無著攝大乘論》:「略說阿犁耶識。因事及果事報識一切種子性已。是故三界中攝一切身及一切道。……所有餘六轉順識。彼一切身道處受果報。」
  22. ^ serendipity. 上座部南傳佛教明確說: 有一個「永恆不變」的靈體. 印順文教基金會推廣教育中心. 2024-07-11 [2024-08-26] (中文).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