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帝

南朝刘宋皇帝
(重定向自徐良人

宋明帝刘彧[a](439年12月9日—472年5月10日),休炳小字荣期南朝宋第七任皇帝。刘彧生于元嘉年间,为宋文帝刘义隆第十一子,先后受封淮阳王、湘东王。宋前废帝刘子业即位,顾虑诸叔威胁皇位,趁刘彧入朝时将其拘留殿中,并因刘彧体胖而封其为“猪王”,大肆羞辱,且屡次欲加杀害,都因始安王刘休仁谄媚化解,才保全性命。刘子业遭寿寂之杀害后,刘休仁便奉迎刘彧即皇帝位,改元泰始,大赦天下。

宋明帝
统治466年1月9日-472年5月10日(6年122天)
出生(439-12-09)439年12月9日
逝世472年5月10日(472岁—05—10)(32岁)
安葬
年号
泰始:465年-471年(6年)
泰豫:472年(1年)
谥号
明皇帝
庙号
太宗
政权南朝宋
父亲宋文帝刘义隆
母亲宣太后沈容姬

刘彧在位六年半,执政前期众亲王及方镇相继叛变,朝廷频繁动武平乱,国力逐渐耗损。北魏也趁机侵略,占领山东淮北等地区,北朝国力自此超越南朝;刘彧为防范宋孝武帝刘骏诸子夺取皇位,杀尽诸侄子,致使刘骏绝后;晚年尤多忌讳,文书奏折不得出现讳字,犯禁者一律诛杀。

472年5月10日,刘彧逝世,享年三十四岁,庙号太宗,谥号明帝,奉葬高宁陵

史载刘彧个性宽和仁慈,仪容端雅,喜好文学。即位后虽然四方反抗但用人不疑,能使将士效忠不贰。然而晚年好猜忌,对待皇族及侍臣动辄残忍刑戮;国家连年征伐,国库空虚,而刘彧却奢侈无度,致使“天下骚然,民不堪命”,刘宋国运自此衰败。

生平

编辑

早年生涯

编辑

刘彧生于南朝宋文帝元嘉十六年十月戊寅(439年12月9日),九岁时受封淮阳王,食邑二千户。452年,改封湘东王。刘彧三哥、宋孝武帝刘骏即位后,历任郡太守、中护军、侍中、卫尉、游击将军、左卫将军、都官尚书、领军将军等职衔,并获赐鼓吹一部。453年,刘彧生母沈容姬逝世,刘彧时年十四岁,由路太后抚养于宫中,特受宠爱,时常侍奉路太后医药,也因此为刘骏所亲爱,不招致猜忌。宋前废帝刘子业继位后,任命刘彧为州刺史,都督州郡军事,并得以本号开府仪同三司。[1]

政变夺位

编辑

宋前废帝刘子业即位后荒淫无道,杀戮群臣,并恐诸叔觊觎皇位,欲加杀尽。刘彧于景和年间入朝,遭拘留宫中,百般殴打凌辱。刘彧与始安王刘休仁、山阳王刘休祐皆体型肥胖,被刘子业封为“猪王”、“杀王”、“贼王”,并将三人用竹笼囚禁。刘子业又命人掘地为坑,灌满泥水,再以木槽盛饭,并用杂食搅和后置于坑前,命刘彧裸体于泥坑中以口对木槽中就食,戏谑为[2]

刘彧曾因抗拒羞辱而惹怒刘子业,刘子业命将其剥除服装、使其裸体后,用竹杖绑住四肢、抬付太官[3],说:“即日屠猪。”刘休仁在旁笑说:“猪今日未应死。”刘子业问何故,刘休仁答说:“待皇太子生,杀猪取其肝肺。”刘子业听后怒火渐息,命交付廷尉,刘彧这才逃过死劫。[2]

466年,刘子业欲南游荆州湘州,决定明日杀害刘彧等诸叔父后,即行出发。刘彧遂与心腹阮佃夫、李道儿等共谋弑君。1月1日夜,阮佃夫与李道儿暗中结交宫中侍臣寿寂之,于华林园将刘子业杀害。刘子业死后,刘休仁随即奉迎刘彧入宫即位,并令人备皇帝羽仪。由于事起仓促,刘彧半途失落鞋子,跛著走入西堂,仍戴着象征臣子的乌纱帽,刘休仁让人给其戴上白纱帽后,便拥刘彧登上御座召见文武百官,接受欢呼礼拜,凡事以“令书”颁布施行。[4]隔天(1月2日),刘彧下令杀掉刘子业的同母次弟刘子尚,以绝后患。

泰始元年十二月丙寅(466年1月9日),刘彧于宫中太极前殿登基为帝,大赦天下。[5]

刘彧即位后下诏:

高祖武皇帝德洞四瀛,化绵九服。太祖文皇帝以大明定基;世祖孝武皇帝以下武宁乱。日月所照,梯山航海;风雨所均,削衽袭带。所以业固盛汉,声溢隆周。子业凶嚚自天,忍悖成性,人面兽心,见于龆日,反道败德,著自比年。其狎侮五常,怠弃三正,矫诬上天,毒流下国,实开辟所未有,书契所未闻。再罹遏密,而无一日之哀;齐斩在躬,方深北里之乐。虎兕难匣,凭河必彰,遂诛灭上宰,穷衅逆之酷,虐害国辅,究孥戮之刑。子鸾同生,以昔憾殄殪。敬猷兄弟,以睚眦歼夷。征逼义阳,将加屠脍。陵辱戚藩,槚楚妃主。夺立左右,窃子置储,肆酗于朝,宣淫于国。事秽东陵,行污飞走。积衅罔极,日月滋深。比遂图犯玄宫,志窥题凑,将肆枭、镜之祸,骋商、顿之心。又欲鸩毒崇宪,虐加诸父,事均宫阃,声遍国都。鸱枭小竖,莫不宠昵,朝廷忠诚,必也戮挫。收掩之旨,虓虎结辙;掠夺之使,白刃相望。百僚危气,首领无有全地;万姓崩心,妻子不复相保。所以鬼哭山鸣,星钩血降,神器殆于驭索,景祚危于缀旒。 朕假寐凝忧,泣血待旦,虑大宋之基,于焉而泯,武、文之业,将坠于渊。赖七庙之灵,藉八百之庆,巨猾斯殄,鸿沴时褰。皇纲绝而复纽,天纬缺而更张。猥以寡薄,属承乾统,上缉三光之重,俯顾庶民之艰。业业矜矜,若履冰谷,思与亿兆,同此维新。可大赦天下,改景和元年为泰始元年。赐民爵二级。鳏寡孤独不能自存者,人谷五斛。逋租宿债勿复收。犯乡论清议,赃污淫盗,并悉洗除。长徒之身,特赐原遣。亡官失爵,禁锢旧劳,一依旧典。其昏制谬封,并皆刊削。[6]

义嘉之难

编辑

465年底,宋孝武帝刘骏第三子、晋安王刘子勋为反抗刘子业谋害己命,在邓琬等人辅佐下,于江州起兵叛乱。刘彧弑君自立后,授侄子刘子勋官爵遭拒。刘子勋甚至在邓琬的主导下传檄天下,改讨刘彧。466年2月7日,邓琬、袁𫖮等奉年仅十岁的刘子勋于寻阳城登极称帝,年号“义嘉”,另立政府。江州的义嘉政权得到几乎全国的承认与响应,南朝各州郡皆向刘子勋上表称臣,改用义嘉年号,并向寻阳奉贡。刘彧所统治区域仅限京师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附近的丹阳淮南等郡百余里土地而已,形势极为严峻。[7]

刘彧闻变后随即任命刘休仁为征讨大都督,统帅全军,王玄谟为副手。任用吴喜、江方兴等为东路军将领,讨平会稽吴兴、晋州等东南各州郡,俘虏刘骏第六子、寻阳王刘子房;任用刘勔张永萧道成等为北路军将领,击败殷琰薛安都等敌对将领,抵挡住北方的攻势。任命沈攸之、张兴世等为西路军将领讨伐刘子勋的寻阳政权,击败袁𫖮、刘胡等人,攻入寻阳,捕斩敌对天子刘子勋,义嘉政权灭亡。随后宋军陆续平定江南及淮南各地,“义嘉之难”平息。

由于刘彧登基时,其诸弟(宋文帝刘义隆子嗣)皆在京师,多拥戴兄长刘彧为帝;而刘子勋起兵地方,方镇都督则多为刘子勋的兄弟(宋孝武帝刘骏子嗣),皆起兵支持刘子勋的义嘉政权。南朝宋即形成文帝系诸王与孝武帝系诸王的内战局面。刘彧鉴于此,于战事平定后接受刘休仁的建议,将刘骏在世诸子皆诛杀殆尽,刘骏二十八子自此灭绝。[8]

北魏入侵

编辑

刘彧于平定叛乱后欲逞兵威,命张永及沈攸之率领重兵,往迎已于义嘉之难后投降的徐州刺史薛安都。薛安都恐刘彧趁机图己,便向北魏输诚,乞师自救,汝南太守常珍奇也举悬瓠城降魏。[9]467年初,北魏派遣尉元、孔伯恭领兵救徐州,另派拓跋石、张穷奇领兵救悬瓠,兖州刺史毕众敬望风迎降。[10]魏将尉元随后于吕梁一带大败宋将张永及沈攸之,宋军几乎全军覆没,张永、沈攸之只身逃回江南,徐、兖二州沦陷;[11]467年2月,青州刺史沈文秀、冀州刺史崔道固投降北魏,旋即又于4月归降刘宋。[12]北魏遂派遣长孙陵、慕容白曜往攻青州,刘彧命沈攸之领兵救援,却于睢清口遭魏将孔伯恭击败,退守淮阴[13]青州与冀州待援不至,被围攻数年,先后降魏,青、冀二州也沦陷。[14]

南朝宋本地处江南,国狭民脊,自此再失四州,国力更形衰弱;再加上战乱不断,刘彧为奖赏有功将士,大肆封赏封官,造成国库空虚、士族制度严重破坏,削弱南朝宋的执政根基,北朝国力从此超越南朝。[15]

晚年杀弟与安排

编辑

刘彧晚年害怕诸弟在他死后夺取太子刘昱的皇位,于是接受幸臣王道隆阮佃夫的建议,大杀立过军功的诸弟,只有刘休范因为人才凡弱而留下未杀。王道隆与阮佃夫掌权后擅用威权、官以贿成,富逾公室。刘彧同时杀害可能会不利于太子的重要大臣,如功臣武将寿寂之吴喜与高门名士王景文(皇后王贞风之兄、刘彧的大舅子),结果造成刘昱继位后中央和地方军镇互相猜忌、攻伐的政治乱象,使得武将萧道成因此崛起,最后篡宋建齐。

472年,宋明帝死,太子刘昱继立,宋明帝遗诏命蔡兴宗袁粲褚渊刘勔沈攸之五人托孤顾命大臣,分别掌控内外重区,另外命令萧道成为卫尉,参掌机要。[16]其中遗诏虽任命袁粲、褚渊在中央秉政,但实际上接受宋明帝秘密遗命,就近辅佐新帝刘昱,掌控宫中内外大权的人物,是宋明帝最亲信的侧近权幸——王道隆阮佃夫二人。[17]

借腹疑案

编辑

史书大多记载,刘彧晚年失去了生育能力,所以他的儿子们都是借腹生子取来的,他把诸弟新生的男婴抱为自己的儿子,然后杀掉男婴的生母。[18][19]但是史家吕思勉认为这是《宋书》作者沈约,为了迎合当时南齐皇帝所捏造的诬蔑之词,不足采信,而《南史》与《资治通鉴》则是沿用沈约的说法。吕思勉认为宋明帝生前因为猜忌诸弟而狠心杀弟、流放诸侄,不可能杀其父而养其子、流其兄而立其弟。[20]曾怀疑《宋书》等史料的记载,认为宋明帝的皇后王贞风既然有两个女儿,说明宋明帝可以生育,因此《宋书》应该是为了强化南齐的合法性,故意加工伪造史料,并被后人延用。[来源请求]

评价

编辑
  • 《宋书》记载刘彧:“少而和令,风姿端雅……好读书,爱文义……及即大位,四方反叛,以宽仁待物,诸军帅有父兄子弟同逆者,并授以禁兵,委任不易,故众为之用,莫不尽力。平定天下,逆党多被全,其有才能者,并见授用,有如旧臣。才学之士,多蒙引进,参侍文籍,应对左右”、“末年好鬼神,多忌讳,言语文书,有祸败凶丧及疑似之言应回避者,数百千品,有犯必加罪戮”、“泰始、泰豫之际,更忍虐好杀,左右失旨忤意,往往有斮刳断截者。时经略淮、泗,军旅不息,荒弊积久,府藏空竭。内外百官,并日料禄俸;而上奢费过度,务为雕侈。每所造制,必为正御三十副,御次、副又各三十,须一物辄造九十枚,天下骚然,民不堪命……亲近谗慝,剪落皇枝,宋氏之业,自此衰矣”[24]
  • 沈约评论刘彧:“太宗因易隙之情,据已行之典,剪落洪枝,愿不待虑。既而本根无庇,幼主孤立,神器以势弱倾移,灵命随乐推回改。斯盖履霜有渐,坚冰自至,所从来远也”[24]
  • 北宋司马光评论:“(明)帝猜忍奢侈,宋道益衰”、“夫以孝武之骄淫、明帝之猜忍,得保首领以没于牖下,幸矣,其何后之有?”[25]
  • 萧梁的史家裴子野评论:“景和(刘子业)申之以淫虐,太宗易之以昏纵,师旅荐兴,边鄙蹙迫,人怀苟且,朝无纪纲,内宠方议其安,外物已睹其败矣。”[26]

家庭

编辑
宋明帝家族
 
 
 
 
 
 
 
 
 
 
 
 
 
 
 
 
 
 
高祖父:东安郡太守刘靖
 
 
 
 
 
 
 
曾祖父:(追尊)孝皇帝刘翘
 
 
 
 
 
 
 
 
 
 
 
祖父:高祖武皇帝刘裕
 
 
 
 
 
 
 
 
 
 
 
 
 
 
外高祖父:平原郡太守赵裔
 
 
 
 
 
 
 
曾祖母:(追尊)孝穆皇后赵安宗
 
 
 
 
 
 
 
 
 
 
 
外高祖母:豫章郡建昌县君孙氏
 
 
 
 
 
 
 
父:太祖文皇帝刘义隆
 
 
 
 
 
 
 
 
 
 
 
 
 
 
 
 
 
祖母:(追尊)章太后胡道安
 
 
 
 
 
 
 
 
 
 
 
 
 
 
太宗明皇帝刘彧
 
 
 
 
 
 
 
 
 
 
 
 
 
 
 
 
 
 
 
 
外祖父:散骑常侍沈某
 
 
 
 
 
 
 
 
 
 
 
 
 
 
母:(追尊)宣太后沈容姬
 
 
 
 
 
 
 
 
 
 
 
 
 
 
 
 
 
外祖母:成乐乡君王氏
 
 
 
 
 
 
 
 
 
 
 
 
 

后妃

编辑
  1. 皇后 王贞风,生公主刘伯姒、刘伯媛
  2. 贵妃 陈妙登,生太子刘昱
  3. 修仪,生刘法良、刘燮
  4. 昭华 陈法容,生刘准
  5. 徐婕妤,生无名皇子、刘跻
  6. 郑修容,生刘智井
  7. 杜修华,生刘翙
  8. 泉美人,生刘友
  9. 泉美人,生刘禧
  10. 良人,生刘赞、刘嵩
  1. 长子 后废帝刘昱(母贵妃陈妙登),466年立,477年被萧道成弑杀
  2. 第2子 刘法良,早夭
  3. 第3子 安成王 刘准,471年封,477被萧道成立为帝,479年被篡位的萧道成杀
  4. 第4子(无名,早夭)
  5. 第5子 东平王刘智井,470年封,出继刘休倩,卒
  6. 第6子 晋熙王 刘燮,470年封,出继刘昶,479年被南齐改封为阴安县公并处死
  7. 第7子 邵陵殇王 刘友,474年封,479年卒
  8. 第8子 江夏王 刘跻,470年封临庆王,474年改江夏,出继刘休倩、刘义恭,479年被南齐改封为沙阳县公并处死
  9. 第9子 武陵王 刘赞,本名刘智随,470年生、封,出继已无后的宋孝武帝,479年被萧道成所杀
  10. 第10子 随阳王 刘翙,471年生,476年封南阳王,478年改随阳,479年被南齐改封为舞阴县公并处死
  11. 第11子 新兴王 刘嵩,476年封,479年被南齐改封为定襄县公并处死
  12. 第12子 始建王 刘禧,476年封,479年被南齐改封为荔封县公并处死
  1. 晋陵长公主刘伯姒
  2. 建安长公主刘伯媛
  3. 阳羡公主

影视形象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彧”,拼音注音ㄩˋ粤拼juk1中古拟音qiuk,於六,音同“郁”

延伸阅读

编辑

[]

 宋书·卷8》,出自沈约宋书
 南史·卷03》,出自李延寿南史

参考文献

编辑
  1. ^ 《宋书·卷八·明帝本纪》:“太宗明皇帝讳彧,字休炳,小字荣期,文帝第十一子也。元嘉十六年十月戊寅生。二十五年,封淮阳王,食邑二千户。二十九年,改封湘东王。……世祖践阼,为秘书监,迁冠军将军、南兰陵下邳二郡太守,领石头戍事。孝建元年,徙为南彭城、东海二郡太守,将军如故,镇京口。其年,征为中护军。二年,迁侍中,领游击将军。三年,徙卫尉,侍中如故。又为左卫将军,卫尉如故。大明元年,转中护军,卫尉如故。三年,为都官尚书,领游击将军,卫尉如故。七年,迁领军将军。八年,出为使持节、都督徐兖二州豫州之梁郡诸军事、镇北将军、徐州刺史,给鼓吹一部。其年,征为侍中、护军将军。未拜,复为领军将军,侍中如故。永光元年,又出为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南豫豫司江四州扬州之宣城诸军事、卫将军、南豫州刺史,镇姑孰。又徙为都督雍梁南北秦四州郢州之竟陵诸军事、宁蛮校尉、雍州刺史,持节、常侍、将军如故。未拜,复本位。寻以本号开府仪同三司。……(刘彧)早失所生,养于太后宫内。大明世,诸弟多被猜忌,唯上见亲,常侍路太后医药。”
  2. ^ 2.0 2.1 《宋书·卷七十二·文九王传》:“时废帝狂悖无道,诛害群公,忌惮诸父,并囚之殿内,殴捶凌曳,无复人理。休仁及太宗、山阳王休祐,形体并肥壮,帝乃以竹笼盛而称之,以太宗尤肥,号为‘猪王’,号休仁为‘杀王’,休祐为‘贼王’。……尝以木槽盛饭,内诸杂食,搅令和合,掘地为坑阱,实之以泥水,裸太宗内坑中,和槽食置前,令太宗以口就槽中食,用之为欢笑。欲害太宗及休仁、休祐前后以十数,休仁多计数,每以笑调佞谀悦之,故得推迁。……太宗尝忤旨,帝怒,乃裸之,缚其手脚,以杖贯手脚内,使人担付太官,曰:‘即日屠猪。’休仁笑谓帝曰:‘猪今日未应死。’帝问其故,休仁曰:‘待皇太子生,杀猪取其肝肺。’帝意乃解,曰:‘且付廷尉。’一宿出之。”
  3. ^ 太官是古代中国掌管皇帝膳食的官员
  4. ^ 《宋书·卷八·明帝本纪》:“既而害上意定,明旦便应就祸。上先已与腹心阮佃夫、李道儿等密共合谋。……佃夫、道儿因结寿寂之等殒废帝于后堂。十一月二十九日夜也。事定,上未知所为。建安王休仁便称臣奉引升西堂,登御坐,召见诸大臣。于时事起仓卒,上失履,跣至西堂,犹著乌帽。坐定,休仁呼主衣以白帽代之,令备羽仪。虽未即位,凡众事悉称令书施行。”
    《宋书·卷七十二·文九王传》:“帝将南游荆、湘二州,明旦欲杀诸父便发。其夕,太宗克定祸难,殒帝于华林园。休仁即日推崇太宗,便执臣礼。”
  5. ^ 《南史·卷三·明帝本纪》:“泰始元年即大明九年也,魏和平六年。冬十二月丙寅,皇帝即位于太极前殿,大赦,改元。”
  6. ^ 《宋书·卷八·明帝本纪》:“泰始元年冬十二月丙寅,上即皇帝位。诏曰: 高祖武皇帝德洞四瀛,化绵九服。太祖文皇帝以大明定基;世祖孝武皇帝以下武宁乱。日月所照,梯山航海;风雨所均,削衽袭带。所以业固盛汉,声溢隆周。子业凶嚚自天,忍悖成性,人面兽心,见于龆日,反道败德,著自比年。其狎侮五常,怠弃三正,矫诬上天,毒流下国,实开辟所未有,书契所未闻。再罹遏密,而无一日之哀;齐斩在躬,方深北里之乐。虎兕难匣,凭河必彰,遂诛灭上宰,穷衅逆之酷,虐害国辅,究孥戮之刑。子鸾同生,以昔憾殄殪。敬猷兄弟,以睚眦歼夷。征逼义阳,将加屠脍。陵辱戚藩,槚楚妃主。夺立左右,窃子置储,肆酗于朝,宣淫于国。事秽东陵,行污飞走。积衅罔极,日月滋深。比遂图犯玄宫,志窥题凑,将肆枭、镜之祸,骋商、顿之心。又欲鸩毒崇宪,虐加诸父,事均宫阃,声遍国都。鸱枭小竖,莫不宠昵,朝廷忠诚,必也戮挫。收掩之旨,虓虎结辙;掠夺之使,白刃相望。百僚危气,首领无有全地;万姓崩心,妻子不复相保。所以鬼哭山鸣,星钩血降,神器殆于驭索,景祚危于缀旒。 朕假寐凝忧,泣血待旦,虑大宋之基,于焉而泯,武、文之业,将坠于渊。赖七庙之灵,藉八百之庆,巨猾斯殄,鸿沴时褰。皇纲绝而复纽,天纬缺而更张。猥以寡薄,属承乾统,上缉三光之重,俯顾庶民之艰。业业矜矜,若履冰谷,思与亿兆,同此维新。可大赦天下,改景和元年为泰始元年。赐民爵二级。鳏寡孤独不能自存者,人谷五斛。逋租宿债勿复收。犯乡论清议,赃污淫盗,并悉洗除。长徒之身,特赐原遣。亡官失爵,禁锢旧劳,一依旧典。其昏制谬封,并皆刊削。”
  7. ^ 《宋书·卷八十·孝武十四王传》:“事泄,帝自率宿卫兵诛迈,使八座奏子勋与迈通谋。又手诏子勋曰:‘何迈杀我立汝,汝自计孰若孝武邪?可自为其所。’遣左右朱景云送药赐子勋死。景云至盆口,停不进,遣信使报长史邓琬。琬等因奉子勋起兵,以废立为名。太宗定乱,进子勋号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琬等不受命,传檄京邑。泰始二年正月七日,奉子勋为帝,即伪位于寻阳城,年号义嘉元年,备置百官,四方并回应,威震天下。是岁四方贡计,并诣寻阳。”
    《宋书·卷八十四·邓琬传》:“会太宗定乱,进子勋号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令书至,诸佐吏并喜,造琬曰:‘暴乱既除,殿下又开黄阁,实为公私大庆。’琬以子勋次第居三,又以寻阳起事,有符世祖,理必万克。乃取令书投地曰:‘殿下当开端门,黄阁是吾徒事耳!’众并骇愕。琬与陶亮等缮治器甲,征兵四方。郢州刺史安陆王子绥、荆州刺史临海王子顼、会稽太守寻阳王子房、雍州刺史袁𫖮、梁州刺史柳元怙、益州刺史萧惠开、广州刺史袁昙远、徐州刺史薛安都、青州刺史沈文秀、冀州刺史崔道固、湘州行事何慧文、吴郡太守顾琛、吴兴太守王昙生、晋陵太守袁标、义兴太守刘延熙并同叛逆。”
  8. ^ 王仲荦著,《魏晋南北朝史》第六章第二节
    《宋书·卷八·明帝本纪》:“十月乙卯,永嘉王子仁、始安王子真、淮南王子孟、南平王子产、庐陵王子舆、松滋侯子房并赐死。”
    《宋书·卷八十·孝武十四王传》:“司徒建安王休仁以子房兄弟终为祸难,劝上除之。……于是并杀之,房时年十一。”
  9. ^ 《宋书·卷八十八·薛安都传》:“太宗(刘彧)以四方已平,欲示威于淮外,遣张永、沈攸之以重军迎之。安都谓既已归顺,不应遣重兵,惧不免罪,乃遣信要引索虏(北魏)。三年正月,索虏遣博陵公尉迟苟人、城阳公孔伯恭二万骑救之。”
  10. ^ 《魏书·卷六十一·毕众敬传》:“(毕)众敬先已遣表谢(刘)彧,彧授众敬兖州刺史,而以元宾(毕众敬子)有他罪,独不舍之。众敬拔刀斫柱曰:‘皓首之年,唯有此子,今不原贷,何用独全!’及尉元至,遂以城降。”
  11. ^ 《魏书·卷五十·尉元传》:“(王)穆之率余烬奔于(张)永军。永势挫力屈,(尉)元乘胜围之,攻其南门,永遂捐城夜遁。(孔)伯恭、(薛)安都乘势追击,时大雨雪,泗水冰合,永弃船而走。元豫测永必将奔亡,身率众军,邀其走路,南北奋击,大破于吕梁之东。斩首数万级,追北六十余里,死者相枕,手足冻断者十八九。”
  12. ^ 《宋书·卷八十八·沈文秀传》:“先是,冀州刺史崔道固亦据历城同逆,为土人起义所攻,与(沈)文秀俱遣信引虏;虏遣将慕舆白曜率大众援之,文秀已受朝命,乃乘虏无备,纵兵掩击,杀伤甚多。”
    《宋书·卷八十八·崔道固传》:“会四方平定,上(刘彧)遣使宣慰,(崔)道固奉诏归顺。先是与沈文秀共引虏,虏既至,固守距之,因被围逼。”
  13. ^ 《魏书·卷五十一·孔伯恭传》:“(孔)伯恭密造火车攻具,欲水陆俱进。(沈)攸之等既闻,将战,引军退保樊阶城。伯恭又令子都将孙天庆等步骑六千向零中峡,斫木断清水路。刘彧宁朔将军陈显达领众二千溯清而上,以迎攸之,屯于睢清合口。伯恭率众渡水,大破显达军,俘斩十九。攸之闻显达军败,顺流退下。伯恭部分诸将,侠清南北寻攸之军后。伯恭从睢陵城东向零中峡,分军为二道,遣司马范师子等在清南,伯恭从清西,与攸之合战,遂大破之,斩其将姜产之、高遵世及丘幼弼、丘隆先、沈荣宗、陆道景等首,攸之、(吴)憘公等轻骑遁走。乘胜追奔八十余里,军资器械,虏获万计。”
  14. ^ 《宋书·卷八十八·沈文秀传》:“(沈)文秀被围三载,外无援军,士卒为之用命,无离叛者,日夜战斗,甲胄生虮虱。五年正月二十四日,遂为虏(北魏)所陷。”
    《宋书·卷八十八·崔道固传》:“三年,……为虏(北魏)所陷,被送桑干,死于虏中。”
  15. ^ 《魏书·卷九十七·岛夷刘裕传》:“自(刘)彧立之后,民庶凋弊,……至纲纪不立,风政颓弊,境内多难,民庶嗷然。遂广募义勇,置为部曲。于是官品沦褫,士人浑乱,民众颙颙,咸愿来奔矣。”
  16.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一百三十三》
  17. ^ 《宋略‧总论》:“初,世祖登遐,委重于二载。太宗晏驾,亦托孤于王、阮,……”,南朝梁裴子野著。
  18. ^ 《宋书·后妃传》:“太宗晚年,痿疾不能内御,诸弟姬人有怀孕者,辄取以入宫;及生男,皆杀其母,而以与六宫所爱者养之”、(唐)李延寿,《南史‧卷十一》:“顺帝,桂阳王休范子也”
  19.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一百三十三》:“上素无子,密取诸王姬有孕者内宫中,生男则杀其母,使宠姬子之”
  20. ^ 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第八章、第八节末段
  21. ^ 《毛泽东点评历代帝王纣王能文能武很有本事》. 凤凰网. [2007年11月1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年12月24日) (中文(简体)). 
  22. ^ 《毛泽东对历代帝王的评说》. 新华网. [2007年11月1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年11月19日) (中文(简体)). 
  23. ^ 《毛泽东妙语评点历代帝王》. 中国网. [2007-08-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4-26) (中文(简体)). 
  24. ^ 24.0 24.1 沈约,《宋书‧卷八‧明帝纪》
  25. ^ (宋)司马光,《稽古录‧卷十四》
  26. ^ 裴子野,《宋略‧总论》
宋明帝
出生于:439年逝世于:472年
统治者头衔
前任:
宋前废帝
刘子业
刘宋皇帝
465年-472年
继任:
宋后废帝
刘昱
中国南部君主
465年-47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