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勋

(重定向自盖勋

盖勋(141年—191年),字元固敦煌郡广至县(今甘肃省安西县西南)人,[2]东汉颍川太守。

盖勋
颍川太守
主君汉灵帝汉少帝汉献帝
元固
出生141年
逝世191年
墓葬汉安陵
亲属
父亲盖思齐[1]
盖顺

生平

编辑

不报私仇

编辑

盖勋被推举为孝廉,任汉阳长史。当时武威太守仗势权势,贪婪横暴,从事武都苏正和查办他的罪状。凉州刺史梁鹄畏惧权贵,打算杀害苏正和以推卸罪责,于是向盖勋询问意见。盖勋平日跟苏正和有仇,有人劝盖勋可以趁机报复。盖勋回答此事不可。因事杀贤良,这是不忠;乘他人在危难时落井下石,是不仁。盖勋劝谏梁鹄说:“养本来是想得到鸷,现在得而烹杀鹰鸢,将来拿什么猎捕呢?”梁鹄采纳了盖勋的建议。苏正和因被免罪而喜悦,拜访盖勋打算感谢他。盖勋不愿接见,回答说他是为梁鹄谋划,而不是为苏正和。盖勋依旧和过去一样讨厌苏正和。[3]

凉州之乱

编辑

中平元年(公元184年),北地的羌胡边章等侵略陇右刺史左昌侵占防御军费,偷盗数万石军粮。[4]盖勋强谏,左昌大怒,让盖勋与从事辛曾孔常另驻于阿阳县(今静宁县)抵御贼军,想找机会加罪于他,偏偏盖勋屡建战功。北宫伯玉攻打金城,盖勋劝左昌发兵救援,左昌没有听从。陈懿死后,边章等进军,在冀县包围左昌。左昌召盖勋等人救援,辛曾等人迟疑不愿出兵。盖勋很生气地说:“从前庄贾监司马穰苴军,因阅兵时迟到,司马穰苴按军法把庄贾杀了。现今从事,有比当时的监军还重要吗!”辛曾等人惧怕而遵从盖勋。盖勋发兵救左昌。抵达冀地后,责备边章等人叛国之罪。他们都说左昌如果早听盖勋的话,带兵讨伐,他们还能改邪归正,现在罪过太重,没法投降!于是撤围离去。[5]

左昌获罪被征,扶风宋枭代替他的职位。宋枭认为凉州因为学术落后,所以常常有反抗跟暴乱。宋枭打算多多书写《孝经》,让每一家都学习,或许就能让人知道礼义。盖勋劝谏说:“从前太公封于齐,崔杼杀了齐庄公伯禽封在鲁国,庆父篡位。这两国难道有少学者吗?现在不急于平定变乱的方法,反而做这种不切实际的事情,既会结怨一州,又会给朝廷笑话,这可不是个好主意。”宋枭不听从,上奏请朝廷施行,结果遭到诏书责问,以虚慢获罪被征。[6]

羌族叛军围困护羌校尉夏育在汉阳郡的畜官。盖勋与州郡联合发兵救援夏育。援军到狐槃遭到惨败。盖勋下属已经不到百人,身上有三处负伤,仍坚坐不动。盖勋指向木牌说:“就将我的尸体葬于此!”句就种羌首领滇吾不许众人杀死盖勋,说盖勋是位贤人,你们如果杀了他,会得罪上天。盖勋仰天大骂说:“该死的叛军,你们知道什么,快来杀我!”羌军都相视而感到惊讶。滇吾下马将马让给盖勋骑,盖勋不肯上马,于是被羌军俘虏。羌人佩服他的义勇,不愿加害他,于是将盖勋送回汉阳。后来凉州刺史杨雍表奏盖勋任汉阳太守。[7]当时发生饥荒,人们互相捕食,盖勋调运粮食给灾民,拿出自家存粮为表率,救活了一千多人。[8]

威震京师

编辑

中平四年(公元187年),凉州刺史耿鄙统六郡兵马,以治中程球为先锋前往讨伐韩遂。盖勋功绩卓越,知道耿鄙必败,于是辞官回家。后来盖勋被任命为武都太守,诏书让大将军何进上军校尉蹇硕为盖勋设宴送行。盖勋还没抵达武都,就被任命为讨虏校尉汉灵帝召见盖勋,问天下为何那么多叛乱?盖勋回答是宠信宦官子弟所造成。此时宦官蹇硕就在一旁,汉灵帝回头看蹇硕,蹇硕不知道该说什么。汉灵帝向盖勋提问他在平乐观阅兵,拿出宝物奖励将士的做法如何,盖勋认为先王耀德不炫耀兵力。贼寇都在远地,在京城阅兵,不足代表消灭敌人的决心。只表现出黩武而已。汉灵帝赞赏与盖勋相见恨晚。他的臣子们从来就没有讲过类似的话。当时盖勋与刘虞袁绍共同统领禁军。盖勋对刘虞、袁绍说:“我见圣上,圣上很聪明,只是被左右所蒙蔽而已。如果众人能齐心诛杀宦官,然后征召选拔贤才,汉朝必然复兴,之后在功成身退,这岂不是一件快意之事!”刘虞、袁绍平时也经常讨论,所以互相都有联络,但还没来得及行动,司隶校尉张温举荐盖勋任京兆尹。汉灵帝还想多与盖勋亲近,由于蹇硕等人忌惮盖勋,都劝汉灵帝批准张温的奏章,于是盖勋被任命为京兆尹。[9]

长安令杨党的父亲是中常侍,杨党凭借著父亲的权势贪污。后来盖勋查到杨党贪污了千多万。权贵们都为杨党说情,盖勋不听从,将事实上奏,案件牵连到杨党的父亲,诏令要严办,盖勋就此威震京师。[10]

小黄门京兆高望兼任尚药监,受皇太子喜爱,太子因蹇硕的请求要盖勋举荐高望的儿子高进为孝廉,盖勋不肯。有人说:“皇太子是储君,高望是皇太子的宠臣,蹇硕又是皇帝的宠臣,你盖勋却不肯答应,难道不担心三怨成府?”盖勋回答:“选贤能的人为孝廉是要报国,不是贤能的人,就算是不举荐,死了也不会后悔!”盖勋虽在外当官,但每有军国密事,汉灵帝常手诏问他。数加赏赐,非常信任他,朝廷里没有大臣能比得上他。[11]

盖勋抗董

编辑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汉灵帝驾崩,董卓入主雒阳,后来董卓废汉少帝,杀何太后,盖勋写信给董卓说:“从前伊尹霍光权以立功,结局却令人寒心。董卓你不过是个微贱之辈,可想而知会有怎样的结果?恭贺你的人们在门外,但是悼念你的人们已经在你坟前了,不该慎行吗!”董卓拿到信,很忌惮盖勋。于是征召盖勋任议郎。[12]

左将军皇甫嵩有精兵三万驻扎在扶风,盖勋和皇甫嵩密谋准备讨伐董卓。此时皇甫嵩被征召为城门校尉,皇甫嵩没有采纳梁衍的建议,接受征召前往京师。盖勋认为自己的军队太弱还无法独立行动,只好跟皇甫嵩一同因征召回京师。[13]

公卿以下百官对董卓没有不卑躬屈膝的,只有盖勋仅仅作揖抗礼,见到这种情景的人都大惊失色。

董卓问司徒王允他想要一位能干的司隶校尉,问他谁能胜任。王允回答只有盖勋可以胜任,董卓回答盖勋明智有余,但是不能够任命他这种机密的职位。于是任命盖勋为越骑校尉。董卓又不想让盖勋统率朝廷的军队,于是派他出任颍川太守。盖勋还没上任,就被征召回京师[14]

河南尹朱儁向董卓分析军情,董卓轻视朱儁言论说他自己百战百胜,心中有主张。要朱儁不要胡说,别玷污了他的刀!盖勋说:“从前武丁那样圣明的君王(胡三省注认为应该是卫和而不是武丁)[15],都请求他人给意见,像您这样的人,是要打算封住别人的嘴吗!”于是董卓向朱儁道歉。[16]

盖勋虽然强直不屈,内心很讨厌董卓,后来因背发作而去世。享年五十一岁。《后汉纪》载于初平二年(191年)疽发去世,[17]盖勋的遗嘱不接受董卓送丧的任何赠礼。董卓表面宽容,上表请赐东园秘器等用品,将盖勋葬在安陵[18]

逸闻

编辑
  • 《后汉书》注司马彪《续汉书》所载,凉州刺史梁鹄在黄巾之乱爆发时曾征召武威太守黄儁,但黄儁迟到。梁鹄震怒欲上奏东汉朝廷诛杀黄儁,在盖勋求情下梁鹄赦免了黄儁。事后黄儁欲送黄金二十斤向盖勋道谢为其求情之事,盖勋说:“我是以你的罪责在八议,可从轻发落才帮你讲话的。难道你认为我是靠那种说话方式来赚钱的啊!”坚决不肯收。[19]
  • 袁宏《后汉纪》所载,董卓驻兵河东时,时任京兆尹的盖勋深知并厌恶董卓为人,曾经痛骂董卓是“贪人败类”,并认为让董卓入京会让朝廷动荡不安,于是十分堤防董卓。[20]

家庭

编辑
  • 盖氏,字思齐,盖勋之父,官至安定属国都尉。
  • 盖顺,盖勋之子,官至永阳太守。[21]

评价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

延伸阅读

编辑

[]

 后汉书·卷58》,出自范晔后汉书

参考资料

编辑
  1. ^ 谢承后汉书·卷四》:父字思齐,官至安定属国都尉。
  2. ^ 后汉书·盖勋传》:盖勋字元固,敦煌广至人也。家世二千石。
  3. ^ 后汉书·盖勋传》:初举孝廉,为汉阳长史。时武威太守倚恃权埶,恣行贪横,从事武都苏正和案致其罪。凉州刺史梁鹄畏惧贵戚,欲杀正和以免其负,乃访之于勋。勋素与正和有仇,或劝勋可因此报隙。勋曰:“不可。谋事杀良,非忠也;乘人之危,非仁也。”乃谏鹄曰:“夫绁食鹰鸢欲其鸷,鸷而亨之,将何用哉?”鹄从其言。正和喜于得免,而诣勋求谢。勋不见,曰:“吾为梁使君谋,不为苏正和也。”怨之如初。
  4. ^ 后汉书·盖勋传》:中平元年,北地羌胡与边章等寇乱陇右,刺史左昌因军兴断盗数千万。
  5. ^ 资治通鉴·卷五十八》:后刺史左昌盗军谷数万,勋谏之。昌怒,使勋与从事辛曾、孔常别屯阿阳以拒贼,欲因军事罪之;而勋数有战功。及北宫伯玉之攻金城也,勋劝昌救之,昌不从。陈懿既死,边章等进围昌于冀。昌召勋等自救,辛曾等疑不肯赴,勋怒曰:“昔庄贾后期,穰苴奋剑。今之从事,岂重于古之监军乎!”曾等惧而从之。勋至冀,诮让章等以背叛之罪。皆曰:“左使君若早从君言,以兵临我,庶可自改;今罪已重,不得降也。”乃解围去。
  6. ^ 后汉书·盖勋传》:昌坐断盗征,以扶风宋枭代之。枭患多寇叛,谓勋曰:“凉州寡于学术,故屡致反暴。今欲多写孝经,令家家习之,庶或使人知义。”勋谏曰:“昔太公封齐,崔杼杀君;伯禽侯鲁,庆父篡位。此二国岂乏学者?今不急静难之术,遽为非常之事,既足结怨一州,又当取笑朝廷,勋不知其可也。”枭不从,遂奏行之。果被诏书诘责,坐以虚慢征。
  7. ^ 资治通鉴·卷五十八》:叛羌围校尉夏育于畜官,勋与州郡合兵救育,至狐槃,为羌所败。勋余众不及百人,身被三创,坚坐不动,指木表曰:“尸我于此!”句就种羌滇吾以兵捍众曰:“盖长史贤人,汝曹杀之者为负天。”勋仰骂曰:“死反虏,汝何如,促来杀我!”众相视而惊。滇吾下马与勋,勋不肯上,遂为羌所执。羌服其义勇,不敢加害,送还汉阳。后刺史杨雍表勋领汉阳太守。
  8. ^ 后汉书·盖勋传》:时人饥,相渔食,勋调谷禀之,先出家粮以率众,存活者千余人。
  9. ^ 后汉纪·卷二十五》:初,汉阳太守盖勋着绩西州,知耿鄙之必败也,自免归家。于是征为武都太守。诏大将军何进、上军校尉蹇硕为勋祖道,京师荣之。未至武都,征为讨虏校尉。上问勋曰:“天下何以反?”勋对曰:“幸臣子弟扰之使然。”时硕子弟尤甚,天子顾而问硕,硕不能对。帝又谓勋曰:“吾以陈师于平乐观,多出中藏以饵战士,何如?”勋曰:“臣闻昔者先王耀德而不观兵,今寇在远而设阵于近,不足以昭果毅,祗足以渎威武耳。”帝曰:“善。恨见卿晚,群臣初无是言也。”勋与刘虞、袁绍等并典禁军,勋谓虞、绍曰:“吾见上,上甚聪明,但拥于左右耳。勇力诛嬖幸,然后征拔英俊,以兴汉室,功遂身退,岂不快邪!”虞、绍亦有宿谋,因共相结未发,而司隶校尉张温举勋为京兆尹。帝方倚勋,欲亲近之,而硕等心惮,并劝帝从温议,遂拜京兆尹。
  10. ^ 后汉书·盖勋传》:时长安令杨党,父为中常侍,恃埶贪放,勋案得其臧千余万。贵戚咸为之请,勋不听,具以事闻,并连党父,有诏穷案,威震京师。
  11. ^ 后汉书·盖勋传》:时小黄门京兆高望为尚药监,幸于皇太子,太子因蹇硕属望子进为孝廉,勋不肯用。或曰:“皇太子副主,望其所爱,硕帝之宠臣,而子违之,所谓三怨成府者也。”勋曰:“选贤所以报国也。非贤不举,死亦何悔!”勋虽在外,每军国密事,帝常手诏问之。数加赏赐,甚见亲信,在朝臣右。
  12. ^ 后汉书·盖勋传》:及帝崩,董卓废少帝,杀何太后,勋与书曰:“昔伊尹、霍光权以立功,犹可寒心,足下小丑,何以终此?贺者在门,吊者在庐,可不慎哉!”卓得书,意甚惮之。征为议郎。
  13. ^ 资治通鉴·卷五十九》:时左将军皇甫嵩将兵三万屯扶风。勋密与嵩谋讨卓。会卓亦征嵩为城门校尉,嵩长史梁衍说嵩曰:“董卓寇掠京邑,废立从意,今征将军,大则危祸,小则困辱。今及卓在雒阳,天子来西,以将军之众迎接至尊,奉令讨逆,征兵群帅,袁氏逼其东,将军迫其西,此成禽也!”嵩不从,遂就征。勋以众弱不能独立,亦还京师。
  14. ^ 后汉书·盖勋传》:自公卿以下,莫不卑下于卓,唯勋长揖争礼,见者皆为失色。卓问司徒王允曰:“欲得快司隶校尉,谁可作者?”允曰:“唯有盖京兆耳。”卓曰:“此人明智有余,然不可假以雄职。”乃以为越骑校尉。卓又不欲令久典禁兵,复出为颍川太守。未及至郡,征还京师。
  15. ^ 胡三省注资治通鉴·卷五十九》:贤曰:武丁,殷王高宗也,谓傅说曰:“启乃心,沃朕心。”说复于王曰:“惟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余谓盖勋忠直之士,时卓方谋僭逆,不应以武丁之事为言。据《国语》,楚左史倚相曰:昔卫武公年数九十有五矣,犹箴儆于国曰:“毋谓我老耄而舍我,必恭恪于朝,朝夕以交戒我。闻一二之言,必诵志而纳之,以训道我。”及其没也,谓之叡圣武公。勋盖以卫武公之事责卓也。史书传写误以公为“丁”耳。
  16. ^ 资治通鉴·卷五十九》:河南尹朱俊为卓陈军事,卓折俊曰:“我百战百胜,决之于心,卿勿妄说,且污我刀!”盖勋曰:“昔武丁之明,犹求箴谏,况如卿者,而欲杜人之口乎!”卓乃谢之。
  17. ^ 袁宏后汉纪·卷二十六
  18. ^ 后汉书·盖勋传》:勋虽强直不屈,而内厌于卓,不得意,疽发背卒,时年五十一。遗令勿受卓赙赠。卓欲外示宽容,表赐东园秘器赗襚,送之如礼。葬于安陵。
  19. ^ 《后汉书 盖勋传》注司马彪《续汉书》:中平元年,黄巾贼起,故武威太守酒泉黄儁被征,失期。梁鹄欲奏诛儁,勋为言得免。儁以黄金二十斤谢勋,勋谓儁曰:“吾以子罪在八议,故为子言。吾岂卖评哉!”终辞不受。
  20. ^ 袁宏 《后汉纪》:初,(董)卓将兵东也,京兆尹盖勋曰:‘贪人败类,京师其必有变。’乃为之备。
  21. ^ 后汉书·盖勋传》:子顺,官至永阳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