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孟餘(1888年10月18日—1972年6月25日)[1],原名兆熊梦渔,后改字孟餘以此字行,笔名公孙愈之。生于河北宛平中华民国政治人物、教育家,中国国民党左派要人,陈公博领导的改组派的中心人物之一。曾任国民政府铁道部部长、交通部部长等职。[2][3][4]

顾孟余
 中华民国第1任行政院副院长
任期
1948年5月31日—1948年6月22日
行政院院长翁文灏
前任首任
继任张厉生
个人资料
出生1888年
 大清直隶省霸昌道顺天府宛平县
逝世1972年6月25日(1972岁—06—25)(83-84岁)
台湾台北市北投区台北荣民总医院
国籍 大清(1888年-1911年)
 中华民国(1912年-1972年)
政党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配偶韦增瑛
经历

生平 编辑

早年活动 编辑

1888年,顾孟餘出生于直隶省宛平县。顾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在通过科举入仕在外地任官。1903年,顾14岁时,投考京师大学堂译学馆,专攻德文。1905年,考取公费留学,翌年留学德国,入莱比锡大学电机工程专业,因兴趣不合后转至柏林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他颇有语言天才,英、德、法语俱佳。1910年,加入中国同盟会。翌年,短暂归国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与同是留德的“时髦女性”韦增瑛女士结婚,由蔡元培证婚。1913年,国民党讨伐袁世凯,爆发二次革命,顾孟余回国参加讨袁。9月。革命失败,赴上海。1914年,德国西门子公司聘其为工程师,迁居北京,“为西门子电厂整理机械,兼改善工厂管理法,使西门子厂营业,得以蒸蒸日上”。[5]

1916年12月,受蔡元培聘请出任北京大学教授。其后,历任北京大学文科德文系主任、法科经济系主任、教务长。1919年3月,参加王光祈发起的‘攻读互助会’。1923年,开始以北大教务长和北京教育会会长的身份积极参加群众集会。1924年,孙中山逝世后在李大钊的联系与蔡元培李石曾的介绍下,加入中国国民党,出任中国国民党北京特别市党部筹备主任。翌年12月,出任国立广东大学校长。顾在入党之后积极参与政治活动。1925年初的善后会议,是北京政变之后段祺瑞以“解决时局纠纷,议筹建设方案”为宗旨的一个会议,以回应孙中山召开国民会议之提议。顾孟余、胡适两人对此有不同的看法。[5]

1926年1月,广州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因李大钊于树德的极力推荐,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同时兼任黄埔军校政治讲师。1926年,发生三一八惨案,由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北京分会及北京市党部在北京发动群众运动,进入天安门抗议,要求废除所有不平等条约。三一八的抗议大会由徐谦、顾孟余、李大钊等主持,并发表宣言。此次集会遭到镇压,有40余人身亡、150余人受伤。惨案之后,“段祺瑞及北京国务院通电谓本日惨案乃徐谦等鼓动所致,令通缉徐及李大钊、李煜瀛易培基、顾兆熊(孟余)五人”,其罪名是“假借共产学说,啸聚群众,率暴徒闯袭国务院”。遭到通缉后由国民军的鹿钟麟派人护送至张家口,赴海参崴转海路南下,4月29日,到达广州。7月,担任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委员。10月,出任国立中山大学委员会副主任,11月被任命为校长但未到任由陈公博代理。10月,国民革命军占领武汉,11月8日,国民政府决定迁都武汉。

1927年1月3日,中央政治会议南昌行营就驻在地应为武汉还是南昌进行讨论,出现以蒋中正为首的南昌阵营与以鲍罗廷徐谦为核心的武汉阵营间的权力斗争。3月10-17日,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在汉口南洋大楼召开,“通过了谴责蒋介石军事独裁,统一党的领导权,统一革命势力等一系列决议案,决定由汪精卫担任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的主要领导职”。顾孟余当选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就任武汉国民政府要职。在武汉,他担任中央宣传部部长、国民政府教育部部长、中央军校武汉分校代理党代表。并创办《中央日报》,同时担任社长。此外,于4月2日成立中央土地委员会,委员有邓演达徐谦、顾孟余、谭平山毛泽东等5人,来推动农民运动,以解决土地问题。4月初,汪兆铭返国,抵达上海,4月5日,与陈独秀发表联合宣言,号召两党同志“事事开诚”。10日,汪至武汉,受到谭延闿、顾孟余等人盛大的欢迎。蒋认为汪、陈之联合宣言显示汪乃袒共,4月12日,在上海展开清共,并在南京成立政府。4月18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蒋并发文否认武汉国民党的决议。5月之后,共党继续在各地推行激烈的工农运动,6月6日,顾孟余与汪兆铭谭延闿加伦乘火车赴河南郑州,与冯玉祥张发奎会议,讨论豫陕甘三省事务,并设立开封政治分会。6月11日,汪、谭等人先返,顾孟余与徐谦则在河南处理后续事务,至7月5日方返回武汉。回汉后参加分共的讨论,也参加了7月15日的中执委第二十次扩大会议。年底,汪前往广州,想依赖张发奎与南京对抗,发生了广州事变与武装暴动等。国民党内对汪展开攻击,汪再度流亡法国。[5]

参加改组派 编辑

1928年1月7日,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决议“汪精卫陈公博、顾孟余、甘乃光四人应停止出席,交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处分”。汪出走之后,陈公博与顾孟余为重振革命精神,宣扬改组国民党之理念,在蒋的同意下,由宋子文出资协助,在上海分别办了两份刊物,一为陈公博主持的《革命评论》,一为顾孟余主持的《前进》。(《革命评论》于 1928年5月7日出刊,至1928年9月11日发表启事,宣布停刊。[6]1928年夏,在汪精卫支持下,陈公博成立国民党改组同志会,顾孟餘参加,该派别开展反蒋介石的政治活动。1929年3月15日,蒋在南京召开国民党第三届全国代表大会,20日通过“一警告汪先生,二开除顾孟余党籍三年,三永远开除甘乃光陈公博的党籍”。此举造成反蒋势力之团结。汪兆铭的改组派与西山会议派在树立民主、反蒋独裁的目标之下结合在一起。1930年中,陈公博汪兆铭、顾孟余等先后离开香港到北平举行扩大会议,结合阎锡山冯玉祥与南京中央对抗。9月25日,扩大会议移至太原开会,至10月27日完成“太原约法”。如陈克文所述,改组派成为扩大会议之灵魂。扩大会议并没有得到具体的结果,只能说“它前后两次宣言所提的有关政治、军事和党务的主张不能不说在当时较为开明,较为符合民主原则的”,并对后来“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有所影响。[5]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随着中国国民党各派的大团结,在11月的中国国民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顾孟餘恢复党籍,任中央执行委员、中央政治会议委员。一二八淞沪战役爆发,国府决定迁至洛阳。1932年3月9日,国民政府特任顾孟余为铁道部部长。这段时间顾孟余在中常会领衔提出‘党务改革案’,推动党内民主。1934年4月,监察委员刘侯武以对‘大潼路购料订约有违法舞弊情事’弹劾顾孟余,此案多为派系之间的矛盾和人事任命的纠葛,最后以‘不予惩戒’收场。1935年12月,当选中国国民党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各部会改组,蒋介石出任行政院长,顾被调任为交通部部长但并未就职,交通部的工作实际由俞飞鹏代理。[5]汪被刺杀后出国疗伤,而顾孟余则退隐北京。1937年2月15日到22日,参加在南京召开的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停止内战,实行国共合作。3月12日,他带着夫人去欧洲游历,10月,回到上海。淞沪会战后同往自南京前往武汉,年底移居香港。[5]

与汪精卫的诀别 编辑

抗日战争爆发后的1938年6月,顾孟餘当选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并且重新担任中央宣传部部长。12月,汪精卫离开重庆之前,顾孟餘曾试图劝说汪精卫回心转意,但未果,遂与汪精卫派诀别。1939年8月4日,在蒋中正的邀约之下赴重庆。1940年3月5日,蔡元培病逝香港,顾孟余经王世杰推荐及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中正属意出任中研院院长一职,引发评议委员不满,经评议会选举最后并未当选。11月6日,蒋邀请顾出任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长一职,顾推辞,最后该职由王宠惠担任。1941年5月,国立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因学校经费不足,人事纷乱等原因辞职。7月,蒋任命他为中央大学校长。他积极改善中大财政拮据的状况,向财政部教育部争取经费,结果不但补足了原有之亏空,也开始大礼堂与宿舍的建设工程。在治校理念上,顾孟余采取无为而治、作风明快,并力主学术自由,不受党派干预。当时在中大任教的郭廷以评价顾“风度之佳不可及。他不多管事,不多讲话,讲起来几句话简单明了”。1943年2月,顾因不满教育系CC系在中大的斗争辞任中大校长,12月,乘船赴美。1945年5月17日,在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他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抗战胜利之后,顾不曾担任过政府正式的职务。1946年,朱家骅曾经托顾维钧转一封信给顾孟余,请他再度出任中央大学校长,顾孟余并未应允。[5]

参加第三势力 编辑

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的1948年1月顾孟余夫妇返回上海。2月,出任国民政府顾问。同年5月,被任命为行政院副院长,成为中华民国行宪后第一任行政院副院长,但未实际就任。1949年后,顾并未随蒋赴台,反而在香港与张发奎张君劢等筹组第三势力,9月初,‘自由民主大同盟’于广州秘密举行第一次会议,选出顾孟余为主席,童冠贤程思远邱昌渭黄宇人甘家馨李永懋尹述贤等为干事。1949年10月初,大同盟由广州移至香港。1950年4月20日,《大道》雑志创刊,同年被蒋中正聘为总统府资政。1951年2月12日,顾首次和张发奎见面,5月,和张发奎赶走许崇智,结合其他力量,成为第三势力的领袖。1952年3月,张君励与顾等人见面,组织‘中国自由民主战斗同盟’。5月,第三势力分裂后,顾也转至日本发展。[5]

晚年生活 编辑

1955年,迁居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伯克莱,担任加州大学中国研究中心的顾问,期间生活拮据多靠旧友接济帮助。1969年8月12日,赴台北。1972年6月25日,顾病逝于台北荣民总医院。享年85岁。

脚注 编辑

  1. ^ 徐友春主编《民国人物大辞典 増订版》第2842页误作1973年卒。
  2. ^ 徐友春主编. 民国人物大辞典 増訂版.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7. ISBN 978-7-202-03014-1. 
  3. ^ 刘国铭主编. 中国国民党百年人物全書. 团结出版社. 2005. ISBN 7-80214-039-0. 
  4. ^ 东亜问题调查会. 最新支那要人伝. 朝日新闻社. 1941. 
  5. ^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黄克武(2020年)
  6. ^ 《前进》半月刊于1928年6月1日在上海创刊。《前进》至1929年初才停刊

参考文献 编辑

-〈顾孟余的政治生涯:从挺汪、拥蒋到支持第三势力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顧孟餘的清高:中國近代史的另一種可能. 香港: 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2020. ISBN 9789882371330. 


  中华民国政府职务
前任:
汪兆铭
(暂兼)
中华民国铁道部部长
1932年3月9日—1935年12月12日
继任:
张嘉璈
前任:
朱家骅
中华民国交通部部长
1935年12月12日—1937年3月4日
俞飞鹏代理)
继任:
俞飞鹏
前任:
王云五
(行宪前)
中华民国行政院副院长
1948年5月31日—6月22日
继任:
张厉生
教育职务
前任:
罗家伦
 国立中央大学校长
第六任
1941年7月—1943年2月
继任:
蒋中正
前任:
邹鲁
国立广东大学校长
第二任
1925年11月—1926年6月
继任:
陈公博代理
之后代理:褚民谊经亨颐
(下一正任:戴传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