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安息日

(重定向自黑色安息日乐队

黑色安息日(英语:Black Sabbath)是英国硬式摇滚重金属乐团,1968年成立于英国伯明翰,截至2017年共发行十九张录音室专辑。它的主要成员有奥茲·奥斯本Ozzy Osbourne,主唱),托尼·艾欧密Tony Iommi,吉他),吉泽·巴特勒英语Geezer ButlerGeezer Terrance Butler,贝斯)和比尔·沃德英语Bill Ward (musician)Bill Ward,鼓)。乐团经历了多次阵容变化,托尼·艾欧密是其唯一不变的成员。成立之初的风格为蓝调摇滚,但很快就融合了恐怖惊悚的主题和低沉的吉他声。歌词主题也常包含科幻玄学、社会动荡、环境污染政治腐败资本主义的压榨、药物滥用的危险、世界末日预言和战争带来的恐怖等等[8]

黑色安息日
1970年的黑色安息日,由左至右:
吉泽·巴特勒(贝斯手)
托尼·艾欧密(吉他手)
比尔·沃德(鼓手)
奥茲·奥斯本(主唱)
乐队
英文名
Black Sabbath
音乐类型重金属音乐[1]
毁灭金属[2]
硬式摇滚[3]
前卫摇滚[4]
迷幻摇滚[5]
蓝调摇滚[6]
酸性摇滚英语Acid rock[7]
演奏乐器吉他贝斯
出道地点 英国·伯明翰·阿斯顿英语Aston
活跃年代1968年 - 2017年
唱片公司
网站黑色安息日官方网站
相关团体
已离开成员
奥茲·奥斯本(主唱)
托尼·艾欧密(吉他手)
吉泽·巴特勒英语Geezer Butler(贝斯手)
比尔·沃德英语Bill Ward (musician)(鼓手)
离任成员
奖项
格莱美奖

奥茲·奥斯本在1979年被黑色安息日开除,理由是药物滥用等问题,之后换过八位主唱,包括前彩虹英语Rainbow (rock band)主唱罗尼·詹姆斯·迪欧伊恩·吉兰葛伦·休斯英语Glenn Hughes雷·葛伦英语Ray Gillen东尼·马丁英语Tony Martin (British singer)等人,以及九位鼓手和七位贝斯手。乐团的原始阵容在1997年团聚,随后发行了一张现场专辑《团圆英语Reunion (Black Sabbath album)》。2013年发行最后一张录音室专辑《十三英语13 (Black Sabbath album)》。2016年展开三名创始成员(奥茲·奥斯本、托尼·艾欧密、吉泽·巴特勒,比尔·沃德因合约缺席)的告别巡回结局之旅英语The End Tour[9]。2017年2月4日,黑色安息日在家乡英国伯明翰完成最后一场告别演出,这次告别巡回游历了四大洲、售出近一百万张门票。黑色安息日将不再出任何新专辑或以该团名义进行演出,不过成员还是会以个人名义继续表演或者进行创作[10]

黑色安息日通常被认可为第一个真正的重金属乐团,美国VH1将他们列为“百大优秀硬摇滚乐团”第二位,仅次于齐柏林飞船[11]MTV评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金属乐团”[12],《滚石杂志》评为有史以来“历来最伟大的一百个音乐家”之一[13]。他们在全球销售了超过7000万张唱片[14],2005年列名英国音乐名人堂英语UK Music Hall of Fame[15],2006年列名美国摇滚名人堂[16],以及获得两次格莱美奖最佳金属乐演奏奖英语Grammy Award for Best Metal Performance[17][18]

简介

编辑

提起70年代的重金属音乐,自然浮起黑色安息日的印象。当时他们属于少数族群;到了80年代,已是重金属扬威时期,该团成员历经几翻轮替,最早以奥茲·奥斯本为主唱初期(1968年至1979年期间),被奉为金属界经典,其中以1970年的曲目〈偏执狂英语Paranoid (Black Sabbath song)〉最富盛名。他们与齐柏林飞船深紫被视为“重金属音乐的三大元老”[19][20]

历史

编辑

组建与早期(1968 - 1969年)

编辑

1968年7月13日,英国蓝调摇滚乐团神话英语Mythology (UK band)解散后,其吉他手托尼·艾欧密和鼓手比尔·沃德英语Bill Ward (musician)回到伯明翰阿斯顿着手成立新的蓝调摇滚乐团[21],他们凭奥茲·奥斯本贴在环道唱片行窗户上的广告“OZZY ZIG需要舞台。我有经验,有自己的音控。地址在小屋道14号”而寻得主唱[22],之后也找上和奥茲组过乐团的吉泽·巴特勒英语Geezer Butler担任贝斯手。这支新生乐团最初名为“波尔卡杜尔克蓝调乐团”,接着又缩短为“波尔卡杜尔克”,灵感来自奥茲母亲爱用的爽身粉品牌[23]。因他们想玩厚重的南方蓝调,东尼找来一位萨克斯风手艾伦·克拉克,以及奥茲会弹滑管吉他英语Slide guitar的朋友吉米·菲利普斯加入。他们在卡莱尔市第一次公开演出后,东尼将艾伦和吉米踢出乐团[24],并在讨论后把团名变更为“地球”[25][26]

1968年12月,当时的蓝调大团杰叟罗图乐团失去了吉他手麦可·亚伯拉罕英语Mick Abrahams,主唱伊恩·安德森希望东尼去递补,于是他离开“地球”接受了挖角[27]。“地球”取消了所有演出,而东尼和杰叟罗图乐团参加滚石摇滚马戏团英语The Rolling Stones Rock and Roll Circus的联合演出,同台的有滚石乐队何许人,以及约翰·蓝侬艾瑞克·克莱普顿等人。四天后,东尼决定离开杰叟罗图乐团,回到“地球”,他对着奥茲等其他三人说:“我想在自己的乐团里,不想当别人的员工。而且我已经见识过杰叟罗图他们是怎么做事的,他们身体力行,为了一场演出可以练四天的团,我们必须开始如法炮制,并且思考录制专辑的事情”[28]

1969年,东尼观察到剧院上映恐怖片时非常卖座、人们很乐意花钱去感受恐惧的气氛,便决定抛弃蓝调,改作厚重、阴沉的摇滚乐[29]。他们很快创作出具有三全音即兴重复段、黑暗歌词和惊悚曲风的歌曲〈黑色安息日英语Black Sabbath (song)[30]。它的灵感来自于恐怖片演员鲍里斯·卡洛夫的一部电影、以及恐怖小说家丹尼斯·惠特利英语Dennis Wheatley的作品启发[31][32]。这首发出不祥声音的曲子带着十分黑暗的氛围,与当时(60年代后期)盛行的流行音乐、民俗音乐嬉皮文化形成鲜明对比,犹大祭司主唱罗柏·哈尔福德后来表示它“可能是有史以来最邪恶的歌曲”[33]。一次在靠近曼彻斯特的市镇大厅演出时发生误会,他们才发现跟另一支流行乐团撞名了。8月,他们根据自己写的曲子将团名改成“黑色安息日”[34],并专注于创作类似的题材,试图将恐怖电影的氛围营造在音乐中[35]

《黑色安息日》与《偏执狂》(1970 - 1971年)

编辑

1969年8月30日,黑色安息日改名后的首秀在沃金顿[24]。11月,他们与飞利浦唱片公司英语Philips Records签约[36]。1970年1月,透过飞利浦唱片的子公司丰塔纳唱片英语Fontana Records发行了〈邪女英语Evil Woman (Crow song)〉的翻唱版本,并登上BBC广播一台播放[22]。乐团也开始和唱片制作人罗杰·贝恩英语Rodger Bain合作、录制第一张专辑[37]。这时成员仍对录音工作一窍不通,他们只是进录音室现场演奏完便搭船去德国表演了,连混音后制都没参与到[8]

 
第一张专辑《黑色安息日》,封面背景位于英国牛津郡梅普尔达勒姆水磨英语Mapledurham Watermill[38]

黑色安息日》选在1970年2月13日、黑色星期五发行,登上英国专辑排行榜第8名。成员直到回英国才发现它登上排行榜了,吉泽当时仍觉得不可置信:“我一开始还以为有另一支叫做黑色安息日的乐团上榜了,怎么可能是我们!”[8]。四位成员各获得105英镑的预付版税[22]。5月,透过华纳兄弟唱片公司在北美地区发行,登上告示牌二百强专辑榜第23名,年终总计在全球卖出超过一百万张[39][40]。这张专辑標志著重金属音乐的诞生:低沉邪恶的吉他、黑暗的鼓点节奏、和奥茲阴森诡异的歌声[41]。尽管它获得了商业成功,一些乐评却给予了负面评价,最著名的是《滚石杂志莱斯特·班恩斯英语Lester Bangs的严厉看法:“鲜奶油乐团的陈腔滥调,像从教科书里抄来的,哗众取宠、呆板僵硬又滑稽。人声稀稀落落、一大堆低音,整体不和谐,就像鲜奶油乐团,但更糟!”[42]。即便毁誉参半,该专辑仍助乐团在主流市场上大量曝光[43],它已经获得两个白金唱片销售认证,分别由美国唱片业协会英国唱片业协会颁发[44][45]

《黑色安息日》在英美获得巨大成功后,乐团于1970年6月回到录音室工作,距离第一张专辑发行仅四个月。该专辑原本要命名为战争猪猡,因为主题是关于越战,描写政府如同邪恶女巫,士兵如同黑魔法,而战争就是制造死亡的巫术[8]。但后来华纳兄弟唱片公司不同意,因为担心会触犯美国政府,改命名为《偏执狂英语Paranoid (album)[8],在同年9月18日发行,登上英国专辑排行榜第1名,击败滚石乐队齐柏林飞船深紫海滩男孩的专辑[46]。同名歌曲〈偏执狂英语Paranoid (Black Sabbath song)〉是在最后时刻才创作出来,只花了成员25分钟构思,鼓手比尔·沃德回忆说:“当时制作人要我们再做一首短歌。我想出架构、东尼弄出吉他的重复段、奥茲哼出旋律、吉泽拟出歌词。不到半小时〈偏执狂〉就诞生了”[47]。该曲也作为单曲形式发行,在英国单曲排行榜登上第4名,是黑色安息日唯一进入英国十强的曲子[40]。乐团也首次登上英国广播公司的指比尔性节目“流行之巅”演出。

《偏执狂》延到1971年1月才在北美发行,登上告示牌200大专辑榜第12名[48]。黑色安息日随后第一次访问美国,在纽约首次演出[49]。在美国地区几乎没有电台播放的情况下[40],仍卖出四百万张[44]。如同《黑色安息日》,这张专辑也受到极端的正反评价,招致许多摇滚音乐人的批评。但在现代评论家所发表的回顾性乐评中,它受到崇高的定义。例如美国音乐数据库AllMusic的史蒂夫·休伊认为《偏执狂》是“有史以来最伟大和最具影响力的重金属专辑之一,它是音乐史上重新定义重金属声音和风格的里程碑”[50]。美国《搅拌机杂志英语Blender (magazine)》的班·米切尔说:“这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金属专辑”[51]。它也名列《滚石杂志》的“滚石杂志史上最伟大的五百张专辑”第131名[52]。《偏执狂》当时的热卖也让乐团在美国举行首次巡演,并促使这张专辑的〈钢铁人英语Iron Man (song)〉发行为第二支单曲,虽然未登上前40名,但仍成为黑色安息日最经典的歌曲之一[39]

《现实之王》与《第四辑》(1971 - 1973年)

编辑
 
1972年的黑色安息日
 
1973年的黑色安息日

1971年2月,参加澳大利亚Myponga流行音乐节英语Myponga Pop Festival的演出之后[53],黑色安息日回到录音室开始第三张专辑的工作。因为先前成功的销售成绩,他们获得更多的录音资源,以及“装满一整个公文袋的现金”,成员拿去买了大量的古柯碱[54]。比尔回忆说:“当时是我们的古柯碱时代”[55]

录音工作在1971年4月完成,在7月21日发行了第三张专辑《现实之王英语Master of Reality》,同时在美国和英国登上前十名,两个月内售出超过两百万张,获双白金唱片认证[56][57]。这张专辑销量突出,但《滚石杂志》在当时依然给予了著名的负面评价:“幼稚、简单、重复”。然而,该杂志在三十年后更改了评价,将它列为“史上最伟大的五百张专辑”第300名[58]

挟带《现实之王》的热销,乐团举行了出道三年来最大的世界巡演,比尔回忆说:“乐团开始变得非常疲倦、大家都很累,我们不断在路上赶行程,一年接着一年,不断的巡演和录音。我想前三张专辑是我们的一个时期,接下来乐团内部就出现明显的变化了”[59]

1972年6月,乐团在洛杉矶好莱坞植物录音室英语Record Plant进行新专辑录音工作,录音过程中成员除了写歌、练团,都在纵情享乐与吸食毒品。奥茲回忆说:“我们嗑掉了超多古柯碱,现在当我听〈超级航海员英语Supernaut (song)〉的时候,好像还可以尝到那东西的味道,整张专辑听起来就像有人在你的耳朵里灌毒。如果你仔细看唱片内页,你就会看到一段字'向洛杉矶伟大的可乐(古柯碱)公司致敬'”[22]。东尼也说:“这张专辑最终听起来有点怪怪的。那时候我们整天只有四样东西:音乐、女人、酒,还有多到无法想像的古柯碱”。新专辑原先要命名为雪盲,献给成员新发现的爱物古柯碱,但唱片公司不同意用这个名字,改为《第四辑英语Vol. 4 (Black Sabbath album)》。比尔说:“又没有第一二三辑,这真是个愚蠢至极的专辑名”[60]

《第四辑》在1972年9月25日正式发行,乐评依旧不屑一顾,但销量在一个月内就获得金唱片认证。黑色安息日四次在美国发行专辑全都卖破一百万张[61][62]。凭借更多的录音时间,乐团的创作出现更多新的元素,如弦乐、钢琴,以及更复杂的编排和实验性[63]。收录曲〈明日之梦〉也发行为单曲,但未在榜上有好成绩[39]。继美国的巡演,1973年乐团再次前往澳大利亚,随后是第一次到新西兰演出,接着移师到欧洲大陆巡回。

《血腥安息日》与《破坏者》(1973 - 1976年)

编辑

世界巡回结束后,乐团回到美国洛杉矶开始录下一张专辑,但由于实质问题和累积的疲劳,足足一个月他们无法创作出任何东西[64][65]。于是乐团选择回到英国,租下位在迪恩森林克利韦尔城堡英语Clearwell Castle作为录音场地。奥茲回忆说:“这座鬼堡有一条护城河、钉状城门,还有个老旧、阴暗、发霉的大地牢,而我们把这地牢当作练团室。在洛杉矶录音的时候,我们几乎嗑药嗑到挂。而在鬼堡,唯一的危险只有把自己吓死,我们真的非常擅长把自己吓到屁滚尿流”[66][22]

城堡阴森的气氛帮助了乐团,东尼在地牢中弹出〈血腥安息日英语Sabbath Bloody Sabbath (song)〉的乐句后,四人顺利展开创作[67]。1973年12月1日,发行第五张专辑《血腥安息日英语Sabbath Bloody Sabbath》,登上英国榜第4名和美国榜第11名。这一次,黑色安息日获得主流媒体的一致好评。《滚石杂志》评论:“非常扣人心弦”[68]。线上音乐数据库Allmusic评论:“这是一张杰作,重金属的必收经典”[69]。至此,黑色安息日已连续拿了五张白金唱片认证[70]

乐团于1974年1月开始世界巡演。4月6日在加州安大略加州音乐节英语California Jam上,黑色安息日的舞台吸引了超过二十万名观众聚集。这次盛会同时还有深紫老鹰乐团爱默生、雷克与帕玛大地风火等流行乐团参与,部分演出并由美国广播公司播出,让乐团接触到更广泛的美国观众。同年,乐团将经纪人换成唐·亚顿英语Don Arden[34],这一举动导致乐团与前管理层的合约纠纷[71]

1975年2月,乐团在英国伦敦摩根录音室英语Morgan Studios开始录下一张专辑。这次在法律困境中的他们决定要改变风格,将愤怒化成更厚重的音乐。东尼说:“我们可以持续采用更多的技术、更多的管弦乐。但看看我们自己,这不是我们想要的,我们想做一张摇滚专辑”[72]。同年的7月28日,乐团发行第六张专辑《破坏者英语Sabotage (Black Sabbath album)》,登上英国榜第7名[73]、美国榜第28名[74]。《滚石杂志》评论:“这可能是他们有史以来最好的作品”[75]。而Allmusic则评论:“黑色安息日以前神奇的化学反应已开始崩解”[76]

虽然《破坏者》在英美依然保持在前二十强的销售名次,但这次是黑色安息日第一次没达到白金唱片的数字,销量只获得了金唱片认证[44]。世界宣传巡演也因奥茲的摩托车事故受伤而在1975年11月终止。同时,成员间开始出现矛盾。东尼抱怨没有私人时间、吉泽对填词感到厌烦,以及不停醉酒嗑药的奥茲。他们还面临着收入纠纷、税务问题、法律诉讼等各种压力[34]。12月,乐团的唱片公司发行一张精选专辑《我们为摇滚出卖了灵魂英语We Sold Our Soul for Rock 'n' Roll》,最终在美国卖了两百万张[44]

《工业迷幻》与《永不言败!》(1976 - 1979年)

编辑
 
1978年在美国纽黑文体育馆英语New Haven Coliseum表演的托尼·艾欧密

1976年6月,乐团在美国迈阿密比尔准录音室英语Criteria Studios开始录下一张专辑。为了使声音更丰富,乐团聘用键盘手杰拉德·伍德罗英语Gerald Woodroffe来加入录音,他也曾参与过《破坏者》的录制。这次录音期间,奥茲回忆说:“我已经被乐团内部压力搞到疯掉,我们和律师开会的时间,比花在音乐上的时间还多。”他对黑色安息日已失去热忱,开始考虑离开乐团,并思索与其他音乐人合作发展的可能性[49]。9月25日发行了第七张专辑《工业迷幻英语Technical Ecstasy》,评价也褒贬不一,Allmusic指出:“乐团以惊人的速度瓦解”[77]。这张专辑的沉重氛围、毁灭金属的元素已然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合成器和快节奏的摇滚歌曲。《工业迷幻》未能在美国达到前五十强,也是连续第二张达不到白金唱片认证的专辑,它在1997年才被证实达到金唱片认证比尔准[44]。11月,乐团展开新专辑宣传巡回[34]

1977年11月,在排练他们下一张专辑、进入录音室的前几天,奥茲突然宣布退出黑色安息日[78]。东尼找了戴夫·沃克英语Dave Walker来递补主唱[34],他曾经是佛利伍麦克的成员[79]。于是戴夫·沃克从加州飞到伯明翰,与黑色安息日排练[79][61]。1978年1月8日,黑色安息日与主唱戴夫·沃克在英国广播公司电视进行了他们唯一一次的现场表演[79]。戴夫后来回忆说,他在伯明翰一家酒吧碰到奥茲:“他并没有打算也没有承诺要完全离开黑色安息日”[79]。戴夫转述奥茲当时的原话“我对黑色安息日最后那张专辑非常沮丧。我们只为了离开唱片公司、只是为了啤酒和录下声音罢了”[80]。戴夫也说,他待在黑色安息日的短暂时间里写了很多歌词,但没有被采用过。若不是被英国广播公司的摄影机拍过影像,世人大概也不会察觉到他参与过[79]

奥茲最初组成了个人项目,乐手包括约翰·弗雷泽-邦尼、泰瑞·霍布里和安迪·比耶尔讷。1978年1月,奥茲退出三周后,在其他成员要求下,他回来与黑色安息日录制新作品[81]。他们为了避税而到加拿大录音,花了五个月时间完成[82]。东尼说:“我们花了很长时间,每个人都嗑药嗑茫了,干了一堆蠢事。没人在创作上有进展,大家都在玩不同的东西”[82]。奥茲则说:“很显然,乐团里有些东西已经改变了,尤其是我和东尼的关系,我们完全不想和对方沟通”[22]。9月28日发行了第八张专辑《永不言败!英语Never Say Die!》,英国榜第12名、美国榜第69名[83]。乐评反映普遍不佳,并且也没有随着时间推移而改变。AllMusic评价道:“该专辑失焦的歌曲反映出乐团紧张的内部关系,还有多年累积的药物滥用问题”[84]。奥茲在2013年针对这张专辑回应:“我下楼去录音室,结果听到一个像爵士乐队在演奏的鬼声音。这真的是黑色安息日吗?我看我还是闪人好了。它是我做过最糟的工作,我对这张专辑感到恶心”[85]。该专辑中的单曲〈永不言败!英语Never Say Die (Black Sabbath song)〉和〈艰苦长征英语Hard Road (Black Sabbath song)〉,在英国单曲榜都挤入前四十强,乐团也二度登上“流行之巅”演出。这张专辑花了近二十年的时间在美国获得金唱片认证[44]

1978年5月起,展开宣传新专辑的巡演,由美国新组成的乐团范海伦固定暖场。充满活力的范海伦和显露疲态的黑色安息日出现了鲜明对比,乐评认为他们“大势已去、疲惫、不受欢迎”[34]。6月在英国汉默史密斯的演出实况后来发行为DVD。12月11日在阿布奎基市是巡回的最终站。

巡回结束后,乐团回到洛杉矶,在那里他们花了近一年时间为下一张专辑准备。然而成员间仍存在矛盾与冲突。东尼一遍又一遍的要求奥茲重唱,产生争执[22]。整个乐团都深陷在滥用酒精和其他药物的情形,但东尼回忆说:“奥茲和我们完全是不同等级的夸张”[24]。奥茲也逐渐拒绝唱东尼写的歌,加上来自唱片公司的压力与挫折,东尼在4月27日把奥茲从黑色安息日开除[24]。东尼后来在自传中表示,奥茲因为过量的喝酒嗑药,出了无数次的糗。还说早在学生时期就不喜欢他[86]。而奥茲也在自传中表示:“嗑药喝酒是整团都在干的事,不是你嗑就是我嗑、或是整团都在嗑。不过我已经不在乎了,这样对大家都好”[22]。因比尔和奥茲的关系较好,开除是由他负责告知。他说:“我希望我是专业的音乐人,但我可能不是。其实,当我喝醉我也会变得很可怕。酒精绝对是对黑色安息日最有害的事情之一,我们注定要互相毁灭,这个乐团已经中毒了,而且毒性很深”[87]

《天堂与地狱》与《暴民万岁》(1979 - 1982年)

编辑
 
接替奥茲的罗尼·詹姆斯·迪欧

1979年5月,乐团经纪人唐·亚顿的女儿莎朗·亚顿(后来名为莎朗·奥斯本英语Sharon Osbourne),建议原彩虹英语Rainbow (rock band)的主唱罗尼·詹姆斯·迪欧来接替奥茲的位置。而唐·亚顿曾不断试图说服奥茲回黑色安息日,因为他认为原始阵容最有利可图[24]。迪欧在6月正式加入,乐团开始创作下一张专辑。迪欧与奥茲有明显不同的歌声风格,他的加入代表黑色安息日的音乐将发生变化。东尼表示:“他们完全不同。迪欧不仅歌声过人,做事态度也过人。奥茲是一位伟大的艺人,但是当迪欧加入,他就带来不同的态度、不同的歌声和不同的音乐方式。迪欧会在吉他重复段上唱歌,而奥茲会跟随重复段,就像〈钢铁人〉一样。迪欧给了我们另一种写歌的角度和灵感”[88]

基于个人原因,贝斯手吉泽·巴特勒于1979年9月暂时离开乐团。迪欧以前在精灵英语Elf (band)的成员克雷格·格鲁伯英语Craig Gruber被聘请支援,协助新专辑的贝斯录音[89]。格鲁伯很快就被替换为杰夫·尼可拉斯英语Geoff Nicholls,这个新阵容于11月返回比尔准录音室开始录制专辑。吉泽于1980年1月回到乐团,杰夫则改为键盘手。1980年4月25日,发行了第九张专辑《天堂与地狱英语Heaven and Hell (Black Sabbath album)》,获得一致好评,在发行十多年后,Allmusic说这张专辑是:“黑色安息日最好的专辑之一,乐团听起来像是换了血重生”[90]。这张专辑是一个商业上的成功,特别是在美国,登上告示牌二百强专辑榜第28名,最终在美卖出一百万张[44],英国榜则登上第9名。1980年4月17日,以迪欧为主唱的黑色安息日展开了世界巡回。

英国音乐记者米克·沃尔英语Mick Wall在他的书《宇宙之兆:黑色安息日》中写道:“在英国,《声响英语Sounds (magazine)》杂志已经开始倡导一股新的音乐现象,称之为‘英国重金属新浪潮’...在这个时机点上,黑色安息日也重生了,他们闪闪发光、发出新的声音、新的主唱和顶尖的新专辑,也被视为摇滚乐复兴的一部分”[91]

整个1980年,黑色安息日都在美国巡演,并与蓝牡蛎英语Blue Öyster Cult共同演出,称为“黑与蓝之旅”。在纽约拿骚老兵纪念体育馆英语Nassau Veterans Memorial Coliseum的演出,后来发行为现场影像专辑《黑与蓝英语Black and Blue (video)[92]。7月26日,乐团在洛杉矶纪念体育场的演出聚集七万五千人[93]。巡演中途,英国的前东家发行了一张现场专辑《暗夜现场英语Live at Last (Black Sabbath album)》,登上英国榜第5名[39]。这张专辑的初始版本并没有得到乐团的认可发行,而且还将主唱的名字误植为“奥西·奥斯本”[94]。这张现场专辑直到2010年9月27日才受到乐团批准重新发行[95]

 
1981年的黑色安息日

1980年8月18日,在美国明尼亚波利斯演出之后,鼓手比尔·沃德退出黑色安息日。他说:“我不能忍受没有奥茲的舞台,我二十四小时都在喝酒,酒精中毒的很惨”。吉泽·巴特勒说:“演出后比尔就醉倒了,我们说他可能是个火星人,他就生气的打包行李,坐上公车走了”。乐团后来找了温尼·亚派斯英语Vinny Appice递补鼓的位置[96]

1981年2月,乐团完成了天堂与地狱世界巡回演唱会,回到录音室开始录下一张专辑[97]。11月4日发行第十张专辑《暴民万岁英语Mob Rules (album)》,受到乐迷好评。但也有一些批评,《滚石杂志》给了一颗星,认为“乐团像以往一样沉闷空虚”[98]。不过,就像黑色安息日早期的作品一样,媒体的意见会随着时代不同而改变。发行十年后,Allmusic表示《暴民万岁》是一张优秀专辑[99]。该专辑也获金唱片认证[44],并登上英国榜前二十强。专辑主打歌〈暴民万岁英语The Mob Rules〉是在约翰·蓝侬的英国故居录音的[97]。这首歌也被1981年的美国动画电影《重金属英语Heavy Metal (film)》采用[97]

不满前东家的私售专辑《暗夜现场》素质不佳,乐团在1982年12月发行《罪恶现场英语Live Evil (Black Sabbath album)》,内容皆为暴民万岁巡回之旅的现场收音[100]。然而在混音制作的过程中,迪欧带着鼓手温尼退出乐团了。东尼和吉泽则指控说,迪欧在半夜跑进录音室,提高他的歌声音量[101]。此外,迪欧也不满意作品的图案设计[102]。吉泽还指控迪欧和温尼在混音过程中,瞒着其他成员进行自己个人专辑的工作[103]。东尼则表示:“迪欧已经开始有点管太多,变得有点希特勒。事实上,我们戏称他为‘小希特勒’。我想,他以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他说话的方式,可能给外界的印象不是太好,但他通常没什么恶意,迪欧只是个性直言不讳的人”[104]。迪欧则否认进录音室调音量一事,并指责东尼和吉泽造谣[105]:“当谈到人声表现时,没人有意见,没人!因为他们知道没有我会唱,所以我做我想做的事情”。他也说:“我拒听《罪恶现场》,因为它有太多问题了。如果你看看专辑封底,主唱挤在角落,鼓手被烟雾盖住,只有大大的东尼在中间。打开专辑看看有多少东尼的照片,我和温尼又有多少?”[106]

1982年11月,离开黑色安息日的迪欧和温尼成立了自己的迪欧英语Dio (band)乐团。而《罪恶现场》销量输给奥茲的个人现场专辑《恶魔语录英语Speak of the Devil (Ozzy Osbourne album)[44]。东尼则紧急找来犹大祭司的主唱罗柏·哈尔福德,支援剩下的三场演出[107]

《魔头转世》(1983 - 1984年)

编辑
 
1983年,加入黑色安息日的前深紫主唱伊恩·吉兰

剩下的两个原始成员东尼和吉泽,开始试听新主唱人选的歌声音源,包括参孙英语Samson (band)尼克·摩尔英语Nicky Moore孤星英语Lone Star (band)约翰·斯洛曼英语John Sloman。12月,最终他们决定由前深紫伊恩·吉兰担任新主唱[61][108]。原本东尼想改掉团名,不再叫做黑色安息日,但唱片公司不断施压,迫使他保留团名[108]。乐团到牛津郡庄园录音室英语The Manor Studio开始录下一张专辑[109]。1983年6月,原鼓手比尔重返乐团[108]。8月7日发行第十一张专辑《魔头转世英语Born Again (Black Sabbath album)》,虽然乐团运作良好,但显然吉兰的风格与黑色安息日的声音不适合。1992年,吉兰告诉导演马丁·贝克:“我是黑色安息日最糟糕的一任主唱,这完全不是他们以往做过的任何音乐,我不穿皮衣,我没有那样的形象。我认为乐迷可能也处在完全混乱的状态”。东尼则表示:“伊恩是一个伟大的歌手,但是他的背景完全不同,这让他很难唱黑色安息日的歌、很难融合进来”[108]。《魔头转世》得到很多负面评论,但它其实算是张商业成功的专辑,在英国榜达到第4名[110]、美国榜也进入前四十强[111]。经过十年后的评论也依然不佳,Allmusic认为这张专辑是出“惨剧”,并指出:“吉兰的蓝调风格和幽默歌词,和带有阴暗末日气息的黑色安息日是完全搭不上边的”[112]

虽然比尔参与了整张专辑的录音工作,但由于长途旅行会带来的压力,使他缺席了世界宣传巡回,并且在专辑发行后又退出了乐团,回到洛杉矶治疗养病。比尔后来说:“我无法出国参加巡回,我对长途跋涉感到害怕。我用饮酒来抗拒恐惧,真是大错特错”[113]。鼓手由前电光交响乐团贝夫·贝文接替。1983年8月7日,乐团重整旗鼓展开魔头转世巡回之旅英语Born Again Tour 1983(后来经常被乐迷俗称为“死亡安息日'83 - '84世界巡回之旅”)[108]。他们开始与钻石头英语Diamond Head (band)悄声暴动英语Quiet Riot夜巡者合唱团英语Night Ranger合作演出。也在英国雷丁里兹音乐节英语Reading and Leeds Festivals演奏了深紫的名曲〈水上烟英语Smoke on the Water[114]

魔头转世巡回之旅曾准备了一组巨石阵道具,东尼在自传中回忆说:“这是吉泽的点子,但是设计师看错尺寸。几个月后,这些舞台布景运来之后,我们全吓呆了,所有这些巨大的柱子就跟卧室一样宽,我们有所有的东西都被这些怪物吞噬了,它是由玻璃纤维和木材组成的、而且他妈的有够重”[24]。吉泽解释说:“这是经纪人唐·亚顿想出来的,他想将舞台设置为巨石阵、然后写下设计图,交给我们的巡回经理。他写的单位是,但其实他的意思是英尺,所以人家看到的要求就是十五米,而不是十五英尺啦!这么巨大的东西没法放在任何舞台上,我们只能丢到仓库去。它大概是地球上花最多钱却完全没屁用的建筑物了”[115]

面临困境与《银河七号星》(1984 - 1986年)

编辑

1984年3月,魔头转世巡回之旅结束后,伊恩·吉兰便辞去主唱,加入解散后重组的深紫乐团,贝文也退出,黑色安息日开始一段漫长的沉寂转型。伊恩表示:“我和贝文就像是帮东尼打工的”。乐团随后在洛杉矶找来一位素人大卫·多纳托英语David Donato来接任主唱。新的阵容花了整个1984年在练团写歌,并在10月录好了试听带。但不久后,大卫就和乐团分道扬镳[61]。随着乐团阵容又缺损,吉泽在11月也离开黑色安息日,组成自己的独奏乐团。他说:“我完全离开了。当我们和伊恩合作时,它不应该是一张旧的黑色安息日专辑。在我们完成专辑后,我们把它给华纳兄弟唱片,他们说会把它做成一张黑色安息日专辑,我们却改变不了什么。我真的失望了,伊恩真的很生气。那气氛持续了一张专辑和一个巡回,就这样了”[115]

吉泽退出后,只剩下东尼一个原始成员,黑色安息日等同活动休止。东尼只得和长期支援录音的键盘手杰拉德开始个人专辑。1985年7月13日,在美国费城举行拯救生命慈善演唱会上,所有创始成员(包括奥茲)都同意,以黑色安息日的原始阵容同台演出[34][108]。这是自1978年以来首次以原始阵容出现在舞台上,同时,另一支重金属元老乐团齐柏林飞船也为此暂时重组登台[116]。之后,东尼回到他的独奏作品发展,找来了贝斯手戴夫·斯匹兹英语Dave Spitz、鼓手艾瑞克·辛格英语Eric Singer,最初他打算使用多个主唱,如犹大祭司的罗柏·哈尔福德、前深紫的葛伦·休斯英语Glenn Hughes,以及离开的迪欧,但这项计划没有实现[108]。东尼说:“我们打算在专辑中以嘉宾客串的方式,邀请不同的歌手来演唱。但它是如此难以实现,并且还要得到他们各自的唱片公司批准。只有葛伦·休斯来唱了一首,于是我们决定整张专辑都让他唱”[117]

经过半年的录音制作,这张独奏专辑命名为《银河七号星英语Seventh Star》。华纳兄弟公司拒绝让东尼以个人名义发行,坚持使用黑色安息日的名义[118]。经纪人唐·亚顿居中协议后,决定以“黑色安息日之托尼·艾欧密”名义,在1986年1月发行[119]。东尼说:“我想如果我们以独奏专辑来发行,它会比较容易被乐迷接受”[120]。该专辑登上美国榜第78名[121]。它融入更多的硬式摇滚元素,而一些含有蓝调的感觉。发行时也因此受到一些批评,然而多年后,如Allmusic给了它正面评价:“这张专辑经常被误解和低估”[118]

虽然东尼的个人乐团被迫使用黑色安息日的名字,这个新阵容仍排练了六个星期,准备举行一次完整的世界巡演。葛伦·休斯说:“我加入的是‘托尼·艾欧密乐团’,但我没有加入‘黑色安息日’,我对成为黑色安息日成员的想法没兴趣。若葛伦·休斯在黑色安息日当主唱,那就像詹姆士·布朗金属制品唱歌一样,行不通的”[122]。巡回开始的前四天,葛伦·休斯和乐团的演出经理约翰·唐宁在酒吧打架,导致他眼眶受伤,影响了歌唱能力。于是乐团找来雷·葛伦英语Ray Gillen替补,并计划和炭疽乐队共同巡演,但将近一半的美国行程因门票销售不佳而取消[123]

接下来接任的主唱是谁具有争议,前约书亚英语Joshua (band)的主唱杰夫·范荷英语Jeff Fenholt不断坚称,他在1985年1至5月间担任过黑色安息日的主唱,东尼从未证实他的声明。杰夫在评论家盖瑞·夏普扬德语Garry Sharpe-Young的书《血腥安息日:黑色安息日之战》中,详细叙述了他与东尼的事情[124]

《不灭偶像》、《断头十字》与《战神提尔》(1986 - 1990年)

编辑

1986年10月,黑色安息日开始准备下一张专辑,他们到蒙哲腊著名的空中录音室与制作人杰夫·格莱克斯曼英语Jeff Glixman合作。然而一开头就产生问题,制作人临时替换成维克·盖布斯-海文英语Jeff Glixman,贝斯手戴夫·斯匹兹因个人问题离开。于是乐团找来前彩虹、与奥茲合作过的贝斯手鲍勃·戴斯利英语Bob Daisley支援,重新录制所有的贝斯音轨,并写了专辑中的歌词,但专辑完成之前,鲍勃和鼓手艾瑞克决定退出,两人加入盖瑞·摩尔的伴奏乐团[61]。这时制作人再次换成克里斯·桑格瑞斯英语Chris Tsangarides,乐团回到英国的摩根录音室工作。然而,新主唱雷·葛伦突然离开黑色安息日,和约翰·赛克斯英语John Sykes另组了恐怖谋杀英语Blue Murder (band)。乐团接着找来前联盟英语Jeff Glixman的主唱东尼·马丁英语Tony Martin (British singer)重录雷·葛伦的音轨,前鼓手贝文则回来支援一些鼓的录制[34]。在新专辑发行前,黑色安息日接受一项提议,到南非太阳城进行六场演出。然而当时正值南非种族隔离时期,乐团招致许多批评,包括反对种族隔离艺术家联盟英语Artists United Against Apartheid,该组织自1985年起便一直在抵制南非[125]。贝文因拒绝参与演出,由前冲击合唱团的鼓手泰瑞·乔斯英语Terry Chimes取代[34]

在将近一年的制作后,1987年12月8日发行第十三张专辑《不灭偶像英语The Eternal Idol》,它花了六个星期才登上美国榜第168名[126],在英国榜则只到第66名[39]。当代评论家对它抱着忽视态度,现今网络时代的评论则是正反面皆有,AllMusic表示:“马丁强大的歌声给乐团带来新的火力,而东尼的即兴弹奏是那十年间最重的一次,无可否认。这张专辑可能是黑色安息日最不受关注的佳作”[127]。《搅拌机杂志》给了这张专辑两颗星,称:“黑色安息日名存实亡”[128]。乐团举行了世界巡回,首次在希腊演出,不幸的是,由于南非事件的反弹,其余欧洲演出行程被取消[129]。巡演前不久,前维吉尼亚之狼英语Virginia Wolf的贝斯手乔·伯特英语Jo Burt前来支援。

由于《不灭偶像》表现不佳,黑色安息日被眩晕唱片英语Vertigo Records和华纳兄弟唱片公司抛弃,乐团改与I.R.S.唱片英语I.R.S. Records签约[34]。乐团在1988年8月回到录音室开始准备下一张专辑,鉴于《不灭偶像》录制时的种种问题,东尼决定自己担任制作人,他说:“这是全新的开始,我不得不全盘重整、考虑全局,我们需要再次建立一些信誉”[130]。东尼找来了前彩虹的鼓手科兹·鲍威尔英语Cozy Powell、长期支援的键盘手杰拉德·伍德罗和临时贝斯手劳伦斯·科特尔英语Laurence Cottle,并在英国租了一间非常便宜的录音室[130]

黑色安息日在1989年4月24日发行第十四张专辑《断头十字英语Headless Cross》,它也受到当代乐评的忽视,直到多年后才受到回顾性好评,Allmusic表示:“它是非奥茲或迪欧的黑色安息日最佳专辑”[131]。单曲〈断头十字〉在英国榜上达到第31名,在美国榜排名第115名[39]。东尼邀请他的好友、皇后乐团吉他手布莱恩·梅在〈死神召换〉一曲中客串吉他。该专辑发行后,乐团增加了巡演贝斯手尼尔·莫瑞英语Neil Murray (British musician),他是白蛇的前成员[61]

5月,展开断头十字世界巡回之旅,但由于门票的销售情况十分糟糕,演出了八场后便宣告取消[34]。欧洲之旅于9月开始,接着到日本演出,并与女子学院英语Girlschool进行了23天的俄罗斯之旅。在时任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向西方开放之后,黑色安息日是第一支到访俄罗斯的乐团之一[129]

乐团于1990年2月回到录音室,开始准备下一张专辑。1990年8月20日发行行第十五张专辑《战神提尔英语Tyr (album)》,专辑名称和几首歌曲名称,暗示主题是北欧神话[34]。该专辑在英国专辑榜上排第24名,首次没有进入美国告示牌排行榜内[39]。在网络时代后,它获得不同的评价,Allmusic指出:“《战神提尔》将神话故事与重金属结合,展现黑色安息日的融合才华”[132]。而《搅拌机杂志》给了这张专辑一颗星,称:“东尼和他不起眼的阵容,污辱了黑色安息日的名号”[133]。该专辑在欧洲举行了宣传巡演,然而最后七场表演因票房不佳而取消[134]。这是黑色安息日第一次没有到美国举行宣传新专辑的巡回[135]

《人类终结者》(1990 - 1992年)

编辑
 
1990年的表演后,罗尼·詹姆斯·迪欧和吉泽·巴特勒(如图)表示有兴趣重新加入黑色安息日

前黑色安息日主唱罗尼·詹姆斯·迪欧在罗伊·威尔金斯礼堂英语Roy Wilkins Auditorium,和前黑色安息日贝斯手吉泽·巴特勒共演了〈霓虹骑士〉后,两人表示有兴趣重新加入黑色安息日。吉泽说服了东尼改变阵容,他辞退了主唱东尼·马丁和贝斯手尼尔·莫瑞。东尼表示:“从很多方面来说,我很遗憾。我们在一个很好的状态,我们决定与迪欧重聚,我甚至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真的。有一些财务上的问题,但不是这样。我认为,也许我们可以重新找回黑色安息日的东西”[130]

迪欧和吉泽在1990年秋天加入黑色安息日,和东尼、科兹·鲍威尔一起准备黑色安息日的新专辑。在11月份排练期间,鼓手科兹骑马时发生意外,摔伤了髋部[136]。因此无法完成专辑的工作,于是前任鼓手温尼·亚派斯被找回来支援。至此,黑色安息日重返《暴民万岁》时期的阵容,乐团与制作人莱因霍尔·梅克英语Reinhold Mack展开合作,这一年的录音过程仍充满问题,主因是东尼和迪欧在创作上的意见分歧,有些歌曲已重写多次[137]。东尼说:“这张专辑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努力的工作。但真的用了太久时间,还花了我们一百万美金,真是他妈的可笑”[130]。迪欧后来回忆起这张专辑制作,他表示过程很艰难,但值得付出努力:“有时候我们把自己搞得很痛苦,但我觉得这是必经之路。有时候就是需要紧绷的压力,否则你最终会做出一张圣诞专辑”[138]

黑色安息日于1992年6月22日发行第十六张专辑《人类终结者英语Dehumanizer》,美版则在6月30日发行,因迪欧和他的同名乐团仍与当时的唱片公司订有合约。虽然专辑获得不同的评论[136][139],仍是乐团十年来最大的一次商业成功[61]。它登上美国榜第44名,单曲〈电视犯罪〉也进入摇滚歌曲四十强榜单[39],另一首〈时光机〉成为电影《韦恩的世界英语Wayne's World (film)》插曲。此外,许多乐迷将这次的阵容视为“真正的”黑色安息日,这些回馈替乐团提供了一些急需的动力。

1992年7月展开新专辑的世界宣传巡回。巡演中途,前任主唱奥茲宣布将要退休,并邀请黑色安息日参加他的不再巡回之旅英语No More Tours Tour,在最后两场演出中开场。黑色安息日同意了,但迪欧反对,他告诉东尼:“我才不干,我才不帮一个小丑暖场”[24]。迪欧在几年后的采访中谈到了当时的情况:“我在巡回中途得知,我们将在洛杉矶帮奥茲暖场。我说:‘不,抱歉,我还想保有面子’。很多八卦都在说,这造成了可怕的分裂。对我来说,他们同意在洛杉矶与奥茲同台,也说明他们有团聚的可能。显然意味着目前这个阵容命不久矣”[138]

1992年11月13日,迪欧在奥克兰的演出结束后退出黑色安息日。隔天,乐团参加了奥茲的退休演出,犹大祭司的罗柏·哈尔福德也加入,一同表演了两晚[107]。四位创团成员东尼、吉泽、比尔和奥茲,也同台演奏了一组简短的黑色安息日歌曲,是自1985年拯救生命慈善演唱会后再度的团聚。

《十字的意义》与《恶灵禁忌》(1993 - 1996年)

编辑
 
1995年的吉泽·巴特勒

在参加完奥茲的退休演出后,鼓手温尼也退出黑色安息日,改加入迪欧的乐团。东尼和吉泽招募了前彩虹鼓手巴比·隆迪利英语Bobby Rondinelli,并找回被辞退的前主唱东尼·马丁。乐团进入录音室,开始准备下一张专辑。但这时的阵容并不打算以黑色安息日的名义发行新作品。吉泽解释说:“它根本就不应该是黑色安息日专辑,我甚至不会以黑色安息日为名来做这事。这是乐团之前在参加奥茲退休之旅时讨论的。东尼和我找几个人,然后做张专辑,就这样。这就像一个东尼/吉泽的合作专辑”[140]

在他们唱片公司的压力下,乐团于1994年2月8日以黑安息日的名义发行第十七张专辑《十字的意义英语Cross Purposes》。这张专辑收到了不同的评论,《搅拌机杂志》给了这张专辑两颗星,称:“声音花园乐队的《超级未知数英语Superunknown》比这张粗糙的黑色安息日专辑好多了”[141]。AllMusic则看法不同:“听起来,《十字的意义》是自《魔头转世》之后,第一张真正的黑色安息日专辑”[142]。这张专辑在英国榜居第41名、在美国榜是第122名[143]。收录曲〈邪恶之眼〉是与范海伦的吉他手埃迪·范·海伦共同创作的,但因华纳兄弟唱片公司的限制而不受认可[34]。2月展开新专辑的宣传巡回,暖场团包括摩托头病态天使英语Morbid Angel。乐团于1994年4月13日在汉默史密斯拍摄了一场现场演出,并发行为实况录像带,附有一张题为“十字意义现场”的音源CD。1994年6月与大教堂英语Cathedral (band)欧洲巡演之后,鼓手巴比·隆迪利退出乐团,由创始鼓手比尔取代,继续演出在南美洲的五场演唱会。

之后的巡回途中,吉泽又退出了,他说:“我对黑色安息日新专辑的期待,最终还是完全幻灭了,我更喜欢我写给黑色安息日做的东西”[140]。吉泽成立了独奏组合GZR英语GZR,并于1995年发行了《塑胶星球英语Plastic Planet》。该专辑收录的〈无可救药〉有一段暗示性歌词,指向东尼与黑色安息日:“你抄袭和模仿,我们代表的精神,传奇只存在你心中,你抛弃所有的朋友,你不能否认你错了,灵魂已消逝”[144]。东尼回应说:“我听说了一些关于我的消息。后来拿到这张专辑,我放来听了一次,然后就送给其他人了,所以我没有专心注意到歌词写了什么。...很高兴看到他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把内心的东西秀出来。我不想和吉泽撕破脸,他依然是个朋友”[145]

在吉泽离开后,比尔也退出了。东尼找回前贝斯手尼尔·莫瑞和鼓手科兹·鲍威尔,回到《战神提尔》时期的阵容。乐团邀请死亡人数英语Body Count的吉他手厄尔尼·C英语Ernie C制作新专辑。这次他们还找了饶舌歌手Ice-T客串一曲和声[146]。1995年6月20日,乐团发行第十八张专辑《恶灵禁忌英语Forbidden (album)》,但在英美两地都未上榜[147][148]。这张专辑广受评论家批评,AllMusic表示:“无聊的歌曲、可怕的制作和平庸的演奏,这是很容易避免的,除了热情的死忠乐迷。鉴于乐团的悠久历史,这是一件悲哀的事情”[149]。《搅拌机杂志》也说:“尴尬...黑色安息日最糟糕的专辑”[150]

1995年7月,黑色安息日与摩托头开始世界巡演,但两个月后,科兹因健康问题退出。由前鼓手巴比·隆迪利取代。东尼说:“我过去拥有的成员,巴比·隆迪利和尼尔·莫瑞,他们是伟大的人物,对我来说,我不知道我们应该怎么做才算是理想的阵容,但巴比和尼尔真的很棒”[145]。1995年12月,完成亚洲巡回后,东尼让黑色安息日休止活动,开始与前主唱葛伦·休斯、前犹大祭司的鼓手戴夫·霍兰德英语Dave Holland (drummer)进行新的个人专辑。这张专辑完成后并未正式发行,但是在不久后被称为《银河八号星》在盗版市场广泛流出。直到八年后的2004年9月28日,才以《1996年DEP时期英语The 1996 DEP Sessions》为名正式发行。但发行时戴夫·霍兰德在荷兰被判强奸未遂罪[151],东尼不想让这张专辑跟强奸扯上关系,所以其中的鼓声由吉米·科普利英语Jimmy Copley重录过[152]

1996年4月29日,I.R.S.唱片公司在合约到期前,发行名为《安息日乐团英语The Sabbath Stones》的精选辑,收录《魔头转世》到《恶灵禁忌》的歌曲。1997年,东尼解散了黑色安息日的当前阵容,正式与当初的创始成员奥茲·奥斯本、吉泽·巴特勒、比尔·沃德重组。原主唱东尼·马丁声称:“自从1992年乐团参加了奥茲的退休巡回之后,他们几个老成员就已经开始有互动了”。马丁后来回忆说:“《恶灵禁忌》是一张敷衍了事的填充专辑,为了离开唱片公司、摆脱主唱,以及促使原始阵容重聚。不过,我并不了解当时的讯息”[153]

《团圆》(1997 - 2006年)

编辑
 
1999年,以原始阵容重新聚首的黑色安息日,他们正举行“团圆世界巡回之旅”

1997年5月起,黑色安息日在奥茲退休后创办的重金属音乐节奥茲音乐节英语Ozzfest上压轴登台,但比尔因身体缘故不能参加,由奥茲的鼓手麦克·伯丁英语Mike Bordin代为上阵[61]。12月4至5日,东尼、奥茲、吉泽、比尔四人正式团聚,共同在伯明翰国家展览中心登台,是1992年后首次的完整重聚演出。两天的演唱会实况在1998年10月20日发行为双碟现场专辑《团圆英语Reunion (Black Sabbath album)》,它在美国冲上专辑榜第11名[39],并获得了白金唱片销量认证[44]。其中收录的〈钢铁人〉现场版,获得第42届格莱美奖最佳金属乐演奏奖英语Grammy Award for Best Metal Performance”,当时〈钢铁人〉已经是具有三十年历史的老歌了[17]。《团圆》也收录了两首新曲〈疯子〉和〈出卖我的灵魂〉,它们都登上了告示牌主流摇滚单曲榜英语Mainstream Rock (chart)前二十强[39]

1998年5月,乐团展开欧洲巡演之前,比尔在练团时手臂麻木,送医后才发现是心脏病发作[24],于是鼓手临时替换成前任的温尼·亚派斯[154]。比尔在1999年1月回到巡演阵容,并持续参加奥茲音乐节的演出[61]。而成员各自的音乐事业也持续发展,东尼在2000年发行了第一张正式个人专辑《艾欧密英语Iommi (album)》。奥茲也在2001年发行了独奏专辑《脚踏实地英语Down to Earth (Ozzy Osbourne album)》。

2001年,黑色安息日回到录音室,四个创始成员和制作人瑞克·鲁宾英语Rick Rubin开始准备下一张专辑[61]。但计划临时中止,奥茲被召回完成他的个人专辑曲目[155]。东尼说:“只是走到尽头了,我们没有再往前走,这是个耻辱,因为歌真的写得好”[156]。他也评论让所有成员一起录制新专辑的工作难度:“我们都做了这么多,但现在的录音截然不同。在以前,没人会有每五秒钟响一次的手机。当初我们第一次开始的时候,我们手上什么都没有,但我们仍然齐心协力。现在每个人都在做这么多其他的事情。这真是值得玩味,我们都有很好的沟通,但一起试着做张专辑已经变得完全不同了”[156]

2002年3月,由MTV在奥茲家中拍摄的真人实境节目《奥斯本一家英语The Osbournes》开播,该节目后来获得黄金时段艾美奖“最佳真人秀节目奖”[157]英国荣耀奖英语Pride of Britain Awards[22]。使得奥茲迅速在英美地区爆红,电视名人的知名度甚至超越他的歌手身份[22]。乐团的前东家圣殿唱片英语Sanctuary Records利用这个机会,发行双碟现场专辑《前世今生英语Past Lives (Black Sabbath album)》,收录70年代时原始阵容的演出实况,登上美国榜第114名[143]。乐团保持休息状态,直到2004年夏天在奥茲音乐节登台。2005年11月,黑色安息日列名英国音乐名人堂英语UK Music Hall of Fame[15]。2006年3月,乐团又列名美国摇滚名人堂[16],在颁奖典礼上,金属制品担任颁奖人,鼓手拉尔斯·乌尔里希说:“如果没有比尔、吉泽、奥茲、东尼,就不会有今天的我们。如果没有黑色安息日,就不会有金属制品。很显然,如果没有黑色安息日,硬摇滚和重金属音乐也无法像今天这样壮大”。随后他们现场翻唱了两首黑色安息日的歌曲致敬[158]

《迪欧年代》和天堂与地狱(2006 - 2010年)

编辑
 
2009年,以天堂与地狱英语Heaven & Hell (band)名义演出时的托尼·艾欧密

2006年,当奥茲正在筹备制作个人专辑《黑雨英语Black Rain (Ozzy Osbourne album)》时,犀牛唱片英语Rhino Entertainment在2007年4月3日发行了精选辑《黑色安息日:迪欧年代英语Black Sabbath: The Dio Years》,从迪欧在乐团任期内参与过的四张专辑中选曲。同时东尼、吉泽、温尼和迪欧再次合作,为此精选辑创作了三首新歌。该精选辑登上告示牌二百大专辑榜第54名[159]。新曲〈哭泣的魔鬼英语The Devil Cried〉登上告示牌主流摇滚单曲榜第37名[160]。市场反应让乐团非常满意,于是东尼和迪欧便决定组成《天堂与地狱》时期的阵容,举行2007天堂与地狱巡回之旅英语Heaven and Hell 2007 Tour[161]。而奥茲、吉泽、东尼和比尔的阵容仍然正式称为黑色安息日,新阵容选择依照当年的同名专辑称为天堂与地狱英语Heaven & Hell (band),以避免混淆。东尼说:“取这个名字就不会让演唱会上的乐迷困惑,他们会明白自己不会在那里听到〈钢铁人〉或〈战争猪猡〉或其他的歌。这个组合代表不是奥茲时期,也不会表演老歌,所以我们称自己为天堂和地狱,正是为了要重温那个时期。那时候我们做了很多努力,很高兴能再度和迪欧重聚”[26]。比尔最初预计参与精选辑新歌的录音和巡演,最终在录音前因音乐上的差异问题,拒绝成为乐团的鼓手[162]。他的位置由前鼓手温尼取代。

2007年3月11日,天堂与地狱巡回之旅展开,邀请麦加帝斯机械头英语Machine Head (band)上帝羔羊德国女皇英语Queensrÿche埃利斯·库珀冰冻大地英语Iced Earth暖场[163],并于3月30日在纽约录制了一张现场专辑和DVD,名为《无线电城音乐厅现场英语Live from Radio City Music Hall》,获金唱片认证[164]。11月,迪欧确认该组合计划录制一张新的录音室专辑[165]。2008年7月,黑色安息日推出典藏套装合辑《地狱的规则英语The Rules of Hell》,包含所有迪欧时期的作品[166]。8月,他们与犹大祭司、摩托头、圣约一起举行了金属大师巡回之旅英语Metal Masters Tour[167]。2009年4月28日,天堂与地狱发行了新专辑《小心魔鬼就在你身边英语The Devil You Know (Heaven & Hell album)[168],登上美国榜第8名[169]。迪欧说:“这些歌曲录制后,我想离开天堂与地狱,回到我自己的乐团。和黑色安息日再做张专辑,是我心中最后一件想做的事了”[170]。Allmusic表示:“这张专辑有如黑色安息日的《偏执狂》,天堂与地狱展现了不同的音乐性,取不同的团名是合适的”[171]。英国重金属杂志《金属之锤英语Metal Hammer》将这张专辑描述为“本年度的重量级新作之一”[172]

2009年5月,奥茲在纽约联邦法院控告东尼未经许可及非法使用黑色安息日的注册商比尔,使其版权在美国专利及商比尔局登记名字为托尼·艾欧密一人所有,而非黑色安息日当年的创始成员平均获得乐团名字的使用权。奥茲要求东尼付出乐团商比尔等有关一切的50%利润。奥茲表示“我对于最后要用法律去解决我跟东尼的问题,感到非常..非常的遗憾。但经过三年无数次的妥协,我已经没得选了。东尼,做你正确的决定吧”[34]。东尼则说:“我是黑色安息日41年里唯一不变的乐团成员,其他成员在80年代就纷纷退出,放弃了这支乐团,因此我对乐团名称有更多的权利”[173]。11月25日,迪欧被诊断出罹患胃癌,并到德州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接受治疗[174]。天堂与地狱原本计划在迪欧休养后进一步开始活动,在欧洲与铁娘子巡演,但后来由于迪欧健康状况恶化,取消所有计划。

2010年4月17日,黑色安息日与金属制品合作发行限量版单曲,以庆祝世界唱片行日[175]。5月16日上午,迪欧因胃癌逝世,享寿六十七岁[176][177]。6月,奥茲和东尼的商比尔诉讼官司结束,但并未公开和解的详细资讯[178]

原始阵容团聚与《十三》(2010 - 2014年)

编辑

2010年1月奥茲在宣传自传新书《我是奥茲英语I Am Ozzy》的采访中表示:“虽然我不排除,但我仍怀疑黑色安息日所有四个原创成员还会团聚的可能性。我的意思不是永远,但现在我不觉得有任何机会。谁知道未来对我有什么好处?如果这是我的命运,那也罢了”[179]。7月,吉泽表示:“2011年将不会有黑色安息日的团聚,因为奥茲已经承诺要举行他的个人巡演了”[180]。然而,8月份时四名成员聚集在一起工作,并持续练团[181]

2011年11月11日,比尔、吉泽、奥茲、东尼在洛杉矶威士忌摇摆舞英语Whisky a Go Go酒吧宣布他们正在录制新专辑,并会于2012年展开宣传巡演[182]。2012年1月9日,东尼被诊断出罹患淋巴瘤,乐团取消之前预订的欧洲巡回之旅,但仍照计划参加了下载音乐节英语Download Festival罗拉帕罗扎音乐节[183][184]。乐团后来宣布,将在家乡伯明翰演出,这是自“团圆世界巡回之旅”后的第一场演唱会[185]。2012年2月,比尔宣布他将不再参加乐团的团聚,直到他获得“合约”[186]。第二天,其他成员表示他们“没得选择,只能在没有比尔的情况下继续录音”,但也说“我们的门永远开着,希望比尔能回来”[187]

2012年5月21日,黑色安息日在伯明翰O2学院英语O2 Academy Birmingham演出,取代比尔上场的是奥茲的鼓手汤米·克鲁弗托斯英语Tommy Clufetos[188]。6月,乐团在下载音乐节登台演出,随后在芝加哥罗拉帕罗扎音乐节表演[189][190]。当月月底,乐团开始录制新专辑[191]

 
2014年的黑色安息日

2013年1月13日,乐团宣布该专辑名为《十三》,并将于6月发行,鼓手为讨伐体制布莱德·威克英语Brad Wilk,制作人为瑞克·鲁宾[192]。2月进入专辑混音阶段[193]。4月12日,乐团公布了专辑的曲目列表。该专辑的普通版有八首新曲,豪华版加收三首特别赠送曲[194]。4月19日,发行新单曲〈上帝已死?英语God Is Dead?[195],登上英国摇滚单曲榜第6名[196]。4月20日,黑色安息日展开纽澳美加巡回之旅[197]。5月15日,黑色安息日的三位成员在《CSI犯罪现场》第十三季完结篇中客串演出,在剧中开头演唱第二支单曲〈结局的开端〉,并有奥茲在后台与主要角色的对话[198]。影集的制片人唐·麦吉尔英语Don McGill说:“当我们第一次听说黑色安息日有兴趣在专辑中创作一首关于CSI的歌曲时,我们都非常兴奋,我们剧组很多人都是资深乐迷。看到这张专辑名为《十三》,而这是CSI第十三季的结局,它似乎是一个完美的搭配。对此,我们全都非常激动”[198]

6月10日,乐团发行第十九张专辑《十三英语13 (Black Sabbath album)》,它荣登美国[199]、英国[200]、瑞士[201]、瑞典[202]、挪威[203]、新西兰[204]、德国[205]、丹麦[206]、加拿大[199]等国专辑排行榜的冠军。该专辑获得大部分的好评,AllMusic表示:“意想不到的精彩,天启的专辑,是任何一位死忠硬摇滚或金属迷都必需拥有的作品”[207]。《金属之锤》杂志认为:“我们可以从黑色安息日的发展中,观察到重金属音乐形成的历史,并得出结论,乐团的经典阵容证明了他们与现代音乐具有重要的关联”[208]

7月,黑色安息日抵达北美洲继续巡回之旅(自2001年7月以来的第一次),10月进行南美洲之旅,11月则是欧洲之旅,一直演出到12月。途中,东尼获英国考文垂大学授予艺术博士荣誉学位,校方表示:“东尼身为重金属音乐的创始人、以及业界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我们希望借由学位来表彰他对流行音乐世界的贡献”[209]。11月13日,乐团荣获经典摇滚奖英语Classic Rock Roll of Honour Awards“年度最佳专辑”、“年度劲爆大事”以及“当世传奇”等三项大奖[210]。2014年1月26日,乐团凭借单曲〈上帝已死?〉第二次拿下第56届格莱美奖“最佳金属乐演奏奖”[18]。3至4月,乐团再回到北美巡演,6月重返欧洲,在英国伦敦结束巡回[211]

告别巡回(2014 - 2017年)

编辑
 
2017年2月4日,告别巡回最终场的奥茲·奥斯本

2014年9月29日,奥茲向《金属之锤》杂志透漏,黑色安息日将在2015年初开始工作,与制作人瑞克·鲁宾准备第二十张录音室专辑,2016年会进行最后一次巡回[212][213]。然而,2015年4月奥茲接受采访时说:“这些计划可能改变,我们都在不同的国家生活,有些人想工作,有些人不想。但我相信,我们将一起再开巡回演出”[213]

2015年9月3日,黑色安息日宣布将于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间,展开名为“结局之旅英语The End Tour”的告别巡回演出[214][215]。尽管之前报导他们将在告别巡回演出之前回到录音室,但奥茲说,不会再制作黑色安息日新的录音室专辑[216]。然而,2016年1月20日发行了一张迷你专辑结局英语The End (EP)》,只在告别巡回演出的现场贩售[217][218]。该专辑收录的前四首歌曲是制作《十三》时未发行的作品[219]

3月4日,东尼谈到未来重新发行前主唱东尼·马丁时期的作品。他解释说:“我们已经暂缓这些专辑的重新发行,因为当前的黑色安息日主唱是奥茲·奥斯本。但这肯定会发生...如果要重发马丁那时的作品,我想写一些新歌。我也会进行重审《十字的意义》和《恶灵禁忌》的工作”[220]。马丁则建议,可以和《不灭偶像》的三十周年庆做个结合[221]。在8月份的采访中,马丁补充说:“东尼仍然有癌症的问题,可能无法实践计划。但如果他想动手做,我随时待命”[222]。8月10日,东尼透露他的癌症病况已经缓和了[223]

11月,东尼接受采访被问到黑色安息日的未来计划时,他说:“我会写一些新歌,也许我会和这些家伙做些工作,也许是新的录音,但巡回不会再开了,我们表演了快五十年了,差不多了”他也说:“这次告别巡演非常怀旧,因为它真的是最后一次巡回了。我们也不会加开场次,因为这些旅途让我蛮累的,病情让我不利于频繁飞行,我会感到疼痛,所以必须有个终点,让它结束。我认为在家乡伯明翰作为终点是很棒的,因为这是我们开始的地方。对我来说,我喜欢演奏、我喜欢和这些家伙一起在舞台上,但其他的就不喜欢了,像是我不喜欢旅行,我讨厌要远离家乡很长一段时间的感觉。告别演出之后我会常待在家休假,但我不会离开音乐事业,我仍然想写歌和弹奏,我喜欢演出,我只是不能再出远门旅行了”。他也对黑色安息日在乐界的地位表达了想法:“当我们写出第一首黑色安息日的歌、弹出那段旋律,我们都兴奋的打冷颤,我们知道这是我们想做的、这是我们想玩的。我们都很兴奋,我们喜欢这种音乐。但当时我们很孤独,很难有地方可以表演,我们不得不打破了很多障碍。现在看到很多伟大的乐团说‘黑色安息日影响了他们’,得知这些事情总是感到惊奇。总之,这是一个伟大的荣耀”[224]

 
告别巡回最终场谢幕的黑色安息日,2017年2月4日在英国伯明翰

2017年2月4日,黑色安息日在伯明翰演出他们的最后一场演唱会。唱到最后一首歌〈偏执狂〉时,乐团在自己的Facebook粉丝专页上开了直播。在漫天彩带中演奏完之后,三位创始成员和两位巡演乐手向台下谢幕、合照[225]。舞台上的奥茲在谢幕时说:“与黑色安息日的岁月是一场‘最不可思议的冒险’,我心中最骄傲的一件事就是黑色安息日并不是某个大人物(制作人)精心包装、打造而成的,而只是说好‘不如我们一起梦想吧’的四个小伙子。而且出乎我们最不切实际的幻想,(乐团)成功了”[226]英国广播公司新闻的音乐记者柯林·彼德森英语Colin Paterson说:“最后一场演唱会的怀旧感很重,只有一首歌是1972年之后的”[225]。对于黑色安息日被要求提供照片和纪念品来举办国际性展览,东尼说他不排除这个可能性:“如果时机成熟,这是可能的。甚至做一张专辑,你知道的,任何事都可能发生”[227]。3月7日,黑色安息日透过社交官方网页张贴讯息“黑色安息日 1968 - 2017”,等同正式宣布解散告终[228]

音乐风格

编辑

黑色安息日是一支重金属乐团[1],并且为重金属音乐的先行者[2]。他们的音乐也常归类为迷幻摇滚[5]蓝调摇滚[6]硬式摇滚[3]前卫摇滚[229]前卫金属的原型[230]以及酸性摇滚英语Acid rock[7]。乐团也是许多音乐流派的关键影响者,包括大麻摇滚英语Stoner rock[7]油渍摇滚[231]毁灭金属[232]污泥金属英语Sludge metal[233]。黑色安息日早期受到鲜奶油乐团披头士乐团佛利伍麦克吉米·亨德里克斯齐柏林飞船杰叟罗图乐团约翰梅尔&蓝调突破者乐团英语John Mayall & the Bluesbreakers的影响和启发[234][235][8]

虽然黑色安息日经历了许多阵容和风格的变化,他们的音乐核心仍侧重于不祥的歌词和末日风格的声音[35]。乐团经常运用三全音,这个特殊音程也被称为“音乐中的魔鬼”、“恶魔的声音”[236]。特别是东尼和吉泽经常运用推弦手法,造就更加鲜明的音乐风格[8]。以奥茲为主唱的时期,如《血腥安息日》中便具有类似于前卫摇滚的元素,在当时是越来越受欢迎的音乐风格[230]。在70年代初时,他们便与当代的流行音乐形成强烈对比,黑色安息日的黑暗声音被当时的摇滚乐评论家摒弃,经常遭受不屑一顾的负面评价[61]。与许多早期同时代的重金属乐团一样,几乎没有摇滚电台愿意播放他们的音乐[237]。吉泽说:“(当时)媒体都把我们往死里骂,不过专辑热卖后,丢脸的是他们。因为他们与年轻人的需求完全脱节了,所以看起来才会愚蠢无比”[8]

身为黑色安息日的主要作曲者,托尼·艾欧密写了大部分乐团的音乐,而奥茲·奥斯本写的是人声旋律,吉泽·巴特勒负责填词。这个过程有时令东尼感到沮丧,他经常为了想出新的即兴重复段而备受压力,他说:“如果我没想出新的点子,就没人会开始动手写歌了”[71]。奥茲后来说:“黑色安息日从来没有写过结构化的歌曲,东尼随时可以拿起一把吉他,创作出新的即兴重复段。我跟你打赌十亿美元,根本就用不了多久,他就能弹出一段屌炸天的全新旋律,让你的下巴掉到地上再也合不起来!”[238]。吉泽也说:“东尼时常拿着吉他、手法纯熟、技术高超,能想出一个接一个的即兴重复段。他弹出来,我们就跟着演奏相同的东西,然后接下来我们好像都清楚要怎么做了”[8]

从乐团的第三张专辑《现实之王》起,他们开始运用调低的吉他定弦[61]。1965年在组成黑色安息日之前,17岁的东尼在工厂当焊工时,不慎被金属压版夺走了右手中指和无名指的指端。他几乎放弃了音乐之路,但工厂领班拿了一张爵士吉他手金格·莱恩哈特的作品给他听,因为金格的两根手指在一场大火中烧掉了,于是弹奏时都只用了两根手指头压在指版上[239]。这给了东尼动力,他灵机一动,开始用熔化的清洁剂瓶子作成指套,然后在指尖末端黏上皮革垫,以便弥补指头长度的不足、增强按弦的能力。他也开始把琴弦弄松,减轻弦的压力来克服弹琴障碍[22]。这也使他发展出特殊的风格:阴沉、缓慢而且凶残,在当时音乐界里是最黑暗的音色[240]

早期的乐团历史中,东尼便尝试用不同的吉他调音,包括把比尔准的E降到了C ♯(1到6弦全面调降三个半音),贝斯手吉泽·巴特勒也跟着这样做。最终,黑色安息日成为第一个降调的重金属乐团,他们创造出更晦暗、更有泥泞感觉的音乐,影响后来无数的音乐人,犹大祭司主唱罗柏·哈尔福德便曾公开说:“创造重金属重复乐句的人,就是东尼”[241]

成就与地位

编辑

黑色安息日在全世界销售了超过7000万张专辑[14]。包括在美国唱片业协会的1500万张销售认证[44]。他们是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重金属乐团之一,乐团开创了具有革命性意义的音乐风格,例如《偏执狂》,《滚石杂志》给予极高评价:“永远改变了音乐”[242],并形容他们为:“重金属音乐界的披头士”[13]。《时代》杂志称《偏执狂》是“重金属音乐的起源”,将该专辑列入它们的“历来最伟大的一百张专辑”[243]。《滚石杂志》也将黑色安息日列为“历来最伟大的一百个音乐家”之一[13]。而MTV将黑色安息日置于“历来最伟大的重金属乐团”第一位[12]VH1将他们置于“百大优秀硬摇滚乐团”第二位,仅次于齐柏林飞船[11]。VH1更将黑色安息日的〈钢铁人〉评为“四十首最伟大的重金属歌曲”第一名[244]。Allmusic的音乐评论家威廉·鲁尔曼英语William Ruhlmann说:

《滚石杂志》的音乐评论家乔治·华伦英语Holly George-Warren形容:“黑色安息日是70年代的重金属之王。虽然他们一开始被摇滚乐评论家鄙视、被广播节目人员忽略,但是该乐团在那十年内销售了超过八百万张专辑”[245]。音乐杂志《魔咒英语Mojo (magazine)》主编菲尔·亚历山大说:“黑色安息日、披头士、何许人、滚石乐队和齐柏林飞船,这五支英国乐团完全定义了美国的摇滚乐”[8]。美国帝博大学社会学家蒂娜·温斯坦英语Deena Weinstein也表示:“历史总是由胜利者来书写,而黑色安息日赢了,他们创造了一个音乐类型。并不是跟别人不同就算是创造新的音乐类型,只有在人们追随后才算数,而黑色安息日做到了这点”[8]。她也说:“现今的重金属音乐已发展出三百多种流派,如果把它整理成一张树状图,往上聚拢的时候,你会发现最上面的是黑色安息日”[246]

影响力和开创性

编辑
 
在英国西朗顿英语West Runton的黑色安息日蓝色牌匾

黑色安息日影响了很多著名的乐团,包括犹大祭司[247]铁娘子[248]毒液[249]异教狂徒[249]超级杀手[249]金属制品[249]麦加帝斯[250]炭疽[251]死神英语Death (metal band)[249]残月魔都[252]潘特拉英语Pantera[249]超脱乐团[253]崆乐团[249]枪与玫瑰[247]声音花园乐队[254]死亡人数英语Body Count[255]爱丽丝囚徒[256]骚动英语Disturbed (band)[257]碎南瓜[258]滑结[259]幽浮一族[260]恐惧工厂英语Fear Factory[261]圣烛节英语Candlemass[262]老天发威英语Godsmack[263]以及范海伦[264]。许多向黑色安息日致敬的专辑已经发行,例如《人性本黑英语Nativity in Black》和《人性本黑第二辑英语Nativity in Black#Nativity in Black II》,参与录音的乐团包括麦加帝斯超级杀手神碑白僵尸合唱团英语White Zombie (band)再无信仰英语Faith No More生化危机大教堂英语Cathedral (band)机械头英语Machine Head (band)静止X乐团主教乐团英语Primus (band)飞灵乐团英语Soulfly怪兽磁场英语Monster Magnet堕落体制,以及著名金属主唱罗柏·哈尔福德布鲁斯·迪金森[265]

金属制品在2006年担任美国摇滚名人堂颁奖人,介绍该届获选列名的黑色安息日时,鼓手拉尔斯·乌尔里希致词说:“如果没有比尔、吉泽、奥茲、东尼,就不会有今天的我们。如果没有黑色安息日,就不会有金属制品。很显然,如果没有黑色安息日,硬摇滚和重金属音乐也无法像今天这样壮大,黑色安息日是、而且将永远是重金属的代名词”[266]。主唱兼吉他手詹姆斯·海特菲尔德说:“黑色安息日让我开始玩这种低沉的音乐,它与我已经是生命共同体。而托尼·艾欧密,他是重金属乐句之王”[267]。重金属歌手罗伯·僵尸也曾表示:“每一个很酷的重复乐句,都是黑色安息日写的。其他人做的只是撷取、稍作变化,大家只是弹快一点、弹慢一点,或倒过来弹。因为都被黑色安息日做完了”[268]

枪与玫瑰吉他手史莱许在评论《偏执狂》时说:“这张专辑极富启发性。当你还是个小孩的时候,听了这张专辑,你会进入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它会打开你脑袋中另一个次元空间。《偏执狂》是黑色安息日的经典,它真的是当时的极致代表作。东尼的演奏风格——不论是《偏执狂》还是《天堂与地狱》——都是非常独特的”[267]。炭疽吉他手史考特·伊恩英语Scott Ian说:“在每次采访中,我总是会被问这个问题‘你的五大金属专辑是什么?’,而我也总是说‘黑色安息日的前五张专辑’”[267]。幽浮一族的主唱戴夫·格罗尔说:“我爱黑色安息日,他们对今天的音乐做出了惊人的贡献,几乎每个90年代的成功乐团都欠他们一笔债”[267]。演员/作家亨利·罗林斯也表示:“就拿〈钢铁人〉的节奏来说,他们弹了降调桥段后,就急速切到升调桥段。我当年反复听了这首歌,试着自己弹,结果脑袋都打结了。那段出色的节奏颠覆了那个时代,我自己弹过了无数次,脑袋总想着‘天啊,这乐团真棒!’”[8]

上帝羔羊的鼓手克里斯·阿德勒英语Chris Adler说:“如果有任何一个重金属乐手说他们不受黑色安息日音乐的影响,那我想他们是在说谎。我认为所有的重金属音乐,在某种程度上全部都受到黑色安息日的影响”[269]。犹大祭司的主唱罗柏·哈尔福德说:“他们是一个开创性的乐团,即便到今天都还是...你现在就可以听听黑色安息日的第一张专辑,它听起来仍然像三十年前那样新鲜,因为伟大的音乐本身具有永恒的能力。对我来说,黑色安息日与披头士或莫札特是同一个等级的天才,他们都是先行者,创造的都是非凡的东西”[270]。对于黑色安息日的地位,讨伐体制乐团的吉他手汤姆·莫雷洛英语Tom Morello说:“黑色安息日创造了最重的、最可怕的、最酷的乐句,还有无人出其右的奥茲哀号声。你可以从专辑里听到来自伯明翰街上、工人阶级发出的绝望和危险性,他们既厉害又凶狠。黑色安息日冲撞了嬉皮文化、花的力量和迷幻音乐,而且为所有的重金属乐团设下新的比尔准和定义”[270]。潘特拉的主唱菲尔·安塞尔莫英语Phil Anselmo说:“只有傻子才会忽略黑色安息日对重金属的影响”[271]

枪与玫瑰在专辑《毁灭欲》收录的〈天堂之城〉,其吉他旋律即受到黑色安息日的歌曲〈英雄零(Zero the Hero)〉影响[272]钻石国王英语King Diamond (band)的吉他手安迪·拉侯克英语Andy LaRocque也表示,专辑《阴谋英语Conspiracy (King Diamond album)》收录的〈不眠夜〉,吉他旋律的灵感来自东尼在《永不言败!》中的弹奏风格[273]

除了身为重金属音乐的开拓者,他们也为各种不同金属乐流派奠定基础、提供风格原型,包括大麻摇滚英语Stoner rock[274]污泥金属英语Sludge metal[275]鞭击金属[276]黑金属毁灭金属,以及另类摇滚的子类别油渍摇滚[277]。美国音乐学家鲍勃·古拉英语Bob Gulla认为:“几乎所有受欢迎的油渍摇滚乐团,包括超脱乐团、声音花园和爱丽丝囚徒等等,都受到黑色安息日的音乐影响”[278]

在文化上,黑色安息日在电视和文学中都产生巨大的影响,并且在许多情况下成为重金属音乐的同义词。在电影《成名在望》中,主角受《滚石杂志》之命去采访著名摇滚乐团“黑色安息日”,并交出一份五百字的访问稿,以便出版社撰写“关于黑色安息日的音乐创造力专题”。于是主角才会在该演唱会的后门结识女主角与戏中的虚构乐团[279]

金属手势

编辑

创始成员奥茲·奥斯本总是以V字手势与台下的乐迷互动。后来接任的主唱罗尼·詹姆斯·迪欧为了与他区隔、树立自己的標志,便经常在舞台上举起奶奶教他的辟邪手势,后来演变成象征重金属音乐的金属手势,迪欧也因这个手势而闻名[280]。这个手势有时也称作恶魔角、魔鬼角或金属号角[281]

在黑色安息日与迪欧的首次世界巡演后,他比出的避邪手势开始成名,受到重金属乐迷广泛的效仿,一开始命名为“Maloik”,语源来自《旧约圣经》中提及的邪眼护身符。不过贝斯手吉泽·巴特勒在精选辑《宇宙之兆英语Symptom of the Universe: The Original Black Sabbath 1970–1978》中一张1971年拍摄的照片,他已经比出了完全一样的手势,而当时迪欧还未加入[280]

迪欧曾经说过他不是第一个比出金属手势的人:“就像说我发明了轮子,但我相信别的地方也有轮子。我只不过是很早以前就开始这样做,直到它变成我的个人象征”。他也说:“我当时加入黑色安息日,想要拥有一个象征乐团的符号。这不是魔鬼的標志,这是来自意大利的习俗,我奶奶称它为‘Malocchio’,也就是能保护自己、防御邪眼的护身符。我家乡的人们相信它能驱逐恶魔、消除障碍、疾病,还有负面思想。其实这只是一个普通的手势,但它的确有神奇的地方,我觉得它很适合黑色安息日。所以我挑了这个手势,然后其他人开始学习、开始普及。但我永远不会说我是第一人,我只不过在台上比出来、然后让它成为摇滚乐的某种象征形式”[280][282]

成员列表

编辑

解散前的成员

编辑
 
黑色安息日的四位创始成员,由左至右:托尼·艾欧密、比尔·沃德、奥茲·奥斯本、吉泽·巴特勒
  • 奥茲·奥斯本 – 主唱、口琴(1968 - 1977年,1978 - 1979年,1985年,1997 - 2017年)
  • 托尼·艾欧密 – 吉他、钢琴、合成器、长笛、风琴、电子琴(1968 - 2017年)
  • 吉泽·巴特勒英语Geezer Butler – 贝斯、合成器、电子琴(1968 - 1979年,1980 - 1985年,1987年,1990 - 1994年,1997 - 2017年)

演唱会支援乐手

编辑

录音室支援及客串乐手

编辑

离任成员

编辑

作品

编辑
参见主条目:黑色安息日唱片列表英语Black Sabbath discography

参见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Black Sabbath. Allmusic. [2017-0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21) (英语). 
  2. ^ 2.0 2.1 Black Sabbath. Encyclopaedia Metallum英语Encyclopaedia Metallum. [2017-0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06) (英语). 
  3. ^ 3.0 3.1 Tommaso Franci. Black Sabbath Le messe nere dell'hard-rock. Ondarock. [2017-02-11] (意大利语). [永久失效链接]
  4. ^ Sabotage. Encyclopaedia Metallum. [2017-0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11) (英语). 
  5. ^ 5.0 5.1 Jim DeRogatis《Turn on Your Mind: Four Decades of Great Psychedelic Rock》Hal Leonard Corporation(2003)ISBN 978-0634055485,第396页
  6. ^ 6.0 6.1 Black Sabbath. Encyclopaedia Metallum. [2017-0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11) (英语). 
  7. ^ 7.0 7.1 7.2 Stoner Metal | Significant Albums, Artists and Songs. AllMusic. [2016-0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2-01) (英语). 
  8. ^ 8.00 8.01 8.02 8.03 8.04 8.05 8.06 8.07 8.08 8.09 8.10 8.11 Nick de Grunwald. Classic Albums: Black Sabbath - Paranoid (纪录片). 英国广播公司第二台: Eagle Rock Entertainment英语Eagle Rock Entertainment. 2010-06-28. ASIN B000WEWIBS (英语). 
  9. ^ Black Sabbath Announce THE END Tour. Black Sabbath. 2015-09-03 [2015-09-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12) (英语). 
  10. ^ Black Sabbath bow out in Birmingham with final concert. 英国广播公司新闻网. 2017-02-05 [2017-0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05) (英语). 
  11. ^ 11.0 11.1 Rock the Net-VH1: 100 Greatest Hard Rock Artists. [2009-04-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1-08) (英语). 
  12. ^ 12.0 12.1 Greatest Metal Artists of All Time. MTV. [2008-03-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3-19) (英语). 
  13. ^ 13.0 13.1 13.2 Navarro, Dave. 100 Greatest Artists of All Time: 85) Black Sabbath. Rolling Stone. [2013-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05) (英语). 
  14. ^ 14.0 14.1 Black Sabbath Is Back. black-sabbath.com. 2011-11-11 [2013-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08) (英语). 
  15. ^ 15.0 15.1 UK Music Hall of Fame 2005. BBC Radio 2. [2011-1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6-13) (英语). 
  16. ^ 16.0 16.1 Sprague, David. Rock and Roll Hall of Fame 2006: Black Sabbath – Ozzy Osbourne recalls his band's heavy, scary journey. Rolling Stone. [2008-04-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6-03) (英语). 
  17. ^ 17.0 17.1 Kot, Greg. Guitarist Santana is 1 on Grammys' chart of nominees (fee required). Chicago Tribune (Tribune Company). 2000-01-05 [2009-12-17] (英语). [失效链接]
  18. ^ 18.0 18.1 Childers, Chad. Black Sabbath's 'God Is Dead?' Wins 2014 Grammy for Best Metal Performance. Loudwire英语Loudwire. 2014-01-26 [2014-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28) (英语). 
  19. ^ Deep Purple深紫色樂團首度訪台演唱會. 香港独立媒体. 2015-04-24 [2016-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20) (中文). 
  20. ^ 卢怡安. 叛逆倫敦: 100個你一定要知道的關鍵品味. 商业周刊. 2015-06-04 [2016-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5) (中文). 
  21. ^ "Heavy Metal". Seven Ages of Rock. 8 记录于. 2009-05-05. Yesterday英语Yesterday (TV channel) (英语). 
  22. ^ 22.00 22.01 22.02 22.03 22.04 22.05 22.06 22.07 22.08 22.09 22.10 Ozzy OsbourneChris Ayres英语Chris AyresI Am Ozzy英语I Am Ozzy中央出版英语Grand Central Publishing(2010)ISBN 978-0-446-57313-9
  23. ^ Ozzy Osbourne/Chris Ayres《I Am Ozzy》中央出版(2010)ISBN 978-0-446-57313-9,第63页
  24. ^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Iommi, Tony. Iron Man: My Journey Through Heaven and Hell with Black Sabbath. 达卡波出版社英语Da Capo Press. 2011. ISBN 978-0-306-81955-1. 
  25. ^ Ozzy Osbourne/Chris Ayres《I Am Ozzy》中央出版(2010)ISBN 978-0-446-57313-9,第84页
  26. ^ 26.0 26.1 Siegler, Joe. Black Sabbath Online: Band Lineup History. [2016-0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12) (英语). 
  27. ^ Melody Maker 21 December 1968. Melody Maker Magazine英语Melody Maker. [2008-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6-04) (英语). 
  28. ^ Steven Rosen《The Story of Black Sabbath: Wheels of Confusion》城堡通讯英语Castle Communications(1996)ISBN 1-86074-149-5,第34页
  29. ^ Weber, Barry. Ozzy Osbourne Biography. AllMusic. 2007 [2008-0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21) (英语). 
  30. ^ Ruhlmann, William. Black Sabbath – Biography. AllMusic. 2003 [2008-0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2-06) (英语). 
  31. ^ Martin Strong《The Essential Rock Discography 1st Edition》New York: Canongate(2006)ISBN 978-1-84195-827-9,第97页
  32. ^ Dave Wilson《Rock Formations: Categorical Answers to How Band Names Were Formed》San Jose, California: Cidermill Books(2004)ISBN 978-0-9748483-5-8,第51页
  33. ^ Reesman, Bryan. Digital Playlist: Rob Halford. bryanreesman.com. [2017-0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2-29) (英语). 
  34. ^ 34.00 34.01 34.02 34.03 34.04 34.05 34.06 34.07 34.08 34.09 34.10 34.11 34.12 34.13 Sharpe-Young, Garry. MusicMight.com Black Sabbath Biography. MusicMight.com. [2017-0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英语). 
  35. ^ 35.0 35.1 Torreano, Bradley. Black Sabbath – Review. AllMusic. [2013-0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20) (英语). 
  36. ^ Black Sabbath Biography | The Rock and Roll Hall of Fame and Museum. Rockhall.com. [2011-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28) (英语). 
  37. ^ Steven Rosen《The Story of Black Sabbath: Wheels of Confusion》城堡通讯(1996)ISBN 1-86074-149-5,第38页
  38. ^ Cope, Andrew L. Black Sabbath and the rise of heavy metal music. Ashgate Publishing, Ltd. 2010: 第34页 [2010-10-26]. ISBN 978-0-7546-688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8) (英语). 
  39. ^ 39.00 39.01 39.02 39.03 39.04 39.05 39.06 39.07 39.08 39.09 Black Sabbath – Awards. AllMusic. [2013-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9-23) (英语). 
  40. ^ 40.0 40.1 40.2 Black Sabbath – Biography. 滚石 (杂志). [2013-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06) (英语). 
  41. ^ Steve Huey Black Sabbath review. AllMusic. [2016-09-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21) (英语). 
  42. ^ Album Review Black Sabbath - Black Sabbath. 滚石杂志. 1970-09-17 [2017-0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23) (英语). 
  43. ^ Black Sabbath album, inside book details, re-release, compact disc version
  44. ^ 44.00 44.01 44.02 44.03 44.04 44.05 44.06 44.07 44.08 44.09 44.10 RIAA Searchable Database. 美国唱片业协会. [2013-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30) (英语). 
  45. ^ Certified Awards. 英国唱片业协会. [2013-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06) (英语). 
  46. ^ Chart Stats – Black Sabbath. 英国专辑排行榜. [2009-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02) (英语). 
  47. ^ Steven Rosen《The Story of Black Sabbath: Wheels of Confusion》城堡通讯(1996)ISBN 1-86074-149-5,第57页
  48. ^ Black Sabbath. Allmusic. [2016-09-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03) (英语). 
  49. ^ 49.0 49.1 Osbourne, Ozzy. I Am Ozzy. Grand Central Publishing. 2011. ISBN 978-0-446-56990-3. 
  50. ^ Huey, Steve. Paranoid – Review. AllMusic. [2013-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08) (英语). 
  51. ^ Mitchell, Ben. Review Paranoid. 搅拌机杂志英语Blender (magazine). Alpha Media. [2009-09-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0-06). 
  52. ^ The 500 Greatest Albums of All Time: (131) Black Sabbath – Paranoid. 滚石杂志. [2013-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05) (英语). 
  53. ^ Nathan Davies. Myponga part of rock history. Adelaidenow.com.au. [2016-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1) (英语). 
  54. ^ Steven Rosen《The Story of Black Sabbath: Wheels of Confusion》城堡通讯(1996)ISBN 1-86074-149-5,第63页
  55. ^ Steven Rosen《The Story of Black Sabbath: Wheels of Confusion》城堡通讯(1996)ISBN 1-86074-149-5,第52页
  56. ^ RIAA Gold & Platinum database. 美国唱片业协会. [2009-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23) (英语). 
  57. ^ BPI certified awards. 英国唱片业协会. [2009-0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26) (英语). 
  58. ^ Master of Reality Rolling Stone Review. 滚石 (杂志). [2014-1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23) (英语). 
  59. ^ Steven Rosen《The Story of Black Sabbath: Wheels of Confusion》城堡通讯(1996)ISBN 1-86074-149-5,第64–65页
  60. ^ Steven Rosen《The Story of Black Sabbath: Wheels of Confusion》城堡通讯(1996)ISBN 1-86074-149-5,第65页
  61. ^ 61.00 61.01 61.02 61.03 61.04 61.05 61.06 61.07 61.08 61.09 61.10 61.11 61.12 Ruhlmann, William. AMG Biography. Allmusic. [2008-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2-06) (英语). 
  62. ^ RIAA Gold & Platinum database-"Vol. 4". 美国唱片业协会. [2009-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16) (英语). 
  63. ^ Huey, Steve. Vol. 4 – Review. AllMusic. [2013-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12) (英语). 
  64. ^ Gulla, Bob. Guitar gods : the 25 players who made rock history. Westport, Conn.: Greenwood Press. 2009: 138. ISBN 0313358060 (英语). 
  65. ^ Lammers, Tony Iommi with T.J. Iron man : my journey through heaven and hell with Black Sabbath 1st Da Capo Press pbk. Boston, MA: Da Capo Press. 2012. ISBN 0306821451. 
  66. ^ Steven Rosen《The Story of Black Sabbath: Wheels of Confusion》城堡通讯(1996)ISBN 1-86074-149-5,第77页
  67. ^ Julian Cope presents Head Heritage | Unsung | Reviews | Black Sabbath - Sabbath Bloody Sabbath. Headheritage.co.uk. [2014-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19) (英语). 
  68. ^ Fletcher, Gordon. Black Sabbath: Sabbath, Bloody Sabbath. 滚石杂志. 1974-02-14, (第154期) [2008-0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27) (英语).  参数|magazine=与模板{{cite journal}}不匹配(建议改用{{cite magazine}}|journal=) (帮助)
  69. ^ Rivadavia, Eduardo. Sabbath, Bloody Sabbath Review. [2008-0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27) (英语). 
  70. ^ RIAA Gold & Platinum database-Sabbath Bloody Sabbath. 美国唱片业协会. [2009-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23) (英语). 
  71. ^ 71.0 71.1 Steven Rosen《The Story of Black Sabbath: Wheels of Confusion》城堡通讯(1996)ISBN 1-86074-149-5,第76页
  72. ^ Steven Rosen《The Story of Black Sabbath: Wheels of Confusion》城堡通讯(1996)ISBN 1-86074-149-5,第80页
  73. ^ UK chart history – Black Sabbath Sabotage. www.chartstats.com. [2011-1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10) (英语). 
  74. ^ AllMusic Billboard albums. [2009-01-30] (英语). 
  75. ^ Altman, Billy. Sabotage Album Review. 1975-09-25 [2008-0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2-31) (英语). 
  76. ^ Prato, Greg. Sabotage AMG Album Review. Allmusic. [2008-03-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4) (英语). 
  77. ^ Prato, Greg. Technical Ecstasy AMG Review. Allmusic. [2008-03-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1-07) (英语). 
  78. ^ Pete Sarfas (Taken from the CD reissue of "Orexis of Death plus..."). Necromandus. alexgitlin.com. 2005-07-17 [2016-09-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01) (英语). 
  79. ^ 79.0 79.1 79.2 79.3 79.4 Saulnier, Jason. Dave Walker Interview – Black Sabbath Singer talks Never Say Die. musiclegends.ca. 2011-12-30 [2013-09-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06) (英语). 
  80. ^ Steven Rosen《The Story of Black Sabbath: Wheels of Confusion》城堡通讯(1996)ISBN 1-86074-149-5,第93-94页
  81. ^ Cumbrian Bands of the Seventies: Necromandus. Btinternet. [2017-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14) (英语). 
  82. ^ 82.0 82.1 Steven Rosen《Wheels of Confusion: The Story of Black Sabbath》Music Sales Group英语Music Sales Group(1996)ISBN 978-1860741494,第93-94页
  83. ^ "Never Say Die!: Charts & Awards > Billboard Albums"Allmusic上的页面. [30 January 2009].
  84. ^ Eduardo, Rivadavia. Never Say Die – Review. AllMusic. [2013-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03) (英语). 
  85. ^ Mike Fleiss, Mike Piscitelli《Ozzy Osbourne: God Bless Ozzy Osbourne》老鹰摇滚英语Eagle Rock Entertainment(2011)ASIN B005DJ62NM
  86. ^ Tony Iommi《Iron Man: My Journey through Heaven and Hell with Black Sabbath》Da Capo出版英语Da Capo Press(2011)ISBN13: 978-0-306-81955-1
  87. ^ Steven Rosen《The Story of Black Sabbath: Wheels of Confusion》城堡通讯(1996)ISBN 1-86074-149-5,第97页
  88. ^ Steven Rosen《The Story of Black Sabbath: Wheels of Confusion》城堡通讯(1996)ISBN 1-86074-149-5,第98页
  89. ^ 30 Years of Heaven and Hell – Interview with Ronnie James Dio. YouTube. 2009-07-30 [2013-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18) (英语). 
  90. ^ Prato, Greg. Heaven and Hell – Review. AllMusic. [2013-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05) (英语). 
  91. ^ 米克·沃尔英语Mick Wall《Black Sabbath: Symptom of the Universe》Orion Publishing Group英语Orion Publishing Group(2013)ISBN 978-1409118435
  92. ^ Brief Reviews: New Films. New York Magazine (New York Media). 1981-01-05, 14 (1): 72. ISSN 0028-7369 (英语). 
  93. ^ Stadiums & Festivals. Billboard. 1980-08-09, 92 (32):  34. ISSN 0006-2510 (英语). 
  94. ^ Live at Last. AllMusic. [2017-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31) (英语). 
  95. ^ Live at Last. Black Sabbath Online. [2013-07-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20) (英语). 
  96. ^ Vinny Appice Interview. Music Legends. [2013-05-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12) (英语). 
  97. ^ 97.0 97.1 97.2 Reesman, Bryan. Mob Rules (CD booklet; 2008 reissue). Black Sabbath. Burbank, California: Warner Bros./Rhino: 2–9. 1981. R2 460156 B (英语). 
  98. ^ Considine, J. D. Rolling Stone Mob Rules Review. Rolling Stone. [2008-0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2-16) (英语). 
  99. ^ Eduardo, Rivadavia. Mob Rules – Review. AllMusic. [2013-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03) (英语). 
  100. ^ Gilmour, Hugh. Mob Rules World Tour 1981–1982. Live Evil (CD booklet; 1996 reissue). Black Sabbath. England: Gimcastle/Castle Communications: 3–5. 1983. ESM CD 333 (英语). 
  101. ^ Marszalek, Julian. Black Sabbath's Tony Iommi Recalls the 'Heaven and Hell Era. spinner.com. [2012-04-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14) (英语). 
  102. ^ Goodman, Dean. Black Sabbath reunites without Ozzy. News Limited. 2006-10-26 [2008-05-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0-26) (英语). 
  103. ^ Welch, Chris. London Calling. Record. 1983-06-10, 2 (8): 4 (英语). 
  104. ^ Steven Rosen《The Story of Black Sabbath: Wheels of Confusion》城堡通讯(1996)ISBN 1-86074-149-5,第118页
  105. ^ Welch, Chris. London Calling. Record. June 1983, 2 (8): 4 (英语). 
  106. ^ Steven Rosen《The Story of Black Sabbath: Wheels of Confusion》城堡通讯(1996)ISBN 1-86074-149-5,第107-108页
  107. ^ 107.0 107.1 Henderson, Tim. Rob Halford Reminisces About Covering For OZZY!. BraveWords.com. [2008-03-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1-24) (英语). 
  108. ^ 108.0 108.1 108.2 108.3 108.4 108.5 108.6 Dave Thompson英语Dave Thompson (author)《Smoke on the Water: The Deep Purple Story》ECW Press英语ECW Press(2004)ISBN 978-1-55022-618-8,第233–239页
  109. ^ Thompson, Dave. Smoke on the Water: The Deep Purple Story. ECW Press. 2004: 234 [2017-02-08]. ISBN 1-55022-618-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8) (英语). 
  110. ^ Gillan the Hero. [2009-1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0-18) (英语). 
  111. ^ Billboard Top 200. [2009-11-01] (英语). 
  112. ^ Eduardo, Rivadavia. Born Again – Review. AllMusic. [2013-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07) (英语). 
  113. ^ From Jazz to Black Sabbath. AllAboutJazz.com. [2008-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18) (英语). 
  114. ^ Dafydd Rees, Luke Crampton《Rock stars encyclopedia》DK Pubp(1999)ISBN 978-0789446138,第104页
  115. ^ 115.0 115.1 Geezer Butler Interview. ClassicRockRevisited.com. [2008-03-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8-29) (英语). 
  116. ^ Kaufman, Gil. Live Aid: A Look Back at a Concert That Actually Changed the World. MTV Networks. 2005-06-29 [2009-04-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05) (英语). 
  117. ^ Steven Rosen《The Story of Black Sabbath: Wheels of Confusion》城堡通讯(1996)ISBN 1-86074-149-5,第123页
  118. ^ 118.0 118.1 Eduardo, Rivadavia. Seventh Star – Review. AllMusic. [2013-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19) (英语). 
  119. ^ Ann Vare, Ethlie. Sabbath's 'Seventh Star' Spotlights Iommi. Billboard (Los Angeles). 1986-03-08, 98 (10):  47. ISSN 0006-2510 (英语). 
  120. ^ Steven Rosen《The Story of Black Sabbath: Wheels of Confusion》城堡通讯(1996)ISBN 1-86074-149-5,第122页
  121. ^ "Seventh Star"Allmusic上的页面. [2015-01-11].
  122. ^ Steven Rosen《The Story of Black Sabbath: Wheels of Confusion》城堡通讯(1996)ISBN 1-86074-149-5,第123、125页
  123. ^ Dwyer, Robert. Sabbath Live Cancelled tourdates 1985. SabbathLive.com. [2008-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2-29) (英语). 
  124. ^ Garry Sharpe-Young德语Garry Sharpe-Young《Sabbath Bloody Sabbath: The Battle for Black Sabbath》Zonda Books(2007)ISBN 0-9582684-2-8
  125. ^ Michael Drewett《Popular Music Censorship in Africa》Ashgate Publishing(2006)ISBN 0-7546-5291-2,第27页
  126. ^ The Eternal Idol album info. 告示牌. [2011-08-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17) (英语). 
  127. ^ Eduardo, Rivadavia. Eternal Idol – Review. AllMusic. [2013-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05) (英语). 
  128. ^ Blender Eternal Idol Review. Blender.com. [2008-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10-19) (英语). 
  129. ^ 129.0 129.1 Dwyer, Robert. Sabbath Live Timeline 1980s. SabbathLive.com. [2008-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2-11) (英语). 
  130. ^ 130.0 130.1 130.2 130.3 Steven Rosen《The Story of Black Sabbath: Wheels of Confusion》城堡通讯(1996)ISBN 1-86074-149-5,第129页
  131. ^ Eduardo, Rivadavia. Headless Cross – Review. AllMusic. [2013-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08) (英语). 
  132. ^ Chrispell, James. Tyr – Review. AllMusic. [2013-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02) (英语). 
  133. ^ Mitchell, Ben. Tyr Blender review. Blender.com. [2008-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10-19) (英语). 
  134. ^ Dwyer, Robert. Sabbath Live Timeline 1990s Cancelled shows. SabbathLive.com. [2008-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12-19) (英语). 
  135. ^ Dwyer, Robert. Sabbath Live Timeline 1990s. SabbathLive.com. [2008-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1-16). 
  136. ^ 136.0 136.1 Blender Dehumanizer Review. Blender.com. [2008-03-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10-19) (英语). 
  137. ^ Steven Rosen《The Story of Black Sabbath: Wheels of Confusion》城堡通讯(1996)ISBN 1-86074-149-5,第128页
  138. ^ 138.0 138.1 Wiederhorn, Jon. Interview with Ronnie James Dio and Tony Iommi. Blabbermouth.net英语Blabbermouth.net. [2008-03-17] (英语). 
  139. ^ Revelation Z Magazine Dehumanizer Review. RevolutionZ.net. [2008-03-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6-04) (英语). 
  140. ^ 140.0 140.1 Steven Rosen《The Story of Black Sabbath: Wheels of Confusion》城堡通讯(1996)ISBN 1-86074-149-5,第130页
  141. ^ Mitchell, Ben. Blender Cross Purposes Review. Blender.com. [2008-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10-19) (英语). 
  142. ^ Torreano, Bradley. Cross Purposes – Review. AllMusic. [2013-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2-31) (英语). 
  143. ^ 143.0 143.1 Billboard album chart history-Black Sabbath. [2009-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06) (英语). 
  144. ^ Steven Rosen《The Story of Black Sabbath: Wheels of Confusion》城堡通讯(1996)ISBN 1-86074-149-5,第51页
  145. ^ 145.0 145.1 《Southern Cross》No.19,1997年3月,第14页
  146. ^ Steven Rosen《The Story of Black Sabbath: Wheels of Confusion》城堡通讯(1996)ISBN 1-86074-149-5,第131页
  147. ^ Billboard Black Sabbath album chart history. Billboard. [2008-03-20]. (原始内容 请检查|url=值 (帮助)存档于2008-06-03) (英语). 
  148. ^ Every Hit.com UK Black Sabbath album chart history. EveryHit.com. [2008-03-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29) (英语). 
  149. ^ Torreano, Bradley. Forbidden – Review. AllMusic. [2013-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12) (英语). 
  150. ^ Mitchell, Ben. Blender Forbidden review. Blender.com. [2008-03-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10-19) (英语). 
  151. ^ Former Judas Priest Drummer, Dave Holland, Convicted of Attempted Rape. KNAC英语KNAC. [2017-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9-27) (英语). 
  152. ^ Eduardo, Rivadavia. The DEP Sessions: 1996 – Review. AllMusic. [2013-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8-14) (英语). 
  153. ^ Tony Martin.net Q&A. TonyMartin.net. [2008-03-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2-21) (英语). 
  154. ^ HEAVEN AND HELL Drummer: RONNIE JAMES DIO Is 'Singing Better Than He Has Ever Sung'. Blabbermouth.net. [2008-04-08] (英语). 
  155. ^ Saraceno, Christina. Sabbath Scrap Disturbed Dates. Rolling Stone. [2008-04-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6-17) (英语). 
  156. ^ 156.0 156.1 BLACK SABBATH Guitarist Says It's A 'Shame' The Band Didn't Complete New Studio Album. Blabbermouth.net. [2008-04-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16) (英语). 
  157. ^ MTV Onair - Osbournes. MTV. [2010-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4-13) (英语). 
  158. ^ METALLICA: Video Footage Of BLACK SABBATH Rock Hall Induction, Performance Posted Online. Blabbermouth.net. [2008-04-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16) (英语). 
  159. ^ "The Dio Years: Charts & Awards > Billboard Albums"Allmusic上的页面. [2011-09-14].
  160. ^ "The Dio Years: Charts & Awards > Billboard Singles"Allmusic上的页面. [2011-09-14].
  161. ^ Wiederhorn, Jon. Half Of Black Sabbath Reunite With Dio; Tour Begins In March. MTV. 2006-12-15 [2008-06-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5-13) (英语). 
  162. ^ Russell, Tom. Ward on Quitting Heaven & Hell: I Was Uncomfortable With Some Things Surrounding The Project. Blabbermouth.net. 2010-02-20 [2010-02-21] (英语). 
  163. ^ Queensryche's Geoff Tate to sing national anthem at Seahawks game. Seattle Post-Intelligencer. 2007-12-12 [2008-03-17] (英语). 
  164. ^ RIAA Gold & Platinum database-Live from Radio City Music Hall. [2009-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英语). 
  165. ^ Elliott, Mike. Komodo Rock Talks With Ronnie James Dio. Komodorock.com. [2008-04-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3-20) (英语). 
  166. ^ Welte, Jim. Legends align for Metal Masters Tour. MP3.com. 2008-04-22 [2008-0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4-24) (英语). 
  167. ^ JUDAS PRIEST Frontman On 'Metal Masters' Tour: 'We Insisted On A Classic Metal Package'. Blabbermouth.net. [2008-04-25] (英语). 
  168. ^ Cohen, Jonathan. Heaven & Hell Feeling Devilish on New Album. Billboard. Howard Appelbaum. 2009-02-10 [2009-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07) (英语). 
  169. ^ Heaven & Hell's 'The Devil You Know' Lands in U.S. Top 10. Blabbermouth.net (Roadrunner Records). 2009-05-06 [2009-05-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07) (英语). 
  170. ^ Bennett, J. RONNIE JAMES DIO: 'The Last Thing On My Mind Is Doing Another BLACK SABBATH Album'. blabbermouth.net. 2007-06-27 [2009-03-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6-17) (英语). 
  171. ^ Freeman, Phil. The Devil You Know – Heaven & Hell. Allmusic. [2012-04-26] (英语). 
  172. ^ Track-By-Track: Heaven And Hell – The Devil You Know. 金属之锤英语Metal Hammer. 2009-03-30 [2009-03-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07) (英语). 
  173. ^ Harris, Chris. Ozzy Osbourne Suing Tony Iommi For Black Sabbath Name. Rolling Stone. 2009-05-29 [2013-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02) (英语). 
  174. ^ Dio Has Stomach Cancer. Brooklyn Vegan. [2010-07-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5-20) (英语). 
  175. ^ News: Black Sabbath and Metallica to issue limited edition split single. idiomag英语idiomag. [2010-04-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20) (英语). 
  176. ^ CNN.com: Metal rocker Ronnie James Dio has died, wife says. News.blogs.cnn.com. 2010-05-16 [2010-1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9-09) (英语). 
  177. ^ Heavy metal singer Ronnie James Dio dies at 67. BBC News. 2010-05-16 [2013-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17) (英语). 
  178. ^ Ozzy And Iommi Settle Sabbath Legal Battle. Classic Rock英语Classic Rock (magazine). 2010-06-05 [2010-06-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6-10) (英语). 
  179. ^ Ozzy: Sabbath not regrouping. Canoe. Associated Press. 2010-01-25 [2010-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29) (英语). 
  180. ^ Blog Archive " Geezer Butler: No Black Sabbath Reunion In 2011. Metal Hammer. 2010-12-10 [2011-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20) (英语). 
  181. ^ Bill Ward – Bill addresses Ozzy's Facebook post. 1. You.... Facebook. [2016-0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09) (英语). 
  182. ^ Veteran rockers Black Sabbath announce reunion. BBC News. 2012-11-12 [2013-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20) (英语). 
  183. ^ Tony Iommi to undergo treatment for lymphoma. BBC News. 2012-01-09 [2013-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20) (英语). 
  184. ^ Greene, Andy. Black Sabbath's Tony Iommi: 'I've Had the Last Dose of Chemotherapy'. Rolling Stone. 2012-03-27 [2013-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02) (英语). 
  185. ^ Black Sabbath reunion concert. Metal Traveller. 2012-05-21 [2012-05-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8-25) (英语). 
  186. ^ Black Sabbath Bill Ward drummer delays band reunion. BBC News. 2012-0-03 [2013-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08) (英语). 
  187. ^ Greene, Andy. Black Sabbath Pledge To Carry on Without Drummer Bill Ward. Rolling Stone. Wenner Media. 2012-02-03 [2013-0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02) (英语). 
  188. ^ Reunited Black Sabbath play Birmingham gig. BBC News. 2012-05-21 [2013-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04) (英语). 
  189. ^ Crookes, Del. Black Sabbath and Soundgarden close Download festival. BBC News. 2012-06-11 [2013-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17) (英语). 
  190. ^ Kot, Greg. Lollapalooza Day 1: Black Sabbath, Black Keys and Passion Pit's black thoughts. 芝加哥论坛报. 2012-08-04 [2013-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09) (英语). 
  191. ^ Geezer Butler at Twitter. Twitter. 2012-08-20 [2013-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03) (英语). 
  192. ^ Black Sabbath Announce New Album, '13,' Due Out in June. Rolling Stone. 2013-01-13 [2013-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02) (英语). 
  193. ^ Black Sabbath To Begin Mixing New Album in February. Blabbermouth.net. 2013-01-31 [2013-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04) (英语). 
  194. ^ Lifton, Dave. Black Sabbath Adds Bonus Songs To '13' Deluxe Edition. Ultimate Classic Rock. 2013-04-19 [2013-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21) (英语). 
  195. ^ Graff, Gary. Black Sabbath, 'God Is Dead?': Single Review. Billboard. 2013-04-19 [2013-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22) (英语). 
  196. ^ 2013-05-04 Top 40 Rock & Metal Singles Archive. Official Charts. 2013-05-04 [2013-05-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05) (英语). 
  197. ^ Dandton, Eric D. Black Sabbath Book Four North American Dates. Rolling Stone. 2013-04-16 [2013-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19) (英语). 
  198. ^ 198.0 198.1 Greene, Andy. Black Sabbath to Premiere New Single on 'CSI' Season Finale. Rolling Stone. 2013-04-10 [2013-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13) (英语). 
  199. ^ 199.0 199.1 Black Sabbath. billboard. 2013-06-29 [2013-09-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17) (英语). 
  200. ^ Black Sabbath. Official Charts Company. 2013-06-16 [2013-09-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09) (英语). 
  201. ^ BLACK SABBATH - 13. Swiss Charts. 2013-06-16 [2013-09-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30) (英语). 
  202. ^ BLACK SABBATH - 13. Swedishcharts. 2013-06-16 [2013-09-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09) (英语). 
  203. ^ BLACK SABBATH - 13. Norwegiancharts. 2013-06-16 [2013-09-13] (英语). 
  204. ^ BLACK SABBATH - 13. NEW ZEALAND CHARTS. 2013-06-16 [2013-09-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17) (英语). 
  205. ^ BLACK SABBATH - 13. Musicline. 2013-06-16 [2013-09-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3) (德语). 
  206. ^ BLACK SABBATH - 13. Danish charts. 2013-06-16 [2013-09-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14) (英语). 
  207. ^ Thomas, Fred. 13 - Black Sabbath. AllMusic. [2015-0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08) (英语). 
  208. ^ Black Sabbath '13' Review. 金属之锤. 2013-05-28 [2013-06-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07) (英语). 
  209. ^ Black Sabbath's Tony Iommi in Coventry University degree honour. 英国广播公司新闻. 2013-11-12 [2017-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13) (英语). 
  210. ^ 老樂團黑色安息日 獲經典搖滾獎. 台湾醒报 wiki. 2013-11-17 [2017-0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19). 
  211. ^ Black Sabbath Announce 2014 North American Tour Dates. Loudwire.com. 2013-11-14 [2016-0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13) (英语). 
  212. ^ Black Sabbath To Begin Work on New Studio Album Next Year. Blabbermouth.net. 2014-09-29 [2016-0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3) (英语). 
  213. ^ 213.0 213.1 Black Sabbath To Embark on Final Tour in 2016, Says Ozzy Osbourne. Blabbermouth.net. 2015-04-28 [2015-04-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24) (英语). 
  214. ^ The Official Black Sabbath Website :: Black Sabbath Tour Dates. Blacksabbath.com. [2016-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2-09) (英语). 
  215. ^ Black Sabbath Announces 'The End' World Tour. Blabbermouth.net. 2015-09-03 [2015-09-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05) (英语). 
  216. ^ Ozzy Osbourne: Why There Won't Be Another Black Sabbath Studio Album. Blabbermouth.net. 2015-10-30 [2015-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31) (英语). 
  217. ^ Black Sabbath: Four Previously Unreleased Songs From '13' Sessions To Be Made Available On 'The End' CD. Blabbermouth.net. 2016-01-14 [2016-0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17) (英语). 
  218. ^ New Sabbath Music – ONLY AT SHOWS. Black-Sabbath.com. 2016-01-14 [2016-0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27) (英语). 
  219. ^ New Sabbath Music – ONLY AT SHOWS. 2016-01-14 [2016-0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27) (英语). 
  220. ^ Tony Iommi Wants to Write With Tony Martin. Loudwire.com. [2016-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6) (英语). 
  221. ^ Tony Martin - Wouldn't 2017 be a perfect time for a.... Facebook. 2016-03-05 [2016-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2) (英语). 
  222. ^ Ζαπαντιώτου, Βιβή. Tony Martin (ex-Black Sabbath) on RockOverdose:"If Iommi wants to do something together,I am Ready!". rockoverdose.gr. 2016-08-01 [2016-08-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29) (英语). 
  223. ^ Reed, Ryan. Black Sabbath Guitarist Tony Iommi's Cancer in Remission. Rolling Stone. 2016-08-10 [2016-08-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03) (英语). 
  224. ^ Gottlieb, Jeb. Tony Iommi on Black Sabbath’s Final Shows, His Cancer Battle and Future Plans: Exclusive Interview. Ultimate Classic Rock. 2016-11-03 [2016-1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05) (英语). 
  225. ^ 225.0 225.1 BBC News. Black Sabbath bow out in Birmingham after final concert. BBC News. BBC News. 2017-02-05 [2017-0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05) (英语). 
  226. ^ (影音)「黑色安息日」返鄉告別唱 重金屬教父團傳奇不落. 自由时报. 2017-02-05 [2017-0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05) (中文). 
  227. ^ Black Sabbath Reaches 'The End' As Band Performs Final Concert In Birmingham (Video). Blabbermouth.net. 2017-02-05 [2017-0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05) (英语). 
  228. ^ Kaufman, Gil. Black Sabbath Officially Call It Quits After 49 Years. 告示牌 (杂志). 2017-03-08 [2017-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15) (英语). 
  229. ^ The Official Black Sabbath Website :: The History of Black Sabbath. Blacksabbath.com. [2016-0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15) (英语). 
  230. ^ 230.0 230.1 Steve Huey. Sabotage – Black Sabbath | Songs, Reviews, Credits, Awards. AllMusic. [2016-0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27) (英语). 
  231. ^ Grunge | Significant Albums, Artists and Songs. AllMusic. [2017-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18) (英语). 
  232. ^ Doom Metal | Significant Albums, Artists and Songs. AllMusic. [2016-0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14) (英语). 
  233. ^ Black Sabbath at the Frank Erwin Center in Austin, Texas July 27, 2013. Applause.uterwincenter.com. 2013-06-17 [2016-0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13) (英语). 
  234. ^ The Holy Sabbath: Ozzy and Tony talk drugs, the devil and how they invented heavy metal. Iommi.com. Rolling Stone. [2014-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02) (英语). 
  235. ^ Black Sabbath's Geezer Butler talks lyrical inspiration, 'Rock Band', 'Iron Man' Movies. Blabbermouth.net. [2015-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英语). 
  236. ^ James R. Lewis《Satanism Today: An Encyclopedia of Religion, Folklore, and Popular Culture》ABC-CLIO(2001)ISBN 978-1576072929,第72页
  237. ^ Richard D. Barnet、Larry L. Burriss、Paul D. Fischer《Controversies of the Music Industry》Greenwood(2001)ISBN 978-0313310942,第87–88页
  238. ^ Sprague, David. Rock and Roll Hall of Fame 2006: Black Sabbath. Rolling Stone. [2008-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6-03) (英语). 
  239. ^ Steven Rosen《The Story of Black Sabbath: Wheels of Confusion》城堡通讯(1996)ISBN 1-86074-149-5,第135页
  240. ^ Alan Perna“The History of Hard Rock: The 70's”《Guitar World英语Guitar World》2001年3月号
  241. ^ Tony Iommi interview. [2009-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3-05) (英语). 
  242. ^ Diehl, Matt. The Holy Sabbath. Rolling Stone. [2008-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6-17) (英语). 
  243. ^ All Time 100. 《时代》杂志. 2006-11-02 [2008-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01) (英语). 
  244. ^ BLACK SABBATH's 'Iron Man' Tops VH1 List As the Greatest Metal Song of All Time. Blabbermouth.net. [2008-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13) (英语). 
  245. ^ George-Warren, Holly (编). The Rolling Stone Encyclopedia of Rock and Roll 2005. Fireside. 2001: 第81–82页. ISBN 978-0-7432-9201-6 (英语). 
  246. ^ Weinstein《Heavy Metal: A Cultural Sociology》(2000)ISBN 978-0669218374,第113页
  247. ^ 247.0 247.1 Black Sabbath. 摇滚名人堂. [2010-03-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5-12) (英语). 
  248. ^ IRON MAIDEN Bassist Talks About His Technique And Influences. Blabbermouth.net. [2008-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13) (英语). 
  249. ^ 249.0 249.1 249.2 249.3 249.4 249.5 249.6 Gill, Chris. The Eternal Idol. Guitar World. 2008-12-01 (英语).  参数|magazine=与模板{{cite news}}不匹配(建议改用{{cite magazine}}|newspaper=) (帮助)
  250. ^ Turman, Katherine. Black Sabbath – Bank One Ballpark, Phoenix, 1998-12-31. Rolling Stone. [2008-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6-17) (英语). 
  251. ^ MTVNews.com: The Greatest Metal Bands of All Time. MTV. [2010-03-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3-15) (英语). 
  252. ^ OPETH Pays Tribute To Classic Heavy Metal Artists. Blabbermouth.net. [2008-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2-05) (英语). 
  253. ^ MichaelAzerrad《Come as You Are: The Story of Nirvana》Three Rivers Press(1994)ISBN 978-0385471992,第103页
  254. ^ Joel McIver《The Complete History of Black Sabbath: What Evil Lurks》Race Point Publishing(2016)ISBN 978-1631062728
  255. ^ Body Count. AllMusic. [2012-04-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03) (英语). 
  256. ^ Kolsterman, Chuck; Mlner, Greg; Pappademas, Alex. 15 Most Influential Albums. Spin. 2003-04-01 [2016-0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7) (英语).  参数|magazine=与模板{{cite book}}不匹配(建议改用{{cite magazine}}|work=) (帮助)
  257. ^ DISTURBED Guitarist: Don't Call Us 'Nu Metal'. Blabbermouth.net. [2010-03-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04) (英语). 
  258. ^ Alan Di Perna《Zero Worship》Guitar World,1995年12月份
  259. ^ BLACK SABBATH Bassist: 'It's Great When Bands Cite Us As Their Influence. Blabbermouth.net. [2008-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29) (英语). 
  260. ^ HEAVEN AND HELL, MEGADETH Perform in Los Angeles; Photos Available. Blabbermouth.net. [2008-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13) (英语). 
  261. ^ Ex-FEAR FACTORY Axeman DINO CAZARES Talks Guitars. Blabbermouth.net. [2008-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13) (英语). 
  262. ^ Lehtinen, Aurto. Heart of Steel: Interviews – CANDLEMASS – Messiah Marcolin. metal-rules.com. [2012-04-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06) (英语). 
  263. ^ GODSMACK'S Next Album Will Rock in a Bluesier Way. Blabbermouth.net. [2008-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13) (英语). 
  264. ^ Van Halen: Influences. AllMusic. [2012-1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17) (英语). 
  265. ^ Monster Magnet – Influences. AllMusic. [2013-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29) (英语). 
  266. ^ METALLICA Induct BLACK SABBATH into ROCK AND ROLL HALL OF FAME: Photos Available. Blabbermouth.net. [2008-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13) (英语). 
  267. ^ 267.0 267.1 267.2 267.3 Metal/Hard Rock Musicians Pay Tribute To BLACK SABBATH's 'Paranoid'. Blabbermouth.net. [2008-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30) (英语). 
  268. ^ Sam Dunn英语Sam DunnMetal: A Headbanger's Journey英语Metal: A Headbanger's JourneyWarner Home Video英语Warner Home Video(2006)
  269. ^ Morgan, Anthony. LAMB OF GOD To Switch Record Labels For Non-U.S. Territories. Blabbermouth.net. [2008-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13) (英语). 
  270. ^ 270.0 270.1 The Greatest Metal Bands of All Time. MTV. [2013-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06) (英语). 
  271. ^ Phil Anselmo: Only A Fool Would Leave Out Black Sabbath. metalhammer.co.uk. [2013-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25) (英语). 
  272. ^ Martin Popoff《The Top 500 Heavy Metal Songs of All Time》Ecw Press(2002)ISBN 978-1550225303,第135页
  273. ^ Andy LaRocque interview. kkdowning.net. 2008-05-02 [2013-10-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29) (英语). 
  274. ^ Ratliff, Ben. Rated R review. Rolling Stone. 2000-06-22 [2009-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2-03) (英语). 
  275. ^ Huey, Steve. Eyehategod – Biography. AllMusic. [2013-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16) (英语). 
  276. ^ Torreano, Bradley. Symptom of the Universe – Song Review. AllMusic. [2012-02-23] (英语). 
  277. ^ Grunge. AllMusic. [2012-09-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9-09) (英语). 
  278. ^ 鲍勃·古拉英语Bob Gulla《The Greenwood Encyclopedia of Rock History: The grunge and post-grunge years, 1991–2005》Greenwood Press(2006)ISBN 978-0313329371,第231页
  279. ^ Honest and Unmerciful – Writers on Black Sabbath. Trebuchet Magazine. 2012-08-09 [2013-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13) (英语). 
  280. ^ 280.0 280.1 280.2 Ubiquitous ‘sign of horns’ a mysterious code. Compton Herald - Los Angeles County news. 2016-12-06 [2017-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15) (英语). 
  281. ^ Sam Dunn《Metal: A Headbanger's Journey英语Metal: A Headbanger's JourneyWarner Home Video英语Warner Home Video (2006)
  282. ^ This last picture of Ronnie James Dio will make every metal fan feel so darn proud of him. The Northeast Today英语The Northeast Today. [2017-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15) (英语).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