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讨论:Jason22/2010年8月之前

最新留言:13年前由PhiLiP在话题re内发布

旧版台湾地区邮递区号一览表 编辑

您好。中华民国邮递区号列表成为特色列表,当然非常好。在此要澄清的是我上载到维基共享资源的旧版列表,是出处手册在中华民国七十五年八月第五次印刷当时通用的,不自动等于该年发布,所以建议将图像叙述“旧版台湾地区邮递区号一览表,中华民国七十五年(1986年)发布”改成“旧版台湾地区邮递区号一览表,中华民国七十五年(1986年)通用”,因为那张旧表何年发布,我实在不知道,需要任何找得到资料的用户查证。那张旧表有“南投县 修义556”,就是信义乡,可能是“信”误印成“修”。—Jusjih 2007年10月29日 (一) 20:52 (UTC)回复

维基研究协助 编辑

Jason22您好,我是就读于中国文化大学新闻研究所的学生邱家纬,目前正进行一项对两岸三地维基人的研究,需要许多维基用户的协助。这份研究曾在07年的维基年会发表过,也访问过来自中国大陆、香港与台湾的维基用户。现在更需要大量的问卷资料辅助,希望您能够提供维基的编辑经验。这份问卷只需要花您两分钟时间,但是对维基领域研究有很大贡献,谢谢您的帮忙!

这份问卷的询问范围仅于编辑过程与经验,不涉及私人资料,请您安心。

问卷网址:http://www.my3q.com/home2/184/loat5oo/88988.phtml

看在我挨家挨户去留言的份上,帮帮我吧!—樱花猴 2007年10月31日 (三) 11:03 (UTC)回复

镇之以静政策正在历史主题“你知道吗?”栏目展示 编辑

您新近创建的镇之以静政策被我选入历史主题“你知道吗?”栏目展示,敬请关注。历史主题首页的新运作方式刚刚起步,一些规则尚待完善。历史主题“你知道吗?”栏目虽然没有新条目推荐的严格评审机制,但我个人认为“镇之以静政策”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质量,希望它能够进一步作为新条目推荐在首页展示。另外,也欢迎您为历史主题“你知道吗?”栏目选择您欣赏的条目,谢谢您的贡献,并祝维基愉快!-下一次登录 2007年11月5日 (一) 01:42 (UTC)回复


授予维基执行编辑(C)荣誉 编辑

恭喜!您现在已经符合维基执行编辑(C级)的最低要求;透过申请荣誉审核后现在授予 阁下:

  感谢您对中文维基百科的贡献。根据您的贡献,现授予您维基执行编辑(C)荣誉。欢迎您继续帮助改进维基百科。

特此授予。日后如果要申请更高级的荣誉请再到Wikipedia:维基荣誉与奖励申请与变更申请。

授予人:—街燈電箱150號 开箱维修(抢修) 抄表 检验证明 2007年11月5日 (一) 16:30 (UTC)回复

回复 编辑

承蒙厚爱。,希望能写出更多像晋朝、十六国那样的优秀条目,彼此都多加油罗。ニャンウン 2007年11月6日 (二) 10:44 (UTC)回复

移动 编辑

移动指令是所有用户都可以执行的。特诺契提朗这个条目目前并未被保护,可以径行移动。--mingwangx (talk) 2007年11月20日 (二) 03:22 (UTC)回复

喔。如果移动目标条目已经存在,那就不是移动,而是合并。--mingwangx (talk) 2007年11月20日 (二) 10:04 (UTC)回复

文件删除请求:通知 编辑

您好。您上传的文件Image:十六国时期北方民族战争图.png已列入Wikipedia:删除投票和请求中,具体原因及讨论请参阅该页面。图片可能是缺乏图像版权标志等重要资讯,如是者请尽快补充,否则文件一定会被删除。同时借此机会提醒您,维基百科极为注重著作权,请参考相关的Wikipedia:图像使用守则#版权Wikipedia:版权信息#图像指导以及wikipedia:合理使用准则等指导页面。谢谢!--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7年11月20日 (二) 03:30 (UTC)回复

请注意消歧义格式 编辑

消歧义格式使用的是半角括号,这是规定,请比较:

Isnow 2007年12月1日 (六) 14:59 (UTC)回复

关于中国历史模板 编辑

我把该模板移到每个朝代条目的历史部分主要是为了首段的整洁,因为原本每个朝代的首段都挂有两个模板,一个是朝代信息模板,一个是中国历史模板,对低分辨率显示器观看的人士来说,文字已经被挤到左方很窄的版面里,非常不友好,此外,也不美观,所以我做了调整。而对非特色、非优良条目的朝代来说,因为文字太少了,怎么摆都不美观,所以就放弃了,等到它们文字增加了再说吧。--长夜无风(风语者) 2007年12月5日 (三) 17:11 (UTC)回复

模板分类 编辑

您好,我注意到了您最近对Template:1949年后台湾海峡战役或冲突的修改,想请您留神有关模板的分类,须特别注意的是“模板自身的分类”和“应用该模版条目的分类”是不同的。我做了点相应修改,请见其历史差异,猜测这应该是您想达到的效果,如否,则麻烦您告知或再次加以修改。模板本身大多数时候不该被分类到与百科条目相同分类,以免造成读者混淆。(可参考Help:模板#标识)—雅言对话 2007年12月16日 (日) 20:59 (UTC)回复

台湾正在进行特色条目候选 编辑

台湾正在进行特色条目候选,请求阁下前往关注,并进行投票或提供意见。—今古庸龙 (留言) 2007年12月20日 (四) 08:48 (UTC)回复

“部分”才是对的 编辑

教育部的辞典暂时关闭,但你可以搜寻一些重要文章、官方文献,台湾都是用“部分”。未命名 (留言) 2007年12月20日 (四) 16:15 (UTC)回复

不知你对“部分”的解释从何而来?因为台湾的公文书写作目前都统一用“部分”,若有疑问的话,也可以查奇摩字典。“部分”一词在正式的文书中几乎已经是要被特别挑出来改掉的错误用语了。未命名 (留言) 2007年12月20日 (四) 17:01 (UTC)回复

准直辖市 编辑

不好意思,又是我,不是刻意针对你的条目,我要说的是对于“准直辖市”这一名称的看法。其实,翻遍我国地方制度法及其他法规,没有一部法律有所谓的“准直辖市”这个名称,只是在地方制度法中对达到某些条件的行政区设有部分“准用”直辖市的规定而已。“准用”也者,在法律上的概念就是“不是那个东西,但在法律效果上权且把它当做那个东西”的意思,质言之,“准直辖市”这种用法适足以表示它根本就不是直辖市。

我自己高度的怀疑,“准直辖市”的用法根本就是“政治人物搞出来自爽及炒作的把戏”,因为只有部分财政、人事编制的变动,而其内部自治团体地位及组成并无变动,反正喊出“准直辖市”的口号对县政府公务员及房市等等都是利多,对人民也没有什么坏处,媒体也哪管那么多,甚至不分立场的台北县籍政治人物也不会反对,因此就积非成是了;但我认为就算要使用“准直辖市”此一名称,在分类上还是要将“台北县”放在“县”那个类别,和直辖市放在一起不太适当。说到底,台北县在我国地方自治的地位还只是一个比照“直辖市”规定的“县”而已。未命名 (留言) 2007年12月29日 (六) 16:44 (UTC)回复

禽龙正在进行特色条目候选 编辑

禽龙正在进行特色条目候选,请求阁下前往关注,并进行投票或留下意见。我会在1月8日回来,届时将对各位的意见作修改。—hoseumou 2007年12月30日 (日) 12:45 (UTC)回复

新的用户框 编辑

我创立了一个新的用户框:这个用户喜欢旗帜。如果您喜欢可以使用喔!—jitcji (留言) 2008年1月2日 (三) 08:17 (UTC)回复

连江县、马祖 编辑

嗯,我又来了,或许是因为你常勤奋地大修条目,因此我才会想要看看这些条目,然后因为你修得比较大,我不太好整个把你改掉,所以留言在这里。这里我又不太赞成你的修正,“连江县”是公法人的概念,“马祖”是地理名词,不能混为一谈,连江县绝对不是马祖或马祖列岛,所以,原来在2007年12月15日以前那个版本开头那样的介绍才较正确,目前的内容编排应该有再调整的必要(连江县是XXX的一个县,位于XXX……)。未命名 (留言) 2008年1月5日 (六) 17:54 (UTC)回复

我没看到“作者本来想表达的意思” 编辑

因为页面里并没有特别指明一定要用始祖旗帜(而且其中有个非始祖的新西兰国旗),您一开始也没说,如果您先说我就不会再做一次同样的更改。— JITCJI  汝为地球人,不可不知地球事  2008年1月17日 (四) 02:39 (UTC)回复

关于晋朝 编辑

……先是,陇上流户寓关中者,望因兵威得复本土;及置东秦州,知裕无复西略之意,皆叹息失望。……

……三秦父老闻裕将还,诣门流涕诉曰:“残民不沾王化,于今百年,始睹衣冠,人人相贺。长安十陵是公家坟墓,咸阳宫殿是公家室宅,舍此欲何之乎!”裕为之愍然,慰谕之曰:“受命朝廷,不得擅留。诚多诸君怀本之志,今以次息与文武贤才共镇此境,勉与之居。”十二月,庚子,裕发长安,自洛入河,开汴渠以归。……

……夏王勃勃闻太尉裕东还,大喜,问于王买德曰:“朕欲取关中,卿试言其方略。”买德曰:“关中形胜之地,而裕以幼子守之。狼狈而归,正欲急成篡事耳,不暇复以中原为意。此天以关中赐我,不可失也。青泥、上洛,南北之险要,宜先遣游军断之;东塞潼关,绝其水陆之路;然后传檄三辅,施以威德,则义真在网罟之中,不足取也。”勃勃乃以其子抚军大将军璝都督前锋诸军事,帅骑二万向长安。前将军昌屯潼关,以买德为抚军右长史,屯青泥,勃勃将大军为后继。……(《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一十八》)

当时刘裕灭秦,给北方的震撼是惊人的。你也看到了前两段里的情况,刘裕当时留守北方,未必不能成功。然而他为什么急着要走呢?假如刘裕不是急着篡位,他被夏攻击之后,应该立即反击,继续北伐才是,结果如何呢?看看:

……夏王勃勃进据咸阳,长安樵采路绝。宋公裕闻之,使辅国将军蒯恩如长安,召义真东归;以相国右司马朱龄石为都督关中诸军事、右将军、雍州刺史,代镇长安。裕谓龄石曰:“卿至,可敕义真轻装速发,既出关,然后可徐行。若关右必不可守,可与义真俱归。”……(《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一十八》)

那么我想问,刘裕是没有实力吗?北方的乱局,他顾不上收拾,只是选择保守策略。结果,军队一败涂地,刘裕“但登城北望,慨然流涕而已。”!是什么让他这个名将失去了判断力?很简单,权力!几个月之后,刘裕就害死了司马德宗,立司马德文为帝,理由是因为谶文上说“昌明之后尚有二帝”。如果不是因为这个,他肯定就第一时间称帝了。一个刘穆之,能有多大影响?刘裕早已经铲除了诸葛长民、刘毅等人,他后方不可能有威胁。刘裕急着赶回去,就是为了篡位。

呵呵,我知道你也熟读经史,我想有空我们可以多交流。历史本来就是有不同的观点,欢迎上我的讨论页聊。

jamesfeng 2008年1月29日 (二) 18:16 (UTC)回复

路过的,插个嘴。考证历史,距当时事件发生时间最近的史书,参考价值越大。资治通鉴的编写距南北朝已有一段时间。资治通鉴与廿四史中也有一些不尽符合之处。与我阅读较多的三国志就有不少。如资治通鉴卷六十七:

初,刘备在荆州,周瑜、甘宁等数劝孙权取蜀。权遣使谓备曰:“刘璋不武,不能自守,若使曹操得蜀,则荆州危矣。今欲先攻取璋,次取张鲁,一统南方,虽有十操,无所忧也。”备报曰:“益州民富地险,刘璋虽弱,足以自守。今暴师于蜀、汉,转运于万里,欲使战克攻取,举不失利,此孙、吴所难也。议者见曹操失利于赤壁,谓其力屈,无复远念;今操三分天下已有其二,将欲饮马于沧海,观兵于吴会,何肯守此坐须老乎!而同盟无故自相攻伐,借枢于操,使敌乘其隙,非长计也。且备与璋托为宗室,冀凭威灵以匡汉朝。今璋得罪于左右,备独悚惧,非所敢闻,愿加宽贷。”权不听,遣孙瑜率水军住夏口。备不听军过,谓瑜曰:“汝欲取蜀,吾当被发入山,不失信于天下也。”使关羽屯江陵,张飞屯秭归,诸葛亮据南郡,备自住孱陵,权不得已召瑜还。

但三国志中不仅全然没有这样的记载,而且当时张飞和诸葛亮是同刘备一起去打刘璋。关羽屯江陵也是建安二十年的事。您是以三国志还是资治通鉴为准呢?我所见过的今人编写三国史书也没有一个以资治通鉴的这段话为准的(倒是三国演义的三气周瑜有些符合那段话)。资治通鉴不是出自司马光一人之笔,而是在其校阅之下“成于众手”。校阅也难免疏忽,他手下的人也不排除引用一些野史逸闻。我认为不应以资治通鉴为圭泉,而应以当时史书为第一参考。况且百科条目的使命是传递真实,并不是进行猜测、推理和评论啊。—64.62.138.106 (留言) 2008年1月30日 (三) 05:18 (UTC)回复

《三国志-先主传》引《献帝春秋》:孙权欲与备共取蜀,遣使报备曰:“米贼张鲁居王巴、汉,为曹操耳目,规图益州。刘璋不武,不能自守。若操得蜀,则荆州危矣。今欲先攻取璋,进讨张鲁,首尾相连,一统吴、楚,虽有十操,无所忧也。”备欲自图蜀,拒答不听,曰:“益州民富强,土地险阻,刘璋虽弱,足以自守。张鲁虚伪,未必尽忠于操。今暴师于蜀、汉,转运于万里,欲使战克攻取,举不失利,此吴起不能定其规,孙武不能善其事也。曹操虽有无君之心,而有奉主之名,议者见操失利于赤壁,谓其力屈,无复远志也。今操三分天下已有其二,将欲饮马于沧海,观兵于吴会,何肯守此坐须老乎?今同盟无故自相攻伐,借枢于操,使敌承其隙,非长计也。”权不听,遣孙瑜率水军住夏口。备不听军过,谓瑜曰:“汝欲取蜀,吾当被发入山,不失信于天下也。”使关羽屯江陵,张飞屯秭归,诸葛亮据南郡,备自住孱陵。权知备意,因召瑜还。

(这就是你刚刚那一段的出处)

——资治通鉴是靠的住的,因为司马光是个很严谨的人。我之前的几处史料,在晋书和宋书上都有类似的记载。

jamesfeng (留言) 2008年1月30日 (三) 09:36 (UTC)回复

那是裴松之的注,不是陈寿所写。请注意这段话的上文:

先主表琦为荆州刺史,又南征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长沙太守韩玄、桂阳太守赵范、零陵太守刘度皆降。庐江雷绪率部曲数万口稽颡。琦病死,群下推先主为荆州牧,治公安。权稍畏之,进妹固好。先主至京见权,绸缪恩纪。权遣使云欲共取蜀,或以为宜报听许,吴终不能越荆有蜀,蜀地可为己有。荆州主簿殷观进曰:“若为吴先驱,进未能克蜀,退为吴所乘,即事去矣。今但可然赞其伐蜀,而自说新据诸郡,未可兴动,吴必不敢越我而独取蜀。如此进退之计,可以收吴、蜀之利。”先主从之,权果辍计。迁观为别驾从事。

由此看,显然孙权想出兵。但因为刘备不配合,只好作罢。与献帝春秋的文字是互相矛盾的。陈寿治史严谨,不引用献帝春秋文字自有其理由。我并没有否认资治通鉴全书的可信度。司马光固然是一个严谨的人,但也不可能保证每个字他都认真审阅到了。只是当当时史书与后人所写史书哪一个对当时历史的描述的可信度比较高时,我一定会选择前者。况且刘裕已死,在这里不断揣测他为何急欲南返,岂不成代死人发言。如果晋书和宋书有类似记载,请拿出全文。也不要刻意分割上下文。以免造成歧义。—64.62.138.102 (留言) 2008年1月31日 (四) 02:11 (UTC)回复

我想你可能把话题扯远了。对于你提的那个问题,我认为两段史料不矛盾。因为众所周知,刘备在隆中对里的战略计划把益州当作重点要抢占的地盘,他不可能让孙权率先的手。无论刘备用哪种手段,明着反对还是暗中阻挡,对孙权来说结果都是一样。陈寿之所以不取《献帝春秋》的说法,是因为他曾身为蜀臣,“为尊者讳”而已。假如刘备说“汝欲取蜀,吾当被发入山,不失信于天下也。”来阻挡孙权,过了几年刘备却起兵打刘璋,那刘备的形象不就成伪君子了吗?况且,陈寿不取的史料就一定靠不住?曹操杀边让、桓邵的事陈寿在武帝记里连提都没提,曹操怎么用空盒逼死荀彧他也没写。我的观点恰恰与你相反,当代人写的官修史书,往往受到政治力量的影响,不能反映真实。后人写史,就无所避讳,反而能拨云见日。特别是分裂时代的历史,这种现象尤为明显。

好,回归正题。你问我那几段《资治通鉴》在二十五史上的出处,那我就列在下面:

及关中平定,高祖议欲东还,而诸将行役既久,咸有归愿,止留偏将,不足镇固人心,乃以义真行都督雍、凉、秦三州之河东、平阳、河北三郡诸军事、安西将军、领护西戎校尉、雍州刺史。太尉谘议参军京兆王修为长史,委以关中之任。高祖将还,三秦父老诣门流涕诉曰:“残民不沾王化,于今百年矣。始睹衣冠,方仰圣泽。长安十陵,是公家坟墓,咸阳宫殿数千间,是公家屋宅,舍此欲何之?”高祖为之愍然,慰譬曰:“受命朝廷,不得擅留。感诸君恋本之意,今留第二儿,令文武贤才共镇此境。”临还,自执义真手以授王修,令修执其子孝孙手以授高祖。义真寻除正,加节,又进督并东秦二州、司州之东安定、新平二郡诸军事,领东秦州刺史。时陇上流人,多在关中,望因大威,复得归本。及置东秦州,父老知无复经略陇右、固关中之意,咸共叹息。而佛佛虏寇逼交至。 ——《宋书-列传第二十一-武三王》

既而勃勃还统万,裕留子义真镇长安而还。勃勃闻之,大悦,谓王买德曰:“朕将进图长安,卿试言取之方略。”买德曰:“刘裕灭秦,所谓以乱平乱,未有德政以济苍生。关中形胜之地,而以弱才小儿守之,非经远之规也。狼狈而返者,欲速成篡事耳,无暇有意于中原。陛下以顺伐逆,义贯幽显,百姓以君命望陛下义旗之至,以日为岁矣。青泥、上洛,南师之冲要,宜置游兵断其去来之路。然后杜潼关,塞崤、陕,绝其水陆之道。陛下声檄长安,申布恩泽,三辅父老皆壶浆以迎王师矣。义真独坐空城,逃窜无所,一旬之间必面缚麾下,所谓兵不血刃,不战而自定也。”勃勃善之,以子璝都督前锋诸军事,领抚军大将军,率骑二万南伐长安,前将军赫连昌屯兵潼关,以买德为抚军右长史,南断青泥,勃勃率大军继发。璝至渭阳,降者属路。义真遣龙骧将军沈田子率众逆战,不利而退,屯刘回堡。田子与义真司马王镇恶不平,因镇恶出城,遂杀之。 ——《晋书-赫连勃勃载记》

十四年,安西将军桂阳公义真被征,以龄石持节督关中诸军事、右将军、雍州刺史。敕龄石,若关右必不可守,可与义真俱归。 ——《宋书-朱龄石传》

另外,对于刘裕撤军,还有一种说法。《南史-宋本记上第一》:帝欲息驾长安,经略赵、魏,十一月,前将军刘穆之卒,乃归。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三种不同的说法。一、刘裕因军队出征太久,所以要回去。(宋书)二、刘裕急于篡晋,所以要回去。(晋书)三、刘穆之去世,刘裕担心后方,所以赶回去。(南史)因为这三个观点出自三本不同的正史,我们很有必要仔细分析。请看我整理的刘裕收复关中后的大事列表:

(东晋义熙十三年)八月:刘裕灭后秦,收复关中。

十月:晋帝诏宋公刘裕爵为宋王。

十一月:刘穆之病逝于建康。

十二月:刘裕命其子刘义真镇守长安,并派王镇恶、沈田子、傅弘之、王修等将佐留守。刘裕班师回朝。

(东晋义熙十四年)一月:胡夏赫连勃勃接受谋臣王买德建议,进军长安。大敌当前,诸将内斗,王镇恶被沈田子所杀。沈田子又被王修杀掉,随后王修又被刘义真部下铲除。关中局势不稳。

六月:宋王刘裕受九锡。

十月:刘裕派朱龄石等人支援关中,结果被胡夏击败,全军覆没,刘义真仅逃出性命,关中沦陷。

十二月:刘裕杀司马德宗,立司马德文为帝。

——看看刘裕在灭后秦之后的所作所为吧,他先急吼吼的由宋升为宋王,然后不到半年就班师回朝。他知道百姓不希望他撤退,就派一个不懂事的小孩子刘义真镇守长安。好,如果说刘裕没有野心,他只是担心后方,那他回去以后,后方就应该稳定了吧?既然后方稳定下来,关中发生变故,为什么他不第一时间增援?史书上没有刘裕在义熙十四年十月以前派援兵的任何记载。刘裕不是不懂军事,他应该很明白关中的重要性和赫连勃勃的实力。可刘裕这一次却行动出奇的迟缓,直到十月份才打出自己的王牌朱龄石、朱超石兵团援助关中,可那时关中的形势已经不可收拾了。从一月份关中吃紧,到十月份全军覆没,中间这么长的时间,刘裕在忙什么?关中之战,刘裕损失了朱龄石、朱超石、傅弘之等名将,兵力损失更不用多说,连自己的儿子都差点没命。之所以刘裕能犯下如此大的失误,正因为他忙于夺权,忽视大局所致。刘裕不顾关中的局面,急着在当年六月受九锡,这不是有野心急于篡位是什么?所以我认为,王买德的分析是正确的:“关中形胜之地,而以弱才小儿守之,非经远之规也。狼狈而返者,欲速成篡事耳,无暇有意于中原。”关中惨败之后,南朝政权再没有收复过长安。刘裕政治上胜利,军事上却留下了一个永远的遗憾!

对于这个问题,我希望就讨论到这里好了。历史本来就有不同的看法。如果还有什么意见,欢迎到我的对话页上聊。毕竟这是Jason22的讨论页,我们占的空间是不是太多了?

jamesfeng (留言) 2008年1月31日 (三) 12:05 (UTC)回复

暴龙正在进行特色条目候选 编辑

暴龙正在进行特色条目候选,请求阁下前往关注,并进行投票或留下意见,以供修改。—hoseumou 2008年2月2日 (六) 10:45 (UTC)回复

关于南北朝词条的争议 编辑

南北朝这个词条中有这样两段话:

“……北齐是由胡化汉人高洋建立。由于军队主要由六镇流民组成,在初期比较强盛。所以北齐也比较偏向鲜卑化,大力推广鲜卑文化。至于北周,在立国时政治地位不如北齐及南朝梁,所以建立关中本位政策,消除胡汉隔阂,偏向汉化。北周最后形成较团结的关陇胡汉集团,汉族也成为军队主力之一,得以攻灭混乱的北齐。……”

“……高欢所控制的东魏,是由鲜卑化的六镇流民及河北世族所组成,高欢本身也是胡化汉人,使得他提倡鲜卑化政策。……”

——我认为这个观点未免有些片面。高欢是胡化汉人不等于他就执行鲜卑化政策。北齐和北周政权本质上都是鲜卑族执政,汉族辅佐的政权,所以说北周是靠汉人灭掉北齐的说法是不成立的。(北齐书上没有任何北齐执行过鲜卑化政策的记载,不知道这两段话出处在那里。)

事实上,北齐采取的是一种中间政策。北齐的关东地区是汉人世家大族集中的地方,而北齐军队的主力来自六镇鲜卑,北齐政权的稳定取决于两种力量的平衡。(不要以为光靠军队就能掌权,看看尔朱荣的下场就知道了。)所以北齐没有必要偏向任何一边。

与之相反,北周采取的是一种鲜卑化政策,看看《北史·周本纪上第九》便知:

”丙申,于谨至江陵,列营围守。辛亥,克其城,戕梁元帝,虏其百官士庶以归,没为奴婢者十余万,免者二百余家。立萧察为梁主,居江陵,为魏附庸。魏氏之初,统国三十六,大姓九十九,后多绝灭。至是,以诸将功高者为三十六国后;次者为九十九姓后;所统军人,亦改从其姓。”

(请注意,宇文泰把功臣的姓氏改成鲜卑姓,这是不是鲜卑化的表现?消灭梁元帝之后,北周掳掠人口作奴隶,“没为奴婢者十余万”!这难道不是鲜卑游牧民族的习惯吗?你什么看到北齐打仗时干过这种事?)

北周所在的关中地区的农业并不很发达,而且受到历次战争的破坏严重。北周必须依赖鲜卑贵族的支持来维持政权的稳定,北周内部没有一个汉人士族统治集团(杨坚是汉人,这没错,但不要忘了,他的父亲是宇文泰的部将,本身不是士族豪门)。所以北周执行尚武的鲜卑化政策也就不足为奇了。

至于北齐为何亡于北周,跟两国汉化还是鲜卑化的政策其实没有任何关系。北齐自高洋以来多贪暴不仁,而北周宇文邕乃明主,使得北周国力最终反超了北齐,并将其灭亡。

所以,我认为这个词条有待修正,请Jason22兄三思。

jamesfeng (留言) 2008年2月6日 (三) 23:04 (UTC)回复

请更正图片 编辑

你好,关于你自制图片Image:Political divisions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Taiwan).png发现瑕疵,云林县的尾巴不见了,请参见http://edb.epa.gov.tw/localenvdb/YunLin/Gukeng/images/location1.jpg网址,是否发现古坑乡正是尾巴所在,请将图片更正,谢谢-yiken (留言) 2008年2月17日 (日) 19:58 (UTC)回复

关于所谓“中华民国” 编辑

照你的说法,和“中华民国”相同状况的“国家”多了去了,为什么不把它们也列入?连刚刚宣布“独立”的科索沃“共和国”都拒绝承认台湾当局的所谓“承认”。况且,“中华民国”已经列入了未被国际普遍承认之政治实体旗帜列表,何必再列入主表,多此一举?

我在英文版也遇到了同样的情况,结果虽然“中华民国”的旗帜仍然在列,但是被改而列入了“其他国家”之列,即意味着它不是被国际法认同的国家。不过,前提是英文版没有像中文版那样的未被国际普遍承认之政治实体旗帜列表,所以只能选择折中的办法。中文版既然有,何必多此一举?——¤  2008年2月19日 (二) 01:30 (UTC)回复

不好意思,好几天没去英文维基了,才发现人家已经新开了一个和中文版同样的未被国际普遍承认之政治实体旗帜列表(见en:Flags of unrecognized states),把“中华民国”从主表删除了,移入了副表,看来成了共识了。——¤  2008年2月19日 (二) 01:41 (UTC)回复

有关国旗列表条目 编辑

本人对于您在国旗列表条目所作的努力深感敬佩! 不过我觉得对方居心已经很明显, 改来改去可能只是消耗战而已, 解决不了问题. 我提议另外建立联合国会员国国旗列表, 将本条目内容移过去, 再将本条目改为消歧义页, 您觉得可行吗? 请参见Talk:国旗列表#本条目名称应改为“联合国承认国家国旗列表”Kolyma (留言) 2008年2月29日 (五) 10:47 (UTC)回复

中华民国条目改进回复 编辑

多谢指教~!当时看过版大的编辑改良之后,指正了简介中一些内容和补充说明不足的地方,实在感谢。不过也发现其中版大编辑后的少数问题点,因此最后改回一些内容,可能有些个人主观,不过欢迎版大大可多加批评~如:

因为我是以宪政实施后(1947年底)为标准来做更改,因此严格来说二战后仍是"训政时期",国民党党政合一的体制下的中华民国政府,而且行宪后主要也只是制度面的更迭(总统五院制的落实),不久之后大陆旋即落入共党之手,因此我仍称二战后国共内战的"国民党方"为国民政府

中华民国失掉中国大陆后,并未放弃大陆的主权,也从未签订双方任何停战协议或是降书,如用"败战",似乎讲中华民国方已承认失败,或放弃沦失国土。如二战后日本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承认"败战";或日俄战后俄方在停战条约中承认"败战",并有所书面协议,因此这也是我考虑不去使用"败战"字眼的原因。而且版大删去文中"失去了所辖中国大陆的绝大部分领土主权"的"主权"字眼,中华民国并未放弃大陆国土,而是失去主权,因此不能说是"失去了大部分领土"

由于在文中已说明"有效统治中国大陆的大部分地区",因此不需再添加"继承清朝国土"的说明,而且当时中国政府对蒙藏控制力不足(可以说是事实独立),而且台湾当时更不归中国,和中华民国自身主权领土的定义不同,因此不太适宜使用"继清朝领土",充其量也只能说"继承清朝政府"。 --B'z (留言) 2008年3月30日 (日) 04:11 (UTC)回复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 编辑

谢谢提醒

  • 网上搜索到大湄公河经济圈有被使用,已做重定向
  • “泛湄公河经济圈”没有被使用

Isnow (留言) 2008年4月2日 (三) 11:29 (UTC)回复

Re:关于爵位制度 编辑

这并非地区用词问题,而是意义上有所不同,“贵族”包含范围较广,“封爵”则只包括一些由君主所封的特定衔头,如朝鲜王朝的“两班”属于贵族,却不是封爵,而是一个社会阶层。另外“宗室”、“皇子”、“皇女”等皇室成员也是贵族,却不是封爵,但“亲王”、“公主”等就是封爵--Ws227 (留言) 2008年4月5日 (六) 07:15 (UTC)回复

再举一些例子,一些世家大族也属于贵族,如中国六朝时的琅琊王氏陈郡谢氏,日本一些氏族如藤原氏。这些氏族的成员在某些时代都属于贵族阶层,却不见得每个成员都有爵位。有时教科书只集中描述某些国家或时代的资料,而某些国家在特定时代确实只有封爵才是贵族,但并非全世界每个时代都如此--Ws227 (留言) 2008年4月5日 (六) 07:24 (UTC)回复
分割条目也是可以,始终概念上有不同,可以看看其他语言版本有没有对应封爵制度的条目--Ws227 (留言) 2008年4月5日 (六) 07:26 (UTC)回复

Template:CommunicationTA 编辑

注意,现在是重定向的Template:CommunicationTA/Aconvert而非Template:CommunicationTA,后者是全文转换定义。不仅是通讯科技的繁检转换,所有的其它的主题转换都会要改写(其它的还没来得及)。为了向方便模板组合的使用,请先看Template:CH/doc,正在改写中。— fdcn  talk   — 2008年4月28日 (一) 15:45 (UTC+8) — 2008年4月28日 (一) 07:45 (UTC)回复

提名投票 编辑

本人已提名Hwoarang17获得维基内容专家奖,欢迎你去[1]投票或发表意见--坦克碌猪靠你(给我坦克!) 2008年4月29日 (二) 03:39 (UTC)回复


三国 编辑

维基本来就是将所有资料整理、综合起来,这才是“百科”的意思。既然他如此偏激,那就各自行动吧,大不了找管理员.....--阿堃 (留言) 2008年5月4日 (日) 02:38 (UTC)回复

总觉得Msuker是来乱的,屡次攻击他人,建议通报管理员注意此人。—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203.68.164.132对话贡献)于留言的时间加入。

关于三国时代开始时代,本来就有许多不同的论点,争议又多,每个人都有其各自看法,一起讨论提出各自看法本来是很好的,只是他那种讨论态度,真的是很不讨人喜欢。-Stargate 2008年6月17日 (二) 17:26 (UTC)回复

Hallo Jason22, I have seen that you have created a nice png image on the administrative divisions of Taiwan/ROC. Is it possible for you to upload a version of this image in svg format to the Commons? This would help in translating it to other languages.
Thank you --Furfur 13:08 CEST 5-5-2008

Wiki 学术调查问卷 编辑

Jason22 您好:

我是台湾 国立中正大学,资讯管理研究所硕士生林子旸,目前正在做一份Wiki系统相关的学术研究,有一份调查问卷非常需要您的帮忙,题目并不多,个人填答资料绝不公开,诚心感谢您愿意拨空帮小弟填答。

问卷主旨:Wiki 知识分享之影响因素

问卷网址:http://www.my3q.com/home2/215/skyworm/wikiwiki.phtml

问卷有效时间:2008/4/20~2008/6/20

希望此研究能够对Wiki系统在学术和营运上有所贡献,帮忙推动Wiki系统在台湾的成长和普及,如对小弟或问卷有任何意见,也欢迎寄信至小弟的信箱:skyworm@xuite.net

在此对您提供的意见和付出献上十二万的谢意,如您有一同参与编辑的同好朋友们,也希望您能帮小弟传递此问卷。

祝您有个美好愉快的一天!谢谢您!

--SkyKazuki (留言) 2008年5月12日 (一) 10:45 (UTC)回复

RE:姓名 编辑

我当然同意根据命名常规,一般情况下用最常用名称的,所以孙文的条目名称是孙中山,汪兆铭的条目名称是汪精卫,我不会提出异议。但是您必须明白,命名常规是针对于条目名称的,至于行文中使用哪一个则是需要按实际情况决定的。我认为——在编辑历史类的条目中,使用字眼更需要严谨。因为孙、汪在法律上的正式姓名就是孙文、汪兆铭,而且在全部政府公文、他们的宣誓仪式中使用的都是他们的本名,这样就应该是使用孙文、汪兆铭的,而不是我们后世人对他们的一般称谓。

我再举一个例子,就像著名文学家金庸,原名查良镛,当然我们把他的条目名称命名为金庸。但是在正式的场合,就像大紫荆勋章的颁奖仪式上,我们都是称他为查良镛教授的,而不是金庸教授的。参见大紫荆勋章的条目。不知您意下如何?—唐吉訶德的劍(風車之戰)十步殺一人 2008年5月22日 (四) 05:12 (UTC)回复

cabrera 编辑

依照我查了台湾棒球维基百科的资料 是0:0没错。—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Cabrera对话贡献)于留言的时间加入。 请问四个是那四个阿? 我并清楚你的意思 请指教

文件删除请求:通知 编辑

您好。您上传的文件Image:三国货币.jpg已列入Wikipedia:删除投票和请求中,具体原因及讨论请参阅该页面。图片可能是缺乏图像版权标志等重要资讯,如是者请尽快补充,否则文件一定会被删除。同时借此机会提醒您,维基百科极为注重著作权,请参考相关的Wikipedia:图像使用守则#版权Wikipedia:版权信息#图像指导以及wikipedia:合理使用准则等指导页面。谢谢!--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8年5月28日 (三) 16:13 (UTC)回复

文件删除请求:通知 编辑

您好。您上传的文件Image:Xiongnu belt buckle.jpg已列入Wikipedia:删除投票和请求中,具体原因及讨论请参阅该页面。图片可能是缺乏图像版权标志等重要资讯,如是者请尽快补充,否则文件一定会被删除。同时借此机会提醒您,维基百科极为注重著作权,请参考相关的Wikipedia:图像使用守则#版权Wikipedia:版权信息#图像指导以及wikipedia:合理使用准则等指导页面。谢谢!--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8年6月4日 (三) 16:23 (UTC)回复

关于北洋政府元首的疑问 编辑

1927年6月16日顾维钧辞职,国务院一事交由胡惟德代理,至6月18日,张作霖任陆海军大元帅。不知胡惟德这段期间只是代理国务总理而已,还是他是继顾维钧之后的继任元首兼国务总理?-Stargate 2008年6月15日 (日) 13:50 (UTC)回复

欢迎参与本期条目质量提升计划 编辑

--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8年6月16日 (一) 01:06 (UTC)回复

管理员 编辑

看过了你的贡献,你应该有当管理员的能力,不过管理员的工作有时会相当繁重。我知道不是所有人愿意当管理员,在礼貌上我先询问你愿不愿意出任管理员?—费勒姆 费话连篇 2008年6月19日 (四) 07:34 (UTC)回复

那么你还决定到是否出任管理员吗?—费勒姆 费话连篇 2008年6月20日 (五) 08:04 (UTC)回复

叙事星章 编辑

  叙事星章
感谢对中国历史条目的贡献。 费勒姆 费话连篇 2008年6月21日 (六) 02:13 (UTC)回复

Re:关于日期 编辑

请问一下280年三月十五(5月1日)成功逼降吴主孙皓,怎么有两个日期?是国历和农历之分吗?,那最后司马炎决定于该年12月进攻吴国,史称晋灭吴之战。该句中的12月应该改为几月?

三月十五是农历的日期,5月1日是阳历的日期。还有该句中的12月,我认为应更为十一月,因为《晋书·武帝纪》有记载:“十一月,大举伐吴,遣镇军将军、琅邪王伷出涂中…”。还有,你在晋朝提到的2月4日,是根据三国志的魏书四三少帝纪的记载:“十二月壬戌,天禄永终,历数在晋。”折合阳历是266年2月4日,所以司马炎篡魏应更为266年,而非265年。可参考这个网址Stargate 2008年6月22日 (日) 04:29 (UTC)回复
279年12月21日到280年1月18日。-Stargate 2008年6月22日 (日) 04:43 (UTC)回复

阿黛利海岸 编辑

您好!英文版维基将“Adelie Coast”重定向至Adélie Land,似乎认为两者同义。法文原名Terre Adélie(不知是否较接近“Adélie领地”),“阿德利兰”应该是翻译自英文Adélie Land(光看中文会不会让人产生误解:-P)。我是看到条目直接被重定向才将其恢复原状,基本上对上述领域并不专精,只是提醒一下如果要更改条目名称的话,应尽量使用“移动”功能。—Iokseng对话2008年6月29日 (日) 09:10 (UTC)回复

我已经说过,我对上述领域并不专精,只是利用“移动”使编辑记录不致中断,至于内容如何,请你自己修改。—Iokseng对话2008年7月1日 (二) 00:32 (UTC)回复

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编辑

国旗列表条目中,中华民国国旗已经被“驱逐出境”,我也是感到万般的心痛。不过,我看了一下英文条目,发觉英文条目有(指有中华民国国旗)。

就如同讨论页说的一样,这样是违反中立原则。但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我能帮什么?还是说我能表达什么?--竹笋弟弟 (留言) 2008年7月5日 (六) 01:29 (UTC)回复

我说到最后根本就懒得理了。这是大陆人从小根深蒂固的观念,他们在别的条目可以中立,在这种直接涉及主权符号的东西上面,根本中立不起来,还会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对自己的不中立找理由辩解。这次如果再不行,我想提交meta讨论,我对于中华民国是否存在的话题没有兴趣,可是把中国民国国旗拿掉是对维基基本方针“中立性”的挑战。大陆人是有右派,只可惜不是这次跟我们争论的这几个。—User:Orion-留言 2008年7月5日 (六) 02:11 (UTC)回复

我是大陆人。要知道我也不容易啊,随时有被中共咔嚓的危险。这世道,维护ROC,太难了 John-Rui (留言) 2008年7月6日 (日) 09:44 (UTC)回复

我看国旗列表的争执很难讨论出结果来,最后要以什么方式来解决?—jitcji 2008年7月10日 (四) 03:43 (UTC)回复

国家模板 编辑

您好,看到您将日本条目的国家模板换成现在中文维基上使用比较多的Template:Infobox Country。说明一下,Template:Infobox Country test是用户Mikepanhu在2年前引进的。后来用户Lecter在编写特色条目美国时使用。我编写日本时认为Template:Infobox Country test比Template:Infobox Country更好,更接近现在的英文版和其他大多数大文字版本,所以也使用了Template:Infobox Country test。也不止一次碰到过改回Template:Infobox Country。之前已经在客栈提出过两个国家模板的问题了,也希望有心人士能够完成两模板的合并工作。但一直没有回音。不过我个人还是对于使用Template:Infobox Country持保留意见。所以我回退您的编辑了。希望日后可以有技术精通的有心人士完成两个国家模板的合并工作。以上。—ニャン ワン 2008年7月13日 (日) 09:48 (UTC)回复

关于中华民国总统 编辑

在中华民国总统的注释有“行政院副院长朱家骅(1950年2月19日─1950年3月1日)代行总统职权”,不知哪里可以查到这个资料来源?-Stargate 2008年7月13日 09:50 (日)

re:关于国旗列表 编辑

已经解除保护。—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08年7月22日 (二) 15:51 (UTC)回复

关于越南历史图表 编辑

您好,在下于Template:越南历史中,划分了三个“北属”时期,当中的“征氏姐妹”之前为“第一次北属”,接着是“第二次北属”,然后“前李朝”之后为“第三次北属”。这样改动的依据,我是参考了陈仲金《越南史略》中的编排(中译本有北京商务印书馆的戴可来译本,ISBN 7100004543;另外参见《越南史略》的越文版)。至于阁下认为征氏姊妹不应属于王朝,在下也赞同的(纵然《大越史记全书》把《征女王纪》、《前李纪》、《吴纪》一同列入《外纪全书》部分,不过我依然觉得征氏不成朝),其实这也无关重要,在图表里特设征氏姊妹一行,只为了表明那是第一、二次北属时期的分水岭罢了。

此外,在下并不认同有一个“后杨朝”,所以在图表里改成“杨廷艺”。最后,恳请阁下同意回复在下原先的修改。谢谢。─clioherodotus对话)2008年9月5日(五)17:50(UTC)

  • 看到阁下在图表里的回复,感谢您的谅解。─clioherodotus对话)2008年9月5日(五)18:06(UTC)
  • 您好,征氏起义发生在光武帝时期,《越南史略》就是把“第一次北属”定在公元前111年至公元39年,横跨西汉、新、东汉,而南越赵氏则自成一朝。大陆学者郭振铎、张笑梅的《越南通史》的划分亦有异,称南越国为“第一次北属”。我认为图表还有可修改之处的:究竟是参考越文版的模式、抑或参考学者们的看法?为此,在下想跟阁下先商量,后修改。如不嫌烦,阁下可add在下的msn:kamehamehakame887@hotmail.com;skype账号:clioherodotus。谢谢。─clioherodotus对话)2008年9月7日(日)06:39(UTC)

特色条目重审 编辑

感谢菲姑的帮忙,问题应该都解决了,您是否可以投票反对撤消特色呢?我前几天电脑崩溃了,今天好不容易到网吧上的网,但也不可能长时间在线(我今天下午要上中班),明天该条目就要上首页展示了,希望您也帮忙解决余下的问题,改进条目,使它对得起特色条目的称号。万分感谢!——苏州宇文宙武 ♨留言 ☎交友 2008年9月7日 (日) 04:28 (UTC)回复

条目评审 编辑

Jason22你好!我正在做对条目评特、评优意见的汇总。我觉得这个工作能作为改进评特机制的一个重要参考。如果您有兴趣,请到这里一起参与,也期望您能多提意见。谢谢!--Alexcn 2008年9月13日 (六) 07:04 (UTC)回复

第六令动员令讨论 编辑

现就第六令动员令展开讨论,欢迎参与Wikipedia talk:动员令/第六次动员令--JNIV 2008年10月19日 (日) 04:47 (UTC)回复

关于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中华民国体育运动总会 编辑

你好,其实“全国体协会”(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是“体总会”(中华民国体育运动总会)以前的名字,因为分离出“中华奥委会”(中华奥林匹克委员会)才改名,在本质上还是同样的组织(中华民国的体育组织)。详情可见官网[2]。所以在下认为不应该分成两个条目,有意合并回来,所以先知会你一下,不知这样是否妥当-- Jason 22  对话页  贡献  2008年10月19日 (日) 02:47 (UTC)回复

1949年部分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改组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3],部分迁往台湾。
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中国(包括大陆和台湾))-1949-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实际管辖大陆)
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中国(包括大陆和台湾))-1949-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实际管辖台湾)-1974-中华民国体育运动总会(实际管辖台湾)
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中华民国体育运动总会均继承于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有三组组合方式:
  1. 将三者合为一个;
  2. 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中华民国体育运动总会中添加公共的有关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的内容;
  3. 分为三个条目。
我个人认为第三种较好,又见编辑历史原始贡献为分离条目,故此再次拆分……--zy26 was here. 2008年10月20日 (一) 07:14 (UTC)回复

中华民国旗帜列表 编辑

抱歉,一上来就看到这项修改,乱入。你在历史旗帜的修改中说:“历史国旗主要和该国历史有关的国旗,由于清朝属于中国历史,所以纳入。这种放置不局限在中华民国历史内。”清朝固属于中国历史,问题是清朝并不属于中华民国历史,你的理由我实在看不太懂,说得直接一点,我是觉得逻辑上相当不可思议。未命名 (留言) 2008年11月7日 (五) 12:26 (UTC)回复

亚美尼亚旗帜列表不知道是不是从英文翻译过来的?如果是的话,英文首句就说This is a list of flags associated with Armenia,这个Armenia应该指的是历史上的Armenia,而不是现在的Republic of Armenia,所以英文版当然可以这么列,而且人家首页都被建议要合并到Flag_of_Armenia#History,更可佐证他们写的就是历史上的Armenia。况且,中文版亚美尼亚旗帜列表也是你翻的,应该不宜使用你翻译的条目来证明中华民国旗帜列表也要使用这种写作方向吧(也就是说,我认为你在该列表首句翻成:“这是与亚美尼亚共和国相关的旗帜列表。”基本上就是不对的)。
至于大韩民国国旗,英文版的写作方向基本上就是从“太极旗”,也就是目前韩国国旗前身开始写,因为这是有继承、演进关系的,写上去当然没什么不妥,如果当初现在的“中华民国国旗”(青天白日满地红)在中华民国建国前有前身,当然可以写进中华民国国旗条目内,不然怎么知道来龙去脉。至于写在中华民国旗帜列表里都可能还是有争议(中华民国国旗和中华民国旗帜列表不同,你举大韩民国国旗条目为例来说明旗帜列表的问题,不太妥当),更不要说是把清朝和台湾民主国的旗帜放上来了。
总之,我认为你的理由太无限上纲了,用这种方向写,某政权历史和某国历史根本就没有差别,万一三皇五帝有旗帜,不都可以放上来?未命名 (留言) 2008年11月7日 (五) 13:07 (UTC)回复
这不是我反不反对的问题吧,而是这样的命名很明显的不正确了,你再举的英文版俄罗斯旗帜列表、奥地利旗帜列表与亚美尼亚那个例子一样,英文版写的是“历史上的俄罗斯”、“历史上的奥地利”的旗帜的列表,不是现在的“俄罗斯联邦”与“奥地利共和国”的旗帜列表。
很明显的你是想写“某政权上溯各朝代的历史旗帜列表”,那命名就应该不同如亚美尼亚旗帜那个例子,如果是我会命名为“亚美尼亚历史旗帜列表”,当然,如果没有消歧义的话,就中文语意而言保留亚美尼亚旗帜列表也不是不行,但是该列表首句翻成:“这是与亚美尼亚共和国相关的旗帜列表。”就不正确了,不过这个比较好解决,改之即可。
但是,就算是要建立这种“XX历史旗帜列表”,还有一个问题是我认为要注意的,就是如何确认这是现今某政权上溯的朝代,因为这涉及到政治上解释的问题,英国、法国、日本比较简单,可是像是阿拉伯各国、中亚各国或是科索沃,各要追溯到什么政权本来就很难说,目前的中华民国更是如此,从这里来看,纵使在“中华民国历史旗帜列表”写进清朝、台湾民主国旗帜,也是十分怪异的事,因为你要上溯,本来写个“中国历史旗帜列表”就好了,何必多此一举,问题就出在如果只写“中国历史旗帜列表”,“中华民国”字样不见了,好像中华民国台湾会被吞掉,所以似乎有问题。究其所以,是太执著于“某政权名称”及“(该政权宣称其上溯的)历史”两个成分同时存在,问题是,这两个本来就是不相容的概念,硬放在一起本来就会有矛盾。所以,如果想写国家的历史,那起码南北韩就要写在一起,而不要与现有政权混淆,然而,这在某程度上其实是政治化的东西,现在会有这个问题,就是因为中国本身就很难定义,定义中国历史旗帜自然也就碰到问题。总之,我认为本来就不应执著于“XX历史旗帜列表”,但若要写,必须把政权和历史上的国家分清楚。未命名 (留言) 2008年11月7日 (五) 14:17 (UTC)回复
如果有Korea旗帜列表,写进李朝的旗帜不是问题,如果是大韩民国旗帜列表,写进李朝旗帜就有问题了,这就是我要表达的。不过你举的大韩民国国旗条目和旗帜列表条目其实是两个层面的问题,前已述之,补充如上。未命名 (留言) 2008年11月7日 (五) 14:32 (UTC)回复

关于“名从主人”的第二阶段投票开启 编辑

Jason22,您好。首先感谢你参与关于“名从主人”的第一阶段投票。目前,投票进入第二阶段,主要考虑到“名从主人”原则在实际使用中与“常用名称”和“时间优先”原则会产生冲突,然后区分了三种情况,由大家投票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希望你能再次参与投票,谢谢。—长夜无风(风过耳) 2008年11月24日 (一) 19:47 (UTC)回复

私人国家旗帜列表 编辑

您好,我于移动后发现不恰当想移回然而却无法移动,似乎是系统方面出了问题,已于移动请求提出申请。—Iokseng留言2009年1月31日 (六) 01:56 (UTC)回复

关于 中华民囯首都 编辑

(:)回应:参考字面和理论时,我们同时也要环视现实情况。如果论及历史,则对抗日前与胜利后的过程也要一并了然于胸。否则,将讯息栏皆置上“参考XX章节”,接着便各自陈述观点即可,则偏离事实与历史亦是维基所允?--Earl of China (留言) 2009年6月1日 (一) 13:20 (UTC)回复

中华民囯首都的最终结论 编辑

我现在可以郑重告诉您中华民囯首都在南京,并且信息来源于内政部,详见讨论页,请在讨论页表明您的态度。Huang Sir (留言) 2009年4月14日 (二) 14:35 (UTC)回复

近年关于迁都之新闻报导与部落格讨论 编辑

  1. 平议“迁都台南”
  2. 迁都平衡城乡 穷县市万灵丹?
  3. 请考虑迁都 彰化田中
  4. 推动迁都彰化 蓝绿一起来
  5. 胡志强再谈迁都台中市 水湳机场旧址可利用
  6. 跨党派联手 迁都大台中促进会今成立
  7. 盖个总统府 至少花五年、百亿元

讨论从台北市迁至其他县市(如果文章阅读有困难,难以理解是讨论从台北市外迁至台湾其他县市,请覆于敝人“对话”页面,我将尽可能提供协助)--Earl of China (留言) 2009年5月27日 (三) 16:58 (UTC)回复

(一)第一篇平议“迁都台南”已言明台北市(自始至终皆是于台北市或从岛内南北的角度探讨,非关自南京市外迁至台湾中南部);(二)南京市将来若可收复为我政府治理范围,并且重置为中华民国国都(不另迁往他地如北京、西安等),则讯息栏当可直陈以南京市(相关论点本可论述于条目内文,惟遭拒,并促发编辑战);(三)个人同意君的观点,即:由于近代我国抗战前,蒋公对日不断隐忍,非不欲驱逐日军于我境外,实是国家建设与休兵养息未足、国军现代化未成。若不引俄、美联合抗日,则开战以后国土将难免沦陷于敌。幸赖尔后中土有我国军牵制日本,并接连重创日军精锐于缅甸,使美国有力席卷太平洋、趁虚直捣日京,否则重庆或将永远成为我都,而江宁永为日土。或出于此教训,故1946年制宪期间于定都乙事的宪法相关条文中,即不以一语定之而保留弹性措施(可免难堪),使中央政府所在之地即我首都。“南京论”者或忘此近代史,以为吾等今日焦点,前人曾经忽略。其实讨论至今,个人与Kolyma于前期之讨论与君趋同近--Earl of China (留言) 2009年5月30日 (六) 11:23 (UTC)回复
请问条目中华民国,有关首都乙栏的争议一旦其解答水落石出,持反对意见者们全然不发一语,仍须管理员来担任裁决角色,争议方允了结吗?--Earl of China (留言) 2009年6月1日 (一) 12:56 (UTC)回复
目前有些国民担忧,首都栏填上台北市,就是坐实了台独,因此坚拒台北市三字还复栏内;或根据旧版教科书和“并陈各方观点”方式、等待新版教科书,图置南京市于台北市之前。但相关观点若依据政党说法而互表异议,是置现实于不顾的一种政治宣传。假若欲根据“各方观点”,则我邦交国偶尔口误的‘Republic of Taiwan’是否其实存在?我想说的是,根据理论而不审视现实的说法,每天都可以也可能微变。这样一来,也许将“参阅XX章节”全面推广至条目“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是为较佳的解决方案。这时支持“北京市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论者必产生同我今日之观感。然而在条目中华民国的讨论上,使争议扩大,是拖延解决办法产生的最佳方式,却是延伸政治争议,纳自身于政争行列之作为,非维基编辑人所应当充任之角色。是故认为“台北市”为最适宜的解决方案(编辑人Kolyma于5月13日及小篮子于5月19日曾先提出此案)。--Earl of China (留言) 2009年6月2日 (二) 17:08 (UTC)回复
没错,非常同意。--Earl of China (留言) 2009年6月5日 (五) 08:28 (UTC)回复

台北是首都没有问题,是某些保守派人士心态有问题 编辑

台北是首都在法理及史实上都没有问题,是某些保守派人士的心态有问题。另外,政府以“中央政府所在地”回应首都问题是“依法行事”,而且也符合首都的一般性解释,建议诸君不要附和对方说政府“避谈”首都。—Kolyma (留言) 2009年5月27日 (三) 23:47 (UTC)回复

烦请帮个忙 编辑

Jason大您好!我在Portal:台湾新闻动态的附属模板Template:Current_events_TW_footer上摆上{{2009年世界运动会挂历}}及{{2009年听障奥运会挂历}},但是我在排版上不太在行,现在版面的配置上变的怪怪的。希望你能帮我排版一下,或者帮我推荐一下哪几个专精程式码的维基人可以帮忙。麻烦您了,谢谢!—大摩 ~迎接最熊牛年~ 2009年5月29日 (五) 12:49 (UTC)回复

您好!Jasson22 编辑

看见了您在 逍遥玉笛 那里的留言,对给你猜测性的带一些帽子表示歉意,此外,我想说明,中华民国首都 讨论我并未意图制造任何一方被吃豆腐的状况,我只是想澄清事实,此外,对于大陆的态度您不用有疑虑,这是一个政府网站南京与台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南京市委员会,就我个人而言,我现在亦是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对象,并且我也为入党积极分子。 在此再向你解释统战:统一战线就广义而言,是指不同的社会政治力量(包括阶级、阶层、政党、集团乃至民族、国家等)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为了实现一定的共同目标,在某些共同利益的基础上组成的政治联盟。简要地说,统一战线就是一定社会政治力量的联合。海外统一战线工作的方针是:巩固、扩大爱国统一战线第二个范围的联盟,开展对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国外侨胞以及一切热爱中华民族的人的工作,放宽视野、广交朋友、宣传政策、争取人心,为中国统一、振兴中华服务Huang Sir (留言) 2009年6月1日 (一) 16:36 (UTC)回复

编辑战 编辑

中国大陆条目有人搞编辑战,请前往处理

求教 编辑

请问您在维基百科参与编辑许久,有不准条目下有模板“叠床架屋”的规定吗?另外,十分感谢您前来协助解释相关问题。--Earl of China (留言) 2009年6月7日 (日) 14:06 (UTC)回复
我已参考Help:模板#标识,但似乎未见所谓不准“叠床架屋”的解释。--Earl of China (留言) 2009年6月7日 (日) 14:10 (UTC)回复

朝鲜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相关 编辑

您的反对好没道理。我上面已经列出了大陆的几本比较权威的资料,您却视而不见?要说“公正一点的书籍”,确实没有,因为这个问题本来就分歧严重,暂时不可能有公正的资料,而且维基一向标榜自己海纳百川、兼容并蓄,您却指说要选公正一点的书籍,抛弃争议话题,显然不符合中立的精神。再者说,这里是中文维基百科,不是韩文维基百科,也不是为朝韩历史观正名的场所,更不是宣扬朝韩民族主义的场所。维基不能自我参照,不是韩文版写什么我们就一定要跟着写什么。所以望您三思。——苏州宇文宙武之太阳殿 ♨迎仙宫 ★尚书省 2009年6月9日 (二) 14:46 (UTC)回复

请阁下收回反对票,我们在修订时候是严格遵守中立性,引用历史典籍,而维韩派,大多引用后世的笔记小说来佐证,请参照下面的恒谭古记,就是他们较为常用的历史了。 请参阅:

Georgezhao (留言) 2009年6月9日 (二) 21:35 (UTC)回复

请问您当初创造这一模板的时候,考虑过这些资料了么?维基不可自我参照,不是韩文版说什么我们就应该写什么。朝鲜半岛历史不是只能由朝鲜半岛人能够说了算的,否则不符合中立精神。“朝鲜半岛”历史很明显是地域史了,不是民族史。最后,退一步说,中国统治下的朝鲜半岛主体居民也是朝鲜族或者他们的祖先,既是地域史也是民族史,这是无可辩驳的,除非他们数典忘祖。所以说您一股脑儿的反对,我实在想不明白。——苏州宇文宙武之太阳殿 ♨迎仙宫 ★尚书省 2009年6月10日 (三) 08:48 (UTC)回复

模版还是以现今朝鲜半岛的版图来定的,本人是觉得现在朝鲜半岛北部很多情况下不受制于新罗开始的南部政权,如果华属政权不能加入的话。 那么并没有出现在朝鲜半岛上的部落国家,和在朝鲜半岛不占主导地位的一些民族有争议的国家也应该从模版中拿掉。期待您的意见,谢谢。 Gzhao (留言) 2009年7月30日 (四) 19:09 (UTC)回复

我知道你有来源,但是扶余国作为朝鲜半岛历史,一来与事实不符,二来和史实不符。 你的来源可能是不是也有原创研究的嫌疑? Gzhao (留言) 2009年7月31日 (五) 01:35 (UTC)回复

汉唐政权在朝鲜半岛是起主导地位的主要政治力量,也是有来源的。 Gzhao (留言) 2009年7月31日 (五) 01:47 (UTC)回复

那两张图是在跟keim讨论作图,与模版主题无关。 请看下他在wiki共享资源里对他人图无休止的破坏吧。 [4] Gzhao (留言) 2009年7月31日 (五) 01:52 (UTC)回复

朝鲜国是正式国号,而我们的争议在于其历史名称的纷争上。现在朝韩两国一个称为李世朝鲜一个是叫做朝鲜王朝,而历史上(同时期的明清两朝)李朝是有被使用的,而朝鲜王朝是个在历史上是否这样称呼过,我不太清楚。请提供相关中方和朝鲜方的典籍吧。谢谢了。 Gzhao (留言) 2009年8月2日 (日) 04:22 (UTC)回复

中国历史模板 编辑

事实上我不用中华民国历史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而用中华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原因是模板中所提先前各政权都是直接以政权名称而不是政权历史名称,另外用台湾问题而不用台湾历史则是目前海峡上存在二个不同的政权,用台湾问题可以凸显两岸未来是否要统一以及如统一的困境,这点请你了解。--RekishiEJ (留言) 2009年7月5日 (日) 09:29 (UTC)回复

您好 编辑

有人在讨论之余,无法对个人所提问进行答复[5],而一再将个人提问定义为“谩骂”;近日复以:Save your words; ‘I'll try to curse you’without wasting public resource then,是否已造成其对他人不必要之言语威胁?--Earl of China (留言) 2009年7月9日 (四) 08:58 (UTC)回复

请阁下参与投票 编辑

如果阁下使用朝鲜王朝,请阁下在此[6]移动请求投票。谢谢。 KEIM (留言) 2009年7月6日 (一) 16:28 (UTC)回复

情阁下移步去内蒙古历史的存废中投票保留。 在下在首段中以自己的理解加入了一些内蒙古族源的内容,可能误解较多,阁下深入了解北亚民族构成,请阁下前去修订并提供意见。 谢谢。 [7] Gzhao (留言) 2009年10月4日 (日) 20:25 (UTC)回复

关于模板:中华民国实际控制区 编辑

我已经将图片格缩小而且放在右边。如有什么问题,欢迎你再次向我提出意见,谢谢。樱花落下 (留言) 2009年7月27日 (一) 18:36 (UTC)回复

请补充档案File:Antwerp Flag.png的版权或来源信息 编辑

欢迎参与维基百科。您所上载的档案File:Antwerp Flag.png由于没有注明上载页面所要求的所有资讯,将作快速删除处理。请补充所需的所有资讯,包括填写上载页面的虚线方块内所有栏目,以及使用了适当的档案版权标志。维基百科严格规范图片上载手续,是为了避免侵犯版权所致,多谢您的注意和合作。--唐吉訶德的劍(風車之戰)十步殺一人 2009年8月29日 (六) 20:35 (UTC)回复

请补充档案File:Limburg (Belgium) Flag.png的版权或来源信息 编辑

欢迎参与维基百科。您所上载的档案File:Limburg (Belgium) Flag.png由于没有注明上载页面所要求的所有资讯,将作快速删除处理。请补充所需的所有资讯,包括填写上载页面的虚线方块内所有栏目,以及使用了适当的档案版权标志。维基百科严格规范图片上载手续,是为了避免侵犯版权所致,多谢您的注意和合作。--唐吉訶德的劍(風車之戰)十步殺一人 2009年8月30日 (日) 04:15 (UTC)回复

请补充档案File:Bsec-flag.gif的版权或来源信息 编辑

欢迎参与维基百科。您所上载的档案File:Bsec-flag.gif由于没有注明上载页面所要求的所有资讯,将作快速删除处理。请补充所需的所有资讯,包括填写上载页面的虚线方块内所有栏目,以及使用了适当的档案版权标志。维基百科严格规范图片上载手续,是为了避免侵犯版权所致,多谢您的注意和合作。--唐吉訶德的劍(風車之戰)十步殺一人 2009年8月30日 (日) 04:15 (UTC)回复

求教 编辑

近日有编辑参与人认为条目桃园航空城内容不中立,在未经沟通即列入存废讨论,个人期期不以为宜。请教阁下认为此当如何化解,可有往例使之保存?--Earl of China (留言) 2009年9月9日 (三) 03:34 (UTC)回复

Re:关于法定领土说法 编辑

个人只是修复一个格式错误而已,如有讯息丢失请修复与见谅。—RalfX2009年9月12日 (六) 16:04 (UTC)回复

请补充档案File:Taichung County flag.png的版权或来源信息 编辑

欢迎参与维基百科。您所上载的档案File:Taichung County flag.png由于没有注明上载页面所要求的所有资讯,将作快速删除处理。请补充所需的所有资讯,包括填写上载页面的虚线方块内所有栏目,以及使用了适当的档案版权标志。维基百科严格规范图片上载手续,是为了避免侵犯版权所致,多谢您的注意和合作。--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0年2月1日 (一) 02:05 (UTC)回复

请补充档案File:Yunlin County flag.png的版权或来源信息 编辑

欢迎参与维基百科。您所上载的档案File:Yunlin County flag.png由于没有注明上载页面所要求的所有资讯,将作快速删除处理。请补充所需的所有资讯,包括填写上载页面的虚线方块内所有栏目,以及使用了适当的档案版权标志。维基百科严格规范图片上载手续,是为了避免侵犯版权所致,多谢您的注意和合作。--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0年2月1日 (一) 02:05 (UTC)回复

请补充档案File:Kaohsiung City flag.png的版权或来源信息 编辑

欢迎参与维基百科。您所上载的档案File:Kaohsiung City flag.png由于没有注明上载页面所要求的所有资讯,将作快速删除处理。请补充所需的所有资讯,包括填写上载页面的虚线方块内所有栏目,以及使用了适当的档案版权标志。维基百科严格规范图片上载手续,是为了避免侵犯版权所致,多谢您的注意和合作。--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0年2月1日 (一) 02:05 (UTC)回复

请补充档案File:Tainan City flag.png的版权或来源信息 编辑

欢迎参与维基百科。您所上载的档案File:Tainan City flag.png由于没有注明上载页面所要求的所有资讯,将作快速删除处理。请补充所需的所有资讯,包括填写上载页面的虚线方块内所有栏目,以及使用了适当的档案版权标志。维基百科严格规范图片上载手续,是为了避免侵犯版权所致,多谢您的注意和合作。--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0年2月1日 (一) 02:05 (UTC)回复

请补充档案File:Flag of Chiayi County.png的版权或来源信息 编辑

欢迎参与维基百科。您所上载的档案File:Flag of Chiayi County.png由于没有注明上载页面所要求的所有资讯,将作快速删除处理。请补充所需的所有资讯,包括填写上载页面的虚线方块内所有栏目,以及使用了适当的档案版权标志。维基百科严格规范图片上载手续,是为了避免侵犯版权所致,多谢您的注意和合作。--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0年2月1日 (一) 02:05 (UTC)回复

请补充档案File:Tainan County flag.png的版权或来源信息 编辑

欢迎参与维基百科。您所上载的档案File:Tainan County flag.png由于没有注明上载页面所要求的所有资讯,将作快速删除处理。请补充所需的所有资讯,包括填写上载页面的虚线方块内所有栏目,以及使用了适当的档案版权标志。维基百科严格规范图片上载手续,是为了避免侵犯版权所致,多谢您的注意和合作。--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0年2月1日 (一) 02:05 (UTC)回复

请补充档案File:Kaohsiung County flag.png的版权或来源信息 编辑

欢迎参与维基百科。您所上载的档案File:Kaohsiung County flag.png由于没有注明上载页面所要求的所有资讯,将作快速删除处理。请补充所需的所有资讯,包括填写上载页面的虚线方块内所有栏目,以及使用了适当的档案版权标志。维基百科严格规范图片上载手续,是为了避免侵犯版权所致,多谢您的注意和合作。--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0年2月1日 (一) 02:05 (UTC)回复

请补充档案File:Pingtung County flag.png的版权或来源信息 编辑

欢迎参与维基百科。您所上载的档案File:Pingtung County flag.png由于没有注明上载页面所要求的所有资讯,将作快速删除处理。请补充所需的所有资讯,包括填写上载页面的虚线方块内所有栏目,以及使用了适当的档案版权标志。维基百科严格规范图片上载手续,是为了避免侵犯版权所致,多谢您的注意和合作。--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0年2月1日 (一) 02:05 (UTC)回复

请补充档案File:Ilan County flag.png的版权或来源信息 编辑

欢迎参与维基百科。您所上载的档案File:Ilan County flag.png由于没有注明上载页面所要求的所有资讯,将作快速删除处理。请补充所需的所有资讯,包括填写上载页面的虚线方块内所有栏目,以及使用了适当的档案版权标志。维基百科严格规范图片上载手续,是为了避免侵犯版权所致,多谢您的注意和合作。--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0年2月1日 (一) 02:05 (UTC)回复

请补充档案File:Hualien County flag.png的版权或来源信息 编辑

欢迎参与维基百科。您所上载的档案File:Hualien County flag.png由于没有注明上载页面所要求的所有资讯,将作快速删除处理。请补充所需的所有资讯,包括填写上载页面的虚线方块内所有栏目,以及使用了适当的档案版权标志。维基百科严格规范图片上载手续,是为了避免侵犯版权所致,多谢您的注意和合作。--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0年2月1日 (一) 02:05 (UTC)回复

请补充档案File:Taitung County flag.png的版权或来源信息 编辑

欢迎参与维基百科。您所上载的档案File:Taitung County flag.png由于没有注明上载页面所要求的所有资讯,将作快速删除处理。请补充所需的所有资讯,包括填写上载页面的虚线方块内所有栏目,以及使用了适当的档案版权标志。维基百科严格规范图片上载手续,是为了避免侵犯版权所致,多谢您的注意和合作。--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0年2月1日 (一) 02:05 (UTC)回复

请补充档案File:Kinmen County flag.jpg的版权或来源信息 编辑

欢迎参与维基百科。您所上载的档案File:Kinmen County flag.jpg由于没有注明上载页面所要求的所有资讯,将作快速删除处理。请补充所需的所有资讯,包括填写上载页面的虚线方块内所有栏目,以及使用了适当的档案版权标志。维基百科严格规范图片上载手续,是为了避免侵犯版权所致,多谢您的注意和合作。--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0年2月1日 (一) 02:05 (UTC)回复

请补充档案File:Lienchiang County flag.png的版权或来源信息 编辑

欢迎参与维基百科。您所上载的档案File:Lienchiang County flag.png由于没有注明上载页面所要求的所有资讯,将作快速删除处理。请补充所需的所有资讯,包括填写上载页面的虚线方块内所有栏目,以及使用了适当的档案版权标志。维基百科严格规范图片上载手续,是为了避免侵犯版权所致,多谢您的注意和合作。--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0年2月1日 (一) 02:05 (UTC)回复

关于TOTW候选 编辑

目前该页面仍有若干重要、篇幅不长但语文版本数目过少(少于十五个)的候选净支持数不多(不到三个),如en:UN declaration on sexual orientation and gender identityen:Shared sourceen:Free writingen:Mononymous personen:Cia-Cia languageen:Nicholas Mercatoren:MindFreedom Internationalen:Garry Willsen:Robert Maynard Hutchinsen:Proposals for a Jewish state,希望你能参与TOTW候选投票,毕竟先前已经有一些这类的候选落选(如en:HTML e-mailen:Science educationen:Social controlen:Fear of youthen:Fear of crimeen:Egmont Prinz zur Lippe-Weisenfelden:British baseball等),我并不希望类似案例重演。--RekishiEJ (留言) 2010年3月2日 (二) 05:53 (UTC)回复

民国 编辑

Jason22你好欧,我没有完全的撤销你的内容,只是你也不应该完全的撤销我的内容呢。我已经把我们的内容合起来了,你看看这样好不好?如果你对我编的内容有意见的话,请提出来指正哦^^Speechfr33dom (留言) 2010年4月4日 (日) 01:57 (UTC)回复

请求 编辑

请求阁下前往移动请求栏支持条目名闽南民系回退为河洛人,相关佐证请参考相关讨论栏或参与讨论。--Earl of China (留言) 2010年4月11日 (日) 15:13 (UTC)回复

请求征询意见 编辑

  • Iokseng前期要求须以语言学人类学文章做论证,结果他提出2篇;其中1篇指出有蔑称,另1篇与我论点呼应。而我提供了7篇,皆表示其来有自。多日来由于其坚称‘无共识’,因此个人复查时下多本两岸各自出版之相关书籍,俱说明个人支持之论证乃有凭有据。惟时至今日,该君仍未延续讨论,持续坚称未得共识并不于相关条目平埔族将复申请回退为河洛人或河洛民系之条目加注说明来源?原创研究?,却每每要求管理员(例)“保护(其所偏好之)页面”,是不使人可补充说明并躲避共识之行为;请君劳驾提供意见。

学者研究汇集 编辑

(一)相关条目内载明卢德嘉考究清代文献,指出Hō-lóh在清朝时多表记为“福佬”,而该君由自录之文章已知‘福佬’是蔑称,‘学老’、‘鹤佬’、‘贺佬’皆为借音,且已另有福佬之条目供说明;(二)福佬之客家读音为Fuk-ló,说明此非其他族群予此族群之别称,亦非类于Hō-lóh/Hō-ló;(三)闽南尚有其他族群,若称闽南人,则客家人及其他居于闽南者皆非闽南人?他们也是闽南人;(四)除了闽南、台湾,粤东、粤西、赣东北、浙南、海南等地合计有庞大人口使用此语;此语据学者考究非原生于闽南,而是来自楚地(豫西南)、光州(豫东南)、河洛(豫西北至豫东北),于汉至隋唐融合通用千年之古汉语言;(五)因此就语言(河洛汉音)、基因、文化(中原文化)Hō-Lóh-Lang/Hō-Ló-Lang之音对字,非错误、非自创、非假造,因此闽南民系仍应回退至河洛人更来得适宜。--Earl of China (留言) 2010年5月3日 (一) 19:05 (UTC)回复

  • 请您劳驾至Wikipedia:移动请求/当前#2010年5月4日参与,谢谢。--Earl of China (留言) 2010年5月4日 (二) 10:24 (UTC)回复
    • 请Jason22君一同来了解,有清以来文载了该族群有此自称或其他族群对该族群有此称谓,若今因歧见而将此族群之叙述分载于不同条目中,不是个完全解决的办法。还是需要参考条目客家人(自称客人,但意义不同于一般所谓的客人,不是英文所称之guest,所以各歧见可于回退至河洛人后在条目内一一简明解释)统合于一;此外,个人参照了两岸对河洛人的说明(若不参考书籍也请自行搜寻或参考已上陈的搜寻结果),俱指确实有此族群之自称与存在。再者Rantooya君、Ianbu君皆曾点出或认为“闽南民系”不同于闽南人、河洛人的原因在于条目闽南民系本专指河洛人,因此维基百科应该参照福佬河洛(消歧义)而回退至河洛人。目前Ianbu君再引据指出“河佬”、“福佬”实同指河洛人;从维基百科上,编辑人亦知Hoklo、Ho-loh、Ho-lo从旧文和据清代至晚近之该族群自称,也同指河洛人。因发音、主流与歧见部分,当于回退至河洛人后持续编辑。这样才有个水落石出。以上请您参考支持。--Earl of China (留言) 2010年5月5日 (三) 05:00 (UTC)回复
      • 经搜寻,始知各地对此之各别研究及座谈已有一段时日,然而未受多数维基百科编辑人的重视。故惊为新说者,有若干疑惑,实不足为怪。对于部分持中立或立场持平者,对此或有未明而不知从何问起,在下亦应当有所了解。因此而究其竟后,于以音对字、清代记载,并对照各方学术文章诸共同点后,目前就语言、基因、文化等方面之论证已趋明了;仅实体出版品部分未如学术论文般电子化。惟往后此类事证也将趋于一致,河洛人一词的使用亦将趋于普遍。为持续解决疑惑,在下日前复于坊间搜寻,同样有多位学者撰文指出河洛人的渊源,谨提供如下:河洛文化在台湾;开发河洛 回顾台湾;河洛人文 风化闽台;论闽台文化的共同本质与地域特色;广东汉系、客家汉系、中州古韵散谈-《河洛文化与汉民族散论》河南人民出版社。如果讨论人已进行学术搜寻,请尽早提供事证以利各方征询,以便各方加紧讨论。或者以上诸要点,已解决了诸君裹足不前的疑惑,对此有趋于一致的体认后,请容在下再次促请各位前往移动请求页面表示赞成。台湾话、闽南语等留于现状。部分对条目名影响不大之消歧义等,可于条目名完成回退后,进一步圆满解决。--Earl of China (留言) 2010年5月13日 (四) 10:09 (UTC)回复

大家应该关注Shizho罢免投票 编辑

这次投票进入最后阶段,讨论时引发不少的争议,双方提出的问题渐渐浮现出来,其讨论已足够使大部分维基人判断投票的立场。现在支持及反对者各占一半。无论是支持还是反对也好,希望你能够出来表态。不要做沉默的一群吧。—Flame 欢迎泡茶 2010年4月21日 (三) 07:26 (UTC)回复

关于 hoklo 编辑

您好,见到您似乎支持使用“河洛”,这里提供以下的连结,里面列出从1843年起的各文献都是使用“Hoklo”,另外在诸如闽南语、客家语、广东语等的发音,都是与“河洛”对应不起来的。现在一些人出于“配合发音”目的将拼写改为“Hō-Lóh”,既不尊重正确发音,也给人有另有所图的联想。—Iokseng留言2010年5月3日 (一) 23:51 (UTC)回复

  • 您好。Hoklo即是福佬,清代多表记为“福佬”,不要忽略福佬是蔑称。根据许多学者考究和两岸各自出版之书籍,确实指出河洛是适宜的。此以音对字之中性词,非本人自创或他人新立。另,联想、意图二词,请留于自用。究竟发音要从Hoklo或Hō-Lóh,已先说明此族群之确实存在。应该于条目恢复正常后,始可根据发音分歧部分持续编辑。--Earl of China (留言) 2010年5月4日 (二) 10:43 (UTC)回复

文件存废讨论:通知 编辑

您好。您上传的文件File:WCO.png已列入Wikipedia:档案存废讨论中,具体原因及讨论请参阅该页面。图片可能是缺乏图像版权标志等重要资讯,如是者请尽快补充,否则文件一定会被删除。同时借此机会提醒您,维基百科极为注重著作权,请参考相关的Wikipedia:图像使用守则#版权Wikipedia:版权信息#图像指导以及wikipedia:合理使用准则等指导页面。谢谢!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0年5月24日 (一) 13:14 (UTC)回复

有事请教 编辑

昨日条目中华民国讨论页面User:Philphy于在下留言后,于其留言尾端道:‘我早就听说Earl of China先生特别喜爱编辑战,乐意奉陪。’请教阁下:何为“喜爱编辑战?”面对这样的编辑人的留言,是否就不必讨论?在维基百科如此留言是否并无不妥?--Earl of China (留言) 2010年6月2日 (三) 17:52 (UTC)回复

首先敬告管理员,该用户到处鸣冤诉苦,您看到的内容同时也被该用户发到了其他8位管理员那里。既然该用户也知道“喜爱”编辑战不是赞扬,那为什么多次无理回退别人的编辑?你这么喜爱回退,因此说你“喜爱”编辑战难道不是名正言顺吗?管理员看好了,此用户不出几天就会再度回退本用户编辑。回退不过三原则对于该用户可能是耳旁风,该用户不仅喜欢干事,还喜欢树牌坊,别人说他热衷于搞编辑战他就到处告状鸣冤诉苦连续给9个管理员发帖子告状。奉劝阁下不要这么无聊,多花点时间编辑条目,少告这样的状,没意思。Philphy (留言) 2010年6月2日 (三) 22:43 (UTC)回复
你对他人的指控,是于充分讨论前以指控的方式使于讨论页上具建设性的讨论停止,则请阁下参考WP:争论的解决。--Earl of China (留言) 2010年6月3日 (四) 16:27 (UTC)回复

请补充档案File:Apec.gif的版权或来源信息 编辑

欢迎参与维基百科。您所上载的档案File:Apec.gif由于没有注明上载页面所要求的所有资讯,将作快速删除处理。请补充所需的所有资讯,包括填写上载页面的虚线方块内所有栏目,以及使用了适当的档案版权标志。维基百科严格规范图片上载手续,是为了避免侵犯版权所致,多谢您的注意和合作。--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0年7月12日 (一) 02:21 (UTC)回复

关于亚洲四小龙 编辑

您好,由于首段包含条列内容并不违反方针共识,因此而产生编辑纠纷在通过共识解决之前只能将条目全保护,这并不代表对条目现有版本的认可。--Kegns 2010年8月6日 (五) 15:49 (UTC)回复

你好,我也是一直被反复撤销我的编辑所困扰。我同意你的编辑,而且我还在7月9日编辑的版本中,将重复的链接都去掉,并且把下面的表格重新排版,合并内容。为此,我花了两个多小时,结果又被撤销。这导致我对这个条目的兴趣都减弱了。不知阁下是否知晓如何发起投票,或是类似的提议,以便此条目的编辑能顺利通过。谢谢。Wo.luren (留言) 2010年8月7日 (六) 02:26 (UTC)回复
请编辑下讨论页中的投票。现在的版本语序似乎有点问题,不能确定“同意”是在支持哪个立场。Wo.luren (留言) 2010年8月9日 (一) 01:02 (UTC)回复

re 编辑

如遇无法解决的问题,请到WP:互助客栈提报。--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10年8月9日 (一) 11:14 (UTC)回复

返回“Jason22/2010年8月之前”的用户页。